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四(共9篇)
适用专业:经管学院各专业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说哪一项管理职能的重要性()。
A 领导职能 B 计划职能
C 控制职能 D 组织职能、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泰罗 B法约尔
C 德鲁克 D 西蒙、时下流行一首顺口溜“你把我当人看,我就把我当牛干;你把我当牛看,我就什么也不干。”这首顺口溜反映了职工的什么需求()。
A 自我实现需求 B 保障或安全需求
C 尊重需求 D 归属和承认的需求、科学管理对人性的认识是()。
A社会人B经济人
B复杂人D 自我实现人、就一个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而言,主要包括技术技能、人事技能与概念技能三种,以下哪一种人员需要更多的人事技能与概念技能()。
A 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 B 处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C 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D 企业的企划人员、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做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属于()。
A 直线职权 B 参谋职权
C 职能职权 D 决策职权、瓦轴集团公司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制定了重组计划,在该计划中针对全国六大地区设立了地区经销办事处,每个办事处都有电脑直接与中央数据库连网,这意味着公司今后朝什
么方向发展()。
A 集权化 B 分权化
C 部门化 D多元化、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合于()。
A 小型企业 B 跨国公司
C 中型企业D 国有企业、某企业经理工作任务繁重,他需要有人帮助他选择信息,提供决策依据,对组织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宜的信息沟通网络是()。
A 轮式 B 环式
C 链式 D “ Y ”型、宾馆的管道系统出了毛病,因维修部经理正准备出差,便委派维修科长处理,但几天后管道系统仍然渗漏,宾馆总经理听到汇报后,准备追究事故的责任,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
A 维修科长 B 维修工人
C 维修部经理 D 工程部经理、在会议进行中,管理者不希望下属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干扰会议的进程,于是,在有人举手要发言时便无视他们的举动,只顾自己把话讲完。这种影响下属行为的方式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自然消退 D 惩罚、管理活动中涉及组织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确定各个管理部门和岗位,规定他的责任和权力,这些工作被作为()。
A 职能分析 B 管理规范设计
C 组织结构设计 D 协调方式设计、某公司的简报上刊登了一条意欲提醒装卸工人注意的安全标语,后来发现许多装卸工根本没看到,原因是大部分装卸工人根本不看简报。从沟通的原理看,这次沟通无效的原因是()。
A 沟通渠道选择不当 B 信息不充分
C 外界的干扰 D 反馈缺乏、下列决策哪一种更倾向于程序化决策?
A 组织结构调整B多元化经营
C企业合并D原材料订购、商业银行在设计组织结构时,经常设立证券投资部、房地产部、信托投资部等,这是按什么方式进行部门划分()。
A 按职能性质 B 产品业务
C 顾客类型 D 领导技能、管理宽度按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和下属的关系将以()。
A 等比级数增加 B 等比级数减少
C 几何级数增加 D 几何级数减少、决策方法中的“硬技术”是指()。
A 定量决策方法 B 专家意见法
C 定性决策法 D 决策树法、领导者应当根据其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及 LPC 值确定领导的方式。这一观点出自()理论 ?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随机制宜领导理论
C路径——目标理论D管理方格理论、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
A 提薪B 升职
C解聘威胁D 工作扩大化、人际沟通中会受到各种“噪音干扰”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噪音干扰”可能来自于()。
A 沟通的全过程 B 信息传递过程
C 信息解码过程 D 信息编码过程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每题 3 分,共 15 分).根据管理方格图理论,最为理想的领导方式是 5.5 型的领导模式。.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允许人们通过按所要求的方式行事或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来回避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处境的激励方式属于一种惩罚的模式。.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中的组织职能。.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人有事做。.在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属于企业的执行机构。
三、简答题(共 30 分)、有人问韦尔奇,在企业管理中是独裁领导好还是民主领导好?他说最好是二者的结合,即决策前应该广泛征求意见,但决策时必须一个人说了算。
请问应怎样发挥专制和民主领导的各自优势。(8 分)、简答德尔菲法及其特点。(7 分)、简答影响分权的因素。(7 分)、简答目标管理及其过程。(8 分)
四、论述题(15 分)
直到 80 年代末以前,加薪就像圣诞节的来临一样是可以预测和永恒不变的,每年都会有。现在不再是这样!报酬的增加被一次性的奖金或股票所替代。过去用工资形式来表现的表扬越来越多地被荣誉榜、电影票、老板的感谢信这些无法兑现的方式所取代。例如,联邦快递公司在最近一年内送出 5 万多封这样的感谢信。
当传统的加薪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消失时,“好样的!”这样称赞方式代替了它们。1993 年美国对 3200 个公司的调查发现,60% 的公司使用非现金的认可奖励,而 1988 年只占 20%。调查还表明,14% 的公司采用一次性奖金而不是加薪。这些奖金可以为公司节省开支,因为他们不属于员工永久性工资的一部分。
问题: 请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这种激励方式改变的原因。
五、根据所给案例,请写出你的分析意见(共 20 分)
李科长的烦恼
李平(女),大学某工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中型工业企业,在车间任技术员。李工作认真负责,一年后经厂领导同意,又考上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三年后研究生毕业,应原厂的要求,再回原厂工作。
该厂技术科科长前一年退休,技术科暂由王副科长负责。王副科长及其他技术员虽然资历较长,但均为本科以下学历。此时正直企业急需开发一些新产品,而李的硕士毕业论文正是有关这方面的课题,而且该厂的领导对其以前的工作表现有良好的印象,于是,企业决定任命李为技术科科长。正式任命之前,厂长与李谈话中指出:要与科里的其他老同志团结,她的工作一方面是负责技术科的全面领导,另一方面的重点是负责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该厂技术科目前现有两个副科长,均为男性:王副科长现已 56 岁,中专毕业,建厂初期就进厂工作,已有 30 余年工作经历,对该厂的各项技术工作都十分熟悉,工作经验很丰富,与现有各位厂领导关系都很好,但考虑到其学历较低,不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没有任命为正科长。夏副科长 40 岁,本科学历,十年前调入该厂,五年前曾参与当时的一系列新产品开发,获得成功,其中部分产品成为目前该厂的主导产品,但考虑到其现有技术知识结构,与当前正在开发的新产品不适应,而且他与王副科长关系不很融洽,所以,也没有任命为科长,技术科还有其他 7 名技术员,除一位是去年分配来的女大学生外,其余都是男性,年龄均在 35 ~ 50 之间。由于这批新产品的开发是相当复杂的工作,开发成功与否,对企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该厂成立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有一位副厂长任组长,李平任副组长,但由李具体负责,小组成员还包括夏副科长、两名技术人员,销售科和供应科各一名副科长。
李平感到自己虽然有较多的专业知识,但技术科的两位副科长和其他技术员都是自己的老前辈,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分配工作任务、确定技术措施、进行产品设计等方面,李平都通过各种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充分民主,共同商定。一段时间后,李感到同时们提的方案不是很好,但好的方案大家并不认真对待,往有时还没有深入研究,大家就给予否定。王副科长会习惯性地向厂长汇报和研究有关全厂的技术工作建议,这些建议往往与李平的建议相左,厂领导并不明确表示支持谁,仅强调精诚团结,夏副科长对新产品开发已有一套方案,但李平清楚地知道那是不可行的,从其责任心来讲也是不能同意的,可又不好意思由自己直接来推翻,希望由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来做出决议,但组长(分管副厂长)。又不表态,其他组员似乎是无所适从。有时王、夏二人对科里的一些工作意见不一致,李平感到十分为难。科里工作效率低,士气也不高,李平感到这个科长当的真是很难。
回答问题:
1•你认为李平是否胜任厂技术科科长的工作?
先进科学技术指导下, 汽油发动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为了避免发动机运行时出现故障问题, 应掌握汽油机动作的基本原理, 采取有效的调控管理措施。分析了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
1 旧汽油机的缺点
目前, 发送机主要作为整套设备的动力核心, 如图1, 通过发送机运转产生动能, 加快了其它配件的持续运行。以汽车发送机为例, 一些配置较低的汽车, 其燃烧汽油之后无法提供正常的动能, 约束了发动机运转性能的发挥。安装旧发动机使汽车存在油耗增加、动力不足、性能失调等问题, 这也是引发交通意外事故的一大因素。汽油发动机是市场上销售较广的动力产品, 解决旧发动机存在的功能缺陷, 有助于发动机性能的高效使用。
2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工业科技发展以来, 各种规格的发动机设备开始大量生产, 特别在机械制造及汽车制造行业中的应用最多。鉴于旧式汽油发动机结构的缺陷, 制造商研发除了四冲程汽油机, 详细地限定了汽油机各个环节的作业流程, 综合提升了汽油机的工作性能。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2.1 进气冲程。
进气是四冲程汽油机的首要环节, 由活塞运动完成这一操作。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正点移动, 空气由空气滤清器经过进气管道上的化油器将汽油吸出并雾化成细小的油粒与空气混合, 而后进入气缸。
2.2 压缩冲程。
在进气冲程终了以后, 进、排气阀关闭, 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可燃混合气被压缩, 使那些未汽化好的汽袖进一步蒸发。压缩冲程有效处理了活塞气体的不足, 使汽油机能够更好地汽化。
2.3 膨胀冲程。
由于汽油燃烧产生的一种膨胀现象, 可燃混合气由火花塞点火后, 立即放出大量的热。高压气体膨胀, 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如图2, 加快了汽油发动机运转的速率, 符合了大功率发动运转的要求。
2.4 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排气冲程与柴油机的排气冲程基本相同。在排气冲程中, 气体温度和压力进一步降低。排气是为了让发动机及时地换气, 使发动机内部的机械传动构件持续运转, 防止外界因素造成的异常干扰。
3 新型汽油机的控制方法
早期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 汽油发动机制造商出厂的产品质量较低, 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功能作用。新时期科学技术改革后, 四冲程汽油机逐渐取代了旧式发动机, 其产生的动力能量更好, 且操作起来十分便捷。为了让这种新设备持续运行, 企业应采取科学的控制方案, 减小发动机故障的发生率。
3.1 控制活塞。
活塞是发动机做功的核心部分, 活塞运动应处于相对平稳的水平, 否则会造成一系列的异常故障。使用汽油发动机, 必须将活塞运动时的温度、压力等指标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否则活塞会出现漏气、过度膨胀等问题。
3.2 故障检修。
定期对汽油发动机进行故障检修, 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 做好发动机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如:选用的汽油燃料需进行抽样检查, 或换用新的润滑油;添加新的汽油燃料, 提高汽油燃烧的效率;必要时拆开发送机进行清洗。
3.3 结构改良。
四冲程汽油机基本满足了当前动能供应的需要, 未来汽车及其他制造行业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更高, 必须要做好汽油机的改良, 扩大发动机的可控制性。
4 结论
总之, 汽油机是用燃烧汽油为主要方式的发动机, 汽油机工作过程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导致发动机提供的动能量不足, 从而影响到了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掌握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德华, 常英杰, 徐秀兰.小型二冲程汽油机排气系统气体流动的数值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1998 (03) .
[2]吴斌鑫, 陈康民, 严学铭, 欧建华.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摩托车化油器设计中的应用[J].摩托车技术.1996 (06) .
[3]李岳林, 徐尔强.汽油机燃烧过程模拟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1 (01) .
[4]田进富.四冲程汽油机回油慢问题的分析与消除[J].摩托车技术.2002 (03) .
[5]田进富.四冲程汽油机爆震原因分析[J].摩托车技术.2003 (03) .
[6]张卫东, 岳云.发动机系统热力学模拟的现状[J].车用发动机.2000 (03) .
[7]李岳林, 张雨, 沈文, 万力.双燃料发动机延时供气管系模拟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1 (02) .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习题形式让学生回顾、理解所学知识,而不是教师一味讲授。教学设计如下:
1.温故而知新
该装置为 池,Zn是 极,Cu是 极,电子从 经 流向 ,电流从 流向 ,离子从 流向 ,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总反应式 。
该习题可以让学生上课马上作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调整,学生能够很好地回忆、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设置问题情境,引出盐桥
在实验中,为什么Zn、Cu附近都有气泡产生?学生进行各种猜想,教师一一进行评价,提出解决办法,引入盐桥。盐桥的作用是平衡两极的电荷。
二、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这一教学目标为例,教学设计如下。
1.学生分组实验
(1)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醋酸溶液的PH;(2)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形状相同的镁条,取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醋酸溶液各10ml于气球中,并将气球扣在试管口,同时迅速加入到试管中,观察现象。
2.现象
(1)盐酸的PH小于醋酸的PH;(2)盐酸中气球涨得比较快,但最终两气球大小一样。
3.解析
(1)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由于盐酸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导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酸性越强,PH越小。(2)反应开始时,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大,反应速率就越快。但由于镁条足量,促进醋酸往电离的方向进行,最终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两者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4.拓展思考
(1)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PH大小;(2)比较PH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3)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均相等的盐酸与醋酸,分别和足量的Zn反应,比较反应开始时的速率和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4)PH、体积均相等的盐酸与醋酸,分别和足量的Zn反应,比较反应开始时的速率和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
三、注重分析、对比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上课时,感觉所学内容不难,但是真正碰到习题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眼高手低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所学知识混淆不清的现象。在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题目
常温下,分别计算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2.解题思路
知道PH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电离过程,认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一定相等。
3.具体解析
假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是x、y。
从电离方程式看出,酸和碱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计算酸PH的时候,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忽略掉,因此PH=-lg0.1=1;计算碱PH的时候,把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忽略掉,因此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根据Kw计算出氢离子浓度(来自水的电离),再算PH。C(H+)=10-14/0.1=10-13,mol/L,PH=-lg10-13=13。
四、注重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点比较零散,尤其是在元素和有机化学当中,很多的特性是无规律可循的却存在规律性,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实现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就要注重方法的探索。
五、注重教学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这部分内容知识跨越大、难度大,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摸清他们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模块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和反思教学行为,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参考文献:
袁晓辉
200800834211
uPC实验
实验要求:
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实现微程序计数器uPC的写入和加1功能。实验目的:
1.了解模型机中微程序的基本概念。2.了解uPC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说明:
74HC161是一片带预置的4位二进制记数器。功能如下:
当 RST = 0时,记数器被清0
当IREN = 0时,在CK的上升沿,预置数据被打入记数器
当IREN = 1时,在CK的上升沿,记数器加一
TC为进位,当记数到F(1111)时,TC=1
CEP,CET为记数使能,当CEP,CET=1时,记数器工作,CEP,CET=0时,记数器保持原记数值 时序电波: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一、按照下列连接线表连接电路
PC实验
实验要求:
利用COP2000实验仪上的K16..K23开关做为DBUS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实现程序计数器PC的写入及加1功能 实验目的:
1.了解模型机中程序计数器PC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2.了解程序执行过程中跳转指令的实现方法。实验说明:
PC是由两片74HC161构成的八位带预置记数器,预置数据来 自数据总线。记数器的输出通过74HC245(PCOE)送到地址 总线。PC值还可以通过74HC245(PCOE_D)送回数据总线。在COP2000中,PC+1由PCOE取反产生。
当RST = 0时,PC记数器被清0
当LDPC = 0时,在CK的上升沿,预置数据被打入PC记数器
当PC+1 = 1时,在CK的上升沿,PC记数器加一
当PCOE = 0时,PC值送数据总线 当ELP=1时,LDPC=1,不允许PC被预置 当ELP=0时,LDPC由IR3,IR2,Cy,Z确定
当IR3 IR2 = 1 X时,LDPC=0,PC被预置
当IR3 IR2 = 0 0时,LDPC=非Cy,当Cy=1时,PC被预置
当IR3 IR2 = 0 1时,LDPC=非Z,当Z=1时,PC被预置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一、按照下列连接线表连接电路
心得体会:
莫灿林
陈延生
摘要
(本文通过对空间四连杆机构的等视角原理、相对运动转换及相对转动极线确定方法和研究,找到按给定连架杆两组、三组、四组对应位置的空间四连杆机构的几何设计方法。)
1、空间四连杆机构的等视角原理:
图1所示,AB杆在V面上绕过点A且垂直于V面的轴线YA转动,DC杆在H面上绕过点D且垂直于H面的轴线ZD转动,AB1C1D、AB2C2D为空间四连杆机构ABCD运动的两个位置。
分别作线段B1B2、C1C2的中垂面M、N,它们的交线为L12。根据空间两等长线段可绕一轴线旋转使它们重合的性质知,连杆BC的两位置B1C1、B2C2可绕直线L12作纯转动实现。在此,可称直线L12为转动极线或极线。
现把图1换成图2的形式,极线L12垂直于平面P1B1B2、P2C1C2,连杆BC绕极线转过角φ12,则点B1、C1同时在极线L12的垂直面上绕L12转过角φ12,到达B2、C2,所以∠B1P1B2=∠C1P2C2=φ12。
点B11为中垂面M与平面P1B1B2上⌒B1B2的交点,点C11为中垂面N与平面P2C1C2上⌒C1C2的交点。由于中垂面M、N分别过YA、ZD轴,所以∠B1P1B11=∠B11P1B2=φ∠C1P2C11=∠C11P2C2=φ
12/2,12/2。因为 12/2,所以
∠B1P1B11=∠C1P2C11=φ
B1C1=B11C11,B1C1绕极线L12旋转
φ12/2可与B11C11重合。设点B11、C11、B1、C1与极线L12构成的平面分别为M1、N1、M2、N2,则二面角M1-L12-N1与二面角M2-L12-N2相等。因点B11、C11分别在M、N上,故M1与M重合,N1与N重合。因M、N分别过轴YA、ZD,故点A、D分别在M、N上。由此可得到以下的结论:由极线和连杆销轴中心所构成平面的夹角,与由极线和固定杆销轴中心所构成平面的夹角相等,由极线分别与两连架杆的销轴中心所构成的两个二面角相等。
如果把平面M1、N1、M2、N2理解为视线,则可认为由极线L12去看不相邻的两个连架杆AB1和DC1(或AB2和DC2)时,视角均同向且等于连杆体转角的一半,即φ系,或者等半角关系。
12/2,这一等角关系称为等视角关
2、空间四连杆机构的相对运动转换及相对转动极线
2.1 相对运动转换及相对转动极线
图3所示,任给定空间四连杆机构ABCD两个运动位置的机构简图。AB杆在V面上绕过点A且垂直于V面的轴线YA转动,转角为α
12;DC杆在H面上绕过点D且垂直于H面的轴线ZD转动,转角为β12。
12角,使
把空间四边形AB2C2D看成刚体,绕ZD轴旋转-β
DC2与DC1重合。此时把DC1看作固定构件,DAB1C1、DA0B21C21看作四连杆机构的两个位置。分别作线段AA0、B1B21的中垂面Q1、Q2(图中未画出),则两中垂面的交线R12即为连杆AB由位置AB1转到位置A0B21的转动极线,R12称为相对转动极线。因为空间一线段的两预定位置可以通过一次旋转达到,两组对应点中垂面的交线是其唯一的旋转轴,所以当直线AB1、A0B21的两组对应点(或一组对应点和两直线的对应方向)给定后,R12即为唯一的相对转动极线,而与参考长度AB1=AB2=A0B21无关。
由等视角原理可知,两平面AxR12、DxR12所形成的二面角与两平面B1xR12、C1xR12所形成的二面角相等。
因为AB2绕ZD轴转过-β
12角后即可达到位置
A0B21,故确定R12只与β12有关,而与DC杆的起始位置DC1无关。
图4所示,V面上的圆A其半径为AB1,AB1绕YA轴转过α12角后到达AB2位置;
12V面绕ZD轴转过-β
角后到达新位置V0面,AB2的新位置A0B21。YA轴与ZD轴相交。在前面已得知A0B21:转到与AB1重合,其旋转轴R12是唯一的。因为点A在YA轴上,YA轴与ZD轴相交,V面绕ZD轴转过-β12后到达V0面,所以线段AA0的中垂面Q1过ZD轴,并为两平面V、V0形成二面角的平分面;又因为R12在Q1面上,所以线段A0B21绕R12转到与线段AB1重合时,圆A与圆A0重合,圆周A0上的点与圆周A上的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点B21对应B1)。因此,当YA轴与ZD轴相交时,R12的唯一性只与角α
2有关,而与AB杆的起始位置AB1无关。R12、YA、ZD三线共点。
如果V面与H面重合,空间四连杆机构则演变成平面四连杆机构。2.2 相对转动极线的确定方法
在以后的问题中,均设V面垂直于H面,AB1对V面与H面交线的倾角γ。
对任意给定的空间四连杆RSSR机构ABCD两连架杆的相应转角为α
12、β12(转动方向图中所示),以及
AB杆的起始位置AB1,则机构的相对转动极线的确定方法如下所述,图解过程参阅图5所示。
(1)任取参考长度AB1=AB2;(2)把AB2绕过点D的铅垂轴ZD转过-β
12,得
A0B11;(3)分别做线段AA0、B1B21的中垂面Q1和Q2;(4)求作出两平面Q1、Q2的交线R12,则R12为所求的相对转动极线,且R12与ZD相交。
对需确定的机构,如果给定YA轴与ZD轴相交,则AB杆的起始位置AB1与确定R12无关,角γ可任意选择。
3、按给定连架杆若干组对应位置的机构设计
在以下的问题中,给出的连架杆若干组对应位置——相应的转角,因它们仅与机构的相对尺寸有关,故可任意选取合适的固定铰链A、D的位置来进行机构设计。
3.1给定连架杆两组对应位置的机构设计
给定空间RSSR机构ABCD两连架杆的相应转角分别为α
12、β12,其转动方向如图所示,YA轴与ZD轴相交,设计该机构。
图6所示,设计此空间四连杆机构时,首先确定固定转轴YA、ZD的位置,按需要确定连架杆AB的起始位置AB1。如YA轴不与ZD轴相交,则按角γ给出AB1的位置;然后确定机构的相对转动极线R12,最后在—AB1的位置上任取一点作为铰链中心B,根据等视角原理,使由平面BxR12(J2)与平面CxR12(T2)形成的二面角J2-R12-T2等于由平面AxR12(M2)与平面DxR12(N2)形成的二面角M2-R12-N2,即可在平面T2上任取一合适点作为铰链中心C。直线L为T2面与H面的交线,ZD轴在N2面上。
对给定的转角α
12、β12,如果转动方向相同,则必需使所得机构的连杆BC在H面上的投影bc不与固定件AD在H面上的投影ab相交;反之则相交。在选取铰链中心C时,应考虑点C与点B1、B2的相对位置,否则所确定的机构将得不到对应的转角关系。正如点C在过点B的水平面下,则点B2、B1对水平投影面的上、下关系就能得到保持。
因为点C在T2面上任意选择都能满足等视角的关系,且随着铰链中心B的位置选择不同,可得到无数个T2的平面,所以在理论上铰链中心C有无穷个解。但是,由于四连杆机构是在铰链强制约束下运动的,而运动连杆的区间是有限制的,所以在满足机构存在的条件下,要使两连架杆满足给定的转角对应关系,则铰链中心C的选择,其实用上的解较理论上的少。
机构设计的作图步骤如下所述,图解结果见图7所示。(1)求作出机构的相对转动极线R12;
(2)进行两次投影变换,把R12变换或投影面垂直线;(3)在—AB1位置上任取一点作为铰链中心B;
(4)作二面角M2-R12-N2等于二面角J2-R12-T2;(5)把T2面上(V1/H2)投影系变换回原投影系;【2】
(6)在T2面上取适当的点作为铰链中心C,求作出连杆BC的实长,则机构得以确定。
3.2 给定连架杆三组对应位置的机构设计
给定空间RSSR机构ABCD 两连架杆的两组相应转角分别为
α
12、β
12、α
13、β13,其转动方向如图所示,YA轴与
ZD轴相交,设计该机构。
机械设计的作图步骤如下所述,图解结果见图8所示。(1)求作出机构的相对转动极线R12、R13;(2)进行投影变换,分别把R12、R13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3)在—AB1位置上任取一点作为铰链中心B,设平面AxR13、BxR13、CxR13、DxR13分别为M3、J3、T3、N3;
(4)分别作二面角M2-R12-N2等于二面角J2-R12-T2,二面角M3-R13-N3等于二面角J3-R13-T3;(5)把平面T2、T3变换回原投影系,并作出它们的交线L1,因YA与ZD轴相交,故R12、R13、YA、ZD、L1五线共点;(6)在L1上取适当的点作为铰链中心C。
参 考 文 献
1、张世民编《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51-57。
2、费罗洛夫CA(苏)著,北京工业学院制图教研室译《画法几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83-85。
Principle of Egual View Angles of
Spatial
Four-bar linkage and It’s Application
Mo Canlin
(Mechanical Engin.Dept.)
Chen Yansheng
(Spare-time school for staff of Quzhou)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qual view angle principle relative motion transfer , and relative rotation pole-line determination , introduces a geometric design method of spatial four-bar linkage mechanism under a giren corresponding location of two , three, or four sets of linkages.Key words: Spatial mechanism;Linkage;Relative motion;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生活或者说集体生活,就有了管理的时间和经验总结。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早期经验奠定认识基础,商业奠定制度背景,科学提供
方法论基础,工业革命提出现实需要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胡萝卜(掌握标准化得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及其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大棒(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例外原则。适合管理经济人
三、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把经营活
动和管理活动分开。
(一)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
五种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14条管理原则
四、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制度化管理
(一)权威的基础:在人类组织管理历史上,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曾经有不同类型的权威关系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早期组织中多依靠个人的权威,以传统的权威和“神授”的超凡权威为基本的控制手段。马克思韦伯之处,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威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实施管理。
(二)官僚制的特征:权利责任规范制度化,等级化,技术资格,服从制度,权利限制,管理者忠于职业。
(三)官僚制的优越性: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型数控车床刀架以电动刀架为主,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刀架有四、六工位两种形式,主要用于简易数控车床;卧式刀架有八、十、十二等工位,可正、反方向旋转,就近选刀,用于全功能数控车床。电动刀架是数控车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合理地选配电动刀架,并正确实施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消除人为误差,提高加工精度与精度的一致性等;另外,加工工艺的适应性和连续稳定的工作能力也明显提高,尤其是在加工几何形状较复杂的零件时,除了控制系统能提供相应的控制指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数控车床需配备易于控制的电动刀架,以便一次装夹所需的各种刀具,灵活、方便地完成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
2、电动刀架的换刀原理
图1所示为螺旋型四工位刀架结构,主要由上刀体、蜗轮、下刀体、转盘、蜗杆等组成;图2所示为螺旋型四工位刀架控制原理。四工位电动刀架一般采用单相交流电动机作为其控制电机,刀位检测信号为四个霍尔元件。当数控系统发出换刀信号时,首先继电器K1动作,换刀电动机正转驱动蜗轮蜗杆机构使上刀体上升。当上刀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离合转盘起作用,带动上刀体旋转进行选刀。刀架上方的发信盘中对应的每个刀位都安装有一个霍尔开关,当上刀体旋转到某刀位时,该刀位的霍尔开关向数控系统输出信号,数控系统将刀位信号与指令刀位信号进行比较,当两信号相同时,说明上刀体已旋转到所选刀位。此时数控系统控制继电器K1释放,继电器K2吸合,换刀电动机反转,活动销反靠在反靠盘上初定位。在活动销反靠的作用下,蜗杆带动上刀体下降,直至齿牙盘咬合,完成精定位,并通过蜗轮和蜗杆锁紧螺母,使刀架紧固。此时,数控系统控制继电器K2释放,换刀电动机停转,从而完成换刀动作。
3、数控车电动床刀架故障及诊断
现以目前使用较多的螺旋型四工位自动刀架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加以分析,确定其排除方法。其它类型的刀架,虽其结构、尺寸、元器件型号等各有差异,但故障原因大多雷同,也可参照此法加以排除。
3.1 刀架不能启动
(1)机械方面的原因
(1)刀架预紧力过大
当用六角扳手插入蜗杆端部旋转时不易转动,而用力时,可以转动,但下次夹紧后刀架仍不能启动。此种现象出现,可确定刀架不能启动的原因是预紧力过大,可通过调小刀架电机夹紧电流排除之。
(2)刀架内部机械卡死
当从蜗杆端部转动蜗杆时,顺时针方向转不动,其原因是机械卡死。首先,检查夹紧装置反靠定位销是否在反靠棘轮槽内,若在,则需将反靠棘轮与螺杆连接销孔回转一个角度重新打孔连接;其次,检查主轴螺母是否锁死,如螺母锁死,应重新调整;再次,由于润滑不良造成旋转件研死,此时,应拆开,观察实际情况,加以润滑处理。
(2)电器方面的原因
(1)电源不通、电机不转
检查溶芯是否完好、电源开关是否良好接通、开关位置是否正确。当用万用表测量电容时,电压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可通过更换保险、调整开关位置、使接通部位接触良好等相应措施来排除。除此以外,电源不通的原因还可考虑刀架至控制器断线、刀架内部断线、电刷式霍尔元件位置变化导致不能正常通断等情况。
(2)电源通,电机反转,可确定为电机相序接反
通过检查线路,变换相序排除之。手动换刀正常、机控不换刀,应重点检查NC与刀架控制器引线、通讯I/O接口及刀架到位回答信号等。
3.2 刀架连续运转、到位不停
由于刀架能够连续运转,所以,机械方面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小,主要从电气方面检查:检查刀架到位后NC信号是否发出,若没有到位信号,则是发讯盘故障。可检查:发讯盘弹性触头是否磨坏、发讯盘地线是否断路或接触不良或漏接等。此时需要更换弹性片触头或重修,针对其线路中的继电器接触情况、到位开关接触情况、线路连接情况相应地进行线路故障排除。
当仅出现某号刀不能定位时,则是由于该号刀位线断路所至。其故障判断如下:
(1)此刀位的霍尔元件损坏:确认是哪个刀位使刀架运转不停,在系统上输入转动该刀位信号,用万用表测量该刀位触点对+24V触点是否有变化,若无变化,可判定为该位刀霍尔元件损坏,更换发信盘或霍尔元件。
(2)此刀位信号线断路,造成系统无法检测到位信号:检查该刀位信号与系统的连线是否存在断路,正确连接即可。
(3)系统的刀位信号接收电路有问题:当确定该刀位霍尔元件没问题,以及该刀位信号与系统的连线也没问题的情况下更换主板。
3.3 刀架越位过冲或转不到位
刀架越位过冲故障的机械原因可能性较大,主要是后靠装置不起作用。首先检查后靠定位销是否灵活,弹簧是否疲劳,此时应修复定位销使其灵活或更换弹簧;其次,检查后靠棘轮与蜗杆连接是否断开,若断开,需更换连接销;若仍出现过冲现象,则可能是由于刀具太长过重,应更换弹性模量稍大的定位销弹簧。
出现刀架运转不到位(有时中途位置突然停留),主要是由于发讯盘触点与弹性片触点错位,即刀位信号胶木盘位置固定偏移所致。此时,应重新调整发讯盘与弹性片触头位置并固定牢靠。若仍不能排除故障,则可能是发讯盘夹紧螺母松动,造成位置移动。
3.4 刀架不能正常夹紧
其故障原因如下:
(1)发信盘位置没对正:拆开刀架的顶盖,旋动并调整发信盘位置,使刀架的霍尔元件对准磁钢,使刀位停在准确位置。
(2)系统反锁时间不够:调整系统反锁时间参数即可(新刀架反锁时间t=1.2 s即可)。
(3)锁紧机构故障:拆开刀架,调整机械,并检查定位销是否折断。出现该故障时,首先检查夹紧开关位置是否固定不当,并调整至正常位置;其次,用万用表检查其相应线路继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触点接触是否可靠。若仍不能排除,则应考虑刀架内部机械配合是否松动,有时会出现由于内齿盘上有碎屑造成夹紧不牢而使定位不准,此时,应调整其机械装配并清洁内齿盘。
3.5 其它故障现象
除以上故障外,有时还出现:无法机控选刀、夹紧后无回答信号、启动或松开手控按钮刀架返原来位置等故障现象。出现这些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路中继电器接触不良、胶木盘位置不正、电源相序不对所致,可分别加以调整、修复,使故障排除。
4、结束语
数控机床的电动刀架是一个有机整体,机械、电气的控制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此分析解决刀架故障时,应有整体概念和经验,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故障既有机械部件的原因,又有电气方面的原因,而且很难分辨出引起这一故障的主要矛盾,就要进行多方面的检测,耐心细致地分析和诊断,直至找出故障根源。
摘要:数控车床电动刀架是数控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电能转变为动能的重要机件之一,是数控车床实现正常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部件。目前数控电动刀架国内生产厂家大多是小规模或不成规模的,技术质量和技术开发能力都不是很好,与国外同行的差距不小,且频繁发生刀架换刀故障,制约了国内数控技术的发展。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维修经验,从数控车床电动刀架的换刀原理入手,分析在换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总结出电动刀架故障排除的方法。
关键词:数控车床,电动刀架,工作原理,故障
参考文献
[1]韩鸿鸾,荣维芝.数控机床的结构与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2]蒋洪平.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
[3]黄卫.数控机床及故障诊断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4]数控车床综合实训系统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指导书
1.简述预测的重要性。
预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测既是计划工作的前题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结果。
(2)预测是使管理具有预见性的一种手段。
(3)预测有助于促使各级主管人员向前看,即为将来作准备。
(4)预测有助于发现问题,从而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5)预测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活动的成败。
2.人员配备工作中应如何遵循公开竞争原理?
(1)实行公开竞争时,空缺的职务必须对任何人都开放。不仅要求候选人能够胜任空缺的职务,而且要求他能比别人更有效地实现该职务对他的要求。只有进行公开竞争,组织才有可能选到最合适的人选。公开竞争无论对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人都应一视同仁,机会均等。
(2)要进行公开竞争,前题是人才必须能够流动。人才不流动,也就不存在公开竞争。但这种流动不是那种只顾本组织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和需要的盲目流动,而应当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为使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的合理流动。在人才合理流动的前题下,鼓励组织内外所有能人进行公开竞争。
3.什么是信息沟通?如何理解它?
信息沟通就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要准确理解信息沟通的含义,需注意以下几点:
(1)信息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信息沟通就没有发生。
(2)成功的信息沟通,不仅需要信息被传递,还要被理解。
(3)信息沟通的主体是人,即信息沟通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4)由于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沟通相互关联、交错,所以管理者把各种信息沟通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即管理信息系统。
4.简述前馈控制的优点及其困难。
前馈控制的优点有: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
由于是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对立面的冲突,易于被职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前馈控制的困难在于: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
5、甲研究所设备先进,人才济济,但却一直没有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所负责人王所
长采用“重金悬赏”的方法。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收效甚微。为了更好地管理研究人员,他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3分钟要罚款100元。为此,员工有时为准时到达,不惜打出租车上班。该所员工的出勤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乙研究所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验。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和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尽管乙研究所取得这样的成绩,但王所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
(1)请结合人性假设理论,判断这两家研究所对人性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2)简述以上两种假设的基本观点以及二者相应的管理方式。
(3)试对王所长对人性的看法和管理方法进行评价。
答:
(1)甲研究所是“经济人”的假设(或依据X理论)乙研究所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或依据y理论)。
(2)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 ①多数人十分懒惰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地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④多数人干工作是为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能鼓励他们工作。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一方面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另一方面用金钱刺激来题高士气,即实行“原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①一般人都是勤奋的②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③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职责,还会主动寻求职责④大多数人都能发挥高度的想像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⑤达到组织目标被看成是最大报酬。以这种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方式是为下属创造机会,排除障碍。并且帮助下属挖掘潜力,鼓励和帮助引导下属发展。
第一章: 1.管理概念构成的四要素:(1)管理主体(2)管理环境(3)管理客体(4)管理目标 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2)激励(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第二章: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作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标准化原理(4)选择第一流的工人(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6)推行例外管理原则(7)实行职能组织制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章:
1.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1)物质层,即外显层文化(2)制度层,即中层文化(3)精神层,即内隐文化
2.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调适功能(5)辐射功能(6)组织功能(7)互益功能 3.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1)分析评估(2)规划设计(3)培植塑造(4)调整完善
第四章:
1.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它是一个组织中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以及同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把其具体化展开至组织每个部门、层次、成员,与组织内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责任和成果相互密切联系,明确地规定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贡献和奖励报酬等一整套系统化的管理方式。(2)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目标管理既重视科学管理,又重视人的因素,强调“自我控制”。
3、目标管理促使权利下放。
4、目标管理注重成果。
2.目标管理的主要工作(工作步骤)
⑴ 制定目标
⑵ 执行目标⑶ 评价成果⑷ 实行奖惩⑸ 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3.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阐明不够(2)给予目标制定者的指导不够(3)目标确定困难(4)强调短期目标(5)不灵活的危险
第五章:
1.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制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型结构(6)控股型结构(7)网络型组织结构
2.组织中集权程度与分权程度的标志(1)不同类型决策的集中程度(2)整个决策过程的集中程度(3)下属决策受控制的程度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正式组织的特征:1.目的性2.正规性3.稳定性(2)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可以为员工提供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相互合作精神,最终改变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在于,如果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目标发生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行为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其成员的个人发展。此外,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进程,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
(4)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策略:
由于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现象,也由于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所以,管理者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或取缔态度,而应该对它加以妥善地管理。也就是要因势利导,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的作用。一方面,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求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为此,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相吻合。
另一方面,考虑到非正式组织可能具有的不利影响,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以影响与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引导非正式组织做出积极贡献。
第六章:
1.理论中性格理论的缺陷
(1)它们忽略了被领导者的地位和影响作用。事实上,一个领导者能否发挥其领导效能,会因被领导者的不同而不同;
(2)领导者的性格特征内容过于繁杂,且随不同情况而变化,难以寻求由此获得成功的真正因素;
(3)难以探索领导者所有性格特征彼此的相对重要性;(4)各种有关实证研究所显示的结果相当不一致。
2.管理方格图(九宫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论,用一种二维坐标组合形式来描述领导方式的差异。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贫乏型:领导者对职工漠不关心,领导者本人也只以最低限度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9.9战斗集体型:对职工、对生产都极为关心,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工作士气。
5.5中间型:领导者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能够保持平衡,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9.1任务型:领导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效率,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1.9俱乐部型:领导者集中注意对职工的支持与体谅,但对任务效率和规章制度、指挥监督等则很少关心。
第七章:
1.管理控制的目标和作用(1)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1.限制偏差的累积2.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控制上述两个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与管理控制的两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如前面图7-1所示,管理控制通过其“纠偏”功能(A1),使计划执行中的偏差得以防止或缩小,从而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同时通过其“调适”功能(A2),积极调整原定标准或重新制定新的标准,以确保组织对内外运行环境的适应性。这两类控制功能的不同作用,可从图7-2和图7-3对比中得到清楚说明。
2.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的标准和目标、偏差或变化的信息,以及纠正偏差或调整标准和目标的行动措施这三部分要素构成的。第八章——无 论述题:(2×10,其中必有一道与电力企业有关)
第一章:
1.论述企业管理的系统原理并举例说明:P11 举例:图书馆的系统原理:
如果将图书馆作为一个完整系统,依据现代管理的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要素方面:即构成图书馆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相关条件;
(2)系统结构方面:即图书馆各部分的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3)系统功能方面:表现为图书馆系统整体和局部功能的总和;
(4)系统集合方面:揭示维持、完善与发展图书馆系统的源泉与因素;
(5)系统联系方面:研究图书馆系统与其他系统间以及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相互纵横的联系;
(6)系统历史方面:展示整个图书馆系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其一般的历史规律。
同样,图书馆系统也包括不同层级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都各司其职。高层级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整体目标,向下一层级发出指令,最后考核该层级指令执行的结果,同时解决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或矛盾;低层级的子系统要对上一层级子系统负责,协调相关层级子系统共同完成任务。从系统原理的观点出发,图书馆管理者必须重视各层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制定适当的管理制度,从图书馆工作目标出发,合理分配各部门的职责,理顺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防止各部门由于职责不清导致互相推控,影响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正常运作。
2.论述企业管理的效益原理:P12
第二章:
1、论述双因素理论主要内容及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两种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2)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第一,工作的丰富化,即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积极地培养职工的工作兴趣和情趣。第二,工作的扩大化。要求职工同时承担几项工作。
第三,弹性工时。职工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除一部分规定工作时间外,其它时间自行安排。
2.论述科学管理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 ②挑选工人进行专门的培训;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④明确该了这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
评价: 贡献: ①将科学引入了管理领域,提出了时间和动作的科学研究方法。②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分工协调。局限性:①把人看成“经济人”; ②把人看成会说话的工具; ③把管理看成了狭窄的车间管理。
第三章:
1.论述电力企业文化的特点以及新时期电力企业应遵循的理念:(1)电力企业文化的特点:
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由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
2.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3.企业文化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 4.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2)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遵循的理念: 1.必须冲破传统文化的禁锢2.以人为本的理念3.服务的理念4.创新的理念5.和谐的理念 2.论述电力企业如何实施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由垄断走向市场,既是电力工业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电力企业进入市场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实行三项制度
一是企业法人制度,确立法人财产权。
二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保障出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的新型财务会计制度。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3、满足三个条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电力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电力企业必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二是电力企业必须完全面向市场,按照市场供求变化和价值规律来组织生产、从事经营和管理活动,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为其主要目标。
三是政企彻底分开,管电职能独立,既不允许以政代企,也不允许以企代政。政府对企业只能是宏观调控和服务。
4、坚持三条原则
第一条:企业法人原则
第二条:坚持商业化运营原则
第三条:政企分开原则 建立电力工业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是前提,公司制改组是关键,商业化运营是最终目标,只有三者结合进行改革,同时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等,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电力工业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章:
论述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两种主要方法,并比较说明优劣:P54~55 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计量经济学方法、网络计划技术法、滚动计划法、投入产出法等、滚动计划的主要优点: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第五章——无
第六章:
1.论述企业组织中沟通的障碍以及改善的方法 沟通的障碍: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有选择地接受,另一是沟通技巧的差异。(2)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量。
(3)结构因素,结构因素包括地位差别、团体规模、空间约束和信息传递链四个方面。(4)人际因素,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沟通的改善:
(1)坚持及时性、适量性、灵活性、有效性四项沟通原则。
(2)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这些经理人员应尽量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如减少组织机构重叠,在利用正式沟通的同时,开辟高层管理人员至基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信息的传递。
(3)管理人员要发展支持性沟通应该做到:在信息沟通中,多以合作的态度和帮助对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交谈,从而提高信息沟通的质量;作为信息发送者,管理者应表现出真诚、朴实的态度,而作为信息接收者的下属也应做出相应的反应,设身处地为沟通的对方着想,以增加相互理解,使沟通更为容易;以平等方式来对待下属,表明对下属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得到下属友好的反应,这样信息沟通会更为有效;提倡共同协商讨论的行为方式,避免独断专横、蛮不讲理的行为。(4)建立共同的价值观。通过培训,提高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文化共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的需要建立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以便管理者更好的统一员工的思想,在组织中建立信息沟通共同的参照框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达到有效的沟通。
2.论述领导者在实现组织目标中发挥的作用。
(1)指挥作用:为保证企业活动的协调和统一,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来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领导就是引导、指挥、指导,领导者应帮助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他们不是站在组织成员的后面去推动、去督促,而是作为带头人来引导前进,鼓舞人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只有站在群众的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领人们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挥的作用。
(2)协调作用:在许多人协同工作的集体活动中,领导者必须协调企业中的各种资源或因素,促使企业的所有活动以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为导向。①思想协调。②目标协调。③权力协调。④信息协调。
(3)激励作用。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着不同的动机和要求,领导者必须最大程度的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实现各种愿望,提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但是不能偏离企业目标。
第七章:
论述控制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1)控制应该同计划、组织相适应(2)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扭曲问题(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
(5)管理控制需要将财务绩效控制与非财务绩效控制有机地结合(6)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八章——无 名词解释(5×4)
第一章
1.管理:管理的概念,通俗的说法有“管理就是管理人”;“管理就是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把事情办好”。从字面意思理解,管理一词中的“管”,就是管辖,主管,就是讲职务的隶属,权力的结构,责任的界限。管理一词中的“理”,就是治理,处理,调理。
2.企业: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第三章: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可的企业价值观。
第四章:
计划:从静态方面来解释,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企业以及企业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所确定的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管理活动的基础。
从动态方面来解释,计划是指为了实现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第五章: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所谓管理幅度,就是一位管理人员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管理层次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2.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反映组织的纵向职权关系,是指组织中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所谓分权,就是在组织中将决策的权限分配给中下层组织单位的这样一种倾向。分权的对立面是集权,即决策权限主要集中在高层领导者手中。
3.授权与尽责:授权是组织纵向职权关系赖以形成的根本性的组织运作问题。所谓授权,就是上级把手中的权力部分委让给下级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六章:
1.领导:①领导就是影响员工、要他们好好工作并努力完成组织目标的一个过程; ②领导就是影响力;
③领导就是有意的过程,并且是建立在一定影响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意地施加影响,个人依赖自身的力量和可信性,从而改变或影响其他人及他们的环境; ④领导是企业的创造者和维持者; ⑤领导是解决问题的初始行为。
激励: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沟通: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们的行为。
2.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认为,人多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有可能重复出现;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领导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目标。
3.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的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M=V×E
第七章:
1.绩效控制:绩效控制是一种财务控制,即利用财务数据来观测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以此考评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控制其经营行为。
2.外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制定,以及为了保证目标和标准的顺利实现而开展的控制工作,是由其他的单位或个人来承担,自己只负责检测、发现问题和报告偏差。内在控制:不是“他人”控制(它既不是来自上级主管的“人治”,也不是来自程序规则的“法治”),而是一种自动控制或自我控制(称之为自治)。自我控制的单位或个人,不仅能自己检测发现问题,还能自己订立标准并采取行动纠正偏差。负馈控制与正馈控制:根据控制目的和对象的角度不同分类,可以将控制分为负馈控制和正馈控制。
“负馈”使偏差得到缩小,“正馈”使控制标准和目标发生振荡或变动。
第八章:
1.决策:所谓决策就是指决策者为了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在充分搜集并详细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评定准则和标准,选定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一词原本是用来形容精神病人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的情形,当作为一种决策方法提出的时候,其含义则是指在决策的会议上,人们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思考问题,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专家论证决策方法,该方法便于与会者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3.风险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自然状态,每一个决策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有不同的结果,而且能够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所以,风险型决策又叫随机型决策。
案例分析(15×1):
1.组织职能,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类型及改进。
管理学案例分析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定单生产,基本由厂长传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被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人数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训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作用了。
问题: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答案要点:(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