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高效课堂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快乐学习,高效课堂(推荐9篇)

快乐学习,高效课堂 篇1

——保定市回民中学教学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保定市回民中学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把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学校自身的教学理念相互融合,力争打造我校独特的教学模式,开创“快乐学习,高效课堂”的教育新追求。

在高效的前提下,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作为首要因素,以课堂为平台,以学生活动为契机,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根据历年来学生成绩统计的统计,在各个学科中,学生们的成绩最为低靡的英语。为了检验“快乐学习”的效果,英语组率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王晓青为首的英语教师,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堂,演绎成了以说、唱、听为一体的趣味课堂。经典的英文歌曲《say you say me》《big big world》等走进课堂,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英语的自身魅力。课堂上,学生有了听的耐心、有了说的欲望、有了唱勇气,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英语教学中,在学生们眼中生涩的英文有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课上,全班孩子能够齐声歌唱英文歌曲;在课间操之后,一个年级的学生们能够齐声歌唱英文歌曲;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全校学生能够齐声歌唱英文歌曲。通过一段时间,重点班的学生进入优秀率的人数多了,普通班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可喜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知行的表面,不能成为自己的技能。我校成分重视知识的掌握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践行素质教育规律,开展了“国学诵读”学习活动,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们快乐的源泉。深奥的《论语》《孟子》等国粹经典,成为我们学校课间操诵读的内容。我们选出各年级朗读基基好的同学,先由教师进行培训,自己再进行练习,然后在课间操的时间领读。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学生们养成了诵读的好习惯,积累了丰富的古文言知识,积淀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在大家的眼中,学习成了快乐的事情。

结合我校的“感恩、乐观、负责、有为”积极人生育人理念,我校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的平台和成才的途径,携手保定二中与中国行进打击乐乐队协商,创建了“中国行进打击乐培训基地”,邀请著名打击乐教育家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邀请保定市著名打击乐教学专家到我校义务教学、选拔优秀的在校生进行培训,组建了30余人的“保定市回民中学打击乐培训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培训,学员已经能够进行专业的打击乐表演。在学校的初三毕业仪式、保定市2013年元宵晚会上都进行了成功的展示,受到南市区教育局、保定市电视台等各单位领导的首肯。在轻松愉快的培养过程中,学习成了快乐的学习、成才成了快乐的成才。

愉快学习氛围的营造,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是学习的必要前提,不是学习的全部,最终是让学习的效率提高,尤其是课堂的学习效率。

首先,我们从教学模式入手,让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

我校派教师随南市区文教局到河南沁阳永威学习“永威教学模式”,回校后进行校本培训,进行各教研组的研讨,继而进行教学班的摸索探究。在原来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断演化,逐步形成了适应我校学生和教学状况的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政治组、历史组的“学案教学模式”数学组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2010届的105、106两个实验班(现在的初三毕业班)学生成绩和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变化:由原来的进年级前60名人数0增加到15,而且有3人进入年级前30名。高效的教育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效果,让学生掌握

知识更多了、学习能力更强了。

再者,我们从学生主体入手,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学习。

该方面,我们先从课堂外做起。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德育手段、教学手段、团委学生会活动、学生业余生活,搭建学生成人、成才的平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人、成才。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少数民族艺术节”、“体育节”、“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囊括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竞赛和各种能力的竞赛,成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种种铺垫之后,学生课堂表现有了改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该方面,我们在课堂上做足了文章。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小组竞赛方式的教学方法、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讲自学的讲学方法等形式,在各个学科、各个教师的课堂上应运而生并且系统的进行着,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兴趣得到调动、注意力得到保证,课堂效果很明显的得到提升。

第三,我们充分重视教师自身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使高效课堂有保障。能够在单位时间里,让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的教师才能真正使得课堂高效,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加大了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质的培训和提高。

首先,重视教研活动的“质”的提高。要求各教研组每次教研活动做到有主题、有讨论、有结论、有实施方案。根据各学科的性质,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各有针对性:数学组针对“题海战术”进行研究,提炼出了“教师精讲、教师筛选、教师当天指导,学生精练、学生当堂练”的教学策略;语文组针对学生能力,研究后得出共识:课文就是阅读训练,要在教学中进行考试能力、学习能力的训练;政治组根据本学科特点,教师做到:关注每天热点、归纳社会热点、总结课本知识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分析能力。

其次,重视赛课活动“议”的水平。研讨课、公开课、展评课、同课异构课、推门课等各种形式的赛课和听课,不建议“好好先生”形式的评议,提倡直言不讳的建议、提倡不留余地的坦诚意见。让每位教师的弱点成为“亮点”,成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努力改进为学术性的教师,让课堂高效成为可能。

快乐学习,高效课堂 篇2

一、在语文课堂中植入游戏

为什么学生对“植物大战僵尸”等网络游戏津津乐道、欲罢不能呢?能不能让他们像喜欢网络游戏那样喜欢学习呢?我常常喜欢在语文课堂中植入各种各样的小游戏, 甚至整堂课本身就是一个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利用游戏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通过教师合理安排, 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获取直观而生动的感性知识, 去体验和认识世界, 并在其中吸取成长的养分。最重要的是把语文课堂变成了游戏的乐园,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快乐。例如, 在教学《猴王出世》这一课时, 我就把课堂当作“魔仙堡”, 我手持一把“魔杖” (塑料宝剑) , 告诉学生我是“魔仙女王”, 他们是“小魔仙”。我现在教他们“魔法”, 如果谁不认真学, 就会被我的魔杖定住, 只能一动不动。我还赋予每个“小魔仙”三次“生命”, 若被我定住一次, 他将失去一次“生命”。如果三次“生命”都失去, 他就要被收回“小魔仙”的身份。当我宣布我的游戏法则时, 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 精神抖擞, 欢乐的气氛顿时在课堂中弥漫。教学进行当中, 有个别学生实在忍不住说了闲话被定住了, 其他同学觉得十分新鲜而面露喜色, 而被定住的同学则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生怕被贬回“凡人”。整堂课纪律出奇的好, 氛围非常轻松愉悦, 直到下课, 他们还沉浸在“魔仙堡”中, 似乎意犹未尽。

在语文课堂中植入小游戏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在学习生字时植入“摘果子”的游戏, 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插入“即兴表演”的游戏, 在作文教学中 (如指导学生写外貌) 加入“你猜他 (她) 是谁”的游戏……游戏是快乐语文课堂的精髓 , 有游戏的语文课堂是快乐肆意的课堂, 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也是快捷高效的课堂。

二、把竞争机制引进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是我教你学, 更重要的是“我教你如何学”, 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既是受教育者, 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作用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从长远目标来看,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有敏捷、快速的应变能力的人。语文课堂是一个小型“商场”, 把竞争机制引进语文课堂, 会让语文教学活力四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 他的激励性语言会在无形中唤醒学生的竞争意识。我喜欢用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参与竞争的斗志。“你真棒”“你真行”“你的发言真精彩”“你的朗读真妙, 赵忠祥 (李瑞英) 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你会做得比他更好”“谁来挑战他 (她)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这类的语言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的。

此外,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比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竞争, 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会这样做:有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 有时按座位编排分成三大组, 有时是六人或八人一组, 每组都要设计好自己的组名与口号。比赛时, 按各组的纪律情况、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 回答问题) 评选出冠军队并对他们进行精神奖励 (如让输的队员唱一首歌给他们听) 。在讲解知识性的问题时, 采用抢答的形式也是学生喜欢的竞赛形式之一。每一次比赛,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 努力让自己所在队一举夺冠!课堂紧张、有序、愉悦地进行着……学生们盼望着每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因为他们体验到了快乐语文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也不是学生无目的、无组织的自由市场, 而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堂课成功与否, 不在于教师的讲解有多精彩, 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是否学到什么, 是否生成了什么。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露才华、展现个性、展示魅力的舞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尽力为学生搭建参与的平台。比如, 在学习口语交际“开卷有益”时, 开展一次精彩的辩论, 学生们在辩论会上有理有据地唇枪舌剑, 争得面红耳赤, 但却毫不示弱;在学习课本剧《半截蜡烛》时, 学生摇身一变, 成了剧中的杰克和杰奎琳, 他们入情入境的表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笑容像花一样在观众的脸上绽放;在学习《儿童诗两首》时, 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难免感叹, 原来学生也可以是了不起的小朗诵家;在学习相声《打电话》时, 让学生表演相声, 你会惊讶在学生身上居然潜藏着惊人的艺术天赋;在学习成语故事时, 让学生讲一个故事, 画一幅画, 作一首小诗……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在语文课堂上精彩纷呈,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育理念得到切切实实的贯彻。

引领师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篇3

一、寻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的重要性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素质教育和国家新课程方案精神的要求,如何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落实,这是全国各高中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些背离素质教育规律,极力最求升学率的高中学校往往走“时间+汗水”之路,以“四苦”(苦教、苦学、苦管、苦育)为乐,走这条路所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学生被动接受的高强度、高密度、“填鸭”“灌输”式机械教学。这种途径只以高考成绩为唯一目标,有的甚至采取大量吸收外地优秀生源(被称作掐尖)和动员高分学生回读的办法,这扭曲了教育的目标,削弱了教育的价值。无论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还是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评判,这都是一条低效甚至负效的教育之路,无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关于“方法”问题,我们认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的做法就是在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三个还给”的指导下对课堂猛下手术刀,调整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重视课上集体学习态对课下自主学习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实现两种学习态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我校就是在这一方向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探求能够承载全部教育内涵、体现教育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创建了具有兖州一中特色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从2004年开始,我校从提高课堂“高效学习率”、减少学生“精力流失率”入手,开始了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四年来,在十几位国家级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形成了“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从理论到实践,从途径到方法,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系统并顺利通过了教学实践的初步检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

(一)以导学案为载体,形成“循环大课堂”特色

我校“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结构的重组(即一课分两段,三部为一课)、课堂元素内涵的扩张(时间、空间、人物、资源、呈现方式)和课堂制度的重建(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管的方式、评的方式),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回顾与反思上节课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下课前的10分钟为每节新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如图所示)。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结对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深刻预习,带着各自的困惑进入课堂。课中,师生共同以导学案为依据,通过学生的课堂展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形成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对话文化”;课后,学生达到“堂堂清”的要求,教师则根据课堂生成情况进行反思、梳理、整合,完善其自身知识结构,构建“反思文化”。反过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循环大课堂”的关键——学生高效自主预习

“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关键在循环!循环的载体是导学案,循环的驱动力则来自于学生张扬的个性和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编制导学案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通过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实现问题的前置;学生拿到导学案,根据导学案的指引开始预习,实现了学习的前置。在进入35分钟课堂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三种状态即“。”“!”“?”(“。”指对预习的知识点已经掌握,感觉不需要再过分投入精力,只需要在“知识超市”上印证的状态;“!”指对有些问题已有充分把握,心中充满了展示渴望的状态;“?”指带有一定知识困惑的状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课下预习的热情呢?一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提供充分的展示“舞台”,我们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展示,也要坚持“生进则师退”的原则及时“退”,把舞台还给学生;二是充分发挥团队动力作用;三是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循环大课堂”的灵魂——“一二三四”

“循环大课堂”的循环张力来自于用“展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从而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其灵魂是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这样,知识信息在师生、生生间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无障碍交流,并在过程中碰撞出无数光彩夺目的智慧火花,生成无穷无尽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素材,从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互惠互补的目标。

(四)“循环大课堂”的实践价值

我校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我校“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多种积极的效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阶段经过老师点火预热、学生课下自我加热和同伴相互加热,实现学习前置,培养了自学能力;上课有备而来,通过展示、点拨、纠错、开放将学习过程变成生命的碰撞、知识的狂欢,实现了高效学习、合作共赢;课后通过“堂堂清”达标,在实现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了纠错、反思的良好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过程、成长的快乐,促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高效的学习者,成为国家急需的学习型人才。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由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最终必然成为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者。教师不再是工程师、园丁,课前做学习活动的策划者;课中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点拨者、主导者、激励者和对小组学习的权威评价者;课后做教学的反思者,为个人的专业成长积蓄力量。

3、改变了教与学的管理方式。教、学方式改变的基础是管理,第一推手是评价。管理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成为学习、课堂和校园的主人,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从环节到内容、方式,都必须为“循环大课堂”的推进服务。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四大环节。课前,评价教师导学案编写质量及学生的预习效果,重点是导学案的编写质量;课中,按照《二十条一百二十字》评价方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评价学生的“堂堂清”效果和教师的反思,重点是教师的教学反思深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循环,首先看是否严格按照“一课分两段”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次看10分钟“点火、预热”的效果,第三看落实“三部为一课”的“循环大课”的质量。评价的方式有干部即时推门评课、学生“三率”调查、校园晒学案、开设三个论坛等。

4、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循环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课上、课下两种学习态尽可能统一起来。通过课下高效预习,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修习惯的同时为课堂的高效学习做准备;通过课上高效学习,在解决学习困惑、落实总结提升的同时,为课下高效预习指示方法,并通过提供展示舞台,形成课下高效学习的强大内驱。两种状态的高效和谐统一,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成为学习型人才,进而获得终身自主发展的能力。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的老师在编制导学案“三三生成”过程中充分分享教师团队及课堂生成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使老师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个备、集备、再个备,分享了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课前导学案;课中,师生共同使用导学案学习,五十七个生命的碰撞,五十七个个体提供的知识信息的交融,再次生成智慧之光,这就是课堂导学案的第二次生成,教师分享了所有学生的智慧;课后,教师进行反思总结将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完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在导学案的“三三生成”中,教师不只是贡献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而且分享和收获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所有知识和智慧,真正是“上课如上学”,“带着学案去,满载知识归”。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蚕和蜡烛,而是一个分享者、收获者,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感受着职业发展带来的幸福。

6、为实现“三个解放”提供了平台。这种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教学、管理,为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平台。学生的身份、地位、学习内容、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只用眼睛看课、用耳朵听课,还调动各种感官,运用一切方法,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则由传统的霸占讲台的“讲者”,变成了教者、学者,是师生五十七人中最优秀的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他们面对学生,不再是“角色”对“角色”而是“生命”对“生命”,教学成为思想的碰撞、生命的律动。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和谐的发展,每一个班级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每一个教师都享受着职业幸福。这是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教育。学校管理也一定将从法治走向文治。

总之,“循环大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和突破,它能够承载起今天的教育教学所赋予的课堂使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中新课改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三、“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校不断探索“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本意和出发点是通过规定学生的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和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促进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一直以来,我校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7年,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恩大调研兖州一中的课堂后评价说:兖州一中的课改,是一场课堂教学制度的革命,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创造性地解决了“预习”问题,激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和探究欲望,实现了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2008年10月16~17日由中国教师报、济宁市教育局、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600余名专家、教师观摩了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引起强烈反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校长、教师代表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课堂的传统概念,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通过“课堂变革”极大提升了“课上”、“课下”的学习效益,兖州一中“课变”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推进有重大意义。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评价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欣然题词:高效课堂化解教育千千结。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别开生面,别样风景,别出“新”裁,循环大课堂攻克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堡垒——课堂,创立了激发学生动力的机制,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滕纯评价兖州一中的课堂:积极主动、自我成长;目标集中;导学为先;注重生成;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教学相长;高效学习。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小专委理事长姚文俊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的活力。

研讨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纷涌入我校,从11月初至今,约有七千多位参观者走进我们的课堂,区域涵盖了除港澳台、西藏外的所有省市,有的学校一个月就来了四次。

2008年12月26日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带领河南省80多位县、区教育局长、高中校长,来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育考察活动,要求我们承担对河南省高中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任务。他们称道“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过高,课堂教学的高效学习率过低的问题,变无效为有效,变有效为高效。”前来参观的80多位高中校长一致认为,“兖州一中的教学改革必将会和衡水中学、黄冈中学一样深深地影响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当下传统的高中教学。”

四、依托“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回归教育本质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曾多次指出:“要让山东的教育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照教育规律做我们应做的事情”。

四年来,我们的课堂变革坚持“先破后立”、“生进则师退”的原则,教学中追求变革的最大效益。通过对“循环大课堂”模式的效能进行不断的发掘和再认识,我们不仅在课堂层面上寻找到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谈的“四会”目标问题,而且就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所遇到的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之间的统一问题、学校和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问题、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发展和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统一问题、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统一问题,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篇4

在此次暑期培训,特别是听了昌乐二中老师的课后,我收获颇多。我对于高中课改的必要性、目的性、具体内容及相关的操作注意事项等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现就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课改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明的发展,新思想、新发现、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势必要求我们所教授的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原有的教材内容就要发生适应性的增删,要增加新的能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内容,也要删减陈旧的、过时的内容。惟其如此,我们的青年才不至于在知识技能上落后于他国的青年们。所以,课改势在必行,我们首先要理解其必要性,然后,才能以百倍的心情投入到对新教材的研习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课改教学。

二、对高中化学课改内容的认识

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当今,化学已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做出积极的项献。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第一次打破了按化学科学内容的传统体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具体表现如下:

1、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自由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很突出的地方是,高中化学课程多了选修部分,这个部分占了很大的篇幅,包括4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2、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选修课中,“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

3、突出化学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在该课程模块中增加了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课程在两个模块中都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

三、今后的计划和努力方向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思路、本质、操作上都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巨大的差别。我们如何尽早的适应这种变化,以更快、更准的进入新课改的教学?经过几天的认真学习,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心态要对

对于新课改要理解、要以欢迎的姿态去主动适应。要清楚,这是一个大趋势,高中课改的实行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话,就只能去适应,而不能被动。

2、要看到困难所在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高,把握知识的难度层次和技术衔接更自然。而且,其中的“大学内容的下放”、“课程结构的模块化”都要求教师的能力,所以,要看到困难,只有看到困难,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3、静下心来,认真研习教材

老师的基本功就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而只有对教材了熟于心,才可能达到此境地。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篇5

——《减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学习心得

5月28-29日,河南省南阳市教研室与河南创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举办了《减负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会议特别推介和谐教学法。会上王敏勤教授作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大方略》的报告,于春祥教授作了《高效课堂的困惑与突围》,山东省滨州市清怡中学领导和老师分别介绍了运用和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并用知识树解读了语文和数学的课标和教材,有两位老师上了和谐教学的现场课。学习内容如下:

王敏勤教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大方略》,针对高校课堂,我们应注意他讲的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如果一个老师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效率高。

他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和多年的和谐教学实验,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和谐教学模式: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值得我们借鉴。

清怡中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以王敏勤的教学模式为理论,进行的创新。滨州清怡中学“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盘点收获——达标测试。这一模式优化了教学环节,节省了时间,达到了增效减负、快乐学习的目的。

滨州清怡中学“自主探究,学案导学” 的核心思想:以导学案为载体,把教案、学案、练案融为一体;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学生展示的主要是问题而不表演;收获盘点不仅仅是总结所学的知识,更主要是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1、“学案”教案化,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2、“学案”习题化,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

于春祥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效课堂的困境与突围》。一是专业信仰的困惑与突围,二是知识结构的困惑与突围,三是师生关系的困惑与突围,四是课堂模式的困境与突围。这些方面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目前我们学校也一直在搞高效课堂,结合听课感受及及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一、高效课堂应该注意的几方面:

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抓住重点;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

2、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3、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主要是通过课堂模式来实现。在指导自学时,一定要做到几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4、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分层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开花。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成绩。

6、争取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结合语文教学的古文教学,王敏勤教授是这样提出的,语文老师可以借鉴。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这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要只检查几个好学生,而是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课本注释、不看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出来,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的几分钟搞一个达标测试,已经不会的学生也没有时间清了,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他还指出“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逐一批改。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2人小组不能解决的6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在下课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收获

1、参与的学生多,机会多,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便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按导学目标来分组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这让学生有章可循,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的展示,真正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4、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老师退出了展示的舞台。把舞台真正让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演作用”。

三、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分的不合理,小组内不能都参与,小组竞争也不激烈,当某个小组在展示本组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很少有其他的同学提出与其观点不同的建议。

2、课堂气氛有时还不够活跃,不主动展示自己,有的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必须是老师点名字了才回答。

3、老师该怎样来代领学生预习。是老师设计好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课下预习,还是在课上预习。

4、不能坚持,怕学生自学耽搁时间,不如自己讲完成任务快。

5、不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四、努力的方向

1、打造高效课堂的预习课如何上,怎样上更好,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

2、我们有时还不敢真正放手,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学的少,有时是给学生灌输的,没有做到互动,没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3、一部分学生还不会合作,不会分享成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得于我们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小组分工要细,要落实到位。小组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便于学习,便于竞争,便于评比。当然,如能再给每个同学安排好任务和职位,让人人有事干,人人想干事,人人有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更好。如:小秘书,语文助理,记分员,老师助理、课代表助理等等。

5、课后反思,积累经验,促使进步。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这里所说的反思重点是课堂教学反思。可以随时将反思铭记于心,留心于下次课堂教学;也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一句、两句就行,一段、两段也可,洋洋洒洒成文成篇更好,主要是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是教学机智方面的因素也不轻易放过。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与创新,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克服、纠偏与改革。这种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思过程,就一定会起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

快乐高效课堂建设 篇6

某个团队制定的方针、计划、安排等,其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也许团队中的队员,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吃透其主旨,暂时无法统一理解、执行。若我们不宽容点,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则永远达不到目的地。只有多多地包涵,多多地想办法去修缮,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个人与团队

【棋象】两队比赛时,各队员表现不一。有的眉头紧蹙,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低头思索,有的左顾右盼。相比之下,显得比较懒散的那队最后真的失败了。

反思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篇7

(1) 运用随意, 缺乏有效的拓展.现在的课堂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要合作讨论, 好像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 只有“合作学习”才叫改革教育理念, 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

(2) 分组随意, 小组成员发展不均衡.小组成员之间知识和能力差异较大, 发言往往被个别优秀学生所垄断.

(3) 评价随意, 激励效果不明显.教师缺少对小组内部的各个成员必要的评价, 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是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进而影响以后的小组学习的效果.

笔者认为, 合作学习失效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位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课堂上,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 紧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融合, 唤醒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表达欲, 使师生不断地开发潜能、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 以取得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指导, 大胆实践, 从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出发, 尝试改进合作学习讨论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几点经验以求教于大家.

1. 营造情境, 把握时机

新课程理念强调, 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实现这一目标, 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 价值观、信念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合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 学生才会感到合作的必要性;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愿意学、想学、乐学、才会学得愉快、学得多、学得好.

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中, 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组合作教学才可能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 准备了一个袋子和若干只红黄两色的球, 提问每次摸一个球, 摸出100个球, 红色和黄色各可能是多少个?并且让大家自由猜想, 问题一经提出, 同学们的兴趣高涨.然后教师再带领同学们在分组讨论中, 用抛硬币的方式代替摸球, 每组画“正”字登记正反面的次数, 以不同组的结果来印证和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同学们在好奇和实践中得出了抛的次数越多, 正反面的可能性越接近的结论, 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2. 精心组织, 问题适当

科学合理的问题是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 就需要在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有一定的探究和研讨价值,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所以, 教师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问题一定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必须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或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2) 问题的设计要清晰具体, 利于学生思考, 有些问题模棱两可, 学生没有办法思考.

(3) 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 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和固定的, 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利于学生发展.

(4) 问题难度适中, 个人难以完成, 需要多人协作方能完成.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导入情境, 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合作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 为了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笔者让学生尝试用线和图钉在方格纸上围一围,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周长是20厘米, 在方格纸上画出边长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将结果填写成一张边长、周长、面积变化的表格.在学生填完表后, 引导他们去发现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以及面积变化的规律.这一尝试让学生在合作中对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把握.

3. 合作管理, 重视评价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必须起到主导作用, 考虑到各小组内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性别、人际关系, 小组协作必须给每个成员安排角色, 并定期轮换.例如:四个人一组, 其中一个汇报者、一个记录者、一个评价者和一个自由人.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 每人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效信息.为了促进每个成员积极参与, 小组采用轮回方式发言, 要求避免内容重复, 同样的意思必须以不同的句式表达.实践证明, 由于不同角色的分工和轮换, 有效避免了小组内基础薄弱的学生被冷落的现象, 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学习.

在这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支持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教师要善于观察, 对合作表现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 不论在哪个环节有良好表现, 都要及时给出相应的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正在取得进步, 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其核心成分应该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活动, 使每名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 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更不能忽视.通过评价, 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关心他人, 培养对集体的责任感,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合作学习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 要真正深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 提高课堂实效, 就必须真正从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出发, 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 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运用知识、表达真情实感、感受成功喜悦、获得心灵成长的场所. (以上引用的教材版本均为苏教版)

参考文献

[1]雅各布著, 译杨宁等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1) .

高效课堂快乐上 篇8

随着国培学习的开展,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渐渐清晰,它应该是这样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快乐的。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着并快乐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这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并矢志不渝。在坚持实施“快乐课堂”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给学生创造“快乐课堂”,我也从中感受到了很多今生难忘的快乐。在我的“快乐语文”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唯唯诺诺、面面相觑;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也没有学生的恐惧、担心。我的“快乐语文”课堂是诙谐幽默的。每一节都在轻松愉悦中结束,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在没有欢声笑语的地方,即使有丰富的水和肥料,小草依然会枯死。在欢乐中学习,在笑声中成长。让课堂生动起来,原来是干巴巴的文字,变成跳跃的音符。带着感情学诗歌,让人陶醉。陶醉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下;陶醉在苏东坡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下;陶醉在毛主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课堂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老师给孩子们搭好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把课上的戏演好。多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每节课上课前都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讲完了让其他同学复述到日记本上,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课上把自学的成果展示,不清楚的小组解决,再不清楚的列出来大家解决,中间出现的问题,老师帮忙指导。展示自己成果是一种荣耀,小组之间的竞争是团队协作的较量,每个小组都会为了本组的荣誉去战斗。在激烈的合作竞争中把知识收入囊中。鼓励学生提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充分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的类型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多鼓励,树立起自信心,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语文课上还给学生阅读权。不仅是我自己,我发现好多语文教师在处理新课之前,总是把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安排在了课外。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得当的。听话一点的学生,可能会认真阅读文本,但大部分的学生是缺少这种主动性的。有很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课外时间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是比较糟糕的,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书写乱、卷面脏、质量差,最严重的是学生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但如果安排在课堂上效果会大不一样。所以,我建议拿出部分课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自己读效果非常好,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主动性较高。例如《心声》学生能站在主人公角度去理解课文,肯定会非常投入,把握好中心,做相关的题就容易多了。学生陶醉其中,真正理解了文本内容,就不愁学生无话可说。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是老师讲的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学到多少,这才是务实之道。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获,上课充满精神,不走神,就说明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其实检查一节课的好坏,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听课的老师不瞌睡就是一节好课。

只要我们为了心中那个梦想去努力,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明媚的春天!

冥思苦想出新招,问答精彩劲头高。

语文课堂最奇妙,竞争合作见奇效。

快乐学习,高效课堂 篇9

通过这段时间以来对高效课堂的研读,我懂得了高效课堂就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对比我校“先学后导,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创新知识;加强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第一,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的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进行课改的主要目的。我们教师要重视和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产生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讨的习惯,并且使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决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好课与好老师。高效课堂解读的好课是,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学得怎样才应该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知识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但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衡量我们教学工作的标准。抹煞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者片面夸大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疑难问题包办代替,这种课堂就不是高效课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出启发问题,鼓励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开展课堂讨论,增加多向交流机会,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以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会。

上一篇:关于诚信的励志短语下一篇:我最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