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精选8篇)
摘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加上区域水土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水问题更严重。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减少洪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兴修高水平水利设施及加强人们对水资源及水利的认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兴修水利不仅可以除去水害,还可用于发电,水能发电绿色环保在中国以至世界未来的发展中将占据重要地位,造福人类。
关键词:水资源 水资源困局 水利建设 水力发电
引言:在此介绍中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利设施的建造及其功能以帮助人们对中国的水资源现状有一个更好地认识,加强人们的节水环保的意识,并了解水利设施的建造及其作用。
正文:
中国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km³,但地球水圈内水量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地球上约有96.5%的水是海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又较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约为400万km³,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而且在时空上的分布又很不均衡。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储量相当丰富。将河川径流量作为动态水资源,近似的代表水资源。则中国的河川径流量为277115亿m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即便如此,中国的水资源现状仍不容乐观。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跨越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等9个气候带,从东南到东北,呈现出由湿润、半湿润到干旱、半干旱乃至极端干旱的变化趋势,各地水文循环情势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中国降水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区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区域年降水量因水汽条件,气团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呈随机性变化,使得丰、枯水期年水资源量相差悬殊,丰、枯年交替出现,或连涝、连旱持续出现都是有可能的。汛水期水量集中,不便利用;枯水期水量锐减,又满足不了需水要求。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3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分析估计,全国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年缺水量为300亿~400亿m³。同时,水质污染又大大加重了缺水问题。且由于缺少统筹规划,缺水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而水资源开采过度又会带来河川断流,湖泊干涸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五个“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水资源、粮食和油气资源的安全列为我国三大安全问题,从分体现了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所以,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建设水利工程设施,提高人民节水环保的意识迫在眉睫。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是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为达到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目的,需要修建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来控制和支配水流,这样的建筑物统称为水工建筑物。而水利枢纽就是集中建造的几种水工建筑物配合使用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多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证明,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配不均匀,以及来水和用水不相适应的矛盾,兴建水利是唯一的途径。水利工程的根本任务是除水害和兴水利,前者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和渍涝成灾;后者则是从多方面利用水资源为人民造福,包括灌溉、发电、供水、排水、航运、养殖、旅游、改善环境等。
水工建筑物可按使用期限和功能进行分类。
(1)按使用期限可分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后者是指在施工期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建筑物,如围堰、导流隧洞、导流明渠等。
(2)按功能可分为通用性水工建筑物和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两大类。
通用性水工建筑物主要有:
①挡水建筑物,如各种坝、水闸、堤和海塘。
②泄水建筑物,如各种溢流坝、岸边溢洪道、泄水隧洞、分洪闸。
③进水建筑物,也称取水建筑物,如进水闸、深式进水口、泵站。
④输水建筑物,如引(供)水隧洞、渡槽、输水管道、渠道。
⑤河道整治建筑物,如丁坝、顺坝、潜坝、护岸、导流堤。
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主要有:
①水电站建筑物,如前池、调压室、压力水管、水电站厂房。
②渠系建筑物,如节制闸、分水闸、渡槽、沉沙池、冲沙闸。
③港口水工建筑物,如防波堤、码头、船坞、船台和滑道。
④过坝设施,如船闸、升船机、放木道、筏道及鱼道等。
有些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并非单一,难以严格区分其类型,如各种溢流坝,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闸门既能挡水和泄水,又是水力发电、灌溉、供水和航运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施工导流隧洞可以与泄水或引水隧洞等结合。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治黄事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结合下游防洪和堤防建设,相继在黄河干流上兴建了三门峡、刘家峡、龙羊峡、小浪底等多项水利枢纽,变水害为水利,同时又有效地减少了黄河中下游淤积的泥沙,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黄河工程体系,在治理黄河的中国水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对于在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上修建的刚刚投入使用的三峡水电站,其社会效益更是不言而喻。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其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各种各样的不利影响。还是以三峡水电站为例,从它建造完工的那日起,就代表了昔日的古城白帝城将永远从中华大地
上消失。三峡水电站的建造使得库区的大量文物在见到世人之前永远失去了重现的机会。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影响就是三峡建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植物等等有影响。
中国已建各类水库大坝86000余座,其中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这些水利建筑的安全标准低,建设质量差,配件设施不全,有的运行二三十年来已严重老化,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一旦失事将损失惨重。
水利工程是改造自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举措,所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的成功与失败,将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成功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一旦失败将可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以至人员伤亡。
水利工程发电 水电站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又称水电厂。它包括为利用水能生产电能而兴建的一系列水电站建筑物及装设的各种水电站设备。利用这些建筑物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并将它输向水轮机,经水轮机与发电机的联合运转,将集中的水能转换为电能,再经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等将电能输入电网。有些水电站除发电所需的建筑物外,还常有为防洪、灌溉、航运、过木、过鱼等综合利用目的服务的其他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综合体称水电站枢纽或水利枢纽。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
中国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7
年,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45亿千瓦,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率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0%提高到25%。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还带动了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三峡机组全部国产化,迈出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可喜一步。小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成为小水电行业技术输出国之一。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长江水电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大亚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大江截流后6年内,三峡电站首批机组即可投入发电。到2009年全部机组发电后,三峡电站向华东、华中、川东供电,并与华北、华南联网,成为中国电力布局的“中枢”。不仅如此,与火电相比,三峡电站等于省了10个500万吨的大型煤矿,如果加上运输专用线、电厂、供水、污染处理、煤渣运输等投资费用,效益更为可观。与此同时,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减少5000万吨煤炭运量,大大减轻煤对交通运输的压力。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制约趋紧,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据此,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将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推进地方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电开发通过投资拉动、税收增加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将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以此带动其
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力强的产业集群,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宗坤 孙明权 郝红科 吴泽宁《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1 王腊春 史运良 王栋 张兴奇《中国水问题》,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1
陆德富《世界江河防洪与治理》,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4 , 1
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 3
左玉辉 梁英 柏益尧《水资源调控》,科学出版社 2008,1
1 灌浆法的类型及特点
土坝是利用当地的现有材料和沙砾以压力挤压而形成的水利工程的坝体。土石坝坝体、坝基防渗处理中灌浆方法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护臂的处理工作, 在护臂工作完善的前提下对主要有均质土坝及宽心墙坝的坝体劈裂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坝基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等。
1.1 土坝坝体劈裂灌浆。
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是运用坝体应力分布规律, 护臂是人工组建防渗墙成败的技术关键, 是后续施工的前提和基础在护臂施工完成之后用一定的灌浆压力, 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 同时灌注合适的泥浆, 形成铅直连续的防渗泥墙, 从而达到防止水资源渗漏的过程, 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 并通过浆、坝互压和湿陷, 主要在于提高坝体背部的重力分布和内部承受能力的提高, 加强坝体变形的稳定性能。针对裂缝的局部灌浆, 在可能有裂缝的区域, 均匀布置类似固结灌浆的灌浆孔群;由于地形和土壤组成的成分限制, 在对土坝灌浆的同时要注意土坝的质量问题, 甚至出现上下游贯通的横缝, 一般应做全线的劈裂灌浆。
1.2 高压喷射灌浆。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是利用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喷出, 借助于高压水泥浆液射流冲击破坏被灌地层结构, 使水泥浆液与被灌地层土颗粒掺混, 形成一种防水的壁状骨节体, 这种壁状固结体不但有着强劲的抗击冲刷能力, 更有着防渗作用, 根据被灌地层结构和防渗要求不同, 又分为定喷、摆喷和旋喷。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处理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使用范围广, 工效高、料源广、造价低, 搭接防渗的效果好。缺点是:机具较多、在土质变化多端的地形状况之下则无法使用, 控制不好易在较大颗粒背后形成漏喷现象。
1.3 锥探灌浆。
在堤顶采用梅花形方式布孔并进行充填灌浆。实践证明, 锥探灌浆是处理堤身隐患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但由于钻孔数量多往往造价较高。
1.4 劈裂灌浆。
沿堤顶轴线单排布孔, 利用灌浆压力将堤身沿其走向劈开并灌浆, 从而在堤身内沿其走向形成一厚度10cm左右的防渗幕。同时还具有压密堤身和充填洞穴的作用, 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方法已经在许多堤防和土坝中得到应用, 效果明显。
1.5 垂直铺塑。
在堤顶沿大堤走向用开槽机在堤身内垂直成槽, 然后铺设土工膜并用粘土浆回填, 从而达到降低堤身渗流量和浸润线的目的。该方法已经在黄河大堤上采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水泥材料特性的选择和计算
根据作者在工作中的大量试验和研究结果得出, 在水利工程中渗透的影响其中也包含着水泥特性的因素, 影响水泥土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水泥掺量和水泥标号, 被加固土质特性和含水量, 拌和程度, 成型环境和龄期。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加, 渗透系数随龄期的增长不断变小。长江堤防的几种常见土质类型, 如淤泥、粉质黏土、壤土、极细砂等, 在掺入水泥后的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的规律有一定的差异。
根据堤防除险方案的渗流计算要求, 必须对堤防除险方案进行稳定和非稳定渗流计算, 以获得除险方案复核所必须的资料, 达到复核的目的。
3 防渗处理技术
防渗工程是水利工程中的重点, 是保持水利工程寿命和使用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指标。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过程中, 施工技术的高低起着决定性因素。
3.1 垂直防渗技术。
垂直防渗常适用于地基透水层较薄或隔水层较浅的情况, 运用早已做成的封闭式防渗帷幕来治理水利工程中早已存在的坝基渗透和破坏的情况, 通过塑性混凝土和高压喷射灌浆的技术解决坝基和坝身渗漏问题。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是用黏土取代普通混凝土进行连续性的混凝土墙体。高压喷射灌浆是通过高压射流冲切破坏土体, 同时随喷射流导入水泥浆液与被冲切土体搅拌, 喷嘴上提, 浆液凝固, 在地基中按设计的方向、深度、厚度及结构形式与地基结合成紧密的凝结体, 起到防渗作用。
3.2 水平防渗技术。
水平防渗技术是通过分利用天然黏土和人工填筑黏土进行对坝体的修复和施工, 是一种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工作面大、工期短、简单易行, 不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和器材。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为了满足渗透稳定, 结合下游排水减压设施加强对坝基和坝身渗漏的控制技术。
3.3 使用化学补强技术处理水利工程渗漏。
化学补强是在不改变原工程结构的前提下, 利用原混凝土结构强度和当前先进的化学产品和化学技术对水利工程中施工薄弱环节产生的裂缝和破损部分, 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水利工程中渗漏主要方式是恢复建筑物的整体性, 保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环氧材料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 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与新老混凝土很好地结合。
4 水利工程渗透的破坏
渗透破坏是堤防工程中常见的现象, 而且难以根治。要做好除险加固工作, 必须首先分析其成因, 确定渗透破坏的类型及特点, 对采取的方案需经过充分地论证, 才能使除险加固措施真正切实可行, 经济合理。
只要堤防的临水侧和背水侧存在水头差, 堤防就有渗流产生。随着汛期水位的升高, 堤身内的浸润线逐步形成并不断抬高, 堤基和堤身内的渗透比降也逐渐增大。
5 水利工程渗透的成因
堤防工程中对渗透破坏的分类主要是从宏观现象考虑。比如, 由于堤基的渗透破坏在后期多表现为集中渗流对土体的冲刷, 并往往冒水翻砂, 形如管中涌水 (砂) , 因此在堤防工程中统称为管涌 (亦称泡泉) , 这是宏观上的体验。其实, 堤防工程中常说的管涌基本上都是土力学中的流土破坏。堤身的渗透破坏包括三种类型:渗水 (散浸) 造成的堤坡冲刷、漏洞和集中渗流造成的接触冲刷。
6 结论
通过水利工程灌浆处理技术的使用结论得出渗透破坏是堤防工程中最普遍且难以治愈的心腹之患, 选择有效、合理、经济的除险加固方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是堤防渗透破坏除险加固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当前社会技术中, 水利工程渗漏的处理方法并不是很完善, 各种方法的缺陷严重, 虽然针对小型的水利工程中优势明显, 但其局限的原因使得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应用中还有待商榷。针对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方法。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具有开挖量小、占地少、设备简单、灌浆工效高、造价低、对临近建筑物影响小的特点, 应用较广。
摘要:防渗是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是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效率高低的综合评价。由于渗透问题的存在使得水利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大的风险, 时刻威胁着下游居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 更让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其原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功能。本文结合工作经验, 对常用的各种防渗处理方式、方法进行总结整理。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基础工程
在水利工程中,基础施工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它的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下游居民的健康用水以及生命安全,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些许不当,很可能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要对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高效管理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应该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进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1.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要求
相对于一般性的土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更高,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其是一项关乎能源供应、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而主要是由于其施工环境通常特殊、复杂、多变,一旦基础施工处理不当,则会对工程功能、性能、寿命构成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功亏一篑,由此可知,充分发挥施工技术这一要素的优势,对于施工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具体而言,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质量应满足:基础与地基强度足够,既要可以承受地基所在的反作用力,也能承受上方所有的结构荷载;工作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必须具备足够的防潮、耐蚀、抗冻以及耐久性能,以便确保地基稳定;为防止建筑物出现倾斜、开裂或者标高变化,地基的实际变形量既要小于自身变形允许值,也要在建筑物变形容许量之内等。同时以上述施工要求为基本指导,认真分析、掌握基础与地基的地质勘查报告和施工图纸,并在开挖土方前妥善处理已有道路、建筑、管线、树木等,但若工程所在地为山区,则要根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资料科学处理坡面、危岩、古滑坡体等,以免造成基础工程不稳;而在测量放线时必须精确控制基槽灰线、水基准点、定位控制桩等,并予以经常复测和合理保护,以免产生大的尺寸偏差;若无特殊要求,场地坡面应与排水沟方向一致且坡度大于其2%,不然则要满足临时排水和排水坡度;此外,在开挖在地下水位之下的管沟、基坑时,需要先降低水位直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随后在进行作业面施工。
2.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软弱夹层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由于软弱夹层基础主要是由淤泥质土、淤泥、高压缩土质等构成的,承载能力一般在50KN/㎡,显然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要求不符,故对其进行处理是必然的。但考虑到软土基础有着较低的抗剪性、透水性和较大比例的孔隙,如此一来,软塑-流塑状态以排水不畅的基础层面便会在有效压力加大时强度大幅衰减,且当荷载过强时,地基会因孔隙水压力增高而弱化压密固结能力等,故针对该种情况,通常会根据软土基础施工实际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如当淤泥层地基的实际厚度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进行换土操作,其中粗砂、灰土、砂土壤、水泥土等换填材料较为有效,或者借助沉井基础方法稳固地基;与换土法相似的振动水冲法则常被用于基础强度的提高,即先地基打孔,后回填碎石、砂土等材质,最后经夯实操作后强化基础的稳定性能;若水利水电软土基础渗水隐患较大,建议采用旋喷法,就是首先将旋喷机特定喷嘴事先至于设定的土层结构中,随后通过缓慢提升生成高压,以此紧密水泥、土体与固化浆液,提高地基密度与强度,从而有效控制地基渗水;若基础工程涉及的地基多为粉土、黄土、杂填土,或者处于滨海沉积层和河流冲基层,则可以将重量合适的夯锤置于适宜的高度,使其在自由落体中夯实土质,改善软土基础情况;若软土基础中的地基结构以淤泥为主,且较为松散,可选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的桩基法,即因为将较高强度的水泥桩打入原有地基中,有助于地基强度的增强,进而符合施工要求;其实利用理化原理也利于软土基础施工条件的改善,如混合水泥浆、泥沙浆等化学浆材或者注入适量的氯化钙与硅酸钠材料均可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2.2其他不良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除了软弱夹层基础这一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常见施工难题外,还面临着坝基涌泉、强透水层等诸多复杂的作业条件,具体分析如下:一是处理深覆盖层的施工技术;该基础层通常空隙比大、相对松散、渗透性强,容易受外力干扰出现渗透和变形,若伴有软弱夹层,其抗滑稳定性则会更低,故一般采用摩擦桩基调整其受力状态,或者为其增设复合土防渗工模、夯实覆盖层强化其稳定性能、构筑防渗墙以及基于灌浆法提高破碎岩土的整体性或设置防渗帷幕等技术方法加以处理;二是处理强透水层的施工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涉及的坝基而言,往往会因砾石、砂、卵等较强的透水性造成大量水分流失,并影响建筑物结构稳定,故经常借助帷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铺盖反滤层延长渗径以及粘土或混凝土回填等技术加以控制,但在回填粘土或混凝土构建截水墙前必须先清除冗余的卵、砂、砾石等杂质;三是处理淤泥软土的施工技术,考虑到软土地基易在高压环境下出现侧向膨胀、压缩变形进而引发建筑物失稳,故可通过淤泥软土的封闭固化实现变形量的缩小,同时立足实际选择排水固结、抛石挤淤、镇压层法、沉陷量预留、基础面扩大等技术处理边坡坍塌、建筑失稳、加固地基问题。
3.结束语
对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而言,基础工程施工水平尤为关键,而高效、可靠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作为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必须得到充分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遵循施工要求,立足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安全可靠的施工技术,并予以规范操作,以此改善施工质量,收获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吕中东.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陕西水利,2012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水利工程概论》是为水利类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水利工程的类型、开发目标及工程布置有初步的了解,对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及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拟开展以团队形式的课堂讨论,通过小组成果共享展示,既丰富课堂教学环节,同时锻炼了学生查阅技术文献、动手编辑制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确定选题。
题目自拟,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后确定,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主题均可。
2.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或PPT。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分工合作,查阅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文字、视频、音频等),编写脚本,编辑排版后制作多媒体课件或PPT。
3.课堂展示多媒体课件或PPT。
各小组长(或演讲者)自行准备好成果电子版,于上课前将成果拷入教室电脑,课堂展示多媒体课件或PPT。
三、活动要求
1.全体选课学生均需参与本次活动,否则不计平时成绩。
2.2014年3月18日,各班学习委员负责上交活动分组名单,建议以6-8人为一小组,上报各小组主题、指定组长,以课堂展示次序排序。
3.课堂展示成果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每班选派2-3人组成评审团,现场点评并打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量:选题、内容、编辑排版制作、时间控制、演讲者表现(演讲者仪态、口头表达等)、其他(多媒体运用、创新性等)。
4.2014年3月30日前,各小组组长将本组成果(以班级+小组序号+组长姓名为文件名)发至邮箱yanqiu1168@163.com,4月1日(第6周二)从第一小组开始,依分组表次序依次开展课堂展示。
四、成果形式及要求
1.成果是多媒体课件或PPT,每人均需参与,该成果及展示情况作为本课程平时考核的依据。
2.成果首页须有课题名称、组长、演讲者、团队其他成员姓名及分工(与分组表中一致)。
3.成果力求主题鲜明,选材丰富,内容有新意、简洁清晰、避免大段文字,尽量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注意时间要求。
4.重要时间要求
①上交分组表(责任人:各班学习委员)
2014年3月18日,各班学习委员于上课前将分组表(纸质版)交给老师,分组表一式两份,一份交老师,学委留存一份。
②上交各小组成果(责任人:各小组长)
2014年3月30日,各小组长将本组成果(以班级+小组序号+组长姓名为文件名)发至邮箱yanqiu1168@163.com。
③成果展示(责任人:小组长、演讲者、小组其他成员)
2014年4月1日(第6周二)从第一小组开始,依分组表依次开展课堂展示。
附:课堂讨论分组表(学委填写好,打印,3.18日上课前上交老师)
+++专业+++班课堂讨论分组表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通过几次类似于讲座的上课,外加自己课余时间的看书,对于这么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个土木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其特点就是知识面广,也许我对这门课还不是很熟知,但由于在专科学校里的学习,对土木这个概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也是一种缘分让我有机会来学习这门古老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课程。鉴于读书报告的规划需要,以下将通过四个方面进行小结:专业知识、学习计划、学习体会、改进建议。专业认识 虽然我学过土木这门专业但这都是理论知识可是对这个土木专业不是很了解,以为是单纯的偏重于土木,类似于工程管理之类,记得当初填志愿时心里很矛盾,到底第一志愿填土木工程还是其他管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好久,直到在那张厚实的志愿书上写之前也是矛盾重重。,既然我最终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是一种缘分。直到慢慢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时,才对这个专业有所了解,这是个新兴专业,可以说是年轻的,真如我们一样,有着激情与朝气。我想这就是让我对我当初的选择不后悔的原因吧。后来仔细的在学校的招生网站上仔细的查了一下这个专业的介绍:工程管理以“懂技术、知法规、精管理”为培养目标,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招投标文件编制、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能力。主修课程:工程数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等
毕业去向: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或可考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等其实单纯从字面上我觉得很难读懂,可是经过老师简单的讲解就似乎变得很好理解,总之一句话,等以后毕业了,大多数就是从施工员开始做起,有能力的话做个项目经理,爱学习点的可能做个工程师。这比起那些专业术语可简单通俗多了。可是这到底是怎么样的学科呢,我在信息网上找到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其实这个是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交叉学科我国的工程土木专业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但是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土木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建筑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土木管理人才。由于土木工程管理责任重大,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它的授课的内容是包括专业工程技术类和建筑学类两大部分。其他的内容跟学校介绍大同小异。学习计划 既然我学习了这个专业,就要为自己定个学习计划,有长远的,也用短期的,有具体的,也有大概的。首先摆在我面前的先是在学校里做好基础,为以后毕业后找工作打好良好基础。理论上这个专业毕业后有很多方向去发展自己,有政府机关公务员,比如在建委、水利局、路桥公司等从事工程建设的工作等;有工程咨询公司、投资公司,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咨询等工作;有工程建设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建设管理等工作……可能由于个人的性格并不是那种善于做那些整理数据型的,不喜欢长期坐办公室的那种,于是很多便已经被排除了,什么预算审批、招投标等等。说的简单点,就是我今后希望走的是一条这样的道路:毕业—基础施工员员—技术员—项目经理—工程师。也许这条路很难走,可毕竟有这条路它存在的理由,就有人会去走,有人会成功,为什么那个人不是我呢?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自我鼓励。一个人想要成功我想首先要的是理想,真如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没有理想永远是个兵。我并不是否认基层的重要,只是有目标的人才会赢得自我。大学四年中,我要拿奖学金,有当上主要学生干部的经历,要一定要在学习中结合实际,不仅要真才实学,也要人际交往。这个专业本身就让我们做个善于管理又有才能的人。在大学中尽量拿到各类证书,各类实习机会,参与各种活动。学习体会 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何谓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土木工程的缩影,在国民经济中也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因为土木工程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木工程具有民用性。如今军事上很多也归入到土木工程的范畴。如掩体防空洞等。土木工程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其中跨度比较不对等,古代土木工程大致从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年起)开始至17世纪中叶;近代土木工程为17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到如今。现代土木工程功能要求多样化,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工程快速化,工程设施大型化等特点。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不可小视的,如今世界正经历工业革命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可以预计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本书中包含了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道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灾害与抗灾方法等。老师分别就某些问题具体展开,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我们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我认为其中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通过几次上课后,我对这门土木工程概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今后将通过自身自学来提高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土木工程的重要意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改进建议 由于我们上课的次数比较少,而书本内容过多,基本上很多知识点老师都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深入下去,也只是讲了几个重要的方面,应该让同学们对这本教程更加深入去了解,至少要通读全文。该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多多的增加一些现场教学,给同学一种贴近实际的需要,否则感觉有些空洞。上课教学形式也可以适当增加,比如上课给我们看几部建筑史,土木工程史之类,更加能激发同学上课的激情。还有平时上课互动环节似乎没有做到位,基本上只是上面老师讲,下面同学听,没有共同讨论的氛围。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老师们能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运用改进。
班号:1013101 学号:1101000225 姓名:蔡薇 摘要:这半学期学习工程管理概论课程,对工程管理个方面的概念,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也有了一定认识。对自身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通过一学期以来对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学习,真正地理解工程管理专业,对自己学习及掌握专业知识有极大的帮助,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和发展也有了更加清楚的目标。
不同的工程协会,对工程管理有着不一样的认识。美国工程管理协会(ASEM)认为工程管理是对具有技术成分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资源分配以及指导和控制的科学和艺术。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工程管理学会认为工程管理是关于各种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战略和战术决策的制定及实施的学科。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工程管理科学发展现状研究》报告中指出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总而言之,工程管理就是:一,对重大建设工程实施(包括工程规划与论证、决策、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施工与运行)的管理;二,对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三,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发展布局与战略的研究与管理。工程管理不仅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还包括工程的决策、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分析、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的投融资、工程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等。而其中工程项目管理师工程管理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对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管理,通过计划和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些概念。
工程管理的属性包括:
1、多目标管理:工程管理的目标是取得工程的成功,使工程达到成功的工程的各项要求。对一个具体的工程,这些要求就转化为工程的目标。
2、全生命管理:工程管理是对工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包括对工程的前期决策的管理、设计和计划的管理、施工的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
3、全方位管理:工程管理涉及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技术、质量、安全和环境、造价(费用、成本、投资)、进度、资源和采购、现场、组织、法律和合同、信息等。
4、以工程为对象的管理:拓展管理学的定义,“工程管理”就是以工程为对象的管理。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工程参加者在工程组织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工程任务。
5、全过程管理:按照一般管理工作的过程,工程管理可分为在工程中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工作。
6、动态管理:工程管理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现工程的目标。
7、系统工程方法管理:按照系统工程方法,工程管理可分为确定工程目标、制定工程方案、实施工程方案、跟踪检查等工作。
所以工程管理既有一般管理类学科的基本属性,更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特征,是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特征,是需要过硬技术能力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硬管理”。
工程管理的特点:
1、专业技术性 :工程管理需要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规划、勘察、设计,各专业工程的施工和供应进行决策、计划、控制和协调。工程管理本身有鲜明的专业特点,有很强的技术性。
2、综合性管理 :要协调各个工程专业工作,涉及许多企业(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要综合考虑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工期问题、合同问题、质量问题、安全和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
工程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
3、实务型管理 :对工程现场不理解,没有现场管理经验的人是很难胜任工程管理工作的。
4、需要沟通协调能力 :工程管理与技术工作和纯管理工作都不同。需要有沟通和协调的艺术,需要知识、经验、社会交往能力和悟性
5、实施过程不均衡:工程的实施和运营过程是不均衡的,工程的生命期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管理目标。
6、具有挑战性 :每个工程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工程管理工作是常新的工作,富有挑战性,需要创新,需要高度的艺术性。
7、有价值有意义 :工程管理工作对保证工程的成功有决定性作用。它与各个工程专业一样,对社会贡献大,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工作,会给人以成就感。
工程管理的模式:
1、业主自己管理工程:业主为了工程的建设,招募工程管理人员,成立一个建设管理单位直接管理设计单位、承包商和供应商。
2、分别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管理 :业主分别委托投资咨询、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监理公司进行管理。业主 还必须做总体的控制和协调,参 与一些工程管理工作。
3、委托一个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业主主要负责工程实施的宏观控制和高层决策,一般与设计单位、承包商、供应商不直接接触。
4、代建制 :对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经过规定的程序,由专业性的管理机构或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行全面的相对集中的专业化管理。通过课程学习和平时上网,阅读书籍等对工程管理的了解,这一项专业的专业知识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较以前而言,迷茫感减少了很多,也掌握了不少本专业的知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知道我们以后的工作是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多职能型的,有广泛的适应性和专业需求的多样性。而我们毕业后第一职业选择是在工程组织中承担相关的管理工作,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建设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房地产业。在其他职业方面,我们也有着广泛的选择,如工程设计单位从事概预算、建筑设计、合同管理、招投标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在项目业主单位作为甲方代表参与工程管理工作。政府部门从事建设规划、工程审计、招投标监督、项目申报审查、土地转让拍卖监督、房地产买卖监督等技术管理工作。金融系统(银行)中从事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工作。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工程管理及房地产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软件行业从事工程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及推广工作。物业管理机构及企业从事物业管理相关工作。在课程学习中,也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现状:复合型、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不多;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项目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懂得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部分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既熟悉建筑工程技术又熟悉管理、经济、法律的人才较少。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外语水平较高且能熟练地进行对外工作交流,能够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人才更为稀缺。所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这四年的学习中,争取在能力,知识与职业道德方面做到符合工程管理的特殊要求,具有管理者素质和一般工程师的素质。在这四年的学习中,在工程技术知识方面:要掌握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等有深入的了解掌握工程建设和运营相关的专业知识,(施工方案的技术、实施流程);在管理知识方面:以管理学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辅以运筹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在经济学知识方面:以经济学为基础,以工程估价和工程经济学为核心知识,辅以金融与保险知识、统计学等知识;在工程法律工程合同:以经济法为基础,以建设工程法律、工程合同和合同管理为核心,辅以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学习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状,教学措施
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 接触到的第一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就是《土木工程概论》, 在培养体系中起着引领学生入门的作用, 使学生对工程领域和这个专业有一定的了解,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建立大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的基础课, 打下宽专业基础。目前, 该门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特点。
1. 内容多, 授课时数少。
在大多数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培养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课时一般为32学时。然而, 课程内容涉及土木工程材料、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等多个章节, 显然课时严重不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 教师一般只能注重内容的广度, 无法兼顾内容的深度, 比如在介绍建筑工程这一章的时候只能提纲式地介绍其结构类型。
2. 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
目前,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加板书教学, 主要讲授各工程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平面或立体效果, 可以图文并茂, 可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大量的工程实例、施工现场的照片, 甚至可以加入动画效果,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但是从上课效果来看, 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解, 即使有大量的工程实例, 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上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比如, 在讲构件中的梁和拱的时候, 这两者的受力有何不同只能纸上谈兵, 学生没办法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相应的知识,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3. 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多数工程管理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区别不是很大, 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 只是要比他们多学一些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在这样的错误认识下, 简单地认为土木工程概论就是土木工程, 导致对专业课的期望很大。由于受课时的限制, 对相应章节的讲解深度不够, 只能提纲挈领的做介绍, 这和大多数学生的预期产生偏差, 使他们对课程的兴趣降低。他们把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概率两个字直接忽略了, 认为土木工程概论就应该像土木工程一样, 不只是简答介绍理论知识, 应该深入介绍相关工程的施工技术。
4. 教师经验不足。
一方面, 高校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 很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 教学经验不足, 对教材驾驭能力较弱。另一方面, 土木工程概论涉及内容多, 知识面广,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但是大多数教师只对某一专业领域比较熟悉, 比如只对建筑工程较熟悉, 但对桥梁工程就没那么了解, 这样在授课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再者, 大多数教师一直处在学习教学环境中, 缺乏相应的实际工程经验, 因此想要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难。
二、《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效率提高的措施
1. 教材选择。
目前关于土木工程概论的教材颇多, 每本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大致相同, 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侧重点。教材的选择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 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 选择适合的教材。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 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此时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因此, 选择的教材既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和深度, 也要容易理解。教材应具有应有的理论深度外, 还应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结合实际工程, 全面展示土工工程的技术内涵, 拓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建筑工程章节, 针对超高层建筑应有当前世界经典的建筑介绍。在众多的教材版本中, 大多数结构安排合理、内容详略得当, 并且图文并茂,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除此之外, 选择的教材内容应该新。我曾先后选择过多种教材, 如叶志明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段树金等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 这些教材都是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从授课情况及学生反映来看, 这几本教材都是适合的。
2. 丰富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很多内容都和实际联系紧密, 比如地基处理方法, 学生以后在工程处理的时候就能实际应用所学的方法。在讲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找些具体工程处理地基的视频, 让学生直击现场。在讲授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方法的时候, 教师可以用动画形象地展示施工工艺流程。通过动画、视频的运用,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课堂更有活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除此之外, 课堂中可以引入模型教学。在讲钢材的时候, “H型钢”是一种经济型断面,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用三片字块模拟, 将其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受力, 最终得出H型是最佳的一种断面。在桥梁工程章节, 让学生自行组队, 完成一座纸桥建设。
3. 多样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形式一般相对固定, 有理论考试、写论文等方式, 平时考核手段较多样也更灵活。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可提问让学生回答。主动回答的学生可加分。作业布置上, 可不拘泥于书本练习题, 布置课程相关的但是书上没的题目。这样, 学生需要自己查阅资料, 迫使他们主动学习课外的知识。
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的比例一般为3:7或4:6, 针对土木工程概论实践性强的特点, 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将平时成绩定为40%, 甚至50%, 将更多的分放到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上。
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 担负着引领学生进入工程大门的重担, 对学生树立严谨的工程观、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土木工程概论涉及内容广泛而不深入, 在教学时如何做好取舍, 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十分重要。本文从教材选择、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如何上好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进行了探讨, 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欧阳国元, 刘保华.工程管理专业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 :127-129.
[2]段翠芳, 杨富超.关于《材料力学》课程教改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109-111.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与一般的工程项目不同,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且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为现代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较大部分水利水工程随着长时间使用及自然灾害的侵蚀,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也较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所以现存年代久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排险工作也是重中之重。而本文就是对水利水电目前出现的问题的特点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对现在我们进行水利水电的安全排险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出现险情;应急解决措施
我国现存的较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是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由于受当时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质量标准等条件制约,这些工程质量并不是非常完美,加上长时间使用、自然灾害的侵蚀及各种破坏作用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出现一些功能薄弱环节、安全隐患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发挥正常作用具有重大的消极影响,并且也是工程出现大量的安全事故,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发电的主体作用造成巨大的阻碍。所以本文就是对如何展开对我国现在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安全排查进行讨论,并且就出现的水利水电工程出现问题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提出解决方法,促进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发挥正常的作用,促进我国基础设施行业的不断的发展。
1工程险情的特点
1.1突然性
水利水电工程出现重大的突发性险情是由于突发性的自然災害导致的。近几年经常出现异常的暴雨、暴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特别是像地震这样的强烈的自然灾害,还有像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以及洪水这样的严重性的自然灾害。而这些突发性的自然灾对我国现在的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重大威胁性。当然这要求我国的应急除险必须有大幅度提高。
1.2严重的破坏性
自然灾害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重大的破坏性,严重影响其水利水电设备使用寿命与效能的发挥,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设备会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遭到各种损坏,同时对正在进行的工程造成巨大的危害以及经济损失,甚至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严重的地质灾害会直接造成水力水电工程的直接崩溃,使工程完全毁坏,产生巨大的危害。
1.3具有随时性
灾害发生的时间具有随时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生。通过现在的仪器和设备无法进行准确的预测,难以进行评估。此外,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浩大的整体,我们如果不及时对被自然灾害破坏过的基础工程做出准确评估,当工程出现隐患的时候所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可预知的。
2紧急处置技术
2.1安全性评价
工程抢险过程第一个环节就是进行安全性排查。首先。我们要鉴定安全性评价的整体情况,这个环节我们要进行对周边环境进行大排查,熟悉周边的地质环境,对河流水流情况进行调查,对上中下游的情况进行了解,当然我们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要进行调查,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其次,进行安全性的规则规范制定,我们做好安全性规则的制定对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比如,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后期进行灾害抢救的时候,因为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我们进行灾害处理的时候难以做出客观的评价,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提前做出相关技术问题的处理预备工作,事情发生的时候尽快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必须掌握相关的搜集紧急信息的渠道,拥有相关的先进技术手段,我们必须在险情发生之后,快速掌握工程险情的全部有效信息,为即时处理险情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在紧急险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应用相关的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用现在最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相关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加强对险情的监控。
2.2设置相关的处置方案
我们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对紧急险情的排查,必须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和相关的技术规划,这对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在制定相关的规划时要注意考量各种条件。第一,我们要注意相关的措施对处理险情的效果性,同时要注意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和以往的经验协助解决问题。第二,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灾情处理的过程我们必须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第三,我们必须对相关的除险技术进行统一标准,对抢险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除险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除险的相关标准进行技术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更大的人员和物质伤害。
2.3技术预案研究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问题也愈发重视,但是在制度制定上还不是特别完善,没有统筹全局,还需要强化制度。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相关的组织和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先进的设备以应对现在我国在应急抢险过程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且我们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研究,即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制定合理的相关规定,加大科研探索,研究出先进的抢险工具,促进我国的除险施工的不断进步。
3抢险施工的技术研究
3.1捉住重点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要严防江河提防的管涌、漏洞、裂缝、绝口的问题,防止一旦出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整体大堤的崩溃,出现更大危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即时抢救。其次,我们要加强对近坝库岸的抢险,尤其要在经常发生泥石流,堰塞湖等深山峡谷地带,而泥石流和山体崩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会影响抢险工程顺利进行,造成巨大损失。最后要注意地震和洪水对大坝的威胁,对存在着缺陷的大坝,在洪水的威胁下,甚至会造成整个大堤的崩塌,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此外,还要注意泄洪洞和土石坝等基础设施的维修。
3.2把握重点研究内容
第一,我们必须快速勘察险情,这是保证我们成功进行抢救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性因素。我们必须对受损工程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并且对工程的受损程度进行分析,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加快对现在工程的研究方式,快速准确的了解最新的险情动态。第二,保证快速进场到位,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施工人员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受损现场,对被自然灾害损坏的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抢险施工,我们会经常遇到进场道路被封的情况,我们的施工除险人员必须学会快速排除困难,快速进场到位,解决这项困难因为这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第三,进行快速地抢险施工是我们实施工程处置的方案的关键性因素。工程处理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举措,分析出技术施工的难点和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使自身的设备得到最佳的运用。
3.3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
水利水电的技术研究部门,必须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分清自己的研究路线,把工程抢险的种类进行分类研究,同时分施工专业的研究,我们要把施工的对象和工程类型进行分类,此外还要把抢险的专业进行研究,这样做到井然有序的分工,使我们进行工程抢险的过程快速合理的进行,使水利水电的工程的的损害最小。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行业,而自然灾害对他们会造成巨大的威胁,而我们必须对他进行及时的抢险和抢救。我们必须对受损工程进行安全的评价,对评价方法进行规范,加强我国的紧急处置的研究,然后我们也要对水利水电发生灾害的情况进行研究,
并且要掌握重点研究内容,同时我们要加强技术研究,这是我们进行抢险的决策核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实现我国对水利水电除险工作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 阮建清,刘忠恒,严祖文等.基于风险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优化技术[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
[2] 刘洪凯,姚庆江.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3] 张新胜.岳普湖县盖孜河合理闸引水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推荐阅读:
水利水电移民工程10-03
水利水电工程师论文10-06
水利工程概论教程10-0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对策06-28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专科论文09-1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考试重点09-18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09-21
水利水电专业技术工程实践总结11-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废水处理探讨论文11-08
水利水电前沿讲座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