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通用9篇)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1

开题报告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这一课题于2009年9月被确认为南昌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总课题《数学读写》下的一子课题。2006年12月莲塘三小开始了《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这一市级课题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小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数学课本通常仅当习题集用,正文是从来不看的,即使老师布置了阅读数学书的作业,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还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快,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如果再不改变这种状况,数学教学就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寻求新的改革思路,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同类研究

1、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所中学的教研人员Fuentes(1998)根据他十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要让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就必须学会理解这种数学文本,同时指示,通过数学写作训练学生的认知。

2、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3、前苏联“普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测验的问题自学一定的材料,阅读习题或定理的简短文字”。

4、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也特别鼓励学生阅读数学书。

(二)国内同类研究

1、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辛自强在《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图式与策略的获得》中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阅读,理解结构化知识并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3、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相关的课题研究甚少。2006年8月,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提出《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与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至今还未结题。研究重点是使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师进行对学生数学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分类指导研究。2007年,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提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课题,至今也还未结题,研究重点是“教材为主”的数学阅读,研究对象是所有小学学生,不能很好的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对应的培养措施。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小学低段围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调查、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教师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三、研究意义

1、数学阅读有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具备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对成本、利润、产出、贷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经济名词的理解,都需要数学阅读。一位哲人曾说过:“数学是我们时代有势力的科学,它不动声响地扩大它所征服的领域;那种不赞同数学为自己服务的人将会发现数学被别人用来反对自己。”

2、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阅读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通过阅读理解进行猜想,建立模型,然后进行修改调整,并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3、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的学习。

数学阅读不仅是数学表达的语言性、工具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时借助数学课本来接受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的基础。通过数学阅读,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

4、数学阅读有助于教科书作用的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者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读的方法研究

主要目标:小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到了中、高年级,一般还能自发地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因此,科学清晰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数学阅读方法,正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数学阅读技巧的研究

主要目标: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口、手、眼、脑要联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通过数学阅读技巧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3、小学生读的形式与途径研究

主要目标:教师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基础,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报刊。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实施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计划将以调整、修改与完善。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个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的动态观察,了解课题研究的一些其它情况。

六、实施步骤

(一)申报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购买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3、组织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座谈、课题会、讨论会等形式对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学习培训,从

不同角度了解、分析、熟悉本课题,切实把握其内涵及基本特征。奠定好理论基础。

二、实施阶段(20010年1月-2010年10月)

1、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一方面采购与课题相关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边研究边学习,强化理论知识,为深入研究打下理念基础。

2、在课题研究期间,组织教师参各种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研活动,参与市教研室定期组织的“数学读写”课题组的活动。

3、在组织教师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积极组织开展“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4、组织课题组成员整理或撰写有关的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等。

三、结题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制成资源光盘。撰写结题报告,把经验论文、教案、课例整理成果集。

七、预期成果

经验论文、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

莲塘三小《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课题组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2

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许多学者虽有不同的表述, 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是思想、政治、道德、文化、专业、身体、艺术、心理等素质, 以及这些素质的内化、融合、升华, 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 以致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不同于专业技能训练, 既需要一些有形的载体, 如知识传授和科技文化活动, 也需要一些无形的渗透, 如文化熏陶, 即所谓的“泡菜效应”。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连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学校设有负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专门机构———大连大学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简称素质教育基地) , 素质教育基地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文化氛围———素质教育的土壤

文化是大学之魂, 一所优秀的大学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大学的文化氛围是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营造, 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学术精神和治学传统等, 是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群体文化。综合性大学有着单科院校无法比拟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在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环境熏陶下, 学生受到的不光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训练, 还得到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 有利于全面的发展。

大连大学虽然是一所年轻的大学, 但是非常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学校于2001年成立设立了文化建设办公室, 负责全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协调和设计工作。制定了《大连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创新并完善校、院两级的文化理念, 在各项工作中注重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的指导作用。学校要求各单位在开展工作或组织各种活动中, 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文化模式去思考、设计和实施, 各部门的工作设计要有体现具有丰富思想性的文化内涵, 大力提倡在文化的视角下开展各项工作。经过10年的探索和努力, 学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框架, 包括文化精神、文化模式、文化理念和文化载体。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从认识体系向实践体系转化, 大连大学建立了以素质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园、希望墙等十大校园文化景观为标志的大型文化建设基地, 充分发挥文化载体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我校把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贯穿在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 构建了《大连大学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包括生理素质 (身体品质、生理品质) 、心理素质 (思想品质、心理品质) 、文化素质 (专业品质、文化品质) 、行为素质 (生活品质、生存品质) 。学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都要紧紧围绕《大连大学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要求, 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关。

二、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内核

素质教育, 就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能够紧密结合, 既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又要有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和创造力。知识往往决定人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品德修养,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开展通识课程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识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我国的高等院校把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公益性和培养人的专业素质的功利性统一起来, 致力于全人 (man hood) 的形成, 避免专业教育只注重培养人的专业素质, 只致力于人力 (man power) 形成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我国传统的教育存在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过多、人文课程和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偏少等现象。学生的知识结构偏窄, 个性化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

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宽泛的知识结构,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它综合性大学的经验, 我校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 开设一些通识类和素质类教育课程, 同时开设了大量的公选课, 课程设置涉及理、工、医、管理、经济、教育、艺术、体育等9大学科。目前学校共开设了208门公选课 (其中自然科学类84门、人文社科类124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 这种门类齐全的公选课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求知欲望的满足提供了巨大的知识空间, 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充分的扩展, 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活动———素质教育的载体

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特点决定了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学校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使素质教育得到广泛延伸。

大学生竞赛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学校以各类国家、省、市级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为牵动, 形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由于学校学科分布广, 因此, 大学生竞赛的种类多。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 同时,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学生自身情况, 学校分层次组织开展大学生的竞赛活动。例如,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及职业技能训练, 素质教育基地协同各相关教学单位, 根据各专业、学科特点组织进行了分析化学、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物理实验、ERP沙盘模拟、物流知识、中药技能竞赛等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除参加本学科竞赛外, 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其他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 如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 (课外学术作品) 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等。随着大学生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 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不断增加。大学生竞赛活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加竞赛既是对自己的挑战, 又是进一步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目标的过程, 同学们在各种竞赛活动中, 培养了顽强的意志, 学会了团结与合作, 体验了创新与成功,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巩固和深化了课内知识和技能, 实现了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并吸引了大批同学跨专业、跨学科参加活动, 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学习兴趣更加广泛, 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课外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 学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演唱会、书画展、学生讲坛、模拟报社、假日学校、绿色家园、阳光剧社、心理沙龙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所释放出来的文化影响对大学生素质的养成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协会和社团能够培养大学生兴趣、提高大学生生活品质和人文素质。大连大学现有大学生协会和社团81个 (包括社会科学类12个、艺术研究类11个、舞台表演类10个、学术科技类12个、口才演讲类10个、外语学习类5个、运动健身类12、公益志愿类5个、爱心援助类4个) 。大学生通过参加协会和社团的活动, 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广泛接触和交流, 拓展了知识视野, 增加了团队精神, 提高了人文素养。

四、创新体系———素质教育的灵魂

目前, 高等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视, 素质内容涵盖广泛, 其中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 开展素质教育, 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致力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新教育”。

大连大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 始终把创新教育放在首位, 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教育向纵深发展, 学校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 即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工作室机制, 建成覆盖所有学院、不同专业的100个大学生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实施方案, 实现每年有1000个在研项目;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每年有10000名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4月12日, 中国教育报以“让创意在校园里落脚—记大连大学创新实践工作室”对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进行了报道。省内外高校同行数次来我校考察交流。

1. 制定了创新学分制度。

创新学分是指学生接受创新教育、参加教师课题研究, 在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奖, 开展发明创造活动, 在一定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 在实验、实践中取得有价值的发现等按规定获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规定, 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修满6个创新学分。由于创新学分涵盖的范围比较宽, 并有一定的量化标准, 因此, 很快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在创新学分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们并没有把创新学分当作一种压力, 而是作为一种动力, 在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学分的同时, 从中还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看到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高了, 参与意识强了, 主动申报课题的多了。这项工作不但在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光明日报》, 《教育文载报》和《大连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对学校实施创新学分情况给与了相关报道。

2. 开展了创新教育基金项目。

为了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 大连大学在本科生中实施了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工作。即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申报创新教育基金课题, 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提倡大学生与其他院系的学生联合申报课题, 这项工作的实施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基金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科学过程的训练, 学会了进行科研的基本方法。从选题、做实验、搜集资料、论文撰写都付出了辛勤劳动。在这个过程中, 开阔了学生视野, 拓展了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 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同时, 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互相配合, 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很多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参加了国家、省市科研课题, 一些大学生还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通过创新教育基金项目活动, 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3. 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

大学生工作室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把大学生放在一种动态、开放的文化环境中, 突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工作室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采取了全新的、开放式的培养模式, 通过其所具有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服务和咨询等活动中,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与基本方法, 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在团队协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造思维,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每个人都成功”的大学文化理念。工作室如同一个小型科技成果孵化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参加科研立项、创新教育基金项目、产品研发等活动, 产生出小发明、小创造、小专利等各种成果, 师生之间的智力碰撞、思维强化训练等还使其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催化器。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 已形成了大学生工作室的组织范式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有效整合和挖掘了创新教育资源, 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先后有几十个工作室的232项成果获得国际、国家、省和市级的奖励, 培养了一大批能力较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多年来, 学校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 在着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的美誉度不断增强, 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郭大成.以素质教育引领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5) :13

[2]惠起源等.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注重大学生素质培养.医学教育, 2003, (2) :27

[3]陈义彬.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8) :24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3

实施方案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3 年 06 月 10日 地 点:宁河县教研室 主 持 人:赵斌

参与人员:李开仲 李福华 王常玉 董彦斌 刘贺艳 宋秀菊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题目: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 活动内容: 一.开题活动内容

1.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的实践意义。2.听取专家建议。二.开题报告内容

1.提出问题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

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2、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3、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5、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

(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6、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7、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和行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查问卷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

我们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活动,根据不同的口算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形式,有限时赛,有限题赛,有基本口算,还有巧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数感能力。

(4)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

8、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4-2013.6)1.文献搜集 2.撰写开题报告计划 3.教师培训 分工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6—2015.4)1.开展教学实践 2.组织研讨交流 3.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4-2015.5)1.撰写结题报告;2.论文、案例、调查问卷及资料的收集汇编; 3.请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

9、预期的成果

(1)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录

(3)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的论文集

(4)《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10、课题成员的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由赵斌担任组长,参加过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王长玉负责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执行。

李福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李开仲: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宋秀菊: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数据分析。

刘贺艳: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图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董彦斌,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会议及大事记录。

一、课题的提出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

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三、课题的界定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各项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以课题的研究开展促进校本教研的建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

一批数学教学业务骨干。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构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形成科研成果,进行推广。(4)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摸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七、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把课题研究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和行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查问卷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可以安排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以数学竞赛为推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型趣味性的数学竞赛活动。我们在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口算活动,根据不同的口算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比赛形式,有限时赛,有限题赛,有基本口算,还有巧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数感能力。(4)采取合理的训练方式,强化听、视算,改变以往看着口算题写得数的练习形式,平时的口算练习以口述答案为主,着力培养口算能力。

八、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4-2013.6)1.文献搜集

2.撰写开题报告计划 3.教师培训 分工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6—2015.4)1.开展教学实践 2.组织研讨交流 3.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4-2015.5)1.撰写结题报告;2.论文、案例、调查问卷及资料的收集汇编; 3.请专家评审鉴定研究成果。

九、预期的成果

(1)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录

(3)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的论文集

(4)《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十、课题成员的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由赵斌担任组长,参加过国家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王长玉负责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执行。

李福华: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李开仲: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宋秀菊: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收集和数据分析。刘贺艳: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图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董彦斌,参与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会议及大事记录。

十一、研究经费的使用

研究经费得到学校的支持。

我相信,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4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

论文题目 关于大学生意外风险与保险

意识研究

学号201040503122学生姓名郭琴指导导师姓名高旭 亮年级2 0 1 0 级学科专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所 属 院(所)管 理 学 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制

二○○年月日填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的基本要点

1.所选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

2.该领域内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

4.工作计划、工作安排表;

5.预期达到的结果;

6.进行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

7.进行该课题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报告内容:

1.所选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

国外的保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已经完整的经历了一个发展初期、发展阶段以及目前的成熟阶段的整个过程。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是很多非保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在他们看来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日本的绝大多数学校机构都加入了学校健康会,一旦出现学校或教师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负有责任并赔偿损失的情况,即可要求学校健康会支付赔偿。此外,日本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日本体育及学校健康中心的保险活动,并成为该机构的会员,一旦遭遇伤害事故,其成员就可以从该中心获得赔偿。目前我国一直实行着公费医疗的待遇。每位学生根据情况可享受一定优惠幅度的医疗费用。但是如果学生突生大病,就要面临巨大的就医压力。在十几年前一些高校开始实施医疗保险,当时要求每一个学生交4元钱买意外保险,但是,结果证实一旦学生出险,保险公司的理赔过程相当繁琐复杂,兑付比较难,学校和学生既耗精力又耗时间,所以后来学校与保险公司分道扬镳。

近些年来,大学生突遇意外或严重疾病和意外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他们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关心,在精神抚慰和医疗经费的筹措上,人们已经在道义上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种种突发的意外,仅仅是依靠这种道义上的援助日益显得杯水车薪。建立一种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减轻高校不该承受的负担,在高校开展一种有效的保险救助体系,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新的保险制度在给学生和学校雪中送炭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保险意识并未树立起来。据了解,在高校学生中来自城市的学生保险意识较好。而相当数量的农村的学生,自认为身体好,没有加入保险的意识。一位高校负责人说,其实,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弱势家庭的一员,一旦遭遇大病或灾难,将会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对危险的忽视,恰恰可能使我们在遇到危难时更加束手无策。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我们不能忽视有关生命的一切问题。据调查,不包括大学生,我国每年约有1.6万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安全事故是第一死因。作为学生要加强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

应当说,保护了他们的生命,也就拯救了我们的未来。

2、该领域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政府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在保险医疗体系建设中忽视保险意识教育,导致保险教育的脱节。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报销程序复杂,理赔难度大,这些虽不与大学生保险意识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都会间接地影响大学生保险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2.2学校忽视大学生的保险意识教育

大部分大学生在小学或者高中基本没有受到有关保险意识的教育,对保险的了解甚少。从这里看出大学生保险意识的薄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据了解。

2.3保险公司未能让保险真正地走进大学生的心中

保险公司作为为大学生提供保险服务的具体承办者,在提供保险咨询和理赔服务上做的不足。

2.4大学生对自身保险意识的培养缺乏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作为保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其他关系人,在保险购买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一方面对大学生医保的权益保障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缺少对大学生保险认识和了解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政府、学校的事,自己只是医保政策的适用者。

3、所选课题的目的 意义

全民保险意识直接影响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因为,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容易接受保险这个对于我国居民来说的新生事物;大学生来自千家万户,联系着社会各界,大学生的保险意识直接影响居民的保险意识;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对于全民保险意识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预备人员,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是从源头上确保居民保险意识的整体提高。

4、工作计划、工作安排表

4.12013年12月15日-2013年1月1日: 图书馆、报刊、上网查阅并整理资

料,文献检索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开题报告。

4.22013年12 月23日-2014年5月4日: 设计问卷、试行修改问卷、进行调

查、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完善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4.320134年5月5日-2014年5月15日:论文修改、定稿论文

4.42014年5月16日:完成论文

5、预期达到的结果

5.1了解现代大学生意外风险的保险意识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5.2分析加强大学生保险意识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5.3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5.4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6、进行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

6.1学校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导

6.2对保险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科研思路等专业科知识的学习

6.3在某保险公司实习,能直接接触保险客户;在多所大学有朋友,可以进

行调研,能够收集到保险意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7、进行该课题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7.1问卷设计的规范及样本量的选取,应巩固学习、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

请老师和专业人员指导。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5

1、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并坚持经常地活动。像美术的书法绘画小组、音乐的舞蹈、合唱、器乐等活动小组,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等小组。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启学生的智慧。

2、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利用特殊的节假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像四五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读书活动,坚持经常,不但为学生送去精神食粮,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小学生“毕业典礼”,使学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茶文化方面的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任务分工:

杨泽岐:全面负责课题项目。

黄云:全面负责课题项目,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相关问卷调研。

张玉文: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协助写好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培训研究人员,收集理论学习材料,网站,构建本课题研究框架和策略

邹家明: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校园文化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

任磊:负责开展班级文化的研究,组织学生活动

闵少丽、卢红波: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途径的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材料搜集整理、组织学生活动。

杨前锋:网络管理员,对本课题进行网络管理。

2、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7月至月)

(1)收集近期有关理论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

(2)成立以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组。

(3) 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2、实施阶段(年1月至2014年12月)

第一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

实验任务:

(1)清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学习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2) 课题组成员制定个人课题计划,提出自己研究的方向与方法

实验方法:理论学习,制定计划等。

成果:每个人的详尽的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

实验任务:

(1)以构建校园文化为主题进行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评比活动

(2)班级文化建设的研讨活动

(3)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工作

实验方法:课堂教学评比、研讨法等

成果:课堂实录的征集 班级文化建设研讨的结论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图片展

第三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

(1)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茶文化的提炼与整理,开发适合我校的茶文化建设的校本教材

(3)信息技术方面、科学方面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达到在活动中打造特色

(4)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论文

实验方法:特色活动等

成果: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彩回眸集 校本教材《茶文化》 论文

第四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旨在实验的基础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也就是来自于实践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

(2)向省教育厅“五项专题”研究与实验工作管理机构申请结题。

(3)校园文化方面的论文或者案例征集

(4)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

成果:教学案例 论文集

3、结题阶段(2014年9月―11月)

课题组成员总结,学生典型总结、课题目标与效果全面总结。

发挥广大师生潜能和教育资源优势,课题组成员对子课题研究的所有相关材料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经验总结和结题报告。课题组根据以上的总结,写出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五、 预期课题研究成果

1、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

2、 形成有价值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对本地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3、 完成研究报告。

4、 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提升高度,形成论文集。

六、成果表现形式

探究成果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载体表达出来。可以是“文字

材料”,如:考察报告,实验观察日记,建议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资料、数据,各种活动的记录材料等。也可以是“实物材料”,如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模型,绘制的地图,设计的邮票,磁卡等。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6

一、利用榜样作用规范学生行为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 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常常会用一种崇拜的眼光去看待教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并通过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感染力。 另外,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

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必要的理论教育外, 还需要一定的行为训练,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锻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不同的锻炼形式,对于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偏离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通过长期的坚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也能够使其自觉主动地去参加教学活动和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三、通过教学活动实施养成教育

一些教育活动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途径。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课内的教学活动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一些德育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社会服务等,教师也要适当地参与其中。 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状况,也能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适当地实施养成教育,并通过及时的鼓励和认可,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完成德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地提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意识。 同时,也使教师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活动,不断发展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7

开题报告

执笔人:佟莉

一、本课题的申报及立项

2012年4月,在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由亳州九中历史组长佟莉老师牵头,亳州九中何彦冰、李海侠等6名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发起,联合组织申报了市级课题《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10月,该课题通过了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立项申请,被正式立项为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2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目前,全国上下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现在的教学方法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

2、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主要依赖学校,学校的主要教育力量是教师,学生 文化水平有赖于教师的文化水平,有赖于他的精神丰富性、知识、多艺和宽阔的眼界。教师必须具有一种对知识的不可熄灭的渴求精神!唯有如此,才能驾驭青年的思想,点燃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把,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使命”。

3、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新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方法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教学变得新鲜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在本课题的实践探索中,力求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促使教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这对于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新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作相应的要求,影响的新课程的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

从形式上看,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发展到“满堂问”。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从难度上看,教学方法缺乏层次性。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久而久之,势必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内容上看,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1、理论条件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1901~1977年)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主张“以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即系统地、有目的地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

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曾经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成了三种类别:学生能独立进行的、即使借助帮助也不能表现 第1页(共4页)

出来的、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表现出来的。维果茨基明确指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良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先生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认为“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从心理学角度看,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情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资源条件

我们具备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以下理论与资源条件: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例如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近年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关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的讲话;例如江泽民、胡锦涛等对我国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胡锦涛、温家宝在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出版,人手一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人手一册)。

有关历史新课程学术专著30余册;历史新课程改革等问题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课件)一百多篇,已经整理成电子稿,供课题组全体成员参考。

刊登有关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的杂志:例如《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中学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课题参与学校均订阅)。

有关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网站:例如“基础教育网”(http:.cn)、“中国史学网”(http:)“中国历史课程网”(hist.cersp.com)、“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

此外,我们将时刻关注学界研究动态,借鉴学界前辈、专家和广大同仁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学界前沿研究,加强与前辈、专家及同仁的切磋与交流。

3、新课改提出“高效课堂”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4、有我们亳州九中领导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亳州九中有着过硬的硬件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随着现代历史教学的不断改革、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历史教学的需要,这就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启发性、典型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又能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上的差异性,提倡“基本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内容设计”。鉴于此,学校教研

组配备了两台电脑,便于教师查找资料。一方面学校为教研组资料库订阅了不同的图书资料;另一方面模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形式多种多样。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可采取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初期,综合组教师要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调查问题学生的根源。

(1)理论研究:通过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理念解决有关疑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个案研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

(3)实验总结:在调查摸清底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方法。

(4)行动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边实践边探索。

(5)对比研究: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考试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研究对象 :为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范围及实施原则

课题组从研究内容本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所任学科特点,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研究,逐步摸索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全面性原则。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研活动只有贯穿于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失效性功能,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调整教法,总结经验,走向成功。本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实践中检验、实践中提高。

4、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人格、学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渗透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6、合作性原则。

本研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在通力合作、共同实践与探索中完成,发扬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家、校联合,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措施与步骤

(一)实施措施

(1)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课题立项以后,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目的,了解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

(2)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研讨课、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覆盖到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各个层面,形成学校物理教研组总课题——课题组成员子课题,学科教师小课题的研究网络。

(3)资金保障。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如外出学习、购置图书、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论文的评选等。必要时学校需从办公经费中支付。

(二)实施步骤

1.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5年6月)

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先采用一些新方法进行教学,然后通过和学生座谈、问卷、考查等方式,确定一项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一个学期后,通过考试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了解教学效果,如果效果不够理想,课题组负责人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写出经验教训,向报刊投稿。

2.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参加研究的教师将自己研究的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写出各自所承担的模块的实验报告,然后转交负责人,负责人根据所有材料,写出综合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结集投稿,并编出研究集。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佟莉:学科组长,负责整个科研课题的理论指导和协调工作,不定期地对研究工作给予督查,同时对历史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将研究成果在全市加以推广。

胡艳民: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研究,及时召集有关会议,处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拟订课题研究计划、报告等。

何彦冰:负责必七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李海侠:负责八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屈金全:负责九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耿立涛、何彦冰:主持课堂教学,李海侠、佟莉负责实验班的教学,曲金全、马柱华负责对照班的教学,同时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8

张 红

浙江中医学院 杭州 310053

摘要 简要介绍了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构成要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对选题、题目、立论依据、研究方案、条件分析等的写作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写作 技巧 方法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做一探讨。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硕士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学位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④成果的可能性:

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

学位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题目 题目是学位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要求: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②简洁。

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2.2 立论依据 要考虑①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即回

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

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 87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28卷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教学改革与研究

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研究方案 要考虑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

(收稿日期 2004-06-10 《外科学》第五版教材部份观点探讨

朱慧锋 潘子毅△ 王珠美△△

浙江中医学院 杭州 310053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浙江杭州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学》第五版不失为一部较好的、难得的教材,但运动系统部分内容与其他教材、经典图书有一些相悖之处。

关键词 教材 外科学 运动系统 争鸣

遵循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关于教材每5年进行修订的规定,《外科学》第五版编委于1999年春开始至2000年春完成了第五版的修订,并于同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教材内容重视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也较全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科学的新进展和诊疗技术的新进步[1],文字方面保持了少而精的原则,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更新、充实、修改,不失为一部较好的、难得的教材,但仔细阅读,仍可发现一些不足或与其它教材、经典图书相悖之处,现仅就运动系统内容与各位同仁商讨。

《外科学》第五版(以下简称《外》822页第9行:(锁骨骨折常发生在锁骨中部,《系统解剖学》第五版(以下简称《系》30页第9行:锁骨骨折多在中外1Π3交界处,认为该处为内侧2Π3凸向后呈扁平形之

交界,易受力的作用而致骨折。金绍岐主编《实用外科解剖学》同《系》意见一致,认为常见骨折部位为最软弱的外、中1Π3交界处[2]。

《外》825页第二节第3行:肩关节脱位以前脱位最为多见。《系》51页倒数第3行:……(关节囊的下壁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方脱出,发生前下方脱位。

《外》865页第二节股骨颈骨折第19行;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也发自股深动脉。毛宾尧等《人工髋关节外科学》第34页第5段:旋股内侧动脉自接起自股动脉或发自股深动脉,有时旋股内侧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共干……[3]。

《外》867页股骨颈骨折之内收型、外展型划分以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形成的角度,即Pauwels角为依据:外展型<30°,内收型>50°。《黄家驷外科学》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28卷第5期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教 学 改 革 与 研

关于学生读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9

开 题 报 告 费县芍药山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并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多年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渐渐发现由于所处的环境、物质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对我所教的班级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发现:课外主动预习数学的学生占5%,偶尔会预习的约占9%,有86%的学生课后根本不预习。并且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也只是看看书,提前熟悉要学的内容,没能真正理解预习的内涵,使预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国内很多数学教师都在积极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且探索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一些现有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并不能顺利实行。另外,由于教学条件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1、以教育科研为平台,推动学校的“校本研究”。

2、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2、动机原则。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将学生的预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3、反馈原则。在教育理论上,为掌握某个课题,学生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而“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选择合适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时还应该注意及时反馈,这样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预习情况,更能反映出教师的预习方法的使用与否。

4、预习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课前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常识的联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观察、理解、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小学数学不同课型中前置作业的合理设计。

2、通过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力求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养成预习的教学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合适的内容,合理设计有效的前置作业。

2、指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有了解,能读懂书本例题,理解相关知识并能举例说明,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批注,能通过实践调查、实验探究、资料查阅等方式获取相关的课外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探索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1)针对不同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前置学习要求。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涵盖多,有数学概念的掌握、计算能力的训练、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等不同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预习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采用的形式也不一,其方法、策略的指导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教师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每次布置的前置学习任务可以有必做项和选做项。这样即照顾到优秀生的发展,又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4、评价方式多样化,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课上组织学生或提问、或交流、或展示资料等,使评价多元化并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谈、开座谈会等手段,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预习意识和能力,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

从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并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加深对怎样有效进行合作交流的认识,获得具体操作办法。

4、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将研究预习基础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对某一些典型学生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中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及时总结现有经验,不断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查阅大量资料,加强理论学习,给课题的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3、利用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研讨,对如何形成有效的预习方法进行研究。

4、对个案进行分析。

5、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 1.组建课题组,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2、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6年5月

1、通过开展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研究问题的成因,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根据人教版第二学段数学课程分类确定助学单。

3、各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举行公开课和示范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和探讨,找出助学单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成功与不足,初步形成对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认识。

3.针对预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师交流会、学生座谈会等,对课题进行研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的方法。

4.归类整合研究材料,撰写本阶段工作总结,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提高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0月

1、结合本课题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课堂实践中,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验证和提高,并不断巩固和完善。

2、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本阶段工作总结。

(四)结题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召集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2、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八、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闫玲玲,负责课题的总规划与实施工作。课题成员:闻霜,丁丽丽,杨丽,刘其良,负责对课题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工作。

九、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1、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教学案例。

2、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研究论文等。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结题报告。

十、参考文献

1、仲广群,《教学新密码—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2014年版。

2、孙云晓《习惯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人生》,漓江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出版。

3、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高洪亮,李秀华《数学应重视课前预习》,山东教育2001年第29期。

5、高劲松,《浅谈小学数学的预习作业》,《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4期。

6、胡爱玉,《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月刊社,2005年12月上。

上一篇:小公司创业指南下一篇:写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