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就业政策(精选7篇)
生参军政策级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西部、底层就业的政策及《劳动合同法》等概述如下:
国家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
称或总称。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作为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实施。我国公务员制度自此建立。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包括国家公务人员的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
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
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它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而形成的。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军政策
2007年,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首次在北京市所有全日制高校全面展开。经过试点的实践,一批北京大学生投笔从戎,在军队建功立业,取得了优异成绩,由此大学生参军入伍也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征兵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原就读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无论在校大学生户口来自何处,均按照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
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底层(含农村)就业的政策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地区、面向底层和艰苦地区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制定了一些针对大学毕业生通过流动实现就业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即在西部地区、基层和艰苦地区扶持创造一批就业机会,既解决了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创造就业的成本由政府负担。具体优惠措施主要是户籍自由,未来就业、就学优先等。
一、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2006年,中组部、原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根据《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04]16号)精神,从2003年开始,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
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从2009年开始,西部计划服务期由1-2年调整为1-3年。
主要服务地: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12个省(区、市)加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湖南湘西州、湖北恩施州、吉林延边州部分地区贫困县的乡镇。
三、“大学生村官”: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职务。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
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聘期3年。2006-2008年“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2009年起,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2年中央特岗计划约6万名实施,范围扩大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和四省藏区县、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原“两基”攻坚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
五、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2007年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创造条件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自助式就业)和灵活就业。进一步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
中国现在的发展可能在各位都有自己丰富的感受, 我们从北京到外面各个地方, 不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部西部, 应该讲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建筑景象, 有多少园区, 这是产业层面的, 有多少改进民生的基础设施和住宅小区, 还有多少我们这个社会长期发展必须要配套的这样一些硬件都在建设中间, 你到很多的地方看到的是塔吊林立, 那么其中任何一个我国家和我们可以相比, 那么我们的发达区域是敦厚期, 欠发达地区可能是初中期, 报出来的官方的统计是47%还被很多学者质疑被估计高了, 按照一般的规律我们的城市化要不断地演变下去, 在今后的时期走到70%、80%的高位, 这个增长过程才会趋缓, 现在高速地正在推进城市化, 这是历史要求, 也是内在的条件和规律。
在化解矛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个黄金发展期在中国二元经济期只要我们中国不出大的失误他应该有继续往前演进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时间。而支撑我们高成长性, 支撑我们几十年的高速发展, 这样一个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 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 同时黄金发展伴随的毛病凸现, 这个对于我们的制约是绝对不可掉以轻心的。中央反复强调我们怎么样走和谐社会道路, 就是针对不和谐的矛盾问题, 我们要构建全面小康, 要走创新型国家道路, 就是要在化解矛盾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具体的矛盾我觉得是两大方面, 一个是资源环境的制约非常地清楚, 我们的资源方面比如说在2011年17%的石油资源都是依靠进口的, 我们的主要资源是煤炭, 虽然储量比较丰富, 但是从开采到冶炼都是对环境的污染非常的重。我们必须抑制这种矛盾, 比较环境资源可持续, 现代化战略永远实现的这样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伴随物的制约还有一个人的关系的矛盾, 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 我们看到的是人际关系很多的是有带火药味的, 实话实说, 现在民众的心态是越来越提升其公益意识和纳税人意识。现在很少有人站出来感谢党感谢政府, 现在发出的声音首先是政府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 应该怎么怎么样。现在有匿名的表达形式的网上的飞沫的手段, 那么这种压力是中期必然的矛盾体现, 民众的预期往往超出政府的供给能力。
另一方面, 人们越来越追求那种公民权利平等, 政府权利制衡之下, 更充分的意愿表达和意义诉求, 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就是和政府表现的评头论足之外, 还要吹毛求疵, 这种可以对应到经济学所说的分配关系、财产关系、政府和纳税人的关系, 权利体系和公民的关系等等。怎么样化解这些矛盾必然是一个综合的配套的需要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历史过程。
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融为一体
在这样的黄金期, 我们的物流要适应这样的发展潮流, 取得长足的进展, 同时在物流发展中间处理好相关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需要把物流业的发展和其他的产业发展和整个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融为一体。
物流业在十二五期间适应客观需要的发展, 首先对应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里的大力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首先物流业的发展, 其所对应的决策层有关管理部门已经提炼出来的重要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 比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述现在是七大工业, 我们说的凭借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支撑有互联网的概念, 似乎是描述这样的一个新的状态, 过去的物流是要物理空间里面的物流中心, 那种大的仓储的设备, 当然有很多大的技术上的改进和提升, 但是互联网是说有效供给是可以分散在各个具体的, 不是整合在一起的空间里面, 可以通过依靠探头, 也就是所谓感知器系统你能准确地清晰地把握它们都各自居于何方, 在准确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带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式把分散的来源合在一起形成物流的供给, 供应到形成需求的环节上去。
所谓战略信息产业不光是新兴,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 我们研究的是他一定能够打开市场, 培育市场, 打开市场, 引领以后的潮流, 以后可以对大局产生支撑作用, 他就是产品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那么我们物流至少有其中一部分是对应这样一些重要的概念, 是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结构通过大力加强支持手段的, 这个重点肯定是和我们物流有关。同时是不是也有另外一方面, 我们的物流还有很多的所谓传统服务业这样的特征, 并不一定都是这种战略性的, 但是它的需求也是非常有利的, 有时候很多的潜力就是井喷式的发展, 比如最近几年的中心城市, 我感觉快递已成燎原之势。虽然具体数据我没有细致地去了解, 但是我们就从生活的感受来说。大量的都是快递, 这种发展是不是顺应着现实社会的需求, 答案是确定无疑的。你或许不敢说它就是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但是它非常具有潜力, 并且是顺应这个潜力发展出来, 顺应市场需要来做的一个方面。
供应链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信息创新, 在十二五规划下, 必须顺应客观要求, 有些事情是很草根层面的, 但是和民众基本生活也有一些联系, 其中创新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 而且创新的要求是迫在眉睫, 比如今年我们曾经感受到CPI的经济上涨, 而CPI的上涨中间很重要的是食品价格、农副产品包括蔬菜价格的上涨, 现在已经起稳回落了, 但是这里面给我们的启示是新的供应链是不是创新已经非常地迫切。
总而言之, 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一定要在纲要里面提到科学发展的主题, 和科学发展的主线, 那么为全局全面的小康和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财税政策要成为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主角
在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和各种选择的过程之中, 财税政策要成为主角, 为什么这么理解?因为宏观调控总体模式叫做间接调控, 就是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 而宏观调控工具性的政策就是两大体系, 一个叫货币政策, 一个叫财政政策, 至于说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等等, 有一些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行政有效的手段, 但是可用的程度是非常窄的,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 技术政策应该减少。实际上最有效的经济杠杆式的手段首先是一个货币政策, 调控的是整个经济运行中间一定的松紧, 是总量的调节政策, 对物流业的发展肯定有重要的意义, 就是提供融资条件。但是, 作为商业性定位的金融体系很难要求它一一区别对待, 是支持重点, 抑制非重点, 这样的要求对它是过分的, 实际上的运行基准就是锦上添花, 从每个市场的主体需要来看, 评价一下, 如果风险比较低, 投资收益比较可靠, 那么这样一种市场微观层面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给判断依据的这样的一个信息, 如果可把握, 那么信贷资金愿意给提供, 否则你谈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发展后劲、服务弱势群体等等, 实际上商业金融是不可能持续进入的, 实际上对于这些风险是规避的, 那么在政策表态方面可能有一些扶持, 比如说支持小企业, 也可能得到这种政治表态之后的支持, 但是可持续的充分的支持, 能够在商业性的总体调整为主的金融体系里面提供支持, 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随着银根的缩紧, 我们感觉到总体来说贷款宽松一些还是抽得紧缩一些, 是这种局面。所以在货币政策之外, 另外一个政策体系就是财税政策非常重要。
财税政策的一个基体就是可以雪中送炭, 可以在货币政策一样稳健的情况下, 还可以保障扩张, 可以积极的, 那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就是这两个政策搭配, 一紧一松, 同时财政松的时候, 可以按照雪中送炭区别对待有紧有压的原则, 去优化我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物流业, 特别是支持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能某些短期效益并不明显, 但是我们认为有长期的社会综合效益的这样一些领域的项目, 财政的政策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支持。在结构升级换代关注产业政策, 对于我们的一些具有发展后劲的经济组成部分得到更好的支持, 能够后来居上, 财政政策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我们前面讨论的十二五期间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我们物流业的发展, 我认为财税政策要在区别对待前提之下, 很好地发挥重点支持兼顾一般的这种功能。
中央有关的精神也特别说到了要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在中国这个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间, 物流业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连通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这样一个网络, 这样的一个网络里面的物流成本的降低, 既有利于企业, 又有利于服务对象, 又造福于整个资源配置优化和民生。这个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搞活流通, 搞活经济, 实惠民生是一体的, 那么财政在这方面区别对待, 重点支持, 区别对待, 兼顾一般呢?
财政方面的收入是税收, 那么还有金融的配套, 比如说政策性金融, 这些合在一起, 第一就是对于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发展当中的一些应该得到支持的增长点, 这样一些创新的特定事项要有财政支出方面的专项支出。财政的专项支持可以把这个作为特定的支持。某些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中心的支持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候追求的不是直接的所谓微观成本效益、分析眼界里面的效益, 我们在西部甚至在青藏高原我们都可以建物流中心, 在纳西有物流中心的建设, 从正面来讲它的必要性是做这个事情考虑的是整个国家生产力的布局, 整个的资源配置的网络, 以及中央政府层面必须自上而下贯彻的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些从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上升到全社会和谐层面的需求, 这样超越微观全社会眼界的这样一个综合绩效, 我们也要积极地探讨它的考评, 它的考评复杂得多, 要有特定的指标体, 有特定的发展支持手段, 但是是一个方向。公共财政的支出要做的事情要按照综合效益、社会效益、发展后劲, 通盘的和谐等等, 这样来形成它的考虑信息。
从这个角度来说, 专项支持首先必须明确是一个要用的手段。
第三个是政策性融资手段的支持, 避免过去在思维定式上财政支持当然是把钱拿过去支持, 那么往往支持是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钱, 最好是100%真正支持。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有一个非常值得看中的就是财政资金能不能够尽量放大它的成数, 形成所谓政策性基金, 专业化管理, 信贷式放大这样的成熟性效率, 这就是政策性融资, 某一些融资不敢进入, 那么财政如果以贴息、信用担保等等方式, 把这样一个原来犹豫的状态推成一个下决心的状态, 实际上产生的融资功能就比财政自己直接用钱来支持放大若干倍。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情社会特征比较明显的状态, 如果有财政贴息, 所有的对象里面你必须选择, 那么不可能所有的都支持, 选择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标准是需要考虑的。这里面有一个政策, 如果这个政策水平掌握不好, 就会发生很多的问题, 那么很多的学者就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 那么就说这个政策一出台就会发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不这么看, 那么看现在金融危机的美国, 和债务重重的日本, 无一例外他们都对新兴产业提供这种贴息方面的支持, 美国实际上中小企业在不断地运转, 而且是透明公共财政的信用作为贴息的来源, 以信用担保的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 那么这里面风险控制的机制是非常明确的, 这种客观性的公正的支持机制也是非常公正的, 那么我们必须回到中国的现实, 我们要在支持手段方面积极地探索和发展政策性方式, 不能把小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 看到这种危险我们在这方面断然排斥, 这不是支持中国后来居上现代化赶超的一个应有的态度。
当然这个政策性投资还有很多其他更丰富的机制, 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探索, 包括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里面的BOT、POT, 包括现在公司合作伙伴关系, 这是缩写成PPP, 这样的一个表述的新的机制创新, 在中国有非常不现实的需求和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物流业这方面, 我同样认为我们值得在这方面看重怎么样形成各种支持。当然, 附带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我接触到一些企业家, 对于和财政部门打交道是心怀畏惧的, 门难进、脸难看, 话难谈, 在我们现实当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但是我觉得你要换位思考一下, 财政部门每年要花钱, 要支持科学发展, 产业升级换代, 结构优化, 每年他花钱要表明对于领导层、对人大、对社会方方面面交代这个钱怎么花得好。换位思考一下, 你只要有有说服力的报告, 是可以说服他给你进行贴息信用担保等等跟上支持手段, 这也是一种所谓民间和政府管理部门互动空间的共赢。咱们把话说得白一点, 至于管理部门他每年总要花钱, 财政每年总要支持中小企业, 要支持结构优化, 就是把钱花到哪儿的问题。你如果能够淡下心来, 碰到工作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 你不要放弃整个全盘的努力, 把自己发展中间的可能性, 有依据地令他信服地把信息充分传递给他, 就可能得到一个明确支持的结果, 这个事情我觉得企业家朋友还是值得体会。任何一个层级的财政, 每年即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他也有一部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这是多年做的, 一定也有一部分支持三农的发展, 那么如果你做的就是农业项目, 一定是可以得到他支持的, 那么当然你要有说服力的, 让他认同你才能支持你。
那么我们的财政收入在不断增长, 而且大家看到的报出来都是超过GDP增长幅度, 但是大的形态上是在我们前面改革的情况下十几年防水养鱼使得财政收入一直下降, 降到九四、九五年低点之后, 现在正在恢复性地上升, 现在这几年看到的都是财政收入比GDP增长幅度大的提高, 但是实际上提高的是横向的增长, 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是比较接近, 和发达国家更是低很多。但是必须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加大力度结构性减税的文章的可能, 你要适应民众方方面面的需求, 在十二五期间把结构性减税这方面的文章做足。所以我感觉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持, 结构性减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包括降低物流行业、企业和相关的经济活动中间的税收这方面的负担。
前面说到的支出的支持、融资的支持, 当然要并行不悖, 但是结构性减税在合理的领域, 正确的环节, 适当的量上把握好, 把文章做足是非常必要的。后面我还要专门再结合增值税转型这个改革在这方面多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四, 我认为在支持物流业发展中间清理整顿乱收费, 把小金库这样的一个多年没有真正解决的不良性解决好, 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增值税扩围改革把生产型转成消费型
作为财政支持, 很多人关注的增值税转型之后, 现在增值税扩围的改革, 增值税转型在前面把他的原来生产型转成消费型, 但是消费型以后, 不光是自己购买的原材料里面可以作定向抵扣, 自己投资的项目也可以进行抵扣。现在我们所说的增值税扩围的改革就是把覆盖面扩大到营业税的身上。
这个改革的必要性, 从税制完善角度来看, 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的转型是破坏了增值税抵扣的链条, 影响了正常发挥, 增值税认为是具有中性优点的税率, 他就是在筹集政府收入的同时, 并不对经济主体实施很多区别对待的这样一个不同待遇。所以, 客观上这个税种是鼓励企业在发展当中做大做强的, 带有中性的特征。那么要发挥其中性的特征, 就是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要宽广, 现在征税的范围比较窄, 打破了其增值税的作用, 中性效率就不能发挥。
从产业调整的方面来看, 把我们国家的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范围之外, 已经对我们的财税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 具体的表现对营业额全额征税按照一个比例税率, 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重复征税, 形成小而全、大而全, 按照这种模式就会使企业竞争中间的扭曲, 影响企业生产投资中间变成预计的现实。比如说企业外部服务和营业税无法抵扣, 那么就自身提供服务, 这就导致服务再生产主体之内形成所谓内部化, 遏制了专业化细分和服务外包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个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抑制了出口, 出口我们适应零税率, 本来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但是由于我国的出口税率是营业税, 出口无法退税, 就导致我们的服务在出口的情况下是含税出口, 影响了国际出口方面的灵活发挥。
从增值税的角度来说, 随着多样化经济新的经济形势不断地出现, 税收征管碰到了一系列难题, 比如现在市场盈利中间, 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越来越多了, 形式也越来越复杂。这种情况下要准确地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是越来越困难, 这给现在的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
还有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 某些传统商品已经服务化了, 商品和服务的区别在某些业态里面是寓意模糊的, 两者怎么界定, 到底是征收增值税还是营业税, 很难划分。从征管的角度来说, 怎么更合理地来税收本身划分的角度来看, 也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所以整合起来看, 中央强调升级换代, 上海明确被中央表述为要率先现代化打造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些要求之后, 上海的领导层非常积极, 决策层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已经确定了具体地从2012年1月1号启动的改革实施方案。这样一个上海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意义一定是全局性的。当然, 从上海的试点方案来看, 它还是带有这种试水的特征。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渐进改革的路线的依赖和矛盾的环节, 必须分步走。所以我们先看看上海试水的方案明显有过渡色彩, 他不是全覆盖的, 他选择了原来营业税覆盖一部分的行业, 另外在试水的范围内增加一部分的税率, 但是也不能增加得太细, 那么是粗线条的税率设计, 那么在粗线条的改革下某些企业并不感觉明显, 那么这种感觉我个人认为上海试点过程中一定要动态优化, 企业应该积极地向有关的部门反映自己碰到的问题, 如果是说税率并没有变化, 这时候更多要考虑自己有没有做专业化细分的潜力, 你把这个专业化细分出来, 那么企业可能就拿到了低税率。如果算出来比专业化税率还高, 那么你是不是要测算一下我可不可以专业化细分, 那么如果不能细分就没有办法, 如果可以细分你还是税率高的, 一定要向有关部门来反映。那么这还需要有待动态的优化实施方案。
上海启动之后, 应该是积极地优化上海这样一个试水的方案, 然后应该看到在总结经验之后, 能不能够尽快地向更大的范围推开。即便不能一下推到整个统一市场, 是不是可以先从上海周边地方推开, 因为很明显你如果上海用这个方案实施起来, 周边这些企业感到对这个政策有实惠的, 都跑到上海去注册, 这并不是好事。一个统一的市场应该是放开让大家在所有的区域之内, 应该在流动的情况下, 更匀称地布局。上海的试点不应该长久地局限在这个局部, 只要有可能是尽快地推到更大的范围内。这个推开的过程希望得到企业界企业家、财务管理、税务环节上的一些有经验的人士积极地反映建设性的意见和管理部门形成互动, 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应该特别注意倾听来自于企业的反映, 要加强调研, 大家在共同探讨的情况下, 争取把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改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扩大它的覆盖面。
2. 举方仲永、麦考利·卡尔金的事例是为了证明“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的观点。举杨澜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成长需要厚积薄发的观点。
3. 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表述极为严密,无懈可击。如“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才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作者用了两个限制性的词语“多是”、“一般”,强调一般情况,但也可能有例外。作者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使得语言表述极为严密。
二、 1. ①北宋前期的宫廷画院开始自觉极力提倡,诗意入画渐趋重要。②北宋后期诗意追求成为主流。③南宋时诗意追求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
2. ①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②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③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
3. ①“无我之境”:用客观的态度,追求细节逼真写实,真实再现自然景色。②“有我之境”:有直接表露的主观情感,有确定的审美感受(或“有诗意地追求”),有明确的意念或主题。
三、 1. 首先,交代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其次,高度评价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重大意义;再次,从五部获奖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综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成就;最后指出当今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
2. 以历史性的高度,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为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不足提供了集中呈现的平台。
3. 思想深刻(或“坚实深刻”);融合传统,贯通中西;风格多样,个性鲜明(或“叙事个人化”)。
四、 1. 肖邦的艺术独创,身后没有继承者(答出“越是独创的艺术家,身后越难有继承者而形成流派”亦可);不符合流派的某些“硬性”的指标;在艺术创造中最具恒久价值的,往往是最个人化的创意,而不是流派的共同特点。
2.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伟大艺术家作品的深刻和复杂的矛盾性在每个不同艺术家身上有着特殊性质。肖邦在对于音乐矛盾性的处理方面比其他音乐家高明。
3. 肖邦是独创的艺术家,身后没有人能够企及他的高度;肖邦的音乐独特,音乐中的矛盾都被隐藏了起来;肖邦的音乐不仅创新而且完美;肖邦英年早逝,创作盛期短,但作品大多是第一流杰作。
五、 1. 佛教传入中国,经过近一千年的发展才有理学诞生总结了思想重建的事例,证明“中西学术思想的真正融合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将佛教和西方思想比较,用当代与佛教传入时的时代差异,说明当今中西思想融合的复杂性。
2. 远离热闹,甘于寂寞;献身学术,为中西文化的融合而努力奋斗。
3. ① 与“科学”相印证的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等。
② 与“民主”相互印证的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的“诛一夫”非为“弑君”思想等。
③ 与“平等”相互印证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等。
④ 与“博爱”相互印证的有“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等。
六、 1. 争夺文化遗产,志在必得;将挖掘的名人故里等开发成旅游景点,以此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以创收为核心,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地方政府对争夺文化遗产高调介入与认同。
2. 利益驱动,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以此作为面子工程,官员以此为自己捞取政绩而推波助澜;也有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考量。
积极参与,正确引导。
3. 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给历史文化带来灾难);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推助了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七、 1. 以“儒、道、释”三教入题,意在引出削磨锋芒之力量占优势的文化背景。证明“不露锋芒”有生存的基础、历史的渊源,为下文论述要露锋芒作铺垫,树立批驳的靶子。
2. 相同的论证角度:主要从正面进行论证。相异的论证角度:第3段从武将锋芒太露者难得善终的角度论证;第4段从文将锋芒太露者难得善终的角度论证。所要论证的观点是:历史上锋芒毕露、正直耿介之士总是命途多舛、引人嫉恨。
3. 先提出中国文化有不露锋芒的传统,然后分别举例证明不露锋芒者一帆风顺,官运亨通,而锋芒毕露者招惹是非,带来祸患,最后呼吁为人要显露锋芒,敢于担当,促进社会进步,显露独特魅力。
八、 1. 首先,摆出谬论“天人合一”可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重大难题;接着,揭示谬论错误所在,阐明对“天人合一”的正确理解;最后,提出希望,学者应该尊重科学。
2. 作者认为鼓吹者一方面杂糅了儒道佛思想,缩小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并夸大了它的价值。
3. 因为“天人合一”论是杂取拼凑出来的伪科学,鼓吹者却宣称可以解救世界生态危机,实在可笑;把本是认识论的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加以拔高,不懂科学也不尊重科学,却自我陶醉,实在可悲。
★ 公共住房租赁申请书
★ 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书
★ 住房租赁合同
★ 住房租赁合同
★ 标准版住房租赁合同
★ 住房的租赁合同
★ 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
★ 《武汉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全文
★ 沈阳住房租赁合同网签申请书
一、由《九章算术》形成的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体系
《九章算术》是我国秦代到汉代以来对传统的数学思想进行总结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是我国古代用算筹为特殊的计算工具进而形成的一种数学体系。《九章算术》对我国古代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对古希腊、西方数学体系的影响一样, 极为深远, 它构成了我国古代数学文化体系的初步模型。
根据史料记载, 《九章算术》并不是一个人的作品, 而是经过较长时间和多个学者不断修改和补充的产物, 到汉代时才逐渐完备。这本书以“问题集”的形式编写, 把246个数学问题按照性质进行分类, 总共有九章内容, 包含了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等九个大类。这样的一本书在几千年前就产生, 并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在世界上实属罕见。因此, 这部记录秦汉时期数学成就的著作也在几千年前就塑造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体系。首先, 《九章算术》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 对于联立一次方程 (即现代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 、如何解答联立一次方程进行了总结和说明。同时, 在解决方程时, 通过运用两次假设, 《九章算术》还创造了把一般方程的求解转化为“盈不足术”的法则, 这种解法后来还传到了世界各国。第二, 《九章算术》最早提出了分数的概念, 并系统地论述了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分数运算的问题。仅这两项问题, 印度在七百年后才产生, 欧美数学就更晚了。第三, 《九章算术》在说明分数和方程组的问题时, 引入了负数的概念, 并提出了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这一发现同样比欧洲早了700年, 比欧洲早了1600多年。仅仅从这三点创世纪的成就中, 就可以看出《九章算术》不仅仅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数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在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上也有很高的水平[1]。
在《九章算术》成书之后的几千年里, 深刻影响和指导着数学的发展和数学体系的形成。在唐宋时, 这本书被官方定为数学教科书, 因此, 后世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数学家都是从《九章算术》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必然会受到数学体系的影响。随后, 北宋一代更是大范围刊刻《九章算术》, 其中的代数、几何等内容便被大范围地首次印刷。一般来讲, 由《几何原本》构成的西方数学体系与由《九章算术》构成的中国数学体系是现代世界数学的两大主要来源, 因此, 不仅对中国, 《九章算术》对世界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二、《九章算术》的数学思想来源
1. 先秦墨家数学思想。
首先,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和思路受到墨家思想的最大影响。墨家是先秦时期以墨子为代表的重要思想流派, 但是这种平等、兼爱、非攻的逻辑思想到了秦汉之后被视为异端, 到了两汉之后, 墨家不容于封建专制的部分思想更被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排斥和镇压, 没有任何立足之地。而刘徽利用墨家这种纵横捭阖的辩难思想正是在其受到压抑之后并开始重新获得重视的时候。因此, 在魏晋时代, 刘徽利用墨家思想以及墨家的逻辑为《九章算术》做注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且秉承着墨家辩难之风的特点, 刘徽对各种《九章算术》原文中论述不清晰的语句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的解释;其次, 刘徽按照墨家的严谨思路, 对原文中的含混的部分进行了严谨的推理, 对于辞、推、故、理、类的应用很多;最后, 刘徽大量运用了先秦墨家的原文典籍, 如《墨子》等。
2.《周易》数学传统。
在墨家之外, 另一个影响《九章算术》注释的重要思想是《周易》。《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算是我国原始社会以及奴隶社会时期累积下来的具有解释神秘性质的著作, 到汉代时, 《周易》被列在儒家经典之一, 受到了统治者与知识界关于变化、平衡等问题的重视。而在刘徽生活的魏晋时期, 《周易》首先被认为是一部占卜著作, 带有迷信色彩, 但是刘徽却利用朴素的辩证法去调和这种思想, 把阴阳、动静、刚柔等多方面的互相作用进行科学化的调整, 他肯定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基本思想, 看到了万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数学方面, 他提出了“穷则变, 变则通”的科学思维。对于数学研究, 他讲究“阴阳制衡”是数学的根源, 利用统一思想来考察算数内部的矛盾规律。在注释《九章算术》时, 刘徽利用《周易》中的思想分析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证书复数、衰分术与返衰术、圆与多边形、勾股弦、分言之与完言之、和与差等多种数理矛盾关系之间的对立统一, 探索数学科学的根源。“变则通”的思维可以说是刘徽从《周易》中汲取的最具有数学风格的思维,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 刘徽很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数学变换, 尤其是“乘以散之, 约以聚之, 齐同以通之”三种等量变换, 从而达到“平其偏颇, 齐其参差, 通彼此之否塞”的运算境界, 使得各种数学方法能够实施, 各种数学运算可以完成。这算是在技术层面的运算操作上更高一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论[2]。
3. 儒、道等其他数学思想。
除了《周易》外, 刘徽和他的《九章算术》还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统一体, 它还受到了先秦儒家、道家、《周礼》、《管子》等思想的强烈影响。举例来说, 对于儒家, 在刘徽生活的魏晋时期已经非常普及, 而且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通过《论语》已经走遍千家万户, 而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中也多次引用儒家的话语, 比如说在阐释数学的作用时, 刘徽引用了“举一隅而三隅反”的著名言论;再如道家, 在汉初时道家曾经一度取得统治地位, 而到了魏晋时则逐渐与多种思想融合, 在《老子》、《庄子》等作品中, 刘徽注意到了“至细曰微, 微则无形”的思想, 并把它合理化于分数一章的注释当中;《周礼》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 记录了当时各国的礼仪制度, 而在刘徽的注释之中也多出现对于《周礼》的引用, 比如在解释说明中的“九章”时, 他就引用到“周公制礼而有九数, 九数之流, 则《九章》是矣”。对于《周礼》之中的调和思想, 刘徽更是把它上升到数学的作用层面加以讨论, 并从中引发出了创立重差的过程等;至于《管子》, 其中记录了如天文、地理、历法等多种古代科学, 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释过程中更是引用颇多。
三、《九章算术》与中国古代数学文化风格
通过对于《九章算术》的研究, 可以发现通过古代数学典型的文化风格, 其最大的特点是鲜明的社会性, 从《九章算术》的体例开始就可以看出问题的提出与社会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 有着鲜明的应用数学的色彩。其次, 数学教育也始终处在封建集权政府的控制下, 从《九章算术》的传播就可见一斑。第三, 我国古代数学受到了广泛的社会思潮、宗教神学和哲学流派的影响, 社会性痕迹明显;在运算方法上, 古代数学是利用几何与代数互相渗透的、以算筹来计算的方法, 并很早采用了十进制方式, 同时利用一整套“数学语言”来说明计算方法, 程序简洁而有效。最后, 传统数学文化在运算过程中, 体现出了强烈的“寓理于算”思维, 这是因为受到古代哲学影响的数学家们很善于从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中提炼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再利用抽象思维从中抽出一整套相关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 并在计算过程中提出运算方法。这些古代数学文化风格也深刻影响着现代的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 是研究众多数学问题的基础[3]16。
1. 算法为中心的实用性风格。
举例说明《九章算术》中所体现出来的算法为中心的实用性与社会化风格。在第二、三、六章中, 为了论述各个单位的换算比例, 书中利用了舂米、谷子、粟米等多种粮食来进行说明, 很清晰地讲述了多少单位的粟米换算多少单位的谷子, 实用性很强。再如论述比例算法的“衰分数”时, 也采用了牛、马、粮食的分配问题来说明, 这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性数学文化风格。
2. 寓理于算的概括性。
至于寓理于算, 以带书中的“率”、平面几何中的“出入相补”、立体几何中的“截面原理”、“阳马术”等分析, 《九章算术》中很早就体现了数学工作的“证明与计算”过程, 把演绎的方法很早地运用, 因此问题的求解过程就带有概括性, 与西方的算法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数学文化的根基。
本文首先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 将《九章算术》放在整个世界数学史中进行考察, 得出了《九章算术》开启中国古代特色的数学体系的结论。接着, 文章从刘徽注与《九章算术》诞生的年代出发, 分析了成书和注释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思想影响, 最重要的两种是墨家思想和《周易》学说。文章还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在《九章算术》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数学文化风格, 即以算法为中心的实用性风格和寓理于算的概括性风格。
摘要:本文将运用追根溯源与作者分析的方法, 并与西方的数学传统进行比较分析, 从《九章算术》中看出古代数学实用与算法传统、价值与特点等, 并深入分析《九章算术》影响下的古代数学文化风格。
关键词:《九章算术》,文化风格,古代数学,刘徽,算法
参考文献
[1]王蜜.算学经典《九章算术》——中国独具特色的数学体系形成[J].科学与文化, 2006 (11) .
[2]郭金海.中法对照本《九章算术》发布会纪要[J].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5 (3) .
可是偏偏事与愿违。就在这一年,在一场肯塔基大学同范德比特大学的比赛当中,鲍维在一次拼抢篮板球倒地之后导致自己的左腿胫骨发生了严重的应力性骨折,他不得不远离球场长达两个赛季之久。待到两年之后,鲍维终于再次复出,可是却已不复当年之勇,复出的这个赛季,鲍维只有10.5分和9.2个篮板进账,且左腿的伤病仍在困扰着他。也就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状况,鲍维站在了这一年的选秀舞台上面。
对这件事,因曼心里自然很清楚,这也正是他的担心所在。不过,因曼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以往,每次在为球队选拔球员时,因曼都必定亲力亲为,都要亲自飞到这名球员的家乡或学校向他的亲人或教练打听情况,这也是多年来因曼始终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就在因曼决定选择鲍维之后没多久,有一天,他亲自来到莱克星顿找到了当时肯塔基大学的主教练乔.B.霍尔,询问关于鲍维腿部伤势的情况。霍尔教练是全美出了名的固执教练,但却又足够的诚实,他跟因曼说:“鲍维的腿伤对他肯定还是有影响,但如果你们真的要选择他,保险起见,最好还是带他进行一下全面的检查。”
因曼采纳了霍尔教练的建议,在征得了鲍维的同意之后,因曼和他一起回到了波特兰,在波特兰,当时的开拓者队队医罗伯特·库克对鲍维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核磁共振到跑步机跑步,再到用他的左腿不断练习起跳落下,开拓者队可以说是面面俱到。除此之外,库克医生还用一种比较古老的办法——用小木槌轻敲左胫骨来检测鲍维的左腿是否完全健康。
当时,库克医生在轻敲完了鲍维的左胫骨之后问他:“疼么?”鲍维说:“一点也不疼。”就这样,鲍维顺利通过了开拓者队的检查,也让因曼始终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现在,他可以更加理直气壮的在选秀时挑选鲍维了。
不过尽管如此,这件事情在开拓者队内部却还是没能达成一致,依旧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意见不一。赞成的人中当然是以拉姆齐博士为首,在拉姆齐博士看来,鲍维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种球员——能抢篮板、能中投、能在低位传球,能防住贾巴尔,拉姆齐博士对他非常感兴趣,认为鲍维完全能够成为第二个比尔·沃尔顿。而反对的人当中则是以米切尔·汤普森为首,汤普森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独自撑起开拓者队的内线,球队应该选择迈克尔·乔丹,虽然现在球队在得分后卫这个位置上已经拥有了足够出色的德雷克斯勒,但倘若能够将乔丹选来与克莱德组成双后场的话,那么开拓者队将所向披靡。对汤普森的这个想法,德雷克斯勒公开表示了赞成,可是拉姆齐博士却命令他们两个闭嘴,并告诉他们说这件事情球队自会处理。的确,对这件事,不管其他人怎样讨论,决定权却始终都在因曼的手中。
1984年6月19日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大卫·斯特恩作为总裁第一次主持NBA选秀大会,没有任何意外的,火箭队在第一顺位摘走了奥拉朱旺。开拓者队将在第二位做出选择,而就在做出选择之前,因曼的目光始终都盯在鲍维身上,人们不知道当时因曼到底在思考着什么。就连鲍维自己在日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也说:“当时,因曼先生一直在盯着我看,他的那种表情和目光,让我很难理解,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似乎是在寻求一个视角和我内心里的一个画面,以至于能把我看透,但又好像是在寻找真理,总之很难琢磨。”
我们不知道当时在因曼的心里是否还存在着疑虑或举棋不定,但他还是做出选择了。就在火箭队摘走奥拉朱旺之后,选秀大会开始后的第16分钟,斯特恩宣布了NBA历史上最无法忘记的句子——“波特兰选择了萨姆·鲍维,肯塔基大学。”要知道,就在这一年的选秀大会上,斯特恩念的每一支球队的名字都是完整的,可唯独这次,他省掉了“开拓者队”这几个字,好像是要赶紧逃离掉这个现场似的。而随着斯特恩话音的落下,鲍维也徐步走上了台,当时的现场主持人阿尔·阿尔伯特这样叙述道:“萨姆·鲍维,一个从腿部应力性骨折的伤病中重返赛场的年轻人,他缺席了两个(NCAA)赛季,现在他复出了,在肯塔基大学再次复出了。紧跟着是一段简短的鲍维的高光短片,在短片播出时阿尔伯特又说了一遍:“萨姆已经从他的应力性骨折中彻底康复了,他甚至拒绝了参加今年举行的本土奥运会。”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性的一幕呀。
就在短片播出完之后,现场的另外一位主持人卢·杜塞特继续问鲍维道:“萨姆,勇气绝对可以说是你个性中的一部分,很高兴看到你走出逆境重返赛场。但是,你的腿真的没事了么?它足够健康到可以去应对82场比赛了么?开拓者队告诉我说,在他们决定挑选你之前,已经对你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检测,现在他们挑选你,就是检测出的结果么?”对这个问题,鲍维说道:“是的,我的确是去了波特兰,开拓者队对我进行了7个小时的身体测验,但他们没有透露给我任何信息,可是我相信我已经100%康复了。”
就是这样短短的几分钟,让开拓者队折腾了几个月的选秀闹剧终于画上了句号,而因曼这段时间以来的忙碌也终于有了收获。众所周知,因曼的这个决定后来成为了NBA历史上最大的笑柄,也给开拓者队的球迷带来了永远抹不去的痛。但是对因曼来说,在这一刻他无疑是心满意足的,因为一个新的球队构建计划已经在他的眼前浮现了。
媒介广告经营
本章重点:
媒介的广告经营是广告行业经营主体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告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介,媒介本体也主要通过广告运作实现自身的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认识媒介与广告的相互关系;了解媒介的广告组织的几项主要职能;以及与这些职能相对应的广告机构设置模式、业务运作流程;理解媒介的广告经营的基础;重点掌握媒介广告的三种业务来源以及再次相对应的三种经营方式,媒介对广告代理公司的争取与选择,媒介广告业务员制度、制片人制度、计费标准、价格政策等几种通行的媒介广告经营管理制度。
第一节
媒介与广告
一、广告对媒介的使用
大众媒介与广告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广告对媒介的使用,是由现代商品经济的需要构成的。而媒介是否能被广告所使用,需满足五种要求:
1、要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
2、要具有相对固定并且比较明确的受众群体 3、要具有适当的传播速度 4、要具有良好的传博效果
5、刊登发布的成本能够为企业所承受
二、媒介对广告的限制与适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成长史即为广告的发展史,广告的发展史即为媒介的成长史。一方面,四大传媒的发展为广告事业的开创和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广告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传媒的进步和成长。然而二者的关系并不总是和谐,二者也存在着磨擦与冲突,需要相互限制、相互适应。
(一)媒介对广告的限制 媒介对广告的限制,我们应该将其理解为社会对媒介和广告的限制,主要包括如下四点内容:
1、政治标准
2、业务标准
3、受众标准
4、效益标准
(二)媒介对广告的适应
媒介对广告的限制仅仅只代表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媒介在对广告进行种种限制的同时,有不断寻求与广告的适应,其主要表现在:
1、媒介自身的调整与转型
2、媒介内容和受众对象的变化
3、媒介形式和技术方面的不断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媒介与广告之间的限制和相互适应应该理解为一种互动的促进,而不是一种矛盾的关系。
第二节
媒介的广告职能与广告机构
现代广告业是从现代媒介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成熟的。随着现代广告业的独立发展,广告经营机制的确立,媒介的广告经营,经历了职能与角色的转换过程,即由集承揽、发布多种职能于一身,而转向专门发布广告。媒介是广告的行为主体之一,在广告市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媒介的广告职能
对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广告职能,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1、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商业广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 2、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对广告的内容起到过渡、筛选的作用 3、传播技术的颈部和媒介形式的更新,促进了广告业的发展 4、传播业的规范化使得广告也不断规范
二、媒介的广告机构
媒介的广告机构依据媒介在广告经营中所实现的具体职能来设置。
(一)媒介广告组织的工作任务
1、及时、正确地发布广告
2、向客户提供有关服务信息
3、监督、修正广告的内容和形式
4、进行临时广告设计制作和修改补充工作
5、开发业务渠道
6、协助媒介的编辑部门和其他经营部门,当好参谋
(二)媒介广告组织的机构设置
一个比较大的媒介的广告组织按照具体情况可以设置如下机构:
1、业务部(科、股):对外承接广告业务,与客户经常联系,提供服务。在不同的媒介中,还会有不同的分工。
2、管理部(科、股):它是内部工作部门。按需要可以包括管理部、设计部、制作部、校对部、审查部等。
3、研究部(科、股):广告工作的命脉,是科学而又细致入微的工作。
4、财务部(科、股):负责广告费的回收监督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第三节
媒介的广告经营
从业务本质上来看,媒介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向广告公司和广告客户销售广告版面和时间。即使是兼营广告代理的媒介,其广告经营的重点同样是承揽广告刊播业务。
一、媒介广告经营的基础
(一)扩大发行,加强覆盖,拥有尽可能多的受众
(二)找出自身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1、报纸
优势:它覆盖面广且传播迅速,有很强的时间性,黑字白纸的存在形态也使其在详细介绍商品方面具备突出优势,再加上灵活的排印、发布和相对低廉的收费,报纸媒介的广告营业额一直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处于领先地位。
报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必须在受众群体或刊载内容等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2、杂志
优势:杂志的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如广告有效期长、发行面广、制作精美、受众理解度高、针对性强等
杂志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内容上花功夫,力保每期都有亮点。
3、广播
优势:广播的优点在于极为迅速及时、覆盖面广、价格低廉、有较高灵活性等。
广播从节目播出伊始,就应具有吸引力,尽力避免听众中途换台。节目播出的时段安排也要合理,要根据听众的生活规律和习惯来安排相应节目的播出。
4、电视
优势: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深入家庭,影响面广;表现直观真实,能直观地传播信息。
电视媒介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根,也得靠走专业化、个性化的道路。
(三)加强自我宣传
1、对报纸、杂志,它们完全可以通过在其它媒体上做广告,印发宣传品,或发动、参与各种娱乐、文艺活动的方式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和知名度,赠阅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2、广播、电视媒体相对而言比较注重自我宣传,节目预告是他们最常用的一种传播方式。
良好的传播品质与权威,众多的受众,个性化的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履行重大社会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媒体从事广告经营的基础和前提。
二、媒介广告的业务来源和经营方式
(一)媒介广告的业务来源
1、广告客户直接向媒介委托刊播广告
2、广告代理公司委托刊播广告
3、媒介业务员承揽广告。
(二)媒介广告的经营方式
媒介的这三种主要的广告业务来源,决定了媒介广告经营的三种主要方式:
1、广告部门直接接受广告客户委托刊播广告
2、由广告公司代理
3、媒介业务员承揽
三、媒介对广告代理公司的争取与选择
(一)媒介对广告代理公司进行积极主动的益处:
1、既保证媒介的广告业务来源,又减少了媒介开展广告经营的工作负担。
2、使媒介在广告费的收取上,既集中、方便,又能极大减少呆账风险,最大程度地避免财务损失。
3、它能保证广告制作质量,彰显媒介实力。
(二)媒介对广告代理公司的选择标准:
1、与媒介业务相对应的代理能力
2、具有较好的代理声誉与业绩
3、具有充足的垫付资金和良好的信誉
(三)媒介在争取广告代理公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1、要加强与广告代理公司的联系,及时将本媒介的特点、覆盖、节目内容、媒介优势、刊播价格、受众结构等方面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尤其在节目有调整、内容有变化、栏目有变动的情况下,更要让广告代理公司及时知道。
2、其二要加强与广告代理公司AE和媒体人员的联系。
3、要加强与广告客户方面的联系。
4、要对广告代理公司采取有效的激励。
四、媒介广告业务员制度
(一)媒介广告业务员的标准
媒介在挑选广告业务员时,主要应看其是否具有招揽广告的能力。
(二)媒介在对广告业务员进行管理时,应做好的工作:
1、建立归户制度
2、规定适当的招揽数额
3、制定统一的价格标准,并要求业务员作价大致统一
五、广播电视媒介的节目制作人制度
(一)颜伯勤先生在其《广告学》一书中提到了节目制作人制度的三个优点:
1、外制的节目制作人属于契约委托性质
2、媒介可以借助节目的委托制作发掘包括编导、企划、演员与美工在内的许多人才
3、实施节目制作人制度有利于推动提高节目水平,运用各个制作人的智慧不断创新,以适应节目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
六、媒介广告发布的计费标准与价格政策
(一)相对于不同媒介对广告的定价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1、发行量或收听收视率
2、媒介的权威性
3、媒介的受众成份
(二)相对于同一媒介对广告的定价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1、时间
2、具体节目
3、版面
4、整售与零售
5、长期刊播与短期刊播
【第九章就业政策】推荐阅读:
就业派遣政策06-23
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单06-14
我国就业促进政策11-01
对就业政策的理解07-08
就业扶贫政策明白纸10-31
大学生就业政策有哪些06-11
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程序10-28
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09-24
失业再就业补贴与相关政策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