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考模拟(通用8篇)
前10道选择题都是基于基础题,全国卷的题在前10道题中不会太难。例如,第一个问题是由集合和复数控制的,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在它上面,注意它的陷阱和计算方法。
记住事实。在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点是非常基础和常用的,如数学公式或一些数学公理、精髓等。
这些知识点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学好数学,牢记公式公理是关键。
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花一点时间,仔细梳理公式和公理,并整理好本子,在每次考试前复习。
基础知识为王。临近高考,很多同学开始有点浮躁,遇到问题就会觉得无所顾忌,其实,到这个时候不应该盲目地在做难题,最好的办法是掌握数学课本的基本知识。
未来考生这次可以比较事先安排好的知识点与结合教材体系进行巩固,在教材问题上的体系做,不要停留在死角。
必须掌握复数的基本运算。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从之前的多项选择题中得出类似的结论,然后打破它。全国卷的数学选题可以定期查找。
在我看来,填空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这意味着不可能做对。很多人都被消灭了。就像多项选择题一样,把它们都打破。写作是对的。
解答题是我重点要强调的,三角,数列,概率,证明,圆锥曲线,导数,选修为解答题的必考点。首先定个目标,三角,概率,证明,选修在平时练习时要力争拿到满分。
三角学一般应用正弦定律、余弦定律和三角形的最大值。拿出高考,练习一年一度的三角形,当你练习一段时间。
如果你得到了这个新问题的三角函数,你会有很多想法,因为你已经做了所有你能做的。概率一定要先看清楚问题,清楚要做什么。我在想该走哪条路。
高考举证的第一道题,基本要求通过辅助线来获得举证,与举证相关的定理必须理解和牢记。
高中数学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知识体系的直线上升到模块教学的螺旋上升,从大纲教材的高考到新课程高考,认识、理念、教学方式都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历经三届新高考,感觉对新高考的认识,也是在螺旋上升的。对于刚刚进入新课程高考的老师们,必将会遇到一些困惑或问题,结合我们的经历和体会,对备考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在新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传统内容的超“标”超“纲”现象,这个问题在老教师中特别是带过多年老教材高考的教师中最为突出,多年的高三经验已经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重点”,他们对老内容会轻松自如,驰骋发挥,而对新课标、新考纲及《考试说明》缺乏研究,往往是“惯性用”而偏离了新考纲的轨道。
因此,进入课改实验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理解领会新课标的三维目标、10条理念、82个行为动词,教师更应该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考纲,不能总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随意地拔高要求,高三教师还应当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教学内容以及具体要求要了如指掌,特别是对变化的内容和要求更要细心地研讨,根据新课标的变化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准确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度.做到不超“标”、不超“纲”、不补充课标已经删去的内容。在复习每一节时,力求做到如下几点: (1) 明确考查的知识点; (2) 明确哪些知识是新考纲降低要求或不作要求的; (3) 明确哪些知识是重点要求的; (4) 明确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一、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将近30%~45%的题目出自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参考题。因此,要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回归课本。
二、夯实基础,关注通性通法
新课程高考虽然试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考查的主题应当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知识谈能力是一句空话。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训练和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复习中,要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以生为本,主体参与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是复习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最具有灵性的生命体。数学复习教学要做到高效,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努力转变学生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多次的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部分高三复习课上,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着教师一个接一个题目讲解,不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设计合理的展现与暴露、激励与强化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培养他们爱动脑、勤动口、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坚决杜绝一讲到底、一言堂的“满堂灌”现象,切实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能力。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高考中常有的现象,也是学生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审题能力薄弱、解题粗心大意、书写欠规范所导致的。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善于关注学习的细节,学会准确表述数学概念、原理,规范书写算式、推理、符号等,是保障高考长分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通过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来不断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要注意思维过程的暴露。很多教师在讲题时,只讲正确的解法,不去分析解题思路,不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创作条件,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成堆,高考十分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暴露错误创作条件。如,多让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多让学生讨论、讲自己的想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错、纠错的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关键词:高考数学题;高中数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95-01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高考题的研究成为了高中数学教育科研的重点,高中数学的指导性很强,高考题目中包含了很多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考察,因此在高考题训练设计中,应该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目的,深度剖析高考数学题的价值,明确高考对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和要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数学教育工作。数学作为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高考数学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确保其可以顺利地通过高考数学这道关卡,就必须对高考数学题的考察内容、出题形式等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下面从高考数学题的考察内容入手,就其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进行了详细地探究。大多数的高考数学题中的数学模型和结构都具有很强隐蔽性,这就需要其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能力,可以排除与问题无关的因素,抓住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当下高考数学题的一个侧重点。
一、高考内涵的分析
高考,是一种纸笔考试,以能力考核为主,主观和客观题兼有,对难度和速度都有严格要求的常模参照性考试。同时高考也是一种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它的主体功能在于选拔适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是在我国国情下的一个相对而言公平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府取得学习机会的竞争机制,在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另外,由于高考是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结束后进行的测试,所以高考能够监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功能。我国于1952年首次确立了高考制度,并在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废止了高考制度,随后用推荐来替代高考。1977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7年至今,高考随着每一次课程改革,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纸笔测试的局限,它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与日常教学的关系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各种争议,高考改革成为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焦点。
二、高考数学考察的内容
总结分析我国理念高考数学试卷之后归纳以下几点内容:
1、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基础知识是高考数学题的重要内容,并且占有较大的比例。考察基础知识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提升和创新,会考察多个知识点,一般都会涉及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以及函数等等。
2、对能力的考察。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要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空间想象力以及处理数据的能力、运算求解的能力都会进行考察,尤其实在文字语言与图形、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方面,必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从试卷整体来看,运用推理论证、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知识的内容也有很多,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考数据题在学生思维能力考察方面的力度大大增加。
3、对思想方法的考察。思维方法的考察包括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方面,这些都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数学结合是做关键的,属于重中之重,数形结合是数学高考题目中最经典的类型。
4、对数学运用的考察。数学知识的实践性非常重要,并且是实践高于理论的,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而不是单单懂得数学理论,学习数学的意义,就是考察学生的模型能力,很多问题看似与数学无关,但是如果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就能够很快解决,这就是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高考数学题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
1、充分利用教材。我国教育的弊端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以考试为目的,以高分为目的数学教育形式更加普遍,教师普遍采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极大制约,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依托教材,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研究教材内容、解题规律,总结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形成系统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够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教师要重视课本教学,合理利用课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基础知识越扎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越强。
2、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应试能力。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例如:2015年全国高考数学卷2(理科)试题第18题,要求学生利用茎叶图等知识分析“用户对某公司产品的满意度”,考察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3、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难。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的是解题思维,而非纯粹的为了解题而解题。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与抽象性非常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要求也很高,研究高中数学题,能够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有理指导,以此为依据,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这样才能够确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 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年06期
一、背景:
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卷难度上时难时易。对于我们的学生,试卷不管是难还是简单,都不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试卷上做错的题目倒不是不会做,而是与他们的答题不规范有着直接的联系。做一份数学试卷就是要尽可能地多得分。因为分数是决定我们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十多年的汗水和心血,就将由这三天的得分给出回报。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多得分”为宗旨。所有有利于这个宗旨和与这个宗旨相违背的问题,都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下面就考生如何在考数学时能得到好的分数提几点看法。
二、答题规范的几点要求:
1.正确的答题心态很重要
高考与平时的模拟考试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其意义不同罢了。从答题来说,平时如何,高考也就如何,不要因为太慎之又慎而竟不敢下笔。如果每写一个字都想到这关系到自己的命运的话,是绝对考不出好成绩的。进考场时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让自己很快进入状态,也就是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答题上。不要频频看表,这样只会更增加自己的紧张感。在遇到难题时,尤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做不出来,也切不可产生恐慌的情绪。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考场作弊的问题。作弊可谓是最可鄙的行径了,即使不从道德上来说,作弊也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高考若要发挥最好的水平是容不得半点分心的,一旦产生偷看别人答案的念头,也就产生会“惰性”,且还不提剽窃来的答案是否正确。总之是得不偿失。做到自己心怀坦荡后,还要能做到对考场上的一切置若罔闻,见到别人作弊时,切不可心理不平衡,影响自己的情绪。
2.用好考前五分钟
数学试卷发下来后不要立即就做,要检查试卷张数及印刷质量;填全试卷栏目;浏览全卷,了解题量、题型、难度;大体分配好答题时间,做到适度从紧,稍留空余。有的考生一拿到试卷急忙就做,认为把这五分钟用起来就多“赚”了五分钟,然而他忽视了这五分钟的作用。实际上这五分钟的时间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上面所谈的事情以外,还有稳定自己的心态、适应考场的气氛等。
3.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为了把握自己的解题速度,使自己不但能做完试题,还能赢得一个最后检查试卷的机会,应该在考试一开始就对考试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便在考试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考试最好带块表,这样可能使你答题时间的分配更合理些。考前五分钟已经对试卷进行的浏览,并对各题难度以及作答时间作大致估算,做到心中有数。分配时间要“量体裁衣”,基本原则是按分数和比例分配时间。但由于选择、填空一般属于基本题,可适当缩短一些时间而在后
面稍难的计算,证明上追加些时间。根据水平发挥比较好的中等水平的考生反映,一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时间比例为30:15:75。
4.做题顺序最好先易后难
原则上做题顺序按试题排列顺序即可,以免漏题。不过,在此原则下,还应灵活掌握。由于考试时间很紧,所以应把时间放在得分效益最大的地方,即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这
里的“刀刃”并不是指个别的难道,而是大量的普通题。因为普通题所花时间与所得分数之比是最大的。做完有充分把握得分的容易题,才能做难题,做了难题丢了容易题的做法是很愚蠢的。另外,先把容易的题目做出来,能使紧张的心情逐渐平静,这时再去想难题,会比较从容。如果一开始就去做自己不熟悉的难题,越做不出来心态越坏,时间也花得多,甚至导致本能做出的其它题也没时间去做了。
5.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做对
答题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努力使自己的位置(名次)靠前,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保住现有位置,再进一步努力靠前。这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同一水平的考生。所以在答题时,与你同一水平的考生能做对的题目(也就是你能做对的题目)一定要做对。否则,你就需要用比较难一点的题目弥补这一损失,这个代价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出脑海里的点点滴滴。做到这点不容易,要靠平时的锻炼。我平常做题、考试都严格要求自己,会做的一定做对。这在高考中帮助很大。因为高考时我会做的题都做对了,分数才得以较高。
6.碰到拿不准的题不要留尾巴,要把会的步骤写出
考试时,有些同学做题由于拿不准,往往留一个尾巴,或者不写出答案,或者选择题不涂卡,希望全部做完再回来重做,结果一旦时间不允许,就白白丧失了得分。所以,最好采用“做一道是一道”的方法,即做一道题一定要肯定做完,选择题更要涂卡。如果最后真有空余时间,再重新检查修改。另外,做大的计算题要注意步骤的“全”,即要分步写出,不要一下子写出一个答案,万一答案错了,则步骤分也没有了。尤其是物理,答案本身不重要,倒是步骤的分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即使这类题做不出答案,也应该把自己会的步骤写出来。
7.碰到难题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
考试时很可能遇见从未过的题型,对这类做起来较困难的题目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首先心情要放平静。有些题目是为了选拔出那些最出色的学生的,并非所有同学都能做出所有题目,难题做不出是很正常的。同时应该想到,高考中你的竞争对手--同你水平接近的人,你不会做的题,他也一样做不出。一般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来确定是否有思路,有把握则将它做出,若暂时做不出,千万不要死啃,先跳过去做下一道题,也许思路会在你做其它题时突然跳出脑海。把会做的题都确定做完后,再回过头去啃难题。如果在按比例分配的时间内仍做不出来,且毫无头绪,则应当机立断,“壮士断腕”,将时间用于检查。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这种情况下,难题也不要一字不写。一字不写是很不利的。
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猜一个答案,大的计算证明题也可以根据仅有的一些思路,能解多少写多少,改卷时是按步骤给分的,只要思路合理,都会给分。能有多得0.5分的机会,就一定不要放弃。需要注意的是,跳过难题要分清情况。如果确实是自己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题型,而且很难分析出来,那么可以考虑跳过去;如果是由于一时紧张,觉得题很难做,那么这时不应急于跳到下一题,而应静下心来,冷静分析一下,或许就会豁然开朗。而且,连续跳过的题在一张试卷中一般不应该超过三道,尤其是大题,那样会使心情特别紧张,会做的题反而也做不出来了。
8.草稿纸的使用要得当
不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考度中,草稿纸要使用得当,这不是指用量的多少,主要是指是否便于检查。一张草稿纸上记载了我们重要的思维痕迹。如果我们在记载这些痕迹中有序,将有助于我们保持一个有序的思维,也十分有利于我们的检查和补救。因此草稿纸上一定要有合适的规划,不要在一大张纸上胡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而是要在平时就养成习惯,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道一道的挨着住下写,每一题的草稿都写在一块,而且要思路清晰。前面按题号标上“一”、“二”、“三”或“1”、“2”、“3” 或 “(1)”、“(2)”、“(3)”等,使得自己在检查时,一下子就能找到它们。第一遍完成的题目,自己的把握也不一样,有完全确定为无误的,有稍微不放心的,有非常不放心的,还有根本未解答出来的,这就需要在草稿纸的题号前注上自己可识别的符号,以确定检查的侧重点。总之,要做到有序而不乱,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考试的一种有效方法。
19.注意涂答题卡
标准化试题涂答案卡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许多同学都是把答案卡放在最后去涂,这样很危险。万一由于最后一两道做不出来,冥思苦想之际忘记了时间,就会造成终身遗恨。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有一位学生的数学选择题答案没有填到答题卡上,导致选择题得了0分,既影响了自己的数学总分,以又使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一落千丈。因此,做完选择题后,最好马上涂答案卡。这样涂错的可能小,即使涂错,也会有充足的时间改正。
三、总结
中等难度的题,要努力根据你的特长进行重点突破,这是你甩开同水平考生的最有力武器和最佳时机。遇到从未见过的新题型,不要过早回避,这些貌似新颖的题目由于发掘时间短,所包含的知识点不一定有很大的难度或广度,往往只是些唬人的纸老虎。答题卡中的顺序很关键,如果顺序搞错了一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必须随时注意题号是否正确,特别是中间有题目空过没做时,更应当注意标记。粗心大意就是不够熟练,如果你对这种题型非常熟练,还会有粗心大意吗?平时复习时不要犯懒,只要没有充分把握的题目,就应动手算一算,预防错误。
碰到简单或似曾相识的题目时,切不可得意忘形,而应小心谨慎地审题和解答,以防掉进出题者所设的陷阱中。填空题是要求高一点的题目,它需要你认真地去计算而不能投机取巧,在你算出答案时,千万不可得意忘形,要注意加上单位。解题不要认死理。做题时,脑子要活,不
可僵在某处认死理。答题要懂得取舍,如果碰上实在做不出来的题,就不要一味死钻。否则极易造成焦躁不安,思维混乱,对整场考试是极为不利的。
让该得的分数一分不丢
——正确处理高考应试中的“三个关系”
高考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与平时的考试相比较,它的功利性较强,而且没有补救的机会,正所谓“一锤定音”。这就不仅要求考生掌握牢固的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考试策略,唯其如此,才能把该拿的分数全部拿到手。
我们知道卷面上1分的损失,就极有可能“重点变一般、本科变大专”。如何在卷面上多做对1道题,多拿到1分呢?其实我们应该清楚考试主要是比谁出的差错更少。因为通俗一点讲,当你进考场之前,你会做的题目数几乎已经定下来了。
1、快与慢的关系——
审题要慢,解题要快;基础题要慢,难题要快。
(1)审题要慢,解题要快。
审题应该慢,只有耐心仔细地、字斟句酌地审题,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才能迅速找准答题方向。另外,慢审题可以防止思维定势对题意理解的干扰。审题仔细、透彻了,解答书写起来自然就快。一定要克服审题不细致、不全面,抓住一句,不及其余,看头不看尾,甚至把关键字看漏的毛病。
(2)基础题要慢,难题要快。
高考题可分易、中、难三个层次,一般中、低档题占80%,即120分,难题占20%,即30分。中、低档题耗时少、易得分;难题耗时多,得分难。难题得分率每年都保持在20%至30%
左右。因此我们一定要“向120分要质量”,即确保基础题得高分。这就要求我们做基础题时应慢一点,力争做到一次做对不指望检查;而难题相对基础题来说要快一点,力争多拿分。一定要克服做基础题快节约时间攻难题的不良考试习惯。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解题要规范,卷面要整洁。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觉得很多题都会做、很顺手,但当试卷发下来时却发现很多地方都扣了分,得势不得分现象很严重,甚至出现被误判的情况,可见“会做”不一定能得分,或者不一定能得满分。要使得“得分≥会做”,应做到如下两点:
(1)解题要规范。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或式子准确表达你的解答过程,并准确求得结果或得出正确结论。这是使你的试卷保值的重要保证。
(2)卷面要整洁。即书写工整,解题排布整齐,段落清晰,突出重要观点,使评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把握你答题的有效信息,这将是使你的试卷增值的重要因素。
3、先与后的关系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不少学生一拿到试卷就按照试题顺序一一解答起来,即使遇到难题也寸步不让、死死抓住不放,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应考时首先得通观全卷、整体把握,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解答顺序。答题要按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的顺序,这样一方面可以赢得时间,抓住基础分,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难题而造成对信心的动摇,所以答题时忌“从一而终”。
向答题规范要分数
答题失分的十大原因
考试经验不足,应变能力不强,读解题意不透,方法运用不活,语言表述不清,规范意识不浓抓分欲望不高,心理品质不佳,基础知识不牢,练后反思不实.2、解读题意不透、方法运用不活 方法一定要和具体的例题结合起来理解,不可架空记忆.
1、考试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语言表述不清
问什么答什么,不枝不蔓.
1)书写注意分段、分行、分点,若要点较多,要标注序号;
2)文字叙述题注意采用总分结构,做到要点明确,分析具体;
3)注意打草稿;
4)答案组织好后,要将答案通读一遍,并带入题目中,检查是否吻合.规范意识不浓
1)解题要依照步骤进行,格式符合规定;
2)注意答题用语的规范、专业;
3)无论是在试卷上还是在草稿纸上作图,均应一丝不苟,规范操作;
4)书写务必工整,做到字体匀称,字迹清楚;
5)始终保持卷面的整洁,规范使用修改符号;
6)设计好答题版面,不越过装订线.
6、抓分欲望不高
考试态度不端正,认为只要高考考好了就行.
7、练后反思不实
表现
1)评讲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记录
2)对错误原因不认真分析、不认真总结
3)不建立错题档案,不定期“回头扫”
对策
1)设计自我诊断表,切实做好试卷的自我诊断、分析工作2)诊断表可包括以下内容:
①应得分与实得分 ②知识点得分统计③错因分析
3)严格执行练后四步骤:
综合评价——错题订正——错因归结——纠错巩固
二零零八年戌月
课探究》
一、小单元复习课教学流程
二、复习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把握好的五个原则:
(1)基础知识一步到位原则,落实基础取胜战略;
(2)控制题目难度,杜绝难度的一步到位;
(3)知识点复习到边到沿,不留任何知识空白;
(4)狠抓规范:规范思路、规范步骤、规范作答、规范书写,努力使学生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美”;
(5)要使用好学案导学.2.高三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学业水平考试已结束,学生已毕业),要重点抓好优秀生、有效边缘生、弱科优秀生.但不能放弃后进生,不要让班级过早的出现两极分化,最好不要出现两极分化.3.课堂上要做到“精讲精练”.(1)“精讲”要尽量做到: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讲技巧、讲策略.(2)“精练”要尽量做到:典型例题导引,变式训练提高;练典型,练类型,练思路、练方法、练技巧;要做到节节落实,发展智能.防止“水多泡倒墙”,陷于新的题海战术.(3)落实“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是: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4)删除无效教学环节,突出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突出思想方法;力求优质高效,杜绝“水过地皮湿”.教学过程中不要漫无边际、东拉西扯,删除无效教学环节,让课堂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时效,努力做到“堂堂清、节节清”,不把问题留到课后.(5)精选习题,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技巧与规律,研究指导学生有效练习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4.学生的三次学习:第一次,上课听讲;第二次,完成作业;第三次,总结
反思,深化提高,第三次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顺序,要求是:学生先学,老师后教;学生先做,老师后讲.让学生先思后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自觉学习,主动学习.5.基础与规范是教学常规,需常抓不懈.6.严格要求永不过时:严格出习惯,严格出成绩.学生的学习需要“逼”.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什么办法,只要能鼓动学生都一门心思地学习就是好办法.三、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直线与圆锥曲线复习课(教案)
(沂水三中李树堂蔡永明)
2010年考纲定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相交弦长问题,中点弦问题、对称问题.教学难点:弦长问题及对称问题.教学设计: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相离:无公共点;(2)相切:一个公共点;(3)相交:两个或一个公共点.注意:①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必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
②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与抛物线必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2.判断方法:设直线l:ykxb,圆锥曲线C:f(x,y)0.(1)几何法:数形结合处理;
(2)代数法:由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方程
ax2bxc0,通过方程的解的情况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①若a0,则方程为一次方程,只有一解,此时位置关系为相交.②若a0,当.0,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交,两个公共点;
当.0,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切,一个公共点; 当.0,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交,0个公共点.注意:①当直线与圆锥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为相交或相切;
②当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时,消元后注意非二次方程情形.3.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设直线l:ykxb与圆锥曲线C:f(x,y)0分别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弦长
|AB|=(x1x2)2(y1y2)2=
1kx
x24x1x
2=1
)yy4y1y2.12
k2
b
xx,12a
注意:①要重视韦达定理和判别式b24ac0在相交弦长公式
xxc12a
中的应用;
②要重视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等在解题中的应用.二、热点突破
热点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
例1(1)已知直线l:ykx1,抛物线C:y22x,当实数k为何值时,直线l与抛物线C分别相交,相切,相离?
(2)若直线l:ykx1与双曲线C:2x2y21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析:略.x
2y21,则直线l与椭圆C的位变式训练一:已知直线l:ykx1,椭圆C:
5置关系为.x2y2
(0,1)1恒有公共点,变式训练二:若过点作直线l与椭圆C:则实数m的5m
取值范围是.(0,1)变式训练三:若过点作直线l与抛物线C:y22x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有条.(2,1)变式训练四:若过点作直线l与抛物线C:y22x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有条.(2,2)变式训练五:若过点作直线l与抛物线C:y22x只有一个公共点,则这样的直线有条.规律总结:
①代数法(函数方程思想):不能忽视消元后方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 ②几何法(数形结合思想):注意在判断位置关系中的灵活应用.热点二: 相交弦长问题:
例2(2008北京,T19)已知ABC的顶点A,B在椭圆x23y24上,C在直线
l:yx2上,且AB//l.(1)当AB边通过坐标原点O时,求AB的长及ABC的面积;(2)当ABC90,且斜边AC的长最大时,求AB所在直线方程.解析:略.规律总结:
(1)弦长公式实质上就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变形,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达到“设而不求”的效果,简化运算.不能忽视b24ac0对解题的影响.(2)直角的应用:①斜率之积为1;②勾股定理;③数量积为0.热点三:中点弦问题:
例3在x24y216椭圆中,求通过点M(2,1)且被这点平分的弦所在直线方程.解析:略.规律总结:涉及弦长的中点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
①点差法(代点作差法或平方差法):采用“设而不求”的思想处理,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是处理中点弦问题的首选方法.②代入法:借助韦达定理和中点坐标公式解决.x2y
21,问在椭圆中是否存在以点M(2,1)为变式训练:已知椭圆C:
4中点的弦?若存在,求出该弦所在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规律总结:此变式属于“存在性问题”,除利用例3两种方法处理外,还必须用判别式b24ac0进一步检验直线是否存在.热点四: 对称问题
例4已知抛物线C:y22px(p0)上存在关于直线l:xy1对称的两点A、B,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解析:略.规律总结:(1)若两点A、B关于直线l对称,则直线AB与对称轴直线l垂直,且线段AB的中点在对称轴直线l上.解决对称问题应注意垂直与平分条
件的充分利用,同时还应注意各量(如斜率、截距、b24ac0等)之间的关系.(2)已知点M(x0,y0),抛物线C:y22px(p0).则①点MC上y02px0; ②点MC内y02px0; ③点MC外y02px0.22
2三、达标练习: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1.过点M(2,4)作直线l与抛物线y28x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直线l共有()
A.1 条B.2条
C.3条D.4条
2.椭圆mx2ny21与直线xy1交于M,N两点,MN的中点为P,且OP的斜率为
m
2,则的值为(n2)27
A.22922
B.C.232
D.3.“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是“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条件.4.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为F(7,0),直线yx1与其相交于M,N两点,且线段MN的中点的横坐标为,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35.已知椭圆ax2by21与直线xy10相交于A、B两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若AB22,OC的斜率为,求此椭圆的方程.2x2y2
1上存在两点A、6.若椭圆B关于直线l:y4xm,求实数m的取值范
43围.四、能力提升:
已知抛物线C:y2x2,直线ykx2交抛物线C与A、B两点,M是线段AB的中点,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C与N点.(1)证明:抛物线C在N点处的切线与直线AB平行;
(2)是否存在实数k使NANB?若存在,求实数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0),(1,0)
五、作业:(2009辽宁,已知椭圆C经过点A,两个焦点为.T20)
(1)求椭圆的方程;
(2)E、F是椭圆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直线与圆锥曲线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属于高考必考
中国数学学会会员
四川省数学学会会员
四川省优秀教师
四川省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数学组专家评审委员
法宝1 打牢基础是前提
很多学生惧怕数学,拿着试卷就犯晕,其实学习数学并不可怕,只要方法得当,突破高分很容易。马家林老师认为,无论是理科考生还是文科考生,准备高考数学时,首先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数学原理、公式、符号等基础知识。对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向量与三角、导数等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复习。每一单元选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反思与点评。
法宝2 突破难点是关键
顺利突破数学难点,对于坚定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难点部分是学生考分高低的分水岭,掌握了就轻松拥有高分,否则就与高分无缘,因此学生应侧重针对难点重点强化训练,对知识点了然于胸。同时,要分析与解答典型例题,这些例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在分析解答时,主要抓住解题的突破口和关键处,深入浅出,精析精解。
法宝3 拓展思维来提高
学数学必须要做题,但题海战术不可取,马老师认为应该注意选择问题,提高思维能力。通过知识体系的建构,典型题型的拆分精讲,掌握一题而会做一类题,开拓发散式思维能力。他建议学生多选择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的题目,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不做偏题、怪题,要重思想、重方法,务必做到每题弄懂弄透。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对出错原因、习惯性错误、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评述,积累经验,彻底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法宝4 吃透考点很重要
针对考试,马老师建议大家一定要钻研往年试题,研究命题方向,预测考点。学生要吃透考点,把握复习难度。注意命题变化,在前期复习阶段,所学过的主要知识点,重点、热点、考点都要认真对待。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主要考点,心中有数,笔头才能硬起来,答题也才能顺畅。
在马家林老师23年的高三毕业班教学中,他培养的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达35人;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4人获全国一等奖;所教学生骆雪原高考文科数学146分,位居全省第一;所教学生李强高考数学150分,以绝对的满分优势荣登单科状元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自这四大法宝,因此,马老师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细心去体味,认真去掌握,轻轻松松拿高分。
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卷整体平稳, 难度不大, 突出体现在填空题难度较小, 送分题多, 即使最后两道填空题也不难;附加题 (理科做) 最后一道题有难度, 前3题简单, 学生大都能完成;解答题 (共6道题) 有区分度, 第15, 16题较容易, 第20题较难, 第17, 18, 19题是学生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题, 3 大题共45分, 平均 (理科200 分, 文科160 分) 占总分的25% .
对于第17, 18, 19 题, 笔者认真做了一遍, 发现这3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运算基本功, 若考生运算能力强, 就能轻松拿下这3题而取得高分, 其中第17, 19题思维要求低, 运算是关键, 第18题是应用题, 除了运算量较大外, 还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 如果高中数学教师 (特别是高三教师) 能够充分关注运算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那么考生就能取得这3题的高分数, 从而在高考中取得非常理想的数学成绩, 因此说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的运算教学是大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实施有效的运算教学而切实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呢?本文将借助第17, 19两道高考题 (完全靠运算的两题) , 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教训, 谈谈高中数学运算教学的一些具体想法、做法, 与读者交流、研讨.
2 重“算理”教学
所谓“算理”教学, 就是分析运算规则形成合理“算法”思维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寻求合理的运算思路, 通过分析比较知道不合理运算的原因, 如帮助学生分析代数式子的结构特征、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公式与法则的选用、帮助学生分析建立运算计划等等.笔者在 “算理”教学中常采用下列流程: (1) 算法的步骤分析; (2) 分析比较学生的运算; (3) 总结运算得失与注意点.
例1 (2014年江苏高考第17题) 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F1, F2分别是椭圆 (a>b>0) 的左右焦点, 顶点B的坐标为 (0, b) , 连接BF2并延长交椭圆于点A, 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于另一点C, 连接F1C.
(Ⅰ) 若点C的坐标为 () , 且, 求椭圆的方程;
(Ⅱ) 若F1C⊥AB, 求椭圆离心率e的值.
第1问比较简单, 不作分析.第2问的思路分析比较容易, 要求椭圆离心率e的值, 即要根据条件F1C⊥AB, 建立a, b, c的等量关系, 问题就差A, C两点的坐标, 怎样求A, C两点的坐标呢?要么联立直线AB与椭圆方程, 求出A点的坐标, 从而有C点的坐标;要么采用“设而不求”的方法, 设A, C两点的坐标.能否准确求解, 运算是关键, 以这一问作为“算理”教学的例题,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1步与学生一起分析运算思路, 初步草拟运算计划.
若用联立方程组求点坐标的方法, 我们能得到怎样的算法步骤呢?师生共同分析容易得到:
(1) 求出直线AB的方程;
(2) 联立直线AB与椭圆方程, 求点A的坐标;
(3) 根据条件F1C⊥AB, 利用斜率 (向量) 公式建立a, b, c的等量关系;
(4) 化简等量关系, 求出椭圆离心率e的值.
若用设而不求的方法, 也可分析得出下列算法步骤:
(1) 设C (x0, y0) , 则A (x0, -y0) ;
(2) 根据条件F1C⊥AB, 利用斜率 (向量) 公式建立等量关系;
(3) 利用B, F2, A3点共线, 建立等量关系;
(4) 由上述两个等量关系, 求出x0, y0;
(5) 将C (x0, y0) 代入椭圆方程化简, 求出椭圆离心率e的值.
制定运算计划是体现 “算法”思想的教学, 坚持这样的运算教学, 使学生解题、运算有计划性, 在考试时就能做到忙而不乱, 把控着每一个运算环节, 甚至做不到答案, 还可能估计到哪儿发生了计算失误并及时纠正.
第2步分析比较不同学生的运算.运算失误、运算不合理是学生解题中普遍出现的现象,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分析比较一些典型的运算问题, 指引那些运算有问题的学生得出合理、规范的运算.
比如, 用联立方程组求A点坐标的方法, 有学生化简失误、有学生直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得A点坐标、还有学生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点坐标等等, 这就需要找出有哪些不合理的运算并分析失误的原因, 要分析出为什么可以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A点坐标:直线AB与椭圆联立的方程组, 因点B在椭圆上, 方程组应有解 (0, b) , 消去y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应有解xB=0, 这就可以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A点坐标, 为什么有学生没有用这个方法也能顺利求出A点坐标呢?是因为有一解xB=0, 容易解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有一解不为0, 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就快速而准确了.
又如, 用设而不求的方法, 学生通常能根据条件F1C⊥AB及B, F2, A3点共线得等量关系不少学生把它化简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x0, y0, 再代入椭圆方程也有些学生想尽快得出x20, y20, 直接将两式相乘, 得y20=x20-c2代入却怎么也求不出离心率e的值, 这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算理”:
二元一次方程组通常只能求出一组x0, y0的解, 只得出y02=x02-c2放大了解的范围, 于是, 这部分学生马上会发现将两式相除, 得就能解出x0.
第3步师生共同总结一些成功的运算经验和失败的运算教训, 或者留白几分钟时间由学生自己总结订正.让学生养成总结运算得失的良好习惯、总结运算中的常见注意点等等, 也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3 挖掘学生的运算潜能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 作业多又难, 他们的学习机动时间少, 数学中一些繁难的运算耗时大, 心想反正会做往往就会混过去, 久而久之, 他们“怕”运算.我们的课堂教学能不能调动他们的运算积极性呢?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运算潜能是笔者在运算教学中常采用的手段, 仍以例1为例, 谈谈运用探究教学与激发学生运算能力的关系.
这道题的第2问, F1, F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 通过垂直关系得到椭圆的离心率, 教师若问:如果F1, F2不是椭圆的左右焦点, 椭圆的离心率会不会变化?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有探究问题:是否存在两点F1 (-m, 0) , F2 (m, 0) , 其余条件不变, 使得椭圆的离心率e=1/2?若存在, 请指出F1, F2的位置;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这个探究问题是在原题解决之后提出的, 他们已熟悉具体的运算思路, 不惧怕运算了, 而且这个探究问题能够抓住学生“一探究竟”心理,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运算中去, 在写本文之前, 笔者已在所教高三班中运用上述探究方法进行过运算教学, 课堂氛围很好,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相继得出正确答案, 然后笔者投影一份运算过程出色的答案, 让少数没有得到答案的几个学生找运算失误原因, 自认为教学效果不错.
运用探究教学激发学生的运算潜能, 教师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关键是要设计好有效探究问题, 否则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如上述探究问题, 若提出“椭圆的离心率, 则学生几乎不要计算就能得出m=0) ,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 才能得出学生熟悉的新问题, 使他们迫切地想探究这些问题的结论, 因而激发了他们的运算积极性, 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 运算教学要“放时”
高中阶段数学课时紧、教学任务重, 高三更是如此, 要讲的题目太多, 因此, 大部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把运算教学给忽视了, 把运算都推给学生, 认为学生运算能力不强, 是运算训练不够, 自己想办法课后多练练就行, 这种课堂上不重视运算教学让学生课后多练的做法, 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它会造成基础较好的学生有轻视运算的心理, 认为运算思维价值低, 是次要的, 到考试时注意一下就行;也会造成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畏惧运算的心理, 觉得运算枯燥耗时再加上作业又多, 很多运算问题往往就会混过去而造成运算能力低下.
对此, 笔者认为学生需要课后训练运算, 但运算能力的提高先要从课堂训练开始, 要舍得“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训练, 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不会因轻视而草率了事, 提高他们运算的耐心;又能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分析、纠正一些典型的失误运算, 增强他们的运算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课后训练运算的效果.
例2 (2014年江苏高考第19题) 已知函数f (x) =ex+e-x, 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Ⅰ) 证明:f (x) 是R的偶函数;
(Ⅱ) 若关于x的不等式mf (x) ≤e-x+m-1在 (0, +∞) 上恒成立,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Ⅲ) 已知正数a满足:存在x0∈ [1, +∞) , 使得f (x0) <a (-x03+3x0) 成立, 试比较ea-1与ae-1的大小, 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1问难度小, 不作分析; (Ⅱ) 、 (Ⅲ) 两问都是常见题型, 前者是恒成立问题, 后者是存在性问题, 作为高三学生, 方法没有问题, 他们都知道分离参变量是解决恒成立、存在性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么这道压轴题为什么能压住学生呢?是不是分离参变量法对这两小问失效呢?不是, 这两小问都能用分离参变量法完成, 并且“算理”不复杂, 是不是运算量太大而压住了学生呢?具体分析如下:
分析 (Ⅱ) 用分离参变量法很快能得到在 (0, +∞) 恒成立, 怎样求出的最小值成为关键, 求最值的方法学生没有问题, 他们起码能想到求导法, 应该还有学生想到换元法, 不管是用求导法还是换元法, 运算量都不算大且“算理”明确, 类似的练习学生也没少练, 没能准确求出最小值的学生, 是平时运算训练没有到位、缺少课堂运算训练及教师指导所致.
(Ⅲ) 同样可用分离参变量法, 只需注意-x3+3x0的正负就行, 能顺利得到:存在x0∈, 使得成立, 求出函数的最小值就行, 也没有方法问题, 首先要求导得到然后运用对分子求导的方法确定正负, 高三学生也没少接触, 方法不是大问题, 需要学生求分子h (x) = (ex-e-x) (-x3+3x) - (ex+e-x) (-3x2+3) 的导数, 得h′ (x) = (ex+e-x) (9x-x3) , 到此, 很快就有分子的单调性与正负, 从而有原函数的单调性, 就能得到a>1, 承认有方法问题, 但两次求导运算是关键;其次要比较ea-1与ae-1, 能否构造函数是方法问题, 但还需要求导运算.
第3问运算能力要求确实比较高, 这样的高要求运算, 高三一年的教学中应该不少见, 我们在课堂上是怎么处理的呢?课堂上只重分析方法、示范运算有用吗?完全由学生课后训练运算行吗?我看需要课堂上“放时”让学生训练才行.
例2的分析说明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想提高解题教学的成功率, 思维方法教学固然重要, 运算教学也很关键, 教师要不怕费时, 宁可少讲2道题, 课堂节奏慢一点, 多“放时”让学生演练, 才能让学生重视运算问题, 切实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使得他们在考试中敢运算、会运算、少失误, 提高解题正确率.
5 两点思考
文[2]强调, 运算教学真的需要重视和落实, 笔者有同感, 再谈两点自己的思考:
5.1 要把运算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 要解决数学问题离不开运算, 数学教育家章建跃教授也谈到, 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是学会运算和推理, 运算离不开推理, “能推理、会运算”是从数学学习中养成的基本素质.回顾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 无不遍及运算内容:解几运算、函数与数列的数式运算、函数的求导运算、三角向量运算、立体几何的求角运算等等.高考考纲对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考查要求:能够根据公式、法则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便的运算途径;能够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运算.因此, 运算教学是高中数学的一项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要重视和落实, 不可推卸责任.
5.2 要认真落实课堂运算教学
我们不可否认, 近年来学生的运算能力在下降 (见文[3]) , 突出表现在字母运算, 处理多元变量等方面, 是中小学忽视数学运算教学的结果, 导致高中阶段学生解题“会而出错”的现象频发, 教师抱怨、学生无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应高度重视运算教学, 认真研究运算教学的方法、措施, 切实抓好课堂运算教学, 顺便提及, 目前不少数学教学杂志刊登了不少运算教学方面的文章, 我们要多学习, 改进运算教学方法, 多为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做点实事.
参考文献
[1]崔志荣.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运算潜能[J].数学教学研究, 2013, 32 (2) :22-25.
[2]王勇强.运算教学真的需要重视和落实[J].中学教研, 2014, (8) :42-45.
关键词:高考试卷;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1世纪国际之间的竞争不单单是以经济发展强弱作为标准,衡量标准转变为以综合国力为基础进行评价,综合国力的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科技、经济等因素的发展,要想科技、经济等因素迅速发展就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各国把培养人才作为头等大事,力求国内全民素质提高,这样才能推动科技、经济等因素的发展,高技术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汇聚,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提高,这就迫使各国把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要求教师加强各个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势必要结合实际需要,由于受到我国大教育背景的影响,高考是学生学习的头等大事,如何在高考中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是重要的一点。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高考的命题思想与相关涉及的题目联系在一起,进行有针对的学习,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课堂教学,阻碍着学生的学习进步发展,因此,在提出相关有效策略之前,只有将存在于教学中的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一,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采用题海战术,而且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指出明确的思想方法进行解题,也没有进行总结、升華,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处于主要位置,学生处于次要位置,教师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教学质量低下。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没有进行有效的把握,使课堂教学模糊不清,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立足高考试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浓,使数学丧失了它的特定功效。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这门学科学好,必然要结合高考的命题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学习新知识时有效学习,在复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重视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换,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都是不会变的,从今年甚至放眼到前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到,基础知识始终占据着较大的分值比例,在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中涉及的知识点内容都是以基础为主,可以说,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够扎实,在高考中将基础知识的分数拿到,成绩必然不会差到哪里。比如说,在2015年的数学全国考试卷中选择题部分的第二题“sin20°cos10°-cos160°sin10°”,这是一道简单的三角函数求解题,学生只要熟知三角函数公式就能求得答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和方法是必备的,哪些知识点是可以融合和贯通的,要让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点的本质,在掌握的基础上得以应用,对涉及的概念、定理、定义等不仅要清楚知道,还要深刻理解其含义,学会应用。
2.落实思想方法
在高考试卷的命题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这方面的考核,也是重点内容之一,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由于数学思想与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钥匙,对这一方面是否掌握,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数学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方面进行重点教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知识交汇处的题目,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是否掌握了有关这一知识点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与此同时,当教师在教授新课时,要在立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有效渗透于学生的思维中,当学习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要遵循发展性原则,让学生学习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进一步深化,充分揭示课本题与高考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能力的考查也是高考试卷命题思想的重要方面,而所谓的数学能力,指的就是预算求解、数据处理、空间想象、推理论证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考查体现在高考试卷中就是较为难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拉开学生之间分数差距的原因之一。正如2015年数学高考全国卷中第11题的考查,“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图略),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考查的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题目进行讲解或者是让学生做题目时,所选择的题目要尽量不要求数量而要求质量,选择一道经典有代表性的题目,能够起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示范效果,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能力。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的教学从高考试卷的命题思想出发,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复习,减少盲目性,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为之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