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人员工作总结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验人员工作总结(精选7篇)

试验人员工作总结 篇1

时间真快,2012年上半年已过去,我主要在溧阳芜申线WAXGL-SG-QL3标项目部试验工作,该工程由中铁大桥局承建,实际施工为江苏广亚建设集团实施,我自去年7月中旬由昆山工地调至徐葛大桥工地,当时为临时协助郭靖试验工作,并主要对该项目的所有混凝土的配比设计申报,配合比有C30、C40、C50。不同部位与施工要求的配合比15组,孔道压浆配合比3组,砂浆配合比3组,并对资料的整理及申报,现已申报完成并在实施,试验室的具体工作如下:

1、已建立健全各类台账,对各类资料都一式两份,一份原始存根,一份正式报告计量用,对一切建筑材料都分门别类建立档案盒内分别存放,便于查阅。

2、协助材料管理员的质量控制,对所进的砂、碎石都逐车现场验收,对不合格的(含泥量偏高,材料硬度不达标的,砂细度模数超范围的,颗粒级配不符合的,等)都拒收,退货。确保原材料的合格率,对钢筋发现有异型或乱杂的生产厂家也杜绝进场,退货,严格控制了源头关。

3、对合格的原材料经自检合格后立用建筑材料报验单形式报监理抽检,有关需外委的特殊材料,根据工程抽检频率要求进行委外送检,如橡胶支座二次送上海同济大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钢绞线、锚固试验送南京东南大学试验室。对应批次抽检的粉煤灰、外加剂也多次送镇江检测,一般试验经常去常州交通工程(恒正)检测中心测试,基本满足了检测频率要求。

4、为保证施工及试验室的正常运行,督促张拉队伍所用的油顶,千斤顶的送检标定,试验室各类仪器的周期标定,已使用到期前就落实江苏专用试验仪器检定站来标定及校正,这次6月25日,6月29日两次省质监站及航道处来专项检查中得到认可。

5、抓好混凝土浇筑中的过程质量控制,试验室根据工程科在每次浇筑前提交的申请单,由试验室填写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交混凝土搅拌站作为开拌依据,在拌和过程中亲自看料,应该说满足浇筑现场的施工要求,确保了混凝土的强度质量。试验室配有专职人员备制试件,满足频率及组数要求,而且对所浇筑的各部位混凝土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做到受控状态。

6、试验室配合施工现场及时联系,落实相关现场检测部门,如桩基动测等,及时检测,不影响下道施工进度,试验室配合上级来工地抽检原材及现场检测工作,对监理组试验室配合默契,工作上沟通比较顺利。

7、对试验仪器设备维护重视,一般出现故障也能及时排除,亲自检修过30T压力机油缸冒油问题,电动抗折机的电源及定位开关修正,200T压力机的回油部位清理等,对造成数据有影响的故障都能排除,确保的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至今各类仪器都能正常运行。

8、本人善于对专业知识人员的经验交流,平时多讲有关试验技能规范规程的学习,对个人的经验从不保密,很多冷门或特殊试验操作都会耐心传教,如弹性模量试验一般都不熟练,操作的技巧我会详细讲明,并示范演示。

9、试验室工作业绩

砂试验23批次、碎石19批次、混凝土试块抗压1863组、弹性模量试验115组、水泥胶砂46批次、孔道压浆98组、钢筋拉伸冷弯84组、焊接试验21批次、现场回弹192构件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试验室应有超前意识,估计8月份要对两桥头进行土方填筑,试验室已经提前落实土源,石灰,现已送恒正检测液塑限,标准击实,灰剂量EDTA曲线试验,对12%的石灰土我们自己准备做无侧限强度试验,并现场控制压实度及灰剂量,对后续工作还是一如既往,有序全进,对资料档案管理,配合各部门收集整理完善,为竣工评定打好基础。

三、对项目部的管理个人提几点建议:

1、提高项目部人员的业务素质,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做有利团结的事,不搞小团体活动。虑心学习人家的成熟经验,敢于创新,多组织交流学习,沟通,订立可行的各项制度,定期或成不定期的组织培训,对每道工序形成技术交底习惯,每人分工明确,不论组织学习或会议间对质量安全,进展目标并存贯彻,形成实事求是的原始记录。

2、进一步健全材料管理,对各类进场材料严格过磅验收进出吻合,消耗有详细记录,并有相互制约措施,手续齐全,责任到人违规违约必究,奖罚分明,材料部门应协助试验室催要水泥质保书。一切围绕公司的经济核算,杜绝漏洞,为公司效益着想,团结向上,为打造一支技术精、业务硬、为广亚建设集团而荣耀的建设队伍。

徐葛大桥试验室

屠叔演

试验人员工作总结 篇2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汽车试验知识资源重要载体的试验知识型人员,因其对试验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试验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关系到车辆的开发进程并最终决定了车辆的品质,所以在当今日趋激烈的企业人才争夺战中,所受到的流出拉力逐渐增强。试验知识型人员离职造成的试验知识流失,将对整车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提高对试验知识型人员隐性知识的识别与转化能力,加快试验知识型人员显性知识的解构与编码,不断推进现有试验知识体系的更新,形成完善的试验知识管理体系,对整车研发企业的知识保护、平稳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试验知识型人员对整车研发企业的重要性

1.1 试验知识型人员的特徵[1][2]

(1)人力资本价值高且难以替代。试验知识型人员一般需接受过专业试验能力培训或拥有良好学术背景,能通过掌握并利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型贡献和知识资本增值。与普通试验人员具有的简单、相互替代性强的劳动力特点不同,试验知识型人员的知识资源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和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较高且短期内难以替代。

(2)知识粘结性强。汽车试验涉及大量整车开发流程中后期技术改善期,试验知识型人员必然深度参与企业知识资源的创造及开发过程,往往可以控制着按照现行契约规定属于企业所有的一些关键知识资产(例如,核心技术、企业标准或技术专利机密等)。这种知识粘结性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离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裹挟能力。

1.2 试验知识型人员离职对企业的影响

试验知识型人员的离职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带来直接影响与高昂的离职成本:

重新进行人事招聘、甄选、培训等方面成本损失[3]。试验人员对试验环境的综合判断能力、试验风险的评估能力以及试验仪器的熟练程度均与试验人员的资历、综合素质及试验理解能力有较高相关性,因此知识型试验人员的培训及成长周期较长,培训投资费用较高,重新甄选、招聘人员的难度大。

造成企业知识流失,不利于企业技术以及商业秘密的维护。试验知识型人员知识粘结性强的特点必然在其离职时会给车企带来核心技术、企业标准或技术专利机密等企业知识流失,势必对车企的长远发展及核心竞争力造成影响。

对组织整体以及存留雇员产生负面影响。试验知识型人员尤其是已经身居技术带头者的离职,往往导致企业整体试验技术下降,并给留存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增大、不安全感增加和士气降低等问题,加剧离职情绪的蔓延[4]。

因此,在人员流动性日趋加强的今日,为了减少知识型人员离职带来的负面影响,健全整车研发企业的试验知识管理体系,对潜在流失的知识进行科学保护与管理势在必行。

2、试验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

2.1 试验知识管理概论[5]

知识管理是企业通过获取、共享、使用知识,发掘知识价值,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以增强组织绩效的过程。试验知识管理则是知识管理理论于试验领域里的延伸与独特应用。

如同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一样,试验知识也可分为隐性试验知识和显性试验知识。显性试验知识是指存储于信息系统中,已经编码化表达出来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信息内容,如试验报告,试验标准,试验设计指南,试验总结、对标车分析报告,操作规范等。隐性知识是指员工头脑中具有的实践经验、思想和思维方法,如员工的判断力,理解力和执行能力。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同时又深深植根于个人行为中。与显性知识不同,隐性知识不能转化为结构化的文档形式而储存于企业的知识库中,因而隐性知识的共享往往采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如师傅带徒弟过程中知识的转移,师傅所具备的某种技巧实际卜是隐性知识,徒弟通过观察、模仿以及潜移默化地实践可以在某种程度E获得师傅的技巧,这时隐性知识实现了共享。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找到具有该项隐性知识的人;二是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与之实现共享。(2)缺乏管理跨学科试验团队的负责人。试验团队的负责人可能是某方向具有很强的试验与问题分析能力,但是汽车试验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当试验团队成员因自身学科背景差异可能在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路径与方法的选取以及信息的选择等方面发生冲突进而的试验结果的理解产生分歧时,团队负责人容易在自身弱势领域下只凭人际关系或主观感觉作出错误的判断,给团队的有序运行造成负面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团队负责人缺乏跨学科问题的分析能力与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能整合团队并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3)单纯追求所谓的“跨学科”而堆砌不同领域的人员组建团队。这种简单地用一个机构聚拢的“团队”,通常试验针对目标不明确,合作不协调。若成员的选取只是建立在传统学科分类基础上,这种简单拼凑的团队根本无法形成专业的试验队伍,更不要说强强联合,产生创新成果。

(4)团队中的“搭顺风车现象”。无论如何组建团队,队伍中间总会存在技术能力突出的强者和相对的弱者,而通常对团队的绩效激励来源于团队的集体绩效,那么弱者主动劳动,可能换来的集体绩效的提高非常有限,并不能得到额外的奖励,那么弱者就会选择等待。而强者为了得到额外的奖励只能选择主动劳动来提高集体绩效,而所得的绩效奖励又不得不与弱者共同分配。长期下来,强者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甚至强者也会选择等待,因为即使劳动也无法肯定会获取额外的奖励[3]。

3、对策建议

3.1 强化团队工作理念,营造以人为本工作氛围

所谓团队工作理念,在汽车试验中主要体现为:为了完成共同的试验任务目标所经历的操作协助与问题研讨过程。团队工作首先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必须开诚布公,摊出心中的假设,将个人的观点明确地表达出来,以便接受别人的询问,从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过程。参与者必须视彼此为伙伴,以消除沟通的障碍,能更深入地了解别人的意见,减少不安、摒除地位尊卑的感觉。“让人们分享他们的远见卓识,并自由讨论他们关心的事情,……。消除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不信任、担心和不满,使组织成员……感到十分安全”。[4]在面对试验中产生问题的时候,引入适度的争论能从多领域,多角度完成对问题的分析,能更全面的还原问题的真相。当问题对策一经全体通过,团队负责人应授予对策者其必要的权力与资源,确保团队在其指导下高效运作。

3.2 挑选合格的团队负责人,加强团队负责人的自我学习

团队领导的行为方式、能力素质和领导风格是团队良好运转的决定因素。团队领导者的日常心理与行为,不仅会对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产生熏染和塑造作用,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团队心态的营建[5]。有专业背景的团队负责人能让其在实际工作中如虎添翼,但技术只是管理的一个部分,并非全部,因为在面向日趋跨学科、多领域的汽车试验时,即使在单一领域里具有技术优势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此时,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应该在成熟的方法论指导下,科学辩证的从团队成员提出的意见中作出合理的判断,并懂的正确的用人选择与适当的授权。让合适的人员对工作的处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团队负责人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即使无法做到全面贯通,也要兼顾相关领域的知识。在团队负责人的选用上,要营造一个鼓励员工竞争,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积极地发现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可以通过人事制度的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施行试验人员竞争上岗,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打破“铁饭碗”机制,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识、专业务、长才干的积极性[6]。

3.3 理性选择团队成员

挑选团队成员应在共同的目标、兴趣和心理相容的前提下,按照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选取专业、技能、性格、资历、爱好异质者,兼顾多种专业领域、多方面技能和具有相互关注、尊重的互补基础[7]。除此之外,良好的沟通与协助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3.4 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

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是保证团队士气,刺激团队不断进取的动力。首先,应强化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使每个人都能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中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充分展现自我才能[2]。其次,要合理分配团队报酬,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根据内部目标管理对工作进行分解,确定每一个团队成员所产生的绩效高低,并予以相应的奖励或惩罚[3]之外,也要重视人文式的激励,关注团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忠诚度和奉献精神。那么,始终等待的人将不能获得任何的奖励甚至会因工作表现不佳而得到惩罚;虽然努力了但由于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而无法完成工作指标的人员也能得到一定的鼓励与补偿,不至于挫伤其积极性。这是解决“搭顺风车”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及时对成员获得的成绩与成长表示肯定与尊重,积极鼓励成员创新试验方法,并在完成任务后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最后,注重考评的公开、公正、民主、科学,尤其要参考团队成员的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获取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摘要:汽车试验是整车开发流程中的重要部分,汽车试验团队中的知识型人员是汽车试验知识资源的重要载体。试验知识型人员离职造成的试验知识流失,愈发成为制约整车研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试验知识保护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试验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就试验知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初步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汽车试验,试验知识型人员,试验知识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袁庆宏.基于关键技术人员离职引发组织知识流失的离职研究视角.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

[2]贾军伟,安应民,孙美佳.基于价值匹配的知识型员工离职控制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7).

[3]Mobley W H.Employee turnover:causes,conseguences,and control[M].New York: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 982.

[4]Freeman S J,Cameron K S.Organizational downsizing:a convergence and reorientation framework[J].Organiza-tion Science,1993,4:10-29.

[5]龚建瑾.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9-10.

[6]孙继林.图书馆改革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论坛.2002,22(5).

机插秧试验总结 篇3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插秧;农机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057-1

为了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的管理,及时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减轻农艺操作强度,使科技项目得到有效实施,达到水稻轻简规范栽培的目的,根据六枝特区农机公司的安排,特进行此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塑料秧盘 规格为长58cm、宽28cm,每亩大田一般要准备25张左右软盘,备足硬盘,用于脱盘周转。

1.1.2 营养土配制 每亩需90-100kg营养土,其制作为:于播种前30天,取肥沃粘度适中,土壤风干,打碎,过筛,与腐熟有机肥,复合肥,按60:35:5的比例攪拌均匀并消毒,调酸,浇足水分,用稻草或农膜覆盖备用。

1.1.3 种子 种子由本特区农机公司提供,每亩用1-1.5kg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催芽达到露白备用。

1.2 秧床

亩需10㎡床宽1.3m,以竖放4个或横放2个秧盘为宜。

1.3 试验地点

试验选择在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伍正怀的承包责任田中进行,试验面积20亩,海拔1250m,年降雨量1400mm,年均温14.5℃,前作油菜,地势平坦,水源条件较好,肥力比较均匀,肥力中等,土壤为黄壤。

1.4 方法

1.4.1 顺次铺盘 秧板上平铺软盘,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1.4.2 匀铺床土 铺撒准备好的床土,土层厚度为2-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1.4.3 补水保墒 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播种时土壤含水率达85-90%。结合播种前浇底水,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000-1:1500的药液,对床土进行喷浇消毒。

1.4.4 精量播种 2009年4月21日播种,播种时按盘称种。每盘均匀播破胸露白的芽谷140g,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1.4.5 匀撒覆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覆土,覆土厚度为0.3-0.5cm,以覆盖芽谷为宜,不能过后。盖籽土撒好后不可再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1.4.6 封膜保墒 覆土后,搭竹盖膜,灌平沟水,弥补秧板水分不足,湿润秧板后迅速排放,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盘边,保正秧块尺寸。

1.5 大田机插秧

2009年5月27日插秧机插栽,秧龄36天。用硬盘起运移栽,尽量减少秧块搬运次数,保证秧块尺寸,防止枯萎,随起、随运、随栽。大田的水不能过深,水过深会淹没秧苗,有缺窝的地方,进行人工补苗,每亩用30%除草净30g进行除草。

2 试验结果

2.1 产量结果

亩产达555.9kg,比同邻两段育秧551.3kg,略有增长。

2.2 经济效益

机械插秧每亩投入155元,两段育秧每亩投入342元,机械插秧每亩减少投入187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2.3 结论

投入低,省时,省工,省力,在排灌条件比较好的耕作区,推广效果显著。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是提升农业部门形象的窗口和平台,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切实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要甄选一批有一定基础、有一定实力的项目作为高效农业试验示范典型,做好全特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要强化科技服务队伍建设,稳定科技服务人员,壮大力量做好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服务工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机械插秧抢农时、省劳力、节成本、增产量的优势,促进插秧机的销售。

工地试验室试验人员岗位制度 篇4

1)负责本公司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的试验管理工作;制定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对本项目范围内的工程试验业务进行指导并督促试验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2)负责本管段工程有关试验、检测工作,包括钢材、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土工标准试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及拌和物性能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试验;砂浆力学性能试验,地基容许承载力等试验。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3)参与原材料选场调查,并通过试验对所选材料质量做出评价。4)负责对本试验室的试验设备功能、仪器检验标定情况、操作方法、资料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5)建立健全试验仪器设备档案、台帐以及对试验仪器设备按检测周期进行检定及校验。负责试验仪器设备的保管与维护,确保仪器设备在法定有效期内正常运行,从而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6)定期对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强度、水泥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项目部、公司工程测试中心报送统计分析报表、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做好试验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7)负责对本试验室不具备试验检测资质项目的委托送检工作。8)积极开展新检测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试验研究工作。9)完成项目经理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1)主持试验室全面工作,对本室的技术、质量、安全全面负责,组织完成施工所要求的各项试验检测工作,批准本试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审核签发试验室各类文件。

2)组织贯彻学习公路标准化要求和新的试验检测技术,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工作体系和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3)组织制定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要求。

4)定期主持本试验室的管理评审,组织制定试验室工作计划,积极开 展各项专项质量检查,对管段内试验室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5)参与重大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有关试验检测方面问题的审查,并提出相关意见。

6)参与新工艺、新材料试验方案的审查,参与分管范围内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并提出建议。

7)考核本室全体人员的工作、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本室工作信息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8)完成项目经理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1)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工地试验室的技术管理工作。2)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标准、计量法的规定,全面掌握本领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3)批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4)组织收集有关的各种试验检测标准规范,制定技术活动计划,组织开展试验比对工作。

5)负责试验检测报告、报表、资料的终审与签发,对试验检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6)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试验检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7)负责对试验检测标准和方法以及偏离检测方法的控制,对试验室技术活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8)督促、检查各岗位工作执行情况,组织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及业务考核,负责技术业务指导。

9)负责建立健全试验室信息管理体制,组织做好各种文件、资料归档工作。10)11)负责试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试验检测技术工作。

试验室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

12)全面负责试验检测工作质量,协助主任建立试验室的质量体系,并负责维持质量体系的现行有效性,定期向主任报告试验检测工作质量情况。13)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和修改,组织质量手册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工作,主持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编写管理评审计划、编制管理评审报告。14)负责检测质量事故的处理和检测质量争议的处理,审批纠正措施、预防措施。15)组织试验室的质量体系审核,审核委托试验机构的资质和检测能力。16)17)检查、考核各类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

在技术负责人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由质量负责人代为行使。18)负责试验仪器设备、试验环境、试验样品的管理,确保试验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试验检测工作标准要求。19)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试验室计量认证管理体系的实施,及时完善相关质量活动记录。2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试验检测工作

5、试验工程师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工程试验、检测方针、政策、遵守各项 2)规章制度,按有关技术标准完成试验、检测工作。3)认真钻研技术,熟练掌握各种试验、检测的理论和方法。4)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更 改试验、检测数据,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5)认真分析处理试验、检测数据,并对试验、检测结果的客观 公正性负责。6)试验、检测过程中若出现技术问题,应及时向主任汇报并按照主任要求进行处理。

7)服从分配,努力工作,及时并高质量的完成主任安排的各项工作。

8)在独立完成试验检测工作的同时,指导和带领试验助理和试验工完成主任交付的试验检测任务。1)爱护仪器、设备,保持试验室环境整洁。

2)服从分配,努力工作,积极协助试验工程师完成各项工作。3)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6、试验员岗位职责

1)在主任和试验工程师的安排下,完成承担的各项试验检测任务,并对各自的检测工作质量负责。

2)严格按照有关的试验规程、试验方法做好各项试验,及时填写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要清晰、准确,记录完整。

3)详细观察和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发现有异常现象或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应立即向试验工程师汇报。4)做好检测前的样品准备工作,需要进行加工的样品应严格按标准方法进行加工和制样;校对仪器设备量值、检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正确使用各种检测仪器设备,及时填写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做好试验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负责试验区域环境卫生和安全工作。

6)编制试验报告,按规定程序送审,并及时登记各项试验台帐。7)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受行政干预,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试验结果,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8)对试验资料严格保密,未经试验室主任同意不得将试验数据及结果外传和泄露。

9)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试验检测工作。

7、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1)在主任领导下,负责对本试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标准规范、外来文件、有关的试验检测资料以及电子版文件的管理。2)负责搜集与试验检测工作有关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书资料,并登记建档妥善保管;失效文件应及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3)负责保管试验仪器设备的档案证书、计量检定证书和自检资料。

4)负责各级单位来往文件的收(发)登记工作。

5)负责试验室内的原始记录管理,负责试验报告的发放、保管、整理归档。

6)负责保管和使用本试验室报告用章。

7)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复制试验报告,不得泄露原始数据。

8)做好防火、防盗、防蛀工作,以防资料的丢失和损坏,丢失资料应按质量事故处理。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试验检测资料管理工作

8、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

1)参加新购仪器的验收、调试工作、填写仪器、设备档案。2)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及维修计划的申请,仪器、设备的清洁、清洗、换油等工作。对三个月以上不用的仪器,应经常通电检查,凡仪器内使用干电池的仪器、设备入库时应取出,以免损坏电源。

3)严格执行计量法,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检测频率等情况,确定检定周期,按时送检。

4)定期检查和抽查正在使用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发现不正常或损坏时,立即粘贴“停用”标志,做好相应的记录。5)建立详细的仪器设备档案,妥善保存各种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相关资料。

6)

完成领导交付的其它任务。

9、样品管理员岗位职责

1)来样样品的包装应清洁完好,不得留有它物或用未经清洗的包装物包装试样。

试验检测人员培训计划 篇5

一、检定与校准 定义—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通常是进行量值传递、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强制性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进行。修理后检定

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由用户提出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行的检定。定义—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

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 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给测量仪器的特性赋值并确定示值误差,将测量仪器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比较链或校准链,溯源到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上。检定与校准的相同之处

都是计量器具的评定形式,是确保仪器示值正确的两种重要的方式。

都属于计量范畴。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1 目的不同

检定—对测量仪器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校准—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仪器示值的准确性,同时可将校准结果(修正值或校准因子)用于测量过程中。

是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过程。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2 对象不同

检定—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校准—强制性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3 性质不同

检定—为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于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校准—非强制性,为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4 依据不同

检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规定:计量特性、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结果的处理、检定周期),为法定技术文件。

校准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规定: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结果处理、建议复校时间间隔)

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3 检定与校准的不同之处 3.5 方式不同

检定—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单位进行。校准—外校、自校或两者结合。3 不同之处 3.6 周期不同

检定—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进行。

校准—可根据使用计量器具使用的频次或风险程度确定校准的周期。可定期校准、不定期校准或在使用前校准。不同之处 3.7 内容不同

检定—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计量器具全面评定。校准—项目少于检定,主要针对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一般仅涉及定量试验。不同之处 3.8 结论不同

检定:做出结果判定 合格—《检定证书》 不合格—不合格通知书 校准:不做结果判定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3 不同之处

3.9 法律效力不同 检定—具法律效力 校准—不具法律效力 4 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

—1987年5月28日国家计量局发布,1987年7月1日执行(55项)。

—1999年1月19日发布增加(4项)—共59项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1987年5月28日国家计量局发布,1987年7月1日执行(55项)。1999年1月19日发布增加(4项)

1、尺:竹木直尺、套管尺、钢卷尺、带锤钢卷尺、铁路轨距尺;

2、面积计:皮革面积计;

3、玻璃液体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

4、体温计:体温计;

5、石油闪点温度计:石油闪点温度计;

6、谷物水分测定仪:谷物水分测定仪;

7、热量计:热量计;

8、砝码:砝码、链码、增铊、定量铊

9、天平:天平;

10、秤:杆秤、戥秤、案秤、台秤、地秤、皮带秤、吊秤、电子秤、行李秤、邮政秤、计价收费专用秤、售粮机;

11、定量包装机:定量包装机、定量灌装机

12、轨道衡:轨道衡;

13、容重器:谷物容重器;

14、计量罐、计量罐车:立式计量罐、卧式计量罐、球形计量罐、汽车计量罐车、铁路计量罐车、船舶计量仓;

15、燃油加油机:燃油加油机;

16、游体量提:游体量提;

17、食用油售油器:食用油售油器;

18、酒精计:酒精计;

19、密度计:密度计; 20、糖量计:糖量计;

21、乳汁计:乳汁计;

22、煤气表:煤气表;

23、水表:水表;

24、流量计:液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蒸气流量计;

25、压力表:压力表、风压表、氧气表;

26、血压计:血压计、血压表;

27、眼压计:眼压计;

28、汽车里程表:汽车里程表;

29、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 30、测速仪:公路管理速度监测仪;

31、测振仪:振动监测仪;

32、电度表:单相电度表、三相电度表、分时记录电度表;

33、测量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

34、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

35、场强计:场强计;

36、心、脑电图仪:心电图仪、脑电图仪;

37、照射量计(含医用辐射源):照射量计、医用辐射源;

38、电离辐射防护仪: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

39、活度计:活度计;

40、激光能量、功率计(含医用激光源):激光能量计、激光功率计、医用激光源;

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超声功率计、医用超声源;

42、声级计:声级计;

43、听力计:听力计;

44、有害气体分析仪:CO分析仪、CO2分析仪、SO2分析仪、测氢仪、硫化氢测定仪;

45、酸度计:酸度计、血气酸碱平衡分析仪;

46、瓦斯计:瓦斯报警器、瓦斯测定仪;

47、测汞仪:汞蒸气测定仪;

48、火焰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49、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0、比色计:滤光光电比色计、荧光光电比色计;

51、烟尘、粉尘测量仪:烟尘测量仪、粉尘测量仪;

52、水质污染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水质综合分析仪、测氰仪、溶氧测定仪;

53、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

54、血球计数器:电子血球计数器;

55、屈光度计:屈光度计;

56、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57、棉花水份测量仪:棉花水份测量仪;

58、验光仪:验光仪、验光镜片组;

59、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1.长度计量器具

比长仪、干涉仪、稳频激光器、测长机、测长仪等 2.热学计量器具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灯、温度计、高温计等 3.力学计量器具

砝码、天平、秤、定量包装机、称重传感器等 4.电磁学计量器具

标准电池、标准电压源、标准电流源、标准电功率源等

7.声学计量器具

测量用传声器、标准传声器、声级校准器、声级计等

8.光学计量器具

光学标准灯、微弱光标准、积分球、脉冲光测量仪等

9.电离辐射计量器具

标准辐射源、活度标准装置、活度计、4πγ电离室等

10.物理化学计量器具

电导仪、酸度计、离子计、电位滴定仪、库仑计、极谱仪等

11.标准物质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有色金属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等

12.专用计量器具 5 自校准

5.1 自校准依据—CNAS-CL06:2006 5.4.3(量值 溯源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5.2 自校准要求

5.2.1保证校准的测量溯源性; 标准物质、标准计量器具

5.2.2校准方法必须使用标准方法,并经过证实能正确运用标准方法;

方法如何确认

5.2.3校准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并获得相应资格;

应经过哪些必要的培训和考核,谁来认定

5.2.4校准记录信息充分,校准数据或结果报告准确;

5.2.5报告被校准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及包含因子。自校规程中应包含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 自校准

5.3 自校准规范的建立 包含的要素

校准条件:环境,标准物质与试剂 校准项目:与示值准确性相关 校准方法:有效性应充分论证 结果表达 校准周期 4.4 自校准

4.4.3自校准的实施 制定计划 计划的执行 结果的处理

资料的归档保存

二、期间核查 1 定义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包括设备的期间核查 和参考标准器的期间核查。2 期间核查目的

通过核查确认仪器与上次校准时的性能相对不变,或及时发现其量值失准并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以便尽可能降低成本和风险。

二、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的依据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CNAL/AC02:2003《检查机构认可准则》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

期间核查 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针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置信度)期间核查的范围

3.1 仪器设备(试验室所涉及的设备)使用频繁的;

使用或储存环境恶劣或发生剧烈变化的;

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 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 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

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 测量结果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 经常需拆卸、搬运、携带到现场;

通过分析校准证书或检定证书,示值的校准状态变动较大的仪器。

3.2 方法或其他规定

有些检测标准规定某些仪器设备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有些方法中推荐某些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3.3 相应的标准与实施条件 有无相应的核查标准

是否具备必须的核查条件

3.4 成本与风险:应均衡考虑 4 期间核查的方式

4.1 采用高等级的计量标准 4.2 使用标准物质 4.3 使用仪器附带设备 4.4 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

4.5 使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比对

4.6 采用性能稳定的留样作为核查标准 5 期间核查的实施

5.1 建立规程(质量文件)确定仪器 确定方法 确定效期

5.2 制定核查计划 5.3 实施核查 5.4 汇总记录 5.5 结果处置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停用仪器,回溯检测结果(对仪器设备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试验人员工作总结 篇6

近年来我国大气中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大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绝缘子污闪事故日益增多。污闪已经成为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严重问题之一[1],防污工作紧迫性日益提高。

国内外防污闪研究工作已开展多年,防污技术主要可归纳为“爬、扫、涂”3种方式[2,3,4,5,6,7],其中“爬”和“涂”需要改变现有电力设备状态,在设备确定条件下,“扫”是恢复设备外绝缘水平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不间断供电,设备停电清扫正逐渐被带电清扫技术所取代。现有带电清扫措施中,干清扫会使粉尘飘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不适用于线路绝缘子清扫;水清洗效果较好但浪费水资源且容易造成设备闪络。由于高压水蒸气具有高温、高压、高电阻率的特性,因此,水蒸气射流可在系统不断电情况下快速冲洗掉绝缘子表面的污秽,且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后体积扩张,大量节约冲洗用水,从而使水蒸气冲洗技术成为一种有良好研究前景的污秽清扫方法[8,9,10]。

本文针对电配网电气设备带电水蒸气清洗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为只有水蒸气柱绝缘的严格情况,对改变水蒸气柱含水量和水蒸气柱长度2种情况进行了作业人员侧泄漏电流测量并绘制了泄漏电流曲线;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实际操作中增大安全裕度的方法,期望能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 保证带电作业人员安全原理

电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乃至死亡。电伤主要由电弧的热效应所造成,使人体外部局部受到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熔化的金属渗入皮肤和火焰烧伤等。1 mA的工频电流通过人体,就能引起人体麻痛的感觉,但人体能够摆脱电源。而当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超过20~25 mA时,人体会感觉麻痹和剧痛并且呼吸困难,人体自己不能摆脱电源,有生命危险[2]。因而,《电力设备带电水冲洗规程》规定,在最高运行电压下,沿水柱流经人体的电流不应超过1 mA,保证人员所持工具无闪络、击穿、局部过热和人体无可见灼伤。因此,带电水蒸气清洗电力设备过程中,最高运行电压下的沿水蒸气柱流经人体的电流亦应小于1 mA。

2 试验条件及方案

2.1 试验设计

带电水蒸气冲洗绝缘子污秽中作业人员不直接接触导体,属于间接带电作业,带电导体通过人体的电流回路如图1所示。图中R1为水蒸气柱等值电阻,随水蒸气柱含水量、长度等特性变化;R2为绝缘工具等值电阻,随绝缘杆材料、长度变化;R人为人体电阻,取1 500Ω[2]。

由图1可知,当喷口接地良好时,来自高压带电体的泄漏电流全部从地线流走,泄漏电流回路为带电体—水蒸气柱一大地,流过人体的电流为感应电压产生,回路为感应电压—绝缘工具、人体—大地;当喷口没有接地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回路为带电体—水蒸气柱—绝缘工具—人体一大地。

试验设计考虑较为严格的绝缘情况:喷口不接地;由于绝缘杆长度、材料可变,故将R2设置为0;人体电阻由微安表电阻R表代替,即只有水蒸气柱电阻R1作为绝缘情况下的泄漏电流。试验采用直径为10cm的圆形铜电极模拟带电导体,将喷枪固定于金属架上,可调节喷口同电极之间水平距离,即调节喷出水蒸气柱长度。在喷枪端部金属喷口处连接微安表测量泄漏电流,如图2所示。图2中L为喷枪端部到圆形铜电极的距离,即水蒸气柱长度。

2.2 试验回路

试验电源由额定电压为100 kV的无晕工频试验变压器提供,变压器额定电流为250 mA。试验回路接线如图3所示。调压器T1的输出电压由交流电压表V0测量,输出电流由电流互感器TA和电流表A0测量。变压器的出口电压由其本身自带的电容分压器DV和交流电压表V1测量。变压器T与圆形铜电极之间接入高压保护电阻Rp,防止发生闪络时变压器输出电流过大对变压器造成损害。电极的加载电压由量程为100 kV的静电电压表V2测量,人员侧泄漏电流由250/500μA可变量稈微安表A1测量。

2.3 试验水蒸气机

试验时的水蒸气产自自制水蒸气机。水蒸气机安装有数字温控仪和气压表,能够显示并控制喷出的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水蒸气机最大功率为6 kW;其总重量≤30 kg;箱体出口处的最大压力≤10 kg;箱体出口处的最高温度≤150℃。

2.4 试验方案

为了研究带电水蒸气冲洗绝缘子过程中水蒸气柱含水量、长度等因素对作业人员安全的影响,试验设计考虑严格情况,在改变水蒸气柱含水量、长度情况下,直接测量喷枪金属喷口处的泄漏电流。

方案一:在圆形铜电极端施加35 kV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23.4 kV,设置水蒸气温度为120℃、气压为3个相对大气压,调节喷口与圆形铜电极之间距离为15 cm,水蒸气机产生的水蒸气从喷枪喷出,水蒸气柱中轴正对圆形铜电极中心,调节水蒸气柱含水量为大、中、小3种状态,待水蒸气柱稳定喷出后测量金属喷口处泄漏电流。

方案二:在圆形铜电极端施加35 kV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23.4 kV,设置水蒸气温度为120℃、气压为3个相对大气压、含水量为小状态,水蒸气机产生的水蒸气从喷枪喷出,水蒸气柱中轴正对圆形铜电极中心,调节喷口与圆形铜电极之间距离,从而改变水蒸气柱长度,测量金属喷口处泄漏电流。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水蒸气柱含水量变化

将电极电压23.4 kV、水蒸气长度15 cm、不同水蒸气柱含水量时作业人员侧的泄漏电流绘制成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水蒸气柱稳定喷出时,作业人员侧的泄漏电流随水蒸气柱含水量增加而增大。水蒸气柱含水量为小状态时,作业人员侧泄漏电流最小,电流值为5μA;水蒸气柱含水量为大状态时,泄漏电流最大,为25μA。2种状态下作业人员侧泄漏电流均小于1 mA。

水的电阻率受水中含盐量影响很大,自来水电阻率为30.2Ω·m[11],纯度较高的蒸馏水电阻率可达18.4 MΩ·cm[12],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后电阻率也可达MΩ·cm级。稳定喷出的水蒸气柱中水蒸气含量较大,同时含有水蒸气机中喷出和喷射过程中冷凝产生的水滴。水蒸气柱在向前运动过程中还会不断和空气摩擦结合,形成水蒸气电阻、空气电阻和微小水滴的混合串并联回路,且微小水滴被水蒸气和空气单元隔离,很难形成连续导电通路,故水蒸气柱电阻率很大,流经水蒸气柱至作业人员的泄漏电流很小,可较好承担工作电压。含水量增大时水蒸气柱中低电阻率微水单元增加,使水蒸气柱整体电阻降低,故作业人员侧泄漏电流增大。

3.2 水蒸气柱长度变化

将电极电压23.4 kV、水蒸气柱含水量为小状态、不同水蒸气柱长度时作业人员侧泄漏电流绘制成曲线,如图5所示。图5中绿色曲线为喷枪喷出水蒸气柱初期的人员侧泄漏电流,此时水蒸气柱中含水量较高且不确定,微安表读数不稳定,泄漏电流随水蒸气柱长度增大而逐步减小。水蒸气柱长度10 cm时泄漏电流最大,为250μA,水蒸气柱长度20 cm时泄漏电流为128μA;红色曲线为喷枪喷出水蒸气柱稳定后的泄漏电流,此时水蒸气柱中含水量很少且稳定,水蒸气柱长度不同时泄漏电流变化不明显,水蒸气柱长度为10 cm和20 cm时,泄漏电流分别为7μA和4μA。测量过程中未发生闪络或燃弧等放电现象。

水蒸气柱等值电阻随水蒸气柱长度增加而增大,故泄漏电流会随水蒸气柱长度增加而减小。水蒸气机喷出水蒸气柱初始阶段,由于水蒸气机蒸汽管内残留的前次试验冷凝水同水蒸气一起喷出,水蒸气柱水分含量较大,等值电阻相对水蒸气柱稳定时要小,因此泄漏电流的减小趋势较为明显。水蒸气柱稳定阶段,水蒸气柱水分含量很小,由于水蒸气的高电阻率特性,水蒸气柱长度10 cm时其等值电阻已经很大,故泄漏电流很小,为7μA;水蒸气柱长度增大至20 cm时,其等值电阻同时增大,泄漏电流减小为4μA,泄漏电流随水蒸气柱增长的减小趋势不如水蒸气柱初始阶段明显。同时,由于初始水蒸气柱含水量较高,相同水蒸气柱长度下刚喷出的水蒸气柱泄漏电流远大于稳定水蒸气柱,实际清洗中应待水蒸气柱稳定喷出后再进行绝缘子冲洗。水蒸气柱长度为10 cm时承受的电压梯度最大,为2.34 kV/cm,大于一般绝缘子污闪电压梯度0.15~0.40 kV/cm[13],达到带电操作绝缘杆的承受电压梯度水平1.50~2.50 kV/cm[2]。各情况下的泄漏电流均为微安级,小于规定的作业人员安全泄漏电流。实际清洗过程中,可通过增加水蒸气柱长度、根据计算在喷枪后部加装一定长度绝缘杆[2,14,15]并可靠接地,来增大安全裕量,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带电水蒸气冲洗配电网电气设备的作业人员安全问题,试验设计为只有水蒸气柱绝缘的较严格情况,测量了水蒸气柱不同含水量和不同长度情况下作业人员侧的泄漏电流。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水蒸气柱稳定喷出时,电阻率很大,泄漏电流全部为微安级,小于规定作业人员安全泄漏电流1 mA。水蒸气柱含水量增大时,电阻率减小,作业人员侧泄漏电流增大。

(2)水蒸气柱长度增加时,其等值电阻增大,作业人员侧泄漏电流减小。水蒸气柱长度1 0 cm时泄漏电流仍小于规定作业人员安全泄漏电流。实际清洗中可采取增加水蒸气柱长度、加装绝缘杆和可靠接地等措施来增加安全裕量,保证作业人员操作安全。

浅析检察技术人员出庭工作 篇7

关键词 技术性证据 新刑诉法 举证 质证 检察技术人出庭

随着新刑诉法对技术性证据审查要求的提高,在庭审过程中如何加大技术性证据举证力度已经成为当前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充分挖掘检察机关内部技术人员的专业潜能,探索施行检察技术人员出庭制度,既能满足提高举证力度的要求又契合了当前对鉴定人出庭(主要针对检察机关进行鉴定的案件)的要求,是当前检察机关应该探索的道路。

一、专业技术人员出庭的概念

笔者认为当前检察机关技术人员出庭应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为加强技术性证据的举证力度,由检察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公诉部门参加案件诉讼即成为“辅助公诉人”或者“第二公诉人”。

第二种情况为检察机关技术人员作为证人(鉴定人)直接出庭接受法庭质证。

二、专业技术人员出庭的范围

就当前具体的检察工作中,上述两种技术人员出庭在特定案件中应该出庭:

作为辅助公诉人的身份出庭的:一是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中技术鉴定或技术性证据持有不同意见,分歧较大的;二是案件中有多种技术鉴定或技术性证据,且结论有分歧的;三是犯罪嫌疑人长期从事某一专业性工作,利用其专业知识作案,且手段技术性较强,或拒不认罪的;四是案情涉及到某一门类专业知识较多,且辩护律师对这一专业较为精通的。

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证人(鉴定人)接受法庭质证的:一是检察机关直接侦办的案件中由本院技术人员获取固定的证据(例如作出法医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电子证据等的鉴定人);二是自侦案件中需要对同步录音录像等资料进行法庭质证的。

三、检察技术人员出庭工作的制度设计

一要明确检察技术人员出庭的流程。业务部门委托技术人员出庭,应填写《委托协助出庭书》,经业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及时将技术性证据,必要时连同相关案卷材料一并送检察技术部门审查;检察技术部门接到业务部门《委托协助出庭书》后,应指定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承办。一般由一名技术人员出庭,如果受理案件较疑难、复杂,一名技术人员难以应对,应向技术部门负责人汇报,并派其他技术人员参与共同出庭,或上报上一级检察技术部门请求支持。承办案件的技术人员在接到业务部门《委托协助出庭书》和相关材料后,应明确技术性证据内容,了解案情,核对送审材料的名称、数量,了解其来源、收集方法、形成过程等情况,确认是否有必要出庭,报请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批,决定是否受理。检察技术部门受理委托协助出庭任务时,应当填写《受理委托协助出庭登记表》;不予受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并将《委托协助出庭书》及相关材料退回原委托单位。

二要细化检察技术人员出庭的要求。承办技术人员自接受委托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与审查有关的案卷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有关人员,对技术性证据的合法性、证明力进行审查后,应同办案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出庭预案》。专业技术人员出庭接受质证,要求自己在检验和鉴定时把工作做细致全面,使鉴定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出具的鉴定书必须符合司法鉴定文书的要求。在质证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沉着应对来自法庭各方的询问,在熟悉掌握大量客观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学和答辩技巧,阐明鉴定结论的科学原理和客观依据。

四、检察技术人员出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庭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专业技术人员出庭协助公诉,首先应该参与审查案件,对技术性证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甄别,注意发现证据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完善。在出庭过程中应注意阐明控方提供的技术性证据的审查过程和采用的依据。同时要注意有力的揭露被告人的犯罪手段,对辩护人提出的反证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答辩,提高公诉水平,保证公诉效果。

专业技术人员出庭接受质证,应该首先树立“接受法庭审查”的意识,要求自己在检验和鉴定时把工作做细致全面,使鉴定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出具的鉴定书必须符合司法鉴定文书的要求。在质证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沉着应对来自法庭各方的询问,在熟悉掌握大量客观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学和答辩技巧,阐明鉴定结论的科学原理和客观依据。

二是是要着力实现两个效果:

要着力实现技术证据充分质证的庭审效果。检察技术人员出庭协助公诉,应对技术性证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甄别,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完善,注意阐明控方提供的技术性证据的审查过程和采用的依据,从而保证庭审过程中能够对技术证据进行充分质证,并最终保证庭审流畅的效果。

要着力实现息诉罢访的社会效果。检察技术人员出庭能够有效解决技术证据说理不透彻、不明了的难题,通过对技术证据的专业解释,最大程度的向案件当事人释法说理,从而达到息诉罢访的社会效果。

三是要在加强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出庭能力:

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跟庭观摩,庭后由主管检察长组织主诉检察官、技术人员进行讨论、评议,学习主诉检察官的出庭经验和辩论技巧。

组织模拟法庭,组织技术人员同主诉检察官进行诉辩对抗赛,开展技术鉴定示证、质证对抗赛,让每一名技术人员分别担任审查方和鉴定方,提高技术人员对技术证据的审查能力,使技术人员能够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支审查技术性证据。

组织检察技术人员出庭担任书记员,使其亲身感受实庭气氛,了解和熟悉庭审程序。

上一篇:教务工作要点下一篇:房产销售礼仪礼节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