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规则(通用9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履行好自治区、通辽市委政府赋予的职责,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工作规则》和 《通辽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在行政工作中,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执行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决定,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努力建设执政为民,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第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准则是,依法行政,民主公开,务实创新,勤勉清廉。
第二章 人员职责
第四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实行委主任负责制。委主任 领导全面工作,召集和主持全委会议、委主任办公会议。委主任离通辽市出差、出访、安排休假前,确定在此期间代其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
第五条 其他委负责同志协助委主任工作,按照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 委主任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
第六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科室,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其负责本科室的工作。委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协调各科室工作。
第七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科室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顾全大局、协调配合,切实维护团结统一,政令畅通,坚决贯彻落实委员会各项工作部署。各科室决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应事先请示分管委副主任,重大事项向委主任报告。
第三章 科学决策
第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并增强卫生计生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必须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
第九条
全通辽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措施、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部门预算和卫生计生管 理重要事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等,由委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报请通辽市政府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委机关各科室提请委主任办公会议或委专题会议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事前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合法性、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涉及其他部门或委内相关科室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方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应通过一定形式事先征求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对委直属单位重大事项要做到“三不插手一管住”,即不插手基本建设、不插手医疗器械采购、不插手药品采购推销,按照组织原则管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插手不等于不管,而是坚持定期听取直属单位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改进及“三重一大”情况汇报,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
第十二条 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完善。
第四章 依法行政 第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依法行政。按照合法合理、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及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有关规定,符合卫生计生工作实际,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
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与其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或报请通辽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公众权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应当事先请示通辽市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要报通辽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发布。
严格实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前置性审查制度,委发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规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文件印发后应及时报送通辽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文件目录。
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发现与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或通辽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规定不一致或相抵触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第十五条 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和工作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和执法回避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服务意识,保护和尊重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严格实行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健全规则,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第十七条 加强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鼓励卫生计生法制研究。开展与深化医改、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深入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第五章 政务公开
第十八条
切实把公开透明作为机关工作的基本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健全卫生计生政务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卫生计生政务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第十九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除依法需要保密外,应主动向社会公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申请信息公开,符合规定的,应及时公开。
第二十条 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卫生计生工作以及法律法规和通辽市政府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均应通过通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门户网、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具体地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一条
推进行政权力行使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主动公开卫生计生行政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明确行使权力的主体、依据、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等。实行机关内部岗位办事流程公开制度,编制机关公务员岗位办事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办事依据及办事流程。
第二十二条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公布和调整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完善卫生计生行政审批办公室工作制度,推行窗口首席代表制,依法将审批职能和事项集中到通辽市政务服务中心卫生计生窗口公开办理。
第六章 监督制度
第二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要自觉接受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自觉接受通辽市人大监督,认真负责地报 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接受通辽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接受司法监督,同时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项监督和新闻舆论及群众监督,对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及时向通辽市政府报告整改结果,必要时依法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第二十四条 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指导,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依法及时化解行政争议。
第二十五条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委负责同志及各科室负责人要坚持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督促解决重大信访问题。
第二十六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推行绩效管理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科室职责履行、重点工作推进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健全纠错制度,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第二十七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办公室行使机关内部督办职责,负责对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批办件,通辽市政府交办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有关部门会办件,委主任办公会议和委专题会议议定事项,委负 责同志重要批示和交办事项等进行督办,并及时通报各科室的办理情况。
第七章 会议制度
第二十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实行全委会议、委党组会议、委主任办公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委主任工作例会和委专题工作会议。
第二十九条 全委会议是委领导向委机关传达重要会议精神、通报情况、部署工作的例会。会议由委主任主持,也可由委主任委托的委负责同志主持。出席会议人员为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人员为委机关全体人员和委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必要时可扩大到委直属单位负责人。全委会议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召开,委主任确定会议议题,委办公室负责组织会务。
第三十条 委党组会议由委党组书记或书记委托其他党组同志召集并主持,由委党组成员组成,一般每月召开1次,遇有重要情况可以随时召开。根据工作需要可召开委党组(扩大)会议,安排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委党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讨论需要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的重要事项;研究内部机构设置、职责、人员编制等事项;讨论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事 项;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重要事项;其他应由党组讨论和决定的重大问题。
委党组会议由委党办负责组织、记录和编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
第三十一条 委主任办公会议是委负责同志集体讨论、研究和决定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重大事项的例会。会议由委主任主持,也可由委主任委托的委负责同志主持。出席会议人员为委负责同志,与议题有关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讨论贯彻通辽市委、通辽市人大、通辽市政府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重大政策和决定及交办的重大事项;讨论确定需要报请通辽市政府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有关部门审定的重大问题;讨论通过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重要工作事项。
委主任办公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安排,具体时间和会议议题由委主任确定。有关科室拟提交会议研究的议题,须事先向委分管负责同志汇报并征得同意,在会议召开前将书面材料报委办公室汇总后呈报委主任审定。未准备书面材料的议题、会前未经委主任审定同意的议题一般不提交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列席会议的科室由委办公室列出,经会议主持人审定后,办公室提前通知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委主任办公会议由委办公室负责组织、记录和编发会议 纪要。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
第三十二条
委主任工作例会由委主任召集和主持,也可由委主任委托的委负责同志召集和主持,委负责同志出席,委有关科室负责人列席,根据需要适时召开。委办公室负责通知参会人员和会议记录。
会议的主要任务:沟通交流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安排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及推进措施;通报和讨论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三条 委专题工作会议由委负责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召集并主持。会议议题由召集的委负责同志确定,专题工作会议的通知、记录和会议纪要编发由承办科室负责。会议纪要由会议召集人签发,承办科室送委办公室统一编号、缮印并存档。
第三十四条 根据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指示和卫生计生工作需要,召开全通辽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委办公室会同有关科室做好会议准备工作。
第三十五条
委负责同志不能出席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委会议、委主任办公会议、委主任工作例会和委主任召集的专题工作会议,向委主任请假;科室主要负责人不能参加上述会议的,向委办公室请假,由委办公室向委主任报告。科室负责人不能参加委负责同志召集的专题工作会议,向召集会议的委负责同志请假。第三十六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实行会议计划制度。业务工作会议计划由各科室提出,委办公室汇总报委主任办公会议审批后执行。需各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参加的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会议或确需临时召开的会议,应报通辽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未列入会议计划的,需各市或部分市卫生计生委分管负责人参加的专项工作会议,应报委主任办公会议审定或委主任同意;科室组织召开的其他会议、培训,应报委负责同志同意。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或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会议、专项工作会议,每年原则上只开1次。未经审批的会议,委财务科不得报销费用。
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召开的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或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会议,一般只开到市级,不请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期不超过1天;专项工作会议,会期一般不超过半天。严格控制会议规模,除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及套开的会议外,与会人员一般不超过80人。
除了必须进行座谈交流、集中讨论或当面对接等内容的全市性会议,一律用视频会议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时间一般不超过90分钟。全市性工作会议一般不到基层召开。对国家、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召开的视频会议或电视电话会议,需要以会议形式进一步贯彻落实的,尽量在会后直接召开进行安排部署,不另行开会。
第八章 公文制度
第三十七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公文应当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及《通辽市人民政府公文形式、使用范围、审批程序有关规定》《通辽市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要求,按照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公文处理有关规定进行办理。
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除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级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领导个人报送公文。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的请示性公文,凡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必须主动与其他部门充分协商,由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其他部门负责人会签后联合报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审批。与其他部门之间有分歧的,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协商;协商后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科室应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报委主要负责同志同意,与其他部门负责人会签后报通辽市政府决定。
第三十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收到的公文,由委办公室负责提出拟办意见,按照委负责同志分工呈批后转有关科室办理。在公文办理中,科室之间应加强协调,如意见有分歧,主办科室负责人要主动与协办科室协商。协商后仍不能 取得一致意见的,主办科室应列出各方理由,提出办理建议报委分管负责同志进行协调或裁定。
第三十九条
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由委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审签。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下发的涉及多位委负责同志分管内容的或文件内容涉及全面工作的,须经委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审签。与有关部门会签涉及委多位负责同志分管内容的文件,须经委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审签,仅涉及一位委负责同志分管内容的,可由委分管负责同志审签。
委机关各科室起草文件应先送委分管负责同志审签,再由委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各旗县市区卫计局、各直属单位的请示、报告,应按程序报委办公室办理,不得直接报送委负责同志或多头报送。
第四十条
凡能通过电话、传真、网络传达办理的不印发文件。除密级文件外,所有下行文件均通过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公文传输系统发送。
第四十一条
拟制公文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内容简洁,文字精练。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请示、报告一般控制在1000字以内,特殊情况不超过3000字。
报送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的简报,原则上只保留一种,重点反映重要动态、经验、问题和工作 意见建议等内容。未经委办公室登记备案的简报,不得向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领导报送。
第九章 工作纪律
第四十二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工作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工作部署及自治区、通辽市卫生计生委的各项决定,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第四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坚决执行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名义作出的各项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发表讲话或文章,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委主任同意。
第四十四条 对通辽市卫生计生委的重大决策、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和委负责同志批示交办的事项,各科室要抓好落实,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委负责同志报告落实情况。委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令通畅。
第四十五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假期及种类按国家、自治区和通辽市有关规定执行。
委主要负责同志离通辽市出差、出访、安排休假前,提 前由委办公室向通辽市委、通辽市政府报告,因紧急事项临时出通辽市的由委办公室及时报告,并确定在此期间代其主持工作的委负责同志。委其他负责同志出差、出访、安排休假,应事先向委主要负责同志报告,并告知委办公室。
委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委机关负责同志、委机关副调研员外出(离开科尔沁区),必须向委主要负责同志报告,并向委办公室报备;委机关各科室科长外出(离开科尔沁区),须分别向委分管负责同志和委主要负责人报告,同时向委办公室报备。
委机关副科长外出须向分管领导请假,请假3天以上者,由委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科员请假半天的,由科长审批,请假1-3天的,分别报委分管领导和科主任批准,超过3天的,应向委主要负责人报告。
委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外出均须填报《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工作人员外出事由报备单》,并交办公室备案,假期结束,请假人必须向准假人及办公室销假,否则超假按照旷工处理。对于外出不请假者,一律按照旷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各地、各单位邀请委负责同志参加公务活动,一般应至少提前1周报送请示,由委办公室统一安排;不得直接向委负责同志发出邀请。
第四十七条 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考察等活动,委门户网站可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 新闻报道要压缩篇幅,优化内容和结构,简化对领导的职务称谓,把主要内容留给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字数一般限制在300字以内。在通辽市级(含)以上媒体刊载活动报道,须经委分管领导同意,重大事项须经委主任同意。
第四十八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
第十章 廉洁行政和作风建设
第四十九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通辽市相关配套规定以及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五十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各科室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五十一条 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委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各项规定,大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效能型机关。
第五十二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机关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严格执行 住房、办公用房、车辆配备等方面的规定,严格控制差旅、会议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相关规定,并按照有关外事审批规定办理。改革和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不得违反规定用公款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基层送礼和宴请。严格控制和规范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各类会议、活动经费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五十三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领导班子及科室负责人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反规定干预或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
第五十四条 通辽市卫生计生委全体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
第五十五条
委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注重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到基层考察调研,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减轻基层负担;各旗县市区负责人不到车站、机场及辖区分界处迎送。除工作需要外,不去名胜古迹、风景区参观。
第五十六条
委负责同志不为各旗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 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
第五十七条 本规则适用委直属事业单位。委办公室负责会同人事科、财务科、市直卫生计生系统纪委等对本规则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发现有违反本规定的现象,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向委负责同志报告,强化责任追究。
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2014年5月5日在天津召开。会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分别就做好此项工作提出要求。刘延东强调, 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是建设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 人民调解在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成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主要模式。加强人民调解机制建设, 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切实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孟建柱强调, 各级综治组织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会同卫生工作部门, 依法治理、综合施策, 完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依法坚决打击暴力袭医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
我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近9000万,专家呼吁尽快把血脂“管起来”
据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88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另外还有2亿临界高胆固醇血症人群,而我国成人中高胆固醇的控制率仅为2.8%。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慢性病管理大会上,专家呼吁,公众应认识到控制血脂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应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
我国百岁老人6条共性特征
日前,中国老年学学会发布《中国百岁老人生存现状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百岁老人共性特征有六条:一、心态平和,凡事顺其自然;二、饮食节制,粗茶淡饭;三、勤劳好动,终身劳作;四、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五、居住地环境优良,饮用水、土壤特殊;六、遗传因素,家族有长寿史。 至2012年7月,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健在百岁老人47773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55/10万。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已达到1.94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4%。 中国老年学学会从2008年开始推动和践行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使尽可能多的老年人,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保持尽可能好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声音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双鞋行动”倡议
近日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体育总局等发出“双鞋行动”倡议,倡导准备工作时穿着的皮鞋和适合上下班时步行的运动鞋,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间多步行、多运动,改变生活方式,防控慢性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指出,当前我国职业人群存在健康意识淡薄,无暇参与健康相关活动,健康维护技能缺乏,过度医疗或健康管理缺乏,讳疾忌医等问题。对此,需要 “因人、因工、因时制宜”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包括兴趣性和技能的培养,年度体检,关注自身的健康。
吸烟致癌远未深入人心
吸烟可引起癌症等诸多严重后果的研究,已促使很多发达国家成功控烟,而在中国却远未深入人心,人群吸烟率依然居高不下。在近期举行的首届中美肿瘤医疗机构控烟论坛上披露,肺癌已成为当今中国第1位死因,人群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持续大幅增加。10年前,我国肿瘤专家的预测“中国吸烟相关死亡率将在吸烟量增加基础上上升”已成为事实。最新全国登记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为53.37/10万,死亡率为45.57/10万,而40年前,肺癌死亡率为5.46/10万,排名在胃癌、食管癌、肝癌和宫颈癌之后。专家强调,戒烟对预防癌症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
慢性病占所有死亡因素的84.5%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疾病负担与健康政策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杨功焕指出:近20年,中国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所有死亡因素中慢性病占84.5%,其中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冠心病)及癌症已成主要死因。60岁以前人群的带病生存比例最大。我国每年死亡830万人,其中700万人死于慢性病,约有200万人归因为死于高血压。20年间,中国膳食风险进一步恶化,主要危险因素为高盐、低水果、低谷类食物和低坚果摄入。
声音
规范化治疗哮喘,多数病情可控
中国哮喘联盟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哮喘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有至少2000万患者。 专家指出,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以让80%的哮喘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哮喘控制是指哮喘患者在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后实现“六个没有”的目标:没有或很少有白天症状;没有日常活动受限;没有夜间症状或因哮喘憋醒;没有必须再接受缓解药物治疗;没有出现肺功能异常情况;没有或很少有急性发作。 作为一种慢性病,哮喘需要长期规范使用控制药物。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但切忌擅自减药或停药。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哮喘患者还应备一支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以随时缓解气喘症状。
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根据《福建省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框定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要求,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漳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
(二)主要目标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2015-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8.35万亩,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7.71万亩以内(以省实际下达为准)。
——提高建设用地强度。“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 1 — 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3%;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增长15%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总体管控
一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按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城市(县城)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37.62万亩,并上图入库、落地到户,严格实行永久保护。
二是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和省开展我市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将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下达。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规划数据库,将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落实到地块,实现图、数和实地一致。力争2017年底前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依托省国土资源厅系统,建立完善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与用地审批系统联动,实现规划数据动态更新及规划指标使用情况实时监控,探索建立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预警机制。
三是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界四区”与“三线划定”、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等的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各类空间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修改城市(镇)总体规划不得突破原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允许建设区面积不得超过 — 2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有条件建设区应与城市开发边界相衔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允许建设外,不再安排与生态保护无关的新增建设用地,现状建设用地应逐步退出。《福建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尚未经省委、省政府发布,待发布后,将严格落实省里制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管制区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其他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切实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地用地,不符合规划的,不得批地用地。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有关规定,严格建设用地风险管控。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发改委、住建局、环保局。
(二)实行用地计划的差别化管理
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按照当的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逐级分解下达。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审批用地,没有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以计划实施落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要求。实行用地计划的差别化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实行“有保有控”的用地政策,重点保障省行动计划项目、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支持扶贫项目、新产业新业态、旅游业及休闲农业发展用地,统筹社会民生事业用地,严控“两高一资”和产能严重过剩项目用地。
— 3 —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住建局、规划局、经信委。
(三)严格土地供应标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的要求使用土地。凡列入《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目录规定条件,国土资源、投资管理部门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凡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投资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控制煤炭、钢铁等资源消耗高、环境危害大、产能过剩的项目准入,严禁“大广场”“大马路”建设。二是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标准。对公路、铁路、电力、民用航空运输机场、石油天然气、光伏发电站等国家和地方已颁布用地标准的项目,在用地预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等环节,加强项目用地标准审查,项目用地严格控制在用地标准内;对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用地标准的建设项目,以及确需突破用地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应开展节地评价。三是继续促进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工业项目在规划设计、土地供应、竣工验收等工作中,应严格执行《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3年本)》及《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漳政综„2014‟53号)确定的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等 — 4 — 5项指标,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在省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指标的基础上提高10%。对超标准的项目用地核减用地规模。四是鼓励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对小微企业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引导其租赁或购买多层标准厂房;支持各类投资开发主体参与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建成后,在不改变功能和土地用途前提下,允许对房屋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住建局、规划局、经信委。
(四)开展存量土地盘活专项行动
一是实行用地报批与存量土地盘活相挂钩。对前五年平均供地率达不到要求的,批而未供土地面积居全省前十名且面积在500公顷以上的,或闲臵土地面积居全省前十名且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县(市、区)、开发区,除行动计划项目、市级及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外,暂停其新的用地报批。对盘活存量土地成效较好的县(市、区)、开发区,给予适当增加用地计划指标。二是全面清理批而未用土地,促进批而未供土地有效利用。各地要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加大对存量土地的盘活处臵力度,定期组织对批而未供土地进行排查梳理,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制定计划分类处臵,分别采取申请撤销批文、调出指标臵换用地、调整项目加快供地、二次招商、督促限期开工建设等措施进行盘活利用。到2020年,全市每年力争盘活批而未供土地8000亩。三是
— 5 — 强化闲臵土地处臵。各地要加大土地批后监管力度,及时组织清理和处臵闲臵土地,严格按照《闲臵土地处臵办法》等规定,规范履行调查、认定、告知、听证、作出处理决定等程序,依法依规妥善处臵闲臵土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住建局、规划局、经信委。
(五)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一是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和改造开发潜力。完善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激励机制,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可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依法进行改造开发。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依法征收后进行改造开发。对工业企业“优二进三”的,在用地选址、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市场主体收购相邻多宗低效利用地块进行集中改造开发。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各类历史遗留建设用地。二是强化开发区用地内涵挖潜。优化开发区布局,引导工业项目在开发区内集中落地。严格开发区工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对已引进的企业通过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实现“零增地”发展。按照“一年一次更新、三年一次全面评价”的要求,从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综合效益等方面开展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评价成果作为开发区扩区升级的 — 6 — 重要依据,对评价排名居全省前二分之一的开发区,方给予上报办理扩区手续;对评价排名居全省前三分之一的开发区,方给予上报办理升级手续。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
(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一是继续实施旧村复垦。在严格保护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建筑基础上,加大对空心村、空心房、危旧房等农村低效利用建设用地的整治力度,旧村复垦形成的耕地可核定为增减挂钩指标,指标收益按照有关规定用于农村土地整治和新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低效土地盘活利用,改善农村生产、人居环境。二是推进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开展历史遗留损毁的采矿用地调查摸底,分类处臵,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对历史遗留损毁的采矿用地复垦为耕地的,纳入增减挂钩指标,促进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减少。“十三五”期间,旧村复垦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新增耕地3000亩。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住建局、规划局。
(七)鼓励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一是加强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利用。开展城市地质环境调
— 7 — 查评价,做好重点发展区域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住建、规划等部门应加大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充分利用城市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成果,统筹考虑公共服务、交通、市政(含管网)、仓储设施、已发现文物、人防和城市防灾等要求,科学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用途,进行多功能、一体化、综合型公共空间立体开发建设。二是鼓励地下空间多层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面积单列,不计入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国防、人防、防灾、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地下空间项目,以及地下空间作为非经营性的停车场(库)及配电间等配套用房使用的,可免收地下空间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地下空间用于商业、办公、娱乐、仓储等经营性用途的,其土地出让金可参照《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漳州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出让地价确定标准的通知》(漳政综„2015‟14号)规定收取。新增工业项目建设需同时利用地下空间的,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与地上土地使用权可一并出让,不计用地容积率。其地下空间使用权出让价格可低于所在地同等别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具体根据分层利用情况,比照其地上用地基准地价的一定比例评估后确定。工业项目利用原有土地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的,其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协议方式出让,不再补缴土地出让价款,项目业主可依法补办相关手续及申请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住建局、规划局。
(八)深化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
一是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进一步缩小划拨供地范围。逐步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鼓励划拨土地盘活利用,原划拨土地符合规划并依法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可办理出让、转让、租赁等有偿使用手续,与其他存量土地一并整体开发。二是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厅的工作部署,逐步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三是探索新的工业用地供地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工业用地先出租后出让或在法定最高年期内缩短出让年期的方式出让土地。四是更新基准地价。按照规定适时修订公布基准地价,提高基准地价的现势性。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
(九)落实建设用地人地挂钩机制
严格落实我省《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八条措施》,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用地需求。依据各地进城落户人口规模等因素,安排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用地计划奖励指标,优先保障进城落户人口的住房用地,合理安排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用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必要产
— 9 — 业用地。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单独报批,应保尽保。鼓励进城落户人员依法依规退出宅基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发改委、公安局、住建局。
(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
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为核心,以创建活动为平台,以激励引导为手段,不断完善创建活动方案,建立常态化的激励机制,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整体水平的提升。积极推广模范县(市)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到2020年,全市县(市、区)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全部通过省级考核;至少有1个县(市、区)获国家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具体组织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减量化管理方案,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按职责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用地政策,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手续,配 — 10 — 合开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考核;经信部门负责按职责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用地政策,办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投资项目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手续;商务部门负责加强开发区管理,严格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升级;环境保护、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形成合力,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建设用地总量和减量化管理方案目标考核制度,对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目标实行“评估、五年考核”。从2017年起,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市发改委、规划局、住建局,每年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总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省国土厅、住建厅、发改委备案。
1、宣传贯彻国家医疗卫生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社区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紧急自救、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工作,组织社区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协助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情况调查,建立社区居民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3、协助办好“文明学校”。建立计划生育宣传阵地,向居民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维护社区居民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教育社区居民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4、实行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公开制度。认真落实计生工作各项任务,做好社区内单位、居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协调工作。为育龄群众提供必要的婚育状况证明。
5、及时反映社区单位、居民对社区计划生育的意见、建议。对政府设在社区内的卫生机构、计划生育部门的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和监督。
6、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北京市实施<红十字会法>办法》,动员红十字会员履行职责和义务。配合政府做好社区适龄公民无偿献血的动员和组织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医疗临床用血需求量不断上升,群众对血液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建立健全我省采供血服务体系,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推进采供血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用血需要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原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江苏省献血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目标
落实各级政府无偿献血工作责任,健全血液供应保障体系,优化全省采供血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血站资源,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推进血站标准化建设,实施血站规范化管理,加强各级血站的资源整合和纵向联系,实现区域内各级血站分工协作,逐步建立形成“质控上收、服务下沉”的采供血服务新模式;深化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用血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2018年底前,实现全部三级医疗机构与我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到2020年,献血率达15/千人口。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各地政府应当确保血站发展所需人员、经费及建设等资源需求,坚持采供血的公益性。遵循区域卫生规划工作
— 1 — 的有关要求,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相衔接,政府应当落实其中与保障血液供应有关的要求,以满足临床用血需要为立足点,努力提高血站建设发展保障水平。
(二)保障供应。各地应当综合当地区域人口、经济、交通状况和群众需求等因素,统筹规划血站及其分支机构、采血点和储血点,明确功能任务、数量布局、服务区域范围。重点加强偏远、农村地区的血液供应保障,实现血液供应全覆盖。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有效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
(三)安全有效。严格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使用过程管理,通过规划设置血液集中化检测实验室,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血液安全,严防发生经血传播疾病的现象。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血液输注的有效性。
三、主要内容及指标
(一)健全无偿献血工作机制
加强各级政府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协调联动机制。把无偿献血工作指标纳入小康社会、基本现代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改革无偿献血领导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各级政府统筹协调能力。
(二)拓展无偿献血模式
推动团体无偿献血和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协调发展,提升无偿献血抗风险能力。在做好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同时,强化团体无— 2 — 偿献血工作,把无偿献血动员由街头向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延伸,建立巩固相对稳定的无偿献血“五支队伍”(固定献血者队伍、应急献血者队伍、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成分献血者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互助献血管理,严格互助献血启动的条件、标准和范围,原则上仅在稀有血型、血液紧张等情形下启动互助献血,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探索预约式献血模式,提高血液的有效保障供应。
(三)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思路,科学评估当地采供血发展状况,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确保采供血服务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与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促进。加强采供血机构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采供血事业发展的经费需要。
1、血液中心。优化区域采供血资源,提高行业整体效率。省会城市南京设立血液中心,负责辖区内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承担辖区内采供血分支机构的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供血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以及区域集中化检测任务。
2、中心血站。设区的市规划设置一所中心血站,负责辖区内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承担辖区内采供血分支机构的业务管理和质量
— 3 — 控制,以及供血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省卫生计生委统筹规划承担血液集中化检测任务的中心血站设置。
3、分站。根据采供血工作的需要,血站可以在年供血量超过5吨的县(市)设置分站,分站应当按照“血站名称+分站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分站”进行规范命名。负责辖区内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储存和临床用血供应服务等工作,并应接受所属血站管理。年采血量超过5吨的分站可开展除血液核酸检测项目外的血液实验室检测项目。
4、储血点。为满足区域内临床用血需求,血站可以设置储血点,负责开展血液储存和临床用血供应服务。储血点设置在当地县级综合医院内,所需场地和业务用房由医院免费提供。
5、采血点。血站(分站)可以设立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点,负责开展血液采集服务。采血点由其所属的血站(分站)负责运行管理。采血点应当设置在人群聚集区或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十三五”期间各市新增固定采血点不少于1个。
储血点和采血点血液实验室检测由所属血站或分站负责。
6、特殊血站(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按国家相关规定设置。
7、单采血浆站。全省单采血浆站设置数量原则上控制在2至3个,地点设置在县或县级市,每个站原料血浆年采集量一般不少于30吨。单采血浆站不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行政区划内。各单采血浆站应在省卫生计生委划定采浆区域内采浆。
8、临床输血科(血库)的设置。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和妇幼— 4 — 保健院必须设置独立的输血科,年输血量超过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医院也应设立独立的输血科,其余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血库。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制定、申报和血液储存、配血、临床用血管理以及推广血液保护相关技术,保证临床和急救用血的供给,确保医疗用血安全。医疗机构必须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对本单位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四)加强采供血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人员总量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血站基本标准》中人员配备标准,制定出台与采血量挂钩的血站人员配备标准,核定人员总量,并根据业务量的变化动态调整,切实解决血站人员紧缺问题,稳定工作人员队伍,保障采供血机构人员权益。加强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培训,提升血站工作人员宣传招募、献血服务、质量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五)提升血液质量安全
健全以自愿无偿献血为基础的血液供应体系,完善献血屏蔽和淘汰制度,建立和完善献血者归队制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建立健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血站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为临床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血液。
(六)加强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覆盖采供血和临床用血全过程的血液信息化建设,建
— 5 — 立完善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血站、医疗机构、献血者信息资料联网,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血液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实现采供血数据和区域卫生平台、居民健康档案等的数据对接交换。
(七)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
针对临床用血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抓住用血审批、使用、监测、考评等关键环节,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合理用血意识。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血和先进诊疗模式、手段、技术的培训,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输血,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增强合理用血自觉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临床用血考核评价、公示、奖惩等制度,加强考核奖惩力度,做到有错必纠、严格奖惩。
四、实施与评价
(一)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本规划是全省采供血事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是今后五年我省采供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单位必须明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及指标要求,注重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注重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采供血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规划实施的主体责任。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切实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计划,明确责任和进度要求。同时,要加强— 6 — 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责任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的落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第三条 接种第二类疫苗的费用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
第四条 根据国家和省传染病防治规划及免疫策略,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行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第二章 疫苗的购进与供应
第五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必须向具有生产或经营资质的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批发企业购进第二类疫苗。
第六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保存证明文件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九条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进计划,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三章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
第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在收到第二类疫苗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疫苗的收货、验收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对验收合格的第二类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第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销售、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第二类疫苗购进、供应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供应)单位、数量、价格、(购销、供应)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第二类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供应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储存的第二类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过期、失效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有关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储存和运输。
第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对储存第二类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对普通冷库、低温冷库进行温度记录。
(二)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三)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第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第二类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第十九条 接种单位要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接种现场的疫苗存放应符合规定的温度条件。
第四章 疫苗的接种
第二十条 第二类疫苗接种,应按照国家或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或按照使用说明书等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类疫苗接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接种单位承担,接种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 接种场所的房屋、设备和设施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省有关规定。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应当公示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
第二十三条
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价格等,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告知记录应长期妥善保存。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接种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填写接种记录,接种记录至少要保存10年。对于14岁以下儿童,要同时将疫苗接种情况记录在预防接种证上。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接种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四条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执行,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执行。接种操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注射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五条
接种人员应当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第二十六条
接种人员不得诱导受种者或监护人使用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
第二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不得擅自到学校、托幼机构组织学生或幼儿进行第二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县级和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须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接种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上报第二类疫苗接种的有关数据和情况。
第二十九条
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收取的费用,应严格遵循国家或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第三十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由省卫生厅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
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积极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国家制定的鉴定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第三十五条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这个学期很荣幸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首先着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工作,现在我向大家制定一个工作计划。
我们学院的卫生抓得很紧,检查和监督都比较严,或许每周都进行卫生检查,有时还进行全校性的大检查。在这样的背景下,让班上许多同学对卫生打扫产生了抵触情绪,在打扫时也会时常抱怨,有的甚至不打扫卫生。出现这些问题后,我跟同学们做出了解释,并在卫生安排中充分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奉行公平第一的原则,使同学们用平静的心去对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监督同学们做好清洁保洁工作,也投入到同学中宣传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要知道,一个良好的学医环境,不仅需要提供者,更需要维持者。
在接下来的卫生工作中,我作为卫生委员将继续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安排好监督好班上的卫生打扫,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1、卫生工作一定要做好,这里主要是寝室卫生。
2、各个寝室长每天都要安排同学搞好本寝室的内务,3、卫生安排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切实维护好同学们的权益。
4、平时多和同学们交流,了解他们对卫生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积极采纳一些合理有用的建议。以此促进平常工作的改进。
5、要多了解学校在卫生方面的工作动态,及时的将信息传达到班上。也会多和其他班级的卫生委员进行经验交流,吸取一些有利于我班的经验,促使我班的卫生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大体上将根据以上五点实行。当然,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会进行调整。相信在班上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一定会成为优秀班级。
xxx
№:
附件6 广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
(一)区(市)
家长,经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鉴定,您的孩子
符合病残儿标准,同意您再生育一胎子女。请您在取得本通知后,到区(县级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理生育指标。未经批准而自行怀孕、生育,将按《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如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做出的再生育指导意见中要求您进行围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必须按要求做好围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为了您和您家庭的和睦幸福,凡诊断胎儿不健康的,应及时通知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并配合落实补救措施。
特此通知
二〇一
****年**月**日
№:
广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
(一)区(市)
家长,经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鉴定,您的孩子
符合病残儿标准,同意您再生育一胎子女。请您在取得本通知后,到区(县级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理生育指标。未经批准而自行怀孕、生育,将按《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如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做出的再生育指导意见中要求您进行围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必须按要求做好围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为了您和您家庭的和睦幸福,凡诊断胎儿不健康的,应及时通知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并配合落实补救措施。
特此通知
二〇一
****年**月**日
(存根)
№:
广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
(二)区(市)
家长,经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鉴定,您的孩子
的鉴定结论为:
()
1、不符合病残儿标准。
()
2、再议。按有关规定:()
1、不同意再生育。请配合镇(街)选择适合您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
()
2、请补充如下资料:
如对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鉴定结论有异议,可在收到此通知书一个月内,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申请进行省级鉴定。
特此通知
二〇一
****年**月**日
№:
广州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
(二)区(市)
家长,经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鉴定,您的孩子
的鉴定结论为:
()
1、不符合病残儿标准。
()
2、再议。按有关规定:()
1、不同意再生育。请配合镇(街)选择适合您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
()
2、请补充如下资料:
如对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专家委员会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此通知书一个月内,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申请进行省级鉴定。
特此通知
二〇一
【通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规则】推荐阅读:
通辽市政府工作报告12-11
通辽市特殊教育学校简介09-22
优秀班级卫生委员工作计划-工作计划10-07
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09-23
卫生局双拥工作总结和计划12-14
插花小学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07-28
卫生和计划生育合并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