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农机化的发展(精选8篇)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扎实抓好宜都市农机化工作
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部门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实施农业部“十五”期间“兴机富民”行动计划,坚持农机推广与管理并重,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优化农机资源配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围绕全市农业六大产业,坚持突出“四新”工作思路,即:农机系统学习再作新要求,农机化工作再定新举措,农机服务“三农”再创新佳绩,农机队伍建设再塑新形象,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促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作 者:朱景发 作者单位:宜都市农机局 刊 名:湖北农机化 英文刊名:HUBEI NONGJIHUA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广大农民正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推进了农机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农业生产的的产业化, 必须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 用机械装备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如种植、收获、精深加工、包装、保鲜、运输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生产手段, 是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增产增收。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通过深耕、深松、精播、喷灌滴灌、设施农业等, 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都市型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让农民享受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根据我省先行试点的经验和调查研究的结果, 要使农机化在都市型农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进而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应当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优化农机化发展结构。
坚持农机化发展结构与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原则,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 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 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 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传统种植业与城市型农业生产所需农机比例。在推进的重点与措施上, 紧紧围绕“三个功能区”和重点项目, 抓点带面, 示范推动:一是大力推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机械化蔬菜大棚设施, 引进多功能田园管理机, 推广大棚喷、滴、渗灌与温控技术, 加速实现设施农业机械化。二是加快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机械化。积极引进与当地经济观光产业相适应的新型农业机械, 包括园艺农业机械等。三是推广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积极探索农产品产后加工升值的机械化发展路子, 加速推广冷藏保鲜技术和真空包装技术的应用, 引进果品分级处理、打腊包装、蔬菜脱水加工等产品加工机械, 拉长农业产业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拓展农机服务新领域。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 传统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一是引导现有的农机合作社在搞好粮油等种植业服务的同时, 积极开拓创新, 向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领域拓展, 逐步实现转型。二是高点定位, 注重培植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蔬菜、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专业化农机合作社, 并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增强其服务能力和发展后劲。
3. 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
加快与都市型农业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是一个新课题, 在起步发展阶段需大量投入, 必须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机工业振兴的重大举措, 应当长期坚持并逐年增长, 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优势, 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合作社投入为主体、吸纳城市企业和社会资金为骨干的市场化运做形式。
4. 抓好示范区建设, 带动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
依靠政府扶持, 大力开发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推广项目。要大力推广农机节能环保技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重点推广环保节能机械, 限制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农业机械, 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植保以及农副产品的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要加强农业机械综合技术的研究, 积极参加农业标准化建设, 科学配置机械作业程序,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机械的效用。
5. 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能力, 开展“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行动。
加强农机信息服务, 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及相关资源, 构建全新的以网站、短信平台、热线电话、3S技术为支撑的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信息化服务, 构建山东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展示系统。
6. 加强基层农机化推广队伍建设, 健全农机化推广体系。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影响与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工業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农村发展面临衰落,城乡差距不断加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统筹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产业支撑,则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幅射和带动作用,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正是应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都市内部及其周边区域,逐渐形成的一种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高层次、多形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步伐,促进了城乡产业的融合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可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新动力。本文构建了二者之间的一个分析框架,在对兰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一、兰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一)兰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三大基本功能即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其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兰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1.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通过检验可知, KMO值为0.738,根据KMO值的判定标准可知,变量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又根据球形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即拒绝了原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假设,故可以实施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因子分析中提取因子和旋转因子解的方差解释显示:总共有两个因子被提取和旋转,它们的特征根都大于1,这两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297%,也就是说,这两个因子全面反映了原来11个指标所代表的大部分信息。我们设F1、F2分别为提取的第一、二个公共因子。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中可以看出,公共因子1在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市农业劳动生产率、非农业从业人数占总劳动力比重、农业服务业占农业GDP的比重等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经济社会功能的发展水平。公共因子2在都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城区园林绿化覆盖率、农业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比等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主要说明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功能发展水平。
4.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及综合得分。利用回归法,得到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即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根据系数矩阵,可以求出提取的公共因子综合得分的具体数值,然后以各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值作为各个公共因子的权重,即公共因子F1的权重为75.41%(65.835/87.297),F2为24.59%(21.462/87.297),则兰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就是公共因子的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公式可以表达为:F =0.7541F1+0.2459 F2
二、兰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一)兰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此,本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包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社会一体化发展、生态一体化发展水平三个系统层,选取了11个指标,综合体现兰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
(二)兰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1.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由检验可知:KMO值为0.718,变量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球形Bartlett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00,表明样本个数充足,相关系数矩阵R非单位阵,故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从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可知,总共选取的公因子个数为3,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0.308%,也就是说,这3个因子能够解释原来11个指标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设F1、F2、F3分别为提取的第一、二、三个公共因子。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可以看出,公共因子1在城乡人均GDP(Y1)、非农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3)、城市化率(Y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Y10)、城市污水处理率(Y11)等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及生态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公共因子2在城乡人均医保支出比(Y7)、城乡低保覆盖率比(Y8)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这些指标主要体现了城乡社会事业方面即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公共因子3在二元对比系数(Y2)、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度(Y6)等指标上的载荷值较大,体现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4.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及综合得分。最后我们可以通过spss软件得到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根据系数矩阵,可以求出提取的三个公因子F1、F2、F3的综合得分,然后以各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系数,即公共因子F1的权重为66.27%(59.850/90.308),F2为17.15%(15.486/90.308),F3的权重为16.58%(14.972/90.308),得出兰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F值,即:F=0.6627F1+0.1715 F2+0.1658F3
三、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影响的回归分析
在此,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因子得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使二者的关系更加明确和具体。假设自变量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因子水平X,因变量为城乡一体化综合因子水平Y,并且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以使双对数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能够反映经济弹性。统计分析是利用Eviews5.0软件完成的。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Dickey-Fuller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确定变量X和Y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变量X和Y及其一阶差分DX和DY的ADF检验结果显示,X和Y均为非平稳序列,DX和DY均为平稳序列。因此,DX和DY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
DX和DY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现用EG两步法对DX和DY进行协整检验,即首先对两序列进行OLS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序列e的平稳性。
1.以Y作为因变量,X作为自变量进行OLS回归,方程如下:
Y=-0.1021030726+1.26100481*X+[AR(1)=0.5876706977]
t=(-0.500793)(3.994290) (2.381893)
R2=0.910764,调整后的R2=0.890933,F=45.92783,DW=1.897563。
2.对以上方程的残差序列e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依然采用ADF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序列e的ADF统计量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1、0.05、0.1时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平稳。这表明原序列DX和DY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四、结论
由以上以上检验和分析显示,都市型现代农业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具体到方程中,可以得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因子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因子得分将增加1.26个单位。可见,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明显的带动和影响,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其特有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对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体化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只有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纳入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之中,才能使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San Franisco.On Good Land: TheAutobiography of an Urban Farm.CA[J].Chronicle Books.1998.
2.Chris Lazarus.Urban agriculture: a revolutionary mode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J].New Village Journal. Issue2,2000.
3.方志权,吴方卫.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农业发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關海玲,陈建成.都市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史亚军,邓蓉,黄映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刘静.古都西安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
7.张学忙.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8.刘兴莉.兰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
9.张德永.面向21世纪的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J].中国农学通报,1997(4).
10.俞菊生,张占耕.知识经济和上海都市农业创新体系的构筑[J].上海农业学报,1998(3).
11.党国印.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3).
12.任卫娜.浅析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2(2).
当前, 我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区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设施农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传统的农业机械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加快开发、试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配套农业机械选型, 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及技术水平, 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我区现代农业机具配套状况
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使其在有限的生长空间内, 获得较高的质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是在人工控制环境下集设施水平、栽培技术与管理模式于一体的高效的农业生产活动;能够在局部范围改善和创造环境气象条件, 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的系统工程, 需要把生物、环境、工程有机结合;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近几年, 随着各级政府对设施农业发展政策的扶持, 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 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 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等为代表的农林产业设施生产水平、配套作业机械有了迅速的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方面, 部分基地已经配有田园管理机、植保机械、运输设备等, 滴灌已经有适量使用, 喷灌也有零星应用。食用菌生产中, 翻料已经开始实现机械化。茶叶生产中, 茶叶机械较普遍使用, 一些大型茶场的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禽养殖上, 大型猪场、鸡场的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公寓式奶牛场开始配置自动化大型挤奶储存冷藏设备、饲料加工设备等。水产养殖上, 上规模的渔场增氧机、投饵机配备已有较高比例, 较为先进的微孔增氧设施也开始大面积应用于特种养殖水面。
但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 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 差距还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施大棚自身不足, 影响配套机械化使用。全区设施大棚大多分散零星, 有一定规模的连片大棚仅局限于少数地区。全区的大棚仍以简易毛竹6米棚为主, 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 空间狭小, 钢制8米棚较少, 设施先进且功能齐全的连栋温室的比例更低。
二是科技含量不高。大棚内种植品种仍以茄果类、叶菜类蔬菜为主, 管理还是以传统技术为主, 操作以手工作业为主, 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环境调控等现代高技术几乎还是空白。
三是设施农业配套机具不多, 适合设施农业耕作、栽培和收获等环节农艺特点的农机具研制起步较晚, 还不能适应设施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我区现代农业配套机具引进试验推广
近年来, 我们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特点, 立足劳动力强度较大、生产周期长、生产环境差的主要生产环节, 坚持试验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和设施。
1) 设施蔬菜:主要是针对温室、大棚内耕整、灌溉、植保等生产环节, 推广了适宜的小型耕整、开沟、起垄机械装备, 喷滴灌设施, 高效植保机械, 食用菌生产所需翻料机械, 及果蔬保鲜库等。
2) 设施园艺:设施瓜果 (西瓜、草莓等) 生产中主推了小型耕整、开沟、起垄机械装备, 喷滴灌设施, 高效植保机械, 糖份快速检测仪器等;茶园中耕、采茶、精揉机械等;及果蔬保鲜库等。
3) 设施畜牧:引进试验推广了适宜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所需的青贮铡草机械、饲料加工机械、挤奶设备以及畜禽粪便快速消毒和干燥等机械化综合处理设施。
4) 设施水产:重点推广了增氧效果好的微孔曝气增氧机械设施, 使用方便的小型渔用饲料成型机械, 便携式水质测定仪器等。
5) 清洁能源:重点推广了秸秆利用与转化设备, 如秸秆造粒机械、沼气发电机组, 以及沼液沼渣出料机械等。
三、我区现代农业配套适用机具
1) 耕作机械。一是大棚王:“盐拖大棚王”轮式拖拉机是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专为大棚种植及园林管理而设计的, 体积小 (2447×1240×1050毫米) , 动力大 (25马力) , 结构紧凑, 转弯半径小, 适用于8米及以上大棚。配备不同的机具作业时, 可在大棚里进行犁耕和旋耕等多种作业。作业时, 不影响大棚内的原有布局, 不留死角, 耕深和旋碎程度可自动调节, 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多功能田园管理机:是专门为菜地、温室大棚、茶果园设计的农机产品, 具有重量轻、油耗低, 结构紧凑、机动性强、操纵轻便灵活的特点。配上相应机具可进行抽水、发电、喷药、喷淋、起垄、铺膜、打孔、碎草、根茎收获、复土、培土、开沟、施肥、除草、碎土、埋藤等作业。无锡凯普和潍坊海林两公司生产的大功率多功能管理机, 动力达8.5~10马力, 适合在我市茶果园、菜地等地使用。
2) 灌溉设施。滴灌、微灌、喷灌、渗灌等各种灌溉形式各有其特点及适应性, 每种灌溉又可分为多种形式, 产品也各色各样, 必须根据各地实际和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一般喷滴灌设施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形式。选用喷滴灌设施,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目前市场产品较多, 可按需求进行选择。可移动式滴灌设施一次性投入小, 可根据生产情况随时安装使用, 非常便捷。
3) 植保机械。手推式机动喷雾器 (如华辉公司生产的3HH-36SD喷雾器) , 机动性能强, 一次装药量大, 使用方便, 效率高。
4) 清洁能源机械。主要是秸秆造粒机:秸秆造粒机可将农作物秸秆经过粉碎后, 通过高温挤压制成颗粒, 是秸秆气化炉的优质清洁的商品燃料。镇江海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造粒机产能为:小麦秸秆0.25吨/小时, 水稻秸秆0.4吨/小时, 玉米秸秆0.5吨/每小时, 所需动力15千瓦, 能耗低, 各项性能指标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可在我区进行示范推广。
5) 雨花茶全自动连续化生产加工线。目前, 日本、印度等产茶大国十分重视茶叶的清洁化生产工作, 已采用全套加工流水生产线加工, 整个过程没有茶落地和人手过多抓摸等情况, 而且加工生产线日产干茶7000公斤只需7个工人。目前国内已经有较成熟的茶叶一体化生产线, 产量可以达到日产干茶500公斤以上, 可以满足我区茶场需求。稍加改进即可改造为雨花茶全自动连续化生产加工线。
四、我区设施农业机械试验示范重点推广机具
设施农业机械化配套将紧紧围绕设施产业特点和产业发展前瞻性技术需求, 着重引进、试验示范一些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高适应性和经济性的新式成熟设施机具和技术。具体选型中, 优先选择小型、轻便灵活、易起动、污染少、噪音低、性能稳定、适应农艺要求、操作方便、更换作业装置便捷的机械、设备和设施。
1) 温室生产作业机械。温室耕整地机械:针对温室耕作的特殊环境, 各种微耕机应运而生。这些机械一般具有三种功能, 即整地、管理和收获。整地功能:可以实现旋耕、犁耕、培土、开沟、作畦、起垄作业;管理功能:可实现中耕、喷水、喷药、施肥、除虫除草等作业;部分旋耕机械还具备收获功能。它们多配套3.6~5.2千瓦柴油机或汽油机,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噪音小、行走灵便的特点。
2) 播种机械。蔬菜穴播机:国产简易的蔬菜穴播机 (如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研制开发的2QB—280型和2BM—1型2种) , 能够完成播种前整盘育苗基质压坑和对穴精密播种两道穴盘育苗播种工序。机具适用于各种育苗穴盘, 单穴播种量1~2粒, 播种合格率≥90%, 纯工作生产率120~180盘/小时, 能适用于蔬菜、花卉等小颗粒种子和玉米、水稻等大颗粒种子的穴盘育苗播种, 具有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价比高等优点。
3) 蔬菜移栽、嫁接机械。蔬菜移栽机械:主要用于秧苗的定植, 可对蔬菜钵苗和无钵苗进行栽植, 一次作业可完成开沟、栽苗、覆土和镇压等工序, 有些机具还可自带浇水装置, 在栽苗后立即浇水。国外一些栽植机械正在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蔬菜自动嫁接机械:可自动执行夹苗、切口、插入等动作, 黄瓜、番茄等蔬菜的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生产效率为人工的10倍。
4) 植保机械。烟雾机及静电喷雾器在大棚内使用, 效果也非常明显。电子杀虫灯用途也很广泛, 一盏灯的一夜使用费用不足0.2元人民币, 但是可以捕杀害虫1~2.5公斤。与使用农药相比, 每亩田一年可以节约资金30元, 更主要的是能够实现生态生产, 特别适合防虫网内外使用。
5) 水产增氧机械。耕水机:根据日本技术生产的耕水机, 用耕水驱动方式将底层水纵向提升, 使表层水和底层水形成循环, 不断置换, 形成平衡和稳定的动态的水体, 使得养殖产品一直在流动的水体中生长。同时, 水体通过曝气、空气接触、藻类光合作用、紫外线辐照等途径, 使整个水体载氧量增加, 遏制水体污染、改善养殖产品的生长环境, 促进水体生态重建。常规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施是物理增氧, 而耕水机是生态增氧。使用耕水机能使整个水体溶氧量提高20%以上, 能促进水体中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 节约投放饵料20%以上。
6) 食用菌上料机械。食用菌上料环节劳动强度大, 用工多, 耗时长, 目前, 食用菌上料机械化仍是空白, 已经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国内外尚无可借鉴成熟技术, 下阶段要研制开发食用菌上料机械技术, 是实现食用菌生产机械化的重要课题。
体制上的弊端不言而喻
首先,就结构性来说,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几乎是依赖广告而发行。这种单纯依赖广告的经营模式,其实存在巨大风险,受广告市场波动影响巨大,一旦广告形势恶化,几乎没有别的经济支撑。第二届报业竞争力年会公布的数字显示:在都市报20强的收入结构中,广告收入占非常大的比重。绝大多数报纸的广告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超过70%,绝大多数报纸的主营收入是广告收入加上发行收入。而且在发行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都市报的现有价格优势,很多都市报都要靠广告收入来补贴发行的,这更加重了都市报对广告收入的依赖程度,也表明晚报类都市报的经营状态与广告的高度相关。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广告刊登额不仅是决定都市报实力与排名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广告收入已经成了各家都市报的生存命脉。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已显现出它的弊端。2009年,因为广告主投放额的减少,一时造成了都市报“寒流”,这小小的市场变化,都市报也受到了影响。这就是对广告的过分依赖,特别是对相同类型广告主,比如房地产、IT和医药等热门行业的依赖而造成的。
其次,都市报存在着一大通病就是“同质化”,因为服务对象和受众对象的雷同,使得各都市报在内容和经营方式上都不约而同地走上“同质化”的道路。当今社会,报纸、电台、电视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的形势下,大家都在挖空心思找新闻,抢新闻已成共识,独家新闻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了,这说明在同一新闻事件中,如何报道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与众不同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从某种角度讲,特色就是都市报生存的法宝。比如说两张报纸内容雷同,你买《京华时报》跟买《北京娱乐信报》,可能看到的新闻在很多层面上内容都是重复的,只是处理的角度不同而已。实际上受众的感受好像没有明显的价值差异。同时,同质化不仅是在内容方面,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它的运作模式、商业模式等等,这些都会形成对广告商的争夺。“同质化”倾向往往会导致恶性竞争的后果。
第三,都市报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在经济生活中,如果是一家企业,它在剧烈的经济波动中,可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产品结构,进行资本运营,当经营形势不好时还可以及时转产乃至拍卖、被收购以至破产。而都市报则不行,如果它深陷市场困境时,几乎无法自拔,形成债务不仅难以偿还,而且会债务缠身,债台高筑。这是因为都市报往往船大很难调头,主管主办者也不敢轻言转产,更不可能允许破产,有条件的不得不继续为其输血,眼睁睁看着烧钱机器不停地运转下去,无条件的也只好咬牙撑着,勉强度日。
微利时代的压力
尽管都市报为我国报业市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其在报业市场中主力军的位置也日益稳固,但是如今的都市报开始走向下滑,已不是早期的暴利时代了,现在的报纸获利率非常之低,以至于有人将它成为“微利时代”。其主要表现是人均成本高,利润低。一般来讲,好的都市报一年广告数亿,表面上看很红火,但背后却是巨大的投入,高昂的成本,其人均利润微乎其微。假设说,一家都市报税后利润1000万,这已经是不错的了,但人均利润呢,不过几千元。其原因是,一张报纸编辑部要200多人,广告部100多人,发行部更是高达1000多人,这种“人海大战”的办报模式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节节攀升,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纸价飞涨,都市报的压力也在加剧。另外,都市报发行量的背后是巨额纸张费、印刷费的支出。而且都市报的发行都是自成一统,一个城市有10家都市报,几乎就有10个发行网。因此,维护好这样一张大网,可以想像背后成本的高昂和投入的艰辛。这种发行投入方式,在经济调整或萎缩时期,压力可想而知。
除了以上问题外,都市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新媒体的冲击、报业大环境的不景气等等,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市报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媒体人未雨绸缪,以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都市类报纸 生存 发展
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开启中国都市类报纸之先河,众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类或文化、经济、生活类的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创刊。①都市类报纸是市场经济下报业竞争的结果,它需要比党报更多地迎合大众的口味,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都市类报纸为满足大众不同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报刊以其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文风,犀利深刻的文字为大众所熟知。
要肯定的是,都市报不仅从版面上体现了广大市民的需求,更从报道的细节上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眼球;报道内容上重视贴近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报道方式上注重报道策划、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写作手法上艺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等等,为服务读者、取悦读者而不断努力。
都市类报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都市报是时代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为促进中国的报业发展,活跃国内报业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各地都市类报纸的广泛兴起,问题也逐渐凸显,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报纸数量多,地域分布集中。据2010年2月,搜报网统计数据,各省级都市类报纸多达99份,其中12个省(直辖市)拥有三份以上的都市报,这些报纸多集中在广东、浙江、山东等地。②同地区中存在同类型的报纸是好事,可以带来各报社之间的良性竞争,并促进各自的发展;但过多的报纸,只会让读者在选择时,产生纷杂缭乱之感。报纸类型相同,报道内容类似,形成资源浪费。
其次,内容重复,新意难觅。受政府干预和都市报定位所限,刊登的国际和国内新闻,除自己记者的稿件外,统一采用新华社的电讯稿;③报纸的采访工作也基本上只能够围绕本地区新近发生的事件来进行,这就难免会对某个事件产生重复报道,让读者失去了新鲜感,降低了阅读兴趣,浪费了新闻资源。久而久之,当千篇一律的报纸摆在读者面前,丧失了报纸原始的职能和定位时,读者就会寻找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第三,刊登广告数量多,“买报纸读新闻”变成“买报纸看广告”。这一点似乎已不单单是都市类报纸的弊端,各种传播媒体,多多少少都会被商家“盯梢”,用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形象。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当广告扑面而来时,读者是否依旧能怀着一份淡定的心情,从众多广告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新闻来了解呢?以某份2012年10月11日出版的44版的都市报为例,广告专版多达11版,其他版面也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广告的确丰富了报纸的版面,但同时带来的资源浪费也值得我们思考。暂且不考虑这些广告的真实性和它能给报纸带来的经济利益,减少广告数量无疑是对资源和成本的一种节约。
从外部环境来看,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兴起与发展,对整个报纸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与都市类报纸相类似:报道社会重大问题,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新闻活动。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由单纯的文字、图片形式转为声音、图像并存,甚至可以由受众主动发布新鲜事的时候,都市报的前行道路就变得更加崎岖。如何从众多媒体中吸引受众的眼球,如何培养忠实受众,便成为各报社所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20世纪末期,西方的“报纸消亡论”思潮出现并逐渐蔓延开来,对包含都市类报纸在内的报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认为未来世界大量的信息会通过网络传送到个人面前,而纸质媒体将会逐渐走向消亡。在全球报业面临生存危机的背景下,与网络传播内容相似的都市类报纸却没有网络信息获取的快捷和便利。④如何同网络媒体相抗衡,留住更多的忠实受众,成为制约都市类报纸发展的重要问题。
都市类报纸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都市类报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非偶然,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部门,自然负有对新闻行业的监督管理责任。在把握报纸大方向不偏离的同时,减少同类报纸的重复率,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政府部门现阶段需要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打开省门、甚至国门,让新闻本身作为流通的主体,可以“引进来,走出去”;记者作为新闻的采访者、报道者,能够对社会热点事件形成多角度、多方面的观点,而非一家之言。整合现阶段省市级都市类报纸,形成全国性的都市报,未尝不是一个可取之道。
社会中的读者,是都市报的直接指向,是其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读者要深化主体意识,既把自己看作报纸的受众,又要努力成为新闻的创造者。如同当今所流行的微博,时刻与报社记者联络,发现身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文字的亲切感,事件的接近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传统媒体的新鲜魅力。
“媒介即讯息”,受众选择了怎样的媒体,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怎样的信息。⑤都市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受众选择,成为其作为新闻传播主体所该研究的实质问题。报道中求真求深,内容上求新求异,手法上灵活多变,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正是都市报记者重塑受众意识的良好契机。记者可以为读者充当信息分析师,采写有深度的文章对复杂的新闻事件进行梳理;也应该深入田间地头,关心群众生活,了解其真正的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新闻活动;报纸自身要形成自己的特点,或以深度取胜,或以速度“制敌”,通过多种渠道,强化自身竞争优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众接收社会讯息的重要载体。而网络中的非定向传播,让人人都能成为记者,新闻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特征明显增强,新闻自由度空前提高。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都市报要迎合更多读者的口味,需要有着严格的专业意识。当都市类报纸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被各类媒体争相效仿,内容的亲民性被博客、微博所“侵染”,其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特征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同时,都市报的内容频频与网络新闻“撞车”,还会经常转述、刊登微博中的内容,成为微博在现实中的传播载体。这不禁让读者产生疑问:既然报纸内容与网络内容相差无几,为什么还要浪费钱买报看呢?为此,都市类报纸的要严把新闻质量关,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提高新闻内容的内涵,在便捷、速度无法超越网络的情况下,靠深度取胜。依靠众多消息渠道,凭借新闻敏感和新闻鉴别力,发掘新闻价值高、值得进行深入报道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线索,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探本寻源,用精湛的叙事能力写出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得懂的好新闻,这也是都市类报纸的可行性出路。
当今多元化媒体时代的新闻竞争早以超越短、平、快的竞争,如何从质上确立和扩大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对众多都市类报纸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⑥只有完善自身,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才不至于在茫茫“报海”中,迷方向,丢了未来。□
参考文献
①郝雨、陈迎艳,《我国都市类报纸国际报道的现状及发展空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②搜报网,http://www.soubaoad.com/analysis/classification/829.shtml.2010
③于泽远,《中国要求都市类报纸 停止报社通联需用新华社稿》[N].《联合早报》,2010-07-16
④何斌、杨华,《西方“报纸消亡论”思潮及辨析》[J].《新闻爱好者》,2011(10)
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8
⑥王小波,《以“深”取胜——新媒体时代都市类报纸的生存之道》[J].《中国出版》,2009(Z1)
(作者: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记者:请问,贵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构建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
王有年: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是伴随着北京地区农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技术、智力支持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北京地区的农业发展,大致划分为传统农业、城郊型农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等3个阶段,学校适应这种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过程。
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城乡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郊区农业开始向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功能发展,籽种、精品、创汇、观光、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新型农业得到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内涵不断拓展,日益凸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鲜明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主要内容,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学校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和研究都市农业问题,形成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时提出了“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适应都市型农业对人才需求”的办学理念。2001年学校专门成立了都市农业研究所,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和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2004年在全校取得高度共识。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取得“良好”成绩,专家组对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是:北京农学院始终坚持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建立和发展以适应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其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特色鲜明。
记者: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贵校是如何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并使之成为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的?
王有年: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6个方面:一是具有鲜明的指导思想:服务首都现代化、服务都市型郊区经济、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二是具有开放的办学模式:开门办学融入北京郊区、开放办学与国际接轨、开发办学与企业联合,主动外引内联,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三是,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加快改造传统学科专业,设置新的学科专业,加快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四是具有全新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五是,具有合理的培养模式: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投入首都经济建设,加强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六是具有规范的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编写和选用反映现代农业成果的新教材,精减纯理论课堂学时,强化实验、实习环节,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结合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学校从5个方面不断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第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学校以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结合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从北京市农业现状、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出发,重点建设果树学、临床兽医学、作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学科。同时,依托重点学科,积极申报硕士点,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至2006年学校硕士点已增至8个。
第二,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优势和特色。近年来,学校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积极探索设置建设边缘学科专业、跨学科的交叉学科专业,有重点、有计划地申报和增设了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社会工作等9个新专业。同时,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专业,比如,在原农学系、园艺系基础上重组、融合并创建了植物科学技术系。通过进一步淡化同类专业界线,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比如,采取了按植物生产大类招生的方式,设置了各具特色的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园艺、植物进出口检疫等柔性方向,供学生入学两年后选择。
第三,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学校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要求,按照进一步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实行学分制,变共性教育为个性教育。实行以主修专业为主的多元化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构建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4年不断线、8个环节相互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实践教学的整体培养目标,并将其分解落实到了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科研训练及毕业论文(设计)、军训、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各院系依据自身特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本系学生的实践体系。
第五,扩大合作交流,提高国际化程度。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拓展教育合作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传统专业的改造和调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国际化程度。2002年成立了国际学院,2003年与英国哈·亚当斯大学合作开办“国际商务管理”和“国际食品安全与零售管理”两个专业,联合招收学历教育本科生,还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记者: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贵校作为市属唯一一所农林院校,是如何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
王有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发挥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周密组织部署,重点做了以下4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6-1
1 杨舍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杨舍镇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苏州市级4家、张家港市级5家。全镇有经认定的休闲观光农业企业4家,休闲观光农业总面积2000亩,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家。杨舍镇都市现代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笔者认为仍存在六个方面问题有待提高: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不能简单的以GDP贡献来衡量农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贡献程度;资金投入有待提高。近年来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幅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且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一规划有待提高。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应有统一规划的问题;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的农业科技还是偏向于传统科技的推广应用,适应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队伍层次有待提高。农技人员队伍严重老化,现有种养大户本地人员比例偏低,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抬高,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整体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层次亟待提高;开发水平有待提高。从产业内部看,部分存在规划起点低,分布零散,功能单一,文化内涵缺失、开发水平较低等问题;从发展环境上看,项目建设过程中缺少配套政策扶持,多部门管理协调力度不够;从企业发展水平上看,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现代思维包装的经营管理经验,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不到位,产业链条尚未成型。
2 杨舍镇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2.1进一步提高认识,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来培育。放眼长三角地区,充分挖掘区镇作为城关镇的区位优势。加强上下沟通,左右联动,在政策争取、项目落地、规范管理上加大力度,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2.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投入渠道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有关的基地、道路、大棚设施等硬件建设,要继续给予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并逐步提高投入比重;加大“三资”投入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同时鼓励担保机构开展涉农担保业务。逐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2.3发挥协会作用,强化产业服务水平
成立相关都市现代农业行业协会,加强对外沟通交流。通过协会引领,加强对都市现代农业的三产开发,对农业景点规划编制统一规划,增强开发项目的特色,建立多样化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培训服务,促进现代农业从业人员从农业生产型向旅游服务型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3 杨舍镇现代都市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3.1 优质稻米生态湿地产业带
未来,区镇将在四个百万亩永久性水稻保护面积范围内,规划建设万亩,以村办农场和家庭农场为龙头,建成南新、东莱、农义、李巷、章卿、善港等为主体的优质稻米产业带,同时也是都市二环圈外的人工生态湿地保护带。在生产上严格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监测用药等科学手段,100%实现农药统一配送和统防统治,推广应用物理、生物型防治措施,三年实现化肥农药减量使用30%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全镇粮食绿色生产,有效保障消费者米袋子质量安全。
3.2 菜篮子工程城郊保供产业带
充分发挥好城郊型特色农业的优势。硬件设施上,抓提档升级继续投入800万元,做强350亩优质蔬菜基地;物流配送上,做大总投入1100万的金麦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小时快速配送圈,年配送1万吨,解决10万人的菜篮子配送问题。叶菜类自给率三年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5%,有效保障市民的菜篮子安全;同时打造两个亮点,一个是位于农联村的蔬果主题公园,它将是一个集绿色生产、蔬果养生、观光教育于一体的近郊特色农业亮点。另一个亮点是位于大寨圩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投入一千多万元,全面采用梁丰奶牛场牛粪尿发酵产生的沼液有机肥进行灌溉,未来三年将发展成苏州生态循环农业的标杆。
3.3 晨丰公路沿线、一干河西侧的现代园艺产业带
生产功能是农业的基本功能,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产业基础。其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突破口是发展高效农业。沿晨丰公路由南到北将顺峰农业、神园葡萄、万家乐农林、港怡园艺、绿丰农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有机串联,总面积2200亩,预计年总产值达3500万元,在此基础上挖掘都市农业的内涵,尝试创意型农业,注入文化元素,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整个产业带将依托一干河西侧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整体提升区镇都市休闲农业的形象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