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题库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际关系学题库

人际关系学题库 篇1

A、倾听

B、重构:代患者说话,现身说法

C、尽量让患者少说话,医护人员多说话

D、尽可能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

E、可以借助其它媒介:图片、实物等

2、下列不属于门诊医患沟通中可以的语言为

A、安慰性语言

B、鼓励性语言

C、公事公办语言

D、劝说性语言

E、积极的暗示性语言

3、告知的目的是

A、要帮助、要启迪、要合作、要协力

B、避免医患之间的误解与矛盾

C、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D、免责

E、普及医学知识

4、下列关于住院诊疗医患沟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办理入院手续时的沟通

B、入院初期的沟通

C、入院三天内的沟通

D、住院期间可不沟通 E、出院时的沟通

5、护患沟通特点为

A、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沟通信息需要内容与关系相统一

C、沟通是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D、沟通是整体信息的交流

E、沟通应该用真情感化

6、最受欢迎的笑是

A、轻笑

B、微笑

C、浅笑

D、含笑

E、大笑

7、下列医疗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患者医生应当问清楚之前有无医生给其看过病,如果发现有不当情形,也应当委婉告知病人,耐心的解释,而不应当全盘否认

B、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态度生冷,硬,卡。

C、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不满时,医务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告知病人其相关权利

D、一般检查与特殊检查应尽告知义务

E、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8、在医疗服务中,医生用眼睛与患者沟通方式不正确的是

A、斜眼看患者

B、面对面坐着 C、正视患者

D、目光柔和

E、流露出关怀

9、下列与支配型的人沟通时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A、可问一些封闭式的问题

B、要讲究实际情况,有具体依据和大量创新思想

C、支配型的人强调效率

D、用较多准确的专业术语

E、不要感情流露太多

10、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在大多数人际沟通中,人们使用媒介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30%为语言沟通;70%为非语言沟通

B、70%为语言沟通;30%为非语言沟通

C、20%为语言沟通;80%为非语言沟通

D、80%为语言沟通;20%为非语言沟通

E、60%为语言沟通;40%为非语言沟通

11、医患沟通中应回避的表达方式是

A、鼓励,促进对方表达意愿

B、重述,用于讨论结束时,确定是否误解对方意思

C、反应,告诉对方你在听,同时确定对方完全了解你的意思

D、命令,对于不好表达但是初衷良好的行为强制实施

E、询问,探索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12、对医生与患者的语言沟通的一般要求的内容是

A、医生语言的语调 B、医生语言的语气与语速

C、从见面问候和称谓开始的语言沟通

D、医患沟通中特殊的问候与称谓

E、以上都是

13、下列属于沟通艺术的是

A、相互尊重,共同交流

B、虚心听取,认真回应

C、开诚布公,实话实说

D、相互尊重,共同探讨

E、以上都是

14、医患沟通的目标是

A、相互理解,及时进行科普教育

B、治病

C、减少医患纠纷

D、建立感情

E、以上都不对

15、下列沟通属于有效沟通的是

A、病人就是这样,越跟他近乎,他越黏糊你

B、我明白您的心情,但是您的血型不匹配

C、什么提意见,不就是挑毛病嘛

D、又不是我一个人管,为什么不找别人

E、这个患者没法交流,什么都不懂

16、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务人员禁忌行姿

A、瞻前顾后

B、左顾右盼

C、八字步态

D、体不正直

E、声响过小

17、下列属于正确医疗行为的是

A、未取得执业注册的人员独立行医

B、异地会诊,办理了相关手续

C、熟人看病,简化程序,不严格遵守诊疗常规

D、开假的请假条

E、开假的诊断证明

18、医疗行为的判断标准为

A、是否以治疗矫正为目的B、是否以预防为目的C、是否有诊察诊断及治疗行为

D、是否有用药或处分行为

E、以上都是

19、下述关于护患的语言沟通说法错误的是

A、注意语言的修饰,加强语言修养

B、根据不同对象、环境、时间,运用不同的语言,有效表达自己的意图

C、良好的语言习惯,恰当使用解释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安慰性语言和积极的暗示性语言 D、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尽量少说话。

E、重视反馈你表达的信息与对方接受的信息是否相同

20、医患交流中,医护人员应具备的技巧包括

A、同情病人、信任病人、尊重病人等情感和贴近性语言

B、愉快的、积极的暗示语言

C、温和的目光注视,认真的倾听等形体性语言

D、主动交流医患双方意图和需求的沟通性语言

E、以上都是

21、下列关于医疗纠纷增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

B、患方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不配合救治

C、极个别患者借纠纷达到恶意目的,如不交费、索取高额赔偿等

D、全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加

E、以上说法都对

22、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务人员禁忌站姿

A、全身不够端庄

B、双腿叉开过大

C、手脚随意乱动

D、表现自由散漫

E、让自己觉得舒服

23、当病患者无法说清无法说明时,为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把沟通障碍归罪于

A、患者

B、患者家属 C、医方

D、疾病的复杂性

E、以上都是

24、下列与分析型的人沟通时的注意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A、注重细节;遵守时间

B、尽快切入主题

C、用较多准确的专业术语

D、要非常的直接

E、多列举具体数据,多做计划,使用图表

25、下列那项不符合电话礼仪的要求

A、三响之内迅速接听

B、认真聆听

C、认真记录

D、礼貌地结束通话

E、可以同时和他人说话

26、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是

A、患者至上

B、只爱病不爱人

C、冷若冰霜

D、依心情而定

E、依疾病而定

27、下列与和蔼型的人沟通时的注意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A、说话要比较慢,要注意抑扬顿挫,不要给他压力,要鼓励他,去征求他的意见。如“您有什么意见,您有什么看法”

B、我们的声音一定相应的要洪亮

C、要有一些动作和手势,当他出现动作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神一定要看着他的动作

D、不要感情流露太多

E、可问一些封闭式的问题

28、下列不符合医护人员称呼病人的原则的是

A、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

B、您说的有道理,我也有一个不错的主意,您听听如何?

C、为什么您平时不注意„„

D、我同意你的观点,同时也„„

E、我同意您的观点,但我有个更适合您健康的建议„„

29、下列关于护士沟通技巧中,倾听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意力集中

B、保持和患者的眼神交流

C、可以经常的打断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

D、不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

E、对于患者的表达给予适当反应

30、下列哪项不符合交谈礼仪的要求

A、态度真诚

B、爱开玩笑

C、尊重人格

D、神情专注 E、谨慎大方

31、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医生对病人需特别关注的内容包括

A、了解他们的一切需求(包括病理、心理、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甚至社会背景)

B、每一项医疗步骤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多交待、多协商、有记录、有结果,并责任到人

C、尽可能详尽的说明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利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防范办法

D、有意安排家属旁听主任查房分析病情,做到医患双方都心中有数

E、以上都是

32、下列那项不符合电话礼仪的要求

A、选择恰当的时间

B、做好打电话前的准备

C、确定对方的身份或名称,不需自报家门

D、告知自己找的通话对象以及相关事宜

E、礼貌的结束通话

33、医务人员的危机特点不包括

A、威胁性

B、不确定性

C、危机的双重效果性

D、长效性

E、时间的有限性

34、医院常见的危机不包括

A、科室之间的矛盾

B、流行疾病、突发事件的风险规避

C、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 D、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后,患者及家属打闹和巨额索赔

E、病人流向其他医院

35、下列关于临床沟通注意事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俗语言,借助于实物、图谱、标本、模型等对照讲解,便于患者理解

B、注意内容的层次性

C、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科室或小组共同与家属正式沟通

D、做好沟通记录

E、以上全部正确

36、下列关于特殊沟通情境的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A、倾听患者和家属所言

B、切勿涉入患者家务和纷争之中

C、当家属询问患者病情时,应由专管人员负责回答

D、与家属沟通时,应设身处地感受家属的照顾压力

E、以上全部正确

37、医护人员规避风险不包括

A、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依法执业

B、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C、注意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D、看到不讲理的患者,找借口不给予治疗

E、注意沟通的技巧

38、下列关于医疗纠纷的现状,说法错误的是

A、医疗纠纷呈上升态势 B、医方法律意识强,患者相对薄弱

C、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D、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极大

E、医患关系紧张

39、德鲁克讲过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不包括

A、信息是一种沟通

B、沟通是一种感知

C、沟通是一种期望

D、沟通产生要求

E、信息不是沟通(信息是中性的)

40、倾听中不好的习惯,包含

A、只为了解事实而听

B、注意力集中

C、观察对方身体语言

D、辨析对方意思并反馈

E、听取对方的全部意思

41、下列哪项不是医务人员站姿的基本要求

A、头低

B、肩平

C、胸挺

D、腹收

E、身正

42、以下环境不可以把温馨关爱传送的是

A、医院门口街道整洁、干净

B、医院门口的寿衣店

C、医院门诊大厅宽敞明亮

D、医院张贴图片、文字措辞温馨

E、医生办公室整洁、干净

43、视线在对方脸部上三角区,即脸部眉眼是底线,顶点在额头的区域属于

A、公事凝视

B、社交凝视

C、亲密凝视

D、侧凝视

E、以上都不对

44、下列医疗行为正确的是

A、原始病历可以交给病人

B、门诊急诊工作量大,医师可以不写或者少写病历

C、病例可以小范围的涂改,不可以大量涂改

D、在很多医疗纠纷中,实物证据的重要性不亚于原始病历

E、自费情况可以不告知

45、下列哪项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A、宽容

B、敬人

C、自律

D、平等 E、个性

46、在医患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包括

A、环境

B、个人形象

C、微笑表情

D、眼睛、体态体姿

E、以上都是

47、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

A、不安全感

B、孤独感

C、牵挂感

D、B+C

E、A+B+C48、笑的关键是善于用

A、眉毛

B、鼻子

C、嘴巴

D、眼睛

E、耳朵

49、下列属于护士用语交流中的禁忌的为

A、语言清晰,声调优美

B、有声有色,声情并茂 C、语言准确,言简意明

D、使用专业术语

E、语法正确,合乎逻辑

50、护士常用的沟通技巧不包括

A、倾听

B、提问

C、和蔼

D、澄清

人际关系学题库 篇2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除“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形式的资本,即人际资本。人际资本存在于人际之间(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表现为人际关系,并对未来生产或交换有所助益的价值存量;其内涵主要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关系”(包括情感和信任关系等)、一般性的声誉(包括信誉和知名度等)、合作的习惯等。人际资本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交易的达成和实现,节约交易成本。人际资本像物质或人力资本一样,可以给其拥有者带来价值。拥有较多人际资本者,可以实现更多的交易,取得各种“好处”。因而,人际资本是具有“生产性”的。并且,正如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人际资本也可分为“通用的”和“专用的”。有些人际资本,如某种特殊的关系,是威廉姆森所说的“专用资产”,只能用于与特定交易对象的特定的交易;而另一些人际资本,如一般性的声誉、知名度,则可以用于与一些不同交易对象的不同交易。

需要强调的是,人际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各种人际资本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这种“替代性”具有不完全性;对于某些交易来说,有些人际资本是必不可少的。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人际资本也可以通过某种“投资”形成。不同的是,物质资本凝结的是生产成本,人力资本凝结的是另一种生产成本,而“人际资本”中凝结的是交易成本,是由交易成本资本化而形成的。反过来说,人际资本就是资本化了的交易成本。例如,有关他人的信息是通过以前的“信息搜寻”过程取得的,是“信息搜寻成本”的资本化。特殊的关系、声誉以及合作的习惯是人们在以前的交往中形成的,是“谈判和执行成本”资本化而形成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际资本都是通过有目的的以付出交易成本的形式进行投资形成的。相反,在现实中,直到目前,大部分人际资本是作为以往交易活动的副产品而形成的。这也正是人际资本及其投资尚未像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那样为经济学家所自觉地认识和重视的原因之一。

人际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这里的人际资本与科尔曼所指的社会资本的内涵基本相同。科尔曼指出:“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路,它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的过程之中。”“社会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它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

二、人际资本的形成过程

在经济活动中,交易成本与交易数量不存在固定关系,但与交易的次数(或序数)相关。假设有A、B两个企业,它们拥有的资源是互补的,是潜在的交易对手。在此之前,假设它们从未发生过任何交往,并且此时均未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而是正处于寻找合适交易对手的过程中,需要寻找双方满意或双方都能接受,并尽可能地使双方交易成本的总和在最小的交易条件和交易方式下进行,为此,他们需要在讨价还价中付出谈判成本。为了使交易最终实现,他们还需要付出契约执行成本。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需要面对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有些情况下承受一定的风险损失。总之,他们需要付出整个交易过程中所有的交易成本。显然,当两个企业第二次进行同样的交易时,所需付出的各项交易成本都会小于初次交易中所支付的交易成本。同理,在第三次、第四次……等各次同样的交易中,每次交易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将会递次地减少。可以用图1表示上述交易成本随交易次数递减的过程。

但是,无论是简单的交易还是复杂的交易,就任何特定的一种交易而言,其交易成本都不可能随交易次数增加而无限地减少,交易成本也不会趋近于零,而是趋近于一个较低的常量。这个常量在图1中为位于Ce的水平线,它不仅决定于所述交易的性质,而且社会发展水平限制的交易技术、一般性社会条件,特别是受共用人际资本的限制。交易成本随交易次数递减的过程,实际上反映了人际资本随交易次数而积累的过程。更恰当地说,正是由于以往各次交易中所付出的交易成本资本化成了人际资本,并在后继的各次交易中发挥了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才使交易成本能够随交易次数递减。图2表示人际资本随交易次数而积累的过程。图中曲线的形状恰似图1中曲线的倒转,即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这表示人际资本随交易次数增加而递增,即人际资本的积累。实际上,在简单的交易中,可以在少数几次交易中便积累起足够的人际资本,在图中由Ke表示,即能够使以后每次交易的成本减少到Ce。而在复杂的交易中,需要多次交易才能形成足够的人际资本。

三、人际资本与机会利益

所谓机会利益,是指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信息占优者利用信息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而获得的经济净收益。而信息优势的取得和利用与人际关系紧密相关。

1、人际关系及其收入相关性

人类经济活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类获取经济利益既可以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利用自然界及其规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来实现。机会利益产生于相对于他人的信息优势,产生于人们的相互作用之中,因此,几乎所有的人类追逐机会利益的行为都具有博弈性质,它必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同时也可能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资源配置过程。

如果机会利益的获取仅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那是一种零和博弈,各博弈方的利益关系是对立的,总得益是给定的,一方多得意味着另一方少得或损失。在这种博弈中获利的机会利益是利益再分配的结果。我们把这种来源于利益再分配的机会利益,叫做分配性机会利益。如果机会利益同时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配置关系,那可能是一种变和博弈,博弈的总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作用的各博弈方的策略组合。如果各博弈方均采取合作战略,则博弈的总得益较大;如果各博弈方均采取不合作战略,则博弈的总得益较小。各博弈方的策略不仅影响社会总得益,也影响个人利益。我们把这种伴随着社会财富增加而获得的机会利益,叫做生产性机会利益。

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多数交易是变和博弈,因此交易双方能够取得多大的综合利益或机会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人际关系往往能够提供一种信任机制,使经济交易融入一些情感因素,从而为圈内成员之间建立合作性交易关系提供了可能。当然,经济主体在与他人做交易时并非都会采取合作性战略,通常会按照交易者之间的亲疏关系不同、情感深浅不同,在不同的交易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人际资本,那他们就有可能从对方的福利享受中分享快乐,从而交易者的福利水平与交易对象的福利水平成正比。交易对象的福利水平越大,交易者的福利水平也就越大。而且,交易者之间的情感越深,交易双方之间在利益上的相互影响就越大。

我们用情感系数λ来表示交易者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或感情深浅,-1≤λ≤1。当λ=1时,表示交易双方的感情非常深,两人已合二为一,因而双方的福利函数完全一样;当λ=0时,表示交易者与交易对象没有任何情感关系,双方的福利函数互不影响;当λ=1时,表示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的敌对状态,双方的福利水平成反方向变动:一方面福利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另一方面福利水平的下降。当λ>0时,表示交易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感情,交往者的福利水平与交往对象的福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方向变动。当λ<0时,表示交易者与交易对象之间不但没有感情,而且有某种嫉妒或仇恨,交易者的福利水平与交易对象的福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反方向变动。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不仅交易者H自身的消费XH进入了其自身的福利函数,而且交易对象Q的自身消费XQ也部分地进入了交易者H的福利函数,因此,交易者H的福利函数可表述为:U H=U (X H, X Q)。为了方便,假定交易者H的福利函数为强加性函数,因此,交易者H的福利函数式可表达为:U H=U H (X H)+λU Q (X Q)。其中U H (X H)和U Q (X Q)分别表示交易者H和交易对象Q从自身消费中获利的福利。交易者与交易对象的感情越深(λ越大),他们之间的利益相关程度就越高,交易者H从交易对象Q的消费者中获得的满足水平就越大。

另外,还可以把交易者与所有交易对象的关系一般化。假定交易者H与交易对象Q存在一定的感情因素,即情感系数λQ大于零。假定交易者H与交易对象是J之间不存在感情关系,即情感系数λJ小于或等于零,因而J的福利水平提高不会提高H的福利水平,反之亦然。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交易者H的总福利函数表示为:

(3.1)式的经济含义是,交易者H的福利水平不仅受他自身的直接消费UH的影响,而且受到与他有一定情感关系的交易对象Q的消费UQ的影响(0<λQ≤1),还受到与他没有情感关系的交易对象J的消费UJ的影响(-1≤λJ≤0)。交易者H与交易对象Q构成情感关系或混合性关系,交易者H与交易对象J构成工具性关系。(3.1)的作用是,把交易者H在与不同交易对象做交易时追求不同目标,转化为单一的福利函数。交易者与不同交易对象的关系体现在情感系数λ之中。当交易者H与交易对象Q存在λQ的感情时,感情对两者的福利都将产生影响。为了方便,仅考察H与Q的关系,故H的福利函数为:

假定消费品X的价格为P, H与Q的各自收入为IH和IQ。交易者H为了使总福利最大化,可能会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HQ转让给Q,因为Q福利的提高也能增加他的福利。两者的联合收入为SH, SH=IH+IQ。H与Q的预算约束分别为:PXH+HQ=IH, PXQ=IQ+HQ。H与Q的联合预算约束为:

在(3.3)式的联合预算约束下,交易者H使其总福利函数(3.2)式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3.4)式表明,由于交易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交易者H通过收入转移,使他从自身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M U H与从Q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λQ M U Q相等时,H能够最大化他的总福利。如果M U H<λQ M U Q,表明H自身消费太多,他把一部分收入转移给Q,可以增加H的总福利;随着收入转移,M U H上升,M U Q下降,最终将使M U H=λQ M U Q。反之,亦然。实际上(3.4)式决定了交易者H心里认同的联合收入在H与Q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当然,收入转移通常会以交易双方在感情上可以接受的、符合“人情”的各种方式来进行。

2、收入创造与机会利益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情感关系带来的交易者之间的凝聚力,可以增加联合收入。人际资本可以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假定H与Q处于情感性关系或混合性关系之中,因此他们的福利函数是互相依存的。相应地,任何能够增加联合收入的交易均将提高H与Q的福利水平;任何可能降低联合收入的交易均将降低H与Q的福利水平。在H与Q的交易中,如果H(或Q)利用相对信息优势获取Ow量的分配性机会利益,就会使对方的收入下降△I,且往往△I≥Ow,因而联合收入会下降,H按(3.4)式分享到的实际收入也会下降,因此交易者H没有动力从事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行为。相反,如果H拥有的信息表明,Q做某笔交易可赚取的利益W2,大于H自己做该笔交易可赚取的利益W 1,那么H可能会放弃这笔交易,让Q来做这笔交易。虽然H的名义收入少赚了W 1,但联合收入增加了(W2-W1)/(1+λ1)。这笔实际收入增量就是H利用信息优势获取的机会收益。相反,如果H与Q之间不存在情感关系,从而无法进行收入转移,那么H就无法得到(W 2-W 1)/(1+λ1)。可见,关系网更有助于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关系网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可提高联合收入的机会。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机会利益往往需要多种资源投入。在许多情况下,某人可能拥有某种信息优势,但他本人可能不拥有把这种信息优势转化为现实机会利益的相关资源。但是,如果他有自己的关系网,那么他会与圈内成员(尤其是核心层)共享信息优势,通过圈内成员的资源优势互补,就可以把信息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机会利益。或者,当信息在关系网内共享后,那些拥有资源优势者,就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从外界获取机会利益,从而初始信息优势者就成为资源优势者的信息提供者。可见,人际关系网发挥着信息收集和传递功能。鉴于圈内成员未来交往的可重复性,为了增强关系网内传递信息的动力,资源优势者不会免费使用初始信息优势者的信息,他会比较公平地把赚得的机会利益,以货币形式、实物形式或其他合乎“人情”的方式,部分地转移给初始信息优势者。如果资源优势者免费使用信息,就会降低初始信息优势者今后公布私人信息的动力,而且会伤害感情。互惠的关系网信息共享交易,还可以增加圈内成员的感情。同样,某人也可能从圈内其他成员那里共享某种信息优势,从而与自己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来获得机会利益。总之,人际关系网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增加了获得机会利益的机会。正是从这方面说,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尽管某人通过与非圈内成员进行工具性交易,也可能共同利用信息优势来获取机会利益,但由于绝大部分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信息,无法在正规市场中进行合法的或有效的交易,信息的工具性交易的风险极大、交易成本昂贵,从而使许多交易无法进行。

当然,这里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是,关系圈内各成员之间必须有正的收入转移。如果圈内成员之间没有货币或实物的收入转移,那么圈内成员之间也可能存在获取机会利益的行为。这实际上涉及成员的有效合作区域问题。假定圈内成员H与Q之间互相具有一定的感情因素,情感系数为λ。交易者H实现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M U H=λM U Q;交易者Q实现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M U Q=λM U H。假定因此H认为最优的收入分配比例为:IQ=λ2IH。它表明,如果IQ<λ2IH,或者Q的实际收入在联合收入中所占的比重IQ/(IQ+IH)小于λ2/(1+λ2),那么H就会向Q转移收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Q收入提高能够增加H的福利水平。换言之,当H的实际收入在联合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1/(1+λ2)时,H就会向Q转移收入。同样,Q认为最优收入分配比例为:IH=λ2 IQ。它表明,如果IH<λ2 IQ,或者说H的实际收入在联合收入中所占比重小于λ2/(1+λ2),那么Q就会向H转移收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H收入的提高能够增加Q的福利水平。可见,H和Q的最低收入比重都不可能小于λ2/(1+λ2),也都不可能高于1/(1+λ2)。因此,双方认可的实际收入比重将位于[λ2/(1+λ2), 1/(1+λ2)]之间。这一区间反应了H与Q对收入差别的容忍程度。λ越大,即H与Q的感情越深、关系越密切,双方容许的收入差距就越小,即λ2/(1+λ2)与1/(1+λ2)之间的差距就越小。比如,当λ=1时,不管H与Q的名义收入差距有多大,联合收入都将在交易者之间平均分配,交易者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的可能性等于零。H与Q的感情越浅、关系越不密切,即λ越接近于零,那么双方容许的收入差距就越大。比如,当λ=0时,收入比重的容许区间为[0, 1],即不管交易双方的收入差距有多大,收入转移都不会发生,于是交易者就有强烈的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1)只要交易者H与Q之间存在正的收入转移,他们就处于合作区域,他们之间的合作是有效的、稳定的。也就是说,只要H与Q之间的名义收入差距足够大,以至于H或Q即使获取了分配性机会利益,也不可能使H与Q的名义收入水平占联合收入的比重落入[λ2/(1+λ2), 1/(1+λ2)]区域,那么他们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的行为并不能增加其实际收入,只能改变名义收入和转移收入的大小。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寻求更好的办法来利用信息优势,从外界获取更大的机会利益,最大化他们的联合收入。而且,名义收入的比重偏离[λ2/(1+λ2), 1/(1+λ2)]区间越远,合作就可能越稳定。(2)只要H与Q之间不存在正的收入转移,那么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就能增加自己的实际利益,双方就很难合作,处于不合作区域。也就是说,只要H与Q的名义收入差距足够小,以至于即使H与Q获取了分配性机会利益,H与Q的名义收入占联合收入的比重也始终处于[λ2/(1+λ2), 1/(1+λ2)]区域,那么他们获取机会利益的行为就能增加其实际收入,不会导致收入转移。而且,λ越小,不合作区域[λ2/(1+λ2), 1/(1+λ2)]就越大,合作区域就越小;λ越大,不合作区域[λ2/(1+λ2), 1/(1+λ2)]就越小,合作区域就越大。可见,如果关系网内的成员H与Q的名义收入比重有效地落在[λ2/(1+λ2), 1/(1+λ2)]内,那么,他们之间也会展开获取机会利益的角逐,情感因素难以阻止获取内部机会利益的“冲动”。这正是经济人理性的反应。

3、人际资本及其机会利益

人际资本不但能够通过情感联系来影响内部分配性机会利益,而且还能够通过声誉机制或伦理机制来约束内部的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的行为。一般地说,人际关系的亲疏程度与预期的重复交往次数成正比。如果H与Q的关系越密切,那么他们之间重复交往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能重复交往的次数就越多;H从与Q的交往中获得的预期福利越大,Q对H的未来总福利的影响就越大。如果H在与Q的交往中,只图眼前利益,从事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行为,就会很伤感情,削弱Q在未来与H交往中合作的动力;如果H在与Q的交往中经常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那么Q就会认为H是不讲“义气”、没有声誉的“小人”,在未来与H的交往中就不会采取合作行为,甚至还会降低与H的关系亲疏程度,敬而远之,尽量减小与H进行交易。结果,将使H在与Q的未来交往中所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大大下降。相反,如果H在与Q的交往中讲“义气”、守信用,从不采取不合作行为,从不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那么Q就会认为H是“靠得住的人”,在与H的未来交往中就会采取合作行为;而且Q与H的关系还会加深,Q与H的交易量与交易频率会加大,从而大大增加H在与Q的未来交往中所获得收益的贴现值。这个收益流的贴现值将大大超过短期获取机会利益的收益。而且,关系越密切,未来合作的收益的贴现值就越大。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假设未来收益的贴现因子为W,维持关系的每期精神收益为N,每期交易中双方合作时H的货币收益为R, H可获取的分配性机会利益为M, Q未来不合作时H的精神收入与货币收入分别为N和R。这样,如果H不从事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的行为,其未来收入贴现值为(N+R)/(1+W);如果H获取机会利益从而换来Q的不合作,那么其未来收益贴现值为M+(N+R)/(1-W)。显然,只要损失的贴现值存在M+(N+R)/(1-W)<(N+R)/(1-W),那么:

M<[ (N-N) + (R-R) ]/ (1-W) (3.5)

由(3.5)式可见,H与Q的关系越密切,从而贴现因子W越大,精神满足N越大,交易的得益R越大,H与Q在合作时收入就越大,机会主义的损失越大,(3.5)式成立的可能性就越低,H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实上,得到基本人际关系圈内的群体认同和持有强烈的群体观念是公众最基本的情感要求,从而N和R通常都较大。这样,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在自己的基本关系网络内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损人利己,从而失信于基本人际关系群体,其代价是相当昂贵的,这个代价足以抵消大部分针对紧密群体的获取分配性机会利益行为的收益。

相反,如果H与Q的关系越不密切,他们之间重复交往的可能性就越低,可能重复交往的次数就越少,H从与Q的交往中获取的预期福利的大小,对H的未来总福利的影响就越小,从而H与Q交往的未来收益的贴现因子W就越低,而且从交易中获得的精神满足N就越低,进而双方合作时H从与Q交往中获得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N+R)/(1-W)就越低。这样,H从事机会主义行为所获得的分配性机会利益M超过(N+R)/(1-W)的可能性就越大,H与Q的交易中出现机会主义的可能性就越大。当H与Q没有任何感情因素,从而处于工具性关系中时,N=0, W也趋向于0,未来收益的贴现值很低,机会主义行为就普遍流行。

由此可见,在经济社会中,人际关系越密切,维持良好声誉的经济价值就越大,声誉机制的作用就越强。有关交易者的声誉好坏会影响他在与关系网内的所有成员的交易。人际关系网就像是一个“互联网络”,某人与圈内某一成员做交易时的声誉好坏,往往会被关系网内的其他成员所观察到,并作为其过去行为的记录,也会被其他成员作为选择与其做交易时采取何种策略的依据。因此,尽管某种博弈可能仅进行一次,但类似的博弈却可能与圈内的其他成员再度发生,从而构成类似于无限次博弈的情景。所以,在交易中讲求诚信、保持良好的声誉,将是一笔巨大的人际关系财富的积累。否则,获取机会利益的代价将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周海林:可持续发展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人际关系自测 篇3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9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10极易受伤害。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觉得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不能确信自己的仪表(容貌)。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评分与解释

评分: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

你的总分是:

解释:0-8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的困扰少;9-14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19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20-28分,说明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严重的行为困扰。

第1、5、9、13、17、21、25题,表示你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6分以上,不善于交谈;3-5分,交谈能力一般;0-2分,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

第2、6、10、14、18、22、26题,表示你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6分以上,行为困扰较大;3-5分,交际与交友较被动;0-2分,行为困扰少,为人真诚、热情。

第3、7、11、15、19、23、27题,表示你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6分以上,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3-5分,可能是个多侧面的人;0-2分,待人接物能力强。

第4、8、12、16、20、24、28题,表示你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5分以上,存在较严重的困扰;3-4分,行为困扰程度一般;0-2分,能够较好地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与同学交往的过程,是中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了解他人、掌握社会交往技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重要途径。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与同学交往的时候,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彼此平等对待,而不能把对方当成“小跟班”随意使唤,一味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应该盛气凌人或者居高临下,也不该卑躬屈膝或阿谀奉承。在与同学交往时,遇到问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立场来看问题。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的平等对待。不能因为家庭条件的好坏、个人特长的多少等隐私而另眼看待他人,也不能因成绩、能力、外表等存在差异而看不起别人。

二、热情交往、关心他人

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茶圣”陆羽著有什么书?答案:《茶经》

是谁帮助刘邦制定朝庭礼仪?答案:叔孙通

三、真诚待人

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日常生活中,要做细心人,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赞美;在批评对方的时候,要避免居高临下的教训人,应中肯地提出建议。真诚待人,才能使交往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四、互相沟通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能经常与人言谈,交换意见,认真听取他人陈述的事实和意见,而不是以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只顾自己的想法,忽视他人的观点,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在受误解时,绝不可针锋相对、感情用事,而应该保持冷静,耐心地解释和说明。当与朋友产生误会时,要会自我检讨,用于承担责任。

五、消除依赖感

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像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

六、互利互助

“来而不往非礼也”,在与同学交往时要懂得付出,不能一味地索取友情。不能在有求于别人的时候才去找别人拉家常、套近乎,这是不健康的人际交往。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能只顾自己一方的利益,不能以强者、恩人自居。在得到他人的帮助时,要及时表示自己诚挚的谢意。

人际关系学题库 篇4

一、孔子的道德思想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1)自我为中心倾向。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幼倍受家庭的宠爱与呵护,在人际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别人期望高,要求严,自我约束松,要求低。因而,在与同学、朋友、老师相处过程中,时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去看待别人,要求别人,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交往中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行为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为出发点,不体谅他人的感受,致使一些大学生很难真正适应大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

(2)消极闭塞倾向。

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消极闭塞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孤独:一些学生平时沉默寡言、形影孤独,独往独来,性情冷僻,沉稳有余,激情不足,很少与同学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造成同学不愿与其交往。自卑:自卑是过低评价自己而造成的消极体验,自卑心理的产生源于多种原因,如家庭条件、容貌长相、学习成绩、才艺特长等。自卑心理致使一些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出现不自信、敏感、猜疑等现象。害怕、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心情抑郁、压抑。有些学生用自傲来掩饰自卑的心理,喜欢与人争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导致关系紧张。

嫉妒:在才能、成绩、荣誉、容貌等不如别人时,由羞愧、愤怒、“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中产生复杂的情绪状态,限制了交往的范围,抑制了交往的热情,甚至造成“视友为敌”。如培根所言:“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情绪自控能力弱:对人缺少正确对待,对别人的话语缺乏理解,缺少宽容、忍让之心,一旦看不惯别人做的事,听不惯别人说的话,当即反驳,毫不留情。实际调查发现,男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好讲“义气”,往往导致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影响了同学间的和谐关系。

胆小羞惧:有些学生性格恬静,不善张扬,过分在乎别人评价,害怕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习惯于迁就、忍让,甚至忍气吞声、唯唯诺诺,不善与人评理,不善与人平等、坦诚沟通,总是委屈自己,结果与他人关系也未搞好。

(3)功利化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商业意识日趋增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人际交往的物质实惠。“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识增强。多注重“往前看”,进取征程上能用到就想办法结交相识;用不上就不交往。忽视“向后看”,感恩意识缺乏。个别学生将功利主义作为人际交往的指导思想,表现为有用的才交,无用的不交,用处大的深交,用处小的浅交的交往观念。

(4)虚拟淡漠倾向。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互诉衷肠。”可谓是某些大学生交际现象的形象描述。依据调查,有39%以上的学生认为,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使自己沉迷其中。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不可思议的。青年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际日益增多,网络虚拟交往具有两面性,在扩大人际交际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表现为逃避现实的心理现象。网络虚拟交往一边是鲜活的人,另一边却是符号,虽然符号可传递思想和情感,但无法感受到现实人际交流的情感色彩,长此以往必然引起交往者的情感匮乏而趋向冷淡。加之,大学生一旦在现实交往中受阻,就会转向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和满足,淡漠面对现实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加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将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致使人际交往出现淡漠与疏离

三、孔子伦理道德思想對當代大学生人際交往的啟示

人际关系在一定的群体内起着调节工作或学习效率的功能。大学生只有善于与人相处,才能体验到生活的快乐。而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中的“仁”、“孝”、“礼”、“信”等,内含着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思想精华,是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汲取的思想源泉。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交往中的仁爱之心

天地间“我”不能独存,“人字的结构需要相互支撑”。而“仁爱”的真谛就是尊重、理解、善待他人,与人平等交往。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应该会正确认识自我,更应该学会以开放的胸襟接纳他人,不以恶意猜测人,勿求全责备。崇人之德,扬人之善,师人之长。应该培养宽厚待人的作风,尽已为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那种一心只为自己的人最终会被识破并远离,只有拥有一颗仁爱的心,才能冲破个人狭小的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人发展带来更多的条件,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事父母,能竭其力——人际交往中的孝悌之心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汛爱众”。人道孝为先,“孝”是建立在对父母等亲人的自然情感基础上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孝心和孝情。这种亲亲之爱是可以扩展和延伸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有这种爱心的人,必然会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当代大学生不应使自己最亲最近的人慢慢变成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会爱,又怎能会爱别人,怎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呢?只有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才能更好地发扬扶弱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不知礼,无以立——人际交往中的礼让之心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知礼”,是一个人自处于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礼”的在内在精神是“情”、是“爱”、是“敬”,是人格的“尊严”。在人际交往中,“知礼”自然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一个“知礼”的学生,应该为人谦恭,虚心礼让,不自满,不盛气凌人。应该有敬畏之心,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秩序,懂得去尊重别人。应该恰当地修饰白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白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应该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关的协调一致,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四)言必信,行必果——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之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证》)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诚信”是维持朋友关系最重要的纽带,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从事道德修养的前提,更是大学生为学和立业的根本。讲诚信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无诚则无德,无诚则事难成。只有作到诚,才能感动他人,取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增进彼此问的团结和友爱。步入大学,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要较以前复杂很多,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新朋友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如何与别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人际关系,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朋友间的相互信任。

人际关系学第四次教案 篇5

第四章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爱情的概念、本质,能区分爱情与友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爱情友情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教学内容:

爱情与恋爱的定义;大学生恋爱现状;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与调适;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重点:大学生恋爱问题与调适;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教学难点: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篇

课程导入:

《关雎》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首表达男女爱情的诗歌,诗是这样写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述一个少年看到河中小岛上有一个在采荇菜的少女,她温柔善良美丽,这位少年一眼就看上了她。他想向他表达他的爱慕之情,但是没能如愿,以至于他日思夜想,翻来覆去难成眠。

孔子评价《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而不放荡,伤感而不凄婉。

恋爱与爱情,是一个古老的、永恒的命题,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场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并且最终都会拥有自己的爱情,但是你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或“真命天子”究竟什么出现?在哪里出现?他或她的容貌和性格会是怎样呢?谁也不知道。也正因为一切都是一个谜,所有就引起我们在做各位很多的好奇和遐想。今天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度的阐释,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助益。

一、爱情概述

(一)概念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最真挚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

(二)特征

1.互爱性。爱是相互的,是出于男女双方的自愿;男女双方既是爱者,又是被爱者。

2.专一性。爱情的双方必须一心一意,不可虚情假意,不允许欺骗。陶行知先生讲得非常深刻:“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3.无私性。爱情体现着男女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在处理相互关系时,都必须具有无私精神,都要为对方的幸福和利益着想,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

4.持久性。男女双方既已倾心相爱,就意味着把自己和对方的一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真正的爱情必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受住了考验的爱情必定是稳固和持久的。

案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但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后来梁山伯在鄞县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而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之所以流传至今,之所以被人广为传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种生死不渝的爱情获得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恋爱概述

(一)概念

恋爱是一种心理现象。健康的恋爱心理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寻求一个能与自己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终身伴侣。

2.恋人之间的心理相容是恋爱成功的必要条件。恋人之间要能够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相互弥补、相互影响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恋爱是恋人之间逐步认识对方、感情发展升华的过程,不是转瞬即逝的一时冲动。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的学生一旦坠入情网以后,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这部分内容我们放在后面细讲。案 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文君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成都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孙座陪。后来卓王 2

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她琴声之中听出求偶之意,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爱的故事成为历朝历代津津乐道的恋爱典范,他们是夫妻相依为命,相知相守、天长地久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三.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问:在大学校园里,有没有谈恋爱的呢?

1.大部分学生对恋爱持肯定态度,我们能够经常性地看到许多大学生在校园里卿卿我我,“约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大学生谈恋爱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有的同学把大学生谈恋爱的年龄提前到了高中阶段,有的同学刚入大学就开始谈恋爱。

3.大学生谈恋爱方式日益公开化,教室里、校园里、图书馆等都能看到恋人们的身影。4.部分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端正、庸俗化、功利性强。5.恋爱观多样化,开放化,成熟化,个性化,时代化。6.三角恋、多角恋、乱恋、常变恋爱对象。参考建议:

第一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特长,了解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对象。

第二步。多方寻找。怎么才能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人呢? 你要多方的去寻找。我们要扩大我们活动的机会,我们要多参加正当的活动。多认识些人,但不要很快陷于恋爱的漩涡。要了解一个人,在你没有爱情的因素时,认识的清楚。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你根本看不见什么,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人很多的时候,我和你没有爱情的关系,我就可以真正的去了解你。绝对不要一见钟情。漂亮很快就会变成不漂亮。有钱也很快会变成没钱。有能力也会变成没能力。我们要看他教养好不好,教养是一辈子的事情。内在美是持久的,它是看不见的,它靠感觉。我们要的是内在美,要的是白头偕老。慎始才能善终。

四、如何走出失恋的怪圈

1.案例。这是发生在2007年某高校真实的故事。时值元旦,当全体师生、家家户户都在庆祝佳节,沉浸在节日的欢乐和祥气氛中时,大学二年级的他却从高高的教学楼上纵身跳下,是什么导致他走极端的道路。后来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其自杀的原因是失恋,人们不惊要问:“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他们的心理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2.失恋的表现。

1)痛苦、抑郁。这是失恋者最普遍的心理反应。女孩可能大哭一场,男孩会沉默寡欢,3

大量抽烟喝酒,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2)攻击。有的人恋爱不成,便反目成仇,想方设法挖苦,讽刺对方,败坏对方名誉,给对方写恐吓信等,更有甚者走极端,行凶报复,将恋爱对方毁容或杀害。1997年济南市某高校的一男生失恋后,将他原先倾心相恋的女友花言巧语骗至公园后将其杀死,然后自己从某商场跳楼自尽。

3)否定自我,走向毁灭。失恋之后,仿佛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进而否定自我,毁灭自我,无独有偶,上海市某高校1997年就发生两起因失恋跳楼自杀的悲剧。

3.如何走出失恋

1)正视失恋的事实,摆正爱情的位置。正视失恋的严酷事实。冷静的分析失恋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摆正爱情的位置。

2)让爱情升华。莫里哀曾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贝多芬在31岁时深深爱上了一位少女,不料这时恰恰他患了耳聋症,他所钟爱的姑娘离他而去,这无异于雪上加霜。面对病痛和失恋的双重打击,贝多芬坚持从事他热爱的音乐事业,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3)自我安慰、合理宣泄,找同学、亲友或老师倾诉不良情绪。

4)转移注意力。失恋后,可以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打球,跳舞,下棋,交游等。

第二部分:游戏体验篇

互动游戏:心有灵犀

游戏目的:通过观察对方的动作和表情,正确猜测她或他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在谈恋爱、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正确察知身体语言的重要性。

游戏规则:共计3轮,每轮邀请2组学生参加,每轮竞猜2分钟。在白板上写下一个词语,一位业主坐下背对白板猜词,一位业主面对白板,用肢体语言表达商品,不能出声。根据在2分钟内竞猜成功的次数排名,次数最高者获胜。时间:20分钟。

(1)空 调、面 粉、口 红、白 色、皮 影、铅 笔、足 球、酱 油;

(2)自行车、大 米、香 水、兰 色、评 剧、橡 皮、篮 球、牛 奶;

(3)电视机、馒 头、雨 伞、红 色、京 剧、书 包、排 球、豆 浆;

(4)冰 箱、油 条、餐巾纸、绿 色、话 剧、眼 镜、乒乓球、啤 酒;

(5)洗衣机、面 条、超 市、黄 色、小 品、音 响、网 球、象 棋;

(6)电风扇、蛋 糕、电 话、黑 色、相 声、电 话、羽毛球、围 棋;

(7)饮水机、苹 果、围 裙、紫 色、舞 蹈、风 筝、杂 技、军 棋;

(8)电 脑、香 蕉、手 机、灰 色、武 术、蜡 烛、魔 术、跳 棋。

提问:刚才同学们玩完这个游戏后,有什么心得体会?(学会察言观色,准确把握对方的心理,包括在谈恋爱的时候)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篇

商鞅变法: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太子藏匿一个犯罪的王族,依法应该同处死罪。商鞅接受妥协,以左庶长(赢虔,以左庶长爵位掌秦国兵权,为人正直但心胸狭窄,以自己在国中的威望有力的支持了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文王。他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及太子的老师(公孙贾)顶罪,分别削鼻及刺青。孝公去世,太子继位,商鞅被捕处死。

——《韩非子》

下面我们分析和讨论一下如下的几个问题:

(1)如果你是商鞅,你会接受妥协吗?有更好的方法吗?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回答:“我会妥协”。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形势永远比人强”,这些话虽然是老话,但是到今天依然有其实际意义。妥协没错,错在搞错了妥协的对象,也就是找错了替罪羔羊。试想,商鞅用左庶长和太子老师作替罪羔羊,本身就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因为这两个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替罪羔羊应该找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没有什么影响力或者即将死去的人,杀掉了当然也就无所谓。这其实是一种合理的不公平。

请问:我们追求的是“不合理的公平”还是“合理的不公平”?(2)如果你是秦孝公,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是秦孝公,你也许会说:“发一个免死金牌给商鞅不就没事了?”这样,等秦孝公死后,一旦灾祸及身,马上将免死金牌拿出来,不就可以躲过了。其实不然,因为秦孝公不会这么做,他希望商鞅自己想办法,而不是他死了以后还要靠他。

如果工作情没有做好,我们不要奢求你的上级来救你,而应该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渡过难关。虽然每次老板都会说“你去做,我支持你。”但是,一旦发生了很大的问题,再 5

去奢求老板的支持就会马上变得不可能。因为上级心里在想:“我支持你,你要给我好好干。结果你给我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还给你负责,免谈。” 所以很多事情都要从多方面去衡量,不要只从单方面去考虑。

特权是永远存在、不可能消灭的。(3)如果你是太子,你会怎么办?

你也许会这样回答:如果我是太子,第一,我不会藏匿犯死罪的人;第二,如果他来找我,我一定把他送到法院去;第三,如果我真的犯罪了,我一定与庶民同罪。

这些话都是好听不好用,谁都做不到的。因为领导的对象是人,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人都是不完美的,人都是相当不理性的。比如,太子也可以连夜将犯人送走,等商鞅来查时,不留痕迹。这也就是所谓的“事出有因,但是查无实据”,可是太子之所以那样做,必然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4)商鞅变法是不是只用法而不用术呢?

商鞅确实是有点有法没有术。比如,商鞅可以在抓人前去向孝公报告:“听说太子藏匿了一个王族成员,那是一个犯法的人。我绝不相信有这种事情,您说太子会做这种事吗?”孝公肯定会回答:“以我们的皇家教养,太子不可能做这种事,你们其他人有反对意见吗?”其他人一定会装聋作哑,这是一种生存之道。

还可以派一个武功高手潜入太子府内,把那个人抓走,然后再派人去搜查,最后再去向太子谢罪。这样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可躲过一劫。

这些都是“术”,术可以分为两种——权术和艺术。这两种术都是形式繁多,实际却很不同。从外在的形式是无法区分这两种“术”的,区分点在于它们不为人所见的内在。商鞅懂法不懂术,有人却懂术不懂法,还有人既懂法也懂得术,却缺少形势的“势”。总之,法、术、势三者要同时运用才有效。

案例迁移:

某机关,办公室副主任分管财务工作,包括签字报销。但主人曾告诉过林秘书:副主任是协助主任工作的,主人分管秘书工作,今后需要添置设备、购买物品可向主任请示并签批。后来林秘书请主任签字报销时,分管财务的副主任来到主任办公室,看到报销单就问林秘书:“我在单位,为什么找主任批?”当时财务处长也在场。

师生人际关系 篇6

师生人际关系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接触等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在这种过程中遵循的关系。

师生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直接性。师生人际关系是在教师与学生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双方没有利益冲突,因而是很直接的很纯粹的。

二是强烈的交互性。师生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双向的,具有强烈的交互性。

三是情感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带有情感性质的。例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仅仅是出于工作原因,更多的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期待和爱护,而学生遇到问题时也更倾向于向老师同学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表露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家长,这是对老师情感上的一种信任和依赖。所以师生人际关系具有情感性。

处理师生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从教师方面看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第一,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关系,并在行动上主动地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与学生打成一片。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该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并用自己的真诚影响学生。

第二,尊重学生人格、权利,坚持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因此应该遵循一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法律规范,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杜绝专制的作风和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任何规范都是每位教师所应该遵循的。

第三,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人与人之间关心、帮助,是人类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德。与成年的公民相比,学校的学生特别地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尤其应该体现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应该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和整个工作中。

第四,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寄予好的期望和信赖。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局限于少数学生;对全体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公正无私的,不能偏爱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学生。这不仅是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指标和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项重要条件。

第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特别是在师生之间发生某种隔阂、冲突或矛盾时,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地、妥善地消除这种隔阂、冲突或矛盾。从长远来讲,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丰富自己的学问、增强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等。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而不是依靠“教育者”的权威来树立、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威信。后现代主义视角中的师生关系

1.平等。教师应在知识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适当树立自己的威信,但在人格上、在情感交流上应是与学生平等的,而且正是这种平等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权威,真正的权威建立在受支持的基础上。缺乏平等意识的教师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如果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没有“敬”,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有“威”、没有“信”,这种权威又有何意义?实现师生平等意味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学生是有自己的意识、经验、情感的“人”,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尊重、真诚,他才会真正走近教师,聆听教师的教诲,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还应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探究、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2.对话。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品质,而只有对话,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精神层面实现相互沟通。师生关系不应是单向的和单纯信息性的,而应是双向的、交互作用的对话。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对话应是开放性的。真正的对话不在于要证明一种立场的正确性,而是要悔不同观点联系起来,从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对方的思想而扩展自己的眼界。因此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恰恰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寻求真知。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学生,而应更多体现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人,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成为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对方。

3.宽容。宽容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基础。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的前提,这就要求课堂氛围必须是宽松的、自由的,而只有宽容才能创造这种和谐气氛。宽容的真谛就是尊重差异,所以宽容尤其体现在教师对待处于边缘地位学生的态度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内心更渴望被尊重、被理解,由于自卑,他们往往自我封闭,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宽容,他们才会对教师和同学敞开心扉,接受帮助,而冷漠和歧视只能使他们感到更加孤独、无助,失去进取的勇气和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在知识和行为上的错误,理解、帮助而不是打击学生,也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宽容和尊敬。

4.理解。师生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交往关系,而交往的追求就应是一种相互理解。可以说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无法理解,那么连单纯的知识传授都难以成功,而且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于引起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的追求,在于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精神建构。因此,可以说,只有相互间的理解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实现理解要求教师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八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教育。同时理解应该是相互的,学生也应该体谅教师的辛苦,信任教师,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宽容交往的基础上。

下面看师生人际关系的实例: 案例一:

新老师小王第一次作班主任,进班时,承诺班级制度完全由同学们自己制定,老师不干预。但在后来的制定过程中,又多反对同学们的意见并修改同学们制定的班规。导致在后来的班级管理中,小王老师很没有威信,同学们对他做的是也持怀疑态度。

分析:人际交往中,初次交往往往会产生一个最初印象即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在人际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本案例中小王老师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的承诺没有认真实践,导致同学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守信,这一印象长期影响同学们的心理与行为,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所以才会在后续的工作中没有威信。

为改变这种状况,小王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再次失信于人,这样同学们才能再次产生新的较好的印象。这种现象即为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新进印象会对会对先前的解释和总体印象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小王老师应该利用近因效应来改变同学们的看法。倘若小王此后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于人,同学们就会有了定性效应,这时再想改变就困难的多了。

案例二:市北中学高一女生小文平时是一个很开朗活泼的女孩。但是在周一的早上,班主任郑老师发现她一直闷闷不乐也不和同学们交谈说笑,很是担心。但是郑老师并没有直接向小文询问,而是找她得同桌兼好朋友悄悄的询问发生的事情以及是否需要帮助。然后课下把小文叫到办公室,没想到小文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并跟郑老师详细的讲述了心情不好的原因。经过判断郑老师大致认为事情起因错误不在小文的父母。但在目前状况下,又不能直接批评,所以郑老师给了小文半天假的时间让她自己散散心,冷静一下。然后经过于小文父母的沟通,确定确实是小文的错。最后站在小文的立场上分析了事情的起因,让小文同学心服口服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与父母的关系恢复正常。

摒弃庸俗的人际关系 篇7

有的企业领导者很讲个人品德, 十分厌恶庸俗的人际关系, 但却对扭转这种不良风气缺乏信心, 因此在处理关系问题时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这就影响了企业内外良好关系的形成。更有甚者, 为了洁身自好而因噎废食, 把自己封闭起来, 和任何人交往都保持相当大的距离, 这就走向了极端, 于企业、于个人都非常不利。还有一些领导者为人正派, 性情耿直, 也不乏智慧, 本应成为优秀领导者, 但由于不善于与人相处, 却形单影只、落落寡合, 大大降低了领导力。

善于建立正常的关系, 是一种能力, 也是一门艺术。

确实, 庸俗的人际关系已经蔓延多年, 而且势头有增无减。庸俗人际关系的实质, 是将个人利益置于法律、道德、原则之上, 不讲诚信、不讲公道、不择手段地结交对自己有利的人。这种弊病严重败坏我们的社会风气和经商环境, 破坏市场的游戏规则, 打乱商业的正常秩序, 为此我们已经并正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凡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 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庸俗的人际关系, 并切实从自我做起, 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庄子·山木》中说:“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 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牢固而持久, 小人关系脆弱而短命。领导者要建立的是正确志向基础上的平等的、伙伴式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这与哥儿们义气、拉帮结派、钱权交易等歪门邪道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作为企业领导者, 要想使企业取得良性发展, 就应着重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人际关系。

平等:关系各方在原则、权利、义务面前平等, 一视同仁。不以财富、权力、地位、背景分亲疏。不仰仗他人的强势地位为自己谋私利, 也不利用他人的弱势地位占他人的便宜。平等, 对弱势群体是激励, 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对强势群体是挑战, 可以激发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坦诚:这是建立伙伴式关系的前提。大家的目标、利益和游戏规则全摆在桌面上, 没有地下交易, 也不搞牺牲第三方利益的“慕尼黑协定”。没有坦诚, 谈不上伙伴和合作。

公正:对各种不同的人, 保持等距离, 不偏袒好朋友, 也不冷淡陌生人。尤其对关系不十分好的人, 要避免成见;对不喜欢的人, 也要表示尊重。不因人废言, 也不因言废人。一碗水端平, 杜绝双重标准。

怎样才能搞好人际关系? 篇8

(顺德区龙江镇 小宁)

本栏主持:工作是生活的重点之一,工作氛围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工作中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要想与同事相处融洽,首先要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凡事谦让三分,减少矛盾。其次,要学会融入其他人的生活圈,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然后结交一些跟你有同样兴趣的同事或者朋友。

怎样去除腋臭?

2005年,我认识了《江门文艺》,从此每期必读,从中对社会及人生认识、了解了很多很多,于是也想向贵刊投稿,但我不知如何向贵刊付稿费及稿费标准怎样计算,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此外,今年我在本厂认识了一位女孩,我们对对方都有好感,但她身上有腋臭,朋友们都劝我放弃,说整天面对一个有腋臭的人会倒胃口,将来还会遗传给下一代。我虽然不在乎,但这给女友带来了很大压力。请问,如何去除身上的腋臭?

(东莞市长安镇王永振)

本栏主持:向各刊物投稿并不是要求作者付稿费,相反,作品发表后,报社或杂志社应向作者付稿酬。本刊的稿费标准是按栏目、作品质量而定,一般50~100元/千字。

腋臭又称为臭汗症,也称“狐臭”。是由患者腋窝部的大汗腺排泄的汗液,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由于大汗腺于青春期分泌旺盛,故本症多见于青壮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衰老,大汗腺也逐渐退化,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大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治疗腋臭的方法有腋臭术和食疗方:

一、常用的腋臭术有三种:腋毛拔除术、液部皮肤切除术和腋臭剥离术;

二、也可用以下食疗方试试:1)取核桃榨油涂腋部,然后用手摩擦;

2)采用鲜凤仙花捣烂绞汁,经常涂搽患处,能使狐臭消失,如无新鲜者,可用干品加水熬汤洗擦或干品加95%酒精浸泡1周后取滤液涂抹之,亦有效果。

上一篇:四升五数学暑假作业下一篇:关于劳务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