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精选8篇)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1

摘 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量急速增加。而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在改革的发展大潮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脱颖而出,就要看我们的学生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但我国现阶段的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培养的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不高,专业就业率低。要让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我们就需要由现状着手分析,创新意识,紧跟社会需求,寻找出有效的改善方法,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把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有机统一,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出人才、出成就。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现状 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的应用和不断深入,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既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本文根据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

1.学生层次低,基础差。由于社会因素、思想观念,中职学校的招生相当困难,所招学生大部分基础很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来学校消磨时间、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刚入校时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来自城市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已经十分熟练,但用电脑只是上网游戏,很少用来学习;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低。这些学生放在同一班级授课,容易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学习积极性;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习费劲,丧失学习兴趣,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和接受这个过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重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无视,甚至被压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3.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因此,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图表处理Word等。

4.师资情况复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组成相对复杂,部分是其他专业改行的教师,只有较少的专业院校毕业的教师。有些教师则通过自学上岗,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些教师就职时间较短,因此教学经验较为欠缺;部分老师满足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教师知识落后,能力不足,教学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是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向决定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计算机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本设置方向应该以从事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培训综合的职业素质为目标。

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不能局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方面应该有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理论和教学模式,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操作能力较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另外,我们的教学应该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企业结合,定向培养专业性的人才,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不断的改进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不同的现状,可采取分层次教学。

2.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应用动手操作能力,只能够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师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专业教学做好准备;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筛选考核制度,严格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我们要建立明确细致的奖惩机制,注重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设计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属于要求具有较高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课程,因此,在专业教学课程的设定方面,应该以实践上机操作为主,让学生多动手练习,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将重点方向定位于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今后的岗位中主要的应用就是实践操作。只有让学生多方位地全面掌握基础,在基础的层面上加深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让学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就业,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应该与就业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4.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成为技能型人才,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5.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库。校园网络建设是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核心,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集中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为网络课件的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降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使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系列变革都将随着共享信息资源的广泛建设而深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也会因网络进入校园而被激活。共享信息资源的大量需求与全方位提供,将为学校教育现代化注入强大的活力与生机。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都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与就业紧密结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王高亮《对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思考》.中国西部科技,2008。

[2]祝志军《谈在实践中提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科学教育,2011。

[3]王红梅 费文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科技信息,2008。

[4]蓝其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广西教育,2011。

[5]高军华《浅谈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与发展,2012。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2

近年来, 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备受推崇, 各地中职学校的“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不断涌现, 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也在积极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确定行业培养目标, 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以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等形式, 实现了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一方面缓解了IT行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失,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例如, 福建省的一些中职学校根据当地IT行业的用工需求, 将计算机专业不断细化, 分别开设计算机应用班、计算机平面设计班、计算机网络班、计算机动漫媒体班、智能家居设计班、安防楼宇班等, 来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 学生在学习和实训期间, 所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均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就业后可实现“零距离”上岗, 直接略过岗前培训期环节。据了解, 某网络公司培训期间的员工工资为1500-2000元左右, 正式员工工资为3000左右, 骨干型员工工资为6000元左右, 而经过“学徒制”培养的学生, 一年后就可以成为正式员工, 只要踏实肯干, 稍做努力, 很快就能转为骨干级员工, 以上数据表明,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高了员工的收入, 保障了企业用工的稳定性。当企业所需人才得到了满足, 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 目前各种装修设计公司越来越多, 智能家居产品层出不穷, 安防楼宇无处不见。

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惑

1、政府方面, 缺乏政策扶持, 削弱企业与校方的合作热情

政府大力提倡“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鼓励企业多与校方合作, 推动“现代学徒制”的进程, 并承诺给予企业一定的经济支持。据了解, 目前大部分的“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 基本都是学校提供实训场地, 由企业出资购建设备, 例如:我校的计算机平面媒体设计实训室, 由学校提供场地, 而装修设计及设备购买均由企业出资。然而, 政府之前承诺的经济支持迟迟没有落实到位, 严重打击了企业的合作热情, 不愿意再投入资金, 直接导致实训室后续的设备维护、设备更新没法继续进行, 而计算机专业作为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 知识、设备更新节奏快, 如果学生的实训内容跟不上当前IT行业的发展需要, 就满足不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便出现了“学校热, 企业冷”的现状。

2、企业方面, 缺乏与校方合作的积极性, 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校企合作, 对校方而言,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企业而言, 时间就成了大问题。只有在企业用人需求大的时候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培训学生, 反过来, 企业就不愿意了, 往往出现企业培训了一批学生以后就没下文了。另外, 地方经济类型也决定着“现代学徒制”的走向, 比如:福建省福清市的地方经济多以机械类、电子产品类居多, 计算机相关企业较少, 且规模较小, 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少,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 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过剩, 这就制约了计算机行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进程。

3、学校方面, 教学改革不彻底, 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在教学上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因而在教学上仍存在诸多弊端:一是目前计算机专业遇冷, 生源紧缺, 招生极其困难, 为了自身生存, 学校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上, 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二是分层教学, 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种种原因, 在中职学校中未能完全推行。例如, 计算机专业设备更新速度较快, 而且每种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特别是硬件操作方面,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势必要进行不断的拆装, 导致设备损毁严重, 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 学生没办法进行一对一的操作, 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三是职业学校在人事招聘、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受到传统体制的束缚, 很难引进和留住优秀教师, 例如, IT行业中的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等, 往往因为学历不够或缺少教师资格证等原因只能聘为合同工, 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严重打击了工程师们投身教育的热情, 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 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三、“现代学徒制”的应对策略

1、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补充政府策略的空白

目前, 许多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案来强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和培养。诸如:加拿大《学徒制与产业培训法》、美国《职业教育法》等, 这类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为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提供方便, 同时也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创造条件, 确定了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 也确定了教育者、受教育者、组织管理、教育费用等细节。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不断更新校企合作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确保“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和水平

教学计划的制定不能仅由学校制定, 而是要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组成的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 共同参与专业设置、招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制定, 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国家的教育要求, 按学期合理的进行课程安排。不断更新专业建设方向, 及时解决专业的对口问题。

3、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教育部门要根据职业学校的师资需求, 适当的调整人事招聘的条件, 改革职称评定方案, 让企业的一些工程师们也有资格加入教师行列, 并拥有和其它教师同样的工资待遇。把一些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引进学校, 壮大师资队伍。同时, 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培训, 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轮训, 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开设专题讲座, 让老师们多接触行业领域的最新知识, 加强专业学习,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强化管理, 保证“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要特别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 建议形成从政府当局、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为一体的网络架构。企业把用工要求交给学校, 学校按照企业的用工要求来制定课程体系, 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进行检查监督, 并通过相应的技能考试和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成绩合格的学生才会送给企业, 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 安排在校内继续学习, 保障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利益, 从而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 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能让这个普及率高、就业率低的计算机行业, 前景一片光明。

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施行, 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这一概念, 它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 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结合, 使职业教育更具专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方面缓解了职业教育重理论轻技能的现状,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是,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譬如企业合作不积极, 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 师资力量不够, 学徒流动性大等等。下面笔者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为例, 介绍一下“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实施困惑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IT企业,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青莹;《现代学徒制“新余试点”看上去很美》;2010年 (11)

[2]赵有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对策

前言

计算机最早出现在美国,它以飞快的速度普及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近几年我国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也较为迅速,但是要想把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真正做好,并且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来探讨一下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说起,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采取随意分配学生上机操作的形式,责任心不够强,没有实际监督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教师对于外界的形势了解也不是很透彻,他们不能把自己对外界的理解仔细分析并阐述给学生,所以教师教授的东西往往与当前形势发展脱节。然后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初中毕业后因为考不上高中,就被送到中职学校去学习,选择计算机专业也许只是因为喜欢玩电脑游戏,忽视了计算机专业与玩游戏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接受课程知识的时候会觉得枯燥而失去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其次,由于资金缺乏等一些原因,导致了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无法及时更新,缺乏相关的硬件配置,许多学生连扫描仪、打印机这些基础的硬件都不会使用。

除此之外,在计算机教学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计算机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忽略理论知识的传授或者上机练习的操作就会使得计算机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理论课与上机操作练习缺一不可。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更加注重的是理论性教学,这就导致理论性学习与上机操作的比例不平衡,而学生更加喜欢的是上机操作而不是理论性的知识学习,所以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不平衡,上机操作与理论学习的不平衡。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导致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二、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探讨

2.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假如一个课堂教学不成功,肯定有教师方面的原因。的确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学校应该经常组织教师到其他口碑较好的中职学校或地区去学习、培训。在学习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形势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摒弃过时的旧知识,并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也加强了学生对于外界的关注与分析,使学生进入企业才能淡然面对岗位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提升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的声誉。

2.2改变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考落榜或许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必须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每次操作的成功都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逐渐克服自卑感,重拾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逐步把学生引导到正规的学习轨道上来。

2.3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

学生从小到大就被要求去竞争,竞争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活动,如平面设计竞赛、图形图像处理竞赛、网络搭建、排版、网页制作等相关内容的竞赛,通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并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影响。

2.4学校优化软硬件设施

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一方面完善硬件设施,一方面优化实践教学的相关环境。首先要确保计算机的数量与班级人数相吻合,确保每个人都有上机操作的平等机会。其次,软件的安装与更新要及时,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软硬件。同时还要保证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从而对所学内容的进行练习并提升个人的操作能力。

三、结语

中职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市场实际,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一所中职学校要想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计算机教学队伍并且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职学生学生的心智及青少年所具备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细心的引导并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在当今的计算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不断地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维真.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初探[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06)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4

当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的当下,网络全覆盖下的校园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ipad已成为学生的“掌中宝”,学生在享受它们赐给的方便的同时,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他们沉醉在网聊里,迷失在网游中,陶醉在各色流行音乐中。网络对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没收手机和禁用手机等规定收效甚微,如何将学生现有的资源变成一种可行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枯燥的书本英语变成生动的实用英语,一直以来是笔者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一、网络影响下的中职学生课堂调查

笔者走访了南阳几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郑州市体校,对几所学校的英语老师及他们所担课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南阳农校、南阳工业学校和南阳经贸学校各发放问卷150份,英语教师各发放10份;郑州市体校200份,英语教师8份,收回问卷学生630份;教师32份。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来自教学水平较差的乡镇.那里的教学条件有限,英语基本为零。26个字母都书写不全。再加上对英语传统教学方法的不满意,对学英语学习就更没兴趣了。有些学生认为学英语对今后的工作作用不大。所以,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有的的学生为了给任课老师留个好印象,期终考试能够过关,才勉强进教室听课。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是“低头族”,他们在网聊、发微信、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课堂秩序呈现多元化。教师无奈,学校无奈,校纪校规无法约束。课堂效果流于形式。传统教学手段亟待解决。

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与教育措施研究 篇5

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与教育措施研究

作者/唐金花

摘 要: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原因,提出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下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中职;就业;现状;措施

当前就业环境中,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优质就业难,难以就业优”令不少毕业生感叹不已。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也受中职毕业生定位太高,盲目追求“大都市、好单位、高工资、快提升”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提出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原因,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下的教育措施。

一、中职学校就业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就业率较高。中职生的毕业就业率是较高的,根据国家的中职学生毕业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可知: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有95.8%,高于同年的高职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2)专业对口率不高。中职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是专业对口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还是从事基础生产、体力劳动等工作,专业特长没有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根据20对10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调查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只有45%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3)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不均衡: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7.4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39.52%;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54.17%,而第三产业中从事旅游和餐饮业的学生最多。(4)在职培训满意度较低。中职生在从事工作后往往会进行岗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岗位满意度是指被调查者对目前就业的工作岗位满意情况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但是中职学生的培训结果往往以一般、不满意的评价为主,这些都使得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管理起来很困惑。(5)中职学生的离岗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工资收入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岗位不稳定,社会地位较低。上岗不久便离岗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从我们以上的毕业生反馈调查中可以看出来,高就业率并不意味着优就业率。

二、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就业现状有优势也有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1)中国社会的就业环境良好,对于基层工作者的岗位需求紧迫,这些为中职生良好的就业前景提供了空间。(2)目前,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仍然不足,因此相对比较高端的专业都会选择高校毕业生,这种情况下很多中职学生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中学生往往会感觉到能力得不到发挥,因此工作的稳定性不强。(3)第三产业需要有服务能力的工作人员,中职学生正好可以填补这个职业空缺,而且从未来的就业趋势来看,旅游业和餐饮业仍然是中职学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内容。

三、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下的教育措施

1.职业定位理论下开展教学活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开展职业定位活动。职业定位是一个人在职业实践中通过内外部条件、因素的比较,自觉主动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和作出最大贡献的职业定位。在中职学校内部要开展职业定位活动,具体的措施包括:(1)开展自我测试。让学生填写表格,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和特长,进而选择相关的职业发展方向。(2)进行职业定位教育。让学生明确中职生的就业实际环境,不要传递给学生“好高骛远”的就业情绪,要在教育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就业困难与竞争环境。(3)在职业定位下开展学习活动。职业定位明确后,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会更为积极地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也会积极参与校方组织的实习、实践活动。

2.开展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活动

为了转变当前中职学生专业能力较差,往往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状况,中职学校要开展更为广泛的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活动。具体的活动规划内容包括:(1)专业技能训练活动。从新生入校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例如,生存训练的内容就是要让还不够成熟的中职生能够在学校就形成独立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甚至是较重的体力劳动任务的能力,拥有一线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开展就业心理培训活动。中职毕业生年龄普遍较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心理咨询对毕业生宣泄不满,排解郁闷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有助于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就业活动中去。(3)适时进行就业培训指导。为了解决工作后培训活动的问题,中职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校内工作培训活动,让学生明确怎样完成企业内的培训,让学生能够充满激情地面对工作训练,为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工作印象。

为了提供给中职生更好的就业环境,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要在职业定位理论下开展教学活动,开展更多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6

在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计算机操作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大专院校各个专业均开设了与计算机操作技术相关的专业课,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再具备计算机操作的优势,因此学生们纷纷选择学习数控、机械、汽修、医护等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年招生人数从几百人减少到现在的几十人,办学成本加大,计算机专业已变成中职学校的鸡肋,如何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重新明确专业发展定位,提升专业竞争力

中职学校在发展计算机专业时要将学生就业作为基本导向,课程设置、开设要符合社会岗位的需要,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要满足企业需求。但现实情况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现状不容乐观,毕业生的专业优势不明显,一些企业甚至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比没有显著优势,这充分反映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过于陈旧、设定的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教学内容及方式和企业岗位需求不符,学生虽然学习很多计算机相关课程,但与就业时岗位的联系不大,适用性不强。所以重新明确专业发展定位、改进课程教学模式是中职学校发展计算机专业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各行各业纷纷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的是能在一线管理、编辑、维护系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不是研发人员,这才是中职学校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和目标。同时随着中国网民规模越来越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无线网络覆盖水平大幅度提升,互联网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深入,对人们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中职学校的?算机专业发展也变成涉及面十分广泛的一项综合工程,因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空间还很大。

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岗位适应力

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一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使用一般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的方法,能满足一般企业的通用岗位要求。换言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能完成企业一般的工作任务。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装以及维修、网络安全以及维护、设计并制作影视动漫等。如此一来,学生毕业之后就能进入企业通用的计算机岗位,从事应用服务类工作。二是中职学校要和有较大专业人才需求的企业合作,开设符合特定企业、行业的特殊岗位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提高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一般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还要掌握特定的岗位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企业要求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不管选择哪一种教学模式,中职学校要想继续发展计算机专业,就必须和用工单位接轨,结合行业需要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建立独具行业特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环节学会企业所用技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三、围绕学生改进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加大实训考核力度,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变过去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方式,逐步减少理论课程所占比例,降低理论考试难度,重视培养并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缩短学生和企业与岗位需求的距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快速建设并不断健全校园的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管理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引导、鼓励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模块化教学步伐,推广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型框架及互动教学手段。同时,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加强学分制管理,扩大学分制应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的选择更多,能在自己喜欢的计算机课程上花费更多精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丰富工学交替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认识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目标,再在学中有目标地提升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让“做中学、学中做”真正落到实处。

四、小结

中职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改革和探索,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中心,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多计算机应用型技能人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7

1. 学生的特点分析

随着学生生源的减少, 普通高中的快速发展, 中职学校的生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到中职学校就读的90%学生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到中职学校就读是很多学生最后的选择, 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差, 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弱, 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2. 教师的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的老师没有升学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现象, 加上学校领导不重视, 因此, 教学上注重理论, 缺乏实践经验, 使教学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有些从事教学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老师来自中学的地理、历史、语文老师,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学校也较少聘请具有旅游企业运营和管理经验的人到学校来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出发, 教学方法死板, 教学内容不切实际, 课堂枯燥无味, 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 使得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逐渐厌倦上课。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通常讲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社会家庭的影响

现在社会上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 导致了孩子们任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吃苦精神。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就差, 无望升入普通中学, 家长就把他们送进中职学校。也有些家长认为从事服务行业低人一等。这些家长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式使学校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中职学校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招生工作, 录取时不管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低。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上课听不懂也可以毕业, 因此, 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压力,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解决措施

1. 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中职生还是想通过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 不与学生沟通, 一味地严格要求, 很少表扬学生, 对学生的自尊心缺乏关注, 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进而失去信心。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 与学生多交流、沟通, 师生间才能互相信任,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才能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加以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旅游知识的学习活动,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上课时注意趣味化, 内容要通俗易懂, 旅游专业知识可结合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人文知识、名人逸事等进行讲解,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提高学习的兴趣, 保证学习的效果。

2. 以实践为主, 以理论为辅

大部分的中职生, 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差,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以实践为主, 以理论为辅, 用实践带动理论, 相辅相成。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措施, 把课堂安排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 让学生得到锻炼, 从事实际工作, 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丰富理论知识。例如, 把学生带到旅游景点、星级饭店、旅游经营和管理部门等, 让学生实地接触工作第一线, 了解实践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才能主动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学会求知, 学会合作。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 更好地了解社会, 懂得知识的重要性, 了解社会的竞争, 创业之艰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加强校企合作, 实行订单式学生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才能让学生避免一毕业就失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旅行社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点业、餐饮业等合作基地。校企合作也可以采用订单培养模式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这样的合作, 学校为用人单位解决人才问题, 用人单位为学校解决就业问题, 互惠双赢, 可有效解决供需脱节问题。例如学校可以同星级饭店联合办学, 饭店既可投入资金, 又可派出管理人员、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 学生毕业后可以自愿选择到企业就业,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又让学生学有所用,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 职业学校;做中学;做中教;面点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2

2007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大连市轻工业学校时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做”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内涵深刻,概括精确,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做了很好的诠释,同时也对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在此背景之下,大连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趁势而上,实施以“做中学、做中教”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职业教育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方向,树立以职业实践为主体的适应“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体系为改革目标,为全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做好基础性准备。我校作为市教育局直属的特色职业学校,在这一轮改革中受益匪浅。

中国上世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学做合一”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什么呢?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最重要,即“理论联系实际,做中学,做中教”。

一、研究课程现状

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繁、难、旧,理论性太强,不够实用。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教育,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在10门左右,内容交叉重复。二年的专业教育内容大都集中在理论教学上,时间都耗在课堂上。有的课程内容不能正确反映地方专业工作实际和经济发展实际。

课程类型方面,主要按照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来构建课程,其知识的组合排列顺序和方式是根据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知识结构是以理论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间接经验,远离了社会生产实践,远离学生未来工作实际,不符合新一轮教改中“三贴近”的原则。

目前的课程结构设计是金字塔式的,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分为三段: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这种“三段式”的课程结构的指导思想是文化课、专业课是基础,是学校专业教育的主体,不经过这一阶梯性的基础学习过程,无法进行实践训练。这种专业教育方法不符合专业技能形成的规律,其实大多数专业技能的形成完全可以直接从专业实践人手,不必经过相当长的一段理论学习,同样可以掌握技能。当然,这绝不是排斥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从实践入手,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渗透必要的理论学习,更适应职教学生特点,更切合教育对象的学习实际。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3个年级,6个面点班级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本文的研究中,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要求,通过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同时也查询国内外有关的论文,进行分类整理和利用。

(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与要求,按照问卷涉及的基本内容,询问了我校面点专业教师以及酒店的专家和学者,设计了《面点专业课程调查表》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发放采用本人亲自发放问卷的形式,选取3个不同年级,240名学生为为参考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40份,有效235份。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汇总,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计算。

3,问卷的效度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正式问卷测验前向有关专家,学者,教师,共15人发放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很合理,合理,比较合理,不太合理,不合理”5个等级进行评价。并根据各位专家提供的建议,合理区分加工,并修改调查问卷。

经过调查改进,这份调查问卷还是比较有效的。

(3)分析整理统计

首选统计回收的调查结果,然后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4)逻辑分析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结合对问卷调查的科学统计,从我校面点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归纳出一些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校面点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面点专业教学特别感兴趣的42人,比较感兴趣101人,不感兴趣92人,分别占18%、43%、39%(如图1)。

图1 兴趣分布图

2、学校面点专业学生专业课时间的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职业能力训练,是工作过程中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和训练,不是学科理论体系,而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必须的技术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或称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知识本身在于解释物品制作的方法,在于指导工作过程、操作过程。知识组合排列顺序是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是一种直接经验性知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又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知识。而对于我校面点专业课课时不同,一年级一周4节;二年级一周6节,而学生理想的专业课数目是一周8节占78%。

3、学校面点专业学生专业课内容调查与分析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教育,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多停留在7.8年前的基础上,二年的专业教育内容大都集中在理论教学上,时间都耗在课堂上。授课教师普遍反映专业课内容太陈旧、太落后。有的课程内容不能正确反映地方专业工作实际和经济发展实际。如面点专业抻面章节中关于面团加盐的内容:教材一般采用和面时先加盐的方法,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是在溜条的过程中加盐。若在和面时加盐,会导致面团筋力过大,不便于操作。大连地区的面点操作技法与教材讲解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教材中的好多内容与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内容不符,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其中高一高二年级认为教材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有41人,认为教材比较紧密的有90人,认为不紧密的有34人。分别占25%、55%、20%。根据对高三实习的学生调查发现,认为专业课内容与岗位工作需要关系紧密的有6人占9%,认为教材比较紧密的有8人占11%,认为教材不紧密的有56人占80%(如图2)。

图2 教学内容相关性

4、学校面点专业学生自主练习时间调查与分析

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之外,在家里练习也是提高专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能其中一周练习时间2小时以内的有49人占21%2至4小时的有54人占23%,4至6小时的有105人占45%,6小时以上的有27人占11%(如图3)。

图3 自主练习时间调查表

5、学校面点专业学生课程内容和成绩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满意度原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基本概念,Dardozo(1965)首次将顾客满意度引入营销领域,便引起了极大关注。随着研究深入,满意度这一概念日益扩展到其他领域,并在我国教育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学习满意度也由此产生。中专学生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成绩关系紧密,孙建平、朱再法等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的支持服务体系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影响。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满意度还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非常满意的有40人占17%。比较满意的有87人占37%不满意的有108人占46%(如图4)。

图4 课程内容和成绩满意度调查表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在学习兴趣方面

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很多同学没有主动学习意识。

(2)在授课时间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一年级面点班专业课为一周4节,二年级为一周6节,这样的安排密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际需要。

(3)在授课内容方面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材的有些内容和实际工作不尽相同,尤其在高三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认为教学内容不合理的占80%。

(4)在课后练习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的课后练习时间比较少,其中只有11%的同学能够做到每周练习6小时以上。

(5)在学生学习满意度方面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仍有30%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是不满意。

2、建议

(1)加强教师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无论是专业技术的学习,还是教学策略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思路,增加校企合作关系,在教学内容上选取既结合实际,有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2)深化课程改革,增加专业课授课时间

深化课程改革,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操作课学时;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模块,形成专业发展方向。

(3)结合企业需求,编写专业教材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了解专业特点及需求,根据教材实际,地域特点,专业特点,编写符合本地区,本专业的应用教材,做到“以我为主”。

(4)加强监督,提高学生练习时间

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自主练习时间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检查督促,来达到提高学生练习时间的目的,科任老师可以多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布置课后作业的同时与班主任老师共同检查,点评。从而使学生重视专业课,而达到增加练习时间,提高专业水平的目的。

(5)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式教学来提高学生满意度。也可以降低期中,期末考试的分值比例,增加平日成绩,月考成绩的比例,从而使学生更好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五、学校“双做”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得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的。其次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再次要去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最后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

2、增加专业课授课时间

专业课授课时间的长短直接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影响将来的工作能力。所以我建议应该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专业课学时。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使得学生接触专业技能的时间增加,从而推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3、根据专业特点编写配套教材

我认为,只要有一本符合专业发展和专业特点的教材,而教材中的内容应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所以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国家教学大纲和企业餐饮文化特点及学生专业特点,设计教材。教材必须贴近实际,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既符合所需掌握知识的特点,又能让学生感兴趣。

4、合理引导增加学生自主练习时间

在校的学习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课后的自主练习更为重要,因为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完全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即使掌握了,课后不练习也容易遗忘。所以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总结。

5、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

建议学校教师通过激励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降低相关水平测试难度,使学生活动较高的学习成就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学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适当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充实度与实用性,提升课堂效率,并尽可能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且降低学生倦怠程度。

上一篇: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先进个人代表发言稿下一篇:为班级喝彩六年级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