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影响论文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影响论文(精选8篇)

音乐影响论文 篇1

当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文明的需求就开始萌生,进而发展。而音乐教育就是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例如音乐教育能够传递人类思想感情、抒发人类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等等。它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教育文化属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的内容具有典型的文化性,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古往今来,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就不是鼓励发展的,它总是与社会文化、文学、美术等其他的意识形态产生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它也就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音乐教育的产生是以音乐文化为基点的,而音乐文化又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二者是彼此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音乐教育因素对音乐文化的传承

1、音乐教育的硬件要素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

音乐教育离不开老师、学生、教材等等。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音乐教育的硬件因素。其中教师是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他们承担着通过乐理知识的讲解和音乐表演的方式来传递音乐知识。可以说,在当今社会,音乐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主要是靠音乐老师来实现的。他们能够适合学习者学习特点的音乐知识作为传授的对象和内容,能够正确地取舍音乐现象和音乐成果。因此,音乐老师一定要参与到音乐文化中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不断推动音乐文化的`更新发展。学生是音乐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未来音乐文化的传承人。所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学生需要积极地参与音乐文化生活,一方面来巩固他们在音乐课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将音乐需求反馈给音乐教师,方便音乐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紧紧地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音乐教材是直接反应音乐思想、音乐理念的重要文本载体。一般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音乐课堂是以音乐教材为重心而展开的。音乐教材的编写能够表现出当今社会对音乐文化的取舍和选择。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音乐教材会选择这一时代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特点的音乐文化,这间接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内容。

2、音乐教育的软件要素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

音乐教育的软件要素是指音乐教育的理念、方法、原则、目标、内容等。要想促进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五个软件因素是必须要协调好的。音乐教育中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指导教学活动的线索。教育理念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它含有丰富严谨的科学原理,能够引导引导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应该在音乐理念的引导下与音乐文化充分结合,共同进步;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材是时代的产物,是精心选择时代文化的结晶,它包含着优秀的当代音乐成果,也收录了传统的音乐精华。它的形成和改革与音乐文化息息相关。音乐教育的原则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成熟表现。它的实施离不开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原则来处理师生之间的纠纷和问题,来推进教学内容的深化,来深刻理解音乐的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标准。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一些列的活动来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最终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

二、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作用

1、音乐文化走进音乐教育,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种类逐渐丰富起来,例如民族民乐、摇滚音乐、说唱音乐等等,这些音乐种类都是人们心声的表达、人们智慧的结晶、辛苦劳动的成果。他们的形成过程和表演方式等无不蕴含着文化的因素,充满了文化的因子。学习他们,就好像和一位伟大的人物交流。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引入这些音乐文化,可以大大地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是同时,有些音乐内容也含有消极的因素,例如思想颓废、拜金主义等等,所有在引入教育教育之前,音乐教师要对这些音乐种类及其内容进行把关、筛选、分析,去粗取精。此外,音乐文化还可以以讲座、沙龙等形式来走进音乐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2、民族音乐文化走进音乐教育,构造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环境

音乐影响论文 篇2

关键词:民间音乐,音乐创作,发展与创新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同时又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各民族都有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宝藏。这些悠久而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意志和精神风貌, 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些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漫长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五大类别。

一位名人说得好:“越是民族的, 也越是世界的。”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民族民间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对很多的音乐家的创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我国很多成功的作曲家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存在, 有的音乐家在创作中直接取材或套用某些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 也有的汲取了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经验并予以再创造, 有的则用传统美学的观点进行创作。

一、直接引用古典、民间现成曲调

早在20世纪初, 中国乐歌的初创阶段, 音乐家们就运用现成的曲调填词编配成歌曲在学校教唱。音乐家黎锦晖在歌舞剧《春天的快乐》中就采用民间流行的曲调来编配唱段, 由于歌词亲切流畅、口语化, 旋律悦耳动听和富于感染力, 在该剧演出之后, 很快就流传于社会各阶层, 其中主题歌《桃李争春》成为当时全国最为风行和脍炙人口的歌曲, 其词洗练典雅, 其曲源自民间戏曲曲牌, 词曲配合工巧无比, 足见作者对民间音乐的熟悉与功力。引用古典、民间现成曲调, 或改编引用传统器乐曲、民间乐曲的作品中还有许多成功之作。如:陈钢、何占豪的《梁祝》, 刘炽根据陕北民歌《陕北道情》改编的《翻身道情》。贺绿汀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小型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是中国近代小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的佳作。这些作品的成功主要在于, 一方面, 作曲家要体验调式风格的特质, 作为和声风格的依据;另一方面, 要把已有曲调的客观性, 与作曲家个人感受的主观性适当地统一起来, 仿佛这一曲调不是借的, 而是作曲家个人创作的一样。

二、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在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方面,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胡、琵琶作品具有典型意义。《听松》中各段落之间鲜明的节奏对比, 特别是各种切分音型的组合应用, 显得气势宏伟, 震撼人心。华彦钧的作品中对节奏的运用非常下工夫, 传统音乐中调式调性的安排也颇有新意, 为后人留下“声情并茂”的典型范例。又具民族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史上的一个完美体现, 几十年来, 一直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感染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冼星海在他的《黄河大合唱》中把中国民间音乐和多种多样新的歌曲风格进行了一番有机结合, 同时又进行了新的开拓。《黄河大合唱》以其光辉灿烂的艺术创作, 完全不同于西方音乐中大型声乐套曲的模式, 惊现于世界音乐之林。

三、运用民族调式美学特征加以发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调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调式是历经长久年代的音乐实践形成的, 本身就凝聚着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感。运用民族调式美学特征加以发挥和创造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在曲调上找不到完整的现成曲调的原型, 但它是鲜明的民族传统审美感在音乐上的一种结晶, 它的乐观、优美、质朴、明朗, 都凝聚着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它的美源自民族艺术, 在我国优秀艺术传神、写意、精练的传统中可以找到它的源泉。

音乐创作既要立足于民族气质的稳固基地, 又要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虽然有些作品学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技术, 但由于没有掌握民族音乐美的精髓, 难免失去重心, 给人以浮华之感。优秀的音乐作品, 都是从某一点上抓住民族音乐的内在气质深挖下去, 发扬开来, 使作品的精神境界根植于牢固的传统当中, 将作品树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只有站在民族音乐传统的基地上, 才可能创作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特别是青年作者更应该将根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沃土, 成为民族音乐传统的继承者, 从而促进中国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静芳.历史的回顾——评20世纪中国传统乐器独奏音乐创作[A].汪毓和, 陈聆群.回首百年——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4.

音乐影响力 篇3

这些唱片成就了两位法国电子乐大师的人生。内容涉及了在山洞里举行的锐舞派对、烂影片和“情欲之爱”。

最近过得怎么样?

Gaspard Augé:我们很好,刚刚在巴黎为将来的现场演出排练了两个礼拜。

Xavier de Rosnay:现场会让你找不着北的,这样说显得我们太放肆了吧?但我们希望大家玩得开心。

你们购买的第一张唱片是什么?

XDR:是Snoop Dogg的《Doggy Style》。他当时因为涉嫌谋杀被通缉了,我对这件事很感兴趣,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一个法国郊区的孩子来说,他的故事太神奇了。我非常喜欢匪帮说唱,尽管我完全不是那种人。

那是你们最早用大麻的时候听的唱片吗?

XDR:信不信由你,我们对抽大麻不是特别“感冒”。我15岁就不再抽大麻了,所以我们的音乐跟毒品从来没有发生过深入联系。不论是1993年在洛杉矶抽大麻的人,还是巴黎放学回家写作业的12岁孩子们都会喜欢Snoop Dogg的。

上一张让你们感动落泪的唱片是什么?

XDR:有一张唱片给过我这种感觉,那就是Todd Rundgren的《Something/Anything?》。那是一张特别伤感的专辑,是一个男人被爱情故事触动之后的创作。有两种对女朋友抱怨的方式,普通青年会说:“我说姑娘,你是肯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待我的,因为我可是个男人啊。”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所谓的“绅士处子”(The Gentleman Virgin)。他们的抱怨是这样的:“嘿!你为什么不给我回电话?”我们更喜欢后者这种路子,因为这种创作音乐的方式更加细腻感性。《Something/Anything?》是一张充满美感的唱片,它本应出自Bon Iver之手。

当你们有恋爱的感觉的时候,会放什么唱片?

XDR:关键是那张专辑必须是柔和的。T.Rex的《The Slider》就很好,但得是当你有另一种爱的感觉的时候:我指的是情欲之爱。他的歌曲舒缓而充满肉欲,但同时又很有力量。我喜欢那个人(Marc Bolan,T.Rex乐队的主唱)一辈子都在唱关于汽车的歌—即便他连驾照都没有。

你们作为DJ一起放的第一张唱片是什么?

XDR:我们刚开始当DJ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唱片,所以总是带着那些最好的唱片,从里面各选几首歌放。有一张每次必放的是Les Rythmes Digitales的《Darkdancer》,里面的歌有“Dreamin’”和“Music Makes You Lose Control”。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复古风潮依然盛行,这张唱片到现在听起来还是很好。

GA:Stuart Price拿其中一首歌当模板,加入了一段hip-hop风格的副歌,在上面添了一条电贝斯旋律线。仍然好听得不得了。

那时候你们会去接很多婚礼的活儿么?

XDR:不会接婚礼的活儿,但我们在德国的一个山洞里做过几次锐舞派对。我们会在一场快乐的硬核演出结束后进行表演,大概是早上7点钟了,然后我们得到另一个山洞去,那里有一个人坐在桌子后面,被一堆蜡烛和现金包围着,他给我们发了工资以后我们就闪人了。

迄今最后一张影响你们的唱片是哪张?

XDR:有一张唱片始终影响着我们,那就是John Carpenter创作的《纽约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的原声音乐,是我们做音乐的一个很好的模板。

GA:John Carpenter是一个没有受过正统音乐教育的音乐家,这一点我们很喜欢。他只是在合成器上乱搞一气,但对于电影配乐来说,他必须有能力制造足够的画面感才行。

那你们喜欢这部电影吗?

音乐影响论文 篇4

当文化可以作为商品并且像其它商品一样由市场经济调节的时候,难免会有别有用心者从中作梗,扰乱健康和谐的文化市场秩序。但文化产品不同于其它商品,我们常说“文化是立国之本”、“文化是民族的软实力”等,因此,事关文化的事情都非小事,音乐文化也不例外。为了维护健康和谐的音乐文化环境,学校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以学校为阵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业的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从音乐感知———提高审美技能及层次———塑造高尚品德和人格———形成音乐审美心理结构———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形成一股满载正能量的主力军,为维护健康的音乐文化市场秩序注入巨大的力量。

8月10日,文化部公布近期排查内容违规的文化产品结果,共有120首违规网络歌曲被取缔禁播。违规原因是这些网络歌曲的内容涉及淫秽、暴力和色情。文化部的果断出击是对文化市场低俗产品的肃清,也表明了其抵制低俗文化产品的强有力的态度。文化部之所以这样做,笔者认为原因是这些违规的文化产品严重地扰乱了健康的文化市场秩序,对社会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污化了本应纯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会严重地腐化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正确的三观意识,对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同时也是对艺术的亵渎。

古有“孟母三迁”成就文化伟人———孟子的故事,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因为她认为身边的环境不利于其子的良好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莫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当年孟母的三迁,可能中国文化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孟子了。同样,文化环境也将深深地影响着当今国人的内在涵养和审美层次。文化是一种力量,是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具有竞争力的软实力。音乐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抵制低俗音乐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及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远离低俗音乐并抵制低俗音乐产品。当然,音乐文化环境的澄清与维护仅凭教育工作者一己之力是显然不够的,这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笔者在此想从以下几点着重谈谈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对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

正如上文所说文化环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维护健康文化环境的持久战中学校是一个强有力的阵营,它承载着传递真善美的使命和责任。而在维护音乐文化环境的实际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举措。音乐审美教育是以审美教育的手段和审美情感体验,发挥音乐审美的功能,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审美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技能和欣赏能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操及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目的。音乐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和人性发展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审美感知功能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听觉艺术。通过音符、节奏、节拍、旋律、音色、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结构等音乐语言以五线谱为载体,付诸于乐器的声音表达,产生音响的效果,构成音乐形象,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传递音乐本体内涵,依次来启发感染受众,引起共鸣。受众个体对音乐的感受正是音乐感知的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正是通过这些专业音乐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获取音乐审美的技能,提升音乐审美层次,使审美感知得以强化。

2、心理调试功能

笔者在校期间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音乐专业学习者很少有人听或者几乎没有人听那些流行于大街小巷的世俗歌曲。与普通大众相比,他们受到良好的音乐文化教育,他们的审美层次和欣赏能力远高于市井平民。但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专业教育的话,是不是他们的音乐审美趣味也和众多的普通大众别无二样呢?答案一定是。其实这两者的差异就是心理调试功能在起作用。

音乐是一个宽泛而又没有统一解释标准的名词,或者说它不是一个概念。按照地理位置、表演形式、表演场所、演绎群体、受众群体、音响风格、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及演奏乐器等等因素可以把音乐分为很多类别,它们统称为音乐。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中是以西方音乐和新音乐为主体内容的教育,自然,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载体。我们习惯于称之为高雅音乐(关于此称谓是否合理及界定问题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这些高雅音乐会在欣赏者和音乐审美教育受众者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审美个体在聆听欣赏这些高雅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相应的音乐记忆,这种记忆在长久的积累和沉淀后会形成与之对应的音乐审美心理图示。这个音乐审美心理图示将成为审美个体在判断、选择、欣赏音乐时的标准,逐步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当庸俗、低级趣味的旋律出现时,将不能与这个心理图示相匹配,进而产生否定和排斥的心理,自然遭到抵制与摒弃。

二、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

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家青主先生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上界是神圣的殿堂,是真善美的使者,而音乐是她们的语言,是她们的化身。上界通过音乐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真善美的信仰,教人成为真善美的人。由此可见,青主先生对音乐教化作用的肯定。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旨在通过音乐的途径来达到美育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乐记·乐本篇》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发个体内心的触动,通过声的表述而成音,进而影响听众情感。学校音乐审美教育通过音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从原始的情感本能欲望升华到高尚纯洁的境界。

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其中内涵,产生审美体验,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感悟。如贝多芬《第九“命运”交响曲》,在享受到慷慨激昂的旋律曲调时,也会引发对贝多芬命运的感概和自我命运的.思考;当《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响起时给人一种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豪迈;当《教我如何不想她》唱起对祖国的思恋时,仿佛我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内心情感,由犹豫到坚定、由怯懦到勇敢、由粗俗到文雅、由浅薄到深沉……音乐丰富了受众的内心世界,升华了思想情感。

2、有助于塑造学生人格,提高道德情操

荀子在其著作《乐论》中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又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孔子作为中国私学的创始人将“乐”列为“六艺”的重要一门,并仅次于“礼”排于第二位,又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些都强调了音乐之于人的重要性及音乐对人的“入”、“化”的作用。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足以看出他对乐教的重视程度,认为缺少了乐教,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没有受过乐教的人也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人。一如《乐记·乐本篇》说的那样:“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音乐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优越性和特殊性。不必通过言辞的说教而以声音的方式激发人内心具有价值的美的属性,既饱了耳福又抚慰了心灵。孔子在听到《韶》乐时,不禁赞叹到“尽美矣,尽善矣”,以至于使他“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韶》乐对孔子的影响程度。“美”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善”是艺术的表现内容,两者都美,即是“尽善尽美”。“尽善尽美”也即成为中国评判艺术作品的最高美学标准。优秀的音乐家们会通过优美的旋律塑造真善美的艺术形象,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受众,传递某种道德情感、意识观念及精神品质,以达到“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崇高境界。

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带有任何的强制性和功利性,它是在以诉诸于情感和唤起人性潜在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潜在着巨大的精神内涵和力量,散发着悠扬的魅力,让受众在不自觉中向其积极深邃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靠拢,自然而然地被音乐作品中积极的精神内涵所激励、鼓舞,进而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音乐影响论文 篇5

摘要:从事物的本质来思考,哲学是探索和寻求事物的内在的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实际上是一项教育人的实践活动,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依据是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哲学是从音乐与人的发展两个层面上来说明音乐教育的内在实质、内在价值以及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实际的生活中产生的不同的音乐价值观是由不同时期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所决定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哲学;实用主义;审美;多元化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结果,在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广为流传,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不同时期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产生了不同的音乐价值观,下面就从音乐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也就是在实用主义哲学阶段的基础音乐教育,向审美主义阶段,再向多元主义音乐教育阶段的转变过程,来说明音乐教育哲学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在实用主义哲学阶段的基础音乐教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音乐课成为中小学生学习中的一门课程。我国音乐教育实用主义哲学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开始的,现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在过去的一百年的时间里,由于西方工业的快速发展,当时的社会大半是西方人的天下,那时的文化和教育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教育体系成为国际的以及中国普遍的和正规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的发起者是一些思想家或社会的领导者。由于他们不懂音乐,却谈论音乐,发展音乐教育,导致音乐教育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把音乐教育当成工具,这也使在众多的学科中音乐成为不是很重要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音乐的教育不是更加注重对音乐的深层理解,而是更加注重音乐对于人的实用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找到音乐的痕迹,在官方的教育政策下,我国音乐教育的实用主义内在的意义,都是利用增加音乐课程让学生学唱歌,来愉悦身心,振奋精神,所选用的歌词必须是体现日常生活的,这是当时音乐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基地,音乐在宣传方面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够振奋人们的精神,它的实用功效很容易就可以表现出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阶段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社会性。在刚进入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教育政策不能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考虑在其范围内,使音乐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时的音乐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实用主义哲学——音乐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家恢复了音乐教育在艺术方面的注重培养,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启发革命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和丰富感情。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整整一百年里,我国音乐教育重点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特别是提高道德建设方面的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的和本质的价值,音乐教育的定位成为培养优良品德的有力手段,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学科可以在众多学科中提到调味剂的功效,这些都使音乐教育处于音乐的不是主要地位的位置,在音乐教育思想之中,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功利色彩。

音乐基础教育的审美主义哲学阶段

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出现,是受到国际上音乐教育的非音乐价值观思想的影响。音乐的审美教育更加注重音乐的审美品质,不像历史中音乐教育注重的是音乐的外在的其他品质,它更加注重音乐的内在价值,音乐教育摒弃了很多年以来把其当做工具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为音乐的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从此,音乐教育从音乐教育的实用主义哲学阶段转向音乐学科的内在价值。

在国际的审美主义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哲学注重音乐的审美本质。在我国实施音乐教育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音乐的审美特性,来迎接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顺应全球的发展,进行一场全面的自上而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随着把审美作为音乐基础教育实施的中心,改变了音乐在以前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是很重要学科的地位,使得音乐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的点缀,此时的音乐教育更加注重音乐带给人的心里感受,也就是对音乐审美的感受,它是根据众多的音乐听众对音乐作品审美的真实表现。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基础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的旋律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触动,就是对人们真实生活的反映。

从我国音乐教育的主体哲学上来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符合哲学的思维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使我国的音乐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发展,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不再为艺术之外的其他功能服务,而是开始向音乐教育的音乐学科的主体地位发展,从而使音乐教育实现了由实用主义功能向内在的主体地位的方向转变,真正的使音乐教育成为人类的情感教育,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次伟大的改革。

音乐教育哲学的多元化阶段

如果从音乐的主体地位考虑,音乐的艺术之美和艺术的内在价值,似乎不仅仅只有审美的艺术,以审美为主体地位的音乐教育实际上是属于本质主义的哲学范畴,它是把音乐教育仅仅局限于审美的层面上,而我们是有精神世界的,并且在现实中生活着,而音乐教育却不能使我们表现这些,这就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以情感为中心,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人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有差异的,因个体的差异对音乐的体会是不同的,这就推动了基础音乐教育哲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由此看来,在以后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体会音乐内在的本质,同时更应该明白,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五彩缤纷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增加的环境下,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或者音乐教育的技术,现在的基础音乐教育更加注重社会文化和人的精神的全面升华,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和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理解和尊重音乐教育多样化,使其知识面更广,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育中得到良好的社会发展,养成有道德、有理想的高素质的音乐品质,更加说明了音乐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在国际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同时, 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依次经历了从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主体地位思想向基础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转变,再向基础音乐教育的文化思想不断转变,当前,国际音乐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方面是富有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和音乐教育哲学的多元化,正是这些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音乐教育工作需要尊重和学习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仔细研究国际音乐教育哲学的伟大贡献,在众多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中吸收其精华所在,推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鑫鑫;论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师素质[D];曲阜师范大学;

[2]刘鹏;山东省高等师范及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D];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影响论文 篇6

论文关键词:魏晋名士;音乐美学;意义

论文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开始面向一些新的领域,将注意力转到认识音乐自身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方式上来,对某些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促成了音乐朝着与过去不完全相同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代表人物――阮籍和嵇康。以他们各自的论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产生的背景开始,论述这一时期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主要理论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一、前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建安文学、田园诗文、书法绘画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先秦、两汉哲学和美学所奠定的深厚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像这一时期这样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问题,专门性的著作如此之多,思想如此之丰富多彩,是后世再也不曾见到的。名士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此名士,大约相当于隐士。不过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士子们对君王和国家政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干禄求进,不再隐居不仕,丛而使名士之含义由隐士逐渐向有名气的人转化。这些名士们旷达不群,傲然独得,高度任性。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率真脱俗,潇洒自然的人生态度和避世超俗,纵情任性,蔑视礼法,我行我素的话言行风范。整个时代都张扬着一种慷慨奔放的奇丽空气。正如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散文《遥远的绝响》①中说的:“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名士们为了所谓的风流,风度,风神,风情,风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世所看到的这些风貌特异的魏晋名士,他们的形成却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

二、魏晋音乐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

(一)阮籍的《乐论》及他的美学思想。

1.《乐论》及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

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乐论》中。阮籍从他的中心论点出发,认为最好的音乐就是“平和之声”,反对哀音淫声,认为音乐的功用可以“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他之所以斥责哀音,因为哀音使人情绪波动变化,使人内心的压抑得到某种认同与宣泄。所谓的淫声,就是对人的情感意绪的自然放纵,也即依据人的感性需要,从而满足这一需要。阮籍也认为音乐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变得只是形式,至于“乐声”要达到的审美的人的心灵趋于宁静,这样不悲不喜,灵魂哪儿来大起大落的震荡?阮籍这篇短短的《乐论》,多次提到的“平和”,并把它树为音乐之本,“平和之声”也是要扼制人的欲望,减弱人的创造激情与活力。阮氏的音乐思想,客观上是捆缚阻碍人的激情与生命活力的,是儒家音乐思想的忠诚继承者。其中透出的儒家文化的理性精神,愈来愈走向了文明的反面,变为窒息人扼杀人的音乐创造力的精神桎梏,更可忧虑的是这一桎梏隐形地深埋渗透在我们的血脉中,使它化为一种深层意识而暗暗地规定制约着我们的现在。

(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及他的美学思想。

嵇康就说于音乐的言论其实并不多,一生共留下两部著作。一部《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另一部《琴赋》。其中《声论》一书探讨了音乐美学问题,笔者认为它基本反映出了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为了清晰起见,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音乐本质问题。

音乐的本质问题是音乐美学诸问题中具有关键性的论题,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对其它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在研究中,历来都为争论的焦点。因为,它一方面居于音乐美学思想大厦的底层,另一方面它是世界观和音乐观相联系的纽带。关于音乐本质,《声论》认为音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它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作者从两个方面对这一论点进行了论述。

(1)音乐的`产生:“夫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著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作者认为音乐是自然的产物,不为人心所生,它相对于人来说,彼此独立而存在。

(2)音乐的自身表现:作者认为声音和谐地组织起来,最能感动人心。人们赏乐时,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和谐的存在,而这和谐也正是人们倾注的对象。它不仅形式上给人的感官带来快慰,而且使得人能从心理上获得平衡。

2.音乐的审美感受。

音乐的审美感受问题是《声论》全文探讨的中心,作者从“声无哀乐”的论点出发,以自己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为基点,阐述了对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性质的理解。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1)音乐不能唤起人相应的情感。

(2)人在听音乐时会有情感出现,但各人的体验却不尽相同。只有和谐的音乐才能激发起人的情感。

(3)欣赏者不能与创作者在情感上获得沟通。

3.音乐的社会功用。

《声论》对于音乐的社会功用问题的探讨,是围绕着“移风易俗”间题展开的。他认为音乐进行移风易俗依靠的是自身的“和谐”精神。嵇康所认为的音乐“和谐”精神对于人心的影响,是指人在赏乐时能够获得性情方面的陶冶。

三、魏晋名士对音乐美学思想做出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

魏晋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给音乐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汉以来,儒家音乐思想,对其音乐进一步的发展起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嵇康音乐思想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可悲的局面。他在《声无哀乐论》中,指出音乐本身并无哀乐可言,音乐中属于艺术的因素,同儒家附加上的非音乐艺术因素相区别,他反对将音乐同哀乐混在一起。与此同时,他直接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艺术的许多具体方面,对某些乐器的艺术表现特点作了分析比较,究其异同,对一些乐曲进行了鉴赏,对有关音乐美学及表演艺术等理论问题有所探讨。这种种探讨的作法本身就应看做是一大进步。而阮籍的《乐论》影响不大的原因在于并没有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但这不能说《乐论》缺乏研究价值。一方面,《乐论》作为阮籍直接阐述艺术问题的著作,是探究阮籍美学思想的重要文本;另一方而,虽然《乐论》所表达的观点基本上同儒家传统乐论一脉相承,但并不是儒家乐论的转述,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儒家乐论的阐释发挥,因而其审关观念在思维方式及总体特征上呈现出新的面貌。

注释:①《遥远的绝响》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主要描写了魏晋时期两位名士--阮籍和嵇康,文笔优美,意蕴深刻。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3】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4】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

【5】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影响论文 篇7

一、网络音乐概述

(一)内涵

现阶段有关学者对网络音乐内涵存在很多种的理解,第一种对网络音乐内涵的界定较为广泛,认为网络音乐是利用网络媒介来进行传播的音乐。这种广义上对网络音乐的界定指出任何通过网络媒介来实现传播的音乐都可以称作是网路音乐。第二种认为网络音乐是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制作的音乐。第三种认为网络音乐是由社会上一些普通的网友来创作出来的,并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音乐。

(二)特点

第一,草根性。网络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大多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方便理解的旋律,能够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展现创作者不同的心境,展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引起演唱者和听者的情感共鸣。网络音乐的形式能够通过互联网加强高师学生对更多音乐形式的了解,并在不同的网络音乐中找到情感共鸣。第二,共享性。网络音乐通过网络媒介能够实现网络的共享和传递,并能让高师学生对音乐进行随时的下载,减少了地域和时间上对网络音乐传播的限制。网络音乐这种交流和传递突破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的特点,能够进一步加强网络音乐创作者和网络音乐聆听者之间的交流、联系和共鸣。第三,互动性。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下,网络音乐的发展和应用体现了互动性的特点。在网络媒介上,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喜欢的音乐,对这些音乐进行聆听、学习或者改编,可见,网络音乐具有互动性的特点,通过互动性提升了大众对音乐的热爱。

二、网络音乐对高师音乐审美的影响和在高师音乐教学开设的必要性

(一)网络音乐对高师音乐审美的影响

传统的高师音乐教学采用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高师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无法给高师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一种别致的审美感受,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师学生接触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的范围逐渐扩大,高师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网络音乐。网络音乐本质上是一种草根文化,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从欣赏层次上更贴近高师学生的审美需要。

(二)高师音乐开设网络音乐的必要性

第一,网络音乐的影响意义深远。网络音乐引起自身的特点对高师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其他音乐相比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并有效弥补传统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扩展高师学生的音乐审美范畴。第二,网络音乐体现的文化特征和高师音乐教育针对对象需要相吻合。网络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都是基于个体发展的角度,能够更多地满足个体的音乐学习和音乐审美需要,更多地强调的是音乐给人带来的一种感官刺激和娱乐享受。网络音乐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青少年的文化需要和审美需求,迎合青少年的音乐欣赏品位。第三,网络音乐课程的设置能够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高师教育教学发展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热门专业的设置,而生活化的课程涉及逐渐成为教育人员关注的重点。面临强大的社会就业压力,高师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完全都是从事未来的小学教学。因此,为了提升高师学生就业,需要对他们的知识面进行扩展,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第四,网络音乐的内容反映了时代风貌和高师学生审美之间形成的共鸣。每一个时代都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音乐作品,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的形式出现了网络音乐。这些网络音乐缓解了高师学生学习的焦灼心理和挫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的精神苦闷状态。网络音乐大多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层人们的生活体验,高师学生聆听这些音乐能够促进他们对生活多样化形式的了解,实现和社会发展的间接沟通,丰富了高师学生的个人见识。网络音乐中大多涉及了他们渴望和向往的爱情和情感主题,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下,高师学生对网络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透过网络音乐中体现的时代因素和流行因素满足了他们成长的心理需求。另外,高师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网络音乐节拍和高师学生的喜好相契合。网络音乐以其多变的特点能够充分满足高师学生的想象力发展。

三、网络音乐对高师学生音乐审美的影响

(一)艺术价值的影响

音乐艺术价值是指音乐艺术作品代表的创作者的个性、风格等,是对音乐作品内在精神的一种体现。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等体现着音乐作品的时代特点和作家的思想感情,具有迎合时代发展的社会功能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艺术价值。从很多年之前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到2010年的“忐忑”,这些歌曲都具有急剧变化的结构和让人印象深刻的乐感,得到了年轻人以及学生的喜爱。音乐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给人的心灵带来满足的感觉,也会提升人的精神层次,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音乐在高师校园的传唱对高师音乐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让学生感受别样化、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艺术。

(二)审美价值的影响

审美功能在音乐的创作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今,我国音乐教育模式采用的仍是旧有的模式,无法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实现创新,不符合时代发展对艺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网络音乐的流传对高师音乐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了革新性的影响,高师音乐学生在发展和弘扬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高师音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时代血脉。

四、在网络音乐发展下提升高师学生艺术审美的策略

(一)完善高师院校校园德育建设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沃土。高师院校的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音乐等相关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美学的接触中改变学生的艺术鉴赏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将网络音乐的丰富性特点融入到高师院校的要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和丑恶的能力,引导学生朝着美和善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对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

网络音乐作为所有音乐艺术形式中的重要表现载体,不仅具备娱乐性的特征,而且还具备更高层面上的审美内涵,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要。在网络、电视和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学生大脑中接受的信息数量不断增长,但是这种信息的增长没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是导致学生一味地、不加辨别地接受各种信息,导致审美理念的混乱发展。为此,网络音乐的快速发展下,高师教育人员需要加强对网络音乐信息的筛选,引导学生对网络音乐中体现的审美思想进行批判继承。

(三)加强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网络建设

在网络音乐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冲击下,高师院校需要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一种良好、多元的人文艺术氛围,通过校园文化的开展,将网络音乐融入到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中,从而对高师院校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操等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的学生是懂得艺术审美的重要群体,在网络化平台的快速发展下,音乐形式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网络音乐对高师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高师院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关教育人员探索出符合高师学生艺术审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在网络音乐的发展下丰富和完善高师音乐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蔡朝霞.流行音乐对高职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影响调查报告——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138-140.

[2]代水冰.网络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116-117.

“贵阳模式”音乐影响城市 篇8

阿什肯纳齐将携英国爱乐来京

4月29日,阿什肯纳齐就将和英国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进行一场交响音乐会。音乐会不仅将演出拉赫马尼诺夫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还将与他们合作共同演出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而在今年11月份,阿什肯纳齐又将来到国家大剧院,只不过这次他的身份又转换成了钢琴家,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与他的儿子共同演出一场钢琴音乐会。

本报记者 孟绮

吴玉霞琵琶金曲弹拨天津音乐厅

3月12日晚,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将在天津音乐厅举办《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名师吴玉霞音乐会》,本场演出作为天津音乐厅2010年“知音系列”的第二场将为津门的观众奉献一场华丽的民乐盛宴。

整场演出由琵琶小曲、琵琶大曲、琵琶锣鼓、琵琶音诗、琵琶文板、琵琶武套六个部分组成,充分考虑了琵琶学习者的欣赏心理,由短到长,由简入难。从短小精悍、活泼可爱的《小月儿高》、《寒鹊争梅》、《顽童》,到节拍多变且颇具古风的《新翻羽调绿腰》、欢快热闹的《龙船》以及有中国古典民乐代表之称的《春江花月夜》和《楚汉相争》等数十首经典名曲。

为期两个月的“春之韵”新春系列音乐会随着吴玉霞的这场演出也将渐入尾声。3月14日晚,作为“春之韵”的最后一场演出,天津音乐厅将以一场《法国钢琴家拉姆兹·亚萨独奏音乐会》谢幕,带大家领略来自法国的浪漫情怀。本场音乐会将会演奏夜曲、叙事曲、奏鸣曲、谐谑曲等多种风格作品。法国钢琴家拉姆兹·亚萨,曾多次获得世界级钢琴大赛的冠军,并多次以评委身份出席美国和欧洲国际钢琴比赛,也曾与多位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家进行合作,其中包括阿什肯纳齐、梅纽因、祖宾·梅塔等。在过去的7年里,拉姆兹·亚萨担任Manasterly Palace国际音乐中心的艺术总监。

本报记者 孟绮

国家大剧院西侧的胡同里,几个“黄牛”正在倒票。记者向“黄牛”询问有何好票,“黄牛”一边推销自己的票一边给记者留他的手机号码:“大剧院歌剧节马上就开幕了,很多精彩的剧目都将上演。《弄臣》的票会很紧张很好卖,如果买不到票就找我。”3月3日,来参加歌剧节发布会的记者还没进大剧院门就提前感受到了歌剧节的热度——

洋歌剧成歌剧节看点

4月15日,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将再度拉开帷幕。由大型原创歌剧《西施》揭幕、《太阳雪》闭幕的这次音乐节将在70多天时间汇集12台剧目。戴玉强与邹静之将继续“连任”推广大使一职。

更丰富多元的歌剧

去年歌剧节,国家大剧院分别与意大利两大歌剧“重镇”——凤凰歌剧院、帕尔玛皇家歌剧院“联姻”制作了歌剧《蝴蝶夫人》与《弄臣》。今年,国家大剧院则将与莫斯科大剧院展开艺术“对话”,这座俄罗斯最高艺术殿堂将率领200余人的豪华阵容献上俄语歌剧的代表作《叶普盖尼·奥涅金》。《奥涅金》之后,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茶花女》、多尼采蒂的《爱之甘醇》等将陆续登上大剧院的舞台。

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小二黑结婚》将在4月30日到5月4日率先与观众见面。尽管主人公小芹演唱的《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早已成为了令国人难忘的经典唱段,但这部经典民族歌剧的完整版本却已阔别舞台长达60余年。普契尼一生中惟一一部喜歌剧《贾尼·斯基基》此番将由李卫担纲导演,这也将是大剧院尝试制作的首部小剧场歌剧。

门槛更低,普及先行

为了向更多人敞开歌剧的大门,国家大剧院在票务政策上也将为广大观众创造不少“实惠”:除对部分演出推出家庭、双人优惠套票外,还将首次推出学生票,价格在80元至100元之间。与此同时,一系列与演出同步的歌剧节主题观摩活动也将锁定40元的低票价。

从3月开始,“经典艺术讲堂”、“大师面对面”、“歌剧爱好者沙龙”等活动,邀请洛林·马泽尔、里奥·努奇、陈佐湟、邹静之、郝维亚、马秋华、高广健等主创及艺术家,带领观众从歌剧音乐、歌剧表演等多个方面,深入了解歌剧艺术。此外,今年大剧院还推出了“歌剧欣赏会”,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精选版本的歌剧电影,还有专家现场剖析经典歌剧的剧目、作曲家、表演大师、经典唱段、版本等诸多亮点。

本报记者 张欢 实习记者 胡克非

指挥:态度决定一切

当晚的音乐会由该团音乐总监李心草指挥,上场前看到台下座无虚席,李心草会心一笑。当晚的作品对于一支年轻的乐团来说并不轻松。上半场两部中国作品——《咏雪》、《穆桂英挂帅》,激昂与抒情间,现场观众的情绪随着音乐跌宕起伏。下半场为四乐章的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一曲结束,现场观众顿时沸腾。李心草现场对所有关心、批评贵阳交响乐团的朋友表示感谢。

谈及从成立到乐季开幕这段时间乐团的变化,李心草说:“这支乐团的平均年龄约为27岁,很多年轻人之前没做过乐队。经过半年的训练、磨合,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技术能力提高了,对新作品的解读、驾驭能力迅速提升。”

李心草告诉记者:“贵阳模式”最打动他的是企业家对音乐的热爱和团员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在贵阳交响乐团,大家对音乐的热爱互相影响着彼此。上至团长,下至演奏员。认真对待事业、珍惜这份荣誉的态度,决定了一切。”作为音乐总监,李心草为乐团制定了详细的训练方针。“我们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一些不常见的德奥作品训练乐队,慢慢积累曲目。”

团长:对每个团员都有责任

作为全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出资、政府支持的职业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诞生之初就引来业界高度关注,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每年向乐团投资1千万,创建之初的一次性投入就超过3千万。当记者见到贵阳星力百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贵阳交响乐团团长黄志明时,他正在音乐厅做着演出前最后的忙碌。之所以花大力气组建一支职业交响乐团,黄志明的解释很简单:“我今天的所有财富都是这个城市给与我的,我有责任回报这座城市以及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

乐团购置了10套新房作为团员的宿舍,房间的装修,家具的定制,黄志明都亲力亲为。“这些团员来到了贵阳交响乐团,我就对他们有一份责任。”黄志明表示:如果有朝一日团员找到比贵阳交响乐团更有发展潜力的乐团,他非常赞成他们离开,如果日后他们还想回来,大门依旧敞开。

贵阳交响乐团成立演出以及新年音乐会在央视以及贵州卫视播出后,就连团员宿舍楼下卖牛肉粉的老伯都认出他们是交响乐团的,还为他们的牛肉粉免费加肉。这一举动在黄志明看来,跟他每年对乐团1千万的投入所产生的作用是一样的。

观众:家门口听交响乐

演出当晚,记者在音乐厅门外看到着装整齐的观众,三五好友或举家前往,脸上都写着喜悦与兴奋。对贵阳交响乐团而言,普及是他们的一大重任。因此在音乐厅现场,观众须知格外详细,反复播放。演出票背面也刊登了欣赏交响乐需要注意的问题。据记者现场观察,没有大声喧哗、随意走动,就连乐章间的鼓掌都很少。黄志明团长告诉记者,许多观众听完交响乐,不随地吐痰了,坐车知道排队了,在他看来,这就是交响乐对一座城市的影响。

乐团为此制定了学生票、情侣票、家庭票,票价在50元左右;同时推行会员制。与此同时,音乐季安排了很多标题音乐会,例如“音乐与绘画”。这样做就是为了普及交响乐,按主题选曲,指挥现场讲解。在李心草看来,观众水平上不去,乐团水平肯定上不去。观众挑剔才是好事。

上一篇:如何开展营销策划工作下一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