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比赛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拉松比赛(精选8篇)

马拉松比赛 篇1

一年一度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开始了,观看这种重要的比赛可少不了我呀!

当我来到广场时,那已经是人山人海,我站在赛道边上,看着赛道里面,里面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做着热身运动,都在为这场比赛有胜利努力。过了几分钟,“嘭”的一声,清脆的声音从我耳边划过,大家就像出膛的子弹一样争先恐后的飞奔出去。不一会儿,几千名运动员的距离就越离越大。

几个小时后,十几名黑人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我想:这些黑人,腿长,步子大,在速度上领先了一大步,而且他们的姿式又很标准,第一名肯定是他们了,唉,中国人,我从心里为你们喊加油呀!

到了最后,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陆陆续续的向终点冲刺。加油!加油!观众们激动的喊着,广场上是一片沸腾。终于,一个黑人冲到了终点,拿了第一名,随后第二名,第三名„„断断续续的冲向终点。感人的场面真是无法形容!

马拉松比赛 篇2

2011 年, 笔者到芬兰探亲, 有幸目睹了第38 届芬兰马拉松滑雪赛。这一年的比赛在芬兰冬季运动之乡拉赫蒂举行。2011 年2 月26 日凌晨6 点, 我们摸黑上了路, 驱车从赫尔辛基赶往100 公里外的拉赫蒂。由于几天前刚刚下过一场大雪, 道路很不好走, 司机开车格外小心。一路上, 我们见顶部架着滑雪板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地从身旁疾驶而过, 车里载着前往参赛的选手和他们的亲友。每年一度的马拉松式滑雪赛吸引着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数千名滑雪爱好者。此时, 人们纷纷乘车从四面八方涌向比赛的起点。

一个多小时后, 我们的汽车压着厚厚的冰层开到临时设立在湖中心的比赛起点时, 在零下10 度的湖面上, 已聚集了数千名身穿五颜六色鲜艳夺目滑雪服的选手。一个个体魄健壮的小伙子手持雪杖、脚踏滑雪板在起点的雪道上来回滑行, 做着赛前的准备活动。而参赛的年轻姑娘们则有说有笑, 一副轻松的神态, 好像是来参加一次热闹的集会, 而不是比赛。有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在一旁专心致志地为滑雪板打蜡, 尽管他不求名次, 但也想在漫长的赛程中省点力, 顺利滑完全程。还有的选手抓住难得的宝贵时机, 以湖面上数千名滑雪健儿整装待发的壮观场面为背景, 不停地按下快门, 相互拍照, 留下美好瞬间。

开赛前, 6300 余名参赛选手被分成8 个方阵, 整齐地排列在长达近1 公里的50 条滑雪道上。据说他们中间, 既有世界优秀越野滑雪运动员, 也有酷爱滑雪的业余爱好者, 年纪最小的仅16 岁, 最年长的已近八旬, 其中的300 余人连续38 年回回不落参加比赛。来自瑞典、挪威、俄罗斯、意大利、爱沙尼亚、加拿大、美国和奥地利等28 个国家的外国选手也兴致勃勃地站在了起点上。此刻, 他们磨拳擦掌, 跃跃欲试, 准备大显身手。知情人说, 芬兰国内外的优秀滑雪选手都集中在第一方阵的最前沿。

砰!随着一声发令枪响, 滑雪健儿们似离弦之箭冲出起点。他们奋力挥动手中的雪杖, 在开阔的湖面上飞驰。偌大的湖面上, 数千副行进间的滑雪板在雪地中发出刷刷的摩擦声淹没了周围的所有声音。顷刻间, 浩浩荡荡的滑雪大军形成一条绵延几公里长的流动彩带, 迅速飘向前方。不一会儿, 这条彩带便消失在远处的林海雪原之中。

为了保障比赛顺利进行, 比赛组委会在赛途中设立了12 个服务站, 专门为参赛选手提供饮料、食品, 并提供维修滑雪板、滑雪杖和医疗救护等项服务。我们从起点驱车赶到10 公里处的第一个服务站时, 许多观众已冒着严寒在那里翘首等待。当十几名打头阵的滑雪健儿刚一出现在远处高高的雪岗上, 雪道旁观战的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情的掌声和助威的喊叫声。从雪岗上飞速降滑下来的选手自动排成一列, 弓腰屈膝, 把滑雪杖夹在腋下, 顺着巨大的惯性瞬间来到人们的面前。热心的观众刚要递上饮料, 他们起身蹬起滑雪板, 猛挥几下雪杖, 飞离服务站, 驰向远方。第一批选手流星般地离去后, 大批运动员开始接连不断地从雪岗上降滑下来, 雪白的山岗顿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五彩瀑布, 远远望去美极了。服务站旁, 素不相识的观众为运动员递上一杯杯饮料, 一些人专程带着保温瓶赶到这里, 为参赛的亲友递上热气腾腾的果汁饮料和可口的点心, 然后匆忙开车赶往下一个服务站。

雪上马拉松比赛是一场赛速度、竞技巧、比耐力、磨意志的拼搏赛。不仅需要参赛选手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娴熟的越野滑雪技术, 而且还需要坚韧不拔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在75 公里的赛程上, 道路起伏不平, 地势错综复杂。海拔高度最低处只有80 米, 最高处达160 米。在一段不到3 公里的雪道上, 海拔高度一下子上升了40 米。参赛选手时而越上高岗, 时而驰入坡谷, 时而穿过林海, 时而跨过冰湖。赛手们争先恐后, 你追我赶, 好像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一切。比赛进行到1 小时45 分时, 滑在最前面的一名俄罗斯选手出现在41 公里处的第8 服务站, 几名速度较快的芬兰选手紧跟其后, 寸步不离。到达第10 服务站时, 又一名俄罗斯选手追赶上来, 芬兰选手开始渐渐落后。在距离终点还有18 公里处的第11 服务站, 实力雄厚的两名俄罗斯选手已遥遥领先, 原先处在前面的芬兰国家队运动员被抛在后面。此时, 比赛已进行了约两个小时。许多运动员的胡须上挂满了冰凌, 滑雪帽下露出的头发也结上了厚厚一层白霜。他们大口大口地吐着热气, 有节奏地一下一下挥动着雪杖, 向比赛的终点—素有“芬兰冬季运动之乡”之称的拉赫蒂市前进。

我们驱车赶到拉赫蒂市体育中心时, 看台上已有许多观众坐在那里等候观看大赛最精彩的冲刺场面。在终点线上, 两名漂亮的芬兰姑娘手持花环, 准备把它献给摘取桂冠的勇士。巨型电动记分牌上不断显示出最后赛程中运动员的最新成绩和名次。

比赛进行到2 小时10 分, 俄罗斯选手祖耶夫第一个出现在远处的雪道上, 看台上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欢呼声。祖耶夫绕场滑完最后一圈赛程, 以2 小时10 分41 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 夺得冠军, 姑娘们为他戴上花环。紧接着, 他的队友、俄罗斯选手阿特姆耶夫也冲过了终点, 获得亚军。芬兰选手伊罗 • 尼斯卡宁仅以1 秒之差, 名列第三。芬兰选手诺拉 • 卡内尔瓦和玛伊娅 • 奥拉瓦迈基分别以2 小时31 分32 秒和2 小时31 分43 秒的成绩获得女子冠、亚军。俄罗斯女选手诺沃塞洛娃名列第三, 成绩为2 小时36 分36 秒。

这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滑雪赛一直持续到晚上8 点, 共有6145 名参赛选手坚持滑到了终点。最后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0 小时52 分20 秒。按照比赛规则, 凡是在11 小时内滑完75 公里全程到达终点的参赛选手都能获得一枚奖章和芬兰滑雪赛证书。累计15 次参加芬兰滑雪赛的选手还可以获得特别证书和奖章。

马拉松比赛 篇3

然而专家的说法是,马拉松比赛“猝死”,与人们的体质无关。

比赛猝死年年有 非因体质下降

完成一次马拉松,曾被认为是健康的象征。然而,几乎每年都会有关于马拉松选手中途猝死的报道出现,前不久,广州马拉松赛上一名21岁学生比赛中突发昏厥,抢救无效死亡。在历史更悠久的英国伦敦马拉松中,一项数据显示,自从1981年赛事创办以来,已经有11名跑手不幸逝世。而另一项统计则显示,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猝死的概率为每10万人中有0.8人。

在广州马拉松出现猝死案例后,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人体质下降的体现。然而,据世界著名的非传统医学专家莫科拉博士(Dr. Joseph M. Mercola)的研究,跑马拉松死亡,并不能简单用体质问题来总结。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

马拉松致死原理探疑:多为心脏出问题

莫科拉博士指出,业内常用“逆效果”来形容马拉松中猝死的个案,即通常对人有益的事情,如果过量,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2010年蒙特利尔的加拿大心血管峰会上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病风险,然而如果是马拉松,心血管病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

研究者发现,在马拉松途中心脏过半数部位都会因为血液流动下降和炎症介质增加而停止活动,这种暂时性的心脏受损现象,可能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哈佛大学麦克林医院的内科专家西格尔博士(Dr. Arthur Siegel)发现,长距离跑步造成的炎症也可能引发心血管问题,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循环》(Circulation)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则证实了马拉松运动中血液流入心脏的方式会变得畸形。

即使经常跑步,也可能遭遇心脏病猝死

心脏专家都强调,即使那些经常跑步的人,也不代表就肯定能远离心脏病。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每年该国有32.5万人遭遇心脏病,其中40%的直接造成猝死,而多数心脏病事发前都毫无征兆。美国心脏学家保罗·汤普森博士(Paul Thompson,M.D.)指出:“运动不是救世主。但风险很低,好处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

但经常跑步或做其他健身不代表就能实现零风险,经常运动就像“长线投资股市”,你希望你的股票价值可以提高,但你偶尔也会遭遇熊市。即使48小时内通过了压力测试,完全健康而且低胆固醇的运动员同样存在运动中猝死的风险。但这种危险不会改变健康生活的模式,汤普森博士打了个比方:“如果你希望长寿健康,你应该每天做一小时中等强度锻炼;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未来几个小时没事,你可以去睡觉。”

长跑可能很“伤心”

你是否为你能跑很长、很远的距离而自豪?是不是觉得这是很光荣的挑战?然而,最近的科学研究却有不同的结果,《应用生理学》期刊的一篇论文指出,通过研究跑过100次以上马拉松比赛的健康老运动员,他们发现半数以上的选手心脏肌肉都存在一定程度疤痕。而通过对小白鼠的实验,科学家们证实了长期有氧运动可能损害心脏。

心脏原本健康的老鼠,经过在实验室中进行类似人类马拉松运动量的锻炼后,大部分老鼠的心脏都留下大量瘢痕,甚至有些心脏结构都出现明显改变,就跟人类长跑选手的心脏情况类似。因此,部分科学家认为,长跑会让人类的心脏处于危险的状态中,因此已经不是最佳健身方式。

短时间高强度锻炼才是最佳运动方法

据莫科拉博士介绍,科学家现在认为,最佳的健康养生方法应该是类似人类祖先狩猎活动的运动,即多种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组合,而非马拉松等单纯的长跑。这种新的运动模式简称高强度训练(HIT, High Intensity Training),被比喻为“狩猎式健身”,即像古人打猎一样,需要经历攻击猎物、与猎物搏斗、将猎物搬回家等高强度活动。

正确的健身运动计划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又不能过量,而且,期间必须有充裕的时间让身体康复。因为运动量太少,则无法让身体受益;运动量过大,则跟马拉松一样可能伤害运动者的心脏。数据研究结果证明,短时间的高强度锻炼,即使每周只做几分钟,对健康和体能的好处也不逊色于几个小时的长跑等传统运动。

高强度训练无需装备更简单

高强度训练只要每周做3分钟,连续4个星期内即可有明显收效。而且,这种锻炼无需去健身房,甚至不需要装备。最简单的HIT锻炼方法,就是间隔地进行跑步和步行,这种锻炼无论在室内或室外,不管是马路或者跑步机、健身单车都可进行,这种锻炼方法也是健身界最受推崇的方式,即间歇式训练(Interval training)。

莫科拉博士提供的最理想化高强度锻炼指引包括五大要点:1、经常进行多样化锻炼,例如举重、有氧运动和拉伸等;2、高强度的训练日子中间需间隔低运动量的日子;3、每周进行一两次间歇式训练;4、每周至少两次练举重;5、锻炼后安排充足时间休息。

不要忽略自身身体状况

如果从绝对科学的角度考虑,人们不仅平时要有良好的锻炼运动习惯,而且在比赛前一定要做全面的体检,确保身体没有隐患。市面也有心率仪等协助了解运动中身体状况的仪器可供选用。如果进行长跑,需注意循序渐进,遵循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原则,逐步提高长跑的距离和速度。而且,跑前要做好饮水、穿衣等准备工作;跑中注意动作正确,避免伤害身体;跑完后还需放松,而且不宜马上大量喝水。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认为长跑是一种“挑战”,因此跑步途中即使遇到不适也经常硬扛,这是不科学的做法。如果是身体疲劳、脚软等状况,用意志克服没有问题,但若是心脏等身体器官不适,应马上停止运动,必要时求救求医。另外,注意饮食也有助于心脏机能:素食,或多吃含有欧米茄3脂肪酸的鱼肉等食品。

做高强度锻炼亦需保证强度合理

无论长跑,抑或近期流行的间歇式训练等高强度锻炼,强度都是保证健康受益的关键。例如做高强度训练,锻炼者需要提高心率,达到无氧运动状态,在20到30秒钟内竭尽全力运动。

专家提供的标准间歇训练计划单通常包括:1、3分钟热身;2、尽最大能力或最高速度锻炼30秒钟,必须在这个短时间内达到“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度,最理想的方法是低重量、多重复,例如用不太重的哑铃重复举更多的次数,而不是超重哑铃只举一次;3、锻炼完毕休息90秒,但不要静止,可以慢慢走动;4、重复高强度锻炼,然后休息更长时间。

马拉松比赛800字作文 篇4

今天是三月31日,在厦门举办了一场国际赛事,那就是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

一大早,我还躺在床上睡懒觉的时候。老妈就走到床边对我说:“懒虫,快起来!马拉松比赛就要开始了!”“马……拉松?马没事去拉松树干吗?”我迷迷糊糊地回答。“是马拉松比赛拉!跑步比赛!”老妈叫到。

啊?对呀!今天是3月31日星期六!今天是马拉松比赛的日子,我要看实况转播呢!我从床上一蹦而起,以超出我平常的速度洗漱完毕。接着就坐到了电视机前面。

“嘭”—— 一声清脆的发令声一响,所有的运动员就像刚刚出膛的子弹似的,“噌”地直射出去。很快,“马拉松大军”分成了几个梯队。在“第一梯队”中,唯一的一位中国运动员是来自中国甘肃的选手李柱宏。

慢慢地,前面三个选手和后面的人拉开了距离,两位来自肯尼亚的选手暂时跑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上,而李柱宏暂居第三名。我看前面的两个肯尼亚选手跑得非常轻松,好象跑马拉松对他们一点也不费力一样。而在他们后面的.中国选手李柱宏就不一样了,他跑得好象有点儿吃力。我听解说员说,有一个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发现每个非洲人的血红蛋白里氧气的含量都超过95%,挟氧能力很厉害,所以才能在空气很稀薄的情况下生活。

女子组目前的第一名是朱晓玲,她摆动着手臂,脚下的步伐也很有节奏地迈动着。

在最后的关头,李柱宏终于超过了那两位肯尼亚的选手,以2小时13分17秒的成绩拿到了冠军,成为厦门举办的历届马拉松比赛中,唯一一个获得冠军的中国选手。赛后,他认为由于天气有些阴沉,因此影响了自己的发挥,虽然摘得了冠军,但是这个成绩并非自己最佳,而且未能达到中国田径协会所要求的2007田径世锦赛参赛资格的2小时12分。李柱宏诚恳地表示希望田协的领导能给自己一次机会,他会跑的更好。

女子组的第一名是来自辽宁的朱晓玲,她特别感谢了一直帮助自己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教练,在谈到夺冠的成绩时,她认为由于天气不太好,地面有些湿滑,因此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不过能够夺得冠军,她已经感到非常高兴了。

在谈到2008奥运会时,朱晓琳说:“这次夺冠不过是2008奥运会前的其中一次模拟比赛,奥运会是每个选手的梦想,而中国马拉松正在和世界接轨,我希望能在2008奥运会用好成绩回报国人的支持。”

马拉松比赛开幕式讲话 篇5

20**年, 在这飞燕呢喃,万木葱绿,麦花飘香的季节里,我们高兴地迎来了“20**年阜阳市首届轮椅迷你马拉松公益体验赛”。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安徽光正食品有限公司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今天来此参加助残活动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谢意!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困苦,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尊重残疾人士,给他们以平等的权利、同等的机会,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安徽光正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参于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尽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忘回报社会。今后安徽光正食品有限公司还将继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帮助更多的人,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但更具有坚强的性格,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进残疾人士中去,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关爱他们。

朋友们,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和会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良心使然,道义使然,责任使然!让我们向渴望平等的残疾人士献出友爱之心,伸出友爱之手,扶助他们回归主流,走向社会。为最终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而努力!

马拉松之外,为跑步爱好者办比赛 篇6

她参加的这场the color run被称为是“地球上最欢乐的5公里”,2011年诞生于美国,2013年由img(一个专业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的营销管理公司)引入中国。这个在国内被称为“彩色跑”的跑步比赛不计时不排名,还鼓励参与者一边跑一边向其他跑者挥洒彩色的粉末。参赛者到达终点―一个超过8000平方米的广场―之后,直接就进入一场彩色派对,全程非常欢乐。

这种派对感的跑步体验让彩色跑在中国颇受欢迎。从2013年刚引进时只在北京和广州两地举办,到今年的举办城市总数增至8个,门票的销售速度也从3年前的3个多月才报满1万人,到今年4月北京站比赛前只用一周不到的时间就卖光所有3万张门票,彩色跑刚好赶上了中国跑步市场的爆发增长期。

看上这个好市场的当然不止彩色跑和img,形式同样fancy、也是主打年轻跑步群体的the music run(以下称为“爱乐跑”)也在稍后进入中国。爱乐跑于2014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首次亮相,同样迅速受到年轻跑步爱好者的喜爱,今年已经计划要在全球18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举办。爱乐跑的核心卖点是音乐,也就是说全程5公里的赛道沿途都会播放音乐,而且以1公里为单位,分为rock区、pop区、hiphop区等。正式起跑前和到达终点后都会有艺人与跑者互动表演,参与者跑完全程还会得到一块纪念奖牌,不缺仪式感。>> 2015年有近3万人参加在北京园博园举行的the color run彩色跑。

和马拉松比赛类似,要参加这些欢乐的跑步比赛你也需要交一些报名费,价格比马拉松略贵,但送出的装备包完全是两种画风。以彩色跑为例,主办方设计了两种价格的装备套餐,区别只在于装备数量的多少,但基本的限量版t恤、精美头带、纹身贴、纪念奖牌、彩粉都会有,设计也非常时尚。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服装看起来更个性化,还可以给t恤来一次手工diy。津榕在跑步前就对服装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造,把t恤边缘裁剪成流苏状:“大家都穿一种衣服有点死板,女孩子还是比较喜欢fashion的。”她说。

无论是彩色跑还是爱乐跑,你都可以把它们理解成一个跑步赛事ip。这类跑步比赛所营造的轻松、互动的氛围,为年轻人在稍嫌严肃的马拉松比赛之外提供了另一种真实的运动社交场景。更重要的是,类似彩色跑和爱乐跑这类fancy的跑步比赛还覆盖了一个仍处于空白区域的消费群。这类消费者的画像是:年轻人为主,喜欢社交,喜欢新鲜事物,追求生活品质,有体育运动的意愿但几乎没有参与过马拉松,原因是体能欠缺,也没有充裕的时间做专业训练。

年轻人喜欢这类跑步比赛,赞助商自然也喜欢,这让办跑步比赛看起来是个好生意。

这正是img中国区副总裁张宏把彩色跑引入中国的原因之一。彩色跑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时,img已经买下了除美国以外所有市场的特许经营权。2011年,张宏在美国参与了一次彩色跑:“我在现场看到那种火爆的跑步场面,眼前一亮。如果能够把它带进中国,热爱时尚的年轻人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运动平台。”张宏回到国内做了些市场调研,开始尝试在中国培育彩色跑的市场。

在彩色跑的中国官网上,你可以看到主办方把参与者称为“彩粉儿”,首页上也滚动显示着一些彩粉儿里程碑似的跑步成绩,而且是用一种有趣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彩粉儿们通过奔跑足足消耗掉596万个比萨饼,561万个汉堡„„这既拉近了与参与者的距离,也强化了一种参赛的成就感。除此之外,与粉丝互动的最好方式还是通过社交网络。但在彩色跑刚进入中国时,张宏找了一批外国跑者来做种子用户,“老外爱运动,也爱分享。他们参加之后会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活动信息,通过这种口碑宣传,我们找到了国内第一批爱玩爱运动的年轻人。”张宏说。

但大型公共赛事在中国的执行是一件颇有技术含量的事。运营彩色跑的img虽有多年的大型体育和娱乐活动主办经验,但光是在不同城市找合适的场地这一项就足够张宏苦恼了。“彩色跑的版权方对场地的要求很严格。首先要大到能够容纳上万人参与,其次要尽量环保,所以需要找临近公共交通方便到达的场地,然后还要尽量不占用公共道路,为了保持每一个站点的色彩神秘感最好还得是5公里的环形跑道„„”张宏说这些客观条件限制让团队在找主办城市、寻求当地支持这个方面花去最多心力,赛事的具体操作倒是可以比较快速地复制到各地。

爱乐跑则找了一家国内主办轻体育赛事的公司phoenix shanghai来负责与地方政府对接、场地租赁和赞助商的配合等工作。爱乐跑在上海举办第一场活动时,政府对整个活动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和主管单位反复沟通,在提交完所有的材料后还经历了超过3个月的审批才拿到政府许可。”phoenix shanghai的市场总监风间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这类时尚新颖的跑步活动流行开来以后,也衍生出其他活动的同质化和模仿的问题。张宏的对策是在保证活动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品质,最重要的道具―粉末也严格从国外进口。当然img也会在官网和各种推广活动中反复强调自己是拿到了授权、重视安全的正牌彩色跑,“我们提倡安全第一,努力让跑者拥有更好的活动氛围,我相信消费者会对市场做出判断和选择。”张宏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和赞助商合理、有效的合作是影响这些商业赛事生意收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毕竟单纯靠门票收入并不足以支撑整场活动的举行。vita coco天然椰子水和img在美国就因为和彩色跑有过市场合作,2014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彩色跑最主要的商业合作伙伴之一,vita coco看中的自然也是这群爱运动爱消费的年轻人在消费升级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彩色跑是一个vita coco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可以帮助我们锁定正确的消费人群。”vita coco中国区副总裁翁海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如何确保产品信息在跑步活动中的植入不违合,这是主办方和赞助商都需要考虑的事情,毕竟他们想要抓住的目标消费者可不是愿意看直接硬广的人。vita coco今年为北京站做的创意植入看起来还算巧妙:他们在现场设置了一个蹦床和一块白板,蹦床中间有一颗椰子树,跑者可以利用蹦床将喝空的饮料瓶弹跳起来黏到树上,或者跑完全程后在终点处将沾满了粉末的整个身体印在白板上―无论哪种都带有互动的游戏意味。

国际六大顶级马拉松 篇7

全世界最古老的马拉松比赛。对参赛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果你全马成绩没有跑进4小时,几乎要到65岁以后才能参赛。但由于赛道难度大,男子马拉松从未出过世界最好成绩。终点前4公里有一段著名的“心碎坡”,坡度陡峭,令人心碎。

美国纽约马拉松赛

与波马并称为美国两大马拉松赛事。每年11月初举行,参赛者最多超过10万人。赛事路线穿过纽约的五个城区后,抵达中央公园结束,成为一次纽约节日文化之旅。

伦敦马拉松

虽然路线曲折、迂回,但比较平坦,几乎没有山坡,人文景观积聚的路线非常吸引。只是给海外业余选手的名额有限,中签率很低。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场慈善活动。每年有三分之一的跑者是为慈善而跑。

柏林马拉松

线路结合了古代与现代风格,从前东柏林严肃整齐的大厦,跑入西柏林现代的街道。由于路线非常平坦、宽敞并且相对笔直,有许多纪录在柏林马拉松被打破,是出个人最好成绩的好地方。

芝加哥马拉松

凉爽的天气、平坦的道路、优秀的赛事管理,一度超过纽约成为全美最好的马拉松。它设计的路线从湖畔公园,到不同种族的聚居区,跑者可以充分感受到多元的美国文化。

东京马拉松

纽约马拉松 篇8

从田壮壮拍《狼灾记》,地方政府开出的那串又长又绕又干燥的配合人员名单里能看出,一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对一个区域、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甚至一种动植物的发展都会有反射作用。爱会泛起涟漪,也就是连带反应,这件事蛮有意思的。

比如你爱庄雅婷,也就捎带手了解一下沈宏非;你支持韩寒,就骂一骂游泳池里托盘漂来各种进口水果的菊花教主;当然如果你好斗,你可以挺曾轶可,随时准备掏刀子杀人……所以书商们都看到了人们爱屋及乌这一点,喜欢在一本烂书上来一道腰封,往往是斗大的几个字:“叉叉叉,叉叉及叉叉叉联名推荐”,不够劲又画红:“吐血推荐”!这么多年,这些鼎鼎大名的人吐了多少血已经数不清了,但是他们依然像单身汉的午夜MSN头像那样闪耀不断,不得不让人觉得生命真是充满惊奇。

当然了,诸位要举荐一个人,也要承担风险。第一,你是碍于面子,则容易被人说成是圈子。比如,某某某……大概有一打这样的“大师”联名推举毛尖老师,害得我在机场那么不想负重的情况下,看到毛尖的书还是买了一本。上海到北京的飞行时长能有几多?这本书我能反复看三遍:第一遍是从前往后读,第二遍是从中间往两边读,最后一遍是用手机记录几句蛮有意味的干货……第二,推荐他人容易被人看穿你的品味。这种事情罗永浩同志前一阵子就干了一次。他听了曾轶可的歌曲后不能自拔,决定当一回最天使的无脑粉丝,扬言下次上鲁豫有约要穿上曾桑的T恤,结果在校内网上骂声滚滚而来。这场论证在某种意义上又被老罗的“轴”赢了一回。我说过要挺他——这分明也是连带反应,当然也趁机暴露一下我的品味——曾轶可就是好!第三,你的粉丝会因此无脑一把,造成无脑性伤亡。比如韩白论战的时候,有人花钱请我写挺韩的文章,当然不是韩寒本人。我冷静观察了前因后果,花了三分钟看网页,觉得韩寒说得蛮好,在赢定了的阵营里丢两块砖头,虽然贱格,但至少没有为了面子和稿费把良心颠倒过来说——但是并非所有人是这样的,如果我没记错,那次被开刀的倒霉鬼叫白烨……

前几天看了个叫《少年手指虎》的日本电影。讲的是一个超越年龄的朋克乐团的人生征程。里面一段唱蛮有意思,听起来像“那那那那那那那,纽约马拉松……”,音乐公司大爱,觉得时尚又超前,可惜戏到最后主唱的舌头变好了,唱出来词这回人人都听清了,居然是“不穿内裤餐厅,让他喝巴拉松……”。现场直播出去,之前爱得要死要活的人都傻眼了。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申报材料下一篇:2023年度艺术系学生会新闻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