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通信发展十周年(共8篇)
(一)这十年,是无锡通信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无锡人民享用电信服务最实惠的十年。十年来,全省通信行业在抓好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有效地融入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通信行业改革与发展中使全省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共享着通信改革发展成果。指数型增长,跳跃式前进,跨越式发展„„对中国移动通信行业20年发展历程,人们如此评价。
一组组数据印证了这一评价。据统计,我国从1987年开通移动电话业务到1997年用户达到1000万户,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而从1000万户增长到2001年的1亿户,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此后,2002年11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亿;2004年5月,达到3亿;2006年2月,达到4亿。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的奇迹。今天的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4.87亿户,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GSM和CDMA网络容量全球最大的国家。曾经,移动电话在中国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移动电话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20年,6.3亿秒,平均每1.2秒就增加一个新用户。20年巨变,让世界惊叹!而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移动通信行业自身的改变,而且影响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到与信息相关的各行各业,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
――引领国民经济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移动通信作为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5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7.5%,其中移动通信收入达到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远远高于电信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47.3%,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再次提升到48.41%。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每一个行业的起落都与行业强势企业的兴衰紧密相关。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中国移动、华为、中兴等在国际电信领域颇具竞争力的大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壮大,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以中国移动为例,该公司在2003~2005年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持续保持在1.1%以上,同期对国民经济总需求的拉动保持在2.2%以上。自2000年以来,中国移动累计上缴利税1670.08亿元,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超过230万个。
――促进相关行业进步。评价一个行业,不仅要看其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多少,还要考虑对其他行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及影响力。移动通信就是一个辐射性、渗透性、倍增性极强的行业。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业务的不断创新,具有“移动性、个人性、实时性、安全性”优势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不仅促进了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了相关行业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推动了信息化新农村的建设,而且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和生活工作方式,为和谐信息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在政府部门,移动信息化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使公务人员出差在外也可处理公文,更重要的是将政府拥有的大量信息资源和百姓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进行了对接,使得政府与百姓的距离拉得更近、政务更加透明、监督更加有力、措施更加便民。在警务系统,有了“移动警务通”,公安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够实现对人口、车辆、逃犯等信息的数据查询和管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社会安全指数随之上升。在煤炭行业,移动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可对矿井主要扇风机运行情况、瓦斯超限作业情况、瓦检员工作状态等事关煤矿安全的关键环节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并将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有效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在广大农村,“农信通”、“农业新时空”等信息化服务为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小康搭建了信息之桥„„可以说,移动通信技术及业务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发展产生间接的拉动作用。
――方便城乡人民生活。以前,手机有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大哥大。为什么这么称呼?因为手机刚上市时,一部要上万元,通话费也十分昂贵,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用得起的奢侈品,只有“大哥”级的人物才能拥有,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35.3%,随处可见用手机沟通信息的人士,偏远山区的农民也用移动电话连通了外面的世界,有些城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甚至接近100%。在房子涨价、汽油涨价、猪肉涨价的今天,移动通信费却在不断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而在移动通信走入大众的同时,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也在日益提高,短信、彩信、Wap、彩铃等移动增值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甚至影响催生了新的文化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通信还在防灾、救灾和重要活动的应急通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筑起不可替代的“生命线”。从2002年中国游客在越南海上遇险到2006年东南亚海啸,从近年来肆虐我国沿海各地的台风到不久前发生在云南普洱的地震„„在人们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急需救援扶助的危机关头,畅通的移动通信网络为救援赢得了时间,及时的短信通知为生命赢得了机会。
(二)十年之前,省级通信监管机构在种种质疑目光中启程;十年之后,我们迎来了监管大进步、地位大提升的格局。
从围绕行业、服务行业,到立足行业、融入地方,监管目标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促进竞争、引导发展,到监管为民、发展为民,监管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组队伍、明职责、打基础,到添手段、扩内容、做品牌,监管阶段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市场监管和网络管理“两项业务”到互联网管理和重要通信保障“两翼齐飞”,监管重心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对企业转型的热切关注到投身监管战略转型,监管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全国五百人行政编制到多渠道招贤纳士,监管队伍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默默无闻、偏于一隅,到放大声音、做出优势,监管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 归结起来,从“管什么、怎么管”到“退后一步、站高一步”再回到“管什么、怎么管”,监管方位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么多的变化,始于一个从无到有、聚沙成塔的过程;我们今天取得的一切,来自所有通信监管工作者不断创造的累积。
(三)如果没有一点精神,是不会有这么多变化的。对过去十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要总结并发扬实践中形成的通信监管精神。我想,其中起码应包含以下元素:
科学谋事的精神,就是跳出行业看监管、放眼全局找位置。作为垂直管理部门,我们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在抓好传统监管工作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上来,如主动为软件和服务外包园区企业开辟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勇于任事的精神,就是不以力薄而志短、不以位微而不为。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我们始终保持了一颗不断进取之心,不怕受委屈,就怕“边缘化”,敢于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冲破了瓶颈,打开了局面,提升了地位。
创新做事的精神,就是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我们深知,探索不一定能成功,但不探索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努力发挥在互联网技术平台、应急通信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实干成事的精神,就是多为群众办实事、多为发展解难题。我们努力抓好“村通”工程这样的让百姓受惠得益的好事,干好共建共享这样的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办好网络环境治理这样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提升了监管高度、体现了监管价值。
(四)跨过十年的时光门槛,如何才能立足更高平台审视自身,站在更大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领域寻求突破?这需要我们对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方位有一个更为明晰的判断。
其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我国工业化已进入由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阶段,城镇化进入由城市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阶段,市场化进入由企业改革为主转向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国际化进入由扩大出口、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全面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阶段。在此进程中,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通信监管支撑“两化”融合、服务“五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二,政府改革不断深化。以“大部门”制为突破口,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拉开帷幕。顺应这一大势,通信监管必须从过去以市场监管为主的公共行政型转向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主的公共管理型,从过去以微观管理为主和过分注重内部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和更加注重战略管理,面向产业融合提升科学监管的能力。
其三,行业转型不断加速。经过近年来的实践,行业转型已从最初的思想观念、业务网络转型,发展到投资结构和方向、运营体系、组织架构的系统转型,从企业转型为主发展到企业、政府、社团组织等各相关主体参与其中的整体转型。
(五)我是谁?不止是痛苦的哲学家或诗人会问这个问题。置身于急剧变化环境中的我们,也不得不反复追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能干点什么?
我似乎想明白了,不久又陷入迷茫,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一直在变——无论外部,还是内部,抑或每个人自身。可以说,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在绝对的变中寻找相对不变的因子。现阶段,我想我们至少要当好这“四者”。
一为“促进者”——促进科学发展。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的倍增、辐射和渗透作用。
二为“服务者”——服务群众需求。要着力增强改善电信服务的普惠性,着力完善保障电信服务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影响电信服务的突出问题,使电信服务水平每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三为“建设者”——建设和谐行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实际利益,促进用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行业与社会等各方面良性互动。
四为“维护者”——维护安全稳定。坚持发展与管理同步,加强对互联网的发展指导,提高应急通信指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通信网络作为经济社会重要承载基础的安全保障能力。
(六)事实上,一种对于监管复杂性的预期,一种对于变化的处之泰然,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当深深保持的——不是“要我变”,而是“我要变”。
监管范围要从传统通信网转向多网并举。随着技术的发展、业务的演进以及政策的调整,我们既要管理通信网,更要管理互联网,还要思考广电网。监管对象要从基础运营企业转向产业链多类经营主体。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可能凭三家运营企业之力就完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抓大放小”。
监管措施要从协调为主转向协调与处罚并重。政企分开之初,我们凭行政协调打开了工作局面,但这种协调方式致使监管权威性不足,且越到后期越是明显。要把维护公平公正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监管方式要从行业封闭型转向社会开放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使得通信监管部门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广泛沟通;既要善于工作,又要善于宣传。
监管运行机制要从临时性和突击性转向科学性、持续性。一方面要把十年里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转化为经常之举;另一方面树立常态监管、制度监管的思想,实现由突击性间断式的监管向时序性连贯式的监管转变。
(七)十年阶段性成就,不代表前行之路从此平坦。事实上,前进的道路从来就不会平坦,何况我们走的是一条转型之路?无论多么崎岖,都不要轻易怀疑所选的路。不是脚下的路有问题,而是我们的脚和脚上的鞋还不太适应要走的路。只有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是小成则满,而是永不自满。我们对通信网比较在行,但对互联网以及广电网相对陌生;对市场监管比较熟悉,但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思路不宽;对推进信息化有所了解,但对推进“两化”融合的办法不多。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
不是小难即畏,而是攻坚克难。过去十年,许多事能办而未办,其实是我们自己束缚了手脚;许多事想办而办不成,是因为犹豫迟疑而贻误了时机。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不是小进即缓,而是与时俱进。在我国通信领域,传统观念的束缚依然存在,旧有经验的局限在所难免,条条框框的阻碍需要革除,局部利益的羁绊亟待突破。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不是小步慢跑,而是快步向前。我们有手段,但不太会整合利用;我们有能力,但不太会借力借势;我们有实绩,但不太会对外宣传;我们会“务实”,但不太会“务虚”。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
(八)最近,有研究者在比对了近几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得出观点:新世纪应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因为真正的变革往往产生于头十年之后。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之作,但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发展需要时间,变革需要时间,做任何事都需要时间。过去十年进步毋庸置疑,但我们更大的光荣与梦想应当寄望于未来。
过去十年的实践已使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没有任何挑战能够动摇我们为民的信念,没有任何困难能够磨灭我们追求卓越的意志,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奋力前行的步伐。
(九)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留得住时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止得住通信监管的铿锵脚步。我们怀着责任、怀着使命、怀着理想,度过了激流般的十年;我们又带着激情、带着挚爱、带着追求,迎来了新的征程。
我们深知,十年只是一个数字,世界不会因为经过某个时间节点就焕然一新。2011年是2010年的延续,我们的希望在延续,我们的困难在延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梦想在延续——我们之所以不屈于压力、不惧于前进,是因为我们一直走在一条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这梦想是建设电信强国,这梦想是构建和谐行业,这梦想是让更多更好的通信发展成果为人们所共享。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让我们背起行囊,往前去闯。
让梦想远航
对于大多数通信行业监管者来说,面对过去的十年大概有这样的感叹:
十年前,这样的日子不是我们选择的。十年后,这样的日子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十年前,尽管我们不是很情愿,但我们服从分配来了,面对崭新的事业,我们充满豪情,我们克服困难,我们学习监管理论知识,我们创新监管手段,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为飞速发展的通信业增添一份力量。
十年中,我们付出太多,一些老领导已经退出“江湖”,一些年轻的新兵正跃跃欲试;十年中,一些充满历史镜头感的画面已经定格,一些“会议”、“发言”、“争论”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页,一些人和事已成“尘烟”……我们有必要总结我们的经验,以利前行;有必要总结我们的得失,重新上阵;我们有太多的甘苦要倾诉,有太多的情感要抒发,还有很多的思考需要“直言”。
十年一梦,这梦中有希望、有痛苦、有“搏杀”、有“太极”……
十年如歌,这歌声代表着我们曾经的激情与梦想,这歌声代表着我们曾经的年轻与希望……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事业是需要梦想和希望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远方,执著前行,期待行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环科园营业厅
2012.7.25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提高。
随着我国, 我省各项改革事业不断发展, 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省水泥工业30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得到超常规发展, 取得史无前例的成绩, 一个新型的水泥工业在我省兴起, 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正在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一、山东省水泥工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 我省水泥产量大幅增长。见表1。
与1978年比, 第一个十年 (到1990年) 增长幅度约为3.1倍;到第二个十年 (2000年) , 增长幅度已达到13.1倍;第三个十年仅过去七年 (到2007年) , 增长幅度竟达到了33.7倍。这三个时段的增幅均大于全国同时段水泥产量的增幅。同样, 人均水泥消费量也快速提高。到1990年增长了2.4倍, 到2000年增长了10.1倍, 到2007年增幅达24倍。同样增幅也高于全国同期人均水泥消费量的增幅。山东省水泥产量已近20年连续处于全国第一位, 每年水泥产量约占全国水泥产量的11-13%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泥大省。根据世界上新兴国家的经验, 处于经济发展高速增长时期的国家, 其人均水泥消费量都在1吨左右。而我省已达1.7吨。考虑到我省水泥有约20%销售省外和国外, 我省人均消费水泥大约在1.36吨左右, 这说明山东省经济发展快, 基本建设增长快, 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快。水泥工业的发展与我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是相适应的。
30年间我省共生产水泥14.6亿吨, 不仅在数量上满足了我省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且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0年创造直接效益 (实现利税) 376.8亿元。为水泥工业的发展积垒了资金, 也为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另外, 我省水泥工业还安排大约有14万职工就业, 为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我省水泥工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而我国的水泥标准已逐步与国际水泥标准结轨。从1953年我们国家就有了全国统一的水泥国家标准, 中间经过多次修改, 到1992年, 在我们的水泥国家标准中, 将硅酸盐水泥分为I型和II型, I型水泥强度和各项性能指标采用美国ASTM标准, II型水泥采用英国BS标准。这样, 我们的通用水泥标准就与国际水泥标准初步靠拢。1999年我国对水泥标准再次进行修改, 从水泥强度检验方法到水泥质量标准, 都按国标ISO标准办理, 到此我国水泥标准与国际标准已完全接轨。这样既保证我们水泥的实物质量, 又便于我国水泥业与国标水泥业的交流。
我省水泥工业的巨大变化还体现在生产技术结构的调整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 造成我省水泥工业的技术结构很不合理,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 我省水泥工业中工艺技术落后的立窑水泥仍占全部水泥的90%左右。2002年以后, 新型干法水泥在全国也包括山东得到飞速发展, 短短几年时间, 到2007年底, 我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达到55条之多, 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7871万吨, 占全部水泥的48.4%,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生产能力, 已超过落后方法的生产能力。由立窑为主转变为以新型干法为主, 生产技术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效。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是我省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二、立窑水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过去的几十年, 由于中国经济实力还不强, 生产力水平低, 国家还没有更多的钱投向水泥工业, 因而水泥工业中的立窑水泥由于建设投资少, 建设工期短, 加之其单线规模小, 便迅速发展起来。也适应了我省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石灰石矿点多, 分布面广的特点。因此, 改革开放30年中的前20年我省立窑水泥发展迅速, 多年来成为我省水泥工业的主力军。 (表2、表3列出了1978年至2007年我省水泥技术结构的情况) 表2中的“大水泥”是指迴转窑生产的水泥, “小水泥”即为立窑生产的水泥。
从表中看出从1978年以来直到2003年立窑水泥在水泥产量中的比重一直在80%以上, 1990年立窑水泥比重竟然达到了93.9%。三十年中, 我省水泥工业有两个时段发展最快, 同时也是立窑水泥发展最快的时候。一是改革开放初期, 立窑水泥由1978年410万吨, 到1985年的1011万吨, 产量增长1.47倍。二是90年代的前五年 (1990-1995年) 即“八五”期间, 这期间, 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大发展, 另一方面, 立窑水泥工业本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不仅具备了相当规模, 且技术已比较成熟。装备水平大有提高, 产品质量不断改进, 各种消耗大幅降低, 生产成本逐渐降低,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带来了立窑水泥工业的又一次大发展。五年时间, 立窑水泥产量增长1.74倍。
多年来, 山东省都是全国的水泥大省, 由于我省立窑水泥的比重在全国又是较高的, 因此, 我省也是全国的立窑水泥大省。产品数量, 产品质量, 能源消耗, 企业效益, 环境保护, 各方面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国家建材主管部门曾多次在山东召开立窑水泥工业发展的现场经验交流会, 推广山东的经验, 山东出现了一批规模大, 质量优, 管理好的立窑水泥企业。其中, 淄博博山水泥厂, 新汶水泥厂, 淄博齐银水泥公司, 济南水泥厂, 临沂地区水泥厂 (现改为山东沂州水泥集团公司) , 枣庄峄城区水泥厂 (现改为山东榴园水泥有限公司) , 潍坊水泥厂, 曲阜水泥厂 (现改为山东金鲁城水泥有限公司) , 德州大坝水泥有限公司, 淄博鲁中水泥厂等企业先后成为全国立窑水泥企业的先进单位。其中, 山东沂州水泥集团2005年曾建有18台机立窑, 年产立窑水泥308万吨。加上分公司产量, 当年集团水泥产量达455万吨, 成为全国立窑水泥之冠。
1983年全省立窑水泥企业115家, 其中年产水泥9万吨以上的企业总计才11家, 最大立窑企业年产水泥29.7万吨。前10大立窑水泥企业的年均规模为14.4万吨/年。到了我省立窑水泥鼎盛时期的2005年, 立窑水泥企业已达370余家, 年产水泥10万吨以上企业占80%, 最大立窑水泥企业年产水泥455万吨, 前10大立窑水泥企业年产水泥都超过100万吨, 平均为152万吨/年, 由此也可看出三十年来, 我省立窑水泥变化之大。
2000年以后, 为了推进立窑水泥的技术进步, 中国水泥协会立窑分会在全国立窑水泥行业, 开展了创建现代立窑的活动, 制定了现代立窑八项指标, 大力宣传贯彻, 培养典型, 交流经验。通过八项指标的推广, 大大提高了我省立窑水泥的整体水平。2004年5月分我省有17家先进立窑企业率先通过了检查组的评审, 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立窑八项指标达标企业, 中国水泥协会立窑分会颁发了证书。它们是:淄博鲁中水泥厂, 山东榴园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安厦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顺兴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沂南铜象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肥城孚瑞达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枣庄市雷鸣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沂源鲁源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沂源鲁山水泥有限公司, 枣庄市石榴园水泥有限公司, 烟台市第二水泥有限公司, 枣庄市声望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金石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鲁元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广元县东兴水泥厂, 山东宁阳县水泥厂。
我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立窑企业逐步实现了向新型干法水泥的过渡, 为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做出重要贡献。全省已有55条新型干法生产线, 其中17条就是在立窑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批企业是:枣庄市台儿庄水泥厂, 山东崇正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生态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鲁碧建材有限公司, 济南华明水泥有限公司, 德州大坝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金鲁城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榴园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安厦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水泥厂, 山东沂州水泥集团, 烟台丛林集团, 山东顺兴水泥有限公司。
三、新型干法水泥——后来者居上
新型干法水泥技术, 即予分解窑新型干法技术, 是日本人在1971年首先发明的。由于该技术使迴转窑的产量大幅增加, 又大大降低了熟料烧成的燃料消耗, 降低了水泥生产的成本, 且水泥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因此, 该项技术一出现, 便在日本很快普及推广。到1978年, 在日本新型干法水泥就占了全部水泥的70%以上。随后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推广开来。
在中国由于国情的因素, 也由于新型干法水泥在中国的发展有个过程, 新型干法水泥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开始, 才在全国 (包括山东) 迅速发展起来。
1978年山东省仅有一家新型干法水泥厂 (山东水泥实验厂—山东水泥厂前身) , 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水泥。当时还有一家湿法水泥生产企业 (山东铝厂水泥厂) 年设计能力50万吨水泥, 当年两家转窑企业生产水泥58.9万吨, (见表2) 。全省仅有两家转窑水泥的局面一直保持到12年之后的1990年, 鲁南水泥厂1#窑点火试生产, 1991年5月2#窑点火试生产。山东省才有了第三家窑水泥厂。年设计熟料能力124吨。随后在1995年4月8日烟台三菱水泥公司投产, 年设计熟料能力93万吨。1997年6月16日大宇 (山东) 水泥公司投产, 年设计熟料能力223万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 山东水泥厂又扩建了2#、3#生产线, 山东鲁碧建材有限公司, 枣庄台儿庄水泥厂, 兖州矿务局水泥厂各建一条日产1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泰安鲁润水泥公司新建一条日产7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到2000年, 除山铝水泥厂的湿法生产线以外, 全省已有新型干法水泥厂8家, 生产线11条, 年熟料设计能力710万吨, 见表4。
2001年没有新线投产, 2002年仅新投产两条新生产线, 年增熟料生产能力115万吨。因此, 从1978年至2002年, 24年时间内新型干法水泥 (2000年之前还包含了湿法生产水泥) 在水泥中的比重始终在12%之下徘徊。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增长是从2003年开始的。短短几年时间, 到2007年生产线增加到55条, 年熟料生产能力达到4931万吨, 已经超过了立窑水泥熟料的能力, 见表5。
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体现了几个突出的特点:
1.数量增长快, 2002年-2007年, 新型产法水泥增长8.12倍而同期水泥总量增长仅1.97倍, 使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由10.5%提高到48.7%。
2.技术水平高, 经过几年的时间把山东省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了接近世界的水平, 日产熟料2000吨以上生产线已达42条占总数的76.4%, 说明我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大部分都是经济规模合理的生产线。最大生产线是7200吨, 与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生产线1万吨熟料/日, 也基本接近。
3.水泥技术结构调整出现拐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已超过立窑熟料的生产能力;二是立窑水泥的绝对数量经过几十年的连年增长, 到了2007年已开始下降, 它标志着我省水泥技术结构调整确实出现拐点。因此, 2007年是山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涌现, 使水泥工业集中度大为提高
1978年山东新型干法水泥企业1家, 平均熟料能力每年10万吨, 企业最大熟料能力每年10万吨;2000年山东新型干法水泥企业8家, 平均熟料能力每年88.8万吨, 企业最大熟料能力每年155万吨;2007年山东新型干法水泥企业25家, 平均熟料能力每年197.2万吨, 企业最大熟料能力每年1843万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合理规模是日产熟料2000吨以上。我省已有合理规模以上生产线42条, 占总生产线的76%, 它们分布于20家企业中。具体见表7。
说明:表中所列山水集团包括了原烟台东源、枣庄东源、蓬莱康达三企业的数据, 但不含山水集团在外省的数据。
这些企业中熟料设计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有15家, 其中200万吨以上有5家, 2007年在山东省内的企业熟料设计生产能力已达1636万吨, 加上在外省的熟料生产能力已达2500万吨。
2006年底国家确定在全国重点支持60户大水泥企业 (集团) 其中山东省有5家, 除山水集团外, 还有山东金鲁城水泥有限公司, 山东新沂州水泥集团公司, 山东泰山水泥公司, 山东烟台东源水泥有限公司。这些企业都是山东省的重点骨干企业。
山东水泥行业的龙头当属山水集团和中联水泥在山东的企业。
通过改造、新建和兼并重组, 山水集团在祖国的东方迅速崛起, 成为位居全国第二的年水泥生产能力达3484万吨的现代化新型干法大型骨干企业。
到2007年底, 中联水泥在山东已有8家企业,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5条, 其中日产熟料2000吨2条, 2500吨8条, 4000吨1条, 5000吨3条, 6000吨1条, 总计年熟料设计生产能力为1519万吨。其规模列山水集团之后, 成为山东第二。
五、外资进入山东水泥工业
20世纪90年代, 国家和地方政府吸引外资建设了12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共利用外资20亿美元, 其中有两条在山东。第一条是由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和烟台市政府合资兴办的烟台三菱水泥有限公司, 1995年4月份投产, 有一条日产熟料3000吨生产线。第二条是韩国大宇公司独资兴建的大宇 (山东) 水泥有限公司, 地点在济宁市泗水县, 1997年6月投产, 建有一条日产熟料7200吨生产线。
2005年底, 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购买山水集团的股份, 组建合资公司, 合资公司于2008年7月4日在香港上市。2006年10月葡萄牙西姆泊 (Cimpor) 集团购买山东榴园水泥集团公司60%股份, 投资210万欧元, 组建新的合资公司—山东榴园新型建材发展公司。菲律宾康达投资有限公司在蓬莱市独资兴建的蓬莱康达水泥有限公司2005年4月投产, 建有一条日产熟料4000吨生产线。2007年该公司并入山东山水集团。外资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金, 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 为山东省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 带动作用, 促进了山东水泥工业尽快融入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大潮之中。
经过前期的筹划、候选人推荐以及近两个月专家评选,最终产生“2009‘影响中国广告业’年度人物”、“2009年度中国广告行业杰出女性”、“2009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互动媒体领军人物”、“2009年度中国广告行业最具竞争力公司”、“2009年度中国最具传播力品牌”五个奖项,通过表彰先进人物从而促进中国广告行业的繁荣。
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2009“影响中国广告业”年度人物
赵和平
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曾获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传媒十大创新人物奖, 2008“中国十大广告人物”、2009中国品牌与传播大会荣获“影响中国十大广告人物”, 2009“建设创新型国家领袖个人”等奖项。
周世忠
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管理学博士,中国十大广告经理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经理人;影响中国十大广告人物;2009年带领中航跻身中国广告公司前列。
孔炯
贵州电视台副台长
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并获得西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曾任贵州电视台台长助理,贵州电视台广告运营中心主任,贵州天马广告公司法人代表,贵州省信息化专家、贵州省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贵州省广告协会副会长、贵州省MBA协会副会长。
阎方军
易传媒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得MIT Sloan商学院MBA学位,曾获2008年艾瑞中国互联网精英奖,2008-2009中国新营销先锋人物奖。
周志强
江苏永达广告有限公司创始人
曾获“2006中国广告年度人物”、“中国广告30年突出贡献奖”等殊荣。秉承“客户成功 永达成功”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五纵七横”高速公路广告媒体的开发、构建和发布。
李利民
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拥有多年丰富的企业管理、品牌运营和投资经验。勇抓机遇,率先进入中国户外数字式电视行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将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户外数字电视广告联播网。
沈刚
上海唐神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中欧国际学院EMBA,带领唐神发展成为中国一级广告企业、上海市著名商标、沪上市场份额最多的电视信息栏目制作商和代理商,并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广告公司营业额排名前50位,2007年荣获“全能战士奖”。
陈茂盛
TOM户外传媒集团厦门市唐码博美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IAA国际广告中国分会理事;福建省广告协会副会长;厦门市广告协会副会长。
王兰柱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公司总经理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站博士后,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企业联合会、广告主工作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国受众研究会副秘书长。
郑斌
互动通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国际政治学士,互动通控股集团创始人之一。
朱明虬
思美传媒董事长
带领思美从“三人广告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一级广告企业,2007年成为广告公司营业额增长最快前十家企业第一名,跻身2007年度中国广告公司综合实力五十强,2008年思美传媒受邀加入中国4A组织。
韦凯元
东方仁德传播机构执行总裁
长江商学院EMBA,多家著名企业顾问;国际公关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公司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广告奖评委。
贺玉强
北京杰威创意产业集团董事长
国际广告协会(IAA)中国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形象策划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文化全国理事会高级顾问;中国杰出品牌管理师。
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2009年度中国广告业杰出女性奖
陈一枬
威汉营销传播集团创始人
香港管理协会理事;香港贸易发展局服务业推广委员会委员;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香港市务学会顾问;全球最大的独立广告公司网络Worldwide Partners Inc.董事。
郑以萍
阳狮集团中国区CEO
国立政治大学EMBA,美国加州大学MBA,拥有20年广告从业经验,是少有的有创意背景的中国区CEO,2008年出任中国4A理事会副理事长。并于2008年度作为广告行业唯一一位受邀的演讲嘉宾参加中欧奢侈品牌高峰论坛。
高丽娟
宝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浙江大学EMBA,香港广告业联会主席;中华海外信誉协会名誉会长。
刘瑞武
诺贝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诺贝广告与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北京东方日晟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总监,IAA国际广告协会会员;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副会长;北京广告协会副会长;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评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胡纪平
北京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急剧变化、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重振“北广精神”,提出“整体动作,当然出色”的口号,充分发挥了“北广”的优势。
刘矜兰
中视金桥国际传媒有限公司CEO
工商管理硕士,长江商学院EMBA。曾就职于地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作为资深电视传媒人,具备敏锐的电视传媒投资眼光和战略规划实力,领导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成长为中国广告业规模和业绩均名列前茅的大型品牌企业。
冯帼英
天进品牌管理机构董事长
整合营销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中国著名品牌策划管理专家,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广告学硕士生导师。从事十几年中国品牌策划及管理,业绩显著。
蒋小燕
中宣国际传播集团董事长
中国市长协会都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曾获中国5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中国百佳成功创业女性、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中华环保基金会“环保爱心使者”等殊荣。在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组委会特别设立了“中国民族品牌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吴瑞艳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董事、广告部主任
同时兼任CCTV-1《新闻30分》午间气象节目主持人。她始终坚持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真诚待人的处事方式,全力以赴、追求完美。在四年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主持工作中,她以朴实大方、亲切可信的主持风格,赢得了首届“华风杯我最喜欢爱的气象节目主持人‘最具才智奖’”。
徐丽
上海焦点广告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广告协会理事;2007年担任世博会未来馆策划顾问,上海大世界重新定位的商业策划、品牌推广顾问。
任曼莉
高触传媒副总裁
是领先的国内整包机场概念的先行者和实践者——高触传媒的销售领军人物,管理着全国200多名户外销售精英,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同国内几乎所有的顶级4A广告公司的合作关系。
高红静
合肥嘉宝广告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
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硕士,曾获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位广告公司经理人。
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2009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互动媒体领军人物
王微
土豆网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立土豆网之前,曾任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总部企业发展总监兼贝塔斯曼在线中国执行总裁。
王运丰
星岛新闻集团互联网业务副总裁
香港国立华侨大学资讯管理学博士,致力推动香港报业向手机互联网时代的进程,并积极研究手机互联网时代的新广告模式,为香港广告业开拓新的广告平台。
冯晖中
触动传媒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拥有创立快速成长赢利企业的丰富经验。在成立触动传媒之前,曾创立专业女性服装公司Milanese,随后转向美国房地产业,至今仍是房地产开发机构HSR集团的发展总监。
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2009年度中国广告行业
最具竞争力公司获奖名单
海润国际广告传播集团
平成混媒传播集团
大贺传媒集团
香港权威集团
上海梅高创意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互通联合国际广告有限公司
新疆普拉纳广告有限公司
四川西南国际广告有限公司
凯络中国
北京国安广告总公司
北京巴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意互动广告有限公司
长城广联(北京)
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2009年度中国最具传播力品牌
获奖名单
诺基亚
轩尼诗
中信银行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奥迪
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
国美电器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波司登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
蕙兰瑜伽
联合利华•清扬
鲁花
棒约翰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东方有线
Micorsoft Win7
2、丘比特之箭把两颗心连在一起;月老一行,让掌心握。愿箭头永不改变,愿海枯石烂,愿我们一生在一起。
3、亲爱的,虽然已经过去了10年,但我的心里还是满是你,这辈子只想和你白头偕老。
4、这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爱会一点一点回来。生活就是这样一页一页的活下去!我珍惜我的生命,更珍惜你!
5、亲爱的,感谢你10年的爱与付出,这份纯真的爱,我会珍惜一生。
6、让我抱紧你,轻轻吻你的唇,说我爱你,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远爱你。
7、谢谢你选择和我一起走,像一个婚姻的殿堂,形成了一个家,也给了我一个可爱的生活,让我们的爱情和生活可以继续。
8、花开完了,开始了衣食住行,爱情让我们走进了爱情的堡垒,怎么说呢,幸福还是完了,老婆,结婚纪念日快乐!
9、感谢您过去十年来的支持和努力。我们一起享受人生的喜怒哀乐。不管我们怎么累,怎么哭,你都没有离开我,我也没有离开你。
10、长望入我的长盼,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能感受到我的长思念。亲爱的,让我们相伴很久吧。
11、我们的协议继续有效!婚姻就像一杯苦咖啡,有一点苦,有一点甜,总有一种人摆脱不了的魅力。
一、破冰•挫败封锁 辟外交新局面
(一)万隆会议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万隆会议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由亚洲、非洲29个国家的代表聚集一堂讨论世界大事的重要会议。会议产生的万隆精神显示了伟大的生命力,在它的鼓舞下,亚洲、非洲的民族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汹涌澎湃,几十个国家取得了独立。这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准则。周恩来在会议期间,针对会内的斗争情况, 回答挑战而写就的不朽名篇(补充发言)是世界外交史上最精彩的范文。在国际关系中,提倡“求同存异”,作为处理各种矛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方法。
(二)消除误会与抹黑 中美两国在国际上的又一次较量
黎巴嫩代表、驻美大使马利克会后前往华盛顿,向杜勒斯通报会议情况时,谈到亲西方联盟的瓦解。马利克向杜勒斯坦陈: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实际上,会议似乎就是为此目的而召开的。”“美国新闻界宣称西方从会议所获甚多也是错误的。结果或许没有那么糟糕,但无论如何共产党中国的崛起对西方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失败。”
(三)赢得赞赏与支持 开创了亚非拉国家南南合作的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周恩来发表的“求同存异”方针和光明磊落的姿态,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赞赏和支持,使会议沿着预定主题发展,促进了会议胜利开展,从而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体现亚非国家向往和平和自由的“万隆十项原则”,即被后人所说的“万隆精神”。此次会议掀起了亚非拉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浪潮,而六年后的不结盟运动的组成则是万隆会议的延伸和继续,同时,万隆会议开创了亚非拉国家南南合作的先河。
(四)共同发展 合作共赢 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60年来,中国一直是亚非合作的支持者、开拓者与引领者。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契合了万隆会议精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在促进亚非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将扩大与深化亚非各国的经贸合作。
二、缘起•同舟共济 第三世界联合
(一)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关门关不住 必须走出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泽东与来访的苏共特使米高扬谈到新中国外交时,曾幽默地说,我们的屋子太脏了,解放后必须认真清理。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但随着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首次亮相,这“门”已经关不住了。在汇报日内瓦会议情况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很希望我们能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毛泽东接过话头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二)当时的中国外交状况:只与6个参会国建交
新中国建立初,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大多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1954年底举行的茂物会议上,万隆会议的5个发起国根据所谓“独立政府原则”,由与会各国提名可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共提出30个国家,包括5个发起国。在这30个国家中,只有6个亚洲国家(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印度、印尼、越南民主共和国)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当时和中国建交的亚洲国家总共只有8个,除上述6个国家外,还有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和蒙古。万隆会议的5个发起国中还有一个国家,即锡兰尚未和中国建交,两国只有贸易关系。此外,当时没有一个非洲国家和中国建交。
(三)没有苏联出席情况下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会议
由于亚非会议是中国在没有苏联出席的情况下第一次出席的大型国际会议,为了开好这次意义重大的会议,有关部门还邀请了著名法学家周鲠生等顾问进行座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讨论的问题大到会议的议程、会议的努力方向,小到代表团成员出席会议的着装。为了了解各国对召开亚非会议的态度,外交部电令各驻外使馆报回驻在国或驻在国邻近国家对于召开亚非会议的反映。报回的情况不仅包括会议发起国如印度、印尼、缅甸等,与会国如越南、巴基斯坦、黄金海岸(今加纳)等,还包括英国、瑞典、瑞士等国。
三、硕果•求同存异 凝结万隆精神
(一)新中国的立场得到了澄清 与有关国家间的误会减少
亚非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了亚非国家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民族自决和要求种族平等,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以平等的权利参与世界事务,努力发展经济的共同的强烈愿望。亚非会议对中国也是重要的。中国的立场得到了澄清,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误会减少了,距离缩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更多亚非国家的赞同。科特拉瓦拉说:“我们许多人第一次与中国总理周恩来见面,我必须这样说,虽然我们并不同意他的政治观点,但他使人感到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是一个愿意尊重别人的人。”
(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
万隆会议的召开是亚非国家开创了独立自主地讨论和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先例。会议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动着以非洲和亚洲为主的世界民族独立运动走上胜利的道路,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促进新独立国家发展民族经济,联合自强争取经济独立,开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
四、功勋•大国风范 尽显外交魅力
(一)万隆会议回顾:周恩来三次力挽狂澜展伟人风采
万隆会议召开之际,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不负众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外交举动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还在亚非会议刚酝酿时,周总理就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闪电般地访问了印度和缅甸。
1、危急时刻 18分钟补充发言征服全场
“美国希望根本就不要召开万隆会议”,攻击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的领导权”,同时还用经济援助的把戏吸引亚非国家的注意力。大会第一天,伊拉克外交大臣贾马利就直截了当地攻击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欲图挑起争论。整个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为了把万隆会议的方向扭转到团结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同时树立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象,周总理临时决定把原来的发言稿印发给与会代表,并利用19日中午的休息时间,亲自赶写了一则补充发言。下午4时45分至5时03分,一共18分钟,周总理站在了万隆会议讲台上。
2、面对挑衅 短短69个字传递爆炸性信息
记者们马上凑了过来,希望能够从他嘴里打探到新的信息。“总理先生,有什么新闻透露吗?”阿里一转身,朗声告诉记者们:“我们的新闻?你们就等着周恩来吧。他会有一个声明。”原来,在会上,周总理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提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番声明产生的能量不啻为一枚巨大的原子弹。短短69个字,立刻震动了万隆。
3、废寝忘食 7天会议只睡13个小时平均每天不到两小时
在万隆期间, 周恩来还以超乎常人的精力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这些活动早的在清晨7时半就已开始,晚的竟至凌晨一二点钟还未结束。有人曾计算过, 在7天,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 周恩来只睡过13个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两小时。在那些日子里, 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 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流活动。在与各国代表们交往和接触中, 周恩来结交了一大批朋友, 在国际上树立了平等待人、自尊自信而又谦虚自处的崇高形象。周恩来的这种外交风格, 不仅推动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而且增进了与会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消除了某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虑。
五、伤疤•暗算伤人 历史应当铭记
1、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无法愈合的伤疤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注定要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1955年4月11日下午6时30分,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近6个小时后,“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起火,坠毁在印尼附近海域。除3名机组成员外,机上11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值得庆幸的是周恩来并不在飞机上。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当时中国既没有大飞机,又没有去印尼的国际航线,所以决定租用印度航空公司的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往印尼。可就在临行前,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改变了周恩来的行程。
2、事件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和记者11人丧生 “飞机起飞时载有飞乘组8人(包括作为乘客的维护工程师在内)和从香港往雅加达的乘客11人。飞机起飞后约5小时,正在距海面18800英尺的高空飞行,在飞机内听到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随即发现右翼第3号发动机吊舱后面的地方局部着火,飞机立刻开始迅速下降以便在海上实行强迫降落。在下降飞行的最后阶段内,浓烟进入驾驶舱,使得能见度减少到几乎等于零。飞机的右翼尖先冲击到水面,机身前端立即浸入水中。只有三名飞乘组人员在这次失事中幸存。”
3、情报揭秘:蒋特已得知周恩来不经过香港但仍要打击
4月11日下午,我又收到一份情报,说蒋特香港情报站已得知周恩来不经过香港,但仍要对中国代表团随员进行打击,以削弱中国在亚非会议上的影响。为此,该站下令被蒋特组织收买的启德机场飞机检修人员按原计划进行,但因时间仓促,未将炸弹置入油箱,而是绑在油箱底部,预计下午4时爆炸。收到情报后,我们立即发急电给周恩来,但“克什米尔公主号”已于11日12时15分从香港起飞。急电发出不久,路透社就报道: 印度航空公司C-69型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飞往雅加达途中在北婆罗洲西北的海面失事,机身坠入海中。机中11名乘客,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和记者以及该机8位机组人员下落不明,恐已全部遇难。
六、结语
系列活动宣传方案
为配合我省纪念“五四”爱国运动九十周年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励我省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湖北,推动和加快湖北“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团省委书记办经研究决定,成立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工作组,全面统筹我省各项纪念活动的宣传工作,现将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次宣传工作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为主旋律,通过回顾五四运动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以及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一代又一代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青春风采。在我省广大团员青年中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五四精神丰富的时代内涵,紧密围绕省委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中心任务,采取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强化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引导广大青年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紧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工作任务
团省委将联合省级主流媒体通过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对纪念活动进行整体宣传策划。同时,将在荆楚青年网上开通专题网页对纪念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及时追踪报道各地团组织纪念五四活动开展情况,在全省上下营造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的浓厚氛围。
1、湖北日报
1)“五四”评论员文章
本篇文章安排专人负责统稿,4月25日前报书记办审批,五四当天在湖北日报上刊登。文章要求,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为主旋律,通过回顾五四运动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
1的光辉历程以及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一代又一代湖北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青春风采。引导我省广大青年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紧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署名文章
拟在湖北日报理论版以团省委书记名义发一篇署名文章
3)开辟五四典型宣传专版(通版)
1、2009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及事迹简介
2、第九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名单及事迹简介
3、青年文明号光荣榜
4)湖北当代优秀青年典型系列报道(3—5个)
结合前期共青团湖北省委关于推报优秀青年典型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推报3—5名当代青年典范,5月4日前后在湖北日报上开辟专栏进行系列报道。拟重点宣传的青年典型候选人名单如下:
1、“神舟飞船”的密封大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主任助理王江(拟在湖北日报五月四日当天头版重点推出)
2、当一流的技术工人:2009年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第九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江汉石油王建忠
3、大学生村官代表:曾正皓(任孝昌县卫店镇邹湖村支书助理)
4、“海归”创业的“80后”:湖北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振华
5、两度资教情:2009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获得者、省首位资教两地女大学生、麻城市乘马岗中心副校长熊婷婷
6、平凡的岗位成就辉煌的人生: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陈迹
7、人生三大善事:修路、架桥、做学校:四川省汉源县大学生志愿者秦豹
8、生物医药的先锋: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
9、第二届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青年、枣阳市金玉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成林
10、抗震救灾标兵、建功成才典范:武汉大学马洪超教授
11、湖北爱心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爱心联盟武汉同济医院儿科爱心学校校
长乔华中
5)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系列报道
1、湖北省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表彰会(省委主要领导接见优秀青年代表,省委分管领导作重要讲话)。
2、“我和我的祖国”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歌会。
3、杰出青年进老区、进校园、进网络活动。
2、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
拟重点推报3—5名当代青年典型,5月4日前后在湖北卫视上开辟专题节目进行系列报道。报道通过宣传湖北青年中的当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湖北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拟重点宣传的青年典型候选人名单如下:
1、“神舟飞船”的密封大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主任助理王江
2、当一流的技术工人:09年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江汉石油王建忠
3、大学生村官代表:曾正浩
4、“海归”创业的“80后”:湖北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振华
5、两度资教情:省“三八红旗手”、省首位资教两地女大学生、麻城市乘马岗中心学校副校长熊婷婷
6、平凡的岗位成就光辉的人生: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陈迹
7、人生三大善事:修路、架桥、做学校:四川省汉源县大学生志愿者秦豹
8、生物医药的先锋: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
9、抗震救灾标兵、建功成才典范:武汉大学马洪超教授
10、湖北爱心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爱心联盟武汉同济医院儿科爱心学校校长乔华中
3、党员生活杂志社
联合《党员生活》杂志在2009年第5期推出纪念五四运动的特别策划。
策划的主题为“青春为中华崛起而燃烧”,旨在通过选取1919年—2009年90年间湖北青年和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崛起而奋斗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激励当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湖北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满腔热情。通过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服务祖国,更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力量凝聚到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听从祖国的召唤,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不懈奋斗。策划方案如下:
1)一篇专访
约请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丁小强同志,谈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武装青年头脑,让当代青年进一步坚定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等。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湖北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领导,切实帮助团组织提升工作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等思想。
2)一组人物
将1919年到2009年的90年,划分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1919--1949);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30年(1949--1979);改革开放后的30(1979--2009)。在每个30年中各选三名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湖北青年典型人物,结合特定历史事件,进行描述。以此反映湖北历代青年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中心工作,为了湖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光辉历程。
3)一组图片
刊登90年来与湖北青年参与爱国运动、革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相关的图片,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爱护亲切接见、鼓励湖北青年的相关图片。
4)一组资料(拟定)
①建国后历任湖北省团省委书记名单
②1997年以来湖北省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人员名单;
③湖北省历届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人员名单;
④3个不同历史时期,湖北共青团发展概况。(团员数、团组织数、性别结构、青年数)
4、荆楚青年网
在荆楚青年网上开通专题网页,全面报道全省各地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系列活动。除报道我省五四期间各种大型纪念活动外,同时注意宣传各地市州、高校以及省内各大中型企业开展的特色纪念活动。
三、工作要求
1、本项工作由团省委宣传部牵头,办公室(研究室)、组织部、统战部配合实施。通过宣传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宣传湖北共青团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在我省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宣传湖北青年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迎接挑战的精神风貌和积极作为,在广大青年中努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浓厚氛围。
2、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和传播手段,努力使各项纪念活动更好的吸引、凝聚、影响青年,使青年对活动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 名誉会长马挺贵, 顾问张恩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如生, 中装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晓一等领导出席了纪念大会。刘晓一致开幕词, 李秉仁作大会主题报告, 王宁和刘志峰为获得终身成就奖的张恩树、马挺贵、毛家泉、汪家玉颁奖。建筑装饰行业知名企业家及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共二千余人齐聚此次盛会, 见证辉煌, 分享荣光, 激荡思维, 共话未来。
这不仅是一次行业和协会工作三十周年全面总结的大会, 更是吹响了传承优秀基因、促进建筑装饰转型升级的奋进号角。与会者全面回顾和总结三十年来行业的历程和经验;深入解读和分析最新政策走向及行业发展趋势;共同探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工业化思维, 引领行业走信息化、差异化、专业化、国际化道路, 谱写建筑装饰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三十年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应运而生, 与中国装饰行业同步发展;三十年中,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乘风破浪, 大浪淘沙, 日益强大;三十年来,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从不被人重视的传统小行业, 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大行业。
数据是最有力的语言:1984年以来, 中国建筑装饰企业从95家飙升至近15万家;创造的产值从几千万元增长至近3万亿元;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从无增至每省数百家;年产值15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百余家, 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榜的生力军。金螳螂、亚厦、广田、洪涛、瑞和、宝鹰等多企业先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钟, 打破了建筑装饰行业在A股市场上的沉寂, 成为中国资本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宠。如今, 行业已拥有两家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
李秉仁会长在做主题报告时把中装协三十年来的工作归纳为四大重点:第一, 始终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 提高服务层次, 传达政府和行业的声音;第二, 从深层次入手解决生产力矛盾, 站在行业管理的制高点, 开展推优扶强工作;第三, 紧紧抓住促进行业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根本, 促进行业发展模式及时转变;第四, 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整合调集市场资源,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他特别提到, 住建部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启的工程质量治理行动, 中装协对此高度重视, 专门成立了工程质量治理行动领导小组, 举办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及科技创新成果总结交流会, 以装饰奖检查为契机解决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通病问题,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李秉仁认为,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 中装协和建筑装饰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 必须认清未来行业发展的七大趋势——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专业化发展趋势、工业化发展趋势、绿色发展趋势、国际化发展趋势、智能家居发展趋势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协会将与企业一起深入探索符合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新道路, 促进行业转型, 协助企业向更健康、更持续的方向发展。”
过去的成功经验, 若不及时加以总结扬弃, 将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和包袱。因循守旧已无法延续辉煌, 模仿照搬已无法复制传奇, 如何培养并植入“长寿基因”是所有建筑装饰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工业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时代, 建筑装饰行业的每一家企业都应找准对自己的定位, 再造企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年新、上海新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斥、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泽斌、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志全、神州长城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尔龙、深圳市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总裁朱飚、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俞锄、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震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在大会上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成果和经验, 同与会者展开智慧碰撞, 会场高潮迭起, 异彩纷呈。
大会颁发了中国建筑装饰三十年终身成就奖, 张恩树、马挺贵、毛家泉、汪家玉等四位行业泰斗获此殊荣。此外, 中国建筑装饰三十年行业开创型企业和功勋人物、中国建筑装饰三十年专业化百强企业、2014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也各有所属。
李秉仁会长在中装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 (摘要)
同心协力努力开创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过去30年的回顾
1984年9月11日,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北京成立。回顾过去的30年,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改革开放的30多年, 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行业连续多年的发展速度保持在15%以上, 预计2014年的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二是抓住了历史机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为公共建筑的装饰装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98年开始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促进了家庭装修的迅速发展。
三是一批领军企业应运而生。据统计, 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企业达到百余家。金螳螂、亚厦、远大、江河等企业, 年产值已经超过百亿元。
四是建成了大批精品工程。30年的创新发展, 我们建成了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工程, 为创建健康、环保、舒适的绿色人居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进军资本市场。金螳螂等一批企业先后上市, 开创了建筑装饰企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先例, 对促进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30年来,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认真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宗旨, 充分发挥各分会作用, 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 为广大会员企业的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组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组织开展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信用评价。2013年中装协发布了新的《建筑装饰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建筑装饰行业信用评价实施办法》。2014年引入专业机构规范信用评价管理。截止到2014年10月, 全国503家企业参加了行业信用评价。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2003年10月、2013年11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召开了两届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大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创新方向、措施及要求。10多年来, 全国2800多个项目获得了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示范工程称号。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取得的专利1万项以上。全国以建筑装饰企业为主导建设的科技创新型园区近500个。
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组织制定协会标准。30年来,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施行的国家标准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5项。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已经启动《绿色建筑装饰装修标准》等协会标准的制定工作。
参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装饰企业资质标准的修订工作。对资质标准的修订,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 为资质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于建造师考试问题, 已与建设部有关部门成立了调研小组, 争取尽快形成报告,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开展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评选。从2001年至今, 有数百家企业获奖, 树立了一批优秀品牌企业, 创建了大批精品工程。
开展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 对于提高行业内优秀企业, 特别是领军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推动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组织制定设计收费标准。针对建筑装饰行业设计没有收费标准的实际, 组织制定了《幕墙设计收费标准》、《建筑装饰设计收费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发布, 对于规范建筑装饰行业设计收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组织撰写行业发展等调研报告。30年来,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完成了一批有一定价值的调研报告。例如:《关于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国有企业改制的调研报告》、《关于推动建筑装饰行业绿色发展》的报告, 组织开展厨卫产品测评及调研活动, 发布了厨卫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开展绿色装饰材料“美丽中国行”公益活动, 发布关于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的调研报告等。
积极参加工程质量治理行动。今年, 中装协成立了工程质量治理行动领导小组, 向全行业发出了倡议书, 举办了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及科技创新成果总结交流会, 决心以装饰奖检查为契机, 切实解决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通病问题。
此外, 中装协在推进优秀企业上市, 开拓国际市场, 鼓励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 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举办设计大赛, 组织开展技术、管理等交流活动, 推动工程企业与材料企业合作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二、未来发展的展望
继续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 建立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机制。以创新性思维, 坚定不移地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建筑装饰产业化。当前, 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装饰产业化的基础建设, 继续推进以配件生产工厂化实现现场施工装配化。同时, 要大力推进建筑装饰企业与施工企业、开发企业的战略合作, 努力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中装协要在继续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的同时, 积极组织制定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协会标准, 为全面推进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推进建筑装饰行业的绿色发展。要加快制定《绿色建筑装饰装修》等标准, 倡导绿色理念, 坚持绿色设计, 推进绿色施工, 使用绿色材料。
加强建筑装饰行业信息化建设。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 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我们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 尽快在智能家居、采购平台等网络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The daylong event, scheduled to take place Tuesday, is being viewed as an opportunity for UN member states, UN system entities, media and civil society to discuss ways and means to promote the Culture of Peace.
联合国·2014年9月7日(IPS)——联大主席约翰·阿什召开为期一天的和平文化高级别论坛,以纪念《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一致通过十五周年。
该论坛于星期二召开,为期一天。此次论坛被视为一个机遇,可以使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系统机构、媒体和公民社会共同探讨推动和平文化的方式和途径。
"This is a great occasion for all of us to renew and rededicate our efforts and energies for the full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norm-setting documents," Ashe said in a statement released here.
The landmark resolution was also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clared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iolence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2001-2010).
“这是一个绝佳的场合,让我们重申各自努力的决心、再次调动所有的力量,以更全面有效地执行那些制定规范性的文件”,阿什在一次讲话中这样说到。
那一标志性的决议也成为实施“为世界儿童建设非暴力与和平文化国际十年(2001-2010)”的驱动力。
Asserting and re-affirming the commitment of the totality of the member-states for building the culture of peace, the UNGA has adopted every year since 1997 resolutions on the subjec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Bangladesh, the General Assembly, through its annual substantive resolutions, has highlighted the priority it attaches to the full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visionary decisions which ar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and is sought after by the vast majority of all peoples in every nation, according to a U.N. press release.
自199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每一项有关和平文化主题的决议,以维持和重申其调动所有成员国共建和平文化的承诺。
在孟加拉国的带领下,联合国大会通过年度实质决议,强调了要全面和有效执行这些高瞻远瞩的决策,而且这些决策具有普遍适用性,被各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民所欢迎。
“The world must build a culture of peace,” insists Ambassador Anwarul Karim Chowdhury, a former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Bangladesh to the U.N. and the prime mover of the 1999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that adopted the U.N. Declaration and the Programme of Action (PoA) on the Culture of Peace and the subsequent procla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iolence for Children of the World, 2001-2010.”
Asked about his role, Chowdhury told IPS, “Yes, it was my sole initiative, and that initiative was possible because at that time I was the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 happened to represent Bangladesh.
nlc202309020946
“I chaired the General Assembly drafting committee that prepared the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 after nine-month-long complex and intense negotiations,” he said.
“世界必须建设和平文化”,前孟加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安瓦鲁·K·乔德哈瑞大使坚持认为。他是1999年联大会议通过《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的主要推动者,也是随后的“为世界儿童建设非暴力与和平文化国际十年(2001-2010)”的主要发起人。
在被问起他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时,乔德哈瑞大使告诉IPS记者:“是的,这个倡议最初是由我提出的,而这个倡议最终能实现是因为当时我是一名驻联合国大使,代表孟加拉国。”
“我主持了联大起草委员会,为《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做了长达九个月的准备,期间经历了很多复杂且激烈的协商”,他说。
In 1997, Chowdhury proposed to the secretary-general the inclusion of “Culture of Peace” as an agenda item to be deliberated upon in the General Assembly plenary.
In 1998, he also proposed the U.N.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iolence “at the request of all living Nobel Peace Laureates made to me,” he added.
And since 1997, Bangladesh has remained the focal point for the Culture of Peace agenda item at the United Nations.
1997年,乔德哈瑞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和平文化”应作为一个议程项目被纳入联大全体会议的研讨中。
1998年,他提出了“联合国和平文化和非暴力十年”。“这是应所有在世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的要求”,他说。
自1997年起,孟加拉国一直在联合国和平文化议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纪念通信发展十周年】推荐阅读:
集团二十周年纪念画册03-21
知青四十周年纪念大会讲话02-04
纪念毕业三十周年同学会文章06-26
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感言的日记01-01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大会主持词10-10
在中国建筑组建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01-18
李培根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06-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九十周年纪念日祝福语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