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精选4篇)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宽口径、实基础、强技能、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辅修专业制度是指学有余力的本科学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主修专业所属本科专业目录二级专业类以外的其它二级专业类的专业课程。完成辅修专业规定的全部学分者可获得相应证书。

第三条辅修双学位制度是指在完成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学习后,按照两个专业要求获得学位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实践环节训练,并分别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获得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两个学士学位。

第二章学分

第四条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者最低需修读辅修专业24个学分(总课时为430—500学时),完成不少于8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具体学分和课程由各专业所在系确定)。

第五条辅修双学位的课程门数在辅修专业课程门数基础上增加2门以上。申请辅修双学位证书者最低需完成40个学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同时完成主修和辅修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并且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在中等以上。

第三章申请条件及程序

第六条申请辅修专业学习的必备条件为:

(一)全日制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

(二)修满第一学年主修专业全部课程学分,且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全部70分(学分绩点2.0)以上,学有余力。

第七条申请辅修双学位学习的必备条件为:

(一)获得辅修专业全部课程学分且平均成绩达75分(学分绩点2.5)以上;

(二)主修专业成绩全部合格(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两个系列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

1.5以上);

第八条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辅修专业报名、审批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一)各系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内提出开设辅修专业申请,包括辅修专业名称、可以接受的学生人数及相关要求,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

(二)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各系提出的开设辅修专业申请,通过后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

(三)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填写《辅修专业申请表》,交主修专业所在系;

(四)主修专业所在系对申请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通过后将学生名单提交教务处审核;

(五)教务处对申请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名单进行审批后,在网上公布各辅修专业最终学生名单,并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反馈学生所在系。

第九条 辅修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各系对本系参加辅修专业学习并有资格提出双学位申请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通过后将合格学生名单交教务处审核,由教务处公布各专业参加辅修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名单。

第四章教学组织与管理

第十条辅修专业可采取单独编班、随班听课和自修辅导形式组织教学,每个辅修专业每学期开设2至3门课程。为避免与主修课程冲突,单独编班上课的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进行。

第十一条辅修专业所在系应根据学分制管理办法制定出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的培养方案和具体要求,并负责相应教学环节的实施与管理。

第十二条 辅修专业于每学期第三周前公布辅修编班情况与开课课表。

第十三条 辅修学生应首先保证主修课程的学习。由于选修辅修专业或其他原因导致主修专业出现一门必修课程补考后仍不及格,则由主修专业所在系书面通知辅修专业所在系和学生本人,终止其修读辅修专业,并报教务处备案;参加双学位学习的学生,主修专业出现不及格课程,将取消其申请双学位资格。

第十四条 辅修专业所有课程不设补考。学生在辅修专业出现一门课程成绩不及格,可以重修一次,重修仍不及格者,终止其修读辅修专业;同时出现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成绩不及格时,不得重修,终止辅修专业,并由辅修专业所在系报告学生主修专业所在系和学生本人,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五条 学生因故未修满辅修专业学分即终止学业者,允许其将辅修专业所修课程的学分转入主修专业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学分计算。

第五章学籍及成绩管理

第十六条辅修专业所在系应按学期将学生的辅修课程成绩登入《辅修成绩登记册》,并在辅修专业学习结束后,将辅修专业的学生成绩单提交教务处,教务处审核确认后转送学生所在系归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十七条学生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由学校统一发给写实性的辅修专业证书;符合双学位资格者,同时发给双学位证书。

第十八条在学制要求期限内完成主修专业要求的全部学分,但未完成辅修专业要求的学分者,不颁发辅修专业证书;完成辅修专业及双学位全部学分,但未完成主修专业学分者,只颁发辅修专业证书,不授予双学士学位。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我校与其他高校互认学分,申请到其他高校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生,按本办法进行资格审查,由教务处将最终的审查合格名单提交给所在学校。学生在外校辅修学习期间,执行所在学校相关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外校申请来我校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提供资格审查合格名单,按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一条 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应按照辅修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缴纳辅修专业的学习费用,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收费在每学期学生注册时由财务处统一办理。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辅修专业学习,或未能完成所修学分,其所交费用不予退还。

淮南师范学院辅修专业及辅修双学位管理办法 篇2

鉴于专门性体育院校的特殊性,在此引用《基于SWOT分析的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战略》一文中对非体育师范院校与体育师范院校的分类标准,即一类是开办体育类专业历史悠久,体育学科基础扎实,体育类学生规模较大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以下简称“体育师范院校”);另一类是开办体育类专业历史较短的其他综合、理工、财经、民族、农林、医药等院校(以下简称“非体育师范院校”)[4]。本文中的非体育师范院校属于第二类。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进步与转型

在我国跌宕起伏的体育发展之路上,体育人饱受争议。既有智勇双全的侠士风采,又有有勇无谋的莽夫行径。而直至今日,侠士的风采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评价却仍在流传。无论外因几何,内因才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体育人,作为未来体育文化和技术技能的传承者和教育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实现内在的升华和外在的蝶变,其中辅修第二学位发人深省。

1.1 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

中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高等教育的门槛降低,具体到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整体的运动技术能力水平降低[4]。由于非体育师范院校不同于体育师范院校,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项内容、学时分配等删繁就简,总体设计略显粗糙。如此境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中身体素质不佳、体育兴趣不浓的学生而言,有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专业怀疑、未来怀疑等一系列的误区中。若能让此类群体辅修第二学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以上问题。首先,转移注意力。辅修第二学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所学所得能够转移体育专业上的失意;其次,过度补偿原理。一个人会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采取补偿性行为,即为过度补偿。运动技术缺陷能够激发学生辅修第二学位的积极性,寻找学业成就感;最后,价值观的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面对体育专业危机四伏的窘境,辅修第二专业不失为突围的有力措施。

1.2 提高综合素质

辅修第二学位是一个打开视野,拓展知识面,扩大人际关系网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对于以体育教师为职业方向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改善体育教学质量,而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劣势。其次,多重文化理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我国体育课难以实现“体”“育”并重的目标,与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辅修第二学位,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在德国能胜任体育教师一职的教师均是双学位获得者(至少其中一个是体育学位)[5]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后,扩大人际关系网,积累社会资本[6],亦是辅修第二学位的优势所在。面对当下体育在基础教育中比重增加、难度加大、深度加重的趋势,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积累广泛的社会资本以面对不同的挑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

1.3 扩大就业面

据报道,体育专业被列为“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辅修第二专业,不仅能够解除专业限制的束缚,而且能够增加行业选择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体育教育专业,甚至是整个体育专业学生,在应聘非本专业工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均会因专业不吻合这一要求止步于门外。辅修第二专业正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劣势,因为辅修第二学位的学生除毕业证之外,其学位证书与第一学位证书无甚区别。面对求职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体育专业的学生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面,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角逐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体育专业学生在应聘本专业中诸如体育新闻、体育营销、体育管理等职位时,还会遭遇其他专业诸如新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同学参与的激烈竞争,结果往往以“基本功”不扎实为由拒之门外。辅修第二学位,深化和拓展了某些作为子学科的体育学科,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体育学科的成熟与发展

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新学科的涌现和成熟学科的分化,以及艺术学独立门户的现实[8],有学者提出应将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门类[9]。然,此等呼声并没有改变体育学科的从属地位。反之,却暴露了体育学科的浮夸和浅薄。体育学科的发展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检验,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学科之争。体育人才作为体育学科发展与成熟的中流砥柱,在理论研究上,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实践参与上,要重视方法,讲究效果。体育教育人才辅修第二学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够博采众长,精进不休。

2.1 体育理论的内炼

通过对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后发现,在国内对推动体育学科发展一事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体育基础理论研究队伍不合理,有断层断带的趋势;其次,研究内容五花八门,基础学科建设根基不牢[10];再次,研究方法求简怕难,邯郸学步;最后,体育人的“运动情节”,故步自封。即单纯地将体育看做是一项运动,而无视体育与诸多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复杂联系[11]。辅修第二学位,有助于跨学科交流,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走到一起,产生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11]。特别是针对体育学科中借助某一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的某一方面的学位辅修,无论是对前期体育学科学习的回味还是对后期体育学科学习的准备,都是一种升华和顿悟的过程,真正体会到体育学科建设的复杂性和社会性。

2.2 多学科知识的交融

我国体育学科起步晚,发展慢,缺乏夯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研究有关体育的各种现象、问题、功能和价值时,体育不得不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公式、定律。然而,体育学科的繁荣与昌盛,不是在母学科的前面简单的加上“体育”二字这个前缀,而是体育学科自身理论充实之后的自觉外延。现今体育中有许多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造成体育学科欣欣向荣的假象,让一些浮于研究表面、不做深入分析的体育学者沉迷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幻境中。事实却是,体育学科体系空洞,体育专业名称模糊,体育学术研究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学科发展进步的进程。旁征博引固然重要,但也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已,最根本的还是要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辅修第二学位,能在其他学科知识体系明确、专业术语清晰、理论建设完善等强烈对比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本学科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实践证明,体育学科的成熟与完善需要体育人才提高思想境界,在专业上和做学问上耐住寂寞,凝练一种淡定的科学精神[12]。

3 体育综合实力的提高与增强

当今体育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体育人才和体育科技的竞争。创新是体育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体育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是提高与增强我国体育综合实力的关键之所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辅修第二学位,是体育人才筑基的过程,是构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阳关大道。

3.1 体育人才多元化

体育教育人才的质量是保证学校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体育教师不仅要能“教”还要会“教”;体育社会人才的质量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助推器。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不仅要接受市场对人才的严格要求,还会面对专业素质扎实的非体育专业人才的挑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辅修第二学位无疑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扩大社会适应性的良好选择。尤其是面对当前体育人才复合型要求,人力资源最优化的标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秉着“艺多不压身”的原则,将武装进行到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

3.2 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通知 篇3

单 位:教务处

2011级各位同学: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学校将在2012-2013学第二学期开设2011级双学位(双

专业)和辅修专业。现将报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业设置:

1、双学位(双专业)专业:工商管理(管理学学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学位)、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学位)、法学(法学学位)等四个专业;

2、辅修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等五个专

业。

二、申请条件:

1、一年级所修读主要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5(含2.5)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双专业),2.0(含2.0)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个人成绩请在教务管理系统上查询(信息查询——

成绩查询);

2、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中有30%以上的课程与主修专业相同则为相近专

业。学生不能修读与主修专业相近的专业。

网上查看各专业教学计划路径:信息查询—培养计划。

3、特别注意:申请修读的专业必须与主修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才可取得双学位;如果

申请修读专业与主修专业属相同学科门类,则只能取得双专业毕业资格;

例如,某位同学主修通信工程专业,可取得工学学位,若申请修读工商管理双学位专业,则

可获得管理学学位,即双学位;若申请修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只能取得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双专业毕业资格。

三、申请办法:

1、符合条件的同学请登录教务管理系统报名。

报名时间:2012年10月10日8:30--10月22日24:00。

2、每位同学只可申报一个专业,教务处将视报名情况进行录取或改报。

3、第12周,将在教务处主页和学校主页校内通知上公布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录取

名单,请同学们注意查看。

四、收费标准:

按80元/学分缴交学费。每学期第16-19周缴交下一学期的学费,“缴交学费的通知”将在教

务处主页和学校主页校内通知栏上公布,请大家注意缴费时间。

五、学籍管理:

修读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学生,按照《广东工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籍与学

位管理实施细则》中的“本科生修读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六、上课时间、地点:

所有课程均安排在双休日、在学生主修所在校区上课。

附: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务处

宁夏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共) 篇4

(2011年6月制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我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推行主辅修制度,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促进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合格本科人才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

第二条 辅修专业是指学生在修读本专业(即主修专业)的同时,再修读另一个专业的学科主要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第三条主辅修制的培养模式是:全日制本科学生和已取得学士学位的在校研究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他教学环节。

第二章辅修专业设置条件及审批程序

第四条设置辅修专业由学院提出申请,教务处审核,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并按照要求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第五条申请设置辅修专业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所依托的主修专业至少有四届毕业生。

2.所依托的主修专业必须是第一批次录取专业。

3.所依托的主修专业必须在学校组织的专业评估中达到优秀或者属于自治区级、国家级特色专业。

4.有拟设置辅修专业的4年一个周期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教学文件。

5.有拟设置辅修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师资结构比较合理。

6.具备辅修专业所必需的教学设施,如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办学基本条件。

7第六条凡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业可以申请辅修专业设置,具体程序是:

1.每年3月中旬学院向教务处提交正式申请公文和申请设置辅修专业可行性报告(一式二份)。

2.教务处在收到学院申请公文一周之内组织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3.4月中旬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并报宁夏教育厅备案。

4.4月下旬申请学院到自治区物价局办理学费审批手续。

5.学费手续办齐后,辅修专业所在学院方可进行招生宣传,组织招生。招生宣传资料在张贴发布之前必须报教务处审核备案。

第三章申请辅修专业的资格

第七条 凡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含新华学院学生)和已取得学士学位的在校研究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申请辅修专业。第四章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程序

第八条 辅修专业每学年招生一次,一般安排在学年第一学期,由开设辅修专业学院负责招生。

第九条 招生之前,开设辅修专业学院以公文形式向教务处提交当年招生计划,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发布招生通知。

第十条 第十一条开设辅修专业学院每年9月15日之前将报名册、课程表纸介质文本报教务处教学运行中心,同时将电子文本发至教务处教学运行中心。

第五章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第十二条辅修专业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必须纳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范围之内,院长和教学副院长分别是辅修专业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辅修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考试和成绩管理及其他教学环节由教学科研办公室组织实施。辅修专业要按招生年份单独编班组织教学,相关学院应指定专人或委派班主任负责辅修专业学生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辅修专业实施专门的教学计划。学习周期一般安排2年。辅修专业的教学计划由开设专业的学院组织制订,教务处批准实施。第十四条 辅修专业的课程教学一般安排在9、10节、周末或寒暑假进行。每门课程安排教学时数应与主修专业教学时数相同,即理论课时必须按17学时计1学分的方法、实验实践课时原则上按34学时计1学分的方法安排。辅修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不得少于10周。

第十五条 辅修专业的教学安排(如校外实习、其他实践环节等)与主修专业的教学安排发生冲突时,学生应服从主修专业的教学安排。主修专业所在学院出具证明、经辅修专业所在学院教学副院长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允许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因冲突影响的课程学习任务,但必须参加该课程的考试。

第十六条辅修专业设置的课程与主修专业设置的课程有相同或课程内容要求低于主修专业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课程学分、内容要求高于主修专业的,学生不能免修。但学生可于学期初向任课教师书面申请部分免听,经过批准、并参加课程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可获得该

门课程学分。

第十七条辅修专业课程的考核按照《宁夏大学考试工作条例》(2007年修订)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学生在主修专业学制年限内未能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的,经本人申请,可以延迟修读时限,但不能超出在校的最高修业年限(本科生修业年限是学制+2年;研究生修业年限是学制+2年)。

第十九条教务处和相关学院要加强对辅修专业的课堂教学、考试环节、阅卷环节和毕业论文等的管理和检查,把教学过程和质量纳入宁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系统之中进行监控和评估。

第六章学籍和成绩管理

第二十条学生辅修专业的成绩与主修专业的成绩一样,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并纳入正式学籍管理,成绩进入教务大平台。每学期开学1个月内,辅修专业所在学院须将成绩输入教务平台,并给教务处报纸介质成绩登记表1份。

第二十一条辅修专业的学生,须按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参加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并参加课程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学生所修读的课程无故缺课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1/3者,取消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以后需随低年级重修。

第二十二条 注册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因特殊原因需要退出辅修专业学习的,应在注册后两周内提出书面申请,经辅修专业所在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后退还学费,逾期不再办理。

第二十三条 辅修专业课程考核形式、成绩记分方法、学分与学分绩点的对应关系等等均按照《宁夏大学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相应条款执行。

第七章辅修专业证书的发放条件

第二十四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学校核发相应证书。

1.在有效修业年限内修完并取得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颁发宁夏大学监制的辅修专业证书。

2.并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者,可申请授予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并颁发宁夏大学监制的证书。

3.在有效修业年限内,对未取得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的学生,由教务处发给“辅修专业课程成绩证明书”。

第八章附 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1年6月起执行

上一篇:关于成功的高中记叙文下一篇:名词性从句复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