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通用8篇)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篇1

1)医药企业的竞争环境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医药产业经历了不平坦的发展历程,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自我国第一批“医药代表”1988年出现在施贵宝公司,90年代初,以外资企业的医药代表进入终端医院促销为端始,临床推广并成为国内医药企业推动销售竟相仿效的一种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的进入,由外企到国企,私企,由少数到多数企业,不断的蔓延和发展,并在国内非良性的土壤中发生变化,以前那种临床推广发生了质的变化,医药代表不在仅仅是药厂和临床医生之间的产品顾问,给医生兑付处方费几乎成为促销的金科玉律。一些中小企业为求生存,临床工作成了促销药品的一大法宝,药厂和经营单位均把医院工作作为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纷纷向医院派驻医药代表,销售代表的良秀混杂,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使药品市场走向了一条畸形之路。同时伴随着那种无序,管理部门的管理脱节,恶性竞争带来的药价虚高这就是当前的医药市场环境,改变目前状况,不仅是主管部门的难题,也是医药企业想跳出这一怪圈的难题。

2)WTO下的医药竞争环境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开放,一些国际上的大制药企业和大的商业流通企业的进入,使我国的医药企业进入了一个整合期。国内一些制药企业以前以仿制为主的药品,由于药品的疗效以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其竞争力将会大为下降,以前国外企业是通过代理销售的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终将影响整个医药环境。

3)国家医药政策及医疗改革对医药市场环境的影响

9月30日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自查自纠结束,卫生部正在抓紧制定商业贿赂范围,进一步明确贿赂与正常商业赞助之间的界限,并对于如何防治打“擦边球”制定出标准和细则。防治医药行业商业贿赂将成为常态存在,带金销售的时代即将终结,专业化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国家发改委《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颁布,给出医改5年时间表,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建立向社会药店开放处方制度,加快医药分家的进度,实现三级医疗保险制度,这将对处方药销售模式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在当前的医药环境下医药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

1)形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优势

首先加强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管理不仅可以出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理的内容如生产管理,人事,营销,财务等,关键要针对企业本身情况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出效益,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一些在临床上有特殊疗效的药品,申请专利,利用它的不可替代性,取得相对较高利润,把利润再用于扩大于别的厂家同质量的品种的整体规模,从而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形成以无形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无形资源显得更为重要,优质优价在招标中胜出,品牌是一个霸权,是一连串的记忆,品牌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医药企业同其他消费品一样,好的品牌,就畅销,在OTC药品销售中更为突出。医药企业要想获得品牌,首先,要加强研发能力,开发出有特殊疗效的药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在处方药上取得临床医生的信赖。其次,加强公司的管理能力,以提高专业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无形中也树立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第三,要树立整体的营销观念,企业须切实树立起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的根本经营观念,从最终客户开始而不是生产过程开始策略,只有有一个好的营销策略才能树立起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品牌。

三.新形势下医药企业的营销策略

药品营销战略的制定过程是一个辨别,选择和发展市场机会,完成企业任务和目标的过程,具体营销方法和方式很多,重点包含药品市场的细分战略,药品市场竞争战略,药品市场发展战略和药品营销组合战略。

1.市场细分化营销策略,通过辨别具有不同类型消费需求和欲望的消费者群,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分市场。目的是要在大市场中寻找对企业最有利的细分市场,选择最有效的目标市场,制定最有效的营销策略,有利于企业把自己的特长和细分市场的特点结合起来,集中有限资源,经营市场空缺药品,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利于企业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2.药品的市场竞争策略,医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不仅要进行市场细分,迎合目标客户的需求,同时还要针对为相同目标客户服务的竞争对手,以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竞争策略就是企业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竞争中保持或发展自己的实力地位而确定的企业目标和达到目标争取的各项策略的有机结合体。制定市场竞争策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竞争地位,依据市场结构,明确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竞争者,从而采取不同策略。其次要采用药品使用价值,药品价格,研发技术,服务,时间的方面,来发掘适合自己的竞争优势。

3.药品市场发展策略,医药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市场策略的同时,还须研究和制定药品市场发展策略,即企业扩大再生产,开拓市场,发展经营策略,首先须认真确定企业现有业务和产品状况,对多项业务和产品的战略性盈利潜力要进行评估分析,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发展经济效益好的业务和产品中去。其次通过评估确定战略,部分业务被放弃淘汰。因此,需要发展新的业务,新的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企业新业务发展策略。

最后企业确定了目标市场,制定了相应的竞争策略和市场发展策略后,所面临的又一项决策任务就是从目标市场的需求出发,依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需求,为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由营销组合构成的整体营销组合。

4.药品营销组合策略,就是企业综合运用其可控的营销手段,对他们实行最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市场营销效果,采用4PS(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和4PS(顾客需求和愿望,顾客的成本,方便,沟通)等可控的营销手段。但营销组合受许多不可控的外部营销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目前的人口老龄化,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医改政策的出台,WTO,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等,企业应密切监视宏观环境的动向,调整企业的营销组合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是企业取得主动,成功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善于使这些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相适应。

四.药品营销组合4PS方案

1.药品品种方案,使药品营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药品应是个整体概念,同时要树立起药品大质量的观念。药品品种方案要求企业随时注意自己所生产的药品生命周期处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竞争策略,同时必须注重重新品开发,不断更新产品,外资达公司正是凭借其新品研发技术而独步医药市场。

2.药品的定价方案,药品价格目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医改的重心问题,伴随着目前招标价格,顺加作价,平价大药房的冲击药品的定价方案尤其重要,WTO下一些进口药品的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势必使进口药品价格下调对国内一些仿制药品形成巨大的冲击,一些价格适中疗效好的药品对国内仿制品来说是一个灾难性冲击,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医药企业如何考虑自己产品的定价尤其重要。

3.药品分销渠道方案,国内制药企业长期的营销模式,使医药企业形成了很大的渠道依赖,医药企业需要建立起稳定的医药分销渠道。

4.药品促销方案,随着国家新的医药政策的出台,医药企业在新的形式必须引入健康的促销模式,新的营销机制,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营销:

1)要放弃以前那种对医生的诸如辛苦费,广告费,促销费,处方费等模式,坚持顾客服务导向,加速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培育,重新整合销售渠道。,2)可以通过学术推广会来促销,学术推广销售,主要指在医药销售过程中,以学术宣传和学术活动来推动销售,这种销售模式,对企业和业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企业有很完整的学术网络。很有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目前在外资企业应用的较多。在学术化销售过程中,如不很好的把握,也会涉及到商业贿赂问题。学术化销售,是目前销售形式中,在各方面是被认可的一种方式。

3)广告拉动抢滩OTC市场,从几年OTC市场的增长速度来看OTC市场占半壁江山。OTC市场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而这一市场的营销与医院销售差别较大,更多地体现出医药营销的共性,以超大规模品牌广告投入来拉动医药消费。

4)可开展数字化营销,IT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为市场营销注入新的活力,药品网上交易开始变成现实,用电子商务提速整个医药行业有着不可比拟的强劲优势,同时可以节

省开支却生产出更大的效益,利用在线调查可以收集到客户的偏爱和购买方式,还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从而体现个性化营销时代的特征。

五.总结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篇2

(一) 医药行业运行概况

医药产业是世界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全球的制药行业始终保持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与国际相比, 中国医药行业还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 需求具有刚性, 药品需求弹性普遍较小, 因此医药制造业具有防御性特征, 抵御经济周期风险的能力较强。此外, 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保健观念有明显的提升。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呈现出较高的上升趋势。

(二) 行业关注

1、行业集中度低。中国医药制造业存在一个显著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 集中度低。中国的制药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只有950余家, 2014年底已经有8700多家, 初步统计百强比重已上升至约53%。目前中国医药龙头企业年销售额维持在百亿元左右, 与全球医药巨头400~500亿美元的业绩相比差距甚远。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较慢, 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较小的制药企业来说几乎不存在规模经济, 致使这些企业无法取得市场份额, 中国医药整个行业依然呈粗放型发展的态势。中国的制药企业中不乏像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这样可规模化生产的大型制药企业, 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我国的制药企业与世界级制药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大部分医药产品技术含量低, 新药研究开发能力较弱。从化高端产品来说, 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 制造和生产水平都是有较大的差距。再从研发的方式及规模来看, 我国在新药研发体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新药研发以企业为主。中国制药行业因为产业发展时间短, 限制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和制药技术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中国的药品价格采用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以及市场调节这三种定价的方法, 由于存在相对的不完善, 使得医院和药商之间的非法回扣直接造成了医药价格虚高。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一直到2014年的3月底, 我国进行连续27次对部分商品的最高零售价的下调工作。在价格的下调过程中, 无法避免的影响到整个医药生产企业。

4、缺少产业发展资金, 融资方式不完善。制药业有自身发展的特点: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技术密集。中国用于研究和开发高科技制药产业的资金主要源头是企业股东投资, 和一些企业依靠银行贷款。

二、中国医药产业的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的医药制造行业, 关乎民生, 是高利润的朝阳行业。从最初的零基础到现在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医药行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大贡献, 但它本身的产业结构和状况是否达到一个好的状态, 还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 我国医药产业市场结构

1、医药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医药产业是一种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 在依存关系上, 企业经济组织规模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依附力很强。近年来, 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增长, 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2547.37亿元迅速升到2014年的10674.8亿元。销售收入也有很大提高。不过, 中国的医药制造企业规模效应低, 不完善, 集中度低, 今后竞争中若想较好的占据竞争优势, 就必须做到提高自身在我国的医药产业中先具有较高的优势。

2、进入壁垒的困境。进入壁垒指得就是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到一个产业当中, 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的利润, 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的产业, 按理说进入壁垒应该是偏高的。但我国医药产业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进入壁垒却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产品很容易被复制;另一方面, 全球仿药市场相对比较发达, 很多企业看到这个产业的高利润, 就盲目进入, 造成一种药品有很多家企业在生产, 使原料, 资金和人力被大量浪费。所以进入壁垒从整体情况上来看还是相对不高。

3、退出壁垒。我国医药企业存在较高的退出壁垒, 原因如下:第一, 沉没成本, 医药企业的很多用于加工药品的机械, 如果不生产药品就别无他用, 因为是高科技产品, 最初购买的成本也相当得高。所以, 很多厂商即使在公司效益不是很好的时候, 也不会选择退出。整个行业出现了冗余。第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就业压力大, 这部分公司如果倒闭或者破产, 将会有一大部分人失业, 所以在政府和社会的压力下, 尤其是目前金融危机刚过的时期内, 这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继续留在市场内。所以进入壁垒相对低和退出壁垒高就造成了我国医药行业中企业数量过多, 产业集中度偏低。

4、产品的差异性。产品差异化决定了市场集中度的水平。减少企业之间的同质性, 加大企业间的产品差别, 提高自身的市场集中度, 这样做可获得可持续利润。产品差异化的来源主要有: (1) 医药产品自身的差异性。我国医药企业由于起步比较晚, 体制和政策的各个方面的原因,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多都是仿制品, 医药产品差异性小。 (2) 产品销售服务的差异性。我国医药零售业在服务手段上也比较单一没有任何新意和特色, 所以我国在医药产品本身和服务方面彼此差异性都偏小。

由于我国医药产品彼此差异比较小, 同质性高, 所以企业就很难通过产品来打败竞争对手, 夺取市场份额, 这也是大量企业进入市场的原因之一。

(三) 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状况

1、2004-2014年医药产业集中度。由于医药产业数据的搜集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只能比较2004年—2014年的产业集中度。可以观察到, 从2004年到2014年间, 医药产业集中度 (CR4和CR8) 虽然只有小幅增长, 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这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 CR4<30市场结构为竞争型, 而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 (CR4标准) 最高的年份还不到20, 所以医药产业市场结构为竞争型的。2004-2014年间, CR8最高是17.8, 最低是12.6, CR8均低于20, 根据市场结构分类, 我国市场结构为分散竞争型。不管从哪种市场结构分类法来看, 我国市场结构都属于竞争型。与医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所应具备的垄断型市场结构完全不符。这些均说明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偏低。

三、影响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的因素

从上文比较得出, 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偏低, 而集中度又是影响市场绩效比较关键的方面, 所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的因素。

(一) 专利方面

我国新药创新能力的不足。我国医药企业更多的把精力集中于仿制药上, 从申请专利的数目上看, 高技术的产品甚是匮乏, 创造性的核心技术比较稀缺。最后, 研发和专利脱节。

而且我国在专利政策上, 也没有明确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所以, 不管从政府或者企业层面上, 都没有将专利提高到很重视的程度。专利保证了医药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性, 与企业的直接挂钩。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 对产业集中度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二) 定价行为

在我国, 医药产业的特殊地位, 使企业并没有独自定价的能力, 一般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定价, 由以往的经验得知, 大多数的中标价格都明显低于政府定价, 政府的如此行为使市场调节功能被人为的弱化, 扰乱了市场机制, 使制造企业由于缺乏对价格的控制能力, 缺乏动力去开发和研制新的产品。

(三) 政策法规方面

我国在医药产业政策的实践过程中, 可以看出目前政府对于指定的政策经常出现稳定性不够的缺点, 这种朝令夕改的现象表明政策的稳定性不够。产生这种原因是因为我国现在对于医药产业的政策不够完善, 一部完整性的体系还没有出台, 并且由于政策本身就缺乏经验, 还处在幼稚的阶段, 没有做到系统性。其次, 我国目前的医药产业的政策还未提升到法律的层面, 这也导致了无法做到较强的稳定性, 所以, 尽快吧医药残页的政策提高政治以及法律地位也要提到政府重要工作的议程上来。

四、结论

目前, 中国的医药产业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弱、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特别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等突出问题。这个行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诸如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这些都成为影响国内医药企业经营的负面因素。

要改变这种现状, 我国医药产业必须做到技术创新, 技术升级才能促产品换代。全产业链紧跟转型势, 积极地调整医药产业的产业结构。我国的药品监管部门也应该采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加快监管促进产业集中, 扶优汰劣, 健全当下社会市场存在的市场退出机制, 加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中国乃至全世界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医药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 它不仅是一个高利润产业, 而且它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国的医药产业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就稍显逊色, 虽然现在年工业产值达到将近九千亿元的状态, 但是仍存在很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 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医药产业的长期发展。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我国近年来医药行业现状, 并据此剖析市场结构状况、我国医药市场结构以及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 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得出结论。

关键词:医药行业,市场结构,产业集中度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关网www.customs.gov.cn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篇3

近年来,药品流通行业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企业兼并重组提速,市场集中度、流通效率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药品批发企业主动由传统的药品批发商向医药健康产业服务提供商转型,药品零售企业着力进行战略调整,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有效促进了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转型发展期,要不断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面长期下工夫,通过不懈努力提供经济增长率。2011年药品流通市场需求活跃,行业购销稳步增长。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值达到9426亿元 ,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3%。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1885亿元,增幅稳定在20%左右。

二、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医药改革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提供市场机遇

近年来,我国医药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国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全国城乡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在农村基本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明显增加。新医改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带动了药品销售的增长。

(二)市场集中度提高

根据医药行业统计,2011年我国前100位的药品批发流通企业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73%左右与去年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前3位集团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据接近全国总收入的半边江山,约42.0%左右。其中:中国医药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已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上海医药集团、华润医药控股双双规模超过400亿元。三大集团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占百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同比提高了7.6个百分点;前1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62.5%,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前2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百强的74.2%,同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

(三)现代医药物流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医药物理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大中型药品流通企业不仅将注意力放在省级物流中心,而且越来越看重具有战略地位的地级市上,逐渐形成具有快捷、可及、安全供给特点的现代医药物流服务保障体系。关于医药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一是实行数据编码的标准化,实现商品编码和客户编码的一致性;二是实行医药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以及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网络化;三是通过多仓协同运营和物流按动作计费考核等专业手段,推进供应链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

(四)外资进入药品流通领域步伐加快

目前国外领先企业本土市场占有率已接近饱和,纷纷看好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希望从中找到新的增长机会。近年来,外资医药巨头在华投资也不再局限于制药工业,而是逐渐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渗透,从药品制造延伸到药品分销和零售终端等环节。

(五)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有所发展,但仍面临较大困难

2011年,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在零售药店终端扩张规模,但零售连锁企业总体发展仍较为缓慢,年销售额均未突破40亿元。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来源于医疗机构的处方少和医保定点药店少的局面仍未改善;二是医保覆盖面扩大、报销比例提高,更多的人到医院就诊开药,零售药店客流减少;三是一些地方相继下达“限售令”、“禁售令”,限制医保定点药店开展多元化经营。此外,零售药店还面临房租、人力、物流等经营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零售企业开始抱团结盟。

三、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策略

1、扩大企业规模,加速企业间的整合、并购与淘汰

当前,严重阻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是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多、小、散、乱”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经营的规模化将是国际医药流通产业发展的趋势。要想促进医药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就要扩大企业规模,通过企业并购,实现组织结构优化。为了形成以全国性、区域性骨干企业为主体的药品流通体系,必须大力推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跨区域发展。整合现有医药流通资源,吸引外资医药流通企业在华投资,鼓励大型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外药品流通市场竞争中去。

2、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近日,商务部出台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计划到2015年培育出1-3家销售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疗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销售额要占批发总额的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占药品零售总额的60%以上,以解决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过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

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多采用粗放式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成本高,经济效率低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平台是解决这一现状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销售部门建立横向联系,合理设置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构建现代化得物流体系,需建立库存报警系统,降低库存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加快库存周转率。采用多种配送方式如直接配送、分级配送等,加快药品配送速度,降低配送成本。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以电子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实现制药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零售终端的理想物流模式。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篇4

社会对医药营销类毕业生的需求可以说是人才市场需求榜上不落的冠军,营销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

随着国内市场的一步步规范化,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其核心就是营销人才的竞争。

我们不要局限了自己的求职范围。国有企业虽然条件比较好,但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有限的职位也未必就适合自己。民营企业也不错,正处在上升发展的阶段,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待遇方面也更加市场化一些,比较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凭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发达城市机会虽然多但是竞争也更加集中密集,对毕业生的就业来说难度更高一些。而其他很多城市可能不像上海那么繁华,可是未必就不好,同样可以提供很好的就业条件,也是不错的选择。

几乎每个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大企业工作,看中了大企业的先进条件和更多的专业培训,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事实上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越是大企业其人员流动性越小,不会轻易做出变动,加之竞争的激烈,一般很难有机会成功,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很重要的一点,营销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越是知名的企业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

任何工作都是跟经验、年限分不开的,医药营销这个行业更是越有经验越吃香。专家与普通营销人员的奖金有很大的差别,与新人相比就更是天壤之别了,这也可以说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所谓“能者多劳”,而多劳又必有更多的收获,无可厚非啊。

做销售这个职业,新人需要更多实践的锻炼,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当然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有关。进小企业可能没有大企业那么好的培训条件,但可以有更多接触实际操作的机会,即使只是看也好,对丰富经验启迪思维都是很好的帮助。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

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给毕业生很好的理论培训机会,那也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补充学习,多阅读一些研究著作,或着参加一些专家的专题讲座,这也是很好的弥补方式。在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自身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后,可以寻求机会进入大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对医药营销类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销售人才比较青睐,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从事药品销售代理。医药营销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由于它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近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许多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事销售工作专业的人员 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应的对学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但是更侧重于销售能力。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篇5

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

翟广泉剖析了我国轧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但是,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即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制造厂竞相压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品种还要靠进口来补充。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做大,如中钢邢机、江苏共昌、常州英凯、唐山联强等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轧辊生产依然红火,而不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轧辊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轧辊业跟随钢铁业脚步,同样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轧辊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等级良莠不齐。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家,真正能为现代化轧机供应轧辊的不足50家,能够进入像宝钢、首钢、武钢这些国有大钢企的也仅有30多家。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手工作业,凭经验、感觉的操作方式仍是生产现场的主流,生产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轧辊制造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阵痛”中实施重大变革:一是继续引进或合资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国内轧辊制造技术在短期内能有质的飞跃。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轧辊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或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方式合作开发新品种。三是坚持科技质量为先,加强轧辊铸造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国际空间,加大出口的力度,力争在世界上打造出轧辊的中国品牌。四是必须开展战略性重组与合作,实施强强联合,逐步改变中国轧辊制造“小而散、多而乱”的现状,提高与国外轧辊竞争的能力。废旧辊强化包覆再造术成亮点

由于钢铁业的发展更突出降本增效、灵活排产的需求,相应地,轧辊再制造修复循环使用和旧轧辊原地强化使用等成为轧辊制造业发展的亮点。据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刚介绍,为了满足轧钢生产的实际需要,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轧辊,每年进口高端轧辊约3万吨,消耗外汇约2亿美元。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其大量消耗,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故提高轧辊质量,延长轧辊寿命,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轧辊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因此,不断研发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设备投资小的新型复合轧辊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轧辊的生产,从而制造出具有更高性能的新型复合轧辊,是今后轧辊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每年热、冷轧辊和支承辊的报废量分别为100多万吨、20多万吨和近20万吨。如此大的报废量无论从轧钢厂和轧辊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是从我国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方面来看都是一项巨大的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废旧轧辊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其进行再制造修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开展了对废旧轧辊再制造的各项研究工作,已开发出各种再制造修复工艺。目前所开发的工艺主要有堆焊工艺、热喷涂工艺、热喷焊工艺和激光表面熔覆工艺等。其中,堆焊是目前钢质轧辊再制造中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经过堆焊修复的轧辊具有成本低、寿命长、使用效果好等特点。但堆焊仅能对钢质轧辊进行修复,且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劳动条件恶劣,轧辊基体内残余应力大,所修复的轧辊容易产生气孔、裂缝、夹渣、焊瘤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项满意的技术能实现轧辊低成本、高效率、厚深度、高性能的再制造,轧辊修复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创新。因此,对合金铸铁轧辊和大型轧辊、支承辊的再制造修复是一项国际性的前沿课题。据了解,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攻关,研发出废旧轧辊区域定向凝固快速整体复合熔覆再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废旧辊的再制造和高端轧辊制造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篇6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连锁药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医药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连锁药店有三种连锁形式,即正规连锁药店、自由连锁药店、加盟连锁药店。连锁药店突破了传统药店集中在特定商业中心的格局,深入居民小区或城乡结合部,空间和时间的改变使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所需的药品和服务。医药连锁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网点辐射力和品牌号召力牢牢地控制了许多城市的药品销售终端。

受中国医药行业高速发展和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影响,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迅速,连锁企业不断扩张,药店数量持续增加。2011年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销售前100位企业总额合计692.4亿元,同比增长2%。2011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前十位企业销售总额307.6亿元,同比增长10.4%。2012年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34.3%,零售药店连锁率为34.62%,与2011年基本持平。

医药连锁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随着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药品市场也得到了发展,成为连锁药店未来扩张的重点区域。随着“新医改”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全面推行,我国医药零售市场迎来发展契机,医药连锁行业进入战略机遇期,发展前景广阔。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连锁药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医药连锁的要素、优势等方面的内容,接着具体分析了国内外医药连锁行业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连锁药店的赢利模式、经营策略,多元化经营等内容,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医药连锁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报告分析了中国医药连锁的投资机遇及风险,对医药连锁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医疗行业作风现状问题分析 篇7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 行业作风监测系统从上至下已初步建立。

各级医疗主管部门建立行风监测系统。医疗主管部门建立以城市为单位的各医院行风简报, 每月根据患者信息进行第三方回访, 回访对象为出院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患者, 也包括门诊患者, 回访内容侧重于医技方面, 特别是医疗服务和医德医风, 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回访人员能够迅速获知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的问题, 并适时录入至回访信息系统, 每个季度卫计局将回访情况在全市医疗机构中进行书面通报, 对行风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并限期整改, 特别是对医疗行为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实证探究。

(二) 医院把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纳入考核体系。

2013年12月26日国家卫计委针对医疗卫生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 卫计委同时发出通知, 将执行“九不准”的情况列入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 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 医务人员逐渐把对疾病的诊疗转为对人的诊疗。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意识到对患者的诊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诊治, 要不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经济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从疾病本身眼神到对人的关爱, 从心理-社会-个体的角度治愈疾病, 从而提升患者的心理和身体舒适度。患者对医务人员和医院的行业满意逐步提高。医院只有不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经济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从疾病本身眼神到对人的关爱, 从心理-社会-个体的角度治愈疾病, 才能提升患者的心理和身体舒适度。患者对医务人员和医院的行业满意逐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风气因素原因。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给发展带来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 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找到了生长的土壤,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滋生漫延。医院不是净土, 部分医务人员抵挡不住诱惑, 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逐利的心态使一些医务人员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一些人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平台, 于是, 产生了许多具有行业明显色彩的不正常现象。门诊医生与药品推销人员之间形成默契, 开药可以拿取提成, 外科医生做手术额外收取病人的红包, 在一个时间段内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些不正常现象严重损害了医疗机制的健康, 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形象, 也必然受到了严厉的查处。当前, 这些不良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并没有完全清除, 其产生负面影响也必然会存留较长时间。

(二) 制度因素原因。

医疗体制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现有的医疗体制由于受某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 在各个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改革后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 因此, 造成了医院经营各有各的高招、弥补财政不足各有各的门道, 卫生行政管理各有各的套套, 有些单位或个人就趁机钻空子、找漏洞, 侵害患者的利益。监督惩处机制不力, 怂恿了一些人的违规违纪行为。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 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 但监管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 力度不够大, 尤其是在查处一些违法违纪事件时心慈手软, 不敢动真的, 碰硬的, 使有些人成了漏网之鱼;加之碰到上级、同学、朋友或老乡出面说情, 便睁只眼闭只眼, 放弃党性原则, 置党纪国法于不顾, 用人情做交易, 给违规违纪者逃避罪责大开方便之门, 无形之中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肆意蔓延。

(三) 医疗资源配置因素原因。

当前医疗资源的总量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在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 资源的供求关系始终偏向医疗机构, 就医难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的患者。同时,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情况较为严重。大医院的人满为患与小医院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照。在社区医疗和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 大的医疗机构或集团摊大饼式的扩张不仅不能缓解矛盾, 甚至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四) 医患因素原因。

在医生的角度上, 许多医生感觉与其他行业相比, 医生的学习成本高, 工作时间长, 收入不高, 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并且现有的医学水平有限, 不确定因素多, 医疗过程风险高, 若出现病人死亡或治疗效果不满意等情况, 患者方往往不能正确理解, 极可能出现医疗纠纷, 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因此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 面对巨大的行业风险, 不成比例的高投入和回报, 以及日益恶化的社会形象,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承担着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而从患者的立场上来看, 他们为了恢复身心健康, 寻求医疗服务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多数病人通过医疗过程获得了健康,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但由于医学的特殊性, 有时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医疗结果, 达不到预期效果, 患者往往会对医疗过程和医生行为产生怀疑, 产生医疗纠纷。当前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中, 患者家属往往抓住医院息事宁人的态度, 期望取得不正当利益, 从而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

(五) 心理因素原因。

医务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有所下降。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一些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也就很自然的发生了扭曲, 救死扶伤、文明行医的职业道德逐渐淡化。“免疫力”差的人是非不分, 荣辱颠倒, 对欺诈舞弊等恶劣行径盲目效仿, 自愿腐败堕落;法纪观念淡薄的人, 大是大非面前迷失奋斗方向, 被金钱牵着鼻子走, 一步一步演变成金钱的俘虏;受利益驱动影响的人, 错误地认为各行各业都在“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医生利用工作之便捞点钱理所当然, 致使医疗卫生系统行业不正之风的日益蔓延。因舆论倾斜, 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和服务效果得不到社会公正的评价与尊重, 心理产生不平衡, 从而对额外收入来者不拒, 甚至暗示索取, 以平衡扭曲的病态心理。“唯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一部分人的观念, 使某些医务人员动摇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导致精神空虚, 盲目追求物质利益, 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择手段。

(六) 文化建设滞后原因。

医疗行业有自身独特的行业特点, 也应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会对行业作风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反之亦然。然而当前医疗行业的文化建设总体呈现特点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浓厚的特征。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之余得不到很好的心理和心灵的调适, 找不到更多的归宿感。

摘要:卫生行业是关系到百姓就医的大事, 医疗行业作风是当前社会反应强烈而突出的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 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 卫生系统各个单位十分重视卫生行业的作风建设。近几年来, 医疗行业作风的确有了明显的改观。但作风建设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七个方面对目前医疗行业风气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疗行业,行业作风,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郑雄飞.医患关系的伦理透视和实践理性[M].北京社会科学, 2009:56-60.

[2]李泽平.现代医院文化管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3]熊楠楠, 杜萍.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制度建设[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2 (03) .

[4]申小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5]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读本[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2.

[6]浅析医院行业作风建设与发展[M].全国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术年会, 2007.

国内外网络招聘行业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就业网络求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

0 引言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对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为职业生涯指导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招聘的概况进行初步分析,特别地研究了国内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发展现状,为更加有效的利用网络求职提供建议,促进大学生就业。

1 国外网络招聘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1993年美国实施NII 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以后,网络普及率大大提高,网络用户数量迅速增加,专业招聘网站应运而生。这些专业招聘网站通过提供网络招聘求职信息和服务,赚取利润,主要包括门户型招聘网站、门户型网站的网络招聘频道及行业型招聘网站。

如表1所示,1997年专业招聘网站出现初期,职位列表只提供技术类职位,聚焦于高科技产业和投资银行。网络的普及与web2.0的运用使得招聘网站发展越来越成熟并形成大型招聘网站如Monster.com,Careerbuilder和雅虎。随着博客、协作网络和社区的发展,小型的网站和社区(所谓长尾)兴起,通过搭建专业内人才的双向选择渠道,使招聘者和求职者倾向这类专业化平台,vault.com和Linkedin.com就是好例子,形成了今天门户型招聘网站、门户型网站的网络招聘频道以及行业型招聘网站激烈竞争的局面。

2 中国网络求职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web2.0的应用,1997年中国产生了第一批招聘网站。1999年人才招聘网站迅速切入人才市场,拓展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如表2:

2003年非典时期,大型招聘会及人才市场现场招聘都暂时停止,网上求职却火爆起来。从200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使用网络招聘的服务。截至到2005年底,中国已建成人才招聘网站近2000家,PV总量达30亿以上,招聘网站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这些网站中,除了极少数的网站是政府性质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都是盈利性质网站,全国性平台与地方性平台、综合性平台与专业性平台的竞争激烈。 但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人才素质的差别、人才观念的差异使中国人才市场对人才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现场招聘会(人才交流市场)、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人才猎头、熟人推荐、网络招聘等多种招聘形式长时间共存。

3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网站

3.1 高校就业指导网站的概念界定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网又称就业信息网、就业资讯网,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统一指导管理,主要有三个部分——75个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网,27个其他部属院校就业网以及地方院校就业网。就业指导主要包含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关于“走向社会”的指导等。

3.2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发展概况 90年代国外大学就业服务部门都开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国内大学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几乎都建成了大学生就业网站,但是大多数仅停留在信息提供的单一功能上,在就业指导方面尚未充分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①缺乏统一指导。200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正式开通后,教育部要求各地方、各高校加快各自就业服务网的建设,尽快形成国家、省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各高校就业指导网站是在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推动下进行的,是直线性思维、行政性实践,除了政策性倡导以外,没有对建站后期进行统一指导与管理,各学校建站情况参差不齐,没有发挥整体效益。②就业机构不完善。学校就业机构不齐、人员不足、职能不完善,工作量大,被动地依赖用人单位或人才市场传递信息。并且就业指导人员对就业市场仅是有所了解,缺乏对就业现象的深入分析,很少关注用人单位的数据更新与开发,进行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与数据分析。③服务对象的局限性。仅停留在毕业阶段的择业指导上,与传统就业指导一样处于安置就业阶段。就业指导的对象仅局限于毕业生,缺乏对低年级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④信息安全问题。各就业指导网站普遍缺乏企业发布信息的注册制度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基本上企业传递的信息由一两名就业指导人员输入电脑,发布到网站上。如何既能让企业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情况,又保护学生的信息,保障学生的隐私权还没有更好地解决办法。⑤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关注。对于如何系统发展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和测评没有细致、有效的深入辅导,较国外的就业指导网站有很大差距。忽略对学生职业理解和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仅限于毕业生择业指导这一环节。⑥缺乏个性和特色。各高校就业指导网站从页面设计、栏目频道设置、网站内容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少网站营销与宣传,普遍知名度低。

3.3 结论 建议金融危机背景下建设好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人才选择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网站,促进大学生就业。①落实就业指导。一方面可以针对就业指导网站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的现状,邀请学校的心理指导中心的老师与职业发展的老师共同参与,对其进行培训,并定期交流就业形势等,形成互动机制。另一方面提供違约、签约常识、考研就业等、人事制度、市场供求等为学生有实用价值的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提高择业技能,尽量避免简单转载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②增加社区板块。如校友辅导、沙龙活动、就业实习论坛等板块。一些专业校友推荐很重要,真实及时,且是双方的见证人,沟通的桥梁,促使在校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了解就业形势专业发展前景,弥补老师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差距,过去与现实的脱节。而就业沙龙、论坛促进本校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提供更多隐性信息与择业经验。③建设特色网站。相对于社会上赢利性的专业招聘网站以及全国性、地区性的就业指导网站,高校指导网站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提供本校学生的针对性就业服务,建设基于专业特点、地区特点、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网站。④提高网站知名度。如上海交大、复旦等,进行与各大搜索引擎网站连接、竞价排行等网站营销,及时公布就业供需的信息,也可以吸引更多企业的关注。⑤加强就业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实时统计、数据处理与数据对接。与院系的就业工作指导老师合作,根据学校院系设置特点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另外与教育部的就业数据信息管理实现对接。另外还可以增加在线投票或者调查,实时了解本校毕业生求职意向、求职情况,有助于不同阶段就业有关重要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最终为学生择业选择提供依据。⑥与企业实现长期合作。建立重点合作企业数据库,实现信息互通,还可以实现低年级学生实习的长期合作关系。⑦毕业生跟踪管理。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网站时间上局限于双选期间,不管之前素质培养以及手续办完后毕业生发展情况。可以直接利用就业指导网站学生管理、学生数据库等进一步追踪学生毕业后两年内工作情况,了解跳槽率、失业率、职业发展前景等。

参考文献:

[1]吴昊,张东.大学生利用网络求职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全国42所高校大样本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8).

[2]赵有强.毕业生就业网站的构建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5.

[3]吴昊,张东.大学生利用网络求职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全国42所高校大样本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8):43-44.51.

[4]肖建彬,杨帆.关于我国高校利用网络进行就业指导的调查研究.高教探索.2005(5).

[5]邓一飞.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现状研究及发展分析.天津大学.2006(1).

上一篇:员工转正简短自我鉴定下一篇:土建工程师职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