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卲萍老师事迹有感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吴卲萍老师事迹有感

学习吴卲萍老师事迹有感 篇1

王晓霞

孙国华,男,中共党员,1940年生,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中退休教师,一生扎根

乡村,矢志教育,虽生活极其俭朴,却将毕生积攒的190万元在今年9月全部捐赠给“武进区树人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漕桥初中“孙国华奖励基金”,奖励优秀教师、学生和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此举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孙国华老师忠诚教育、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关爱他人胜于关心自己的高尚情怀,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

在感动之余,也许有很多人质疑,一个退休教师和一个退休工人,怎么会有190万巨额存款?也许电视台的记者也想到了很多人的疑惑,从记者到他家的实地采访的视频,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孙老师的家极其简单,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家里的家具都是四十年前制办的,家里的电器就三样:电视机,洗衣机和电饭锅,唯一还能使用的就是电饭锅。晚上就开盏电灯,出去买碗小馄饨就是晚饭了,如果自己做饭也就是一个菜就着白米饭。他们靠着自己平时的勤俭节约,积累下来的点点滴滴,积聚了190万巨款。这第29个教师节前夕,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举动,他将毕生的积蓄190万元,捐赠给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这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版。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很多的人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付出就是为了得到金钱,在我们的教师之中,有不少人为了追求金钱带来的享受,不惜违规进行收费补习,逢年过节还要变相向家长索取财物。这些人严重影响了我们教师的形象。孙国华老师的举动,更是给我们教师,给整个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更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行动去播撒爱,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以后我要以他为榜样努力做到:

一、学习孙国华同志恪守师德、扎根农村的职业道德

孙老师1963年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教师紧缺的农村中学任教。虽然环境比较艰苦,孙国华同志秉持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恪守师德、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传递知识、理想、信念和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爱。孙国华同志毕生践行党的宗旨、履行教师承诺,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性。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学习他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思想境界;学习他忠诚

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执着追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任、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二、学习孙国华同志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孙老师退休后,虽身患疾病,确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辞劳苦,义务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补习功课,不收取任何报酬。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孙国华同志的精神实质,学习他潜心育人、默默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爱生敬业、甘为人梯的情怀;学习他境界高远、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三、学习孙国华同志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

学习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篇2

武进区庙桥小学沈建文 这几天,学习了人民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事迹,我收获颇大。情境教育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俗话说,不怕百招会,就怕一招精。李吉林老师把情景教学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我一辈子也成不了李吉林老师,但我一定会以李吉林老师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李吉林老师情景教育的受用者、继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李老师给我的最大的启示是:她不仅用力去做教育,而是用心做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成长,而是与学生教学相长,共成长。

我深切的感受到李老师的这颗心里首先包含的是对学生浓浓的师爱。这种爱与父母的疼爱是不同的,是“要对孩子们一生发展和幸福负责的爱”,这种爱基于对学生的悉心观察。当学生需要温暖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给学生温暖,而李老师却说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对他说“你可以去打柴,不会打我教你怎么打。”你可以给他作示范,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应由他自己去做的事。“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爱”才是师爱的最高境界。我恍然觉得我过去对学生的爱与李老师师爱比层次太低了。“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爱”才是师爱的最高境界。

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她坚持每天阅读、背诵中外名家的诗篇、著作,摘抄就做了厚厚的几大本。为了搞教育科研,她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边学习边思考,做了不少卡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大学在小学”。她把教

育当做天职和内在需求,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她在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知识,愿意学习,还需要教师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心与心交流与碰撞。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不能光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发生影响,从李老师身上我体会到了许多,这些影响会潜移默化的融入我的教育教学生活,把爱传递给学生。

穿越李老师70多年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我感受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和诗意人生。她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情境教育”理论如一盏明灯指引着老师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前行;她宽厚仁爱、甘为人梯,热忱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她挚爱儿童,称呼自己是“长大的儿童”。“一切为了儿童”的思想和实践是对“师爱”最好的诠释,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嬉戏玩耍,一起去野外踏青„„校园内外,到处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的身影。

学习刘丽丽老师先进事迹有感3 篇3

观看了刘丽丽老师的感人事迹我深受感动,刘老师在这样的病痛下以非凡的毅力坚持走在教学第一线,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她给了我们对“爱的教育”很好的诠释。爱就是一种生活,一种原生态的生活。它如同空气,无处不在,如影随形。虽然你摸不到它,更看不到它,但它确实存在。没有了它就没有了生命万物。如阳光雨露一样珍贵,如绿树红花一样眩目。如果我们把爱播撒得更细腻、更无私、更科学。

爱是教师人格的核心,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子弟,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用关爱的心去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为了让每个孩子脸上都充满爱的阳光,充满微笑,我们必须以欣赏者的身份来看待他们,以宽容真诚的心去接纳他们。

记得刘老师学生中一位叫刘福涛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最佩服刘丽丽老师,她知识丰富、认真负责、乐观坚强,是我们心里最美的老师。”这就是学生们眼中的刘丽丽,她用自身高贵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也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学习吴卲萍老师事迹有感 篇4

1沿着名师的足迹前进

——学习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境教育创始人,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李吉林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读过硕士、博士。

她以诸多名家为师,苦读大师们的著作。从夸美纽斯、卢梭到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从鲁迅、巴金到托尔斯泰、雨果;从西方古典文化,到中国诗词歌赋、古代文论;所涉范围之广可说是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她的苦学为她的实验探索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李吉林是一个执著的探索者。她孜孜不倦进行探

索和研究,把提出问题、学习理论、坚持实践、及时总结(即思、学、行、著)结合起来。她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出发,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她深深感到,教

育科研使人变得聪明了,思想敏锐了,在实践中办法多了,在理论上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她十分欣喜地说:“教育科研也开发了我潜在的智慧,教育科研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人生。……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育科研,对于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效的。”

李吉林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学习李吉林

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她对教育事业、对儿童炽热的爱。她曾说过:没有这种深沉的爱,就没有情境教学,更没有情境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品质。爱是学生成长不懈的动力。

李吉林老师境界高远,行为感人,她在大量实践

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超越自己。她坚持走教育创新之路,艰难程度可想而知。30多年来,她从不间断地用笔写下思想的轨迹,将她的实践与思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她还放弃了去欧洲十国、俄罗斯考察的难得机会,悉心研究教育。如今,李吉林老师虽已到古稀之年,仍孜孜以求。一些必要的会议,无法推辞的,她去了,却也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去济南,会议组织登泰山,她却应邀去给当地老师上课;去郑州,会后大家去洛阳看牡丹,她却冒着滂沱大雨去农村上示范课、做讲座;在黄山脚下参加国际会议她竟未登黄山。

她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把自己的感悟上升到理论,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本,为我国建立科研型、学者型教师队伍做出了表率。

李吉林是我国“从小学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为中国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创造的“情感与认知结合的理论”填补了中国以至世界教学论的空白,她的“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

学张丽莉老师英雄事迹有感 篇5

——转载黑龙江郭钰老师文章

要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我们不会认识这位佳木斯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要不是张丽莉生死关头的那一推一拽,我们不会知道这位活泼可爱的80后女孩如此美丽而高尚;

要不是事发夜间,我们不会想到老师们每天在学校工作那么长的时间,20点38分,他们才可以回家,而这正是万家灯火其乐融融的时刻;

要不是张丽莉丈夫的讲述,我们不会了解她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7点多到校,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回家,再备课到半夜;

要不是人民日报的报道,我们不会相信,虽然张丽莉已任教5年,却一直没有解决编制问题,每个月的工资仅1000元;

要不是白岩松的“新闻1+1”,我们不会顿悟那冥冥之中真会有这般契合的事情:就在出事之前,这位语文老师刚给学生出了两道作文题,一道是《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另一道是《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这位“最美女教师”,不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这位年轻人舍身救人的那一刻,不是让我们体味了这世界春暖花开?

时代呼唤这样的“最美”;人们崇敬这样的“最美”。“最美”感动无数人,而这种感动又会“传染”。当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佳木斯的医院门口人头攒动,人们焦急地为张丽莉的苏醒祈祷时,看到救护车载着仍在昏迷中的张丽莉转院之际,当地上百台出租车打着双跳灯组成车队护送救护车出城,而凌晨时分,当救护车队驶抵哈尔滨时,上百辆小车列队迎候,集体鸣笛向张老师致意„„,那一刻,我们也泪流满面。

其实,“最美”绝非迸发于瞬间,而孕育日久,犹如那蓦然盛开的鲜花,早已由阳光雨露滋养,含苞待放多时。“最美女教师”的长成,岂在一朝一夕?

然而,“最美”却惊艳于生死间的一刹那,以青春的生命为代价,以流泪流血为代价,如此可歌可泣,如此令人扼腕。“最美”多多益善,可是“悲壮”之美、与死神“零距离”后才被发现的“美”,教人于心何忍?

假如没有这正气凛然的一刹那,张丽莉也是“最美”;假如不是这偶然爆发的壮举,张丽莉也无愧于“优秀”称号。听听她的同事、学生、家人动情的回忆、叙述,这已经毋庸置疑。

问题是,在此之前,谁来发现并认同这“最美”,谁来评定并授予这“优秀”?迟迟未能进入教师编制,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却收入菲薄,凭着自己问心无愧的良知和师德,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那时候,张老师的烦恼、郁闷、困苦,被热情真诚地关注过、无微不至地呵护过吗? 问题是,张丽莉这样的好老师、好青年,在神州大地上何止成千上万?含辛茹苦,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被迫清贫,我们的社会给过他们多少心灵的慰藉、生活的实惠?莫非都要有了惊天动地的一刹那,才发现N个“最美”N位“优秀”?

我想,张丽莉一旦苏醒,一旦复原,她最希望的不会是那么多艳丽的鲜花、耀眼的光环,而是自己齐全的双腿,健美的身体。她的付出,绝非为了索取。

学习王选事迹有感--- 篇6

阅读着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的生平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为我们国家失去这样一位当代伟大的、杰出的科学家而感到惋惜,为我们民主党派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好榜样而痛心„„

这位享年70岁的科学家有三院院士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选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引起了我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的技术革命,拥有9项国内外专利,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除了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外,他还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选院士尽管身患重病,去年他还是坚持带队视察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宝贵的建议。

王选院士把自己的一生都奉贤给了国家和人民。几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工作让人感动:元宵节,京城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身为北大计算机所所长的王选院士,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床上,认真地审阅一份所里要上报的文件。谁也想不到,这竟是他70岁人生的倒数第二天。

王选院士虽是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计算机科技领域的领头人,但他平易近人、亲切、和蔼。对同事、学生都非常关心。学生的父亲得了癌症,病中的他两次让夫人买药寄去。王老师对所里的员工和家属总是这样,听到谁有困难,他总是想法帮忙。生活简朴给大家留下了印象。同学回忆说:“王老师生活一直非常简朴。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奢侈品。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似乎只有一条领带,平时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会见外宾或有重要活动,他才拿出来打上。”他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从表面看,王选真的很普通,很平凡,不像个大人物、大科学家。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蕴藏着许多高尚的东西、可贵的东西。他常说,什么是好人,能心里想着别人的人,就算好人。他还说,做学问,首先要做个好人。科学研究更需要好人。“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王选还对“好人”下过一番定义:“什么叫好人?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根据现实情况,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政治家都应该学习王选的这一精神境界。要管好别人,首先应做个真正的好人!

王选20年获得诸多荣誉。顶级科技大奖就有二十余项,500万奖金的重奖曾有两次,但他把奖金几乎全捐了出去,自己依旧过着堪称简朴的生活。理由是“工作是大家做的,我不能一人独享”。而今我们社会里,诸多人为了名利明争暗斗,某些重要领导干部,不顾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贪图名利,贪污腐败,严重损坏了党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形象和威信。

王选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与教育。他的一句名言所的好:“——有才华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自己不要把做官当成一种奋斗目标,甚至也不要把当上院士作为奋斗目标,如果老想着当院士,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做好事业。”“——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学习雷锋同志事迹有感 篇7

——学习雷锋同志事迹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赞美雷锋同志的歌曲近日总会被大家所传唱。伴着歌声我认真学习了雷锋同志的事迹并深有感悟,现特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雷锋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时年7岁的雷锋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来。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湖南长沙望城解放后,雷锋从此走出了痛苦的生活,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1960年,雷锋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经常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车站,扶老携幼,迎送旅客。他出差时,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名。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在指挥战友倒车时,车撞上电线杆,被倒下的电线杆砸中右太阳穴,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雷锋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的时间内,被授予中士军衔,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 3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学习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雷锋这位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有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确,雷锋同志真正落实了这句话,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祖国大地上熠熠生辉。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来自我内心的声音,做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现在我已经大三了正准备考研,我加入了班里成立了考研小组,同学们可以志愿加入到考研小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也加入了考研小组,今年寒假我经常上考研论坛收集考研的院校专业信息和考试资料然后上传到网上与同学共享,看到不知道怎么买参考书的同学也主动与他们联系给出自己的意见。我深知我做的这些小事与雷锋同志相差很远,但是我会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为他人服务的精神。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将雷锋同志的这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在奉献中显出更大的价值。

学习张广秀事迹有感 篇8

——读80后女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先进事迹有感

连日来,被称为“最坚强村官”、“最美女村官”的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卢上村80后女大学生村官张广秀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尽心竭力,患上白血病后仍为村里工作奔忙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牵动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心。看了张广秀的事迹后,我百感交集,我既为一个年轻的生命被病魔折磨而感到痛心,也为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而感到欣慰,更为她把青春和汗水献给农村事业的赤诚和执着而感慨。在祝福张广秀姐姐早日康复的同时,我想,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向张广秀学习,扎根农村,让我们的青春在农村的大舞台上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首先要学习她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张广秀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到村里工作一年多,在基层党建、惠农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村账务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白天做不完就晚上加班,从未拖拉过,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称赞。“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大学生村官就要学习她的那种敬业精神,立志把农村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在推动工作中得到锻炼,在服务群众中获得成长。

其次要学习她深入群众的爱民精神。村官工作在基层,面对的都是群众,如果真把自己当成官,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容易脱离群众。张广秀是先当“村民”后当“村官”,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村民,深入到群众中间,察民情、解民困,被老百姓看作贴心人。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就是要抱着爱民之心,多到群众中间走走,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为群众解决一些困难,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更好的为群众服好务,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学习她扎根农村的执着精神。张广秀在病中还惦记着村里的工作,还期待着病愈后回去继续当村官,实在令人敬佩,也只有具有这种执着精神,才能在农村干出一番成绩,而好高骛远,不愿扎根农村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也像张广秀一样,2008年来到农村,身处基层,我曾经彷徨过、失落过、也迷惘过。然而,与张广秀相比,我不得不惭愧起来,自责起来。张广秀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照见了自己的渺小;张广秀又像一座灯塔,引导我寻找人生的航向。是的,在当今功利化的社会,很多人把拥有位子,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他们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放逐了人生的理想和价值。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更应该以张广秀为楷模,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把农村作为一个大舞台,倾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谱写出我们壮丽的人生画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习张丽莉事迹有感 篇9

龙头中心学校李中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奔跑着,跳跃着,体验着大自然中的美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再会与张丽莉相约了。当我今天看了她的事迹后,心里想的最多的还是她今后的生活会是怎样呢?她的家人又会怎样呢?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真的让人从心底感到心痛。我的泪水禁不住的往下流。可在我的心里又涌出一种自豪感,因为她也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她让我觉得教师是那么的神圣,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

昨天,她还和我们许多教师一样,站在三尺讲台前,和成群的孩子在沟通、在交流,用自己动听的课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今天她已不能站在讲台上——因为她为了几名学生的安全,被无情的车轮夺去了双腿,也许还有更为可怕的。如果说昨天她是在教书育人,是教育学生,那么在她身上发生的不幸事故,就不仅仅教育了学生,更让每个教师、每个中国人受到感染、教育。她是用行动诠释了“真爱与无私”;她是用行动铸就了“师魂”;她是用行动谱写了和平时代不朽的篇章!人民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在张丽莉身上无疑彰显的淋漓尽致。人们亲切的称她为“最美教师”。让我们在为还没有脱离危险的张丽莉教师祈祷的同时,我们

更应该做的是用我们的行动来诠释她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们的社会在收获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同步提高。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仍是每位教师一生努力的目标。张丽莉在最危险的时刻展现了她最美的一面,我深信在日常生活中,她一定也是不断地严格要求、反省自己,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我深信,她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她一定在灵魂的深处播撒着“真爱与无私”。我深信“真爱与无私”的种子会撒向全社会,全人类。我期待着这颗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得以传播。

学习张新波事迹有感 篇10

——学习张新波事迹有感 张新波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可歌可泣,这个在别人眼中非常平凡的大男孩,却在7月4日这天,用义举诠释了生命的全部,升华为一个英雄。河南安阳籍在湖北天门市石河镇段场村唐店砖场打工的男青年张新波,7月4日为救一个8岁的重庆落水儿童牺牲了。他听到有人喊救命的呼声后,本身不习水性的他,下水前连衣服和皮鞋都没脱就跳进水塘里救人,张新波把8岁的小男孩用力推上岸,自己却永远将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张新波身为‘90后’,在面临落水儿童施救中无畏牺牲,谱写了一曲舍己救人的壮歌,张新波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张新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青年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展现了河南人民“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学习了张新波的事迹和从网上找到的张新波简介后,看到张新波的奉献精神、崇高精神、高尚品格和优秀品质,我校教师纷纷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教师是光辉的职业,张新波的事迹为我们进行了又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英雄的高贵品质一定会指导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勇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们又一次拷问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地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

上一篇:剖腹产注意事项及护理下一篇:走出校园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