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推荐6篇)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篇1

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一、药学专业概况

药学专业从2006招生以来,发展稳定,逐渐壮大,教学质量在各方面评价良好,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目前该专业教师6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几年来药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团队公开发表论文20篇以上,参编主编教材和论著15部以上,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及院级课题8项以上,并获院级或省级多项荣誉。药学专业2008年为院级重点专业之一,2010年为省级特色专业。作为实践教学部分的校内实验实训室除基础实验室外,专业实验室有药剂实验室、制药工艺室、药物分析室、仪器分析室等,搬进新校区以来药化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和药物分析实验室合用,天然药物实验室与药剂实验室合用,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冲突,严重影响实践教学;中药标本室刚起步,模拟药房及药圃还处于规划中。生物制药专业正在申报中。

2006~2012年药学专业招生情况一览表

******06年高职药高2008年2010年2012年

二、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强调的是技能水平,而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验、实训、实习这三个关键环节,其中实验实训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规范观念,也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实验实训的载体实验实训室,其他方法是无法替代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好坏也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产生巨大的影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生产、经营、使用三个岗位群上完成临床合用使用药物,调配处方,药品管理,药品经营、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等任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课程,课程分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技术方向模块等几个方面,后面三个模块的课程实践性都较强,并且不同的模块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建立独立实验实训室,才能较好的完成实验实训教学。

三、实验室建设依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2、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文)

3、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任务书

4、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修订版)》和《五年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拟建实验室项目

1、(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2、模拟药房

3、天然药物实验室

4、中药标本室

5、药圃

6、生物制药实验室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技术系

药物与化学教研室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篇2

一、学院所在地域的煤炭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

学院地处 省 市,办学 年来一直立足,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煤炭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在煤炭生产领域,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产煤大省,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年煤炭产量达到1.32亿吨,排位居全国第五位。省已被国家确定为煤炭重点开发和输出省,全国 个大型煤炭基地,其中 省就有 三个基地。随着经济发展,陕西省的煤炭产业仍有强劲的发展势头。谈及煤炭工业面临的形势,省 副省长认为:“现在既是我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是煤炭行业各种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指出煤炭生产所存在的三大问题中,煤炭企业历史欠帐多,包袱沉重,投入不足是煤炭生产安全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欠帐多不仅包括资金、设备和设施的欠帐,也包括了煤矿技术人才的欠帐。

《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中国煤炭教育协会2005)指出,长期以来,煤炭行业职工队伍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出现了自“文革”以来最严重的人才断层。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陕西省,煤炭企业的人才“饥荒”尤为严重。近年来很少引进技术人才,原有的技术人才流失近40%~60%。地方煤矿人才更为缺乏,大多数只有1~2名工程技术人员,有的根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即使技术力量较强的矿业集团公司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缺口。

二、学院办学实力及存在问题

学院 自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开办煤矿机电专业、煤矿机械化专业和煤矿自动化专业。专业创办以来,一直是原煤炭部的骨干专业,多次负责并参与专业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毕业设计大纲、实习大纲、实验室规划等教学文件的起草和制定工作。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使得机电工程专业于年被省教委评为省级骨干专业。自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矿山方向)于年被省教委评为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共有三个毕

业班人,其中女生人。到目前为止,学生签定就业协议人,签约率86%。其中煤炭系统就业的学生为人 占签约率的92%。

承办该专业的机电工程系共有专兼职教师人,其中副教授21人,讲师2人,助教4人;专职实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目前已有研究生学历的 人,在读研究生 人;现有双师型教师 人; 省级优秀教师1人。

本专业现有流体力学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矿山机械实验室、矿山电工实验室、电气智能实验平台(含电力拖动、单片机、PLC、变频调速等实验实训功能)。

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办矿山机电类专业,也不断在实验、实训方面

进行投入,但是由于学院划归地方以后,学院规模不断扩大,面向社会需求,开办了许多新专业,所以对老专业的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能源需求的旺盛,煤炭行业的复苏,煤炭科技的进步,煤矿机电类专业的招生量将会进一步加大,现有实验、实训设备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无法满足煤炭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三、实训室功能及规划

为了适应国家对能源生产的要求,培养各类合格的煤炭技术人才,保障煤炭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办学实力,我们拟对学院现有的矿山电工实验室进行重新规划,淘汰陈旧设备,扩充设备数量,形成新的矿山供电实训室。

(一)实训室功能

矿山供电实训室是为加强与提高煤矿企业供电人员的业务水平创建的一个实训场所。为煤矿企业供电设备与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检修和技术管理提供了一个实训环节,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个基本保证。通过实训,为正确选择、使用、维护和管理供电设备及安全控制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员具有煤矿企业变电所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能力,具有供电设备安装、测试、运行维护和常见故障分析处理能力,具有变电所安全控制系统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能力;具有井下电气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与检修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实训室设备配置

(三)实训室设备预算资金

学院机电工程系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篇3

内容摘要:该文分析了西大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分析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投资规模,以及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方案,最终得出项目建设可行性的结论,并提出两点建议。

1、项目名称:**县西大山风景区建设项目

2、主管单位:**县林业局

3、建设单位:***林场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建设地点:西大山村至五凤楼顶峰整个林区

6、项目区概况

西大山位于河北省兴隆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县城73公里、距承德市79公里、距唐山市150公里、距北京市200公里、距天津市230公里。群山连绵数十里,重岩叠嶂,峭壁悬崖,风景如画。峡谷两岸山峰壁立,植被覆盖率高,山上草木青翠欲滴,山势高峻,山岩陡峭,峰回水绕,雄奇险绝。龙潭瀑布,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万亩林海,百鸟争鸣,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更是高山滑雪的好所在。五凤楼高峰险峻,直插云霄,月白风清,一派大好河山,尽览眼底。无污染山野菜齐全,各种干鲜果品均有,被专家誉为:“天赐的百果园,立体的水果带,干鲜果王国的一部百科全书”,而且原材料、水源、电力等设施供应充足,施工条件好。

7、项目建设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发展山水峡谷观光、野外生存和风土人情体验旅游产品,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充分发挥西大山峡谷峰群景观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在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切实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带动**县旅游扶贫工程,加快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8、建设内容和规模:景区林路(行车柏油路)13公里,林路(人行石阶路)41公里。观景台8座,赏月亭2座,龙王庙扩建1座。景点建设15处,停车场3处,石刻1300平方米,农家院5家,山门1座及售票亭3座,休闲度假村1处,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滑雪场及娱乐场1处,攀岩1处,高山植物观光园1处,野菜、野果采摘园1处以及饮用水配套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

9、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中,自筹资金930万元,占21.5%,招商引资3398万元,占78.5%。

10、项目建设方案

(1)龙王庙风景区建设:以突出中国龙的文化为特色对位于头道龙潭的龙王庙进行扩建,将主体建筑扩建成一个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三层式建筑,外设观景台和停车场,130平米石刻和一个文化表演观赏舞台。

(2)二道龙潭风景区建设:二道龙潭水面扩建工程,集划船、垂钓、休闲一体,一线天建设观景台,玉皇顶建设赏月亭和双向高山索道,石门石刻210平米,石人与不倒石架设双向高山索道。

(3)大南沟风景区建设:建设山野菜采摘园和野果采摘园,建设农家院2个,闷葫芦场石刻130平米,停车场和观景台各一个。

(4)西大顶休闲度假村建设:休闲度假村1处,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饮用水处理设施和供暖设施。

(5)五凤楼主峰风景区建设:建设塞北高山植物园,植物标示牌3500个,北方植物标本室一座,三层赏月亭一座,配备天文望远镜。石刻300平米。

(6)野外生存风景区建设:攀岩场所2处,石刻120平米,高山攀索1处,高山独木桥一处,野外生存驻扎营地1处,登山生理极限体验1处。

(7)大西沟高山滑雪场建设:滑雪场规划旅游滑雪、竞技滑雪两个滑雪场,雪道和管理区建筑面积4000平米。森林浴1处,高山滑草场1处,森林CS娱乐场所1处。

11、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包括工程的主要建筑施工、监理及设备购置。

(2)招标组织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本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a.主体工程和主要设备一律通过公开招标,招标工作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代理机构组织,严格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

b.加强对招标工作的组织领导,邀请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参加,对招投标实行全过程监督。

c.严格招标程序,对工程承包范围、工程承包方式、投标书编制、设计变更及技术经济签证、建筑材料及设备、工期工程质量验收和保修、安全生产、履约保证金、工程款支付与结算、评标办法、授予合同等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d.工程监理必须具备乙级资质以上,项目甲方不应干扰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监理的权利。

(3)招标方式

序号 项目名称 招标范围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不采用招标方式

全部 部分 自行 委托 公开 邀请勘察设计√建安工程 √√ √工程监理 √√√设备仪器√ √√重要材料 √√√

12、项目管理组织

(1)运行管理

***林场为项目建设单位,为了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特成立西大山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场长兼任组长,财务科、资源管理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建设管理

a.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监测评价、资金使用等工作的全面监督与管理,项目建设单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制定详细计划。计划包括设施建设、物质采购、资金使用的进度,还包括人员培训、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内容。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

b.工程管理

(a)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基本建设程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把每道工序质量关,加强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

(b)引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和工程质量监理机制。施工单位应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并实行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引入工程监理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c)项目建设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计划及建设内容,杜绝挤占、截留、挪用工程建设资金。c.资金管理

(a)设立项目建设资金专用帐户,对项目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单独记帐,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禁止挪用。

(b)要加强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强化检查、监督。项目财务不但要接受财务、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

d.物资管理

(a)项目所需要的设备、仪器、工具和其他物质公开向社会招标。

(b)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物质的保管、安装、调试,防止项目物质的变卖、偷盗、流失。

13、项目投资估算

(1)预算依据

a.设备、仪器和材料根据厂家报价或现行市场价格。

b.土建工程

(a)参照《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河北省综合基价》(2003年)

(b)河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2008年);

(c)已建类似工程指标。

c.其他费用

(a)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计算;

(b)工程勘察、设计费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计算;(c)工程监理费按照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92号文计算;

(d)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的3%计算。

(2)投资预算

总投资4328万元,其中:林路投资130万元,景点及辅助设施建设投资2320万元,度假村建设投资680万元,滑雪场和娱乐场建设投资375万元,高山植物园建设投资130万元,龙王庙扩建投资570万元。饮用水配套设施投资23万元,攀岩及野外生存投资83万元,野菜、野果采摘园投资17万元。

14、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期为三年,据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投资利润率为23%,五年可以收回成本,加建设期两年,七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说明项目投资回收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

预计项目投资建设后,将产生以下生态效益: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社区的环境质量,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措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设投产后将产生以下直接社会效益:改变当地旅游业投入不足的现状,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促进当地文化的进步;发掘项目区的文化内涵,传承民族文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稳定社会秩序。

15、结论

通过旅游项目工程建设,将我场西大山林区纳入京东旅游圈中,为我场和投资商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并能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我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的确定,是在分析西大山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地旅游市场资源以及旅游产业辐射面综合考虑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的确定合理、可行。

16、建议

(1)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较大,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在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与协调,使项目建设尽快付诸实施。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篇4

第六条建设项目选址时,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设立的下列安全条件进行论证:

(一)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三)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内容及格式

内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内容及格式 摘要: 安全条件论证是危险化学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立审查、安全许可、监督管理、项目选址时的科学决策的依据。安全条件论证的编写是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如何准确、规范地编制安全条件论证,是建设单位、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探讨的一个新问题。

针对企业的下列文字供参考: 1危险有害因素和程度分析

1.1工艺流程分析1.2物料危险危害分析1.3火灾爆炸危险分析1.4其他危险伤害分析 2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2.1防火防爆技术措施2.2防雷防静电技术措施2.3防其他物理伤害技术措施2.4个人防护措施。2.5泄漏应急措施。3.消防设施及措施

3.1建、构筑物设计。3.2灭火及电气设施。

4.自然环境条件

4.1地理位置4.2地质地貌4.3气候气象4.4选址方案(选址原则、厂址方案)5安全条件论证

5.1安全条件论证依据 5.2论证原则要求(针对选址)

a建设项目内在危险有害因素对周边环境(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居民生活)的影响;

b周边环境(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c当地自然(气象等)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5.3论证综合结论

a建设项目内在危险有害因素对周边环境(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居民生活)无影响;

b周边环境(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无影响; c当地自然(气象等)条件对建设项目无影响。引言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根据2006年10月1日生效的国家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第8号令【2006】)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许可及其监督管理,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建设项目选址时,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进行论证 ”。

如何准确、规范地编制安全条件论证,是建设单位、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服务中介机构需要探讨的一个新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广泛地收集了资料,并归纳总结了安全条件论证的编写内容,可以较为全面、规范、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设立前,选址时的安全条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作出论证结论,供建设单位选址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设立审查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2、安全条件论证对象

首先准确界定需要论证的对象,主要内容是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的影响;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将项目的主要设施设备及工艺、主要产品及原料等方面的信息输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

2.1.建设项目的背景(产品市场及产品技术等状况)2.2.建设单位概况(以工商登记为主体信息)

2.3.建设项目概况(产品方案、设备方案、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公用工程)2.4安全条件论证目的

1)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是否在政府或行业准入条件和城市规划区内建设。

2)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周边场所、区域的影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周边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该建设项目的影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4)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对该建设项目的影响是否可接受和可控制的范围内。

5)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通过安全条件论证,对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给建设单位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设立审查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安全条件论证依据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搜集、查询、引索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准确掌握应用相关的规定、规范,区别条件论证与评价报告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的不同点和相同面,是做好项目安全条件论证的必要保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法律、法规

2、相关的技术标准

3、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4.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分析

详细了解建设项目周边人口分布及生产经营单位的活动情况;准确掌握系统中存在的固有的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物质的危险、危害程度;透彻分析对周边区域可能产生的影响。4.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4.1.1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论述,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分类原则,对系统中存在的物质进行分类分析论证,查出可能对周边区域造成的影响,其影响可能是正常状态下和非正常状态下的影响应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毒害品物质

3、放射性物质

4、腐蚀性物质

4.1.2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和影响

1、噪声的影响

2、粉尘的危害

3、辐射的危害

4、其他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的影响 4.1.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考虑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植物和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细菌和病菌。

4.1.4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应考虑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边造成的通风、采光、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4.1.5重大危险源预测与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是否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如构成重大危险源应考虑在非正常状态下的事故后果及其影响分析。

4.2建设项目对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区域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的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土地政策、清洁生产政策、行业准入制度、行政许可制度对建设项目有无约束。建设项目选址和安全条件论证时应重点参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以下八个方面的安全距离约束。

1、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2、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3、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4、车站、码头、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入口

5、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6、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7、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4.3建设项目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要求,采用的设备和工艺是否受国家禁止和淘汰的,产品是否有利于社会及人民群众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需要,项目的建设对国家及地方政治、经济的影响分析论证。

4.4分析论证结论

归纳总结工程或系统中存在的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或非正常情况下对周边可能造成的影响,项目的建设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检查结论。

5建设项目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

调查了解周边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是否有可能对建设项目造成影响。5.1周边生产经营活动因素影响分析

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的影响。阐述建设项目与周边生产经营活动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如季风、水域等自然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可绘制周边环境图,描述人口分布及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客观、公正、准确地分析论证结论。5.2交通及物流影响分析

针对建设项目原料输入、产品输出,物流量大小以及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结合区域的交通状况及基础设施,侧重交通及物流的安全影响分析论证。5.3城市建设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选址与地方城市的近期建设、远期规划,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发展及园区内分区与布局等方面因素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论证。5.4民族、宗教信仰、人口活动影响分析

充分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习惯、人口分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分析论证。5.5分析论证结论

归纳总结周边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或非正常情况下对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相互制约干扰因素。6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影响分析论证 6.1温、湿度影响分析

应准确掌握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年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温度、最低月平均温度、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等方面的数据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产成品的作用与影响分析。

自然条件中的温、湿度是否会对该项目生产造成影响,工艺条件中有要求的,在设计中应考虑补偿措施,尽可能地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通过设计补偿还不能满足工艺条件的苛刻要求,应重新选址。6.2风频条件影响分析

对建设项目做分析论证时应准确掌握该区域的季风情况、全年主导风向、多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静风频率,绘制风玫瑰图,确定主导风向,选出该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和城市影响较小的方位,并考虑项目选址处的周边山脉、水域,确认该区域是否处于窝风地带。输入风频、风量信息后作出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6.3降雨量影响分析

选址区域内的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历年最多降雨量、历年最少降雨量、历年平均最多月降雨量、历年最多月降雨量、历年最多日雨量等方面的降雨量信息,作出对建设项目工程地址标高和防洪排水的影响分析。

6.4雷电及雷暴天气影响分析

了解建设项目区域内雷暴日数、全年平均雷暴日数、年最多雷暴日数、年最少雷暴日数,输入雷电影响的相关资料,分析论证雷电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防雷和静电导出参数,可有效避免雷电及雷暴天气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6.5其它自然气候条件影响

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区域内的气压、降雪、降霜、降雾及蒸发量等方面的自然因素对建设项目是否构成影响。6.6地震影响分析

查询建设项目区域内的地质及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分析论证区域内地质灾害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制约与影响。6.7工程地质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影响分析应包括:建设工程区域内的地表状况、岩层状况、竖向高差、前后坡体滑动位移、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洪峰等因素对建设工程的影响论证。6.8分析论证结论

归纳总结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单元分析论证结论。

7建设项目安全控制方案的分析论证

对建设工程或系统中可能采用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能否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化安全程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1、工艺条件控制

2、设备选型控制

3、环境保护控制

4、安全条件控制

5、职业卫生及劳动防护

6、分析论证结论

从以上几个方面归纳总结项目的建设是否能达到提高本质化安全程度,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8安全条件论证结论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篇5

0 总则

0.1 依据国家水利部、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编制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为适应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大纲。

河道管理范围内属拦河(如电站)的建设项目,应按本大纲进行编制;属跨河(如桥梁)、穿河(如管涵)、临河(如码头)的建设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简化。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的河段范围(简称评价河段):横河距离为建设项目对应的防洪标准水面宽度以外各10米;顺河距离为建设项目及其对上下游河道产生的影响以外各300米。

0.2 本大纲适用于省内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的编制,省内国家直管河道的建设项目编制报告还应符合国家河道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省内市管河道建设项目的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可参照本大纲进行编制。

0.3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进行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安全行洪能力与对河道演变、河势稳定的潜在影响程度;建设项目自身的防洪安全;通过优化工程布局、调整设计方案、采取防护措施等手段满足河道安全行洪与河势稳定的要求;提出项目在运行期与施工期应当遵循的原则方法。

0.4 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进行编制。0.5 设计研究单位编制的评价报告,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实事求是,讲求科学。评价报告实行设计质量终身负责制。

0.6 评价报告中采用的各项基础资料原则上应使用新近成果,并经有关部门认同,基础资料应具有可靠性、合理性与一致性。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评价报告的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测绘、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采集和收集。

0.7 在编制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河道或评价河段的水文、气象、地质与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研究路线和评价手段。对重要的河道或河道行洪与河势有较大影响、项目所在河道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项目,应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他试验等方法进行专题研究。

0.8 建设单位应按照河道主管部门对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的审查意见或建议措施,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术施工阶段进行充分研究,通过采取优化工程布局、调整设计方案、采取预防措施等方式,使工程建设满足安全行洪与河势稳定的要求。概述

1.1 河流概述

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与河道特性、本工程上、下游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概况。1.2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

(2)有关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整治规划等文件。

(3)有关技术规范规程与技术标准。

(4)有关本项目设计报告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可作附录)。1.3 评价河段范围与防洪标准

简述评价河段的范围与工程等级、防洪标准、通航条件与等级等。1.4 研究路线与工作内容

简述评价报告所采用的研究路线,包括基本资料及分析、计算和试验等评价方法;

简述评价的工作内容与时间。2 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应介绍评价报告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1)涉河建筑物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洪水、设计洪水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与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相互关系、与河道堤防或两岸的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与建筑设施情况等;

(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布置、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建筑物度汛方案等;

(5)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涉及取土、弃土、堆渣的工程,还应说明施工取土、弃土、堆渣等处理方案。2.2 评价河段河道情况

简述建设项目所在评价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内容如下:(1)河段的河道概况与特征(2)水文、泥沙、气象特征

(3)河段地质条件,描述建设项目引起地质条件与环境的变化(4)现有防洪(排涝)标准及相应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 2.3 现有涉河工程与本建设项目的关系

简述评价河段范围内已有工程的情况,简略分析它们与本工程之间的关系。2.4 评价河段水利规划与实施情况

简述评价河段水利规划有关内容与安排情况,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本河段的河道综合与专项规划,防洪规划,岸线规划,河道整治规划等;(2)本河段的具体规划要求与实施情况;

(3)建设项目运用期因规划实施引起的防洪形势、标准等变化情况。河道演变

河道演变主要介绍评价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分析其河床冲淤特性与河势变化情况,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3.1 河道历史演变

利用已有成果和资料,简述建设项目所在河道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应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和已建成项目的情况,分析评价河段河道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3.3 河道演变趋势预测

根据河道演变历史与近期演变分析,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将来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包括河道的平面变化、断面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由此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对河道演变的影响程度与预防对策。行洪论证与计算

4.1 一般要求

(1)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计算一般应采用所在河段的现状防洪、排涝标准或规划标准,对没有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进行有关水文分析计算。

(2)对占用河道断面,影响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应进行雍水计算。一般情况下可用数学模型或有关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

(3)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按照施工导流和度汛的具体安排,应采用动床数学模型计算方法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评价河段属国家直管河道、或对河道行洪与河势有较大影响、或有重要的防洪任务及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还应开展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其它建设项目,可采用有关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

(4)根据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导流与度汛的具体安排,应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对评价河段的河势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评价河段内对河势稳定可能有较大影响、或有重要防洪任务及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针对不同时期的施工导流和度汛安排,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5)对可能影响已建成工程安全行洪的建设项目,应复核施工期和运行期对已建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6)当建设项目位于排涝河道管理范围内或附近有重要排涝设施,且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时,应进行排涝影响计算。4.2 水文分析计算

4.2.1 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水文资料的审查与分析 资料的插补与延长

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 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 成果的合理性、典型性、可靠性分析

4.2.2 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评价河段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

4.3 雍水分析计算 4.3.1 数模计算

当采用数模进行工程雍水影响计算分析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数模的基本原理

阐述模型的基本方程、计算网格型式、数值计算方法、边界处理等。(2)计算范围与计算边界条件

阐述数模的计算范围、计算网格尺寸、开边界的控制条件等,数模计算范围的选取应考虑相近河段水文测站的布设情况外,应能充分包含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模型进出口边界稳定所需的河道范围。数模计算范围不应小于评价河段范围。计算网格的大小应根据工程概化的需要,尽可能采用较小的计算网格。上、下游开边界控制条件一般上游开边界采用的流量控制,下游开边界采用水位控制。

(3)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阐明模型率定与验证所需用的资料,模型率定所选定的有关参数,模型率定与验证的误差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模型率定与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位、垂线平均流速、流向、断面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模型率动与验证应采用不同的水文测验资料分别进行,模型率动和验证的误差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4)计算水文条件

阐述工程影响计算所采用的水文条件及依据。所采用的计算水文条件应根据行洪论证与评价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的选取,对径流河段应采用设计洪水流量和相应水位。(5)工程概化

阐明建设项目涉河建筑物在模型中的概化处理方式,工程该花的合理性分析等。

(6)工程计算方案

阐述模型的各种计算方案及条件。对工程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工程运行期的雍水计算外,还需进行工程在施工期的雍水计算。

(7)计算结果统计分析

对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大雍水高度和雍水范围。4.3.2 经验公式计算分析

当采用经验公式做壅水计算时,其主要内容有:(1)经验公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结构型式、河道特性选取合适的经验公式,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

(2)有关参数的选取及依据

应根据阻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附近的流速流态、河道边界条件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取计算参数,并分析其依据。

(3)选取的计算水文条件

选用的计算水文条件应包括工程所在河段的现状防洪标准和规划防洪标准等情况。

(4)计算方案及条件

阐明各种计算方法及条件。对工程施工期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均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雍水计算。列出雍水计算的高度与长度等计算结果。

4.4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评价段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可依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与分类,适当地选取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和经验方法等具体算法,以满足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的精度要求为准。4.4.1 数模计算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冲刷与淤积计算时,其主要内容除应满足。4.3.1中对水流数模计算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河床冲淤变化的率定验证

应根据实测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含沙量、输沙率和河道冲淤变化的率定和验证计算。模型泥沙率定和验证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2)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工程建成后的冲刷与淤积计算。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应能反映冲刷和淤积的不利水、沙组合条件。

(3)冲淤变化计算成果

计算成果应包括冲淤总量、冲淤厚度、冲淤时空分布等内容。4.4.2 物理模型试验

当采用物理模型进行河道冲刷与淤积试验时,应包括以下内容:(1)试验方案

(2)试验水文条件的选取与概化(3)模型试验的范围(4)模型的设计与各种比尺(5)模型沙的选择

(6)模型率定与验证采用的水文条件(7)模型率定有关参数的选取值

(8)模型率定和验证误差的统计结果及模型相似分析(9)模型试验结果统计

上述内容的有关具体要求与数学模型计算基本相同,模型设计及比尺的选择、模型沙的选取、水文系列的概化,应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4.4.3 经验公式计算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冲刷计算时,应包含下列内容:(1)计算公式的选用及适应性分析(2)水文条件(3)有关参数的选取值及其依据(4)冲刷计算结果 4.5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河势稳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其内容除需要满足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1)对主要河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值,若为动床数学模型或动床物理模型,还应统计各汊道分沙比的变化;

(2)工程区内代表性断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3)主流线的变化情况;

(4)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5)代表性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 4.6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有:

(1)现有排涝设施的结构尺寸、设计内外水位、运行方式、设计排涝流量等基本情况;

(2)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

(3)根据建设项目的雍水情况。对现有排涝设施的排涝能力进行复核计算; 4.7 其它计算

对建设项目,还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渗透稳定性复核、结构安全性复核、抗滑稳定性复核,地基承载力复核等计算。或者,根据项目设计情况,说明上述工作的一些结论性结果。综合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道的水利规划与实施情况、评价段的防洪任务与要求、防洪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情况等,以及河道演变分析成果、防洪评价计算或试验研究结果,应对建设项目的行洪安全性与河势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与有关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2)建设项目是否符合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3)建设项目对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分析;(4)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

(5)建设项目对堤防、护岸及其它涉河工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得当;

(8)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建筑型式的防洪安全性能是否满足要求;(9)建设项目对第三合法水事权益人的权益影响分析。5.1 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标准、管理的关系分析

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的水利规划和项目建设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的防洪标准与有关技术要求,建设项目与水利部门有关管理规定等方面的分析。

5.1.1 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有关水利规划关系分析

简述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规划等水利规划的关系,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有关水利规划的总体要求与整治目标。

5.1.2 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建设对有关水利规划的实施是否产生不利影响,是否增加规划实施的难度。

5.1.3 建设项目与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的关系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设计所采用的洪水标准、结构型式及工程布置,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所在河段的防洪标准与有关技术要求。5.1.4 建设项目与水利部门有关管理规定的分析

主要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水利部门有关管理规定。5.2 项目建设对河段泄洪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计算雍水或试验结果,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对施工过程须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还应根据施工导流方案及工期安排,分析工程在施工期对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5.3 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

根据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或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综合分析工程对河势稳定的影响。主要内容应包括:

(1)分析项目实施后总体流态和工程影响区域局部流态的变化趋势;(2)对分汊河段,应分析项目建设是否会引起各汊道分流比、分沙比的变化;(3)通过对各代表性断面和代表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总体河势和局部河势稳定有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4)结合河道冲淤变化的计算或试验成果,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影响河势稳定;

(5)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可能影响河势稳定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有关计算或试验成果,分析工程施工期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对河势稳定影响较小的项目,也可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或采用类比法,做定性分析。

5.4 建设项目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涉河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

根据有关计算结果,分析项目建设对评价河段内的各类工程与设施的安全和运行所带来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工程影响范围内堤防近岸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对堤脚或岸坡冲刷的影响;

(2)根据护岸工程近岸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对已建护岸工程稳定的影响;

(3)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渗透稳定复核、结构安全复核、抗滑稳定安全复核、地基承载力复核等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4)对临近水文观测断面和观测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分析对观测精度的影响,以及观测设施的安全运行影响;

(5)对可能影响现有引水、排涝设施的引排能力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有关计算结果,分析项目建设对引水、排涝的影响;

(6)对其它设施的影响分析。5.5 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对跨堤、临堤以及需临时占用防汛抢险道路或与防汛抢险道路交叉的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汛抢险影响分析。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根据建设项目跨堤、临堤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断面结构及主要设计尺寸,分析是否会影响汛期的防洪抢险车辆、物资及人员的正常通行;

(2)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平面布置、施工交通组织及工期安排情况,分析工程施工期对防汛抢险带来的影响;

(3)分析项目建设是否会影响其它防汛设施(如通讯设施、汛期临时水尺等)的安全运行。

5.6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评价

分析建设项目运行期和施工期的设防标准是否满足现状及规划要求,并对其所采用的防洪、排涝措施是否适当进行分析评价。5.7 项目建设对第三合法水事权益人的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建设的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是否影响附近取水口的正常取水、临近码头的正常停泊等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防治与补救措施及投资概算

6.1 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

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含运行期与施工期)应包括:

(1)对水利规划的实施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方案、建设规模、有关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2)对河道防洪水位、行洪能力、行洪安全、引排能力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总体布置、结构型式尺寸、施工导流方案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3)对现有堤防、护岸工程安全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4)对防汛抢险、工程管理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施工组织设计、工期安排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5)对河势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施工导流方案及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6)对其它涉河工程及运用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7)其它影响补救措施,包括第三权益入的补救措施等。6.2 防治补救措施的工程量与投资概算

对需要采取的防治和补救措施,应列出其工程量与投资概算情况表。结论与建议

总结归纳综合评价的主要结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其主要内容如下:

7.1 河段河道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及河势稳定的分析结论; 7.2 建设项目对各方面影响的评价结论; 7.3 应当采用的防治补救措施与投资概算; 7.4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关建议措施。

附录一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

稳定评价报告编制目录 概述

1.1 河流概述 1.2 评价依据

1.3 评价范围与防洪标准 1.4 研究路线与工作内容 2 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2 评价河道河段情况

2.3 现有涉河工程与本建设项目的关系 2.4 评价河段水利规划与实施情况 3 河道演变

3.1 河道历史演变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3.3 河道演变趋势预测 4 行洪论证与计算 4.1 一般要求 4.2 水文分析计算 4.3 雍水分析计算 4.4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4.5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4.6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4.7 其它计算 5 综合评价

5.1 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标准、管理的关系分析 5.2 项目建设对河段泄洪影响分析 5.3 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

5.4 建设项目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分析 5.5 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6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施标准与措施评价 5.7 项目建设对第三合法水事权益人的影响分析 6 防治与补救措施及投资概算 6.1 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

6.2 防治补救措施的工程量与投资概算 7 结论与建议

7.1 河段河道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及河势稳定的分析结论; 7.2 建设项目对各方面影响的评价结论; 7.3 应当采用的防治补救措施与投资概算; 7.4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关建议措施。

附录二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

实验室建设论证报告 篇6

证报告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指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财政支出的影响,为PPP项目财政管理提供依据。

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有利于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实现PPP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编制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PPP模式。

每一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1、财政能力论证的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文)、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96号文)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财政能力论证的方法论依据:依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3、财政能力论证的目的:通过对XXPPP支持基金覆盖的项目包清晰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在基金范围内的项目实施对当前和今后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评估PPP项目的财政责任支出预算对财政的承受能力,规范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的投资管理,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概述

一、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释义

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目的

三、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内容

(一)主要参与方

(二)论证对象

(三)论证范围

(四)论证基准日

四、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依据

(一)国务院政策文件

(二)财政部政策文件

(三)发改委政策文件

五、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

第二章 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概况

一、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背景

二、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名称

(二)实施机构

(三)授权主体

(四)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产品和服务

三、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一)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选址

(二)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

(三)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建设期

2、特许经营期

(四)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及资金来源

第三章 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运作方式

一、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运营模式

二、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三、授权及合作期限

(一)授权

(二)合作期限

四、风险分配框架

五、社会投资人投资回报模式

(一)可用性付费(二)运营服务费

(三)政府对项目的支出责任

(1)政府对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支出责任(2)运营期付费责任(3)政府支付方式

六、价格调整机制

第四章 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风险及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风险的定义

(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多样性

2、风险的偶然性

3、风险的阶段性

4、风险的渐进性

二、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

(二)财政内部因素

1、财源结构不合理是形成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因素

2、不合理的财税体制

3、债务负担日益沉重是财政风险不断累积的直接因素

4、地方财政过度扩张有可能加剧地方财政风险

第五章 财政支出责任的识别和测算

一、财政支出责任识别

(一)股权投资支出责任

(二)运营期支出责任

(三)风险承担支出责任

(四)配套投入支出责任

二、财政支出责任测算

第六章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一、财政支出能力评估

(一)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收支情况

(二)XX市XX区未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三)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PPP项目实施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二、行业和领域均衡性评估

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

第七章 信息披露

附图、附表:

1、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2、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目标段范围

3、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模式示意图

1、农村电商+城乡公交客运系统+快递物流配送一体化建设项目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表

2、政府各年付费规模 表

3、财政对本项目的支出责任

表4、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总收入 表5、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表6、2016-2045 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上一篇:全国2006年4月自考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及答案下一篇:工作作风整改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