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法
我只听说在研究分子表面蛋白质时会用到,最近还有一个华裔科学家因为发光蛋白得了诺贝尔奖的。
具体的应用有:
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脂质过氧化物检测的应用(自由基、活性氧分析)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应用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应用
卫生学检测中的应用
环境检测应用
药物筛选
医学应用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用于对甲状腺素类、肿瘤标记物、生殖-孕激素类、血清抗原抗体类、心脏指示类等项目检测。
Abbott:Architect i1000/i2000/i4000 SR
AxSYM、AxSYM PLUS
Siemens:(原Bayer)ADVIA Centaur CP、ADVIA CentaurXP
(原DPC)IMMULITE 2000
Beckman Coulter:ACCESS/ACCESS II
DiaSorin:LIAISON
Ortho Clinical Diagnostics:VITROS ECi Immunodiagnostic System
Roche(ECLIA):Elecsys2010、Cobas E
威海威高生物:全自动AutolumiS2000
深圳新产业生物:MAGLUMI 2000 Plus
上海蓝怡:全自动免疫发光系统AIA-2000
郑州安图生物:AutoLumo A2000
关键词: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免疫成像
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概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包括发光物质或者发光反应催化剂等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结合起来, 藉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将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 免疫反应后, 通过化学发光反应来测定发光标记物或酶标记物的化学发光信号, 从而确定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它同时具有化学发光法的高灵敏度和免疫分析法的高选择性, 其主要的优点在于: (1) 高灵敏度:由于不需要外来光源, 避免了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等噪音, 因而具有比荧光法更高的信噪比, 其灵敏度比RIA或EIA高1至2个数量级; (2) 发光标记物稳定, 有效期长, 大多数发光标记物可保存数月甚至数年; (3) 检测范围宽; (4) 自动化程度高,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而且避免了手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 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根据其标一记物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标记酶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三种酶, 依据HRP-Luminol-H202一对碘苯酚 (PIP) 增强型化学发光反应体系进行检测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 能催化AMPPD的分解反应从而产生化学发光进行抗原抗体定量分析的碱性磷酸酶 (ALP) , 另一种是虫荧光素酶, 能催化氧化虫荧光素产生发光而实现对ATP、各种激素、药物以及抗原抗体的定量分析:标记化学发光物质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最典型的是标一记氨基异鲁米诺 (ABEI) 和叮睫酷类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另一种是标记荧光物质, 通过过氧化草酸酷化学发光体系进行检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联用技术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FI-CLIA)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 (FIIA) 是利用在非平衡态测定, 使反应时间缩短、更利于快速测定和自动化。FI-CLIA在环境和临床的应用都已有许多文献报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Kramer等就开始研究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应用于环境中的杀虫剂、除草剂的分析。利用FIIA是一种灵敏性、专一性、准确性好, 快速、节约成本的方法, 样品也不需要预处理和富集。Wittmann等用FIIA和纤维光学免疫传感器两种方法对水样中2, 4-D进行测定。而且FIIA方法不需要对水样预处理。GC/MS测定结果和FIIA测定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FIIA是一种集流动注射的重现性好和免疫分析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于一体的现代医药检验方法, 随着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免疫柱制备技术和抗原、抗体标记技术的日臻成熟, 其分析灵敏度、重现性和特异性将大大提高, 既节约了分析时间, 又降低了成本。目前, 随着其它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 FIIA涌现出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HPLC-CLIA) 。由于药物和代谢物结构之间的相似性, 在免疫分析中出现假阳性, 此时如果利用HPLC的分离技术对分子间微小差别的高识别能力, 再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相结合, 可大大提高特异性, 成为一种有效的痕量和超痕量分离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法 (CLIAI)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成像技术联用, 形成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成像技术是将某些特效反应所释放的能量通过电荷偶合装置, 用高分辨率的相机以积分的形式拍摄下来。它可提供直观图像、可用在不同空间层次或时间过程中, 能产生光学图像的动态信息, 当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联用, 可用于抗原、抗体的测定, 对生物分析、医学临床诊断等也显得更为方便。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法进行污染物如2, 4-D、乙酞胆碱醋酶和残留农药的检测以及亲血色珠蛋白的分型等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 这为医学、食品、水源等环境中有毒害物质进行大规模、高通量、多元化、快速检测提供可能。
3 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法盯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成像技术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既具有化学发光冤疫分析高灵敏度, 又具有成像技术高通量优势, 并能实现多样品同时检测的新方法。经过不同模式的抗原抗体的免疫结合过程, 加入化学发光底物, 标记在抗原抗体上的酶可以催化底物间的化学反应, 所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用超灵敏的CCD进行捕捉, 并以积分的形式转化成数学信号显示出来。
CCD是基于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 (MOS) 技术的光敏元件, 它是一种以电荷量表示光量大小、用藕合方式传输电荷量的新型器件。新型CCD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波长相应范围宽、低温下暗电流几乎等于零、动态线性范围宽、阵列结构的多通道同时分析等优点。这样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既具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发光标记物稳定、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还具有成像分析高通量、能实现多样品的同时检测等优势。
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法按照抗原抗体包被载体的不同, 可以分为化学发光酶标板免疫成像分析, 化学发光微阵列免疫成像分析和化学发光微全分析系统免疫成像分析。
3.1 化学发光酶标板免疫成像分析
通过成像设备, 很容易实现对酶标板上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值的测定, 且对于商业化的发光仪器, 还可以实现对多块标准酶标板的同时成像。传统的读板器是一个孔一个孔读板, 记录发光信号值, 但发光成像仪可以实现对整个酶标板发光信号的一次性读取, 尤其对于高密度的孔板 (384孔板或更多) , 化学发光成像记录发光信号值的速度更是大大快于传统的读板器。化学发光成像具有高分辨率的检测设备, 能够避免相邻发光反应孔的干扰, 这在高密度的孔板检测中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反应孔存在深度, 会产生阴影和光反射, 这就会对不同位置的发光信号产生不同影响, 但可以通过光校正加以消除。
化学发光成像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样品或者分析物需要量小, 在高密度孔板分析中具有强大优势等特点, 因此它有助于分析方法朝高通量成像方向发展。
例如, A.Andreani对乙酞胆碱酷酶抑制剂进行了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 采用384孔板可以在一个小时完成5000多个样品分析。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Luminol化学发光免疫成像体系, 它已应用在抗原抗体细胞因子、病毒、激素, 肿瘤标记物, 重金属离子等目标分子以及实际样品分析中。
3.2 化学发光微全分析系统免疫成像分析
成像检测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是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与微全分析系统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因为微全分析系统的样品用量小, 因此更需要非常灵敏的检测手段。例如与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检测多种样品中的2, 4-D含量相比, 加入了未激活的固相载体 (如金包被的固体表面或者玻璃毛细管) , 该固相载体具有所有固相载体的大部分优点。采用间接ELSIA法, 牛奶中抗生素的快速自动化分析。三方向的流通生物芯片, 由有序的玻璃微通道组成, 发展成为化学发光检测多组杂交过程。
3.3 化学发光微阵列免疫成像分析
微阵列技术允许上千种分析物质的在单一实验中的同时分析, 它的非凡力量是通过基因阵列表达分析实现的。通过配位结合反应如抗原一抗体或配体一受体反应建立的蛋白质阵列, 在医学研究、诊断学、蛋白物质和药品发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化学发光成像技术作为检测手段,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微阵列具有ELISA法的特异性、化学发光方法的高灵敏度和阵列分析法高通量的优点。选择高分辨率的成像设备是化学发光微阵列分析法得到更佳发展的必要选择, 因为成像分析可以实现在大量分析物发光信号值的同时检测。通过将抗体特异性结合到膜上, 蛋白质微阵列可用于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多重检测。该膜经过在样品或者分析物中孵育而结合了样品或者分析物, 然后用HRP标记抗体和增强型化学发光底物进行化学发光分析。该分析法不需要很复杂的设备, 能实现多样品的同时分析, 并且具有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Z.Sun等利用蛋白质微阵列对12种肿瘤标记物进行了化学发光免疫成像分析, 并且提高了单一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蛋白质微阵列在身体检查中的应用表明了它在协助肿瘤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病症诊断方面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欧阳津, 化学发光成像技术分析亲血色珠蛋白的类型, 福州大学学报, 1999
【关键词】 临床检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02-02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标本用量较少、稳定性较高、标记物制备较容易、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主要将免疫分析与化学反光分析相结合,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继酶免疫、发射免疫以及荧光免疫测定之后的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经常需要检测和分析表征性物质,以判断疾病以及身体病理特征[1]。通过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快速分析各种物质,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1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概况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分析系统,用于抗原、抗体、酶、激素、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检测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分析是根据免疫反应情况,待免疫反应完之后加入酶或氧化剂等发光底物,发光底物经过氧化会形成处于激发状态的中间体,通过发射光子来释放能量,以达到稳定状态。而免疫分析是在抗体或抗原之上利用标记物进行直接的标记,标记物为化学物质或酶,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后,会产生带有抗体免疫的复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是以化学发光剂对抗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磁颗粒性、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之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分离处于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的化学发光剂,将发光促进剂加入到结合状态的部分,使其进行快速的发光反应,并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检测处于结合状态的发光强度。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系统具有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且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及试剂储存的时间较长等优点,可根据激发态分子能量的来源,将化学发光的过程分为生物发光、光照发光和化学发光。
2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类别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主要分为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以及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是通过抗体或抗原在标本中发生反应之时,采用发光的酶作为标记物。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是采用吖啶酯对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后会产生一种复合物,加入氢氧化钠和带有双氧水的氧化剂后呈碱性,出现发光、分解等现象[2]。而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过程包括化学反光和电化学,将三丙胺作为电子供体,对抗体或抗原用三联吡啶钌进行标记,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子转移而产生发光反应。
3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分析
3.1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清学的标志物,是治疗和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诊断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抗体或抗原的表面部分是否受到感染,这样的诊断为常规酶法,但常规酶法会使低病毒含量的携带者出现漏检的情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以前的常规酶法相比,具有线性范围宽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传染性疾病进行分析,如对于已感染免疫病毒的儿童,应对其体内的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以Bowser等进行测定,检测出的灵敏度较高。
3.2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指肿瘤肿瘤在发生与增殖的过程中,通过肿瘤细胞进行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与肿瘤细胞发生反应,产生酶、激素、白质以及癌基因产物等物质。患者的细胞、血液以及组织中都会有肿瘤标志物,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快速的寻找到难以发现的肿瘤标志物。通过对患者进行体外的辅助诊断以及术后监测,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采用Mac等诊断和监测食管癌患者的病情,如对血清中的癌胚抗原浓度、鳞状细胞癌的抗原浓度等进行检测。以Raslan和Shabin对健康孕妇德阴道液和胎膜早破中的人绒毛膜促线性激素和AFP标志物进行比较,AFP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
3.3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 在临床检验中,经常以同丁酶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定量测定。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T,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的标记物,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通过采用Dutra等将肌钙蛋白T(cTnT)的受体分子制成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早期心肌梗死的临床检测,其方法较好,具有相关性,可以应用到临床中对标本进行检测。
3.4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激素 激素是细胞和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主要指散在内分泌细胞中或内分泌腺所分泌出来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在临床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和测定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通过以Vutyavanich等对血清中的促黄体生成素、睾丸素、促卵泡生成素以及催乳素等进行检测,以Karlsson对患者甲状旁腺进行检测,以Gayk和Schmidt对骨代谢标志物中的降钙素进行测量,并和放射免疫法相比,其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3.5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其他物质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还可以分析细菌、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酶以及基因等。通过Dasgupta等对血清中高辛含量进行检测,以Quan等对食物中含有的盐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为临床检验提供数据依据,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施丽娟.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6(4):57-58.
[2] 刘爱国.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7(14):89-90.
11.100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1735—2021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Anti-hcv)
detection
reagent
(kit)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2021-03-09
发布
2022-04-01
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迈克
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
海)有限公司、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金莲、王瑞霞、王建梅、王新明、涂仙菊、徐飞海、王保宁、王雪峰、蔡晓蓉、邢春莲、白玉。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要求、试验方法、标识、标
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采用间接法或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中丙
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试剂(盒)。包括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和时间分辨荧光等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拟用于单独销售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校准品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质控品;
b)
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为原理的生物芯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9791.2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标示)第2部分:专业用体外诊断试剂
3要求
3.1外观
外观应满足如下要求:1
a)
试剂(盒)各组分録全、完整,液体无渗漏;
b)
中文包装标签应清晰,无磨.膏
3.2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用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阳性参考品进行检定,阳性参考品符合率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丙肝肝炎病毒抗体国家参考品的信息参见附录A,以下条款类同。
3.3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用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阴性参考品进行检定,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3.4最低检出限
用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最低检出限参考品进行检定,最低检出限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3.5重复性
用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精密性参考品进行检定,平行检测10次,其变异系数(CV)应
不高于10%。
3.6批间精密度
用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精密性参考品检测3个批号试剂盒,其批间变异系数(CV)
应不高于15%。
3.7稳定性
可对效期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进行验证:
a)
效期稳定性:生产企业应规定产品的有效期。取到效期后一定时间内的产品检测阳性参考品
符合率、阴性参考品符合率、最低检出限、重复性应符合3.2、3.3、3.4、3.5的要求;
b)
热稳定性试验:检测阳性参考品符合率、阴性参考品符合率、最低检出限、重复性应符合3.2、3.3、3.4、3.5的要求。
注1:热稳定性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
注2:
一般地,效期为1年时选择不超过1个月的产品,效期为半年时选择不超过半个月的产品,以此类推。但如
超过规定时间,产品符合要求时也可以接受。
注3:根据产品特性可选择3.7a),3.7b)方法的任意组合,但所选用方法宜能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效期内产
品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4试验方法
4.1外观
在自然光下目视检查,应符合3.1的要求。
4.2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检测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阳性参考品,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根据说明书进行判
定,结果应符合3.2的要求<
4.3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检测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阴性参考品,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根据说明书进行判
定,结果应符合3.3的要求。
4.4最低检出限
检测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最低检出限参考品,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根据说明书
进行判定,结果应符合3.4的要求。
4.5重复性
检测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参考品标化的精密性参考品,平行检测10次,计算10次检测值的平均值
G)和标准差(SD),根据式⑴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应符合3.5的要求。
SD
CV
=
=/100%
(1)
式中:
CV——变异系数;
SD——检测结果的标准差;
狓——检测结果的平均值。
4.6批间精密度
取3个批号的试剂盒,分别检测国家参考品或国家参考品标化的精密性参考品,每批次重复10次,计算30次检测值的平均值(狓)和标准差(SD),根据式(1)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应符合3.6项的要求。
4.7稳定性
4.7.1效期稳定性
取到效期后的样品按照4.2、4.3、4.4、4.5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3.7a)的要求。
4.7.2热稳定性试验
取有效期内样品根据生产企业声称的热稳定性条件,按照4.2、4.3、4.4、4.5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3.7b)的要求。
5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书
应符合GB/T
29791.2的规定。
应在说明书中注明最低检测限的范围。
6包装、运输和贮存
6.1包装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包装容器应保证密封性良好、完整,无泄漏,无破损。
6.2运输
试剂盒应按生产企业的要求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潮,应防止重物堆压,避免阳光直射和雨雪
浸淋,防止与酸碱物质接触,,携止内外包装破损。
6.3贮存
试剂盒应在生产企业规定条件下保存'V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现行参考品说明书*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国家参考品
National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reagents
A.1批号
300010—201509。
A.2性状
液体。
A.3用途
本品系用无菌方法采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阴性和阳性人血浆,经多家抗HCV试剂检测
筛选,用RIBA及PCR等方法确证,并经多个实验室标定。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
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等)定性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及评价。
A.4
包装
冻存管。
A.5规格
本参考品共65支样品,组成见表A.L0
表A.1参考品的组成类型
编号
规格/支
支数
阴性参考品
N1
〜N30
0.3
mL
阳性参考品
P1
〜P30
0.3
mL
精密性参考品
J
1.0
mL
灵敏度参考品
L1
〜L4
0.3
mL
A.6使用方法
本参考品使用时满足表A.2的条件。
现行参考品说明书可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网站查询.参考品说明书会根据参考品的批次进行变更。
表A.2参考品的使用
项目名称
质量控制标准
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阴性参考品符合率(-/-)》29/30
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
+)》29/30
精密性(重复性)
CVC15%狀=10)(酶联免疫法)
CVC10%狀=10)(化学发光法)
最低检出限
L1应检出阳性;L2应检出阳性;
L3应检出阳性或阴性;L4应检出阴性
A.7贮藏条件
长期保存置于一70
°C以下。
A.8注意事项
A.8.1上述参考品含有取自人类的材料,并且/或潜藏有传染性成分。未经灭活处理,必须视为潜在的污染物质,应按传染性物品处理。
A.8.2使用时应待参考品完全融化摇匀后方可加样,冻融次数不超过3次。
参考文献
[1]
YY/T
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
YY
0466-2003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
作 者:张菊梅 吴清平李程思 吴慧清 ZHANG Ju-Mei WU Qing-Ping LI Cheng-Si WU Hui-Qing 作者单位:张菊梅,ZHANG Ju-Mei(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吴清平,李程思,吴慧清,WU Qing-Ping,LI Cheng-Si,WU Hui-Qing(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
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 年,卷(期): 33(3) 分类号:Q93 关键词:生物发光 微生物 快速检测试剂 性质 影响因素
目的 建立基于毛细管柱固定抗原流动注射增强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gG分析的新方法.方法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IgG与抗IgG竞争毛细管内壁表面固定的IgG抗原,利用HRP催化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对碘苯酚体系的`增强化学发光,建立测定IgG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信号与IgG在稀释比为1∶1×1011~1∶1×1010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0.对稀释比为1∶5×1010IgG抗体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5%.结论 将该法应用于合成血清样品中IgG抗体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 者:李晓霞 李延清 申丽华 漆红兰 LI Xiao-xia LI Yan-qing SHEN Li-hua QI Hong-lan 作者单位:李晓霞,LI Xiao-xia(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李延清,LI Yan-qing(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申丽华,漆红兰,SHEN Li-hua,QI Hong-lan(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刊 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7 37(6) 分类号:O657.3 关键词:流动注射分析 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 毛细管柱 IgG★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和蔬菜中亚硝酸根
★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苯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行B超诊断提示有卵巢肿瘤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年龄45~75 (68.2±3.5) 岁;对照组年龄48~79 (68.5±4.0)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化学发光法血清CA125检测;对照组患者进行病理免疫组化学CA125检测。以65U/ml作为界限, >65U/ml为阳性, <65U/ml为阴性。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都与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CA125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CA125在妇科卵巢肿瘤中阳性诊断的确诊率, 比较分析化学发光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125诊断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化学发光法血清CA125检测浆液性癌阳性患者3例 (10.0%) , 浆液性囊腺癌瘤阳性患者10例 (10.0%) , 黏液性囊腺瘤13例 (43.3%) , 单纯性囊肿1例 (3.33%) , 黄体囊肿1例 (3.3%) , 阴性2例 (6.7%) ;病理免疫组浆液性癌阳性患者4例 (13.3%) , 浆液性囊腺癌瘤阳性患者22例 (73.3%) , 4例阴性 (13.3%) ;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CA125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协助诊断卵巢癌, 估计治疗效果和监测患者病史和病程, 其应用价值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1~3]。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化学光仪的普及,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已经在临床上推广开来, 在卵巢癌鉴定方面已经基本普及, 成为患者需要接受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但是, 目前临床对CA125的诊断价值, 还存在很多争议, 虽然CA125诊断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但是又存在低特异性的缺陷, 导致较高的假阴性和假阳性诊断不够准确。CA125被临床公认为诊断卵巢肿瘤的重要指标,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可知, 95%健康成年妇女CA125水平均<35U/ml, 一旦患者血清指标超过正常指标的两倍时, 应该立即给予患者病例免疫检查。临床可以给予患者超声以及CT诊断检查, 如果血清指标>65U/ml, 则为阳性。
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经过化学发光法血清CA125检测, 其结果显示:浆液性癌阳性患者3例, 浆液性囊腺癌瘤阳性患者10例, 黏液性囊腺瘤13例, 单纯性囊肿1例, 黄体囊肿1例, 阴性2例。与病理免疫诊断检查结果相比, 很多病理免疫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时, 其CA125指标也存在升高现象, 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CA125是以抗体直接作用于受检组织, 排除了其他组织因素的影响, 其特异性比较高, 应用价值比较大。但是, 这种检测方法在灵敏度方面却不够高。
综上所述, 临床在诊断卵巢肿瘤时, 不能将CA125作为唯一的检测指标, 不管是通过血清还是病理免疫检测, 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蓉.化学发光法检测CA125和CA153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4) :1135-1136.
[2]刘刚, 葛鑫.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血清学人附睾蛋白46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 (11) :1251-1252.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研究进展;综述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67-02
1 化学发光概述
所谓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实际上是产生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一种光辐射。化学发光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吸收了反应释放的化学能由基态跃迁至电子激发态,再由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同时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
2 常见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应用
2.1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 鲁米诺是1928年Albrecht首先发现的一种发光试剂。鲁米诺属肼类有机化。由于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性质稳定,结构简单,易于合成,且无毒不污染环境,水溶性较好,从而成为研究最多,使用最早,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化学发光试剂之一。它在碱性溶液中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而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同时发射425nm的蓝光,所以鲁米诺的发光体都是3-氨基邻苯二甲酸根。
2.2 吖啶类化合物的化学发光体系一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 光泽精(Lucigenin,LC)化学发光体系是一个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化学发光体系,在国内对该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还很少。国外对LC发光体系作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鲁米诺一样,光泽精在碱性介质中被H2O2氧化,裂解为激活态,发出蓝色的光,其发光效率也较高,只是氧化产物N-甲基吖啶酮难溶于水,常沉积在反应器壁上,为此常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使之增活。
2.3 过氧化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 过氧草酯类化合物的化学发光反应被认为是目前效率最高的非酶催化的发光反应,最大量子产率可达34%。这类反应通常由草酸酯与一种氧化剂作用产生高能中间体,并由此中间体激发合适的荧光剂而产生化学发光。
3 化学发光法的研究进展
3.1 新化学发光体系和新型发光试剂的研究 作为化学发光法的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来说就是要探索新的化学发光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新型发光试剂。这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比如,在化学发光试剂的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在荧光物质方面进行一些创新,针对荧光和化学发光之间的经验规则我们可以对类似结构进行适当的应用和改进,可以引入鳌合基团,借助鳌合基团的选择性来优化化学发光。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了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化学发光新试剂。按照这种创新思路,鲁米诺及其衍生物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3.2 试验装置的微型化、集成化和专一化 从试验装置的发展上来看,微型化、集成化和专一化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之一。针对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从發展趋势上,“将化学发光试剂固定”逐渐要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之一。
3.3 其它技术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 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在今后的应用中可以联合多项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和研究。可以利用的技术有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技术、微透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芯片技术等等,同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先进仪器进行改造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Karuppannan S,Chambron JC.Supramolecular chemical sensors based on pyrene monomer-excimer dual luminescence.Chem Asian J,2011,6(4):964-84.
[2] 孔海霞,刘萍,田云霞,等.应用FITC系统建立非均衡竞争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化学发光法.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3):201-205.
[3] 周考文,顾雪梅,崔晓超,等.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家犬体内甲氧氯普胺的血药浓度.化学学报,2011,69(2):221-225.
[4] Watanabe N,Nagatomo R,Okubo S,et al.[Evaluation of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for anti-treponemal antibody in comparison with chemical luminescence tests].Rinsho Byori,2011,59(2):115-20.
[5] 吴婴.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4结果分析.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1):29-30.
[6] 丁保军,杨凤林,朱珍亮,等.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同一水域中的腐殖酸.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3):530-533.
硅基底金纳米粒子微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多孔硅电致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的前期探索
用Frens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表征.用自组装技术得到了金膜电极表面的金纳米粒子二维阵列电极,用扫描电镜、电化学等方法对该微阵列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金电极表面被自组装膜完全覆盖后,电化学反应不再发生,而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到膜上以后,才得到电化学信号.我们认为,金纳米粒子在这里对电荷的跨膜转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于该过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电荷的转移机制,对进一步理解电荷隧穿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 者:张波 张占军 王斌 严捷 李经建 蔡生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刊 名: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CHIMICA SINICA 年,卷(期):2001 59(11) 分类号:O6 关键词:多孔硅 金纳米粒子 微阵列电极 传感器 自组装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应用实例(五)
多数生物系统存在低水平化学发光,这种化学发光与生物体内的生理反应有关.生活在水和空气中的.生物体受到各种污染因素危害必定引起生理变化,从而引起这种低水平化学发光的改变.利用这种现象,将某些生物体作为生物探测器,应用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程度.
作 者:张仲伦 ZHANG Zhong-Lu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刊 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年,卷(期):27(2)分类号:Q6-33关键词:环境污染 发光分析 发光杆菌 大气污染
关键词: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照明科技;研究
2010年,上海因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被世界各国人士铭记。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展阶段,光辉烂漫的夜晚景色是一大特色。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夜景展示,采用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绚丽多姿的LED发光二极管。通过调查与研究,整届世界博览会使用了10.3亿粒LED芯片。夜晚景色照明整体设计的负责人指出,LED发光二极管让世界博览会被照亮。本文中将对LED发光二极管的特征以及在具体生活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一、LED的概念
LED即指发光二极管,是一类半导体发光元件。其将固体半导体芯片当成发光原料,基础结构是一种发光的半导体原料,被堆放在装备引线的支持架上,周围使用环氧树脂封存,从而保护内芯不受损伤。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元件是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构成的晶片,一侧的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核心部件;另一侧的N型半导体通常是电子。在其中存在一类过渡层,叫作P-N结。当正向电流流经电线对晶片形成影响后,电子会被移动到P区域,在P区域内,电子与空穴重合,之后通过光子散发电能,这就是众所周知的LED二极管的原理。
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特征
LED是半导体部件透过PN结完成光电互换,其具备以下特征:
1.稳定,节约能源,保护生态
发光二极管正向作业电压不大,通常是1.5~3.0伏,作业电流是5~150毫安,所以作业没有太大的风险。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照明设备。当前,LED的光效已攀升到40lm/W,比日光灯高,比荧光灯稍微要小。目前运用的日光灯在运转阶段,会消耗大量的热能,对环境气温的敏感度较强;而荧光灯中有对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的汞。而LED照明是节能的、环保的,因此没有这方面的缺陷。
2.使用周期长,反应迅速
通常情况下,日光灯的使用周期大概是1000小时,荧光灯的使用周期是10000小时,LED的使用周期是2万~10万小时。通过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此外,LED发光反应迅速,其反应速率能够用纳秒来计算,荧光灯则通常是以毫秒来计算。
三、LED在各行业的运用
1.LED在屏显行业的运用
为了让LED应用更为便利,通常将LED排序为矩阵或笔段,设置为达标尺寸的LED模块;或将2根或10数根LED封装为1根LED集束管。其被当作一类象素,通过将LED模块或集束管依照具体尺寸需求排序为矩阵,并配套专业的屏显电路、直流稳压设备、软件、框架等,就完成了一部LED屏显的安装。
2.LED在背光源行业的运用
LED以计算机、移动设备等小尺寸液晶面板背光源領域完成了普及,利用手机界面、按钮、闪光灯中的LED来照明变得极为普遍。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售价会降低,而一款移动设备平均要使用若干的表贴类LED,这表明移动设备市场需求量庞大。所以,LED在移动设备领域的运用效果一目了然。
另外,在笔记本背光源行业,LED也逐步替代了冷阴极管背光源,成为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产品。据可靠消息,通过检测,使用LED取代传统的冷阴极荧光设备,新的笔记本相较于以往的笔记本能够节约电能接近50%,并且不存在对人身体有危害、对生态造成破坏的重金属汞,而LED背光源商品的售价和CCFI背光模块基本持平,是时下最流行的照明设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LED是一类新照明设备,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营销成绩。当然,其在运用层面依然有着技术缺陷,比如光通量不佳,散发的光与天然光依然有区别等。然而,这也无法否定LED照明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夏大海,杨丽霞.不同浓度比的硫酸根和氯离子溶液中钝化膜的半导体特性转变机制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4(8).
[2]张立芳,王飞,俞李斌,等.采用小波分析方法降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下限的实验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36(6):1794-1798.
[3]王鸿翔,应鹏展,杨江锋,等.Mn掺杂后三元黄铜矿结构半导体CuInTe2的缺陷特征与热电性能[J].物理学报,2016,65(6):283-290.
[4]江伟华.高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半导体开关的特长与局限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25(3):537-543.
关键词:仪器比对,质量控制
为了满足临床需要, 现在医院里检验科设备非常多, 同时为减少成本和保证检测系统的一致性, 而导致相同型号的仪器实验室拥有多台。而不同仪器对同一标本的测定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误差[1]。如何保证不同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 这就需要对不同仪器的结果进行比对。仪器比对实验是评估实验室综合能力体现。我们参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中要求认可实验室应作仪器间的比对实验, 结合我科的特点, 对我科两台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报道如下。
1 仪器、试剂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Beckman Access2化学发光仪两台, 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购进。分别安放在急诊化验室和门诊免疫室。②试剂:βHCG、Tn I、MYO试剂和校准品均来自Beckman Access2化学发光原装试剂盒和校准品。
1.2 方法
参考仪器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门诊免疫室的仪器作为参比仪器, 比对仪器为急诊化验室的仪器。每个检测项目收集20份不同浓度水平的患者血清, 3个检测项目共60份血清。持续4 d, 每天检测5份标本 (每天检测时间在2 h内完成) 。分别由专人分在两台不同Access2仪器上检测βHCG、Tn I、MYO等结果, 每个标本检测2次取均值比对。
1.3 数据收集与处理及和可接受判断标准
①计数每个标本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3];偏倚百分比= (参考仪器检测结果-比对仪器检测结果) /比对仪器检测结果×100%。②可接受判断标准[4];小于Beckman厂家声明总不精密度的为可接受判断标准。βHCG≤5%, Tn I≤6%, MYO≤10%。
2 结果
两台分析仪检测结果见表1~表3。结果表明βHCG、Tn I、MYO中值和高值的比对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低值Tn I比对偏倚超出Beckman提供的允许范围 (表1, 不可接受) , 除此之外说明两台仪器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3 结论
我科目前正在积极申请ISO15189认可工作, 非常重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IS015189文件指出“当同样的检验应用不同程序或设备, 或在不同地点进行, 或以上各项均不同时, 应有确切机制以验证在整个临床适用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室间质量评价只是针对每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无法对不仪器之间的结果进行评价, 只能用新鲜不同浓度的血标本 (应涵盖厂家提供的检测线性范围内的不同浓度的血清标本) , 定期在不同检测系统之间进行比对实验, 才能发现系统偏差。并且通过比对与室内质控二者结合, 才能保证在同一检验科内各种型号或同一型号不同仪器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以此为依据调整比对仪器的偏差,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在比对实验的过程中, 我们选择门诊免疫室的Access2的项目测定作为比较方法, 室因为;该仪器工作状态良好 (2011年开始使用, 并且在上个月由Beckman工程师来做过全年维护) 。我实验室相应项目的全国室间质评及实验室间 (参加Beckman公司组织的化学发光Aeecss组的区域性实验比对活动) 的比对均在这台仪器上完成, 且成绩优异。
通过本实验, 我们发现低值Tn I比对偏倚 (9.73%) 超出Beckman提供的允许范围 (Tn I≤6%) , 可能是由于低值水平CV%偏高 (Beckman Tn I低值<15%) 的结果所致, 但是我室所做低值Tn I比对偏倚率仍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所提供的Tn I总不精密度 (<12%) 。说明本实验室的检测系统是可以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目前大部分检验科都采用试剂说明书提供的总不精密度, 这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因此建议每个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方法学评价指标, 不宜直接引用厂家提供的参数[3]。
综上所述, 两台Beckman Access2化学发光检测系统, βHCG、Tn I、MYO检测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符合质量目标要求, 可用于临床的检测。
参考文献
[1]Takubo T, Tatsumi N, Satoh N, et a1.Evaluation of hematological values obtained with reference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s of six manufacturers[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 2002, 33 (2) :62-67.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 17025-2000)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3]毕波, 吕元.定量检测方法学性能验证的系统设计[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2) :143-145.
【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法】推荐阅读:
中考生物质量分析09-12
高三生物成绩分析11-13
生物医学行业分析06-10
高中生物试卷质量分析11-16
高三生物复课新问题分析06-18
七年级下生物试卷分析07-06
1 七年级生物期末质量分析07-02
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分析09-12
生物芯片产业化分析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