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学杞记
1.听写词语。
2.认读新词短语。
3.简介作者安徒生。
[设计意图:坚持先预习再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了解与众不同的出世
出示: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
1.形象对比,突出“又大又丑”。
它的哥哥毛(黄黄的),嘴巴(扁扁的),身子(圆圆的),大家都叫它(小帅哥)。
它的姐姐毛(绒绒的),嘴巴(黄黄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她(白雪公主)。
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它一出生就不大招人喜欢。
2.体会叠词在此处的表达效果。
三、品读、感受悲惨的遭遇
(一)不幸的童年生活
1. 家是幸福的摇篮、避风的港湾,然而这位姗姗来迟的丑小鸭感受到温暖幸福了吗?自由读第3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是一只______的丑小鸭”。
2. 师生合作背诵。
(二)悲惨的成长经历
在家中,它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没有朋友,没有快乐,没有它生存的地儿,它只好离开家,继续寻找,幻想着外面的世界中能有知心的朋友,能有期待已久的快乐。然而,我们已经知道,它成长的经历是不幸的。读课文第4、6自然段,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深深刺痛了你的心?
预设1.“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
(1)练习说话,理解“讥笑”。
(2)呈现原文中猎狗追赶丑小鸭的镜头。
(3)说话练习:丑小鸭来到池塘里,______。
丑小鸭来到,______。
预设2:“秋风瑟瑟地吹着,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它孤零零地走着,走着,泪珠扑嗒扑嗒往下掉。”
大雨哗哗地下着,丑小鸭_________
寒风呼呼地刮着,丑小鸭____________
(1)说话训练。
(2)男女生分别读。
[设计意图:牢牢抓住说话训练的契机,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再造想象,走进丑小鸭的内心世界,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四、书信诉说心中的痛楚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现在,你就是这只丑小鸭,请提笔诉说悲惨的遭遇和心中的痛苦,给世界上唯一爱自己的鸭妈妈。
[设计意图:在写话练习中简要复述本节课所学的故事情节,旨在检查教学重点的落实是否到位,教学难点是否化解,文本语言是否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五、总结本节课所学,提出下节课任务
1.了解丑小鸭变成了一只怎样的天鹅。
2.丑小鸭为什么能够变成美丽的天鹅?
六、拓展作业
1.阅读《丑小鸭》原译文以及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2.搜集资料,大致了解安徒生与他的《丑小鸭》。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安徒生作品。(课件出示安徒生作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本童话故事书,想不想看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的名字。(全班看屏幕答)
2.介绍安徒生。这几本童话故事书你们看过吗?这几本书都是一个叫做安徒生的人写的,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安徒生?(指名回答,课件同时显示)很多人都很喜欢他的童话,李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看安徒生的童话。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丑小鸭》。
3.出示课题。学习生字——“鸭”,请小朋友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丑小鸭》。“鸭”(贴生字卡片)是我们今天要学会的生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鸭子在很早以前,像鸟一样,可会飞了,所以它的部首是“鸟”字旁。后来我们人类把它养到家里来,就慢慢地没有以前那么会飞了。鸭字左边是一个甲字,我们一起再把课题读一遍:《丑小鸭》。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强调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生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导入时,以孩子熟知的故事书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在揭示课题时就学习生字“鸭”,这样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学双重的目的。随文识字更利于儿童记住字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初读课文,生字正音
过渡:大家想听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吗?好,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1.师范读。(生点评)
2.生初读。你们也想自己试着读读这篇课文吗?咱们就来试一试吧!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正确读字词句。
(1)你能借助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吗?(你想提醒同学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2)这些生字很调皮,他们藏到词语中去了,孩子们,你们能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吗?看着拼音能读准了,去掉拼音还能读准吗?
(3)读句:读通长句。
设计意图:字词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它贯穿整个教学阶段。在读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在难点处回读、反复读、示范读等,这样才能达到正确、通顺的朗读效果。而本环节由字到词及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
2.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指导、正音。
设计意图:“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而“读通”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应放手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有层次的朗读,从而感知文本。
3.生字:“鹅”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的生字,大家看“鹅”和“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鸟”字旁,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鸟字旁写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鸭、鹅”不一样在哪里?写“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最后一笔横要穿插到甲字的右下方,这样两个部分才会写得紧凑,好看。写“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我”字的时候大家看这个“我”与我们平常单独写“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斜钩要收在竖中线上,把位置让给右边的鸟字旁,左右相让才好看。)
4.孩子们,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了:太阳暖烘烘的,丑小鸭出生了。从丑小鸭出生到他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请大家看屏幕,你能在( )里填上季节名称的词吗?
(春天)到了,太阳暖烘烘的,丑小鸭出生了。
( )到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 )到了,丑小鸭趴在湖面上冻僵了。
丁香花开了,( )又来了,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大家说经过了多长时间?(一年)
总结:对了,这节课我们不但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还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来思考问题,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我们今后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进行有效读书后,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并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精读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四、课后质疑
在这一年时间里,丑小鸭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他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强调从整体入手,教师在引领学生理清脉络之后,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读悟。然后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更有味道。
教学点评:本课时教学课时特征明显,教学过程中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基础,以阅读为主线,以识字为暗线,阅读中落实识字,识字促进阅读。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教学末尾,老师抛出了几个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到高潮之时又有回味和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第二课时做了良好的铺垫。
一、汉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学习
根据这一情况, 本人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与各位学者进行相互经验交流, 本人对于小学教学只从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出发, 并不谈论学生随着年龄以及见解而发生的变化。对于小学生的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 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字, 认识每一个课文要求的汉字, 以及与课文相关联的课外的汉字, 不要小看对于汉字的理解, 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能够理解、识的这些汉字就无法完成后续的教学计划,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十分不利的。这里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最终使学生能够懂得该节课的汉字。
接下来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进一步的加深, 学生不仅仅只是懂得汉字的还要去学会如何的书写, 以及认识、懂得汉字的偏旁与部首, 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完全的懂得了汉字的书写方式以及对汉字的理解之后, 教师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 例如小学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篇课文就是小学生学习中的一篇良好的例子。
二、汉字的理解对《丑小鸭》课文教学的作用
对于《丑小鸭》一课在教学之前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预习课文, 也要让学生们懂得预习的重要意义。预习的目的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们能够对《丑小鸭》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使学生们知道我们这节课的所要讲些什么?我们要学习些什么内容。虽然提前预习很重要, 但是最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授课过程, 授课的好坏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情况, 学生对《丑小鸭》课文的了解、理解程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性与分解的授课特点。
要让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大致的了解《丑小鸭》的主旨思想, 随后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段落的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就如《丑小鸭》这一篇课文中, 写到了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最后只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 这个蛋才慢慢裂开, 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在这里面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 其目的就是为了课文结尾部分的为什么一个没人理的“丑小鸭”如何的变成了一个漂亮美丽的白天鹅呢?这里就需要同学生注意观察一点就是在鸡妈妈的窝里钻出了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了, 到这里教师需要强调的就是最后只剩一个特别大的蛋, 对于这个特别大的蛋说明了什么呢?同学们需要思考的是白天鹅的蛋要比鸭蛋大的很多是不是?其次就是课文中再其次强调了过了好几天, 这个大蛋才慢慢开裂, 钻出了一个又大又丑的“鸭子”。这也就是为课文最终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的重要, 这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语文课前的导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以整体教学为前提, 教学的环节要清晰, 要针对课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般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 课前儿歌教学式
众所周知, 语文的课前只是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时间长了只是采用枯燥的读课文、读汉字、读句子, 这些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产生不良的学习氛围。但是假如教师将这些汉字、句子、课文配上音乐那么就是另一番的味道, 或者就是在黑板上用各种颜色的粉笔将汉字标记上, 改成诗歌、小诗句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这种巧妙的运用升级调来进行朗读, 学生就会被深深的吸引。等到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和小诗后, 难上口的句子自然而然的就已经上口了, 这时再进行课文教学就轻松得多了。
(二) “提问式”教学方法
“提问式”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提问引出一个话题, 就如同丑小鸭一文中, 教师就可以采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同学问人是鸭子吗?知道天鹅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就可以引入到“丑小鸭”这篇课文中了。提问式可以诱导学生的现有知识或组织学生预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学生所要回答的问题, 再者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积极思考和学生的好奇心情, 在到接下来的课文中就行寻找答案, 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听课能力和专心阅读课文的能力。带着问题去阅读就会导致学生内心产生一定的压力, 会集中精神, 专心致志的对待课文, 从而更有效的掌握课文。通过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境式”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相互之间语言的交流能力, 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际能力。同时情景式还能够与课文内容相互融合, 使学生们能够直接的感觉到课文中的每一个人物的自身特点, 以及学生对课文具体能容的理解,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 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 产生亲切感,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文, 如何为课文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电教媒体, 改变教学环境等方法创设情境, 这样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摘要:语文教学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经越来越与时俱进, 它经受得住历史、时间的考验, 直至今日语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的教育都到了巨大的作用, 是一项经久不衰、无法割舍的教学手段, 也是教书育人的必备工具。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2 (08) .
[2]黄俊.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发展之路[J].吉林教育, 2011 (34) .
[3]刘丽玲.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与思考[J].新课程 (小学) , 2012 (08) .
[4]张丽莉.“对话教学”三步曲[J].学生之友 (小学版) (下) , 2011 (07) .
智慧型课堂是目前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智慧型课堂的构建涉及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等多个环节,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由“技术技艺”回归“实践智慧”的本质转变。作为实践智慧型课堂的重要构件——课堂设计,该如何精心预设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从而生成大量精彩的观念呢?笔者借助执教《丑小鸭》“同课多轮”的课堂实践,基于“教学机智”这一特定视角,通过对三次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学生精彩观念进行不同层面的剖析,从生成精彩观念的有机性看课堂设计的张力,探究语文课堂设计进行优化的可能性,从而使教学更加富有意义。
富有教学机智的课堂设计,其看似平淡无奇,但是这类教学设计下的课堂预设能随时激活并形成新的问题预设,能够形成一定的张力,不断激发教学生成。这些不同的观念经过思想碰撞还能继续派生更多更好的观念,让学习者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维持着较高程度的学习兴奋与期待,从而避免无效的重复。这就有赖于课堂设计的张力。何为张力?教学张力的核心特点在于问题简约有节制,不至于过度放开,但随着课堂进程的推进,能够迅速生成新的问题角度;激发师生头脑风暴,形成智慧型课堂。尽管设计具有张力的教学目标与方案包含着不小的风险,但是,张力带来的活力将带给课堂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细化问题设计激发张力
就同样的问题:丑小鸭从何而来?丑小鸭因何而去?本人先后三次进行了设计细化和优化。第三次教学设计如下:丑小鸭从何而来?(本原)丑小鸭从何而来?(出生之地)丑小鸭从何而来?(形象)丑小鸭因何而去?(外因)丑小鸭因何而去?(动力)丑小鸭因何而去?(根本)对比第一次教学设计:1.具体说说童年丑小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2.丑小鸭的成功密码是什么?对比第二次教学设计:1.为丑小鸭经历合成名片;2.丑小鸭是无条件地成为天鹅的吗?对比前二次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三次设计是根据先后两堂课的反馈,对同样的问题及时进行细化设计。以下呈现的是第三次教学片段。
师:我首先问的是一个本原问题。丑小鸭从何而来?
生:我觉得安徒生是按照自己的原型来写的。
师:嗯,安徒生是以自己为原型写的,那么如果从生态或生物性的角度来说呢?
生:一只天鹅蛋被不小心遗落在鸭窝里。
师:还是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位同学,丑小鸭从何而来,这次问的是它的出生地。
生:鸭窝。
师:按理来说,它本来应该在哪里?
生:天鹅窝。
师: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生1:我觉得特别的讽刺,一只天鹅蛋被鸭子孵出来还被鸭子嘲笑。如果在天鹅窝里,就应该大家都一样,特别美丽,但是在鸭窝里,对鸭子而言,就觉得它丑陋,所以嘲笑它,我觉得很滑稽。
生2:我觉得天鹅应该是非常美丽高贵的,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天才,但他的爸爸妈妈却是那种只顾眼前蝇头小利的人,像之前学过的《伤仲永》中的家长一样,这样子反而会让天鹅慢慢沦落下去,而丑小鸭并没有这样,它依靠自己的努力变成白天鹅,这也是原本该属于它的东西。
师:嗯,好,请坐。这位同学有了自己的思考,还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东西来谈。
生3:有一个反例,一只老鹰,从小生活在鸡群里,结果它从来没有飞得很高,就像一只普通的鸡一样生活,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只老鹰。
师:这样一个环境对结局有很大影响。
师:好,请同学们特别注意丑小鸭命运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对吗?丑小鸭就是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这里是有一个很深刻的用意的。_我们还是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丑小鸭的名字从何而来?
生1: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它由特殊变成丑陋,在它特别的时候,大家看不惯丑小鸭,别人认为它很奇怪。
师:别人的确是认为它很奇怪的,于是给予了它一种丑陋的评价。
生2:它是在鸭群里出生的,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一只小鸭子。
师:所有的人认为它是一只小鸭子。
生2:只不过长得丑而已,所以叫它丑小鸭。
通过上述不同的设计比对发现,第三次课堂设计中的两个问题其实是富有张力的,随着课堂的推进,问题之下原来有着不同的子问题,在课堂被激活以后,这些问题又开始生成新的预设,使学生的思考与体验变得更加新鲜与开阔。从以上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可以看到,正是教学预设的这种张力影响到学生们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使生成的精彩观念一定程度上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饱满起来。
二、从相反角度预设问题激发张力
再比如,在第一次教学设计第三部分“探究丑小鸭成功密码”这一教学板块上,针对“如果没有白天鹅这个结局的话,试想下,丑小鸭的命运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时,学生同样呈现出许多丰富精彩的回答:“它可能遇到一只同情它的动物来帮助它成为一只正常的鸭子,教它学会做一只鸭子。”“我觉得它一直被其他动物排挤,最终自暴自弃。”“它最可能的结局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独自死去。”“我认为它有可能还是一只丑小鸭,但它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变得更坚强。”“变成一只内心像天鹅一样的丑小鸭。”就算到了不同的班级,从相反的角度预设这个问题也是有张力的,如第二次教学设计,笔者将预设改变成:“丑小鸭是无条件地成为天鹅的吗?”学生的回答结果更让人惊喜。
生1:我觉得它不是无条件地成为天鹅的。随着它的成长,内在特性的丰富,它就有勇气去向往美好的生活,最后成为一只天鹅。
生2:在变成天鹅之前,丑小鸭一直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想要死去,尽管面对许多嘲笑,它一直坚强地活到最后,坚强地活到了变成天鹅。
生3: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确是可以无条件地成为一只天鹅的。但是如果它在之前某个环节上放弃了,虽然外表的确会变成天鹅,但是它所变成的天鹅只是虚有其表的天鹅,外表美丽,内心却是自卑的。如果它经受过一系列的磨难,并没有在任何环节放弃,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这才能变成内心和外表都名副其实的天鹅。
在这里,学生的精彩表达诸如:“内在特性的丰富”“虚有其表的天鹅,外表美丽”“名副其实的天鹅”,等,完全超越第一次教学时生成的任何一种观念,而且持续地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呈现,从而将文本的理解推向了一定高度,也为丑小鸭故事的诠释做了最生动的注脚。因而,笔者在第三稿设计中,直接将“虚有其表”与“名副其实”这样的精彩观念作为理答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合情理的、有必要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丑小鸭》教学杞记】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丑小鸭》教学设计01-01
课文丑小鸭第2课时教学设计05-26
丑小鸭教学设计(二年级第四册)06-20
《丑小鸭》续写11-13
丑小鸭-教案12-18
丑小鸭的故事06-07
《丑小鸭》音乐教案07-11
丑小鸭故事剧本11-29
二年级语文丑小鸭05-31
《丑小鸭》读书心得参考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