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阅读题指导

2025-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童话阅读题指导(共8篇)

小学童话阅读题指导 篇1

县二等奖

清新县太平镇天塘小学朱理娇

【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怎样引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体会到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师生共读,解答疑问法

二、设疑诱读法

三、想象阅读法

四、角色扮演法五.提问阅读法

六、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法

【关键词】:引导师生共读解答疑问设疑诱读想象阅读角色扮演

提问阅读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显浅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话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一篇篇优美的童话,就像一片片神奇而美丽的树林。怎样指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体会到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师生共读,解答疑问法。

儿童的读物主要以插图故事为主,我们不妨用儿童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阅读。师生共读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大有益处,而且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问。比如:在共同阅读《小麻雀》一课时,有部分学生会问:“普季克为什么感到十分高兴?”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普季克学会了飞的本领,所以觉得十分高兴。”又如,有些学生会这样问:“普季克为什么觉得鼻子酸酸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妈妈为了救普季克,尾巴上的羽毛被大花猫咬掉了,尾巴变成光秃秃的,普季克感到难过,所以觉得鼻子酸酸的。”这时,我们就可以教育学生:“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这样,学生不但能体会读故事的乐趣,而且能读懂故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二、设疑诱读法。

《大拇指汤姆》这个童话故事,它的故事性比较强。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学生迫切阅读的好奇心。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找出大拇指汤姆都有哪些神奇的经历?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读一读。在班里进行评比,看谁读得最快?懂得最多?学生在这样的诱引下,情绪高涨,很快就找出了大拇指汤姆有以下神奇的经历:

1、不小掉进母亲调的面糊里;

2、被奶牛吃进肚子里;

3、被乌鸦叼走掉进大海里;

4、被大鱼吞进肚子里;

5、被厨娘从鱼肚子里取出来送给国王,成为国王的玩偶。阅读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想象阅读法。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思维更重要。”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说话能力相结合。例如在阅读《丑小鸭》一课时,老师不妨在学生阅读过课文后问:“读完课文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慨,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从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出示:

1、对丑小鸭哥哥姐姐说„„

2、对鸭妈妈说„„

3、对养鸭的小姑娘说„„

4、对小鸟及猎狗说„„

5、对农夫说„„

6、对丑小鸭说„„)这样的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四、角色扮演法。

当学生熟悉了故事中的内容,老师和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在阅读《金奖章》这篇故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让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让每个人说出各自角色所说的话以及做出不同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神态。比如,扮演老鹰的学生,通过老鹰所说的话,要充分体现老鹰喜欢武力、善于攻击的个性。扮演乌鸦的学生,通过乌鸦不声不响地在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这一动作,要体现乌鸦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扮演喜鹊的学生,通过喜鹊的神态,把喜鹊的得意之情表达出来。这样的阅读不但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能加深他们对故事的印象。

五.提问阅读法。

让学生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们在阅读《美丽的公鸡》这篇童话时,让学生思考:“看看文章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出全文要说

明的道理?”阅读时,要认真思考,如果能准确的找到“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人们做事”。这一句,就是所要说明的道理,那么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阅读《骆驼和羊》这篇童话时,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能够认定课文中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的短处是不对的。”就是所要说明的道理,那么也就真正了解了这篇童话的写作目的了。

六、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

采用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法的方法阅读童话,既可通过一个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法,又可采用几个人物各自表现的互相比较法。如:我们阅读《小猫钓鱼》这篇童话时,就可抓住小猫开始钓鱼时,是三心二意的,结果连一条小鱼也钓不着;后来是一心一意地钓鱼,结果钓到了一条大鱼。通过对比,便可以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来。再如,阅读《群鸟学艺》这篇童话时,可通过群鸟学艺的态度和它们所搭的窝质量的对比,我们便可以悟出:“对待学习,应该虚心、耐心,不应该骄傲,草率”的道理。

小学童话阅读题指导 篇2

一注重阅读图书的选择及阅读环境的创设, 使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

设立阅览区, 为孩子精心准备各种童话书。一页页精美的画面配上简单的文字, 常常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国王生病了》的故事使幼儿懂得人要运动才能健康;《母鸡和苹果树》、《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幼儿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卖火柴的小女孩》激发了幼儿的同情心, 懂得要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白雪公主》、《海的女儿》让幼儿懂得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班级的四周布置经典童话故事内容, 营造氛围。《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会将幼儿带入了美好的童话世界。

二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

1. 个别化阅读活动

在早晨入园这段时间里,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 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 通过最少的干预,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孩子们感到自在、愉悦, 享受到的是阅读所带来的那份独有的宁静以及来自教师最亲密与直接的关注和指导。

2. 集体阅读活动

下午第二节课, 是共同阅读的时间。老师拿出自制的大型图画故事书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有时孩子们会人手一本小图书。这种阅读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有序阅读图书的习惯, 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内容并能进行归纳, 获得自主阅读图书的体验。集体阅读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的作用。这样的阅读活动, 幼儿获得的是师生、生生共享阅读时刻的愉快体验。

3. 表演阅读活动

即教师鼓励幼儿将熟悉的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造后, 用肢体语言予以表达表现的一种阅读活动样式。这种阅读样式特别适合喜欢用表演形式表达阅读信息的幼儿。如在初步阅读了《小马过河》的童话故事后, 幼儿会几个人一组自主分配角色进行表演阅读。又如幼儿在阅读了《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后, 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和人物非常感兴趣, 老师就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童话剧, 然后让愿意表演的幼儿进行角色分配, 然后一幕幕地排练, 最后进行公演。幼儿在活动中非常投入, 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三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儿童阅读是需要成人引导的, 有效的阅读指导将会使孩子的阅读兴趣浓厚。

1. 转折联想, 大胆猜测

大班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大多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整个故事由多个转折情节串起。由于图书主要是以图画的方式来呈现一个个的情节, 而静态的图片不能很明确地向读者交代情节的转折和发展, 因此情节转折的画面大都有“伏笔”。而转折联想法就是指导幼儿通过对这些转折画面作细致的观察并大胆想象画面中的空白情节点, 解读一个个的情节从而理解故事。《国王生病了》就是这样一本典型的图画故事书。故事中有好几个情节转折点。如开始国王和大臣们一起按医生开的处方去运动, 病却没好, 后来国王是怎么做的, 运动后国王的病好了没有等。在这些转折点老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去猜测想象, 通过对这些转折情节画面的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 解决了阅读理解“断层”的问题, 能帮助幼儿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2. 归纳理解, 概括提升

帮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 梳理并归纳故事的主题, 提升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如在《国王生病了》中, 教师引导幼儿在自主阅读时思考:为什么国王和大臣们去运动了病却没好?而其他人却因运动而生病了?概括式的提问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了对故事的初步理解, 使幼儿对故事的脉络及其情节发展更为清晰。在这基础上, 教师接着鼓励幼儿学着归纳故事的中心主题。如:“看了这个故事, 能不能用两三句简短的话说明故事讲了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思考, 幼儿可以根据对故事的理解概括故事的中心, 更能透过故事挖掘深层的内涵。这不仅能使幼儿深入地理解故事, 更能锻炼幼儿精炼概括的语言能力。

3. 组织幼儿交流阅读心得, 引导幼儿进行经验迁移

当幼儿阅读完一个故事后, 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中的人物、事件, 并联系自身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此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提高幼儿的概括分析能力, 同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应用于新的情景中。如阅读故事《白雪公主》后, 引导幼儿谈谈故事中讲了些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你要向他们学习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通过这些思考, 引导幼儿分辨是非, 达到教育的效果。

四家园配合, 共同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只有家园一致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发展。父母要经常带幼儿到图书馆、新华书店或阅览室等, 引发幼儿喜爱阅读的环境。要经常选择一些经典童话故事念给幼儿听, 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阅读童话故事,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精心指导孩子阅读童话 篇3

1童话作品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經验。

给孩子挑选童话书时,故事内容要简单,最好有重复的语句,画面主体形象要大而生动,最好一页一个画面,如《拔萝卜》《三只小羊》《小兔乖乖》等。

2童话书应富有美感。

家长在给孩子挑选童话书时,应注意童话书必须是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童话书中的故事人物形象要生动,线条要流畅,色彩要鲜艳,布局要合理,插图和内容必须能调动孩子观察和阅读的兴趣,激发孩子想象创造的欲望,陶冶孩子的情操。

3童话书的内容必须能促进孩子发展。

给孩子童话书时,应稍稍高于孩子目前的认知水平,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同时,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现状,有目的地挑选一些培养孩子社会交往、启迪智慧、养成习惯、培养意志力等方面的书,来培养孩子行为习惯、个性品质。

二、童话阅读过程中的指导

1看书名猜故事

孩子拿到一本新的童话书,家长不要急于把故事内容讲给孩子听,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认真看童话书的封面和书名,如在给孩子看绘本童话《像狼一样嚎叫》时,我们应该先引导孩子观察,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什么?孩子通过自己观察,能讲述出画面上画着一只坐着、头朝天的小狗,这条狗围着三角形的围巾,在狗的身旁是圆圆的月亮。家长这时可以引导孩子看书名,让孩子看着书名猜一猜,故事中这只小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看完封面、书名,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看封底,只见封底上写着这样的话:“学‘坏’一点也不好玩。”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对故事的大概已經有了了解。

2粗读故事

孩子通过看封面,看书名、封底,已經了解到了故事的主人翁。于是更加迫切地想了解故事内容,家长这时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了。家长在给孩子阅读故事时应尽可能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表情、语调,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孩子对故事情节和内容的理解。

3精读故事的典型画面

绘本童话《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中有这样的内容:狐狸叹了一口气,开始唱起来……渐渐地,变成含糊不清的哼唱;叽里咕噜,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狐狸睡着了。这段故事中,画有四张小图:第一张小图中,狐狸伸着胳膊,显得精力充沛,小兔子则显得很警惕,竖着耳朵;第二张小图中,狐狸垂下了手臂,小兔子则显得比较松弛……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的先后发展顺序及故事中人物神情动作的不同。帮助孩子理解小兔的机智和狐狸的筋疲力尽,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4运用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有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孩子可能不能一下子理清故事脉络。这时,家长可以事先设计问题,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如孩子在阅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因为故事中的人物比較多,孩子可能一下子记忆不了,为此,家长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小蝌蚪先遇到谁?”“又遇到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通过家长的提问,故事的脉络就变得很清晰,也便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5创设故事情境让孩子表演故事

孩子看了故事必须經过自己的内化,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而表演故事则提供了孩子内化的平台。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头饰和简单的道具、服装,让孩子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在孩子表演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帮助,通过表演故事,孩子能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心理及性格特征,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6讨论、评价故事

在孩子已經完全掌握了故事的基础之上,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评价故事。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孩子的概括能力。如,家长和孩子在阅读完《七色花》之后,可以和孩子讨论:你认为珍妮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如果你有七色花,你会怎么办?

阅读题指导及诗歌性阅读题 篇4

一、明确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2 联系语境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难)3学会概括不同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4学会概括文章所讲内容的要点.5能读懂短文内容,回答文后所提问题(内容探究).6 阅读文章有自己的感受,并能较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7学会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难)

8学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并达到以下要求:

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叙事性文章――了解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细节,说出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9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思结合、用心感受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疏理题型及相应的指导。

了解阅读中可能会遇到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一)积累性题目 拼音及与拼音相关的题。(靠平时的积累)词语的改错、词语搭配。(根据要求依靠平时的积累或在文中找)3 在文中找近、反义词或直接写出近反义词。(根据要求依靠平时的积累或在文中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指导学生能够“瞻前顾后”理解词语。)

5按要求收集词语或句子。(勾画或抄写,注意线条的要求。文中或是自己的积累)

(二)理解性题目 1划分段落层次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组合顺序划分:顺承式、并列式、总分式转折式、因果式。)2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4 文章的叙述要点、顺序。(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按地点空间变换的顺序写。(方位顺序)(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4)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5)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6)逻辑顺序(说明文常用的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即按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内容来写)

不仅能说出是什么顺序,更重的是弄清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了哪几个要点。5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型多为判断题、选择、填空和勾画题居多,甚至结合感情朗读的把握来考,直接写思想情感的题较少。说到感情朗读,应指导揣摩什么样的情感应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语速、语调、节奏来体现。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抓住重点词句概括思想感情。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这类题目也含重点句的理解。(3)分析题目抓思想感情。

4、补白类题目。(应训练学生对文章空白的前后乃至全文把握后进行补充。)

(三)领悟运用类题目

(1)文章或某个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写体会感受类题目)。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是要将文章与自己的学习、做人、生活等进行联系来谈。感受类题目一定要联系学生现实。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一篇文章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严格地讲是不能将其混为一谈的。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总的来说,“表达方式”应当为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小学阶段所说的表达方法,其实是指表现手法,即: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顺叙(各种顺序)、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反衬、渲染、虚实结合(现实与联想)、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前后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具体还应看什么文体,如说明文,则有介绍、描述、分类、对比、比喻、举例、数字等方法。

A、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好的文章,表达顺序的安排,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常见的表达顺序有: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小学阶段一般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此外还有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强烈的印象;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B、过渡和照应句的勾画乃至作用。(3)句式仿写及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有: 比喻、夸张、对偶、拟人、设问、反问、排比、借代等。句子仿写要训练学生学习分析原句特征,如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某词重复运用多次以突出事物某一特点,属于某种关联复句等。

诗歌的阅读理解题

一、冰心的诗歌之一

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问题: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作者将 和 进行对比,将、与 关联,、和 关联,告诉我们,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长发展,也应该经过自己的奋斗和牺牲。

之二

墙角的花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问题:

孤芳自赏的意思是,这里比喻。

“墙角”是花的生长环境,可见恶劣:“孤芳自赏”可见花的骄傲。本诗运用 的修辞手法,告诫我们。

冰心的诗总能借一草一木向我们阐述深刻的道理,读了《墙角的花》之后,请仿写一首像这样小诗:

之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有多少鼓励,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带着多少期望,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 思想 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4、仿写: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

七、阅读《祈》(傅天虹)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

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

3,仿照诗歌的第一节进行创作。

4、你认为是个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阅读作者宗白华的诗歌《夜》完成题目:

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 随著星流。

1、这首小诗题名为《夜》,是在静静的夜空下,凝望在浩瀚太空中闪闪发光的星群,但它的深意却不仅仅写夜的景致,还抒发一种思想,试做分析,阐述其内在的哲理。

2、“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内容,理解其寓意。

3、“一会儿/又觉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烁著”与上一节内容是不是自相矛盾?该怎样理解这首诗?

4、五四时期曾经盛行过哲理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曾对五四新诗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同期另一位著名的女诗人也是以哲理小诗而享誉诗坛,她是谁?能举出她诗中的名句吗?

5、去感受夜色,带着自己的体验写几行小诗。

之九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再提高

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

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 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

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

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

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 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

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

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

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

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

十、赏析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题目:

《矛盾常伴心中》

窗外的秋景多么诱人,想去 但功课牵住了向往的心 童年,那么多的稚气,多美 如今,心内太复杂,想念回到那时的童年,未来的梦想牵住向往的心;

1、矛盾常伴心中,小作者到底遇到了那些矛盾?

2、请按“,句式再写一句。

3、请展开联想,小作者“静夜时的沉思”“思”的是什么?

4、选文中流露出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读完本诗,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 我的感想:

我想说的:

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范文 篇5

——《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

教学目的: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对学生进行阅读童话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在读中体会童话的意境,从名著的阅读中,培养学生有爱心、要坚强,追求真善美等高尚的品格。

3、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阅读《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安徒生童话故事。

2、要求每位同学都介绍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的发言稿。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如果你是一只天鹅蛋的种子,那么即使出生在养鸭场也无所谓。这是我们课本中《丑小鸭》的童话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你们知道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安徒生)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出示课件,了解什么是童话。

3、播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猜故事名字。(《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二)走近童话,走近安徒生:

1、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安徒生资料。你了解安徒生吗?

2、教师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指名介绍,教师补充资料)

(三)了解《安徒生童话》目录:

1、请同学们翻开《安徒生童话》,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个概括印象,同学们要根据目录快速地查找喜欢的阅读内容。

(四)阅读方法指导:

1、找到了自己想读的童话故事了,那么我们怎样阅读童话呢? 请你先为同学介绍你喜欢的童话故事吧,学生自由发言。

2、结合老师讲的童话《丑小鸭》的经验我们来交流交流,学生交流自己阅读方法心得。

(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

①我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故事是(),这个故事主要讲()。

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因为();我最讨厌这个故事中的(),因为(); 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学生自由读书、交流。教师从“故事情节”、“故事人物”、“故事道理”等方面进行随机指导。

3、现在我们就一起静下心来读一读你手中的《安徒生童话》中你最喜欢的那篇故事。

(五)口语训练,全班交流。

1、你所读过童话故事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举例说明。

提示:从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结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双方的情况……多方面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教师小结。

2、你都是怎样去读所读的故事的?你建议同学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预设: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导入读书要求---------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抄写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

3整本书怎样读?

(六)总结延伸:

1、启示发言:你们从童话故事中受到了启发,人要有一颗善良的童心,还要从童话中找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你想对安徒生爷爷说什么呢?(指名答)

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几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出示课件)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2、课后总结:今天,我们穿越百年的历史,在“安徒生童话王国”重温了那些带给我们欢乐和忧伤的童话。课后,我们还要经常读更多的安徒生童话故事,让安徒生童话成为照耀我们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出示课件)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

板书设计:安徒生(丹麦作家)童话

作品《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

童心

童趣

小学童话阅读题指导 篇6

河南省范县城关镇北杨铺小学 王红云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己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充满了奇思妙想,贴近儿童生活,读起来通俗易懂。因此,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童话中体验课外阅读的无穷乐趣。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阅读童话的兴趣。

2、通过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2、品读童话作品中的经典语句,体会安徒生童话语言的诗意美。课前准备

教师:阅读记忆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安徒生童话》中的篇目。读书卡、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汇报交流

1、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最近,我们开展的安徒生童话的读书活动中,你最喜欢哪一篇童话呢?为什么喜欢它呢?

2、出示课件,学生猜故事名字。

3、同学们阅读的《安徒生童话》中的篇目可真不少。安徒生先生用丰富的幻想、巧妙的构思、朴素的幽默感为你们写了160多篇童话,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共同交流读书感受和赏析他的作品。

二、走进童话,展示成果

(一)一组展示阅读大擂台(出示课件)1.组长主持活动。

2.组长选派组员回答,其他组可以纠错补充。3.组长小结展示情况。

(二)二组展示辩论赛

1.小人鱼很傻吗?(出示课件)2.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3.老师明确观点。

(三)三组特色展示

1.根据童话内容,画一画你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出示课件)

2.把你喜欢的童话故事改编成诗歌。

三、深入文本,赏析词句

1.品读童话中的优美词句。(出示课件、配乐)2.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师小结:安徒生就是以这样的神奇之笔,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出诗一般的美好意境,从而使他的童话蒙上一层柔和、绮丽、轻盈、典雅的色彩,这也是安徒生童话一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出示课件)

四、体会情感,抒发感受

1.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视频

2.发放阅读记忆卡,书写自己读后的感受。(配乐)3.师相机提问学生。4.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

通过读《安徒生童话》,你收获了什么?

六、总结延伸,激励读书

1.同学们,通过阅读《安徒生童话》,我们认识了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认识了娇小可爱又善良的拇指姑娘,认识了……我们曾经为他们的悲惨遭遇而难过,也为他们能有美好的结局感到高兴。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板书: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让我们一直栖息于安徒生为我们搭筑的真善美的小屋,永远以纯真善良的眼光关注这个世界吧!(出示课件)2.激励学生读书。(出示课件)

七、板书设计

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小学童话阅读题指导 篇7

标题配备题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题型之一, 备考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熟悉标题的语言特点

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考查实践表明,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标题配备题常有下列几种形式:

1. 短语式

短语式标题可为单纯的名词短语, 也可为带介词 (表示范围) 的名词或动名词短语, 语言简洁, 观点明确, 立场分明。

Ireland, Past and Present ( 2011年安徽卷)

Weakness and Kindness (2011年广东卷)

Banking on Gardening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

2. 陈述句式

陈述句式标题为一个简短的陈述句, 它可清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写作目的。

Law could bury ancient secrets for ever, archaeologists warn (2011年上海卷)

TV Will Better the World (2010年福建卷)

3. 疑问句式

疑问句式标题可为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 也可为反意疑问句, 这种标题发人深省, 劝告力度大。

Shouldn't We Know Who Invented the Windshield Wiper? (2011年江苏卷)

Why do I read? (2010年四川卷)

4.问答式

问答式标题由简短的问句和答句构成, 问句常表示条件, 答句常表示结果, 观点逻辑性强, 劝诫力度大。

Need speed? Slow down. (2011年四川卷)

二、了解标题的配备原则

标题的配备应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1. 高度的概括性

首先, 标题必须用简短的文字反映文章的主题, 对文章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 这样读者一看到标题就对文章将要介绍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 就会带着期待性心理愉悦顺畅地阅读文章。

2. 强烈的针对性

虽然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但也不能太过笼统、抽象、泛化, 而失去对文章具体内容的指向, 否则即使看到标题读者也无法了解文章的主题和所要介绍的大致内容, 这样阅读文章就失去了方向感、成功感和满足感。

3. 一定的醒目性

任何标题的配备都是为了吸引读者, 因此其必须精彩亮丽, 具有一定的醒目性。这样, 标题或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或句式对称、丰满挺拔, 或新颖时尚、情感动人, 充满美感, 醒人眼目。当然, 配备标题时也不应一味追求醒目性而忽视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针对性, 醒目性应服从于概括性和针对性,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

三、掌握标题的配备方法

既然标题是用精彩简短的语言反映文章的主题, 因此寻找关键信息提炼主题是解题的关键。实践表明, 主题信息常常在文章的下列位置出现:

1. 文章首句

首句是文章最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具体内容, 也常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 因此它最有可能成为文章主题。利用这一点常常可以快速寻找到主题信息成功配备标题。必须注意的是, 阅读首句时停留时间要长, 阅读次数要多, 思考的深度应深, 这样就不会因疏忽大意而错过在刚开始阅读文章时就捕捉住主题信息并成功提炼出主题的机会。

例1:原文:Human remains of ancient settlements will be reburied and lost to science under a law that threatens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y of humans in Britain, a group of leading archaeologists (考古学家) says. In a letter addressed to the justice secretary, Ken Clarke, 40 archaeology write of their “deep and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issue. It centers on the law introduced by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in 2008 which requires all human remains unearthed in England and Wales to be reburied within two years, regardless of their age. The decision means scientists have too little time to study bones and other human remains of nation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2011年上海卷阅读理解C篇首节)

试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75题)

A. New discoveries should be reburied, the government demands

B. Research time should be extended, scientists require

C. Law on human remains needs thorough discussion, authorities say

D. Law could bury ancient secrets for ever, archaeologists warn

分析:认真阅读分析原文第一节不难发现, 首句Human remains of ancient settlements will be reburied and lost to science under a law that threatens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y of humans in Britain, a group of leading archaeologists (考古学家) says.为主题信息, 对其加以提炼不难推出D为正确答案。这是一个陈述句式标题, 用朴素的语言清楚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例2:原文:Ireland has had a very difficult history. The problems started in the 16th century when English rulers tried to conquer (征服) Ireland.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 Irish people fought against the English. Finally, in 1921, the British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give independence to the south of Ireland. The result is that today there are two “Irelands”. Northern Ireland, in the north, is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in the south, i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2011年安徽卷阅读理解D篇首节)

试题: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71题)

A. Life in Ireland

B. A Very Difficult History

C. Ireland, Past and Present

D. The Independence of Ireland

分析:认真阅读分析原文首节不难发现, 首句Ireland has had a very difficult history.为主题信息, 进行概念转换不难推出C为正确答案。这是一个短语式标题, 用简短的文字清楚表明了文章的主题是介绍爱尔兰的过去和现在 (历史) 。

2. 文章首节其他位置

不少情况下作者在亮明自己观点之前需要先过渡一下, 或先推出多个画面、举出特定例子然后亮明自己的观点, 或先介绍错误观点然后道出正确观点。显然, 首节其他内容尤其末句也很有可能成为主题信息, 阅读时应仔细认真, 弄清哪一个句子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观点, 是其与读者真正想分享的内容。

例1:原文:In the animal kingdom, weakness can bring about aggression in other animals. This sometimes happens with humans also. But I have found that my weakness brings out the kindness in people. I see it every day when people hold doors for me, pour cream into my coffee, or help me to put on my coat. And I have discovered that it makes them happy. (2011年广东卷阅读理解A篇首节)

试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30题)

A. Wheelchair Experience

B. Weakness and Kindness

C. Weakness and Strength

D. A Driving Experience

分析:认真阅读分析原文不难发现, 首节第三句But I have found that my weakness brings out the kindness in people.为主题信息, 表明作者认为弱者的存在可以导致强者的善良, 由此不难推出B为正确答案。这是一个短语式标题, 用最简洁的文字揭示了弱者与善良之间的关系。

例2:原文:We know the famous ones—the Thomas Edisons and the Alexander Graham Bells—but what about the less famous inventors? What about the people who invented the traffic light and the windshield wiper (雨刮器) ? Shouldn't we know who they are? (2011年江苏卷阅读理解A篇首节)

试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 (59题)

A. How to Help Students to Sell Their Inventions to Producers?

B. How to Design a Built-in Device for Cleaning the Window?

C. Shouldn't We Know Who Invented the Windshield Wiper?

D. Shouldn't We Develop Inven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分析:认真阅读分析原文首节不难发现, 末句Shouldn't we know who they are?为主题信息, 追踪句中they的指代不难发现C为正确答案。这是一个反意疑问句式标题, 语气坚定, 劝告力度大。

例3:原文:Cassandra Feeley finds it hard to manage on her husband's income. So this year she did something more than a hobby (业余爱好) : She planted vegetables in her yard. For her first garden, Ms. Feeley has put in 15 tomato plants, and five rows of a variety of vegetables. The family's old farm house has become a chicken house, its residents arriving next month. Last year, Ms. Rita Gartin kept a small garden. This year she has made it much larger because, she said, “The cost of everything is going up and I was looking to lose a few pounds, too; so it's a win-win situation all around.”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理解C篇首节)

试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66题)

A. Family Food Planning

B. Banking on Gardening

C. A Belt-tightening Move

D. Gardening as a Hobby

分析:原文首节末句中的The cost of everything is going up为主题信息, 表明Cassandra Feeley在自家院子里开辟蔬菜园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生活费用的上涨, 可见对她来说, 开了一个蔬菜园就犹如开了一家园艺银行, 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一下不难发现B为正确答案。这是一个短语式标题, 用简洁的文字表明了文章的主题。

3. 文章末节

还有一些时候, 作者先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 而用具体例子或详细的论证来展开文意, 直到文章快要结束时才表明自己的观点, 道出自己的写作目的。因此文章末节也有可能包含文章主题信息。阅读文章时如果不能在首节确定主题不要着急, 应耐心阅读下文尤其末节, 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获取主题信息, 正确配备标题。

例:原文:Strategic speed serves as a kind of leadership. Teams that regularly take time to get things right, rather than plough ahead full bore, are more successful in meeting their business goals. That kind of strategy must come from the top. (2011年四川卷阅读理解E篇末节)

试题:Which c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60题)

A. Improve quality? Serve better.

B. Deliver value? Plough ahead.

C. Reduce time? Move faster.

D. Need speed? Slow down.

分析: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末节不难发现, Teams that regularly take time to get things right, rather than plough ahead full bore, are more successful in meeting their business goals. 含主题信息:商家不能不顾一切强调生产速度, 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而应该定期花时间进行调整。精简一下语言不难推出D为正确答案。这是一个问答式标题, 清楚地表达了欲速则不达、想快就要慢的道理, 哲理性强, 说服力强。

需要说明的是, 有时文章也可能没有明确的主题信息, 而需要考生读完文章后进行概括和总结。此时不能着急, 而应沉着冷静地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观点, 在赞扬什么, 批评什么, 从而准确概括出文章主题。有时文章每一段的段首有一个段落主题句, 抓住这些段落主题句并联系起来思考一下, 可以快速高效地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限于篇幅, 这里不再赘述。

高考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解题指导 篇8

一、题型特点与命题方式

既要求考生透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测文章隐含意思,又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这类试题常以如下句式发问: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Which statement is (not) true?

二、解题思路与应试技巧

考生做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在语篇的表面意义与隐含意义、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间架起桥梁,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弦外之音”。

首先,考生在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和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根据上下文内在联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在进行推理时,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短文,千万不可脱离原文而仅凭个人的看法主观臆断。

其次,对于暗含在文章中人物的行为动机、事件的因果关系及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意图、态度、观点等要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分析,进一步增强理解能力,抓住材料掌握实质性的东西。

再次,在解答推理性问题时,应清楚所要解答的问题是针对某个细节进行推断,还是针对主题思想、作者的意图进行推断。

针对细节的推断可运用scanning浏览方法,迅速在阅读材料中确定推理依据的位置或范围,然后再进行推理判断。

针对主题思想作推断时,其解题的主要依据是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再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观点与例证、原因与结果、主观点与次观点。

下面结合最新高考试题,对推理判断题的不同类型加以解读:

1.抓住特定信息进行逆向或正向推理

做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某一段话中的关键信息,即某些关键词或短语去分析、推理、判断,利用逆向思维或正面推理,从而推断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考例】(2008全国卷I,B篇)63.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Del Monte ____.

A. allowed other companies to develop pineapples

B. succeeded in keeping the pineapple for itself

C. tried hard to control the pineapple market

D. planned to help the other companies

【解析】C。从原文最后一段Seeing the growing market for its winning pineapple, Del Monte tried to keep the market to itself. But other fruit companies developed similar pineapples. Del Monte turned to law for help but failed. Those companies argued successfully that Del Monte’s attempts to keep the golden pineapple for itself were just a way to knock them out of the market.可知,Del Monte为了控制菠萝市场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诉诸法律。

2.整合全文(段)信息进行推断

做推理题时,有时需要在弄懂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整合与题目相关的有用信息,综合起来去推理判断,确定最佳结论。

【考例】(2008全国卷I,C篇)67.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A. To show how to enjoy fishing. B. To persuade people to fish less often.

C. To encourage people to set fish free. D. To give advice on how to release fish.

【解析】D。文章开头部分提到“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release a fish”(对鱼放生是很必要的),然后就鱼放生后怎么容易存活给出了5条建议,最后得出结论:With a little care and by following the suggestions given above, you can give the released fish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al. 因此,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诉人们怎样对鱼进行放生。

3.利用语境的褒贬性进行信息推断

很多文章的语境都有一定的褒贬性,这种褒贬性反映了主人公的特定心理和情绪状态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利用好文章的语境褒贬性就能在把握主旨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认真阅读原文并找出反映语境褒贬性及变化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对我们掌握文章主旨大意,了解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从而正确地进行逻辑推断很有好处。

【考例】(2008天津卷,E篇)55. 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his childhood?

A. Happy but short.B. Lonely but memorable.

C. Boring and meaningless.D. Long and unforgettable.

【解析】A。文章前三段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孩子们在树林中自由自在玩耍的美好时光,最后一段提到突然有一天在树上玩耍时意识到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开始到了朦朦胧胧的青春期了,已经长大,不能再爬树玩耍了,作者的心理在这一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推知,作者感到童年是快乐的,但又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步入青年的行列。

4.根据文章的结论推断作者的态度

作者态度、倾向是指作者对陈述的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犹豫不定,对记叙或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等是赞颂、同情、冷漠还是厌恶、憎恨。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流露于修饰的词语之中。因此,在推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文中作者的措辞,尤其是表达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考例】(2008江西卷,C篇)67.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Nigel’s actions?

A. He is mildly critical. B. He is strongly critical.

C. He is in favor of them.D. His attitude is not clear.

【解析】A。从第二段来看,Nigel与Alicia交朋友并帮助她的真正原因是不引起她的怀疑并力图在比赛中打败她而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根据最后一段来看,作者并不赞同Nigel的做法,但也没提出强烈的批评,而只是说Without her, he would never win the competition.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的做法暗含批评意味。

5.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得出结论

逻辑结论是指严格根据文章中所陈述的事实、论点、例证等一系列论据材料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态度、观点或爱好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做这类题时,应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预测下文可能发展的内容。

【考例】(2008江苏卷,A篇)58. In the next part, the author would most probably discuss with you ____.

A. how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B. how to make up for lost time

C. how to have a good time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ime

上一篇:《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下一篇:月嫂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