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精选10篇)

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 篇1

第一次课(2学时)

课题:§2.1 Windows XP 操作系统概述—§2.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2、Windows XP的安装;

3、桌面的概念及基本操作与设置

掌握:

1、启动与退出Windows XP的方法

2、注消与切换Windows XP用户的区别;“待机”、“关闭”、“重新启动”操作的区别;菜单及工具栏的概念及基本操作与设置;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3、Windows XP的桌面图标、窗口的各种操作方法,如打开、移动、改变大小、切换、排列、关闭,对话框的操作,菜单的基本操作

重点与难点

重点:Windows XP的桌面、图标的各种操作方法、窗口、对话框、菜单、鼠标的基本操作;注消与切换Windows XP用户的区别;“待机”、“关闭”、“重新启动”操作的区别;

难点: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菜单的操作方法。内容较多,容易忘记。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2.1 Windows XP 操作系统概述

2.1.1 概述

Windows XP的新特点:

1、全新的多用户管理

2、强大的网络功能

3、完善的多媒体处理功能

4、享受简便的搜索功能

2.1.2 启动及退出Windows XP

1、启动 Windows XP 启动Windows XP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如果计算机中同时安装了多个操作系统使用键盘上的方向键选择“Microsoft Windows XP”选项,然后按回车键,如果选中的用户没有设置密码,系统将直接登录;如果用户设置了密码,输入密码启动。

2、退出Windows XP 首先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然后单击“开始”—>“关闭计算机”,单击“关闭”按钮即可退出Windows XP。

2.1.3 Windows XP的桌面及设置

桌面由桌面图标、桌面背景、任务栏组成。

1、桌面图标及操作

2、桌面背景及设置

3、任务栏及设置

【例】Windows XP桌面主题的更改及“开始”菜单的主题更改演示

2.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2.2.1 任务栏及其操作

1、任务栏的构成

任务栏由“开始”菜单按钮、快速启动栏、窗口按钮栏、语言栏和通知区域等几个部分构成。

2、任务栏的操作

(1)改变任务栏的位置

(2)改变任务栏及各区域大小

3、任务栏的设置

4、“开始”菜单(1)开始菜单的构成

用户名:位于“开始”菜单的最上部,用来显示用户的名称、图标等信息。程序列表:包括固定程序列表、高频使用程序列表和所有程序列表三部分。

“注销”、“关闭计算机”栏:位于“开始菜单的底部,选择相应的命令,即可打开”注销“或”关闭计算机“对话框。

“系统文件夹“区:显示“我的文档”、“图片收藏”、“我的音乐”、“我的电脑”和“网上邻居”等系统文件夹的区域。选择其中的文件夹命令即可打开相应的窗口。

“帮助”、“搜索”和“运行栏”:选择“帮助和支持”命令即可打开“帮助和支持中心”窗口,以帮助用户使用计算机和提高操作水平;选择“搜索”命令,即可打开“搜索结果”窗口;选择“运行”命令,即可打开“运行” 窗口。

(2)开始菜单的设置

【例】改变任务栏的锁定状态、改变任务栏的位置、改变任务栏及各区域大小和设置任务栏属性操作演示。2.2.2 菜单

1、菜单类型 下拉式菜单 弹出式菜单

2、菜单选项的含义

出现在菜单中的菜单选项,不同形态代表不同的含义。 菜单命令后带有省略号(„):表示选中该菜单项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菜单命令后带有箭头(►):表示该菜单项有下一级子菜单,选中该菜单项将自动弹出子菜单。

 呈灰色的菜单项:表示该菜单项当前不能使用。   菜单中带“√”标记的菜单项:表示该命令正在起作用

菜单中带“●”标记的菜单项:表示一组选项中只能单选。

带下划线字母的命令:当在键盘上键入alt+带下弧线字母,表示执行相应的命令。【例】“开始”菜单操作及设置演示。

2.2.3 窗口

1、窗口的组成

(1)标题栏(2)菜单栏(3)工具栏(4)地址栏(5)链接区域(6)工作区域

(7)滚动条(8)状态栏

2、窗口的基本操作

(1)移动窗口(2)改变窗口大小

(3)最小化、最大化、还原窗口(4)关闭窗口

(5)切换窗口(6)排列窗口

【例】“窗口”操作演示。2.2.4 对话框

对话框一般包括标题栏、标签(选项卡)、文本框、下拉列表框、列表框、选择按钮、命令按钮、帮助按钮、微调按钮等。

【例】打开“桌面”属性对话框,进行对话框操作的演示。【例】打开附件中的“画图”软件,进行菜单操作的演示。2.2.5 帮助系统的使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帮助和支持”命令,便启动了帮助程序,在这个窗口中会为用户提供帮助主题、指南、疑难解答和其他支持服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比较多,但应分清主次,应重点复习需掌握的内容

作业布置:

1、复习今天所讲的内容,尤其是窗口、菜单的操作方法。

2、桌面的定义 ?

3、任务栏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4、做P73页选择题第1—4题,操作题1题

5、预习新课

思考题:切换程序或窗口的方法有哪些?

第二次课(2学时)

课题:§2.3 Windows XP 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

掌握:

1、文件、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尤其注意不可用的字符及通配符的使用),会用各种方法启动资源管理器,磁盘的管理。

2、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如选择、打开、新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查找等,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回收站的使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如选择、打开、新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查找等,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内容较多,容易忘记。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窗口、菜单的组成?关闭窗口的方法有哪些?

讲授新课:

一、文件及文件夹概念

文件是有名称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任何程序和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如磁盘等)上的。任何一个文件都有文件名,文件名是文件存取的识别标志。Windows XP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如下:

(1)可以使用字母、汉字、数字、空格或特殊符号。(2)不能出现以下九种符号:、/、:、?、”、<、>、|。(3)文件名最长可达255个字符。

(4)不区分大小写。例如:name和NAME表示同一个文件名。

(5)可以使用多分隔符的名字。例如:my report.sales.total.doc,最后一个分隔符才是文件的扩展名。

(6)每个文件都有扩展名,用以标识文件类型或创建此文件的程序。

(7)查找或显示文件名时,可以用通配符“*”和“?”。其中“*”代表从该位置开始的任意多个字符;“?”代表一个任意字符。Windows XP采用树型结构形式组织和管理文件及文件夹。2.3.1 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Windows XP支持FAT、FAT32和增强的NTFS等多种文件系统,在安装Windows XP时,用户可以做出选择是采用FAT32文件系统还是NTFS文件系统。

1、FAT(文件分配表)

2、FAT32

3、NTFS 2.3.2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1、概述

“我的电脑”是Windows XP提供的一个文件管理工具。启动Windows XP后,桌面上有“我的电脑”图标,只需双击该图标即可启动。

“windows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 XP用来进行文件管理的,利用它可以显示文件夹的结构和文件详细信息、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件、查找文件、复制和移动文件以及直接访问Internet等。

启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的方法有:  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再指向“附件”,然后单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 用鼠标右键单击“开始”菜单,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  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用键盘上的Windows键+字母E。

2、“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操作(1)修改文件和文件夹的查看方式(2)文件夹选项

【例】分别用上述方法启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例】打开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分别进行操作的演示。2.3.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创建文件和文件夹(1)创建文件(2)创建文件夹

2、选取文件和文件夹

(1)选取单个文件或文件夹(2)选取多个连续对象

  用鼠标单击第一个对象,再按下Shift键单击最后的对象; 也可以自第一个对象单个拖动鼠标到最后对象;

 如果要使用键盘,可以按下Shift键,连续移动光标,则光标所经过区间的所有对象都被选中。

(3)选取多个不连续对象

用鼠标单击第一个对象,然后按住Ctrl键,单击其他对象;(4)全部选中

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全部选定”命令即可。

 如果使用键盘,可以按Ctrl+A

3、移动、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剪切:是将要移动的内容或对象的相关信息剪切到剪贴板上,源内容或源对象在执行完“粘贴”操作后被删除。复制:是将要复制的内容或对象的相关信息复制到剪贴板上,源内容或源对象在执行完“粘贴”操作后仍存在。粘贴:是将剪贴板上的内容或信息所描述的对象粘贴到目标文档、目标应用程序或目标文件夹中。

移动和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命令的方法,另一种是用鼠标直接拖动的方法。

(1)命令方式移动或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移动和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命令的方法,另一种是用鼠标直接拖动的方法。

(1)命令方式移动或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2)拖曳鼠标的方法移动或复制

(3)利用任务窗格方法移动或复制

4、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5、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6、查看文件属性和修改文件属性

注意:

(1)在Windows XP中,不仅可以给文件设置属性,也可以给文件夹设置属性,设置文件夹属性与设置文件属性方法相同。

(2)一般具有“隐藏”属性的文件或文件夹,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文件窗口中不会显示出来,若要在屏幕上显示它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① 选择“工具”→“文件夹选项”命令,屏幕显示出“文件夹选项”对话框。

② 在“查看”标签下的“高级设置”框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③ 单击“确定”按钮。

7、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注意:

① 在“全部或部分文件名”的文本框中,可以指定文件的全名,也可以输入名称的一部分,还可以使用通配符“?”和“*”。

② 查找时,如果不知道文件名或想细化搜索条件,可在“文件中的一个字或词组”框中输入待查找的文件中所包含的字或词组。

③ 如果对所查找的信息一无所知或者要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可以在“搜索选项”中进一步选择“文件修改时间”、“大小”和“更多高级选项”等附加的搜索条件。2.3.4 回收站的使用

1、管理回收站中的文件与文件夹

2、设置回收站的工作方式

(1)在桌面上,右击“回收站”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回收站属性”对话框,如图2-34所示。

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布置:

1、复习今天所讲的内容,尤其是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做P73页选择题第5—12题,操作题2题

3、预习新课

思考题:

1、回收站、剪贴板分别是哪里的区域?窗口、菜单的操作方法。

2、怎样给已经隐藏的文件重命名?

第三次课(2学时)

课题:§实验2-1 Windows的文件管理

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

掌握:

1、文件、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尤其注意不可用的字符及通配符的使用),会用各种方法启动资源管理器,磁盘的管理。

2、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如选择、打开、新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查找等,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回收站的使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如选择、打开、新建、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查找等,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

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下面要做的实训做好准备,指出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文件名的组成是什么?

3、解释下式含义:①

ABC*.txt

?ac.doc

具体要求见素材 作业:

1、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时,都可按照什么条件进行搜索?

2、“查看”菜单项的作用是什么?

3、在窗口中如何自定义工具栏?

4、“显示属性”的设置都包含什么?

5、如何安装、删除与设置默认的中文输入法?

6、输入法中常用的快捷键都有哪些?

第四次课(2学时)

课题:§2.4 程序管理—§2.5计算机管理 课型:理论课、实践课、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控制面板的启动,用户管理,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

掌握:显示器属性的设置,时间与日期的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附件的使用,打印机的设置,用户及用户账户的设置。程序(包括应用程序和Windows组件)的添加与卸载。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显示器属性的设置

时间与日期的设置

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打印机的设置,程序(包括应用程序和Windows组件)的添加与卸载 附件的使用

难点: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添加与删除程序,用户及用户账户的设置

打印机的设置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复制与剪切的区别

2、移动与复制的根本区别?

3、简要说下移动和复制的方法有哪些?

讲授新课: 2.4 程序管理

2.4.1 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

1、应用程序的启动

① 单击“开始”→“程序”→子菜单下相应的应用程序名。

② 双击桌面上有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图标。

③ 打开“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窗口,选择应用程序所在的盘符和文件夹,再双击要启动的应用程序。

2、应用程序的退出

下面的几种方法都可以退出应用程序:

① 选择应用程序窗口中“文件”→“退出”命令项。

② 单击应用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③ 双击应用程序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

④ 按Alt+F4组合键。2.4.2 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序

1、运行Setup安装程序

2、添加Windows XP组件

3、卸载应用程序(1)卸载应用程序   以卸载“Microsoft Web发布向导”为例,操作步骤如下。打开“控制面板”窗口,然后打开“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

确认当前显示“更改或删除程序”图标,上下移动右侧的滚动条在“当前安装的程序”列表中选择“Microsoft Web发布向导”选项,如图2-17所示。 单击该选择右侧的“更改/删除“按钮,进行程序的卸载。

3、卸载应用程序(1)卸载应用程序

以卸载“Microsoft Web发布向导”为例,操作步骤如下。  打开“控制面板”窗口,然后打开“添加或删除程序”窗口。

确认当前显示“更改或删除程序”图标,上下移动右侧的滚动条在“当前安装的程序”列表中选择“Microsoft Web发布向导”选项,如图2-17所示。 单击该选择右侧的“更改/删除“按钮,进行程序的卸载。(2)卸载Windows组件

【例1】安装腾讯QQ软件,并提醒学生注意安装过程中的各项提示,安装完成后,进行删除该程序的演示。

【例2】进行Windows附件的添加与删除操作的演示。注意事项:

安装程序也通过双击软件提供商提供的扩展名为“.exe”和“.msi”的可执行安装文件,按照安装提示向导完成安装新程序的任务。这类安装软件的常用的名称一般为:

Setup.exe、Install.exe、Setup.msi、Install.msi等。

另外,大多数程序安装后将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注册和设置,故删除时必须需要通过“添加或删除程序 ”对话框或者程序本身自带的删除程序进行删除。2.4.3 创建和使用桌面快捷方式  拖动法

 使用快捷菜单 2.4.4 剪贴板

1、“剪贴板”概念

(1)保存应用程序的文档到“剪贴板”

(2)保存全屏或当前窗口画面到“剪贴板”(1)查看“剪贴板”上的信息

2、“剪贴板查看程序”的使用

(2)保存“剪贴板”文件(3)打开“剪贴板”文件

(4)清除“剪贴板”上的内容 2.4.5 附件

1、记事本

(2)保存“剪贴板”文件(3)打开“剪贴板”文件

(4)清除“剪贴板”上的内容 2.4.6 附件

1、记事本

2、写字板

选【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项,启动“写字板”程序

【例】引导学生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写字板进行比较

3、画图

选【开始】→【程序】→【附件】→【画图】项,可以打开“画图”窗口

单击颜料盒中的某种颜色,选择的为前景颜色;右击颜料盒中的某种颜色,选择的为背景颜色。绘制直线时,若按住Shift键的同时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可画出水平、垂直或45°方向的直线。

绘制椭圆和矩形时,如果按住Shift键的同时画椭圆或矩形,则可以画出圆或正方形。绘制多边形时,如果仅使用 45 度或 90 度角,在拖动指针时按住Shift键。【例】画图软件基础操作演示。

4、计算器程序

(1)标准计算器。(2)科学计算器。

【例】用计算器演示进制之间的转换 2.5.1 Windows XP控制面板

1、Windows XP的桌面和显示器属性的设置(1)Windows XP主题的设置(2)装饰桌面的壁纸(3)设置屏幕保护

(4)更改桌面显示风格

(5)调整显示色彩及分辨率

【例】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对每个选项卡进行演示与说明。

2、Windows XP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的设置(1)键盘的属性设置

利用键盘的属性设置功能,可以对键盘输入的手感、灵敏度、按键的延缓时间重复速度等进行设置。(2)鼠标的设置

1)设置鼠标键

2)设置鼠标指针的显示外观

3)设置鼠标的移动方式

3、字体的安装与删除(1)字体的安装

(2)字体的删除

要删除字体,首先要打开“字体”窗口,在“字体”窗口中单击要删除的字体,然后选择“文件”→“删除”命令即可。

【例】打开word文字处理软件,输入文字,并对文字的字体进行设置,让学生自观感受到字体设置的作用,再进行字体安装与删除操作的演示。

【例】打开“区域和语言选项”对话框,进行常用设置和输入法的各项基本操作的演示。

4、区域设置

5、日期和时间的调整

【例】打开控制面板进行分类视图和经典视图的切换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例】打开“日期和时间属性”对话框,进行常用设置的演示 2.5.2 用户管理

(1)计算机管理员:此类账户可以存取所有文件、安装程序、改变系统设置并添加与删除(2)受限账户:此类账户操作权限受到限制,只可以完成执行程序等一般的计算机操作。(3)来宾账户:此类账户的名称为“Guest”,其权限比受限账户更小,可提供给临时使用

1、新建用户账户 2.账户管理

用户管理注意事项:

系统安装时会自动创建名为“administrator”的默认计算机管理员账号。如果添加新的计算机管理员账号后,该账号即会被隐藏,可通过控制面板下管理工具中的计算机管理功能进行管理。

【例】添加计算机管理员账户和来宾账户,分别用其进行登录,最后切换到原有的管理员账号,再删除这两个账户。

2.5.3 设备管理

1、查看系统设备

2、硬件管理

3、更新硬件驱动程序

课堂小结: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作业布置:

1、建立快捷方式的方法有哪几种?

2、XP中的文件管理工具有哪些?

3、复习今天所讲的内容。预习新课

思考题:

1、怎样删除最近访问过的文档、程序和Web站点记录?

2、如何添加网络打印机?

电子琴课第二课堂 公开课教案 篇2

潞新一校 音体美组

李映晓

教学目标

知道四分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全休止符的画法与用法。

2.能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对休止符的掌握弹奏本节课的练习曲目。

教学重难点:

能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对休止符的掌握弹奏本节课的练习曲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符的知识,导入新课

1、板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指名学生回答,说出音符的名称,拍长。

2、根据音符的定义引出休止符的定义。

3、板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

二、讲授新课。学习休止符的定义和用法。

1、联系以前学过的音符,学习休止符。

2、找出休止符与音符的异同:全休止符空一小节。二分休止符空两拍,四分休止符空一拍。

3、学生一起说出板书上的休止符名称,拍长,加深记忆。

三,学习练习曲目,掌握休止符的用法。1.板书本节课练习曲目。学生浏览曲谱。2.教师带领学生读谱,熟悉乐谱。

3.教师打拍子,学生一起唱谱,可采用齐唱,男女生分开唱,合作唱等方式。

四、学生练习乐曲,教师相机指导个别学生弹奏

五、教师检查学生弹奏情况。1,单独个别同学检查,指导。2.全班齐奏。老师打拍子。

六,教师小结弹奏情况,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七、师生演奏四手联弹。

课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休止符的定义和用法,也都在弹奏乐曲中能够正确的运用休止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处理能力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学科是最能直接体现美的。在教学中,美的音乐、,美的旋律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审美的愉悦,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从整体来说是成功的,但还缺乏亮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 篇3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学会在Word 中用打印预览来观察打印前的效果。(2)会根据预览的效果来进行纸张大小的设定。(3)通过预览掌握设置页边距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打印预览的使用,并能进行纸张大小的调整和页边距的设置。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准备一篇文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编排好一篇文章,想把它打印出来,但又不知效果会怎样? 我们通过Word 中提供的“打印预览”功能,就能看到打印机“打印”的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打印预览》。

二、教学打印预览

1.首先我们打开文件(教师演示)现在我们要使用“打印预览”,单击“文件(F)”菜单,选中“ 打印预览(V)”命令。出现一个窗口,这就是打印预览窗口,显示的就是文章的打印效果。大家注意到这时鼠标变成放大镜形状,如果想看清文章某一部分的打印效果,可以单击文章的那一部分。要想回到原来的界面再次单击就可以了(教师演示)。预览结束,单击“关闭(C)”按钮,返回到编辑文本窗口(教师演示)。2.学生操作“打印预览”这一功能,教师注意个别辅导。

三、纸张大小的设置

1.从刚才打印预览效果看,一张纸只用了上半页,下半页空的太多,不太好看,怎么办呢?在Word 中纸张大小是可以选择的,现在我们换一张小一点的纸试试(教师演示)。首先,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页面设置(U)”命令。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纸张大小(S)”。

接着,单击“纸张大小(R)”框右边的▼,弹出纸张类型列表。在表中选择适当大小的纸张。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结束页面设置。再单击“打印预览”图标,预览打印效果。2.练一练

让学生根据自己文章设置一下纸张大小。

四、设置页边距

教师:刚才预览的结果下半页空的太多,不用担心,在Word 中页的边距也是可以调整的,下面再让我们来试试。首先,单击“页设置”,在对话框中,单击“页边距(M)”选项卡。接着,单击“上(T)、下(B)、左(F)、右(G)”栏右端的上下箭头调整页边距,也可以在上(T)、下(B)、左(F)、右(G)框中直接输入页边距数值。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边距设置。(教师演示)

五、巩固练习

设置不同大小纸张,通过打印预览查看《秋游》的打印效果,并通过调整页边距,得到满意效果。

六、小结

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 篇4

焊接的基本操作训练

(电子教案仅供参考)

任务一

手工电弧焊

第 1 教时

一 教学内容:知识链接、2、3 二 课

型:讲授课

三 教学要求: 1 了解电焊机的原理及构造、焊条种类 了解电焊接头型式与方式 3 了解电焊的安全知识

四 教学准备:电焊机,焊条,焊钳,防护罩 五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一名合格的维修电工不仅要掌握维修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焊接的基本操作技能,下面我们来学习焊接的基本操作技能

2、教师讲授与演示:

(一)电焊工具

(1)手工电弧焊工具

(2)电焊机分类

(二)焊条

(1)电焊条分类、组成和作用

(2)电焊条的牌号与选用

1)电焊条的型号及要求

2)焊条的选用原则为:

3)不同材料焊条的选用

(三)焊件的接头形式和焊接方式

(1)焊接接头形式

(2)坡口形式

(3)焊接方式

3、师生互动:

提问与答疑

4、总结:

5、思考与练习

(P62)

# 2 # 3 #

#5 # 6 #

第2、教时

一 教学内容:电焊接操作方法

二 课

型:实训课 三 实训要求:(1)基本熟悉电焊焊机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基本熟悉电焊焊机操作中的安全技术(3)掌握电焊的方法

四 器材设施: 三相电源,Q235带钢,规格30mm×4mm×250mm ZX7-400电焊机,S4-400-2A型砂轮切割机,φ3.2mm的E4303电焊条。实训图纸,如图2-1-12所示。

五 教学过程:

1、实训前教育:(1)组织教学

(2)安全教育

(3)电焊操作实训安全规程

2、实训前指导:(1)基本操作说明

1)引弧

2)运条 3)熄弧

(2)实训安全规程

3、教师操作演示:

(1)焊前准备工作

(2)组对

(3)焊接

(4)结束工作

(5)操作注意事项

4、师生互动操作练习:

(1)引弧

(2)运条

(3)熄弧

5、考核与评价:(1)自评与互评

(2)教师评

六、实训建议: 分组实训 2 做好安全工作 3 搞好组织教学

任务二 烙铁钎焊

第 教时

一 教学内容:知识链接二 课

型:讲授课

三 教学要求:1 了解烙铁钎焊工具及结构 掌握烙铁钎焊工具的使用及选用方法。

四 教学准备:电烙铁、焊锡、助焊剂、吸锡器、放大镜、镊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小刀、台灯和烙铁架等,以下主要介绍焊接工具电烙铁和焊锡。

五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我们前面学习了电弧焊的一些基本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烙铁钎焊的基本知识

2、教师讲授与演示:

(1)电烙铁

1)电烙铁的种类

2)电烙铁的选用

3)电烙铁的使用方法

4)电烙铁的常见故障

(2)焊锡和助焊剂

1)焊锡

2)助焊剂

3)辅助工具

3、师生互动:

提问与答疑

4、总结:

5、思考与练习

(P62)# 8 #

# 10 #

第教时

一 教学内容:知识链接二 课

型:讲授课

三 教学要求:1 知道电子装配钎焊的质量要求及焊点质量检查 掌握烙铁钎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 教学准备:电烙铁、焊锡、助焊剂、吸锡器、放大镜、镊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小刀、台灯和烙铁架、元件及电路板

五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烙铁钎焊工具的使用及选用方法,下面我们来学习烙铁钎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2、教师讲授与演示:

(1)焊接操作方法:

1)待焊材料的预加工

2)助焊剂的选择

3)焊锡的选用

4)焊接

“ 五步操作法” “三步操作法”

“手工焊接的要领”

(2)焊点质量及检查

1)焊点的质量要求

2)焊点质量检查

(3)焊点的拆除:

1)选用合适的医用空心针拆焊

2)铜编制线进行拆焊

3)用气囊吸锡器进行拆焊

4)用吸锡电烙铁拆焊

5)拆焊元件时应注意事项

3、师生互动:

(1)焊接的操作演示

(2)焊点的拆除的操作演示

4、总结:

5、思考与练习

(P62~63)

11# 12

#1

3#

第教时

一 教学内容:烙铁钎焊接操作方法 二 课

型:实训课

三 实训要求:掌握烙铁钎焊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 器材设施:电烙铁、焊锡、助焊剂、吸锡器、放大镜、镊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小刀、台灯和烙铁架、元件及电路板

五 教学过程:

1、实训前教育:(1)组织教学

(2)安全教育

2、实训前指导:

(1)焊接操作方法:

1)五步操作法

a准备施焊 b加热焊件 c熔化焊料 d移开焊锡 e移开烙铁 2)三步操作法

a准备

b加热与送丝 c去丝移烙铁

(2)焊点的拆除

3、教师操作演示:

(1)五步操作法演示

a准备施焊 b加热焊件 c熔化焊料 d移开焊锡 e移开烙铁

(2)三步操作法演示

a准备

b加热与送丝 c去丝移烙

(3)焊点的拆除演示

4、师生互动操作练习:

(1)五步操作法(2)三步操作法(3)焊点的拆除

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 篇5

知识点:

掌握:CA6140车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分析与计算 讲授内容:

二、自动进给传动链

刀架的纵、横向运动,两端件主轴(一周)—刀架(f)

用车螺纹的变速系统,M5脱开,将运动传至光杠,其传动结构式为: 车螺纹传动路线

XVIIM开52856XIX-36323256M6M7XX429XXI402840XXIII-12齿条刀架纵向M8XXII4030803040404859M40XXVII丝杠螺母横向XXV9403043183040

经公、英制螺纹的变速机构可得64级进给量,实用40级。

三、快速移动传动链

快速电机直接驱动ⅩⅩ轴,实现刀架快速移动。

注:上课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习题:

思考题:

字体设计第二章教案 篇6

第二章 字体结构特征

第一节拉丁文字的结构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特征

一、复习旧知:前面的课程我们学习了文字的形成,特别是早期出现了美索不达米 亚的形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的汉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汉字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字体的形成及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及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文字字体,对字体设计有了个比较直观的感受。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拉丁文字和我们汉字的结构及其特征。

三、讲解新知:

(一)、拉丁字母分类及特征

拉丁字母文字由26个简单字母组成完整的语言体系,拉丁字母本身没有含义,必须以字母组合构成词来表述词义。其字母外形各异,富于变化,在字体整体设计上有很好的优势。

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它的祖先是复杂的埃及象形字。大约6000年前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了每个单词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经过了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到希腊的表音字母,这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很多。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从这里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有现实意义的第一页。

1.拉丁字母的分类

早期拉丁字母为21个,到中世纪,字母i分化为i和j,v分化为u、v和w,这样就产生了26个罗马字母,与现代英语字母相同。按照字母的基本结构,可以将字 母分成四类:圆形字母(O、C、D、G、Q,对称字母(H、A、M、T、U、V、W、Z),不对称字母(B、L、P、R、S,特殊字母(K, I ,J)。通过对字母的 分类,可以加深对字母结构的了解。

古罗马体: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新罗马体:

哥德体:

方饰线体:

无饰线体:

书写体:

2.拉丁字母的组合规律

主要是指字母组合时,字母的大 小、粗细、视觉重心以及字母与字母之 间左右距离的调整规律和行与行之间 应当保持的间距比例关系。根据视觉 规律,相同大小、不同结构的字母会产 生视觉上的大小差异,为了使字母组 合看上去大小、粗细均衡,间隔一致,就必须调整某些字母的基线和X高度线,以及字母大小、粗细、间距。

(二)、拉丁字母的书写表现方法 1.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

我们通常所说的拉丁字母是指26个的英文字母,分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大、小写字母的配套使用源于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当时的文字抄 写人员既是文字的抄写者,又是文字 的设计者,他们在文本句子的开头,字 母用大写字体为引导’文本中间的字 母均用小写字体,这种文字书写方式 一直沿用到今天。字体从最初的古希 腊、古罗马风格,到古埃及体、哥特体、到无衬线字体^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 演变,发展到今天,字体的种类纷繁多 样。但从字体的结构入手,不难发现: 大多数字体都有共同的、确定的基本 结构,如下所示:

基线:是一条水平线’所有字母都排在此线上。

X:高度对大、小写字母而言,指字体的高度或者字体主体的高度,与小写字母“X”的高度相等,故字母 “X”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字母高度的 标准。

上位:小写字母字体高于(X高度)的部分。

上位线:通过所有高于(X高度)部分的笔画连成的与基线平行的线。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下位:小写字母字体低于(X高度)的部分。

下位线:通过所有低于(X高度)部分的笔画连成的与基线平行的线。凹位:字母中封闭的空间和或者 凹陷的部分。

饰线:字母主要笔画的顶部或底 部突出的笔触。(有一些字母没有衬线, 称为-无衬线字体)

2.拉丁字母字体设计规律与方法 1)整体风格的统一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字体作出统一的形态规范,这是字体设计最重要的准则。文字在组合时,只有在字的外部形态上具有了鲜明的统一感,才能在视觉传达上保证字体的可认性和注目度,从而清晰准确地表达文字的含义。如在字体设计时对笔画的装饰变化必须以统一的变化来处理,不能在一组字中每个字的笔画变化都不同、各自为政,否则必将破坏文字的整体美感,让人感觉杂乱无章,不成体系,这样就难以收到良好的传达效果。

2)笔画的统一

字体笔画的粗细要有一定的规格和比例,在进行文字设计时,同一字内和不同字间的相同笔画的粗细、形式应该统一,不能使字体因变化过多而丧失了整体的均齐感,使人在视觉上感到不舒服。

字体笔画的粗细是构成字体整齐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使字体在统一与变化中产生美感的必要条件,初学文字设计的人只有认真掌握这条准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文字设计取得成功。

字体笔画的粗细一致与字体大小的一致一样,不是绝对的,因为其中尚有一个视觉修正问题。例如汉字中的全包围结构的字,就不能绝对四边顶格,否则会感到它比周围其他的字大,若往里适当地收一下,在视觉上就会与周围的字感到一样大小了。一组字中,横笔画多的字,要作必要的笔画粗细的调整才会均齐美观,与其他字统一。

3)方向的统一

方向的统一在字体设计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字体自身的斜笔画处理,每个字的斜笔画都要处理成统一的斜度,不论是向左或向右斜的笔画都要以一定的倾斜度来统一,以加强其统一的整体感。二是为了造成一组字体的动感,往往将一组字体统一有方向性的斜置处理。在作这种设计时,首先要使一组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按同一方向倾斜,以形成流畅的线条;其次是对每个字中的副笔画处理时,也要尽可能地使其斜度一致,这样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同一的因素,增强其整体的统一感。而不致于因变化不统一,显得零乱而松散,缺乏均齐统一的美感,难以产生良好的视觉吸引力。

4)空间的统一

字体的统一不能仅看到其形式、笔画粗细、斜度的一致,统一产生的美感往往还需要字体笔画空隙的均衡来决定,也就是要对笔画中的空间作均衡的分配,才能造成字体的统一感。文字有简繁,笔画有多少之分,但均需注意一组字字距空间的大小视觉上的统一,不能以绝对空间相等来处理。笔画少的字内部空间大,在设计时应注意要适当缩小,才能与其他笔画多的字达到统一。空间的统一是保持字体紧凑、有力、形态美观的重要因素。

(三)汉字的结构特征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教学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汉字作为象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记载和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不少其他国家的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自始至终与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观念相联。它的独特的造字方法所显示的形体风貌、特有风格,确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所独有。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8种:点、横、竖、撇、捺、提、折、勾,又称“永”字八法。

1.宋体字特征

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起落笔的棱角,是宋体字一大特征。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仿宋字特征

仿宋字,是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亦称仿宋体字、仿宋字体或仿宋体,简称仿宋,是出现于20世纪初叶的一种刻版印刷字体。

仿宋体由宋体变化而来的,仿宋体带有楷书味,横竖笔划粗细一致。横的笔划象手定的那样左低右高的倾斜,翘高3度左右,起笔落笔与转折都有笔顿,点、撇、捺、挑、勾、尖锋加长。

字身修长,工整秀丽,匀称,笔画挺拔,起落偏顿,横斜竖直,粗细一样,间隔均匀,制图,书刊的诗歌,包装,样本的说明书常用仿实体印行。

3.黑体字特征

黑体字是一种现代字体。近代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在西文字体影响下,出现的。西方字体主要有两种大的字体家族,非饰线字体和饰线字体,非饰线字体非常适用于广告招牌,标题,但是这种字体并不适用于图书,以及众多文字的文章中。

黑体美术字,笔画较粗,它和宋体美术字的形态相反,横竖画粗细一致,方头方尾,点、撇、捺、挑、勾也都是方方的。虽不及宋体美术字生动活泼,但它浑厚有力,朴素大方,视觉醒目,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在当今的广告标语用的最多。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4.长美黑字体特征

长美黑体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创制的一种字体,它吸收了黑体、宋体的某些特征,厚重饱满,其主要笔画平头齐尾,而点、捺、撇、提的笔画与横细竖粗的特征又融入了宋体字的字形变化。字体外形呈长方形,庄重醒目,新颖大方,适用于标题文字。

5.徒手字

手写字是印刷体和美术字以外的,带有随意创造的文字设计,犹如书法中的行书和草书,具有强烈的个性。徒手字带有诸多的偶然性、随意性,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徒手字主要用于书名、报刊、招牌、商标、广告、产品名称等。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四、课堂训练:

选择一组拉丁字母,在40X40CM的纸张内,尽心基本笔画的结构练习。

五、小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拉丁字母和汉字的机构特征,重点学习了汉字的宋体、黑体、仿宋体、长美黑体、徒手字等的结构特征的介绍,为我们今后学习字体创意做准备。

六、布置作业: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第二讲 篇7

题:

1、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3、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5、两点的相对位置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介绍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标记符号

2、讲解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3、讲解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4、讲解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熟练掌握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的方法

3、掌握由点的轴测图作投影图和由点的投影图作轴测图的方法

4、根据两个点的投影,能够理解并判别该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5、掌握重影点的概念及其可见性的判别方法

教学重点:

1、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2、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教

具: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三等关系和六方位关系的基本训练,着重突出空间概念的培养,这是树立空间概念,搭起空间架子的起步。这部分教学要突出空间位置的判断。运用直观教具,采用讲授和演示教学法,讲情三投影面体系的有关内容和展开方法。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投影面展开前:(1)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对应坐标的关系。

(2)空间点的投影与其对应坐标的关系。

投影面展开后:要演示两投影连线与投影轴的关系,从而引出投影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有关投影法的几个基本概念。重点复习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和方位关系。

二、引入新课题

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和特征,才能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示物体的具体结构形状。本次课先来学习点的投影。

三、教学内容

(一)点的投影及其标记

当投影面和投影方向确定时,空间一点只有唯一的一个投影。如图2-11(a)所示,假设空间有一点A,过点A分别向H面、V面和W面作垂线,得到三个垂足a、a′、a″,便是点A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规定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空间点,它的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a′ 和a″)表示。

根据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规律将其展开,可以得到如图2-11(b)所示的带边框的三面投影图,即得到点A两面投影;省略投影面的边框线,就得到如图2-11(c)所示的A点的三面投影图,(注意:要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区别。)

(a)

(b)

(c)

图2-11

点的两面投影

(二)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

从图2-11(a)、(b)可以看出,Aa、A a′、A a″ 分别为点A到H、V、W面的距离,即:

A a = a′a x = a″a y(即a″aYW),反映空间点A到H面的距离; A a′ =a a x = a″a z,反映空间点A到V面的距离; A a″ = a′a z = a a y(即aYH),反映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

上述即是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若已知点的空间位置,就可以画出点的投影。反之,若已知点的投影,就可以完全确定点在空间的位置。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由图2-11中还可以看出: a aYH = a′a z

即a′a⊥OX a′a x = a″aYW

即a′a″⊥OZ a a x = a″a z

这说明点的三个投影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而且这个关系不因空间点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把它概括为普遍性的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OX轴,即a′a⊥OX;(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OZ轴,即a′a″⊥OZ;

(3)点的水平投影a和到OX轴的距离等于侧面投影a″ 到OZ轴的距离,即a a x = a″a(可以用z。45°辅助线或以原点为圆心作弧线来反映这一投影关系)

根据上述投影规律,若已知点的任何两个投影,就可求出它的第三个投影。

3、讲解例题(例2-1)

已知点A的 正面投影a′ 和侧面投影a″(图2-12),求作其水平投影a。

(a)题目

(b)解答

图2-12

已知点的两个投影求第三个投影

强调:一般在作图过程中,应自点O作辅助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以表明a a x = a″a z的关系。

(三)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三投影面体系可以看成是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因此可用直角坐标确定点的空间位置。投影面H、V、W作为坐标面,三条投影轴OX、OY、OZ作为坐标轴,三轴的交点O作为坐标原点。

由图2-13可以看出A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

点A到W面的距离 = Oa x = a′a z = a aYH = x坐标;

点A到V面的距离 = OaYH = a a x = a″az = y坐标;

点A到H面的距离 = Oa z = a′ a x = a″aYW = z坐标。

图2-13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用坐标来表示空间点位置比较简单,可以写成A(x,y,z)的形式。

由图2-13(b)可知,坐标x和z决定点的正面投影a′,坐标x和y决定点的水平投影a,坐标y和z决定点的侧面投影 a″,若用坐标表示,则为a(x,y,0),a′(x,0,z),a″(0,y,z)。

因此,已知一点的三面投影,就可以量出该点的三个坐标;相反地,已知一点的三个坐标,就可以量出该点的三面投影。

2、讲解例题(例2-2)

已知点A的坐标(20,10,18),作出点的三面投影,并画出其立体图。

其作图方法与步骤如图2-14所示:

(a)

(b)

(c)

图2-14

由点的坐标作点的三面投影

立体图的作图步骤如图2-15所示;

(a)

(b)

(c)

图2-15

由点的坐标作立体图

(四)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在投影面上的点(有一个坐标为0)

有两个投影在投影轴上,另一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例如在V面上的点A,如图2-16(a)所示;

2、在投影轴上的点(有两个坐标为0)

有一个投影在原点上,另两个投影和其空间点本身重合。例如在OZ轴上的点B,如图2-16(b)所示;

3、在原点上的空间点(有三个坐标都为0)

它的三个投影必定都在原点上。如图2-16(c)所示。

(a)

(b)

(c)

图2-16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五)两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的相对位置

设已知空间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则z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H面的距离改变;

如果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前(或向后)移动,则y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V面的距离改变;

如果点A,由原来的位置向左(或向右)移动,则x坐标随着改变,也就是A点对W面的距离改变.综上所述,对于空间两点A、B的相对位置

(1)距W面远者在左(x坐标大);近者在左(x坐标小);(2)距V面远者在前(y坐标大);近者在后(y坐标小);(3)距H面远者在左(z坐标大);近者在左(z坐标小)。

2、举例

如图2-17所示,若已知空间两点的投影,即点A的三个投影a、a′、a″ 和点B的三个投影b、b′、b″,用A、B两点同面投影坐标差就可判别A、B两点的相对位置。由于xA > xB,表示B点在A点的右方;zB > zA,表示B点在A点的上方;yA > yB,表示B点在点的A后方。总起来说,就是B点在A点的右、后、上方。

图2-17

两点的相对位置

3、重影点

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这两点是该投影面的重影点。这时,空间两点的某两坐标相同,并在同一投射线上。

当两点的投影重合时,就需要判别其可见性,应注意:对H面的重影点,从上向下观察,z坐标值大者可见;对W面的重影点,从左向右观察,x坐标值大者可见;对V面的重影点,从前向后观察,y坐标值大者可见。在投影图上不可见的投影加括号表示,如(a′)。

4、举例

如图2-18中,C、D位于垂直H面的投射线上,c、d重影为一点,则C、D为对H面的重影点,z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图中zC > zD,故c为可见,d为不可见,用c(d)表示。

四、小结

1、空间点及其投影的标记标记符号

2、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

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4、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5、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五、布置作业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案 篇8

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型、教学时数

新课、讨论法。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无论是蜜蜂、猴子、还是狒狒,在它们的群体中,都有明确的分工,而且等级分明。如猴子向来调皮捣蛋,好像没有组织纪律性。其实,在猴群当中,有一只身体强壮、双眼炯炯有神的公猴,它便是这群猴子的领袖——猴王。猴王统率着猴群,负责发号施令,其他公猴充当卫士,保卫母猴和幼猴的安全。猴王还要维护自己的领域,使外来者不敢擅自进入。

通过这个资料,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质疑:是不是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就存在社会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由动物的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入新课的学习。推进新课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雌蚁、雄蚁、工蚁、兵蚁。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特点?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兵蚁。质疑: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

阅读教材产生疑问:羊群走路靠头羊,为什么? 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分析。(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二、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等。

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

三、探究蚂蚁的行为: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

1、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

2、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3、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

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

课堂小结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蚂蚁和蜜蜂等。动物的社会行为既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又可以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概念:

二、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三、通讯作用: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

七、课堂练习

1、课后第1、2、3小题。

2、蜜蜂和狒狒都具有社会行为。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群体内部都形成了一定的组织;不同之处是,蜜蜂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而狒狒群体内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明确的。

3、请分析下列动物分别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

(1)要想让别的母猪代替猪妈妈来喂养小猪,需要先在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

(2)春季,青蛙进入繁殖季节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3)蜜蜂用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教案 篇9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烷烃的通式:CnH2n+2(n≥1)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2、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2)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如:CH3CH3 + Cl2 →CH3CH2Cl + HCl

(2)氧化反应CnH2n+2 + —O2 →nCO2 +(n+1)H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师: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CnH2n(n≥2)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师: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2)氧化反应(燃烧):CnH2n+2 n3O2n CO2 + n H2O(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R—CH=CH2 R—COOH + CO2(3)加聚反应

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讲]二烯烃跟烯烃性质相似,由于含有双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这里我们主要介绍1,3-丁二烯与溴发生的两种加成反应。

[讲]当两个双键一起断裂,同时又生成一个新的双键,溴原子连接在1、4两个碳原子上,即1、4加成反应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以上两种加成是二烯烃与溴等物质的量加成,若要完全发生加成反应,1 mol 溴,CH2=CHCH=CH2 +2Br2 CH2BrCHBrCHBrCH2Br

二烯烃可发生加聚反应

如(2)加聚反应 的二烯烃需要mol 的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乙醇 浓硫酸

2.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 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 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 入液面以下)(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 变成乙烯。(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 因为浓H2SO4在该反应中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起脱水作用,保持其过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浓H2SO4保持较高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 ②脱水剂(③吸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

(5)为什么制取乙烯时反应液会变黑,还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答: 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 + 2H2SO4(浓)2C+2SO2↑+2H2O ; C + 2H2SO4(浓)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几个为什么 河北

(7)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 CH3-CH2- OHCH2=CH2↑+H2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 副产物乙醚,因为: CH3-CH2-OH+HO-CH2-CH 3CH3-CH2-O-CH2-CH3+H2O。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

(8)为什么收集乙烯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因为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接近,而且乙烯又难溶于水,故采用该方法。

烯烃的顺反异构

1、顺反异构

2、形成条件:(1)具有碳碳双键(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小结]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三、炔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2、乙炔的结构

分子构型:直 线型,键角:180°

3、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2+2H2O→CH≡CH↑+Ca(OH)2(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混有 H2S,PH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臭味的?(提示:PH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吸收)。[讲]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2S和PH3都被硫酸铜溶液、重铬酸钾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注意事项:①为有效地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②点燃乙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思考]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以有效控制此反应的速率?

[讲]饱和食盐水滴到电石的表面上后,水迅速跟电石作用,使原来溶于其中的食盐析出,附着在电石表面,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后边的水与电石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思考]试根据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推测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4、乙炔的性质

物理性质: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明亮带黑烟)2C2H2 +5O2 4CO2 +2H2O [演示]点燃乙炔(验纯后再点燃)[投影]现象;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推知:乙炔含碳量比乙烯高。②易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叁键断裂)[演示]将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 [投影]现象:溶液的紫色褪去,但比乙烯慢。

[讲]乙炔易被KMnO4酸性溶液所氧化,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碳碳三键比碳碳双键稳定。(2)加成反应 [演示]将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投影]现象:颜色逐渐褪去,但比乙烯慢。证明:乙炔属于不饱和烃,能发生加成反应。[板书]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分步进行

[随堂练习]以乙炔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 P33[学与问]

1、哪些脂肪烃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它们有什么结构特点? 烯烃、炔烃,含有不饱和键 [学与问]

2、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不存在,因为三键两端只连有一个原子或原子团。

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 篇10

相互作用

应考指导 考纲点击

1.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三年3考 2.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三年3考 3.矢量和标量

4.力的合成和分解

5.共点力的平衡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年1考 Ⅱ

三年11考 Ⅱ

三年10考

三年2考

三年5考 备考指导

1.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掌握弹力、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以及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2.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3.本章的重点是力与物体的平衡,尤其是摩擦力和物体的平衡两知识点,往往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有时还与电场及磁场中的带电体的运动相结合,题目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也较高.复习指导

一、知识特点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有如下特点:

1.从力的概念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性质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以受力分析为基础,以正交分解为基本方法研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二、复习方法及重点难点突破

1.复习方法

对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整体法、隔离法、分解法、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法等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复习时应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推 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

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受力分析的习题,在练习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熟练性、正确性、规范性.受力分析时,对弹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要高度重视.静摩擦力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力,它的大小、方向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分析静摩擦力时,应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对于弹力应掌握各种情况下弹力的方向,同时对杆的弹力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判定

2.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上一篇:思想品德开题报告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