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精选7篇)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篇1

质量成本内容

质量成本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其基本组成内容包括:(1)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①内部质量损失,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翻修费用,复检费用,以及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②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2)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①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校准费等。②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新产品的鉴定评审费,工序控制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情报费,工序能力研究费等。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通过核算计划的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总额或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整体上的情况。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分析企业运行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计算各项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如相对于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率,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水平。

故障成本分析。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它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达到质量要求和改进质量为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增加的费用,以及为改进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制与推行的各项费用等。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人,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2.鉴定成本:

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它是指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检验人员工资、检验用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和折旧费、检 验工具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3.不良成本: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分为:

A.内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前,因产品或零部件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弥补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质量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质量故障处理费、产品降级降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B.外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间题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用、折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综合上述,其实所谓的质量成本就是浪费的人、才、物以及时间的成本。这些项目反映出可以避免和可以防止的成本。

一、质量成本基本概念

1.定义: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2.

质量成本的性质:

a)是一种管理会计形式,可用于成本分析.b)是一种经济语言反馈的质量信息, c)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和组成部分。

d)是对质量损失费用的管理。3.

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

a)质量成本是管理会计,从损失的角度来衡量产品质量, b)生产成本是核算会计,研究成本的构成和损益。

c)作用不同:质量成本用于分析、改进,生产成本用于计算损益。

4.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a)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深化。b)有利于加强质量责任制。c)可有效寻找改进的机会。d)可以找到质量成本构成的最佳比例, e)将不可比的质量活动用货币语言表达,以便评价。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1. 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a)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策划:

b)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c)工序能力研究费用,d)质量审核费用,e)质量情报费用,f)培训费用,g)质量改进费用。

2.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检验费用,b)监测装置的费用,c)迫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3.

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废品损失,b)返工损失,c)复检费用,d)停工损失,e)质量故障处理费,f)质量降级损失,4.

外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索赔费用:b)退货损失:c)保修费用:d)降价损失:e)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f)信誉损失:

三、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准备工作

1. 针对所需用的分类项目,制定相应的定价体系。2. 确定各部门应定期向财务口输送的相关信息。3. 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4. 形成必要的程序或规章制度。5. 财务口建立相应的凭证及帐目。

a)质量成本数据不能依靠原有的生产成本中提取,要建立独立的获取渠道。b)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质量成本凭证(供参考)

建立会计分离凭证:建立统计记录凭证:建立统计凭证:建立质量成本分帐:

四、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

1. 各质量成本信息收集的责任部门收集当期质量成本的发生信息,填写各类凭证/记录/传票,2. 将各类凭证/记录/传票按期传递至财务部门。

3. 财务部门依据定价体系,对发生的质量成本进行价格计算,4. 财务部门计帐、核算质量成本。5. 财务口形成当期质量成本报告。

a)报告内容:质量成本总额及其构成的主要项目。b)报告型式:报表式:图表式:陈述式:综合式:

五、质量成本的分析 1. 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

a)质量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 K﹔K ≤ 1%,质量控制效果较好,可达6σ水平,1% < K ≤ 5%,质量控制效果一般,可达5.5σ水平,5% < K ≤ 15%,质量控制较差,可达5σ水平。

b)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去年同期进行绝对数额的比较,若质量成本总额较高,应分析主要升高科目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2.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a)质量成本平衡点--平衡点由企业自身特点所决定。只有当处于平衡点时,质量成本最低。一般情况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大批量生产模式,故障损失费 < 质量保持费。b)质量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当内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预防成本,采取预防措施﹔当外部损失成本上升,应增加鉴定成本,加强检验﹔当内外损失成本均上升,应增加预防及鉴定成本。

c)质量成本平衡点的分析。设:内部损失成本为C1,外部损失成本为C2,预防成本为C3,鉴定成本为C4,则:平衡点为:C1+ C2= C3+ C4﹔当增加C3和C4时,C1和C2应降低。原则为:C3+ C4 <(C1+ C2)的降低额,否则不经济。3. 内部损失成本的分析。

a)应分析内损的主要构成因素,b)用图示的方法,明确各类产品,各个工序的内部损失额。4. 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a)应分析外部损失成本的主要来源,b)分析并评估外部损失成本带来的无形损失,5. 形成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a)对质量成本总额的分析及改进建议,b)对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及改进建议,c)对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析及改进建议,d)与质量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并进行差距分析。

六、质量成本的控制

1. 制定质量成本目标:a)为质量目标的一部分。b)制定有依据:c)分解到相关部门/工序/过程.2. 根据当期质量成本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a)质量成本分析输入领导层。b)领导层明确相应措施、职责、完成期限c)实施。3. 在运行中对质量成本进行监控。

a)比较法:b)抓关键环节,采取应对措施。c)指标归口,严格考核。

4. 应注意的问题:a)结合企业实际,确定细目不能照抄。b)重点要放在故障损失的研究上。c)质量成本目标要合理,d)内部统计与核算要真实,分摊及评估要可行。

e)要狠抓关键环节,f)

质量成本要服从于生产成本,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g)要将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改进相结合。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幺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幺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幺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幺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幺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质量成本包括三方面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降低质量成本有轻重之分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篇2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 来揭示差异, 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 可采取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对比, 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 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 可一般地了解本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查明原因, 找出差距, 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 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 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 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 可采取绝对数对比, 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2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 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 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 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 否则, 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

(2) 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 (如计划数, 上期数等) , 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 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 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 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 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 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 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 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 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 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 后替代次要指标。

(4) 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 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 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 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 实际数保留下来, 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 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 应采取连环的方式, 不能间断, 否则, 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 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 (即分析对象) 相等。

(5) 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 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 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 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 (即分析对象) 相等。

3 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 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 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 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 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 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 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 产品产量的变化, 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 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目前, 我们公司主要是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每月成本进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与上月实际完成情况比较, 与月度滚动预算比较, 与国内同机型企业比较。通过与上月比较可以得出成本升降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价格还是消耗指标的影响, 进而对影响较大的地方在成本分析会上要求相关单位进行解释, 找出成本升降的真正原因, 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推广和控制。与每月月度预算的比较可以使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形成合力, 强化了业务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运作机制, 它直接涉及到公司的中心目标-利润, 所有对公司损益有影响的项目都受到控制, 包括成本费用的控制, 分析出实际消耗与预算消耗指标的差距, 找出差距原因, 制定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与国内同机型企业比较, 也称对标, 通过对标分析, 找出自己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就等于告诉员工改革的必要;第二, 了解先进企业是怎么做的, 就找到了改革的路径;第三, 向员工显示先进企业已取得的成就, 用先进企业的指标来制定出自己企业的最终目标, 就能激励员工朝着目标努力。

修船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与分析 篇3

国内外修船业的现状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修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航运业务的萎缩,使得修船市场需求不足,价格剧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修船行业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年修船价值达到六十亿元人民币以上,但与国际修船强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我国与日本的同行业在经济管理水平方面相差18年。在客观环境中处于落后地位的我国修船业如何在全球修船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质量成本管理在保证修船质量的同时要求尽可能的减少成本,这为我们衡量修船企业的竞争能力提供了参考。加强成本管理将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质量成本概念的发展

质量成本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概念,是质量成本管理有效进行的基础。质量成本理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管理理论专家最先对质量成本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全面质量管理成本的概念。

(一)传统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质量成本核算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成本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以及外部失败成本。传统质量成本概念已被我国企业和学术界广泛应用。

(二)全面质量成本: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质量管理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传统的质量管理思想已不足以应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出现了。全面质量成本是指产品在形成的各个环节中,为达到顾客要求的质量水平而发生的全部支出及隐性损失。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来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系统控制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支出,从而保证总体的最佳经济效益。相比于传统的质量成本概念,它所覆盖的范围更广、考核更加细致、显性和隐性成本并重,对整个生产活动中的可能影响成本做出了全面的分析。

(三)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企业在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做的对比、分析考核工作,它贯穿于质量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前分析需要寻求最佳的质量成本方案并编制计划;事中分析要求定期检查质量成本计划执行情况,防止可能损失的发生;事后分析需要根据上期质量成本核算的数据和调查研究作出下期计划。质量成本报表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流程送交至各工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四)质量成本核算:企业成本核算分为帐内核算与帐外核算。帐内核算时,在总分类帐中增设“质量成本”科目,帐外核算是将质量成本核算与日常会计核算隔离开来,单设账目进行核算。

修船企业全面质量成本

修船企业的全面质量成本主要由质量不足与质量过剩构成。质量成本概念同时包含质量过剩与质量不足两方面。修船质量过剩所浪费的机会成本也是一种质量成本。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修船企业通过加大质量投入以实现高质量的修理水平。但很多企业在加大质量投入的同时并没有注意质量管理,从而出现了质量过剩的现象。

质量不足与质量过剩是由相关的成本动因综合影响而成。修船企业质量成本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检测成本:待修理船舶进场后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测,这一阶段的费用构成了检测成本。很多修船企业往往忽视这一阶段的质量成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待修理船舶的检测结果和总体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船舶修理的质量与成本控制。如果检测失误较多,会造成后续阶段费用难以控制,进而直接影响到船舶修理后的质量水平以及服务产生的成本。

(二)直接质量成本:修理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记入直接质量成本。直接质量成本是修理全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这阶段工作成果直接影响到修理后船舶的质量水平。修理中由于材料投入不足、修理人员技术不高等造成的损失计入质量不足成本;相反,由于人员投入过剩,材料投入超标造成的浪费则计入质量过剩成本。

(三)间接质量成本:间接质量成本是指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间接的、隐蔽的费用支出。例如,企业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商业形象下降,从而引起了市场份额的减少。由于市场份额的减少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尽管目前会计无法对此类损失作出精确的衡量,但企业经营者必须意识到这一间接成本的存在,将其单列作为前面质量成本的组成内容之一。此项成本没有过剩或不足之分,只有形成原因的不同。

(四)管理质量成本: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需要产支出管理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虽不是修理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但它是为达到修理标准而支出的费用,也应计入全面质量成本中。质量预防成本超出了合理的支出范围时即为管理质量过剩成本。

全面质量成本的意义

全面质量成本通过对质量成本的宏观把握,克服了质量管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不足以及过剩问题,有利于各部门责任的划分。全面质量成本通过对企业质量成本形成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考虑,形成了系统的质量成本观。

在目前的实际成本核算中,多数企业采取质量成本与现行成本核算相结合的帐内核算方法。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企业深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船舶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与核算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修理服务过程中各项成本构成,协同作业部门不断促进企业提高修理船舶质量,降低运营成本。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落实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单位:汕头华海船厂)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篇4

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成本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

通过质量成本内涵的理论介绍与分析,进行现阶段不同类型企业生产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成本分析,总结出食用农产品发展在质量起步阶段、质量提高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质量成本变化特点,提出在质量起步阶段应从建立制度环境、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发企业内在动力等几方面来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发展思路.

作 者:王玉环 徐恩波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刊 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TIC英文刊名: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46(5)分类号:F302.6关键词:食用农产品 质量 成本

成本管理论文内容 篇5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规划;控制

一、铁路客运专线的主要用途及规划

铁路客运专线是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实现大运量和高效能的旅客输送,从而为区域间经济、文化、旅游等活动的效益提升提供提供时间和空间基础。全国铁路客运量27.7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次,单日发送旅客最高达1442.7万人。这样的客运规模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布局为“四纵”和“四横”,以及其他几个中重要路段,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有序推进建设,促进了区域腾飞和协调发展,为未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第一,实现客货分离,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在已有货运线路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规划,新建或拆分实现客运和货运线路的分离,提升客运专线的速度从而匹配两种类型运输需求的发展规律。一般而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线路类型从货运专列为主,发展到客货共线为主,到最后的客运专线为主。预计到,我国铁路客运、货运的需求分别将达到40亿人次和40亿吨,但年均增长率上客运为7%,货运为4%,通过客运专线建设能够集中客运班列,提升客运速度,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空间为货运需求增长提供保障。

第二,客运专线能够提升经济核心的辐射能力和要素的流动速度。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动机是区域核心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要素集聚和扩散,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周边的要素交换才能更加密集,从而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而其中人和关键物资的交换是关键要素,铁路客运专线能够大大加快人员的流动,从而为制造、商业、文化的集聚带来人口支撑。第三,客运专线建设能力和经验的积累,能够转化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产品和服务。客运专线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其经济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制造国或者技术输出国而言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实践已经证明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能力已经转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基建、轨道铺设、站点新建或改造、客运专列及相关设备采购。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可以大范围采用原有的铁路线路,只要在关键交叉路段或站点进行变线控制即可将实现专列的提速,而高速客运专列则由于运输速度的大幅提升,对线路的走向、线路基础和轨道的质量等都有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大规模新建轨道、控制系统以及站点。影响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客运专线的设计规格决定了轨道基础设施的最小曲线半径、坡度、岩土、用料、牵引电力等项目的标准。

按照设计规格以及相应项目参数标准,进行实地勘验后确定的线路,就成为该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基础。我国客运专线建设区域跨度大、载客量规格高,而我国地貌特征包括了平原、丘陵、高原、江河湖泊等,专线各段的成本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基准价进行评估,而应当分段按照最新的价格基线或者实地考察后获取更加准确的造价基准数据。二是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进行广域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需要以成熟的建设技术和设备为基础,包括桥梁、隧道、环保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在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与平原为主的地域相比,不确定因素对建设成本的影响非常明显。随着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建设里程数和区域覆盖范围不断提升,建设技术能力和经验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西部、东北这样地理环境特殊的区域,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难关需要去攻克。因此在做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是,切勿一切都已经验而论,必须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三是建设人力和原材料成本。铁路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投资,在我国这样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和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规划下,其投入的人力、资金和原材料是天文数字,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没有过先例。在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还处于低位时,举全国之力进行大规模铁路客运专列建设是正确的选择。

当然,做好建设过程中的要素成本管理也是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四是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效率。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贯穿始终,除了保证在勘测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也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实际交付成本的偏离值。建造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包括施工现场管理、物料管理、工程计划管理等多个方面,高效的建设过程成本管理能够减少天气、意外、价格变化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甚至能够通过创新管理提升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措施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以及是审批一般都由国家中央层面统一管理,地方政府作为承建方和管理方,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负责。本文认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经过充分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不能仅仅从成本角度去考量,而应以铁路专线假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入手,作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依据。只有能够最大程度优化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满足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的客运需求,能够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那么该建设规划就是可行的。

不能为了某些集团或个人的利益而放松对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科学论证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把握。具体而言,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成本评估的应将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作为核心参照,建设成本评估的依据如路线、站点、规格等指标都应与发展规划匹配,并且作为刚性的影响因子。其次,落实充分的实地勘测和成本预估。铁路建设区域覆盖范围广,面对的地质、水文、气候、人文环境复杂,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建设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在实地勘测和线路、站点的规划设计阶段,经过反复和交叉的测量、计算和试验论证,才能最终确定建设体量、投入要素规格的计算逻辑和结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项成本数据有需要有依据材料作为支撑,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最后,应建立统筹的建设成本管理机制。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尤其是高速专线建设,一般都是多段同时开工,但建设周期仍然较长,在建设过程中,不仅投入要素价格会发生变化,地理环境、气候也会对工程产生影响,此外技术发展带来的设备和工具更替也会影响建设成本。因此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工程、技术、规划、商务、财经等团队的核心人才纳如进来,建立统筹一体的成本管理团队。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将成本管理责任归属进行分散,特别是定位到责任人时,应尽量避免因人员流动而导致无法跟踪回溯。此外,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为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建设方还可以应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引进优质社会资源,例如联合优质民营企业进行联合建造运营。在本管理工具方面,可以探索通过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实时动态监控,特别是系统性的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应当与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结合,实现成本数据以及影响因子变化的实时、远程采集,并能够进行自动化统计演算以及直观地呈现。

参考文献:

[1]郑志新.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J].科技视界,(5).

[2]王恒宝.铁路设备管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

[3]刘连涛.关于加强铁路客运专线物资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3).

[4]王青蕊.铁路制梁场建设取证生产成本控制技术方案[J].价值工程,2015(5).

惠普质量门的外部损失成本分析 篇6

2007年以来, 用户陆续反映购买的惠普笔记本电脑出现质量问题。2010年3月, 针对惠普笔记本电脑出现的花屏、显卡过热等质量问题, 中国律师代表逾170名消费者提交针对惠普的申诉, 请求中国政府下令召回据称存在问题的笔记本电脑。而央视3.15晚会曝光惠普笔记本电脑质量问题, 引发“惠普质量门”事件再度升级。在这一系列的影响中, 本文试图从顾客维度, 以质量为核心的会计视野出发, 从质量成本的角度, 针对惠普公司在这次挑战中的外部损失成本进行分析。

二、理论分析

质量成本, 指的是企业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其中的外部损失成本, 即产品进入市场之后由于产品存在缺陷而发生的成本, 诸如保修、退货、折扣处理、货物回收、责任赔偿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产品未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而失去销售机会; (2) 质量低劣造成的退货与折让, 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召回, 处理不合格品, 促销公关广告营销费用; (3) 由于产品存在问题顾客不满意进行投诉索赔; (4) 股价、品牌知名度、无形价值等。外部损失成本是由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而导致的机会成本。由于外部损失成本是隐性质量成本, 通常不在会计记录中反应。外部损失成本数据由售后服务部门, 根据反馈信息统计。因此结合市场相关数据, 选取相关指标进行估计, 但量化的测定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乘数法、市场研究法和Taguchi质量损失函数。规范的市场研究法可以评估质量低劣对销售及市场份额的影响。考虑到惠普质量门事件给惠普公司带来的影响属于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企业的损失, 因此本文参考市场研究法, 考察对企业销量、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影响。

三、定性与定量分析———基于市场反应

根据以上外部损失成本相关理论的方向, 结合年报资料和相关市场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下:

(一) 产品未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失去的销售机会具体表现在:

第一, 直接影响市场份额及销量。惠普此次在我国的质量门事件, 严重影响其在我国的销售业务, 并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损及消费品牌转移将会使产品需求大幅下滑, 生产计划被打乱, 由此带来企业定单相应减少, 成本上升和开工不足的效益损失。

第二, 个人笔记本业务领域竞争激烈, 产品具有同质替代。在目前惠普笔记本出现信任危机的情况下, 市场消费者往往拒绝购买惠普品牌, 而将“货币选票”投向其他个人笔记本品牌。经过显卡质量门事件之后, 其核心技术面临挑战, 销售大幅下降, 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从全球市场上看, 根据ID C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9年第四季度总共出货8580万台电脑, 其中第一位的惠普出货量为1780万台, 占据20.7%的市场份额。2009年全年的PC出货量为3.06亿台, 年增长为5.2%, 其中惠普全年出货量为5890万台, 约为全球市场的19.2%。在我国市场上, 根据D 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 截止至2009年上半年数据, 惠普在我国消费笔记本市场占有率为13.7%。以下笔者根据年报数据, 来观察惠普在2009年主营业务的收入情况, 如图1、图2所示。

2009年惠普合并净收入为1145.52亿美元, 图1的业务分部信息中, PSG个人系统群组收入353.05亿美元, 占总收入的30%。图2地区分布信息显示, 美国境外收入 (732.38亿美元) 占总收入 (1145.52亿美元) 的64%, 假如按照该比例粗略估计惠普在美国境外的PSG收入, 约为225.95亿美元 (353.05*64%) 。而惠普在境外的市场中, 据惠普公司发布2010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金砖四国”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的营收比重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10%。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具体比例数据, 本着谨慎性的原则进行估计, 考虑了四国的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以及人口状况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假定上述10%的比例在四国平均分配, 因此估计按我国占其总营收的2.5%的比例计算, 2009年惠普PSG在我国的净收入为8.83亿美元 (353.05*2.5%) 。如果这次消费者集体投诉事件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 给惠普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至少在我国市场的品牌美誉度将大打折扣, 惠普在PC市场上的品牌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进而对其销售以及后续的增长和市场份额带来持续影响。惠普质量门事件后, 其他竞争者如联想、戴尔、华硕等品牌将替代惠普部分市场份额, 以2009上半年惠普在我国市场份额为基数参考, 预计惠普在我国的市场份额由原来的13.7%下降为7%左右, 市场份额减少了一半, 预计2010年惠普PSG在我国收入将损失4.42亿美元。

(二) 质量低劣造成的退货与折让

惠普公司在确认收入的时候, 已按照产品组为基础, 根据担保期间、产品返修比例、维修成本、出货量等指标预计相应成本。标准的产品担保包括在一定期间内免费的售后支持、维护、换货。

如图3所示, 2009年因产品质量担保而实际发生的支出为26.83亿美元。从过去3年数据来看, 每年因产品质量担保而发生的支出约为产品年度净收入 (包括ESS、H P Software、PSG、IPG) 的3.5%。而此次质量门事件涉及惠普近40款笔记本电脑, 截止3月29日, 惠普最新的官方声明, 为问题电脑提供延长2年的保修期限服务 (据了解, 惠普电脑在我国保修期一般为1年。以惠普公司年报显示的3.5%的历史经验数据, 同时考虑到在我国产品担保期限一般由原来的一年延长至两年、保修范围广泛扩大等因素, 预计质量担保支出为原有经验数据的2倍, 即7%。其中, 计算基数根据惠普近3年产品净收入的数据, 考虑其在我国的市场份额 (2.5%) 。具体估计过程如表1所示。

(三) 产品存在问题顾客不满意进行的投诉索赔

针对我国消费者联合提出诉讼的事项, 面对在我国越演越烈的信任危机, 惠普并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虽然已经开始与维权律师团及消费者正面交涉, 但对于众多消费者提出的召回要求惠普方面尚未答复。截止3月23日, 惠普共发布5次声明, 分别是3月10日第一次向媒体发布声明, 宣称“针对未证实事宜, 惠普不方便发表任何评论”;3月15日, 是个转折点, 当日凌晨2时, 惠普全球副总裁张永利出面道歉, 并表示立即启动“客户关怀增强计划“, 为受影响的笔记本电脑提供延保服务;3月16日, 张永利召开新闻发布会;3月20日惠普发布致我国用户的信, 同时发布的还有针对不同型号笔记本电脑落实的具体细则;3月23日, 惠普中国发布媒体声明, 说“三条沟通渠道同时启动, 以行动证明惠普的承诺”。除5份声明外, 惠普中国针对此事还有一次公开行动, 那就是3月22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牵头下, 与消费者代表、公益律师团代表首次面商。但两个多小时的协商中, 惠普公司只是说明了此次“质量门”出现的原因, 对消费者和律师团提出的多个要求则表示“回去后, 研究研究、再答复”。消费者认为, 在产品本身有质量缺陷的情况下, 维修延保只会陷入一再维修的恶性循环。惠普解决方案实际操作性不强, 消费者对惠普态度非常不满, 强烈要求召回其问题电脑。根据质量门的最新进展, 5月7日中国惠普公司发布声明, 已与维权组织及其律师团和解, 并达成一致意见, 惠普将对受委托的消费者问题在三包规定基础上逐一解决。维权律师团代表蒋苏华表示, 律师团会将受委托的2100名左右消费者的材料交于惠普, 惠普会就消费者问题逐一解决, 至此不会走法律诉讼程序。惠普问题笔记本用户维权团代表王丰昌称, 截至5月12日, 同法易网签订委托协议的2042名惠普问题电脑用户中, 已有755名 (37%) 用户的问题获得解决, 已同惠普达成解决方案。从这一结果来看, 普遍认为惠普此次质量门时间暂告一段乱, 最终并未有法律诉讼。

(四) 股价、商誉等无形价值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

第一, 股价。惠普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自2010年3月份在中国面临的170名客户联合投诉、各方媒体纷纷曝光其质量问题以来, 仅从目前股价反映来看, H PQ似乎并未受到广泛影响, 且一直保持上涨趋势。包括纽约时报, 彭博社等多家国外媒体对此次事件描述也仅限于“Com plaints in China O verH ewlett-Packard Laptops” (惠普面临我国消费者投诉) 。截止至2010年3月25日, H PQ在包含高盛、摩根斯坦利、瑞银等33家投资机构分析中, 15家建议强势买进, 13家建议买进, 5家建议持有, 无卖出建议。在评级中, 由于在年报数据中, H PQ市盈率、每股收益、存货销售比、权益成熟、现金流等指标表现良好, 最高评级为91%。从图4可见, H PQ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25日数据, 其股价保持总体上升趋势。然而, 我们并不认为其股价走势完全反映H PQ在我国的质量门事件的消极影响。首先, 站在基本面角度, 2010年3月期间, 美国股市处于整体上升通道, H PQ股价表现不足以反映质量门带来的商誉影响程度;其次, 股价是市场对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期反映, 惠普业务范围广泛, 包括存储设备、服务器、软件、个人电脑、打印机以及各种IT服务, 此次事件针对其中一个海外市场的个人电脑业务, 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可能被惠普公司其他经营业务的积极作用所抵消。而且, 从心理的角度上看, 质量门带给消费者的消极影响更可能是持续的, 长远的, 短期内的股价未能完全反映。

第二, 商誉。商誉没有明确的年限, 因此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 SB) 发布的会计准则汇编 (A ccounting Standards Codification) 的要求, 惠普公司对商誉进行两步的减值测试。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测定公允价值并与账面价值比较。在收益法下, 根据预计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计算公允价值。在市场法下, 根据可比公司的市场组合的收入计算公允价值。若据上述方法测定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 商誉则不作减值并且不需要执行下一步骤。否则,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价作为减值计提。惠普于2009年8月进行年度商誉减值测试, 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约为7.5亿美元至35亿美元, 因此2009年度商誉没有进行减值处理。当前惠普公司商誉公允价值大大超出其账面价值, 若商誉减值必须完全消化上述7.5亿美元至35亿美元的差额。结合前文的分析, 我们此次质量门事件不会对惠普公司产生商誉的大额减值影响。另外, 从惠普对外公布的商誉数据来看, 公司在业内享有先进的技术创新以及经营管理水平。而且, 惠普收购科技服务巨头ED S (Electronic D ata System s) 后进行整合调整, 使其在该项业务的实力有了极大提升, 对商誉有积极作用。

四、结论

综合上述定量定性分析, 有关以上外部损失成本的4个项目的分析, 归纳如表2所示:

本文依据市场研究法, 参考年报以及市场机构数据, 以质量成本为切入点, 定量定性分析了惠普质量门的外部损失成本, 认为惠普在我国的质量门事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主要在两部分:一方面是由于信任危机导致在我国市场销量骤减带来的损失, 另一方面是其延长保修期限带来的成本支出。此外, 质量门事件也给公司股价、商誉等无形价值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 按照以上估计, 惠普公司在此次质量事件中的外部损失成本达到6.94亿美元, 这接近于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在我国一年的净收入。若惠普公司不积极解决此次质量门事件, 预计会对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甚至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对惠普海外扩展的战略计划将造成重大的打击。当然, 本文分析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外部损失成本各项具体内容不易量化;其次, 尽管基于年报及机构研究数据,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但仍然缺乏更严谨的理论分析和更全面的经验数据。

参考文献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篇7

关键词 园林绿地;养护;质量;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对于从事园林绿化行业的人来说,如何提高园林绿地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已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多年学习和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向培训要效益

通过加强对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养护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关键:一是要有降低成本的意识,即首先领导重视;二是要有懂养护管理技术的专门人才。不懂怎么办?要经过培训;人才哪里来?同样要经过专业培训,选拔提高。总的说来,“人”是降低养护成本的关键因素。

2 买产品比价值而非比价格

在采购养护产品时,不要只图便宜,而是要看价格与产品效果是否成正比,要正确识别养护品的质量和价值。价值包括使用是否放心,是否能得到产品以外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1]。好产品提供的附加值远高于产品本身。有品牌、质量好的产品没有一个是低价、低档的。质量和品牌不在同一层次上,价格很难有可比性。

3 选产品要先选厂家

通过选择合格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来降低成本。考察厂家是识别产品质量的有效办法:要坚决摒弃只顾赚钱,定位短期,喜欢仿冒产品,不重视质量和技术服务,明着低暗着坑的投机型企业。选择那些定位长远发展,注重品牌建设,重视产品研发,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的投资型企业。

4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对园林植物发病规律不了解,没有抓住最佳的防治时期,导致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增加,不仅增加成本且效果不佳。例如,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过程是:病斑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危害由点到面,由轻到重[2]。发病初期用药,一次顶三次,防病效果好,成本至少低2/3,而发病中后期用药,用药量加大,不仅效果差,防病成本增加。

养护中不能正确识别与区分园林病害的种类,导致乱用药而增大成本。例如,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有发病中心,有病症,防治产品类别是杀菌剂(农药);而生理性病害主要由植物缺“素”引起,不具有传染性,无发病中心,无病症,防治产品类别是营养元素(肥料)。园林养护用药应根据其生长特点,选择专门添加了增强渗透性,黏着性、传导性等助剂的专用产品。

预防为主、对症用药、用专用药,即是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用药的方法和技巧,更是降低病害防治成本的重要方法。

5 掌握园林植物虫害防治的方法和技巧

没有根据害虫的生理特点和危害方式正确选择杀虫剂,不仅药效果不好,而且成本增加。刺吸式口器——内吸传导性杀虫剂,针对蚜虫、介壳虫、螨类、木虱等;咀嚼式口器——胃毒,触杀,熏蒸,针对夜蛾幼虫、甲壳类、天牛、蛴螬和地老虎等。

用药时期和方法不当,没有抓住虫害发生规律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治,造成用药成本增加且用药效果不佳。例如,介壳虫一定要在卵孵化期至若虫期用药效果才好,错过这段时期防治,蜡质层已经形成,增大防治难度,增加用药成本[3]。

综上所述,适虫、适时、适法用药,既是园林虫害防治用药的方法和技巧,更是降低虫害防治成本,提高园林养护质量的重要方法。

6 积极主动使用化学除草剂

很多人对除草剂和除草原理不了解,对杂草认识不全面,对杂草的生长状况不清楚,不敢用除草剂,怕对园林植物造成伤害。正确地利用除草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错误地使用除草剂或者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以上效果,反而会导致出现药害。要掌握除草剂应用技术要点,使除草效果最大化,成本最低化[4]。

除早、除小、除了,既是园林杂草防除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降低杂草防除成本,提高园林养护质量的重要方法。

7 合理施肥

要充分了解园林植物的需肥特点,科学选择肥料,避免盲目地将农作物肥料用于园林植物,既达不到景观效果,还增加了养护成本。

由于对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需肥特性缺乏足够了解,园林养护中没有科学施用合适的肥料和方法,导致用肥成本增加。建议给园林树木施缓释棒肥,其优点是易操作,肥效长。绿篱需要不断修剪,肥水条件要求较高,施肥原则是基肥足,追肥速,以氮为主,磷钾结合,勤施薄施,剪后必施,必要时还进行根外施用叶面肥[5]。草坪春季施肥目的是促使草坪快速返青、复绿,建议施用速效性的高氮低磷中钾型肥料,如氮∶磷∶钾比例为22∶8∶15的园林专用肥;晚夏施肥目的是促草生长健壮,建议速效与缓释性肥料相结合使用,并配以叶面肥使用,如氮∶磷∶钾比例为22∶8∶15速效型与12∶4∶20的缓释型园林专用肥配合施用;深秋施肥目的是补充营养,促根发达,以利安全越冬,建议用缓释型中氮高钾型肥料,并配以叶面肥使用,如氮∶磷∶钾比例为12∶4∶20园林专用肥。

8 大力提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调节、控制、指挥、诱导作用的物质,对降低园林养护成本十分显著。

采用生根剂促进生根,提高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根腐能力,从而降低养护成本。利用矮化剂(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化植株,减少修剪,减少施肥,降低成本,等等。

本文从病虫害防治、人工除草、科学施肥、植物生长调控以及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园林养护成本的因素,从以上分析看到:降低养护成本不仅可能,而且空间还很大,在不久的将来,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会越来越得到园林各界的重视。同时,节能、节水、节药、节肥、省人工、省机具和维修费用、省时、省事、省管理,这也是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永红,黄卫昌.宿根花卉在上海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J].上海建设科技,2000(3):29-30.

[2]封培波,胡永红,任有华.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J].山东林业科技,2003(3):47-48.

[3]孙向丽,张启翔,王银.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广西园艺,2006(6):16-18.

[4]董志勤,王玉萍,托娅.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内蒙古林业,2005(11):34-35.

[5]张永信,屈金亮,赵好战. 浅议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河北林业科技,2012(1):84-85.

上一篇:我为质量做贡献演讲稿下一篇:应届毕业生个人简历空白表格word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