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共13篇)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1

学生自身对于创新思维的态度和重视程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自身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那么即使教师再努力也没有太大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在问题的设置方面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散和培养创新思维,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支持。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才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且也可以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机会,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由分组来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丰富角色的内容,不局限于文章所展现的人物角色。每个小组在扮演角色展示之后可以进行全班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对于这些角色和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也是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过程,学生在思考扮演角色的时候就在不断创新和研究,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

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2

一、创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乐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式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 被动地接受知识, 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更不要说创新思维的培养了。所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 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创新教学方法,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以多媒体课件直观、有效的教学形式, 来促进学生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使学生爱上高中语文, 教师抓住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将会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 在进行毛泽东词作《沁园春 ? 长沙》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将与《沁园春 ? 长沙》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 使学生大致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再播放配乐朗读, 使学生展开想象:“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教师还可以逐句引导学生分析, 扩展学生的思路, 培养创新思维。

二、研究性学习法, 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方法,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法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使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联想与想象, 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比如, 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作, 是作者与康桥离别时所作, 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 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至此,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研究性问题:《再别康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可以举例说明吗?学生可以独立思考, 也可以小组讨论, 将自己的思绪放逐在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中, 积极思考本诗的艺术手法。构思别致:“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无声的离别, 洒脱飘逸;色彩绚丽: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具有流动的画面美;音韵和谐:“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错落有致, 富有节奏感。

三、任务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任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指教师在授课时围绕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任务, 并指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 完成这些任务。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目的明确、内容实在,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任务教学法中, 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提出者与指导者, 也可以同学生一样是任务的参与者, 这种角色的变换,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为学生指明一个大致的思考方向,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比如, 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因为这是具有故事性的小说, 所以可以设置这样的任务:1. 通读课文, 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2. 本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 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分析。教师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 分工合作, 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 发现组员思维的闪光点, 吸取组员思路中有益于自己的部分, 加以分析与整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这里,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 对于思路偏离问题核心的同学给予指正, 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表扬,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

四、结语

语文不单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在人的一生中, 都应该不断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单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授, 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使学生创新地看待问题, 创新地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能够以一种创新的意识与态度去学习、去钻研,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摘要: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 所以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 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种片面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创新方向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宏明.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处理[J].中学语文, 2011 (16) .

[2]钮维.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3) .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3

【关键词】创新;创造;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

为了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竞争的挑战,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这里,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概括介绍一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方法。

一、创设气氛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思维的情境和氛围。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友,引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答应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在教学《打猎》一课时,有的同学对故事中的我提出了意见:"'闪到背后'躲着,好象不是来'打猎'的,是'看打猎'的,真没劲!"作为教师没有怪他"节外生枝",而是因势利导:"那你说故事该怎样呢!"学生说:"让'我'先打第一枪,没打准……"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不迷信课本,表扬了他的创造思维活动,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激發喜好法。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喜好、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思维素质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工作。创造喜好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聪明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如在教学《捞水牛》一课时,教师抓住"船装泥沙","绳拴铁牛","铲去泥沙","铁牛拔出"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看打捞过程,想打捞的原理,心得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拖船捞牛"的创造性思维,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喜好。

三、引导质疑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又如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总结课文时分析:文章开篇写"路",落笔写"路",有什么意义?从而明确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文章的"首尾相应,文章贯通"的特征。

四、鼓励求异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索,寻求多种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师抓住"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句话,让学生多方面领会他表达的意思。有的同学说,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疼老妈妈,不让老妈妈远送了;有的同学说,这句话表明老妈妈已经送了好长一段路;有的同学说,这说明老妈妈对志愿军依依惜别。还有一个同学提出,这句话在"停住"前面假如加个"请"字,不是显得尊敬和有礼貌吗?这样,既激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

五、诱导想象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拓展学生广阔的思路。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提出"小羊假如不用讲道理的方法,你能替它想出别的办法吗?"学生争先发言,想出了许多对付恶狼的办法,构成了新的童话故事。又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嘱咐三个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一段话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老班长下面还可能讲一些什么?这样,引起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归类比较法。

比较能帮助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启迪思维,深化理解,不失为培养创造思维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总结出了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语言比较、结构比较、写法比较等方法。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东郭先生和狼》、《农民和蛇》等故事,用"救狼"、"救毒蛇"的不幸后果和课文中"不救狼"、"收拾狼"相比较,进一步熟悉了"对害人的东西不能怜悯,而要痛歼"的道理。

七、举一反三法。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循理推论,以便开发智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素质。如在教学识字时,教师结合实例介绍了会意字和一些偏旁部首表义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动用规律识记生字。又如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分段方法后,教师有意识地集零为整,向学生介绍了"按时序分"、"按地序分"、"按事序分"、"按事物性质类别分"等规律,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练习运用,大大提高了预习水平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喜好。

八、实践活动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结合语文定期展实践活动,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如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乌鸦喝水》等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各种证实水的浮力实验,向水里放石子木版、乒乓球肥皂盒等,让他们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索、动笔记录,他们喜好很浓,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九、打破定势法。

思维定势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它在教学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的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而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形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多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总体上说,教师的思维培养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中得来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培养方法和教学方式,但无论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杜洁琼.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2000年03期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4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时至今日在不少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就是故意捣乱,不听话。爱因斯坦却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难道不让我们感到深思吗?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随便动手,古用戒尺,今用教鞭。一时的“纪律”,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了解,才一步步的把自己造就成发明家。人都有好奇心,何况是小孩子?

如今的学生已经不同往日了,也许很多老师自己小时候的那种老师讲学生一动不动地听的读书方式还残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每一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潜能。江泽民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在于创新。时代在进步,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地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安静”的,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孩子创新的摇篮。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花费精力,精选习题,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可以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及时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于是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引导,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给予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我自制了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奖励品,对于凡是上课勇于思考、发言的同学下课时我都会亲手给他们佩戴小红花或小五角星,渐渐地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发言踊跃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养成了主动思维的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5

思维的培养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认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脑对外部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一篇篇纷繁复杂、展现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可以根据其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地、主动地学习,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着不同于教师和专家的理解。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保证了学生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得以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认识结构同化或顺应外界信息。这两种类型的理解,都会带来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带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不尊重

学生的自主性,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往往就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联系,而最终成为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鉴于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的“伙伴”,让学生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同时把教师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的程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我在教学中总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我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凭借于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班门弄斧”“异想天开” 目前,为数不少的初中语文教师,受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习惯于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对学生缺乏质疑问难的训练,致使学生为权威所困,拜倒在名人脚下,不敢有越雷池半步的非分之想,扼杀了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萌芽,这种现象实在令人痛心,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

候了。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推翻原说另作新解。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起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敢于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做到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到底是否真有道理,经过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思考问题时,教师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的看法。第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的创造智慧,还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从评判、辨析、质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已有知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6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高坡镇初级中学校

李 强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创新思维。指导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扩展描述,创造新形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形象性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形象性。通过想象、联想进行扩展性描述,使文中单调干瘪的形象变得鲜活有生气。

1、改变诗词体裁,创造新形象

语文教材中诗词体裁的课文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象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特殊的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富于想象性。教学此类体裁的课文时,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加工、改造、创造艺术新形象,使形象丰富、生动、鲜活;补充、完善诗词中空缺的结构,使情节连贯、有序、具体。而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无不浸透着学生的创作个性。如改写《西江月》,学生细致描述了夏夜天气的微妙变化。其中有的联想到月亮姐姐吵醒了沉睡的鹊儿的美梦,要和它说悄悄话;青蛙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庆祝丰收的好年景;星星也为这迷人的夜景而感动的落泪……一个个新鲜奇妙的形象孕育而生,学生微妙神奇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2、扩充情节内容,创造新形象

将课文中简略或一笔带过的情节描写,发挥想象联想,增加内容,扩充成形象逼真、内容具体的新形象。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结合插图,通过想象,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了不同人物的动作、神情、心境,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通过扩充情节,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崭新形象跃然纸上。

二、学习写法,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迅速而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向另一类对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造思维的灵活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都蕴含着可供借鉴学习的写作技法,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典型的写作技法,指导学生学习,积极灵活的运用于写作,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学习写作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正确精当地运用语言,准确具体地传达出事物的个性特征,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境界,作品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文中通过替换、比较、选择,让学生揣摩用词的准确美;抓住优美语句品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声响美,描绘的意境美,抒发的情感美,在熏陶感染中鼓励学生积累(赏读、背诵、摘抄)、恰当地运用于写作。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文中的月色描写时,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用词的优美,感受月色的朦胧美。在训练环节上我安排了仿写训练,让学生仿写一段景色,恰当地选用优美词句,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语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生动有灵气。

2、学习不同文学样式的写作手法

语文课文中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文学样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此类作品的写法,巧妙灵活地运用于写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如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讲稿时,我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以强有力的证据,分条屡析地阐明自己鲜明的观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在撰写演讲稿时,学生们写出了诸如《学会运动》、《树立自信》、《做时间的主人》等演讲稿。教学《三峡》,指导学生学习按顺序写游记的方法……为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游览、观赏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其他的写作手法:内容的详略得当、结构的总分式、典型环境中的心理刻画等,教师要细心挖掘,携取一点,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变通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发散性。这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向着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和常规的自由发散的思维方式,是从已知信息中衍生出大量变化的、独特而新颖的新信息的思维。语文教学中隐藏着许多可供发散思维的信息源,教师要善于捕捉,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角度、新观念出发认识事物,变通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赋诸笔端。

1、文尾续写法

依据课文故事结尾的发展情况,猜测、想象故事可能继续发展的趋势,进行续写。一些课文结尾给人以模糊的答案或造成悬念。如《孔乙己》,孔乙己命运结果怎样?可让学生猜测孔乙己的不同命运。即使没有明显的悬念结尾,教师也可故意设置续写的提示。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续写于勒再次回来时的情景的训练,进行思维的扩散训练。总之,续写可突破思维的唯一性、集中性,让学生的思维生发开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写读后感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读后感应鼓励学生力求从问题的不同思考点出发,选取一点,抒发感慨,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让立意出新。如写《伤仲永》的读后感,有学生从方仲永出发写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有学生从“父利其然也”出发进行评价等,形成观点各异,百花齐放的局面。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7

一、以创新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兴趣

对学科的兴趣便是对学习的最大动力及刺激力。那么如何能够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呢?这是个很现实并且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能快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的课堂是生动精彩的。因此, 课堂内容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氛围, 可以是具备童趣的故事情节, 也可以是趣味的游戏环节等, 这些都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

比如, 教学《负荆请罪》这课时, 可以将教学程序设计成为:给学生足够的熟悉课文内容、故事发生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及语言表达, 接下来给学生们以不同的角色身份, 引导他们在动作上可适当的发挥, 然后让他们对此故事进行演绎。也许会有学生因为害羞而怯场, 这时候教师就应当给予学生鼓励, 让他们有信心能做好, 也许他们不能够表现的十分出色, 但是对于他们的勇气仍应给予嘉奖。而对于同学们所演示的自己想象的动作和语言, 教师也应当给予及时的认可。由此, 便可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立体地明白课文内容, 从表演的语言、动作中明白蔺相如的大度及明辨是非, 廉颇的敢于承担错误的坦率精神, 还有他们那份深深的爱国情怀。教室里的欢乐气氛是由学生高昂的兴趣所激起的,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加深了爱国情怀。当然,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在学生们兴趣正浓的时候提问“如果廉颇不明事理的一直找蔺相如麻烦, 那么蔺相如又该如何应对呢?”这样, 就会使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能将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大量创新资源挖掘出来并将其用来营造气氛, 巧妙地设置问题, 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并且激发他们创新的兴趣。另外,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示肯定及鼓励, 应当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 同时给予充分肯定。这样, 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就感, 而且他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进行具有创造意义的活动。

二、用设计探索机会的手段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依靠发掘创新思维所创造的。创造力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创新思维能够依据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件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创新思维就是能够产生出闻所未闻的思维成果。因此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学。比如, 面对看图写作的课程时, 以图中的“蝴蝶”为对象发挥想象, 自己命题写作。在学生动笔开始写作之前, 教师应该就蝴蝶所准备的资料对大家介绍蝴蝶一生的结局, 以及相关诗句等。在介绍完之后, 学生对其有了基本了解, 这时可以让学生迅速进行构思。这样, 就可以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话可以写, 并且能对蝴蝶的优点进行赞美。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在少部分同学认为蝴蝶的一生活的毫无价值, 整日无所事事, 流连花丛, 不思进取, 最终碌碌无为而终, 并且由蝴蝶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此自圆其说的文章也不乏智慧的火花闪现。由此可见说, 语文教学担心的不应该是学生做不到, 应该是教师会“想”不到。这里所说的“想”, 就是给学生一个设计探究的平台, 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我价值, 这是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同时也是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体现教学能力的绝妙舞台。

三、因材施教, 让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 是创造的风帆。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应该就是想象了吧?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得一切事物, 它推动着有限的知识不断进步。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到, 当代的小学生具有着超强的接受能力、活跃的思维模式、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那不可估量的潜在的创新能力, 这都是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优势所在。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因人而异的提问能够激起不同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关键所在。在教学《黄继光》这一课时, 在学生深深体会到那浓浓的爱国情后, 因势利导, 在文章最后设计这样几个问题:第一, 黄继光还未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枪口时, 心情如何?他会想些什么?第二, 当他决定牺牲自己时, 是否有害怕和不舍?第三, 当黄继光牺牲后, 其他人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想些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根本在于结合课本内容大胆想象。这样, 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力, 还能将语文教育的情感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合理恰当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解答欲望, 在解答的过程中, 学生将经验与课本知识整体结合, 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 还能将教学目的简单有效的实现。

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渠道 篇8

关键词:设置疑难;自主学习;解放学生;创设情景;课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07-01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非常多,小到最基本的汉字拼音和书写,大到课文内容理解,以及对作者写作思路的探讨或相关的触类旁通。人文性非常强的小学语文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种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来学习,否则,学生就很难应付语文知识的广博。小学语文学习,因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对一些语文知识一知半解,对一些切入实际的语文问题,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缺乏切身的体会。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能力,是实现小学阶段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语文创新意识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文章内容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与思想的结晶。在教学《颐和园》(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一文时,一位教师一出示颐和园的几幅优美风景画,学生们立刻就被画面所吸引,这位教师顺势利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文章中选出相对应的段落去朗读,从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迷人的景色。学生们劲头十足,情绪饱满,热情高涨。本文要求学生可选择喜欢段落背诵,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位教师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朗诵比赛、我是小导游等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品味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中,熟悉和理解文章内容,以此提高他们的背诵效果。

二、通过设置疑难,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精神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现和提升自己的智慧。”(选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理解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27课)一文时,一位老师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从文章中找出阮恒献血前和献血时神态和动作的句字,让他们去思考:阮恒输血时为什么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反思、创新,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三、通过创设情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的知识和真切的体验。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可以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角色去朗读课文,使他们在朗读中深刻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忍让,以此让他们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创造的快乐。教师要善于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教《长城》这课时,一位教师和学生一起找了几幅雄伟壮观的长城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长城的高大坚固: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位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

四、通过解放学生口、手、脑,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解放学生的口,就是使学生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让他们的想象力自由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他们说的训练,让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给他们说的机会:教师要精讲,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解放学生的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勤于动手。语文教学中的动手,不仅要求学生会写字,还要把字写正确、写美观,通过动手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学古诗《江南春》时,学生在理解诗意感受到诗句美的同时,让学生画出诗人笔下的美景,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美的形象感受。解放学生的脑,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体会克服困难后的愉悦,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大胆思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五、通过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等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组织学生出去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田野里、小河边去寻找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所需要的东西、素材,有了深刻的亲身感悟,他们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才有更多的话可说、更多的素材可写。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图书、电视、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9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老师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如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越扯越远,越说越玄,虽然很热闹,可是课文却读得磕磕巴巴,还有一些生字不认识,一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显而易见,这种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所谓“培养创新思维”的做法是庸俗肤浅的,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其途径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动之外,而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动之中。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动过程之中,即在识字、阅读、作文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一步步地发展起来,这就正像皮亚杰所说的那样,“智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产生了一些全新的、与先前不同的东西”。

先说说识字。众所周知,学习汉字有助于开发大脑潜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汉字本身有很多优势,她是全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是具象的,是富有灵性的,每一个汉字的字形都会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当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汉字是左半球和右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汉字的信息处理既有语音编码,又有形态编码,形态编码需要右半球的参与而平衡了左半球的加工优势。只要教师的教学思想明确,教学得法,不仅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左脑、右脑,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知识的、情趣的等等因素,都会得到高度的、和谐的发展,使儿童的头脑越来越聪明。

再看阅读。培养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思维品质。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包含着作家个人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课文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有位老师教《早春》这首诗,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的?不少学生感到困惑:应当是离小草越近看得越清楚,怎么会“草色遥看近却无”呢?有个学生却能联系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我觉得这跟看报纸上的照片是一样的。从远处看,照片上的图像很清楚,可近看就不同了,只是一片密密麻麻、有疏有密的小黑点儿。‘草色遥看近却无’我想也应当是这么个道理。”你看,学生对这句诗的感悟不是颇有创意吗?

由此看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端正教学思想,注重发展儿童语言,塑造儿童健全人格,就能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文字,又发展了创新思维。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10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引发好奇、鼓励质疑、指导探索、丰富想象、启发求异、引发求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好奇--创新的使者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说,就是对好奇的不断摆脱。”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与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往往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求知。如教学《古井》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挂图,伴随着和谐的乐曲背诵了文中的相关段落,学生立刻进入了创设的情境中。随后教师又说道:“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写的是故乡的一口古井。作者远离家乡多年,对这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什么原因呢?”此时,有位学生突然举起了小手,说:“老师,不就是这么一口古井吗?怎么会使作者一直难以忘怀?”教师的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鼓励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探索、去感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也包括人们个人自身有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生和获得。所以,好奇是创新的使者。

二、质疑--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也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地提出疑问。质疑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学习“五壮士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提问:“‘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为什么前面用‘眺望’,后面用‘望望’呢?”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当中体会“眺望”、“望望”的含义,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理解“眺望”是向远处看,“望望”是向近处看。让学生在讨论辨析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寻求词语的内蕴,体会“眺望”一词流露出五壮士的喜悦心情,“望望”表达了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由此,学生领悟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就会表达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三、探索--创新的源泉

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发现事情的“新联系”是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新兴玻璃》一课,重点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后问题: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是什么?每种新型玻璃的作用是什么?并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定能解答这三个问题。由于学生释疑的积极性倍增,通过自我阅读,相互讨论、交流,很快地获取了新知,有的学生还用列表的方式来归纳。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同步递升。这种强烈的探索知识的精神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四、想象--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重要途径便是丰富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使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及各种直观教具,以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大脑提供更丰富的表象,使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悬念”的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学习了“人们眼望灵车所想到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练习:

1、忆往昔,人们常常可以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今日,总理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假如你就是站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灵车的红领巾,你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

2、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我想到了 。(联系学过的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

通过这两个练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个升华。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五、求异--创新的灵魂

创新思维是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过于求同。求同过多,形成“人云亦云,缺少创见。”的弊端,所以,训练学生思维,不止限于求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求异,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续写《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大部分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写了南郭先生“老病复发”,换一个地方继续“充数”混日子,但也有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这样的骨骺司,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郭沫若语)这就是说要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思多问,多一些“求异”,少一些求同,使学生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六、求活--创新的钥匙

求异讲的是答案结论不要唯一,求活则是讲得出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唯一。“条条道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等都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很多的。求活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如有位教师教学生记“鸿”字,多数学生的识记都是“左边一个‘江’,右边是一个‘鸟’,合起来是‘鸿’。”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位学生说:“江边一只鸟,鸟站江边上。”同样是识记“鸿”字,而且都是采用“部件组合分析”的方法,但前者是纯粹的字形分析,毫无创新思维;后者却是融合了想象、描述和意境的诠释,因而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求活,还指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求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如教《火烧云》一课时,学生对“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中“烧”字能否换成“红”字产生了疑问。此时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语言环境中体会“烧”字用得就比“红”字独特得多。在比较品味的基础上,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这里用‘烧’字,点明了文章的题目。”有的说:“用‘烧’字,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不与‘红通通’重复。”有的说:“用‘烧’字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还有的说:“火烧云是燃烧的云,‘烧’显示出一种动感。”通过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致使学生对‘烧’字所隐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求活,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创新的大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创新思维从小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且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11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进步都是创新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教学更要注重创新教育的发展,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铭记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有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教学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感,开动学生的脑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他们敢说,敢想,敢干。提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中来。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意识,同时从教师的角度也是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促进教的兴趣,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兴趣教学要使学生和老师共同处于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喜欢学,老师喜欢教。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着。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指导学生进入创新的思维状态中,要研究好学生的认识规律,使他们能够把老师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要把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意志、情感融为一体。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吸取先进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我感觉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游戏教学,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比较好奇,喜欢热闹,这样就会很好地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在快乐中玩,在玩中学。还有表演法教学,都是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比如,我在识字教学到时候,使用了游戏“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二、激励质疑创新

人们的创新源于质疑猜想,没有疑问就不会有不同想法,只有当有了其他的不同想法才会有了新的思路,这就形成了创新意识,让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有超乎前人的见解、独到的见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质疑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敢想,去质问,具有大胆的精神。怀疑就会形成创新,教学中就是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说道:“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取得,都是在无疑到有疑的转化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也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正是在一步一步地发生着新的思维变化而达到的。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去统治课堂教学了,要敢于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和他们交朋友,低下头来和学生互相学习,这些学生就不会有任何思想顾虑,他们就会发起疑问,也会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问了。创新的萌芽由此而生了。《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这样,学生就无不体现着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道:“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所谓的想象是一种超越时空而又基础于现实的思维,它是结合已过的经验知识等,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创新性的形象,它能够冲破大脑的固定模式,具有刷新的创造性。学生若是能够有这种想象思维,他们就会有创新的精神,他们的思想就会像放开的闸门奔腾四射,可以从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

(下转第42页)

(上接第41页)

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进行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这些都不失为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总之,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每一堂课都要设计出以创新为教学目标的计划,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实施,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贯彻于始终,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篇12

一、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习惯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即课外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考习惯、边读边标注习惯以及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养成这些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拓宽, 最终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人们要想了解事物形象必须做的就是观察, 可以说观察是创造与发明的前提也是必要条件。学生得到观察能力的培养之后, 可以得到创新思维的激发。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因此得到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 从而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发展, 就少不了激发其创新兴趣这个原动力, 而学生创新兴趣的前提就是学习动机, 只有具备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将正确的学习兴趣同学习活动进行连接, 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同时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与解决, 从而得到创新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激发学习兴趣常用的方法也就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建教学情境, 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而实现在思维上的创新。所以, 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用生活实例的形式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从而使学生得到兴趣的充分激发, 以此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

想象是进行思维再加工与创造的过程,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应当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想象能够使学生得到思维空间的拓展, 从而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激发。在想象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将多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最终形成富有创造性的画面。所以说想象是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 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 拓展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利于学生进行现象的空间,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善于对同一事物从不同侧面进行想象,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 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 结合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学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例如, 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台湾日月潭的图片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想象分析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以此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 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欣赏教学内容, 并运用想象创造出更多更新奇的形象。学生在得到想象力的培养时, 其看待问题也会产生独特见解。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思维空间拓宽。此外, 教师还可以结合安排学生写作文的方式, 将拟好的题目提供给学生, 使其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完成作文内容, 从而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空间的拓展。

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质疑并非是不好的事情, 相反,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言, 质疑是一种必备的品质。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品质, 促进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在质疑中激起创造的能力。想要使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 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学者都是通过提出质疑, 勇于推翻现有的科学理论, 最终才能将更多的真理揭示给人们。所以, 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培养, 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勇于将疑惑的问题提出来, 并树立坚定的信念, 不断寻找正确的答案。此外, 想要得到思维能力的创新发展, 学生还应当具备寻疑意识, 也就说学生应当将寻找问题的意识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 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 对未知充满疑问, 帮助学生建立起寻疑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阶段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弊端。基于此,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四个途径, 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其在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 使其在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中能够具备创新能力。现阶段想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突破以往“灌输式”教学的瓶颈, 教师就需要对其在创新思维方面加强培养, 激发其对语文课程的求知欲望, 使其能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最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月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 2015 (21) .

[2]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 2013 (32) .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篇13

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环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瀑布》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下载瀑布的声音,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播放,让学生仔细倾听瀑布流动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瀑布流动时的壮观场景,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瀑布形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丰富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经历有限,其语文知识积累较少,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会缩小学生的阅读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积极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合理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并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内涵,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推荐小学生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书籍,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适当补充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推荐小学生看《故事大王》《漫画》《少年百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3、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信心,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实物或者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采用范读、精读的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4、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服装设计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建设用地供应工作打算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