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读 书 故 事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 的 读 书 故 事(通用20篇)

我 的 读 书 故 事 篇1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看电视,为了让我爱上读书,于是爸爸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给我。一开始,我对这本书一点也不感兴趣,后来,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个《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我听得很入迷,我问爸爸:“爸爸,这个故事哪里来的?”爸爸说:“从《三国演义》里看来的,里面还有好多故事呢!”听了爸爸的话,我立刻从书架上拿出《三国演义》,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反复看了几遍之后,我就觉得《三国演义》这本书比电视还好看,这本书完整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发展以及灭亡的历史。书里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有奸诈的曹操,有仁义的刘备,还有心胸狭窄的周瑜,勇猛的张飞,昏庸的献帝。书中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又给我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开始,我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主人翁保尔苦难重重,一次次从死神的魔抓中挣脱,坚强地活了下来。后来,我一遍又一遍地看,最终,我看懂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其实就是围绕着“生命的意义”写的。保尔的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吧。

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在不断提升,阅读的内容也丰富起来。有《小学生优秀作文全能辅导》《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吹牛大王历险记》《狼王梦》《斗努的春天》《水浒传》《三十六计》《爱的教育》《小王子》《海底两万里》等,这些书让我的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不断提升。

到了四年级,我又把“心灵鸡汤”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读完了。

我 的 读 书 故 事 篇2

——题记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可见,书籍对我们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迎刃而解——“书”的功劳

夏夜的一天,我正优哉游哉地看着书,可偏偏蚊子要来凑热闹,“嗡嗡”地叫着,偶尔再来一针给我“提神”,忍无可忍的我只好委屈一下鼻子,点起了难闻的蚊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了。“哈哈哈”,书中的情节实在太搞笑了,看得我手舞足蹈,可是,乐极生悲。“啊!”我大叫一声,原来是蚊香烫着我的手了。我赶紧把手放到自来水龙头下,以此来缓解疼痛。可是,收效甚微,而且只要手一离开水龙头,就又是钻心的痛。这时,我灵光一闪,想到《生活百科全书》上说:轻微的灼伤可以使用麻油或盐水浸泡,这样可以最快地解除疼痛并消肿。我二话不说,忍着疼痛马上调好了一碗盐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结果却很灵验。

妙语连珠——“书”的功劳

无独有偶。科学课上,老师正给我们做小纸船烧水的实验,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了一丝一毫。只见老师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一张普通的稿纸折成了小船,把它放到了铁架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往纸船里倒上冷水。接着,老师打开了酒精灯的盖子,小心地点燃酒精灯,火苗“忽的”一下蹿起来,无情的火舌肆意地舔着纸船的身躯。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期待地看着讲台。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纸船却丝毫没有破损,而纸船里的水却开始沸腾起来,同学们对此都感到疑惑不解。

这时,老师笑眯眯地问询原因,可是大家茫然地四下张望,似乎没人知道。那就由我上场吧。果然,看见我一举起手,同学们都惊讶地望着我。在老师的示意下,我慢条斯理地说起来:“一般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船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即100℃不变,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所以水沸腾时纸船是不会烧着的。”

看到大家敬佩地看着我,别提我的心里有多得意了。这呀,多亏了《十万个为什么》!

出奇制胜——“书”的功劳

这天,妈妈带着我上街买蚕丝被。一走进家居用品商店,当我们表明来意,要买一条蚕丝被时,老板立即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家的蚕丝被是百分百的桑蚕丝制作,可以放心购买。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我们打算再多看几家,反而挑花了眼,无从下手了。他们个个都说自己家的是最正宗的,明明看着样子差不多,可是价钱却相差太多,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该怎么办呢?

我告诉妈妈,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怎么辨别真正的蚕丝被:用手把被里的蚕丝撕掉一块,再用明火烧一下,最后用手把烧焦的地方捏碎,看看是否很容易就捏碎了。如果很硬就说明这是假的;如果很容易捏碎就说明这是真正的蚕丝被。

妈妈听了之后半信半疑,最后在争取了老板的同意后,试验了几家,总算是买到了称心的蚕丝被。甭说,盖着新买的蚕丝被,的确特柔软,特暖和,特舒服。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能营养人的心灵,增长人的见识。书,能给我们启迪,能让我们明智。书籍,照亮我们的生活。

(指导教师:陈素芳)

教师点评

我的读书故事 篇3

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谈你读书的体会。

【习作指导】

老师:我们每个人从识字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在你的读书经历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事情,也有对读书的酸、甜、苦、辣的体验,下面大家都来谈一谈吧!

石艺雯:我们学校有一个图书馆,我读书的速度很快,只是学校每次给学生借书时却很小气,经常限量限时的,我感觉很不过瘾。由于自己每天都去借书,违反了规定,因此最终被管理员识破,没能借到书,当时我心里很难受。

老师:这个经历就很难得,你不妨写下来吧!就像《窃读记》中的“我”一样,多刻画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因为有切身体会和真情实感,所以肯定能写出一篇佳作啊!

仇研樨:我平时放学回家,各科作业太多了,写完后还要练课外的作业,比如弹钢琴什么的,感觉没时间读书,周末有许多辅导班要上,好不容易空下来一个下午或早上,我还想好好休息一下呢!

老师:嗯,说得很真实,不过,你再说说看:自己没怎么读课外书,结果都失去了哪些东西呢?

仇研樨:唉,别提了!现在的语文考试卷中有许多题不在课本之上,考的就是你的课外阅读和积累,这部分的分数我永远也拿不到,更让我痛苦的就是作文,因为没怎么读书积累,所以思路总也打不开,总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作文丢分更厉害。

老师:如果给你的作文来个“反常式构思”,通常同学们一写这种题材,就喜欢写自己因为爱读书都获得了许多收益,你不妨就写一篇《“不读书”带给我的痛》,岂不是更有话说吗?这也是一篇跟“读书”有关的故事呀!

仇研樨:如果这样写的话,那我一定会思路通畅,感觉自己有很多话要说的。

老师:有时候读书不一定带来的都是好处,有一些不健康的书籍读后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大家谈谈看你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呢?

刘迪曼:前段时间,我们班同学都疯狂地迷恋上了“灵异小说”,比如《鬼吹灯》啊,《僵尸在行动》、《水晶骷髅》、《午夜惊魂》等等,虽然看了十分害怕,但还是忍不住好奇心要看看,所以大家都疯狂地传阅着……

老师:读了这种宣扬封建迷信的书籍后,有没有感觉自己有什么变化呢?比如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刘迪曼:我感觉自己的胆子变小了,以前我敢单独一个人呆在家里,可是读了“灵异小说”后,我害怕得要命!晚上睡觉都要跟妈妈睡在一起,书里那些可怕的情节,越是不想却偏往你脑海里钻,特别是夜晚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老师:这样一来,如果让你写一篇《“灵异小说”对我的毒害》,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很有话说呢?

刘迪曼:简直太有感触了!今后我再也不读这种现代闹鬼版的小说了。

我的读书故事:我爱读书 篇4

记得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里“扫荡”了一大堆书。回家后,便拿起一本津津有味地看着。

突然,我听到肚子里传来几声奇怪的声音。“咕咕噜噜”不好!我急忙拿起书,窜进了卫生间。

我的手指在纸上轻微的动着,嘴角洋溢着一丝丝抹不掉的笑意。我的心随着书中的剧情起起伏伏。时而喜悦,时而悲伤,时而着急,时而无奈。不知不觉中时间悄悄的溜走,可我哪里晓得呢?书中诗一样的语句,十分动人、扣人心弦、令人着迷。

“喂,徐烨啊!你好了没有啊!掉马桶里了吗?”妈妈着急的说着。

“哦!哦!来了,快好啦。”我嘴上虽这么说着,心却还在这书中。当我合上书站起来。我的天!蹲的时间太久,脚都麻了。

过了那次后,我再也没敢把书带到卫生间里了。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书不仅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它更以一种焕然一新的方式为我们开展了一片渺若星辰、扑朔迷离的新天地。

我 的 读 书 故 事 篇5

小时候,在幼儿园学会了几个字后,我总会迫不及待地飞奔到新华书店,拿起绘本装模作样地看。上小学后,认识的字更多了,妈妈便给我买带拼音的书——《给大象拔牙》,作者是沈石溪。看了这一本后,我又迷上了他的另一本书,真是太给力啦!在书中,我学会了写作的技巧,领悟到许许多多的道理。我逐渐痴迷上了这位不会说话的朋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并不满足于看作文书了,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在书中,我走进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的生活,仿佛在与他交流生活的酸、甜、苦、咸。在书中,我认识了许多人物∶海伦凯勒的坚强而热爱生活使我倍受鼓励;亨利的勇敢使我敬佩,莫莎总会在困难时帮她解开心结;鲁滨孙漂流到了无人小岛上,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一次,我上厕所拿了一卷纸,就往厕所跑。跑到中途发现忘了拿书,又赶回去拿书,还好跑得快,不然就撒裤裆啦!我蹲下来,手边捧着书边上厕所,一连蹲了十几分钟。妈妈到处找我,喊着我的名字,等我看完那本书后才发觉自己蹲了很久了。妈妈看见了我,问我跑哪儿去了,我说上厕所去啦。妈妈看见我手中的书,马上明白了,并罚我再拿书去厕所看,就蹲在那里。但我仍然趁着妈妈不注意时去看书。

我的读书故事 篇6

人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有一本百看不厌的书,它就是我的伙伴《十万个为什么》。它是我生日那天,妈妈送我的礼物。我跟它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有两件事,我难以忘怀。

那次,晚上作业很少,我就想先看会书再做。我拿起《十万个为什么》,一边看,一边想:难道白天也有星星吗?开始我还不相信,因为白天我还没有看过星星。后来,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白天也有星星,不过太阳的光十分强烈,挡住了星星的光,所以白天我们看不到星星。看着看着,我竟然忘记写作业了。当我看完了以后,已经9点钟了。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叫我自己打盒饭吃。我看才4点20分,还没到吃饭时间,就拿起《十万个为什么》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竟然没有发现。爸爸回来后,说:“你吃饭了吗?”我突然惊醒了,才想起还没有吃饭。我赶紧拿起钱,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向饭店骑去。真是废寝忘食啊!

我的读书经验 篇7

先父时常叫我读《近思录》, 《近思录》对于他很多不利之处。他平常读《四书》, 只是用朱注, 《近思录》上有周敦颐、张载、邵雍、程明道、程伊川种种不同的说法, 他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是贤人的话, 有那样的不大同;最疑难的, 明道和伊川兄弟俩也那样不大同, 不知偏向那一面为是。我现在回想起来, 有些地方他是说得非常含糊的。有一年, 他从杭州买了《王阳明全集》回来, 那更多事了;有些地方, 王阳明把朱熹驳得体无完肤, 把朱熹的集注统翻过身来, 谁是谁非, 实在无法下判断。翻看的书愈多, 疑问之处愈多,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已经不大信任朱老夫子了。我带着―肚子疑问到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去读书, 从单个庵师研究一点考证学。我才明白不独朱熹说错, 王阳明也说错;不独明道和伊川之间有不同, 朱熹的晚年本与中年本亦有不同;不独宋人的说法纷歧百出, 汉、魏、晋、唐多代亦纷纭万状;一部经书, 可以打不清的官司。本来想归依朴学, 定于一尊, 而吴、皖之学又有不同, 段、王之学亦出入;即是一个极小的问题, 也不能依违两可, 非以批判的态度, 便无从接受前人的意见的。这才恍然大悟, “前人恃胸臆以为断, 其袭取者多谬, 而不谬者反在其所弃。” (戴东原语) 信古总要上当的。单师不庵读书之博, 见闻之广, 记忆力之强, 足够使我们佩服;他所指示正统派的考证方法和精神, 也帮助解决了不少疑难。我对于他的信仰, 差不多支持十年之久。我和单不庵师第二次相处于西湖省立图书馆 (民国十六年) , 这一相处, 使我对于他完全失了信仰。他是那样的渊博。却又那样地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读的书很多, 从来理不成一个系统。他是和鹤见辅所举的亚克敦卿一样, “蚂蚁一般勤劬的学殖, 有了那样的教养, 度着那么具有余裕的生活, 却没有留下―卷传世的书;虽从他的讲义录里, 也不能寻比一个创见来。他的生涯中, 是缺少着人类最上的力的那创造力的。他就像戈壁的沙漠的吸流水一样, 吸收了知识, 却并一泓清泉, 也不能喷到地上面来。”我有点佩服德国大哲人康德 (Kunt) , 他能那样的看了一种书, 接受了―个人的见解, 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了出去, 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砖头在自己的周围砌起墙头来。那样博学, 又能那样构成自己的哲学体系, 真是难能可贵的。我读了三十年, 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说。若非说不可, 那只能这样:第一, 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 第二, 有胆量背叛自己的父师, 第三, 组织自我的思想系统。若要我对青年们说一句经验之谈, 也只能这样:“爱惜精神, 莫读古书!” (选自《百年老课文》, 哈尔滨出版社, 2005年, 有删节)

我的一个读书故事 篇8

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被希特勒杀害前在监狱中写的。”这时我大概已经爱着乐黛云了,但还没有充分表露出来。当天晚上我就一口气把《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读完了。它中间表现的对人类的爱、对理想的忠诚,同样使我大为感动。我把这本书读了好几遍,其中有一段我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我爱生活,并且为它而战斗。我爱你们,人们,当你们也以同样的爱回答我的时候,我是幸福的,当你们不了解我的时候,我是难过的。我得罪了谁,那么就请你们原谅吧!我使谁快乐过,那就请你们不要忘记吧!让我的名字在任何人心里不要唤起悲哀。这是我给你们的遗言,父亲,母亲和妹妹们;给你的遗言,我的古丝妲(引者按:古丝妲是伏契克的妻子);给你们的遗言,同志们,给所有我爱的人的遗言。如果眼泪能帮助你们,那么你们就放声哭吧!但不要怜惜我。我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在我的坟墓上安放悲哀的安琪儿是不公正的。”

这种热爱生活,热爱人类,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在我每次读到这里时禁不住热泪盈眶。本来在1949年前,我对真正的生活了解很少,但在我心中也有着一种潜在的对人类的爱,但那是一种“小爱”,而不是对人类的“大爱”。在我读了《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后,似乎精神境界有一个升华,可以说我有了一个信念,我应作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由于是乐黛云让我读这本书的,因而加深了我对她的了解,以后我们由恋爱而结婚了。

在这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各种运动中我整过别人,别人也整过我,犯了不少错误,对这些我都自责过,反省过。但我在内心里,那种伏契克式的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感仍然影响着我。人不应没有理想,人不能不热爱生活。

【编后小札】

有书读的日子,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

对同学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当然同学们的读书,主要是指那些多少让人烦腻的课本。对这种读书的经历,相信同学们各自都有着许多难以言说的苦的滋味。但为着将来美好的前程,这段青春之路,我们必须走过。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10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仿佛如昨。

但那种读书之外,为了调节我们紧张的神经,也为了扩大阅读的视野,我们有必要再读一点“闲书”。其实“闲书”不“闲”,她甚至比读课本来得更有乐趣,更让人着迷,也更让人受益。这里的三篇小文,说的都是和书有关的事,季羡林的书斋闲话,写得很率性,很轻松;陈子善的“孔乙己”经历其实是一段富于趣味的人生“小历史”,别有滋味;学问家汤一介爱书,几十年的读书经历,自然有着许多的读书经验,这里他通过一个读书小故事,感悟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人文精神。相信读他们有关说书的“闲文”,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体悟。

对于爱读“闲书”的同学们来说,读书是件轻松事。愿同学们喜欢这种轻松,并且能常常同书“牵手”。

我的读书故事 篇9

六合区马集镇中心小学五(3)班范子骁

书真正进入我的生活大约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而我爸爸则是引导我走上这漫漫读书路的人。记得爸爸有段时间,每天给我读一段故事,后来我听上了瘾,爸爸却莫名其妙地不读了,我忍不住去找那本书,书名叫《鲁滨逊漂流记》,轻轻翻开扉页,一段话映入眼帘:儿子,当你翻开书时,你已经长大了。署名是“爸爸”。当时,我也没多想,便去看这本书。

现在有时一闭上眼,便看见一个小男孩,坐在一个大椅子上,双脚将碰到地,面前,左边放一本大词典,右边是一本书,书上赫然写着《鲁滨逊漂流记》,也许从那时起,便已注定我与书将难解难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得字也增多,读起书来,更加如鱼得水,书中向我展现得是不一样的世界,说来也奇怪,整页的字并没有给我一种枯燥的感觉,相反的那词语在我脑中展现出的是一幅又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使我流连忘返,在6年级时,书几乎成了我的主宰,那时看书像虎狼似的,恨不得一天读完,否则再好的饭,也如干蜡一般,如果对这时的我来一个总结,苏东坡的一幅对联比较合适,“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时间书”,那时的我,对于书的渴望近乎痴狂。

上了五年级,自由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我仍然坚定自己心中的执着。进入五年级的我,对书也挑剔起来,在五年级以前,我看书特别快,近乎一目十行,到了五年级,我的观点受到妈妈的影响,认为好书是用来品的。如果说以前我读书是为了了解一些东西,掌握一些知识,那么现在看书是为了欣赏,为是让精神有寄托之地,当我翻开书时,身体便骤然一轻,思绪如同被包围在阳光中,浑身暖洋洋的,心灵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那思绪一起迷失在这满含墨香的课本中了,曾几何时,和爸爸煮沸一壶热水,让书香和茶香化作一缕缕轻烟,轻轻地罩住我,使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飘荡。在漫漫地读书

历程中,书成了我的老师,成了我的朋友,在我伤心时,它听我倾诉,给我支持,在我迷茫时,它给指明前进的方向,我爱上了读书!

我的读书故事 篇10

可是,当我的视线刚聚焦到“再”这个字时,“子弹”又呼啸而来——不行,你已经闭门苦读了几个小时了。“好吧”!我随声附和着,可心里仍然没有动身的意思,此时用一个典故来形容我在恰当不过了,那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刚一低下头,爸爸的声音又接踵而至:“别再做书虫了!”我的心里开始抱怨开来: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到我身上为什么行不通?这一页书真的重如泰山吗?我就翻不过去了吗?于是,我找了个借口说道:“外面天色已晚,不适合散步,等明天下午再去吧!”不等我说完,就迎来了爸爸妈妈的二重奏——“总之,你若是再不下楼运动,我的拳头可不饶你。”一见爸爸妈妈要动武了,我不甘情愿地换上了外衣,走进了林荫小路里。

啊!沐浴着夜风,刚刚的不悦一扫而光,心情格外的舒畅!心里的压力一扫而光,像是把一块儿千斤巨石抛到了一边。顺便活动活动筋骨,舒展舒展腰肢,轻松的感觉瞬间在身体里流动。夜色中,路旁有的人在遛狗哼着小曲儿;有的在三三两两地交谈着什么有;还有的在做广播体操……我很后悔为何不早早下楼散步,融入到大自然中才是最美好的事。在蓝天白云下,在绿树红花旁,在鸟兽鱼虫边尽情的嬉戏……想想都是那么惬意。

莫言的读书故事 篇11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篇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都要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用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写得越来越好,他的小学作文经常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经常冒着被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十圈磨才能获准看一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莫言:“您不能推一圈磨就看一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至今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得咩咩叫,他读得忘记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考考你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表扬——( )

反义词:表扬——(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另辟蹊径:

(2)嗜好:

3.用“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莫言是如何描写运动会的。

我的教育故事 篇12

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开展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相结合的研究”。我有幸加入课题组。在一边学习理论知识, 一边工作实践的过程中, 几件小事给了我启发与思考。

一、“我到学校来, 就是做这个事的!”

那天早上, 查看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在去一年级的过道上, 碰到了一年级三班的吕子铭同学正在那儿拖地。“你好!吕子铭。”我轻声问好。“老师好!”吕子铭站直身子又鞠个躬, 礼貌地问候, 清脆的声音令人愉悦。“干什么了。”我明知故问。“拖地!”小家伙干脆利落地回答后, 又晃着脑袋, 一脸开心地、自豪地说“我到学校来, 就是做这个事的。”小家伙脱口而出的快乐话语让我愣住了, 这个调皮淘气的孩子太有意思了。

课间, 碰到吕子铭的班主任小娟老师, 和她聊起这事。小娟老师乐了, 她告诉我他们班的孩子最喜欢做清洁了。因为孩子们都知道教室就是自己的家、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家里干净自己就舒服, 吕子铭只是其中的一个。

一年级的孩子就知道教室是自己的家、学校是自己的家, 看来小娟老师平常的教育工作真是做到了“静水深流”“润物无声”。谁不爱自己的家呢?小娟老师从孩子的认知入手, 教孩子把班级、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点点滴滴地给孩子浸润爱与责任的意识。因为爱家, 所以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自己是家里的一员, 所以要为家里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室里, 常常能看到小娟老师伸手、弯腰、捡纸的身影。老师的以身作则, 不仅让孩子有了保洁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慢慢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对“班级是我家, 责任在大家”的理解。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二、“这是我们的扫帚”

去洗手池洗手, 发现水池堵了。转身到最近的三年级四班, 向同学借来扫帚, 取下扫帚上的木棒, 把水池疏通了。回教室还扫帚, 正准备将扫帚还原。一个孩子冲过来, 一把从我手中夺过木棒, 一边把木棒装回到扫帚上, 一边喃喃地说“这是我们的扫帚, 这是我们的扫帚。”“你怎么知道这是你们班的?”我问眼前这个从我手里夺过木棒、事前又没见过的陌生小男孩。“它上面有这个东西, 这是我们的扫帚。”小男孩指着木棒上一个缠了胶带的地方, 满脸灿烂的笑容, 得意地说完, 轻轻地把还原后的扫帚放在门后。好一个爱班级的小男孩!我笑着夸小男孩爱公物、爱班级, 小男孩听着我的表扬, 使劲地点头, 随后蹦蹦跳跳地跑去玩了。

回办公室, 路过小男孩子老师的办公室, 和刘老师聊起小男孩子的故事, 刘老师开心地笑了。从刘老师的摆谈中, 我得知刚才从我手里夺过扫帚木棒的小男孩叫小春, 是个智障孩子, 因为班上的老师从没嫌弃过他, 时时处处都给他特别的关爱, 同学们受老师的影响, 把他当作班级的一员, 大家都特别关照他。因为老师同学都爱他, 所以, 他也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他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对老师特别有礼貌, 特别听老师的话;对同学特别友好, 特别喜欢为同学做事;特别喜欢自己的班, 只要是班上的东西, 他都会特别爱护。

刘老师淡淡地介绍着, 就像聊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旁边的老师也时不时地附和一两句, 内容一个样:这个有智障的孩子, 就是喜欢刘老师和他的同学。

一个智障孩子, 能这样的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 我们可想而知老师的爱给了这个孩子多深的影响;我们可想而知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全班孩子都知道怎么去爱他人, 尤其是有残疾的人。老师同学给予小春的爱, 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 对于班级体中的老师、同学、公物, 他就知道听老师的话, 帮同学做事, 保护好班级的每一件公物。这或许就是一个智障孩子对爱的理解, 对责任的理解。

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 便有了一切, 有了爱, 才有教育的先机”。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沃土、养料。“爱”与“责任”, 不可分割, “爱”是责任的体现, “责任”是爱的化身。

三、“我们都是小礼仪”

元旦前夕, 区公安分局将来学校为孩子们献爱心。活动当天, 区公安分局的领导和几十名警员会把礼物带到学校, 和孩子们一起迎接新年。学校多数学生是进城务工子女, 见世面不多。这样的大型活动, 正好是锻炼孩子、培养孩子文明有礼的大好机会。

分管德育的我和德育主任蒋老师几番商量后, 制定了训练计划:一是思想动员;二是知识教授;三是自主训练。

思想动员时, 我们俩先跟孩子们聊“什么是小礼仪?”“为什么选他们当小礼仪?”几次对话下来, 孩子们就明白了自己的光荣:老师信任他们, 所以推选他们来担任小礼仪;明白了自己的职责:代表全校同学欢迎尊贵的客人, 展现同学们良好的文明素养。孩子们得知自己是全校700多孩子里挑选出来的, 自豪极了。满心欢喜、满心激动, 纷纷要求快点进行礼仪训练。

热情与积极性的高涨, 让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也随之增强。我和蒋老师立即带领孩子们开始学习礼仪知识与技能。整个教授中, 我和蒋老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这时候,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你觉得怎么说、怎么做更好?”孩子们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通过选择比较进行最后的决定。第一天中午, 孩子们就在实践操作中把整个礼仪接待的要点记住了。

接下来的两个中午, 我和蒋老师组织孩子们自由组合练习。得到信任的孩子们, 自主训练的那个认真劲就甭提了。

“我说一遍, 你重复一遍。”

“我从校门走到这儿, 你就要走上来欢迎我, 跟我问好后, 再戴红领巾。”

“我一直把身子弯着, 累不累呀?你给我戴好红领巾, 要说一声‘阿姨, 红领巾戴好了, 请直起身子。’”

“说话慢点, 眼睛要看着我呀!”

“请我坐下, 你的手应该这么做!”

“声音别这么小, 又不是在说悄悄话, 要响亮一些。”

……

孩子们现场演习, 各有各的招数, 各有各的办法, 没有让我们两个老师给出主意, 没有让我们两个老师去教这个、去教那个。我们只是巡视着, 适时地给孩子们一些帮助与指点。

第三个中午, 孩子们纷纷申请我们的“检阅”。看着孩子们自信的模样, 我和蒋老师同意了。

“检阅”开始。

第一个来展示的是两个女同学。

“警官阿姨”走进校门, 小礼仪双手托着红领巾, 微笑着迎上去。“警官阿姨, 欢迎您到学校来。请让我为您献上少先队员鲜艳的红领巾。”“警官阿姨”弯下腰, 小礼仪熟练地为她系上红领巾后, 退后一步, 敬上队礼。“阿姨, 请往这边走。”小礼仪右手往旁边一伸, 带着“警官阿姨”走到嘉宾席。“阿姨, 这是受助的同学。”“同学, 这是关爱我们的警官阿姨。”小礼仪大方地进行介绍后, 退回礼仪队伍。

孩子们的掌声响起来。我和蒋老师的掌声、夸奖声也响起来:“不错, 小礼仪的表现热情、自然、大方!”

训练结束后, 和孩子们闲聊, 问他们为什么会训练得这么好。孩子们异口同声, 大声回答“因为我们都是小礼仪!”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之所以小干部比普通学生有责任感, 就是因为老师常常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他信任与责任。如果能把这种信任与责任推广给更多的孩子, 那么孩子们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培养。班级与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开拓孩子的眼界, 也能给孩子们创造获取信任、勇担责任的机会。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学会表现自己的同时, 更能体会到责任心、责任感对自己的实际帮助。

以上三个事例, 让我深深感受到老师言传身教、无私关爱、信任尊重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的传递, 帮助孩子们一天天树立起责任意识, 慢慢成长为对自己、对长辈、对朋友、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

我的读书故事 篇13

曾经的我不喜欢读书,不是因为它太长,而是觉得它枯燥无味。在不想读书的那段时间里,我的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妈妈只能逼着我去看看书,读读书,但是我对书没兴趣,自然而然随便翻几页,走马观花。可是有句话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开始爱上读书,要从四大名著说起。

我读的第一本名著是《红楼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朝代和家庭盛衰兴亡的过程,读完了才知道了曹雪芹所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从那以后,我开始对书籍产生了兴趣。

后来我又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刚开始我完全不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只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斩黄中英雄首立功”只知道“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庙”但不知道过程!到后来读完了我才明白《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被《水浒传》一百零八个好汉,深深地折服。在读完哲两本名著后,我对书籍的兴趣越来越浓。

之后,我又读了《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可是百看不厌,什么“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我可是越看越起劲!从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到成为斗战胜佛,都使我看得热血沸腾,唐僧师徒四人那永不放弃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当读完了西游记后,我彻底爱上了读书。

我的读书小故事 篇14

星期天的一个中午,我在屋里看书,看得正津津有味时,妈妈突然让我倒垃圾。我嘴上答应着,可眼睛还舍不得从书上移开,屁股更是一动没动。过了一会儿,妈妈看到垃圾还在那里没有被倒掉,就发火了:“怎么回事啊,你要是再不去,我就把书没收了。”我想:这本书这么好看,可不能被没收,要不然不就看不成了吗?于是我一手拿着书,边走边看,一手拿起垃圾出了门。等我回屋后,发现妈妈正拎着垃圾站在门口等着我,我很纳闷:垃圾不是倒了吗?怎么这么快又出来一袋啊?妈妈火冒三丈地说:“让你倒垃圾,你倒什么去了?”“我是去倒了垃圾啊。”我十分不解。“那这个是什么呢?还有我放在这边的围巾去哪儿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只顾着看书,把妈妈的围巾当成垃圾给倒了。

还有一次也是我正在看书的时候,妈妈给我拿了一瓶牛奶过来,我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书,一边伸手去拿牛奶,却把墨水瓶当成了牛奶,正要往嘴边送时,就听到妈妈大叫一声:“住手!”我吓得一哆嗦,这才发现我差点要喝成“一肚子墨水”了。

虽然在看书的过程中由于太专注,发生过许多好笑的事情,可是我还是一点都没改变,依然是那么喜欢看书。因为书里有太多好玩的故事,有太多有用的知识,也结识了更多可敬可爱的朋友。

我爱看书!

我和窗边的小豆豆

在周末,我很快地做完作业,正愁没事可以做时,我看到书架上有着我一年前爱不释手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我对这本书的记忆有点模糊了,于是我二话不说,把它从书柜上拿下来,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刚打开书,正好翻到了泰明爬树的一则小故事——《尝试》。这则小故事主要是写巴学园的学生们每人有一棵用来爬的树。而体弱多病的泰明爬不上去,小豆豆见了,拿出脚手架,帮助泰明爬树,泰明尝试了爬树,之后,脚手架被小豆豆移走了,而泰明爬上去了。

读了这则小故事,我知道了做所有事都要勇于尝试,于是,我又想起了一年前的事……

那一天,爸爸和哥哥都出去了,就我和妈妈在家,那时,妈妈正在做晚饭。忽然妈妈问我:“,你想不想做菜?”当时我无聊着,听了这句话,我一蹦三尺高,忙说:“好呀!”

我来到了厨房,听妈妈说我要做番茄炒鸡蛋,我就连忙从冰箱中拿出鸡蛋,开始打蛋,“扑”地一声,蛋液溅的满手都是,我又拿出一个蛋,这次,我吸取教训,在碗的边沿敲蛋,“蛋祖宗,你可别破啊!”我在心里喊,还好蛋没有破,接着,我又去切番茄。切好了,我把番茄放下去,加了“糖”,就完成了。

开饭了,我吃了一口我做的番茄炒鸡蛋,真咸!原来我把盐当成糖了!

又过了七天,我在妈妈的协助下又做了一碗番茄炒鸡蛋,这一次,做菜的顺序我都记了起来,不会生疏了,我刚从厨房把我做的番茄炒鸡蛋端出去,爸爸就说:“这盘菜看起来很漂亮哦!”吃了一口以后,爸爸露出惊讶的表情,说:“这是我们 做的吗?怎么有小厨师的味道了?”听了这句话,我开心的笑了。

我的班级管理故事 篇15

2009年的2月14日早晨, 我接到了一个电话:

“老师, 你能不能陪陪我们逛街?”

“是徐海文吧, 好啊!还有哪些同学?是真想买东西要我参谋吗?”

“哦, 还有好个呢!也不是想买东西, 就想和你一起逛逛。”

“那, 我有一个更好的提议, 我带你们走山路去看我们的新校园, 你们觉得怎么样?”我听见他们一阵欢呼, 好几个孩子都在争着听电话呢!

于是, 我们约好了在我的小区门口见, 孩子们来的时候, 我开玩笑:“今天是情人节呢, 怎么想起来陪我这个老太婆, 不去陪你们的女朋友?”他们你推我攘, 说自己没有, 都说别人有, 看着他们在我面前的腼腆、信任和欢乐的眼神, 我心里流动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好多小故事, 充溢着付出劳动后收获的好多的甘甜。

大家都说二年级是初中最不好带的阶段, 因为这是孩子们的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 他们集自我、幼稚、对异性的好奇、对父母的叛逆于这一时期, 表现出众多的矛盾和冲突, 需要老师做好细致, 周全的引导, 还要做好许多突发事件的处理, 安抚他们的心理。有的孩子还需要特殊的引导, 才能帮助他安然渡过这个时期。我们班就有这么几个男孩子, 他们叫韩冬、徐海文、肖锐。他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用其他孩子告诉我的话说就是他们形成了一伙, 上课不遵守纪律, 带头欺负女孩子, 安排的清洁也不做, 成绩也不好。

作为他们的新班主任, 我没有因这些言语就固定了他们的形象, 我就把他们看成一条条小路, 想办法接近他们, 想走进他们的心灵, 改变他们的思想, 帮助他们成长。

针对三个孩子的不同特点, 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教育他们。

肖锐是他们中最莽撞, 没有心机的一个。我了解到他经常挨老师批评, 他妈妈也不让他和韩冬玩耍, 因此他很叛逆。我就经常去找他的优点, 时常表扬他一句, 结果是他越表扬越乖, 学校表现好了, 我就在他妈妈那里表扬, 他的自信就提高了, 在信任我后, 我就帮他分析妈妈不让他和韩冬交往过密的原因, 指点他和同学的交往要分是非, 注意分寸。很快他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韩冬是学校体尖, 担任体育委员, 也是他们的头儿, 我想从他那里下手打开缺口, 的确很不容易。我多次的找他谈心, 可是这孩子城府很深, 每次不是你有百分百的证据和理由, 他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 每次安排的事情, 答应得好好的, 可是做出来的事情却不一样。学校开运动会, 这可是班级的大事情, 老早就布置了他安排男生的集体项目的人选, 他说安排好了, 还拿了名单给我看。可是到比赛的时候, 第一天的四百米接力他自己, 徐海文、肖锐就不见了, 害得我四处找可以替代的男生, 没有想到第二天的25往返、投篮、跳绳也都召集不起来人马。七八个和他们走得近的都各自找借口, 韩冬说他拉伤, 肖锐说他发烧, 只有徐海文勉强参加了, 气得我咬牙。看着班级一团散沙的男孩子, 我觉得好气愤。但是我没有批评他们, 和女生一起把能叫得动的都组织起来, 包括最小个子的田逸枫, 他们去参加比赛, 我就呐喊助威, 帮他们抱衣裳, 给他们送水, 搀扶摔跤的孩子。名次下来了, 我们的成绩都不好, 可是我微笑着对所有的选手说:“谢谢大家辛苦, 你们尽力了。我们参与了, 尽力了, 开心就好!”。我们终于在25往返的时候拿了年级第二。做这一切的时候, 我没有去看那不参加比赛的10来个男孩子, 但是我眼角的余光看见他们就在不远的篮球架下, 也听见徐海文的声音“你们去的话, 可以得第一的。”所有的孩子都以为我要撤掉韩冬的职务。我也在想, 我该怎么办呢?

运动会开完了, 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我能为班级做点啥?”我表扬了班级里尽力参加运动会的同学, 但是没有批评一个人。我只是语重心长地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我该为班级做点啥, 第二我能为班级做点啥, 第三我愿为班级做点啥”我讲了三者的区别, 没有要求孩子们立即给我做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我要他们在今后的行动中来回答我。看着孩子们的眼睛和韩冬那低着的脑袋, 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 果然, 下课后, 他来到我的办公室, 主动向我认错, 说自己在运动会没有当好体育委员, 希望我处分他。我笑着说:“对你的处罚就是继续当我们的体育委员!立功补过!”他笑着离开了, 此后, 韩冬再没有出现和我对着干的情况, 对自己该承担的工作负责多了。

而对于徐海文, 我多次找他谈心, 表达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好。没有想到, 一次我们的冲突却改变了这个状况。学校发了新的眼保健操贴画, 要求教会大家做新的眼保健操。我想这个工作就安排给徐海文来做。我走到他的座位, 对他说:“我们班级的眼保健操由你来教好吗?”, 他很惊讶, 说:“我啊, 我教不成!”我笑了笑说:“大家都不会呢, 你来锻炼一下, 照着贴画的方法就可以做了。”他没有做声了, 我想他是答应了, 于是我离开。可是到了下午, 该教眼保健操的时候我去教室, 他居然没有动, “他答应的事情又不做了!”这个念头直冲我脑门, 但是我强压怒火, 走过去提醒他, 该教同学们了, 他坐在那里一句话就给我顶了回来“我说了的我不会教!”我转身走上讲台, 找了一个孩子的眼镜, 自己戴着开始学着教, 我肯定我的脸是气红了的, 因为我觉得热得发烫。完了下来, 我把他带回了办公室, 本想轻言细语的说出自己想锻炼他, 觉得他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这些心底的想法的时候, 多日来压在我心里的委屈涌上我喉咙, 想起自己对他们一次次的宽容和理解, 换来的还是不理解, 我才说了两句就哽咽了, 我马上对他说:“老师不批评你了, 你回教室去吧。”他抬起头, 看了我一下出去了。我坐在位置上, 擦掉涌上来的眼泪, 深呼吸, 让自己尽量的平静下来, 就在这时, 门轻轻开了, 徐海文走到我面前。

“老师, 对不起。我只说一句话, 以后你吩咐的事情只要我做得到的我一定做。”说完他逃也似的奔出去了。他是个善良的, 懂体贴的孩子, 我的心一下子落下来了。

此后, 他果然就象换了一个人, 班级的事情都热心去做, 有同学打架, 他去劝解, 没有人扫垃圾, 他主动去做, 俨然我们班的另一个班长刘剑锋。可是面队他的变化, 韩冬开始怂恿其他同学来捣乱, 他们在他面前说风凉话, 我表扬他的时候班级里有嘘声。他自己也很苦恼。我决定再推他一把。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书的故事 篇16

故事一:直播《子午书简》

多年前就喜欢科教频道的《子午书简》节目,诵读嘉宾手捧一本名著,演播室里没有绚丽的灯光,更没有华丽的布景,只有低回的音乐和名家的诵读相得益彰。每到那时,我就会手捧香茶,静坐聆听,沉醉其中,也时常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诵读的“嘉宾”……后来,我真的手捧自己喜欢的书,和着音乐娓娓道来,听众就是我的学生,教室就是舞台,与《子午书简》不同的是,我是现场“直播”。这么做原本只是出于对朗诵的热爱,想要那份沉浸于作品中的感受,想用我的诵读感染每个学生,让他们也能享受文字的美好。可是没想到,这个校园版的《子午书简》很快受到学生的追捧,他们不仅爱上了我的诵读,爱上了作品,更有人积极申请做诵读“嘉宾”。每周四上午的阅读课上,都有预约“嘉宾”现场诵读,有的还给自己配上音乐。一时间,《子午书简》成为我们班最快乐的时光。

故事二:我像单田芳吗?

学习课文《三借芭蕉扇》时,我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西游记》。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同学们津津乐道,于是我决定举行一个故事擂台赛,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一个《西游记》故事。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合作讲故事,有的表演课本剧,两三组下来再无新意,台下的人也就审美疲劳了。看着他们懒洋洋的样子,我灵机一动:“我来为大家表演一段评书——《三借芭蕉扇》!”于是,我学着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先生的样子,将黑板擦一拍:“上回说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没想到,平时的一些留心在课堂上发挥了作用,一下子镇住了这些小家伙,故事说完,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吴老师,你太厉害了,还会说评书!”

“我像单田芳吗?”

“单田芳是谁?”

“回去查一查,听听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或许你会对中国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我在黑板上写下这三位艺术家的名字。

从那以后,同学们爱上了听评书,《三国演义》《岳飞传》《隋唐演义》……同学们对这些历史故事如数家珍。后来学到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同学们也会尝试着用评书来演绎。更重要的是,在听评书的过程中,同学们爱上了历史小说,甚至有的学生能用古白话文写故事了。

故事三: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我向一年级的同学推荐的第一本绘本。课堂上,我动情地讲述这个简单而又温暖的故事,同学们都静默在小兔子和大兔子那份浓浓的爱意中。故事讲完时,他们仍然意犹未尽地沉醉其中。突然,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声说到:“吴老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这是绘本中大兔子对小兔子说的话。我没有想到这个最调皮的男生会对我说这样的话,眼泪一下子就溢出了眼眶,那份幸福全都融在了点点泪光中。

“同学们,你还想把这句话送给谁呢?你能模仿绘本中的故事,写一句话给你爱的人吗?”

在那周的写话中,很多孩子把故事写给爸爸、妈妈、幼儿园老师……我相信每个看到那篇文字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幸福。

“当你播下种子的时候,就有收获幸福的那一天。”我这样对自己说。我会和我的学生继续我们读书的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优秀 篇17

小时候,我觉得读书没有什么“味道”,但随着我逐渐地成长,接触书籍越来越多了,发现原来书籍是一杯喝不完的茶,感觉由淡变浓,愈喝愈有味道!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而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在我的“小书店”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书籍,其中那一本书里的一篇文章,使我一生受用,也让我念念不忘。

爱有多种多样,有伟大的父母之爱,有纯情炽热的情爱,有朋友之间真挚的友爱……但对一个学生来说,除了家庭的温暖,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说是非常珍贵。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不管不问、漠不关心,那么这无疑给这个学生带来无端的烦恼,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时会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老师的关心爱护是他们的精神粮食啊!我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浸泡在老师源源不绝的关爱之泉,对比其那些差生,老师给予他们的爱远远不及优等生。其实老师应该彼此平等、不分高低地对待学生。

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不同的心情:兴奋的、悲伤的……也可以尝到不同的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还有辣的。在书中,可以找到无穷的乐趣,可以充实自我,开阔视野。所以古人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后来我发现了,我们没有了书和知识就如人一样没有了灵魂,就等于行尸走肉。书里就像一所游乐场一样,五彩缤纷,有人因为了玩游戏赢了而兴奋,也有人因为玩游戏输了而泄气,他们仍然被他的魅力吸住,无法不去看它,玩它,品尝它。让我们也去享受书中那无穷的乐趣吧!

【篇二:我的读书故事】

桂花飘香,馨香阵阵。花落的瞬间,我的思绪随之飘舞,跌落在儿时那段充满墨香的至真时光。

这段充实的时光,是和书籍这个亲密无间的友人共度的。

还记得,小时候是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我不断地索取着来自外婆的呵护。一日,恰逢赶集日,外婆一如返顾地领着我不远几里坐车去市里赶集。温润的春风,似轻柔的丝巾微微抚摸我的脸,我顿觉全身心的愉悦,宛若喝了蜜的小蜜蜂东钻西飞。忽地,一屋神秘的气息引我跑进一家摆满书籍的“殿堂”里。拿起一本《365夜童话》,吵嚷着央求外婆给我买下。外婆摸摸身上仅余的乘车的费用,温和地安慰我说下次再买。我似乎明白了外婆的顾虑,眨巴着眼睛,拉扯着外婆的衣角,撒娇道:“外婆买嘛,我们可以不坐车走路回家呀。”看在我爱不释手的份上,外婆终于答应了。

我又如轻快的燕子,东跑西窜地向前奔去。没走几步,就累得不行了。坐在石凳上,吵着外婆给我读书中的故事。我细细地听着,汲取着、享受着读书之乐。

那以后,我更是嗜书如宝,每每发觉书的踪迹,必定欣然翻阅、收集。不久,我便创立了自个儿的藏书房,那儿积存着我最原始的快乐。我想,自己对于书籍的无限渴求,应是永无止境的。

而今,我已广泛地阅读了大量完备而精深的读物。驻足现今,回首过去,书籍,给予我的甚多。

窗外,又是一个花落的季节,我思绪翩飞,追寻着那一个个丰富的读书历程。

【篇三:我的读书故事】

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便只生存在一个渺小的世界里。

我与书的机缘应当从我的生命开始时算起。听妈妈说,我在她肚子里时,经常肆无忌惮的又踢又打,只有一招最灵,那就是讲故事。只要妈妈一讲童话故事,我就伏伏贴贴了,你说奇怪不奇怪?当然,我出世之后,几乎晚晚都在妈妈的《一千零一夜》和《格林童话》的故事中入睡。妈妈现在说起来还意犹未尽,因为她的故事讲完了,我的眼睛还是亮晶晶的。

我开始读书是在一年级,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全拼音的《伊索寓言》。我用稚嫩的小手指点着书“c-n-g—q-a-n……”,我读完了第一个故事《龟兔赛跑》,兴奋得心砰砰直跳。我告诉妈妈“睡觉觉的小白兔”和“乌龟先生”。当时,我最珍惜的就是这一本拼音故事书了,翻来覆去地看,百看不厌。

第一次接触《小学生之友》是在一个星期天,我去表哥家里玩,刚好看见表哥手里拿着一本新发的《小学生之友》。我一把抢过书,端起一条小凳就看了起来……从此,我就和《小学生之友》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手中有本《小学生之友》,我宁可不吃不睡也要读下去,爸爸妈妈都说我走火入魔了。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一篇《电话旅行记》,便对故事里面的乐乐羡慕得不行了,真希望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接到卡其拉电话公司的电话,让我免费获得为期一周的“电话之旅”。只要随意拨打11个电话代码就能到达我想去的北京天安门、桂林、九寨沟……于是每天一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妈妈:“今天有没有卡其拉公司给我的电话?”把妈妈搞得哭笑不得。

随着年龄增长,我更爱看《小学生之友》了。尤其是“挑战OM”,因为它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我想我一定会将这爱进行到底的。另外我也希望《小学生之友》能够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人喜欢。

【篇四:我的读书故事】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一碰到新书,就会津津有味地读个没完。幼儿园时读插图书,学会了拼读后,我就读注音故事。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里面的故事一个也不放过。到了十岁时,我就开始读名着了。我的书架上也摆满了中外名着,除了中国四大古典名着外还有《冰心作品选》《朱自清散文集》《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记得有一次,妈妈单位发了200元书券,我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我又可以读许多新书了。妈妈塞给我100元书券,我迫不及待赶往新华书店,可已经晚了,我梦寐以求的《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已经被销售一空,我懊恼地回到了家,整天耷拉着脑袋。妈妈的一句亲切的问候,终于让我那忧伤的堤坝决口了,我放声大哭,眼泪喷涌而出:“《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那本书已经卖完了,我以后再也读不到了!”妈妈则在一旁笑嘻嘻地说:“原来为这哭鼻子呢,别哭了,妈妈给你搞定!”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包裹,妈妈把包裹搁在我面前,一脸轻松地说:“打开看看。”啊!竟然是《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妈妈真是说话算话,立竿见影!我张开双臂和妈妈拥在一起。随即,我就捧起书本,甜甜地读了起来。

读书是甜的,让这种甜甜的滋味伴随我的一生吧!

【篇五: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童年时,我渴望拥有全天下的书,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成长。每一本书都像海洋中的一朵浪花,闪着神奇的异彩,令我遐思飞扬。

那一天,爸爸妈妈忙着加班。中午吃饭前的时间,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我如海绵吸水般贪婪地吸取知识。

爸爸妈妈说:“儿子,我们出去有点事,你自己做面条吃!”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当时我仿佛没有听见。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并没感到饿。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依然沉浸在书中的情节中。直到第三个小时,同学开始叫我出去玩时了,我才放下书下楼去。

玩着玩着,我们路过一家书店,同学说他先去买瓶水,让我在原地等着,而书店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我走进书店,在里面享受着读书的乐趣,伴随着书中的故事,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时而让我紧皱眉头,其中的逗人故事又时而让我眉开眼笑。即使最后一抹晚霞消失了,我也不知道时间在悄悄流逝。

我的脚开始发麻了,我跺跺脚。我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我咽下口水,仿佛吞下满肚子的知识,足以让我充饥。我丝毫不理睬饥饿与疲倦。就在这时,我听见爸爸妈妈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我合上书,仿佛把所有的智慧都咽了下去。我看了看表:都晚上九点了!爸爸妈妈在书店找到了我,问我吃中饭和晚饭没,天哪!我居然没吃饭。爸爸摸了我的头,无可奈何地带着我回家了。

书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书是一双翅膀,帮我飞向智慧的殿堂;谢谢你!书,你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地跟随着我,是你帮我完成我的梦想,也是你让我卓越突出。

【篇六: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而我就觉得,书籍就像是我的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一个终生伴侣……说起读书,我和它有一段不解之缘。

在读幼儿园时,我已经开始阅读了,虽然那时我只是阅读一些连环画、漫画书,可那时的我却觉得这些闲书读起来是那么津津有味,精彩有趣。及后,我上了小学,读三年级时,就迷上了文艺书,童话故事及科普类书籍等。那时的我,只要一拿起书,就立刻沉迷当中,看得如痴如醉。正是那一本《世界的未解之谜》,把我带进到奇幻的科学探索世界;还有那本《安徒生童话》又令我仿如置身于神奇美丽的童话王国;而最令我爱不释手的要数《小故事大道理》,书中那一个个精彩故事,升华了我的人生智慧。所以说,我已经和书结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时光飞逝,转眼上了四年级,书的吸引力对我更大了,像磁石一样吸附着我,可四年级的作业真不少,顾得上做作业,就看不上课外书了。所以,我想“摆脱”读课外书这种习惯。可是,有一次,当我看见班上的一名同学拿着一本新出版的书,就按捺不住自己的爱书之情了。正想向他借,可一想到作业太多,就不禁打消了念头。可我并不想就些罢休,想出了一条妙计。当天,我把做作业的速度加快,挤出时间,终于可以重读课外书,找回了我久违的阅读滋味。可第二天,老师便把我留堂,原因是字体写得龙飞凤舞,而且大部分都做错,简直是一塌糊涂……

但那次以后,我并没有放弃读课外书的这个习惯,因为读课外书也有很多好处啊。记得一次,考试写作文《我与电脑的故事》,我想:这次一定可以大展拳脚了,以前书中读的优美词句,终于派上用场了。而且我考试的前几天“临阵磨qiāng”,一连看完了几本作文选,吸取了不少精华。果然,我的作文得到老师的好评。

因此,我认为: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既读好课堂上的书,又多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这样,双管齐下,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书是知识的源泉,朋友,让我们多读书吧!作文

【篇七:我的读书故事】

我从小爱读书,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有《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史记》等大部头的书,也有许多杂志、漫画等期刊。听妈妈说,我一岁的时候就爱听故事,每天晚上,总要听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正因为我小时候爱听故事,所以我刚上幼儿园时就认识了许多字。那时,我就喜欢逛书店,让妈妈买书看,其中《两朵小花》这本书告诉我,做人不能自私,当小姑娘把花摘回家后,花儿痛苦的样子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地,我爱上了读书。

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只要一有空,就会拿起书来读。我喜欢读《西游记》,因为从这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像孙悟空那样敢于承担责任,还要有一颗坚持到底的恒心,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胜利。

我一天天长大了,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每次去书店,我都想买很多书,但是看看书价实在太贵了,后来妈妈就去图书馆给我办了借书证来满足我的读书愿望,这样我每个双休日都去图书馆借书。看《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教给我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要勇敢面对,以及采取的措施,读《生命之谜》让我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史,和许多人各种奇异的生活习惯。我非常喜欢读书,什么书都爱读,上厕所时也要拿本书看。妈妈说爱读书是个好习惯,我也越读越有劲。今年我又订了《儿童文学》、《读者》等杂志,每次拿到杂志,我都会抓紧时间写完作业,然后就趴在床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觉得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

我在书的陪伴下一天天长大,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书也教给我做人的道理,书是我永远的朋友。

【篇八:我的读书故事】

我特别爱看书,爱得发狂,有空就看,上厕所,吃点心,包括做作业,特别是作文写了半截没有下文的时候。

记得四年级时,已经要求写日记了。某天下午,缪老师要求写日记。回到家,我咬着笔杆子,不知道选啥题材,望着外面阴沉沉的天,听着隔壁房间里老钟敲了六下,又没别的作业可做,无聊透顶。向周围扫了一圈,一本我从未看过的书——《皮皮漫游中国旅行记》,好奇心驱使我翻开它,优美的文字,漂亮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太好看了。

我看得太入迷了,没听见外婆的脚步声。直到她发问:“作业做得怎么样了?”我一惊,书“哐”地掉在了地上,外婆在门外警惕地问:“什么东西掉了?”我撒了个谎:“是铅笔盒”没想到她还不死心,继续问:“那么该有东西从里面掉出来,我怎么没听见?”我急得冷汗稀里哗啦从脑门上流下来,最后定一下神说:“当然没有啦,那些东西都被固定好了。”“哦。”外婆总算走了。撒谎容易圆谎难,我也为书付出了代价。

没出一分钟,我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穿梭在故事与知识中了。“当——”6点半到了,我的灵魂从书中回到了我的躯壳中,旁边站着怒气冲冲的外公,他骂道:“你是在看书还是在做作业?!”我一时语塞,不过马上镇定下来:“作业做完了看还不行吗?”外公一听,马上乐了:“好,好。不过做完了要收拾一下。还有,一会儿来吃晚饭吧。”

我还在为我的狡猾乐着呢,一个点子蹦了出来,就以这个故事写一篇日记吧。于是,《智闯检查关》新鲜出炉,还拿了个高分。

我的读书故事 作文 篇18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似乎已走进了书的王国,不想走出去。这时,从厨房里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小滢,家里没盐了去帮我买一包盐。我被书迷得如痴如醉,根本没有听见。过了五分钟,七分钟,十分钟,妈妈见我还没有去买盐,大发雷霆,气呼呼地跑上楼,大声地对我说;快去买盐。我被惊醒了说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去。说完,我便慢吞吞地拿起书向前走去。这时,我感觉一阵疼痛,扭头一看,只见妈妈拉着我的头说;钱都没拿怎么去买盐?我这才想起没有拿钱。拿好钱后,我便出发了。在路上,我看得浮想联翩,如痴如醉,根本没有看路。

突然,‘砰’的一声,我一头撞在了树上。我立马转了个弯继续走去。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前方有个人影,就走过去,头也不抬地说;老板,买一包盐。只听见那位老板啪的一声打了我的脑袋,大声地说;看清楚我是谁。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妈妈叹了一口气说;还是我去买吧。我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的自问自答读书法 篇19

多年前我曾经历一次为期三个月的脱岗集中培训, 导师要求每位学员最后要独立完成一篇六千字的结业论文。我是个实践热情饱满、学术意识薄弱的人, 于是当场犯难。导师开导我: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嘛。讲了那么多课文, 总有值得反思的问题。别忌惮教参一类的标准呀、权威呀, 细读文本, 大胆设问, 然后一一给出答案, 较真做, 写得成。

我后来选了鲁迅先生的《故乡》, 按导师的话尽量给自己提问, 居然列出大大小小十多个问号, 结果问得自己很是“吃惊”、“惶恐”, 当然也有“高兴”、“兴奋”。因为与当时我看到的一些权威解答比较, 有些问题甚至有点儿“颠覆”。这里集中讲讲其中三组问答。

第一, 关于语言, 《故乡》中有两处特别的修辞 (比喻) 运用,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讲解?

1.杨二嫂的形状——“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2.杨二嫂因“我”的不识而不平——“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对于杨二嫂 (鄙俗的小市民) 、闰土 (蒙昧的农民) 们来说, 这可不是“芦柴棒”、“长腿蚊子”、“豆腐是黄豆做的”一类通俗类比, 能简单说“生动”、“贴切”吗?

第二, 关于情节, 闰土终于现身——“夜间, 我们又谈些闲天, 都是无关紧要的话, 第二天早晨他就领水生回去了”。

什么叫做无关紧要呢?什么又是有关紧要呢?难道对于身负养家重任的成年男人来说, 只有“我”先前“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一类天真童话才有关紧要, 而成人世界里的奔波、辛苦一类现实慨叹反倒无关紧要吗?

第三, 关于人物, 这篇小说的题目为什么是《故乡》而不是《闰土》?闰土和“我”究竟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就像《孔乙己》为什么不叫《咸亨酒馆》一样, 应该较个真儿。

费力气的中间过程省略掉, 我最后给出的回答是回溯式的。

首先, 《故乡》中的“我”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个登场的“现代人”, 是真正体现着“变”数的“新人”:对往昔断然否定, 对现实痛定思痛, 对未来满含希望。“我”的还乡与传统文学还乡故事模式 (衣锦还乡或者落叶归根一类) 意味迥异, 这是预告永别的“去离”而不是终偿夙愿的“归属”, “我”的悲哀正暗合着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故乡失落的集体化的心痛与惘然, 表明“现代人”精神家园的重建已经不能指望回首而必须凝眸未来。

其次, 自重见闰土感到“厚障壁”的那一刻, “我”的故乡梦已经断落并开始否定现实存在的合理性, 这时琐碎诉苦的确已经“无关紧要”, 闰土既不能依靠“我”改变生活, “我”也无法从闰土那里获得新的期待, 两个成年男人必须面对各自独立的人生。闰土固然没有“故乡”情结的纠缠, “我”的“故乡”也从此变为“异地”了。老屋已空, 少年梦已失落不返。

最后, 那两个看似不类的比喻, 也许正是一种暗示:“我”作为一个开始成长起来的“现代人”, 与仍保持着旧时代奴隶性的闰土们, 实在难于心灵沟通;与更加恶俗化了的杨二嫂们, 甚至断然没有了言语层面上互相通融的可能。新的理念正在进入“我”这一代知识分子敞开的心扉, 而这些在“我”的“故乡”出现当然是错位而不可解的。

我的读书态度 篇20

不久前读了小小说名家刘国芳的一篇《扔石子的小女孩》,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去年秋天,我在一个叫山下的小村住了半年。我是因为拆迁才搬到这个地方来暂住的,村子很小,村里村外都是树,远一些,是青青的下马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景致,我在王维笔下见过。

读到王维那句我不由一顿,因为这分明是孟浩然的名篇《过故人庄》的颔联。王维和孟浩然的诗风虽然相近,但这首诗早在中学课本里就应该耳熟能详,估计是作者写时未加思索,而编者又未详加考证,一旦形诸白纸黑字,便极易以讹传讹。虽然这篇小小说总体来看写得还算不错,可惜误把孟、王相淆,不免于璧有瑕。

更早些时候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读到小椴品评时未寒作品的一段文字,其中引用了陈子昂《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的名句:“不期正始之音,复睹于斯;可使建安作者,相识而笑。”得以重温,不胜欣然。在后来的古代文论考试中,我也很得意地照搬过去。但完卷后当我重温这篇古文时,才发现原句是:“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小椴的国文功底之深,勿须我多言,单看其《杯雪》、《停云》、《传杯》诸作便可得知。就连他在落笔行文、谴词造句时也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何况一般的学子文人。思之深为惕凛。

王国维的大作《人间词话》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第三境曰:“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不过考之稼轩原句,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若照静安之句去解读稼轩的《青玉案·元夕》,却不与原词相参照,便有可能贻错一生。由是可见引用古诗文必得慎重思考,详查出处,做到字字句句妥贴无误,才能对自己负责,也对读者负责。

谈到这里不免要提提读书的态度。余秋雨的读书态度是尽量读第一流的好书,因为当你在读一本坏书时,你已经错过了一本好书。李敖的读书态度则是要么读第一流的好书,因为要看看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要么读第一流的坏书,也要看看它到底坏到什么程度。我的读书态度却是向鲁迅先生看齐,批判地继承,挑剔地拿来。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审美眼光从同一本书里竟然能看出如此多的不同来,那么一种正确的读书态度也的确值得我们重视了。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尽是精华,糟粕是与之并存的。便如一朵美丽的玫瑰旁边往往长满了刺,而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却是从满河淤泥里绽开笑容。在读书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一点,那就是书都是别人的,而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们才能拿起一本书从容不迫地翻阅、咀嚼、消化、吸收,让我们的学问由无到有,由薄到厚,化浮泛为精深,化古文为今文。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没有前人的肩膀供我们站立,我们的眼光便不能看得更远。同样,没有一种正确的读书态度,我们的创作也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 的 读 书 故 事】推荐阅读:

上一篇:某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目录下一篇:法语介绍法国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