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小学生作文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铃声小学生作文

幸福的铃声 篇1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缴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衲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花了一天一夜亲手弹制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仍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④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真心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⑤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大概有近十里的路,中间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中年的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嘹亮的歌声和笑声。

⑥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⑦可是我的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过他。”

⑧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蓬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⑨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时,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习题

1、文中写“我”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做了哪些事?

答: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写“我在那件从高中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对这一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答: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加点的“即刻”、“昂首”两个词语,分别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若删去第②③段中对家庭困窘生活的描写部分,文章的中心就更为突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题“幸福的铃声”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第⑧段“梦境”部分是闲笔,影响了整体的效果,你的看法呢?

答: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日常开支靠特困生补助、奖学金;大学四年没回过一次家;所需日用品从家里带去;用最节约的方式与家里联系。

2、生活艰难,着装破旧,但“我”不自卑,有一朵小花装饰旧衣,化旧为新,表现了“我”困境中的乐观和对美好的追求。

3、放心;自豪。

4、不同意;对家庭困窘生活的描写是为写“幸福的铃声”做铺垫,使父亲和女儿通过电话铃声报平安这种特别的做法显得真实可信。

5、父女俩用听电话铃声的办法报平安,铃声里包含亲情,包含思念;使艰难生活中的亲情显得格外珍贵和温暖;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女儿和父亲的内心世界是富足的、幸福的。

爱的铃声作文 篇2

“叮铃铃DD”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里面传出妈妈关切的声音:“灿灿,有没有吃午饭?千万不要让陌生人进来,冰箱里有事先烧好的菜,你只要在微波炉里转一转就行了,我再重复一遍DD”

“哎呀,妈,我知道了。就这样,再见!”我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心里不禁埋怨起她来:这些我早就知道了,还把我当3岁的小孩子看。

才消停了一会儿,“叮铃铃DD”烦人的电话铃又响了起来。

“灿灿,你妈刚才打电话给我,说你把她的电话挂掉了,这可不对啊!你千万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玩火,注意安全,还有……”爸爸焦急地对着话筒说。

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耐着性子听完了爸爸那一长串的唠叨,语气生硬地跟他说了再见,然后“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烦死了!就算我是孔子的话,也会被烦死的!”我对着电话发了一通脾气,把电话的音量调到了最小,便一头钻进了书海里。

烦人的电话铃没有了,我的耳根清静了许多,心情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在书堆里消磨了近两个小时,“叮咚!”门铃突然响了起来,我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开门,可是门外的景象令我的笑容僵住了,也使我终身难忘:平时衣着考究的爸爸竟然满头大汗地站在我面前,白色的衬衫浸透了汗水,紧紧地贴在后背上。裤子上大部分的地方,被头上滴落的汗珠打湿了。爸爸的脸红得像要滴出血来,正“呼呼”地喘着粗气,看样子刚刚才跑过很长的一段路

还没等我解释,爸爸就先开口了:“我又刚才打了好几个电话,家里都每人接,我以为你出事儿了,不放心,所以回家来看看。我还要去上班,你自己照顾好自己!”说完,又急匆匆地飞奔着跑下了楼。

铃声响起初二作文 篇3

灵动的音符轻巧地跳进了我的耳朵里,是下课铃的声音!我打了个机灵,整个人顿时清爽了很多,“耶!终于下课了!”我在心中大声地呐喊。

看着离开班级的老师的身影,我举起胳膊,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使劲地甩了甩头,开心极了。

教室里的同学们也“蠢蠢欲动”。

第一排的小个同学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上一秒还在靠窗户那边呢,下一秒,你就会在班级的另一侧找到他灵巧的身影。他调皮地在地上乱窜,从不厌烦。

我们中间这几排是最无聊的,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地做着功课。偶尔抬起头望着远处的黑板或是盯着头顶上的天花板发呆。我兴奋地瞪大眼睛看着他(她)以为找到了“同类”,其实人家在思考习题呢!

后几排是最热闹的,那里有讲题的声音,其实不用细听,只要你看到班长因为和其他同学辩论而涨得像用颜料染上去的通红的脸就知道了学习气氛的高涨。不过要小心,几个“淘气鬼”也分布于后几排的几个位置里。待他们的嘴角扬起一丝邪恶的笑容时,你在几秒钟后可能会听到“嘭”的一声,或者有人大呼小叫的——那就是他们恶作剧成功的结果。

突然间教室里安静极了。嘻嘻,向门的方向一看,你一定会看到班主任老师气得铁青的脸并听到他的怒吼声。待老师扬长而去,男生、女生会三三两两结伴走出教室,他们大都会向卫生间的方向走去,因为闲聊八卦还要继续,打打闹闹也要进行。

再看看班级里,会有几位同学站在自己的课桌前耸拉着脑袋,等待着下一个继续自由疯闹的课间。

爱的铃声作文 篇4

我有点不高兴,走过去拿起电话,心里嘀咕着:会是谁呢?“喂,是儿子吗?”电话那边传来的是熟悉的声音。“是啊!爸爸。”“你在家里注意用电安全,你不要乱弄煤气炉,你不要……”“知道了。爸,您真烦啊!我已长大了,别老把我当小孩子看。”我“砰”地一声挂掉了电话。可一会儿,电话又响起来了,那刺耳的铃声直钻进我的耳朵,使我感到非常烦厌。我想了一下,马上拿起那个响个不停的电话把铃声调到最低,四周顿时安静了下来,那刺耳的铃声没了。我得意地想:“这一下,我终于可以安静地看会儿书了。”于是,我乐滋滋地拿出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爸爸,可他全身湿透,衣冠不整,一点都不像平时仪表堂堂的他。一看见我,爸爸紧搭着我肩膀,面上与眼上里全是焦虑与担忧,慌张地问:“儿子,你没什么事吧?”“我有什么事?”“那……那为什么不接电话呢?”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还没等我回答,他又说:“没事就好,你要照顾好自己,我回去上班了。”说完,他拿了雨衣,又跑了出去。

我原来想把刚才的事告诉父亲的,可我非常尴尬,脸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红通通的,怎么也开不了口。

悠长的铃声 篇5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鈴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你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便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有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看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于学院。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着有几次将铃声响的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果然踌躇了,“我只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向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铃声响起作文500字 篇6

我是一个活泼又聪明的孩子,每个星期六都要去文化宫那里学小提琴。上个星期六爸爸妈妈要去赤坎办事,妈妈她早上起来走到我的房间对我说:“我和爸爸要去赤坎办事,你自己去琴行学琴,小心点啊”!她就这样交代一句,然后就离开我的房间。当时我真的很气,让我自己走到那么的地方上课。但没办法,我只好步行到文化宫上课。

中午,我回到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原来是妈妈,她问我今天学了什么知识、什么内容、我是否平安回到家了。接到电话,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还是惦记我。来到厨房,我感觉很奇怪,怎么没饭吃,我摸了摸裤袋,才发现里面有100元和KFC的送餐电话,这就是爸爸妈妈的用意。我打电话给肯德基餐厅,一会儿我喜欢的食物送上门来了。我吃过饭,又一个电话打来了,又是妈妈,她想确定我是否已经吃过饭了。

铃声响起作文500字 篇7

小挂件是由蜘蛛侠的造型设计的,他的头大大的,比身体还要大。眼睛是白色的,最上面挂着一个红色的小铃铛,声音很好听像泉水的叮咚声。姿势像一个随时准备着去打敌人的勇士。

它是我旅游时在纪念品店买到的,在那里许多小挂件。可我觉得他很不一样,它不仅漂亮,还很实用。

有了它,我不怕我的钱包掉在地上不知道了。天黑了,空气显得有些寒冷。我站在街道旁,想要找到我的钱包。可天太黑了,简直看不见任何东西。我边挠头边老头心里嘟嚷着:钱包怎么掉了,真马虎。我越来越着急了,后背汗水像下雨一样一颗颗滴下。我决定放弃了,心里像两个人吵架一个想放弃,回家,另一个却想再找找。

深夜中一阵风刮来像小河一样叮咚的声音。在黑夜中打破了沉寂。我在草丛中发现了我的钱包,那一刻,我是多感谢它,是微风吹过铃铛才发出叮咚声。那声音如此悦耳,在我看来像听大自然的声音。

在没有尽头的小路上,我是多么害怕。它再一次发出了那叮咚的铃声,它又给了我在这条黑色小路中走下去的勇气。

来自天堂的电话铃声 篇8

这是刚刚转学来的一位男孩的周记,我饶有兴趣地读着。

“刚回来时,我一点也不习惯农村的生活,尽管我的父母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由于爸妈仍留在苏州打工,我一个人住在老家空荡荡的楼房里,每天必须自己做饭、洗衣服。最要命的是没有了妈妈的‘起床号’,有好几次我都迟到了。最后还是老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老妈说,每天清晨五点半我会准时给你打电话,你不用接听,那就是‘起床号’!老妈试了一个星期,还别说,效果挺好的。我终于改掉了一睡就睡死的坏习惯。”

男孩娓娓道来,我这个语文老师也不禁为他妈妈的聪明才智而击节赞叹!我们学校留守孩子多,这个办法值得大力推广。

“我终于告别了迟到。老爸老妈打来的电话我偶尔也接听一下。其实我懒得接听,因为十有八九是‘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省重点’‘考上省重点就能考上大学,就能回到爸妈身边’之类的话。我怀疑,老爸老妈不经我的同意,早就替我选好了大学——苏州大学,因为,他们经常在工作之余带我去苏州大学,甚至为我选好了靠山的那排宿舍。说实话,我对苏州印象不错,那儿有我的童年,有我儿时的伙伴,而且我和她还有一个美丽的约会:长大了一起考苏州大学。但爸妈的唠叨让我的耳朵都起了老茧,于是,我再也不接听他们的电话了。”

看来男孩的叛逆期到了,做父母的可要当心啦。作为教师,我是有这个思想准备的,尤其是对于这些留守孩子,恰当的教育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怎样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那可是爱的表现啊,孩子!

“再过两个月就要中考了,我没有时间打电话给老爸老妈,再者,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换季的衣服一大堆了,我准备在最后一星期干脆单衣也不洗了,老妈说中考时她会回家送我去县城考试,那就对不起,要辛苦你了,老妈!”

“可怜天下父母心”。生活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外出务工,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将来上大学,哪一样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铃声依旧,我还是懒得接听,没时间了,老师让我们‘冲刺’!太紧张了。老爸老妈,您可知道,可怜的我每天接到您的‘起床号’后就像个陀螺,完全依靠惯性在转。我现在一听到电话铃声就条件反射般的弹跳起来。”

男孩的描写很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中考比高考还难,难就难在普高的录取名额太少,特别是省市重点高中。孩子是够辛苦的。

“最后一个星期,电话铃声终于停了,我想老妈就要回家了吧,不过停了也好,免得吵人!”

男孩的叙述似乎平静,可据我平时观察,他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他在企盼妈妈回家。可以理解,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从小就没离开过父母,这一分离就是大半年,想念父母也是人之常情。

“我要给老妈一个惊喜,我理好了一模二模三模的所有试卷,那上面凝聚着我辛勤的汗水,记录了我这一段难忘的青春年华。”

男孩充满自信与自豪,作为老师,我由衷地为他取得的成绩骄傲,在心里预祝他美梦成真!

临近中考的前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苏州的电话,电话是同在苏州打工的男孩的伯父打来的,他用沙哑的声音向我叙说了一场车祸的大致经过:就在昨天,一位好手艺的裁缝,男孩的母亲,在回老家的路上突遇车祸,葬身于火海之中……男孩的父亲现已住进了医院。他拜托我暂不要向男孩说,请我在男孩中考期间好好照顾他。

我无语……最终还是怕自己感情用事,便让一位不明真相的同事转告男孩:“刚接到你妈妈的电话,因为厂里正赶制一批服装,临时决定不回来了,不能送你去中考,拜托老师好好照顾你,你就安心复习、考试吧。”

铃声响过之后……作文 篇9

剧场厚厚的红幕已经拉下,退场的铃声也已在耳畔轻歌。我缓身站起,必却仍在剧中跌宕,有些出神。周围人群潮水般向外涌,我只能跟在人潮最末,缓缓外挪。偶一回头,空旷的剧场中竟还有一个女孩手中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老人,正闭着眼,两鬓雪一样白,一看便知是父女二人。女孩静静地站着,微笑的跟在人潮后,双目却不离轮椅上那哀朽的生命。

雨正挣脱了云的束缚,纷然而默然。朦胧的水雾隔开远景,眼前只有一片空白。女孩正单手托着腮帮,痴痴望雨,不时向轮椅上的长辈嘘寒问暖。我料定她没带伞,便上前小心地将随身带的伞递上,女孩尴尬地一愣,随即一笑,道谢后,撑开伞,替长者拭去发须上的雨渍,缓缓在雨雾中淡去,消失。

望着雨雾中淡淡隐去的影子,独自凭栏,心却蓦地一软,眼泪也霸道地夺眶而出。那女孩是如此小心,仿佛轮椅和轮椅上那颗衰老的心便是她的整个世界。她是那样安静,像一支带雨梨花。无论老人是否安康,都是她的世界,世界生养了她,她又怎会去责备世界呢?

我们中比她幸福的比比皆是!我们的父母仍在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我们有健康的双亲,和睦的家庭,我们还在追求什么?当我们荒废学业玩耍时,挥霍的又只是我们的青春吗?父母只能陪我们一段人生,他们终有一天在一堆黄土下永恒。我们在等什么?在抱怨什么?我们不是应听从内心的`召唤,孝敬父母,将父母的爱叶落归根般回馈给父母吗?父慈子孝,多么美好的一个回忆……

铃声响过之后作文 篇10

这节数学课,迎面而来的是紧张而又刺激的模拟期中测试。

这张试卷可不好搞定,做下来一路磕磕绊绊。可时间不等人,仿佛眨眼的功夫,就听见了熟悉而又恐怖的音乐“叮……铃……叮叮咚……!”下课铃声响起了!

可我还有两个应用题等着我去解决,我恳求地看着老师,老师终于发话了:“写完的同学交卷,没写完的同学延长10分钟!”我松了口气,心跳加速运动。我开始奋笔疾书,双眼紧盯题目,读了一遍又一遍的题目却还是一头雾水。我着急地双腿情不自禁得直往地上跺……“算了,下一题!”叹了口气。这题我胸有成竹,我看完就刷刷地写了下来,但心跳跳得太快了,我的手在写时微微颤抖着。

当我还剩一道题目时,同学们陆续起身从我身边经过交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紧张的气氛越来越强烈,气氛中还夹杂着老师的催促声!我双眉紧锁,全身直冒冷汗。

我在草稿纸上算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结果,我的牙齿咬着上唇,呼吸也显得有些急促……

我无助地看了看从身边飞快经过的同学,经过时有一阵冷风,无情的打在了我的脸上,这冷风仿佛打醒了我,我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突然,我像开窍了似的,急中生智想出了另一种计算方法,“嘿!就是这么算!”我的心中又燃起一片光……

听到了美妙的铃声 篇11

第一,新教材鲜明的凸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育人,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重要的就是认识自我。新教材每册六单元三大板块,从“人与自我”起始,进而辐射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它重视和关注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标”语)的形成和培养,以七年级上册为例,以认识自我为中国的前两个单元10篇课文,从《在山的那边》叩门,引导学习主体探索、进取、尝试,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信念,最后用《论语》十则押卷,除保留了传统的六则之外,加添了四则,重在个人品行的修养和磨练。在练习设计上,抓大放小,重在整体把握,重在个体感悟和独特体验。从题量上,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激活情感和兴趣,变做题机器为思维的主人。同时,她还着意从青少年认知特点和身心发育出发,较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好奇、探险、想象和嬉游玩乐的心理需要,诸如《月亮上的足迹》《山市》《童趣》等,都是极好的课文,这些文章,言不由衷的矫情少,代之以复归自然本色的温情和人性。另外,新教材张扬了语文诗意的旗帜。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原本具有浓郁的诗教传统和氛围,但因为功利之需而日渐淡薄。新教材返璞归真,加大了诗歌的比例,除了附录要求背诵的十首之外,每单元皆有诗歌篇目。课文内容里,“温柔敦厚”的人性倡善色彩也浓郁起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明证。

第二,新教材自觉地昭示教育活动中的平等意识。“新课标”有云,“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虽然新教材仍不免难以遮掩又不无顽强地流露出“精英”情结,却主观自觉上已在努力地试图以亲和的面孔示人,试图接近孩子,缩短彼此距离,已经放下成年人诸多的成见和架子,小心谨慎地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于是,居高临下,横蛮地将成人经历和体验的结论强行填塞给学生的情况几乎绝迹了,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教训的口吻少了。尽管骨子里仍忘不了教你育你,可再没有了提着你的耳朵听命于我的霸道了。或是坦露心迹,或是陈述经历,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同龄的参照,给以“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浸染和感化。

鲁迅以为,长者应该是指导者、协商者,而不应是命令者。作如是观,新教材的冷冰冰的命令者的装扮淡出、退隐了,平易近人的指导者、协商者的面目清晰多了,从“写在前面”的话到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的导语,甚至课文“研讨与练习”的措辭用语,多数也都是引发式的。作为课本主体的选文,通过构建文本体系而与学习主体平等相约,已经使用的两册的第一单元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所以也最能为少年学子们喜爱和认同。

第三,新教材初步构建了教材体系的开放格局。具体说来,严格遵循了课标“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要求,拆除了门户樊篱,建立了跨学科的联系。从课文内容来说,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进入到哪个层面,教材选文的视野也及时跟到了相关领域。对多元文化的接受,更是有了雄浑阔大的胸襟和气度。比如下册,以前的教材似乎无一篇外国文章,而新教材居然有八九篇之多。每单元之后的综合性活动的构想,三大三小,更是前所未有,既可走出去,又可请进来;既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跨学科链接,又是语文自身素养的综合多样运作。教学主体拥有的空间和自由度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职业水准要求更高了,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世界更精彩了,人生更绚丽了。

实践表明,新教材的使用,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生命的个体鲜活了,个性得到了张扬和释放,但课堂既有秩序和规程也面临着动摇、颠覆甚至瓦解的危险。如何组织、调适和重构,摆在教学主体面前,便也有了更多的欣喜、挑战和困惑。尽管我们起步不易,我们因袭的负担不轻,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少,但开弓没有了回头箭,课改正未有穷期,因为我们已经“听到了美妙的铃声”(果戈理语),难道壮丽光辉的前景还会远吗?

奶奶爱的铃声作文 篇12

当我醒来时,已经8点多了,爷爷干活去了,奶奶不在家。

遮手遮脸地跑进厨房,做完所有程序,准备吃饭,“叮铃铃,铃铃——”我不情愿地伸出手说:“喂,哪位?”“我是奶奶,吃饭没认真写作业啊!多穿些衣服,在写作业吗?记得练琴……”“哦哦,嗯嗯,知道,知道,练练,拜拜!”“砰!”我挂断电话,钻进作业房写作业,时不时往窗外张望,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吧,我心烦意乱,再加上奶奶打来的一个又一个电话。我一个箭步冲向书房,捧起《阁楼》那本书,我像一匹如饥似渴的饿狼,贪婪的读着。

看得正带劲,电话又响了,那电话闪光比白雪更刺眼引起我心中的`烈火,熊熊燃烧:“奶奶没事别打了,我很烦!”“有事,爷爷不在家别动火动电!”

一连串的问题像源源不断的海水,涌入我心头,但灭不了我心头的烈火,一气之下我设置了静音并上了二楼,忘却了电话那头。

差不多是中午,门外有人喊:“敏,在家不?”我走近楼梯去开门,一看是奶奶,她焦急担忧。“我在,回家做饭了?进来吧!”我迎上去。奶奶往家里望望,松了口气:“没事好,我走了。”我怔住了,呆望着奶奶,心里暖暖的,空气弥漫着奶奶的担忧。我—眼前被一层泪帘盖着,一切都迷糊了,只有奶奶清晰可见……

快乐的自行车铃声作文 篇13

在四年级“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和吴松宸等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相约一起骑着自行车出去玩。

一大早,我们几个伙伴嘻嘻哈哈、吵吵闹闹地骑车出发了。大家一边兴奋地骑着自行车,一边叫着、喊着,还不时相互逗笑着,一个个像是飞出笼子的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在和熙的夏风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活力与朝气。

“吴松宸,加油啊!”远远的一支小小的自行车队伍迎面而来,领头的一个小朋友热情地和我们招呼着。原来是“吴宝宝”吴松辰的几个同学,也是骑着小自行车在外嬉闹玩耍。很自然的,小队伍变成了大集体。许是累了,不知谁的主意,大伙儿找了一块场地停了下来,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做起了游戏。

都说童年是烂漫的,此时的我们可真是脱缰的野马,一个个疯了似的,大家纵情地玩起了“捉迷藏”、“踢毽子”、“抓人”等游戏……直至玩得汗流浃背,东一个西一个地坐倒在场地上。可没过一会儿,大家又攒足了劲儿,有人提议说:“我们骑车绕操场比赛吧,看谁骑得快?”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行动很快实施起来。在操场上骑车比了几个来回后,大伙不分胜负,又有伙伴提议:“我们尾坐带人骑车比赛,这次看谁快!”“好啊,谁怕谁啊!”“比就比!”大家七嘴八舌地纷纷响应。我和吴松宸编为一组。“吴松辰体格结实健壮,车子骑得飞快,看样子我们很可能比赛拿第一!”我心里开心地想着。

“预备,开始!”口令一下,吴松辰便卯足了劲“嗖”地冲了出去。我们一直遥遥领先。到了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我害怕极了,紧紧地抓住吴松宸,大叫:“慢点慢点……!”“慢不下来啊!”吴松辰话音未落,“啪’”我就从车上摔了下来。手脚全擦破了皮,左腿的膝盖上更是磕破了老大一块,还在不停地淌血。伙伴们看我摔着了,纷纷地停了下来,帮我检查伤口,扶着我,问我疼不疼……“去医院吧,要消毒的。”比我们年龄稍大的虎哥哥说。大家扶着车,簇拥着我向医务所走去。

听说我摔伤了,爸爸妈妈急着赶回了家,他们仔细地检查我的伤口,叮嘱我不要抓,不要沾水,不要吃带发性的`食物……。姥姥给我端来一碗冰西瓜,一口口地喂我,一边反反复复地心疼地问,“仔仔,疼不疼啊,?以后骑车下坡不能带人啊!”吃晚饭的时候,吴松宸的妈妈听说后也打来了电话,仔细地问我伤口怎样。说心里话,伤口是在火辣辣地疼,可一看见这么多关心爱护我的人,我觉得好像一点也不难受了。

正在远去的鹿铃声 篇14

整个猎民点的运转都是由这位80来岁的老人支撑着。人们都说.没有她这个点也就散了。

下了汽车,我们一行四人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离开公路走进泥湿的丛林,早有几条狗不知从什么地方冲过来叫个不停,走了不到300米,眼前出现三顶冒着烟的帐篷,还有两个撮罗子,那就是我们盼望许久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玛丽亚·索猎民点了。

玛丽亚·索是个传奇人物,她是两年前搬迁猎民时,唯一没在搬迁同意书上签名的人,孤守着这片山林,被外界称为最后的酋长。

在这之前,我们就见她过一次。那是2005年8月,她正好从山上下来看病,住在根河市郊新敖乡,就是玛丽亚·索拒绝搬下来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立刻赶去了。新敖乡离根河市也就5分钟的车程,他们如今跟普通郊区农民已没什么两样,与以前山上的生活是天差地别了……

那是第一次见到玛丽亚·索,她斜倚在床上,虽是盛夏,可身子下面垫着厚厚的褥子,不太有精神。我们对她的即时采访让她很不自在,总是用一只手遮着额头,对镜头躲躲闪闪,甚至显得局促而无助,聊一会儿就直接表示“我烦了,头痛,在这种地方心里难受,要说什么就上山去说”。

没想到这句话居然真的实现了,我们居然真的来到了她生活的森林,有幸零距离地了解这位最后的酋长过着怎样的日子,体验城市人感觉颇为传奇的猎民点生活。

第二天早晨,从6点多开始,玛丽亚·索和她的儿媳妇王英就忙个不停。烧火、烧水、做饭……这些日子正赶上猎民点要搬家,男人们要出去找驯鹿,还要到新猎点上去搭帐篷架,我们来到山上,显然又给点上增加了负担。光是一天三顿饭就够忙活的了。早饭做好后,老太太又抓过一个大盆,倒进满满的面粉和水,坐在地上,用力搅拌。

王英笑了,说,“老太太要赶紧把面和好,准备下午打列巴。你们可真有口福,老太太打的列巴,没人比得上!”列巴是从俄语直接音译过来的,就是那种像面包一样的发面饼。

男人们也都起了床,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饭后,聚到老太太面前。通过王英我们知道,玛丽亚·索在给他们一个个分派任务,你到哪个方向,你去哪个山头,虽然声音很轻,但是威严十足。王英悄悄说,“老太太可神了呢,整个山,整个林子都在她心里。别看她坐在家里,鹿去了哪个山,哪条河,她全知道,只要按着她指的方向,肯定能找到鹿!”

分派完了工作,男人们背起干粮口袋出发了,点上恢复了静谧。

阳光刚好射到兴安落叶松的枝头,玛丽亚·索弓着背,走得极快,朝着帐篷后面的鹿圈走去。鹿圈是利用一些大树搭成的,在树木之间钉上横木,拦起来,小鹿仔就乖乖地趴在里面。因为驯鹿的习惯是晚上出去觅食,白天回来睡觉,为了确保鹿妈妈会回来,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把她们的孩子关在鹿圈里,这样,晚上觅食结束她们就会回来,卧在鹿圈前面,等着能跟孩子见面。

看到驯鹿,老人脸上的线条瞬时柔和了,甚至有了微笑,摩挲着驯鹿的脑袋,好像摸着心爱的孩子,并把手凑到鹿嘴边,她的手里拿着盐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场景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金色的森林里,老人身着紫红色上衣,站在一群灰白色的驯鹿中央,鹿都伸着脖子团田地向她簇拥着,就像簇拥着它们在这山林里的保护神。

二三十头鹿挨挨蹭蹭,从她手里舔着盐粒,亲呢地用脑袋摩擦她的手臂,甚至连最凶悍的公鹿也十分温驯了。这会儿,大概就是我们以前听说过的马丽亚·索每天最得意最高兴的时候了。

玛丽亚·索几乎没有闲暇的功夫。午饭后,她端起那盆已经发好的面,走向旁边的撮罗子去打列巴。我们一边想着终于能见识一下传统的“打列巴”一边兴奋地跟着走进了撮罗于。撮罗子中央有一个用石块搭起的炉灶,旁边放着劈得规规整整,被当地人称为“袢子”的木柴。打列巴的器具十分简单,一个像平底锅一样的金属盘和一个能够夹住金属盘的铁钳。老人把面团摊到盘子里,再把盘子用铁钳夹起送进火塘烘烤,直到半熟,从金属盘里拣出来,放在火塘侧面慢慢烘烤。香甜可口的列巴香味慢慢散溢开来。

老太太把烤好的列巴一个个排放在炉灶外侧,大小一致,色泽均匀。听王英讲,在林子里打猎和找驯鹿,都要带上几个列巴走,好几天都不会放坏,现在猎民里烤列巴最好的就属玛丽亚·索了,年轻人里没几个会烤的。我的同事出于好奇,接过铁钳想体验一把,手里铁钳烫得厉害,不到两分钟就被火烤得败下阵来。而老人一下午烤出20来个列巴,足足在火前烘烤了三个多小时。她不慌不忙,有条不紊,那一系列的动作,宛如宗教仪式般神圣和高贵……

后来的几天里,玛丽亚·索每天忙活的事情几乎都是一样的。看不出她对我们的到来是欢迎还是讨厌,但是,她似乎不愿多搭理我们。山上的节奏跟大城市办公室大不相同,人们似乎没在做什么,却又不停地忙活着,连找个完整时间坐下来,眼她踏踏实实地聊聊的机会都没有。

而每当我们企图跟老人沟通的时候,她总是说着千篇一律的话:林子里那么多套子怎么就没人管呢?驯鹿怎么就没人过问呢?……虽然在抱怨,但语气总是十分平和。想必这些话她已不知说过多少遍了吧,每每这时,我们总是默默地听着,记录着,尽管那几天的笔记本上记下的几乎是同样的内容,但是每次都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痛苦和悲伤。

第三天晚上,吃完晚饭,外面已是一片漆黑,蜡烛的火苗忽忽地跳跃着,玛丽亚·索靠坐在自己的床铺上。这一次,我们没有再说其它的事情,而是问,如果建立一个鄂温克驯鹿文化保护区,她是否会同意。那一刻,她原本忧郁的眼睛里,忽然有了神采。驯鹿在帐篷外面打着鼻息,啪哒啪哒地跑着,猎狗在远处长声吠叫,玛丽亚·索终于对我们敞开了心扉。她没有直接回答保护区的事,而是断断续续讲起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她的奶奶、爸爸,还有她记忆中拧猎的日子……王英后来告诉我们,连她都从来没有听玛丽亚·索讲过这些故事。

其实,自从玛丽亚·索的哥哥——昆德伊万去世以后,使鹿鄂温克就已经不存在领袖或权威了。在这个不再有领袖的日子里,玛丽亚·索因为勤劳,能干,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众望所归地挑起了她根本没有想过的,在历史的转型中守护自己民族传统的重担。但是,她面对的却只有无穷的困惑和迷茫。也许,在这种时候回首往事对她来说是一种精神的解脱。

帐篷里依然安静,玛丽亚·索的声音并不高,有时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轻柔。老人说着说着,开始唱起了歌,一首接一首……她说这些歌都是她小时候跟老人们学的。

人类学者白兰第一次对我谈到鄂温克猎民的时候说,“如果你能听到他们唱的歌,只要一次,你就能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的歌声无论如何欢快,都像兴安岭的白桦林一样,有种无比优美的心碎和骨子里的忧伤,那是他们对森林的爱……”现在,我终于听到了。

上一篇:初中英语读书笔记范文下一篇:人教版三年级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