社区志愿服务家庭材料(精选7篇)
宣传材料
1、什么是家庭责任制医生服务?
答:家庭责任制医生服务是通过签约的方式,促使家庭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可及的健康服务关系,以提高您家庭的健康服务品质。
2、一家庭可以签几个家庭医生吗?
答:不能。目前我们只能提供一个家庭签约一个家庭医生。
3、签约是免费的吗?
答:是的,家庭责任制医生的签约服务是政府行为,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4、签约后只能由家庭医生提供服务吗?
答:不是的。目前您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就诊。同时,家庭医生背后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家庭医生会根据您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其他医务人员为您服务,必要时还会转到上级医院。
5、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有哪些? 答: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有: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维护。
(2)根据需要提供健康知识教育;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3)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队,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4)免费提供健康咨询、家庭药箱指导、转诊咨询指导。(5)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合理要求提供预约服务。
6、签约以后的服务场所在哪里?
答: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近服务,并根据需要开展家庭服务或事先预约到中心(站)服务,或根据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
7、哪些家庭有资格与家庭医生签约?
答:只要是在籍山镇城区社区常住家庭都可以与辖区内的家庭医生进行签约。
8、哪里可以进行家庭医生签约?
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上门服务过程中,您都可以进行签约,在签约初期,会提供集中签约的方式。
9、需要家庭成员中所有的人都签约吗?
答:不一定需要。只要家庭中的任何一名成员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即代表这个家庭完成签约,所以签约、解约、转签前家庭成员之间最好能协商一致。
10、签约后影响自由就医吗?
本文通过对打浦桥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现况的调查和分析, 为今后家庭病床的资源配置及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市卢湾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3月的122名家庭病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家访情况、罹患疾病情况、药品费用等。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 (χ—±s) 。采用频数分布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患病情况、药费支出。
2 结果
2.1 打浦桥社区家庭病床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被调查的家庭病床患者年龄跨度为56~96岁, 具体见表1
2.2 打浦桥社区家庭病床患者患病情况一览
将疾病按照系统分类, 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具体疾病及相应患病率见表2;单病种占7.4%, 两种疾病占26.2%, 合并3种疾病占31.1%, 3种及3种以上疾病占35.2%, 具体见表3。
2.3 药品支出情况一览
所调查的家庭病床患者药品费用低于20元的占4.9%, 21~100元占8.2%, 101~200元占23.0%, 201~300元占30.3%, 301~400元占15.6%, 401~500元占14.7%, 500元以上占3.3%, 由此可见家庭病床药品费用以300元以下占多数 (66.4%)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 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正逐渐增大,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老年医学问题, 如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多、老年医疗卫生保健的不足、老年人缺乏日常生活照料等, 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 2004年我国老年人已达总人口的10.46%左右, 其中80%~90%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 而卧床不起者占到老年人的3%左右[2,3]。家庭病床是老年患者出院后治疗的延伸, 不但能巩固以往治疗效果, 对疾病的根治和功能恢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本文的调查结果来看, 打浦桥社区家庭病床患者中80~8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最大达54.1%, 大部分人行动不便, 其中66.3%患者合并有3种或3种以上疾病, 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居多, 药品费用以300元以下为主。由此可见, 在当前医疗卫生改革中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高龄、多混杂疾病人群的家庭病床的需求。
以家庭病床的形式实施长期护理照顾是一种必然趋势。现今上海某些社区已开始“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 在今后的医疗改革中也可以参照家庭病床这一模式, 对社区居民提供入户服务, 管理居民的健康。
4 结论
打浦桥社区家庭病床以高龄老人为主, 且合并多种疾病, 因而对医疗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对家庭病床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比较合理, 康复、中医、护理服务、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有待提高, 广泛而深入开展, 家庭病床服务的宣传尤为重要。家庭病床服务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于一体, 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自理、劳动和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DB31/T487-2010, 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规范[S].上海市卫生局医疗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0.
[2]尚秀清, 蔡蔚, 桑秀艳.家庭病床的服务方式及需求分析[J].社会医学杂志, 2004, 2 (1) :43-44.
[3]唐兢, 刘德安, 吴克明, 等.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现状及思考[J].社区卫生保健, 2011, 10 (1) :6-7.
【关键词】社区;家庭;艺术教育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本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家庭成员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通过艺术教育让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更加亲密,构建家庭和谐氛围,同时让社区文化得以发展,使得邻里之间更友爱,生活更美好。
2011年起,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方松街道联合成立彩虹公益艺术团,为社区家庭提供免费艺术教育服务。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专业特长,以原创形式研发一套艺术类课程——彩虹课。课程共分为四种颜色:红色——中国文化、革命历史知识;绿色——环保手工艺;橙色——小主持、舞蹈、合唱、表演等;蓝色——亲子活动、心理指导。彩虹公益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学校每周派出20名学生,为社区以及农民工小学提供服务,目前受益人数达到500余名,辐射面涵盖100余户家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艺术教学效果,志愿者定期接受培训,互相改进教学方法,并设计标准的教案和教学计划提供给被服务对象,由其监督教学效果。在彩虹公益艺术团里,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的彩虹课深受学生喜爱,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小朋友教授主持、舞蹈、合唱、手工设计等课程,还与社区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并由校方免费提供给他们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
为了能够提供有的放矢的志愿者服务,也为了保障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学生设计了调研问卷(见附表),调查内容包括了对社区家庭基本信息的了解,对家长关于艺术教育的看法和能力,了解家庭需要的艺术教育种类,以及对彩虹公益艺术团认知程度和工作建议等等。调研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836份,回收率达83.6%,調研涉及家庭300余户,现就调研问卷内容分析如下:
一、社区家庭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度
本次调研过程中,家庭孩子的年龄3岁以下占17%,3至6岁占33%,6至12岁占40%,12岁以上占10%。每年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艺术教育经费2000元到5000元的占到60%,40%的家长经常指导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却只有15%的家长很懂艺术教育方法,80%的家长认为家庭艺术教育很重要。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艺术教育的认可程度很高,但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每个家庭的构成情况各有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学专业不同,虽然对于艺术教育的认可有着普适性,但懂得艺术教育的家庭毕竟不占多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一个需求问题,即家庭对艺术教育指导的需求。而我们通过家庭艺术教育支出经费的选项看到,60%的家庭为孩子艺术教育全年支付2000元到5000元,这笔开销看似不大,但我们所调研的社区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他们并不宽裕的家庭收入中,划分这样一块教育经费给孩子提供艺术熏陶,实属不易。如何让他们能减少艺术教育开支,同时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服务,高校与社区结合的艺术教育志愿者活动无疑是对社区家庭最好的帮助。
二、社区家庭艺术教育服务内容
问卷中,为了了解社区家庭所需要的艺术教育服务,我们设定了几大选项:器乐类——钢琴、小提琴、笛子等;形体类——民族舞、国标舞、芭蕾等;声乐——民族、美声、流行等;美术类——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表演类——主持人,小品等。在这项问题中,社区家庭的选择比较平均,器乐类占17%,形体类占23%,声乐类占22%,美术类占20%,表演类占18%。其中,根据孩子的性别来看,男孩的家庭更倾向于美术类选项,女孩的家庭更倾向形体类选项。而在问及家长关注教师的品质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专业水平,其次是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
这些调研内容都为彩虹公益艺术团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要求,首先,我们要保证课程种类的多样性,以便给社区家庭更多的选择,我们的课程从初期就以红、黄、蓝、绿四个方向提供,满足了家庭对艺术教育的多项选择;其次,除了考虑课程的广泛性,我们还需要考虑课程的个性化,根据孩子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再者,我们要在保障自身专业艺术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沟通能力和修养素质,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这样的服务才是真正到位、真正可靠的服务。
三、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方向
值得欣慰的是,在社区836人中,知道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有790位,占总人数94.5%,对彩虹公益艺术团的服务很满意和满意的,占85%,这位我们今后的志愿者工作提供的信心。为了能够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公益品牌,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家庭艺术教育发展创新上。
根据调查发现,71%的家长很愿意为教育孩子提升自身素质,并且有82%的家长愿意与他人沟通如何教育孩子。这样的信息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方向,社区家庭艺术教育不单单是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将家长们纳入服务范围。因此,我们在服务中,设定了“故事妈妈”活动,邀请孩子与家长一起到学校的艺术大棚共同读经典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在“读”的基础上,添加理解和演绎部分,让孩子更喜欢读书,也让家长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满足孩子的艺术教育需求。
东林社区 张淑敏
东林社区富强小区住着一个杨大爷,老人家今年82岁了,每当和左邻右舍谈论起儿媳妇的事情时,总是深情地说,“儿媳妇与我从来没吵过架,也没有红过脸。我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杨大爷谈的这个儿媳妇,是老儿子杨兆华的妻子,名字叫张淑敏。杨兆华在翠翁山上班,妻子张淑敏去年退休。在左邻右舍的心目中,张淑敏可是个孝敬公婆的好儿媳、疼爱丈夫的好妻子、关心女儿的好妈妈。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杨兆华和张淑敏夫妇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2002年开春的一天,张淑敏的婆婆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难受,当时,杨兆华正在井下工作,另外两个儿子也远在天津。为了不让哥几个担心,影响他们工作,张淑敏没有打电话告诉他们,而是和公公一起把婆婆送到了医院。由于入院及时,婆婆的病得到了控制,但医院建议应到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为使婆婆尽快康复,张淑敏又和公公带着婆婆转到了市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最后确诊婆婆得了鼻咽癌。
鼻咽癌,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来说,无疑是晴空霹雳,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困难,婆婆得了鼻咽癌,预示着家里将有一笔巨大的费用要支出了。当时公公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杨兆华在井下也挣得不多;公公、婆婆辛苦了一辈子,还没有享受天伦之乐。张淑敏和丈夫商量,一定要尽其所能,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为婆婆治病,以尽晚辈的孝心。就这样,张淑敏夫妇把存有的积蓄全部拿出,又从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为婆婆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历时近半年时间,先后在市医院、南岔医院治病,共花去医疗费用8万余元。住院期间,张淑敏隔三差五看望婆婆,每次看望,都买上一些婆婆爱吃爱喝的营养品。一次,到南岔医院,正赶上婆婆刚化疗完,把吃下去的饭全都吐在了身上和被子上,张淑敏赶紧用毛巾为婆婆擦洗,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脏,到让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同病房的病友见到后对她的婆婆说,“你的儿媳妇比闺女还孝顺呀!”
在平时,张淑敏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可在孝敬公婆身上,她却非常的大方。每月不仅给婆婆百儿八十的零花钱,逢年过节,还为公婆添上一两件新衣服,以表孝心。其他的儿子、女儿也都特别孝顺。看到儿子、儿媳们对老两口如此孝敬,婆婆感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她逢人就讲,“我的儿媳妇比闺女还好啊!”张淑敏始终让老人的房间里保持着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婆婆洗脸、擦身、换衣服。一日三餐都由她来张罗,每餐都要亲自端到老人面前,甚至喂到老人口中,凡是老人不能自理的,全由她来为其服务。婆婆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她坚持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可惜婆婆病情严重,在南岔治了半年多,又转化为肠癌、淋巴癌,一年多就去世了。
婆婆走后,张淑敏把公公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她怕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给公公讲一些外面的新鲜事和报纸上的新闻。这几年公公岁数越来越大了,有点脑梗和小脑萎缩,在吃饭的问题上张淑敏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公公吃的可口。公公是个爱干净的人,但是由于得病,公公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尿在被褥上,她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嫌脏怕臭,不厌其烦地将床上用品和衣服搓洗干净。每天一边给公公刮脸,一边和他谈心,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始终让老人开心。为了照顾老人,她很少象自己的姐妹一样逛街,她从无怨言总是把公公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听说吃橙子对小脑萎缩的老人有好处,她总是成箱的买回来给老人吃。这么多年,老人无论大病小病,总是第一个把她叫来说说。如今,老人已经80多岁了,身体硬朗、精神舒畅,走起路来根本不像80多岁的老人,邻居说他有福气,他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张淑敏自己也40多岁了,也患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严重失眠,患有风湿,尽管这样也没有影响到她对老人的照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张淑敏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女儿。上大学的女儿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每次买了最喜欢吃的东西,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奶奶去世时,十多岁的女儿跪在奶奶的身旁郑重地给奶奶磕了三个头,以回报奶奶对自己的疼爱之情。爷爷病了,女儿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只掉眼泪。
在xx乡xx村有一个平凡的家庭,他们虽只有六口人,却是四世同堂;他们相亲相爱,他们羡煞邻里,她的主人就是xx。
一、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
xx是本村的一个个体经营者,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却在村里有很好的名声。步入其家里,映入眼帘的便是几幅泛黄的国家领导人的画像,主人说,这几幅画已经挂了几十年了,一直不舍得换掉。这位朴实的农民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村内公路修筑时,她一直积极捐款,因而多次受到政府的表彰。
二、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
都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可xx可是个大大的例外,为了把自己的商店经营好,夫妇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文明经商,礼貌待人,把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儿子作为一名电工,更是一门心思扑倒工作上,谁家电路和电器有什么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即便在休息也会立马赶过去;在单位,领导和同事无不赞赏。她经常鼓励子女多读书,读好书,让子女们用自己所学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三、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xx一家一直谨记在心。家里有什么大事都是夫妻俩一起商量,互相尊重彼此,在从多的亲戚朋友中,他们做到以礼相待,对母亲更是孝敬有加,母亲因中风瘫痪在床达10多年,夫妻俩日复一日悉心照料,毫无怨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邻里,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优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四、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
崇尚文明,移风易俗树新风,xx一家对于自家红白喜事从不大操大办,一向以简为主;更是劝导邻里树立正确观念,无需攀比。注重对孩子的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xx一家也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她却一直秉承勤俭持家的态度,同时也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要过度追求时尚,务实为主,粗茶淡饭,细水长流。现在各个村都有了垃圾桶,xx每次都会把垃圾分类好,放到不同的垃圾箱里,不厌烦的把自家门口的垃圾进行清理,她总说:举手之劳而已。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新兴街道南麓世家新兴办事处南麓世家社区是鞍山市首批高标准社区之一,环境幽静雅致,交通非常便利。
社区拥有宽敞的办公场所,专设有心理咨询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专用办公室,占社区总面积的一半,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足够硬件设施,社区配有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职人员,工作人员专业精、素质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除此还有兼职社区家庭教育义工团队伍,为社区提供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服务,社区另设有家庭教育指导热线、社区家长学校QQ群,多媒体、多渠道的宣传和沟通方式,使更多的居民群众享受到社区家庭教育服务。
社区家长学校机构制度、计划总结一应俱全,拥有专兼职讲师团,每年开办10期家长课堂,宣传科学教子理念。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居民的支持下,以中央8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方针、以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为基点,紧紧围绕普及家庭教育理念,提高人口心理素质,开展指导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从细处着眼,入户入家,建立家庭教育档案,掌握一手材料,根据居民实际需要,定期邀请市
级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到社区为居民现场指导,开办家长课堂,答疑解惑。社区的每周三、周六下午3:30-4:30开展家长儿童经典诵读站活动,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文化;在未成年人活动室里,孩子们拥有一个在节假日期间让家长放心的去处;在绿色电子阅览室内,工作人员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电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社区以宣传栏为阵地借传统节日等向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
南麓世家社区
天津市家庭病床服务开展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发展至80 年代曾一度达到4 万余张。 然而,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天津市家庭病床服务发展非常缓慢。 本研究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通过定性访谈了解天津市家庭病床开展所存在的优势、 劣势、 机遇和挑战, 为天津市今后是否以及如何开展家庭病床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访谈方法, 与天津市1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河北区4 家, 和平区3 家, 河西区3 家, 河东区家, 红桥区3 家, 南开区2 家) 院长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本文结合相关的文献以及资料, 对目前天津市家庭病床发展情况进行了SWOT分析。
1.2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家床开展情况、软硬件设备、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期望有所改进的地方等。
2结果
2.1 1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院长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天津市1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其中正在开展家庭病床的医院有6 家, 曾经开展的有9 家, 未开展的有3 家。
本次被访的院长中, 男性13 人, 女性5 人。 40 岁以下人, 40~50 岁14 人, 50 岁以上3 人。 从事医务工作20~30 年的有13 人, 30~40 年的有4 人, 从业40 年以上的有1 人。
2.2 开展家庭病床的优势 (strengths)
2.2.1 医疗服务更加便捷, 且费用较少。 为慢性病、 老年病、 肿瘤病和残疾等行动不便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 避免了出门看病、 取药和排队的劳累, 为此类患者提供最佳的休息环境。 家庭病床不仅方便患者在家中养病, 而且节省家属去医院而花费的时间和经济负担,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和就医费用。 新医保政策出台以后, 天津市患者可以一次性交付家床服务费, 服务的环境主要由患者提供, 且服务报销比例也比门诊略高。
2.2.2 缓解医院住院床位紧张的问题。 天津市首家开设家庭病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在疾病多发季节, 医院床位往往会不足。 家庭病床的开展可以减轻医院住院床位压力, 缓解医院床位紧张, 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加快病床周转,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目前, 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大医院人满为患, 高精尖技术仅用于解决一般常见病、多发病。 通过家庭病床的建设可以使卫生资源分布逐步趋于合理。
2.2.3 促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 医务工作人员可以详细地为患者讲解该病的基本知识、 病情转归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反应, 教会他们观察病情变化, 指导改善生活环境、 膳食结构和休息方式, 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健康卫生知识水平, 医患双方接触机会多, 交流气氛好, 容易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3 开展家庭病床的劣势 (weaknesses)
2.3.1 居民对家庭病床知晓程度和认可度低。 由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晚, 且发展速度比较慢, 致使居民对家庭病床不够了解。 几乎每一位院长都提到, 居民对家庭病床的申请条件、 主要职责、 医保限制和费用报销等内容都不了解。而且患者及其家属对社区整体治疗水平的信任度较低, 因此, 对家庭病床服务的医务人员出现信任危机。
2.3.2 家庭病床人力资源缺乏。 被采访的18 家中心负责人均提到人力资源紧缺问题是目前开展家庭病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且需要家庭病床服务的病人都是老年病、 慢性病, 半数以上是比较严重的情况, 治疗较复杂, 对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要求较高, 需要他们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表达能力、 风险防范意识和工作热情。 而且从事家庭病床的医生多是临床专科医生经过短期全科培训或直接转行而来, 缺少系统的全科培训。 医务工作人员日常培训机会很少, 家庭病床服务经验也十分欠缺。 目前, 天津市缺乏家庭病床的相关培训和相应法规政策要求。
2.3.3 人员工作积极性有限。 每一位受访负责人提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由于医患关系、 工作风险、 培训机会少和工作时间不规律等原因容易导致思想压力偏大, 而且工资报酬相对于其他三级医院医务工作者来说较低, 收入与工作量不成正比。 同时, 天津市的医保政策补偿也不到位, 医生在本医院出诊为9 元, 输液10~20 元, 家床病人没有床位费, 家床医生出诊一次费用为3 元, 期间的路费、 伙食费等额外费用并不算在医生报销范围内, 输液费2.5 元, 若多输1 次加2 元。 而天津市针对从事家庭病床的医务工作者并没有相应的经费补助, 因此, 家庭病床工作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2.3.4 社区药品种类有限。 半数以上中心负责人提到, 药品招标以后, 一些常用药招标未能成功, 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数量以及品种规格均有限, 患者从三级医院治疗后, 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时存在无药可用的情况, 使得患者不得不更换药物或者只能选择继续回到大医院进行治疗。
2.4 开展家庭病床的机遇 (opportunities)
2.4.1 居民疾病谱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居民的疾病谱由原来的传染性、 感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 恢复慢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决定了患者主要康复过程是在家庭和社区中, 这给实行社区卫生服务, 尤其是家庭病床服务带来了一个契机。
2.4.2 社会需求量不断增长。 如今, 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日趋增多的老年病已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由许多社会因素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患者在住院期间已得到了相应的治疗, 但很多患者在回家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而且我国独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因此, 家庭病床的潜在需求量很大。
2.4.3 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 国家不断强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自2006 年我国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后, 一系列的社区卫生规章制度相继出台, 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也给家庭病床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2.5 开展家庭病床的挑战 (threats)
2.5.1 服务形式及内容的扩展。 家庭病床服务如何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从单纯的医护工作者转变为家庭病床服务的管理者、 支持者、 协调者、 教育者和咨询者, 这都是家庭病床发展面临的不可避免的巨大挑战, 尤其是对人力资源人员素质的挑战。
2.5.2 医务工作人员安全保障。 我国乃至天津市还没有一部专门协调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 这就成为制约家庭病床深入发展的一大隐患。 而家庭病床服务的工作地点通常是患者住宅等私人地点, 所以, 如何保障家庭病床医务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2.5.3 存在医疗风险问题。 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存在医疗风险问题, 尤其是家庭输液等服务有一定的危险性, 病人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病情变化, 由于缺乏相应的急救硬件措施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2.5.4 经费补偿机制不完善。 目前, 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投入机制, 各地区包括天津市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数量均存在不足且随意性大等问题; 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 天津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被列入医保定点机构, 而且已开展的家庭病床服务中的某些项目也未纳入医保范围, 因此, 筹资能力十分有限。 家庭病床的服务费用也未完全统一, 收费项目较少, 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制度[3], 因此, 适当的经济补偿机制有利于家庭病床服务的良性、 有效地运转。
3 讨论与建议
3.1 加强家庭病床的宣传与教育
目前, 居民对家庭病床的认识并不充分。 王凯对北京市社区97 名55 岁以上居民的家庭病床认知调查分析得出, 有98.1%的居民对家庭病床功能认识不全, 有84.5%的的居民不了解收费标准[4]。 天津市应利用电视、 广播和报刊等大众媒介传播手段, 加强对社区家庭病床的宣传工作, 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并充分利用社区的家庭病床服务。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涉及到预防、 医疗、 康复、 心理和社会等许多领域, 只有复合型的全科医生才能承担起这一工作任务, 才能适应当前家庭病床医疗和社区医疗工作的需要[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低水平的人才结构影响了天津市家庭病床的发展。 因此, 需要加强天津市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 社区护理学科教育, 积极为家庭病床服务培训全科医师、 护士, 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 并进行有规模的、 统一的家庭病床培训, 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从而在根本上推进家庭病床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天津市首先应加强并真正落实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政策支持, 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给予一定的补偿经费。 其次, 应完善现有的医保政策, 将一些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入医保定点机构, 合理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 并进一步扩大家庭病床的报销比例和范围, 吸引更多的患者选择社区的家庭病床服务。
3.4 制定和完善家庭病床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国家卫生部曾在1984 年12 月出台了《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 对家庭病床的任务、 收治范围、 组织领导和器械装备、 制度和纪律及收费和报销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但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该条例的内容已明显落后, 倍显苍白[6]。 要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行为、 保障其服务质量, 应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具体包括家庭病床建床、 撤床制度和巡诊制度, 三级查床制度、 会诊、 双向转诊制度、 病历书写制度、 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医生工作制度、 护理工作制度、 医疗质量考核制度和药品管理制度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等以明确医生和患者双方在家庭病床规范化管理上的权利和义务, 加强医患沟通, 尊重家庭病床病人 “知情同意权” 和“隐私权”,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顾湲.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4.
[2]Mertens I L, VanGaal L F.Overweight, obesity, and blood pressure:the effects of modest weight reduction[J].Obes Res, 2000, 8 (3) :270-278.
[3]何丽芳, 廖淑梅.家庭病床服务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 2006, 20 (10) :18-20.
[4]王凯, 牛琳琳, 郑红.北京景山社区55岁以上居民家庭病床功能认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2 (2) :85-87.
[5]张荣丽.老年家庭病床1120例分析[J].现代医学杂志, 2009, 2 (37) :63-64.
[6]孙平.家庭病床的法律问题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21) :1842.
【社区志愿服务家庭材料】推荐阅读:
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09-30
社区志愿者总结10-03
社区助残志愿工作机制10-13
社区志愿者制度12-20
济南社区志愿者管理06-08
党员志愿者进社区07-10
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10-08
社区志愿者运行机制11-01
社区志愿者活动案例12-03
社区优秀志愿者事迹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