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镇社区建设调查报告(精选12篇)
一、基本状况
王屋镇辖44个行政村,291个自然村,7690户,3.1万口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80%以上的农户建成了砖平房或砖楼房。75%以上的农户居住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村,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20%的农户、约1500户左右农户离土经营,进入市区务工经商。这些农户中,约40%的农户在市区购房,40%的农户在市区租赁房屋居住。
现有在农村居住的农户中,居住条件较差的深山区或较偏僻的自然村大多数农户有迁入本镇新型农村社区或进入平原社区的愿望,但是由于他们收入普遍较低,搬迁的困难较大,约40%的农户存款在5—7万元以上,40%的农户存款在3-5万元,20%的困难户、特困户、五保户存款在1万元左右,有的甚至有一定外债。近二年来,新建砖楼房的住户因建房外债都在8万元左右。
在现有的25岁左右的年轻人中,每年约有250对青年男女结婚登记,他们中约25%的家庭有在市区或平原社区购房居住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其余程度不同的有进入本镇新型农村社区建房的愿望。
二、农民对进入本镇社区或平原社区的政策要求
(一)进入本镇新型农村社区的政策要求
1、住房为独家小院。
2、本村或本组能住到同一个小区内。
3、要求放弃原宅基地的,原房屋给予一定补偿;不放弃原宅基地的,给予3万元资金补贴。
4、要求分到人均20平方米菜地。
(二)进入平原社区的政策要求
1、房屋价格在每平方米1400元以下。
2、政府给予3-5万元的资金补贴。
3、本村或本组能居住到同一个小区内。
4、要求分到人均10平方米菜地。
(三)特殊情况的村组
1、西坪村建水库后需搬迁移民的156户农户,要求政府按库区移民待遇迁入市区居住。
2、铁山村采矿塌陷区32户农户要求房屋作价赔偿后,迁入愚公新社区集中建房居住。
三、建议
1、市政府要出台对迁入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的扶持政策。
1 理清思路、科学规划, 明确重点镇发展定位
该县李庄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 先后被确定为临沂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 为李庄镇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为此, 该县按照省、市部署要求, 着力推进李庄重点镇建设, 倾力打造百亿级家电产业园, 努力把李庄镇建设成为“郯城县域次中心”、“临沂中心城区卫星城”。聘请同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 对李庄小城镇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修编, 完成了《小城镇总体规划》、《李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济园区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李庄镇的小城镇规划总体定位为“一城四园, 十大社区”的主体框架。一城即:镇驻地至刘道口村之间10平方千米开发建设李庄北部新城, 打造一片功能完善、建筑时尚的城市化聚集区。四园即:百亿家电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万亩花卉品种园、万亩杞柳生态园。十大社区以沂河滨河区域为主线, 多点启动, 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连片开发。“一城四园十区”规划, 重点体现核心区的城市化功能, 十大新农村社区的带动功能, 生态园、花卉园的美化环境功能, 家电园、建材园的经济和就业安置功能。通过规划, 确定了镇域空间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 解决了工业的持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解决了公路与城镇布局的协调发展问题。
2 优化结构、培植特色, 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李庄镇把大力培植有特色、有潜力的支柱型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科学调整, 李庄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目前, 该镇初步形成“家电主导, 建材兴市;南部柳绿, 北部花红”的产业化经济格局。一年来, 该镇累计实现镇域生产总值25.77亿元, 同比增长21%, 农民人均纯收入9 750元, 同比增长17.1%, 实现招商引资1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 012万元, 增长158%, 圆满完成了年度倍增计划。
2.1 家电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 该镇已引进重点项目63个, 计划总投资177亿元, 到位资金29亿元。星科电子、丰收电器等24家企业已投产达效;侨兴能源、帝龙新材等30家入园项目正加快建设。近期, 又引进了沂达国际商贸物流城、万城商业广场、诺亚方舟水上项目、佩爱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即:PET) 等总投资过百亿元的大项目。
2.2 建材产业迅速发展
新型建材是李庄镇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为适应产业升级需要, 2012年在家电产业园南部规划建设了10平方千米的百亿新型建材产业园, 目前, 园区已拥有华星铝业、百诺建材等6家建材企业, 其中, 新引进的宜华木业项目, 总投资达50亿元。
2.3 杞柳产业稳中有增
杞柳是李庄镇传统的支柱产业, 目前, 基地面积已扩大到3万亩, 全镇有9 000多户、3.2万人依靠种柳编柳致富。今年杞柳行情稳中有升, 每亩杞柳年纯收入可达5 000元以上, 是种粮效益的三四倍。现在全镇柳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0家, 其中具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2家, 年产值达2.4亿元。2012年以来, 已有美国、德国、荷兰等多位外商前来考察、洽谈, 并通过广交会、京交会, 签订柳制品出口订单1 500多万美元。去年, 李庄镇杞柳产业实现外贸出口1 1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7.4%。 (1亩≈666.7m2)
2.4花卉产业转型升级
李庄镇青山、八里屯、唐庄等地已拥有海棠基地1万亩, 去年10月份, 又启动了南部白马河流域海棠 (市花) 品种繁育基地的开发建设。现已成功流转土地8 000亩, 并与70多家投资大户签订了花卉种植协议, 有力地保障了明年春季的海棠品种园区开发。全镇海棠已拥有西府、垂丝、冬红、北美、绚丽等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 一些名贵的品种已经打入北京、上海等主流市场。
2.5 基地品牌建设再上台阶
以品质提升品牌、以品牌拉动市场, 李庄镇已发展道口甜瓜、凌庄蔬菜、蔡村香菇、青山花卉、沂河鲜桃5大品牌化农业生产基地, 目前, 全镇已流转土地3.5万亩, 占全部耕地总面积的30%, 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 000亩, 注册农产品商标5个, 其中, 2个已通过无公害认证, 1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被市授予“省级食用菌生产先进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3 完善配套、增强功能, 努力提升重点镇建设水平
3.1 稳步推进驻地核心区改造
李庄嘉园、碧水湾、机关公寓三大驻地生活区建设进展顺利, 北部10平方千米的新城花园社区与驻地开发实现对接, 2012年累计完成公寓楼房建设1 100套, 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 安置住户1 026家。全镇新增建成区面积1.8平方千米, 新增城镇人口5 267人, 城镇化率达45.89%。同时, 该县按照“色彩明快的现代简约风格”加快实施小城镇改貌, 通过平改坡、立面貌等形式, 完成沿街楼房改造2 900米、2.32万平方米。
3.2 完善小城镇基础配套
新修、整修道路32千米, 硬化改造株沙路、海棠路、古园路等17条主要道路, 配套桥涵29座, 开挖排水沟13.6千米, 路边栽种各类绿化苗木56 400株, 安装景观路灯820盏, 新建垃圾中转站2所, 垃圾池120余处, 安放垃圾箱660多个。借临沂实施东线供水送气工程之机, 启动了20千米自来水管网工程, 完成了30千米中低压燃气管网入地工程, 总投资1.5亿元的110千伏变电站也已建成使用。去年以来, 用于李庄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在城镇管理上, 创新了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模式, 通过面向市场竞拍保洁权, 将“政府不好管理、个人管理不好”的环卫工作, 承包给专业的物业公司, 实现了环卫保洁工作长效规范, 李庄镇城乡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4 加大投入、严格管理, 努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4.1 着力建设10个新型农村社区
在设计上, 有五加二、四加一的多层住宅, 有两层的连体房、小康楼, 有老年公寓;在布局上, 沿沂河、沭河、白马河、国道, 形成条带, 连片开发;在建设上, 采用节能新技术, 新建建筑主要采用外墙保温和隔热断桥中空玻璃等节能措施;在供暖上, 因地制宜, 分别采用了天然气、地源热泵、太阳能加燃气壁挂炉等供热方式;在管理上, 按照“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标准配套进行。截至目前, 全镇已完成社区楼建设66栋, 小康楼1 120栋, 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4.2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
今年, 在青山社区、李庄嘉园、郯城四中等地新建成3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投资5 700万元, 完成了于泉、青山、唐庄、沙墩等8所小学的教学楼建设。全镇9所重点学校经改造顺利升级, 教育学习环境不断优化, 师资水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郯城四中、沙墩中学、李庄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建设相继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投资330万元完成了李庄镇驻地郯城第二人民医院升级改造建设, 为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了3处医疗服务中心和5处花园式小学、幼儿园。
5 加强领导、扩权强镇, 全力保障重点镇建设顺利推进
5.1 机构改革落实到位
郯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扩权强镇工作, 全面落实“扩权强镇”政策。2012年7月, 李庄镇行政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按照公开选拔、优中选优的原则, 为各机构配齐配强了8名副科级副职, 并通过优化组合, 对各机构岗位人员进行了调整。
5.2 权限下放到位
郯城县直有关部门一次性下放了46项管理权限, 并在李庄镇设立行政大厅服务窗口, 实现了行政审批服务前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 落实了财政税收激励机制, 对李庄镇上交的财政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全部返还, 用于助推重点镇建设, 并优先将全县70%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李庄镇项目开发。
5.3 四个平台建设到位
建立综合执法平台, 成立综合执法大队, 配备执法巡逻车, 规范上岗;建立便民服务平台, 在李庄镇政府门前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土地储备平台, 成立李庄镇土地储备中心;建立投融资平台, 李庄镇政府独资5 000万元, 注册临沂三和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并投入运营。
6 通过调研, 对推进我县重点镇建设的建议
(1) 科学规划, 促进重点镇建设上水平。重点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 着眼长远, 坚持高标准规划, 高质量建设, 高水平管理, 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重点镇建设上层次。基础设施是实现重点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3) 加大管理力度, 促进重点镇建设上特色。
道教何时传入王屋山,已难稽考。司马承祯、贺兰栖真、丘处机都曾在济源建造道教宫观,并在此长期修炼、传道。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曾到王屋山寻幽探胜,访道吟诗。李商隐两次入王屋山学道隐居。
现在,仍然有道士在王屋山修行隐居,数量大概在50人,多数住在深山道观中,也有人独居山洞。其中既有曾经的出租车司机,也有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还有生意失败的商人,甚至有留美归来的博士。
济渎庙是王屋山上的一座道观,目前有2名道士,曾经的商人张宝义,便是其中之一,出家后道号为张李义。
48岁的张道长是黑龙江人,个子不高,但看上去硬朗、清瘦;讲话很慢,声音低沉,有人问他问题,他会思考一下,再有条不紊地回答。他出家时间不长,出家前做过各种生意,上世纪90年代开过汽车修理厂,后来收过山货,卖过珠宝,倒腾过服装,个人资产最高时有80万。
2013年,生意失败后,张道长决定出家。他先在终南山隐修,“在一座破败的庙里。每天打坐、念经。1天吃1顿饭。从山上到能买到食材的地方,往返需走6个小时。所以一般会买些土豆、挂面啊,吃的时间能长点儿”。
到济源后,张道长没有直接去济渎庙,先在附近山洞待了十几天。山洞在半山腰,除周围放羊的村民,鲜有人经过。洞里只有一石床、一供桌、一根搭衣服的长绳。洞口很小,阳光照不进去,就算白天在里面活动,也要点上蜡烛。
后来,他来到济渎庙,生活变得很规律,每日诵经打坐,打扫殿堂卫生,清理香灰,练习书法,晚上还能上网浏览新闻,阅读道教方面的书,已十分知足。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状态:“我现在欲望不高,很多事情看得越来越淡,不会像出家前,一定要把事情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追求所谓的成功。之前的步子太快了,我现在试图慢下来。”
他也不排斥将来还回到山洞隐修的可能,但现在谈的更多的是“顺其自然”。
已经出家三年多的申理兴道长,目前住在王屋山紫微宫。她开朗爱笑,只要跟她聊天,就能听到她“哈哈”的笑声。
申道长出家前在郑州开了15年出租车,育有一子一女。出家前的事,她不愿多谈,只是用“自私、爱发脾气、贪念重”等字眼形容自己。她出家时,女儿很支持,但儿子不同意,后来见她状态改变许多,也逐渐认可。现在在澳门工作的儿女,常会寄钱给她,以贴补日常花销。
从王屋山景区门口,步行约50分钟,就可以看到高高矗立的紫微宫。通往紫微宫的石阶很高很陡,部分已经倾斜断裂,一口气走上去,会累得直喘。
紫微宫条件并不好,和景区香火旺盛的阳台宫比,甚至称得上一个“差”字。始于唐代的建筑,几乎全部废弃,遗址上杂草丛生。只剩下房顶破好几个大洞的八仙阁,可以勉强住人。
申道长就住在八仙阁二楼。中间是供桌,两边是她和师父的卧室。她弄了些塑料布,央人帮忙简单蓬了一下,才使房间不再漏雨。但山上风大,一刮风,就能听到塑料布被吹得呼呼直响的声音。她说她不怕冷,就怕大风和屋里潮湿。
在八仙阁后面,有个紧挨着的木棚子,是厨房。里面放着做饭用的锅碗瓢盆,还有一些道友拿来的挂面等。她平时很少买菜,春夏会摘山上野菜吃,秋冬则自己种萝卜白菜。她有电磁炉,但不常用,更多还是烧柴做饭。柴火多是附近山上捡的。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她,刚来的时候,不会劈柴,还是后来附近村民教她,才知道斜着劈更省力气。现在的她,劈起柴来要娴熟很多,但碰到较粗的木头,依旧很吃力,有游客经过时看到,会顺手帮她劈好后离开。
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她都会打坐念经。有时候晚上也会在网上看道教方面的视频,或者用手机上微信,看一些公众号发布的道教知识。
山上的生活和在城市比,条件要差很多,但申道长更喜欢待在山上,“对王屋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亲近,山中空气很好,周围人也很淳朴简单。我30多岁的时候,头发开始变白,在社会上我得定期染头发,穿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很累。来到山上,我再没染过头发,自由自在,恢复了本来面目”。
以前的她需要人开解,现在的她多在开解他人。常有香客上香之余,向她倾诉烦恼,有失恋的,赚不到钱压抑的等。远在澳门工作的儿子儿媳发生矛盾,也直接打电话过来让她帮调解。她把倾听烦恼、帮人解开心结比喻成“心理医生”。她说:“出家是我做过最对的一个选择。在这里,我能找到自己的欢喜心。”
在王屋山上走一遭,会发现,道士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清苦贫乏,也并非与世隔绝,很多人都能上网,会通过微信等APP与人沟通、获取信息和学习道教方面的知识等。除了平时只能吃素食,着道袍,需诵经打坐外,道士生活与常人无异。
银屏镇位于巢城东南隅,属城乡结合部,全镇辖9个村委会,共7000余户,3.6万人口,2008年全镇财政总收入30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33元,工农业总产值6万亿元。自2006年以来,我镇根据市区的统一部署,以“建设新村镇、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为主题,先后分三批开展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镇共有10个自然村参与了以“三清三改三整顿”为主要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约近500万元,建水泥路面约为30公里,改水1600余户,改厕1200余户,拆除废弃房屋100余间,安装路灯20余盏,建垃圾池60余个,清理各类垃圾400余吨,清理污水塘17口,污水沟渠21条近5000米,我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工作伊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成立了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李池松担任,并确立一名副镇长吴荭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抽调得力人员,共同组成工作领导组,确保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2、加强宣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全力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自己的事,群众能否积极参与是决定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实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群众满意的实施方案,强化宣传,公开扶持标准和补助办法,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申报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府引导,群众选举推荐成立村级新农村建设管理组织,进一步协调和化解建设过程中的矛盾。
3、典型示范,以点促面。逐步推进,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为保证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初步成效,从而逐步带动全镇的新农村建设,镇党委政府认真对各村的经济状况、资源情况、群众的建设热情等进行了调
查分析,逐步选出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村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示范村办成广大群众为主动心的新型农村,从而起到带动作用。
4、严明责任,公开招标,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工程规范化操作。镇党委、政府为保证新农村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杜绝人情工程、面子工程,经研究决定对所有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将各项工作进行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严格制定验收标准,使新农村工程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缺少科学规划。目前我镇所启动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普遍缺少长远和科学规划,多数工程建设是为了完成达标任务,从长远来看,必然为今后的发展带来隐患,或造成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的被动局面。
2、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村庄整治工作结束后,对村内的公共设施如何管理,村容村貌如何保持,垃圾的有效及时处理等工作缺少长效管理机制,必然造成整治后的村庄再度出现“脏、乱、差”现象。
3、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新农村建设资金尽管实行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但是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工程,资金远不能满足需要,一些帮扶单位本身财力有限,或主观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群众自筹资金更加缺少有效措施,群众小农意识强,对公益事业投资热情不高,筹资难度大,从而严重制约了建设资金的来源。
4、新农村建设内容单一,品位不高。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目前村庄的修路、改水、改厕等设施建设,应该还要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生态建设、卫生网络建设、富民工程建设、集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等一系列建设,从而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各项指标真正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新农村建设内涵更加丰富。
三、对策与措施: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内涵丰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细化方案,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首先要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无乱在理论学习上、政策研究上以及实践探索上要更加切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剖析优势与劣势,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工作热情,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2、加强整体和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政府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伊始,要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并且要逐步细化,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同时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也必须要与发展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让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的有效之路。加大城镇发展和经营力度,积极创新摸索土地置换等手段和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3、在工作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建设模式上,要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方法上要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齐步走,不一刀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势而为,不搞大拆大建。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过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4、要把促进生产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政府要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各村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选准自身主导产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突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之路,培育品牌,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5、加强村农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道德、法律、文化、科技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组织农民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民主法律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村民自治进入法制化轨道。
自查考核工作情况的函
重庆市旅游大项目指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你办《关于开展200910大名镇旅游建设项目自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区严格按照年初签订的《建设十大名镇旅游项目工作责任书》和《十大名镇旅游项目承诺书》的有关要求对中山名镇2009建设工作进行了自查考核,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山名镇项目基本情况
中山名镇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项目包括:旅游整体策划;千米老街基础设施综合整治;龙傅公路、中斑公路、中自公路等交通网络建设;太沙公路建设;建设50公里以上标准游步道;开通笋河水上旅游项目;11500亩森林工程的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及停车场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建设等;推出中山古镇镇内“十景旅游”并开通“十景旅游”观光车;古庄园修复打造;中山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渝西老年产业园建设;古镇接点整治;全镇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宣传与营销(网络、媒体、宣传活动及六大文化品牌打造)等。该项目2009开工建设,计划至2012年完成全部工程。
二、中山名镇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2009年该项目已投资150万元完成了中山旅游整体策划;投资1095万元完成千米老街基础设施综合整治项目街面的管网及青石板的铺设,沿河岸的管网正在设置;投资350万元的龙傅公路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1250万元的中斑公路项目正在油化;投资1200万元的中自公路项目已完成部分路面油化;投资280万元的笋河水上旅游项目已完成了码头的基础并购买了快艇和船只,年内开通;投资920万元的11500亩森林工程建设已完成植树;投资155万元实施了中山旅游网络建设、媒体宣传活动及六大文化品牌的打造工程,举办了生态年猪节、千米长宴、森林旅游节、龙舟文化节、七夕情人节、石板糍粑节等活动,参加了重庆市西部旅游博览会等活动。截止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资金5400万元。本投资计划为4000万元,完成投资进度的135%。
通过项目的建设、积极的宣传营销及各种活动的开展,截止11月,中山接待游客30.9万人次,同比增长2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47万元,同比增长27.5%;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1.8万人次,同比增长27.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76万元,同比增长27.3%。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机构 我镇拥有 333平方米的专用文化站,拥有 1700 册图书,16 种乐 器,1 套视听设备和 1 套体育器材,设臵文化助理 1 名。全镇 12 个村 共拥有 12 个村文化活动室,拥有图书 1230 册。
(二)基本队伍的建设情况 全镇文化站有文体骨干 30 人,共有业余文艺队 3 支,业余文艺队 员 423 人。这些文艺队和文艺骨干为广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 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增添农村传统节日 的欢庆气氛等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1、文化站的基本情况。镇文化站是一个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科普培训的必备场所,是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辅 导、组织、管理机构。2010 年镇政府对文化站进行了新建,但由于缺 乏资金购臵设备,至今仍无法正常使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文化室的建设情况。文化室是各村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 要场所,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镇的“农家 书屋” 工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了,全镇现在已经建立了 12 个农家书屋,存书近3 万册,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应有尽有,基础设施比较齐全。为了更好的管理书屋,我们设臵专门管理人员,多次组织相关培训,确保管理上也日趋完善。
(四)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 据调查,近几年来镇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镇财政共投入资金 12 万元,主要集中在镇村两级的重大庆典活动、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欢 庆活动、个别村民小组公房建盖等四个方面。由于财政紧张等原因,未能将文化事业经费纳入预算,村级文化室更无经费来源,镇村文化
活动场所的更新维护无从谈起,管理难以到位,实际上处于有名无实、自生自来的状态。
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重视建好文化设施。镇政府在凉东村和 凉西村分别建设了一处文化广场,在凉水中学门前也新建了一座小广 场,安装了体育器材,供村民健身活动。在镇区南部凉水河北岸铺设 长 2.2 公里,宽 6.5 米的沿河水泥路,供镇村居民清晨、傍晚散步、锻炼。鼓励农民自办
文化。例如在镇政府、凉西村、友谊村办起了乒乓 球室、篮球队、秧歌队、门球场等个体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 文化生活、也抵制了腐朽的落后习俗。这样,在农村打破了公办单一 的文化室格局,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私办文化局面。每逢农闲时节,各村的自娱活动队就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活动。友谊村的门球场是专为老年人建设的一个较好的活动健身场所。凉西 村、西岔村的秧歌队,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活跃在村文化广场上。为 构建和谐社会争添一道光彩。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我镇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个别村图书室,至今 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 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2、文化站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 情况来看,对文化站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 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 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 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镇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噪音 扰民问题比较突出。
3、文化室这块阵地有萎缩的趋势,维持文化室正常活动的开展很 艰难,部分文化室名存实亡。主要是因为没有经常性的专、兼职管理 人员,管理跟不上;文化室的图书因长时期得不到补充致使图书过于 陈旧老化,若不及时解决,文化室这块阵地有可能加速萎缩。
4、文艺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急待提高。目前文艺队人员基 本是由 40 岁以上的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组成,缺乏中青年的参与,文艺 骨干和文艺创作人员缺乏,现有人员素质也急需提高。
5、文化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每年 投入文化事业的资金,只能基本保证传统节日的集中性文化活动、庆 典活动、文化站人员经费,基本没有投入农村文化阵地及文化基础工 程建设和维持村文化室正常活动的经费。文化室每年新增的图书绝大 部分是政府机关淘汰的书刊或是镇里各联系部门所赠。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由于经济欠发达,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 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 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 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陈
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 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四、对加强我镇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是我镇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的 重要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的文化建设,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和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文化事业的认识。党委、政府要站在认真贯彻落实“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 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继续提高对我镇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 须加大领导力度,把我镇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我镇文化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坚持以政 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 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 提升我镇文化建设水平。
2、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 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 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每 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建立以奖代拨的投资机制。镇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无力对文化事业进行投入,希望有关部门给予 大力支持。
3、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对网吧监管,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支 持,尽快落实终端统一控制接线时间,安装过滤软件等技术性措施,
解决超时营业和黄色网页问题。加大巡查、抽检、处罚力度,严肃查 处吸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违规经营行为。积极与工商、公安、电信、消防等部门沟通,加大联合整治力度,推进综合执法。文化职能部门 要重视和研究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的内容及特点,与时俱进地制定农 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加强对农村文化站、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工作,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管理考核力度。
我们决定到王屋山游玩。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驶,一望无际的“山海”迎面而来,重重叠叠,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我们从山脚爬起,一大段窄小的石阶映入我们眼帘。山石上有许多竖着的斑纹、小孔,一些红色、白色、紫色的圆石点缀其中,有的山石上还长满了青苔,传说这是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每个石阶都很小,似乎只能容下半只脚,旁边的扶手有时也只是两根粗麻绳。我们走了一会儿,便气喘吁吁,只好坐下休息。清脆的鸟鸣在耳边远远近近,如溪水击在青石板上叮咚悦耳;树影婆娑,一阵风吹来,沙沙地响,传得很远很远。透过树影,看到的也是无边无际的翠绿,人就像在一幅无边无际的山水画中游玩,被墨绿掩映在无名的一角,找也找不到。
这时,一位挑山工提醒我们,山上有猴群,最好带着棍子。我们到路边找了两根树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继续往前走。果然,过了一会儿,妈妈发出一声尖叫:“有猴子!”只见路中间一只猕猴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我们既害怕又兴奋,不知觉地抓紧了棍子。陆陆续续地,竟有一大群猴子迎面而来,还有可爱的小猴子藏在母猴妈妈的怀里只露出半张脸,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有的猴子拽着树枝,悠闲地荡起秋千,然后以一个优雅的动作跳到山石上,整个动作灵巧熟练,像体操冠军似的;有的猴子在山林中呼啸而过,像着急送信的邮差一样。这群猕猴看了看我们的背包,又瞧了瞧我们手中的棍子,知趣又无奈地从我们身边绕开了。我们从背包中取出几块面包扔给它们,它们像洪水一般涌来,熟练地把面包撕开,狼吞虎咽地吃完,还贪婪地舔着包装纸,然后沿着路边的栏杆影子一样跟我们走了很远,才消失在山林中。
因为猴子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上了顶峰。只见奇山兀立,群山绵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走过的山路如苍龙盘绕,隐隐约约掩映在绿林中。近处山峰如刀削一般露出赤红的山壁,遮住了大半个天空,与天边晚霞融成一色,显得十分壮丽。本来已经慢慢染上墨色的山林,好像披着一件粉色的婚纱一样,又显得鲜艳动人起来。远处的黄河小浪底水库,白茫茫的,如云雾一般。人便包围在这红色、白色、绿色的光晕间,谁也分不清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教师点评
从起首的王屋图可以看出,王铎笔下的山水,与当时影响巨大的松江派枯瘦的山水有很大不同。当时他曾旗帜鲜明地表达对松江派的反感:
“松江一派乃琐小。”【1】
“是画松江一派,似宋元诗文单薄嫩弱,狭小不能博大深厚,即稍有小致,如盆景二寸竹、七寸石、一寸鱼耳。视四海五岳魄力何如。…… 可见人情苦难,学易舍古,学今往往堕尖纤一路,难以户说,岂独一画然也。”【2】
宋人山水多真实,至元代文人画大兴,真实的山水被笔墨情趣所取代。倪瓒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3】成为后代众多画家的座右铭。王铎生活的年代恰是以董其昌为领袖的松江派备受青睐的时候。松江派推崇倪瓒,而王铎则上追宋画,向往宏伟的气魄。因此此画轮廓极似范宽《雪景寒林图》的饱满厚重。
此画全景式构图,平远兼深远。山体与地面垂直,主峰高大,有矮峰衬托,边缘有大量碎石,树木葱郁。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王铎在构图上受宋画的影响是显著的。他对宋画的钟情在他的画论上也多有体现。他在跋范宽山水中说:
“中立画妙在为山水传神,用老笔,间用墨……造化不以柔媚示人,中立写之,饶有笔勇。”【4】
在跋关仝山水中说:
“此关仝真笔也,结撰深峭,骨苍力厚,婉转关生,又细又老,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大家体度固如此。【5】
在笔墨上,山上重墨所点的“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明显取法于范宽。兼以短披麻皴,秀润淡雅,意境不俗。故有人评价他是以元人的笔墨写宋人丘壑。
王铎的书法,也同样主张直追古人。他在《琅华馆帖册》后题道:
“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谱。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6】
因此王铎终生痴迷古帖,临池不辍。对他影响最大的首先是二王,其次是米芾。用功之深,正如钱谦益在《王铎墓志铭》中所说:
“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立应。覆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是为公之书学。”【7】
他的同时代好友黄道周曾断言:
“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 【8】
王铎书法巨轴数量虽多于长卷,他在书法上的贡献在于他在巨轴上的突破。巨轴更多的考验一个书家的感情的瞬间爆发和他对整体局面的把握与控制,而长卷考验一个书家的基本功和统筹能力,由于长卷形制的限制,在书写过程中感情的流露要相对冷静,书写过程中理性所占的成分更大。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历下笔谭》云:“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王铎起笔多直落,然后速提而行,形成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的起笔,显得骨力洞达,这成为王铎行草书的一个特征,应是来源于米元章“刷字”的启发。他内笔法与外拓笔法并用。关于这两种笔法,元袁裒的《书学纂要·总论书家》云:“右军用笔内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度;大令用笔外拓而开廓,故散朗而多姿。”【9】近代沈尹默认为“内是骨(骨气)胜之书,外拓是筋(筋力)胜之书”。王羲之多内,王献之多外拓;欧阳询多内,颜真卿多外拓。好的书家都能做到内与外拓并用。王铎便擅用这两种笔法,卷中“淡不可期”四字,以外拓之笔起始,又以外拓之笔结束,首尾呼应。内部细小的点画,也有微妙的内与外拓,节节换锋,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亦能如此游刃有余,不得不佩服觉斯灵心独运。第六行“微官终代谢”,以内笔法为主,使行气聚拢,而两个外拓的笔画使空白飞动,洒脱畅快。
王铎草书以理性直线居多,与唐代的草书名家相比,并不太多使用弧线。王铎年轻时擅数字一笔相连,但在他中后期从临古中找到了敛与放的平衡点,已不再满足于旭素草书的一味狂放。“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就是他这一时期审美思想的大胆表露,而《王屋图诗卷》即是他这种审美思想的具体表现。此卷较之旭素草书及他自己早期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断多于连”。但是“断”并不意味着势尽,草书贵势脉相连。作品中,第一行后两个字到第二行前四个字以墨色相同表现势脉的相连;第六行“微官终代谢”以轴线的顺势连成一线;第二十六行“行色更如”、结尾处的“敢求”外形轮廓顺势而下形成整体,属于外形的相连;第六十三行“隳官”二字以牵丝紧密相连,两个字却给人以四字相连的感觉,而官字对上字的承接,也完美地掩盖了“隳”字由于结构复杂导致的突兀;结尾处略显凌乱,又与前面的“严谨”相映成趣,看似自然,又不能不说是具匠心而有意为之。
无论从书还是画方面来讲,此卷都集中体现了王铎师古而不泥古,不媚时俗,敢于创新的胆见。
中心校政务主任 彭 欢
同志们:
中心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本次大会的两大主题之一,充分说明了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下面,我就全镇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谈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3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回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中心校依据市局精神和要求,将2013年定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推进年,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结合本单位实情,整章建制,目标明确,扎实开展了如下工作:
1、中心学校和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树师德正行风,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实施方案,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状。
2、各中小学校依据中心校的要求,将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纪律严明、学习内容详实,教师笔记认真,收获颇丰。
3、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中心校精心部署安排了教师暑假政治学习,专题辅导和讨论交流、理论学习和典型引路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
4、各学校为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大力丰富了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教师业余文化生活,组织了广场舞队,教师男子篮球赛,中心学校组建了女教师健身排舞队,女子器乐坊,分别参加了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赛,七一汇报演出。
5、以益阳市局的“十倡导、十不准”为准则,结合“民生面对面、八诺心连心”整改对诺,中心学校进行了不定期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督查,重点督查学校办学行为及教师个人从教行为,以查促改,使教职工爱岗敬业的意识得到明显强化,教育“三乱”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6、完善了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建立了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档案。
一年来,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团结协作,奋发向上,中心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新课堂改革如火如荼,校本研训获优胜单位;教育教学质量荣获全市第四的好成绩;市运会取得第五名;工会工作、办公室信息化工作被评为市局先进单位;女教师健身排舞比赛获市局一等奖;师德师风演讲赛获市局二等奖;校园网站建设获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市局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同时,我们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师德先进典型。首当其冲的是获得益阳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的余梓莲老师,还有刘春媚、王静、刘志军、薛艳军、雷文广、庄正安、吴颖、张文初、刘玉兰、杨晓红老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看到成绩和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中心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不可掉以轻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仍有极少数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以教谋私现象在个别教师身上存在,体罚学生、将学生赶出教室的行为也偶然有之,上课接听手机等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此外,还有极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课堂不能组织学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我们办校的目标和我中心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不相称,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不相称。
老师们,对于上述种种问题,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一定要革除不良行为和弊端,造就一支有所作为的教师队伍,努力把**镇的教育做大做优做强。
二、2014师德师风建设部署安排
2014,中心学校依照上级要求,结合当前我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和行风建设的现实情况,决定继续深入开展以“树师德正行风”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建设良好师德师风,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不断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促进我中心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促进我中心校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全力打造 “四个一流”即:一流质量、一流教师、一流学生、一流校园”的**品牌教育。
1、工作要求
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中心学校提出五项工作要求:成立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活动的开展;制定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方案,内容具体,责任到人;举办师德学习班,有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举办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的专栏或橱窗,形成氛围;在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等方面结合本职工作,实施公开承诺。
2、工作措施
本次主题教育分为教职工自学自查、工作督查、整改提高、年终考评四个阶段,自学自查阶段要以“教师新春理论学习班”为契机,深入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益阳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规定》、《益阳市中小学违规行为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学习益阳市,沅江市教育局关于“树师德正行风”有关规定,学习全国师德楷模及我市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工作督查阶段重点突出“六查六看”:一查职业态度,看有无歧视、侮辱学生的言行;二查爱岗敬业,看有无不坚守工作岗位、不遵守教学常规的现象;三查师德规范,看有无索要家长礼品、搞有偿家教或办培训班、乱订教辅资料、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的行为;四查日常行为规范,看工作期间有无上网游戏、打牌、炒股的现象;五查素质提升,看是不是坚持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提升新课改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六查团结协作,看有无工作不配合的现象;整改提高阶段坚持以正面教育、规范行为、提升形象为主,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整改提高活动,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确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年终考评阶段中心校将针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制定相应的考评办法,实行师德缺失行为“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职工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职务评聘、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记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是带头转变作风,争当求真务实的表率。党务工作者带头转变作风,努力塑造成为“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做表率”和具有“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高素质队伍。深入开展“党务工作者下基层”活动,每名党务工作者联系1个或多个村(居)、包挂1项重点工作、帮扶1名困难党员,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党务工作者自身建设等课题进行走访调研,协调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征求意见建议,使党务工作者掌握基层实情、清醒地把握组织工作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服从服务大局的战略眼光和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战胜困难,从而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三是带头深入基层,争当服务群众的表率。在深入开展以“一迎双争”为主题,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之际,以带头深入基层为抓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把我镇真正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建立健全党务工作者联系点制度,定期到所联系的村(居)走访、献
镇党委按照县委“三基”办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基”工作要求,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制定了“三基建设”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三基建设”领导组,通过建立“三基建设”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强化督促检查、整改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从而促进耽子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将“三基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耽子镇下辖28个行政村,共计35513人。现有34个党支部,1326名党员,其中,农村支部28个,镇直支部6个,农村党员1252名,镇直党员74名。
二、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营造浓厚氛围。
镇党委对 “三基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始终牢牢捉住不放。成立了“三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三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并通过召开会议、展开调研等多种方式,迅速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熟悉同一到了镇党委决策部署上来,构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
在对各村情况了解把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抓什么,怎么抓”、“打基础,怎么打”、“练什么,怎么练”,结合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题目,深进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在深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耽子镇“三基建设”实施方案。
(三)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思路。
坚持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规律、特点,在创新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基层建设方面,探索建立奖惩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实力、激起了基层活力、进步了基层战斗力。在基础工作方面,牢牢抓住信息化建设利用这一重点,着力推进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基本能力方面,紧紧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教育干部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并加强党性修养。
三、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三基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抓党建力度不够。
一些干部和村主干对加强“三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急性缺少足够的熟悉,不管是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上,还是在工作力度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缺少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服务群众方面工作主动性不够。
二是制度执行不规范,“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
一些党组织“三会一课”会议不按规定定期召开,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会议记录方面也是寥寥几笔,记录不认真、不详细,会议内容主题不鲜明,不具体。
三是干事创业热情不足,克服困难的劲头不足。
一些领导干部和村干部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抓不住重点、难点,找不到有效的切进点、突破口,致使“三基建设”成效不大。
四是理论学习还不够,应知应会掌握不牢。
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按时学习,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在机关集体学习外,自学较少,对应知应会内容掌握不牢靠。学习笔记记录较少,或者只记重点,对其他内容掌握不足,不全面。
五是扶贫帮扶力度不够,政策宣讲不到位。
一些干部在扶贫工作上不细致,入户走访较少,对于扶贫户信息掌握不全面,扶贫手册填写不规范,对于政策宣讲不到位,扶贫措施和力度均不够。
六是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明显。
村集体经济虽然“全破零”,但是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并且来源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发挥村集体经济的优势。
四、下一步打算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强化“三基建设”为目的,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转变干部思想,强化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二是提前谋划,选好配强两委班子;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团结、拼搏、干事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二)规范制度,抓好“三会一课”落实。
一是将“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每季度随机抽取8个党组织进行检查,结果纳入年度党建考核;二是定期对不规范的党组织下派帮扶干部进行督导帮扶,保障“三会一课”落实到位。
(三)提振信心,抓好干事基本能力。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干部对干事创业的认识,提振干部信心,为发展农村经济贡献力量;二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亮牌子、做承诺、重服务、强党性”的创星晋位活动,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
(四)强化培训,抓好干部素质提升。
依托村级活动场所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各类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之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精准扶贫,抓好政策宣讲帮扶。
一是产业帮扶,利用果品加工大镇的产业优势,结合相关扶贫补贴项目,增收脱贫;二是项目帮扶,积极争取农业项目、一事一议、扶贫等项目工程;三是政策扶持,对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积极争取大病医保、残疾人就业、雨露计划等政策进行帮扶。
(六)打造车头,抓好企业带动能力。
集中力量扶持以果业生产、果品加工、果品贮藏为主的集体经济企业,打造1—3个集生产、包装、冷藏、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带动全镇果品销售和加工,提高果品附加值,持续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加强“三基建设”示范点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认真开展“三基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提升干部基本能力,加强基础工作,为耽子镇各项工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镇党委按照县委“三基”办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基”工作要求,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认真研究制定了“三基建设”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三基建设”领导组,通过建立“三基建设”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强化督促检查、整改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从而促进耽子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将“三基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耽子镇下辖28个行政村,共计35513人。现有34个党支部,1326名党员,其中,农村支部28个,镇直支部6个,农村党员1252名,镇直党员74名。
二、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营造浓厚氛围。
镇党委对 “三基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始终牢牢捉住不放。成立了“三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三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并通过召开会议、展开调研等多种方式,迅速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熟悉同一到了镇党委决策部署上来,构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
在对各村情况了解把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抓什么,怎么抓”、“打基础,怎么打”、“练什么,怎么练”,结合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题目,深进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在深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耽子镇“三基建设”实施方案。
(三)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思路。
坚持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规律、特点,在创新基层基础建设的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基层建设方面,探索建立奖惩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实力、激起了基层活力、进步了基层战斗力。在基础工作方面,牢牢抓住信息化建设利用这一重点,着力推进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基本能力方面,紧紧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教育干部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并加强党性修养。
三、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三基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抓党建力度不够。
一些干部和村主干对加强“三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急性缺少足够的熟悉,不管是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上,还是在工作力度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缺少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服务群众方面工作主动性不够。
二是制度执行不规范,“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
一些党组织“三会一课”会议不按规定定期召开,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会议记录方面也是寥寥几笔,记录不认真、不详细,会议内容主题不鲜明,不具体。
三是干事创业热情不足,克服困难的劲头不足。
一些领导干部和村干部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抓不住重点、难点,找不到有效的`切进点、突破口,致使“三基建设”成效不大。
四是理论学习还不够,应知应会掌握不牢。
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按时学习,没有及时更新知识,在机关集体学习外,自学较少,对应知应会内容掌握不牢靠。学习笔记记录较少,或者只记重点,对其他内容掌握不足,不全面。
五是扶贫帮扶力度不够,政策宣讲不到位。
一些干部在扶贫工作上不细致,入户走访较少,对于扶贫户信息掌握不全面,扶贫手册填写不规范,对于政策宣讲不到位,扶贫措施和力度均不够。
六是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明显。
村集体经济虽然“全破零”,但是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并且来源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发挥村集体经济的优势。
四、下一步打算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强化“三基建设”为目的,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转变干部思想,强化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二是提前谋划,选好配强两委班子;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团结、拼搏、干事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二)规范制度,抓好“三会一课”落实。
一是将“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每季度随机抽取8个党组织进行检查,结果纳入年度党建考核;二是定期对不规范的党组织下派帮扶干部进行督导帮扶,保障“三会一课”落实到位。
(三)提振信心,抓好干事基本能力。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干部对干事创业的认识,提振干部信心,为发展农村经济贡献力量;二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亮牌子、做承诺、重服务、强党性”的创星晋位活动,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
(四)强化培训,抓好干部素质提升。
依托村级活动场所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各类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之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精准扶贫,抓好政策宣讲帮扶。
一是产业帮扶,利用果品加工大镇的产业优势,结合相关扶贫补贴项目,增收脱贫;二是项目帮扶,积极争取农业项目、一事一议、扶贫等项目工程;三是政策扶持,对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积极争取大病医保、残疾人就业、雨露计划等政策进行帮扶。
(六)打造车头,抓好企业带动能力。
集中力量扶持以果业生产、果品加工、果品贮藏为主的集体经济企业,打造1—3个集生产、包装、冷藏、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带动全镇果品销售和加工,提高果品附加值,持续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加强“三基建设”示范点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认真开展“三基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提升干部基本能力,加强基础工作,为耽子镇各项工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铜都镇;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03-1
銅都镇立体气候明显,高寒山区、半山区雨量充沛,适宜发展各种种植业、养殖业。全镇总人口近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827人。总耕地面积56273亩,其中水田面积16947亩,旱地面积36592亩,人均耕地0.79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214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8787亩,粮食总产量25784.3吨。
1 铜都镇机械拥有量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铜都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截止2010年年末,全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169万瓦特,各种大中型拖拉机558台/1076万瓦特,小型拖拉机82台/105万瓦特,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5台/47万瓦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25台/544万瓦特,畜牧养殖机械2766台/830万瓦特,农用运输车225辆,耕整地机械323台/232万瓦特,农用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具412台,田间管理机械2台,全年实现机耕地作业面积42380亩(含抗旱救灾二次重复耕种面积)。农业机械原值2847万元,净值2432万元,农机化税前利润总额768万元。
2 农业机械在铜都镇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铜都镇是农业大镇,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机械已大量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产中,并在各个领域拓展,农机化发展已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向社会需求为主,实践证明,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替换畜力,促进铜都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农机新技术推广,铜都镇农机化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围绕农民生产需要,根据铜都镇地理条件,重点推广了适合铜都镇耕作条件的新型微型耕作机,组合米机,增氧机,投饵机等,引导农民积极购买使用农机,进一步提高铜都镇农机装备水平,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
随着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2005年开始财政补贴购置农机具已有六年,铜都镇山高坡陡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微型多功能耕整地机械比较适用,通过农机管理人员的广泛宣传和引导,使农民群众喜爱农机具,积极使用农机具,充分尊重农民购机自主权,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影响力,推动铜都镇农机事业发展。推广机具数量在逐年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农机具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
4 铜都镇农机化发展尚存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了铜都镇的农机化发展
虽然铜都镇的农机化发展迅速,但是发展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耕整地机械的零配件供应,维修网点、柴油供应、机耕道路建设、信息网络建设远远落后于农机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农业机械效能的充分发挥。
4.2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对农机化的需求
铜都镇目前农机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在农机技术人员服务于农民的过程中,不能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农机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的需要。铜都镇农机管理站属纯管理机站,无一服务项目,更无服务配套设施,只能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农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工作,而对于机具保养、修理、售后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尚不能开展。
4.3 购机补贴机具种类有限,满足不了农村农业多层次发展需求
随着铜都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养品种增多,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购机补贴机具的种类跟不上农民的需求,传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基本空白,农民要买的机具,根据现有条件不能够享受补贴,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4.4 农机队伍素质滞后于农机发展的要求
农机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由于经费匮乏,对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得管理人员进修积极性不高,不能快速提高和及时更新农机管理技术知识,很难全面履行其管理服务职能,从而影响了农机管理(服务)的发展。
5 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5.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加大对乡村道路和机耕路的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财力和物力方面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争取资金的配套落实,科学规划田间道路。加强维修网点管理,对修理技术人员作技术培训,规范收费标准。完善农机作业用油补贴措施,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机作业柴油的补贴力度,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秩序。在农机零配件供应方面,应减少农民对零配件供应的后顾之忧,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买到质优价廉的零配件,而不会影响机械的生产运作。
5.2 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
体系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这一契机,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和设备,上服务项目,增强实力,自我发展。探索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动员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
5.3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购机补贴规模,增加购机补贴种类,满足农民需求。
5.4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管理人员学历水平低,观念陈旧,缺乏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必须创造条件,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把有文化、懂专业、有干劲,热爱农机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铜都镇农机管理队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31个行政村进行分层整群抽样,结合人口构成并按比例抽取11个行政村的2301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流行病学调查,按简单随机方法抽取其中587人进行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就诊意向、患者就医满意度及医疗保险满意度等情况。满意度评价的内容包括医师技术、护士满意度、服务态度、就医便捷程度、解释交流、就医设施和环境、收费合理性、医疗保险报销情况、药品齐全程度、预防保健服务、慢病防治知识告知等。在调查过程中,对文化程度较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农民,采取逐条询问并由调查员记录的方式完成问卷。
1.3 统计方法
所有体检结果采用EpiData3.1经双录入方式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对象中男性286人,女性301人;被访者年龄以18~60岁年龄段的青壮年(48.7%)和中老年人群为主(48.7%);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主要以务农人员(62.7%)为主,其次为工人(14.5%)和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人员(7.8%);被访者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到83.8%;医疗保障方式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88.5%),其次为城镇职工医保(11.4%)。结果见表1。
2.2 就医意向及满意度调查
587名被调查者中,首诊选择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有341人,占57%;其次,选择村卫生室、县医院及市内中心医院就诊的人数依次为:103人、139人、4人。居民首诊选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比例达到75,仅不足1%的居民首诊选择市内大医院。结果见图1。
对口东镇卫生院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见表2。在各项满意度指标的评价中,将调查结果为满意的归为一类,将一般和不满意均看作是不满意,其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满意度(80.3%)、就医便捷程度(72.6%)、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情况(52.1%)、收费合理性(44.3%)、服务态度(35.3%)、解释交流(33.7%)、慢病防治知识告知(8.6%)、预防保健服务(8.5%)、药品齐全程度(5.3%)、就医设施和环境(4.8%)、医师技术(4.8%)。
注:护士满意度应答人数为569人;慢病防治知识告知应答人数为558人;预防保健服务应答人数为576人;其余应答人数均为587人。
本研究对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后,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有490人认为门槛费过高,266人认为城镇居民医保的自付比例较高,112人认为年报销总额度较低,另外有107人认为门诊和住院不应有别,报销条件应一致。
对于慢病防治知识的告知和预防保健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乡镇卫生院应该多提供关于传染病相关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疾病预防、突发状况急救措施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最有效的宣传方式是卫生院的宣传栏(295人)和发放宣传资料(150人)两种方式。
3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于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总体水平的满意度不高,各项调查因素的平均满意度仅为31.8%,其中医师技术、就医设施和环境、药品齐全程度、慢病防治知识告知、预防保健服务等五项因素的满意度最低,不足10%;而对护士满意度、就医便捷程度的满意度较高,均大于70%。张兰远等人的研究表明[3],农村医疗机构和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门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排在前两位的即是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这也与章祎颖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4]。要想让居民提高对乡镇卫生院的满意度,就必须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连续、优质、全方位的医疗,提高对自身服务标准的要求,尽力达到居民的要求,也是新的医疗发展方向[5,6]。
鉴于本次调查医师技术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农村卫生院的医师应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卫生院可通过自办或联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方式,为医师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以提高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另外,乡镇卫生院通过与区域内或市内的三级医院建立良好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的长效机制,并达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完善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卫生院应该多以信息栏或宣传资料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关于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的信息。随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及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卫生院提供这一项服务内容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葛智馨的研究表明[7],预防保健服务的提供是影响卫生院满意度影响因素顺位的第三位因素。可见,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预防保健职能和服务功能,是未来卫生院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袁毅.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4):244-246.
[2]丁燕,王子文,庞连智,等.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3):190-192.
[3]张兰远,王文艳.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9:35-36+38.
[4]章炜颖,安乾海.社区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3):25-27.
[5]陆维燕,陆建民.贯彻十七大精神,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方向[J].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3.
[6]汪胜,姜润生,郭清.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9.
【王屋镇社区建设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某某镇创建无毒社区的工作总结10-30
镇2025年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总结06-26
镇社区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工作职责07-18
社区护理调查报告05-28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报告09-26
社区统计自查报告06-05
村改社区报告06-11
卫生社区申请报告06-19
社区两委研判报告07-04
社区思想总结报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