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食品安全(精选9篇)
但都是白天,发现确实没有菜农打农药,但奇怪的是,这里有很多农药店。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菜农都是傍晚或是晚上悄悄的给蔬菜打农药,而且很多都是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等。据当地一位领导介绍,只要拿到了无公害的牌子就没有人怀疑了,也就拿到了通向全国各大市场的通行证,但在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广州几家大超市所售蔬菜农药残留超标n
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分5次在位于广州的三大超市(万佳、百佳和家乐福)的8家分店抽取了85个蔬菜和水果的样本,送到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坊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有85%的样本含有农药残留,而有14%样本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有25%的样品检出国家禁用的农药。其中,在万佳抽取的一砂糖桔中更是检出8种残留农药,包括3种禁用农药。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一种剧毒农药甲基对硫磷的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40倍。我国市售蔬菜有一半属于农药残留超标n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06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抽查结果最为引人关注。质检总局这次共抽查了23个大中城市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发现有47.5%的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也就是说,在我国有将近一半的蔬菜都是按国家规定属不能食用的“农药蔬菜”。n
上海市的有关调查表明:2006年上海市场各类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超过以往任何年份。草莓的农药残留超标n
2006年12月,深圳市对全市主要的草莓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行了抽查检测,共抽检了14家生产基地、2家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共73个
批次的样品,平均合格率为49.3%。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检测出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残留。草莓植株低矮,果实细嫩,容易发生病虫害,其种植过程中要经常施用农药。为了增产增收,一些果农甚至在采收期间也喷施甲胺磷等高毒农药。而草莓表面粗糙,很容易吸收农药残留。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草莓,很可能引发腹泻,甚至造成农药中毒。因此,消费者应慎食草莓,尤其不要到草莓园采摘草莓直接食用。出口日本的胡萝卜农药残留超标n 2007年4月11日,日本做出决定,对我胡萝卜及其加工品所含农药甲胺磷加强进口检查,将检查比例提高到50%。称如果再查出该农药残留超标,将实施100%抽检。根据日方提供的资料,4月初,日本神户从我国福建厦门进口的一批生鲜胡萝卜中检出甲胺磷,检出值为0.04ppm,该项目在日本的残留限量标准为0.01ppm.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包括表面沾附污染和内吸性污染。其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Ù农药性质;¢Ú剂型及施用方法;¢Û施药浓度、时间及次数;¢Ü气象条件。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由于施用农药和工业三废的污染,大量农药进入空气、水和土壤,成为环境污染物。农作物便可长期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尤其是从土壤和灌溉水中吸收农药。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如饲料污染农药而导致肉、奶、蛋的污染;含农药的工业废水污染江河湖海进而污染水产品等。4.其他来源的污染¢Ù粮食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的污染;¢Ú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Û粮食储存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Ü事故性污染,如将拌过
农药的种子误当粮食吃,误将农药加入或掺入食品中,施用时用错品种或剂量而致农药高残留等。
三、农药残留的危害Ø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平衡Ø产生抗药性害虫和杂草Ø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Ø影响食品安全和外贸出口p 急性毒性:表现为急性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有机磷急性中毒毒性较强p 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蓄积毒性p “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质。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 p 有机氯杀虫剂:DDT、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p 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p 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p-二恶英)、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1964年,RachelCarlson出版《寂静的春天》
“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戈尔 1992年,一个杰出美国人组织推选《寂静的春天》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书
二、有机磷农药n 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 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马拉硫磷(4049)、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
n近年来,有机磷农药已成为我国使用最主要的一类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用作物。该农药残留低、降解快,但大量使用仍会造成其残留过高问题,长时间接触对肝脏功能有损。n 有机磷农药早期发展的大部分是高效高毒品种,如对硫磷、甲胺磷、内吸磷等,而后逐步发展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使用大量剧毒有机磷农药。n 如: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但农民仍然使用。p中毒机制:与胆碱酯酶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抑
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累积而使中枢神经中毒。p症状:流泪、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瞳孔缩小;严重时抑制呼吸中枢,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缺氧和窒息而死亡 毒性p急性毒性:有机磷农药主要表现急性毒性p慢性毒性:可造成肝脏损伤及功能下降p三致作用:有一定的三致作用p环境毒性:可降解,对环境污染较轻 n 有机磷农药中毒南方:以油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北方:韭菜、甘蓝; n 预防措施:一洗 常规多次清洗;二泡
清水短时间浸泡;三沸水漂烫5~10分钟,清除残毒90%;四削皮如马铃薯、萝卜等;
削去皮后再用清水冲洗一下
三、氨基甲酸酯类主要种类 西维因克百威呋喃丹速灭威涕灭威灭多威
n 特点:对虫害选择性强,作用快,对人、畜毒性低,易分解,在体内不蓄积。常用产品有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叶蝉散。n 中毒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活力,在胃内酸性条件下易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类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而呈现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四、拟除虫菊酯类n
是一类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低的农药,常用的有氯菊酯、溴菊酯、氯氰菊酯、甲醚菊酯等n
特点 高效:比前三代强 低毒:比前三代低 低抗性 广谱性 环境兼容性:不稳定,降解速度快 n
中毒机理:中枢神经毒,改变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使神经传导受阻,动物出现流涎、共济失调、痉挛等症,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现在各国都非常重视农药残留工作,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专门设有农药委员会农药残留工作部、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他们定期讨论各种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最高残留限量标准(MRL),并推荐给各国使用。我国根据相应的国际标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颁布了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标准。
(五)农药残留分析n 常规的农药残留分析大致分为以下几步:n
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n
2、样品的提取和浓缩n
3、净化
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喷洒农药是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农药在农业中的使用十分普遍,但农药固有的化学性质和不当使用会对瓜果等农产品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如果农产品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瓜果等农产品生产中大量使用或使用农药不当,将严重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性,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2010年发生的海南豇豆事件就给农药的安全使用敲响了警钟。基于此,本文探析了瓜果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基本现状,根据现有的科技手段,就农药的残留和合理使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对农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帮助性作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农业中农药的使用相当广泛,农药对危害农业虫草等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农药残留是指在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后,在农作物上残留的微量农药和有毒的代谢物,一般农药都不是由单一物质构成,而是由几种混合物及其制剂组成,因此农药残留的危害性极大。一个国家的基本物质保障包括食品的供应充足和食品的整体安全性,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食品是否安全卫生、是否对人体有害已成为当前食品行业和农业十分重视的话题,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也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保健和食品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对食品的营养、安全和保健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合理处理农药的残留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控制农药残留的基本措施
对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在整个农业产业中,农产品的农药监管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农业中的生产、采摘、收获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相应的工作,为食品的安全做基础性的保证,不能出现疏忽的现象,否则就会对食品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基于此,相关的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应逐渐改进和完善生产的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各监管部门的合理沟通合作,禁止各类禁药和假冒伪劣的产品进入市场,进而流向农业生产领域。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基本农业国情,高效地完善和确立农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改善原有的基本体制,避免出现真空现象。
推进标准化生产机制,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农业的标准化对于整个农业的基本发展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监督检测体系和农药的监测体系,目的之一就在于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农民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农药的使用方面,应对生产进行标准化的确定,对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和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地规定,同时制定合理的基本用药程序,根据实际的农药应用对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合理地推广,控制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综合考虑农药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升农药的利用率,更好地对农业从业者对农药的利用进行指导。通过合理制定标准化的农药使用机制,降低农药残留。
加强科研攻关,加速新型农药的研制,对农药产业进行合理调整
我国是农业大国,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生产的过程也是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在整个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仍是比较普遍的。在瓜果等农业产品的农药使用过程中,杀虫剂的使用相对广泛,应更加深入了解现有的农业环境,在更短的时间内研究出更为广泛高效地新型的农药代替具有剧毒和高残留的农药,使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再出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国家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在原有的科研基础上,加强科研的攻关力量,在源头上对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储备和相关的技术性支持。
结语
【关键词】食品;农药残留;控制方法;检测技术
1.食品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病虫害属于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害生物约为2000多种,其中仅病虫害就占1600多种。这些生物不但种类多、分布广,而且成灾条件也比较复杂,且发生频率较高。若是不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防治,每年将会造成粮食总产量损失15%、蔬菜25%。在病虫害的防治中,按照当前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水平,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仍是最方便、最廉价、最有效的解决措施。特别是遇到各种突发性灾害时,仍旧没有任何一种治理方法能与化学农药相媲美。如我国02年时发生的特大蝗灾便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的,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可以预见,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离不开化学农药。然而,在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农药残留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高达300多万,其中仅有机磷中毒的就占70%。而我国每年农药中毒的人数约为10万左右。
2.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分析
农药残留主要是指在施用农药后,食品表面或是内部残存的一部分农药,其中包括农药自身以及农业发生降解和代谢后的生成物等等。一旦人们食用了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便有可能导致农药中毒。为何食品中会有农药残留,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2.1农药是病虫害防治主要手段之一
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从而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对农药使用的正确认识,很大一部分农民认为,农药杀虫效果好,起效快、成本低,所以习惯用农药进行杀虫。同时因为农民不了解用药技术,一经发现效果不佳时,便采取加大农药剂量的方法来提高防治效果,这样不仅加重了农药残留,而且还使一些虫害的抗药性增强,只要一发生抗药性强的病虫害,农民便会不断加大用药量,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此外,更加严重的情况是有些农民为了一己私利非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如果这样的食品流入市场,那么对人们身体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2.2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十分明显,大多数农民对使用无公害农药的认识也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屡有发生。杀虫剂类农药是影响蔬菜质量的主要农药产品之一,其中又以有机磷类为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个70%,即70%的农药为杀虫剂、70%的杀虫剂为有机磷类、70%的有机磷类农药为高毒、剧毒和高残留。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农民都认为见效快的就是好农药,往往认为一些低度、无公害的农药不仅价格昂贵,并且见效慢,所以不是好农药。正是农民的这一思想和农药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3.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方法及检测技术
3.1农药残留的控制方法
3.1.1农药选择
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农药是控制农药在食品中残留的最佳途径。以往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农药的价格及其防治效果,而当前应在考虑这两个指标的同时,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农药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对环境的影响上面。表1对于农药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1.2合理对农药进行使用
具体包括农药的使用时期、浓度、最大使用次数以及安全间隔期等等。这些都在农药使用指南中有详细规定,建议使用者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尽量杜绝什么药好用就用什么药或用药过量的情况发生。虽然这些控制方法比较简单,但却是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基础、最有效的措施。
3.2食品农药残留分析样品预处理技术
3.2.1超声波萃取
又被称为超生化学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声波使物质的化学反应加速,或发生新的反应,以此来提高化学反应产率及提取效率。大量文献都对超声波萃取技术应用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进行了详细论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十分良好。
3.2.2固相萃取
这是一种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机制的样品预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固体吸附剂吸附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使之与干扰化合物及基体分离,再利用洗脱液进行洗脱,以此来达到净化与分离的目的。现阶段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农药对水资源污染的检测当中。如果将其与HPLC相结合便可以实现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
3.2.3微波辅助萃取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微波能对溶剂的萃取效率进行强化,借此来使被分析的物质从基体中分离出来。其具有分离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3.3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3.3.1生物传感器技术
目前,被广泛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电压型生物传感器、安培型电极、光纤生物型、电位型电极等等。随着近年来提取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已能同时对上百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3.3.2气象色谱检测法
该技术主要是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常被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当中,其特点是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离效果良好等,是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量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3.3.3液相色谱法
具体是指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检测法,其能够对分子量大、极性强和离子型农药进行分离检测,也可用于易受热分解的农药检测。较为常见的仪器有荧光检测器、紫外吸收检测器等等。
3.3.4色质联用法
该方法是指利用气相或是液相与质谱联合使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它不仅具备色谱检测分离效能高的优点,并且还兼具质谱检测能够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优点。该方法可以同时达到定量和定性检测的目的,十分适合应用于农药降解物及代谢物的检测。
4.结论
综上所述,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对农药残留的分析、控制和检测已经势在必行。由于各种食品的组成成分都比较复杂,并且基本都不相同,加之农药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这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务之急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上,这对于人类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琪.食品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孙晶晶.食品中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7).
1、科学用药,为耕者谋,让食者安。
2、使用农药勿随意,科学合理高效益。
3、一喷三防效果好。科学用药产量高。
4、科学用药第一步,读懂农药说明书。
5、精准合理施药,绿色高效健康。
6、种植宜细不宜粗,农药在精不在多。
7、增产增效不用愁,科学用药保丰收。
8、科学用药,省钱增效,致富法宝。
9、科学用药,安全高效。
10、用途用量用心记,为你为我为大家。
11、药让农业更生态,药让食品更安全。
12、提倡科学用药,促进生态平衡。
13、科学用药·丰收可靠。
14、庄稼生病不急不躁,科学用药不多不少。
15、科学使用要牢记,别拿农药当儿戏。
16、农药亦有间隔期,科学使用须谨记。
17、欲想寿比南山,科学用药为先。
18、科学用药正能量,生产丰收奔小康。
19、农药对症用,超量危害重。
20、高温逆风勿打药,搞好防护决不错。
21、滥用农药不可取,科学用药要谨记。
22、农业生产路千条,科学用药第一招。
23、农药使用看说明,病害不清找专家。
24、农药标签记三条,登记、批准、标准号。
25、安全喷农药,戴好防护罩。
26、科·学认识,学·会使用,用·药减量,药·控残留。
27、食品安全为首,用药科学为先。
28、让农药使用更科学,让粮食增产更绿色。
29、减量控害讲科学,绿色植保促丰收。
30、科学用药一小步,大地丰收迈大步。
31、科学用农药,高产又环保。
32、科学使用农药,给力五谷丰登。
33、天时地利,面面俱到;明规晓理,对症下药。
34、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危害。
35、为科学用药点赞,为农民丰收喝彩。
36、使用农药不可少,科学合理更高效。
37、科学用农药,食品才放心。
38、把农药管在前头,把污染灭在源头。
39、农药用的好,作物产量高。
40、要想庄稼长势好,规范用药少不了。
41、要想庄稼长得好,科学用药是个宝。
42、科学用药投入少,收成好来品质高。
43、农药安全减量,绿色成就梦想。
44、农药随便打,贻害千万家。
45、科学使用农药,责任重于泰山。
46、倡导科学用药,改善农业生态。
47、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8、掌握时机巧用药,事半功倍效果好。
49、农药残留不超标,健康生活更美好。
50、对症用药防虫害,降低污染保生态。
51、我以我心爱农业,我以我行喷农药。
52、环保农药新时代,服务三农人人爱。
53、科学使用农药铭于心,放心食品生产践于行。
54、农药安全铭于心,科学使用践于行。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期所需要的所需的天数。蔬菜上常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为:
(1)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天,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天,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50%加瑞、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2—3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4天。
(2)杀虫剂:10%氯氰菊酯乳油2—5天,2.5%溴氯菊酯2天,2.5%功夫乳油7天,5%来福灵乳油3天,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天,1.8%爱福厂乳油7天,10%快杀敌乳油3天,40.7%乐斯本乳油7天,20%灭扫利乳油3天,20%氰戊菊酯乳油5天,35%优杀硫磷7天,20%甲氰菊酯乳油3天,10%马扑立克乳油7天,25%喹硫磷乳油9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天,多来宝可湿性粉剂7天。
一、随时检查经营场所及库房内电源、电闸等带电设施的安全。
二、随时检查消防设施及器材、注意保养、更换、添置,确信完好有效;堆放的农药要远离明火、火源,做好防火、防盗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三、随时检查经营场所及库房内的温度湿度,根据季节不同,调节温度、湿度及通风。
四、随时检查农药及其包装物防止标签脱落,避免错发,发现破损及时整理或调换,对过期农药及时酌情处理。
五、在农药销售过程中,涉及数量,必要分装、取货等直接接触农药人员,使用防护器具。农药经营岗位操作规程
一、管理人员要身体健康,每年做一次健康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换人。
二、管理人员进入库房,要做到先开门窗通风,再进库。
三、库房内严禁吸烟,作业过程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和眼睛,每次作业完后及时用清水清洗。
四、搬运农药时要戴口罩、手套,穿长衣裤,避免农药直接接触皮肤。如有污染,及时清洗,发现中毒症状及时离场就医。
五、破损农药及包装物不得随意乱扔。
六、搬运、堆放农药要轻拿轻放,严禁倒置。农药经营仓储管理制度
一、农药实行专库专储,入库分类整齐堆放,不与食品等物品混放,不露天存放。
二、库房实行专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随意入内。仓库保管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三、仓库保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存储的农药要经营清点、检查,对包装破损失要及时上报和处理,避免产品变质或造成其他损失。
四、仓储库房的消防,防盗和通风设施应保持良好,严防火灾、失盗和中毒事故发生。
五、配置明示标牌,对农药进行分类保管。
六、做好出入库登记,保证账物相符。
农药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三、农药部经理和业务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安全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
四、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剧毒农药和杀鼠剂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
五、不得经营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六、经营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销售的农药存在的危险因素;
七、农药不得与其他货物、危险化学品和日常用品混放在一起;
八、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和失效的农药;
九、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产品;
十、时刻注意防火、防盗、防中毒。农药经营人员管理制度
一、企业对职工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其内容包括安全毒任教育、安全经营管理教育、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事故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
二、企业对职工应进行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培训,农药经营安全管理和农药专业知识培训,经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经营。
三、企业对职工要针对经营的项目、品种、类型进行教育,使其了解经营、管理、使用、搬运、储存等安全常识,存在的问题、注意的事故,防止事故发生。
四、企业对职工要进行仓储、保管、运输等方面的教育,了解经营品种的特殊要求等。
五、企业要对职工进行防火、防电、防震等事故教育,注意人身安全,杜绝事故发生。
六、职工要认真履行职责,按操作规程办事,工作时间集中精中精力、不晚岗、不串岗、不干私活等行为的发生。
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制度
一、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逐渐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农药经营者应当告知购买者对农药包装物进行回收处。
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大力宣传,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处乱丢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危险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乱扔空农药瓶、瓶料包装袋的不良行为。
五、农药经营者应当设立农药爽快装物回收专门场所,确保农药废弃包装物有效回收利用。农药经营使用管理指导制度
一、农药经营人员应当具备农药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熟悉农药管理规定,能够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二、农药经营者应当向购买人询问病虫害发生情况并科学推荐农药,必要时应当实地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正角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不得误导购买人。
三、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配备相应的用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农药经营应急处置制度
一、发生事故(如火灾、中毒等),应立即拨打110或120急救电话,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防止人员伤亡;
二、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三、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险程度;
1 美国农药监控计划
1.1 概述
PMP由FDA下属的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CFSAN)、兽药中心(Center for Veterinary Medicine,CVM)和法规管理监管事务办公室(Office of Regulatory Affairs,ORA)共同组织实施。PMP抽样产品种类和农药范围由CFSAN和FDA现场农药专家和经理共同决定。由于监控计划中需要覆盖的农药范围和食品种类繁多,进口监控食品农产品分为谷物及谷物制品、乳/乳制品/蛋、鱼/甲壳类/其他水产品、水果、蔬菜、其他6大类,另外还监控动物饲料。每年监控农药种类均有所差别,1998~2008年分别监测了354、366、396、394、266、360、403、296、279、461和473种。
1.2 监控计划的组成
根据不同的监控目的,PMP可细分为管理监控、重点抽样和总膳食研究3种组成。管理监控通过抽取国内生产与进口的食品和饲料样品,分析其农药残留,检查是否符合EPA设置的最大残留限量,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执法行动,如对残留监测不合格产品予以扣留或禁止销售等。重点抽样是对管理监控的一种补充,主要用于管理监控没有涵盖的某种产品(包括进口产品)的农残数据或跟踪可疑问题。重点抽样通常是短期行动,主要收集某种产品的一类农药(例如:有机氯和有机磷)或某种特定农药。总膳食研究完全不同于管理监控,主要抽样对象是已经准备好食用的食品,抽样选择代表美国平均膳食结构的300种不同食品。如果发现违规农药或农药残留超标,将会启动对违规农残的调查行动。
2008年FDA共实施了2项重点抽样计划,分别是“进口膳食补充剂和植物产品农药和有毒元素的样品收集和分析”和“西番莲、绿茶等食品的样品收集”。2个项目共收集176个样本,9个样本农残超标,其中6个农残超标的绿茶样本来自中国。
这3种监控方式互为补充,达到监管范围覆盖全面,重点突出,国内和进口兼顾的效果,同时监管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将重点研究PMP的管理监控计划。
1.3 抽样设计和准则
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PMP的抽样通常不预先规定条件,但是对有违规农残先例的食品和国家以及进口数量大的食品重点抽样。
1991年至1994年,FDA对抽样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抽样,抽样数量将会是FDA目前采用的“监管类型”(surveillance type)抽样方法的2~3倍。过去的12年监控结果表明,国内食品的违规率范围位于0.7%~2.4%之间,进口食品的违规率范围在2.6%~6.2%之间。2008财政年度进口农残违规率是4.7%,而国内食品是0.9%,根据监控的实践历史数据,FDA将监控重点放在进口食品上。FDA认为已有的监控数据表明,现有的PMP的抽样方法能够合理、可靠地估计美国食品供应链中的农药残留。基于成本和FDA所拥有的资源考虑,FDA并没有严格按照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抽样。
在制定年度监控计划时,CFSAN、CVM综合已有残留监测数据、过去发现问题的数据和分析报告、农药使用情况、食品的膳食重要程度、国内商品和州际贸易量、进口食品数量和来源、农药的化学特征和表毒性及实验室分析能力等因素,采取选择性监控方式确定每年监控的农药及产品种类。
FDA在合规项目指南手册(COMPLIANCE PROGRAM GUIDANCE MANUAL)中规定了抽样需考虑的因素:
(1)考虑到不同国家进口的食品数量和类型等因素,数据来自于进口运行与管理支持系统(Opera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r Import Support,OASIS)或其他来源;
(2)进口警示和公告:IA 99-05、IA 99-08、IA99-14、IA 99-15和进口公告。
FDA将监控重点放在婴儿和儿童消费的食品上面,包括:苹果、苹果汁、梨、香蕉等,至少50%的样品应包括这些食品农产品。除非怀疑有机食品农残超标,一般不对有机产品进行抽样。
进口产品的抽样准则有4点:
(1)在一区域进口点,抽取来自所有国家的某一重点食品农产品;
(2)在上一年度农残超标的食品,本年度必须抽样,以避免再次出现农残超标;
(3)抽取来自以前没有信息的国家食品农产品;
(4)其他合适的准则。
在监管过程中对金额小于5,000美元的进口食品免除抽样。优先抽取进口新鲜水产品所有种类和某些养殖海产品。
1.4 样品采集和检测方法
FDA将样品分为2类:一类是农残监管样品(“Pesticide Surveillance”samples),主要用来表示没有证据或怀疑使用农残的产品,所有日常抽样都应标记为监管样品;另一类是农残合规样品(“Pesticide Compliance”samples),主要是怀疑或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农残超标现象的产品。合规样品主要用于CFSAN数据评估。
2008年,PMP对93个国家的进口产品进行抽样,抽样数量为3,655份,其中对中国大陆进口的食品分析了570份样本,占抽样总比例的15.6%,仅次于墨西哥,位列第2位。2008年检测结果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食品违规率为6.3%。
所有采集的样品经处理后送往FDA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包括5个大区实验室、4个地区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检测主要由大区实验室承担,不向社会提供服务。分析方法大多来自农药分析手册和实验室情报公告,包括多残留检测方法(MRMs)、单残留检测方法,一般利用“快速筛查+定量确认”模式,确保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分析。
多残留检测方法是FDA为了解决通常情况下很难掌握进口食品的农药使用情况,以及食品数量很多的困难而采用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一次检测200多种农药残留限量(目前EPA制定了400多种农药残留限量),以及不得使用的农药,最常用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还能够检测代谢物、杂质和掺假产品。
单残留检测方法(只能检测一种农药残留)和选择性的多残留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很少的农药化学品)成本很高,只有在怀疑有违规现象或者希望获得某种农药的数据时,才采用这两种检测方法。
FDA采用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很高。通常规定的农残限量在0.1~50PPM之间,而FDA的检出限则低很多,能够检测0.01PPM以上的农药残留;如果检出的农药残留浓度低于FDA采用检测方法的定量检出限(LOQ),则在报告中标注“痕量”。
1.5 结果报告和应用
从1987年起,FDA每年出版年度农药残留监测报告,详细分析国内和进口的各类食品/饲料、不同进口来源样品的农药残留情况。1987~1994年的报告发表于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杂志》,1994~2008年的年度报告可在其官方网站浏览。目前最新公布的年度报告是2008年。以2008年PMP监控报告为例:FDA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监控报告,并指出进口产品的不合格率通常比美国国内产品高出3~4倍,而2008年则达到5倍。PMP监控计划抽取进口产品数量比国内的高,在2008年度,FDA监测了647种进口食品和204种国内产品。
F D A对进口食品制定了“强化战略”(enforcement strategies),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动扣留”。FDA可以根据进口产品的某一批次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对该产品的后续进口批次实行自动扣留。国会授权FDA根据某商品违反《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信息决定拒绝商品进入美国,而非某次检测的直接结果。FDA会发布自动扣留进口警示,目前进口警示有4种:
·进口警示#99-05“初级农产品农残自动扣留”
·进口警示#99-08“加工产品农残自动扣留”
·进口警示#99-14“全国性的初级农产品农残自动扣留”
·进口警示#99-15“全国性的加工产品农残自动扣留”
被实施自动扣留的进口食品的生产者、进口商需提供证据证明该生产企业至少连续5批输美产品,经美国FDA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检验合格,并经FDA审核同意放行后,才能解除自动扣留。全国性自动扣留的解除需提交详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FDA认可的证明合格的实验室报告。
美国根据检出的阳性样品,提出在后续进口监控时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进口商品(见表1),并加大对后续进口食品的监控力度,采用扩大抽样、强化抽样、自动扣留等措施。例如:根据2008年监测的数据,FDA所确定的需要特别关注的进口产品原则是:(1)至少检测20个样本或至少有3批不合格;(2)不合格率大于等于10%。
注:*表示该商品也是2007年引起特别关注的食品。(数据来源:FDA官方网站)
2 中美农药残留的对比分析
对食品农药残留制定制度化的监控计划是FDA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多个部门均在开展残留监测工作,其中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出口食品的农药残留监控。中美制度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中国在监控进出口食品范围、方案设计、监控项目和抽样等方面都有别于美国。相同点是中美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国际贸易特点,制定了基本覆盖各类进出口食品,特别是进出口贸易量大食品,并且按照一定的风险程度选取了监控项目。
2.1 监控方案设计对比
国家质检总局没有将进出口农药残留监控单独列为计划,而是与微生物、兽药残留、重金属、环境污染物等危险因子共同列在同一计划中。
2.2 监控项目对比
通过对美国PMP监控农药和中国出口监控农药的对比,就PMP监控并检出农残违规的161种农药来说,中国出口实行监控的有40种,所占比例为27.9%;未监控的有121种,所占比例为72.1%(见表2)。表3和表4分别列举了PMP 2008年从中国进口产品中检出的64种违规农药,其中中国出口监控计划监控的农药仅有32项,占比50%;未监控的有32项。
(数据来源:FDA官方网站)
(数据来源:FDA官方网站)
(数据来源:FDA官方网站)
2.3 抽样对比
FDA的PMP在满足监控目的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监控方式。PMP的抽样策略是集中监测过去发生过不合格情况的食品和国家及进口数量大的食品,尤其是婴儿和儿童消费的食品。每年FDA都会给检验官和实验室人员提供一些特定的指南,指导监测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国家和产品。中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的抽样方式,虽然在确定抽样数量时也是参考了进出口食品贸易量、上一年度的进出口食品检出情况、上一年度的进出口食品监控抽样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的数据,更多是以经验来确定抽样方式,确定抽样数量,确定对出口国抽样数的分配。
2.4 结果利用和发布对比
美国会将监控原则、方式、结果等各种信息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布,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从而为食品行业制造商、农产品生产者、经销商、进口商、消费者和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详细的信息,相关各方根据信息可以在能力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监督有问题的食品、规范自身的行为,积极主动参与到提高食品质量的行列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政府监管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中国进出口监控计划内容仅限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掌握,生产者对特定国家、特定产品的农兽药、环境污染物的规定不清楚,导致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壁垒的针对性不强。
2.5 检测技术能力对比
美国残留项目检测数据库数据高达76多万种,对食品的检测多采用多残留检测方法,大大节约了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而我国在监控中还基本采用的是检测成本昂贵的单残留检测方法,阻碍了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控的开展。建议我检测机构在加强研发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用较少的成本引入实用的检测技术。
3 对我国进出口农药残留监控的建议
3.1 完善制度建设和监控计划设计
建立统一的国内和进出口食品农药残留监控体制和机制,形成专门的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在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监管部门做到职能定位准确,监管方向清晰、食品产业链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将农药残留监控计划从其他食品监控计划中独立出来,根据农药残留和食品农产品的特点,由统一的专家组设计国内和进出口食品的农残监控计划。
3.2 提高农残监控计划的针对性
从上面的抽样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监控计划设计的监控项目相对美国而言,针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并且监控后出口的食品还有50%的违规率,这种现象很值得监管部门和出口企业深思。
3.3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农残监控计划抽样方案
美国PMP的抽样并不是严格按照CAC统计学原理进行的,但FDA通过已有的监控数据分析表明,现有的农残监控计划的抽样方法能够合理、可靠地估计美国食品供应链中的农药残留,能够较好地实现监控成本和FDA所拥有资源的平衡。建议我主管部门借鉴美国抽样方案设计的经验和做法,组织专家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农残监控计划抽样方案。
3.4 强化对监管结果的应用和透明度
FDA在其官网上公布详实的监控结果报告,同时将制定政策的背景和原则也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监管成效,是多方共赢的一种举措。建议我主管部门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适当时间公布我进出口食品监控结果。
3.5 重视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合
无论我国还是美国,在多年的农药残留监管过程中,形成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美国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进口食品的监控;同样,这些数据和信息也可以为我国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提升监管成效的同时降低监管成本。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FDA农药监控计划(PMP)对进口食品农药残留的监控,研究了农药监控计划的监控组成、监控覆盖的进口食品和农药种类、抽样设计和准则、样品采集和检测方法、结果报告和应用,对比分析了我国出口农药残留监控计划,提出完善我国出口农药残留监管体系的建议。
选用速效性农药
如敌敌畏、灭扫利、速灭杀丁、速克灵、克虫灵、灭铃皇、敌杀死、辛氰乳油、奇力灵等。在使用后1-2个小时便可杀死害虫。在防治病虫害时,为了增加农药在作物、昆虫体表的附着力,减少雨水对药剂的冲刷,可在水剂农药和可湿性粉剂中加入粘着剂,如在配制农药时,每100公斤药液中加入100-150克大豆粉或洗衣粉作粘着剂,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
内吸性农药可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部位进入植物体内,并输送到其它部位,在一定时间内对病虫起到毒杀作用。如乐果、速灭铃、杀虫双、甲霜灵等。经试验,这类农药在使用后4-5小时,有80%以上的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到内部组织,即使在下雨后仍可把病菌和害虫杀死。注意切莫随意加大药液浓度,导致高温期的药害。这是因为高温下喷施在作物表面的药液,其水分蒸发快,实际上等于加大了药液浓度,使作物叶片出现焦斑、斑点和枯叶。因此,夏季施用的农药最好选用推荐使用浓度的下限值比较安全。
选择不易产生药害的农药
高温期施用硫酸铜、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易产生严重的药害,应不用或慎用。三氯杀螨醇、代森锰锌、代森锌等在高温时期施用,也易产生药害,而应改用其他对口农药。不少长期使用的常用农药如托布津、杀虫双、乐果等,病菌对其已产生了明显的抗性,有的农户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往往加大用量也导致药害,建议使用新的高效低毒农药,如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毒死蜱、丙溴磷、三拂等高效农药;防治真菌性病害可用百菌清、敌克松、扑海因、速灭灵、甲霜灵等;防治夜蛾类、菜青虫、小菜蛾等可选用抑太保、灭幼脲、农梦特等。
掌握施药的时间
无论是棉花、蔬菜或果树类,都是以上午8-10点,下午5-7点前后为最好。因为上午9点左右露水已干,温度还不太高,正是日出性害虫取食和活动最旺盛的时期,这时用药不会因为有露水冲淡药液浓度,也不会因温度过高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因而可使害虫增加食药、触药机会。下午4点以后,太阳偏西,光线渐弱,夜出性害虫即将开始活动,这时喷施农药,害虫在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或取食,也有较高的杀伤力。因此,夏季施用农药不能凭老经验,以充分发挥农药的药效和避免农药中毒。
不穿化纤衣服喷施农药
涤纶、中长纤维,的确良等化纤衣服,渗透性强,吸水性差,抗污染能力比较弱,受到农药污染后,会很快渗透人的皮肤,发生感染性中毒。因此,夏季喷施农药,以穿棉织品衣服为宜,并要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的时间距收获的天数,在采收之前应有一定的间隔期,防止农产品中残留农药。这是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防止残毒的重要环节之一。农药安全使用准则中规定了每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上市前7天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天;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50%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2-3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4天。杀虫剂:10%氯氰菊酯乳油2-5天;2.5%功夫乳油7天;5%来福灵乳油3天;10%快杀敌乳油3天;40.7%乐斯本乳油7天;20%灭扫利乳油3天;25%喹硫磷乳油安全间隔期9天。杀螨剂:50%溴螨酯乳油安全间隔期14天等等。
要做好废旧包装的处理和农药、药械的保管
避免非生产性中毒事故和污染环境。田间施药后,包装物不能随手乱扔,要统一集中处理。也可以由收购部门回收再利用,没有回收的要深埋或集中烧毁。施药器械用后要清洗干净,用过的水不能倒入水渠、河流中,以免污染水源,毒害家禽和鱼虾。暂时不用的农药和药械要有专门场所保管,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有明显的标志并加锁,不能与食物、饲料和仓储粮食共同存放。
随时注意施用农药时的身体变化
一旦有头晕、恶心、呼吸急促、出汗流涎等轻微症状,就要立即停止喷药,离开田间,到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去,脱掉受污染的衣服,并用清水洗净皮肤,但不要用热水洗,因为热水会使皮肤加快对药物的吸收。如果中毒症状较严重,应服用一些解毒药品或到附近医院医疗诊治,以确保健康。
一、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网络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安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年初集团公司与股份签订责任书后,股份公司要求公司与分厂、分厂与车间、车间与班组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股份公司在每季度的安全综合检查中进行了检查与考核。为了加强安全网络管理工作,股份公司成立了新一届安全委员会,并要求各级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总结前一段工作布置下一阶段工作。
二、重新编写应急救援预案和完善工艺技术规程
通过去年应急救援预案下发后的演习情况和收集到一些反馈信息,安全环保处5月及时组织相关人员重新编写了公司总预案和物资贮罐区、氯气贮罐区、三氯化磷贮罐区、防火防爆二级预案,检查并完善了相关安全规程的应急措施。
年初农二厂、农三厂先后发生几起事故,安全环保处与技术动力处等部门重新编写了《草甘磷工艺技术规程》、《敌敌畏工艺技术规程》、《乙酰甲胺膦工艺技术规程》等。并补充了一些重要的原料的性质,如亚氨基二乙腈的理化性质,使员工对新的原材料增加了新的认识。
三、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和执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湖北省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方案》,安全环保处组织安全员到省市安监局进行了培训和考察。通过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加大了省市安监局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有效促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按照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要求,编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完善了公司化学品的动态管理。
四、完成了“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申报工作
今年十月安监总局下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及附件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附件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安全环保处按照标准化的规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积极准备,落实各项措施: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准备;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进行了标准化自评;进行安全标准化培训。并顺利地通过了省安监局的申报工作,目前正在考核取证中。
五、积极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班组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及安全生产月活动
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股份公司从2月份起在全公司内积极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及“班组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各子公司对照下发的《安全生产达标班组评分表》进行自查打分,股份公司组织人员考评,现有104个班组进行了申报自查,达标率80%。在6月份国家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公司发布文件,布置活动内容。在安全月中其中公司本部就拉了15条横幅,办了15块板报,同时进行了一次评比,举办安全培训14次,应急救援演习2次,提合理化建议245条,组织了2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广播、报纸投稿250篇。各子公司也按股份公司的要求认认真真开展了此顶活动。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强化了公司对分厂、子公司的安全管理,促进了班组安全生产的开展,提高了基层员工的安全责任心。
六、落实三级安全巡检,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
为了将安全工作落实在实处,我们牢牢抓住“检查、整顿、考核”这一安全工作的主线,常抓不懈。截止目前,股份公司本部共检查120余次,组织公司综合检查2次,接受上级检查10次,共查出大小问题50余项:发出整改通知单12份,其他的都得到了现场整改。在检查中,为了做到不走过场,每次组织的检查都突出了检查重点,通过抓重点带动安全隐患的整改。如在年初,考虑员工思想情绪容易波动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安全环保处在主管副总及生产部的领导下,重点检查夜班劳动纪律、安全纪律、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在雷雨的季节前,我们则重点检查防雷设施、防静电设施的检测情况。在综合检查中,我们则重点检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检查情况等,通过各种检查大力促进各部门安全工作上台阶。在4月5日——4月9日、9月25日——9月29日股份公司开展了2次以安全为主的综合大检查,检查以行业检查标准、安全班组达标标准为依据,对各分厂、子公司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共查出问题60多项,检查通报已发给各分厂、各子公司,涉及问题已全部得到整改。
七、加大现场职业健康监护
十月份对公司175个点进行了职业卫生监测,其中有5个点轻微不合格,已有包装厂噪声强度超标2个点整改完毕,农二厂南醛三处盐酸超标也正在拟定整改方案;改善作业环境如三氯乙醛分析室、农三粉剂烘干等5处,包装现场也在不断改进中;加强了职工体检力度,体检率由前几年的70%上升至今年的95%以上。
八、顺利地通过了三体系审核工作
顺利地通过了ISO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xx《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体系合一的内审和外审工作。
九、加大了外协工的管理力度
年初安全环保处组织编写了《外协施工证》并进行了下发,落实了外协施工的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审查人,结束了以前外协施工中各部门都在管实际却无人管的历史,有效地加强了外协工的管理。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对外协工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培训,加强了外协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了外协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存在的问题:
1、农药属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工艺复杂,间歇装置多,每一个反应釜都可能是一个炸弹,安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所以就要求各个部门的领导必须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今年以来,各部门加强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仍有部门领导将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不深入现场、不参与安全检查、不审查安全措施、不学习安全知识、不召开安全会议、对安全隐患不积极整改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各级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今年通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及班组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有分厂、子公司开展面不够,开展的水平也不高。股份公司要求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仔细对照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达标班组考核细则进行自查、整改、提高,公司将在七月份综合检查中抽查考核。
3、现在有分厂、子公司对危险化学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产品的危害性未充分了解,以致在生产中造成事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股份公司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三同时”的审查和验收,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运行。
4、重大危险源是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源头,抓好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就等于抓住了安全工作的重点。公司要求在重大危险源区域内设置安全标志,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加强检验、检测,制定预案,组织演练等等。使各分厂、子公司在重大危险源管理上上一个台阶。
5、公司本部共有事故27起(其中电化厂4起,能动厂2起,农一厂5起,农二厂2起,农三厂5起,农四5起,农五2起,物资公司1起,经销1起),已经申报认定14起。其中检修过程发生10 起,意外9起,操作过程中8起。轻伤率与去年持平。
6、安全工作不细,特别是在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20xx年工作计划:
1、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及班组安全生产达标活动。
2、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工作。
3、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5、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力争年内组织全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对培训的教材进行一次重新编制。
6、加大对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整治力度。
【农药对食品安全】推荐阅读:
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10-12
农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06-18
农药保管和使用安全措施12-25
农药方向简历11-17
农药论文11-30
农药销售年终总结06-05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06-19
农药行业技术瓶颈07-25
农药经营各项制度10-05
农药应用技术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