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没戴眼睛作文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师没戴眼睛作文(共13篇)

老师没戴眼睛作文 篇1

老师,您那双水汪汪的眼睛,时而严肃,时而温柔,时而又给了我们一种期盼……

每当上学时,我望着坐在办公室的您,您也看着我,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仿佛告诉我:快去复习,马上要上课了。我赶紧跑到了教室。

回想着您刚才的眼神,给予了我一种提醒。然而有时候,我上学迟到了,您并没有骂我,而是给我一个眼神:“下次别迟到了!”

上课的时候,您的眼睛仿佛又变了。每当我上课走神时,您的那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我,让我不得不赶紧坐好认真听课。

回想着那种眼神,是严肃的,告诉我:你走神了,认真听课。而有时上课,您的眼睛又给予了我另外一种眼神。上课,我认真听课,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您的眼神看着我,嘴角挂着甜丝丝的微笑,告诉我:不错哟,加油!

老师,您那双眼睛仿佛会说话,告诉我们,提醒我们。

但是,当我犯错的时候,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您会把我请到您的办公室。从进门前到走到您的办公桌边,您的眼睛里让我读出了您对我的失望和严厉。这时,老师的眉头张了起来,嘴巴一动不动,仿佛告诉我:“刘谨娴,你自己应该知道你做了些什么!”

下课了,您的眼神是开心、愉快的。我们一道排练节目,您会在那里看一会儿,当您觉得我们做得很好,您就会竖起大拇指,投来赞许的目光。但如果您举得不怎么样的话,您也不会批评我们,只是告诉我们需要改进,帮助我们改进。

有时,您在和我们一起玩耍时,我们玩出了一些危险动作的游戏,您会望着我们玩的人们摇一摇头,制止我们:“这个动作很危险,不能玩,玩其他的吧!”

老师,您用您的眼睛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提醒我们,管教我们,您的眼神永远地记在我的心里。

作者:刘谨娴

老师的眼睛和我的眼睛不一样吗? 篇2

【“望”:病例观察】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一课的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一下,你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事先准备的牙膏外壳、药盒等各种长方体。

师:想一想,观察一个长方体时,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1:最少能看到1个面,最多能看到3个面。

生2: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最多应该能看到4个面。(还有一些学生表示支持)

生3:老师,我观察到了5个面。

师(感到疑惑):看到这么多?(想到了什么)对了,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身子和头是一点儿都不能动的,站直了。你俩上来重新观察一下,看看还是不是4个面、5个面?

生2和生3按照老师的方法上台演示。

生2:我把盒子这样放(边长较短的一面放在眼前)。我看到这个盒子的正面、上面、左面和右面,一共4个面。

生3:我把骰子(教师没想到这位男生随身带着这么小的玩意儿)放在眼睛下面,我可以看到它的上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一共5个面。

师(似有所悟):哦,我们在看比较小的物体时,要用一只眼睛观察,(教师让生2和生3遮住一只眼)现在,你看不到4个面、5个面了吧?

结果他们仍然回答说可以看到4个面、5个面。此时,教师彻底崩溃,无计可施了。只能强行灌输:那你们动脑子想一想,观察这些物体时,看到了上面还能看到下面吗?!(学生肯定地回答说不能)这不是一样的道理嘛,看到了左面还能看到右面吗?!(学生无言)观察物体时,看到了上面,就不能看到下面;看到了前面,就不能看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不能看到右面。所以,观察一个长方体物体时,最少能看到1个面,最多能看到3个面。

生2轻声嘀咕:我明明看到了4个面,老师的眼睛和我的眼睛不一样……

【“问”:病历记录】

我们都知道“观察一个长方体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的理论,并对此深信不疑,因此没想到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出现了“异”见——看到了4个面甚至5个面时,才提醒教师也应该亲自看一看。课后,教师拿来学生那颗“惹事”的骰子观察,虽说看到5个面有点勉强,但用一只眼看到4个面却是千真万确。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理论错了吗?随后,我们进行了课堂回放,围绕这一问题记录了一些“病历”。

一是观察技术不够。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并没有提示要“从一个点”进行观察,事实上,学生在观察较小的长方体物体时,确实能够看到4个面。因为当物体的宽度小于两眼间距时,这时左眼、右眼2个观测点的作用就被放大,而观察较大物体时,两只眼睛所在的2个观察点对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教学中,执教教师想到了这一点,于是采用遮住一只眼的对策,让学生用“一个点”去观察,然而让教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学生还会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其实,用一只眼睛观察,依然难以精确成一个观测点,因为人的眼珠子会左右移动,于是观察的视点仍然可以左右变动,只是扫描的范围小于两只眼睛而已。当看物体左面时,眼珠子会下意识地左移,反之右移,这样观察,就可能会同时看到一个较小物体的左右面,物体越小,这样的反映就越明显。

那么,学生的眼珠子怎么就不能不动呢?其实,这还与学生的心理反应有关。在课后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知道,学生在面对这一个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最多有几个面”时,为了“最多”,就会尽力去看“多”和“多”看,两只眼睛也就会不由自主地“用力去看”——看左面时,左眼发力,看右面时,右眼用力。学生这种看的方法,眼珠子必定要左右移动,其结果等同于进行了先后2次观察。

在课后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还知道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并没有真看到4个面,但由于在准备或出示物体时,学生已了解,或者在同学和老师的对答中知晓了各个面的特点,为了逞能,在观察时无意识地“感知”到自己“已看见”,但这其实是“潜意识”中看见的,比较模糊,于是也就糊里糊涂地成为“看到4个面”的支持者。

二是观察知识不够。实际上,数学中所说的观察物体不同于生活中所说的观察物体,它应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个学习内容是“投影与视图”范畴之内的,在中小学阶段所呈现的视图,是平行光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光线是平行光线,不是像我们眼睛一样的点光源会产生扇形式的扫射过程,这样,就不会出现“长方体的厚度比两眼间的距离小可以同时看到4个面的情况”,在这样的观察条件下,“一次最多只能看见长方体的3个面”完全正确。然而,这些高深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显然是无法理解的。

人的眼光只能算是视线,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光线。当观察的物体宽度等于人的两眼距离时,可以近似地看作平行投影法;当观察的物体宽度大于人的两眼距离时,可以近似地看作中心投影法,人的两只眼睛可以合并为一个观察点,但当观察的物体宽度小于人的两眼距离时,虽然也可以近似地看作中心投影法,但是人的两只眼睛却被划分为了两个观察点。【“切”:病理诊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对这一知识是这样表述的:“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从这句话可知,观察物体时,要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要确定合适的“观测点”。本节课的“观察物体”为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目标定位为:“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看到三个面。”随后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也提到:“要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反复进行观察,充分体会,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在这里,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知晓“一个长方体最多同时看到3个面”这一知识点。那么教学中如何尽量避免“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尴尬,让学生较为科学地把握这一知识呢?我们认为,目前只能用“眼睛”下功夫、用“投影”做渗透,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对策。endprint

一、根据学生认识水平,无“事”则不生“是非”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必要去清晰地认识到观察物体时需要“一个点观察”和“视线平行投射”等科学性问题,教师也无须向学生诠释观察时的技术问题。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在安排“观察对象”时,选择的都是相对较大的物体,如例题所选择的图书柜,想想做做中的洗衣机、冰箱等。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指出:“被选择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学生观察,而且不便于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妨这样安排:

第一步,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图书柜,从而引出只能看到1个面、2个面,然后教师利用身高优势站在能看到3个面的地方,让学生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并邀请学生以同样的角度和同样的高度实地观察,再组织学生自由地在图书柜周围走动,观察能看到几个面?初步感知到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二步,教师提供这样的正面既定,只是摆法不同的实物,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说说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从更大范围让学生知道最少看到1个面和最多看到3个面。

第三步,教师提供如图5这样空白的、正面相对而定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第四步,将实物延伸到如图6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这时可准备相对较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再次说说看到了几个面?

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通过三次观察,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从选材上避开了过于“小”(物体的宽度小于两眼间距)的物体,照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减少知识生出“是非”的可能。

二、根据学情认识问题,有“事”则明辨“是非”

然而,学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学生,课堂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课堂。虽然教师故意避开“小”物体的观察,但学生未必就会主动绕开,一是像上述课中的那位学生随身带着的平时经常玩的骰子,如果没有,或许有的学生也会想到。一旦课中生成这样的问题,教师就难以绕开这个坎儿,视而不见。那么,教师该怎么解决这一进退两难的问题呢?目前,也只能拿学生还能理解的观察技术和观察知识来说事:

第一种办法是,教师首先让学生只睁一只眼睛,睁着的眼也尽可能眯成一条缝,不转动眼珠而盯着小物体看,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的视点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一个点观察”,使之重新符合中心投影法。

第二种办法是,当物体(例如骰子)小到小于一只眼睛的余光范围时,用只睁一只眼睛也无法精确到“一个点观察”时,教师可以借助摄像机或摄像头等科技手段来代替肉眼的观察。例如把骰子放在镜头下,屏幕现场播放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观察画面,在距离的不断推移中、在角度的不断转换中、在物体的不同摆法中,让学生观察到事物的“真相”,确信“只能看到3个面”。这样利用技术手段客观上的观察,可以真正确保“一个点观察”,从而克服因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观察上的缺陷。

此时,学生会产生“眼见怎么不为实”的疑惑。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做个实验:让学生闭上左眼睁着右眼看举在眼前的手指,再闭上右眼睁着左眼看手指,一睁一闭交替。学生会惊奇地发现,随着左右眼睛的闭合,手指似乎在左右移动。教师于是可适时地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物体形象是两只眼睛两个观察点所看到的图像的综合之后的结果。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大于人的两眼距离时,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一个观察点;反之,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小于人的两眼距离时,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两个观察点,越是不容易达到眼见为实,这也就是有学生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在生理上和物理上的原因。

当然,除了用摄像头和摄像机,我们也可以用照相机拍照、实物投影仪投影等多种技术帮助学生观察物体。其中,摄像机、照相机的成像运用了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实物投影仪的成像则属于几何中的“投影”知识。

上述课例让我们想到了“眼见为实”这个词,意思是道听途说不可信,自己亲眼见到的才是真实的。这种说法在直觉上是成立的:眼睛忠实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一切,不论是感知物体,还是感知物体的运动,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常识了。然而,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事实上我们的眼睛和视觉系统并非绝对客观的,即眼见不一定为实。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最近研究发现,视觉给予的信息是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的。上述课例,可以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另外,除了人的心理因素外,人的生理因素也会造成“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人的眼睛的功能是有限的,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眼睛只能接受可见光,眼睛只能接受直线传播的光线;眼睛观察的时空也是有限的,眼睛有时难以做到精确分辨。其中,最后一点,也就是上述课例中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眼睛常常会出现观察错误,有的甚至会给学习带来麻烦。所以,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特别在涉及科学范围的事实时,教师应该特别小心,最大可能地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错觉。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黄土塘小学 214196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214101)endprint

一、根据学生认识水平,无“事”则不生“是非”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必要去清晰地认识到观察物体时需要“一个点观察”和“视线平行投射”等科学性问题,教师也无须向学生诠释观察时的技术问题。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在安排“观察对象”时,选择的都是相对较大的物体,如例题所选择的图书柜,想想做做中的洗衣机、冰箱等。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指出:“被选择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学生观察,而且不便于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妨这样安排:

第一步,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图书柜,从而引出只能看到1个面、2个面,然后教师利用身高优势站在能看到3个面的地方,让学生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并邀请学生以同样的角度和同样的高度实地观察,再组织学生自由地在图书柜周围走动,观察能看到几个面?初步感知到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二步,教师提供这样的正面既定,只是摆法不同的实物,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说说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从更大范围让学生知道最少看到1个面和最多看到3个面。

第三步,教师提供如图5这样空白的、正面相对而定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第四步,将实物延伸到如图6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这时可准备相对较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再次说说看到了几个面?

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通过三次观察,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从选材上避开了过于“小”(物体的宽度小于两眼间距)的物体,照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减少知识生出“是非”的可能。

二、根据学情认识问题,有“事”则明辨“是非”

然而,学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学生,课堂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课堂。虽然教师故意避开“小”物体的观察,但学生未必就会主动绕开,一是像上述课中的那位学生随身带着的平时经常玩的骰子,如果没有,或许有的学生也会想到。一旦课中生成这样的问题,教师就难以绕开这个坎儿,视而不见。那么,教师该怎么解决这一进退两难的问题呢?目前,也只能拿学生还能理解的观察技术和观察知识来说事:

第一种办法是,教师首先让学生只睁一只眼睛,睁着的眼也尽可能眯成一条缝,不转动眼珠而盯着小物体看,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的视点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一个点观察”,使之重新符合中心投影法。

第二种办法是,当物体(例如骰子)小到小于一只眼睛的余光范围时,用只睁一只眼睛也无法精确到“一个点观察”时,教师可以借助摄像机或摄像头等科技手段来代替肉眼的观察。例如把骰子放在镜头下,屏幕现场播放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观察画面,在距离的不断推移中、在角度的不断转换中、在物体的不同摆法中,让学生观察到事物的“真相”,确信“只能看到3个面”。这样利用技术手段客观上的观察,可以真正确保“一个点观察”,从而克服因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观察上的缺陷。

此时,学生会产生“眼见怎么不为实”的疑惑。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做个实验:让学生闭上左眼睁着右眼看举在眼前的手指,再闭上右眼睁着左眼看手指,一睁一闭交替。学生会惊奇地发现,随着左右眼睛的闭合,手指似乎在左右移动。教师于是可适时地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物体形象是两只眼睛两个观察点所看到的图像的综合之后的结果。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大于人的两眼距离时,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一个观察点;反之,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小于人的两眼距离时,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两个观察点,越是不容易达到眼见为实,这也就是有学生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在生理上和物理上的原因。

当然,除了用摄像头和摄像机,我们也可以用照相机拍照、实物投影仪投影等多种技术帮助学生观察物体。其中,摄像机、照相机的成像运用了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实物投影仪的成像则属于几何中的“投影”知识。

上述课例让我们想到了“眼见为实”这个词,意思是道听途说不可信,自己亲眼见到的才是真实的。这种说法在直觉上是成立的:眼睛忠实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一切,不论是感知物体,还是感知物体的运动,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常识了。然而,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事实上我们的眼睛和视觉系统并非绝对客观的,即眼见不一定为实。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最近研究发现,视觉给予的信息是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的。上述课例,可以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另外,除了人的心理因素外,人的生理因素也会造成“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人的眼睛的功能是有限的,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眼睛只能接受可见光,眼睛只能接受直线传播的光线;眼睛观察的时空也是有限的,眼睛有时难以做到精确分辨。其中,最后一点,也就是上述课例中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眼睛常常会出现观察错误,有的甚至会给学习带来麻烦。所以,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特别在涉及科学范围的事实时,教师应该特别小心,最大可能地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错觉。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黄土塘小学 214196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214101)endprint

一、根据学生认识水平,无“事”则不生“是非”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必要去清晰地认识到观察物体时需要“一个点观察”和“视线平行投射”等科学性问题,教师也无须向学生诠释观察时的技术问题。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在安排“观察对象”时,选择的都是相对较大的物体,如例题所选择的图书柜,想想做做中的洗衣机、冰箱等。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指出:“被选择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学生观察,而且不便于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妨这样安排:

第一步,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图书柜,从而引出只能看到1个面、2个面,然后教师利用身高优势站在能看到3个面的地方,让学生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并邀请学生以同样的角度和同样的高度实地观察,再组织学生自由地在图书柜周围走动,观察能看到几个面?初步感知到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二步,教师提供这样的正面既定,只是摆法不同的实物,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说说看到了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从更大范围让学生知道最少看到1个面和最多看到3个面。

第三步,教师提供如图5这样空白的、正面相对而定的实物,让学生观察。

第四步,将实物延伸到如图6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这时可准备相对较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再次说说看到了几个面?

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通过三次观察,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从选材上避开了过于“小”(物体的宽度小于两眼间距)的物体,照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减少知识生出“是非”的可能。

二、根据学情认识问题,有“事”则明辨“是非”

然而,学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学生,课堂也不会是我们预料中的课堂。虽然教师故意避开“小”物体的观察,但学生未必就会主动绕开,一是像上述课中的那位学生随身带着的平时经常玩的骰子,如果没有,或许有的学生也会想到。一旦课中生成这样的问题,教师就难以绕开这个坎儿,视而不见。那么,教师该怎么解决这一进退两难的问题呢?目前,也只能拿学生还能理解的观察技术和观察知识来说事:

第一种办法是,教师首先让学生只睁一只眼睛,睁着的眼也尽可能眯成一条缝,不转动眼珠而盯着小物体看,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的视点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一个点观察”,使之重新符合中心投影法。

第二种办法是,当物体(例如骰子)小到小于一只眼睛的余光范围时,用只睁一只眼睛也无法精确到“一个点观察”时,教师可以借助摄像机或摄像头等科技手段来代替肉眼的观察。例如把骰子放在镜头下,屏幕现场播放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观察画面,在距离的不断推移中、在角度的不断转换中、在物体的不同摆法中,让学生观察到事物的“真相”,确信“只能看到3个面”。这样利用技术手段客观上的观察,可以真正确保“一个点观察”,从而克服因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观察上的缺陷。

此时,学生会产生“眼见怎么不为实”的疑惑。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做个实验:让学生闭上左眼睁着右眼看举在眼前的手指,再闭上右眼睁着左眼看手指,一睁一闭交替。学生会惊奇地发现,随着左右眼睛的闭合,手指似乎在左右移动。教师于是可适时地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物体形象是两只眼睛两个观察点所看到的图像的综合之后的结果。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大于人的两眼距离时,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一个观察点;反之,当观察的物体宽度越是小于人的两眼距离时,人的眼睛越是接近于两个观察点,越是不容易达到眼见为实,这也就是有学生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在生理上和物理上的原因。

当然,除了用摄像头和摄像机,我们也可以用照相机拍照、实物投影仪投影等多种技术帮助学生观察物体。其中,摄像机、照相机的成像运用了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实物投影仪的成像则属于几何中的“投影”知识。

上述课例让我们想到了“眼见为实”这个词,意思是道听途说不可信,自己亲眼见到的才是真实的。这种说法在直觉上是成立的:眼睛忠实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一切,不论是感知物体,还是感知物体的运动,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常识了。然而,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事实上我们的眼睛和视觉系统并非绝对客观的,即眼见不一定为实。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最近研究发现,视觉给予的信息是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的。上述课例,可以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另外,除了人的心理因素外,人的生理因素也会造成“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人的眼睛的功能是有限的,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眼睛只能接受可见光,眼睛只能接受直线传播的光线;眼睛观察的时空也是有限的,眼睛有时难以做到精确分辨。其中,最后一点,也就是上述课例中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眼睛常常会出现观察错误,有的甚至会给学习带来麻烦。所以,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特别在涉及科学范围的事实时,教师应该特别小心,最大可能地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错觉。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黄土塘小学 214196

老师的眼睛作文 篇3

记得有一次,老师正在认真地讲解试卷。我一开始很认真地听着,听着听着,我不耐烦了。用书挡着脸,和同桌在桌板下玩了起来。正当我们玩得直劲时,我猛的一抬头,发现老师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顿时安静了下来,重新认真地听课,柳老师欣慰地笑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给我请了假,我在家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回到学校,柳老师亲切问:“王康宇,你的病好了吗?”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关心,我的心里甜甜的。

老师的眼睛作文 篇4

我们的语文老师苏老师有一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这双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经常在同学的身上来回扫射。只要是她上课,同学总是绷紧每一根神经,凝神闭气,小心谨慎。

记得苏老师刚调到这个学校不久,就和我们班的同学“混熟”了,虽然苏老师很和蔼慈祥,但碰见苏老师,眼睛总是不敢和他对视,就怕她那双“火眼金睛”把我们的心思看清了。有一次苏老师上课,苏老师我了我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争着抢着举手回答,我也情不自禁的举起手来,但心里却想着:苏老师千万不要叫我啊,千万不能叫我啊!谁知的苏老师偏偏叫了我。我应声站了起来,同学们的目光刷的一下都落在我身上。我心里慌乱极了,脸麻辣辣地红到了耳边,头也不敢抬起来,可是我又怕丢人,便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声音小的想蚊子嗡嗡叫。同学们轰的一声笑了,我把头埋在胸前,脸上只“发烧”我偷偷的看了苏老师一眼,发现她那双“火眼金睛”正望着我,但是没有一点“威压”,倒像是在说:“别急,慢慢说。”我慌乱的心情好似平静了许多。我思索了一下,鼓足勇气,流畅的回答了起来苏老师的问题。我回答完了,苏老师满意的笑了,眼色,苏老师仿佛在说:“答得好。”苏老师的眼睛确实也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时候。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因为一件小事和我同桌你一言,我一语,的吵了起来,虽然声音不大,但还是让苏老师看见了。她眉毛向上一挑,一道严厉的目光直射向我。她虽然没有开口训人,但我能从她那目光里看出气愤。老师终于开口了……我惭愧的低下头,和同桌聚精会神的听起课来。

苏老师的眼睛,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也是蕴含着一般热情的眼睛。他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就像那夜空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将我的视线引向一个宽广奇特的世界……

老师的眼睛作文 篇5

记得有一次,我在语文课上做小动作,同桌碰了我一下,提醒我。我感到大事不妙,赶紧坐端正。老师用目光扫视了一圈,最后,把目光停留在我身上。顿时,现在的老师就像“冷面杀手”,老师生气地说:“周锦攀站起来!”我立马站起来,紧张地看着老师,同学们都不敢出声,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盯了我足足两分钟没有说一句话,好像在说:“上课要认真听。”我低下头,轻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举手发言,老师让我来发言,我紧张得结结巴巴,吐不出几个字来。老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说“加油,认真想。”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准确无误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老师的亮眼睛 篇6

果然,下课时,老师向我一招手:“赵宣,过来一下。”我立即一阵脸红,到底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低头跟老师来到办公室,站在他面前。老师姓杨,中年人,脸方正,胡须浓密,最有特点的是他的一双亮眼睛,炯炯有神。奇怪的是,他今天怎么没有用那一双亮眼睛看我?只见他慢慢地坐下来,从抽屉里掏出一盒烟,抽出一枝,点上火,悠然地吸起来。天哪,您跟我这小女生玩什么深沉啊!紧张死我了。一分钟以后,他慢条斯理地用浑厚的男中音发问了:“拍了一堂课的苍蝇,你可知道为什么没拍到吗?”我立即调动起大脑中所有的神经单元的记忆信息,企图瞬间从科学上予以解释,可一阵搜索,结果为零,只好茫然不应。过了一会儿,杨老师又说:“明天再告诉我吧!”

晚上到家,我连饭都顾不上吃,多方查找资料。第二天,我充满信心地站在杨老师面前:“苍蝇有一对明亮的大眼睛,视力特别好。它的眼睛由单眼和复眼组成。单眼仅能感光,复眼由4000多个相互间隔的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是一个小型的视觉系统。复眼不仅能感光、分辨色素,还能观察物体的动静。物体的形状映射在它的眼里,位置稍有移动,它就能立即察觉,并瞬间作出反应……”我滔滔不绝地说着。杨老师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嘴角漾起笑意,最后,终于满意地说:“很好!”

我春风满面地走出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啊老师!苍蝇的眼睛算什么,您的亮眼睛才是真正的慧眼啊!

(指导教师:骆仁彬)

老师的眼睛小学作文 篇7

记得是一个庆元旦朗诵会的时候,老师先让一个男生朗读,结果不行,便换成了我。我走上讲台,看着台下的同学,心里紧张极了,虽然他们是我每天都要看见的人。这时,老师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我深吸了一口气,大胆地朗读着……

还有一次,老师正在上课,我趁老师转过身写字的空当,和附近的同学说起了话。突然,我感到脊背上一阵颤抖,我抬头向讲台上望去,正好迎上老师的目光。我赶紧坐好,老师的目光才渐渐从我身上移走。当时,我暗想:唉!真倒霉!不过,还好只瞅了瞅我,若要大声怪出来,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张老师的眼睛作文 篇8

张老师的眼睛乌黑乌黑的,又圆又大,张老师是双眼皮,眉毛也是黑黑的,眼珠是黑带白。张老师的眼睛永远是那么炯炯有神。

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忍不住在底下搞小动作了。张老师看见了,用严厉的目光对我说:“陈楚言,不要搞小动作了。”我当没看见张老师往我看,第二次~~~~~~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张老师叫到:“陈楚言,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就站起来目瞪口呆的看着张老师,我当是真是不知所措。我当场就被同学们嘲笑不止。只有张老师用眼睛看着我,对我说:“上课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在下课玩耍时,张老师又用高兴和担心的目光看者我们说:“祝你们玩得高兴,但要注意安全。”有一次在下课玩耍时。我和一位同学打了起架其他同学看见了,就给张老师汇报。我俩就进了办公室张老师用严厉的目光对我们说:“打架的儿童不是好孩子,自己也要受伤,同学也要受伤。也伤了大家的和气。”张老师的眼睛对我们班的同学好,也对4年级的同学好,更对全校同学好。

老师的眼睛从我身上瞟过 篇9

“啊!”

“你喊什么喊!”正在做早饭的妈妈生气地骂我。

我没有作答,只感觉到头上湿湿的,心跳得很厉害,原来那只是一场梦。

我很快起了床,洗漱完毕,去了学校。

“小雨,大清早你睡什么觉啊!别睡了!你的代数作业本呢?”小娟阴阴地笑。

“又在耍我,我一会儿交,着什么急嘛!”我嘟嘟嘴。

小娟正了正脸,很严肃地说:“我真不知道你双休日都干了些什么?真没一点好学生的样子!”说完,她气呼呼地走开了。

我像是要上法场的囚犯,极不情愿地掏出作业本补作业,十分钟之后,作业补完了,字迹有那么一点点潦草,但还是能让别人看清。

上课铃响了。我最烦的就是星期一的第一节课,这是数学课。我很烦老师的语气和眼神,那副石板脸,很让我不自在。老师走进来,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老师抱着厚厚的数学试卷:“今天我们不上课,来看看你们上次月考的成绩!”老师慢慢吞吞,面无表情,可说到“成绩”时,语气十分重,面色也变了,变得似乎很阴沉,这使我很快想起了早上的梦,我感到不安,一种极不好的预感充满整个大脑。

“王小琳,115;孙小甜,112。”老师已经开始点名,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去领取试卷。

“王雨,99!”

终于点到我了,可是那是我的试卷吗?是不是王雪的?或者“王雪”写得不清楚?老师看错了……“王雨!”老师又一声点名,才验证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我不安地缓缓地走上讲台,接过老师手中的试卷,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王雨,99”。老师的眼睛从我身上瞟过,“薛小娟,112”,老师接着念起来。

我顿时感觉头“轰”的一声,似乎炸了。我头昏起来,脸烧极了,滚烫的眼泪落了下来。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瞬间不存在了。我摇摇晃晃,在那儿站了好久。时间好像停滞了,可事实上却过得很快。老师已将试卷发完。

“你考那么差,我不说,你也知道为什么,我什么也不说。”老师见我还呆立在那儿,转过头把手一挥,“下去吧。”

我一步一挪回到了座位,这是一个极好的座位,在第二排中间。那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虽然我只是近视一点,个子也比较高,但还是被“优生”二字盖过了。我知道为什么,而我却……唉,我真悔恨。

“先自己看看。”老师头也不抬,坐在讲台上。而我坐在那儿,眼泪一个劲儿地涌,我并不去擦。

“这次的考试题全都是从练习册上挑的,都不太难,你们是怎么考的?”

往后的话我几乎什么也听不见了,似乎周围的一切又都消失了,而脑中一片空白。

开学都一个多月了,我的练习册仍停留在第3页,那是好几个自习课上填的,回想起平时上课总是打瞌睡的我,那个作业总拖拖拉拉的我,那个整日都在睡觉的我……我真想狠狠骂自己一顿,我悔恨!我真悔恨!此时泪水又涌了出来……

“小雨,小雨!”同桌小志推了推我,小声说:“老师叫你呢。”

我慢慢站了起来,泪水仍不停地落下。我低着头,试卷早已湿得不成样子了。

“王雨,如果你有什么话,下课就到我办公室去一趟吧。”说这句话时,老师的语调很平缓,我仍没有抬头,但我能感觉得到,老师的脸色已变得很平和了。

下课后,其他同学像参观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看了看我,又各自做自己的事去了。小甜、小志他们都到我跟前安慰我,我没有理会。把早已湿得不成样子的试卷叠好,放入书包,趴在桌上哭,哭着哭着,竟睡着了。

上课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叫醒我。直到放了学,才有人推醒我。后来,听别人说,那天上午上课的老师们,进了教室几乎都说:“别叫他了,让他睡吧。”

老师的眼睛作文450字 篇10

记得那一次,我在课堂上说悄悄话,分贝几乎降的连同桌都听不到,本以为可以逃过老师的神耳,但还是没能逃过老师那严厉的眼睛。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看着我,那目光像两把利剑一样直射到我,吓得我连手中的钢笔都差点掉了,我侥幸的心一下子被镇住了,我赶忙转过头,接着写作业,从此以后,上课除了问问题,我再也不敢跟同学说话了

老师的眼神是坚定的。

在运动会上,我在60米和一百米决赛中,都没有获奖,我气呼呼地大喊到:“我再也不参加运动会了。”老师听到了走到我身边,看着我,那坚定的眼神好像在说:“不要泄气,努力锻炼,努力练习,你会成功的”。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心想,因为自己平时不努力,所以才没有好成绩,我以后会好好吃饭,好好锻炼身体,争取下一下运动会上争得好成绩,不拖班级后腿。

老师的眼睛会说话作文 篇11

老师的眼睛有时候是生气的。一天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并没有把铃声当一回事,都在那里吵吵,有的还离开座位到别人的座位上去玩。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他看见同学们这个样子,眼睛里好像喷出火一样的,脸上也非常的红,看样子非常的生气。有几位同学看见老师这样生气,一溜烟的就跑到了座位上,别的同学看见那几位同学这样做,便看了看讲台,发现老师来了也跑到了座位上,最后等所有的同学都坐好了,老师的火还没有消,而是更生气了。老师的眼睛就像是在说:“你们这些人,上课了还不知道坐好,以后不许再这样了!”这一节课老师的眼睛里一直冒着火花。

老师的眼睛有时候也是温柔的。星期一,上课的铃声又一次响了,同学们坐的整整齐齐,鸦雀无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的见。老师来了,他大步流星地走来,边走边朝着我们笑着,眼睛眯成一道线。眼角上皱纹更加的深了,像一道道的河沿。我们想老师今天怎么有点不对劲呀,怎么那么的温柔啊?是不是因为我们昨天背诵的非常好呀?是不是我们今天表现的非常好啊?老师平常不是都很严厉的吗?老师的眼睛这时仿佛在说:“我一定要好好表扬你们!”

老师的眼睛四年级作文 篇12

我的老师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对我们流露出微笑的眼神;当我们犯了错误时,老师会用担心的眼睛看着我们;当我们答错了题目的时候,老师就会露出着急的眼神……今天就让我们为大家讲讲老师的眼睛。

那是一个星期一上课的时候,我正在和同桌说话,说得起劲时,感觉老师锐利的目光已经“扫描”到了我,我一抬起头,正好对上老师那严厉的目光,那眼神仿佛在说:“徐安,你怎么又上课说话了?都说了多少次了!”我心里立刻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惨了,被老师发现了,肯定得罚站了。这时,老师板着脸,严肃地说:“徐安,站起来!”其他同学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来看着我。那时,我真是羞得无地自容,脸上直发烫,火辣辣的,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之后,我认真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时,我发现老师的目光由严厉变成了鼓励。那目光好像在说:“徐安,加油!别骄傲,继续考出好成绩。”这顿时给了我信心。有一次,一个同学把菜汤倒在了我的衣服上,我十分生气,于是跑去告诉了老师。老师一边询问,一边用关爱的目光看着我,那目光使我觉得十分得温暖。

老师的目光中传递出来的是对我们的关爱,表达的是对我们的期望呀!老师的眼神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老师的眼睛作文550字 篇13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袁老师,还是我和大姐去她的学校(袁老师是大姐的小学老师)。那天大姐去问考试结果,我也跟着去了。到了老师的办公室,我没有进去。袁老师看见了,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一再示意我进来。那时我真是身不由己,也就进去了,说了声:“袁老师好。”“你好。桑颖,这是你小妹呀!”“嗯。”袁老师闪动着一双大眼睛笑眯眯地继续说:“真可爱,你们两个长得真像,都这么漂亮。”“嘻嘻……”我笑了,听着老师的夸奖,脸都红了,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从那一次,我经常和大姐谈起袁老师。

现在,我在袁老师这里学习阅读和作文呢!这使我再一次接受袁老师的爱抚。

有一次,在做阅读题时,有几个字我不会组词,看了看老师,她用那会说话的眼睛问我:“怎么了,是不是不会组词呀?”老师来到我身边,一股温情流进我的心里,使我多学了许多知识。

又有一次,我和马泽宇、甄琪安在一起偷偷地说话。一会儿,老师和我的目光正好相对了,老师用眼睛示意我。我立刻恍然大悟,感觉到自己做得不对,忙对老师露出了带有歉意的微笑。老师也笑了。陈肖同察觉了,说:“咦?你们俩怎么回事,为什么总笑?不要笑傻了。”大家都被逗笑了,连他自己也受了感染,笑得前仰后合。我说:“看,陈肖同也笑傻了。”“哈哈……”这时,老师用温和的目光望着我们,也融入了我们的“乐天派”。

上一篇:领导干部个人自查报告下一篇:感恩心得体会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