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山东卷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物理试题山东卷(精选8篇)

高考物理试题山东卷 篇1

语法和词汇知识

21.B 本题考查一组副词的用法。根据题意,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可是我想去。”故选择though。此处though为副词,意为“不过、可是”,常置于句末。

22.D 本题考查交际用语。此处是回答对方提出的请求,故选择With pleasure。

23.B 本题考查了冠词的特殊用法。第一空将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表示“某一位John Lennon”, 其前可用不定冠词a; 第二空用定冠词the,表特指,意为 “但不是那位著名的John Lennon”。

24.B 本题考查一组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的用法。根据题意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意识到真相。”此处连词的本意为“在……之前”,故选择D before。句型为“It was +一段时间+ before …”

25.D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其一是主谓一致:根据quantity的用法,quantities of +复数名词, a quantity of +单数名词,故排除 A、B项;其二考查了语态,土壤是被冲走的,故选择D。

26.C本题考查了引导名词性从句的连词的用法。四个选项中只有what和which可以在从句中充当主语,而which 在名词从句中意为“哪一个”,因此在本题中意思不对,故选择C。

27.B 根据题干,可知应选用非谓语动词,故排除A项。此处非谓语动词作结果状语,不定式作结果状语时,仅表意料之外的事情,而此处表结果状态,因此选择B。

28.B 由题干中的than可知,应选择比较级。a +比较级+名词意为“一个更。。。的人/物”,而the +比较级意为 “两者中较……的一个”。根据题意,可知答案为B。

29.A本题考查一组动词的用法。此处动词意为“忍受、经受 ”,因此选择A。

30.C本题考查的是“介词+关系代词”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用法,因此排除B、D两项。根据题干,此处which 指代前面整个主句,因此介词应选用 after, 意为“他在当地的一所语法学校接受教育之后,又去了剑桥。”

31. C本题考查了强调句的特殊疑问句,重点考查了疑问词。根据答语可知问的是“他是怎样得到这个消息的?”故选C。

32.A本题考查短语动词的用法。give out意为“用完、用光”。

33. B 本题考查交际用语的用法。此处回答的是别人的建议,意为“好啊,当然”,应选择B项Why not?

34. A本题考查虚拟语气中情态动词的用法。根据题干可看出此处句意为“他本来可以免费入场”,因此应用could have done。

35. B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结构的理解。考生很容易误选A或C , 误理解为be used to doing 或be used to do。而此题中be used to的宾语为 the country life, he was used to为定语从句,修饰the country life。我们选择的应该是主句的谓语动词。因主语为the country life ,因此谓语动词 应选用has changed。

完形填空

36.C 由第三段可知,作者的父亲是位lawyer

37. C 由上下文的语境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父亲是与众不同的`”

38.A 由前文中的never criticized us,可知此处应用criticized的反义词,故选择praise

39. C 本文是作者的回忆,故应选remember

40. B 由句意可知作者是说别人的坏话,与下句中的unpleasant是同义词,答案为unkind

41. C 句意为“任何时候……”。故选any

42. B 此处介词的意思是“在。。。身上”

43.D 此处短语意思为“作为回报”,因此用in return

44. D 本句意为“遵循这个原则”,故答案为 follow

45. A 由下文的例子可知,此处的形容词意为“父亲总是理解的/宽容的。”

46. A 此处短语意为“占用、占据(时间)”, 应用短语take up

47. D 由下句 “stay in school or leave to work on my magazine” 可知,此题意为“选择 ”

48.B 此题意为“正如”,选择as

49. C 根据上文可知此处意为“说服我去……”,故选C

50. A 根据上下文可知,作者的父亲对此“一直”很后悔,因此答案为always

51. B 表转折

52.D 由上文可知,句意为“没有追求自己的‘梦想’”

53.C 选择形式主语,故答案为it

54. B 由上文可知作者创办的是一份杂志

55. D 此处动词与前句中的bring up同义, 故选择raised

阅读理解

56.B由文章第一段可知,他们的目的是为女儿挑选一所合适的大学

57.C 由第四段得出

58. C 由前句Mahoney所说的话及后句所列事实可推知,此处buy的 意思是“相信”

59.B 第四段中的the honest ones 指代的是其前句中提到的Colleges must report crime statistics by law, 故答案为B

60. D 主旨归纳题。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人们对校园犯罪问题的关注

61.B 由文章第一段可知

62.C 由 文章第四段可知

63.C 由文章最后一句可推出结论

64.A 由加拿大政府对三位学生的研究的支持,可推测出政府支持对不同文化的保护

65.A 由文章第二句中的from the valley floor可知

66.C 由第二段和第四段可知

67.B 由文章第三段最后两句得出该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overcrowdness

68. A 由文章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和最后一段可得出此举为“环保组织”所为

69.D

70. A

71. D

72. A 从第二段第一句可知

73. D从第三段可知

74. C从第四段可知

高考物理试题山东卷 篇2

阅读表达是自2007年开始山东省高考英语试题中删去了短文改错后, 增加的一种新的测试题型。阅读表达是集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为一体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短文, 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回答文后的5个问题, 每个问题3分, 总分15分。该题型的测试目的是从多方位、多角度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比传统的阅读理解更具综合性和主观性, 更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题目类型剖析

结合2014年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 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历年的5道主观题目就是从以下题型中进行随机搭配的:

三、答题常用模板解密

常见考点类型一:主旨大意题的答题模板解密:

1.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答语多采用句子的形式。

2.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答语多采用名词性短语的形式。 (名词短语;动名词短语;How/Whether to...;Whether/How/What...;Why+名词性从句)

3.What is the purpose of...?

To tell us that/To show us that/To inform us that....

To give us useful tips/advice on how to...

To encourage us to do...

To persuade us to do...

To warn us not to do...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danger of...

常见考点类型二:细节理解题的答题模板解密

1. 根据题干中的定位词寻找信息句;

2. 根据需要对信息句进行重组、整合;

3. 注意答题规范:

Why提问, 用Because回答。

What提问, 用句子、名词或动名词回答。

How提问, 用By doing结构回答。

常见考点类型三:作者态度题的答题模板解密

1.表示作者积极态度的答题模板:

He is in favour of...

He is positive about...

He is optimistic about...

He feels satisfied with...

He approves of...

2.表示作者消极态度的答题模板

He is negative about...

He is opposed to it/doing...

He is against...

He objects to it/doing...

He doubts it.

3.表示作者中立态度的答题模板

He is objective/neutral.

It is not mentioned.

常见考点类型四:写作手法题的答题模板解密

写作方法常见题目

1.How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text?

2.The author explain...by______________.

3.This text is developed by__________.

常用答题模板:

By telling a story.

By making comparison.

By giving examples.

By raising/asking questions.

By quoting/using experts’words.

By introducing/listing small titles.

By providing data.

By following order of time/space/process/coparision.

四、教学备考建议

阅读表达题的设计实质是在英语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增加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 要求对书面信息进行梳理、分析、理解、归纳和概括。而这种动手能力的训练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该加大对该题型的训练程度, 同时对该题型易失分的地方进行仔细地分析和讲解,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解题的策略和常见题型的答题模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在英语阅读中的归纳及演义等多种思维能力, 进而在课内课外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束语

总之, 阅读表达题是以阅读材料作为问题的载体, 考查的最终目标是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种题型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形式的一大突破。阅读表达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并相互促进的过程, 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技巧,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解题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季付建.2013.对山东高考“阅读表达”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的初步研究[J].考试周刊.

肖志英.2010.简析高考英语阅读题型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4) .

高考物理试题山东卷 篇3

总体特点

1. 注重基础,重点突出。这一点在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的考查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在注重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了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加大了对重要知识点如名词性从句、时态等的考查力度。

2.材料新颖,贴近生活。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的选材上。今年的英语试题共选用了六篇阅读材料,文章体裁题材多样,话题新颖,语言特色鲜明,原汁原味,文中很多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同时,文章的主题贴近生活,为考生所熟悉,尤其是阅读表达题,其文章提出了人们对手机短信上瘾的原因、症状以及解决办法。在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的当今社会,此文在考查考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对考生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阅读总量控制合理,超纲词汇处理得当。今年高考英语山东卷的阅读总量保持相对稳定,对于超纲词汇的处理也非常得当。整套试题中出现的超纲词汇数量很少,并对可能影响考生理解的词汇都给出了汉语释义,同时试题也保留了不影响考生理解与答题的个别超纲词汇,如sentiment、recall等。至于试题中还有一些词汇,如cruelty、severely、financial等,虽未出现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词汇表内,但都是其规定词汇的派生词,不能算做超纲词。

4. 稳中求变,亮点突出。今年的英语试题在选材与难度控制上与往年一样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在各个题型上从选材、设题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一定程度的创新。

下面结合真题,分题型逐一进行分析。

题型分析

听力

2011年高考英语山东卷的听力部分继续采用全国卷I的听力试题,考查考生在听懂对话或独白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选项进行判断选择。该部分题型稳定,难度略有提升。试题中交际情景真实,选材内容丰富,能够充分利用听力材料设置问题;题目设计形式多样,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判断推理、归纳主旨大意、理解作者意图等能力;选材情景真实,难易比例比较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听力的最后一题,有关身体状况的情景对话中,山东卷考查了dream (做梦)的生理现象。这与考生通常理解的“梦想”的意思有所区别,需要考生格外注意。(编者注:此部分具体的试题解析请参阅本刊2011年11月号《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题评析》一文。)

语法和词汇知识

该部分仅15小题,但却覆盖了中学英语里大部分的基础语法项目,如定语从句(32)、名词性从句(26、33)、状语从句(28)、时态(31、35)、非谓语动词(27)、冠词(21)、代词(24)、介词(30)、并列句(23)、交际英语(22、29)等。试题注重语言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题干简洁,设问符合语言交际命题原则,较好地考查了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下考生的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该部分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了对重要知识点如从句、时态等的考查力度,但对词汇的考查较往年有所弱化。往年考查词汇的题目一般为四个:名词、动词、动词短语各考一题,形容词和副词选考一题;今年考查词汇的题目仅有第25题(考查动词短语)和第34题(考查名词)。

下面来看几道难度较大的题。

26. I'm afraid he's more of a talker than a doer, which is _____ he never finishes anything.

A. that B. when

C. where D. why

【解析】本题考查名词性从句中的表语从句的用法。前句说“恐怕他是个说得多做得少的人”,表语从句说“他一事无成”,由此判断表语从句同上文为因果关系,所以选择连接副词why引导表语从句,正确答案为D。

32. The old town has narrow streets and small houses _____ are built close to each other.

A. theyB. where C. whatD. that

【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用法。空格前有名词,而其后的句子又不完整,缺少主语,故不可能考查名词性从句,排除C项。此题考查定语从句,空格之后的定语从句中缺少主语,故需选择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A项不能引导定语从句,B项是关系副词,故正确答案为D。

29. —Are you going to Tom's birthday party?

—_____. I might have to work.

A. It dependsB. Thank you

C. Sound greatD. Don't mention it

【解析】本题考查日常交际用语。第一句说“你打算去参加汤姆的生日聚会吗?” 第二句说“我或许得上班”。 A项“视情况而定” ;B项“谢谢”; C项“听起来是个好主意”;D项“别客气”。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A。

35. She was surprised to find the fridge empty; the children _____ everything!

A. had been eatingB. had eaten

C. have eatenD. have been eating

【解析】本题考查时态。题干的意思是:“她很惊讶地发现冰箱空了,孩子们吃光了里面的所有食物。”依题意可知,“孩子们吃光食物”在前,空格处所填的动词动作应先于was surprised发生,所以应填入过去完成时,排除C、D两项。A项过去完成进行时表示动作还未完成,故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B。

完形填空

今年的完形填空没有继续采用“夹叙夹议”的文章,而用了一篇结构完整、语言生动的记叙文,更注重语言的地道性,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哲理”和“教育意义”,整体难度有所降低。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为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跟着哥哥第一次去看一个摇滚乐队的演唱会时的情景和他的现场感受。文章多为现场的细节描写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要求考生尽可能还原故事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选择。此外,这篇完形填空的选项词汇较为容易,除了如53、55等题外,其余词汇均为常见常用的简单词汇,秉承了山东卷一贯倡导的“稳中有变、不偏不怪”的命题思路。

另外,今年山东卷的完形填空题还有一个特点,即很多空格不读到最后是无法选择的。这也给广大考生一个很重要的启示:要做好完形填空,必须整体把握,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上下文语境所提供的线索。上下文语境包括选项与空格所在句子中的语义联系、空格所在句与周围句群的关系、空格所在句在本段中所起的作用、空格所在句在整篇短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与文章主题思想的关系等。例如:

My brother and his friends were all36 of a heavy metal group called Black Wednesday.

A. membersB. friends

C. fans D. volunteers

【解析】这是文章中的第二句话。文章第一句话“I first went to hear a live rock concert when I was eight years old.”并未交代作者的哥哥与一个叫做“黑色星期三”的重金属摇滚乐队是什么关系,因此解答此题时需联系下文。从下文“去看摇滚音乐会”以及最后一段“After the 53 (performance), I became a Black Wednesday fan too for a few years before getting into other kinds of music.”可知,我哥哥和他的朋友都是“黑色星期三”乐队的“粉丝(fans)”。正确答案为C。

I could barely make out the stage in the 43.

A. silenceB. noise

C. darkness D. smoke

【解析】如果仅看此句,很难选出正确答案,因为四个选项从语法上都说得过去,后三个从常理上也说得通。联系上文“After a few minutes, the lights went down and everybody became 42 (quiet).”可知,“我”几乎辨认不出舞台在哪儿,是因为“灯灭了”,眼前一片黑暗。正确答案为C。

阅读理解

今年的阅读理解不再过多地注重形式,而是尝试使用了一些新题型。例如,以往几乎每年都有一个猜词题,今年却没有,而是因材设题,根据短文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诸如事实排序、最佳标题、主旨大意等往年试题中较少出现的提问方式。

A篇是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生平经历和他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的内容及评价。其中有三道问题(57、58、59)是对该剧内容进行发问的,涉及文章的第二、三段,这三道题也是该篇文章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文章第二段首句作者就说明《推销员之死》是抨击美国社会制度的剧作,with所附加的内容解释这个制度错误的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剧情应该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的悲剧故事。同时,第二段中冒号后的内容以及引号强调的词组支持了这个推测。在这篇文章中,每段的首尾句都给出了很明显的解题线索。例如第58题:

58.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Willy Loman?

A. He treats his employer badly.

B. He runs the Wagner Company.

C. He is a victim of the American system.

D. He is regarded as a hero by his colleagues.

【解析】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从上文介绍的情节中得知Willy Loman是戏剧中的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因为在这个制度中屡遭失败而自杀身亡,因此推断他是美国社会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正确答案为C。

B篇是一篇记叙文,难度不高,叙述了Richter夫妇从接触一个名为Imagination Library的项目到成立自己的基金会的历程。除了最后一道推断题外,其他问题都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该篇记叙文每一段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时间表述,从1998年Richter先生动心脏手术,到术后不久接触到Imagination Library的宣传册决定退休后从事这样的工作,五年后退休了的两人着手建立基金会,并考察图书的质量,到2004年以后送出了超过12200本书到其他国家。文章的最后一句,Richter先生描述了自身的体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Some people sit there and wait to die, others get as busy as they can in the time they have left. (有些人坐着等死,有些人却在他们剩余的时光中让自己尽可能忙碌)”。只要认清这一主旨,第65题就迎刃而解。

6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im's words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He needs more money to help the children.

B. He wonders why some people are so busy.

C. He tries to save those waiting to die.

D. He considers his efforts worthwhile.

【解析】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Tim认为人不应该无所事事等待死神的到来,而应该好好利用晚年的时光,使自己忙碌起来,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也正是这样做的。由此看出,四个选项中D项(认为自己的努力很值得)最能表达此意。

C篇是一篇说明文。从文中的两个中文提示“贷款”和“学费”来看,这很可能是一篇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文章。细读文章可知,随着失业人员增加,很多家庭已经无力供孩子上大学,由于无利可图,很多商业银行也终止了相关的贷款。不过政府的资金资助项目仍在进行,这无疑对那些资金紧张而又想让孩子上大学的中产阶级家庭是个福音。比较有难度的是第70题:

70.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the government will ______.

A. provide most students with scholarships

B. dismiss some financial aid administrators

C. stop the companies from making student loans

D. go on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college students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一个词uninterrupted,是“不中断”的意思,虽然financial aid administrators发放学生贷款面临困难,但是政府认为federal loans不应被中断。即使考生不懂uninterrupted一词,也可以从however一词推断两者应为转折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即“政府将继续向大学生提供资金援助(go on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college students)”。

D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BCI,即脑机接口技术。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点明了BCI的作用是“help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nd commands to machines”,即帮助残疾人向机器输送指令。之后就BCI的该项功能展开,包括BCI的实验、原理、程序和目的等。文章内容新颖,涉及现在比较前沿的科技动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其中第73题是排序题,比较新颖。

7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path of the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5?

A. scalp→computer→cap→wheelchair

B. computer→cap→scalp→wheelchair

C. scalp→cap→computer→wheelchair

D. cap→computer→scalp→wheelchair

【解析】这是一道排列顺序题。由第五段可知,信号从the scalp发出,然后被a special cap接收,接着传到了a computer,然后传到wheelchair。正确答案为C。

阅读表达

阅读表达题是今年整套试题的一大亮点。首先,从选材上看,“手机短信上瘾”这一题材主题鲜明,语言地道,话题时代感强,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次,题目设置上舍弃了“同义语句替换”和“翻译句子”等题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往年的同义语句替换题考生往往是要么得3分,要么得0分,而今年这些题目换了设问方式,根据考生的作答与参考答案的接近程度给分。再次,从分值的分配情况看,不再是每小题统一计分,而是根据题目的思维量与作答量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分值。如第76题难度不大,计2分;第79题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计4分。这种做法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例如:

76. How does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e text? (no more than 5 words)

【解析】由文章第一段很容易看出,作者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话题的(By asking/raising questions)。

79. What do experts say about text addiction? (no more than 14 words)

【解析】文章第二段“Experts warn that text addiction is likely to become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ddiction in the future, 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就是本题的答案,但是词数超出要求,需要考生浓缩提炼:“It may become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ddiction, 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

写作

今年的写作题中规中矩,波澜不惊,要求考生以电子邮件形式写一封120~150词的求助信,这已是山东卷连续第五年考查书信体裁的写作题。看似平淡无奇,缺乏新意,但是熟悉高考命题的考生应该知道,在高考英语写作中,文章的体裁和格式不是考查的重点,重点是考查考生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这样一封求助信,题目只给出了三条简单的内容提纲,并没有过多细节,这就要求考生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力来完成一篇字数有限制而又言之有物的文章。

写求助信通常由三个步骤组成:①说明自己要做什么事,即背景介绍;②说明自己遇到了怎样“具体的困难”;③希望对方“如何帮助你”。就今年的高考写作而言,考生应该首先说明自己正在为一个比赛做着怎样的准备,即准备到了哪个阶段,然后应该说明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怎样具体的困难,最后表明希望对方如何帮助你。这样一来,考生的作文既可以达到字数的要求,又合情合理,符合实际生活,考生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就变得顺理成章。(编者注:今年的山东卷高考写作题和全国卷I写作题非常类似,同样的书信体格式,题干中都给出了三个要点提示,且内容都是“描述自己的情况并寻求帮助”。具体讲解和参考范文可参阅本刊11月号《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评析》中的“书面表达”部分。)

总之,2011年的山东省高考英语试题保持了一贯的稳定特色,难度与往年趋同,与此同时,很多细节处都体现出了课改之后的创新尝试,值得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认真研读体会。

作者简介:

高考山东卷零分作文 篇4

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零分作文一】

道法自然

当庭院中的儿子纠结于“丝瓜藤还是肉豆须,这是一个问题”的争论而扯断了茎叶时,父亲用简单的话语道破天机:无所谓种类,照顾、采摘即可。看似平凡的故事却自有一番深意——顺其自然方为意义本色,揠苗助长得到的不是麦穗,而是后悔与哀叹。

天道自然,万物有真:

春去秋来,夏冬往复,鸿雁南飞,弦月摇树……正是由于自然的规律我们的双眼方才有幸体味这一世的繁华与落寞、盛放和凋零。我们的心海,也因此多了向往而抹去空白的存在。无论是“任外界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赋予人宁静遐想的风暴眼,还是普罗旺斯那片可与璀璨星辰媲美的薰衣草海洋,亦或是磅礴壮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无一不是自然演化的产物。“无心插柳柳成荫”,顺其自然可造浩瀚盛景,将腐朽化为神奇,将倾盆绎成磅礴,将那平凡,渲染出永恒的礼赞。

梭罗曾云:“一株植物若不按照天性生长,便会死亡,人也是一样。”红尘万丈、物欲横流的时代更需要一份“顺其自然”的平和。也许你会看到将慈善当做儿戏、泡在冰块和热水的混合物里只为炒作的陈光标,也许还有为了所谓“清洁和科技含量”远涉日本购买马桶盖的游客,或者是微信朋友圈里发布谣言的不切实际的公众号……但请依然相信,那些出格的`行为有违本心的准则,留一份淡定、于无奈时叹一句顺其自然才是纯真。纵然烟雨迷蒙,也要让双眼清亮;纵然人生终无法纤尘不染,但心却可以清澈透明。如此和尘世保持一段足以产生美的距离,便可轻触到妥贴在烟火中的那份暖。

不禁又想到一个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小和尚着急撒籽。“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草籽边撒边飘。小和尚遗憾草籽的飘落。“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草籽,飞来几只小鸟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感慨草籽被冲走。“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后来,光秃的地面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手舞足蹈。师父点点头:“随喜!”“随时、随性、随遇、随喜”是顺其自然的最高境界,它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感悟:世间万物,须有血有肉,有浓有淡,有远有近,方为美;人生,需有悲有喜,有高有低,有苦有乐,方为全。

不追逐,不强求,不失落,这些不是全部。最最重要的,是换一种方式对待事物,用“顺其自然”的箴言磨砺心海菩提,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时再去琢磨世间,之后你便会发现,粗茶淡饭或是擦肩而过的笑靥,都是真诚质朴无比自然的幸福。

【零分作文二】

且念初心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小孩想要分辨两者不同,却扯断了枝条,然作为食物,茎叶纠结又有何大碍呢?既然当初种植之时是为取其实而啖,那么在生长过程中就该不忘初心,顺其自然,不应因现状复杂变化而改变人生前行的方向。

且念初心迎浮世。如果曾点不能念初心,而是在乱世中易志与其他弟子一同去佐君治世,那么又怎会有让孔夫子也不禁赞叹向往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境?如果庄周不能念初心,而是弃竿濮水岌岌乎追随两位大夫投奔楚王,那么又怎会有曳尾于涂中的乌龟在清风夜唳中歆赏孤月的妩媚?我想,我面前的人生之路上也必然充满着劳绩与诱惑,而我愿自己也能不忘初心,顺其自然,铭记着曾与上帝约定过的那一方晴好,坚定着信念不改的脚步,执着于终将到达的彼岸,如瓦尔登湖之于梭罗,如悠然南山之于陶潜。

且念初心看人生。林清玄曾说,一尘不染不是没有尘埃,而是尘埃任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我想,我也该是如此,不是处处企盼着一份完美的生活,而是在尘埃累累中亦能不忘初心,双眸清亮,无论春雨夏雷秋霜冬雪,都能认得清我所选择的道路,然后掷地有声地走下去。因为我能清楚地听到那春风十里,因为我能清楚地看到那陌上花开。

且念初心守信念。世界飞速运转,人人都恨不得自己能一个劈成两个用,我却听闻内联升纳的布鞋底子九十多道工序至今一道未省。教育大业,应试机制,我们不得不承认分数依然是一项衡量标准,然我亦听说四川某状元不想做“普通人”却不知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而沦为街头流浪汉的故事。我想到了我们身处的世界,这个日益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也许,最初我们只是想在闲暇时静静读写书记录些心灵感触,可是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各种疯转的晒旅游照片晒美食等就按捺不住想要一起跟风;也许,最初我们只是想轻轻握着心爱之人温暖的手并肩躺在浅夜清香柔软的草地上一起看繁星点点,可是拿起智能手机时又禁不住放下她的手开始专心刷动态……我想,我真的该守住初心,不应因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心际杂乱之时便抬头望一眼窗外那永远永远春绿冬白的老榆树,轻吟木心的《从前慢》,诚诚恳恳,心无旁骛,顺其自然,初心不负。

且念初心,瓜藤豆须依然纠缠着慢慢生长,一切本就是最美好的模样。

山东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5

恍然记起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莫过于新华书店了(因为根本没见过图书馆),那里对我来说有无尽的吸引力,但我对那里却充满复杂的情感,每次进城都要到位于市中心的新华书店,心中满是庄重,走进去,打开一本书,那油墨的香味就伴着书页的翻动淡淡散出,但总不能安心读个过瘾,工作人员或提醒或警示或不屑的眼神总让我惴惴,而每本书的价格又让我却步,所以每次从那里出来都有“逃”出来的挫败感,甚至还有点屈辱,但下一次又会不顾一切地走进去。于我而言,有书的地方就是神圣之地,就是心灵的栖息地。

那缕书香,魅力永远都在;

书中的浩瀚带给我的敬畏,让我欲罢不能;

而能尽兴徜徉其中的幸福感,让我对那里持有数年如一日都不曾削减半分的热情。

大学几年,我尽享图书馆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那份肃穆,沉醉于那安然静谧的时光,迷恋窗外斜射的阳光伴着书香环绕身旁。在那里,我寻到了心灵自由之所在,感受到高尚的灵魂面前,自己的那份渺小,并且深深喜欢这渺小,它让我敬仰,让我思考,让我进步,让我坚定内心的追求,让我前行的脚步更加笃定,让我内心更纯净,更相信历史的足迹,相信时光的伟大,相信人类的力量。一如那年的西藏行,触目可及的是山连着山,上面是蓝天,远方还是山,我们在这份神秘与永恒中如蝼蚁,但我全身心每个毛孔感受到的都是令我颤抖的幸福和激动。心,有了皈依;灵魂,便不会忧惧。

可惜的是,工作以来,城市中再没有这样的读书之地。中学校园里的图书馆规模小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形同虚设,师生根本无法享受到大量藏书和在其中读书的氛围。书店兴起,尤其是学校附近,各类教辅资料充斥其中,一家专售文学类书籍的席殊书屋,伴我度过刚工作那几年的孤寂时光。但就在前年,也关门了,老板不无伤感:似乎没有人愿意读这些书,真的无用吗?

有人抱怨这个社会越来越功利,有人批评世风为何如此暴戾,有人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指点学生多做题目、与高考无关的书少看……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忙碌,城市越来越繁华,邻居大姐的服装越来越漂亮,但粗俗势利依然存在,更多的人感受到:心,无处安放!

可喜的是,我们等来了全天开放的城市图书馆,看到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看到更多的人尽享社会公共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利,我欣喜于这个变化,我相信,在图书馆里,不管你是读书还是休息,你都会在那个氛围中安静谦和,那一排排的书会消解你的狂妄自大,融化你内心的喧嚣和焦躁,你能在那里找到一片土地,滋养性灵,陶冶灵魂。就像赫尔岑所说,那里是思想的公共餐桌,应邀者围桌而坐,各自寻觅所需的食物。

我有一个梦想,不久的将来,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相对规模的图书馆供居民读书休息,都有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图书管理员,每个居民都能从阅读中受益,都能发自肺腑热爱阅读、热爱生活。

2013年山东卷高考政治真题 篇6

文科综合试题

17、山东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产品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根据受害程度给予农民补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B、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完善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18、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19、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20、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3、“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24、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5、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30、(22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表3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材料三 科技发展丰富了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使表达和倾听更加贴近;科技发展振奋了国人的精神,航母入列,“神九”飞天、“蛟龙”入海„„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8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技发展对于政治生活的意义。(8分)

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

(2)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8分)

38、(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4(4分)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6分)

39、(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与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5。(4分)

灯”。从道德与法的角度,谈谈如何点亮交通文明的“照明灯”。(6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答案

17—25 DBDCACCBA30.(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3)科技发展拓宽了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科技发展有利于政府更好听取民意,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科技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高考物理试题山东卷 篇7

一、缺少元素化合价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某含铬[]废水用含硫亚铁铵[(NH4) 2SO4·Fe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 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 mol

(B)处理废水中的物质的量为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分析:本题溯源于2009年安徽理综化学卷第27题: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其对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流程(其他省略).该流程图示明确暗示+6铬的还原产物为+3价,不会给考生带来障碍.而今年全国卷第13题没有给出任何有关重铬酸根离子还原产物价态信息,第三册《化学》彩封图中介绍“重铬酸钾(K2Cr2O7)晶体”呈橙红色,教材在常见的氧化剂中只介绍了高锰酸钾等常见氧化剂,没有介绍“重铬酸钾”,导致大部分考生无从下手,甚至部分教师也不熟悉,仅在有关重铬酸钾的训练题中出现铬的价态变化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本题缺少必要信息“还原产物中铬显+3价”.如果高考有意识将“题海”信息迁移到试卷中,对中学化学教学有负面影响,鼓励中学教与学脱离教材,游于“海题”.

二、物质转化有悖教材

例2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图2示(其他略)如下.

分析:教育部考试图2中心提供答案:A为氧气,B为铁,G为氧化铁,并且第(3)小题按G为氧化铁进行计算.由于教材只介绍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与铝也能发生铝热反应,这样会导致第(3)小题书写离子方程式和计算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看,Fe3O4可以继续被氧化成氧化铁(Fe2O3),但是,教材只介绍“……,是一种黑色粉末,FeO它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3O4”,查阅资料知,铁的氧化物的分解温度及铁的燃点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知,铁在氧气中燃烧不会生成氧化铁.教材并没有介绍,四氧化三铁进一步被氧化成氧化铁.对教材研究较细的考生,可能紧扣教材,将G判断为四氧化三铁,导致第(3)小题错误!铁在湿空气作用下,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生成氧化铁(铁锈),显然不符合题目“铁(B)与氧气(A)反应”要求.从铝热反应定义看,铝热反应指熔点较高的金属氧化物与铝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金属和氧化铝的反应,如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等与铝反应等.四氧化三铁与铝发生的铝热反应仍然可以用于焊接铁轨.

综上所述,本题G为四氧化三铁更符合中学教材和教学实际.

三、描述现象错误

例3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略)

分析:第27题第(5)小题:描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现象,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碳”.该答案存在3点值得商榷:(1)现象与产生现象原因混淆.生成的碳是观察反应器内壁附着黑色粉末的原因,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名称或物质的化学式”,因为实验现象是化学反应的外观表征,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试题要求描述实验现象,在本实验中,只能观察到黑色粉末,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不是碳,还需要用化学方法检验,不能根据物理性质(颜色)确定物质组成.查阅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72页对教材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的结论是,“实验表明,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的碳附着”.教材这段文字是对该实验现象描述和产生现象原因进行解释,在教学中要求区别现象与原因.(2)碳元素与碳单质混淆.中学教学要求区别“碳”与“炭”.“碳”指碳元素,如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炭”指碳的单质,如活性炭、炭黑、炭粉等.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101页“……,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说明教材在此处已严格区别“碳”和“炭”.(3)实验现象忽视“真实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实验现象要真实反映化学反应过程,本小题答案没有很好地表征化学反应过程.本实验过程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浓白烟”,触摸瓶壁明显感觉到“烫”,冷却后才能观察到白色粉末.为了导向中学教学,尊重教材,尊重实验事实,本小题答案应为“镁条剧烈燃烧,产生浓白烟,反应器内壁有白色粉末、还附着黑色粉末”.

四、答案不符合原理

例4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30题)(略)

分析:第30题第(5)小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

笔者认为第④种有机物不符合题意.其理由一:查阅资料,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烃有如下规律:(1)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2)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分两种情况:①碳碳双键上含碳氢键,氧化产物是羧基,例如:

②碳碳双键上不含碳氢键,氧化产物为酮.例如:

(3)芳香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不含α-H的芳香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含—CH3、—CH2R、—CHR2、—CH=CHR等都能被氧化成羧基.理由二: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理综卷第27题给出信息:理由三:查阅《高考复习讲义》[化学课标专用,杜志建主编,天星教育出版(2011年3月修订版)]第215页“烯烃和炔烃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如果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过量,烯烃、炔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会完全断裂,生成羧酸、二氧化碳或酮,…,

综上所述,第④种A的同分异构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过程为

不能得到对苯二甲酸().所以,本题(5)的答案应为4种,其中,第⑤种A的同分异构体含有环丙烷基,中学不作要求.

五、物理量与单位错位

例5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13)选项(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给出答案中认为(C)项正确.显然,(C)项混淆了“电子数”与“电子的物质的量”,电子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关,单位是“个”,而“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毫摩尔(m mol),二者不能混淆.笔者认为(C)选项应修订为“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nx mol”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6.02×1023”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高考物理试题山东卷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考;化学试题;情境创设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8–0082–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纸笔测验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1]”基于这一要求,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试题情境的选择与设计,通过将所要考查的能力要求、方法要素及知识内容与试题情境巧妙融合,从而实现对问题解决、信息获取及科学探究等能力领域的深度考查。鉴于情境设计在实现高考化学试题能力考查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使情境化试题的考查价值得到更大的彰显,有必要对以往高考化学试题的情境创设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本文以山东省实施分省命题九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情境的选材来源、试题情境的考查功能,并对优化试题情境创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对今后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意义

高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选拔性考试,它强调对考生能力素质的全面考查。而能力素质不仅指外显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考生在试题情境的理解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结构,即考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和问题解答的观念与方法[2]。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自然学科,化学试题应有目的地创设真实的情境,让考生在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情境化的试题不仅可以满足高考以能力考查为立意的试题要求,更表现出多方面的价值优势,例如:①发挥高考试题的教育功能。通过为试题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给考生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问题系统,考生解题的过程成为一个如何面对未知世界的教育过程,通过情境化的试题,潜移默化地渗透对考生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领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真正提高科学素养。②实现高考试题原创化,体现公平性。通过创设一些原创性强、角度新颖的试题情境,让所有考生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考生搭建公平竞争的试题平台。③发挥高考试题的导向功能。通过在高考试题中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淡化对知识记忆以及解题技巧的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领基础教育真正跳出题海,进而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正是由于情境化设计在提升高考化学试题考查价值上所体现出的独特优势,关于试题情境创设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1996年,冬镜寰就提出了“创设试题情境是高考化学试题从基础型向基础-能力型转变的需要”的观点,指出对高考化学试题进行情境化设计的必要性[3];王后雄则对高考化学试题选材的依据进行了阐述[4];而赵宇、曾兵芳等人则分别就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在情境创设上的特点进行过分析与研究[5,6]。我们注意到,上述研究大多是就高考试题情境创设的原则要求或是某年度高考试题情境创设的特点进行的定性讨论,目前尚缺乏对高考化学试题情境创设的系统性量化研究。

山东省作为最早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份之一,自主命制高考化学试题迄今为止已经九年,九年间山东卷化学试题命题愈发成熟,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试题风格。因此,通过对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的情境创设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分析试题情境的来源及考查价值,探讨试题情境创设的优点与不足,将为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提供有价值的思考,从而实现高考化学试题的考查功能。

2 研究方法

2.1 试题情境的分析模式

以三年试题为一组,将2007~2015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分为了三组,并对其进行全样本统计(主观题以小题为单位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2007~2009年63道试题中,设置了情境的试题有48道;2010~2012年63道试题中,设置了情境的试题有50道;2013~2015年59道试题中,设置了情境的试题有54道。由此可见,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始终非常强调对试题情境的创设,且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这也反映了高考命题者对于重视试题情境化设计这一命题理念的认可。为对这些试题的情境创设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从试题情境的选材来源和考查功能的价值层级两个角度入手,构建了高考化学试题情境分析框架。

2.1.1 试题情境素材的选材来源

结合王后雄和龚伟等对化学试题素材选取来源的分类标准[7,8],将高考化学试题情境素材的选取来源分为四类:

(1)社会与生活。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自然学科,像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工生产中的实例、化学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应用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的一些事件都可以作为试题情境的素材来源。2008年山东化学卷29题以“北京奥运会火炬燃料”为试题情境,2010年山东化学卷28题围绕“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设计等,这些试题的情境都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科知识。化学学科有着特殊的学科结构,“化学反应”、“物质结构”、“电解质溶液”等均属于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也是高中学生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高考试题可利用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作为切入点进行考查。例1是2011年山东化学卷的14题,该题正是利用考生掌握的“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围绕弱酸稀释这一过程创设了问题情境。

例1 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3)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从化学实验的视角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的高考试题。像2015年山东卷的31题就是围绕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Ba2+浓度的化学实验创设了试题的情境。

(4)化学模型及数据图表。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化合物的分子模型、理想化的反应模型或是记录数据的图形表格等,利用这些化学模型及数据图表来创设问题情境,在考查考生由模型图表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学科能力的深入考查。例2是2013年山东化学卷的10题,该题正是利用莽草酸的分子结构来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了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2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2.1.2 试题情境考查功能的价值层级

如前文所述,情境化试题已经成为高考化学试题的主流。不同试题情境所发挥考查功能的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可分为三个层级:

A层级——试题情境与考查内容无直接关系,考生只需识别考查问题即可,试题情境更多是作为阅读性材料出现。

B层级——考查的内容与试题情境互相融合,考生需从试题情境中获取关键信息并将其运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C层级——考查考生的自学能力,考生需将情境信息进行内化,与已有知识进行重组并加以理解运用。

例3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例3以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为试题情境引出考查问题,但试题考查内容与试题情境相关性不大,情境材料可有可无,仅仅是作为一段阅读材料出现,这类试题我们将其归为A层级。

例4考查内容为电化学原理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试题创设了利用离子液体作电解液在钢制品上镀铝这一考生相对陌生的试题情境,考生必须抓住“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的试题信息,结合已有的电化学原理相关知识才能够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这类试题将考查内容与问题情境相互融合,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了较高要求,更有利于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类试题可归为B层级。

例5 一定温度下,某贮氢合金(M)的贮氢过程如图所示,纵轴为平衡时氢气的压强(P),横轴表示固相中氢原子与金属原子的个数比(H/M)。在OA段,氢溶解于M中形成固溶体MHx,随着氢气压强的增大,H/M逐渐增大;在AB段,MHx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氢化物MHy,氢化反应方程式为:

在B点,氢化反应结束,进一步增大氢气压强,H/M几乎不变。η表示单位质量贮氢合金在氢化反应阶段的最大吸氢量占其总吸氢量的比例,则温度为T1、T2时,η(T1) η(T2)(填“>”“=”或“<”)。当反应(Ⅰ)处于图中a点时,保持温度不变,向恒容体系中通入少量氢气,达平衡后反应(Ⅰ)可能处于图中的 点(填“b”“c”或“d”)。

例5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试题围绕贮氢合金(M)的贮氢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图表及文字描述等方式提供了诸如贮氢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贮氢效率η等考生比较陌生的信息,考生需将这些信息加以内化并与已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解决问题,试题对考生获取、加工、整合与运用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的价值层级可归为C层级。

2.2 利用二维框架对试题情境进行分析的实例说明

利用前述的分析模式对试题情境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将试题情境在二维框架中进行定位,并加以标记。仍以前面的案例为例,例1的情境素材源于“学科知识”,考查功能的价值层级为“B层级”,因此我们将其类型标记为“学科知识-B”;例2的情境素材源于“化学模型”,考查功能的价值层级为“B”,我们可将其类型标记为“化学模型及数据图表-B”。利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对每道试题的情境进行标记,如例3的试题情境类型为“社会与生活-A”,例4为“社会与生活-B”等等。

2.3 山东高考化学试题情境设计的统计结果

利用上述的二维框架分析模式,我们将九年间山东卷所有的情境化试题的情境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 结果与讨论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问题,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仍以三年的试题作为一个试题组,希望通过对比不同试题组在情境选材和考查功能价值层级两个维度上的差异,以定量的方式来说明山东化学试题在上述两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并明确试题情境创设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对试题情境创设提出优化建议。

3.1 情境化试题素材选取来源的统计分析

对比三组试题(见图1),可以看到,围绕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试题比例基本上保持在25%左右,这一较高的比例反映出高考命题者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也是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性的相应体现。

从社会与生活出发来创设情境的试题九年间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比例,特别在13~15年间更是达到了32%。这些试题通过模拟、再现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或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及发现,起到了引导考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广泛联系起来从而树立其学以致用意识的作用,也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围绕化学模型或是数据图表来创设问题情境的试题比例则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情况,这类试题具有信息鲜活、内容丰富的显著特点,对考生信息识别、加工、运用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基于考生已有学科知识来创设情境的试题比例则有所下降,由07~09年的33%和10~12年的32%降到了13~15年的24%,这表明高考命题者在创设试题情境时尽量避免使用考生熟悉或是平时复习中经常遇到的素材来设计问题,而是通过求新求变来创设一些原创性强、角度新颖的试题情境,这样做也可以防止试题考查功能退化为对简单记忆的考查。

综上所述,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在情境素材的选择上表现出增强新颖度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两个特点。这些变化对于有效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也体现出了新课程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和要求。当然,命题者在选择试题情境素材时应保持足够的谨慎:在提高情境新颖度的同时,应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在其认知发展特点之上适当地增加情境陌生度;在将呈现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理综考试题量大、时间紧的特点,避免试题中信息量过大现象的发生。

3.2 情境化试题考查功能价值层级的统计分析

对历年来山东高考化学情境化试题的考查价值层级进行了分类统计(见图2),可以看到,属于A层级的试题比例尽管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但在13~15年仍达到接近30%的比例,该层级试题比例过高必然导致情境化试题考查价值的弱化;属于C层级的试题比例则一直在10%左右,对于一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考生区分度不足。在今后的命题工作中,有必要减少A层级的试题比例,并适当提高C层级的试题比例,从而使情境化试题的功能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九年来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情境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我们认为高考命题者对于情境化试题在考查功能上的价值优势有了足够的认识,并且也越来越重视对试题情境的优化设计。命题者一方面不断追求情境的新颖性,以考查考生在陌生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力求试题情境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从而实现对考生信息素养的深度考查。尽管山东卷化学试题在情境设计上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我们也看到有些试题在情境设计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命题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

4.1 情境设计的合理性

如前文所述,某些试题还存在利用社会热点“穿衣戴帽”的现象,情境更像是一种试题的包装,问题情境与考查内容及能力目标并没有真正融合,这样的试题情境非但不会提高试题考查的功能价值,反而会增加考生的阅读负担。因此命题者应重视考查内容与试题情境的融合,保证情境设计的合理性。

4.2 情境设计的真实性

高考化学试题常常围绕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情境,需要强调的是试题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要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以化工生产中的除杂工序为例,工业生产一定要考虑成本问题,因此只要能确保产品的纯度要求,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并没有对是否引入某些新的杂质提出原则性要求,这一点并不符合高中化学“不能引入新杂质”的除杂原则。此类情况需要命题者予以足够的重视,既不能违背生产实际也要贴近高中化学的教学实际。

4.3 情境设计的适应性

高考命题者应努力创设新颖的试题情境,但新颖并不等于新奇,试题的情境不应超出考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是考生实际的生活阅历,否则就将导致命题者设计目标与考生实际应答行为目标间的偏离,进而导致试题测量效度和分数信度的降低。毋庸讳言,目前确实存在某些试题情境超出考生的认知水平或生活经验的现象,试题往往需要提供冗长的附加信息引导考生作答,在考试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对试题信度、效度的损害,必须引起试题命制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36.

[2]吴新建,张贤金等.试题情境“新”“特”背景材料的认知要求控制[J].化学教育,2015,(9):42~45.

[3]冬镜寰.高考化学试题的情境与设问[J].中国考试,1996,(2):76~80.

[4]王后雄.试论高考化学试题的选材[J].化学教学,2004,(2):64~68.

[5]赵宇.不变的知识点变化的情景——评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命题的特点[J].化学教学,2007,(10):54~56.

[6]曾兵芳,郑燕等.2011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与思考[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11):45~50.

[7]王后雄.新课程下高考化学试题内容选材及能力结构要素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7,(8):10~12.

上一篇:广播电台播音主持论文下一篇:主题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