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精选10篇)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篇1

学校利用下午教学常规互检协调会的契机,与东石片区教务主任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协商,在第八周举行xx中学教学开放周,由xx镇五所学校的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借班上课、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一提议得到xx镇其他四所学校的支持,每个学校选派两名教学骨干开展同课异构。

二、开课范围广,规格高

本次活动以“xx片区异校同课异构,课改核心校搭台交流”为主题。开课范围广泛,来自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物理、美术等8个学科的16位教师承担了这次公开授课任务。而且,东石镇其他四所学校的教师有6个是校际组成员。

1、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

2、能够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3、虽然是借班上课,但他们还是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浓烈。

4、课堂上的案例能够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素材。

三、听课教师多,评价好

在本次“教学公开周”活动期间,计有8所学校的197位教师莅校听课。其中,有来自xx一中、xx中学、xx中学、xx中学等外镇4所学校的22位教师以及来自本镇4所学校的175位教师,共计197人,听课节数达到273节。大家对本次活动普遍给予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四、及时反馈,注重教后反思

课后,各教研组能够及时召开教研组进行评课,促进校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弥补不足之处,达到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目标,也发挥了其他学校优质教师的良好经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不足

1、部分学科,老师未真正做到集体备课,或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教研组的团队作用。

2、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

3、开课教师的开课时间与同教研组的教师上课时间冲突,导致本校听课的教师数量偏少。

4、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课改的精神,大部分还停留在讲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层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5、同教研组、同备课组的合作意识还不够,没有意识到开放周的开课不是教师个人的事,而是整个教研组共同的事,导致开课教师单打独斗的场面比较多。

6、对兄弟学校开课的教师的招待不够,教研组没课的教师没安排就不懂得帮忙招呼兄弟学校的教师。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篇2

一、突破教材, 开放演示实验的素材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各地各版本的教材也应运而生, 同一版本的教材也先后作了修正和改进;另一方面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许多原创性实验题, 这就给广大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演示实验的素材。因而我在教学中往往不会拘泥于书本中的一个知识点只对应一个演示实验的限制, 往往用两个或三个实验内容来共同反映一个知识点,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生对各个物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在有关大气压的教学时, 我就用“覆杯实验”、“注射器实验”、“吸盘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共同证实大气压的存在。

二、突破传统, 开放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 只是让学生看教师表演, 先是“教师做, 学生看”, 后是“教师讲, 学生听”, 缺乏对知识深入引导和研讨, 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亲自探索知识。在教学中如能将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创新, 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分析、讨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 则会从中悟出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 我作了这样处理的:提前在课前布置预习本节课, 以思考题的方式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演示实验课题—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学生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实施实验探究, 强调实验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实验方案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实验方案设计的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 如何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转化为易于观察和比较的对象。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得到的许多不同实验方案, 有的甚至比教材上的方案还简单易行, 其中有的让火柴棒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有的则是让火柴棒沾上凡士林粘在电阻丝上让其受热掉下来, 有的让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使玻璃管的红水柱上升, 等等。这样表演性演示实验变为开放性研究实验, 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努力。

2. 实验器材选择要有开放性

在完成设计后, 有的同学会根据自己的方案就地取材, 有的同学到实验室借取现成的实验仪器, 有的学生帮助老师安装实验装置, 有的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小器材, 比如就有同学从电器修理部要了一些废旧的电炉丝来完成这个实验, 而且我发现他们那组实验有简洁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这样变纯观察性实验为创造性操作实验, 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实验成员组合搭配的开放性

讨论交流的结果是让那些实验方案相通或相近的同学自动组合到一组, 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会互相交流切磋、沟通、共同研究。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 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这样还有助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其中老师要留意特殊情况, 防止组员好的好, 差的差情形, 老师要本着组员自愿的精神而稍作微调和搭配, 切忌“拉郎配”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三、解放思想, 开放学生分组实验模式

学生分组实验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型, 但绝大多数学生是按教材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 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提供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抓药方”, 这样学生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 凑“热闹”成分很多,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也不明白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如:初三物理中《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 如果只是指导学生按教材的安排进行实验, 学生只会注意观察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在等于额定电压, 高于额定电压和低于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的发光情况, 并将每次测得的电压, 电流值填入实验表格, 算出电功率值, 那么会由于实验目的单一, 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 不限制实验原理

在讲这一节课时, 只讲清实验目的, 说明小灯泡上铭牌上的电流、电压意义, 至于实验原理由实验小组讨论决定, 并按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 结果出现三种实验原理P=UI, P=U2/R, P=I2R, 并通过对三种实验方案的优劣的深入分析, 确定应用P=UI为实验原理的最佳方案,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提高了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2. 不规定实验步骤

学生进实验室要求不看课本, 操作时要观察灯泡的亮度, 触摸灯泡热度, 计算灯泡的功率和电阻, 并不限定实验有三个步骤, 结果巡视实验中发现, 有的小组实验有五、六步, 并设计了开放性的记录表格, 记录了包括灯丝在不亮、较暗、正常发光、很亮、烧坏几种情况下的电压、电流的测量值和功率、电阻的计算值, 从灯泡热度的触摸感,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发现问题能力。这样也能正确处理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 如灯泡未旋紧、灯丝断裂等情形。

3. 不确定实验归纳

实验结束后,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从而开放性地归纳出实验结论, 如有的小组分析真实的实验数据, 得出如下结论:

(1) 伏安法既可测电阻也可以测电功率;

(2) 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 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其两端实际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4) 灯泡只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 实际电压过高会烧坏灯泡, 电压过低时灯不亮;

(5) 因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故不宜用P=I2R和P=U2/R测灯泡的电功率, 通过归纳,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并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

四、开放阵地,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物理小实验, 小制作的题材广泛, 材料非常丰富, 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利机会。对每章或每节课后的小制作、小实验, 教师可适当给予指导, 提出必要的建议, 使得学生善于动脑动手, 就地取材, 把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搞得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如在学习了《望远镜与显微镜》后, 就有学生利用保鲜膜的纸筒和家里就老花眼镜的镜片制成了多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高涨。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或不规范, 但学生的自主性强、参与性高, 尤其在设计和准备过程中那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体验, 是学生在其它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 同时又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加匡庄中学课改教学开放周活动 篇3

心 得 体 会

陈凡阁 邹城市张庄中学

参加匡庄中学课改教学开放周活动

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上周二在匡状中学听了赵明胜、陈宪胜二位老师的课后,就:①怎样分组是相对有效的?②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③采取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才是合理的?这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选择灵活多样、相对有效的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两位老师将6位同学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设小组长、副组长各一人,每组有一名 差生,赋予差生为最高分。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

实践表明,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二、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三、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实行合理的评价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并提高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和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尽快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 人对问题研究的贡献,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观察视角。面对各式各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如何制订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教学开放周活动总结 篇4

为了展示系部本学期贯彻“整顿教学秩序 提升教学质量”专题会议相关要求取得的成绩,体现系部创新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我系于12月17日成功举办了教学开放日活动。下面就本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作如下小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

开放日当天上午,巴校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带领校领导深入我系,了解开放周的活动安排情况,并且观看了系部的材料展示和学生的实习实训作品,对我系近阶段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教师全员参与

开放周活动期间,全系教师积极参与。上课的教师积极主动,他们为了各自的课堂理想,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听课的教师也不甘落后,跨学科听课已成常态,有的教师听课数量高达12次。正是因为大家的积极参与,协作配合,才使得本次活动氛围浓厚,轰轰烈烈,于寒冬腊月中燃烧了一把教学教研的激情。

三、课堂精彩纷呈

在课堂展示方面,系部当日课堂全面开放,重点推出赵淼、岳蓉蓉、张驰、陈登山四位教师的公开课,分别从德育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技能课的角度展示系部的课堂教学实况。赵淼老师的德育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课件中引用的素材、案例,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在教学视频的编制上,引入“微课”教学,让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岳蓉蓉老师的音乐课,课堂引入手法新颖,切入点全面、广泛,对中国通俗音乐的风格、发展在课堂上都有系统的阐述;课件制作精致,视听能全面融合;教学手段多样化,通过现场演奏器乐,让学生对音乐内在的节奏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课堂气氛活跃,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抢答,证明她在平时教学中能够注重让学生多听、多看,对音乐知识的普及有极大的帮助。张驰老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建筑测量课上得生动有趣,课堂上采用边讲边练、学生竞赛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堂驾驭能力强,落落大方,体现了其自身良好的素质和知识修养。陈登山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专业技能课的特点,老师展示项目,学生分析并分解项目,学生设计(探索)出操作步骤,学生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使学生面对新的项目能思路清晰,处理自如,能勇于接受挑战性任务。四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活而不乱,表现出很高的教学水平,获得听课的各系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材料详实规范

在材料展示方面,实训过程性材料详实,有方案,实训作品多,充分展示了前阶段实习实训的教学成果。系部的教学监控材料规范,注重过程性材料的收集。

学生的创业就业典型突出,学生创业能立足本地,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服务。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成绩显著,学生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系部的日常教学与技能考证的紧密结合,以考证促教学。系部汇报PPT则集中展示了近阶段系部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一些成绩。

总之,本次的开放周活动,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倾心投入,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将要求我系的每一位教师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教研为抓手,全面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打造理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让我系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校际间教研的交流,决定于第七周(6月25日——28日星期二至星期四)举行教学开放周活动,二、活动主题: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目的:

以教学开放周活动为契机,广泛吸纳兄弟学校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听评课的规范化。

四、活动设想1、6月X日下午4:50举行2014年春“教学开放周”筹备会,探讨决定“教学开放周”的开放形式及开课教师,要求开课教师所在教研组做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做好教学开放周的相关工作。

2、开课教研组教师安排: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每个备课组推荐1名教师,物理初

二、初三年各推荐1个,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各1名教师(共20人)。

3、开课的教师要印制好教学设计,并准备一些听课用的课本。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篇6

关键词:人文教育,生命活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曾几何时,语文老师在上阅读课时总以为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为了应付考试,不少教师还施以课后的题海战术。语文阅读教学俨然成为教师细讲多练的主战场,本应是书声琅琅的阅读课堂逐渐变成了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一人言、满堂灌,以至于学生们害怕语文、讨厌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就是语文教师保守固执地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把灵动有趣的阅读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的“讲座课”和“练习课”,教师和学生分别成了“灌输机器”和“知识容器”,阅读课堂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人文教育”的弘扬就是激发语文阅读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一个良好途径。下面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用教师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爱”语文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堂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文精神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心灵中需要语文、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文素养,而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往往就是激发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载体。

语文课如果舍弃了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也就是舍弃了语文教育的灵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努努力力提提高高自自身身的的文文学学素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有位语文老师的语文课很受学生喜欢,我发现最大的奥秘就是她经常用一些富含文学底蕴和哲理的话去鼓励学生、赞美学生,例如:“回答得真棒!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等,显然学生对这些古诗名言是非常感兴趣的,在老师的感召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由此可见,语文教师既是语文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能恰当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如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会,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把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整合起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二、用学科的人文文化,感染学生“悟”语文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

语文学科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其广泛的外延,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文化等等,都有所涉及。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指导学生去了解和思考,学会学习与借鉴。比如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文化就十分广泛,包含有风俗、礼仪、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这些内容进行点化,让学生从中有所接触,使学生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也接受了人文文化的熏陶。

阅读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多一些宽容》教育学生理解宽容的实质,学做一个宽容的人;《论美》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女英雄形象。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转化为热爱人文文化和追求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三、用课堂的人文活动,吸引学生“品”语文

根据“人文教育”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是自由独立的,有能力加入并完成 “学习”。“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与课文内容发生共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唤醒”学生,把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阅读课堂结构也要发生改变,教师也是“学习者”,不再以“播音员”或“裁判员”的身份出现,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

1.朗诵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教师要注重在朗诵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学生进入了角色,就会将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中人物的感情相沟通,就会将自己的生活与课文中人物的生活相比照,从而能够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记得教《乡愁》时,笔者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这位学生读得平平淡淡,毫无感情可言。于是,笔者要求这位学生做一做本课文的作者诗人余光中:“现在你就是余光中,这首诗歌就是你写的,诗歌中的 ‘我’就是你自己,请你再读一次。”待到他变换了角色,以“余光中”身份重读这首诗歌时,感情饱满,读得如泣如诉,哀婉动人,并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角色变换由读者变成作品中人,学生们对诗歌的感情感悟得更加深透了。

2.大胆质疑。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中学阅读教学也要鼓励学生多问:例如问问文章反映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问问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依据,问问其主张能否付诸实践……不仅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更要追问为什么这样写,探寻有没有别样的写法。有了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究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自由表达。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胶着状态时,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以协作的态度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通过巧妙的点、拨、导、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

4.想象创新。解读文本不是对原意的寻找,而是要去发现和创造新意。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不要用自己的理解或别人的理解来限制学生,而要让出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去联想和想象。例如,《窗》的结尾嘎然而止,故事还可能怎样发展?不靠窗的病人得到靠窗的位置后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他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这些都可以鼓励学生去想象一番。

5.合作探究。《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可见,合作互动既是“人文活动”的表现,也是新课程的理念。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

6.自主阅读。我们应以课堂为阵地,以现行教材为基点,用滚雪球的办法,把读书的触角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教师可简介《水浒传》,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断,印发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探究那一百零八个“面目不同”的水浒英雄,这样以点带面的教学可谓事半功倍。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还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实施。青岛的王泽钊把学生带到崂山水库风景区上课,上海的黄玉峰与学生一起作语文旅游,这些案例都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一般学校和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定期到户外、图书馆、阅览室以至社区去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四、用生活的人文实践,引领学生“用”语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语文教学中用语文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引领学生用好语文的最终目的。

怎样让学生养成人文品行?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发扬天人合一的精神,就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和谐自然;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拒绝毒品;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

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学生在给保护中教网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中教网在睡觉,请从旁边绕”;有的学生给喜良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喜良车”…… 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的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引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我校决定2010年12月13日~2010年12月17日举办“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陈祥保

副组长: 王文仓 董光毕

组 员: 石发年 姚富胜 程元 倪学勤 陈煜 李成寅 张德志 周春林

王耀华 各班班主任

三、开放内容:

(一)课堂教学的开放;

(二)班会开放;

(三)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研、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放;

(四)学生养成教育、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

四、开放时间:

2010年12月13日至17日。

五、开放对象:

全校学生家长、上级领导、兄第学校及其他关心教育工作的社会人员。

六、实施步骤:

为确保本次教学开放周活动顺利进行,学校研究决定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2月6日~10日):准备阶段

1、宣传发动。组织召开领导组会和教师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发方案,布署工作。全体师生要把教育教学开放周看作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我校办学行为和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2、认真准备。各处室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精心布置,督办落实。(1)教导处:负责抓常规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校园秩序,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公开课的落实。张贴课程安排表、时间表,发放反馈表。通过书面通知向县教育局、教研分会和兄弟学校发布公告。

(2)总务处:具体负责抓环境卫生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3)团委:负责学校广播站宣传,写好欢迎标语、横幅。

(4)教研组长:安排好本组开放周的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组织听课,及时评课。收集教学设计,将评议意见附在教学设计后面,于活动结束交教导处。

(5)班主任:负责邀请家长和听课前的班级座位安排工作。第二阶段(12月13日~17日):实施阶段

1、走进课堂。星期一至星期五,共10节课,开展听课、评课、交流、研讨等活动。

2、来宾到校后要签到并领取《教学开放周活动意见反馈表》,活动结束后填写好此表交教导处。

3、各教研组、班主任要安排好接待、交流工作。第三阶段(12月20日~24日):总结反馈阶段

1、教导处要统计整理《教学开放周活动意见反馈表》,写出整个开放周活动的总结,收集整理资料。

2、学校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七、活动要求:

1、全体教职工要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活动期间,全体教职工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

2、全体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新形象。

3、上课教师要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中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4、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开放周期间听课、评课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

5、接待人员做好指引工作,并提醒听课人员应尽量减少对课堂正常活动的负面影响(如:进、离教室时不要有太大声响、关闭手机、禁止吸烟等)。

教学开放周活动总结与反思2 篇8

10月17日至10月21日,是我校教学开放周的时间,在这开放周里,我们共展示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60节课,做到了班班开放,人人行动,人人参与,人人发展。出课的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水平,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启发创新,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师生情感的交流。

一、我们的亮点

1、全员参与。本次教学开放周主要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主,48节课,40名专任教师全员参与,所有的教师不论年龄大小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为了使学校语数教师们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风采,开放周为他们搭建了平台。

2、高度重视。我校自教育局召开关于教学开放月的会议后,成立“开放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宾校长任组长,协调教导处、教研组等部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限定时间,确保质量。教务处负责制定“开放周活动”方案。

3、精心准备。参与活动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都本着学习、提高的心态面对教学开放周,围绕“有效高效”的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和践行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4、绿色课堂。本次开放周常态课多,无预演、毫无造作做秀,做到了 “简简单单教知识,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让课堂返朴归真,真实展现我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5、高效课堂。

(1)、教学情境创设得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问题引导运用巧妙,教学效果好。我们看到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 励学生发现学科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设计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发现和融会贯通的过程。

(3)师生、生生互动设计合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一些开课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发问题的基础上,能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入手,以学会质疑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最终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积极参与交流。每一位开课的教师课前都与同级教师针对上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课后也与听课的教师就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教法、教学理念等进行切磋交流,互通有无,共谋发展。

7、反思研讨。所有开放学科在课后,出课教师都各自进行教学反思,进行经验总结,肯定成绩,查摆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我们的收获

此次教学开放活动是紧张与劳累的,也是忙碌与疲惫的,但它送给了我们成长的法宝与经验,送给了我们成长的动力与源泉,更送给了我们成功的喜悦与智慧。

1、教学理念朝着学生的发展走去。

所展示的每一节课处处体现着学生发展的主线,体现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课堂上老师们不是考虑自己如何操作课堂,而是顾及学生如何学习;不是考虑达成结果的答案,而是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考虑教学内容如何反复分析,而是考虑学生如何进行实践训练。总之就是一句话做到了认真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有效设计,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说”的积极状态。可以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变得了‘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不凌乱,扎实而不机械,真实而不失精彩。’”

2、教学设计朝着简单走去。

确定目标是每一节课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课,无论是哪一种课型,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而且制定的教学目标集中、简单、明确,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自然交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推进。而且通过清晰的教学过程,逐步到位,动态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老师们丢弃了复杂繁琐的设计,留下了简单。通过简单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本课的不简单。简单的设计,不简单的效果。

3、课堂朝着真实、朴实、扎实的方向走去

我们所呈现的每一节课都本着“绿色”,因为真实的课堂才能演绎出精彩,所以每一学科的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都本着扎扎实实为学生的思想,我们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只重视内在的真实、朴实、扎实。让学生每一节课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所以说我们的课正朝着真实、朴实、扎实的方向走去。

4、“三个推动”。推动了我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推动了与兄弟学校的深度交流,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5、“两个加快”。

此次活动,校际间交流,教师间的交流密切,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6、“一个心态”。本次教学开放周的活动,老师们本着“求真、求实、求深、求活”的心态,即“求真”,摒弃形式的东西;“求实”,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求深”,充分挖掘教材;“求精”,循序渐进,注重细节;“求活”,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

三、我们的不足:

1、个别教师的提问,质量不高,或过于简单,学生不用加于思考就可顺口回答出来;或是提出的问题,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就急于叫学生回答;或提出的问题过于宽泛,学生无法思考作答。

2、学生能力培养上欠缺。由于在学习方法上指导欠缺,从而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致自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精神都受到影响,另外学生的参与面也有待进一步扩大。

3、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加强。我们都知道,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富有生命 气息的课堂,肯定会有许多预设以外的东西,学生的自由思维使得课堂中意外生成让有的老师们应接不暇。我们的老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经历。这有赖于教师多方面的、较高的素养,需要更严谨的思路与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但是也有个别教师存在因缺乏经验而造成的课堂教学环节把握问题,在教学中细节未能处理恰当,缺乏讲、练、评的比例、重难点问题的时间把握等问题。从语言来说,还需更富智慧性语言、更富启发性语言。

四、我们的反思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学生们总是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而且思维活跃,所以,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往往会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东西。面对这样的实际,我们的教师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底蕴,使自己有一双“慧眼”去挖掘、去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还要养成对自己的教学经常反思的习惯,提升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随机应变、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能力。

2、注重集体备课。

今后,进一步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研究,挖掘教材的内涵,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教材,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注重二次备课,在教学研究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进步、在教学合作中提高,以实现广大教师的自身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加快深化教学改革的步伐

今后,我们学校要用更多精力实施深化教学改革,努力从各课型的深入研究上下功夫,怎样把各种课型的教学优势发挥出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的更有特色,更加高效,如何改进在教学中的不足、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们中心校的全体领导和老师将抓住优势不放松,面对弱势去努力,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促进学校间的各种交流活动经常化,加快我校教学改革的步伐。

在这次活动中除了这些感受,我们更有一些感动。我们感动于老师们敬业精神,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无年龄之别,面对学生时就会焕发青春;感动于我们老师之间真情互助的情感,准备课时的互帮互助。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篇9

在教学上, 形成基于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 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到主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以往在复习课上对知识点的巩固总是围绕着各种固定题型、程序化的解题策略、预定的答案而进行。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思维上的定势或求同思维的培养, 但却忽略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而如果我们老师通过创设与复习知识点相关的开放型情境, 既可以达到复习的目的, 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以达到其主动学习的目的。

本节是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复习的开放型问题解决课。让学生制作3*3数表, 满足行成等差数列, 列成等比数列。问题可以有无穷多个答案, 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证明。

教学设计

1.创设开放情境, 达到人人参与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通过对3阶幻方的介绍, 使学生理解“3*3数表”的含义, 从而引出开放型问题:制作一个3*3的正方形数表, 满足: (1) 各行成等差数列, 且公差不为零; (2) 各列成等比数列, 且公比不为1, 试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不同答案。

学生---独立制作数表。

部分答案举例:

2.发散思维, 提出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发展问题, 引出问题二:试尽可能多地找出有关问题一的规律, 或提出猜想, 并尝试进行证明或证伪。

学生A---各数不为0;

学生B---当左上角的数、公比和公差均为偶数时, 表中各数均为偶数;

学生C---当左上角的数、公比为奇数, 公差为偶数时, 表中各数均为奇数;

学生D---第2、3行各数的奇偶性, 与公比q和首行公差d之积qd的奇偶性相同。

教师---以上猜想很好, 但都是从大家所给的具体实例中看出来的, 它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吗?如何给出证明? (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

学生E---给出了问题一的公式解:

3.以质疑的导学方式剖析问题

教师---为什么三列的公比相等?能证明吗?

问题抛出后,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证明。

学生F---可设这个数表为如下表:

针对得到的公式解学生继续提出猜想:

学生G---三行的公差成等比数列, 且公比等于三列之公比。

学生H---对角线上各数的通项为: (其中1a是左上角的数, q为公比, d为首行公差) 。

教师---点评该生的方法很好的诠释了数列中通项公式的作用, 同时老师点明数列的本质其实是体现了函数的思想。

学生I---每相邻四个数 (构成小正方形) 中, 对角之积相等。

教师---记ji, a为第i行第j列的数, 这个规律可表述为:

学生J---这里并不一定是加1。

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完善, 从而将此规律推广为任意矩形的对角之积相等。

剖析与反思

第一,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围绕数学问题展开数学思维, 进而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本教案通过一个开放性的设计, 让教师少教, 学生多悟,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由学生做主, 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二, 如果在复习课中, 教师对于题目总是“讲”思想, “讲”方法, “讲”变式, 那么, 学生的学习只能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 缺乏自己的反思和总结。同时, 由于题目结论的唯一性, 使得无法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本课例采用的是一种策略开放型问题, 就是多种策略或策略优化问题, 它是从同一条件出发放射多种策略或最优策略, 也就是要求学生从题设出发, 去探求结论成立的多种途径或最优途径。本课的问题一就是从低起点出发, 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复习变得有趣。从教学效果来看, 只要问题选择得好, 就能够使许多知识得到复习, 并促进解题能力, 思维水平的发展, 本教案基本体现了这种特点, 所提出的问题简单有趣, 同时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许多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了复习。特别是关于学生E与F对于猜想所采用的证明方法, 对知识能力的复习效果, 是较好的。在此期间通过学生不断地提出不同的猜想, 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共同探讨下, 使得本题所覆盖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有阶梯的提高着难度, 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中学教学开放周总结 篇10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给每位教师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共有二十名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展示的科目有:数学、语文、音乐、科学、体育、微机、英语、美术等科目。教师参与的热情较高,尤其是体育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成员都参与了此次活动,先不说课的优劣,就是这种热情和研究的风气,就值得其他各组老师向他们学习。本次教研活动已结束了,教导处将从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学思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教学思想正确,都在向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努力,尽量创设开放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学习氛围轻松、娱乐。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多教师创设了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如:语文课,教师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发感悟。英语课、体育课教师使用游戏、竞赛活跃气氛,音乐教师利用旋律、肢体语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这方面冯倩老师给大家做出了示范,这也是她平时课堂教学的一个展现。

三、认真钻研教材,知识传授准确,学习效果良好。参加活动的老师课前认真积极准备,深入挖掘教材,客观分析学生和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由于策略得当,知识的切入点准,因此重难点突破巧妙,预设性问题抓得准确,课堂教学效果好。数学课刘延玲、路国超都能抓准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剖析。陈艳红的习作课在使用外班学生的情况下,仅九分钟就有近半数的学生完成了一篇日记。一是学生有一定的储备,二是老师设计科学,打开了学生习作的思路。冯子真老师

《赵州桥》一课采取变序式设计,紧紧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通过朗读品悟,认识到赵州桥的独特设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综合实践课的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搜集资料,结合现状分析,利用儿歌达到学习目的。体现综合实践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体育课设计的游戏既能训练体能,又能训练反应能力。

四、注意组织教学,学生精神饱满,学习状态很好。每节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视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一年级的两节课,学生能如此专心地听讲,教师能轻松有序地进行教学,不得不让听课的教师佩服。另外,老师也很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话、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这一点是很多教师要学习的。如说完整话这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3+2=?学生站起来就回答5。结果是正确的,但话不完整。应让学生站正说3+2=5。这一点刘延玲、于秀娟做得非常好。她们的学生上课会听话,能跟从教师的指令,清楚地表达,而且语言比较完整。希望其他教师能在这方面多进行训练,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完美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有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科都要重视此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数学学科,目前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多,问题或任务都是教师提出的,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少。如观察直尺让学生自己发现离0越远数字越大。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才懂得这个知识的。不要只追求结果,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研究的过程。

二、明确各年段的要求,课内实施有效训练。任课教师心中要明白每一年段学生应达到的程度。教学中既不拔高,也不滞后。如体育课同样是队列训练,但每年级的要求、难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每阶段侧重什么训练应在课堂中扎实落实。如一、二年级的语文课以字词为主,阅读课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三年级则主要抓重点词,四年级要重视段的训练,五年级应重视全文的布局谋篇。三-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单单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一些相关语文知识,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明白作者为什么国这样写,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写既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指模仿作者的表达形式练笔。今后的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有机地将读写结合。

三、教师的基本功还要加强,每科教师都要用普通话授课。方言或口语尽量少用,这一点体育、微机学科教师应加强。另外教师授课时的音量、语速要适中,音乐和英语课上有的教师音量太低,不利于学生听讲。

四、各学科需探讨的问题: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语文:阅读课上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英语:如何利用游戏大面积对学生进行操练?音乐:如何做到形式活泼,效果良好?体育: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运动和游戏?综合: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科学:如何引导学生实验既有序又有效?微机:

希望本次活动后,教师的教研意识更强,研究风气更浓,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

“发展性生本课堂”教学

开放周活动总结

皇城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案例下一篇:爸爸的另类职业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