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1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自决心缺少,自卑感较强。

独立学院有些学生的自卑心理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有着显着的不一样,既有来自于就业竞争、学习才能、自个实力等,又呈现出一些特有的来历,如“同学之间的比照”、“社会的情绪”和“家人的期望”等。

独立学院的有些学生因社会评价、本身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在学习与生活中缺少自我认同感,发生了自卑感,自认为学习才能、学习成绩不如普通本科学生,看不清自个应有的定位,对出路和将来缺少决心,加之看到旧日的同学进入了重点大学或是知名学府,便发生“低人一等”的主意,由此发生自卑心理。

2.人际关系不协调,沉迷网络。

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爸爸妈妈的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基地的特性,缺少人际往来经历。有些独立学院学生只管自个不关心别人,没有团队协作精力。不爱参加团体活动,与同寝室的同学多有摩擦;在各项荣誉评比过程中选用各种不正当手法,缺少推让精力;在与别人的往来过程中多从自个的视点考虑,总期望别人尊敬自个,缺少忍受别人缺陷的衡量,对别人求全责备[1],一朝一夕,就会被周围同学孤立,然后发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自闭、偏执等心理疑问,发生严峻的心理障碍。

独立学院有些大学生自控才能差,在丰厚的网上信息面前,由朴实的上网查找学习材料变为阅读页面、谈天,甚至无节制地上网玩电脑游戏、结交,严峻影响了学业。过火沉迷网络,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会发生精力依赖性,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举动异常、神情恍惚、行为奇怪。

3.方针缺失,学习缺少意志。

独立学院中的大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都比较好,社会关系多,家长明确表明孩子只需可以顺畅结业,家里就能为其组织一个好作业。他们的学习动机仅为“学习为了拿文凭,找作业”,如此,他们便缺失了学习的方针,缺少主动学习的知道,平常学习松松垮垮,考前临时抱佛脚,这种冷漠的学习知道,直接致使学生缺少学习的恒心和意志,遇到困难常常选用躲避和抱怨的情绪,然后失去了学习的决心,发生无助和失望、厌学等消极情绪。

二、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中存在的疑问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多半是名不副实的,搞形式化,名曰“三有”(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编制),实为虚设,仅仅做做心理测量,测验完把材料装入档案便完事了,忽略测验结果在具体教育、教育作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许多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者没有通过专门训练和查核,由做思维政治作业的老师做心理咨询,所选用的方式办法简略老套,随意操作,表面上让人感受很重视,实际上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这种形式化的教育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不光没有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问,反而致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发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2.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作业既相联系又相差异,但在教育作业实习中,有些独立学院呈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榜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基本上是德育老师或思维政治作业者,大多数老师没有接受过规范的、系统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的训练。第二,在心理教导与咨询中,常把学生身心展开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知道偏差、情感失调归结为思维疑问,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则与办法,呈现了心理健康的.德育化倾向。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组织,并在作业展开中一向套用思维政治教育的办法或手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板滞,收效甚微。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

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归纳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选用多种办法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推进独立学院学生身心正常展开。其施行的路径和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在一些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限于开几门选修课,开一些讲座或举行几次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别的,因为老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约束,教育内容仅限于通常的理论常识教授,老师讲,学生记,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教育形式上简略化,不能科学地剖析学生特性心理疑问,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疑问进行防治和引导。

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作业,它对从业者的道德、常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作业经历都有非常严格的请求。国外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有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作业博士以上学位,还要有一定的实习经历。[2]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从业人员还远远不能满意这种请求。现在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基本上处于起步期间,受人力、物力、财力约束,许多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业者基本是由德育老师或教导员等非专业人员兼任,一方面,他们中大有些没有通过规范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的训练,缺少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另一方面他们大有些没有从事心理咨询需具有专业资质的工作资格证书。一起,学生业务的冗杂也使教导员无暇对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1.树立一套新式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2

(1) 自我意识方面。

独立学院的学生很多是因为高考没考好, 被逼无奈才做出的选择, 这成为他们心灵上的阴影, 因达不到预期目标感到沮丧, 对未来没信心, 产生自卑感, 认为在独立学院学习成了“三本”大学生, 故存在压抑性、自我体验的消极性和自我情感的失控性等弱点。

(2) 学习方面。

大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都与高中有明显差异, 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以往学习模式和方法, 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方法不佳, 或对专业缺乏兴趣, 导致厌学等问题出现。

(3) 人际关系上。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九零后独生子女, 家庭较富裕, 未经过艰难曲折的锻炼, 团结协作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 人际关系更复杂, 加上缺乏交往的经验与技巧、自我意识较强, 往往导致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4) 挫折适应上。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与坎坷, 学生也不例外。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耐挫能力较弱, 抗压能力低下, 稍遇一点问题就感觉世界末日, 如专业不对口, 老师的批评, 同学间的矛盾, 导致有的学生意志消沉, 颓废沮丧。

2 独立学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外部原因

(1) 家庭原因。

家庭生活对个人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调查, 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较正常家庭严重, 家庭生活的无序、父母态度的粗暴, 极易导致孩子形成自卑粗暴的性格。而父母的溺爱, 导致孩子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 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2) 学校原因。

由于独立学院的发展还不完善, 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客观上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另外由于学生不能融入大学这个环境, 缺乏交流, 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范围内, 长此以往易形成孤僻的个性, 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 社会原因。

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 还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看好, 学生在就业等很多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是歧视, 给其心理造成了一定压力。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充斥大学校园, 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 不能有效地抵制侵蚀, 导致学生误入歧途。

2.2 个人因素

(1) 学生个人期望值过高。

一些学生对理想定位不准确和期望值过高, 只希望得到成功的满足, 没有考虑到还存在失败的可能, 不切实际和过高的期望值, 导致追求受挫、愿望失落而带来精神痛苦、迷惘, 容易诱发心理问题。

(2) 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由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及性格差异,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自命不凡, 有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虚荣心, 不愿坦诚与人交流, 导致自己处于长期冷漠的人际关系中, 心理产生莫名的孤寂、压抑和烦闷, 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形成。

(3) 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磨炼。

学生经历相对单纯, 没有经过生活磨炼和挫折逆境的体验, 没有失败带来的痛苦和煎熬, 进入大学后, 如遇专业不理想、竞争失败等不顺心事, 情感和意志的脆弱使他们容易陷入苦恼、孤独等强烈的消极情绪之中, 也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形成。

2.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为心理咨询,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必修课的院校并不多, 干预性心理教育有所欠缺, 创新意识和突破行动相对较弱。

(2) 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求助率还很低。由于受传统认识的影响, 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还存在偏见和误解, 认为前往心理咨询的同学可能不正常或有精神病, 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问题, 因此宁可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 也不愿或不敢前去接受心理咨询。

(3) 缺乏训练有素、专业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心理咨询设有专业人员, 由于人员不足, 各校相应补充其他人员做相应工作, 但其仅经过短期培训, 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相对薄弱, 故师资短缺及专业造诣相对欠缺, 仍是制约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

3 独立学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

独立学院面临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年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应该对年轻教师进行系列的长期的传统文化培养和熏陶, 故心理健康教育从领导开始:

(1) 请校领导走进心理健康。任何机构的领导班子都是这个机构的核心, 领导班子决定了这个机构的命运。所以关注心理健康从领导开始。建议校领导定期接受心理辅导, 在舒缓压力的同时, 能够帮助自我反思。

(2) 针对教师的系列辅导。教师在教育一线直接面对学生, 对于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①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 对心理有偏差的教职工积极干预, 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适当转岗;②开设教职工心理咨询时间, 帮助其建设良好的心理环境;③定期进行心理讲座, 帮助其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

(3)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防范意识最重要, 故要尽可能发挥同学的力量。①普及性宣传教育, 让大家了解关注心理健康, 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求助;②各班选派心理委员, 帮助学校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使学校在有效时间进行干预;③定期举办专题心理讲座, 根据不同时期学生出现的焦点问题进行集体心理辅导;④心理社团组织, 学生自发的组织, 更易接触到需要心理援助的同学, 更易发现问题, 及早干预。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尝试, 它是公办高等院校教学资源与社会资金有机结合的产物。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爱忠.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6, (3) .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3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一个心理教育机制并不完善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必然会遇到与正常大学所不同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人际交往方面能力欠缺

在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经济条件、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由人际交往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成为了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对这些原因进行简要的介绍。

独立学院中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一般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在这种环境下,独生子女往往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对于他人缺少退让,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这就导致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缺少相互体谅、相互谦让,因而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又由于矛盾处理不够得当,使得某些同学的心理受到了某些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生家庭背景优越。优越的家庭环境下,父母对于孩子们的人生有很多的规划和参与,大有“包办”的趋势。因此,学生们缺乏历练,在实际的生活中不能够与人很好的沟通,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明显不足。

(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我们对于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生活态度比较消极,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旷课、早退现象在独立学院十分常见,即使这节课他出现在了教室也有可能只顾低头玩游戏或者与同学聊天。课余生活被逛街、玩游戏、睡觉等无聊事物充斥。在期末考试中采取作弊手段而避免挂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总而言之,在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的生活缺少目标,缺乏规律性。有很大部分同学上学仅仅是为了文凭,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面对学习时往往比较茫然,情绪比较忧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我们就对其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

独立学院中大学生基础差。在独立学院中,目标缺乏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比较薄弱,对于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的位置,独立思考能力也不足,学习方法方面也欠缺灵活性。

自控能力差。在独立学院中,学生们大部分来自于城市,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其他时期都是由父母亲人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自然缺乏自控能力。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父母给与他们的多为经济方面的支持,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却享有经济的支配权的时候往往会沉迷于享乐而无法控制自己。

(三)心理承受力差

在独立学院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不强,表现得十分浮躁、敏感、多疑,经常会因为一些例如老师的批评之类的小事而在心理方面有不小的波动,容易走向比较极端的道路。在遇到困难时,自控能力差的不利影响表现的则更加明显。他们往往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得手足无措,采取逃避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方式。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自我认同感的缺乏。在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会因为社会或者是自身评价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够肯定自己,对自己缺乏自我认同,自卑感也就随之而来。在自我意识里面存在着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的压抑性,在自我体验中有着更加严重的消极性,在自我实现中有着对自己成长十分不利的自卑感等。

自小的温室生活。独立学院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小生活在保护之中的,都是温室中成长的花朵,并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困难也并没有经历过苦难。在心理方面对于家长、亲人们有着比较强的依赖性,对于自己的情绪以及心理的调节、控制的能力不足,缺乏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脱离温室之后的生活中遇到逆境,明显会觉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一个原因。

二独立学院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

由于独立学院本身的特殊性,独立学院中的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也具有了特殊性,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独立学院心理教育机制的成长与完善,也有利于独立学院中学生们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完善。下面我们就提出几条独立学院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有关策略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师范类大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而在普通专业中并没有很多设置心理教育课程的例子。而针对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开设这门课程。通过对独立学院中已经开展的心理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发现,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讲述案例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补充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发现,在独立学院学生们对于心理教育这门课十分喜爱,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因此,通过这种方法,课堂教学的作用就被发挥了出来,既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了心理发展的有关规律,也帮助学生们了解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们走向了一条心理健康的成长之路。

(二)心理咨询部门的建立

如果说课堂是独立学院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平台,那么建设一个心理咨询部门就是对于课堂的补充以及辅助。独立学院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建立心理咨询部门。这样大学生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或者是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比较专业而且有效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心理咨询部门也要定期对学生们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以及特点等进行了解分析,进而有目的的开展工作,大大提高了独立学院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endprint

(三)心理委员的设立

班委是一个班级的行政队伍,它的存在对于班级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独立学院中为了完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对于班委的设置也做出了调整,设置了心理委员这一职位。心理委员处于学院的基层,贴近同学,贴近民众。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将康教育也应该从基层抓起。心理委员按照要求会定期接受心理咨询部门的专家们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属于心理咨询部门的延伸部分。通过设置心理委员,在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心理委员会将问题向心理咨询部门反应,从而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精神疾病的发生。

(四)辅导员的心理指导

在独立学院对于大学生进行教育中,辅导员也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辅导员应该对学生们做好思想方面的工作,并且关注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教育都是辅导员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部分,有效的消除了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并且激发学生们产生积极的人生目标,引发一些人生的思考。除了这些,辅导员与心理咨询部门经常保持着一种十分密切的联系,辅导员会将自己学生的心理状况反映给有关专家,使他们及时得到帮助。

(五)校园活动的开展

在校园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各式各样的缤纷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多的收获。经过对独立学院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少独立学院中会经常开展一些类似于“心理健康周”之类的活动,并且经常举办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辅导以及心理剧等。除此之外他们还采用了海报、广播等方式来对心理健康进行大力的宣传。如此一来,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传播。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校园活动的开展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个人的心理辅导,它拥有更多的对同学们进行心理辅导的形式与方法。真实体验与实践是团体辅导的主要特色,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可以较快的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团体辅导具有较强的覆盖性,以及较高的经济性,在独立学院中经常可以看到团体心理辅导的身影。通过唱歌或者游戏等途径来给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引导学生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确立明确有意义的人生目标。除此之外,团体心理辅导由于趣味性较高,比较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因此是一种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

综上可知,独立学院不同于其他学院,有其特殊性。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大学生们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并且具有一些其他学院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对于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应该是另辟蹊径的,在传统的心理教育上要有所改进。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了很多对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大学生们学习到了基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因困难、学习、人际关系等产生的负面情绪而给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探讨 篇4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物理学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从教材的选取,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课后辅导答疑的重要性等诸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物理教学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教学

独立学院是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新兴事物,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它的出现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独立学院的这种办学模式,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正发挥着独特作用,有广泛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内容和思想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对于这种新兴体制的院校,为了实现其教育教学培养目标,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显然缺乏足够吸引力,探索新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3]

1、大学物理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些高等院校对专业课程过度重视,近几年更是如此,学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学习专业课,部分人认为物理的实用性不强,对学习专业课帮助不大,这就导致大学物理教学受重视的程度大大下降,而大学物理教学课时不断压缩,这就使得物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盾非常突出。学生普遍感到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学习难度大,从而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

2、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而目前所使用的大学物理教材内容陈旧。教材仍以经典物理为主,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这些内容比较独立,彼此连接不大,尤其是力学占了大量篇幅,且不少内容与中学重复。而近代物理内容相对不足,当代物理前沿及其在高科技中应用方面的内容就更少见。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当前的物理教学方法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把讲课的重点放在讲解例题和计算技巧上,而有些例题甚至是讲了好多年的,虽说已经是信息时代,然而有些教师不会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4、学生生源不同,基础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大多被确定在三批本科段次录取学生,其高考成绩要低于一般二本几十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自习,经常迟到、早退,部分学生自律性差,有的学生仍采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对教师仍有较大的依赖性,学习效果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物理基础差。大学物理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原理和定律多,而且比较抽象,因而认为大学物理难学,学不好,也有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大学物理是基础课,不如专业课重要,从而降低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或者失去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5、数学基础薄弱

没有微积分就没有牛顿力学的繁荣,没有黎曼几何和张量代数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数学是物理的基本工具之一,没有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深入学习物理课程。大学物理注重从理论上运用高等数学推导物理规律,很多物理规律都用微积分的形式表现,而大部分学生对微积分部分学习不是很好,这就导致在推理和计算上有很大难度。另外,在数学中讲到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的.时候,部分数学老师的物理知识不是很牢固,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意识,致使在大学物理讲授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学生物理概念不清晰,采用方法不得当。

6、与中学物理教学方式的过度脱节

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来讲,物理不是一门全新的、陌生的课程,他们从初中开始接触物理知识,高中又学习了三年,对于物理的学习他们有了一定基础。在讲到某些章节的时候,有些同学就认为中学学过,在课堂上就敷衍了事,不认真听课,殊不知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已经把矢量、变量、微积分引入了物理,在中学的惯用常规思维方式下,越来越多的物理题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不懂,学不会,不得不放弃物理的地步。

二、教学中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鉴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谈谈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严格把握教材的选择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5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从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可行的。构建包括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保障体系等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对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1]。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独立学院未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独立学院可以从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方面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办学模式来看,独立学院大多是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大多是企业)联合办学,其本身就是创新创业的产物,先天与企业联系紧密,具有创办企业的经验与优势,拥有创新创业的氛围。从培养目标来看,独立学院明确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2]。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创业就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社会活动,两者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从学生特点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高考分数较低,大多数学生自制力较差,但是家庭条件优越,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实践动手能力强。应该说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更适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综上分析,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可行的,而且对社会发展、学院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项基本功能,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独立学院的核心使命。独立学院只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独立学院自我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对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自身体制、办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处于尴尬地位。相对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没有财政支持,相对于民办院校,办学自主权受限,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独立学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唯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声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正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独立学院更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从本质上看,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从低到高,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自我实现是每个人需求的最高目标。创新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无论大学生将来走向何种岗位,在工作中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拥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创造性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四)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不免遇到就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隐患。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从单纯的被动的就业者转向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者。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进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多元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等。

(一)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势在必行,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舆论导向,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首先,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互联网等宣传途径,加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创新创业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使全体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创新创业为目的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由创新创业竞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增长学生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再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及校园建设,在校园环境建设、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上融入创新理念,让学生切实融入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中,切身感受创新创业。最后,从校风、教风、学风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积极向上、崇尚科学、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校园文化精神。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创办企业的教育,社会发展需要专业支撑的高质量创新创业,这就需要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只有实现高度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地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惠及每位学生,使其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切实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应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大学生开展分阶段、针对性较强的创新创业教育。综上,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之中,设为必修课程,与专业教育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针对大一学生,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尽早唤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自觉地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及内涵,体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厘清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了解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等。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后续创新创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教育,应该开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法律与税收、公共关系、决策评估、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等专业,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自觉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

针对大三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实用创新创业教育。利用案例教学,结合创业实战案例,讲解创办企业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市场调查、项目选择、商业评估、风险控制、企业融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同时利用创业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借助模拟软件,全面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切身体会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各项事务等,增强大学生创业感性认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有效利用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它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大四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及创业实践。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业作为高质量就业更应受到重视和有效指导。在大四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掌握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以及求职技巧、面试技巧、决策方法等。同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项目评估,对有前途的创业项目进行扶持,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导师,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有条件地进行“孵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多元化高素质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建设多元化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具有广阔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培养体系,导致这方面的人才短缺。办学时间较短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所以独立学院更应该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从政策、资金方面予以保障,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来。一方面注重自有教师队伍的培养,针对全院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普及教育,使所有教师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在此基础上,选拔有意愿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中来,通过定期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学习深造,鼓励他们到优秀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用实践验证、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聘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优秀校友、学生家长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四)多渠道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本身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活动,也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检验理论、掌握理论、丰富理论。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的必备条件。

一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开展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运营模式、行业知识、地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调查分析、归纳推理、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利用专业实验室和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并安排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发展及运用情况;了解工作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企业生产脱节的问题。

四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动员学生参加校内外基础竞赛、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如数学建模竞赛、高数竞赛、英语竞赛、C语言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

五是建立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对创业设计大赛中的优秀作品,经过专业评估,提供创业场地、资金、设备等,加强指导和服务,进行创业孵化。

(五)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必然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驾护航,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样,需要政策保障、评价体系、资金保障等支持。一是组织保障。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以主管院领导为组长的创新创业领导机构,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政策宣传、政策制定、教师培养、课程安排等。二是资金保障。大学生创业初期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应该建立校友捐赠、企业投资、学院投资、创业贷款等多渠道筹资措施,彻底解决大学生缺少资金的后顾之忧。三是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客观有效评价教育效果是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组建由学生代表、校内外专家、知名企业家、学校督导组成的评价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计划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有效利用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院领导、教师,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既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又关系到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因此,独立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4):5-7.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6

【摘要】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兴起,改善了民办普通高校的结构,解决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缓解了日益增长的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但新生事物发展过程必定是曲折的,从其产生发展至今近十年间,独立学院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文章从宏观角度对独立学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兴起,改善了民办普通高校的结构,解决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缓解了日益增长的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但新生事物发展过程必定是曲折的,从其产生发展至今近十年间,独立学院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的发展

独立学院的概念是“将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是在江苏、浙江两省开始的,19底,江苏省首次批准省属多个普通高校举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申请,从而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新的一页。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定义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并鼓励普通本科高校举办二级学院创办民办教育。至4月经教育部确认成立的独立学院数量迅速增加到318所。独立学院出现至今,它已经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结构体系,影响着未来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应当将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工作作为新课题进行研究。

二、独立学院发展遇到的几个共性的问题

独立学院发展近十年来,社会上对独立学院仍存在偏见,独立学院自身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和自身理念的制约,使得独立学院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1. 与母体学校产权不清。独立学院发展前身是母体学校举办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因此无论是办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上与母体学校都是一种“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独立学院招生时为吸引生源,在宣传时过分强调母体对学院的影响,以母体名义吸引考生,确保独立学院的生源。而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时,将资产“乾坤大挪移”般地独立化,甚至出现一套设备两个单位注册的情况。

2. 社会资本注入形式单调。独立学院创办要求企业资本注入,但社会的企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却是相当地少,绝大多数是高等学院的三产企业的资本注入,这类纯母体学校控制的.独立学院要发展,必须是按母体学校规划发展,独立学院的特色就很难体现了。

3. 教学质量让社会不放心。独立学院的招生专业基本是母体学校现办专业,师资队伍基本是母体学校聘请的教师,教学培养方案也是照搬或克隆母体学校本一或本二的方案。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没有本三学生的教学计划,对外“玩空手道”般的招生,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难让社会放心。

4. 就业难的问题尤其艰巨。首先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一般还停留在“分数低、学费高、学校没名气”这些认识基础上,培养的学生在与“名校或老牌学校”的学生竞争时常居于劣势的地位。另因近几年高校扩招,十一五期间预计将有2600万大学毕业生(比十五期间净增1500万)将进入社会寻求工作机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就业。

三、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的平等关系

独立学院是母体学校孵化出来的新生事物,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独立学院通过短短的数年发展,在办学规模和社会声誉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独立学院还不能完全独立地承担起高校职能,在办学很多方面还需要母体学校的支持。建立所谓的平等关系就是指必须按教育部8号文件的要求实现与母体学校之间“八个独立”,不再使独立学院成为依附机构。建立平等关系主要要与母体学校统一认识,明晰独立学院也是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个特征,必须根据高等教育法来办学,不能因为利益的关系不放权、不独立、不发展,而是应该认真做好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化,逐步过渡到从宏观层面对独立学院进行管理工作。独立学院应紧跟市场和社会发展,借助母体学校优势,尽快树立自已的办学信誉和社会声誉,在办学定位中明确独立法人资格,积极与社会联合增加投资,建设好独立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

(二)明确教学中心地位,彰显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是教学型学院,学院想提高社会知名度,办出特色,必须在教学上做足文章,全院上下要把教学工作当作中心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工作,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2)加大教学的经济投入,聘请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学和教学管理队伍中,积极创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实验室和开拓专业实习基地。(3)正确制定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培养方案是学院办学理念的体现、提高培养质量的依据,更是办学物色的彰显。(4)全院各部门要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主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服务,规范管理模式,简化工作程序。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大体上承担教学任务的是兼职教师,独立学院要发展,必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做到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搭配。多渠道引进教师,(下转第134页)(上接第126页)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专职教师为师兼职为辅的格局,建立教学测评保障体系,使教师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将教师进修与培养制度化,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提高自己。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型人材培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争优势

独立学院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和灵活的办学机制,决定了独立学院与市场的联系应该更为紧密,独立学院应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在实验室或教学基地中增加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进行模拟工作岗位的教育,使学生在就业面试中能脱颖而出。

总之,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打造出自身品牌,以实力吸引考生,以特色说服市场,在提高质量中做大做强,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7

校园网具有传播迅速、可控性强、可实时互动、学生受众面广等特点, 将校园网络系统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构建网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利用网络的虚拟性, 学生既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认识自己的问题, 又可通过实时互动的咨询得到心理的安抚, 避免了现实中面对的尴尬和不安, 学校也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从而有的放矢, 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建立校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平台

建立校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平台是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校园网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主页, 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 心理科学、专家访谈、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全面翔实而有针对性的内容, 学生可以认识心理问题, 正视心理问题, 并积极寻求相关的帮助和指导。在主页上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论坛, 由专职心理教育教师管理, 并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或心理医生进行互动交流。论坛的言论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这就对管理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管理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还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引导能力, 弄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学校还可以鼓励班主任开设博客, 加强与学生在网上的互动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开展积极的引导工作。这种交流具有隐性的特点, 学生可以说出与班主任面对面不敢或不愿意说出的一些问题, 从而极大地拓展班主任工作, 强化班主任的作用。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资料库

建立网上学生心理健康信息资料库是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中的资料, 主要包括学生基本的思想动态和学生心理状态。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网络调查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和自身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二是通过班主任座谈, 掌握学生的基本状态;三是在学生中发展一部分学生信息员, 直接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通过对这三方面资料的汇总和研究, 分析当前或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而为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公共必修课程, 所以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难进行系统的学习, 但这类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非常重要。因此, 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系统全面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按照课程建设的要求充实相关资料, 提供电子书籍、教学大纲、教案、讲义、相关辅导资料等, 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页的建设应力求形式多样, 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 将教师的授课搬上网络, 可以提供教师授课的文本资料, 也可以提供音像内容, 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实现由单向被动传输向主动交流的转换。网络的虚拟性从一个侧面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 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一些敏感的心理问题、思想观念方面的热点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 进行交流、讨论。这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交流, 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是非常大的。

4 利用校园电视网络化传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电视是一种强势传播。校园电视教育节目可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 发挥电视的引导、警示和教育功效, 让学生从别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心理, 培养积极向上, 乐观豁达的个性。把校园电视与校园网结合, 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传播优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电视媒介传播的缺陷, 还因为校园网在学生中影响面大, 进一步扩大了电视在学生中的传播范围, 在客观上强化了电视传播的效果。

(1) 开办校园电视自办节目的网络版

这是利用校园电视媒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方式。校园网是一个功能潜力强大的平台, 利用网络传播的相关技术, 可以把原有的校园电视自办节目搬上校园网, 可以把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节目作为一个大的板块, 再根据节目的类型分设不同的栏目,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分众化的特点, 突显校园电视的教育功能。

(2) 创新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类电视栏目

校园电视自办节目网络化传播后, 可以在栏目设置上进行改革, 对心理健康教育类的电视节目, 根据节目内容进行细化, 比如可以设置心理访谈、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剧场、相关纪实专题等栏目, 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搜索浏览。还可以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设置相关的电视栏目, 突出针对性。对那些普遍性的问题开设专栏, 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 进行深度探索, 引导学生从心理困惑中走出来。

(3) 强化校园网络现场互动咨询

电视节目制作经常会采用一些现场互动的形式和环节, 通过现场和场外观众的参与增强节目的亲和力, 丰富节目的内容。而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电视节目, 由于学生有隐私方面的顾虑, 不宜采用学生直接进入节目现场的形式, 但可以用电话连线或者网上留言的形式, 学生与现场的专家进行交流, 整个节目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现场直播, 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方便地参与到节目中来, 也不会有暴露个人隐私的顾虑, 交流更加自然, 技术上也完全能够实现。

5 强化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引导

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但也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通过技术、行政和法律等手段, 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督。要建立并完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 将管理和教育、道德与网络结合起来, 通过各种形式, 强化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 净化校园网络, 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健康、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曹海仙.电视网络化传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3) .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的综合反应。独立学院收费相对较高,因此大部分入学的同学有着比较好的家庭背景和条件。优越的家庭条件使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面较宽,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特长、个性明显。与此同时,家庭条件优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在他们身上表现明显,一方面父母社会地位较高、家庭经济比较富裕,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优越感强,攀比心理重,喜欢高消费,超前消费;另一方面,家庭的溺爱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习惯较多,自控力不足,缺乏理财能力。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心理特征

对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表明,每月日常消费在 400~800 元之间,有的甚至高的达千余元。消费水平总体偏高,除了学费和住宿费之外,仅有 38.5%的学生把钱用在购买参考书、学习用品及参加各种培训班,有29.5%的学生每月消费300元—500元购买衣服,25.8%的学生经常请客吃饭,15.2%的学生经常出入娱乐场所。高消费、超前消费、攀比心理重在独立学院学生中十分严重,主要有下面这三种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心理特征。

1.攀比型消费消费行为

独立学院大学生争强好胜,固执任性,具有强烈的个人至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远远高于普通高校学生,月平均消费是普通高校学生的2倍左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手绰,经常相互请客送礼、外出旅游等。高消费也同时助长了虚荣心和攀比风气,讲吃、讲穿、比时髦等。各种攀比式消费不仅在校园群体内部造成了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2.恋爱支出过度的消费行为

独立学院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比较严重,因为经济条件优越,很多同学在大学里纷纷都找了男女朋友,而在恋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有大量的物质投入,为了讨对方的欢心不计后果地盲目花费。谈恋爱总是需要投人的,上休闲吧、逛街、购物要多出很多消费,每逢特别的日子还要互送礼物。如此一来,怎么不会透支,但不花的话又怕对方认为小气,伤害了感情。于是硬装着潇洒,勒紧裤腰带甚至于借贷来维持这份恋情。

3.盲目追求时尚消费行为

独立学院大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经济上的宽裕使得大部分学生喜欢追求高档、名贵商品,追求时尚和潮流,在消费中以购买高档、名贵商品为炫耀,并以此来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这种盲目追求时尚,不顾承受能力,以满足为快的消费行为非常有害。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心理起因

1.个性心理影响

个性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不同的个性,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有着明显的缺陷,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浅,易产生认知偏差。大学生中的消费认知偏差不少,如以抽烟为成熟男人的标志,以追星为时尚,以玩乐为潇洒,诸如此类的消费认知偏差,是产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思想根源。

2.社会环境的原因

一方面,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的白发性导致大学生消费行为非理性因素的增多,因此社会要倡导一种正确的消费理念,遏制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家庭教育的影响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城镇,且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的优越,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逐渐养成了任性、娇气、好强的性格,造成他们对挫折准备不足,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三、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教育对策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及时发现学生的消费误区,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逐步减少学生中的不良消费行为。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要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给自己理性的定位。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但是在大学里是以学习为主,而不是过度消费,生活上低于其他同学,这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觉得低人一等,不需要和别人攀比,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要学会精打细算,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资金。

2.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好,对于挫折和艰难的考验甚少,生活常识缺乏,基本生活能力、生活技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而毕业之后如何在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的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我们应鼓励他们学会在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去克服困难,努力发展自己,教育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会他们理财之道。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消费计划,引导他们合理开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

3.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方式

引导大学生要根据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好每一分钱的最大效益,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通盘考虑,合理计划。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将消费额度细分化,生活上用多少,学习上用多少,文化娱乐上用多少,大概确定一个限度,以保证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要把大部分的消费用于购买课外书籍和参加各种培训上。当自己有经济余力的时候,再考虑其他的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开支。因此,大学生应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量力而行,进行适度消费,不额外增加家庭负担,养成良好的消费方式。

4.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培养消费道德,形成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学校可以利用展板、校报、竞赛等做一些关于大学生合理消费观念的宣传,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其他同龄人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自己督促自己做到不乱花钱,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使整个校园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

参考文献:

[1] 许霄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05,(6):74-75.

[2] 闫缨,任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2004,(1):57-59.

[3]方正泉: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200(22)

[4]李妍: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商场现代化[J],2005(11)

[5]王丽,吴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9

安庆师范学院第三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筹备工作自3月初开始。在两班班委的带头组织下,成立了组委会,内设预算、宣传、活动、外联(包括公关)四个具体部门及整体统筹。整体统筹由两班班长、团支书及大学生心理协会副会长担任,各部门均设双重负责人,共13人。

组委会成立后,部门各伺其职。首先是由组委会向班级、院系、学校征集口号、会徽及本届心理健康节的创新活动。

活动具体时间准备

3月21日,第三次例会,确定本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所有活动、地点及活动负责人(活动:心理测量、心理游戏、心理讲座、心理电影、爱心募捐、心理咨询台、心理DV制作、心灵晚会;地点:菱湖校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理工学校、安庆卫校、社区)。各活动校区均设双重负责人。

3月30日,第四次例会,组委会及各活动负责人参加,主要内容为各活动的进展情况及问题所在。其中较为严重的是资金问题及两班在交流上的问题。

4月12日,第五次例会,主题、会徽基本确定,均为二选一。并基本确定心理健康节期间的日程安排。

4月13日,组委会成员第一次与院系即任书记沟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就外校活动及心理晚会听取领导意见

4月26日,第六次例会。确定会徽、口号。活动方面主要为起步较晚的心理晚会。确定了心理剧剧本及其他类节目的征集方式。此后,进入紧张的“心灵和弦”主题晚会的筹备工作。

5月6日,第七次例会。确定在5月10日之前完成总体策划案,心灵自助手册完成。

5月20日—26日,举办了以“悦动我心灵,驭翔我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5月20日下午2:30,由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团总支、校团委主办,2007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承办,大学生心理协会、大学生礼仪协会、主持人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逸夫图书馆东报告厅拉开帷幕。本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历时一周,在开展常规、经品活动的同时,如心理测量、心理游戏、心理讲座、心理电影展播、万人大签名活动、走进社区、高校募捐活动等,还拓展了一系列创新及特色活动:创作了《相聚在爱里》主题曲,举办首届心理健康节晚会,印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心灵自助手册》200本,还创设了心理咨询、魔法心理学等等。开幕式结束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任其平博士为在场学生作了题为《做心灵的主人》学术报告。

5月21-24日,活动组分别在龙山校区、菱湖校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高等医药专科学院、安徽理工学校、菱湖新村等地分别开展了爱心一元钱(募捐)、心灵剧场、绿色驿站、心理测量、趣味心理游戏、心理问题解答电子版、心理游戏、绿色驿站、心理讲座、心理电影展播、万人大签名等活动。5月26日14:30,第三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教学楼C305如期举行了闭幕式。教育学院党总支黄警钟书记、团总支副书记徐颖老师及部分教师、07、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出席了闭幕式。徐颖老师在闭幕式上讲话并致辞,她对本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心理健康节虽然只是一个有限的时间段,但心理的魅力却是无限的,希望同学们将心理健康节期间团结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面貌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希望学生干部及同学们一如既往的保持心理健康节期间的工作热情,为我们教育学院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活动成果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各活动顺利进行并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活动成果显著。两班共123人,参与活动123人。心理测量活动全校1116人参加,大家普遍反映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活动人员很是热情,对心理健康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心理咨询台共接受近百位同学的咨询,给予参加者最直接的帮助,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以便自信、快乐的迎接以后的生活;其中,爱心一元钱(募捐)活动共募捐1164.8元,让聋儿康复中心的孩子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为聋儿康复中心的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900余人参加万人大签名,时新中副院长、校团委刘燕副书记等领导也签名留念;发放《心灵自助手册》三百余册,举办了四场心理讲座,近700余人参加了讲座,同学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困惑也得到了一一解答。播放了3场心理电影,近300人观看,让同学们与心理电影有了更深刻得心灵碰撞,5月25 日举办的大型 “心灵和弦”主题晚会在院书记及专业课老师的参与下,全场座无虚席,晚会节目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虽说本届525心理健康节已圆满落幕,但期间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有待以后进行改善。经验教训

1.设立组委会,有利于权力的集中与下放。但组委会统筹人人员过多或者整个机构太大,内部分工不够明确,致使出现“无人应权、责任分散”的现象。这是本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前期筹备工作持续时间长、办事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对后来者的建议:组委会统筹人员不宜过多,2~3人为宜。

2.各具体活动负责人与组委会成员分开,且组委会成员应深入具体活动中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活动的监督与指导。同时,本届心理健康节的双重负责人制一方面体现监督并起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活动 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交流障碍,建议:确定双重负责人制,选定一个主要负责人,所有活动成员一定要具有合作精神,较强的责任心,配合整体活动安排。

3.将主要精力放在本校,鼓励大一同学、心理协会会员积极参与,参加如记分、游戏、募捐签名等系列活动。大二更多投入测量、咨询行列,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体活动质量与影响力。

4.活动资金是本届心理健康节的瓶颈问题。因总体策划案的完成较晚,建议以后应在前一个月应完成总体策划,为拉赞助提供充足的时间。

5.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如活动内容、人员安排,地点安排。此次活动中因人员太少,外校活动、社区活动虽受到了普遍欢迎,但参与者工作繁重,非常劳累,且活动规模较小。

6.对于所有准备工作以及正式活动要留有后动记录,如照片、文字记录。在正式活动阶段如晚会、活动要进行全程拍摄,联系通讯社并及时发送新闻稿。

7.及时与领导沟通,听取大家意见。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10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西部独立学院肩负着为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应紧扣市场脉搏,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制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金卡工程英文刊名:CARDS WORLD年,卷(期):13(12)分类号:G64关键词:西部地区 独立学院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     学生专业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010 年以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的指引下,我国学前教育呈现出多元化与飞速发展的态势。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包括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越发意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这给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原有的幼师队伍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幼儿机构对具备幼师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毕业生越来越青睐。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高等本科院校之一的独立学院,必须通过对学生开展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实践,让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成为社会适应性强、胜任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构成

为了建设幼儿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于 2012 年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号文件。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是幼儿教师培养、准入、培训和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标准对幼儿教师能力的要求,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在环境与互动中学习知识和发展各方面能力,因此,教师是否具备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教师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包括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一日常规生活的组织和保育的能力。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师与其他层次的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保教结合。幼儿园教师需要懂得合理科学地安排幼儿园一日的生活,保障幼儿健康地成长。《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做了以下要求: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遇到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3.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他认为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品德,使脑筋敏锐。因此,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做出了四项基本的要求: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其价值在于最大限度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育活动也是如此。《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提出了几点要求: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5.科学合理地评价和激励幼儿发展的能力。教育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幼儿,能促进他们发现缺点,发扬优点,促进他们获得进步的能量,能幫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评价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6.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教育是一项与人交往的活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7.反思与发展的能力。幼儿是不断成长与发展的个体,幼儿园教师也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发展的特点,根据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挑战教学策略,对本职工作进行反思和创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反思和发展能力做出了以下要求: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提高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学生进入大学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认同与热爱,这是他们未来四年学习与工作最大的动力。首先,可以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不同形式渗透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理解;其次,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最后,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通过直接对幼儿园生活的观察与深入了解,加深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性认识。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另一类是专业技能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打破传统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如果以理论讲授为主,容易出现内容抽象空洞,脱离学生已有经验与幼儿园教学实际,难以学以致用。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学生讲授、分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与反思,并且尽可能地提高实训室的有效利用,可以在模拟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

3.建立“全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全实践”教学模式,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一体化,贯穿大学四年,全面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形成。

(1)现场见习。每学期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见习,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环境布置、教材教法、主题活动、活动区域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增强做一名幼儿教师的感性认识,明确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见习可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短期实习。制定社会实践调查表,让学生把寒假和暑假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短期实习。在经历学校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后,学生带着已有的专业知识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实习,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生活,观察、了解、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不足,获得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3)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为期两个月左右。顶岗实习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的检验与实践,是学生为即将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一种热身与体验,是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查漏补缺。顶岗实习还可以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既拓展职业能力,展示个性和特长,增长才干,也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4.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升专业能力

独立学院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倾向于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显著特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通过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升专业能力。

一方面,在课程的职业知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教学与训练方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

另一方面,增加校内的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实训教学与实习基地的见习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实训室的仿真教学与幼儿机构的真实体验,可以让学生全面地熟悉学前教育的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情感,领略职业精神,提升职业技能。

最后,引入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营养师、高级保育员等。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热爱、投入等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4).

[2]桂林.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養方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上一篇:美术组公开课教案下一篇:英语话题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