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教学设计题解析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8分)(2)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22分)此题共设置三道问题,第一题8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2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如下图:
说明:
1.以下8种出题角度中,“设计问题、设计导入、设计板书”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
2.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所以可以以统一方式进行作答;写作课比较特殊,单独方式作答。下面针对以上分析,就各个题型如何解答给出详细阐述。
此题目以上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采用()表现手法,用词语言(),通过()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道理或抒发(表达)了()情感。
教学目标答题模板(识字课、阅读课)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XX字,会写XX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或阅读、或分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运用XX等修辞手法进行写话,提高XX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教学目标模板(写作课)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XX真情实感,能够正确使用XX等标点符号。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提高自己的事实。通过观察、讨论和回忆等形式发现自身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写作习惯。
1.识字、阅读课:
重点:掌握...字、词,掌握...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知识与技能目标)难点:能够运用...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写作课: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
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实情感等
教学过程(答题模板)(一)导入过程(设计导入+意图)教师使用„„等方法向学生播放视频故事(或图片)或游戏的方式,向学生提出XX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XX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此部分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讲授,也就是三读课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先读课文,再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字典等工具书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
(2)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如笔顺)。(3)疏通文章大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1)本文讲述了...事?或作者写了...人?或看了...景物? 2)并总结文章段落大意:...。2.精读课文,体会手法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确定文章运用。。写作手法。(2)运用小组讨论分方式 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2)确定要讨论的问题: 讨论事:起因、经过、结果
讨论人:从...方面描写人物形象,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讨论景:通过对某景物...方面的描写,揭示...人生哲理。2)此问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回答。如:文章分几部分描写(人、事、景),每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得出结论:本文运用了„„手法描写人物性格特点(揭示„„道理。3.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1)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者角色扮演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提出问题: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加以总结,得出„„道理。(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设置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利用文中。修辞手法造句,并去练习描写其他(同类)相关事物(也可以介绍其他相关课外知识),以达到巩固提高、深化理解的效果。
(四)归纳小结(意图:总结中心思想,领悟所学知识主题,揭示本质)师生共同或(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可以把板书重新总述),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五)布置作业
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布置。说:根据本文内容讲故事给父母或者小伙伴听。
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相关段落;搜集相关课外材料,下节课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展示。写:仿写相关片段内容,进行练笔。禁忌:留抄写多少遍字词、课文等作业(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答模板:
设计题目1:用„„词语或成语„„„„造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文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题目2: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设计意图: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句子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题目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悟出了什么道理?或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道理或者情感的体会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上对教学设计的主要题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广大考生可据此作为答题参考,但需理解基本原理后结合真题进行反复练习,并按照要求规范答题。以上几种答题要求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是重点,包含多种出题角度,希望就此重点练习掌握。
一、加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是指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 (表) 文内容、格式以及测试意图。它反映了当代考试命题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历史学科又是信息资源丰富的学科, 它贯通古今, 门类繁多, 综合性很强, 因此, 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基本的考核目标。现今的高中历史教材每章节都有一定数量的“原始材料”。教学中要充分引用与教材重点相关的史料,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讲洋务运动的目的时, 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的一段资料:“曾国藩说:‘今日议既成,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 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即洋务派创办洋务运动对内可以镇压农民起义, 对外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外侮,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另外, 教材中的图表等也要加以充分利用。通过指导学生接触和阅读史料, 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史料论证问题、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只要从高一认真抓起, 到高三时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必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利用史料进行自我训练
因受课时限制, 对于高一、二年级学生, 教师只能指导其主要利用教材史料, 到了高三就应集中训练。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史料并教会学生自主拟题, 指导他们遵循高考能力考查的原则即科学性、思想性、适度性, 力求使材料解析题所考查的能力要求得到体现, 避免填空式的设问。如世界史的一段史料:“恩格斯说:‘要是反对拿破仑的战争确实是争取自由、反对暴政的战争, 那么结果就应该是所有被拿破仑征服了的国家在拿破仑垮台之后, 都宣布平等原则, 享受到平等原则带来的幸福。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恩格斯又说:‘反对拿破仑的普遍战争, 是各民族遭拿破仑践踏的民族意识的反映。’”有人引用恩格斯的前段话认为反对拿破仑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有人引用恩格斯的后段话认为反对拿破仑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还有人根据这两段话认为恩格斯对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依据材料, 指导学生设问: (1) 恩格斯这两段话中所指的“反对拿破仑战争”有何不同? (2) 如何辩证地认识拿破仑所发动的对外战争? (3) 就这个讨论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领袖人物的有关结论?应当怎样研究历史?即针对材料设问, 答案必须通过对材料的具体解析才能得到。这正是目前高考中材料解析题的生命力之所在。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拟题进行训练, 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和探究能力,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的强化训练和及时讲评
历史材料, 往往都有较丰富的内涵, 我们既可从这个角度解析, 亦可从另一角度解析。特别是目前的高考, 在逐渐加大对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的考查。高三历史教学习惯于采用三轮复习法, 在第一、二轮复习时, 可通过强化对材料解析题的训练, 使学生在探寻新奇知识的情况下, 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每次训练时教师要精选一定数量的材料解析题, 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同时, 教师认真批改, 及时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属于普遍性的问题课上讲评, 个别问题课下指导, 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这样, 既可以有效改变文科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不良状况, 使学生在能力发展上找到新目标, 刺激求知欲,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又可以通过材料解析题考查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如分析综合能力,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事件、人物、观点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四、提高学生的应试策略和解题能力
试卷不是答给自己看的, 而是给评卷人阅评的。高考中要夺取高分, 就必须给评卷人留下好印象, 书写应当规范。概括起来, 高分的卷面特点是:卷面规范, 即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讲究格式、卷面整洁;表达规范, 即叙述有条理、语言精炼、语句通顺、运用历史学科语言;内容规范, 即合乎逻辑、要点完整、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要想达到以上要求,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是认真审读设问。设问的实质就是解析材料确定的方向, 做到紧扣题意, 有问有答。一般历史设问包括以下几点。 (1) 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 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 答案要求, 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 (3) 核心词 (求答项) , 如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 (4) 限定语, 如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 (5) 题目分值, 一个2分的求答项, 不可能需要回答很多。学生在平时考试当中, 容易忽略的是 (1) 和 (4) 的审题要求, 即容易忽视对答案来源的判定和对限定词的审读与思考。
第二步是仔细阅读材料。近年来历史高考题注重“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和运用, 特别是在卷面中呈现大量的材料, 因此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应当规范学生阅读材料的程序。首先读引言。阅读引言可以使学生快速明确命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 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 有利于学生揣摩命题意图, 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其次读正文。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 阅读的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 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对有些材料要根据当中的“。”“……”“;”或根据材料内容划分材料层次, 并简单概括材料各层次的中心。再次读出处。材料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 往往暗含历史信息, 根据对材料出处的判断, 把它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第三步是精心组织答案。目前各地高考大多采用网上阅卷方式, 组织答案时, 要注意做到:一是书写要规范, 尽量认真书写, 保证阅卷教师能够看清所写的内容, 而且文字尽量要大一点, 杜绝错别字。二是我们提倡学生考试时多答些文字, 但必须坚持“三化”原则, 即“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三是内容要准确, 对于归纳概括题, 不能罗列史实, 而应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归类, 然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评价题要注意“两分法”“生产力的标准”“实践的标准”“分段法”等;对于说明题, 要注意用史实说明;对于启示题, 要注意是历史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启迪等。
一、整理归纳类
这类材料题较为简单,在设问上一般表述为“据材料,分析(指出、归纳)……”,它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在江苏高考中,它较为常见,像2010年第24题第一小题第一问、第二小题;2009年第22题第一问。对于这类材料题的教学,教师一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两条基本原则((1)本题型答案的内容全部包含在所供材料中,在组织答案时,根本不用去牵涉材料之外的内容。(2)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对材料要点作出简洁明了的概括,切忌摘抄原文。)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完成,不要包办包揽。
二、分析说明类
这类题目在江苏高考中最为常见,如2010江苏高考第21题,第24题第一小题第二问,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对于这类材料题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步:
1.审清题意
要看清楚它有几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分值是多少,引自何处等。
2.回想教材
回想材料中的史实与教材中学过的哪些内容有关,如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是政治制度史还是思想文化史等。
3.规范答题
答题要做到有条理、有层次,要简洁(不可啰里啰嗦)、规范(用词要科学,尽量多用历史术语)。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谈论中互动探究,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三、谈论认识类
这类材料题较难,在设问上一般表述为“你认为……”“它给了……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认识……”等。这类材料题在江苏高考中也有涉及,如2009年江苏高考第22题第三小题最后一问。对于这类材料解析题的教学,教师一要注重引导学生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二要注重平时就培养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像“论从史出”的原则,“敢于质疑”的方法,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
当然,“教无定法”。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多种,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我们一定要记住,切不可由老师包办!那种将答案一抄了事的做法只能是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是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的。我们要通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积极领悟得出的经验,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政治教学设计题答题解析
在初高中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试卷中,最后一道题就是教学设计题,分值26分,是非常确定的考察题型,而且考题形式也是固定的。因此在备考时我们应该将这类题作为我们准备的重点之一。
首先,教学设计题的考题形式固定。问题分为两个:第一个问题一般为,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难点,并要求考生说明理由。第二个问题就是设计教学简案,或者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策略。无论用词怎样变化,最终目标都是考察考生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案设计的能力。
其次,教学设计题的考试内容固定。教学设计题一般会在考卷上给出教材中的一节课,或者是教材中的一段文字内容,然后让考生针对所给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所给的教材内容为初高中的原教材,而不会随意选取。
最后,教学设计题的备考策略。既然所给教材内容如此固定,是否我们可以将高中必修4册,初中6册所有的书都认真备考一遍就可以呢?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多多练习,如果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教学设计题也有固定地答题技巧。比如在教学重难点的描述及说明依据方面,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时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内容设计。在教案设计方面,格式上的固定性以及政治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方法的固定应用,都是我们在备考时应该着重学习和训练的。只要掌握了答题方法,不论对于什么样的教材内容,我们都可以设计出精彩的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越来越近了,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最终完成考证大业呢?首当其冲的就是试讲必须做到“重点突出”,
所谓重点突出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在比重上有所取舍。这就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考生在备考中不容忽视、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一、如何确立教学重点?
可来自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就成为教学重点;可来自于教材的单元说明和课前说明,例如中学语文的教材(以人教版为例)在编写时,每个单元都确定一个人文意义丰富的主题,围绕该主题选取篇目,每篇课文又会设置“课前说明”,将单元任务细化,就成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如何展示教学重点?
在面试中,考生易出现了如下几种错误展示。直接的语言表述:“这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是中考(高考)的考查重点(高频考点)”;浅尝辄止:通过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展示,没能做深入挖掘。
对教学重点的展示,从根本上说,有且只有一个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设置,由潜入深,层层递进的展示。以小学数学课文《小数乘以小数》为例:
教学重点在于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准确运算。在解决这一重点时,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完成:1、通过知识的迁移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复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运算规则,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小数乘以小数的运算规则;2、通过教师设疑启发学生思考,突破数位不够需要补“0”这个难点;3、通过题目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设置三个难度梯度的练习题,基础题、变式题、拓展题,以符合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要;4、最后通过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回顾时梳理,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得了哪些收获,教师进行点评,
5、在作业布置方面,可结合生活事例,例如:测量课桌的长和宽,计算面积。拓展性的作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又可以使学生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考生在备考时,时刻用“突出重点”这一个“箍”紧紧的套住自己的教学设计,就向成功迈出一大步了!
怎么在面试中建立自信心策略
1、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
面试者可自制一份自己的优点检查表,这样你会了解自己比想象中有着更多的优点:
(1)人格上的优点:有热心,有说服力,有勇气,坦白,诚实,公平,幽默感强,表现自然,有口才,思想开放,有趣,弹性大,负责任,有号召力,活泼,内省,温和,热情,整洁。
(2)智能上的优点:善于分析,善于掌握观念,善于思考,知觉敏锐,聪明,智慧,反应快,语言能力强,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3)美感上的优点:对颜色敏感,对设计敏感,有创意,有想象力,能发明,能即兴发挥,机智,懂得配置家具,懂得选衣服,能安排食物和花卉,懂园艺,能弹奏乐器,能绘图,能唱歌,能演戏,能做手工艺活,能跳舞,爱好广泛。
(4)情绪上的优点:温暖,敏感,关心别人,有同情心,能针对别人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反应,慷慨,慈善,能鼓舞别人的信心,了解别人,照顾别人、体贴,考虑周到,接纳别人,支持别人,原谅别人,判断准确。
(5)体能上的优点:平衡能力强,体力好,有忍耐力,协调性好,动作敏捷,具备竞赛的精神,双手灵活,体形良好,力量大。
通过挖掘自己的优点,就不难发现自己不曾注意到的优点,你也许会感到自己的确是颇有能力的,比起其他同辈人要优越得多,从而较客观地把握自己的能力。
2、更新自我意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哪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的失误?在各行各业上,分别涌现出了哪些模范人物?
(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采取的哪些具体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5)结合以上材料的学习,请你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0.综合探究题
(1)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抗日战争,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2)通过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模范:“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
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4)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85年,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6年在农村完全取消了农业税等(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29、(25分)
答:(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2)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3)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有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3)谈谈你学习了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
29、(25分)
答:(1)第一期洋务运动;第二期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第三期新文化运动
(2)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开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后,即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者,又反对外国侵略者。革命运动叫辛亥革命。
(3)道路曲折,与时俱进,不断进取。
30、材料一: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②请举出两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结合自身实际,你认为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④从材料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0、(25分)
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②只要列出相关科学家均可以。学习他们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品质等。回答得有理都可以
③集中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④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要使综合国力的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2.阅读下列材料: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何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2)材料中“第二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3)材料中“第三次革命”的核心领导人是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三次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境内的拉什摩尔山上,雕刻有乔治·华盛顿、起草《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20世纪第一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四位总统的人面雕像,人们称它为总统山。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5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空前的繁荣演变为空前的危机。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华盛顿何林肯中任选一人,说么其能够入选总统山的主要理由。《独立宣言》发表于何时?它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哪国统治而独立?(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空前的危机”有何特点?(3分)
(3)为应对这次“空前的危机”,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谁?“新政”的结果及意义如何?(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题12分,第35题13分,共25分。
34.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请回答:
(1)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该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了、口号?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4分)
(3)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4)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等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他连续发表了哪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2分)
32.(1)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分)
(2)毛泽东 60(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分)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或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1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或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分)
(3)邓小平(1分)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互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33.(1)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赢得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只要能答出其主要事迹即可)(1分)1776年(或1776年7月4日)英国(2分)
(2)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3分)
(3)罗斯福(或富兰克林·罗斯福)(1分)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1分)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 6
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只要答对两条即可)(2分)
三、问答题:
34.(1)《南京条约》(1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洋务运动 “自强” “求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4分)
(3)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只要能答对三条即可)(3分)
(4)《庶民的胜利》 《布尔会维主义的胜利》(2分)
二、非选择题(35分)
16、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
„„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是指谁?为了巩固统一,他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的“汉武”又是指谁?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其中,中国政府于哪一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又于哪一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7、阅读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在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割断。”
材料二 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那时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像她一样的人仅仅因为肤色和性别就被挡在参与投票的大门之外。„„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
(1)材料一中,奥巴马所说“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指的是什么事件?你如何理解林肯所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这句话?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和“新政”分别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3)指出材料二中“暴政”的含义以及“民主重获新生”后逐渐形成的时代的主题。
(4)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你认为他的当选与林肯有关吗?为什么?
18、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16、(1)秦始皇、创建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分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
(3)郑成功 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 2分
(4)一国两制 1997年 1999年3分
17、(1)事件:1861年南方蓄奴州组成“南方同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1分)理解:林肯认为南方和北方的人民是朋友,属于同一个国家——美利坚
合众国,他不允许国家分裂。(1分)
(2)分别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分)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当选总统,其“新政”目的是摆脱经济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1分)
(3)含义:法西斯统治(或法西斯主义)。(1分)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1分)
(4)有关。(1分)正是由于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黑奴的后裔在今天才有可能当选总统,来拯救美国。(1分)
18、(1)魏源1分;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1分。
(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4)民主1分,科学1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过程1分。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9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美国在这次危机中造成的损失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10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布什表示,美方希望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探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措施,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胡锦涛强调,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中国财经评论
材料二:美国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的“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是怎样发生的?它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新政”是指什么事件?如何看待“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中美两国共同探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总的趋势是什么?结合两国领导人的谈话,说说如何处理两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
29.(1)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分)
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2分)
(2)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2分)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分)
(3)经济全球化(1分)加强合作交流、维护经济稳定(1分)
二、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 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时间?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此间任命
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答: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军;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情为起点?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 答“三十年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那些反帝斗争(三件)?答: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四、材料同上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1949年9月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历史问答题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各四例。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
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 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
(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时间?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此间任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答: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军;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情为起点?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 答“三十年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那些反帝斗争(三件)?答: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四、材料同上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1949年9月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指什么?(1)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②材料中的“三次巨大变化”的核心事件是什么?(2)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③材料中的三位伟大人物是指哪三位?(3)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④从20世纪以来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4)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六、19世纪末和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两次战争的名称分别叫什么?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各有什么不同?
答:两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最后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激起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在1945年9月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七、1898年—1911年为挽救民族危机出现的三次高潮性事件是什么?指出与其相对应的阶级派别,从他们的探索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1)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2)启示:无论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者民主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探索。请回答: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答:探索: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进步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业绩是什么?答:探索:领导辛亥革命。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3)上述两次探索的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结果: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九、1911和1919年中国发生了两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哪两次革命运动?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
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阅读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于何时诞生?到2005年,她已走过多少年的历程?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各地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启发工人觉悟,帮助建立工会组织,出版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成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到2005年她走过了84年历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南昌起义等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等(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你有哪些感想?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等等。
十一、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请回答下列问题:(1)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旧:三民主义;新:毛泽东思想。
(2)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建立的国家名称和国家的性质各是什么?
答:旧:中华民国,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写出两次革命建国时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名是什么?
答: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简述两次革命的意义。
答:旧: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国民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 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的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②使世界占1/5的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使亚非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信心。
十二、材料一:“今不幸与美英两国开启衅端,洵百得已„„前以中华民国政府不解帝国之真意,妄自滋事,扰乱东亚之和平,终使帝国操执干戈„„美英两国支援残存之政权,助长东亚之战乱,假和平之美名„„近来更与加强经济上军事上之威胁,欲使我屈从彼意„„事既至此,帝国现为自存自卫计,惟有蹶然跃起,冲破一切障碍„„”——1914年12月8日日本天皇颁布的《宣成诏书》
材料二:战争开始两天后,《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中乐观地表示:“我们是一个联合体中 的伙伴„„我们拥有中国这样的盟友,它有着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它有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和无限智慧的人民,我们对那里所做出的援助,将得到十倍的回报。——中国作家韩素音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回忆。
请回答:
(1)日本对中国“操执干戈”是在哪一年?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答:1937年“七七事变”。
(2)你同意日本“操执干戈”的理由吗?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同意,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日本想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而摆脱危机。(3)针对美英两国,日本是怎样“自存自卫”的?其目的是什么?
答: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目的是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4)材料二中的“联合体”是指什么?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5)你是怎样看待材料二中所说的“回报”的?答:所谓的“回报”是指中国在美国的援助下,在战争中牵制住日本更多的力量,以便于美国减轻对日战争的压力。
十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与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讲,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说,我们应当都考及格,不要退回答。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道: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请回答:
(1)毛泽东周恩来对话的背景是什么?答:三大战役后,新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2)材料中“进京赶考”的含义是什么?答:建立国家政权。
(3)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革命;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和平解放;国民经济恢复。
十四、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五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过了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艰苦卓绝的风斗,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中国革命主要经历了哪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或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解放
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了那些历史巨变?
答: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建立了新中国、香港、澳门回归等);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上述问答,我们可以的出那些结论?
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十五、中国近代历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三次变化。请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有哪三次变化?简要说明每次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①第一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中国战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②第二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100多年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关于台湾、香港、南京问题
十六、关于台湾(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曾经侵略过台湾的资本主义列强三个?(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哪位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得以实现?(3)请你写出二战中发表有关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国际性文件名称,并谈谈该文献发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1)英国、美国、日本、法国(2)邓小平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3)《开罗宣言》,现实意义:它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反对“台独”“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言行的有力武器。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十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是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二: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回答:(1)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答:《马关条约》、《开罗宣言》。(2)材料一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为什么对中国不利? 答:使中华民族工业面临严重挑战,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材料二中为什么使用“窃取”一词?答:材料二中所列领土都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是以实力为后盾,以强权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的。
(4)从材料二中,能否看出“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层意思?主说明理由。
答:能,“我三大盟国”包括美国。
(5)材料二中的文件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意义: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它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反对“台独”“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言行的有力武器国。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十八、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1842年,它见证了英国侵略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后,在南京又发生了重大历史事件。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发生于南京的重要事件并说明影响。
答:(1)1852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作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2)1911年12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4)1937年12月,日本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了我国同胞30多万人。(5)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历时22年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亡。(以上任选三例)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何时在这里签订?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1842年
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清政府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将南京开辟为通商口岸?(3)《天津条约》
4、列出近代在南京建立的三个类型的政权名称及其性质?(4)太平天国政权――农民阶级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5、毛泽东曾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里的“钟山”指什么?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5)钟山指南京,历史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6、文革十年**期间,南京人民抵制错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什么?
答:(6)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十九、“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1)“旧政治制度”是指什么?答: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
(2)“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在英、法两国分别表现为什么形式?答: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表现为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法国表现为资产阶级共和制。(3)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答: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的序幕,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二十、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献》?它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 答:①《权利法案》;②立法权、经济权、军事权。
(2)材料二出自法国的什么文献? 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答:①《人权宣言》;②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3)村料
一、材料二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点?本质上的相同点有:①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都主张反封建;③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二十一、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文件的内容?它们的制定机关分别是什么?
答:《权利法案》:英国议会;《独立宣言》:北美大陆会议;《人权宣言》:法国制宪会议。
(2)上述材料所指的文件颁布有何意义?答:《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独立宣言》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它标志着美国诞生;《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十二、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答:(1)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3)启示:1)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坚持对外开放;2)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
二十三、我国近邻日本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国家,历史发展道路十分引人注目。请回答下列有关日本历史的问题:
(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国内矛盾重重,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是怎样向欧美列强学习的?结果怎样? 答:②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 23
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③结果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开展对外扩张活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战败,经济陷入崩溃;但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又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说说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答:主要原因①朝鲜战争,美国在日本大量军事订货的刺激;②利用美援,引进高新科学技术;③利用当时稳定的国内环境。
(3)学习上述三次日本历史巨变后,你有何感想(要求:60字以内;不展开论述)? 答:国民经济要发展,综合国力要提高,不仅要提倡“科教兴国”战略,还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时并举。
二十四、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技师。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
答: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努力发展教育。
(2)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变化?答:明治为新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明治为新时,日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技术:明治为新后,日本实行侵略扩张政策。(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多主动和外界交往;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外来文明不能生搬硬套,要选择性的进行取舍,才能对我有利。
四、简答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历史变革分别有何影响? 答: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极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十五、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俄、日、美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各是什么?答:俄国面临着农奴制的严重危机;日本出现了幕府统治和民族危机;德国政治分裂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2)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答:俄国和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3)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殖民争夺更加激烈;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二十六、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
(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制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界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答: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石油。电车、汽车、飞机等。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2)试举一例科学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答: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电灯,改变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
(3)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答: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成为世界霸主。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二十七、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现在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目前,跨国公司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万多家,其子公司25万多家之多,总产值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0%,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25
出口总额的60%。
(1)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答:标志: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第二次,电力的广泛使用。
(2)结合材料,分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哪两种新趋势?科技革命影响说明了什么?
答:新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或者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略。
(3)结合你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举出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信息传递方面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答:第二次:电话、电报、电影等。第三次:计算机、移动通讯、电视机、DVD、VCD、传真机。
二十八、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三次全球性的技术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请回答:
(1)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造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答: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石油。电车、汽车、飞机等。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2)试举一例科技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答: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例举的成果是某次科技革命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成就,并说明应用后改善了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例答: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改变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
(3)试以历史上某个国家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答:为开放性试题。可选一国之兴或衰(如英、法、美、德、俄国、日等国)说明。例答:英国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居世界霸主。在二次科技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被美、德赶上和超过。还可用一些国家(如近代中国等)科技落后,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来反证说明。
二十九、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科技革命有哪些新发现?它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1)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2)a、促进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b、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c、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三
十、请你说出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年代以及它们各自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受益?为什么?
答:(1)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以电的广泛使用为标志,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内容,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2)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中国社会分别处于: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受益;第二次时,虽有“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动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使中国无力受益;第三次,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后,自力更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但受“冷战”的影响和国内“左”倾思想的干扰,没能很快实现现代化。
国际关系史
三
十一、(关于国际会议)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召开了许多国际会议,这些会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请你在其中任选两次与中国有关的会议,说明它涉及到的中国问题及产生的影响。
答:①巴黎和会: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条件。②开罗会议: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为中国收回这些地区提供了保障。③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提高了中国的地位。④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
十二、试述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巴黎和会上,列强在签订《凡尔赛和约》时,竟然无视中国是战胜国的一员,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利益由日本继承。华盛顿会议上,与会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从这些决议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列强召开这两次会议的目的是根据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属于弱国,因为依然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所以说“弱国无外交”。
三
十三、(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被破坏的?如何评价这个体系?
答:建立:(1)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通过了《凡尔赛和约》,以及对奥、匈、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的条约,合称为巴黎和约。这些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西亚的统治新秩序。
(2)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公约》、《五国公约》和《九国公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成华盛顿体系。这两次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坏:1933年德国希特勒上台,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系”彻底瓦解。
(3)评价:这一体系确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新秩序,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三
十四、(关于经济危机)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略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罗斯福
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答:美国、德国。
(2)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答: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4)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答: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欧洲一系列国家。德国最后被打败。
三
十五、(关于经济危机)材料: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美国当时的什么社会状况?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
(2)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是谁?他是哪一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答: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3)针对材料中的困境,这位总统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答:①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③新政的秩序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1933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④新建许多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植树、兴建水利工程等,以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4)如何评价这位总统的措施?(结果、影响、作用)答: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
十六、“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1)料中的“战时”、“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请至少举出1例战后苏联于同盟互相敌对的史实。答: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对抗;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的对抗;美苏开展军备竞赛等。
(3)战后,战时同盟分裂了,您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国家与国家间经济、政治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宗教信仰的冲突;民族冲突等。
三
十七、(关于国际格局)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答:一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答: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加剧。请你任举一例说明。
答:例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等。原因:世界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原来掩盖着的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激化,特别是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4)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答:
1、首先要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 积极参加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 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三
十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即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付任何赎金。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1917年《土地法令》
材料二: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哪一政府颁布的?该政府的主席是谁? 苏维埃政府 列宁(2)材料二是哪个政党颁布的?当时处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什么时期 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归人民所有或耕者有其田
三
十九、(1)、有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如(1)列举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进行自主创新的几个事例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③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④实行改革后,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20---30年代和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两次重大探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两次探索过程是如何完成的?探索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探索过程:
20---30年代的探索: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放弃了夺取中心城市,率领队伍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正确路线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最后取得了胜利。
50-70年代的探索: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发展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启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政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中共能够与时俱进等等。
(3)结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的奋斗历程,列举实例说明中共是怎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①中共成立后,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②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给你哪些启示?
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列主义,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重点,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思想路线。
四
十、欧洲共同体建立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怎样的趋势? 原因: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对西欧形成很大的压力。西欧一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和联合,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
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它同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合作。
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
四
十一、有人说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国,因为它每次都是由中立国转变为参战国的。请问:这种说法有道理吗?美国是怎样完成这一转变的?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初期,美国实行的都是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大发战争横财的政策。转变和影响:
①一战进行到1917年,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美国为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向德国宣战。这一做法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战火烧到美国本土。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很快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美国的参战对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作出了很大贡献。
四
十二、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有人说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人说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答:①第二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②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四
十三、知道1989年以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欧洲政治版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了哪一国际组织的解散?
答:变化:①1989年东欧剧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②1991年底俄罗斯联邦等11国共同签署建立“独联体”文件,这样苏联解体了。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这一原因的出现导致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四
十四、世界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东亚太平洋地区?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举四例即可)
答:①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
的统治秩序。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影响: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③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美、英、苏、中等国走向联合,形成反法西斯同盟。④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影响:美军以少胜多击溃日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势。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二战结束。⑥二战后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影响:美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使美国的霸权政策严重受挫。(日本明治维新、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五四运动、罗斯福新政)
例:材料一: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后发表就职演说。他说:“我们今天聚在这里正是因为我们战胜恐惧选择了希望……”他呼吁全体美国民众端正心态,努力提高公民责任感,为克服危机、振兴国家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奥巴马任美国总统后,正在提倡自20世纪50年代公路扩建计划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他还透露打造现代化的美国教育系统,挽救汽车工业、创造250万个新工作岗位等计划。
结合两则材料说出奥巴马的政策与美国历史上哪一个政策极为相似?这一
政策有什么特点?
解析:材料一中的“恐惧”指的是发端于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的次贷危机加剧演变成的一场全面的国际金融危机。奥巴马现在面临的情况与罗斯福1933年面临的局势惊人的相似:同样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除了面临的局势类似外,奥巴马采取的政策与罗斯福的政策也十分相似。
(参考答案:罗斯福新政;特点: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或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的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请回答:
⑴材料一“宣告”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出自哪一历史文献?(2分)⑵材料二是哪一文件的规定?概括它的内容。(2分)⑶说说这两份文件的历史作用。(2分)
口语交际题,考查的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一般没有标准答案。但没有标准答案不等于就可以乱说一通,口语交际题有其自身特点。首先,“说话”要注意根据特定的情境说得文明得体、清楚明白、意明句畅、简洁有序。其次,在文字组织上要注意: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少用或者不用关联词语;尽可能不用半文不白的词语;尽可能不用文言句式;不能使用括号。
下面就对一些典型试题加以解析。
一、表达观点
例1 (2008年青海卷)体育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在班上宣布:从今天起,体育课改上英语课。班长小青认为这样做不好,于是站起来对老师说:____________。
解析: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有了自己的意见还要善于表达。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称谓,以示对老师的礼貌与尊重,接着要说清楚“这样做不好”的原因,最后要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答案示例:“老师,虽然体育考试结束了,但适当的体育活动能消除疲劳,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希望还是继续上体育课吧!”
二、要旨概括
例2 (2008年乌兰察布卷)阅读下面的小品,然后回答问题。
田埂上,一中年男子扛着犁耙,牵着一头半大水牛往田里走,一老年男子双手抓住牛尾巴使劲往后拽。中年男子:“爹,你拽牛干啥呢?”老年男子:“真是胡闹!这牛还不会耕田,你怎么就让它下田呢?”中年男子:“爹,你不让它下田,它咋能学会耕田?”
父子俩的对话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请根据对话简要归纳。
中年男子的观点:____________
老年男子的观点: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试题考查对语意要旨的提炼能力。要顺利解答这类试题,读懂材料是关键。阅读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揣摩,然后概括出主要意思。如这道题,我们抓住中年男子“不让它下田咋能学会耕田”、老年男子“还不会耕田怎么就让它下田”,就不难捕捉出他们话语的主要意思。答案示例:中年男子的观点:实践中才能成才;老年男子的观点:先学本领,再去做事。
三、揣摩妙语
例3 (2008年湖北孝感卷)5月25日,省长李鸿忠专程到医院看望因医药短缺转移到我省治疗的许孝芹时,饱含深情地对他说:“非常时期,你要谅解;到了湖北,一切都好了。”
李省长的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___________,第二层是___________。
解析:许孝芹是四川特大地震中的一名伤员,因当时四川医药短缺而转移到湖北省治疗。要揭示李省长的话的意思,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特定语境、揣摩人物语言来揭示话语中隐含的信息。答案示例:第一层意思:现在困难是暂时的,希望你能克服;第二层意思:我们会尽快把你安置好。
四、动员他人
例4 (2008年黑龙江卷)“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三某班将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如果活动中的“爱心捐款”环节由你来主持,你将怎样向同学们发出呼吁?
解析:呼吁就是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这道题其实就是动员同学们参加爱心捐款,因此动员时应强调捐款的目的、意义,话语要富有鼓动性。答案示例:同学们,当我们在宽敞的校园里悠闲地漫步,当我们在明亮的教室中安心地读书时,与我们同样年华的灾区伙伴们正忍受着大地震带来的伤痛。为了帮助他们重返课堂,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吧!
五、安慰他人
例5 (2008年安徽芜湖卷)芜湖市一些中小学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主动接纳了十多名受灾学生入学。在震灾中,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学校,有的还失去了亲人。如果你们班也转来这么一位新同学小李,你会对他 (她) 说些什么呢?
解析:四川特大地震给受灾学生身心造成莫大的伤害,面对灾区学生,我们要学会安慰,以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安慰他人的目的是要让他人宽心解忧,虽然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无论如何安慰,都需要表达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自己拥有一颗真诚的心。答案示例:小李,你好,你们的家园在这次地震中遭到重创,我们深表同情。天灾无情人有情,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希望你能化悲痛为力量,在这儿安心学习,学好本领以后为重建家园出力。
六、采访他人
例6 (2008年广西柳州卷)2008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1个世界无烟日。你在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看到这一现象:虽然学校关于禁止学生吸烟的管理规定非常严格,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下课后偷偷躲在厕所等地方吸烟。假如你是学校广播站记者小明,你将如何采访学校校长?
解析: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明确采访的主题、要提出的问题等,要了解所采访的对象,努力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让被采访者敞开心扉;采访中要与对方真诚交流,仔细倾听。解答这道题时要先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所看到的现象,而后针对现象提出自己拟设的问题。答案示例:校长您好,我是校广播站记者小明。我最近发现有些同学课后躲到厕所抽烟,请问学校将采取什么措施?
七、劝阻他人
例7 (2008年江西卷)江西省第二届花博会于2006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在南昌举行,在花博会上,人们感受着浓浓秋情花意,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部分游客攀枝摘花、乱丢乱吐等不文明行为令人扫兴。如果你是花博会的青年志愿者,你会对这些人说些什么,进行有礼貌的提醒和劝阻?
解析: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要情理相融,让对方心服口服。如果正面劝告,就对被劝告者直陈道理,注意因势利导,层层深入;也可以直话曲说,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的目的。答案示例:尊敬的游客,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维护,我相信您一定不愿意让身边的花木流泪,让脚下的土地蒙羞。
八、邀请他人
例8 (2008年黑龙江鸡西卷)自全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现象,特别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体育课上,你是怎样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
1. (2015·四川成都第7题)
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计算a-b的结果为( ).
A. a+b B. a-b
C. b-a D. -a-b
【答案】C.
【解析】根据数轴上两数的特点判断出a、b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再对a-b进行分析即可.
由图可知a<0,b>0. 所以a-b<0.a-b为a-b的相反数,选C.
本题考查了如下内容:(1) 数轴的认识;(2) 绝对值的意义: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2. (2015·江苏无锡第1题)
-3的倒数是( ).
A. 3 B. ±3
C. D. -
【解析】倒数也是一个常考的内容,大家应注意倒数的定义及相关规定.
【答案】D.
3. (2015·湖南株洲市第1题)
2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 D.
【解析】本题知识点:相反数的意义,可以从代数意义与几何意义上理解.
【答案】A.
4. (2015·江苏南京第1题)
计算:- 5+3的结果是( ).
A. -2 B. 2
C. -8 D. 8
【解析】本题既考查加法运算,又考查了绝对值.
【答案】B.
5. (2015·四川泸州第1题)
-7的绝对值为( ).
A. 7 B.
C. - D. -7
【分析】根据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可得答案.
【答案】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见第1题绝对值的意义.
【教资-教学设计题解析】推荐阅读:
地址解析协议教学设计11-11
《奇妙的点彩画》教学设计解析07-20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题06-22
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09-25
初中文言文做题策略教学设计(DOC)07-24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10-03
快题设计总结09-16
教师职业能力设计题09-19
工业设计史论述题10-24
诗歌鉴赏题练习题设计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