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学习内容(精选8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十九大的基本情况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
•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报告主要有十三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亮点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亮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亮点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亮点四:一个历史使命和四个伟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围绕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亮点五:(重要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亮点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 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亮点七:两个重要时期(决胜期、交汇期)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亮点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亮点九: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亮点十: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亮点十一: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亮点十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亮点十三: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亮点十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亮点十六: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
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6.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7.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亮点十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亮点十八:健康中国战略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亮点十九:建设美丽中国、三条控制线
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亮点二十: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亮点二十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打铁必须自身硬。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5.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6.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7.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8.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亮点二十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亮点二十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亮点二十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亮点二十五:防止和反对“六个主义”、“两种文化”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亮点二十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
亮点二十七: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 设。
亮点二十八: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亮点二十九:留置取代“两规”
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 两规”措施。
亮点三十: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大会号召: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1.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2.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写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会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大会同意在党章中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4.修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大会认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党章据此作出相应修改,为我们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
5.写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6.写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大会同意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
7.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大会同意,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8.写入“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
大会同意,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要求写入党章,把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党章,把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
9.写入“党是领导一切的”。
大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会同意把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增强全党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10.写入“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
大会认为,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同总纲部分修改相衔接,对党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
实现巡视全覆盖,开展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是巡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反映了军队改革后的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等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
新时代、新挑战,呼唤新思想、新理论、新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们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纲领,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部署,清晰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步骤、重大方略和实践路径,引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中国贡献惠及世界。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向世界提供中国机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借鉴,带给国际社会更加强大的正能量。
3.对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十九大报告全面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新时代”、“新格局”“新形势”“新征程”“新成果”“新发展理念”都是十九大报告的高频词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逾200次。“民主”“团结”“权益”“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美好生活”“当家作主”。等等。
4.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做合格党员具有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 集中了全党智慧, 凝聚了各方共识, 反映了人民心声, 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战略使命, 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 内容丰富, 意义深远。
1.1 高举一面旗帜
报告指出,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 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20世纪8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确立一套理论
十八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全党和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就为中国社会未来真正又好又快发展, 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 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 全面发展观;第三, 协调发展观;第四, 可持续发展观。
1.3 明确一个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小康社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政治小康、文化小康和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十八大报告指出,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非常明确, 非常具体, 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 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恩格尔系数 (Engel's Coefficient)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 一个国家越穷, 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 (或平均支出中) 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 随着国家的富裕, 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 m2;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1.4 强化一个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章节进行了论述。报告中还使用了许多诗意的语言,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由当代人学家张荣寰于2007年4月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具体概念和相关理论, 认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 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 走生态文明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ecological civilization照临四方曰明) ,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5 提出一个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要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个是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个是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软实力” (Soft Power) 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 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 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一书, 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 但是在信息时代, 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 除了国力的支撑外, 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 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我们看来,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与前苏联的克格勃, 电影007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 但实际上, 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 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 创办学术刊物, 开设图书馆, 资助学者互访, 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 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 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 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其中, 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
亚洲正在崛起, 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 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
东亚的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早在1985年, 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 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
印度在软件工业和区域特色文化方面已经拥有了世界性声誉, 而其通过科技、军事、文化获得全球扩展的心思也不可不察。
从1985年日本的文化输出到1998年韩国的文化输出, 其间我们中国重点在发展经济,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世界新格局有所调整, 怎样让中国人信服自己的文化, 然后才是拿什么让世界人民欣赏。论实力, 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 但论观念和策略, 中国却没有跟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在推进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十八大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非常必要的。
2 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确定了新的宏伟目标, 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征程中, 神华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朔黄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 是神华铁路板块中的重要一环, 使命光荣。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党委更要结合实际,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落实公司、公司党委各项要求, 扎扎实实推进分公司科学发展,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2.1 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
近年来, 分公司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 有效地利用周一上午生产交班会后的时间, 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 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在学习方法上变集中听讲为集中听讲与共同研讨相结合以共同研讨为主, 在学习记录上变只记录学习内容为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相结合以心得体会为主, 同时领导班子相互对每个成员的学习记录进行书面点评。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 我们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方法, 同时要将分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这种创新方法在站区支部学习中进行推广, 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和党员的培训教育, 力争使十八大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不断消化吃透。
2.2 深入开展“两下三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今后, 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要求, 进一步深入开展机关管理人员的“两下三同”活动, 在去年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修改实施细则, 不断完善讲评和考评制度, 促进“两下三同”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2.3 深化“幸福在朔黄”活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 就是要扎实推进文化强企建设,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两年来, 我们分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的“幸福在朔黄”主题教育活动, 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尝试。2011年分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安全在朔黄, 奉献在朔黄, 幸福在朔黄”为主题的“幸福在朔黄”宣传教育活动, 2012年我们进一步开展了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助人为乐、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幸福在朔黄”活动, 成立了“幸福基金”, 基金来源于全体员工的捐助, 主要用于分公司员工及员工家属, 另外辐射社会, 用于社会上的慈善事业, 2012年10月19日“幸福基金”正式启动, 基金用于救助身患脑瘤的肃北站区员工高忠杰。同时开展兴趣小组、人人唱红歌、主持人比赛、朔黄才艺秀等活动, 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结合自身工作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作为一名党员, 作为一名党的工作者, 一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思想, 扎实工作, 奋力进取, 为实现神华集团五年经济总量再翻番、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 提炼出了“高举一面旗帜、形成一套理论、明确一个目标, 强化一个建设、增强一个软实力”的十八大精神实质, 进而联系实际, 提出了“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两下三同’、深化‘幸福在朔黄’活动”等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一个善于理论思维的党,又是一个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党。远的不说,党的十四大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把提出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思想观点和奋斗目标,同总结各自相对应的那一段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29年来的十条宝贵经验,并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十条宝贵经验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中可以看到,如何才能使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十条经验,都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在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些重大问题的。
第一个结合说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第二个结合说的是:我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第四个结合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是以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这两手都是不可偏废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个结合说的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第七个结合说的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我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个结合说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到平等、普惠、共赢。
第九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样的结合,既避免了不少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第十个结合说的是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样的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不断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为什么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重要论断是党的十四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沿用了这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无所谓新时期。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所以,新时期的鲜明特点理所当然地是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它揭示了改革开放同促进发展的内在联系。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路线是发展的路线”。这就是说,实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要“把中国发展起来”,在原来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依次实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29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在我们党制定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指引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就把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发展进步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阐明了新时期29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实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深刻变化。由大幅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引发了从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变革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的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在领导人民进行实践创造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丰富成果。怎样理解三个“永远铭记”?
当代中国的这一切发展进步,是怎么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做到“三个永远铭记”。这“三个永远铭记”既饱含深情,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生动地体现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
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
广大青年要勇做搏击者,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担当在先、奉献在前。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距离实现梦想越近,越是时刻不能放松斗争这根弦。青年人有勇气和锐气,理应紧跟党走在最前列,在应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各种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勇敢担负起捍卫、开拓新时代的重任。要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新时代的源头活水,坚决捍卫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要像呵护自己的未来一样去助推新时代的前进动力,在积极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勇于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中体现青年作为,在国家建设各领域和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彰显青年力量。
广大青年要勇做坚定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青年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选择什么样的奋斗方向,对于走好一生的路至关重要。历史已经充分表明,广大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党的科学理论构筑起强大精神支柱,坚定不移地走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道路,把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前途命运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当前,广大青年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刻认识这一重大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入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大青年要勇做奋进者,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抱负、竞展风采。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瞄准更高的目标,描绘更美丽的图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奏响决胜全面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乐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广大青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要树立强烈的新时代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以万丈的豪情拥抱新时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新时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战略中大显身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在认真聆听这个报告后,我感触很深,十九大报告,全文3万多字,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个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
在学习中,我感受到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篇贯穿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对于文化自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的。
1、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构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略。
2、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看,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 务。
3、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目标。
4、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看,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发展成为顺应我国主要矛盾转化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学习
资 料
2017年10月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资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有38个代表团,正式代表2280名、特邀代表74名,列席人员405名,来宾149名。
10月17日下午,十九大举行预备会议。习近平同志主
当选中央纪委委员。会议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之后,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宣布大会闭幕。
重庆代表团由44名代表组成,实际出席44名。同时,我市有6名同志列席会议。会议开始前,栗战书同志代表总书记和党中央到重庆代表团住地亲切看望了全体代表。大会期间,我市代表肩负全市176万党员和3300万各族人民的重托,自始至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积极参加会议各项议程,充分展现了重庆代表团的良好形象。19日下午,重庆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活动,共有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和美联社、路透社在内的102家中外媒体、165名记者参加,重庆代表认真回答记者提问,会场气氛热烈,受到中外媒体和有关方面好评。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精神集中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党章修正案中。一、十九大报告主要精神
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报告共十三个部分。
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要做到
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〇
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二〇
年到二〇
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段,从二〇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
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报告作出六个方面的部署: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加快完善
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报告作出五个方面的部署: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报告作出七个方面的部署: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
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报告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
当,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中心任务,监督执纪问责,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二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兑现党的庄严承诺,回应群众期盼,赢得党心民心。三是抓住管党治党“牛鼻子”,以强有力问责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四是巡视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五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六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七是织密国际追逃“天网”,占据道义制高点,决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八是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以创新精神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九是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依规治党、扎紧笼子,实现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十是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严实深细作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
报告指出,五年来有七点工作体会:第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承载起新时代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化“两学一做”必须树立优良学风,学
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保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一要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决服从和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提高管党治党能力和水平。三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四要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部署。五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六要建设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队伍。
三、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主要精神
党的十九大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对党章作出修改。这次修改党章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
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我们确定的目标前进。
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
九大的工作报告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3份文件提请党的十九大审查和审议。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11名中央候补委员为中央委员。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孙政才等人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孙政才等人开除党籍的处分。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深入讨论了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若干重大问题,为召开党的十九大作了充分准备。
2017年10月25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选举习近平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了丁薛祥、习近平、王晨、王沪宁、刘鹤、许其亮、孙春兰(女)、李希、李强、李克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汪洋、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赵乐际、胡春华、栗战书、郭声琨、黄坤明、韩正、蔡奇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习近平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赵乐际同志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 是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青年教师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清华大学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坚持思想上关心、事业上激励、成长上助力,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舞台,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 注重思想上关心, 引导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 沟通互动多, 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教师的全面素质如何, 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工作, 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小组,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高度重视青年教师业务成长,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促进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开拓学术视野。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不断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促使青年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传承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教风, 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高度重视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学校党委负责同志多次参加青年教师入党发展会, 对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给予鼓励, 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带动和吸引了更多优秀青年教师申请加入党组织。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进工作, 设立学术特区和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等岗位,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促进引进青年教师发展成长, 增强了对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 目前累计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8人。
(二) 注重事业上激励, 支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青年教师思想活跃、视野开阔, 接受新生事物快, 工作热情高, 是学校各项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学校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积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使优秀青年教师在事业上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学校先后设立“学术新人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分别作为校内青年教师的最高学术奖和最高教学奖励。设立“骨干人才支持基金”, 通过自主科研资助、骨干教师派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等举措, 为更多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阶段给予必要的支持。实施“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从事基础研究, 涌现出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的青年教授颜宁等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在学校相关政策激励下, 一批青年教师潜心学问、刻苦奋斗, 快速成长起来, 逐渐成为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截至2011年底, 累计164名青年教师获“学术新人奖”, 其中首批获得资助的16人中, 有9人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当选中科院院士;累计190人获“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成长出一批教学名师, 有2人在40岁左右就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三) 注重成长上助力, 帮助青年教师干事创业
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青年教师各项事业刚刚起步, 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 也是最需要帮助和扶持的群体。学校从软硬环境两方面入手, 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 使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养, 注重传帮带和业务指导, 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到教室听课,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 通过培训、点评、研讨、交流等多种环节和形式,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激发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的热情和对教学的投入, 夯实教学基本功。注意给青年教师压担子, 促使他们锻炼成长。电子系青年教师陈巍刚工作不久, 系里就把一门核心课程的改革任务交给他。从知识体系梳理到课程内容安排, 他从科研和教学两方面锲而不舍的钻研, 不仅圆满完成了系里的工作, 而且在首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学校还单独设正高级择优岗位, 为特殊人才预留晋升渠道。改革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 试点优秀青年教师指导博士生, 列入招生名录的副教授有60%能够当年招收到博士生。改善青年教师待遇, 在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并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发放专项津贴。加强后勤服务体系建设, 办好幼儿园和附小附中, 帮助青年教师减轻生活压力。
清华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继续大力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水平,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马德秀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授)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新的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高等教育强国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基础和标志。大学如何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付诸实践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新的时代, 我们的历史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把高等教育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联,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目标真正聚焦到世界前沿, 聚焦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上, 为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思想支撑和技术支撑, 并在这一过程中汲取强大的动力, 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第二,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 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前瞻性的战略谋划, 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要求, 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系统性地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 积极主动面向世界前沿, 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掌握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全面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支撑, 确立中国教育自信。做到既不妄自菲薄, 也不妄自尊大;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更要努力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新路;既要敢于正视我们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更要敢于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与难题。深入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为丰富和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
(二) 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
从现在到2020年的未来8年,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十八大报告提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到了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孕育突破的重要关节点,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作为突破口, 把形成新增长点和增长极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 中国的发展已成为持续影响世界大势的愈益重大的变量,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我们要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战略机遇的新内涵和新条件。未来8年, 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 教育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 全社会对创新驱动的巨大需求, 为高等教育的腾飞开辟了无穷的空间, 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未来8年, 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的关键时期, 教育、科技、人才将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未来8年, 是在全球化背景下, 伴随科学技术将孕育新的革命, 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等新趋势, 为大学发挥人才优势、多学科优势, 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未来8年, 是更加积极主动推进“开放战略”的新时代, 以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核心, 创新开放模式, 为高校在更高的水平上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提供了重要机遇。未来8年, 是信息化突飞猛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将大大突破和拓展传统知识传授空间, 将会打破国家和区域的界限, 对人才培养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在具体实践中, 很多机遇是稍纵即逝的, 不及时抓住就可能失之交臂, 并且, 外在的机遇不会自发地成为学校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以清晰的战略思路、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执行力, 不失时机深化改革, 克服一切妨碍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形成优势、赢得未来。
(三)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必然要加快理念思路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变革、师资结构的优化、基础能力的保障、文化环境的营造等,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深化内涵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重点加快4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从全局观点和人才成长成才的动态观点深化改革。按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积极推进“两个一体化”:推进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一体化建设, 把一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内化为教师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本能习惯。通过毕业出口控制倒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推进师资队伍结构改革。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 加大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工作力度, 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和战略科学家的培育。着力健全高效可持续的人才发展体系, 适应研究型大学多目标特点, 加强师资队伍分类发展改革, 逐步实现师资队伍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建立基于品行、能力和贡献的考核、评定和薪酬体系, 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与现有主体队伍两个积极性。积极进行深化薪酬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学术资源配置、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三是推进学术组织模式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 加快推动学术组织从传统固化的“学科导向”模式向灵活、交叉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模式转变,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 整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 构建适应性更强、灵活度更大的集成式、矩阵式、多样化的新兴学术组织。以学术组织创新“倒逼”科研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变革, 积极构建校内协同与校外协同并举的协同创新机制, 在继续支持教授自由探索及高水平科研的基础上, 大力推动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科研组织模式改革, 建立“校内有队, 校外有体, 国家有位”的大科研团队。
四是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快推动创新动力从外部倒逼向内生驱动转变, 通过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着力形成大学持续快速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构建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科学管理制度, 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深化院为实体的改革, 扩大二级学院 (系) 的自主权, 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把质量意识和内涵式发展理念渗透到学校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促进“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 着力形成以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完善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强化社团组织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范文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研究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可靠的社会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以及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治理, 成为必须更加关注的重要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 如果方向选择错误或者长期没有突破性进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然难以顺利实现。
改变高度计划体制下政府包办一切的治理方式, 早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 也是社会各方面的共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际社会关于政府治理模式的主流看法有所分化, 强化政府包办的趋势有所发展。然而我们党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要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高等教育系统规模最大的社团, 是高等教育战线群众性学术组织。除了组织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活动外,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 有关专业委员会在行业统筹、标准制定、协调自律、评价咨询等方面的功能明显增强, 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这方面的变化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 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还面临着许多认识问题和体制机制调整任务。首先, 政府职能的合理转移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基于某些原因, 有些部门还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自己手中权力的关系, 或者不放心社会参与治理的成效。其次, 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也面临许多挑战, 没有基本生存保障就不可能公正履行参与治理职责, 有些行业组织还存在一定的垄断性, 或者兼有“二政府”的地位, 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定位。另外, 相当多的机构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习惯于依赖政府直接管理, 对社会组织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
所有上述面临的挑战, 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定不移地把不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事务交给非政府机构管理, 坚定不移地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定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社会成员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机制一定能够逐步达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刘献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要抓住人民对教育不满意的主要问题努力加以解决。教育不公是人们不满意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报刊、网络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吃着海鲜、穿着名牌时, 还有一些学生就着咸菜吃馒头、穿着槛褛, 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若读时, 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一些人疾呼:“当今社会, 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不公, 最坏的影响是医疗不公。”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国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公平, 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其成效举世瞩目。一是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废除了双轨制, 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二是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 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在中国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三是我国政府在扫盲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四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考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免费教育和人民助学金制度,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实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制度。五是近几年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 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以“希望工程”为代表的社会捐资、引进外资中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扶贫, 对于逐步削弱教育的地区、民族、性别等差别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由于历史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完善、以权谋私的存在以及社会成员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认识上的差距等多方面原因, 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城乡公平缺失。教育经费是衡量整个教育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直接维系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各地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现在, 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仍然有很大差距。以湖北省义务教育为例, 到2007年底, 湖北省由财政拨款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农村小学低于全省均值130元, 农村初中低于全省均值110元, 差距还呈扩大趋势, 若与城镇学校相比则差距更显著。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方面, 同样有很大差距。
第二, 区域教育公平缺失。突出表现在东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经费投入来看, 东部教育经费投入大大超过西部。如2008年, 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 北京为24380.40元, 贵州为5243.47元, 只有北京的21.50%。西部教师资源及办学条件同样低于东部。
第三, 群体和个体公平缺失。主要集中在择校问题, 人们不仅希望“有学上”, 而且希望“上好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择校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同样,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高考改革问题、高校贫困生问题也同样突出。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因此, 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教育公平。
首先, 要充分认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在社会公平诸多内涵和方面, 教育公平处于首位。教育是个体发展的一种机制, 是个体实现其他方面公平的方式。为达到社会公平, 需要从教育入手, 建立一个个体自由发展、平等竞争的秩序和社会调节的机制。马克思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一个个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实现, 只有在促进每一个或所有人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在此意义上, 我们自身发展的程度与他人发展的程度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关性。因而, 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据此, 教育公平通过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而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育不公平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个别人或哪个弱势社会阶层的利益, 而且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利益。因此, 全社会都要关注教育公平, 理解教育公平,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 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保证每个人接受基本的“保底”教育, 完成基本的合格教育,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大力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视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再次,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教育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因而教育具有公益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一方面政府要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认真组织学习十八大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近日,吉林市农委领导班子认真听取了机关各处室学习十八大精神情况汇报,王荣新主任就全委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在全委全面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市农委领导班子分战线集中听取了委机关各处室学习十八大精神、谋划明年工作的情况汇报,王荣新主任针对各处室工作职能,就其承担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逐一安排部署。王荣新主任就全委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明确工作要求:要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原文,原原本本把握报告主旨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要深入学习报告中“三农”的相关内容,吃透中央精神,完善工作措施,加快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按照市里统一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研读学习,按时完成学习笔记。要做到“三个结合”:与解放思想相结合,工作站位要高,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固化模式;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立足工作实际,用新思路、新办法破解新问题;与努力拼搏相结合,克服艰难险阻,争创一流业绩。要做到“四个务必”:务必牢记处室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坚决杜绝避重就轻、弱化职能的现象发生;务必牢记深入工作实际,切忌纸上谈兵,在调查研究中增长才干、推动工作;务必研究工作措施,紧密结合实际,拿出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办法;务必求得工作效果,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向农民群众和市委、市政府交上合格的答卷。要做到“四个树立”:树立良好机关形象,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展示形象;树立良好工作作风,保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和风气;树立配合协调意识,不断打牢全委工作一盘棋思想基础;树立服务意识,切实为基层单位和农民群众搞好服务。(吉林市农委综合处 供稿)
【党的十九大学习内容】推荐阅读:
党的十九大学习材料07-01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06-09
党的十九大学习讨论心得体会09-13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活动总结06-19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07-18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发言提纲06-28
人民日报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09-26
党的十九大知识题库06-04
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09-14
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