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共10篇)

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 篇1

乐平十小

孙艳红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及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新课程的实施,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读写训练”为主要研究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造型人才,努力探索一条科学、低负、高效的素质教育新路,努力使本备课组的语文教学和研讨工作有新的突破。

以集体备课为基础,集体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教学方法及策略,合作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工作思路:

1、坚持分散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将小组教研与学校大组教研相结合,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2、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前提下,隔周进行集体备课。

3、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讨论交流,写好课后反思。

三、实施步骤:

(一)、切实利用好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内容提前准备,研讨人人参与。

(二)、切实组织好“同课异构-连环改进”校本教研活动。

(三)、备课流程:备课组分工——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

1、备课分工

备课组长安排好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课。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读写训练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时间安排

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在每周四的上午。

3、备课组其他教师再对整个单元的每个课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佳方案。

4、组内教师根据在上课前对集体讨论的教案进行个性的修改,使教案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实际情况,课后再及时反思修改教案。

四,每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黄小霞说课及集体备课

课题:《盘古开天地》

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 篇2

黄河路小学 刘社贞

一、单元主题 角的初步认识

二、单元内容:

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让学生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四、单元重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

2、帮助学生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

五、单元难点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了。关于角和直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的教材中进一步学习。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六、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观察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学法以自学法、动手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为主。

七、教学准备:

三角板,红领巾,两根硬纸条等。

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 篇3

一、规范年段教学常规管理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进度。每位教师要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上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认真上好每一节,并做好课后反思。布置作业要明确,内容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有效减轻学生负担,缩短学生课业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及时认真批改作业,错误要记录,要分析。作业本要统一,书写要工整,封面保持干净整洁,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根据进度安排,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并认真总结反思并做好单元质量分析。年段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探索和追求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文献,进一步更新观念,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开展的各项培训工作,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

三、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每学期初备课组活动有计划,学期末备课组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周四下午为数学教研活动时间。每月一次的教学业务检查,每次检查需要有记录,并把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填写在《备课组长工作手册》上。积极开展好以备课组为主体的研讨活动,研究以“单元主讲”为形式的集体备课,本学期继续以年级组为单位,要求每位教师争取主讲一课,安排好周次,定好内容,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深化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提倡个性化教学设计,组织好年段课题教研开放日活动,在此基础上推出年段课题研讨课。

四、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积极开展好以备课组为主体的研讨活动,深入研读教材,提倡个性化教学设计,开展年段教学开放日活动,继续发挥团队精神。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小学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篇4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我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语文教研组是每周四下午,数学是每周五下午。众所周知,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作为备课组组长就我们年级在这学期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以下几点: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这学期的集体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本次备课,本组成员坦诚交流,力求完美。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我们在备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备人介绍教学构思和设计时,我们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了修改,有几个细节我们忽略了。比如:课前三分钟时间的控制、指导朗读具体要抓住的词语、朗读的具体指导。

三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申请书 篇5

尊敬的校领导:

你好!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上学期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1. 教师集体备课能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研讨、教后反思,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2.教师集体备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减轻劳动。集体备课是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也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语文科而言,其效果更是显著。

3.教师集体备课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

4.教师集体备课能大力整合学校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使理论和实践得到很好的联系,教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因此,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特申请继续采用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组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篇6

和乐中心学校

夏雨莲

教材内容及建议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课时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直挚感人,语言朴实自然。

教学目标: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匪徒、拘留、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时代背景,正确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4、了解李大钊被捕前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我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本组课文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去缅怀革命先辈。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李大钊。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解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辑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4 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①将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意。

②读后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注意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认真读读反映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想。

2、认读生字新词,提醒“胖”字的读音,“峻、舅”字的写法。交流词语“军阀、宪兵”的意思。

3、组织交流:①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他什么事?③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4、指名反馈,理清层次:2—7自然段(第一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8—17自然段(第二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18—29自然段(第三部分):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30—32自然段(第四部分):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悲痛万分。(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 5 上、被害后)

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部分内容,重点读读这段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如下句子:

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体会李大钊每天都早出晚归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②“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报到火炉里去。”

父亲为什么要将这些东西丢到火炉里?(体会当时局势的严重)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会到当时局势的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抓)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为什么平时慈祥,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抓住“含糊”和“耐心”进行对比体会李 6 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和对工作的认真严肃。②“含糊”感受局势的紧张。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入敌人手晨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3、启发思考: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对此,李大钊持一种什么态度?他会离开北京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李大钊的话“不是常对你们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4、组织讨论: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李大钊怎样的精神?(体会:李大钊明白处境的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感悟品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大钊是一个革命者,他不顾局势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安危,坚持留在北京进行革命工作,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他这种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李大钊被捕的经过和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由人物的语言,行动感受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响应和作用。

3、体会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交流重点句,感悟李大钊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捕前”这一部分,通过对重点句子的交流,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李大钊言、行的句子,感悟他的伟大精神。

二、学习“被捕经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启发思考:这是一群怎么样的敌人?

(凶狠、残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抓住“像一群魔鬼”、“满脸横肉”等词体会)

3、引导谈话:面对如此凶狠、残暴的敌人,李大钊的表现怎么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贯有的严峻的态度。他在敌人面前表现很镇定,临危不惧。)

在这里,李大钊的不慌不忙态度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形成了对比?(启发学 8 生以“一拥而入”、“挤满”等词体会到敌人的兴师动众,而抓的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4、小结:这一段我们通过对比的学习,体会到了李大钊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敌人面前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三、学习“法庭上的斗争”

1、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李大钊精神或品质的句子来。

2、交流品读句子:

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没戴眼镜”你想到了什么?“平静”“慈祥”又说明了什么?

(启发学生体会到:李大钊虽然受到了折磨,但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声、喊志,李大钊为什么仍那么安定、沉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到: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正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 9 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

3、指导朗读句子②。

四、学习“被害之后。”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1、自由读最后一段。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点拨:在得知父亲被害后,母亲和“我”仅仅是悲痛吗?“咬紧牙”说明什么?

(对亲人的怀念,对敌人的憎恨)

3、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好处。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学习了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李大钊的崇高精神,他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同时,我们也感受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李大钊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生难忘:1927年4月28日 前 被捕前:局势严峻、工作紧张被捕时:敌人凶恶法庭上:毫不畏惧被害后:沉痛怀念

父亲镇定机智坚定憎恨敌人11

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 篇7

一、基本情况概述.集体备课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好发挥集体的精神,集思广益,扬长避短的集体备课形式。本学期我们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三年级共有6名教师,其中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有干劲十足的青年教师,我们互帮互助,团结一致。

二、本学期本备课组做了哪些工作.1、成立了集体备课小组

4月份开学初期,为了让集体备课真正落实,我们成立了备课小组,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零起点的要求下,结合教材课后习题,明晰每课的语文要素,精讲精练。

2、制定每周的备课计划,提前安排好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制定了详细的备课计划,分配好任务给每一位老师,大家提前认真的去准备,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认真进行备课。

3、把任务落实

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采取主讲人轮值制。首先由主备人选定课题,写好教案初稿,并充分作好发言准备。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三、采用那些措施和方法。

1、加强参与度

我们集体备课的模式是,每周一位教师作为主讲人,一位教师作为记录人。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集体备课后,个人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本班的教案。

2、积极发言,共同探讨

每周活动时,先有本周的主讲人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然后其他老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及一些修改的意见。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本周主讲人说出自己的见解,再由其他人发言,发言要求结合本课实际,也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对于教学难点部分,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制定,去设计,不能脱离课本。

本学期集体备课工作中有哪些亮点。

1、集体备课参与度较高

2、能够按照任务进行

3、及时修改教案

4、备课后能够及时反思

五、集体备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原因。

1、由于疫情原因,课时严重压缩,教学时间不够用,研讨的时间也受限,部分非常好的话题没有办法充分开展;

2、听课教师或者是发言不积极,或者是赞不绝口,没有真正达到教研的目的。

六、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1.完善评价制度,促使集体备课有效开展。

2.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与提高。但就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以下方面将就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等理论的学习,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2、备课中更加关注教材的研读、学情的分析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尤其要将教学各个环节设计的意图说得更加深入。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就是学困生所采用教法、学法的策略研究还应更加深入、有效。

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 篇8

写作目标

1、引导学生能通顺流畅的表述,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根据表达需要,借助语感和语 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3、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能自然的抒发情感。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1、结合本单元要求,以本单元教材为例,教会学生能仔细观察景物,并让学生初步学习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技法,条理清晰的写景状物,做到文从字顺。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

教学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景物,怎样抓住景物特征,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运用多种技法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2、学生能合理安排写作内容,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文从字顺。写作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文从字顺》

秋冬时节,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大自然的美丽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自然风光之美,书写自然风光之韵,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吧。

借鉴本单元各篇文章的写作技法,写一个景物片段,并在此基础上,借景抒情,完成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做到条理清晰,文从字顺。写作指导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文从字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所思所感的情境,与其运用的词语所表达的情境一致,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而我们在写作时,难免会犯字句不通的毛病,自己想要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那,怎样才能文从字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用词要准确,不发生歧义,还要注意所使用词语的感情色彩。

第二,要注意上下句的连贯,表意清楚准确。下笔前有个提纲,打好腹稿,理清自己的思路。

叙事类的文章,要交代清楚六要素,注意事情的发展的顺序,人称不能随意变换或前后不一致;

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注意观察,要看写景的顺序(远---近、内---外、高---低)是否有序,层次是否清晰。要知道自己想描写什么,准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条有理,脉络清晰,语言表述清楚。

第三,写完以后要读一读,看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通顺,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自己想要表达。若文中有语病,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自己修改。写作实践

明确本单元写作要求:写景训练,做到文从字顺。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13课《导练》中的句子排序练习以及《练习册》句子排序练习,让学生明确,写作,语句要前后连贯,符合逻辑。

二、依据课本写作实践一要求,使用ppt展示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再给全班限定一个材料,课内进行片断练习。

过程:

首先,以《春》中“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济南的冬天》中“雪后小山图”为重点,回顾本单元文章写景所使用的技法,对学生进行写景方面的指导:

1、写景的层次(高低;远近;内外)、角度(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

2、正面侧面描写;

3、注意修辞的运用;

4、动静、虚实、对比、联想与想象;

5、炼词炼字炼句,表意准确(形容词、动词、叠词;句式灵活,整散结合、长短变化);

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画面,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技法,在4人小组内,进行“说---写---读---改”的训练,即:学生看图后,自己先说看到什么,再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有层次、有方法的写出来,再读出自己的片段,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改,做到文从字顺。

第三,在全班内选择部分学生的写景片段,进行交流与修改,使学生的作文表意准确,层次清晰,文从字顺。第二课时: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篇9

段辉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二年级数学组的3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按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现将我们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集体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开学前期,我们组在认真学习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基础上,围绕第三册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合理的分工每个老师主备三个单元。从交流准备到集体商讨备课到平时的教学,老师们对全册教材的地位,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我们二年级的三位数学老师按学校提出的备课标准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反思,认真小结,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其中卢凤老师总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不间断。卢剑锋老师每天课前下好课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我们组是个团结的组。如:卢剑锋老师对电脑很在行,他总是帮组我们学习电脑的操作。再如我们三位老师经常在集体备课的时间里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整个小组团结协作,既吸收了外界的教育信息,又腾出了时间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

本学期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被安排听随堂课,组内的老师都能按时听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每次课后我们会在组内一起听教学评课,大家在评课中畅所欲言,对执教者和听课人来说,都是一次提高。这学期,卢凤老师积极承担教学教研任务,两次准备和主讲了调研课,得到了广大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整个团队的各位老师都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在反复的备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大家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需改进的方面。

1、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还不够,导致本备课组工作成效不明显,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待加强和提高。

2、我们每位教师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进步,对于听课“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评课也还是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3、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要多阅读教育刊物,多写教学反思,用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改变现状需要每一位老师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要多思考,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目标。总之,我们全组老师将在教研组的带领下,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奋发向上,使我们的备课组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年级数学上集体备课 篇10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通过对熟悉实例的感知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3、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通过“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动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二)课时子目标

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与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分析,与人合作交流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3、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4、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初步学会分析、概括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第三课时《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第四课时《铺地板》(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3、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学会分析、比较的方法。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

(三)教学重点剖析

1、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物体的表面、表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计算面积做准备。

(4)突出重点的策略:多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不一,并通过“摸一摸”、“画一画”、“说一说”等操作,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2、第二课时《量一量》(面积单位的认识)

(1)教学重点:认识厘米

2、分米

2、米2等面积单位,并感知他们的实际大小。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厘米

2、分米

2、米2的实际大小。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并为面积的计算做准备。

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估、摸、量、比、做等活动,建立1cm2、1dm2、1m2的正确表象。用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感受1cm2、1dm2、1m2的大小,进一步体会他们的实际大小。

3、第三课时《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长、宽、边长、面积。

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通过学习面积公式,为将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积及其他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打好基础。

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测量、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表象。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行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中体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第四课时《铺地面》(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在学习“铺地面”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了解面积的含义,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巩固前面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突出重点的策略:

①重视单位换算与实际背景的结合。如:一个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在地面上铺边长2分米的方砖,一共需要多少块?让学生体会到单位换算是实际的需要。

②体会单位换算的实际需要。用正方形面积公式去推导1dm2=100 cm2、1m2=100 dm2。并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花园长15米,宽10米,如果把这个花园用篱笆围起来,所围的面积有多大?需要多长的篱笆?”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要考虑“所围的面积”与“需要多长的篱笆”是指什么(求什么?),其次再考虑运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怎样求?)。

四、教学难点剖析

1、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的认识)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策略多样化。(2)原因分析: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物体表面的大小的认识不了解,缺乏对平面图形大小认识的空间观念。而且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跟周长的概念互相混淆。(3)解决策略:复习时先复习什么是周长,再来学习面积。要让学生区分周长是指边的总长,面积是指表面的大小。学生在举例的时候不但要说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而且还要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教师还要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比一比”“画一画”“练一练”等活动,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及操作过程中探索新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以达到攻克学习的难点。

2、第二课时:《量一量》(面积单位的认识)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建立1厘米²、1分米²、1米²的表象,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2)原因分析:受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空间知觉限制的,对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认识较少,没有建立起单位面积的概念, 学生还没有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学生还没有掌握一些解题的策略。在应用时会错用了长度单位或误用错误的面积单位。

(3)解决策略:先结合具体的测量、动手“做一做”的活动,去感知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再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如在教学中不断渗透长度与面积的对比,帮助学生强化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求周长需要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需要选择面积单位。如在教学中要渗透对比的解题策略,例如小手帕的面积是4(),可以选择身边熟悉的物体面积来作参照物,如选择平方厘米可以拿指甲盖对比,选择平方米拿黑板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抽象的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空间知觉。

通过看、摸、说、想等方式感知1cm2、1dm2、1m2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清楚地看到每个面积单位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第三课时:《摆一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原因分析:学生会对面积公式的推导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应用时正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会互相混淆,也会与周长的计算互相混淆。

(3)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一是让学生直接估算长方形面积;二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填一填”的活动,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是在“试一试”中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问题:为什么可以利用长或宽的长度来代替摆方格数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数学上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思想,例如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1平方厘米)去摆刚好每行摆4个,摆了2行。在这里长和宽指的是长度,而摆的小方格是以单位面积来计算的,它们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呢?在教学时会停留在表层的公式推导:长和宽的乘积刚好等于摆方格的总数,从而得出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是利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量边长计面积”和“摆方格计面积”两种方法之间的“数字对应”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总数”相等。只需要从数字对应来理解就可以了。从而也让学生感知到公式的必要性,因为“量边长计面积”比“摆方格计面积”方便,不用“背”着单位面积去测量,只需要尺子测量出图形边长就可以求面积了。

4、第四课时:《铺地面》(面积单位的换算)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原因分析:学生现实生活的经验不足,不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就直接计算;尤其是用字母表示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漏写“平方”或“2”,学生容易受长度单位进率的影响在面积单位换算时出现错误。(3)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直观地做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单位换算,从而体会到单位换算是实际的需要。(特别是土地面积单位)首先让学生感受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会安排以下内容:画一个长3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然后平均分成4块,将其中的一块涂上颜色,同学们,你们知道涂色部分的面积吗?学生动手去操作--遇到困难(不够1平方分米,怎么表示?3/4不会计算,没有学过)--怎么办?

用一张画了很多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透明投影片放在所画的长方形上,引导学生把这个面积为3平方分米换成300平方厘米,然后来计算300/4,来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是75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就会充分感受到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例如“铺地板”时求能铺几块,除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单位的换算外,还需要结合除法的意义,理解求方砖块数就是求地板面积里包含几个方砖面积;计算总面积时需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求总面积就是求几个方砖面积的和。

5、第五课时:练习课(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原因分析:学生对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容易混淆,导致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不符。解决策略: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并运用知识。②灵活地处理教材,首先用课件安排了一个游戏“数人数”,利用几个不同的方阵队伍,让学生快速说出总人数是多少?(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乘法意义和生活中的经验很快就知道最快的方法是:总人数=每行人数*行数)这个安排是为了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的。接着直接利用课本p46练一练第4题(1)小题: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你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它们的面积又是多少呢?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反馈的信息来看,90%的学生都很快的发现了规律: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了验证学生的这个发现,再让他们去完成p45的内容。发现两种做法:

一、直接用尺子去量长、宽,然后长×宽计算出面积来。

二、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但只是沿着长摆了一排,再沿着宽摆了一排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找到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以后再也不需要拿着面积单位去测量了,只要知道长、宽就可以了。

6、第六课时:《数学游戏》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的数学事实。

(2)原因分析:学生的空间直观感知能力较差。

(3)解决策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动手操作画出多种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7、第七课时:《实践活动》

(1)教学难点具体表现为: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合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2)原因分析: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考验学生的掌握能力。

(3)解决策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分享数学活动的经验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策略1: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必须以学生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机会。教材中的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最好过程。同时,教师也要创设充实、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策略2:注重估测活动。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和评价,使学生从中学会估测的方法,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事实上估测活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策略3:联系实际,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要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再发现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面积计算公式,并联系实际,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的习惯。

策略4: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且所有知识的掌握都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得的。

六、练习题分析

1.教材中的练习中,重点讲解的题目.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

书第40页:画一画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并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其形状可以不同。

书第41页:第2题要提醒学生在数格子时,要注意不满1格的情况。第2课时:《量一量》

书第44页第1题: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常见物体面积大小的数据。第3课时:《摆一摆》

1、书第46页第1、2题:(要注意学生容易疏忽的面积单位)

2、书第46页第4题:引导全班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认识:所摆出的三个长方形尽管形状各不相同,但面积都相等,都等于12平方厘米。第4课时:《铺地面》

1、书第49页第1题:先让学生明确题中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具体的判断。书第49页第3题:先指名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提醒注意计算面积时,所得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计算周长时,所得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

书第49页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反馈时:教师可提出:如果把问题改为“可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该如何算,让学生再次练习。

上一篇:韩桥小学交通安全领导小组人员分工及职责下一篇:怎么提升一个人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