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仙客来病害防治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护地仙客来病害防治(共14篇)

保护地仙客来病害防治 篇1

蔬菜生产在黑龙江省快速发展,目前绝大部分蔬菜已经是保护地栽培供应,所以保护地生产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保护地复种指数高、倒茬困难,且环境密闭,湿度较大,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作 者:朱玉芹 朱会杰 李维艳 作者单位:朱玉芹(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萝北,154200)

朱会杰(黑龙江省富裕县富裕镇农业站,黑龙江富裕,161200)

李维艳(黑龙江省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龙江,161100)

保护地仙客来病害防治 篇2

1 仙客来灰霉病

1.1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花梗、花瓣上。叶片感病后, 从叶缘开始出现暗绿色至黄白色水渍状小斑。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 最终全叶变褐干枯。叶柄、花梗受害后, 发生水浸状腐烂, 并从发病处折断, 最后变褐色干枯。在湿度大的条件下, 发病部位密生灰色霉层, 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 叶片、叶柄枯死, 花器腐烂, 霉层密布。室内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及有伤口、施氮肥过多植株易发病。

1.2 病原

子囊菌亚门核盘菌。无性态为半知菌类葡萄孢。

1.3 发病规律

病菌在寄主植物病残体及土壤中植物残片上越冬。病菌借风雨、浇水传播。直接从细胞间隙侵染, 可侵染多种植物。室温下可重复侵染, 以2~4月和7~8月为重。高温潮湿和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4 防治方法

在养护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管理, 避免造成伤口。 (1) 土壤消毒, 种植时用杀菌剂福美双或敌克松处理土壤或换用新土, 以免土壤带菌传播病害。 (2) 轮作, 重病花圃和大棚, 应与观叶植物、禾本科草坪、苗木等轮作3~4年。 (3) 清除病株、病叶, 减少病菌来源。 (4) 加强温室通风, 适当降低湿度。 (5) 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绿得保6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发病时喷施1%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2 仙客来炭疽病

2.1 症状

发生在仙客来叶柄、叶片上。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面, 初期病斑褐色, 小, 边缘不明显, 呈轮纹状向外扩展, 近圆形至不规则状, 边缘黄褐色, 内黑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粒状物, 潮湿条件下出现白色胶状体 (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 病叶干枯后不脱落。

2.2 病原

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

2.3 发病规律

病菌在寄主植物残体上越冬。多发生在5~7月。高温高湿、患有细菌性软腐病及有蚧、螨危害者发病严重。

2.4 防治方法

(1) 合理掌握温湿度, 及时治理虫害和摘除病叶。 (2) 发病初期喷洒80%炭疽褔美500倍液。

3 仙客来黑根病

3.1 症状

病菌从根部侵入, 病株须根腐烂消失, 主根呈黑褐色腐烂, 地上部叶片抽生展开晚, 展开叶枯萎、下垂。病株易与软腐病并发, 导致块茎软化腐烂。

3.2 病原

半知菌亚门的根串珠霉。

3.3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田间进行初侵染。在田间每1g土壤带111个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病菌通过水流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土壤潮湿、连作地植株发病重。

3.4 防治方法

(1) 圃地选择。潮湿板结的土壤不宜种仙客来, 园地最好实行3年以上轮作, 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 灌根治疗。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液剂200倍液灌根, 每株用药100ml, 7~10天1次, 连续灌3~4次。

4 仙客来病毒病

4.1 症状

从苗期至花期均可被感染、发病。病株叶片上产生斑驳, 并皱缩不平、卷曲;叶柄短, 丛生状。有时叶脉上形成棱形突起物或叶面产生疣状物。花瓣上产生条纹或斑点, 花畸形或退化, 植株矮化。不同的病毒为害, 其症状特点各异。

4.2 病原

在我国有4种病毒可为害仙客来, 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或烟草花叶病毒。

4.3 发病规律

田间残存的病株、田间杂草以及种子等是病毒重要的越冬场所。初侵染来源为土壤中的病残株、田间带毒杂草以及带毒种子萌发长成的植株;再侵染源主要是田间发病植株和带毒杂草。靠蚜虫传播、汁液传播和种子传播。高温干燥、田间邻作及杂草利于病毒病发生。

4.4 防治方法

仙客来常见病害识别与预防 篇3

灰霉病

仙客来灰霉病,是仙客来种植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病害。此病可发生在仙客来栽培生产中的各个生长阶段和时期。花瓣感病后,起初出现淡褐色水浸状,之后产生褐斑并腐烂,如果湿度较大,其上会有粉状灰色霉层。叶片感病后,开始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之后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干燥的条件下为“V”型病斑,最终全叶变褐色干枯。

【病原菌】

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为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以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农事操作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温度15℃至25℃,湿度90%以上,持续时间较长时,该病发生严重。

低温、高湿、连续雨雪天气的条件常导致此病大发生。

【防治方法】

1.田间及时清除感病的植株和花朵,消除传染源。

2.加大通风透光,以保持栽培场所内低的湿度。

3.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每隔7至10天交替喷施卉友4000至6000倍、百菌清、腐霉利等药剂进行防除。

炭疽病

主要为害仙客来的叶片。初发病时叶片出现小的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病斑,略凹陷,病斑中央成淡褐色或灰白色,其上轮生黑色的小点;危害严重时可使叶片枯死。

【病原菌】

病原是Colletotrichum.为胶孢或尖孢炭疽菌,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属子囊菌门真菌。

【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害通过风雨、水分泼溅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菌丝生长适温20℃至30℃,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该病的扩展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平衡施肥,适当控制栽培密度,同时要注意加强通风透光。

2.及时清除病株、病叶。

3.预防为主,发病初期交替轮换喷洒绘绿3000至4000倍、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每隔7天至10天进行一次叶面喷雾即可。

黑根腐病

该病可侵染仙客来生长的各个阶段,受害的仙客来会出现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须根褐化、黑腐,开花延迟等现象。一般白花品种比红花品种较易感染该病。事实上,发病初期,如果不仔细观察则很难判断是否已经发生根腐症状;之后病株须根系外表皮会出现小的黑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黑斑逐步扩大引起根系腐烂。

【病原菌】

病原物Thielaviopsisbasicola.属半知菌亚门,根串珠霉属真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原菌是一种土传真菌,可通过移栽,被污染的花盆、穴盘,未经消毒的土壤或某些类型的泥炭,使得病菌传入到栽培仙客来的温室中。

通过浇水、农事操作或菌蝇进行再侵染。但病菌不会侵染仙客来的球茎。

土温13℃至23℃,栽培基质过湿,PH值高于6.0,冬季低温弱光等条件易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感病的植株,保持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

2.栽培基质pH值不要超过6,注意水分管理,加强通风透光。

3.及时防除菌蝇。

4.播种或移苗前,使用卉友进行拌种或拌土;条件适合发病时,应用卉友10000至12000倍或苯并咪唑类药剂,每14至21天灌根施用一次,连续应用2至3次即可。

细菌性软腐病

该病可侵染仙客来的叶片、叶柄、芽及球茎。叶片发病,发生不均匀黄化,初在叶基部发生水浸状病斑,之后扩大变黑腐烂,并使得整个植株瘫倒,在叶片的背面基部可见有水渍斑沿着叶脉发生。侵染幼芽,亦可造成幼芽腐烂和芽枯;如病菌于近地表处侵染仙客来,可引起叶柄、花梗迅速萎蔫和塌陷,容易脱离球茎,进而变褐色软腐,导致整株萎蔫枯死。病菌侵入球茎,可引起球茎内部腐烂,用手挤压受害的球茎,球茎较松软,表皮易开裂,有白色的糊状物流出,并伴有恶臭味;有时病菌会在球茎上造成裂纹,在裂纹上可以观察到白色的脓状物流

【病原菌】

Erwiniachrysanthemi菊欧氏杆菌或Erwiniacaratovora胡萝卜欧氏杆菌,为细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原细菌会借雨水、灌溉水和昆虫进行传播,并由伤口侵入。

阴雨天、浇水未干时整理叶片或虫害多发时发病严重;

定植过深、基质清洁度不够、施肥过量(EC值偏高)也易引发病害。

滨海飞蝇是病害流行的传播媒介昆虫。

高温、积水,尤其是相对湿度过高有利病害发展。

每年6月至9月份高温天气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预防是控制细菌性软腐病的最佳方式。

1.病害流行期控制浇水,适当降低土壤的pH值。

2.注意通风透气,降温降湿。

3.及时防除滨海飞蝇。

4.预防发病及发病初期,交替轮换喷淋铜制剂或可杀得,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等药剂,以免植株产生抗药性。

枯萎病

发病初期多数植株的下部叶片首先失绿发黄并萎蔫,并逐渐往上蔓延;之后植株开始表现枯萎状,最后全部枯死。刚表现出症状时,植株早晚正常,中午萎蔫,似缺水状。横切叶柄基部检查,维管束只是部分变棕褐色。一般在换盆、移苗之后或开花伊始容易发生。

【病原菌】

病原菌Fusariumoxysporum称尖镰孢菌,为半知菌类真菌。

【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害为土传病害,病菌可在土壤或水中可存活多年。

栽培时由伤口侵入或从根部侵入植株体内,并进入球茎,在维管素处大量繁殖后堵塞疏导组织,引起地上部发病症状。

苗床栽培过程中,发病特点是点、片状分布。

土壤EC值偏高,基质水分含量波动过大或浇水过量,湿气滞留及积水而容易引发该病。

菌蝇(Fungusgnats)幼虫是枯萎病的传播媒介,如果基质中幼虫的虫口密度过大,也容易诱发该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预防是避免病害发生的最好方式,一旦发病,化学试剂是无法杀灭病菌的,只能防治其进一步扩展。

1.栽植前土壤需消毒处理。

2.注意增施钙肥和钾肥;注意排涝,加强通风。

3.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杜绝交差感染。

4.及时防除菌蝇。

5.发病初期用卉友10000至12000倍、绘绿8000至12000倍等药剂14至21天交替灌根,2次至3次即可。

百合的病害防治 篇4

1、青霉病

【症状】贮藏期间在鳞片腐烂斑点上长出白色的斑点,然后会长出绒毛状的绿兰色的斑块。被侵染后,甚至在-2℃的低温时,腐烂也会逐步增加。病菌将最终侵入鳞茎的基盘,使鳞茎失去价值或使植株生长迟缓。虽然受感染的鳞茎看起来不健康,但只要鳞茎基盘完整,那么在栽种期间植株的生长将不会受到影响。种植后,侵染不会转移到茎杆上,也不从土壤中侵染植株。

【防治】将种球贮藏在所推荐的最低温度,不要种植那些基盘已被侵害的鳞茎,感病的种球种前必须用千分之一的克菌丹、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水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定植。定植后,保持适宜的土壤温度。

2、丝核菌

【症状】如果感染轻微的话,只危害土壤中的叶片和幼芽下部的绿叶,叶片上出现下陷的淡褐色的斑点。一般来说,虽然植株的生长受一些影响,但仍能继续生长。感染严重的植株,上部生长受到妨碍,地下部分白色叶片以及地上部最基部的那些叶片将会腐烂或萎蔫而落去,只在茎上留下褐色的疤痕。

【防治】用土壤消毒剂消毒已被怀疑感染的土壤,消毒后必须保证土壤不再受感染。如果前茬作物已表现受感染,就不能施用一般的土壤消毒剂,那么在种植前用防治丝核菌的药剂预先处理土壤(完全渗入土壤10厘米深处)。

3、疫霉菌

【症状】植株脚腐(疫霉菌)会妨碍生长或使其突然枯萎,在茎基部被感染处产生软腐,成为暗绿色至黑褐色,并向上扩展,叶片变黄,在茎基部开始失色。在地上的茎部也常发生类似软腐的感染,引起茎猝倒或弯曲。

【防治】用一般土壤消毒剂消毒受感染的土壤,在栽培期间用控制腐霉菌的杀菌剂也能有效控制脚腐,保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防止作物在浇水后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在夏季土壤温度要尽可能最低。

4、腐霉菌

【症状】此类菌既侵害单个植株也侵害一个区域内的植物,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变窄,叶色较淡,常萎蔫。受根腐的影响的植株,花芽干缩。将植物拔起,在鳞球和根茎部可见透明的、淡褐色腐烂斑点,或者它们完全变软腐烂。

造林工程病害防治论文 篇5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病害,特别是抗病害能力较低,或处于较恶劣环境中的树种,最容易被各种病害侵袭。一旦感染,植物自身会有一些症状,继而向周围植物扩散,蔓延速度很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大面积苗木死亡。所以对于病重和已经死亡的苗木,必须及时平茬清除,烧掉其树皮,以免病菌进一步扩散。若伐根上有高出50cm的.萌蘖生成,留下一株较为健壮的,做好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在树冠还未郁闭时,可种一些豆类植物,促进树木更好地成长。

3.2用药剂解除病害

针对一些病害较轻的苗木,可利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救治。植物特性不同,病害也有很多,有时不同的植物染上同一种病害所使用的药剂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务必要正确选择,包括剂量、周期、使用方法等,都不能出现错误。在此以杨树为例,当病害导致根部腐烂时,通常会以树干为中心挖几条放射状沟,然后灌入药剂,如50%代森铵500倍液、硫酸铜300~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对于树干腐烂,在防治时需将病斑树皮部分刮掉,然后用70%多菌灵代森锰锌等10倍液涂刷。

3.3叶部和干部的防治

通常会遵循“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树叶可进行光合作用,若遭到病害,导致叶子提前脱落枯萎,则会影响光合效果。所以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如在病害期来临前在树干涂抹一定的化学药剂,具有较好的效果。害虫对树干成长影响较大,可在树干受害处注射药剂,或采用药泥堵洞的方法加以处理。

3.4其他方法

水泥稳定碎石病害防治论文 篇6

1.1开裂原因分析

(1)干缩性裂缝。通常情况下,干缩性裂缝的情况主要有: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成型到正常养护期的干缩;养护期结束到施工沥青封层这段时间产生的干缩。

(2)温缩性裂缝,也就是热胀冷缩产生的裂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属半刚性基层,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温差作用下,构成水泥无机结合料内部的不同矿物颗粒的固相、液相和气相体等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进而导致体积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温缩性裂缝。

1.2防治措施

(1)对水稳基层的水泥剂量进行控制

在水泥用量方面,对于水泥稳定碎石来说,一般情况下控制在4%—6%。水泥剂量直接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剂量越高强度越高。如果剂量过高,受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和制约,基层内外产生温差,造成构造物出现开裂。通常情况下,干缩变形、温度变形严重,就会产生更多的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水泥稳定碎石的基层,直接威胁到道路的使用年限。反之,水泥剂量过低会影响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

(2)选择水泥品种

水泥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进行严格的选择。普通水泥、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是首选,其强度等级一般为32.5Mpa。对于水泥来说,如果活性成分过多或者强度等级过高,那么对应的水化热也会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现象。

(3)控制含水量

在对路面进行碾压时,其含水量通常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1%,如果含水量过大,就会使得水泥稳定碎石散失较多的水分,进一步形成较大的裂缝。

(4)对基层加强养护

完成基层施工后,需要对其进行养生,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每日进行洒水养护,可以使用喷雾式洒水车。为了防止破坏基层结构,进行洒水养护时,不得使用高压式喷管。根据天气情况,确定每天的洒水次数,在对路面进行养护期间,需要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的湿润性。为了避免产生干缩裂缝,切忌或干或湿。在完成基层施工的一星期之后,需要进行下封层处理,然后及时铺筑沥青面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基层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5)适当分割水稳基层

对水稳基层表面进行缩缝切割处理。在进行人工处理前,需要消除基层产生的收缩应力,使其提前释放基层的收缩应力,进而避免产生温缩和干缩裂缝。

2离析

2.1离析原因

(1)在搅拌过程中,水稳混合料发生的放料离析;

(2)水稳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颠簸离析;

(3)水稳混合料在卸料过程中发生卸料离析;

(4)在对水稳混合料进行摊铺时,发生摊铺离析;

(5)在对路面进行找平处理时,发生找平离析。

2.2防治离析的措施

(1)在搅拌站输出水稳混合料时,适当调整出料的高度,同时在成品仓设置相应的搅拌装置。

(2)成品仓放料口与运料车厢之间的垂直距离,通常情况下控制在2m,为了确保装料的均匀性,运料车需要及时移动前后位置,进一步降低装料的堆体高度。

(3)在运输水稳混合料的过程中,运输车辆需要匀速行驶,平稳起步和刹车。在路况较差的路面上行驶时,需要降低车速,避免强烈颠簸和振动。

(4)运料车辆进行卸料时,提升车厢的速度时要缓慢并且均匀。

(5)在对水稳混合料进行摊铺时,需要将摊铺机三分之二的螺旋布料器埋入混合料中,确保螺旋布料器运转的均匀性。设置专人,在摊铺机的后面及时消除细集料的离析,对于局部粗集料“窝”现象要及时铲除,同时利用新拌混合料进行填补。

(6)在对水稳混合料进行人工找平时,应扣锹布料。同时,刮爬拖动的次数通常情况下控制在2次。

3平整度差

3.1水稳基层平整度差的原因

水泥稳定碎石常见病害防治何鹏程李华平(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随着我国公路的发展很快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开裂、离析、平整度差等问题

(1)在施工过程中,下承层、路基缺乏相应的平整度,铺装水稳基层后,其平整性会直接反射到基层的表面。

(2)摊铺方法不科学,碾压方法存在问题,进行碾压时,没有遵守规范程序等。

(3)找平次数比较少,或者有待进一步提升找平质量。在摊铺水稳混合料的过程中,摊铺的均匀性、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4)缺乏必要的养护,路面基层出现松散、坑槽等。

(5)对于通行的施工车辆,没有有效地进行控制,进而在基层表面出现跑飞现象。

3.2防治措施

(1)根据规定的平整度要求,对水稳基层的下承层、路基等进行处理,然后摊铺水稳基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下承层表面的平整度比较差,存在一定的波浪,该状况必然会反射到基层表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控制基层表面的平整度。

(2)采用摊铺机对水稳基层进行铺装。通过半幅路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配置非接触式平衡梁等自动找平的控制装置。为了控制标高,需要在摊铺机两侧挂设基准标高线。采用拉线控制虚铺高度,除纵向拉线控制外,强调横向拉流动线进行检测,发现有低洼处时,在碾压前及时填补。

(3)碾压水稳基层对于施工质量来说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在水泥终凝前以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碾压作业,同时碾压应符合相应的压实度要求,并且不能存在明显的轮迹。在碾压过程中,按照先静压后振压,先轻压后重压的碾压顺序进行碾压。采用6—8t的双钢轮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30t压路机对基层进行稳压处理,每次错轮控制在钢轮宽度的1/2,一般碾压遍数控制在1遍—2遍。

(4)在对水稳混合料进行人工找平时,一般选择找平经验丰富的师傅负责找平,同时配备6m的直尺实施辅助检查。

(5)进行铺装时,确保摊铺机摊铺的连续性、均匀性。在摊铺的过程中,运料车辆需要等候在摊铺机的前方,否则易因摊铺中断而影响平整度。

(6)在施工过程中,遵守“宁高勿低、宁刮勿补”的原则,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全部施工工程。碾压完毕立即做密实度试验,若试验结果达不到标准,应重新进行碾压。

保护地西红柿主要病害防治 篇7

关键词:保护地,西红柿病害,发生,防治

近几年, 保护地西红柿的病害越来越重, 给西红柿的品质、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 细菌性斑疹病

西红柿细菌性斑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斑点病, 近年呈加重发生趋势, 一般减产10%~30%, 严重时可达50%。

1.1 危害特点

西红柿细菌性斑疹病主要危害叶、茎、叶柄和果实。叶片感病, 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 直径2~4mm, 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 严重时可使一般茎杆变黑。花蕾受害, 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 连片时, 使萼片干枯, 不能正常开花。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 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实略凹陷, 病斑周围黑色, 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1.2 发生规律

西红柿细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西红柿致病变种。病菌可在西红柿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 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 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 幼苗即可发病, 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 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 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 就可以传染到整个地块。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1.3 防治方法

1.3.1 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 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 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 尽可能避免喷灌。

1.3.2 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浸种30min, 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h, 或用5%盐酸浸种5~10h, 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min。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 稍晾干后催芽。1.3.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 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或53.8%可杀得2 000干悬浮剂600倍液, 或20%塞菌灵 (龙可菌) 悬浮剂500倍液, 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 每隔10d左右喷1次, 连喷3~4次。

2 缺钙

钙是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元素。钙不足会引起作物生理失调, 植物生长受阻, 不结实, 或者导致其他生理病害发生。

2.1 缺钙症状

近年来, 保护地蔬菜缺钙较为严重, 一般幼叶及嫩组织、果实中极易缺钙。其症状表现为植株新生部位生长受阻;新叶粘连, 多不能正常展开, 展开的新叶常焦边, 残缺不全;植株矮小柔软, 节间较短;果实顶端易出现凹陷, 呈黑褐色坏死;严重缺钙时生长点坏死。

2.2 缺钙原因

一是土壤。如土壤中有效钙含量低, 满足不了对钙敏感西红柿的要求;土壤中盐分含量高, 抵制了根系对水分和钙的吸收;土壤酸性强, 影响了钙的有效性, 不利于根系对钙的吸收;土壤干旱, 使得土壤溶液浓度提高, 减少了根系的吸水量, 从而抑制对钙的吸收;土壤耕作层浅, 过于沙质化, 导致其保肥力差, 引起钙的流失;土壤过黏, 钙的活性差, 不利于根系吸收等。二是偏施氮肥, 氮与钙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土壤中钙的有效性, 影响西红柿对钙的吸收, 从而引起缺钙。另外, 水分供应失调、根系受伤也会造成西红柿缺钙。

2.3 补钙措施

一是施用腐熟有机肥补钙。有机肥养分丰富, 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状, 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减轻旱害, 促进西红柿对钙元素的吸收。同时, 施腐熟有机肥能避免对根系的伤害。一般施腐熟有机肥45~60t/hm2, 再加入过磷酸钙450~750kg/hm2。二是合理施用石灰, 改土培土。石灰是常用的钙肥, 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有利于提高土壤pH值, 改善土壤结构, 也有利于减轻病害, 增加产量, 改善品质。石灰的施用量与土壤类型、酸碱度、蔬菜种类有关, 一般用生石灰或熟石灰600~1 200kg/hm2较为适宜;沙土壤的石灰用量应适当减少。三是深耕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深耕可充分熟化土壤, 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状, 增强其保肥能力;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可保持土壤水分的相对稳定, 减少钙的流失。

3 疫病

3.1 危害特点

发病适温为25~30℃。浇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通风不良时, 发病率高。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可危害叶、茎和果实, 以危害茎基部为主。若茎基部受害, 呈暗绿色水渍状溢缩, 秧苗萎蔫而枯死。叶片受害, 先形成水渍状暗绿色斑点, 后扩展成近圆形淡褐色大斑。幼苗受害, 多发生于嫩尖部。果实受害, 形成水渍状暗绿色凹陷病斑, 后病部皱缩软腐, 表面出现白色霉状物。

3.2 防治方法

一是轮作倒茬。二是苗床消毒。1m2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g与细土10~15kg拌匀分别于播种前后撒施。三是药剂浸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2.2%普于力克水剂浸种30min后催芽。四是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6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任意一种喷雾。

4 灰霉病

4.1 危害特点

发病适温12~20℃, 高温条件下易发病。西红柿发生灰霉病时, 叶片和果实上均出现褐色病斑, 病斑呈水渍状, 严重时病部溃烂。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 也危害叶柄、花瓣、花萼和果梗。在高湿条件下, 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 并萌生絮状白色菌丝。

4.2 防治方法

4.2.1 农业防治。

一要轮作, 不宜连作;二要改善排灌水设施, 做到能排能灌能滤;促使西红柿发根良好, 植株健壮;三要科学配方施肥, 切忌偏施氮肥;四要合理密植, 防止荫蔽;五要及时、彻底地清除销毁病株。

4.2.2 化学防治。

保护地仙客来病害防治 篇8

1. 草莓常见的根部病害

①根腐病。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草莓根部,分为两个种类:一个是急性根腐病,多在春、夏两季草莓苗期进行为害,高温多雨季节发生频繁为害严重。发病初期植株叶尖突然萎蔫,不久呈现青枯状,后全株迅速死亡。另一个是慢性根腐病,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草莓定植后至初冬均可发病,最初表现为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发展,最后全株萎蔫枯死,剖开主根可见中柱呈赤褐色。病害适宜发生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2℃,病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②黄萎病。保护地栽培的草莓一般从早春开始发病,感病植株外围叶片和叶柄产生病斑,叶缘与叶脉间黄褐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株从底部叶片开始出现萎蔫下垂,最后全株枯死,有的植株一侧枯死,另一侧呈偏瘫状。

该病由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6~8年,因此重茬地块发病重。受气温影响较大,当气温在20~25℃、土壤相对湿度在25%以上时发病重,气温达到28℃时停止发病。

③腐霉病。草莓根部受害后变黑腐烂,地上部萎蔫死亡。贴地面果实和近地面果实受害后,病部呈褐色水渍状,果实软腐,病部产生茂密的白色菌丝体。该病为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下易发生,连年重茬的地块发病重。

④枯萎病。草莓根部受害后,初期引起心叶变黄绿色或黄色,卷曲畸形,3个小叶中有1~2个小叶变狭小硬化,且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最后全株死亡。叶柄、果梗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未腐熟的粪便中越冬。病害发生温度为8~36℃,最适温度在28℃左右。种苗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⑤白根病(冠根腐病)。发病初期毛细根腐烂,逐渐扩展到侧根和主根,根部表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根状菌索。当病根腐烂坏死后,地上部叶片萎垂,不久植株枯死。

白根病菌有性阶段属子囊菌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以菌丝、菌索、菌核的形式依附在病残体上越冬。每年的7~9月为害重。酸性土壤可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2. 根部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①轮作。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保护地栽培可与蔬菜进行轮作,大田栽培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般情况下不要和茄果类轮作。

②做好种苗检疫。严格限制病区的种苗调运,确保无病区草莓的生产安全。种苗繁育时采用健壮无病苗作为种株,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脱毒种苗繁殖。

③调节土壤酸碱度。适宜草莓生长的土壤pH值为6~7。近几年随着化肥的连年大量施用,土壤酸化较为严重,我们在山东烟台、济宁等草莓基地测定发现,草莓地pH值一般在3~5之间,土壤酸碱失衡,植株抗性降低。过酸土壤可采用施生石灰的方法中和酸性,每亩施用量以100千克为宜。

④配方施肥。近几年家禽、牲畜在养殖过程中,多采用84消毒液消毒,消毒液在粪便中的残留对草莓为害极大,因此用畜禽粪便做有机肥时,一定要腐熟晾晒3~5天后再使用。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15-15)100千克、12%过磷酸钙100~150千克、木质素生物菌肥 80千克,其中木质素生物菌肥采取条施或穴施的方法,其他均为撒施。草莓定植3个月后,根据植株长势,确定追肥种类和数量。

⑤药剂防治。根腐病防治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霜脲氰·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发病初期3天1次,连续灌3次,可以同时防治草莓腐霉病。白根病采用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灌根,预防7~10天1次,发病初期3天1次,连灌3次。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80%乙蒜素混合均匀后灌根,能够同时有效预防草莓黄萎病、枯萎病等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

紫背竹芋的病害防治 篇9

介壳虫主要为粉蚧类,发生在叶片边缘或叶背上,有时也见于叶面。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汁液,轻者叶片变黄老化,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出现枯叶、落叶,直至全株死亡;同时介壳虫侵害后的伤口极易感染病毒。介壳虫的繁殖能力强,1年可繁殖多代,5月份为孵化盛期。介壳虫成虫由于有一层蜡质外壳,一般农药难以进入,一旦发生,防治比较困难。在室内栽培通风不畅时,易受介壳虫的危害。

防治方法:根据介壳虫的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尚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施防治。

红蜘蛛

红蜘蛛对植物的危害较为常见,其体小,红褐色至橘黄色,以锐利的口针吸取叶片中的营养,并引起植株水分等代谢平衡失调,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红蜘蛛等在温度较高和干燥的环境中,虫体繁殖迅速,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保持环境通风,使环境湿度保持在40%以上,叶背经常喷水能控制红蜘蛛的繁衍。由于农药难以杀死虫卵,一般在虫卵孵化后的成虫、若虫期进行防治,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白绢病

该病较常发生。发生时,茎或叶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腐烂,长出白色绢状的菌丝体,呈辐射状,能在根际土壤中蔓延,然后引起地上部分枯萎死亡;初期为白色,后期变成黄色,最终呈褐色或茶褐色如菜籽状,然后引起地上部分枯萎死亡。该病7-8月较为严重,病原为小菌核菌。在土壤过湿、贫瘠缺肥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可在土壤中加入土壤重量0.2%的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土壤;在菌核未形成前拔除病株并挖走周围病土,加入新土;栽培时要注意通风,防止种植过密。[6]

叶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发病初期呈直径不足l毫米水浸状的小斑点,然后转变为直径约2毫米红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无任何晕圈。该病终年可发生,以9-10月和翌年3月为两个高峰期。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可使大量叶片干枯,凡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栽培过密、积水、土壤贫瘠、荫蔽不足、植株生长势差的种植地危害严重,病残体是本病初次侵染的来源。

鸢尾花的病害防治 篇10

【病因】冠腐病由整齐小核菌引致,只发生在亚热带和气候温暖的地区,低于13℃时此病不侵染植株,当温度高于20℃时发病最厉害,寄生植物种类相当多,主要靠加强管理来防治,土壤一旦被侵染,持续时间很长。

【防治】不要在已被整齐小核菌侵染的土壤中种植种球,否则一定进行土壤处理和球根处理。仔细清除受病植株及其周围土壤。

2、灰霉病

【病因】灰色葡萄孢属真菌引发灰霉病,通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病,还危害许多作物和植物。

【防治】避免叶片受损,新芽长于5厘米的球根不再种植,特别不能使用地膜,这样避免阳光灼伤。球根种植不要过密,在生长期内保持土壤无杂草。温室中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如必要,可打开风机并加热,保持植株干燥。上午浇水以保证植株干燥。叶面受损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

3、丝核菌病

【病因】侵染球茎和芽的丝核菌主要来自土壤。许多植株(如郁金香)都会被它侵染,即使在从未栽种过产花种球的土壤中。不管土温如何,它均可发病,温度升高时,发病机率增大。

【防治】对已被侵染或可能已被侵染的土壤中进行常规土壤处理。高温下,土壤再侵染仍有可能发生。保持清洁环境,可防再侵染发生。未采用常规土壤处理,据以往经验,土壤会被丝核菌侵染,因此种植前要适当施用杀菌剂。

4、根腐病

【病因】终极腐霉菌通过土壤侵染根系,这种真菌可在任何土壤中发现并很难控制。品种不同,侵染程度不同。土壤蒸气消毒后立即种植,早期侵染的危害甚大,因为此时,土壤中的竞争性生物尚未复原。

【防治】与其他多种作物轮作或一年一次常规土壤处理。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确定适合的土壤结构。采用适宜的灌溉系统以保持良好土壤结构,但防止积水。

5、根线虫病

【病因】穿刺短体线虫侵染植株诱发此病。一些不知名的真菌或细菌聚集在线虫引致的伤口附近,可危害多种植物(包括菊花、玫瑰、草坪)。

保护地仙客来病害防治 篇11

1.1 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绵腐病、卡脖子、小脚瘟, 主要危害未出土或刚出土的幼苗, 子叶期或真叶完全展开之前为感病阶段;出土前发生, 导致烂种。苗期发病, 最初在幼苗茎基部或幼茎顶端呈水渍状, 以后呈黄褐色污斑, 触及病部, 表皮极易破烂。病情发展快, 幼苗迅速倒伏, 紧贴于地面, 短期内叶片仍呈绿色。随病情发展, 发病部位逐渐变细, 缢缩如线状, 导致子叶下垂, 出现“卡脖子”现象。条件适宜时, 苗床上由点片发生逐渐向四周蔓延, 造成成片幼苗猝倒。湿度大时, 病部及其附近的地表长出白色绵毛状物。

1.2 立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或稍大的幼苗, 严重的可造成烂种;各地四季育苗苗床上都可发生, 老苗床较为常见。幼苗被害, 茎基部一侧产生椭圆形、褐色或黄褐色病斑。最初病苗中午萎蔫, 早晚恢复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斑逐渐凹陷, 当病斑绕茎1周时, 幼茎逐渐干缩, 最后病苗干枯死亡, 但仍可直立于苗床上, 病重时易倒。病苗易拔起, 根留在土中, 断面可见蜘蛛网丝状的霉, 末端常带有土颗粒。大苗或成株受害, 茎基部呈溃疡状, 地上部变黄、衰弱、萎蔫至死亡[1]。

1.3 灰霉病

主要发生在早春苗床上, 危害程度与天气及苗床管理水平有关。轻者局部死苗, 重者可造成整棚毁苗。病菌多从幼苗子叶、下部真叶及结露的叶片边缘开始侵染。子叶感病, 开始褪绿发黄, 逐渐变褐坏死, 以至腐烂, 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真叶染病多自叶尖, 病斑呈“V”字形, 浅褐色, 有轮纹, 以后干枯, 表面有灰霉。幼茎多从叶柄基部或有水滴的部位开始发病, 呈不规则水渍斑, 后呈灰白或褐色, 变软、腐烂, 易倒折, 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1.4 根腐病

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的危害有关, 在土壤黏度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感病后, 幼苗或成苗根部残根颈地表以下的茎部水浸状, 变褐软化腐烂, 但不缢缩, 剖视可见病部维管束变褐, 但不向上发展, 后病部腐朽状, 病苗萎蔫, 重者枯死。

1.5 沤根

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早春育苗低温容易发生沤根, 尤其是遇有寒流或连续阴雨天时, 土壤湿度大且土温低于12℃, 秧苗生长受阻, 持续时间长发生沤根。发生沤根时, 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 根皮发锈后腐烂, 致使地上部萎蔫, 且容易拔起, 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 成片干枯, 似缺素症。

2 病原

猝倒病由瓜果腐霉菌侵染引起;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根腐病是由腐霉、镰刀菌、疫霉等多种病原侵染引起的, 这4种病菌都属于真菌。沤根属于生理性病害。

3 发病原因

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 遇条件适宜、低温、光照不足、湿度大, 幼苗长势弱等都可能发病。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 遇苗床潮湿、温度适宜、幼苗徒长等均可发病。灰霉病土壤带菌, 温度18~23℃, 相对湿度90%以上, 光照弱是发病的适宜条件。根腐病是土壤带菌, 土温13~17℃, 高湿时易发病, 施用未腐熟的粪肥, 有地下害虫或农事操作伤根时, 发病重。沤根发病原因:低温高湿, 地温低于12℃, 尤其是夜间的低温, 苗期遇连阴天且持续时间长导致生长点停止生长, 老叶边缘逐渐变褐, 致瓜秧苗发生沤根干枯死亡[2,3]。

4 防治方法

4.1 加强苗床管理

苗床土最好取粮田土, 用旧床土或菜园土, 需要消毒。育苗前, 将床土充分翻晒, 均匀施足有机肥料;浇足底墒水;合理密植, 播种均匀;浇水适中, 防止床土过湿。温室育苗, 在冬季和早春, 需做好保温工作, 避免幼苗受冷害, 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增强抗病力。有条件的采用地热线育苗, 控制苗床温度在12~16℃。

4.2 土壤消毒

旧床土或已有菌的土壤, 充分翻晒后, 可选用福尔马林等药剂消毒。配药土:每1 m2苗床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9 g加50%拌种双7 g混匀, 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 g加70%代森锰锌1 g混匀。配好的药土先与3 kg细土混匀, 再与12 kg细土进一步混匀, 用1/3药土播前铺底, 2/3药土覆盖在种籽上。管理中应避免土壤过于干燥, 以免发生药害。

4.3 种子处理

床土不需消毒的, 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 用50~55℃温水浸泡15 min, 然后放于冷水中冷却, 冷却后晾干, 再进行播种或催芽播种。也可采用药剂拌种, 可用30%苗菌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按种子重量的0.2%~0.4%药量拌种[4]。

4.4 药剂防治

一旦发现苗病, 需将零星病株及其周围土壤移出苗床。如果苗床土壤太湿, 则需撒草木灰或干细土降湿, 浇灌或喷洒铜氨合剂400倍液, 7~10 d后再喷1次, 可防止病情蔓延。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50倍液, 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灰霉病可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梦诗, 周玲, 牛学芝.保护地蔬菜病害六项防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11) :10.

[2]雍红波, 姜公武.保护地蔬菜苗期病害及其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1 (6) :55.

[3]杨红超, 姚鹏鹤.河南省商丘市保护地蔬菜病害调查[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 (12) :1307-1309.

西红柿病害防治特效处方 篇12

2、晚疫病:50%烯酰吗啉纯品加准能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

3、绵疫病。丙森霜脲氰600倍加捷宝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

4、灰霉病:速科灵600倍加爱慕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

5、叶霉病。榜中榜600倍加倾城30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

6、病毒病:抗毒丰300倍加小叶敌500倍加硕金808一小包喷雾。

7、溃疡病。大良600倍加迅补600倍加害立平1000倍喷雾。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篇13

番茄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结了番茄灰霉病、炭疽病、晚疫病的田间表现症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番茄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 者:周晓燕 冯小燕 朱训永 叶如林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15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S436.412.1 关键词:番茄病害   症状   防治  

大棚蔬菜苗期的病害防治探析论文 篇14

【关键词】大棚蔬菜;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虽然大棚蔬菜的种植效果已获得广大农户的青睐,但由于菜苗生长初始的抵抗力相对较为脆弱,易于遭受不同病害的影响,造成幼苗枯萎死亡。所以,按照实际情况对大棚蔬菜苗期出现的病害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已迫不及待。

1大棚蔬菜苗期产生的主要病害

1)猝倒病。猝倒病又称之为绵腐病,此病害主要是蔬菜幼苗接近于地面的茎基部有水渍状的出现,在其病发处会有发黄、溢缩与凹陷的产生,在叶子未凋落的时候,幼苗就开始猝倒,幼苗如果遇到严重的情况时,在数日内便会有大面积猝倒的发生。该病害一般会在高湿、低温、通风条件差的情况时出现。2)立枯病。立枯病经常会发生于大棚蔬菜由幼苗期向成株期转变期间,尤其在育苗的中后期伴有常发性,此病发生之时幼苗茎基部位会呈现出橄榄形暗褐色病斑,一旦到了白天之时病苗便会出现枯萎,若是遇到湿度较大的情况时,病斑扩大将会绕茎一周,直至最后病斑区域慢慢地发生收缩与枯萎,最终植株出现死亡。通常立枯病的产生会与通风效果差、苗床温度高、幼苗徒长的情况有莫大的关联[1]。3)灰霉病。对于灰霉病而言,它一般在室内温度高与通风效果差的情况下发生,在出现的情况下病菌核埋于土壤里,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便会大量繁殖,分生孢子由然产生,再经由水分、气流等进行有效传播,从而造成幼苗病变的产生。幼苗一旦被感染后会有变褐、凋萎、萎蔫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幼苗的根部会逐渐腐烂,甚至有的折倒,严重的会直至死亡。4)沤根病害。是大棚蔬菜育苗期的常见病害之一,幼苗若是遇到沤根病害,就难以形成新根,根部会有发黄的出现,形成锈色后便逐渐腐烂,最终幼苗会黏掉,而且也非常容易拔出来。沤根病害主要在苗床高湿、温度低、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而出现。

2大棚蔬菜苗期病害防治新策略

2.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策略指的是在选择蔬菜种子的时候以抗病品种为核心,确保选择幼苗的抗病性卓越无比。同时需要加强控制室内的湿度与通风效果,实施病菌过分繁殖的防治;并且需预防过密的种植,使互相接触传染的可能得到有效减少;除此之外,也有必要增施磷钾肥,使幼苗的抗病能力得到增强。主要实施策略有如下几点:1)大棚蔬菜种植大部分在春秋季实施,在此季度的棚内气温较高,而外界气温较低,这样有利于细菌的不断繁殖。所以,要采取有效方法保持室温适中,尽可能不要在地温过低进实施播种,而通常地温维持在12℃左右为宜。2)在进行种植时需考虑植物的各种不同特性,由于大棚内北部气温较低,南部气温较高,所以在种植之时要理性进行选择,在北部可以种喜凉的作物,在南部要种喜温的作物。若是地温出现过低,应当采取保温膜覆盖来增加温度,以有助于加速种子破土。3)在实施种植之前,先进行平整与翻晒土地,使土壤性质得到有效改善,若是去年植物有过病害的发生,则需要实施对土壤的消毒,从而保证土壤健康利于植物生长。而在浇水的过程中需分栽一行浇一行,在保证水下渗之后,可覆盖1.5厘米的细土,从而确保种子完全被覆盖为宜。4)不断加强施用有机肥料,在施用过程中要预防把病菌带入田地里。5)在种植完之后,需要进行调节与掌控大棚内的湿度、温度与光照等,在浇水过程中应当保持适量,以便预防浇水过量影响到幼苗的正常生长[2]。

2.2物理防治

由于大棚蔬菜苗期大部分病害都有喜低温与潮湿等特性,因此在实施后期大棚管理工作之时,需以增温排湿为重点,在苗床浇透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浇水量与浇水次数,以便于预防病菌不断滋生。在幼苗长出之后,浇水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浇水完后覆盖1.5厘米左右的细土,以便预防土壤水分出现过大。除此之外,春冬季的气温稳定性欠佳,在遇到雨雪天或阴天时需要及时揭帘,尽量维持棚内的湿度适中。在对土地翻整过程中,保证翻整完全无缺,要及时进行清除植株残体,同时并进行对土壤杀菌为上策。

2.3化学防治

在大棚蔬菜苗期病害的防治中,化学防治策略也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它主要是经由采取化学制剂对病菌进行杀灭,从而实现苗期病害的防治。而在选择化学制剂之时,需要对施药量、施药时间与施药方法进行严格控制,同时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于蔬菜上。防治方法主要有:1)首当其冲是进行对土床的消毒,用5克70%浓度的多菌灵与1公斤的细土进行搅拌,再加入细土14公斤,农户人员在实施播种时,取5公斤的药土来铺底,在播种完以后对剩余10公斤药土加以覆盖。最后用75%浓度的百菌清一千倍液体实施喷雾,使药效保持不变。2)精心挑选好的种子,选完种子之后用50%多菌灵五百倍液进行浸泡,接着放在阳光下晒干,这样做能够有效防止猝倒病与立枯病的出现。

2.4管理防治

1)施用农家肥。大棚蔬菜育苗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增施农家肥,特别是热性肥,不但能够培育壮苗,增加幼苗的抗病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地温,使病害的发生得到有效减轻。其做法是:在大棚蔬菜育苗之前,把完全腐熟的热性农家肥捣碎后再与床土进行混拌。但前提条件下是一定要采用腐熟的热性农家肥,不然会有烧根的出现。2)保持光线充足。在育苗之前,选择光线充足之处建苗床最为适宜。如此不但有助于幼苗强健生长,使其抗病能力获得增强,而且还能够减轻蔬菜苗期沤根的出现。3)通风效果适中。菜苗在子叶展开之后,选择暖和通风天气揭开覆盖物为宜,同时向苗床内撒施一层均匀的细干土,再盖严好覆盖物,如此不但能够降低床土湿度,而且可以起到一定的增温效果。4)温度保持适当。要合理对床土进行配制,播后至苗期需要确保足够的土温。若是出现阴雨天光照暗淡时,需要及时做好保温与增温的策略。如果是早春育苗,在棚内采取电热温床实施育苗为最好不过,如此可有助于起到保温的作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大棚蔬菜的种植作为新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会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的喜爱,然而在大棚蔬菜种植的苗期较为脆弱,易于受到病毒的侵害,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导致菜苗出现枯萎与死亡,从而有效减少农民的收成。所以,非常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实施各种病害的防治,从而能够防止蔬菜病情的扩大,影响到农业的生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心得体会下一篇:优美的散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