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精选8篇)

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篇1

1、明确审题内容,掌握审题方法;

2、运用审题方法审题,并完成写作。复习重点:

明确审题内容,掌握审题方法,并完成写作。复习难点:

具有比喻义的题目审题,拓展思维。复习时间: 复习过程:

一、导入:

看到作文题目后,我们该写些什么? 本节将引领广大考生围绕命题去探究内容确立的诸多可能性,并最终确立自己所要表现的内容。这个过程在考场上不可能很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还需要我们平时长期的思维训练。

二、内容概述:

1、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

2009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个个不同。其实,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2、一则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N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三、具体辨析:(四瞄)

(一)文体

1、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2、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3、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字数

1、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2、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

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人称

1、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2、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五)小练习:

1、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既“我”的范围)

2、“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3、刚才的题目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4、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我们写过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5、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四、具体辨析:(四盯)

(一)句式

1、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失去后才知道可贵”

2、例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二)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你看这些题目,“你还会____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触里。

(三)副词

1、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2、如“我依然——”

“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3、再如:“下雨天,真好” “——,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最美的数字” “我最好的朋友”••••••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四)关键词

1、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温暖的时刻” “我眼中的色彩”

2、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摸他们的“色香味”。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五)注意:(阐述)

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心中有盏红绿灯”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让——像门前小河般流过” “收藏阳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

五、作业:(当堂训练)

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篇2

1.写作前要做好“两备”。捕捉信息, 包括材料提示, 写作要求、文体和词数等;列好提纲, 把所写的内容理清思路, 列成若干条, 选好要用的人称、时态和词语。

2.写作中要做到“三要”。书写要规范认真;句子要多用熟悉的、符合英文习俗;不熟悉的词语要用同 (近) 义句替换。

3.写完后要做到“四查”。查内容是否符合题意、查句子是否流畅通顺、查语法是否有错误 (包括时态、语态、单词拼写、大小写和标点等) 、查词数是否符合要求。

【个案分析】假设你叫李磊, 请你针对这封信的内容, 给这位父亲写封回信, 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条例清楚, 语义连贯, 句式规范, 字迹工整。词数80左右。

Dear editor,

I'm sorry to trouble you.I have a daughter.She is 13 years old.She likes making telephone calls.As soon as he gets back from school, she picks up the telephone and calls her classmates.She talks and talks, sometimes for 2 or 3 hours.We can't use it.Itell him not to do it, but she is unhappy.What should I do?A worried father

【步步点拨】

1、本文主要谈如何纠正孩子爱打电话的问题, 属于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

2、本文的格式是书信。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称呼、正文、结束语和署名。

3、问题的解决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出发。内因可以从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去谈;外因可以去找老师, 找同学的家长帮忙, 也可以为她安装上部电话, 让她付话费。

4、本文属于论述文, 要求在文章中有明确的观点, 并用事例论证。

【例文品读】

Dear Sir,

Don't worry.You can have a word with her and tell her what to do.As a student, she must put her heart into the study.Making telephones too much is bad for her study.If she goes on doing it, you can tell it to her teachers.I think they can help you.

You can also find out whom your daughter calls up.You may ask their parents for help.

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篇3

Two friends visited the zoo together. The zoo was very large and it was 1 to go everywhere. They had to decide where and which animal to visit as their time was 2 . So both of them agreed not to retrace after choosing a 3 at every fork (岔路口). A road sign at the first fork 4 one way to the lion quarters and the other to the tiger hill. They decided on the former after a 5 discussion because lions were “the king of the grassland”. The second showed a division (路口) going separately to the panda and peacock. They 6 panda as it was the nation’s treasure and went its way. Thus they made choices all along the way and each choice meant 7 what they couldn’t help regretting. But they had to make it, and 8 , for it stood no delay. If they hesitated (犹豫不决), they would miss more. Only 9 decision could offer more chances for sightseeing and 10 possible regret.

Life is 11 like this—choices often occur that one has to make, for example, between two 12 jobs. To get one you have to give up the other—you can get half of it. If you 13 weigh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calculating gains and losses, you will most likely 14 empty-handedness. Don’t be sad about it. 15 you have got half of the desirable things in life—something that is hard to come by.

( )1. A. easy B. eager C. impossible D. possible

( )2. A. enough B. limited C. tight D. plentiful

( )3. A. main road B. branch C. crossing D. highway

( )4. A. showed B. pointed C. intended D. made

( )5. A. brief B. long C. no D. heated

( )6. A. hoped B. wanted C. favored D. got

( )7. A. getting B. taking C. reaching D. giving up

( )8. A. slowly B. immediately C. timely D. easily

( )9. A. high B. slow C. short D. rapid

( )10. A. increase B. rid C. reduce D. raise

( )11. A. just exactly B. more or less C. hardly D. most

( )12. A. unwanted B. rejected C. enjoyable D. desirable

( )13. A. spend time B. kill time C. have a hard time D. hope for

( )14. A. start with B. get up C. succeed in D. end up in

( )15. A. By no means B. Not in the least C. At most D. At least

二、阅读理解。

A

( )1. We can read the above material mostly _____.

A. on TV B. in a school report

C. in a newspaper advertisement D. in a text book

( )2. From the reading we know the shop sells _____.

A. only bikes B. only the parts of bikes

C. bikes and other items D. only car parts besides bikes

( )3. It’s clear that “WILCO” refers to (指) _____.

A. the boss of the main shop B. the name of the main shops

C. the brand of the bike D. the summer sale

( )4. If you go to any of WILCO shops on Sundays, you have to _____.

A. call number 012223 414825

B. pay more than £69.99 for one bike

C. visit www.wilcomall@wilco-fastlift.co.uk

D. arrive at it before 4:00 p.m.

( )5. In this material we cannot know _____.

A. the information about bikes

B. the e-mail address of the main shop

C. the time the shops open on weekdays

D. whether customers can easily park at all WILCO shops

B

I came to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year ago. Yet I did not know the real American society until I was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because after the accident I had to see a doctor and go to court.

After the accident my roommate called a doctor for me. I was very grateful and determined to repay him one day. But the next day, he asked me to pay him $200 for what he had done. I was astonished. He had a good reason to charge me, he said. And if I wanted to collect money from the person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my injury, I’d have to have a good lawyer. And only a good doctor can help me get a good lawyer. Now that he had helped me find a good doctor, it was only fair that I should pay him.

But every day I went to see the doctor; I had to wait about 50 minutes. He would see two or thre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and often stop treating one so as to see another. Yet he charged me $115 each time. The final examination report consisted of ten lines, and it cost me $215.

My lawyer was all smiles the first time we met. But after that he avoided seeing me at all. He knew very well the other part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yet he hardly did anything. He simply waited to collect his money. He was so irresponsible that I decided to dismiss him. And he made me pay him $770.

Now I had to act as my own lawyer. Due to my inexperience, I told the insurance company the date I was leaving America. Knowing that, they played for time... and I left without getting a cent.

( )6. The author’s roommate offered to help him because _____.

A. he felt sorry for the author

B. he thought it was a chance to make some money

C. he knew the doctor was a very good one

D. he wanted the author to have a good lawyer

( )7. A good doctor is essential for the author to _____.

A. be properly treated

B. talk with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C. recover before he leaves America

D. eventually get the responsible party to pay for his injury

( )8. The underlined word “charge”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

A. be responsible B. accuse C. ask someone to pay D. claim

( )9. Both the doctor and the lawyer in this passage are very _____.

A. friendly B. selfish C. professional D. busy

( )10. 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the story?

A. Going to court is something very common in America.

B. One must be very careful while driving a car.

C. There are more bad sides in America than good sides.

D. Mone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things in the US.

C

A boy left his home to find the Bird of Happiness. He wanted it to bring warmth, flowers, trees and grass to the cold, snow-covered mountains where he lived.

Before long, he met a monster with a black beard. The monster asked him where he was going. The boy told him.

“I’ll tell you where it is,” the monster replied, “but first you must kill someone for me. If you won’t, then I’ll breathe on the road through my beard and make it disappear.”

The boy refused, so the monster breathed on the road and made it disappear. The boy continued his journey across sharp rocks and soon his feet were hurt and bleeding from cuts. Then he met a monster with a brown beard.

“I’ll tell you where the Bird of Happiness is,” the monster said, “but first you must poison someone for me. If you won’t, then I’ll breathe on the road through my beard and turn it into a desert.”

The boy refused to obey the monster. It immediately breathed on the road and turned it into a desert. Before long, the boy was weak with hunger and thirst. Then he met a monster with a white beard.

“I’ll tell you where the Bird of Happiness is,” the monster said, “but first you must blind someone for me. If you won’t, then I’ll breathe on you through my beard and blind you.”

The boy refused to obey the monster. It immediately breathed on him and blinded him.

The boy continued on his journey, but crawling now. At last, h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here the Bird of Happiness lived. He lay before the Bird, near death like all the others who had looked for it.

Then the Bird touched his eyes and he could see again. The Bird fed him, built up his strength and carried him home.

As soon as the Bird landed in the boy’s village, the countryside all around turned green. Flowers and other plants grew and everyone lived in peace and great comfort—all because the brave boy brought the Bird of Happiness home to them.

( )11. Why did the boy leave home?

A. To look for the Bird of Happiness.

B. To look after the Bird of Happiness.

C. He wanted to bring warmth, flowers, trees and grass.

D. He lived in bare, cold, snow-covered mountains.

( )12. Why were the boy’s feet hurt and bleeding?

A. The monster made the road disappear.

B. The monster gave him cuts.

C. The rocks were sharp.

D. He refused to help the monster.

( )13. How did the boy feel in the desert?

A. Strong. B. Angry.

C. Blind. D. Hungry and thirsty.

( )14. What did the monster with a white beard do to the boy?

A. He cut him. B. He refused to obey him.

C. He touched his eyes. D. He blinded him.

( )15. What’s the best title?

A. The Bravest Boy. B. Bad Monsters.

C. The Bird of Happiness. D. Bring the Happiness Home.

三、阅读理解填词。

Our “Mommy and Me” time began two years ago. My next-door neighbor and fellow mother, Christie, and I were out in our front yards, watching seven children of age 6 and under ride their bikes up and down. “I wish I could take one of my children out a 1 ,” said Christie.

Then we worked out a plan: When Christie takes one of her children out, I’ll w 2 her other three. And when she watches two of mine, I’ll take someone out.

The children were extremely q 3 to accept the idea of “Mommy and Me” time. Christie’s daughter, McKenzie, went first. When she returned, the other children showered her with t 4 of questions. McKenzie was smiling broadly. Christie looked refreshed and happy. “She’s like a different child when there’s no one else around,” Christie shared with me quickly. With her mother all to herself, McKenzie didn’t have to make an effort to gain a 5 .

Just as Christie had n 6 changes in McKenzie, I also discovered something different in each of my children during our alone times. For example, I am always surprised when my daughter, who is s 7 close to me, holds my hand frequently. My stuttering (口吃的) son, Tom, doesn’t stutter once during our activities since he doesn’t have to struggle for a chance to speak. And the other son, Sam, who’s always a f 8 when around other children, shines as a leader during our times together.

The“Mommy and Me” time allows us to be s 9 alone and away with each child—talking, sharing, and laughing, which has been the biggest gain. Every child deserves (应得到) to be an o 10 child at least once in a while.

1. a_________2. w_________ 3. q_________ 4. t_________ 5. a_________

6. n_________ 7. s_________ 8. f_________ 9. s_________ 10. o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明天上午有几个美国学生来我校参观,并到我们班和我们交谈。今天下午班上部分同学做了准备。请用英语表述下面的要点:

1. 做了清洁:男生扫地;女生擦门窗;

2. 李明在黑板上写了“欢迎来我班”;王丽在教室里放了一些花;

3. 交谈内容:中美两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4. 大家表示要积极参与,因为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练习英语。

注意:

1. 词数80左右;

2. 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

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 篇4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真心英雄》是广为传唱一首歌,歌词通俗而又深刻,告诉我们“梦想”如何才能变为“成功”。

可是有位妇人,要买“平安、爱、快乐、聪慧以及刚强”,并且想立即提货,想得真美!怪不得天使说:“孩子,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事实上,弄错了的岂止妇人?不愿努力,痴心妄想,不愿付出,却想回报,这样的人并不少。有好多同学说,我也想学好。可是,为了学好你努力了吗?如果你依然贪玩,不守纪律,你能学好吗?如果你依然粗心马虎,做事潦草,你能学好吗?如果你依然懒散,意志不坚,你能学好吗?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

杜甫,小时候贪玩,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偏偏他又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有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这才“下笔如有神。”

幸福不是毛毛雨,天上不会掉馅饼,空想不会成现实。翱翔苍穹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山崖的历练,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涓涓细流,心向大海,只有不怕粉身碎骨,历经千折百回,才能如愿以偿。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校长问为何读书时,周恩来如此响亮地回答。一句响亮的誓言表白了远大的志向,一句响亮的誓言激励着他“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正是有了伟大理想的导引,正是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奋斗,他才真正成为中华之崛起的功臣。

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篇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立意:

二.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地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一脚踩空,人便像石头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泡在水里了,水虽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二三米,出不来上不去,只有高呼救命。泰勒斯被路人救出了水坑,他抚摸着摔痛了的身体,对那路人说:“明天会下雨!”那路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泰勒斯十分钦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底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

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下荧屏选秀流行,首先是湖南卫视的“超女”,接踵而至的是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凤凰台“中华 小姐”,中央台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江苏台的“震撼一条龙”等等,热闹非凡。最后的晋级者们成了大众的新的偶像,有的选手竟成了“某省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某省的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其他各类媒体的评选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比如中央台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经济人物”“法制人物”“十大企业家”,《南方周末》“风云人物”等等。

网络也纷纷推出“大陆富豪排行榜”“体育明星收入排行榜”“大学排行榜”等等。

有人不以为然,说这是“没有英雄制造英雄,没有榜样制造榜样”的时代;也有人则予以肯定,说这是社会的需要,这些活动为社会树立了新的形象,代表了新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还有人持其他的观点。等等,不一而足。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立意:

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立意: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①为让 8 亿农民 同样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免征了农业税、特产税,全国 80 %的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生活低保制也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②改进和完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模式。2007 年在 2006 年的基础上再增加上万人的生源计划投放到升学压力较大的安徽、河南、甘肃等 8 省。

③安徽铜陵市通过扶持弱校,推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 247 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已经成为一个无需择校的城市。

④为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中央财政支持义务教育的支出将由上年 18 亿元增加到 95 亿元,明年将安排 200 亿元。

⑤农村儿童今春免费上学,中央 106 亿元经费预拨到位。新华网北京(2007 年)2 月 27 日 电(记者吕诺)全国中小学开学在即,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免费上学,春季学期中央财政应承担的免除学杂费、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的资金 92 亿元,为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 14 亿元,日前已经预拨到各地。

⑥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驯象人从来不把大象拴在大树上,只是把它用细绳拴在小竹竿上。许多人很难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原来,在象很小的时候,它就被拴在上面,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竹竿是无法挣脱的。渐渐的,象虽然长大了,却再也没有想过如何挣脱竹竿。其实,它只要跨出勇敢的一步,就会迎来一个新天地。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

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

十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

十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农人到田里种豆子,小猴子也学人抓一把豆子要种在田里。可是它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就把手里的一把豆子丢了,去找那颗掉了的豆子。它没有找到丢掉的豆子,可是回来的时候,发现别的豆子也被鸟雀吃光了。

请体味上文故事所阐发的哲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

十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立意:

十四.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的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

水厌倦了岸的围困,想要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冲垮了堤岸。水没有得到自由却失了生命,而岸没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

十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贝尔太太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很多游客,人们在园子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欢笑。贝尔太太越看越生气,就在园中挂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来此游玩,不过本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毒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否则性命难保。”这个主意还真管用,那些贪玩的游客见了牌子就望而却步。几年后,贝尔太太的园子因走动的人太少而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 结构与布局 篇6

结构与布局的模板:悬念解疑式模板、抑扬生变式模板、画面组合式模板、情节反转式模板、事理领悟式模板、移步换景式模板、由物及人(理)式模板、正反对比模板。

结构一:悬念解疑式模板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式探求兴趣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达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的情绪或关切的心情迫切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此形式的基本结构模板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设置悬念方法

1、设置问题,引出下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人思绪万千:作者先前肯定是在散步,什么样的奇景能让他把脚步留住,什么样的瑰丽能把他的心挽住,什么样的仙境能让他留下永久的惊叹,读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

2、巧用省略号。(该省略就省略)

我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且看,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头就遇到掌柜讨帐,面兜里只有四个铜板,处境十分狼狈,却又不能不开口,‚这——下次还清吧!‛这句中一个间断,就把说话人的狼狈处境和状况活画出来了。随后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省略号,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曹雪芹《红楼梦》写到: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里黛玉临终有满腹话儿要说,但是体力不支,欲说又止,而且只在‚你好‛二字上,这后面有多么丰富的潜台词,让人去品味。

3、进行倒叙

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但大多数同学的表达角度常以显示文章结局的角度为主,这样的形式出现得多了,就往往显得比较单一。其实,倒叙开头的角度是很丰富的,如:

(1)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3)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4)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5)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6)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 经典模板 ]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素材点评】

本文的开头言简意赅,但是又颇有意韵。‚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为什么会这样?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用了一个省略号,巧妙地设置了疑问。这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了读者关注的兴趣。会思考:这把蓝色的雨伞在小作者身上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样的开头,无疑会起到先声夺人。

《阳光灿烂的日子》

寒假开学后,我的座位调到了教室南部靠近窗户的位置。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就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感到心情格外舒畅。可是,这种好心情没过多久就被破坏了。那是因为一次数学考试……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平平,有时甚至还考不及格。而我的同桌却是全班数学最棒的。在他的影响下,我的数学成绩也有所提高。我们的数学老师性格沉静,除了上课讲解题目外,很少有 其他的话语。

那次的数学考试,是期中考试。那时的阳光,比春天更为烂烂。在阳光的照射下,我 感到了一阵燥热。卷子发下没多久,我被几道题难住了,脑门上竟然渗出了汗水。突然,有人敲了敲我的桌子。我吃惊地抬起头来。数学老师指了指后边,说:‚你,坐到那边去。考完试再回来。‛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原来那是教室最后边的一排空着的桌子。不知什么原因,我们教室内多余的那几张桌子一直排在最后边,没有搬走。

我纳闷了,老师为什么要让我到那边去?这时,我好像听到有同学在说:‚他数学成绩那么差,上次竟然考了80多分,肯定是抄同桌的……‛原来,老师认为我作弊,偷看同桌的答卷。我难过极了,在全班同学的注目中,离开了我的‚是非之地‛。

通过那次期中考试,我终于意识到,不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多么可悲啊!从此以后,我一改往日懒散的习惯,开始抓紧每一秒钟努力学习,成绩飞速提高。有时,同桌解决不了的难题还会向我请教。

临近期末的时候,阳光更为灿烂。不过,阳光照射进屋子的面积已经非常小了,只有我这个位置阳光停留的时间长久一些。

期末考试到了,我聚精会神地趴在桌子上复习着。不知何时,阳光笼罩了我,使我额头沁出了汗珠。这时,数学老师又一次敲响了我的桌子:‚你,坐到那边去考试‛。

我愣住了。老师竟然对我如此不信任!老师对我的成见竟然有这么深!我再也忍耐不住,泪水就要冲出眼眶了。老师也愣住了,随即,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轻轻地对我说:‚这里太晒,影响你做题。‛

原来如此。原本以为老师误解了我,谁知却是我误解了老师!我的泪水不由地流了出来……

[ 运用示例 ] 2015年天津中考作文‚晒出我的------‛ 设疑思路:

(1)设置悬念:大家都在‚晒‛装帧精美的大块头名著,我却‚晒‛一本破烂不堪的小册子。

(2)探因解疑:这本小册子是爸爸小时候丢失的课本,自己重新抄录的一本。

(3)解疑明旨:书装帧不在精美,价格昂贵,而在于每一本书有一段悠长的故事,这样的书就是有生命力的书。

2016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有那样一抹色彩‛ 设疑思路:

(1)设置悬念:有一抹色彩,人人都觉得温馨、靓丽、明媚、美好、诗意等等,我却感到痛苦、悔恨、纠结。

(2)探因解疑:这抹色彩,让我在追寻中因为急功近利而采用了弄虚作假的办法。(3)解疑明旨:因为弄虚作假,让我尝到了痛苦、悔恨、纠结,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结构二:抑扬生变式模板

一篇文章初看开头就知道结尾,一般不会引人入胜。如能做到千折万转,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本式的基本结构模板为:抑(扬)→陡然一转→扬(抑)

[ 经典模板 ]

《母爱》

二十年前父亲家很穷,只好娶了邻村的一个哑女为妻,这个哑女后来便成了我的母亲。小的时候,同村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只要一见到我,便一哄而散,还丢下一句‚他妈是哑巴,咱不跟他玩‛。每当这时我只有哭着跑回家,将满肚子委屈全撒向无辜的母亲。她总是听完我的哭诉后默默地走开。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埋怨老天对我的不公,也渐渐对我的哑母产生了一种厌恶。调皮大概是所有顽童的天性吧。

孤独的我惟一的爱好,便是‚筑长城‛:排满一长串的砖头,然后一推,便顺次倒下去,只有听见那轰轰烈烈的砖声时,我才能得到短暂的欢乐。有一次,我将邻居家的新砖砸断了好几块,邻居怒气冲冲地揪起我的耳朵将我拎到母亲的面前。她见到我在邻居手下揪得通红的耳朵,顿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用他公鸭般的嗓子训斥母亲:‚不会说话,当然不会教导孩子。‛只见母亲在他的训斥下,变得更加手足无措,最后‚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邻居见这架式,只好放开我,讪讪地离去了。当时我只觉得母亲的软弱对我是一种耻辱。为了证明我这哑巴的儿子也能有出息,我一直发奋地读书。当我收到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的举动让我惊异:一直很沉默的她,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横颠竖倒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个村里人就拿出它兴奋地‚嗷嗷‛直叫,还手舞足蹈。我想她真的挺高兴,也许她只是想证明她哑巴的儿子不比别人差,她儿子的成功弥补了她的缺憾。看到她那副手舞足蹈的样子,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其实也挺可爱的。

在重点中学念书挺不容易,为了不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负担,我很少回家,只有父亲偶尔送些鸡蛋和自家的咸菜给我加加菜。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上完晚自习往宿舍去,发现路边蜷着一个人。本来倒没注意,但当眼光触及那双破棉鞋时,我定住了脚步,是母亲!她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边,冻得伸不直的指头还死死扣住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我用手一摸,鸡蛋上还留有余温。她开心地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送到我的嘴边,看着她请求的目光,我含着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两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她:‚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她委屈地低下头,用手语告诉我:‚我不想让人知道你母亲是哑巴,他们会笑话你。‛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她的表情更让我惭愧,她先是惊恐,后又转为高兴,最后试探性地搂住我。世界上母爱的方式何止千万种,但我独爱母亲对我的爱,因为它是默默地。

[ 运用示例 ] 2015年重庆中考作文‚------依然‛。

‚依然‛一词明显包含了一个对比的情境,可用此结构。

(1)抑:小时候妈妈什么都依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对我严厉相加,动辄训斥,曾经的母爱去哪儿了呢?

(2)陡然一转:体育中考,天气炎热,担心体弱的我中暑,竟然陪着我站了一下午。我没中暑,她却生病了。

(3)扬:原来,母爱依然,她培养我独立,要我自己想办法处理问题,这是更深刻的母爱。2016年山东中考作文‚温暖的旅程‛ 此思路如下:

(1)抑:小时候在乡下,因为偶尔的机会获得一本《安徒生童话》,由于沉浸在阅读中,被小伙伴们讥笑为无用的书呆子,小伙伴们从此不和我玩,于是,我对自己喜欢读书的事心生不满,读书让我失去了小伙伴。

(2)陡然一转:到了中学,某次在语文课堂上,因联系某一书籍而发表观点,赢得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好评。

(3)扬:原来,这么多年,阅读陪伴我成长,一直没有远去,这个阅读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温暖的旅程。

结构三:画面组合式模板

围绕一个中心,将经过选择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不同场景下的画面排列在一起,如同一组图片连接在一起。有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横式排列,有的是同一个的不同的组合的纵式排列。

本式的基本结构模板为:扣题起笔→精选几个片段→总结扣题

[ 经典模板 ]

《真正的胜者》

芸芸众生,世间万物,一切皆有优劣,难以改变。然弱者能与强者共处于地球之上,有时弱者还能战胜强者,只因其不单靠个人,而居于群体。这样弱者也能成功,即使它只是一棵无名的—— 草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我吮吸着甘露,顶顶湿润疏松的泥土,从土壤中探出头来,却只看见褐红的土壤分布在我的周围,还有我的后面挺着一株高茎,茎上缀着几朵红花。它一定会受人赞叹,而我只会不为人所知。我垂着头,想钻回泥土里去。夜,雨还在下。

清晨,阳光点点照在我卑微的身上,我摆摆头,忽然看见一只大手伸来,我赶紧垂下头,害怕被扯去。

‚多事的红花,打破了绿的寂静。‛

我再窥视四周,那株高茎早已不知去向,而映入眼帘的是众多的同伴,我们一起织起一张翠绿的地毯,盖着褐红色的土地。原来矮小的我们也能如此美丽。我高兴地看着身旁爬过的— 蚂蚁

我是黑色骑士,每日在土地上驰骋。我不是观赏风光,而是寻找维持生命的食物。我摆动着触须,灵敏的嗅觉告诉我,前方不远处就有今日的收获。我加快了脚步,发现前方有着一个巨大的绿色躯体。它的庞大不是我所能征服的。

我赶紧原路返回洞穴。我不是逃兵,而是侦察员。我呼唤同伴,一起赶到我们的目的地。它已经开始缓慢蠕动,准备逃离。我们一起使出绝技——‚麻醉针‛,它很快就不能动弹。然后我们一起扛着它,向着洞穴走去。

胜利的风,吹着大地。我望着远方耕耘的身影—— 人

我们不是强者,进化又使我们失去了许多原始的能力。我们每日都躲避着猛虎野兽的攻击,为的只是在世上生存下去。

历经艰险,我们终于懂得:单独行动就会失败。

我们一起住在山洞中,一起捕猎,一起采集果子。我们又学会了用火来吓唬野兽。面对袭来的猛虎,我们站在一起,手持尖尖的硬木,一同保卫着家园和自己,终于一起战胜了昔日的霸王。

只要我们在一起,我们不再畏惧。

螳臂安能当车,蚍蜉岂能撼大树?高山不可摧,是因为它有众多的石块。大海不可量,是因为它有无数的水滴。只凭个人的勇猛只会沦为莽者,团队才能铸造真正的胜者。困难,我们以笑面对,因为我们团结在一起。

《快乐日记》

2005年2月5号星期六晴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也是年集,早上我和妈妈一起来到集市上,集市上可真热闹,首先最显眼的是卖红灯笼的和中国结的,还有卖鲜花的,到处是叫卖声,集市上虽然很拥挤,但是人们脸上都带着喜气,我想这个春节一定非常平安祥和。2005年2月8日星期二小雪

今天是大年三十,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挂上大红灯笼,上午,爸爸说贴春联,我一听可高兴了,就对爸爸说:‚我帮你贴吧,‛爸爸同意了,我帮爸爸拿着春联,爸爸贴,不一会我们就把春联贴好了,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处是喜气盈门,真是又是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2005年3月16号星期三晴

今天是爷爷的七十五岁生日,一大早爸爸和妈妈就早早的起床了,他们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到了中午客人们都陆续来了,妈妈把菜摆到桌上,客人们都坐下来,姑姑把给爷爷买的生日蛋糕拿了出来点上蜡烛,大家都为爷爷唱起了生日歌,它们轮流给爷爷敬酒,我也给爷爷敬了一杯酒,并对爷爷说:‚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其实这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全家人都希望爷爷身体健康。

2005年4月29日星期五小雨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早早地起来,吃完早饭就各做各的事了。妈妈忙着整理房间、洗衣服。当教师的叔叔开始备课。我也开始了我的工作———办一期小报。我先找好材料,接着就打草稿。可当草稿快打完时,我发现正中的地方太空,而且没有把这份小报的主题表现出来。怎么办?贴图片吧?什么图片好?写文章吧?一时到哪儿找?我急得团团转,翻了这本书又翻了那本书,都找不到合适的。没办法,我干脆将满书架的书一本一本地拿出来找。报纸、书刊堆得满书桌、满床、满地。呵!呵!呵!我们家摆书摊了。

这就是我家的一个星期天。我家的星期天总是这样充实、快乐、温馨。

《真诚浇开友谊花》

庄稼需要雨露滋润,友谊需用真诚浇灌。

相遇

和她相遇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那天我在***店里帮忙。她刚从这买了两袋盐,可不一会儿,她又回来了,还大声嚷嚷着:‚找错了,找错了!‛我心想,找错了活该,谁叫你刚才不数的。虽然我强忍着没说出来,但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只见她把钱放在柜台上说:‚两袋盐是一元六角,我总共才给了你五元钱,可你却找了我八元四角。要都向你这样做生意,不就亏大了。‛啊!原来是这样,我多找了她五元钱,她竟然是来退钱的。我为自己刚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便真诚地说了句谢谢。她说,没什么好谢的,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诚实,不能贪小便宜。在和她的闲聊中,我知道她和我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只是不同班而已。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知道有一粒种子已悄然落进了我的心田。

相处

初二分班时,我俩分到了同一个班级。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不小心把胳膊摔折了,医生建议卧床休息,这怎么行呢?落下功课怎么办?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坚决不同意。这时,她走来了,主动承包了我所有的活计:买水买饭、涮碗洗碟、铺床叠被,上课还帮我记笔记,俨然成了我的保姆,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那段时间,妈妈忙着做生意,没有时间给我做好吃的,她就经常给我带蒸饺,肉馅的,特好吃。如果没有她真诚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和她相处,所有的烦恼都会随风而去,感觉特别轻松愉快。我知道,那粒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

相知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了烦恼我们会找对方倾诉;遇到难题我们会共同解决;获得成功我们会让对方分享。我们成天形影不离,好得就像亲姐妹一样,同学们都戏称我们俩是‚连体人‛。可进入初三以后,我发现她的话少了,精神也不怎么好,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问她原因,她也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才知道,她和一男生暗暗好上了,可最近,那男生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孩。我真想把那男生痛打一顿,可理智告诉我:不能鲁莽行事。我必须多陪伴她,多安慰她,尽早把她从那泥潭中拉出来。我对她说:‚这样一个薄情寡义的人有什么好留恋的,为他浪费那么多时间简直太可惜了。要是换了我,早就把他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可不愿做傻瓜。‛‚什么,你说我是傻瓜?‛‚对,你就是个十足的大傻瓜!‛盯着她的眼睛,我一字一顿的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重又变得爱说爱笑,爱唱爱跳了。看着她活泼开朗的样子,我知道我们俩用真诚浇灌的友谊之花终于开放了。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清晨,精神百倍地走下楼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走出楼门才发现下起了雨,又不得不上楼去拿雨伞,满肚子不高兴,边上楼边想:‚今天的体育课肯定又泡汤了,今天中午肯定又回不了家了,又得吃厨上那有盐没醋的饭菜了,一会儿打不上出租,公交也肯定很挤…走出院门,一路上的几个情景却使我的心情渐渐舒畅起来———

镜头一

突然听见一阵哭声,循声望去,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滑倒了。早点摊前一位正喝豆浆的阿姨赶紧撂下碗跑过去扶起小男孩,又蹲下身子帮他擦掉衣服上的泥水,重新为他撑好伞,一边嘱咐着,一边送他走过马路……

看到这一幕,我微微一笑,原来雨中更能见真情呀!

镜头二

交车停站,车窗外,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跳下自行车,艰难地推着后座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雨披的帽沿下,雨滴顺着这位年轻妈妈发梢一滴一滴地滑落,而她却只顾稳稳地推着车子。多么熟悉的情景!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的妈妈骑着自行车接送了我六年,风雨中,妈妈发梢的雨滴也是这么一滴一滴滑落的吗?看着自行车后座上那个被雨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女孩,我笑了……

原本恼人的雨幕竟让我感受到了拥有母爱的幸福和快乐。

镜头三

座位旁边,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吩咐他对面的青年:‚今儿赶紧往家打个电话,看咱那儿下了没有!一冬都没下了,春雨贵如油,多下几场这样的雨,省多少浇地的钱呢!‛是呀,已经好久没有下雨了,风调雨顺才会有丰年,我有什么理由讨厌这场雨呢?我应该和农民们一起高兴,一起快乐呀!

走下公交车,心里已没了半点烦躁,体育课不能打篮球,却可以在室内看NBA了;中午回不了家,又可以和同学们侃明星了;打不上出租车,坐在公交上不也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真实画面,体味到了幸福和快乐吗? 换一种思维方式,幸福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挺胸而立》

一、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他是爱梅的。茅屋陋舍,香梅白鹤隐身其间的,便是他——和靖先生。世人多赞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怀,但又有多少人记住这位‚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呢?或许,这是他的成功吧。

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的混乱纷杂,是他所厌恶的。他又怎愿奴颜屈膝,为五斗米折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极目望去,也只有陶潜与他心自相通吧。

于是,他挺胸而立,飘然遁去。

二、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宋的气数已尽了!即使是赤胆忠心,他也不得不如此叹息。多年的抗金救国,一次次的失败,更是让他万分凄凉。他一介书生,又怎能挽回大局?

‚文丞相一片丹心,日月可鉴。您已经尽忠了,不如转投大元。我国定然不会亏待您的。‛想到白天敌将的话,他心中怒火腾腾。即使明知必死,又怎能叛国投敌!于是,他挺胸而立,从容就义。

三、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身处蜀地,他的心却在长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的仕途波折。得入翰林,本以为可以大展才华,一施抱负,却只得日日为帝王粉饰太平,这又怎是他所愿? 他是不羁的。大醉面君,让高力士脱靴,即使弃官还乡,他又怎愿再作‚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的诗呢?

于是,他挺胸而立,悠游山水,写就了半个盛唐。

挺胸是一种姿态,但更多的是精神,是气概,是我们对人生的信念!

[ 运用示例 ] 2015北京作文‚对话‛

(1)扣题起笔:与大自然的对话是一种心灵深处的沟通(2)精选片段:

与‚阳光‛对话,内心充满温暖; 与‚流水‛对话,内心学会顺势而为; 与‚大山‛对话,内心向往伟岸挺拔。

(3)总结扣题: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是感应大自然,内心成长的过程。

结构四:事理领悟式模板 本结构常见于记叙类文章中。引用材料或发表议论进行开头,然后叙述事件的发展,详写核心部分,最后一段阐发事理,抒发感想。这样的结构,使作者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领悟感受,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要强调的是,这里感受到的领悟不可多写,不能与前文的叙述平方秋色,否则容易导致文体不明,成为‚四不像‛的文章。

本式的基本结构模板为:引言开头→承接叙事→详写核心→阐发事理

[ 经典模板 ]

《战胜自己》

攀山石,越山涧,莫不敢为,怎奈年越长,幼时之勇反愈小,可悲!可气!可叹!——题记

古人说,‚初生之牛不畏虎‛,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虽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可面对那些坑坑石石们依然想的是避开,看着那些七八岁的孩子个个从那上面跳过,跃过,我就一阵脸红。我真是如此不堪吗?小小的坑,小小的沙石,我竟不敢越过它,我竟在它面前却步……

一阵风吹来,我身旁的一株树晃动了几下,仿佛也在嘲笑我的无能。我无言…… 这时我看见一片树叶飘下,我凝视着它,想看看这嘲笑我的家伙能如何,那么巧,脚下一只蚂蚁爬过,似乎是在觅食;那么巧,那片叶子竟死死地盖在了蚂蚁的身上。我俯下身来,打算为蚂蚁拨开这恼人的叶子,然而,突然的一股冲动使我停止了我的动作,我倒想看看这米粒般的生命是如何抗拒,如何战胜这无异于大网的叶子的束缚……

然而我又失望了,我看不透树叶包裹下蚂蚁的动作,只是看着叶子缓缓地移动着,一点一点。我又看到了那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身体,那是怎样一个倔强的生命啊,即使困难笼罩,也要拼尽全力去克服。这不正是我所欠缺的吗?此时,阳光从树叶的间隙间透过,正照在那黑黑的小脑袋上,散发着点点光辉。阳光下,我的心也突然明朗了,好像心中多了一些东西。我突然想起了避过的那些坑坑石石,我迅速跑回了那里。坑仍是坑,石仍是石,然而此时的我已是不同。我高高地跃起,轻轻地落下,并不管是否会踩到泥泞,溅湿自己的衣服。正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古人云:胜人者力,胜已者强。我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这便是‚强‛。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攀山石,越山涧,莫不敢为‛,又是一阵风,树叶欢快地摇曳着,似乎也在祝贺我战胜自我,重获新生……

《保险丝的启示》

拿着换下来的保险丝胡乱地想,它那么软,指甲都掐得断;熔点那么低,划根火柴就能烧化它,可算是金属家族中的弱者.可它却能凭借自己的短处,在电路中担当着重要的警卫作用,一遇危险,立即熔断,以此来保护所有电器的安全,发明者可谓独具慧眼!细细想来,生活中类似这样用物之短的还真不少.软木不堪作栋梁,但它可用来作别的木料所代替不了的木塞;惰性气体似乎毫无用处,却可以冲入灯泡,使灯泡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嶙 峋怪异的太湖石,没有人拿它砌墙刻碑,但它却能垒成具体而微的假山;奇丑无比的树桩作燃料都难劈开,但有人却想到用它制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甚至连老鼠的‚贼性‛,都可以利用起来在海关检查上发挥作用,这就是‚警鼠‛。

可见,我们平时说,用物要扬长避短,是不全面的.事物的长短是相对的,一物之短往往换个角度也就是一物之长.具有敏锐眼光和睿智头脑的人,在用物时,不仅能避其短,而且还善于‚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腐朽为神奇.因此,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简单地说某一事物没有价值.有时说‚没有价值‛,实际上是你‚没有发现它的价值。

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到,古人所说的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也是不全面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我们在用人时,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审视他的短处,有时甚至还可以来个缺点优选法呢.胆小的人不利于干开创性的事业,但当出纳会计贪污的可能性就很小;听力差的人是非少,搞档案管理却很恰当;吹毛求疵的人当领导,群众不欢迎他,但他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产品检验员;机械型的人管理图书、看护电话,可能很出色;夸夸其谈的人,你最好叫他去当产品推销员……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必羡慕人家的长处而悲叹自己的短处,应该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去充任生旦净末丑或吹拉弹唱中一个最适宜自己特点的角色.当领导的更应该能容人之短,知人善任,以最大的效果来调配各类人员,使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考试的启示》

又一场考试结束了。每次考试都会得到一个教训或一些经验,本次考试我得到的启示是:疏忽总是存在的.考完数学,感觉挺不错,卷子很简单,题题顺利,接着又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确定全对之后,心中一直有一个希望:数学考满分。

离开考场之后,考满分的希望离我越来越近。我大胆地和同学对答案,题题正确。看到一些同学因为对答案发现错题而垂头丧气、懊恼不已,我心中暗暗的想:全部做对的感觉就是好,真庆幸我考试时认真做完题目之后,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那天那时,我是前所未有的高兴。但过了不久,这特殊的高兴,却转变成了我前所未有的悲哀与失望。‚那张图我画的很大。‛我略带高兴的说。‚不,还好,不大。‛

我吓了一跳,难道是我画错了?不可能,这张图我画了两遍呢,应该是对方弄错了,或者是个人感觉的差异吧,我这么安慰自己,但是心中依然很忐忑。

我已不敢再去自信地对答案了,但是在无意中却又听到了另一群人异口同声地报了那个使我不安的答案。我傻眼了,真的是我错了,果然是我错了!我竟然会把图与文字看叉了!我竟然没有检查出来!千算万算,还是疏忽了一处!满分的希望像一个个泡沫顿时在心中破灭了。3分就这么悄悄地从我的试卷上溜走了。3分,对于这么容易的试卷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就这样,我后悔了一个下午。

这就是疏忽,怎么躲也躲不过。但是由于排名按四门课的总分计算,其他科目的成绩总算没 有辜负我的努力。于是启示之二由此可得:学习需要全面发展。也许因为其他方面的优秀而提高了总成绩。当然,倘若将疏忽减少到最小,同时又尽力提高其他科目的优秀程度,那总成绩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全面发展很重要。

一般来说,疏忽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力减少,而全面发展又是能弥补疏忽的一条捷径。[ 运用示例 ] 2016年黑龙江中考作文‚青春的味道‛。

(1)引言开头:用郭敬明名言‚青春是一道甜蜜的忧伤‛引入。(2)承接叙事:汉字听写大会要选拔选手,‚我‛初赛入围。

(3)详写核心:入围选手共20名,采用周竞争淘汰制,每周淘汰最后三个,五周后,最后的5名优胜者参赛。原本入围边缘的‚我‛,每周都在竞争,每周都在进步,最后入围。(4)阐发事理:每周看到那些被淘汰的同学,心中有一种忧伤,每次看到自己在进步,内心有一种甜蜜。青春的味道就是冲淡忧伤寻找甜蜜。

结构五:由物及人(理)式模板

写作时,把写物的文题采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延伸到对人生的感悟,即由物及人(理)式结构。由咏物到咏人、说理,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即是咏物对象,对要写的物进行浓墨重彩地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或物中透出的理。

本式的基本结构模板为:引出所咏之物→物的描写→物的特点→由物及人(理)→表达主题

[ 经典模板 ]

《土豆的花》

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午,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唰‛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窜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过了春节,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随手‚按‛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灿灿地开了花。

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 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结下的果实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母亲也说,她小时候,家里有一棵棵的柿树,虽然穷,却也没有挨饿,倒养得胖胖的,也爱穿漂亮衣,为获得一双鞋,在棉花田里,边哭边用针刺自己的脚,然后,如愿以偿地,迫使严厉的祖母,给她做了双漂亮的新鞋。我听了纳罕,想不到母亲竟也这样爱美,这样地狡黠。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拍啊!‛

但在我的想像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我没有审视过她的美,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 运用示例 ] 广东深圳中考满分作文:给自己一些勒痕 评点:善待自己就要给自己一些勒痕。

《给自己一些勒痕》

(题目含比喻义的,因此这个比喻义就是本文的重点。)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夏日瓜叶的跳跃和黄瓜的肥嫩水灵。)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由前一句的描写自然引起这个疑问,引起下文。)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突出了青藤的坚韧和瓜身上的伤痕,自然让人感叹。)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产生恻隐之心。)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离开青藤,瓜会坠地,将二者的关系用描述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生动形象,给人震撼。)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在描写之后很自然地得到感悟:不是束缚而是支柱,不是自虐而是善待。)

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由青藤与瓜的关系引起对生活中规矩和自由与创造力关系的思考,生发议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要遵守规矩和原则,这样才是善待自己。)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分析论证了善待自己就应坚持原则。这个原则有助于自身成长。)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补充论证了伤痛在所难免。)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欣喜顿悟到了如何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最后总结全文,归结论点。并启示我们不要因伤痕是痛苦,而要因伤痕而庆幸。)

点评:

一、本文属于议论文,由事及理,论证充分。开头描绘了青藤缠瓜瓜儿肥硕和藤断瓜落的情景,由此感悟到青藤不是束缚而是支柱,不是虐待而是善待,既而想到我们生活中的规矩和原则,那也是对自己的善待,然后论证了坚持原则的意义,补充论证了守规则会带来伤痛,但那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最后总结全文,依然用青藤勒出的伤痕告诉我们那是青春的舞步,照应了题目。

二、语言生动,开头的描写能吸引读者又使人震撼和警醒。用青藤比喻生活中的规则,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2016年贵州中考作文‚那盏灯‛。结构:(1)引出所咏之物:开头简要引出灯。(2)物的特点:

①对灯进行描写。注意不是面面俱到的描写,主要抓住精神内核进行描写。②总结灯的特点:照亮黑暗,给人信心。

(3)由灯及理:联想到生活中和灯一样的人,抒发感受。

结构六:正反对比式模板

总所周知,世间万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议论文写作时,运用正反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本式的基本结构模板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正面论述(或相反)→反面论述(或相反)→总结中心论点(或表达自己的看法)

[ 经典模板 ]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 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 运用示例 ]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

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求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退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的结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领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2016年新疆中考作文‚生命诚可贵‛。结构‚

(1)引出论点: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 次‛,提出中心论点。(2)正面论述:

引用泰戈尔的名言:‚落叶在泥土里迷失了方向的时候,它自然会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 引用事例:司马迁差点因宫刑的痛苦和巨大的屈辱结束生命,但他知道,生命是可贵的,正是凭着这坚定的信念,他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坚强地活下来,完成了永垂青史的巨著《史记》。(3)反面论述:

(4)引用事例:每天都会有人因为前途失意或不满于眼前的社会而轻生;每天都会有流浪街头的乞丐为博得他人同情而自残;每天都会有人因照顾宠物降低生活质量而抛弃宠物于荒野之中……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7

云南省的高考卷2007年第一次出现新材料作文, 那些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 写新材料作文时仍旧套作或写出的作文与材料完全无关。究其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考前对学生规范的审题、立意训练还不够到位。

那么该怎样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其实要分两大步:第一步是读材料, 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审题, 也就是审读材料, 进而确定角度、立意;第二步是读题目, 即使作文题目要求有所变化, 考生也要能够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意味着我们虽然是按照从材料到题目要求的顺序审读, 但是实际上, 后者制约并指导着前者, 那么新材料作文的题目要求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新材料作文的题目要求是固定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仔细品读, 不难发现, 新材料作文是在话题作文与原来的材料作文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集高度的开放性和严格的限制性于一身。那么据此可确定我们的审题原则:多角度原则, 这就是作文材料高度开放性的主要体现。往往一则材料蕴含的角度不唯一, 观点自然也可以多样, 我们自然需要多角度审视材料, 但是因为审题严格限制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因此审题又必须要有全局意识, 不能只着眼于细节而忽略了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是或非的界定, 否则极易偏离, 甚至是背离材料的核心,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整体性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多角度原则是要从属于整体性原则的。下面以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 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 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 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 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 一旦遇到危险, 它便缩回去, 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 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的, 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显然, 根据多角度原则, 我们可以从老鹰、幼龟、群龟、游客等角度入手, 来确定立意, 但是如果从游客的角度对其“善良”大唱赞歌的话, 显然就背离了材料的核心, 这则材料中好心的游客其实是好心办坏事, 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 这种善良是变了味的, 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审读材料是关键, 我们可以依据上面确定的审题原则来细化一下具体步骤:第一步, 具体落实材料涉及哪些人或是物, 分分角色, 看是否存在主角;第二步,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对其核心进行提炼概括, 准确界定在不同角色上蕴含的感情倾向;第三步, 根据不同的角色, 结合材料的感情倾向, 提炼观点, 确定立意;第四步, 在多个立意之中, 进行筛选, 确定最佳立意。

下面以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来具体落实审题步骤。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问题,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第一步, 分分角色, 有老鹰、乌鸦、牧羊人、孩子、羊等, 应该比较容易确定主角是乌鸦。

第二步, 通过抓关键语句的方式, 概括材料内容并分析材料中蕴含的感情倾向。简单来说材料讲的是一只乌鸦因羡慕老鹰俯冲抓羊的本领, 所以苦练模仿, 结果反而被牧羊人抓住的故事。

依据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可以判定其蕴含的是否定、批评的态度;而孩子则以为“它很可爱啊”, 显然态度是肯定、赞扬的。

第三步, 据此提炼观点, 确定立意。由否定乌鸦的角度可确定如下立意: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盲目模仿, 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由肯定它的角度可确定如下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 切忌邯郸学步, 失去自我。

第四步, 在多个立意之中, 进行筛选。这一步应该把握两个原则:第一,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虽然多, 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 也就是中心立意, 它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 能写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作文, 所以在审题过程中, 我们当然应力争筛选出最佳立意来;第二个原则往往会被很多考生有意略去, 那就是我们追求立意的新颖, 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这个立意必须符合材料的严格限制, 也就是在材料及其含意范围之内, 而且自己要有话说, 能够针对这个立意写出些新意或是深意来, 不能为了求新, 而迁就自己不熟悉或是不擅长的立意范围,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反而可能会大失水准。

中考英语定语从句专项强化训练 篇8

A. which B. who

C. where D. when

( )2. He talked happily about the man and books

interested him greatly in the school.

A. which B. that

C. who D. when

( )3. His book is not the only thing has been stolen.

A. that B. /

C. which D. who

( )4. There isnt a dictionary you can find everything.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in that

( )5. He wanted to know the time he needed to know.

A. that B. when

C. where D. what

( )6. Lucys pet cat died, made her very sad.

A. as B. which

C. that D. whose

( )7. The young lady is interviewing Lin Zhixuan about the program I Am a Singer is from 21st Century Talent Net.

A. who B. whom

C. which D. whose

( )8. The movie we saw last night was fantastic.

A. that B. what

C. whose D. Who

( )9. —Do you know of Guo Mingyi?

—Yes. He is an ordinary (普通的) worker helps many poor children in China. We should follow his example.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ere

( )10. I love the school I have studied in for three years.

A. where B. when

C. that D. whom

( )11. I want to go to some places its cool in summer.

A. those B. which

C. where D. this

( )12. Saturday is the day people can have a rest.

A. that B. at which

C. on which D. on that

( )13. She is new here; there are no friends she can turn for help in the city.

A. whom B. to whom

C. which D. to which

( )14. He is one of the boys basketball well.

A. whom play B. whom plays

C. who play D. who plays

( )15. The fence in our garden, my father built many years ago, has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ere

( )16. The Palace Museum is the best place Ive ever visited.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what

( )17. Teenagers like reading the books are written by Guo Jingjing.

A. who B. what

C. whose D. that

( )18. I cant find the book my mother bought me.

A. who B. when

C. which D. whom

( )19.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Im looking for the watch I bought yesterday.

A. which B. who

C. whose D. whom

( )20. —Why is Tom so sad?

—He has lost his new bike cost him 1800 yuan.endprint

A. who B. which

C. whose D. whom

( )21. There are two caps on the table, belongs to Tom.

A. the smaller of which

B. the small of which

C. the smaller of them

D. the small one

( )22. Liu Yang is the first Chinese woman astronaut

has ever traveled in space.

A. whom B. which

C. who D. whose

( )23. Most of my friends like loud music they can dance to.

A. that B. what

C. when D. who

( )24. —Do you know Mo Yan?

—Of course. He is the famous writer won the Nobel Prize in 2012.

A. who B. whom

C. which D. which

( )25. Mr. Li is an English teacher loved playing soccer.

A. who B. whom

C. he D. which

( )26. The coat he is wearing today was bought by his aunt.

A. what B. where

C. who D. that

( )27. The place he works is in the factory.

A. that B. which

C. in which D. in where

( )28. Thats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I have ever .

A. where; visited B. that; visit

C. where; visit D. that; visited

( )29. Yesterday Li Ming went to the village his family lived ten years ago.

A. when B. which

C. where D. that

( )30.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music I can dance to.

A. because B. when

C. who D. that

( )31. —Look!That is the woman I met yesterday.

—Oh? Shes my aunt.

A. what B. who

C. where D. when

( )32. I dont know the boy .

A. whom you often talk

B. you often talk with

C. with who you often talk

D. that you often talk

( )33. Look!The boy name is Simon is playing soccer with his friends.

A. who B. whose

C. which D. whom

( )34. Ill remember the time we spent together in the country.

A. that B. when

C. during which D. at which

( )35. I dont believe the reason he has given for his being late.

A. why B. that

C. how D. what

( )36. My brother had become a doctor, was what he wanted to be.

A. who B. what

C. that D. which

( )37.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

—Yes. Go along this street and you will find it on your left.

A. where is the museum

B.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museum

C. how far is the museum

D. 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

( )38. She is the girl invention go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school competition.endprint

A. who B. that

C. which D. whose

( )39. There is a mountain the top is always covered with snow.

A. whose B. of which

C. its D. that

( )40. Is there a post office around I can get some stamps?

A. which B. what

C. where D. that

( )41. This is one of the best films this year.

A. have been show

B. that have shown

C. that have been shown

D. which has been shown

( )42. Is some foreigners visited last week?

A. this factory B. this the factory

C. this factory one D. the factory where

( )43. Ill give you he gave me last week.

A. all which B. all what

C. that all D. all

( )44.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I joined the army.

A. where B. when

C. why D. that

( )45. Most of my classmates prefer pop music they can dance to.

A. that B. who

C. whose D. where

( )46. That is the reason he didnt come to your birthday.

A. why B. that

C. which D. when

( )47. Being blind is something most people cant imagine.

A. who B. what

C. that D. whom

( )48. The doctor we met at the gate works in the nearby hospital.

A. / B. what

C. which D. he

( )49. All they have done is good for us.

A. what B. which

C. why D. that

( )50. We called the man had promised to help us.

A. he B. that

C. whom D. which

( )51. —Now many people smoke and get ill.

—So we should do something can help stop smoking.

A. what B. who

C. / D. that

( )52. I still remember the time we spent together at Xisai Mountain last year.

A. when B. what

C. who D. which

( )53. One of the most delicious drinks I like is orange juice.

A. which B. that

C. whose D. whom

( )54. —There are so many girls over there. Which one is your sister?

—The one hat is yellow.

A. who B. whose

C. that D. which

( )55. We all like the story about the teacher happened in our school last week.

A. which B. who

C. whom D. what

( )56. I can never forget the stories my grandma told me.

A. what B. who

C. them D. that

( )57. The little boy was wrapping the present would be sent to his teacher.

A. who B. /

C. what D. that

( )58. Success will belong to those never say “impossible”.

A. whom B. what

C. who D. which

( )59. Please pass me the cartoon book has a Mickey Mouse on the cover.

A. whom B. whose

C. who D. which

( )60. —Do you know the girl is helping the old woman?

—Oh, thats my sister.

A. whom B. whose

上一篇:转让方下一篇:质数和合数优秀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