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共9篇)
2011年9月5日信息来源:会计网校点击次数:
最近,在河南省安阳市国税局,税务稽查评估与分析企业电子财务数据紧密结合成为一种工作模式。借助这种工作模式,该局1月~7月已经评估稽查企业41户,涉及商业零售、房地产、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补征入库税款1525.8万元,有效地加强了税收征管。
电子财务数据记录企业真实经营信息
据安阳市国税局信息中心主任徐文慧介绍,针对屡禁不止的企业做假账隐瞒经营收入问题,安阳市国税局今年初决定从获取企业的电子财务数据入手寻求破解,因为企业在使用电子财务软件核算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真实的涉税信息。
为此,该局组织人员对辖区企业的会计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发现,不少企业会计核算对电子财务软件的依赖程度很高,从原材料购进、产品生产到各项费用列支、产品销售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均使用财务软件进行核算。在这些企业中,有的为了达到少缴税或延后缴税的目的,在纳税申报环节另立账目,或是手工制作报税账目,或是另外购入单纯生成报税资料的财务软件,录入与其实际经营不一致的虚假数据,作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纳税资料。
“如果税务机关能掌握企业原始的电子财务核算数据,将之与企业的申报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很快发现企业在纳税方面的问题。”徐文慧说。
为利用好企业的电子财务数据,该局又对辖区企业所使用财务核算软件的类型进行了统计,摸清了企业常用的财务软件品牌。在此基础上,该局对全系统的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讲解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后台数据库的提取方法,以提高税务人员对企业电子财务数据进行检查、采集的技能。
在制定税收评估稽查方案以及抽调人员时,该局均专门安排信息技术骨干人员参与,规定由信息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调取企业的电子财务数据并进行分析比对。
分析电子财务数据是税务稽查的关键
“通过分析整理企业的电子财务数据,并将整理后的电子财务数据与相关的纸质纳税资料进行对比,很容易找到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工作的突破口,发现税收管理漏洞。”徐文慧告诉记者。
安阳市内黄县国税局主管税务稽查工作的副局长任虹桥证实了上述说法。据介绍,根据举报,该局今年3月对一家超市展开检查。在实施检查前,检查人员以顾客身份到该超市购买了一些日用品,作为验证超市数据真伪的依据。启动检查程序后,该局直接调取了该超市的纸质账本,但经过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针对超市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特点,该局决定通过突击检查提取该超市的电子财务数据。当检查人员打开该超市财务部门的电脑,登录用友财务软件时发现,在“选项”栏目中有一个账套。在超市财务人员拒绝提供登录用户名和口令的情况下,该局技术人员用超级用户ADMIN进入了账套。借助财务软件的凭证查询功能,检查人员查询到了之前自己在该超市的购物清单,证实了该电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经过将
这些电子财务数据与该超市的纸质纳税资料核对,检查人员发现,该超市在2009~2010利用电子财务软件隐匿销售收入206.5万元。目前,该超市已按规定补缴增值税及滞纳金31万元,另缴罚款15万元。安阳市国税局稽查局稽查人员高源也向记者列举了获取企业电子财务数据对于稽查的重要性。据介绍,前不久,高源和同事奉命对某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检查。通过纸质账本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却发现该企业使用电子财务软件进行核算。检查人员立即扣押了该企业财务部门、物业财务部、售楼部等会计核算核心部门的4台计算机。参与检查的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分析这些计算机中的电子财务数据,掌握了该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在这些计算机上全面搜寻该企业的电子售房记录。通过整理这些电子资料,并与该企业的纸质纳税资料进行对比,检查人员很快发现,该企业在2010存在隐匿售房收入、账外经营的事实。目前,该企业已按规定补缴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665.6万元。
税务稽查评估所花费时间大幅度减少
记者了解到,利用电子财务数据,税务人员不仅很容易找到评估稽查的突破口,而且可以大幅度缩短税务评估稽查的时间。
据安阳县国税局稽查局局长刘卫东介绍,按照工作安排,该局今年6月对辖区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和销售企业1月~5月的纳税情况进行稽查。经过实地了解,稽查人员发现,该企业使用电子软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该企业仅1月~5月的财务凭证就有150多本,加上各类账本、报表资料,近半年的财务资料就能装满一辆厢式货车。稽查人员如果采用手工方式查阅,至少需要6名人员、花2个月时间才能有个眉目。”刘卫东说。他表示,这样不仅使稽查人员工作量巨大,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取而代之,稽查人员调取了该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财务数据,并组织人员进行分析。
在分析核对企业的电子财务软件数据时,稽查人员发现,该企业电子财务软件的“仓库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存在已销售出库但未在当期开票的情况。稽查人员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发现,只需在财务软件的“销售管理模块”中过滤出“已审核”未“钩稽”的销售出库电子记录,就能掌握企业的已出库未开发票情况。按照这个思路,该局对相关电子财务数据进行过滤,共过滤出28条销售出库电子记录,含税销售额377563元。经核实,这些电子记录的原始凭证为该企业今年2月已销售出库但未开具发票的单据。目前,该企业已补缴增值税54859元,并缴纳了0.5倍的罚款及滞纳金。
刘卫东说:“利用企业的电子财务数据,稽查人员查结这个案子只用了20天时间。”
据统计,今年1月~7月,安阳市国税局已通过分析企业电子账务数据直接开展稽查评估41户企业。其中,超市等商业零售企业18户,查补入库税款201万元。通过评估,有效地增加了商业零售行业的税收。同期,全市商业企业共入库税款51319万元,同比增长12%,增收6158万元。商业零售行业的增值税税负也由年初的0.51%提高到了1.4%,比全省同行业平均税负高出0.3个百分点。
另据了解,在应用企业电子财务数据的同时,该局还及时规范了企业会计核算软件备案和变更工作。今年1月~7月,全市共有307户企业就其使用的会计电子核算软件重新向该局进行了备案登记,76户企业就会计核算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变更登记,使该局掌握了企业真实的财务软件使用情况,为下一步拓展企业会计核算软件分析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关阅读:
一、“两税合并”的背景分析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 我国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资企业分别立法, 这曾为增加我国税收收入、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相关产业、地区、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经过多年改革开放, 我国已经有经验和能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吸引和利用外资, 不必单靠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 各国纷纷推出了减税计划和方案, 调低税负, 形成了新一轮世界性的减税趋势和潮流。我国的税制改革也应该顺应国际税制改革趋势, 符合“宽税基、低税率”的国际税制改革潮流, 使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更为现代化, 新企业所得税法应运而生。新企业所得税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 纳税人以法人为标准确定;第二, 统一税率;第三, 纳税收入界定及免税收入界定, 并对“不征税收入”也做了明确规定;第四, 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 强化了反避税手段, 并规定原先已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有五年的过渡期等等。新税法缩短了内外资企业优惠差别, 防止了“假外资”;调整了税收优惠导向, 有利于发展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规范了税收优惠方式, 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等。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的税务筹划
其一, 税务筹划与企业财务目标的关系。从理论上讲, 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目标、职能及内容息息相关;从具体实践来讲, 税务筹划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包括企业的筹资, 投资, 经营决策, 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从根本上讲, 税务筹划本质上是一种理财行为, 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因此税务筹划目标应服从于企业财务目标, 企业财务目标是税务筹划路径设计的路标, 税务筹划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
其二, 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的优越性。通过不断的发展,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包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和维护公众利益的社会目标两部分, 可以总结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目标。当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得到满足时, 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会不断地改善, 生产经营效果也将进一步优化, 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因此, 只有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才能保证财务管理系统更加稳定、有效地运行。
其三, 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的税务筹划措施。根据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的优越性, 实施税务筹划的措施包括:第一, 确立内部客户, 即股东、债权人及公司员工利益最大化的税收优化。公司的内部环境包括公司的股东, 债权人及员工, 这三方面都是公司利益的相关方, 统称为公司的内部客户, 他们分别参与了公司的利润分配。为了实现公司股东、债权人、员工的利益, 公司必须进行税务筹划减少税收负担。第二, 确立外部客户, 即供应商与顾客利益均衡的税收优化。顾客是公司产品和劳务的购买者, 是公司存活的关键。而供应商是向公司和竞争对手提供所需各种资源的组织机构和个人, 对公司生产经营有很大影响。公司为了追求利润, 会思考到底是提高价格还是压低资源成本, 当公司同时面对顾客和供应商时, 则不得不考虑到双方利益的均衡。第三, 实现对社会贡献的税务筹划优化。从企业长期生存需要来看, 企业应是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平台。对于外资企业来说, 企业的社会形象对企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平时税务筹划时注意对社会的贡献, 如公益、救济性捐赠等, 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度利润总额10%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所以企业可以利用这点进行纳税筹划, 既可以减少所得税, 又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新税制下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目标的外资企业税务筹划
其一,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过程税务筹划策略的转变。一方面, 外资投资方向的选择重点应为鼓励类项目。两税合并后, 税收优惠将取消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特定地区的税收优惠, 但行业优惠依然存在, 税务筹划策略应将利用特定地区优惠为主转变为利用行业优惠为主, 积极寻找我国鼓励发展支持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 企业形式的筹划。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在我国境内设立不具备法人资格营业机构的居民企业, 应当汇总纳税。这意味着总分支机构要合并纳税, 而母子公司则是分别纳税。因此, 现有外企可以充分利用新税制的规定, 将适用高税率的分支机构并入适用低税率的总机构纳税。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 还可以互相弥补亏损, 从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所得税税率, 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税率, 但创业投资企业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因此, 要充分利用企业类型进行税务筹划。
其二, 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过程的税务筹划重点转变。两税合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考虑到照顾外商投资企业政策的延续性规定了过渡期, 但外商投资企业届时将失去税收优惠方面的特有优势, 与内资企业基本处于公平竞争的平台, 所以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重点应从用足用活税收优惠, 转变为企业经营过程的税务筹划。这方面主要包括税基的筹划 (例如对计税工资、工资附加费、利息、业务招待费等扣除标准的筹划) 、预提所得税的筹划 (例如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开征所得税的筹划) 、获得货币时间价值的税务筹划 (主要考虑所得税纳税时间的筹划) 等等。
其三, 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的税务筹划。合理归属所得年度, 充分利用亏损弥补规定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亏损弥补规定没有改变的现状, 笔者认为可以重点考虑再投资退税等税务筹划问题。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对外国投资者将从其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再投资退税的优惠规定, 但却给予在2007年3月16日前已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5年享受低税率和定期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照顾。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可利用利润再投资, 充分利用好五年的过渡期获取税收优惠。同时,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购买专用设备投资抵免的规定更加简洁, 且无购买对象限制, 并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 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低免, 因此可以巧妙安排再投资购置环保节能等专用设备的时间, 最大限度地享受税额抵免。
其四, 税务筹划过程减少非税成本。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 除了企业财务部门因税务筹划产生的人力、财力成本和外聘税务师或会计师、律师等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这些直接的筹划成本外, 还会产生多种非税成本, 如机会成本、财务报告成本、违规成本等。因此考虑多种筹划成本, 从而进行有效税务筹划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两税合并后, 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窦清红:《“两法”合并后的外商直接投资预期》, 《税务研究》2007年第9期。
[2]韩晓翠:《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财会通讯》2007年第12期。
[3]梁云凤:《战略性税收筹划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4]廖奎:《企业纳税筹划大全》,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
[5]刘荣等:《公司战略管理与税收策略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6]李春丽:《两税合并过渡期外企税收筹划的战略性优化》, 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7]缪映:《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务筹划》, 《财会通讯》2007年第10期。
[8]牛泽厚:《“两法”合并的经济学分析》, 《税务研究》2007年第9期。
[9]邱敬波:《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 《财会管理》2006年第11期。
[10]屠建平:《“两税合并”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探讨》, 《税务研究》2006年第1期。
【关键词】构建;企业税务管理;目标;模式;措施;税务风险
一、引言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及经济效益的实现,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税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却在企业管理中没有被重视,导致企业税务风险较大,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提出构建企业税务管理目标模式,探讨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措施的实际措施,对企业涉税行为进行规范,并规避企业税务风险,推动企业稳健发展。
二、构建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模式
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与模式,属于企业开展税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与重要保障,税务管理目标与模式的选择,应贴合企业实际,与企业发展规划及战略目标一致,具体如下:
1.科学确定企业税务管理目标
税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规避涉税风险、提高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企业应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结合企业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科学确定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企业税务管理目标定位直接影响着企业税務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一般企业税务管理目标应包括准备纳税、规避纳税风险、税务筹划等内容。其中准备纳税指的是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应及时上缴足额税款,并确保企业享受相关的税务政策;规定税务风险主要指的是规避税务处罚风险与规避遵从税法成本风险;税务筹划指的是企业在纳税之前,在不违反相应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对纳税主体的投资行为或其他经营活动作出一定安排,实现少缴税与递延缴税目标的策划活动。
2.企业税务管理模式
在明确企业税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发展与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切实可行的税务管理模式。当前,企业税务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自我管理模式、外包模式、自我管理与外包相结合模式。其中自我管理模式指的是由企业自身进行企业涉税业务管理,因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能力与知识结构问题,可能会在税务管理中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其中外包模式指的是将企业涉税业务委托给税务中介机构进行管理,企业支付中介机构一定费用。
综合考虑税务管理效果及管理成本因素,企业多会选择委托专业中介机构进行涉税业务管理工作,这些机构其专业化水平较高,服务质量好,管理高效,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税务管理目标。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措施及途径
1.加强税务信息收集,统一税法认识
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管理属于主要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引起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为降低税务风险,应加强企业税务信息收集,正确认识与理解税法。税收政策属于企业税务管理活动的是现实基础,如缺乏准确的税务信息,则会为企业税务管理带来困难。为此,可以通过构建类似企业行业协会,加强企业税务信息的收集工作。企业内部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在开展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时,为其他企业提供税务服务。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同类行业税务信息交流与共享,为企业税收政策提供支持。
2.引入激励机制,明确税务管理职责
在企业开展税务管理活动时,应明确税务管理人员其职责,引入激励机制,针对达到相关标准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物质及精神奖励,针对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管理人员给予相应处罚,促使税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税务管理目标,有效控制税务风险。
3.重视企业税收产生过程,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当前,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缴税业务与征税机关业务较为熟悉,但却缺乏对税收产生过程的认识。企业税收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通过税收管理人员对税收产生过程的了解,提高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认识,将企业经营与现行税法相结合,规避涉税行为风险。
4.对企业纳税管理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在纳税管理方案选择与确定应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实现,综合考虑纳税管理方案直接成本与风险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税务筹划成本与实施成本,风险成本指的是因纳税管理方案实施不当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的风险。通过成本收益分析,选择最优纳税管理方案。
5.构建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实现动态化涉税管理
在企业税务行为中,因没有遵循相关程序处理涉税业务,导致企业无法享受税务优惠政策的情况较多,为此,企业在税务管理活动中,应与当地税务机关之间构建新型交流沟通机制,及时认识税务新规定,通过加强交流与沟通,准确认识国家税务政策,实施动态化税务管理以规避税务风险,享受税务优惠政策。
四、结语
税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提高企业财务及会计管理水平、规避涉税风险、提高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开展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应结合企业实际,合理确定税务管理目标,通过加强税务信息收集,统一税法认识,引入激励机制,明确税务管理职责,重视企业税收产生过程,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构建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实现动态化涉税管理等措施,实现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珲,张华.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商业时代,2011,(19):69-70
[2]凌丽.浅析加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20):128-129
一、坚持“一个原则”
上为
二、努力实现“三个做到”
一是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政治上成熟、
三、抓好机关管理工作,基础建设,给干部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是环境美化。一是净化,境干净,地面、桌面卫生整洁,环境卫生有所改善;二是绿化,对分局院内种植了草坪,进行了合理化布局,提高了机关品位;带给人一种整体上的美感。
其次是工作制度化。年初制定《机关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支部工作制度》、《廉政制度》等十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执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提高。
再次是
四、抓好包保工作,确保完成任务
__镇个体户232户,(其中:已办证177户:未办证55户);企业5户;社保费普查13户,其中:正常户5户,停产户4户;暂无缴费能力户3户;破产清欠户1户。由于分管肖堰镇的任务基数较大,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完成任务有难度,我采取其他措施组织税款5.7万元,确保了税收任务的完成。
五、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是每月帮助录入巡检和肖堰的税收票证。
二是协助税费源普查数据审核,参与县局税费源普查数据的录入。
三是积极参加征管质量考核。
四是参加税收清理检查,督促税款及时入库等。
六、扎实工作、廉洁自律
首先是认真学习,做到勤政廉政,认真学习市地税系统
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取得了一点微不足到的成绩,我想这里面包含着县局
八、明年工作打算
我将抓住机遇,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规范管理,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组织收入,抓好包片工作,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千方百计的完成各项税费任务,严格执行工资与任务挂钩。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提高干部工作效率;
3、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抓好干部职工业务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现在的企业仍然收到以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想要加强对公司的管理,就必须制定合理的税务政策。因为公司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须优化自己的税务管理体制,建立体系化的税务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缩小生产成本,有效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现代企业税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税收方面才刚刚起步,所以在税收过程中还是有许多的问题。税务管理工作比较枯燥并且冗杂,所以公司没有人愿意接手这项工作。此外,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还没有关于企业税务方面进行专门管理的理念,平常的税务相关工作都是简单的`进行申报和缴纳相应的税务。还有一种就是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税务管理的理念出现偏差,认为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的税务管理就是想办法来减少公司缴纳税务的数量,根本没有认识到对于企业来说,税务管理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法律意识浅薄
目前企业在税务缴纳方面上会出现部分企业有偷漏税行为,要不就是拖延交税,抱有侥幸心理,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主动交税,但这就造成了国家标准纳税和企业所缴的税额不统一。现在我国已经对于税务问题上开始重视起来,但仍然需要时间,所以还是有一小部分企业偷漏税,这样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不仅仅给国家造成财务损失,也无法建立完善的企业税务管理体制。
(三)税收方面基本知识了解匮乏
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定期向国家进行缴税行为是正常合法的,税收不仅能够充实国库还能促使企业进行规范化经营,所以国家有必要规定企业合法进行缴税行为。
二、企业优化税务管理的措施
(一)国家不断完善税务方面法律
国家应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整的税收体制。税收体制应该包括怎么进行税收、税收的主体是谁以及税收的法律要求等方面。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繁荣大发展的过程中,但是我国目前的税收体制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吻合,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税收体制,在某些税务缴纳方面上还没有明文规定,这就给一些企业创造了一些不法行为的机会,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还是抓紧时间完善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的法律法规。
(二)企业应该提高税务方面的意识
企业在国家创造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发展创造利益,理性主动交税。第一,企业应该配备专业的税务管理团队,对该管理团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税务管理能力,让该团队明确自身存在的意义,更好的利用国家制定的相关税务优惠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降低企业一些非必要的钱财消耗。第二,企业税务管理团队存在的意义就是保证公司税务合法,使其正常运行,保证公司的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的税收政策,万万不能只注重自己公司的暂时利益去挑战国家的税收政策,杜绝偷税漏税现象在本公司出现。
(三)成立税务第三方服务机构
国家向企业进行合法纳税,企业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缴税行为。在实际情况下,一个税务服务机构出现了,税务中介,所谓中介,即两方的联络沟通者。税务中介就是国家和企业的第三方税务监督者,它既能监督企业按时按量缴税又能保证国家正确税收收入正常。只是税务中介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刚刚起步,还处于微弱地位,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小。税务机构进行的税务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这样才能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其次,税务中介独立于税务部门存在,也获得了企业的支持,在两方都认同的前提下,税务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三、结束语
我们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阐明了企业的税务管理体制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税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缩小生产成本,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促使企业朝着规范化发展。所以企业应该规范完善自己的税务管理,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税务管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存在一些企业,税务管理理念落后,法律观念薄弱。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好的税务管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拉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税务管理是较为繁琐,税务申报流程也是较复杂的,税务表格的填写冗杂。部分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因为触碰税务管理时间不够,认为税务管理较为繁琐和复杂,在潜意识中有怕麻烦的观念。所以,部分企业常常仅符合于按期缴税、申报税或尽可能少缴、晚缴税,却从来未意识到税收管理在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的影响和作用,公司的经营中尤其一些重大事项没有很好的嵌入税收因素,导致企业不能正确合理的纳税,降低税负。
(二)法律观念薄弱
因为部分企业在纳税的过程中,仅仅把最低、最迟的纳税当作是目标,没有依据相关法律条文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所以本身是利用科学规划所能实现或达成的目标,企业则是采取偷税漏税这样的方式,这不单使得公司不能够通过科学税收规划来实现其财务目标,而且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公司的形象。纳税人变造、伪造、隐匿或自行销毁账本及记账凭证记录时,在账本上多列出收支,不列或少列支出和收入,经税务机关要求申报而不申报,实施虚伪的纳税申报行为时,不交或少交应纳税款,属于偷税行为。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偷税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企业经营者不能严格区分开偷税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差异,常把两者混为一谈,致使很多企业经营者逼迫财务人员做出对应的违法犯罪事情。
二、企业税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对于目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人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对策:
(一)明确税务管理的重要性程度,健全和完善有关机制
企业的税务管理对于企业各项运营管理的不同部分都是相当重要的。税收指的是企业当中的重要支出,在企业支出当中是具有较高的比例成份,怎么样把握以及明确企业的税务支出,减少税收成本效用,提升经营效益。第一,企业需要依据具体情形,设定对应的税务管理机构,使得相关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进行匹配,在实际操作中税务管理人员需要不停研发和运营有关的税收法规,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且把这个高效地运用到企业的具体运营管理活动当中。第二,企业与税务管理人员需要遵守税法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在法律范围内执行。而税务管理人员需要不停地提升综合业务素质能力以及技能,主动学习税法,依法处事,杜绝偷税、漏税和逃税行为。除此之外,企业应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实施高效的避税,为企业建设出更多的价值。
(二)建设企业税务自查机制,健全涉税风险预防体制
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企业的税务可以进行相关的自查活动,而这亦是企业在避免税务风险中的高效对策。依据现在的情形来看,我国的税务执法部门对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企业可以自觉查询以及填写不同的问题,进而能够把控税务风险目的。同时,企业还需要依据国家税务部门所指明的道路,制定出自身能够进行税务自查的系统,并且健全其涉税风险体制。首先,要建设出税务管理自查制度,按期实施自查,快速找出企业在进行纳税过程中出现的违法情况,实施合理的调整,减少企业纳税风险。其次,企业还需要及对本身企业中的各个税费支出情形进行分析比较,建立出自身企业的税负率,当税负发生异常现象时,要进行分析和上交税务报告。最后,企业需要搜索出行业中的不一样的涉税消息,确定企业内外部的税务发展状况,对企业税务进行具体的纳税评估,防止企业牵扯入涉税风险当中,保护企业本身的合法权益。
(三)夯实税务管理基础工作,增强税务管理层次水平
就现在来说,其税务管理的具体操作都是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互连接的,所以,企业需要夯实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务必要建立健全其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而相关的税务会计审核、纳税要求都是需要有独立的税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向税务机关上报其有关的纳税审核材料。而其中万一所应用到的税额数目较大、较为麻烦的涉税活动时,就需要经过单独设立的较高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核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企业发生不规范的税务活动,减少企业的损失和浪费。而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其经营管理活动会比较多,其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不一样的,纳税人以及征税对象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所使用到的税收法律以及相关法律政策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在实际的纳税活动发生之前,和所关联到的管理活动中的不同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对不同的活动实施安全合理的设计,运用税法中的最优纳税设计方案。而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还能够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专门对企业可能涉及到的税务风险,加强监管,在税务风险发生前实施预先管理,做好充分的预测工作。企业尽可能提升税务管理层次,而这个仅仅依靠于企业内的税务管理人员是远远不足的,企业还需要聘请相关税务管理机构,为企业供给专属的税务管理咨询服务,这样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指导帮助,尽快地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层次。
三、结束语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的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 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许多企业仍是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出现的税务风险。作为新生事物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 目前还没有被所有税务人员接受认可, 税企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部分税务机关思路仍徘徊在事后管理的层面, 部分税务机关与管理人员居高临下的管理角度, 以及事后的管理检查为主的管理理念一时难以转变。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理论成果。税务总局目前依托的“三大系统”实现了风险管理主要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但仍需要通过实践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税制复杂, 要素关联性强形成风险。政策的多变、调整幅度过大给纳税人造成不适应, 使纳税人难于理解消化, 从而造成风险。
税务机关现有条件难以满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需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而目前税务机关税收信息化还处于建设完善进程中。企业税务工作正面临税务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挑战。由于目前我国税收人员素质、税收征管条件、税收体制等因素, 使税务机关很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财务核算、工艺流程、政策法规、达到充分了解的程度。
2 针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一直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大多数企业不重视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内控系统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企业通过节税管理降低税负是非常必要的, 但节税管理一定要以风险控制为前提, 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 争取涉税零风险, 制定周密慎重的节税筹划方案, 切忌为盲目节税而把企业置于巨大的税务风险之下, 不但不能降低税负, 反而加重税负。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走向、产业政策变动、会计制度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密切关注, 收集并整理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信息、新的税收法规信息等, 对于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方面可以预防并减低因税收政策变动导致的税务风险, 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企业错用税收政策而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 企业能了解税收政策, 及时得到税收征管部门的提醒, 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 不但有效预防税务风险的发生, 而且在企业不慎发生税务风险时, 可以通过及时主动的沟通, 说明原因和表明主动承担风险的态度, 避免事态恶化, 从而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2 实行信息管税须建立和完善综合工作体系
2.2.1 建立和完善综合工作体系就要深刻认识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据信息采集归类不规范, 采集标准不统一, 应用标准不一致。目前, 综合征管软件中所采集的数据单一、不全面, 仅局限于纳税办证或资格认定过程中所必须提供的初始化信息, 而后继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以及与税收管理需求和与社会关联度高的信息采集不到位、不及时, 甚至难以正常采集,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是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率偏低, 缺乏深度的分析水平。现行的信息化应用软件和相关的信息资源应用对现有数据信息的分析频率偏低、质量不高, 仅就某些或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性分析比对, 削弱了信息管税的能量。
三是数据信息来源狭窄, 税源监控薄弱。目前, 涉税数据信息仅限于纳税人自行申报或纳税人的表象信息的收集, 对纳税人深层的信息或第三方信息获取力度不大, 条件局限明显。
四是信息管税理念滞后, 氛围欠佳。信息应用仅局限于现行的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和征管软件的机械性使用, 存在着重计算机应用、轻运行效能, 重硬件投入、轻管理使用, 重信息系统应用、轻数据资源系统管理的现象。缺乏信息管税复合型人才。善长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人才缺乏, 税收征管队伍中面向社会阶层科学严谨采集、分析、应用多方涉税数据信息的综合能力偏低, 缺乏信息管税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分析应用能力。
2.2.2 建立和完善综合综合工作体系就要有效完善信息管税措施
一是要建立信息管税的良性互动机制。实施信息管税是一项复杂而多样化的税收管理服务系统工程, 必须大量采集、归类、分析、应用各类涉税信息, 需足够的人力精力, 需广泛的社会合作, 需广大纳税人的积极配合。
二是要构建信息管税的互动体系。建立和优化信息采集互动体系和信息互动分析体系是实现信息管税的基础工程。第一, 信息采集互动体系。多渠道、多类别的信息采集、录入是信息管理的核心。第二, 信息分析互动系统。信息分析, 要立足客观分析、微观分析、行业分析、项目分析、属地分析、市场分析等基本点。
三是要搭建行业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税应突出行业税收管理的重要地位和行业的特性。具体而言: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风险高危行业应建立社会化信息管理主体平台, 不仅要纳入国税机关的重点管理范畴, 而且要纳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管理范畴;对小型企业应侧应重视规范财务建设, 纳入查账征管, 注重对其生产经营额度及利润情况信息的采集监控;对个体税收、零散税收应从建立社会化护税协税信息平台出发, 把握“双定税负”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利用, 公平税负、公正税负;对税负率明显偏低的企业, 应注重偏低成因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 着重采集企业的“最低能耗和最低限支付能力”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应用, 从而, 建立“最低能耗控税”、“最低税负率风险预警”等信息管理措施。
四是要推进信息管税基础建设。要建立信息管税纵横向联动机制。进一步细化部门、岗位工作职责, 突出专业化信息管税岗责体系, 使具体的税收专业与信息管税完全整合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 建立经济税源、经济社会指标、社会经济交往等信息共享机制, 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机制, 提升信息管税社会化进度。要建立信息管税岗责绩效考核机制。按照信息管税的客观需求,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岗责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将“数据信息采集质量、风险信息预警、风险识别应对、行业税负水平、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监控、行业分析报告质量、评估稽查质量”等要素作为信息管税的岗责体系之一, 建立和健全与信息管税相适应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同时, 以税收服务为着力点, 切实做好信息采集、索取、归类、分析、应用等各环节的服务工作。
摘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决策的管理方法, 避免或减少企业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或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形成的税务风险。对企业实行税务风险管理, 能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完善自我管理, 实现税务管理重心前移, 促进企业自我遵从。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 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同时, 企业做的越大其经营风险也就越高, 随之而来的税收风险也日益加大, 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控制能力、防范税收风险, 势必会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实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收政策,信息管税
参考文献
[1]朱超华.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J].天津经济报, 2010 (5) :25-29.[1]朱超华.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分析[J].天津经济报, 2010 (5) :25-29.
[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 .国税发[2009]90号.[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 .国税发[2009]90号.
关键词: 筹划 概念 原则 基本方法
从原则上说,税务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筹划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实际操作中,不仅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还要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也就是说,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将税务筹划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纳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出发,谈谈如何实施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企业税务筹划。
1.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为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代理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税收筹划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与实践均起步较早。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筹划已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并已成为纳税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纳税人在法律规范之内所应取得的合法收益。
2.纳税筹划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税务筹划在现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行企业税务筹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即依法性原则、预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风险性原则和专业性原则。
2.1依法性原则
依法性原则是税务筹划的首要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第一、企业的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第二、企业税务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第三,企业税务筹划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更。
2.2预先原则
首先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流转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其次是事先筹划原则要求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2.3可操作性原则
筹划之前必须了解与分析企业所纳税种类、适用税率、税负、经济业务流程、所在地区税率情况、行业特点等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和企业具体的经营实际,制定全面的筹划方案。纳税筹划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而非纸上谈兵。
2.4目的性原则
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负,减轻纳税负担。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收率;其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过一定的技巧,在资金运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缓支付。这将意味着企业可以得到一笔“无息贷款”,避免高边际税率或减少利息支出。
2.5风险性原则
税务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税收收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与税务筹划的成本和税务筹划的风险有关。税务筹划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税收筹划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比如聘请专业人员支出的费用,采用一种税收筹划方案而放棄另一种税收筹划方案所导致的机会成本。此外,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或操作不当,而在不自觉情况下采用了导致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方案,或者触犯法律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都可能使得税收筹划的结果背离预期的设想。
2.6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不仅是指税务筹划需要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而且指面临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业务日益频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税务代理、税务咨询作为第三产业便应运而生,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国家税收作为一种强制性、无偿性、单向的现金流出,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可以通过事先的筹划、按计划实施,既能使企业在税法的规定运行自己的经济行为,又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熟悉税法的规定和进行潜在的税务风险防范,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容易在税企纠纷中,在法理上、实践上占据有利的地位,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规避税务风险。
纳税筹划从另一个层面讲可及时发现税法中不成熟的地方,在利用税法纰漏谋取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提醒着税务机关要注意税法的缺陷,使得国家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应周全考虑,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3.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3.1免税技术
免税技术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纳税人变为免税人,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从而免于某项税务或多项税务的纳税技术。运用免税技术是要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免税期越长,节减的税负就越大。同时应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免税待遇,争取尽可能多的免税项目与交纳的税务相比,免税越多,节减的税务也就越多,企业可以支配的税后利润也就越大。
3.2减税技术
减税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务而直接节税的技术。使用减税技术时应把握两点:一是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因为减税时间越长,节减的税务越多,企业的税后利润也就越多;二是尽量使减税项目最多化。减税项目越多,企业的收益越大。
3.3税率差异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利用税率的差异而直接节减税务的筹划技术。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税率差异节减税负,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运用税率差异技术时要注意两点:其一,尽可能寻找税率最低的地区、产业,使其适用税率最低化;其二,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使企业税率差异的时间最长化和稳定化。
3.4分离技术
分离技术是指企业所得和财产在两个或更多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而使节减税款达到最大化的税务筹划技术。在应用分离技术时:一是分离要合理化,尽量使分离出去的部分往低税率上靠;二是节税最大化,通过合理的分离,使分离后的企业达到节税最大化。
3.5抵免技术
抵免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税务抵免额增加而绝对节税的技术。运用抵免技术时需要注意:抵免项目要最多化,尽可能把可抵免的项目全部抵免;抵免金额要最大化,将参加抵免项目的金额最大化以扩大企业税后利润。
1、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功能
1.1防范企业税务方面风险
从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上看,企业税务管理具有税务风险的防范功能,有了企业税务管理作为基础企业可以立足于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以各环节、各部门的高效率沟通明晰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核算,做到对企业经营、交易、服务方面风险的规避,在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同时,做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1.2提高企业经营安全性
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例如:税务风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风险的重要种类,建立企业税务管理机制有助于完善企业财税工作体系,避免因对税法不理解而产生的税收方面的风险,进而构建出符合市场经济和财税政策的会计工作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降低企业经营盲目性,提高企业经营合法性的同时,有效确保企业经营的安全性。
1.3提升企业经营的经济性
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税务筹划,这对于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确保资金稳定有着中要的意义,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经济上的收入和控制不必要的支出,这对于企业经营来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税务管理还可以推进构建适于市场经济企业经营体系的进程,使管理、经营工作的基础更加稳固,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质量的提升。
2、企业实现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2.1完善企业税务筹划
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市场经济税收法律与政策的学习,关注税务法规的动态,及时及时掌握有关税务管理的最新动态,探寻政策法规与企业税务管理的新关系,形成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完善和提升。此外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该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其他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和全面沟通,学习企业税务筹划的新举措,提高企业税务筹划的能力。最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内控工作体系,树立企业税务筹划意识,建立企业税务筹划的体系,为企业合理进行税务管理,提升税务筹划能力,抵抗税务风险提供基础与平台。
2.2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防范是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对税务风险的防范效果远远高于出现风险后的补救。应该以企业内控工作体系为平台,建立起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基础,进而创建防范企业税务管风险的机制。应该在遵循重要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企业各项纳税事宜进行重点了解,并对风险进行评价;对企业自身的涉税业务进行重点的关注,并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及时发现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管理错误进行及时的偏差纠正和调整,有效规避存在的风险,进而保障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能切实实行,最终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与持久性的经营。
2.3加快企业会计内控信息交流
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是会计内控工作的高效率开展,而内控工作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因此,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的平台,构建起适于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会计内控开展的载体和形式,做到对企业税务管理质量的保证。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程,而企业的税务管理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在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中没有做好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工作,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因此,要完善企业信息的交流和信息传递机制,对企业生产各环节的税务信息进行及时的核对、整理、反馈,及时发现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出现。
2.4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岗位设置
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立足于企业组织体系,要结合企业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建立起规范性和有效性的企业税务管理岗位,通过科学设置来优化企业税务管理各项工作的关系,协调企业税务管理岗位的职能与要点,建立企业税务管理的新组织体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的税务管理应该要结合内部控制以及业务的特点,明确职位的权限,将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到每一个负责的单位。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时,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并配备专门的税务管理的人员,明确每一个专职岗位的责任权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和税收管理的方案,以优化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3结语
【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推荐阅读:
合伙企业税务管理05-24
企业的税务自查报告09-24
税务认定商贸企业09-10
企业税务工作个人报告06-09
企业注销税务清算方案06-19
企业税务筹划方案10-02
高新技术企业税务处理05-29
房地产企业税务管控05-29
中小企业常见税务问题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