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英语教学案的二次备课(共5篇)
摘要:二次备课是对原有教学案的补充和完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很大的差别,用教学案进行教学,如何用二次备课来优化教学案结构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案,二次备课,提高效率
改革是在继承中创新,传统教学中的精髓要保留。我们以前提倡任务型教学,现在我们使用教学案教学。教学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课堂教学目标。二:课前预习导学。三:课堂学习研讨。四:课内巩固训练。五:课后拓展延伸。
实行教学案教学必须让学生先预习,只有预习才能清楚哪些能自己看懂,哪些看不懂,然后在课堂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老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精讲精练。怎样预习呢?结合教学实践,首先上课之前老师要精心准备,认真写好教学案,英语学科的预习导学一般包括读单词,短语和课文。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不明白的问题自己记录下来。课堂学习研讨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谈谈预习的收获,并把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一起解决。这样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大胆地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用心交流,有收获的说收获,有问题的说问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内巩固训练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反馈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印发的教学案这些环节都包括,这是一个原型,我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优化教学案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每上一节课我都进行二次备课。我认为二次备课应该做到这些:
一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以本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 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二备教学设计
(1)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近;
(2)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3)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 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给予足够的时间,是 否设计了巩固练习。
三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我讲八年级上册Unit1,Topic2,SectionB的内容,在本话题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的做法如下“标、增、改、删、调”。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 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这点在原来的教学案上我都作了标记,Grammar:Go on learn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Would you mind...?.(重难点),表示这个语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样可以引起师生共同的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有关环节补充具体说明。这 节课主要增加的是课前预习导学的和课内巩固训练的内容。在预习导学部分增加了4幅图片,给出句型,让学生谈论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语言的输入提供依据。既是对上节课的 复习,又能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课内巩固训练我增加了几个有针对性的选择题,针对知识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增加了语法部分环节。课堂研讨环节中语法教学如何突破?我认 为应该应用这样的环节:运用呈现——归纳——操练——运用模式。
向学生呈现典型例句——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例句——学生尝试归纳其用法——教师适时 介入补充完善其用法——进行交际或半交际性操练——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此语法项目
我首先给学生呈现出来几个句子,这些例句联系生活实际,用鲜活语言承载学生熟悉的信息。观察下列句子,归纳Mind 做动词时的用法。
(1)Would you mind making your bed? _ Not at all./ Certainly not / Of course not.(2)Doyou mind my smoking here?= 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Yes,please don’t/Better not./Sorry,you’d better not.(3)Would you mind not playing the piano loudiy?(4)I don’t mind a joke, but it’s too far.(5)What do you think of Cartoons? I don’t mind them.(6)Sorry,I broke your pen.I”ll buy you a new one.Never mind。然后让学生先个体默读、观察和分析例句,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还增加了一个写作题,目的是让学生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这 节课把原来教学案中的情景交际题改成了词语填空题。这样,学生尽早接触中招考试题型,熟悉做题方法。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原有习题过多且有重复,删去一题。我上课是这样:先带领同学看教学目标,明白这节课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然后检查预习情况。检查目标单词短语的时候,我找了3个同学分别读单词短语,有一个同学的一个单词发音不太标准,我进行了更正。接着谈论图片的内容,检查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是不是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同时可以导入新课的学习。预习检测题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答案,紧接着两个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改正。在学习研讨环节的小组活动中,有一个小组到黑板前把他们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成员面对面的大声的,热烈的讨论。我在学生们中间来回走动,对需要我提供帮助的小组进行帮助。主持人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录员认真的进行记录,主讲人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一个主讲人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他主讲人进行补充。最后我进行了补充。整个活动过程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主动。语法突破环节同学们观察例句,归纳总结,运用语法项目。我和个别同学先利用教室的情景进行练习,给全班同学提供例子。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活动,最后展示他们的成果。不管做在哪个位置,我都给他们鼓励,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根据他们的展示,语法掌握的也好。对于习题我指导同学们做题方法,学生们不仅说出选什么还说出为什么。同学们归纳不同题型的做题方法,做到对付任何题型都游刃有余。
总之,二次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案结构,提高教学案课堂的效率。只有认真,就 一定会有收获。
1. 建立激励机制, 变强制为自觉———激励增效。
我们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 那么学校首先要做到以教师为本, 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的激情调动起来了, 教师队伍优化了, 才会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强制”老师去做事是低效的。建立一种老师们都认同的激励机制, 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变“强制”为“自觉”。
导学案的编写与二次修改, 是要花费很大心血的, 相比传统备课, 工作量增加很多, 劳神费力。我们不能既要求老师做“圣人”, 又要教师做“超人”。因此, 校长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 重拾“三留人”的激励机制。即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要充分尊重、善待、激励教师, 让他们有尊严, 体面地生活, 健康地生活, 快乐地工作, 变“强制”为“自觉”。
2. 提供资源平台, 变照搬为整合———服务增效。
导学案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丰富得泛滥成灾了。网络上免费下载的导学案大多是垃圾, 可直接使用的少之又少, 且没有体系, 残缺不全。学校要为老师着想, 竭尽全力为老师提供各种导学案样本资源。一是选订各模块的教辅资源, 二是加入各类资源网, 三是与课改名校联谊合作, 四是购买全国各地名师讲课光盘和各地优质课光盘、名师教案等。这些资源都有一定的品质和体系, 让老师随时可看可学, 可选可用, 可比较, 可筛选, 然后根据学情, 加以整合, 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学习钻研, 又可以减轻老师负担, 也可以实现导学案校本化、特色化。
3. 培养骨干团队, 变一刀切为引领互助———优化增效。
编写导学案也要“实事求是”, 不能“一刀切”。要靠骨干引领和同伴互助。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还不算精良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去培养骨干, 进行“引领”和“帮扶”。要求每一个老师都去编写导学案, 这是不能高效完成的。有些年纪大的老师“不用心”, 加上电脑打字编排技能差, 导学案编写任务分下来, 不能按时完成, 或按时交了, 质量又差, 你组织二次备课, 如果修改多了, 他又反感。而刚入校的教师, 经验不足, 对他编写的导学案批评意见多了, 也伤了他的自信心。时间长了, 备课组内教师的关系就不融洽了。老年教师, 经验丰富, 德高望众, 用其“威”评课为主;入门老师, 充满激情, 聪明机灵, 用其“智”, 跟学为主;骨干教师年富力强, 善于规划, 用其“谋”, 示范为主。实践证明, 每个备课组培养3名骨干, 负责编写, 效果更好。
优化增效还要实行淘汰机制, 要有人事上的“手术”。所谓能干事的给舞台, 想干事的搭平台, 不干事的早淘汰。
4. 加强教学宏观指导, 变课课备为典型案例备———减负增效。
导学案的二次集体备课, 不能局限于“课课备”、“节节备”。如果对每一个导学案都进行二次集体研讨, 时间和精力显然不够, 强行要求“节节备”, 又会流于形式。我主张“典型课例集体备, 普通课例个别议”。例如, 语文必修五, “阅读鉴赏”共有四个单元, 有13篇课文, 每单元前两篇是精读课文要重点赏析, 后几篇标有“星号”是略读课文, 学生自读为主。处理的办法是:对前两篇的导学案, 进行集体备课, 其余篇目, 只要同伴个别交流就行了。这样四个单元八篇精读课文只需4次集体备课。作文“表达与交流”有五个主题, 进行两次集体备课;“探究”3个主题, 进行两次集体备课, “名著导读”两部, 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这样一共要进行九次集体备课, 如果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每次用半天时间 (四节课) , 九周刚好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 就到期中考试了。我认为, 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 对老师和备课组进行减负增效的指导, 是让二次集体备课进入“常态”的明智之举。
导学案的校本特色化的途径是:
1.日常管理上的精细化
针对二次备课容易流于形式的现状, 我认为要实行校级领导包科蹲点, 全程参与二次备课的教研活动。每个备课组配备两名教研骨干, 担任团队引领人。每周要开展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下周要使用的导学案。主备人要先说课, 陈述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骨干教师和备课组长担任首席发言人, 主要质疑低效环节, 从高效教学的高度来审视;其他教师自由发言, 自由讨论。这样, 二次集体备课避免了闲聊走过场, 不会偏离主题。在研讨氛围上形成“彼此尊重, 学会倾听, 求同存异, 共同分享”的团队精神。在研讨效果上要让全组的老师形成共识: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掌握途径和方法, 挖掘教材的新意和亮点。通过集体交流, 对老师起到激活思维的作用, 让老师胸有成竹, 掌握节点, 灵活机智地导引课堂, 做到游刃有余, 彰显个性。
2.深层研究后的最优化
“高度决定视野, 理念导引行动。”针对导学案编写停留在浅层次的状况, 我们要求二次集体备课要围绕“六大”校本研究来开展, 即“研究学情, 研究课标, 研究教材, 研究教法, 研究考纲, 研究考题。”依托“六大”研究, 站在一定高度, 通过一个宏观视野来审视每个导学案。二次备课是一次集思广益, 共享智慧的提升, 是一次去粗取精, 走向精细的优化, 要做到“眼中有学生, 脑中有大纲, 胸中有教材, 心中有教法”。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学习的路线图, 要特别强调“学情意识”、“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导学案要厚薄发, 不要繁琐求全。要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 要把深刻的理论浅显化, 要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 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 这就是导学案走向简明优化的过程, 这需要智慧, 需要创新。
3.实施教学时的个性化
一.编制“课堂学习单”的依据与内容呈现
(一)“课堂学习单”的编写依据
1.课标要求是编写的纲。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应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编写的“节点”。因为这是编者根据课标要求而设置的具体而微的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的“研讨与练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①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的白描手法。
(2)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3.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思考是编写的灵魂。
课堂教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样?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思考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必须建立在我们教师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上。从一定角度上说,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与思考的过程。因此,编写“课堂学习单”时,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从学习者的角度去个性解读文本,确定学习的重难点。
掩卷分析,学习《湖心亭看雪》,赏析白描手法描写雪后西湖奇景的文字,毫无疑问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明亡后,张岱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他的文章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这一写作背景,然后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明人的生活态度。而对于文中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这篇文言文虽然意蕴丰厚,但文字尚浅显,略加指导,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大意,并引导学生自主补充制定学习目标,自主研读课文理清脉络,品读感悟体味情感。所以,首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难理解和翻译的词语和句子,以互学的方式解决课文翻译的问题,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句。其次,提供有关背景资料,设计有梯度习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的情感,从而突破难点。
(二)“课堂学习单”的内容呈现。
“课堂学习单”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疑问、学习拓展、学习反思五个部分。
“学习目标”为: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文章运用白描手法来描绘雪景的特点,体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感悟作者游湖的雅趣和所寄托的情感。
“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积累”和“问题探讨”两部分。主要有:读一读、写一写,主要是积累课文中有关重点的字、词;作者资料简介是作者的一些背景资料相关的介绍;读一读,译一译,主要是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问题探讨主要是关注两个知识点,从而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拓展”是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行相关的反馈和知识应用的延伸。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梯度,根据发展能力的要求,设置相关习题,进行及时的反馈。
二.拟定“二次备课稿”
在课堂教学前两天发下课堂学习单,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学习积累”与“问题研讨”,并提出预习时产生的一些疑问。在教学的前一天收回学习单进行批改。根据答题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整理归纳并思考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制定“二次备课稿”解决怎么学的策略。
(一)“课堂学习单”课前学习情况反馈:
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单“学习内容”的预习题时,字、词、句的理解一般通过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不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对“问题探讨”中的第3、4两题解答出现错误、乱做,甚至空白没有答题情况很多。第3题“和同学一起讨论,从修辞、表现手法、顺序等方面探讨这段雪景描写的特点”是对这篇文章描写雪景的语言品析,是引导学生学习“白描手法”特点的练习。第4题是“结合文中语句,我来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是引导对作者人物情感、精神世界的探讨题。
(二)学生提出的新疑问:
通过筛选、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疑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中:
1.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这么小?
2.写这篇文章时已是清朝,作者为什么开头还用明朝的年号“崇祯五年十二月”?
3.为什么作者在这么冷的天到湖心亭看雪?
4.“独往湖心亭看雪”,可课文写着“舟中人两三粒”“舟子喃喃曰”明明还有舟子,这是不是矛盾?
5.为什么作者强饮“三大白”就走了?
6.舟子喃喃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怎么理解?
(三)确定学习内容,进行二次备课: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单”的预习情况和学生提出疑问的情况,我明确把“品析雪景的语言,学习白描手法”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把对张岱这个人物情感世界的了解和探讨作为课堂教学难点。并且将学生的疑问作为解决重难点的相应的问题探究框架,从而形成二次备课稿(解决这堂课怎么学)。
如:一痕、一点、一芥,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这么渺小?引导学生删字比较品读:“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和“天、云、山、水,上下一白”。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去体味其中的不同。和前文“大雪三日”联系起来,抓住文中的“与”字那天地浑然一体、白雪茫茫的景象。强调“一”的意思。比较现代文:“只见天地白茫茫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妆素裹。”得出原文抽象概括,更有想象的空间——这是白描手法。还根据雪景描写的意境,出示图画,引导学生去想象。
再如“为什么作者在这么冷的天到湖心亭看雪?”可让学生读“课堂学习单”的材料(1):“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西湖梦寻》张岱)。”“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张岱如此爱西湖,关键在于人,只要人能深情领略,那么雪巘古梅、夜月空明、雨色空濛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景呢?
那么为什么作者强饮“三大白”就走了?引荐学生课后去看张岱的《张东谷好酒》,张岱是个性情中人,很爱酒,但是他的家族对酒有过敏史,只吃饭,不喝酒,张岱也一样。引导学生去理解“强饮三大白”中的“强”和“大”。
在课堂上对于简单的问题,老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让学生自主思考解疑。对于难的问题老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去理解文意。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要学会利用相关的资料去思考问题、去理解问题,这样就能比较客观,比较全面去解读文本,让学生明白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把目光只局限于课文中。激发学生要想更深入客观全面的了解张岱,同时推荐学生去看《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本堂课的“二次备课稿”拟定立足于以学生问题作为突破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导学、导思,“给学生梯子,让学生去爬”,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从而体现了课堂的高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真正实现了“轻负高质”。
二次
胜利乡中心学校
张升宇 教材分析
《跳水》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我安排了看图猜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跟课文故事情节相关联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概括课文,并且增加孩子成语的运用积累能力。因为本课的故事情节十分惊险,所以在课文一开始我出示了孩子在高高桅杆上的图片,创设出危险的情景,让学生真切的体会感受到孩子所面临的危险。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和感悟,及成语的归纳概括,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体会课文情景的发展变化,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说出读后所受的启发。
3、认识“艘、桅”等4个生字,会写“仿、戴”等8个生字,能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4、学习本文的衬托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并根据搜集的成语归纳概括课文当时情节及人物心理感受,同时在课文情景中理解积累相关成语感悟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看图猜成语的游戏,看谁能猜出来,并且猜的最多?(课件出示猜成语图片)生:根据图片猜成语,交流汇报.师: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棒!其实这些成语跟我们要学的课文都有关,希望你们不仅能猜出来,还能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把它们用上。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图片,(出示孩子跳水的图片)并且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片上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生:观察图片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那么看了图片你都想想知道什么呢? 生1:那个孩子为什么在那么高的横木上,他是怎样上去的? 生2:孩子在那么高的横木上那么高那么危险,能不能脱离危险? 生3:能有什么办法让孩子脱离危险呢?
生4:我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竟然让孩子爬到了那么高的横木上?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学习课文《跳水》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二、在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习新课前,老师要检验同学们的检生字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一艘 桅杆 钩住 仿佛 穿戴
船舱 醒悟 放肆 吓唬 海鸥 哭笑不得 不知所措 摇摇晃晃
2、认识生字后老师要检查同学们朗读的情况:现在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在一艘外国轮船上,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4、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交流汇报。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三、学生自学 探究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那么同学们想知道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吗?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读第一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个词最关键? 生:读课文第一段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
师:谁能说一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个词最关键,为什么? 生:放肆
2、学生默读课文2-6段,课件出示思考题:
(1)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用横线画出猴子放肆的句子。(2)在事情一步步发展的过程中,孩子和水手的情绪有哪些表现和变化?(用红色的笔圈出他们情绪变化的句子)面对猴子的挑逗孩子是怎么反应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并做上批注)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1、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师:同学们找的很认真,谁愿意告诉同学们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生:交流汇报
(1)、猴子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师:面对放肆的猴子,水手们、孩子又是什么反应呢?
生1: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
师: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生2:尴尬
(2)、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咬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让这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师:面对放肆的猴子,水手和孩子的反应怎么样?
生1:水手们笑得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灵巧、更快。“你逃不了!”孩子一边喊一边往上爬。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师:孩子气急了,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此时的孩子吗? 生:恼羞成怒、怒火中烧、不顾一切,丧失理智 师: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生2::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
生3::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它。
(3)、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师: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孩子孩子当时的感受吗? 生:不顾一切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气冲冲 怒发冲冠
师:同学们在孩子走上最高横木之前,水手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孩子的情绪又是怎样变化的?
生:水手:都笑了起来----笑声更大了
孩子: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4)、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走上横木,一步步陷入绝境呢? 师生小结:水手——无事生非,猴子---肆无忌惮 孩子---莽撞冲动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生1:从水手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生2: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师: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师引导: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 生: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命悬一线
师指导朗读:处境太危险了,情况太紧急了,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说一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走上横木,一步步陷入绝境呢?
师生小结:水手——无事生非,猴子---肆无忌惮 孩子---鲁莽冲动
4、了解事情的结果,感受船长的机智果断。师:同学们,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候谁出现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课文第7自然段。
师:“本来”“立刻”“同时”,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时间非常紧急。
师:是呀,时间非常的紧急,那么可以用哪个成语形容呢? 迫在眉睫 十万火急 间不容发 刻不容缓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所措而船长却能在如此危险紧急的情况下采取果断的做法,救了孩子一命,从中可以看出 船长是一个什么样人?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吗? 生:临危不惧 沉稳机智 机智果断 处事不惊 师:谁来当船长读这段话,读出船长的机智果断。
5、学习反衬手法
师:当事情发生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所措,而船长却能够机智果断,化险为夷,水手的反应更加的突出了船长的机智果断你们知道这种写作方法是什么吗?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反衬。
6、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最后孩子得救了吗,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师:你能用一个成语说出事件的结果吗? 生:转危为安 化险为夷 虚惊一场 有惊无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孩子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学习课文后,你从这件事情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1:从船长身上我知道了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生2:从孩子身上我知道了做事不要冲动,要理智要想到事情的后果。生3:从猴子身上我知道了,做事情要有分寸,开玩笑不能过分。生4:从水手身上我知道了不要嘲笑他人,这样做可能引起不好的事情来。
六、拓展学习,积累学习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放肆的成语
肆无忌惮 肆意妄为 有恃无恐 变本加厉 危险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命悬一线 十万火急 迫在眉额 生死攸关 愤怒的成语
气急败坏 火冒三丈 咬牙切齿 怒不可遏 怒气冲冲 恼羞成怒 气急败坏 怒气冲冲 遇事不慌的成语
沉稳机智、临危不惧,机智果断,处事不惊平安的成语
化险为夷 转危为安 有惊无险
七、板书设计:
逗 气 水手 猴子 追
无事生非 肆无忌惮
逢凶化吉 虚惊一场 救
放寒假啦!寒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快乐的,我们还要迎来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当然,寒假不但要预习下个学期的功课,还会玩些有趣的游戏,对于户外活动一类的游戏,我不怎么喜欢,相反,我只喜欢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玩玩电脑。因为,我是个典型的宅女。
这个寒假,我有幸过了把二次元的瘾,所谓二次元,就是游戏、动漫及漫画虚构出来的世界,而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空间是三次元空间。二次元人一般是游戏爱好者、动漫爱好者等,总之,就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一些东西。二次元一组的人,是指那些沉迷在游戏或动漫中不能自拔的人,这些人对游戏和动漫等虚构的东西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接下来,就说说我的二次元之旅。
古风情怀。从小,我就对中国古典的东西情有独钟,古风图、古代衣服我都喜欢的不得了!前不久,听了一首古风歌曲——《千年缘》,听过以后,就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这首歌,歌手清脆甜美的声音加上仿佛置身于古代一般的歌词还有那动人的曲调,我怎能不为之倾倒,不为之心动?这时,一幕幕只有在武侠片中才会出现的情景在我眼前浮现出来,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剑指苍天,仗剑天涯这几个词语。
受古风的映像,我写的一些小说也都是古代的,或和古代有关。前不久,写的一篇《桃花琴》就是一篇古风小说。
游戏世界。在这个网络时代,我想,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玩些游戏吧!我常常喜欢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有时候,我是变幻莫测的法师;有时候,我是身经百战的战士;还有时候,我是行走江湖的剑仙。这些各种各样的游戏人物身份使我在游戏中变得多姿多彩,游戏中的每一个我都是那么的不同,但我最多的时候还是愿意扮成法师,因为,在我的眼中,魔法是无所不能的,魔法也是美丽飘渺的,魔法可以实现任何一个愿望。所以,我喜欢扮成法师,时不时的挥舞着我手中的那根神奇的法杖。
动漫之心。喜欢动漫的人有些人看来也许是幼稚的.表现,但在我看来,这叫童心未泯,这些人不是幼稚的像小孩,而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童年就此消失,以此来怀念、纪念自己那逝去的童年。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叫《虹猫蓝兔七侠传》的武侠动漫,里面讲述了虹猫蓝兔七剑合璧打败魔教教主黑心虎的故事,里面的镜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为此,我还特意买了许多《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周边,至今,还收藏着一两件。
【论文 英语教学案的二次备课】推荐阅读:
英语论文写作论文09-22
英语专业的论文07-04
英语论文文化09-25
论文高中英语10-08
中学英语论文10-13
(英语毕业论文)英语俚语及其翻译06-02
英语论文全文翻译07-28
英语论文翻译要求09-07
英语专业文学论文范文09-12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