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面面“观”(推荐8篇)
幼儿的成长要受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机构,担负着教育幼儿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因此,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比较重视家长工作的,有些幼儿园在园门口、甚至每个班级门口定期出“家长园地”,及时地向家长通报全园或班级的教育状况;有的幼儿园定期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使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生活;有的幼儿园开办了家长学校,比较系统地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交流科学育儿经验;有的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还有的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图书资料室,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加强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施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不会开家长会
目前幼儿园里90%以上是青年教师,她们有做好家长工作的热情,但往往缺乏做好家长工作的方法。以开家长会为例,有的青年教师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开班级家长会,俨然一副给家长上课的架势,并且指名道姓地批评“××小朋友这方面很差”,使其家长无地自容,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家长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对幼儿的教育。有经验的教师开家长会就比较注意这个问题,教师只是讲出班内孩子的各种不良现象,提醒家长加强教育,对事不对人,而家长听了心里有数,面子上过得去,心理上也比较容易接受。
2.与家长的个别接触少
幼儿园除了正常的家访,教师与家长的接触主要靠平时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有些家长不够重视与幼儿园协调一致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从不主动与教师联系,而不少教师又甘于被动地接触家长,家长不来找也不主动去找家长。这部分教师不大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只满足在幼儿园有好的表现就行。应当看到,只有经常与家长交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
3.不善于具体地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
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他们会经常地问教师“我的孩子最近怎么样”之类的问题,不少教师往往回答“蛮好的,蛮好的”或者“还可以”等等很空洞的话。这样的回答家长不会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太少,与幼儿的个别接触也不多,因而不能深入地把握幼儿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平时只有多接触幼儿,多观察幼儿。才能具体地了解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才有话可说,并能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取得和家长的共识。
4.不适当地加重家长负担
幼儿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家长的配合,但家长配合的“度”要把握好。目前的状况是不少幼儿园一有活动就想到家长:要美化环境了,让家长带花、带金鱼;要组织活动了,让家长做教具、做服装……幼儿园开展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合理的,作为家长也有责任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如幼儿园外出用车,绝大多数是依靠家长帮助的。但是,应该由幼儿园自己完成的工作不能转嫁给家庭,而给家长带来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负担。否则,必将降低幼儿园在家长心目中的威信,有损幼儿园的形象。
5.对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
家长委员会是联系幼儿园和广大家长的纽带和桥梁,许多重视家长工作的幼儿园都有家长委员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并没有真正地发挥桥梁的作用。一种现象是绝大多数家长并不认识家长委员会成员,对幼儿园的`意见、建议不可能向他们反映,而家长委员会成员也从不主动与广大家长接触,向广大家长介绍、解释幼儿园的工作。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家长委员会实际上成了某些幼儿园解决教师福利的一个“机构”,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都是有“路子”的家长,他们的“任务”只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幼儿园教师谋“福利”,这就更违背了家长委员会的宗旨。
6.良好的服务传统在淡化、消失
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之一,同时这也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从老解放区开始保持至今的好传统,可是,当前在一部分幼儿园,服务的观念淡化了,一些服务的措施也没有了。最简单的一件小事――为幼儿剪指甲,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早已不做了。幼儿不舒服,幼儿园不是派人先送医院再告诉家长,而是一个电话打到家长单位,叫家长带孩子去看病……
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幼儿园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家长工作。
1.进一步尊重、信任家长
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平等的观念,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懂教育,认为自己比家长高明,而要以平等、尊重、虚心的态度对待家长,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同时在开家长会、与家长交谈等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说话的态度、语言的技巧和分寸,尽量积极地、正面地、具体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减少单纯的“告状”,应增加对家长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幼儿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幼儿园应加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作用,依靠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和协助,帮助广大家长提高育儿水平。同时,应加强家长委员会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监督作用,提高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3.进一步加强服务观念和服务措施
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飞速发展、变化莫测的现代化经济体制下, 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人才, 一切高科技都是一句空话, 都是纸上谈兵。笔者作为煤炭企业的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在本文中拟对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 旨在抛砖引玉, 如有不妥之处, 望广大同行指正。
一、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改变过去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模式, 在工作方法、创新思维以及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发挥“人”的积极性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由于过去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 “人才”只有在企业需要时才会被请来使用, 平时不被重视抑或是口头上重视, 行动上却不重视, 从而使“以人为本”成为了“万金油”, 随时随地都可以用, 但是“只听楼梯响, 不见人下来”,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
一些企业领导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上, 认为资金、财产、物资资源是能随时可以看到和使用的, 对人力资源的作用认识不够, 缺乏长远的发展动力, 没有以战略的眼光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引进以及重用人才。因此, 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晰, 往往是“临时抱佛脚”, 过后不管不问, 束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 在招聘与配置方面。
一些企业在招聘工作中不是根据具体岗位的实际需要, 而是一味地要求“高学历”、“高职称”, 人为地设置了“高门槛”, 使一些身怀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由于条件不够, 只能“望企兴叹”;还有一些企业对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也设置了“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致使许多刚走出校门, 愿意到企业中发挥才干的莘莘学子只能另谋出路。同时, 在人才配置方面, 一些企业也是因循守旧, 不能用创新的理念放开手脚, 大胆而灵活地使用人才, 使许多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难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展示才干。
3. 在培训与开发方面。
虽然企业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但是一些企业仍然沿用过去的“老三篇”开展职工培训, 几年甚至十几年一直是不变的再教育培训模式, 导致企业培训的效果几乎为零。许多职工不是借口请假, 就是“人在课堂心在外”, 对一成不变的再教育产生了抵制情绪。同时由于一些企业领导没有将企业人才开发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自然造成人才开发工作开展得很不理想。
4. 在绩效考核方面。
“立木为信, 取信于民”, 这是任何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懂得的道理。但是在一些企业中虽然也制定了许多绩效考核制度, 在具体执行中却因人而异, 难以做到奖罚严明, 一视同仁。结果导致能做的也不去做, 不能做的也不少得。
5. 在薪酬福利方面。
一些企业分配制度设置不合理, 存在着“大锅饭”、平均主义, 干好干坏一个样, 收入没有差别, 工资、奖金没有根据岗位、效益、能力、贡献拉开档次, 结果可想而知。
6. 在劳资关系管理方面。
现代企业制度下, 人的因素第一。正如马斯洛所指出的人的需求分为五种, 互为辅助, 缺一不可。但是在一些企业中, 往往只将职工看作是“来挣钱的, 只要给了你钱, 你就应该满足”, 没有将“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 对员工应该有的“五险一金”以及相关待遇不管不顾, 从而使劳资关系一直处于不正常的状态。
以上所阐述的人力资源管理六个模块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新形势下必须把强化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企业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融合功能以及动力功能的重要手段, 只有将企业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得到高度的统一, 才能找到企业发展的动力。
二、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新思路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涌现出一大批受到广大员工爱戴的科技专家、领军人物, 具有一技之长的动手能力强、“冲得上、拿得下”的实干家, 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 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面对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脚踏实地逐一做好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与推荐工作,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 集中人才资源, 形成1+1>2的合力, 改进和完善人才遴选机制、专业布局、年龄结构、岗位与待遇以及退休返聘等方面的制度, 从而以全新的视角对待人才、管理人才、引导人才坚定不移地创新再创新, 加快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步伐。
1.“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要落到实处。
企业领导要深刻认识“企业只有拥有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各层次、各学科、各专业的人才, 才能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抢占先机”的内涵, 要将对人才的重视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放在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中, 破除一切制约人才、束缚人才的思想障碍与制度藩篱, 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加快建立企业各层次、各学科、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2.“有的放矢”———科学招聘与配置各种专业、各种层次、各种知识结构的企业所需人才。
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 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招聘人才工作, 招聘人才要形成高、中、低三个梯次, 多渠道、多形式、多范围广招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联合各相关单位, 深入调查研究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情况, 摸清家底, 了解与掌握哪些岗位需要哪种层次的人才, 哪些部门需要调配哪种专业的人才, 等等。特别是对企业未来几年内科技开发的产品方向、范畴、专业的人才要重点关注, 早做准备。同时, 要通过深入调查, 及时发现基层具有“创新思维、一技之长”的实干家, 将他们调整、选拔到更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对于年龄已大、接近退休的技术员工要为他们提供“传、帮、带”的平台, 组织青年职工虚心拜师学艺, 将这些闪烁着人才思想创新火花的独门绝技代代相传, 避免因老技师、老员工退休而失去优秀的专业技术。
3.“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理念培训与开发广大员工, 切实提升企业再教育的内涵。
在企业培训与人才开放方面要摒弃一切过时的、落后的思维, 要“一切向前看”, 看世界风云变幻的新形势, 看企业发展的美好愿景。首先要对培训机构人员进行“换血”, 让他们先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内涵, 对确实不适应培训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培训内容上, 要举一反三, 先看看自己喜欢不喜欢讲, 喜欢不喜欢听, 如果连自己都不愿意听的课, 就要一概弃之。
4.“赏罚严明”———让每一位人才和员工都明白遵纪守法、勇于创新受奖励, 违法违纪、好吃懒做受处罚。
从而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厂风厂貌和团结拼搏、淡薄名利的企业文化, 发扬优良传统, 打造人人学技术, 个个搞创新的“比、学、赶、帮、超”的平台, 为人才的提高、发展、创新、钻研提供一个理想、和谐的环境。
5.“拉开档次”———在薪酬、奖金、待遇方面要敢于思维超前, 大胆突破。
近年来, 一些国有企业对高管人员实行了年薪制, 但是对科技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的薪酬待遇一直没有拉开档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因此, 人力资源部门要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岗位进行考核, 精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奖励制度, 使各类人才和广大员工都能在阳光下开展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对有重大贡献的员工要敢于重奖。特别是对青年创新人才, 要提供机会选送到国内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再教育, 让大家都看到希望, 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
6.“劳资和谐”———当好人才与员工的贴心人。
对于每一位人才与广大的基层员工来说, 企业就是自己的家, 对于企业和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与提携, 要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要接好地气, 经常深入基层, 与员工交朋友, 为他们提供帮助, 为他们“鼓与呼”, 积极向企业高层领导反映相关问题, 使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企业与人才、企业与员工之间架起一座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及时沟通、互利互惠的桥梁。
现代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企业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融合功能以及动力功能的重要手段, 能够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只有紧紧抓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点”, 精心打造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得到高度统一的平台, 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坚定不移地创新再创新, 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国企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就必须要在创新实践中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的位置, 大力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 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 以及动手能力强、具有一技之长的基层实干人才。只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让每一位“千里马”都感受到阳光, 感受到温暖, 感受到“伯乐”常在, 才能在企业为他们提供的和谐、绿色的平台上扬鞭驰骋, 将自己的才干发挥到极致。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善养浩然正气, 愿意为“千里马”提缰扶蹬, 发扬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以身作则、严格自律的自我牺牲精神, 为人才脱颖而出, 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起到铺垫与助力的作用。
坚定不移地创新再创新, 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是我们每一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不二选择。笔者相信, 只要我们同心同德, 团结奉献, 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精心打造自己企业的人才队伍, 打造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就一定能够赢得广大人才与员工的真心信赖, 以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当今时代, 人才竞争态势越演越烈, 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新的历史条件下,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必须在创新的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 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与开发型、研究型工程师, 以及基层骨干队伍。只有拥有了优秀的人才资源,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夺先机。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阐述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一、爱——于细微处,见真功夫
没有了爱,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可是爱需要方法、技巧。班主任很辛苦,除了上课时间要认认真真地教学以外,课余时间,还要关心学生的一切,比如,思想动态、身体状况啊,如同学生在校内的全职保姆。可学生犯错误了,开小差了,若不分时机地辅导他,他们要么口服心不服,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认为单独辅导是一种爱,是对学生的负责任,可是学生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这是剥夺了他和小伙伴玩耍的机会,这不是他字典里的爱。付出了爱,学生却难以接受,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够?还是表达和处理方式存在问题?
学校里一位学生说:“我的老师根本就不爱我,因为她从来都不对我们笑?”瞧,在学生的心目中,爱多么简单——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话语,更不是假借“为了孩子”的名义,而做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亲切的笑容足矣。而冰冷的面容,严厉的目光只能使孩子的天空越来越阴沉,使授课过程变成师生互相“虐待”。而绽开笑容、师生之间以平等赏识的微笑互相交流,那么教师上课是愉悦的享受,学生上课是快乐放松的成长,授课过程也成为一个快乐交互的过程。虽然微笑不能改变升学的压力,不能让进度加快,不能减低课程难度,但这种有“爱”的表达,会温暖彼此,让师生之间有了心与心的交流,课堂的气氛因而变得轻松,授课的过程也一定会和谐而高效。
二、智慧——心态平和,收放自如
然而,有“爱”,只是一个前提。王晓春老师曾经说过:“爱,不能改变一切,爱不能包治百病。”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仅凭“爱”或一腔热情显然不能完全胜任,它更需要的是班主任的管理智慧。这里的智慧不是单纯的管理技巧,更包含民主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什么教师在师德报告中大谈特谈对学生的爱,而在私下却是对他们恨铁不成钢的焦虑和抱怨?是因为我们只走了爱这一条路,而忽略了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管理中,事无巨细,样样亲力亲为,总觉得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目中无人”的教育必将压抑和遏制学生的自我成长。优秀的班主任会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力所能及的事情,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每个小朋友都参与到班级的民主管理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适当地放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的意义。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很不成熟,因此在放权时,对于“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加强引导,及时纠正,指引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获取新知,不断进步。
班级管理需要智慧,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学校里的一位教师曾这样抱怨:“给一年级新生上课,感觉心力交瘁,课堂上,学生吵闹不休,此起彼伏,任凭我扯着嗓子训斥,效果仍不明显,该怎么办?”我在想,如果这位老师把“火暴”的脾气、“急躁”的情绪、“训斥”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受了惊吓的学生一定会缩成一团,自动生成自我保护系统,这样的教育还会有效吗?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这位教师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以含蓄幽默的教学机智,融洽师生关系,以“容忍”,不发火、不动怒的态度,对事件进行冷静、超常规地处理,效果或许会不一样。比如,发动学生做感兴趣的游戏,讲几个吸引人的笑话,做几个有趣的动作,甚至搞个恶作剧,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在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渗透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也必须摒弃以往那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出充满魅力的高效课堂。那么,我们所期盼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这一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宽容——处之泰然,静待花开
如果说,爱是撒播,智慧是呵护,那么宽容便是等待。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有时我们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其实学会等待,站在彼岸,看着学生成长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在办公室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班主任这样的质问声:“今天上课为什么又走神了?”“你为什么偏偏跟老师对着干?”……等等。其实,学校对学生,就如同雏鹰练翅的场所,没有哪只雏鹰不摔跟头就能学会飞翔,因此,“出错”也是学生的权利。如果第一次尝试新的学习内容,学生没有一个出错,我们就应该思考,这样的课还有上的必要吗?如果事事学生都知道应该怎么做,那么教师、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给学生出错的空间,学生会体会到发现错误,继而豁然开朗的快乐,正确的解答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才是创造的开始。教师不仅应该知道学生过去的错误,而且应当医治学生现在的错误,预防学生未来的错误。学生的成长就像果树一样,只有等到他们的花期到来,才会有花可看,然后花谢、结果、成熟……一切按部就班、有章可循,太着急,就会破坏他本身的成长节奏。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成长误区,我们需要的不是惊慌、不是指责、不是愤怒,而是等待、宽容、理解和引导。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慢慢地生根发芽,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感受成长的美丽,而我们也在静待花开的时间里收获一份宁静和期待的美好。
冰心在《爱在左情在右》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突然觉得,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教师们的从教历程实在很适合——爱在左,智慧在右,宽容在中间,在从教的旅程上,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灵,用智慧照亮学生的未来,用宽容塑造学生的品格,把从教这一路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那渴望成长的幼苗,沐浴师爱,汲取营养,经风历雨,终成栋梁。
提到财政,社会上大多数人普通都这样认为:财政是财神爷,有的是钱!殊不知,如今的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已是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请看:
――债务包袱 。一是外债。据《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年第 5 期报道:截止目前,湖北省襄樊市已有 6 大项目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包括“黑字还流”贷款、贴息贷款、政府混合贷款等,贷款总金额 6341 万美元。由于主客观因素、生产不景气,贷款单位还息都很困难,无形中财政成了“买单人”。从 2001 年开始进入还债高峰期,每年要偿还世界银行贷款债务在 2500 万元以上,这个时间一直要持续到 年。二是内债。据《中国财政》 2001 年第 7 期报道:近几年来,湖北省黄冈市在向上争取 7.3 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和 2.9 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同时,向国内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机构举借建设性贷款和项目配套资金 11.7 亿多元。在债务偿还机制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举债过多,还贷压力过大,使县乡财政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赤字包袱 。一是明赤字。由于地方财政实现预算收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只能是消极的、低水平的收入增长,久而久之,必然形成“虚胖”财政。而实际可用财力小,收入短欠导致支出拖欠,有明确政策规定的支出水平,也无法给予足够的.保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无法预计的政策性、突发性的增支因素,这样,进一步撕开了赤字缺口。据《财政研究》 2001 年第 1 期报道:湖南省汨罗市 29 个乡镇中, 年末有 24 个共累计赤字达 3340 万元,收支缺口大,支付难保,已经严重影响了乡镇政权的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暗赤字。最突出的是越滚越大的粮食挂账。据《中国财政》 2001 年第 7 期报道:截止 年,湖北省黄冈市各县市因政策性亏损造成的老财务挂账仍有 9000 多万元未处理完,新财务挂账(政策性贴息) 17 个多亿。这些挂账,使表面平衡的县乡财政被动地卷入赤字的泥潭,无法自拔。
――企业包袱。 企业是地方各级政府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支柱,而现实是很多中小企业变成了政府的包袱。一方面大批企业经营者难以为继,无钱纳税,造成财政收入不能与时间进度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亏损增加,效益下滑,导致大批职工下岗失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必须由地方政府拿出一定财力解决,使经济问题变成社会问题。而且,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牺牲财政利益为代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对于财力本不充实的地方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财政研究》 2001 年第 1 期报道:汨罗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潜伏着养老保险不保险的危机。全市到 年底止,累计养老保险基金 2100 万元,从 年起,由于参保人数下降,投保企业收缴难度大,欠缴严重,每年亏损 390 万元。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等“三条保障线”无疑是“三条高压线”,一旦资金的征缴、筹集出现缺口时,最终是由财政兜底。
――供养包袱 。近几年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幅度极大的职工增资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政策,并对各级财政安排的农科教、公检法、计划生育甚至宣传、文化的支出,提出了法定的定额、定比要求。尽管这些政策要求的刚性很强,但许多县市无法达到。据《湖北财税》 1999 年增刊报道:某省直机关 1997 年“三定”后,行财口供给的编制人员非但未减少,反而比“三定”前增加 1478 人,增长 14.7% 。地市以下更是如此,地方政府对机构改革是“雷声大,雨点小”,未动真格。据某市统计, 1999 年全市所辖 10 个县市区财政供给人数已膨胀到 17.5 万人,而同期财政收入仅有 17.3 亿元,剔除不可用财力,人均供给经费不足 6000 元,保工资发放极其艰难。在每年新增财力远远低于法定增资、增支标准的情况下,消失多年的拖欠工资现象卷土重来就不足为奇了。让人揪心的是,自该市规定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县市区统一发放后,一些本已蜕变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财政”的乡镇财政,除去上划的教师工资,乡镇金库竟空空如也。
德育教育面面观
加强德育管理研究是实现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圣诞大餐(Christmas dinner)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夜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享节日美味。圣诞大餐吃火鸡(turkey)的习俗始于16。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
圣诞树(Chirstmas tree)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枞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个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个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棵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老人(Santa Claus)
1、主轴转速: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5400RPM的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是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而7200RPM的硬盘在欧美市场已经逐步取代了5400RPM硬盘的地位,成为了主流,而更高转速的硬盘,例如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已经达到10000rpm甚至15000rpm,但由于价格原因让普通用户难以接受。
2、寻道时间:该指标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寻道时间则为磁头移动到正中间的磁道需要的时间。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越小性能则越高,现在一般选用平均寻道时间在10ms以下的硬盘。
3、单碟容量:因为标准硬盘的碟片数是有限的,目前仅有IBM公司生产五张碟片的硬盘,其他IDE硬盘最多只有四张碟片,靠增加碟片来扩充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容量的需求是不可行的。只有提高每张碟片的容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大容量硬盘都采用的是新型GMR巨阻型磁头,磁碟的记录密度大大提高,硬盘的单碟容量也相应提高了。大容量硬盘的单碟容量大都在10GB以上,而IBM Deskstar 75GXP的单碟容量为15GB,使硬盘总容量达到了75GB。
单碟容量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升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硬盘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数据记录密度的提高,而记录密度同数据传输率是成正比的,并且新一代GMR磁头技术则确保了这个增长不会因为磁头的灵敏度的限制而放慢速度。在下面的测试中,你将会发现单碟容量越高,它的数据传输率也将会越高,其中IBM Deskstar 75GXP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4、潜伏期:该指标表示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其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就是盘片转半圈的时间。
5、硬盘表面温度: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
这项指标厂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种媒体的测试数据中看到。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稳定的数据读、写性能。
6、道至道时间:该指标表示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7、高速缓存:该指标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2KB~2MB,SCSI硬盘的更大。购买时应选取缓存为512KB以上的硬盘。
8、全程访问时间:该指标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而平均访问时间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
9、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名称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它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容量)。注意,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例如,某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
10、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该指标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时以上。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11、外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它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的硬盘已经全部采用UltraDMA/66技术,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66MB/s。
---徐贲(美国圣玛利学院教授)《凤凰周刊》2015年第5、6期
人们玩这个假面游戏主要是为了自保,谁都知道假面后面藏着一张怎样的真面孔,这是一个毒害人际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犬儒游戏。
“犬儒”(cynicism)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文概念,只是因为我们觉得可以用它来言说许多其他概念无法说到点子上的事情,这个概念才在中文里有了根基。我们通常是用概念说事情,而不是谈论概念本身,但是说着说着,可能就被引向对概念本身的思考。一旦我们开始对许多不同的事情运用“犬儒”这个说法,我们就会想了解,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犬儒”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文化概念,而只是对个别现象(如犬儒始祖第欧根尼的古怪言行)的直接认识。它是具体的,也是表象的。今天,我们把犬儒用作一个综合多种现象的文化概念,它通过重新联系和组合,把现代犬儒主义的一些不同方面加以集合。
这样一来,它就不能只是局限于个别行为表现,而是必须予以更加全面的整合。我们不妨从一些基本的犬儒形态——古代犬儒和现代犬儒、抵抗的犬儒与顺从的犬儒、无权者的犬儒与有权者的犬儒、普通人的习惯性犬儒与精英分子的知识犬儒——来整合了解与我们现今文化状态有关的现代犬儒文化。
一、古代犬儒与现代犬儒
古代犬儒以戏谑为乐
说起古代犬儒主义,人们首先会想到那个住在旧木桶里、叫马其顿年轻的君主亚历山大王不要挡他太阳的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前324)。对这位与柏拉图同时代的犬儒怪人,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早在古代,他已经就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学性人物。对此,美国政治学教授恰罗普卡在《人人知道:犬儒主义在美国》一书里写道:“传说中的第欧根尼是犬儒的典范,在古希腊时代就推行犬儒的原则。第欧根尼的真人事迹不明,令历史学家们苦恼不已。但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这个如此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人物角色,正可供他们发挥想象,添油加醋,重新创造。从一开始,第欧根尼就是一位明星。”
第欧根尼所代表的古代犬儒把文化和文明秩序视为对人的败坏。古代犬儒要把人重新放置到一个能超越这种秩序的基石上,那就是“自然”。自然并不只是“万物自然”,而且更是“人性自然”。他们认为,唯有以自然代替社会文化,人才有望化解来自文化影响的对未知因素(神念、神力、来世)的恐惧和焦虑。这一观念影响了古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潮(如斯多葛派),也影响了不少近代思想家(如卢梭)。超越文化规范、法律、传统,就会对外在的“好东西”(财富、权力、名声和其他由攀比而来的成功)不以为意、无所欲求。这是获得更真实、更确实、更自由的满足和幸福的不二之途。这种自由就是人的主体纯真。
古代犬儒以戏谑为乐,喜好讽刺和嘲笑。戏谑乃人性的天然喜好,古代犬儒主张“依照自然生活”,指的是内在的人性自然,不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外部自然。自然美景也是一种“好东西”,与其他来自外部的“好东西”一样,它也会成为人主体自由的羁绊。犬儒主义的原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种戏谑的纯真。一条狗在暖和的阳光下,快乐地在地上打滚,这是出于本能的动物纯真,但是,犬儒所主张的天然纯真与此不同,那是一种经过理性选择的,并有理性原则的天然纯真。阳光灿烂也好,疾风暴雨也罢,犬儒的天然纯真都对此无动于衷、泰然处之,因为他的快乐来自内心的自由,而不是外部的犒赏。
在雅典城邦里,奉行人性自然的第欧根尼是个异类,他拒绝相信的是雅典城邦最引以为傲的政治秩序和哲学。他是一个流亡到雅典的外来客,没有家庭和名声的羁绊,这反倒成全他当一个彻底的旁观者。绝大多数雅典人都相信他们的民主秩序,但是第欧根尼告诉他们,这是一个靠不住的制度。他对雅典哲学家们的政治和美德学说同样嗤之以鼻,对雅典的那种苏格拉底式辩证说理也不以为然。他故意用自己那一套身体表演的“不说理之理”来颠覆话语的说理,在他眼里,话语言辞不过是一种表象的游戏。
德国思想家彼得·斯洛特迪克在《犬儒理性批判》一书里称第欧根尼是“抵抗表象游戏的第一人”。在第欧根尼看来,国王和哲学家是政治和社会表象游戏的高手和得利者,比起讥讽国王来,他更喜欢捉弄哲学家。斯洛特迪克说了这样一个第欧根尼对哲学家的恶作剧,“柏拉图把人类定义为无羽毛的双脚动物,受到人们的赞赏。第欧根尼把一只公鸡拔光了毛送到柏拉图的学校里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
第欧根尼曾经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反过来嘲笑第欧根尼,“这个人就是疯了的„苏格拉底‟。”意思是说,你这个疯子,苏格拉底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学生!在雅典的正经公民眼里,第欧根尼正是一个“疯子”,一个和流浪狗差不多的人物。他以近于疯狂的身体表演提醒那些正经公民们:你们的生活方式、物质欲念、政治权力都是违背自然的,都是罪恶和可耻的,你们只有抛开那些造作虚伪的习俗,摆脱那些繁文缛节和奢侈享受,才能得到人应该享受的真正幸福。
第欧根尼用极端的刺激手段劝谕世人,冷嘲热讽、尖酸刻薄。斯洛特迪克说,“他开启了用讽刺来抵抗的传统,开创了一种不文明的启蒙。”第欧根尼愤世嫉俗的启蒙方式混杂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因素。他想要开启世人,但并不文明,他是权力、金钱面前的卑贱弱者,但却要占据一个有批判主张的强者位置。他过着一种在众人看来像狗一样的生活,但却坚持这是最适合人类的自然活法。正如文化批评家古德法伯在《犬儒社会》一书中所说,犬儒主义对后世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犬儒‟这个词也有正反两种不同的意味”,“在第欧根尼以后的时代里,犬儒主义哲学有过许多曲折和变化,对权力有批判的,也有忍耐的,还有为之辩护的。到罗马帝国的时候,犬儒就已经变成了一种对现状逆来顺受的教条”。
古代犬儒主义从公元6世纪开始失去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再度影响西方的一些思想者,这时候它已经演化为一种以揭露主流文化虚伪价值观为主要目的的讽刺、诙谐文学手段。犬儒主义被一些重量级文学家和思想家用作批判工具,包括伊拉斯谟、蒙田、托马斯·莫尔、拉伯雷、本·约翰逊、斯威夫特、卢梭、狄德罗和尼采。这个时期的犬儒主义已经与第欧根尼没有多大关系,它对后世的主要影响就是帮助形成了现代犬儒主义的一些文字风格和话语特征。
这些特征在当今中国的大众犬儒主义表现中也颇为常见,例如,文字游戏(谐音或双关语,如“砖家”“叫兽”“草泥马”)、诙谐故事(政治笑话和段子)、尖酸刻薄抖机灵(顺口溜、打油诗)、挖苦讽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粗俗搞笑(痞子文学、恶搞经典)、语言颠覆(无厘头、搞笑、戏说)、文字游戏(如“打酱油”“猿类”等等)。犬儒基本特征是“不相信”
对文艺复兴后的犬儒主义演变,文化批评家凯尔德维尔写道:“18世纪初,犬儒主义的现代定义已经出现,现代犬儒主义的特点已经不只是挑错、尖刻、嘲讽,更多的是苦涩和怨愤⋯⋯到了19世纪,终于有了这样对犬儒的定义:„犬儒:倾向于嘲骂和吹毛求疵。‟今天的犬儒经常是一个不相信人类会有真诚行善动机和行为的人,也是一个习惯于用轻蔑和嘲讽来表达这种不相信的人。”
今天,几乎所有对犬儒主义的字典定义都与19世纪时的定义大同小异。犬儒的特征是不加分辨地怀疑和否定所有善意、善行和善良价值的可能。犬儒只相信人类的行为受自私动机驱使,因此总是朝败坏、邪恶、阴谋诡计的方向去猜度和确定他所看到的事物。犬儒主义成为一种不仅是“处事”(看待事物)而且是“处世”(看待世界,包括他们自己)的生存方式。《韦伯斯特大辞典》对犬儒的现代定义是有代表性的:
一、挑刺、嘲笑、讽刺;
二、不相信或装着不相信普通人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类行为真诚的善良动机,把自私自利认作唯一可能的动机;轻蔑、鄙视、嘲讽的怀疑和不相信。尽管这些可以说是现代犬儒主义的基本特征,但是,实际情况中的犬儒主义要复杂得多,而且在不断变化。更重要的是,尽管犬儒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不相信”,但不同的制度下犬儒主义的“不相信”是有不同对象的,苏联社会中的犬儒主义因此与美国的犬儒主义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政治犬儒主义在美国困扰的是民主政治,许多美国人不相信民主真的有那么好,因此失去了公民参与的信心和热情。民主制度中的犬儒主义会削弱民主,专制制度中的犬儒主义也不利于民主的变化,但主要是在起协助和加强专制的作用。
民主制度中的民众可以不用害怕地说出他们的不相信,他们不相信,无须装作相信。但是,在专制制度中,人们即使不相信,也还得做出相信的样子,被迫加入他们并不相信的假面游戏。前一种是比较诚实的、大大方方的犬儒主义;后一种是戴面具的、躲躲藏藏的犬儒主义。从彻底和危害程度上说,假面的犬儒主义都超过了诚实的犬儒主义,是一种更彻底的犬儒主义,它会深入到整个社会的国民文化肌理之中,人们都会因为以虚伪应对伪善、以假装对付谎言、以假面迎合伪装,而把犬儒主义推向极致。这是一种更加复杂多变、化身隐形、狡黠机灵的犬儒主义,也是特别值得文化研究透视和剖析的那种犬儒主义。
二、抵抗的犬儒与顺从的犬儒
揣着明白装糊涂
假面社会里的犬儒者们揣着明白装糊涂(“难得糊涂”),明明在心里不相信,但却还公开做出相信的样子。他们戴上自己参与制作的假面,顺从地配合统治者的愿望表演。这也是一种将顺从和抵抗合为一体的犬儒主义。
波兰诗人米沃什在《被禁锢的头脑》中称此为“蒙蔽对手”的策略。他写道,“有些情况,保持沉默还不够,沉默可能被认为是主动招供,那时候就不应有丝毫犹豫,不仅要公开否认自己真正的观点,而且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来蒙蔽对手。那时候就得宣布一切能取悦对手的信条,参与所有被认为是最荒唐的仪式⋯⋯终于,在蒙骗对手后,使对手在其错误中越陷越深的同时,使其承受应得的羞辱和精神痛苦。”
这可能只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但它却能“让践行它的人感到自豪,因为有了它,践行者才能把自己提升到超越被蒙骗者之上,并持久获得比对手优越的地位,哪怕是部长或有权有势的国王。⋯⋯你表面上还在被你巧妙欺骗的强权者脚下颤抖,眼睛却闪闪发亮。你在光明中走在敌人面前,你嘲笑一个愚蠢的家伙,解除了一头危险野兽的武装。这一下获得多少慰藉!”
犬儒者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是因为感受到制度环境的外力威胁和危险,不得不如此。公开表示怀疑和不信会招惹麻烦、排斥、歧视对待,甚至政治报复,人们是因为害怕这样的后果才假装相信的。开始的时候,这经常是一种防卫性的自我保护手段,但是,它很快把任何人都看成是实际的或潜在的对手,不相信任何人可能有善良的行为动机。它坚信,私利是人类唯一真实的动机,出于隐藏私利的需要,谁都不会说真话。所有那些表明自己说真话,或鼓励别人说真话的人,他们一定是出于比一般人隐藏得更深的私利动机,是想要博得好名声或是另有好处。这种动机判断在一个本来已经腐败的社会里更加具有说服力和传染性,形成和加剧一种谁都不信任谁,人人相互怀疑、相互鄙视的犬儒文化。
美国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在《俄国人》一书里就记述过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的这种犬儒文化。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枯朽般的不相信”(a dry rot of disbelief),看上去还挺结实,其实早已十分脆弱。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中央委员会机关里的干部⋯⋯都在嘲笑他们的上司,对这个制度完全是犬儒的态度”。许多干部偷偷给孩子行了宗教洗礼,“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就皈依宗教并与异见人士交上了朋友。她的叛逃在西方引起震撼,一个原因是,西方人根本看不透所谓信仰者的„硬纸板面孔‟”。“硬纸板面孔”就是每个人都戴着的假面,史密斯认识一位一开口就说官话的苏联人,但是后来一位美国朋友告诉他,这个人曾私下偷偷托他帮助移民美国,“原来他那套精明的政治不过是个门面”。
苏联人犬儒的特征不仅是假面,而且是对政治极其冷漠,那不是一种憎恨,而是完全漠然和根本无动于衷。史密斯对苏联各地到处可见的政治标语感到新鲜,“后来一位翻译很小心地走到我身边,低声说,„我听说你在议论那些标语,但你要知道,我们俄国人其实看不见那些标语。它们就像是树木一样,不过是风景的一部分。我们不会去留意‟”。史密斯发现,“对于这些消极抵抗,这个制度也没有什么办法。它所要求的就是每个人都参与在政治仪式之中”。一位莫斯科的科学家对史密斯说,“意识形态可以起两种作用——或者是作为一种象征,或者是作为一种理论,两者不可得兼。我们的领导人把它用来作为一种象征,作为判断其他人是否忠诚的一种方法,但它并不是这些人身体力行的一种理论。它不是活的理论”。
苏联人讨厌开会,台上领导冠冕堂皇地讲话,台下各做各的事情。一位国防工厂的领班对史密斯说,“非得抓住那些人的脖领子才能逼着他们去开会⋯⋯我们厂里总算还有办法,因为他们需要有退勤的时间卡,不然门卫不会放行。开会的日子我们就不发退勤卡⋯⋯我知道有一处工地,那里是在发工资的日子开会。人人都来开会,因为开完会才发工资”。假面游戏只为自保
一位高级编辑对史密斯说,当政的都是没有信仰的人,“是一些对一切都无所谓的人。他们所要的是权力,纯粹是权力”。社会上的人都知道这个,都不再相信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而且对各种事情也并非没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一到正式场合,他们却照旧举手拍掌,重复着官方的陈词滥调,“有人在谈„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关键第三年‟,其他人明明知道这毫无意义,但照样神情严肃地听着,并重复同样的口号。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可是你必须去玩它”。
人们玩这个假面游戏主要是为了自保,但是,这是一个毒害人际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犬儒游戏。一位名叫图尔钦的建筑师对史密斯说,“人群中有一种难以相信的犬儒主义⋯⋯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于没有大胆说话而觉得有罪。他们无法了解,他怎么会有勇气去干他们本人所不能干的事。因而他们感到不得不攻击他,以安慰他们自己的良心。第二,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他们觉得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演戏。他们好像妓女一样,因为自己是妓女,便认为所有的女人都是妓女。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诚实,根本没有人真正追求真理。那些异议人士,很可能就是一些撒谎的骗子。”
图尔钦对这种犬儒主义的政治危害非常担忧,他认为,“这种犬儒主义给当局帮了大忙。由于人们普遍互不信任,利用这一点,就能把不听话的异议人士排斥于社会之外。虽然人们可以到西方去旅行和收听西方的电台,但只要普遍存在着这种犬儒主义,他们就会认为那不过是另一派的欺骗性宣传,所以也就不必当真了。这种犬儒主义提供了极权国家今天的稳定,以代替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恐怖。”
俄裔美国人类学家艾利克斯·尤恰卡(Alexei Yurchak)在《完蛋之前,什么都万岁:最后一代苏联人》一书里称,这是一个靠“说”(talking)维持的制度,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人,在用“说”构筑起来的世界之外,不知道存在什么“真实的世界”。“说的世界”是“真实”的,因为大家都这么说,也都在某种程度上这么相信。苏联垮了,显示那个“说的世界”变化了的,是人们不像以前那么说了,“令人惊讶的是,当一个制度赖以存在的话语环境改变了的时候,这个制度也就一下子土崩瓦解了”。政治笑话最流行的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原来的话语环境依然存在,却是苏联政治笑话最为流行的时代。尤恰卡在《晚期社会主义的犬儒理性:权力、假面和政治笑话》一文中称,整个社会都知道官方的那套说辞不过是在为权力装扮门面,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都在津津有味地流传讽刺挖苦现状的政治笑话和段子,因此,“解读无权者所说的政治笑话,便成为了解他们与权力的关系和对权力看法”的特殊途径。
尤恰卡在苏联政治笑话和段子里看到的是一种混杂着不满与顺从的“犬儒理性”。当时的苏联人“都知道官方的意识形态说辞基本上都是假话,却同时又把它当成了不可改变和永远如此的东西”。他们满足于说政治笑话,把说笑话当作对不良现实唯一的“正常人”反应,而把对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批判视为“神经病”行为,要么就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私利,要么就是对改变现实太想入非非。他们热衷于交换对现实不满的讽刺笑话,但笑话引发的却只是“苦笑”甚至“傻笑”,而不是来自成功抵抗和思想解放的那种自由而开怀的欢笑。
尤恰卡用斯洛特迪克在《犬儒理性批判》中对批判型犬儒主义(kynicism)与顺从型犬儒主义(cynicism)的区别,来区分两种不同的政治幽默。在苏联,说政治笑话的大多是其所说的顺从型犬儒。在他的区分中,批判型犬儒是那些“敢于公开挑战流行谎言”,像第欧根尼那样公然叫板社会规范和道德的犬儒。他认为,苏联不是雅典,苏联人面对的并不是什么受到人们普遍尊重的规范和道德,而只是“一种„犬儒化‟的意识形态,它之所以还在统治,并不是因为人们真的相信它⋯⋯而是因为他们在装作相信”。
在这种情况下,“谁都知道假面后面藏着一张怎样的真面孔,但是,除了装作相信那假面孔是真面孔之外,别无选择⋯⋯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无力抵抗官方意识形态,不仅如此,每个人也都承认无力抵抗自己对这个意识形态的假装支持。斯洛特迪克称此为„停止抵抗的幽默‟,齐泽克称其为„极权下的发笑‟”。
苏联时代的笑话是普通犬儒文化的一部分,它包含着对现实的种种不满,但是“它并不揭露官方权力,所以人们对这个权力还是无所知、无所思⋯⋯这些笑话同时揭露了人们行为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清楚意识形态是谎言,一方面却又在假装相信这个谎言。他们暗暗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知道官方在说谎,但也有充分的理由做出好像不知道,甚至想都没想过的样子‟”。
这种犬儒伪装也存在于其他压迫性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例如,历史学家詹姆斯·斯考特在《统治和抵抗的技艺》中分析的马来西亚下层农民的“弱者反抗”手段就是这样,这些手段包括装傻、假戏真做、与权力玩捉迷藏、胡侃、没正经、捣浆糊、伪装忠心、造谣、传播小道消息、表面假装恭顺背后嘲笑、讽刺、挖苦,在大多数的时候沉默无声、装聋作哑,却暗暗诅咒和使坏。文化研究者在同性恋的“敢曝”反抗中,同样发现了这种逆来顺受的怨愤、无厘头搞笑、阳奉阴违、自我羞辱和玩世不恭,这是另一种消极抵抗的犬儒主义。
政治笑话之所以成为一种大众犬儒主义,是因为它是权力犬儒主义的映射和被动反应,并不是独立思想批判的结果。
现代犬儒主义普遍存在于各种不能互信的社会,对权力的恐慌、对规则的不满、对人际关系的怀疑,使得犬儒主义行事方式深深植入社会肌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不同地位和身份的群体,其犬儒主义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无权者的犬儒与有权者的犬儒,习惯性犬儒与知识分子犬儒。无权者和有权者的犬儒
权力的犬儒是非常傲慢的:我就这么对待你,你能拿我怎么办?由于傲慢,它的压制和欺骗手段都很粗糙,连骗人都经常是敷衍潦草,懒得谨思慎行。由于长久被这样对待,无权者的对策是,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不信,你越说得一本正经,我越拿你当笑话。这是一种犬儒的对策,是从腐败的社会生活中习得的防卫欺骗上当的生存策略。
伦理学家博克(Sissela Bok)指出,说谎的人都希望搭诚实的便车,也就是希望别人都诚实,自然也就不会疑心他是在说谎。在犬儒社会里是没有这样的诚实便车可搭的,因为人人都是识谎和说谎的高手,谁也骗不了谁。人们只是在自己需要装作诚实或需要装作相信别人诚实的时候,假装看不见谎言而已。博克指出,“欺骗和暴力都是对人的蓄意侵犯,都是强迫人违背自己的意愿行事。暴力造成的伤害,欺骗也都能造成。但是,欺骗的作用更加微妙,因为它不仅作用于人的行为,而且也作用于人的想法。”欺骗的伤害不仅是对个人的,也是对全社会的,其结果便是整个社会的犬儒化。
在一个不能互信的社会里,会出现一种怪异的人际“信任”。信任是一种对他人行为的预测,如果人们不能互相预测说真话,那么他们便会总是疑心或觉得对方是在说谎。这也是一种犬儒式的预测,一种基于必然谎言而非可靠真话的“信任”。人类无法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可预测的世界里,人们普通理解的信任是建立在不说谎上的。塞缪尔·约翰逊说,就算是魔鬼,他们之间也互不说谎,因为地狱的秩序也是要靠真话来维持的。但是,犬儒社会改变了这种最低程度的真话秩序。
政论家汉娜·阿伦特所说的犬儒主义包括有权者的犬儒和无权者的犬儒,它们既是互不信任的对手,也是加剧和维持犬儒文化的合谋。美国社会学家戈德法勃指出,有权者和无权者的犬儒主义都不把社会规范和法治当一回事,都不相信法治能对公民起到道德教化和社会优化的作用。无权者不是傻子,知道法规不过是有权者谋求私利的玩物和欺骗把戏。他们心怀怨愤,却又无可奈何。他们不只对不公正的法规抱有反感,而且对公共规范和法治观念本身失去信心,不再抱有希望。不管法规是否合理,无权者都只是在表面上表现出服从的样子,心里却充满了鄙视和怨恨,一有机会便我行我素、胡作非为。
他们这么做,并不觉得有什么道义上的亏欠,因为制定法规的有权者自己也是在胡作非为,只是手段更巧妙、更道貌岸然而已。无权者即使遵守规范和约束,也不是出于什么义务心或责任感,而是害怕不遵守的后果和惩罚。马基雅维利说,害怕是比爱戴更有效的统治工具,很适合今天的犬儒社会。有权者和无权者的犬儒主义总是在恶性循环,形成一种恶吏统治刁民的强制性秩序。
民众不是没有要摆脱伪装和要过真正道德规范生活的愿望,他们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期待和失望,才彻底放弃了希望,因而变得犬儒和死活不再相信的。戈德法勃说,不能只看到无权者的犬儒而忽视当权者的犬儒。当权者玩弄规范和无视规范,这是造成无权者不相信规范的根本原因。如果一味责备和讥讽无权的犬儒大众,“这种讥讽本身就很犬儒,也是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大众犬儒主义的危害
在不同制度中,大众犬儒主义与有权者犬儒主义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民主制度里,有权者犬儒主要表现在政客个人的言行中,其最大特点是“公开化的欺骗和明知实现不了却照样随便信口许诺”。为了争取选票,政治人物不负责任地向选民许愿,不当利用,甚至滥用民众所怀有的理想观念(民主、自由、美国梦),把这些美好的理念变成空洞的说辞,而民众则由于不断的失望而走向犬儒。
德国思想家彼得·斯洛特迪克在《犬儒理性批判》中说,政客为了自己赢得权力,不惜“把被统治者的良心都挖干”,政客们自己不相信,但却要别人相信他们的美丽言辞,结果使民众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终于对什么理念都不再相信。在民主社会里,民众丧失政治信念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犬儒主义,它导致许多人在思想和感情上“抵制和破坏重要的社会议题,如信仰、理性、乌托邦、改革。它颠覆了我们对重要观念的思考:自由、权威、自我、变革、稳定。”
在威权和专制社会里,有权者的犬儒主义主要表现在官方宣传中,同样也对民众的政治信念造成巨大的破坏。戈德法勃对这种大众犬儒有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他写道,“在东欧旅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处不在的宣传招贴和标语牌,写的都是革命口号,还有许多歌颂革命工农兵的公共纪念碑。意识形态的热情展示在报纸、杂志和流行书籍的语言里。但是,如果你居住一段日子,听听老百姓在说什么,就会看到巨大的裂痕。官方的语言和说辞很少出现在人际交谈中„„按照我们的观察,老百姓过日子„„即使是为了争取工作上的升迁,也并不使用这种语言。”明明知道老百姓无兴趣,有反感,但为了展示和巩固权力,不断重复一种假大空的语言,这便是东欧的有权者犬儒主义。
官方宣传的说辞与现实之间可以是完全脱离的,民众看到这个脱离,看穿了宣传的虚伪不实,但却不能公开说穿。革命、苏维埃都曾经是美好的理念,但它们都与普通人的实际经验差距极大,老百姓只是在政治笑话里才会拿它们来正话反说、揶揄、恶搞。有这样一个苏联笑话:苏维埃悲观主义和苏维埃乐观主义的区别是什么?苏维埃悲观主义认为,情况不可能变得更糟,而苏维埃乐观主义则认为,情况还会变得更糟。官方说苏维埃意味着更美好的明天,民众笑话里用到了“苏维埃”,但却是为了嘲讽和挖苦。
像这样的政治笑话之所以成为一种大众犬儒主义,是因为它是权力犬儒主义的映射和被动反应,并不是独立思想批判的结果。历史学家艾什指出,这样的政治笑话“往往是一种安全阀,一种发泄形式和力不从心的表达。当你不能采取实际行动时,只好口头说说而已”。不自由状态下的政治笑话只是一种扭曲的反抗。它折射出公众生活领域的诚信危机,以及官方话语的伪善,但它却不是在说真话,更不是一种公民们公开表达异见的方式。习惯性犬儒与知识分子犬儒
现代犬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看穿”:看穿人性的自私自利,看穿一切制度都不可能公正(总是为某些人的私利服务),看穿一切价值的矫饰和虚伪(无非是被某些人利用来掩盖他们的私利)。犬儒主义之弊不在于“看穿”,而在于“看穿一切”。不加分辨、不分青红皂白地看穿一切,这就会变成不假思考、没有判断,只凭条件反射地说“不”。这样的犬儒被称作习惯性犬儒,不思考犬儒或永动型犬儒。
凯尔德维尔就犬儒主义的“看穿一切”写道,“犬儒主义在社会文化中有它的一席之地,它能洞察所说的与所做的不符,这经常是有用的,也是适宜的。但问题是,习惯性犬儒一概而论,无视那些能够言行一致的人们。习惯性犬儒丧失了判断犬儒何时适宜、何时不适宜的能力。它是一种自动的犬儒,对善和恶之间灰色地带的细微变化完全没有感觉。”习惯性犬儒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怀疑,什么时候应该信任,什么情况下可以怀疑,什么情况下要守护信念。
习惯性的犬儒,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什么都怀疑,什么都不相信,而是一种经验性的定型结果。人是因为不断抱有希望,又不断失望和幻灭,最后才索性放弃希望,成为犬儒的。可悲的是,犬儒看穿一切,也看穿了自己的希望,把自己逼进了绝望的死角。犬儒因此同时是环境和他自己的受害者。
凯尔德维尔还指出:“屡屡失望能自动产生犬儒主义,犬儒以前什么都见识过了。这么多的规划、解决方案和理想都提出来过,屡试屡败,这么多的承诺,无不是空洞的口惠。终于只能用犬儒主义对待任何事情。还要多说什么?干吗还费心思去想它?肯定不会有结果。„„犬儒一旦成为习惯,变成自动而不假思考的反应,再有根据、再逻辑合理的说服,想影响它也都是枉然”。通过公共对话,说理可以帮助愿意思考的犬儒变得不那么犬儒,但对习惯性的犬儒却毫无作用。
习惯性的犬儒处处只看到危险,这会造成人的生存危险意识错乱,为求安全而把一切都视为危险的人反而会更不安全。这是因为它使人丧失对生存安全条件的判断,“习惯性犬儒使我们对朋友的善意视而不见,无法察辨生活里的真正危机,也不知道到底应该关注哪些看法,并作出何种反应”。这两位传媒学者看到,犬儒主义有时候是一种“生存智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有合理的作用,他们反对的是习惯成自然,在不思考状态下的非理性条件反射,他们称之为“习惯的、平庸的、不假思考的犬儒主义”。
习惯性犬儒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许多人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有即刻看穿和否定的习惯。他们无需了解事情原委,也不用思考,更不要说深入思考了。他们当中有的成为“用脚后跟想都知道”的犬儒。这样的犬儒不仅自己不思考,而且对别人的思考极为鄙视和反感。他们可以毫不迟疑、十足确定地否定任何思考的结果,将其看穿为“叫兽”“砖家”的胡说八道。这样的犬儒有它反智和非理性的一面,但也有其经验基础和根据,是某种程度上真实的生活经验的产物。
专家、学者们的意见本来应该是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结果,他们的犬儒主义在于一面明明知道知识应该独立(他们也假装自己是独立的),一面却又蓄意讨好权力,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却依旧坦然为之。他们随时准备为权力人物的一时政治之需提供“理论支持”,而在他倒台时,犹如一群附势趋炎的食客,树倒猢狲散。
一些知识分子因为不得已而做“纯学问”,是一种憋屈的学术“自宫”。这种一开始是逃避政治权力的“学术隐逸”,一旦有目的地转变为在政治、社会问题上以沉默来践行顺从和不惹麻烦时,也就变成了一种怀着憋屈装清高的犬儒主义。它以不反抗的“正确理解”来假装“纯学术”是学人自己的自由选择。也就是这样,“纯学术”被当为无可非议的“学术价值”,在学界被宣扬和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