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活动的必要性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审美活动的必要性(精选8篇)

论审美活动的必要性 篇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未来人才和建设者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这一专家和艺术家相结合的角色,也面临越来越严苛的挑战。灵活性、创造性的职业特点特点,意味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知识素养、品德素养和审美素养,其中,幼儿教师的审美素养越发受到人们的瞩目。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形成的对该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很大主观性的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社会背景、文化地域等都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产生很大的影响。审美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教师的审美素养由审美观和审美技能两大方面构成。第一,教师的审美观在教学领域内具体表现为教学审美观,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学美的理性认识,是对教学审美现象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审美趣味,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种具有审美性质的事物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和兴趣。教师审美理想,即教师对美的教学境界的一种理念追求和在内心中勾画的蓝图,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所设定的目标。教学审美标准,即衡量和评价教学现象美丑及其审美价值高低的尺度。第二,审美技能主要包括教师形象美设计技能和教学美技能。教师的形象美主要包括仪表美、教态美和健康的生活审美化三个方面;教学美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讲授表现出来的审美因素,教师必须具备展现教学美的基本审美素养,这就是课程审美化技能、语言审美化技能、艺术审美化表现技能与批评技能三个方面。

审美素养作为新社会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有其不可忽视并无法取代的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审美素养是幼儿教师职业的必备素养,也是幼儿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奠基石。第一,教师要追求教育艺术并以美传道育人。就道德人格而言,教师的人格必须在普通人之上,才具备教书育人的资格,而审美素养是反映一个人人格品位的重要指标,也只有具有较高人格品位、审美品味的教师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若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虽不言美也能让幼儿时时刻刻感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幼儿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幼儿园美育要求幼儿教师具备相当的审美素养,像艺术家制作陶艺作品,用双手塑造作品的形状曲线一般,通过自身的修养影响和塑造幼儿的美好心灵。第二,审美素养提升幼儿教师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生追求。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除了生存需要还具有强大的精神需求,较高的审美素养意味着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标准、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有了这些,幼儿教师便善于发现世界中的自然美、艺术美,在审美活动中获得内心的喜悦和满足,精神生活的丰足必然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幼儿教师更能明辨美丑善恶的界限,从而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其次,幼儿教师的审美素养推动教学美的产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第一,审美素养使幼儿教师以审美的态度看待学生。当审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幼儿教师便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拓展和完善美的体验,幼儿教师眼中的学生,就成为一个个有着无数优点的发光体,幼儿教师不再将注意力集中于幼儿身上的缺点和进步的空间,他们更容易被幼儿的闪光点所吸引、所感动。于是面对调皮的孩子,幼儿教师看在眼里的不是幼儿如何扰乱教学秩序、如何闯祸给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麻烦,而是这个孩子的活泼机灵和聪敏;过分木讷的孩子,幼儿教师不再对他们的难以相处、学习效率低耿耿于怀,而将注意力投放到幼儿的善良平和。幼儿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美感,幼儿在这种散发着美的光芒的目光中,感受着欣赏和鼓励,会变得越发出色,反过来讲,幼儿教师在这种审美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也会越来越美,这种美无关乎于外表是否惊为天人、衣饰是否华美绚丽,而是一种由内涵构成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深入人心的气质,就像轻轻走过一片花圃,空气中弥漫着似有似无的淡淡芬芳,清冽而直指人心。第二,幼儿教师的审美素养创造着教学美,促进幼儿的发展。拥有审美素养的幼儿教师,教学活动便不是那般普通寻常,而成为了一种包含美创造美的特殊活动,教师会创造性的投入其中,将熟练的教学技巧、丰富的教学内容与美深深融合,使教学过程到达审美的境界,教学美就应运而生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教师审美修养的陶冶下会逐渐形成审美兴趣,并进一步养成审美习惯、发展审美能力,潜移默化的形成审美修养,学会享受教学中的美,幼儿园中的各项活动都不再有一丁点儿枯燥的影子,幼儿能真正快乐轻松的学习和游戏,进而激发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愿望,而教师在享受教学美创造的满足感、收获教育幸福的同时,能够开拓新的教学美的天地。第三,审美素养带给幼儿教师诗意的生活,也使教学变得诗情画意。幼儿教师诗意地生活,是教学诗意化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的生活虽然要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但也需要浪漫主义的情怀,这样才能超越现实功利的困惑,增添精神层面的追求。审美素养使幼儿教师的精神食粮永不匮乏,精神世界无比强大,幼儿教师的生活便诗意化了,因此教学才能真正诗意化,学生也才能有诗意的生活。幼儿教师沉醉于手工制作时的创造性、欣赏作品时的美感,沉醉于弹奏儿歌或者钢琴曲时或欢快或悠扬的音符将自己包围,陶醉于幼儿律动、民族舞蹈带来的身心合一的体验。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幼儿教师,也必将让幼儿的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面对层出不穷的主题和创意,幼儿将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幼儿才能在诗情画意的教育中拥有诗情画意的生活。

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自身的审美素养呢?有以下几点策略:

第一,提高品德素质,发展审美人格。职业的特殊性对幼儿教师的道德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遵从自尊自爱的为人根本,在精神上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理想,因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巨作用产生出来的,幼儿教师的人格则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风格。幼儿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幼儿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第二,加强知识修养,丰厚文化内涵。审美素养的高低不一定和学历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审美素养较高的人普遍会有渊博的学识。因此,博学也是幼儿教师提升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落实到幼儿教师的生活实际中,读书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在广泛涉猎教育学名著的同时,更要将眼光放得长远,积极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和当代大师的名作,心理学、哲学、文学、美学等等领域都要有所涉及。通过书籍,与崇高的灵魂对话,在字里行间、在淡淡的墨香里来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通过书籍,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涵养秀外慧中的气质。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要时常与周围的朋友、同事交流沟通,共同探讨所学所得,并把学到的知识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联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步将各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体验。

第三,端正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首先,要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因为审美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美素养的高低,其次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强烈的审美观念,应有意识的、富于创造性地把美带进每一堂课,把美的意识种进每一个幼儿的心田。幼儿教师要潜心学习美学、美育理论,悉心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把它呈现出来,在这种实战型的锻炼下,幼儿教师自身的创新性审美人格得以培养。第三,幼儿教师要强化审美感官,训练听觉、视觉的敏感度,提高审美感受力,并加强审美想象力、理解力。

第四,投身审美实践,丰富审美经验。幼儿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与完善有赖于审美实践活动。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幼儿教师要践行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具有审美特征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注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让自己时刻沐浴在充满美感的生活之中: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锻造博大的胸怀;置身于丰富的艺术活动,陶冶情操;游览古迹、参观艺术展,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幼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理解美和践行美,丰富审美经验。

第五,通过外在形象,展现审美风范。幼儿教师美好的外在形象往往能给幼儿赏心悦目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虽然幼儿教师向任何人一样无法选择自己先天的容貌和身材,但可以通过修炼自身的仪表美、教态美来美化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气质,从而彰显审美风范。

幼儿教师的审美素养对幼儿园教学起关键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每个幼儿教师都应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论审美活动的必要性 篇2

审美感知——观察味象

在鉴赏者具体鉴赏一件作品, 也就是正式进入审美活动之前, 一般来讲,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心理准备, 即审美态度的形成。所谓审美态度是“以摆脱日常功利意识产生审美注意为标志的, 充满着情感渴求和期望的、强烈地追求对象感性形式的态度” (1) 。审美态度保证了整个审美过程不受功利性意识的影响, 保证了审美活动对审美追求的纯粹性。

真正的审美活动是从鉴赏者对一件作品的审美感知开始的。当鉴赏者以审美的态度注意一件作品时, 审美注意力就已经开始集中在作品的形式上并调动感觉、知觉、触觉等心理因素对作品中的形象和形式因素进行审美感知活动。比如他会感知到作品中的形象是山水 (风景) 、花鸟或人物中的哪一类及其具体造型特点, 对作品中的形式因素运用情况会根据自己的已有审美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感受, 去感受色彩是明是暗、是艳是灰、是丰富或是单纯;明暗方面是亮调、灰调还是暗调;线条是以优美的曲线为主还是以刚硬的直线为主;构图特点如何;如果是雕塑作品, 还牵涉到雕塑材料选择情况等。随着感知活动的进行, 鉴赏者对已感知的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诸多形式因素形成知觉完形, 并对由作品的诸多因素集体体现的情感表现性进行把握体会, 再以鉴赏者自身的“同构”型审美情感与之交流、沟通, 实现对作品的整体直观把握, 随后, 鉴赏者会表现出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审美感知。

如果这种审美感知能力与鉴赏者的内心审美情感初步呼应, 在感性直观中获得了最初的审美愉悦, 就能促使审美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相差甚远, 鉴赏活动会就此中断, 因此, 这个环节也很重要。鉴赏者获得的这种初步审美愉悦也只是处于生理基础上又超出生理感受的感官愉悦, 也只是“悦目”层次的审美需要, 还没达到对作品的审美深度, 这就要求审美活动进入更深入的阶段。

审美体验——读思解意

接下来审美活动进入到审美体验阶段, 也就是对作品进行读思解意。在上一阶段对作品初步的观察感知、品味其基本构成因素的基础上, 鉴赏者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和理解能力, 并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和审美修养, 再创造性地对作品的蕴涵意味充分体验, 使自己的内心融入作品的“情感场”之中, 激发自己丰富的情感, 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达到“物我化一”的审美境界。

如前所述, 审美过程体现了一系列心理活动, 它是一个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在这个审美体验阶段中就包含着许多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审美活动如同创作活动一样, 具有创造性, 所以, 除了以注意和感知为基础外, 想象和联想也参与审美体验之中。艺术作品存在着结构上的召唤性, 存在着形式上的“虚实”、“空白”、“不确定性”因素以及艺术形象在表现上的瞬时性、概括提炼性, 这些方面为鉴赏者在审美体验阶段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空间。鉴赏者会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寻求自己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理解, 促使该作品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效果得以最大化体现。例如我们鉴赏经典传世名画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作者表现的是游春的情景, 可是并没有表现桃红柳绿的春天背景, 而是着重描绘了人物的衣着、轻松悠闲的举止动态和马的轻举缓步, 使鉴赏者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画中人物具体在怎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下游玩就靠鉴赏者去想象了, 这样, 鉴赏者就会把自己内心已体验过的最美好的春景给它“画”上去, 这幅画就有了无数的美丽春景。这是鉴赏者审美再创造的结果, 也是审美体验的结果。

事实上, 鉴赏者在鉴赏作品时已有自己感情的投入, 表现为一种内心的喜悦之情。在审美体验中, 随着对艺术作品理解的深入, 审美情感也得以充分调动, 并在想象和联想的推动下不断深化发展, 越来越强烈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 鉴赏者的想象和理解程度越深刻, 审美情感也会越强烈、越深刻。比如经过战乱岁月的人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 随着对作品所表现人物不断的深入理解, 隐藏内心多年的情感就会被调动起来, 会回忆起那段苦难的日子, 内心会久久不能平静,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动人之情, 特别是在这个审美体验阶段, 会使鉴赏者感受更深, 达到“悦心悦意” (即在理解、想象诸功能配置下培育人的情感心意) (2) 的效果。

审美超越——神游再创, 审美升华

在审美活动的体验阶段, 由于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 鉴赏者调动全部的审美素质, 对作品进行了审美再创造, 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快感, 达到了“悦心悦意”的境界, 但这还不是最高的审美境界。最高的境界应是悦志悦神, 即“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 (3) , 也就是审美升华阶段。

审美活动并不是只停留在物我同一、“悦心悦意”的境地, 而是依靠鉴赏者非凡的理解力, 进行更高层次的审美再创造, 进一步感悟、把握自己内心的情感, 使情感进一步升华、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 精神从对象中脱出来, 飞升到无限的、永恒的自由境界。这时鉴赏者会获得一种悦志悦神的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愉悦, 并产生鉴赏下一件作品的愿望。

在这个阶段, 依然离不开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各种心理因素, 同时, 理解活动会更活跃, 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在审美活动的感知阶段和体验阶段, 鉴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上, 等到了升华阶段, 注意力才移到对作品内在意蕴的品鉴上。这里的内在意蕴主要指作品蕴藏的人生哲理、社会哲理以及事物发展的某种规律等, 需要鉴赏者对此艺术意蕴理解、领悟。这个阶段的理解已不同于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阶段的理解, 它表现为一种较深程度的理解, 是以揭示作品的内在意蕴的本质及意义为出发点的, 显示为鉴赏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情感记忆, 通过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进而探索内在意蕴, 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补充, 这也是审美情感升华必不可少的。鉴赏者审美能力的大小和水平高低决定了对作品理解领悟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理解领悟深度和广度的加强, 并将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与思维等心理因素融合在一起, 鉴赏者也逐渐将自己的整个内心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 会突然获得顿悟, 即“心有灵犀一点通”, 使审美感受得到理性的升华, 这也是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顿悟”使鉴赏者深刻领会了作品内涵, 能把内涵拓展并触类旁通迁移到对相同意味的作品的理解上面。

共鸣是审美活动升华阶段最高的审美情感表现形式。在升华阶段, 随着鉴赏者对作品内涵理解程度的加深, 审美情感的丰富与专注、审美体验的加强, 内心深处会被作品的内容所吸引、感动并达到忘我的境界, 以至于内心久藏的情感与作品表达的情感暗合, 表现为物我同一, 彼即我, 我即彼, 物我两忘, 这是鉴赏者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 也是审美活动的最大收获, 是非物质的, 是精神性的。

其实, 鉴赏者与艺术作品的这种精神共鸣应归功于作品的创作者, 是他赋予作品如此的魅力。作品中引起共鸣的情感其实是作者的情感, 这样看来, 鉴赏者与作品产生了共鸣也就是鉴赏者与创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所以有人说:我们可以通过作品与古人沟通、对话, 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了解未曾谋面的作者的内心情感。例如, 当代油画家罗中立的作品《父亲》, 它刻画了一个勤劳、淳朴、善良和贫穷的老农形象, 他那古铜色的脸, 岁月的风霜如刀一样在上边刻下了条条皱纹, 粗糙的、因劳累过度变形的一双大手捧着一个粗瓷碗, 干渴松弛的双唇微微张开, 浑浊的一双老眼注视着画外的观众。当鉴赏者看到这幅作品时, 很快就会被画中的形象与作者的高超写实能力折服, 产生感官上的愉悦。如果鉴赏者对农民的生活状况了解不多, 对农民的感情不深, 鉴赏可能到此为止:“不就是个农村老大爷吗?画得很像!”反之, 如果对农村农民生活有所体验, 他就会继续欣赏下去, 会进一步品味作品并展开想象、联想, 会想象主人公的年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 会与现实生活中的农民相比, 会想起自己辛劳的“父母”, 会从“父亲”的浑浊的双眼中看出生活的艰辛, 被他的形象打动, 产生一种敬畏之情。继续理解、体会, 鉴赏者会产生情感与精神上的震撼与共鸣, 能体会到农民的伟大、崇高, 他们是真正的劳动者, 他们生产粮食供养了天下, 鉴赏者继而会对人生的命运、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进行理性思索。

审美活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 也是一个分阶段的动态过程, 但是, 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各个阶段始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并保持着一定的秩序性。

摘要:心理因素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平常的审美活动中人们一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本文对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因素,审美活动,作用

注释

1王旭晓:《美学基础》,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2年第一版, 第196页。

论审美活动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高校旅游专业审美教育

[作者简介]曹毓,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及相关教学。

审美教育由来已久,在西方和中国都有其发展源流。审美教育作为培养人审美素质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正确理解、评价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促进社会成员在智力、政治、道德和体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美育在全面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它不同于智育主要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人的智能,也不同于德育主要培养人的道德意志的能力,提高人的道德情操。美育主要培养人的美感情操。那种认为在智育和德育中就已经包含了美育,以智育和德育来代替美育,或者把美育仅仅当做进行智育和德育的一种辅助手段的观点,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审美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美育具有令人愉悦的可感形象,它对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不仅从理性认识上应该这么做,而且从内心情感上也心甘情愿地去这么做的时候,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教育正是依靠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分辨美丑,自觉地趋善避恶,实现道德的升华。

这一点对于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尤其重要。首先,因为他们将来多数从事导游工作,导游工作具有涉外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职业外交官,是不出国的使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形象。其次,导游直接面对物质污染和精神污染,要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其中有情趣高雅的,也有格调低下的,有时导游还会面临金钱、名利、地位、色情的不断诱惑,有意无意地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瑞士有一位导游专家就曾明确提出: “我们面前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金钱、美女、佳酿,并不是导游人员比别人坏些或意志薄弱些,而是由于摆在面前的诱饵更芳香一些,机会更多一些。”因此,导游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而且长期不能很好地解决,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固然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但教育乏力也是一部分原因。所以,在高校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注意在求学时期就开始借助于审美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抵制导游队伍中存在的一股“向钱看”浊流,抵御社会上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和丑恶现象的诱惑。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审美素质。笔者曾经在相关文章中提到过,高校旅游专业应培养大量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现代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而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对于旅游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来说,它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知识广博、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这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审美素质,它是审美素质在职业岗位领域的延伸和扩展,是对职业技术人才在审美修养方面的特殊要求。它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审美教育的结合,体现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和游客直接频繁地接触,游客往往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文化修养、学识内涵,更进一步判断他们所代表的企业形象。通过加强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深入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表现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他们大方得体的衣着、举止将给顾客一种信任感,塑造自身的形象美,也塑造企业的形象美;同时,他们将会更注意使用科学性、艺术性和灵活性的语言,更好地和顾客进行沟通和交流,担任好服务工作者的角色。尤其重要的是,他们毕业后多数成为导游,导游工作本身就是把我国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介绍给旅游者的一种审美活动。如果导游没有正确的审美观,缺乏必要的审美常识,艺术感觉迟钝,形象思维枯竭,导游语言贫乏,必将使得导游讲解索然无趣,导游工作质量也会降低。因此,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审美教育将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素质,将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二、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审美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在审美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审美教育的目标没有在专业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教学内容美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手段陈旧,教师对审美教育的关注不够,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校园内没有形成相应的审美文化,学生缺乏美育意识,审美实践活动开展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如下对策。

1改进教育观念,培养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实际的操作技能、知识、经验和导游资格证书考试中规定的考试要点,却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忽视了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审美素质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错误的教育发展方向。这些教育观念和培养方式如果不加以改进,将严重束缚高校旅游专业发展,也将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应当树立“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整体的各个部分、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新观念,并把审美教育的目标明确列入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高校旅游专业的全体教师都应该树立美育意识,加强审美修养,研究如何在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中融会和渗透美育,富有成效地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自觉地从不同方位和角度对学生进行审美塑造。教师审美修养高,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述风趣,富有人格魅力,才能更好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审美素质的提高。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开设美育基础课《旅游美学》,它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旅游美学》教给学生基本的职业审美观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审美情感和经验,提高学生基本的职业审美素质和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给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实践活动以有效地指导和明确的示范。

其次,要开设相关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如书法、音乐、美术等,这类课程将对美育基础课起到很好的补充、扩展的作用,并与美育基础课一起,通过辐射和迁移,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加以培养巩固,对学生课外美育、课外艺术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再次,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各科教师不能满足

于让学生知晓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而应义不容辞地挖掘各种知识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具体地说,如在《旅游文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美轮美奂的景物描写,注重以情感人,由情人理,努力达到情理交融的境界;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在介绍一些独特的地理景观时,教师要注意用绘声绘色的描述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神游一次;在《旅游文化》教学中,将旅游文化与旅游审美鉴赏有机结合,从旅游文化学和旅游美学结合的角度,对自然风景、古典园林、传统建筑、园林、宗教等旅游文化资源的审美文化特征,审美鉴赏方法进行分析论述;在《旅游礼仪》教学中,教师本身适当的形象设计、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就是影响其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此外,幻灯、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广泛地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美好的事物和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增加了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提高了审美素质。

3加强课外审美实践活动。首先,应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在美育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言文字的审美特性和美育因素。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故此,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就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增强自身修养,逐步提高审美情趣。

其次,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趣、职业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如组建学生自愿参加的舞蹈队、合唱队、书画社等文化社团,组织棋类组、篮球队、乒乓队等。举办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风筝节、科技节、艺术节、书画展、长跑比赛、辩论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奉献的快乐,体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成立社会小组开展对名胜古迹、博物馆等的考察,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建立学生德育基地、专业实习基地,让他们走出校门,深入基地,接触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从而自觉地融入创立和谐美好社会的活动中去。

4提高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自觉性。在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让学生明白,他们在接受审美教育后,最大的收获是培养自身独立、健全的人格,学会以开阔的胸襟、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这使得他们将来无论是否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幸福的、健全的人,一个拥有独立精神世界的人,一个具有审美能力而免于被异化的人。无论身在校园还是走向激烈竞争的职业生涯,学习体验美、认识美,学会用审美的态度看待世界,永远是帮助他们获得身心平衡以及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有效方式。拥有了上述观念后,学生将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地接受审美教育,使审美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校园文化审美化建设。审美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审美过程是一种情感活动十分活跃的特殊认识过程,它起始于感受美,发展为鉴赏美,升华为创造美。了解了这一过程,就要加强校园文化审美化建设,使校园建设充满人文色彩和绿色理念。校园内每一处的布置应十分注重对学生具有美的感染,对他们的形象也应有必要的文明规范,让美的事物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师生在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美的陶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愉悦,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心灵的美化。

总之,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师、学生组织、学生本人高度重视,遵循教育规律,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旅游专业的审美教育再上新台阶,才能为旅游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连儒,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2]王平,论职业审美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23)。

[3]李作平,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2)。

[4]牛艳青,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2)。

论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篇4

[摘要]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艺术,是人们顺利进行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虽然商务活动涉及范围很广,但总的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我们把商务礼仪认定为是商务活动中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源于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商务礼仪

商务活动

作用

影响 人们对礼仪的见解各有不同。有些人认为礼仪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些人认为礼仪是一种行为美,也有些人认为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商务礼仪的操作虽然繁琐,但又很重要。礼仪是一件严谨的事,不能掉以轻心,在商务活动中想要成功,礼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简单剖析商务礼仪 1.1商务礼仪。

要进行商务活动,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了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举止礼仪等。

1.1.1仪表礼仪 ①化妆禁忌

·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 ·不在公共场所化妆 ·不在男士面前化妆 ·不要非议他人化妆 ·不要借用他人化妆 ·男士不要过分化妆 ②化妆原则 扬长避短

突出美化自己脸上富有美感之处,遮掩面部的不足,以达到最好的化妆效果。淡妆适宜

一般来说,化妆有晨妆、晚妆、上班妆、社交妆、舞会妆等多种形式,他们的浓淡程度都存在差别。因此,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如工作妆要简约、清丽、素雅,而舞会妆则可浓艳。

化妆避人

化妆或补妆应该遵循修饰避人的原则,选择无人的地方,如化妆间、洗手间等,切忌在他人面前肆无忌惮地化妆或补妆。一般情况下,女士在用餐、饮水、出汗等之后应及时为自己补妆。

③服饰及其礼节

·要注意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精神 ·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 ·应符合自己的形体 1.1.2举止礼仪

①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②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1.1.3谈吐礼仪

①交际用语

在与别人交际的过程中,应合理的运用交际用语。如:初次见面应说幸会,看望别人应说拜访,情人勿送应用留步等。

②令人讨厌的行为

在交际的过程中,切勿已个人为中心、过分的不苟言笑或语言粗俗浮夸。③损害个人魅力的错误 在交谈中经常打断对方、不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经常以不悦或对立的态度和对方说话,或以傲慢的态度提出问题等都会使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以上讲的这些礼仪基本上都是细节问题,但成败的关键往往就在细节上。成功从来没有侥幸,它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我们必须谨记商务礼仪的细节,才能再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

1.2.中外商务礼仪的不同 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各个国家的商务礼仪也各有不同。其中商务礼品赠送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给英国人赠送时,如果价格很高,就会被误认是一种贿赂。送一些高级巧克力、一两瓶名酒或鲜花,都能得到受礼者的喜欢。但要注意,最好不要送印有公司标记的。法国与艺术分不开。法国人崇尚艺术,因此,所送礼品最好带有一些艺术性,如有特色的仿古,他们就会很喜欢。如果应邀到法国人家中用餐,应带上几支不加捆扎的鲜花,但菊花必须除外。德国人不爱尖锐。德国人很注意礼品的包装,切勿用白色、黑色或棕色的包装纸或丝带包扎。另外,不要送尖锐的东西,因为德国人视其为不祥之兆。日本人忌讳四和九。给日本人赠送礼品,不要一次送4样或9样东西,因为“4”字在日文中与“死”谐音,而“9”则与“苦”字谐音。日本人喜欢名牌货,但对装饰着狐狸和獾的东西很反感。他们认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非洲国家注重实用。非洲国家对礼品的价值不大讲究,但重视礼品的实用性,不宜送高档礼品。俄罗斯只爱西方名牌。礼品只要送名牌,特别是西方名牌货,不论礼品价值的高低,都容易获得他们的好感。从一盒“万宝路”香烟到一条LEVIS牌牛仔裤都会使他们十分满意。阿拉伯国家钟情简单。精美华丽的礼品,比平淡简单的礼品更受到钟情;有“名”的东西,比无名的古董更受到喜欢;智力玩具和工艺品,比单纯实用的东西更受到偏爱。但各种酒类,包括那些描绘有动物图案的礼品不受欢迎。2.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 2.1商务礼仪的作用

提高个人素质

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是一种个人修养及其表现。如在外人面前不吸烟、不在大庭广众前喧哗。

【例】佩戴首饰的4个原则:前提:符合身份(1)以少为佳,提倡不戴,一般不多于三种,每种不多于两件;(2)善于搭配,如穿无袖旗袍、高筒薄纱手套去参加高级晚宴,戒指应戴在手套里(新娘除外);少女穿短裙去Party,脚链戴在袜子外(建议腿型好的或走路姿势好的少女才戴脚链);(3)同质同色;(4)习俗原则,如配玉坠男戴观音女戴佛;戒指戴左手;戒指戴在食指表示想结婚、戴中指表示已有爱人,戴无名指表示已婚,戴小拇指表示独身,拇指不戴戒指。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

【例】秘书接听找老总的电话,先告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再问对方是谁、有何事情。

【例】拜访别人要预约,且要遵时守约,提前到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安排或正在进行的事宜。

维护个人和企业形象

商务礼仪最基本作用是“减灾效应”:少出洋相、少丢人、少破坏人际关系,遇到不知事

情,最稳妥方式是紧跟或模仿,以静制动。如西餐宴会上女主人是第一次序,女主人就座其他人才能就座,女主人餐巾表示宴会开始,女主人拿起刀叉其他人才可以吃,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表示宴会结束。

2.2合适正确的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

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向来十分重视礼仪。但正确的礼仪才是最重要的。合适正确的礼仪才是商务活动的催化剂。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鲁迅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都很高兴。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于是他得到了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于是他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于是他得到一顿痛打。很明显钱两个客人说的是假话,最后一个客人说的是客观事实。可为什么待遇不同呢?因为最后一个客人说话不注意场合,在人家欢庆时说出不吉利的话。所以说话时,无论是话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还是还是言语形式的采用,都应该根据特定的场合采用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在商务礼仪中,适合,适度,适量这三适非常重要。3.商务礼仪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1行政商务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品牌,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商务活动日趋繁多,商务礼仪修养已成为现代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事业成功的一把金钥匙。内强素质,外强形象,在商务活 动日益频繁的时代,商务礼仪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影响商务活动结果的关键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礼教的优秀传统孕育了丰厚的礼仪文化。“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促 “和 谐”。传统的礼仪文化无论是在历史的还是现实的社会中,不 仅对于陶冶人心、规范人伦、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和谐、稳定与发展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今天我们倡导继承传统礼仪,演化 “新礼仪”,既是中华薪火相传的需要,更是当代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塑 “礼仪之邦”民族形象的历史责任。

3.2行政商务礼仪是修身立业之本,具有激励社会个体成长的作用。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 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礼仪是在他的一切美德之上 加上的一层装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与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就会被 人看成是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我们内心都有一份善意,都讲究礼貌称谓,是因为彼此间有一份尊重。也就是说,礼仪 不是粉饰的彩衣,是一种修养,一种习惯,一种境界,一种来自内在气质的外显风度。在当今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 社会中,这要求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人格素养。结论

任何社会的商务活动都离不开行政商务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就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 活。行政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商务活动成 功的重要保证,我们不能忽视它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参考文献:金正昆《商务礼仪》

周思敏《商务礼仪》

论群众的审美文化 篇5

防止审美文化的蜕变——从知识走向媚俗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直接反映着民众文化审美活动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对于个人审美情趣的发展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群众文化审美活动出现了泛化的倾向,其中某些低级的媚俗文化也顺势登上历史的舞台。不需要罗列更多的事实,从社会的总体状况来看,我们也能看明白,“从知识走向媚俗”已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但是若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则会得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如果单就局限于群众审美文化的范围来看,那么,“从知识走向媚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很显然,在当今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不能讨群众喜欢的审美文化,自然很难被群众所接受,因而也就很难被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群众审美文化”。费希特是德国解除的古典主义哲学家,他曾经对艺术家们提出了这样的告诫:“要警惕因为追求眼前的利益和荣誉而使自己陷入时代的腐朽情趣中,要将理想放在首要位置,并愿意为之牺牲一切。艺术家对于自己的鼓舞仅能处于自身的职业荣誉,他必须要学会如何为自己的职业服务,而不是简单的进行媚俗”。

费希特的话语告诉我们:在传统审美文化那里,艺术家们甚至包括社会中的平常人不能因为个人的名利和欲望而出卖灵魂,以至于创作媚俗的文化来迁就群众。艺术家创造的审美文化不仅要给群众以欢快,而且更应该让他们在享受审美文化的同时也能受以启迪和教育。虽然也有一些艺术家对于美的表现和创造并不能被大多数的人所认可和接收,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时间终将证明他们的价值。

审美文化的释放——从禁锢走向自由

美学领域不同于理性和道德的领域经常受必然性的束缚而不能真正通达自由。审美的自由表现在审美的无目的性上。社会的样态是由人类本身所塑造出来的,而人在长期的塑造社会的过程中,依据自身内心的向往,把心中的愿景通过亲身实践创造出来,由此来实现人的自由。也就是说,世界的样态是人自由创造的,而属于此范畴中的群众审美文化亦是如此。“解放性是审美的突出性质之一,它能够最大程度保持影响对象的自由,而不是使对象将其作为一种满足自身占有欲的工具加以利用。”

人们生活在经过多年积淀形成的固有文化之中,因而在这种固有的态势中并不自由,但是随着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人们的审美文化逐渐摆脱了这种必然性的束缚,在其内心世界实现了审美解脱。当代科技及经济的进步使群众审美文化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对民众存在价值以及日常活动的“审美化”;一种是对“传统的、守旧的文化制度体系进行批判,以满足大众的新需求。”

虽然审美文化从本质上来看仍属于群体性的共同文化,不过其自由性的特征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因地域、生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其各自的.审美旨趣和审美方式也有着不同,从而也就会建立不同的审美文化意识。然而,单个的人也是社会中的“元素”,即使在主观上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由于经济社会的主体引领作用,各自的审美文化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达到某种趋同的效果。这种效果的价值立场是非中心化的,即审美文化意象没有被统一到固定的模式中,由此,审美文化彰显了其自由性。

结语

论大众审美文化的拆解因素 篇6

论大众审美文化的拆解因素

知识、技术、商品、已作为对传统文化的拆解因素而由边缘性的范畴转变成为具有巨大拆解作用的功能载体.它一方面作用于传统审美文化的固有模式;另一方面又使大众审美文化面临自行拆解的.困境.但反过来看,拆解因素也是促成二者自由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 者:宋铮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刊 名: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3(1)分类号:B83关键词:拆解因素 大众审美文化 技术 知识

视觉审美修养提升的必要性 篇7

“视觉的重要性却通常只能引起最边缘的注视或者被完全遗忘”显然这种说法可以用来支撑上述观点。身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我们无不为之骄傲, 然而, 我们却总是发现自己被太多贫瘠的视觉感官与视觉对象 (红红绿绿的招贴广告挤满大街小巷, 环境构造的杂乱无章, 以及未经粉饰的丑陋无比的建筑等等) 所包围, 我想并不是我们不想去改变, 只是人们似乎习惯了这些设计拙劣的事物!如果视觉审美的重要性将永久性地被忽视或者只能引起最边缘人的注视, 我觉得无论如何, 这于艺术设计者, 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极大的损失!我相信没有人希望看到艺术与整个名族割裂开来!

据了解, 国内外很多的知名设计师做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海报, 在自己设计生涯的前十年内。并且拿了很多大奖。当然, 这是他们个人专业能力的充分体现。可是, 有一点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你, 这种海报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并不高, 甚至这些城市多达99%的市民根本没看过或者看不懂这些作品, 这就是文化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力, 基本于零差不多!并且现在很多高校毕业生, 在读研究生, 设计师等放弃了在市场里锻炼的这个艰难而又可贵的过程, 也许是市场里边的设计太过商业化, 由不得自己做主, 所以他们选择将他们最为精华且别具一格的想法放在了文化海报里面, 可是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小, 最后变成一个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的“美学文化明星”!因为至始至终只有很小的艺术圈子里的我们看过, 如果你离开这个小圈子, 那他就是零, 就是没有用。因此前面谈到这些纯属于圈内人士的自娱自乐一点都不为过!

美学课上, 刘茂平教授就2014年千里之行展览的手提袋设计谈到:设计的最终实物不尽人意, 尽管我们这些稍微懂点设计的人都看不上眼, 但是幸好看不上眼的只有我们这些极小部分人, 因为除此之外, 其他人或许根本就不懂得手提袋如何设计才能称得上美观, 或许美观与否早已不重要。可能大部分人会认为, 只是一个手提袋, 能承载食物, 实用便足以!可见, 美感并没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也许他们根本就分不清优劣, 说到底就是人们的视觉修养不够, 品位上不来。我认为不仅是受众者就连设计师本身也是如此!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由于视觉形态与广告传媒是我个人的研究方向, 那么我来谈一下平面设计当中书籍装帧这一领域。朱赢椿, 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师, “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一生获奖无数, 其中《不裁》在2007年度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然而《设计诗》是他在2011年度最火的一部作品, 此书一经出版, 便引起网友无数轰炸:“这样的设计, 不是坑爹吗?”《设计诗》为朱赢椿自制诗集, 收录数十首以画面传达构成的诗歌。力图在设计的约束管道中实现创意, 用廉价的纸, 单纯的字, 展现生活中的会心一笑。然而很多门外汉却是无法理解!

本科时, 舍友们在老师的力荐下几乎人手一本朱赢椿老师的《设计诗》, 只为学习与借鉴!后来, 有位舍友的妈妈 (职业是注册会计师) 偶尔来到宿舍, 随手翻阅了舍友书桌上闲置的这本书籍, 无语不解道:这是什么书?实在令人失望, 书的最后都留白了好几页“你来续写”, 我觉得这种做法太过敷衍。这种类型的书籍, 也许别的读者会觉得新鲜有趣, 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种刻意的无聊。好的作家所传达的东西能使读者发出感叹, 而这设计诗仅供自娱自乐或在杂志上充凑版面就够了。无必要使它成为一本书这么重要。十五分钟阅毕, 合上瓦楞纸, 屈指可数的文字, 只需现在厚度的三分之一就能排完, 何须浪费这么多纸张, 咱中国有再多的资源也怕是供不应求吧!

听完, 我们很想反驳!本来, 我们认为趣味十足的版式在她看来竟是毫无价值,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舍友妈妈的此番评价。因为美在本质上毕竟是主观的。正如柳宗元所道“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但是, 如此一件得到广大业界人士高度认可的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 非业类人士竟全然欣赏不了, 确实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当然, 这排除不了与个人的知识构成、艺术修养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亦是一种主观的活动。有客观标准同时, 也有许多主观的成分在其中难以量化。说到底, 如果受众者有一定的设计文化与艺术修养, 也不至于纯主观的去批判一个自己不懂得欣赏的艺术品。

到目前为止, 中国的设计与制作水准还很低, 这一点只要看看中外书店的陈列, 就一目了然。视觉的重要性, 纸质印刷品的视觉美感, 似乎对于理工科类来说无关紧要。我觉得这不仅是设计师更是整个名族的悲哀, 所以提升全民的视觉修养显得十分必要, 这将直接关乎整个名族未来的发展及软实力水平的提升。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美育!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国内外许多高校里, 学生一旦选择了理工科等科技行业就等于排除了对艺术的深入学习, 甚至有人对艺术完全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 显然更谈不上对美的认识了!很多人都认为理工男低品位低审美, 生活上并不讲究, 也确实大有存在!我们都知道, 在中国, 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没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受到高度的青睐与重视, 当然这只是导致整个国民审美修养上不来的原因之一。虽然近些年来在某些设计领域中还是有所改观的, 不过并无多大效果!可能有人会认为个人视觉修养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构成与文化教育背景, 所谓术业有专攻!你学过设计或者从事设计的, 理所当然会存在一定的视觉修养, 反之也无可厚非!那么问题来了, 一个不懂设计的客户要求一个精通设计的你为他做设计, 你苦思冥想做出来的东西, 客户欣赏不了甚至被全然否定, 最终你又不得不被动地将其处理成客户所要求的样子!那么我最终扮演的角色究竟是设计师还是制作师?

一直以来, 设计师似乎很被动, 总有很多委屈难以说清。然而设计师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是否会有自己的定位, 自己的目标是否可以实现, 自己的方案能否被认同?这些都是设计师自己要评估的。所以设计师本身就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与能力的提升, 不应该只是个负责操作的机器。

设计师高文安曾说:“我们要明白, 做建筑也好做设计也罢, 服务客人、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行业准则。客人付钱给你, 还要听你说三道四, 这不合理。”的确, 即便是行业准则, 既然你找到我, 我自然会融入自己的设计想法, 不然设计文化究为何物?所以我觉得这跟客户自身视觉修养有本质关联。如果客户本身具备一定高度的审美修养当然也包括设计师本身在内也不至于市场上那些拙劣的设计随处可见。总之, 归根结底为客户与设计者自身视觉审美修养的有无与高低问题。

显然设计作为一种共识, 已贯穿于我们的生活, 然而设计作为一种观念, 于我门大多数人却都是陌生的, 这是一个关于设计的尴尬时代。为什么中国不能有“中国包豪斯”呢?有人说中国的设计永远都只会是山寨版。我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设计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呢?我觉得咱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的设计应该贴近生活, 贴近中国文化。为什么一定要去崇洋呢?我们就不能有自己名族的特色与创新吗?

1921年宗白华先生从德国给国内的朋友在写过的信中说, 他到了西方, 在西方文化的照射下, 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光彩, 中国文化“实在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他“极尊崇西洋的学术文化”, 但是他特别强调, 不能用模仿代替自己的创造。

在学术、艺术、文化领域, 我们要注意吸收异质文化中的精髓, 来充实自己, 更新自己, 发展自己, 创造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界新文化。我们不能把照搬照抄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学习培养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让个人带动一群, 让一群带动全民!

可以这么说, 现今的大学生、研究生等基本上都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浸染、包围之中成长的, 我们每天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都不可避免的与视觉图像等一切视觉事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视觉符号以及身边各种拙劣设计的泛滥和审美低下的到来, 无不影响着我们这些高校学生的视觉素质。的确, 人的成长环境对个人视觉审美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一旦长期生活在这种无美感可言的环境里, 无形中, 成了一种习惯, 审美能力上不来!

视觉审美的提高它包含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领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力。因此提升视觉审美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它不但需要个人的整体文化教养作为基础, 还需要通过直接参与艺术审美活动来培育, 而且前面也说过跟个人的成长环境与人生经历有着内在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十分注重美育的开展, 以便能更好的促进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总的来说, 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视觉环境和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中所有人的意识形态、审美情趣关系密切。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沉浸在某一行业久了, 有时候是真的会忘了自己最初的目标。就如同我们做学生做久了, 似乎学习的目的只为考试, 而非为了获取知识。艺术家、设计师也差不多如此,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忘记了设计是什么, 为了什么而设计, 分不清什么是好的设计。为了客户的意见?为了自己的个性?为了养家糊口?一时间误以为花枝招展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作为大学生, 甚至是一名研究生, 我们已经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 已经是青年人, 如果我们一味专攻学习, 而不注重其它能力修养的提升, 将来很可能会被淘汰。即便你不学设计, 不从事设计, 不谈成为一名设计师, 但最起码作为一个正常人你应该懂点设计, 分得清设计之优良, 做一个优雅有品质的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美是人类共同的意识与价值观,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参与、学习、充实、并不断提升突破自己。我觉得真正有心关心中国设计之人, 才会愿意去为之切实努力付出。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2-7.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22-28.

[3]曹琦, 李晓斌.设计并不重要[M].重庆出版社, 2012:115-134.

论品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 篇8

说到品牌活动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经历过,只要消费者去到商场购物或是拥有某个品牌的VIP卡就会参与到其中来,从营销角度而言多半是为了刺激消费开展的促销活动,本文将从设计和品牌建设角度谈谈品牌大型的活动对于品牌的重要性。

相比过去消费市场需求极大的时候,品牌只要研发出产品投入到市场,即可获得盈利。一个新品牌在设计上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就能抢占定的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持续发展让品牌渐渐成熟起来,直至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但是过境迁,国内不断有新秀崛起再加上国外成熟品牌不断进驻到中国市场,致使市场进步被细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趋于白热化。为了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行业认可,品牌需要设计开展不断创新的活动与消费市场进行互动,同时在行业内能发出声音确立品牌的地位。

对品牌的意义

依据当前市场实现情况,品牌开展自主活动对他们发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特别是服务型行业的品牌越来越重视这板块工作的开展。那么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品牌的意义有哪些呢?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自我调整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只有品牌自身开展了相应版块的工作才能与同行进行比较,发掘他们的优势的同时查找自身的不足并做好总结和自我完善,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与消费市场保持互动,实时更新品牌信息、增加曝光频率,以便加深消费群体对品牌的印象;在稳固已有消费群体的同时吸引和开发新的消费群体。

再次是在行业发出声音,确定品牌的地位。这一点对于品牌的发展非常重要,无论品牌规模如何只有发出声音才能被同行关注到并认可或被重视,从而获得话语权参与到整个行业发展中去;从内部了解到市场的动态变化为品牌自身发展谋得先机,也为及时调整策略留足宝贵的时间。

在获得了前几项成果之后,最后体现出来的便是品牌的价值,这也是品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所在。我们知道品牌开展一切工作的目的是盈利,在保证了自身的利润空间下品牌才有时间和经历谋划进

步的发展。

品牌价值的体现

当我们了解到了宏观层面意义后,在实际执行时又能从其中获得怎样的实质性的受益呢?从工作务实的层面上来说品牌能获得自我造势、品牌文化锻造、团队磨练和经验的积累等几个方面的实质价值:

1.自我造势

品牌自主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其是试次很好的自我宣传的机会,也可以说是自我造势。

为了能够完成活动既定目标,需多渠道的做好宣传工作并最大限度的放大声音。原因一是品牌需要很好的运用各种宣媒介道进行自我“炒作”,这些媒介是时下运用最广泛、最易获得点击率、宣传的速度最快的渠道,同时宣传内容越到位就越容易获得认可,并产生群带效应,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二是要把握时机,争取合作资源。活动相应的板块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让专业性的伙伴操作执行,同时争取有实力和影响力企业的支持,既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和品质又为满足了合作伙伴的需求,以双赢的状态达到大范围推广的造势效果。

2.锻造品牌文化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故事,而这些是伴随着品牌的成长慢慢形成的。一个品

牌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品牌的故事,品牌活动的开展便是品牌文化表达的方式之一,也是组成故事的文化元素之。因为活动本身是一种实体文化,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传递着品牌的理念文化,在二者结合下不断向前推进发展,渐渐便锻造出了一种个性分明,辨识度较高的品牌文化。

在时下的竞争环境中,一个没有文化的品牌的是走不长远的,因为它不能获得消费者们长久的认可,或是与消费者之间产不了一种情感纽带来维系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活动的开展慢慢形成一种专属于某个品牌独享的文化,经过较长时间沉淀、积累而锻造出来的文化延续性、关联性、传承性和易被接受等特点。有这些文化元素组成故事更能被消费群体接受和认可,也为品牌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3.磨练团队、经验积累

在竞争中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且专业的设计团队是品牌立于不败的关键,也是决定品牌长

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自主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消费群体、同行认识和了解品牌,而且磨练了团队,特别是对设计团队的磨练,再一次次的磨练中积累宝贵的经验,经过总结改进后让团队合作更成熟,专业技能更扎实,工作效率也变得更高。同时品牌本身将不断得到发展壮大,状态稳定,变得更让消费者信任和欢迎,这些都是经理磨练而成长起来的团队所给品牌带来的最实在的帮助。

经过本上以上关于品牌自主活动的开展,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明确的认识到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宏观上的总结:第是促使品牌参与竞争获得主动;第二是及时了解讯息做出调整以适应大环境,从而保障企业利于不败之地;第三是坚持与消费市场进行互动,确保已有份额并积极开拓新市场;第四是保持曝光率以确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成为标杆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发展。从微观上看主要是通过造势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接着是形成品牌自身的文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是对品牌团队的磨练,让品牌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医务部上墙制度下一篇:读书的感觉真好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