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数据分析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染病数据分析(通用10篇)

传染病数据分析 篇1

数据常规分析

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统计数据,第二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报告卡3张。网络直报3例。卡片完整准确及时率为100%。其中流感病例3例。有效报告卡3张。无甲类、乙类传染病报告。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的具体病种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呼吸道传染病:发病3例,无死亡病例,占发病总数100%,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1.与去年同期相比,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无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无报告;相比较本季度流感增多。2.本季度传染病发病病种排序:

本季度报告发生的传染病中发病数在前三位皆为流感。

四、传染病报告卡质量评估

数据来源:以录入网络直报的报告卡为准。

同期相比,报告卡的填写漏、缺项减少。报告卡填写质量较前有提高。

五、此记录共打印4份,抄送门诊、住院部及医院办公室各一份。

传染病数据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我市2008-2012年的疫情资料汇编, 我市统计局所提供的人口资料。

1.2 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的运用, 分析我市在2008-2012年的5种常见传染病资料, 找出传染病流行的规律。

2 结果

研究发现, 分析调查的5种传染病中, 总发病率为0.149%, 发病率最高的是痢疾 (0.076%) , 第二位肺结核 (0.027%) , 第三位病毒性肝炎 (0.021%) , 第四位性病 (0.016%) , 第五位流行性出血热 (0.008%) 。其中流行性出血热和痢疾属于季节性传染病, 其他则存在区域性, 而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肺结核发病主体是年龄超过60岁的农民, 痢疾的发病主体是年龄在0~10岁的散居型儿童, 而流行性出血热、性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主体则为男性青壮年农民。比较5种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就人群分布而言, 男性传染病发病率要高于女性, 肺结核高发人群是超过60岁的老人, 痢疾高发人群为0~10岁的儿童, 性病、病毒性肝炎以及流行性出血热这3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是20~50岁的青壮年。就职业分布而言, 痢疾多为儿童, 其他4种传染病的发病主体都是农民。

综上所述, 在今后防控传染病的工作中, 对肺结核与痢疾的防控重点是降低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与儿童痢疾发病率, 控制其余3种传染病的关键是降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具体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及建议有以下几点:

3.1 预防为主, 全民参与

(1) 对人类居住与生活的环境与个人卫生条件予以改善。加强保护人们所用水源, 对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工作进行加强, 同时还要加强无公害粪便的处理管理工作等; (2) 人体免疫的强化。提高免疫力是预防发生传染病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策略。 (3) 加强健康教育[2]。薄弱的群众防治传染病理念对传染病的预防有着直接的影响, 可以运用大众媒体和专业讲座等方式对人们进行传染病危害与预防治疗的宣传, 提高人们预防传染意识, 这样对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大帮助[3]。

3.2 建立与完善常见传染病长效控制体系

(1) 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关键性策略之一就是传染病监测力度的加强, 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病源、死亡病源以及发病病源等。 (2) 对防治传染病机制予以完善, 主要包括疾病控制机制、卫生监督机制、公共卫生救助与治疗机制以及信息情报体系等。 (3) 国境卫生检疫系统的加强, 避免传染病从国外传播到国内[4]。

总而言之, 与新时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与控制措施以及传染病特点进行有效结合, 一定要将对生活的治理作为对疾病进行防治的关键与重中之重, 以全面自我疾病保护意识的提高、动员全民参与以及将全民传染病控制与监测工作落实到位为基础, 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 尽最大努力做好现阶段常见传染病的控制与预防工作, 保证我市人民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摘要:目的:对常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的运用, 分析我市在2008-2012年的5种常见传染病资料, 找出传染病流行的规律, 并提出相关的传染病控制建议与措施。结果:分析调查的5种传染病, 总发病率为0.149%, 发病率最高的是痢疾 (0.076%) , 第二位肺结核 (0.027%) , 第三位病毒性肝炎 (0.021%) , 第四位性病 (0.016%) , 第五位流行性出血热 (0.008%) 。其中流行性出血热和痢疾属于季节性传染病, 其他则存在区域性, 而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结论:今后对肺结核与痢疾的防控重点是降低老年肺结核发病率与儿童痢疾发病率, 而控制其余3种传染病的关键是降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

关键词:流行病学,传染病,控制措施,流行规律

参考文献

[1]穆子林.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控制的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5) :103-105.

[2]苘利, 吴秉仁.20年来新发现的一些传染病[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0, (5) :125-127.

[3]于秋燕, 许华茹, 马金珠.济南市1997-2003年结核病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05, 11 (4) :475-476.

大数据预测传染病,神吗? 篇3

2008年,谷歌推出了一款名为“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产品。工程师们假定:一旦人们患上流感,就可能会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特定的检索词条以获得与流感相关的信息。通过汇总和分析这些检索词条,谷歌就能预测流感将在何时何地爆发。2009年,这款产品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几周前成功预测了其在全美范围的传播。一时间,有关大数据开启公共卫生变革的观点接踵而来。然而,2013年英国《自然》杂志刊文称,在最近一次预测流感爆发趋势时,谷歌所预测的流感病例数目几乎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数据的两倍。这是否意味着大数据在疾病监测领域失去了价值?

近日,查塔姆学会全球卫生安全中心两位研究员迈克尔·埃德尔斯坦(Michael Edelstein)和大卫·哈珀(David Harper),发表题为《在线数据助力高效应对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文章,通过探讨数字疾病监测在追踪和预测疾病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大数据在疾病监测领域的发展机遇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他们认为:大数据在疾病监测领域依然大有可为,但仅靠在线数据进行疾病识别和预测是存在风险的。

“数字疾病监测”

数字疾病监测(digital disease detection,简称“DDD”)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在线数据,在早期确认和追踪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具体来说,DDD采用的方法包括:由个人自愿上报疾病症状,扫描媒体对于疾病的报道,分析人们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通过手机数据绘制出人口流动路线图,总结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的模式等。

尽管DDD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投入应用,但直到谷歌流感趋势推出,这一技术的影响力才有了切实的提升。目前,DDD已被广泛应用于传染病暴发(如禽流感、埃博拉和寨卡病毒)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如失眠和肥胖问题)的识别和调查过程中。同时,DDD还被应用于为出现疫情的热点地区建立模型,以及收集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如枪支暴力和卫生保健质量等。

查塔姆学会的文章认为,随着DDD这一新兴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无论是其识别和预测疾病的准确性,还是对于数据价值的挖掘都有了一些改善。目前,这一技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机构所用。例如,当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爆发时,手机数据被用于追踪人口流动路线,以便能预测出哪些地区可能会产生新病例;再比如,通过人们发布在推特上的内容,来识别和联系那些可能会被食源性疾病爆发所影响的人员。

谷歌流感趋势遇挫

虽然DDD的出现引发了公共卫生领域的极大热情,但在2012-2013年,它对疾病的实际预测能力却遭到强烈质疑。因为就在这一时期,谷歌流感趋势被指出其预测的禽流感病例数目是实际数目的两倍。2015年,谷歌流感趋势不再对公众开放。

然而,迈克尔·埃德尔斯坦和大卫·哈珀却认为,谷歌所遭遇的挫折并不能完全否定大数据对疾病监测领域的价值。毕竟,谷歌流感趋势曾不止一次准确地提供了有关流感爆发的消息。这只能说明:仅仅依靠大数据技术来监测公共卫生事件是存在风险的。

这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大数据应用的核心,即通过捕捉事物间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来预测未来。《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英国经济学家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认为,如果不知道相关关系形成背后的原因,也就不知道造成相关关系破裂的原因。

实际上,对于谷歌预测失灵的一种解释就是:2012年12月,网络上充斥着有关流感爆发的恐怖消息,这使得那些健康的网民也会上网搜索有关流感的信息。而谷歌只是简单地将“键入流感关键词”与“患上流感”视为关联关系,却没有深究人们搜索流感信息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和肯尼思·库克耶(Kenneth Cukier)也曾提出:大数据不可能也不必要实现精确性。因此,要想实现在疾病监测领域的真正价值,大数据应该与那些以常规监测为基础的、传统的疾病监测系统形成互补关系,同时与其他那些可以提供疾病追踪记录的统计工具相结合。

难题待解

查塔姆学会的文章认为,大数据在疾病监测领域依然大有可为,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DDD的应用机会将不断增加。不过,目前DDD在公共卫生监测领域的应用中,还亟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难题。

一是,DDD怎样才可以与官方的疾病监测体系及应急反应机制相结合?目前,很少有政府卫生部门对DDD数据进行常规应用,而大多数能够产生这些数据的组织都处于政府的疾病监测和反应机制之外,如学术、私营和非营利机构等。这可能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发生:某一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虽然被监测到了,但是对这一信息做出应急反应的责任机制却没有到位。

例如,在2015年11月,一个致力于通过分析网络内容以监测传染病爆发的小组注意到:巴西有关皮疹的报道数量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然而,由于没有官方沟通渠道,这个小组没能将此情况反馈给巴西卫生部门或者世界卫生组织。几个星期之后,巴西寨卡病毒爆发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而皮疹正是感染寨卡病毒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二是,有关使用网络数据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例如,如何去看待和处理那些属于私人信息的数据?如何去平衡个人隐私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目前上述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解答。而公众如何看待他们的在线数据被应用于疾病监测领域,现在业内对此的了解和认识也十分匮乏。

传染病月分析与反馈 篇4

宽城区医院传染病报告数据常规分析及院内通报情况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我中心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了解传染病报告 普及流行特征,为医院制定防治策略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我院2014年5月份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疫情管理工作、漏报情况进行调查,情况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我院报告的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报告卡,该月传染病报告数据从感染科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或中国疾病控制预防控制网络系统中获取。

2、漏报资料来源:从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化验室、放射科登记本等相关资料查处的传染病(或阳性结果)与感染科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或中国疾病控制预防控制网络系统核对,如后者无或缺失,则为漏报。

3、迟报判定标准: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如超过上述时限为迟报。其他乙类和丙类在24小时内报告。

4、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网报一致率则根据本月抽查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情况,有无逻辑错误、大疫情系统上填报的数据与纸质报告卡是否一致来判定。

二、结果

1、传染病报告情况:2014年5月份共报告传染病12例,均为乙类传染病,无甲类传染病例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

5月份主要传染病报告情况病种发病人数报告发病率顺位

乙肝携带者112.244/10万

丙肝10.204/10万

2、漏报情况:无漏报

三、存在问题:

化验室应加强反馈机制。

四、院内通报情况

李雨时科长2014年6月4日在全体中层会议上作如下通报:

5月份共报告传染病12例,11例乙肝携带、丙肝1例,科室报告及网络直报相一致,无迟报漏报发生。

下一步工作要求

1、相关科室继续加强传染病报告,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化验室、放射线科继续加强反馈机制,阳性结果不仅对开单科室反馈,同时也要通知感染科,以防漏报、迟报发生。

3、传染病报告单、登记本要认真填写,字迹工整,不要漏项。

宽城区医院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2018) 篇5

湖南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湘潭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血常规Hb:115g/L,RBC:4.1×1012/L,WBC:5.8×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37.2℃。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1(单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

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C、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电话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正确答案:C(单选)

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

(5分)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

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

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 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 正确答案:B 3(单选)

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

(5分)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

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内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

C、采集发病后7天内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 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 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2

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2004年10月3日某乡政府接到报告,M村有5名群众不明原因急性死亡。县委接到报告后,立即将此事转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向州政府报告了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10月6日对病例情况进行了核实。该村从9月10日到10月6日,陆续死亡了7人,全部是发病3天后死亡。7名死者分布于4户人家,其中有2户分别死亡1人,有1户死亡2人,有1户死亡3人。第1例死亡者是村医,其他为普通牧民。死者均未到医院就诊,相互之间有家族或亲族的关系。村长和当地百姓怀疑是一种“家族性的传染病”。(单选)

为明确诊断及制定控制措施,调查组须尽快搜寻与此有关病例。病例定义的3个层次为:⑴可疑病例:在M村及其附近,2004年9月1日以来,自述出现过发热的病人;⑵可能病例:在M村及其附近,2004年9月1日以来,急起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病人;⑶_______ :在M村及其附近,2004年9月1日以来,急起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病人,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依据。

(5分)A、确诊病例 B、确定病例

C、实验室诊断病例 D、临床诊断病例 正确答案:B 5(单选)

调查组核实该事件为不明原因急性死亡,需要开展以下哪项工作?

(5分)A、通知死者家属暂时不参加人群聚集的活动 B、再次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不能举行葬礼 C、病人的直接接触者必须就地隔离、不能外出 D、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D 6(单选)

该疫情确认为肺鼠疫疫情,病人转运注意事项有哪些?

(5分)A、负责转移病人的医务、工作人员须做好严密防护 B、专职医生监测病人身体状况

C、病人进入隔离病房后,对运送车辆进行彻底消毒 D、A+B+C E、A+C 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3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2005年11月1日9:19 时,YL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YL县人民医院报告:YL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住院肺炎病人死亡,因该病例病情进展很快,病因不明,请求调查。经电话了解,该死亡病例是在该医院因“肺炎”住院治疗患者(病例A)的母亲(病例B)。病例A于10月27日入住该医院,其母亲一直在医院陪护。10月29日A病例的母亲(病例B)出现发热、全身疼痛,伴有咳嗽、咳痰少,临床症状与其子病例A相似。病例B当天在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病情无明显改善,10月31日症状加重,入住县人民医院治疗,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2.急性肺水肿;3.急性胃炎。11月1日凌晨1:00时, 病例B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经抢救无效于凌晨1:40时死亡。临床诊断死亡原因:急性肺水肿(肺水肿原因不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7(单选)

接到该报告,您觉得还应该通过电话向医院了解哪些情况?

(5分)A、该病例是否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病例定义 B、病例基本情况及该病例的病程和主要临床特征 C、医护人员中有无类似病例出现 D、该医院有无收治其他类似病例 E、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E 8(单选)

如果你组织调查组前往调查,需做好 级防护?

(5分)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正确答案:B 9(单选)

在一般疾病监测工作中,哪些因素不会引起某种疾病报告病例数量的异常增加?

(5分)A、临床诊断水平和技术的提高 B、疾病监测系统改变

C、监测人口增加、监测范围扩大 D、总体传染病发病率上升

E、报告出现错误(实验室、临床诊断)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4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2005年6月18日下午17:15分,SZ市卫生局接S县卫生局电话和传真报告:6月17日晚23时15分,S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报告“17日上午8时30分至10时30分,DZ镇防保所对本镇SL小学的105名学生进行了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有26名学生接种后,出现头晕、胸闷、恶心、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指示病人:刘某某,女,12岁,DZ镇SL小学4年级学生,于6月17日上午10时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2~3分钟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接种人员当即令其休息,注射肾上腺素处理,未见明显好转,即转入DZ镇卫生院治疗。至中午12时接种的学生中,又出现6例病人,晚10时增加至23例,其中两例转入县人民医院治疗。18日上午又出现3例,累计26例。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4岁,18日上午有2例出院。S县已成立现场处理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组;停止接种该批次疫苗;26名出现不适症状的接种者已被安排到S县人民医院进行观察治疗。10(单选)

你对此次群体性事件的初步判断是:

(5分)A、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 B、一般接种反应 C、群发性癔症 D、异常接种反应 正确答案:A 11(单选)

以下不是甲肝疫苗禁忌症的是:

(5分)A、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B、发热、体温超过37.5℃

C、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D、肝囊肿术后半年 E、孕妇

F、过敏性体质 正确答案:D 12(单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备案。

(5分)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B、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正确答案:A 13(单选)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

(5分)A、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所在地的县级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B 案例分析5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些列题目

2002年9月14日凌晨4时30分,受害者戴某某和丈夫一同回家,在某烧饼店买了4个麻团,自己吃了1个,刚走了10分钟,突然感觉头晕,然后开始抽搐,4时45分,丈夫送她进了八三医院,这时她已不省人事。4时50分,八三医院又收治一个症状相同的民工,5时整,另一个民工也因吃麻团出现同样症状被送来就诊。这引起了戴的丈夫和随后赶到的戴的姐夫的注意,5时10分,戴某某的姐夫用手机拨打了110。2002年9月14日早晨,××市××区××镇××中学住校生袁某某因学校补课,与同班40多位同学在5点50起床,到餐厅吃早饭。食堂供应烧饼、油条和豆浆,烧饼和油条是从镇上的××连锁店里批发的,这也是全镇惟一的一家早餐批发店。买了两根油条和一杯豆浆,袁海华在餐厅里坐下,他一边和坐在对面的同学聊着天,一边习惯性地将油条浸在豆浆里,正准备拿起油条往嘴里送的时候,发现对面的同学开始口吐白沫,张着嘴却听不到说话声,接着仰面倒在了地上不停地抽搐,回头望去,已经有七八个同学倒在了地上抽搐,餐厅里倒下的同学不断增加,发病的学生被送到××镇医院。自早晨6时起,患者源源不断地被送往该镇仅有的两家医院。6:41,××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群众报案,同时××市卫生局接120报告,××中学有许多学生中毒,出现呕吐、抽搐、昏迷等表现。此后又陆续接到多名群众报案。7:50,××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向市政府报告“××镇××工地30余名民工、××中学40余名学生先后发生中毒”。8:00,累计到两所医院就诊者达600多人,其中有16人死亡。8:20,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政府指示,立即组织处理队伍,赶赴现场,实验室人员迅速到岗,做好了一切检测的准备工作。2002年9月14日11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热线接到卫生部及院领导指示,“从国务院办公厅批复中获悉,××市发生重大事件,中心专家待命”。中毒控制中心立即召集现场调查专家集中到中心,等待任务,同时通知毒物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待命。卫生部领导要求中毒中心就现场应急和检测等展开了准备工作。19:30由卫生部和公安部组成的国务院调查组到达××机场,20:45调查组到达现场。国务院调查组到达后,立即听取了由市委书记主持的情况汇报分析会,××市市长,以及省公安厅、卫生厅对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做了汇报。14(单选)

该事件第一例患者出现在凌晨4:45,大部分患者集中在5:00~7:00发病,后仍有少量散在患者出现,鉴于该事件发病急、涉及人数多,病人不同程度均出现恶心、呕吐、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惊厥及昏迷、鼻孔出血、严重者出现咯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大部分患者食用后立即发病,潜伏期短。根据上述材料,初步怀疑该事件应为()。

(5分)A、急性化学性食物中毒 B、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C、有毒动植物中毒

D、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A 15(单选)

在中毒事件中,一般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基本特征,建立假设,采用小样本的()验证假设,能够快速采取针对性措施。

(5分)A、队列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分层分析 正确答案:C 16(单选)

若对中毒死亡患者或典型中毒患者采样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液、尿液为主要采集的生物样品; B、患者的粪便、呕吐物每人采50~100克; C、患者的尿液30~100ml,取清洁中段尿;D、静脉血1~2毫升,无菌采样; 正确答案:D

传染病数据分析 篇6

总结分析及持续改进措施

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院共网络直报传染病12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95例,丙类传染病15例,其他法定传染病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11例,无传染病漏报发生,无管理原因导致的传染病播散。(见附表)今年在管理工作做了如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小组,传染病疫情报告小组,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准确,督查工作日常化

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每日收取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督促各科室填写传染病登记本,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三.每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常规分析并写出自查报告。

医院每月对全院各科传染病管理进行现场督导。查门诊日志,检验科,放射科登记是否完整,规范。对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分析(与上月比增长或降低例数,与去年同期比增长或降低例数),每月有自查报告。

四.门急诊分别设置预检,分诊处

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五.肠道门诊工作规范化

今年共接诊腹泻病人76例,做到“有泻必查,有样必检”。六.开展了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及考试

今年院感控办和公共卫生科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传染病报告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麻疹、手足口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了全院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考试。七.存在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公共卫生科在审卡时发现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欠规范: ① 个别医生在卡片楣栏部分,报卡类别区未进行选择。② 现住址没有详细到门牌号码。

③ 卡片中已选择乙类,丙类或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又在卡片的订正病名处错误地用中文填写。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① 严格审卡,对填写不规范的卡片一律退卡重新填写。② 加强青年医师培训,提高认识,继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规范》的培训。使我院的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儿科常见传染病的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

1.1 临床资料

2011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统计发患者数如表1。2011年至2012年水痘统计发患者数如表2。2011年至2012年猩红热统计发患者数如表3。2011年至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统计发患者数如表4。2011年至2012年常见传染病统计发患者数如表5。

1.2 潜伏期

手足口病一般2~10d, 平均3~5d, 无明显前驱症状。水痘一般为14d左右。猩红热通常为2~3d, 短者为1d, 长者5~6d。流行性腮腺炎为14~25d。

1.3 皮疹特点

1.3.1 手足口病:

(1)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掌、脚掌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多在手掌、手指屈侧, 脚掌脚趾屈侧, 为红色斑丘疹或疱疹, 水疱为白色,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2)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3) 四不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

1.3.2 水痘:

发热数小时至24h出现皮疹。皮疹先于躯干和头部, 后波及面部和四肢。初为红色斑疹, 数小时变为丘疹, 再数小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单房性, 疱液初为清亮, 呈珠状, 后稍有浑浊, 周围有红晕。1~2d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 红晕消失。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一般不留瘢痕,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主要位于躯干, 其次头面部, 四肢相对较少, 手掌、足底更少。皮疹分批出现, 故可呈丘疹、疱疹、痂疹同时存在。

1.3.3 猩红热:

(1) 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 其上有点状红色皮疹, 高出皮面, 扪之有粗糙感, 压之褪色, 有痒感, 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 以手按压则可暂时消退数秒钟, 出现苍白手印, 此种现象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 为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2) 在皮肤皱褶处, 如腋窝、肘窝和腹股沟等处, 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 称为帕氏线, 为猩红热特征之二。 (3) 前驱期或发疹期, 舌质淡红, 其上被覆灰白色苔, 边缘充血浮肿, 舌刺突起, 2~3d后舌苔由边缘消退, 舌面清净呈牛肉样红色, 舌刺红肿明显, 突出于舌面上, 形成“杨梅舌”, 为猩红热特征之三。 (4) 猩红热患者还可出现口周苍白区, 系口周皮肤与面峡部发红的皮肤比较相对苍白。

1.3.4 流行性腮腺炎:

出现腮腺肿大, 初为一侧, 继之对侧也出现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 并向前、后、下发展, 边界不清, 表面热而不红, 触之有弹性感。

1.4 病程

手足口病一般为7~10d。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 10d左右可自愈。猩红热经足量青霉素治疗为7~10d。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约1~3d达高峰, 一周左右消退, 整个病程约10~14d。

2 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龙井地区门诊就诊患儿共65604例, 其中传染病756例, 占1.15%。2年中手足口病482例, 占传染病发病率的63.8%。水痘140例, 占传染病发病率的18.5%。猩红热76例, 占传染病发病率的10.1%。流行性腮腺炎32例, 占传染病发病率的4.2%。其他传染病26例, 占传染病发病率的3.4%。根据本次发病的资料统计:手足口病以6月至9月为发病高峰, 尤以7月、8月为最高峰。6~9月份总发患者数为460例, 占总发患者数的95.4%。水痘11~12月66例, 占47.1%, 水痘以冬季发病为主,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猩红热10月~1月52例, 占68.4%, 猩红热以冬季发病为主。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散发, 无明显季节性。

3 讨论

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和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皮肤以及口腔黏膜等处发生斑丘疹、疱疹, 个别患儿可出现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心肌炎等改变, 严重者最后可导致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院内交叉感染也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本病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多见, 常高发于4~9月份。分布极为广泛, 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 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该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传播快, 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流行。我们龙井地区手足口病患者482例中, 6~9月份总发患者数为460例, 占总发患者数的95.4%。这是因为我们龙井地区属北方地区, 由于气温、地理等因素, 气候较南方偏冷, 夏天气温仍较低, 直至7月、8月才进入高温季节, 故此时进入发病高峰, 也符合本病的高发季节。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 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常呈流行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自发病前的1~2d至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传染性极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 病后免疫力持久。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该病为自限性疾病, 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我们龙井地区2年水痘患儿共140例, 水痘11~12月66例, 占47.1%, 水痘以冬季发病为主, 这与文献报道相符。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 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 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 感染后人体可以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 尤以5~15岁居多。我们龙井地区2年猩红热共76例, 10~1月52例, 占68.4%, 猩红热以冬季发病为主, 这与文献报道相符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和发热, 并由累及各种腺体及其它器官的可能。传染性仅次于麻疹、水痘。预后良好, 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早期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 通过呼吸道传播。被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亦可成为传染源。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染, 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我们龙井地区2年流行性腮腺炎共32例, 无明显季节性,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散发, 这与文献报道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略有不同, 可能与我们采集的年份少、样本数少及地区等受限均有关。

总之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龙井地区门诊就诊患儿共65604例, 其中传染病756例, 从传染病发病率看, 手足口病发病率位居第一, 这也符合我国手足口病位居丙类传染病第一位。水痘位居第二位, 猩红热发病率位居第三, 流行性腮腺炎位居第四。我们可以看到儿科各种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故做为儿科工作者常年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种传染病的监测诊治工作。夏季重点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冬春季节做好水痘、猩红热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治宣教工作。各学校、幼儿园等机构加强晨检, 做好儿科各种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积极采取消毒、通风等预防措施防止各种儿科传染病的传播。并做好疫情监测, 网络直报。患儿增多时, 采取托幼机构放假措施。使传染病病流行期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摘要:目的 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和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常见传染病, 其中以手足口病发病为主, 其他传染病次之。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龙井地区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共65604人次, 传染病共756例, 其中手足口病患者482例, 水痘140例, 猩红热76例, 流行性腮腺炎32例, 细菌性痢疾13例, 肺结核3例, 其他传染病共10例。结果 手足口病以6~9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冬季以水痘、猩红热为主。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有散发。结论 掌握儿科常见传染病发病特点, 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可以尽早控制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

对基层传染病防治的分析研究 篇8

【摘要】当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卫生防疫机构、医疗单位以及基层社区通力协作,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社区成为了全社会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前沿阵地。为了提高基层社会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成效,应当从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教育、有效控制传染源、强化信息反馈、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以及科学管理流动人口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防控传染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基层社区;传染病防治;分析研究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传染病流行的态势,防控工作不容乐观。对于我国而言,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曾经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至今仍记忆深刻,存在新旧传染病大面积爆发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染病防治工作一定要强化社区这一关口的相关措施,前置工作环节,夯实工作流程,掌控处置信息,全面有效消除传染病威胁。本文主要针对社区传染病控制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一、强化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社区群众思想认识

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新发传染病缺乏疫苗,无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疫情一旦爆发就会呈现出大面积铺开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群众开展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宣传,是对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关闭传播通道、灭杀疫情的重要前置性措施。传染病知识教育活动不仅要对医护人员开展,提高他们的防护知识和处置能力,更要注重通过社区层面对普通群众开展宣传,帮助群众全面了解传染病的成因、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各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对高位人群的针对性教育普及工作,和增强群众面对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实际效果上分析,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在群众中有效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通过画廊、宣传栏、宣传手册以及设点接受咨询等方式,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最为形象生动的方式传授给群众,有助于群众提高传染病预防配合工作,为传染病全社会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传染源排查控制,消除疾病暴发潜在威胁

在传染病控制工作中,传染源的排查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社区卫生单位承担了第一线搜集相关资料的职责,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疑似病例,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治疗和上报,对患者相关情况摸排清楚,锁定可能存在的传染源。对传染病患者的诊治工作要坚持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上报、及早隔离以及及早治疗,对传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不出现在新的场所、对象之中蔓延。对新诊断的疑似病例,应当按照规定在指定医疗场所进行诊治或者强制隔离治疗。要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硬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绿色通道保证信息的及时上报,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传染病病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传染源的及时控制,杜绝出现二代传染病例。社区全科医生的培养也是这一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多起重大疫情防治工作中,对传染源的排查与锁定工作,为整个疫情的有效控制与消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区在这一项工作中,要冲锋在前,利用群众基础好、工作扁平化的优势,协助相关卫生防疫部门及时查清并控制传染源,为整个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三、强化传染病信息反馈,提升群众共同参与水平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实现区域共同防治、提升防治成效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群众恐慌情绪的有效措施。防治工作中,对于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要及时上报和反馈,尤其是对疫情蔓延情况、病原体检测和预防措施等,进一步提升对传染病整体防治水平,通力协作打赢这场无烟的战争。只有实现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共享,才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有效防治传染病疫情。同时,及时将相关的疫情防治信息公开,也是稳定公众情绪以及消除社会各种流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配合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效。社区在这一方面不仅要及时上报各种疫情信息,还要将上级的精神、真实的情况反馈给群众,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四、强化环境性改善工作,铲除疾病传播载体媒介

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传染病频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急性传染病类型疫情,所以,强化环境整治工作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传染病暴发的隐患。社区属于最为基层的组织,承担着群众环境整治的重要责任,要多方面改善环境,要对卫生死角进行彻底的清除,将各种垃圾杂物、建筑废料、死水积水清理和处置彻底,进一步消除蚊蝇、老鼠等,減少肠道传染病以及虫媒体传染病的滋生土壤。社区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要逐一明确辖区责任人,采取网格化处理方式,并建立起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另外,社区卫生机构还应当强化对群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动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五、强化流动性人口管理,完善疾病监测管理信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但是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各种传染病会随着人口的快速流动而蔓延,做好流动人口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卫生与医疗机构应当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在公安机关密切配合下,建立和完善社区一级扁平化卫生服务系统,对所在辖区的流动人口情况信息进行全面的搜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重大疫情来临之际,更加全面地预测和分析相关区域与数量,合理分配防治物品与资源。社区卫生机构应当紧密依靠公安机关的户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的卫生医疗信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传染病防治一体化工作,建立起有效的监测系统,确保整个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传染病数据分析 篇9

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公共卫生科的数据统计,第一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110张,网络直报的110人,肺结核患者与早期病例报告20人次,报告法定传染病8种110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6种48例,占发病总数的9.82%,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乙型肝炎22例、菌阴4例、菌阳3例、未痰检13例、梅毒3例、丙肝1例、菌痢2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种62例,占发病总数的1.26%,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感染性腹泻62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0种0例.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64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56.36%,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菌痢2例。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8.18%,病种为未痰检13例,菌阴4例,菌阳3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26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3.63%,病种为:乙肝22例、隐性梅毒3例、丙肝1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报告的传染病未痰检13例,约占报病总数的11.81%,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符合该病的流行趋势。腹泻病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多,与该病的流行季节相符,而乙肝的发病报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与孕产妇增多发病现状相符;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四、第一季度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4月1日下午,根据工作计划进行了全面考核,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预防保健科对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对照的办法,对儿科、内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第一季度考核,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大多数门诊医生不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或填写不全,看的病人多登记的少,只为了应付检查,每天象征性的登记几个病人。

2、部分医生填写传染病卡不用心,预防保健科多次口头或书面形式指出的缺漏项、逻辑关系混乱等错误仍然比比皆是。如不在“首次报告”项、诊断分类项打钩,个别医生甚至连患者性别项都不填; 而对学生、幼托儿童等反复强调要在“工作单位”栏填写具体学校班级的却只打钩不填写;无论强调多少次,就是不能把住址具体到“村组”,个别医生的卡片在“村组”栏直接编个门牌号,有的卡片甚至只填写到乡镇一级。3、14岁以下的儿童填卡时明确要求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但儿科个别医师 没有填写。

4、肺结核患者,不论是门诊或住院,都要求必须填写联系电话,外科医生只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无填写转诊卡,并且上报不及时。

5、死亡病例不能按规定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

五、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宣传,完善登记门诊工作日志,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增加检查力度,发现不登记者,给予口头批评。

2、死亡病例、按规定填写相应的报告卡,但由于数量太少的关系,卡片下发科室,有的科室就丢失,发现此类病例,主管医生要及时和预防保健科联系所要相应卡片,并及时填写上报。

预防保健科

2016年4月2日

2016年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预防保健科的数据统计,第二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70张,网络直报的70人,未痰检12人次,报告法定传染病8种70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6种40例,占发病总数的0.33%,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乙型肝炎17例、未痰检12例、梅毒2例、丙肝2例、布病2例、菌痢5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种30例,占发病总数的0.29%,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感染性腹泻9例、手足口病21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0种0例.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3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2.86%,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9例、手足口病21例。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12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7.14%,病种为未痰检13例,菌阴4例,菌阳3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21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0%,病种为:乙肝17例、隐性梅毒2例、丙肝2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报告的传染病未痰检12例,约占报病总数的17.14%,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减少,符合该病的流行趋势。腹泻病发病率与上季度相比明显减少,与该病的流行季节相符,而乙肝的发病报告率与上季度相比明显减少,与发病现状相符;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基本与上季度持平。

四、第二季度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7月5日下午,根据工作计划进行了全面考核,在主管院长的带领下,预防保健科对出入院登记本随机抽查与网络报告病例对照的办法,对儿科、内科、门诊部、检验科、放射科等传染病管理重点科室进行第二季度考核,考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大多数门诊医生不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或填写不全,看的病人多登记的少,只为了应付检查,每天象征性的登记几个病人。

2、部分医生填写传染病卡不用心,预防保健科多次口头或书面形式指出的缺漏项、逻辑关系混乱等错误仍然比比皆是。如不在“首次报告”项、诊断分类项打钩,个别医生甚至连患者性别项都不填; 而对学生、幼托儿童等反复强调要在“工作单位”栏填写具体学校班级的却只打钩不填写;无论强调多少次,就是不能把住址具体到“村组”,个别医生的卡片在“村组”栏直接编个门牌号,有的卡片甚至只填写到乡镇一级。乙型肝炎不填写急、慢性,诊断日期不能具体到时间。3、14岁以下的儿童填卡时明确要求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但儿科个别医师没有填写。

4、死亡病例不能按规定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

五、整改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宣传,完善登记门诊工作日志,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增加检查力度,发现不登记者,给予口头批评。

2、死亡病例、按规定填写相应的报告卡,死亡人数量太少,卡片也发到各科室,主管医生要及时填写上报。

预防保健科

传染病数据分析 篇10

【摘要】目的 了解淮南地区孕妇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状况,探讨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3122例住院孕妇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TP)四项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HBsAg、抗-HCV、TP阳性率分别为3.36%、0.16%和0.38%,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阳性率10.0%、0.4%和0.9%。抗-HIV阳性率为0.03%。对抗-HCV阳性标本用ELISA方法进行复检,符合率为99%,对TP阳性标本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测定滴度,确诊试验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TP的符合率为91.6%,而TRUST的符合率为81.8%。同时,本次研究发现梅毒的感染率在逐步上升。抗-HIV的确诊实验是由淮南市疾控中心提供。结论

但是对孕妇进行四种传染病感染标志物检测非常必要,对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阻断母婴传播及优生优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孕妇 乙肝

丙肝

艾滋

梅毒

优生优育

为了最大程度的给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丙肝、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尽量减少新生儿的传染病感染机会,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对所有入院的孕产妇都进行传染病四项指标检测,保证了母婴安全。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0年9月9日~2012年4月9日产科住院病人3122例感染四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

1.2 试剂 HBsAg试剂由杭州艾康公司生产、抗-HCV和TP由厦门英科新创公司生产,抗-HCV ELISA试剂和抗-HIV试剂由北京华大公司生产,TRUST 试剂由上海荣盛公司生产,TPPA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生产。

1.3 方法

HBsAg、抗-HCV、TP均采用胶体金法筛选,抗-HCV阳性标本用ELISA方法复检,抗-HIV也用ELISA方法。

1.4仪器

酶标仪和洗板机都是郑州安图公司生产。

1.5 统计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如表1所示,HBsAg、抗-HCV、TP的阳性率是3.36%、0.16%和0.38%,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阳性率10.0%、0.4%和0.9%[1]。

表1 四项检测结果对比

目 例

数 阳性例数 阳性率(%)阳性构成比% HBsAg 抗-HCV 抗-HIV TP 3122 3122 3122 3122

5 1 12

3.36 0.16 0.03 0.38

86.06 4.09 1.01 9.8 合计 3122 123 3.83 100.05 2.2如表2所示,TP具有较高的符合率,阳性率为0.38%,确诊实验TPPA的阳性率为0.35,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TRUST的阳性率为0.25%,与TPP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TP可以作为理想的梅毒筛选方法,简单、经济、快速,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表2 梅毒三种方法检测的比较

目 例

数 阳性例数 阳性率(%)符合率(%)TP 3122 8 11

0.38 0.25 0.35

91.6 81.8 TRUST 3122 TPPA讨论 3122 本次研究发现淮南地区的孕产妇HBsAg的阳性率低于文献报道[1],与淮南地区有效的大面积接种乙肝疫苗有关系,但还是在一个高感染的状态,在产前检查乙肝病毒,可以加强新生儿乙肝免疫接种、指导哺乳,降低母婴垂直传播。

丙肝主要是输血等血液传播,更能够垂直传播给婴儿,本次孕产妇丙肝感染率也低于国内报道,与淮南市用血管理规范有关。梅毒近年来呈现了发病率逐年上涨的趋势,孕妇早期发现可以早期治疗,减少宫内感染机会。

本次研究梅毒的三种方法显示,TP可以作为理想的梅毒筛选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TPPA是目前国内推荐的确诊梅毒的重要方法,它是使用纯化的致病性螺旋体抗原成分包被活致敏红细胞和明胶颗粒,其结果可靠,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国内外被公认的准确度较高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但由于其操作比较繁琐,不利于大样本的检测,因此,它主要运用排除用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所致的假阳性[3]。,TPPA和TP在检测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RUST法利用心磷脂为抗原来检测梅毒抗体,决定了该方法导致假阳性的局限性。而且采用肉眼观测,其漏检率较高,故特异性、敏感度较低,但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TRUST试验在抗体含量过高时可出现前带现象,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可出现于孕妇、疟疾、麻风、猩红热、吸毒、乙肝、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常导致过激治疗[2]。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约4~10周产生一定数量的抗心磷脂抗体,且随病情进展有增加趋势,但经治疗后又可降为正常,因此对梅毒患者的疗效监测过程中可采用TRUST,如果能够联合筛选试验与确诊试验,将对梅毒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可为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赢得时间。也可将3种试验方法结合应用,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率。

艾滋抗体在本次研究中阳性率为0.03%,这是因为研究的时间区间较小,同时,研究的对象又是临床的孕妇,阳性率自然低于普通的人群,近几年来,我院收治了3例均确诊的艾滋抗体阳性产妇,这说明淮南的艾滋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产前诊断出艾滋抗体,不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率[3]。同时,也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总之,产妇检测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状况,不仅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婴儿的感染率,也有利于医院加强隔离措施,减少院内感染,临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技工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议论文下一篇:感恩节感谢父母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