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讲故事的兴趣(精选13篇)
开展趣味性讲故事活动能够把学生的探索权和语言表达权还给学生,是“听故事―讲故事”教学模式采用的基本教学。美国故事家吉姆?科尔认为,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稳妥方法。可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其他原因,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故事或者播放故事录音,学生安静地听故事,听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本来有趣生动的一堂故事课,就这样变得枯燥乏味了。学生被动地听故事、机械地重复故事,预期的教学目标没达到,更别谈学生的语言发展了。
我在进行课堂活?由杓剖保?通过开展趣味性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1.“慧心巧思”――搭建讲故事平台
学生的想象力是故事的源泉。为了让学生更加富有创造性地讲故事,我经常利用“慧心巧思”这个小活动为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当学生们听到《雪学生》这个故事的结尾“太阳出来了,水化为蒸汽腾起,幻化成一个雪学生模样的云朵,徐徐升向高空”时,很多学生的心思都随着雪学生一起升向了高空。此时我是这样引导他们的:“如果来年又下了一场雪,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学生们接着讲下去,比一比谁的心思最巧妙,看一看谁讲的故事更生动,更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讲雪学生在天空中旅行的所见所闻:“又一年冬天来了,鹅毛大雪下了几天几夜。天晴了,小兔子推开门,又看到了雪学生。小兔子再见到雪学生时特别高兴,拉着雪学生忙问到哪里去了。雪学生说了它这一年在天空中旅行的故事……” 有的学生讲雪学生再一次从火里救出小兔子之后,小兔子想尽各种方法让雪学生不融化。学生们在这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象中,越说越想说,越讲越会讲。
2.“绘声绘色”―― 激发演故事兴趣
讲故事不是读课文。为了让学生的故事讲得声情并茂,我常常用小活动“绘声绘色”来激发学生演故事的兴趣。在讲《北风和小鱼》一课时,我先利用黑板贴画为学生创设了故事背景,然后将静态的贴画贴到了学生身上,将静态的故事转化为生动、形象并且富有创造力的动态故事,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参与角色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在表演北风时,使劲儿鼓起腮帮子吹起大风,胸脯一拍、眼珠一转,便将北风的“得意”表现得活灵活现。一跺脚、一扌卡 腰,就把北风“气极了”的样子表现得恰如其分。这样一表演,每个学生都能把北风和小鱼的故事完整又生动地讲出来。学生在这样活灵活现的表演中,越演越想演,越演越会演。
3.“妙笔生花”――挖掘写故事潜能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4~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语言发展的可塑性很大,如果这一时期对儿童的语言神经系统和语言感官加强刺激,就有可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出儿童语言发展的潜能。而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必须在有足够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完成。为了让学生在讲和演的基础上,大量积累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我会利用“妙笔生花”这样一个小活动提高他们的写话兴趣。如,学完《再见了,北京》一课之后,我及时组织了“妙笔生花”活动,创设了几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绘本创作”。因为有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又有了接近他们生活的情景图,学生们既想说又会说。有学生在绘本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的烟花:“吃完元宵,天渐渐黑了下来,只听见外面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弟弟跑到外面一看,只见天空中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空中,五颜六色,好看极了。我和弟弟高兴地喊呀、叫呀、跳呀。”通过这样具有童真童趣的写话训练,学生们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会写。
通过一系列趣味活动为学生搭建讲故事平台,激发学生演故事、写故事的兴趣,让学生从传统故事教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点亮了我们的故事教学,轻松实现了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写下来”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安国路小学)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教师
一、活跃课堂气氛, 变枯燥被动为愉悦探究
初中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归纳起来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去讲解课文, 认真细致地去分析词语用法, 发音准确地教读课文, 不厌其烦地训练听力, 费劲心力地去组织写作, 看似教学环节丝丝入扣, 无可挑剔, 实则忽略了学生作为学生主体的作用, 如果学生不能接受, 那英语教学岂不事倍功半?要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 教师就应该考虑活跃课堂气氛, 变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为愉悦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 怎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呢?首先,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 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 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 鼓励他们适时、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 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 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 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 打消他们的顾虑, 让学生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关系,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 这样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 老师应该有颗童心。作为语言学科教学的老师, 应该是课堂上的活跃分子。当然, 作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老师应具有广泛的知识积累, 到教学需要时能信手拈来, 同时也应知道学生的一些兴趣爱好, 懂得他们的心理。老师生活在他们的圈子里, 自然就会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 老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愉悦探究学习的主体。
二、给予时间、空间, 培养学生英语知识积累的习惯
营造生活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的一个方法是弄清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出国?这显然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 在信息时代和市场高度开放的今天, 谁能说英语与自己无关呢。我问学生, 如果你是一个零售商, 如果你对英语一窍不通, 那么, 一批国产的巧克力, 就会被批发商瞎吹为进口货而卖给你, 价格上的差异就不必去说了。另一方面, 很多外国药品进入我国市场, 有的人又特别爱用进口药, 如果你连最简单的服用方法和服用剂量都弄不明白的话, 病只会越治越严重。由此入手, 我教育学生, 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 就必须学好英语。从此以后, 学生养成主动搜寻身边的英语单词和句子, 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学英语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在课堂上, 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英语知识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用英语交流自己的某种思想, 尽情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日复一日, 从不间断。三年下来, 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英语知识, 而且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同学互相督促, 一个接一个, 已是习惯成自然, 学生一上英语课, 老师未到, 教室里的英语对话就开展起来了, 听、说、读、写的能力也相应有所提高。每个同学都想在同学面前有好的表现, 所以在课前都积极翻阅资料, 主动探究一些知识, 自然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 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
三、想方设法让英语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
营造生活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的另一个方法是想方设法让英语钻入学生的生活空间。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就是难以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往往会“课后即忘”, 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让英语多占据学生的生活空间。我的方法是上课前以及课余时间放英语歌, 搞小型的文艺节目, 如有人违纪, 要用英语表演节目。这样一来, 学生既不反感这种惩罚, 又学好了英语。如搞“英语角”———春天来了, 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风景优美的花园旁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的交流, 或漫无目的地自由交流, 让学生非常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景交融,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的记忆,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延长英语教学的寿命, “英语角”的形式无异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以趣味活动为阵地,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任何一门语言学科, 如果离开生活去学习, 无异于空中楼阁, 英语学习就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失去了它存在的空间。所以,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需要的重要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可开展如下趣味活动。 (1) 单词接龙。当英语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 可进行单词积累活动, 接不住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趣味惩罚。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去记住单词, 加强对单词的巩固和积累。 (2) 举行英语故事、幽默故事比赛, 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3) 以书面形式适时开展英语单词比赛, 选拔优秀选手, 树立英语学习典范, 激励后进者。 (4) 组织观看英文版电影、电视剧, 以情景感染学生, 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5) 开展英文歌曲比赛。学生对歌曲的记忆远胜于英语本身, 歌曲中的语言能使学生终身难忘, 对歌曲中单词的记忆熟练程度可以达到无须强记的地步, 说起来轻松自如, 脱口而出, 这就是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效果。 (6) 坚持每周写周记, 强化写作训练, 鼓励学生向英文报刊投稿。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常学生感到最棘手的就是缺少材料,因此,平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即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景物,观察身边的亲人、朋友,并结合实际命题。如《我的亲人》、《我的同学》等,结果不少学生都写出了好文章,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提倡学生多听新闻,多阅读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写议论文,更是学生望而生畏的事,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利用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读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作文报》、《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报》等,学生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了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
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写得还要好,因为他们是有感而发,有兴趣而写。
三、精选作文体裁,巧命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作文体裁,巧设题目,用新颖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作文水平。如,在学了说明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向别人介绍《我的小天地》。在学了童话后,我启发学生运用想象,写《将来的我》等,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然就写出了好的文章。
四、借鉴课文名段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写作文也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在学习了课文中的名段名篇后,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一段后,我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仿照本段写一段场景,注意动词的运用。又如,学了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后,要求学生利用动点观察的写法,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五、鼓励学生互改、自改作文,激发写作的兴趣
为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鼓励学生互评或自评作文。具体做法是:我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优缺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再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课后展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过去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能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作文,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一门语言的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朱自清的《春》,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这些文章都搀杂了作者的想象。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很难,一般学生选材上不是问题,难就难在把内容写具体,其原因一是学生知识积累少,二是对选材所经历的事回想起来印象模糊。因此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在作文中加上学生的想象,他们就会写出好的作文。
关键词:写作兴趣乐写善写
内容摘要: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注意引导学生审题、立意训练;借鉴名家名篇,学以致用。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多种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等。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写作的方法没有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写、善写?几年来,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只有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老一辈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绿》,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茅盾的《白杨礼赞》等等都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 1
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求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留心各种人和事并认真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经过不到一个学期的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2008年在“保护环境”征文比赛中,七(2)班学生于慧娇、石杨艳等四人分别获市级一、二等奖。
二、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而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很少能利用网络获取写作资料和素材。因此我要求学生要每天坚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三十分或新闻联播,关心国内外时事要闻,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时代气息。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读报刊书籍,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又要求学生作读书笔记,积累典型素材,或者就所读内容写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这样就使得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明确,具有真情实感。
三、注重引导学生审题、立意训练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
(3)审作文要求(包括注意事项和提示)。对于话题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三点外,还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拟定最佳题目、找出最佳角度、明确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
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审题,精写作。这样,所用时间不多,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得到培养。
四、注重引导学生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艺术离不开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尝试一下,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了茅盾的《白杨礼赞》,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去写《槐树礼赞》,学习了吴伯萧的《菜园小记》,要求学生们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去写《一件难忘的小事》,提倡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学借鉴、学习、体会名家的写作手法。
五、注重引导学生写辩论式作文,打破常规思维
针对学生实际,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或谚语进行辩论式作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以“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好酒不怕巷子深﹨好酒也怕巷子深”等,要求学生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这其实就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个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照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代表出阵参与辩论。这样很多学生能够突破常规思维,拓宽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有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会场
面十分激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写作兴趣。
六、注重引导学生互改作文,取长补短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作文评改方面,我除了自己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先浏览学生的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得失之处,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以互评,也可以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最后由教师收上来再阅,选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的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就理解得更为深刻。
摘 要:目前学生写作缺乏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体验生活、续编童话、有效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生活体验;写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乐于表达。
为此,我在中低段作文教学中尝试利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体验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了才有话可写。从学生生活现状来看,生活比较单调,缺乏体验,缺乏善于观察的眼睛。当学生写秋天时总有学生写道:秋天树叶都黄了,田野里稻子也成熟了。他们没有认真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因而也就写不出有新意的作文,作文内容千篇一律。作为教师,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每年九月公园都有菊花展,我让学生利用“十一”放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览,写一写菊花的颜色姿态。也可在家人的陪伴下走进田野、果园……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就近观察。我们校园内有几棵桑树和樱桃树,每当夏季来临,酸甜可口的桑子和红红的樱桃缀满枝头。我组织学生利用课间休息,观察树的叶、枝干、果实,还可以尝尝果实的味道。学生兴趣盎然,习作自然生动具体,情真意切。每当下雨或下雪或起雾,在上课前我都会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时间久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察力得到提升,话题多了,习作内容也丰富了。这次“十一”有的学生写了去野生动物园看各种动物的有趣情景,有的写了游核桃沟的美景,还有的写了大街上一派喜气洋洋过节的景象……学生走出了家门,体验了生活,自然写出了可喜的佳作。
二、续写故事,激发兴趣
童话故事是中低段学生喜欢的类型,有许多童话故事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想象。我借助学生学文的兴趣,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续编故事。如学了《一个小木偶》,想一想小木偶有了表情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烈讨论,说出了许多有趣的结尾,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小木偶奇遇记》,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较容易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三、有效评价,激发兴趣
随着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我积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作文讲评课和每周周记交流中,我会把学生中有新意的习作,有进步的习作,有好词佳句的习作拿出来进行交流,尤其是中差生的作文,及时给予肯定。在交流中,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对于优秀生我还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比赛,有十来位学生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学生体验了成功,也就更乐于表达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写作,习作成为交流学生生活的窗口。
总之,只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孩子的内心,学生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
根据调查,百分之七十的小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个学期的八个习作,好多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是绞尽脑汁,写到脑门冒汗,才勉强完成老师的字数要求。老师说过关,他们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而内容也大多是作文书上搬来的,真情实感少有。
分析其原因:一、现在的孩子生活阅历单一,校园家里两点一线,没有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事,即使有,也不知道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没有积累素材的意识;二、孩子对写作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写的不生动,与范文不能相比;三、孩子对写作没有兴趣,是被逼迫的行为。我认为第三个原因是最根本的,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个学期,我从课堂形式下刀,对传统的作文课进行了微整形,取得了小小的进步。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一、自主修改,取长补短
常常听说老师们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以前,我也尝试过,在课堂上学生自主修改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往往是他们修改完了后,我还要再检查评讲,费时,效果不明显,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是做小老师,而并不是写作。后来,我自主设计了一份简易的教案,这份教案适合任何一篇作文,如下:
教学目标:视具体情况而定
教学准备:找出最典型的错误作文
教学过程:
1、随机发本,学生准备红笔
2、制定评价表给分
书写 真情 生动 篇幅 …… 总分 100
标准依据习作要求而定。比如,你这次习作的重点是训练详略得当,你就把增加一项,如果是点面结合,你就增加一项,分数灵活处理。“题目、点题、开头、条理清楚、新颖”这些常常作为评价的目标。但是,需要指明的是,这些在习作授课时就要对学生强调清楚。
3、用波浪线划出好句,在好词那里插个旗,在好字下面打个点,然后在旁边简单点评。
这一项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平时批改作文的方法去做,比较容易完成。
4、找出错别字,进行修改
5、末尾写出你最欣赏这位同学作文的至少一个方面,并提出一个小小的意见,写上祝福语,并签名。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写作的信心,沟通同学感情。
6、调查最高分作文两篇,生上台朗读,学生点评。
我这样调查:“80以上的举手。”“85以上的举手。”“90以上的举手。”“95以上的举手。”最终选出两篇佳作,为了给学生留时间修改,我只选两篇。()由修改人公布佳作名单,学生在期待中揭晓答案,最高分同学上台朗读作文。读完,台下学生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请他们谈谈如何让写好这篇作文的。
后来,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我将此环节改成了佳作PK,学生举手投票一比高低。给优胜者一点小礼物。
7、投影出示问题作文(我事先找出最典型的错误作文),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8、本归原主,各人看评语,按意见修改。
在此环节中,有的小孩子的评语批评过激,造成一些小孩子生气,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开导,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再不行,课后单独聊一聊这篇作文。第一次自主修改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小孩子游戏过头,但是第二次就不会出现了。
9、老师总结所获。
老师总结这次习作的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尽量围绕开头表格里设置的目标。越少越好,因为学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课后再布置一些练笔进行巩固,学生就能掌握这些作文的知识了。
10、收起学生修改好的作文,检查学生是否修改。
这种设计目标明确,过程实在,效果明显。学生之间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必定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读了一篇优秀习作,加以点评,就能学到别人的长处,读到一篇一般的作文,也能从中发现与自己一样的问题,旁观者清,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问题的普遍性,对自己更有耐心。看别人给的评语,更加肯定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听了佳作思考以后,知道如何去修改。学生之间互相认识,互相取长补短。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学习兴趣自然提高。
二、习作讲评,点名道姓
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努力发掘孩子习作里的闪光点,相信任何真情实感的倾吐都是美好的,习作是一种表达,孩子的习作要求尽量放低,有了兴趣再提高。学习了李镇西的作文讲评课后,我决定采取点名道姓,鼓励为主的方法。比如,一次作文讲评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习作7――《给妈妈(爸爸)的一封信》讲评课设计
教学目标:
1、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2、善于抓住人物细节,比如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来突出人物性格。
3、书信格式要正确。
课前准备:批改作文,根据分数将作文分成三类。
教学过程:
1、公布习作草稿情况:
书写 :李昕 嘉俊 麦明耀 佩琪 夏麒 玉山 静雯 荣铨 刘琪 冠敏 飞帆 宇雯 梓愈 俊伟
书信格式:除心怡 巧怡 嘉怡 李昕 俊伟 李玮之外
开头优美: 艺聪 敏彦 荣铨 玉山 艺勤 陈瑶 飞帆 欣汝 佩琪
结尾深刻: 艺聪 荣铨 富萍 陈瑶 刘琪 飞帆 佩琪
生动: 艺聪 敏彦 荣铨 玉山 夏麒 艺婷 静雯 佩琪 丽欣 李玮 智豪 嘉俊 富萍 宇雯 李昕 嘉怡
幽默 :艺婷 玉山 陈瑶
结构 :夏麒 嘉怡 李昕 宇豪 建琛 心怡 志健
篇幅: 除巧怡 高尔乐 耀坚 美琪 梓愈 骏栩 嘉鑫 锐毅 洪维 俊康 明耀
在这次评价中,几乎每个小孩都榜上有名。
2、幻灯片出示学生作文精彩片断。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等,注明作者。
3、一等作文大比拼
在一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台下同学辩论谁更好。此处操作有点难,需要老师引导。最后投票。优胜者送上小礼物。
4、二等作文大比拼
在二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投票选出优胜者。优胜者送上小礼物。优胜者说说自己写好这篇作文的心得,至少三句。
5、三等作文大比拼
在二等作文中现场抽取2篇,请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掌声鼓励。投票选出优胜者。优胜者送上小礼物。台下同学讨论:
1、说说两位应该互相学习对方的是什么。
2、各自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3、比上次有进步吗?
全班交流。
6、佳作欣赏,强调书信格式。出示两篇不同档次作文作为范文欣赏。
7、全班修改,要求在草稿上修改。
8、老师现场总结,学生誊写
评讲课再出示范文有好有坏,好处可以不限制学生思维,坏处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我作文的结构。
这次作文讲评课要花两节课,第一节课修改,第二节誊写。让学生及时整理、誊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三、提供材料,有感而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创造情境就好比往学生的锅里加了米。比如。今年我们教读后感,我发现无论我强调多少次详写感受,略写主要内容,以及用何种办法详写感受,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达标。我只有再教第三次,我对同学们说:“老师这回要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了。再教一次读后感。”学生被我都笑了。我给学生带来三篇我挑选过的哲理故事,播放出来先让学生看完。然后我调查,你们对那篇感受最深,学生说第三篇,当然也有说第一、二篇的,我请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那些事?
学生讨论后,我重点交流第三篇《方法比仁慈重要》。结果学生的回答如我所料,他们说了感受,两三句,我说写到主要内容后面,我说多说几句,大家说了这么多,你也想说,把大家说的合起来说得更具体。我说现在交流第2个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那些事?第一个说联想到了《乌鸦喝水》,我兴奋地诚心诚意地以夸张的语气表扬了他。一时激起千层浪,他们纷纷说联想到语文学习讲方法的事、一个外国专家的实验、缘木求鱼、竹篮打水、茶壶煮饺子等。我说这些联想是感受吗?他们说是,我说写到感受后面。最后,我总结,道理大家都会说,但是联想到的故事、课文、身边事也是感受,能写到作文里就深刻了。上完课,我反思,以前怎么教不会,主要是因为没有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没有相同的文章交流,指导也无法开展。其次,方法不明确。没有将“感受”具体到“联想”这个层次,学生的体会自然无法深入。所以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不然,学生思维打不开,想不到自然就写不出。学生会写,其实是会将平日积累的抒发出来,会想的人一定会写。在这堂课堂,学生互相启发,思维互相碰撞,回答妙趣横生。大家都因为战胜了这一难题而充满成就感!讲完后,大家奋笔疾书,有两位学生最先完成,在班上朗读了自己的佳作。由此,我也深受启发:方法很重要。大到整体设计,小到一个问题的设置,再小到一个问题中一个词语的表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作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只要大胆地对传统教学模式来个微整形,就能使学生战胜未战先怯的心理,使表达畅通无阻,使学生喜欢上写作。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
首先, 充分利用课本导读, 鼓励学生买书、看书。其次, 推荐一些好书, 在黑板报中留出一角, 作为“好书推荐”专栏。教师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 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 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 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如, 讲《荷叶圆圆》时, 我打开幻灯, 出示荷花的图面, 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 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再有, 号召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读书, 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纪念日等, 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
二、运用赞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赞赏出创造力, 赞赏出读书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 使他们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 减少书面练习, 增加阅读作业,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
教师要解放思想, 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 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 开放课堂、教材, 教学向课外延伸, 向社会延伸, 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 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剧增相适应, 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并且能够自觉地阅读, 要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 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 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 发挥想象去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的习惯, 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了读这个环节,必然会导致学生只会听,而不会说的情况发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相信大家也有: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问题,然后让学生来回答,可是学生没有几个能回答的上来,教师往往怪罪学生不认真听课,但是从学生自身来说,感觉听课又非常认真,而且课堂上也感觉都听懂了。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好,学生只是一个听众,一个旁观者,根本没有身临其境地去读、去感知,所以,听完后留在脑子里的东西只是最浅显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变滔滔不绝地讲说为以讲导学。
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且课本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教师教会了学生读和说的方法,也就教给了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好习惯,就是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文朗读习惯,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能急功近利。如果教师只是生硬地让学生摇头晃脑、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那么学生读不了几遍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也就没有再读下去的兴趣了,因此,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积极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动手、动脑、手口并用。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读,读得多了,便会悟出其中的道理。
一、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整节课都精神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上好一堂课,教师就要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跃跃欲试,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好像是一场戏,如果有个非常精彩的开头,那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观众。
比如,在讲授《珍贵的教科书》这一课时,我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出了这篇课文。我先讲了学生是如何渴望得到这教科书,然后讲了“我”和张指导员取书的全过程,接着讲在回村的路上遇到的危急情况,最后我问学生:“我”和张指导员有没有脱离生命的危险呢?教科书又怎么样了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在这个时候,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知道”。从学生渴望的目光中以及热切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已经投入到了这篇文章的情境中。当学生急着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时,我在制造了悬念并引起他们的兴趣的情况下,结束了这个话题,让他们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种有趣的课前导入,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倍增。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正是由于牛顿对苹果落地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经过潜心研究,才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因此,我们说,兴趣来源于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在读书时也就越觉得百读不厌。比如,在教《一定要争气》这篇文章时,我提问:“课文中写了童第周的几次争气?”在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之后,我再让学生比较两次想法有没有异同。学生又读几遍后,我再次启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这两次想法分别在什么时候,在哪个事情上产生的?他又是如何争气的?这样,不但会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而且会使学生深刻了解童第周刻苦钻研、不甘落后、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三、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做到了以读为主,但是为了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往往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而那些朗读水平本来就很差的学生,只能看着别人回答而自己没有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观众,就会对读课文丧失了原有的信心和兴趣,就更谈不上动口、动脑子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调动起这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我仔细观察这部分学生一段时间,寻找他们的优点,然后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我就大力表扬,并给予他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读课外的信心和兴趣。其次,多让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读,在读的过程中,讓全班同学做听众和评委,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然后帮助他们去解决。这样,这部分学生就会在同学的帮助下不断进步,找到了朗读的方法。久而久之,就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自信心增强了,朗读课文的兴趣也就变得更浓了。
总之,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偏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主方向,都应该以学生学会和会学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为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语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开题报告总结
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不但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而职业学校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体育教学情感教育的融入。因此,我们中职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有效的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的要求。
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锻炼更加积极,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兴趣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快乐体育的思想观念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如中长跑等项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它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体育课应该把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的不感兴趣的原因
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有时还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也是在中职教育中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1)身体条件不好,怕苦、怕累,这正符合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女生在体育课中性情更加明显,怕晒、怕累、怕出汗。这些90后出生的学生,现其运动不如坐在地上玩手机、谈笑风生,与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与特长,加上家长对学生的万般呵护等原因,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2)师生关系的淡漠化。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越怕,教师的威信就越高,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严肃有余,使学生产生恐惧感,造成学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表面服从。这种课堂教学下,造成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的根本,当然学生也不喜欢。(3)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干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的教材教学法,跑跑步、跳跳绳、做一些素质练习,加上打打篮球,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相反,学生希望每一节课有新内容、有新活动,新收获。
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快乐体育思想为指导,提升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兴趣,教师要通过通俗易懂的道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只有形
成浓厚的运动兴趣,才能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运动愿望,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有目的的向学生介绍本课内容的健身价值,针对学生模仿力强、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任务重等特点采用快乐体育教学,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2.创设情景,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参与愿望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竞赛活动中,学生主动的进行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赛特别激烈,对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3.选用和搭配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使快乐进入课堂,提高兴趣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原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产生了厌倦,上体育课的兴趣逐渐消失。“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游戏是人类追求乐趣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种活动是自发的,不是在别人强制下进行的,而且游戏的结果是事先不知道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学生们厌倦了常规的跑步练习,死板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内容。教师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摸拟训练,如:跳远教学中摸拟“青蛙跳远”、武术教学中的勾手摸拟“少林鹰爪”、队列队形练习摸拟阅兵仪式等,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教材的新颖性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
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如: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但是,强调快乐体育教学,不是以游戏作为教学目的,也不是要使教学走向随意,而是要使师生关系真实、自然的参与和表达出来,使师生都能从中得到乐趣。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兴趣。(1)可以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2)体育是一门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于一体的学科,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调用、剪贴等功能,帮助学生及时突破学习的难点、快捷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可以科学地对体育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等,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实现由无趣向有趣、有趣向乐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转化。
5.因人而异,维护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刘小沅
摘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正确的理论和指导。因此,我们要体育课上得好,首先就必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四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在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体魄任何伟大的理想都是泡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文就在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从掌握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当前,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和体育教学方法正不断出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让学生学会锻炼、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被广大的体育老师所接受,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这也是广大体育老师所关心的,我认为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个关键。下面我想对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掌握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学生的骨骼、肌肉都生长很快,心肺机能也不断增强,灵敏性好。大脑也在不断地发育,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对新生事物尤为感兴趣,他们喜欢竞争和趣味性强的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高、跳远等。但是,他们的神经很容易疲劳,因此,他们对那些要求长时间站着不动的活动很不耐烦,对没有趣味性的活动不感兴趣。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必需要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对于我们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
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就要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在过去的年代里,体育教学受苏联的影响,在体育课程里编选了许多带有军事性质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带有成人化的性质。例如:投手榴弹、越野跑、障碍跑等。有些内容的教学时数比重过大,例如:单杠、双杠、技巧等,这一切一切都不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因此,造成了在课堂上老师教学费时费力,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正如中国教育部体卫司司长说:在过去的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学校体育所关注的主要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和某些身体素质(主要是运动素质)的提高。诚然,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原先认为,一个人的健康无非是生理方面的,体质好、四肢发达,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生理上的健康固然重要,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同样重要,进而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需要实施主体教育。体育教学既要满足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要确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因此,在体育教学时,我们不但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并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并且还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到快乐。那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强调娱乐性、健身性、终身性。例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这些内容历来都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应加大这些内容的教学比重,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一定的专业化水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情感与行为取向是受心理活动制约的。人们在接触事物时,便开始了对它的认识过程,继而或多或少地产生情绪体验。越是情感为主的事物,就越会动员内部力量去采取相应的意志行动。另外,情感总是与兴趣结伴而行的。大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事情,定能唤起他们较多的注意力,并产生一定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因此,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1)提问法
提问法,就是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某个问题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通过看、听、触摸、思考、判断、决断来获得并实现的,而人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是受外界影响的,当外界传来一个强烈的信号时,人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当他对这个信号感兴趣时,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思考、去判断,并且由此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样的道理,在体育教学中,当老师把教学中的某个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时,因为关切到是否要自己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说:“跨越式跳高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同学们想一想,等一会我请一位同学回答。”经老师这样一提问,同学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的提问所吸引,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了。(2)用优美的示范打动学生
一般来说,人们在心理上都喜欢美好的东西,换句话说美好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例如:人们一般都喜欢华丽的衣裳、甜美的歌声、美丽的容貌、优美的动作等。人们之所以被美好的东西事物所吸引,是因为人们在心理上怀有向往美好的愿望,在心理学上叫审美观。在众多美好的事物当中,有时候人的优美动作是最令人难忘的。例如:我国的体操运动员刘旋在奥运会上的体操比赛中,她那技压群芳的优美体操动作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在做示范动作时,能够做出优美的示范,也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武术教学时,如果你能完整的做出一套动作优美、标准的武术套路,相信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一定会高。
(3)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目光都将被这个外国人所吸引,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求异心理。求异心理在人类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理现象。当人们处在相同的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对相异情境的向往就越强烈。这在青少年当中反映尤为突出。因此,在体育教学时,体育老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适当选用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北海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利用靠海的优越条件,在夏天的时候,开展一些游泳课,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煅练的积极性会很高的。叧外,还可以选择如棒球、橄榄球等新颖的体育教材。在教学的手段上也尽可能做到动与静,难与易、新与旧的合理搭配。使学生每次都能尝到新颖的东西,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长久保持。(4)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人的情感有悲有喜之分,追求快乐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一般来说,凡是能够让人高兴的事人们都喜欢去参与。而趣味性强的活动一般都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在体育教学时,当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强,而且一旦参与其中会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时,他们一般都很感兴趣,并且愿意参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当想方设法把教学内容按排得有趣味一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课中按排一些游戏。游戏是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智慧性、机敏性、集体性于一体的一种活动。它很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学生都很喜欢。通过做游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些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也能把它当作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就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兴趣
中国分类号:G633.4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新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学习兴趣才是首要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组织游戏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过程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参与情况下的智力活动”,英语学习都应与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兴趣与情感相关。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陶冶了情趣,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在NSE Book4 Module3的introduction中,教师让学生提前自制一些有关身势语的卡片,如:shake,point,wave,smile,clap等,先请一位学生上前任意抽一张,按照所抽取的卡片做一个“哑剧”动作,然后让其他学生用英语说出这个身势语以及其使用语境。通过这个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筋,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激发了学习热情,为之后的reading部分做出了很多的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教学
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能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生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NSE Book5 Module 4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中,我利用多媒体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了导入,先通过一起温习了几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导出了有关节日的话题,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一些西方重要的节日,并介绍相关节日的时间、特点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迅速了解了这些节日的相关知识,对中西方的节日进行了对比。最后,自然引入本课的话题—狂欢节。基于对狂欢节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学生急于了解与这个节日有关的其他知识,调动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三、利用影视教学
一般来说,学生喜爱看电影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使用电影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电影内容能激发学生的观看热情,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电影语言的热情。学生关心、喜欢交谈的电影可以使他们摆脱语言表达和交际时产生的焦虑困扰,让他们可以自由大胆地交流。如在NSE Book7 Module3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1)中,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雾都孤儿》的电影,激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学起来就很轻松且感兴趣。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继而激发学生学习Reading and vocabulary(2)的内容,最后一起交流总结。
四、开展竞争
当人的大脑处于良性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学会各种技能,而当一个人聚精会神处于迫切渴望学习的状态时,也就是大脑处于良性兴奋状态。在教学中运用竞争法可以促进大脑达到良性兴奋状态。对学生来说,竞争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其学习英语的斗志与欲望。如在NSE Book4 Module2中,学生在学了Reading的内容后,分组讨论总结taxis,buses, trolleybuses,minibuses,underground,pedicabs,bikes and motorbikes之后,每组选一位代表讲解其中一个交通工具的容量和用途。最后选出最好的一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利用音乐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音乐对情绪智力、个人意志和自我实现目的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有利于缔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而语法学习又比较枯燥,因此我在语法教学中尝试了音乐教学。如在NSE Book5 Module1的Grammar部分,学生对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教师放一首As long as you love me,并对歌词进行挖空,让学生边听边填时态。附被挖空的歌词:
As Long As You Love Me
Although loneliness has always been a friend of mine
I'm leaving my life in your hands
People say I’m crazy that I am blind
Risking it all in a glance
How you got my blind is still a mystery
I 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
Don't care what is written in your history
As long as you’re here with me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Every little thing that you have said and done
Feels like it's deep within me
Doesn't really matter if you’re on the run
It seems like we’re meant to be
I've tried to hide it so that no one knows
But I guess it shows
When you look into my eyes
What you did and where you’re coming from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灵活运用各种时态,还能提高听力水平。
一、走出作文“难”的误区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 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提起作文, 学生怕, 老师也怕;学生怕写, 教师怕教。要搞好作文教学, 首先, 教师要走出作文“难”的误区, 不要避而不谈或择路而逃, 要正确面对它。其次, 教师要弄清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 “无话可说”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 “言之无物”“形容不出来”是因为“有物不会言”。因此, 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从生活和情感入手, 注重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
二、创设情境, 营造真情实感, 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做到实话实说, 不说假话、空话。作文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既然学生“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 那么, 我们就在生活中去创设情境, 触发他们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 以生活为源泉,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倾吐欲望, 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 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 空洞、乏味, 死水一潭, 缺乏童趣, 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记得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件事:在一次世界杯期间, 一天下午, 当他走进办公室时, 听到许多教师都在议论中国队和哥斯达黎加队马上就要比赛了。走进教室时, 许多学生也在小声议论。教师见此情景, 灵机一动, 何不创设机会, 让他们去感受世界杯。他立即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 学生个个翘首企盼。可教师一接电源, 偏巧, 此教室出现电路故障———没电, 怎么办?急坏了同学们。幸好隔壁教室有电源, 马上又去取长电线, 结果, 电线取来了, 电视打开了, 可就是没有信号, 可能是前一天打雷击坏了设备。没有信号!学生们很失望。最终, 机灵的学生取来收音机, 看不了就听吧。一听, 虽开场二十多分钟可一球未进, 心中总算有所安慰, 可一场比赛下来, 中国队竟输掉了比赛, 学生个个唉声叹气, 好不遗憾!教师立即将“遗憾”二字写在黑板上, 点拨道:“今天我们有三大遗憾:1.有了电视无电源;2.有了电源无信号;3.没有信号改收听, 结果还是输了球。你们说遗憾不遗憾?”一经指导, 学生虽然深感遗憾, 作文却有了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情感, 描绘起来, 声情并茂、栩栩如生。所以, 教师要在生活中不断去创设, 提供情境, 让学生作文时不再有“言之无物”的烦恼。
(二) 和学生亲切交谈, 发掘材料, 触发真情实感, 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 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在平常生活中, 教师不但要传播知识, 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相互交谈, 倾吐一天中各自的喜怒哀乐, 用真情和爱心去共同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 进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小鸟的故事》, 读了催人泪下, 感触颇深。小作者就取材于现实生活。一天学校院中房檐上掉下两只雏鸟, 嗷嗷待哺。教师发现后忙将它们置于院中温暖之处。大鸟捕食回巢, 不见了小鸟, 便盘旋于院子上空呜叫, 好不凄惨。有时院中无人, 大鸟便下来喂食。学生见此事也为之心动, 非常关心。到放学时, 便主动去看小鸟。孩子一多, 大鸟便呼朋引伴地聚集许多只大鸟, 在院子上空盘旋鸣叫, 凄惨之至。教师急忙让学生散开, 大鸟便不再鸣叫。一连十多天, 学生每天都关心小鸟, 时常去看。教师每天都和学们畅谈小鸟的成长状况。最后, 小鸟终于回到了父母的怀抱。这件事, 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触发了他们的真善美。世界一切都有爱, 连鸟都如此, 何况人乎?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关爱生活、感受生活, 奏响生活的最强音呢?
(三) 以生活为载体, 切身体会, 唤起真情实感和无限暇想, 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心理学表明:玩耍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共性, 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 让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 唤起心底的情感。今年春天第一场春雨降临了, 学生欣赏着雨景, 盼望着到雨中去舒展一下筋骨, 享受一下这如丝般略带凉意的春雨。“去享受春雨吧!”一声令下, 学生好似一群得到自由的笼中鸟, 冲出牢笼, 好不欢快, 个个在雨中尽情地欢笑、奔跑、追逐、嬉戏, 任凭雨水打在脸上、身上, 任凭雨水溅在腿上、脚上。“春雨如何?”“贵如油”“清爽”“舒服”……此起彼伏。一个学生感慨道:“沐浴在春雨中, 好惬意呀!”多真实的感受, 多优美的词句, 还有什么比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更真实的呢?
三、循序渐进, 发现文眼, 形成良好的评改习惯
学生有话可说了, 也会说了, 但说得好坏, 也就是表达的成功与否, 还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教师指导作文时, 不应要求过高, 应循序渐进。批改作文时, 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优点和进步, 如一个词用得好, 一个句子写得生动, 都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好的作文, 评出优点, 大家借鉴;不足的文章, 发现闪光点, 并吸取经验教训。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卫校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作者:汪淑晶 于生金 刘帅 张嘉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2期
摘 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其内容涉及到生命活动的所有环节。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复杂、知识要点繁多等特点,是常令学生生畏的一门抽象和难学的课程。本文讨论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轻松学好生物化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生物化学 中职卫校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167-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学科内容自身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比较抽象,以致学生难以直接感知,使许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生物化学的学习效率,笔者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课堂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了解卫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都选择上了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者家中是医学世家而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主性,首先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中职卫校医学生,他们仅在初中学过一点无机化学基础,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知识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2 注重生物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普及性及趣味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和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
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平时生活实际,教师引导提问“小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偏食,为什么家长就会告诉我们,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要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老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思考问题。然后老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同学回答:“氨基酸”老师再问“营养必须氨基酸有多少种?”,同学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相互比例”,最后给同学们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在复习了以前学过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授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以让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这样避免了形式上的完美掩盖了内容的贫乏。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内容讲解清楚,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教材内容,最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一部分,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如果单凭自身想像来理解问题,会非常困难。而用FLASH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马上就会大大增加,就给学生以直观的生动的印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穿插讨论,答辩及演讲,注重课堂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对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做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所做答案进行讨论、研究,然后教师给予补充、矫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让同学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根据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讲故事的兴趣】推荐阅读:
如何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07-02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1-09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10-29
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09-21
浅谈学生民歌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09-12
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07-10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09-13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10-27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7-24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