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精选8篇)
简称全国卷,是教育部为未能自主命题的省份命题的高考试卷。分为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一卷的难度比二卷大。
①目前使用全国一卷的省份有: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河北、云南
备注:有些省份只会使用全国一卷的文、理综或者语、数、英
例如:2013年高考试题使用可能为有如下版本:
01、新课标全国卷(Ⅰ)使用省份: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
新课标全国卷(Ⅱ)使用省份:青海、西藏、甘肃、贵州、云南。
02、大纲版全国卷适用地区:广西
03、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4、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5、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6、重庆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7、安徽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8、山东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09、广东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0、江苏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1、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
12、四川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2013年实行新课改
13、福建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英语听力使用新课标全国卷英语听力
14、湖北省: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15、湖南省: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16、江西卷: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17、陕西省:自主命题(数、英)+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综、理综)
18、辽宁省: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
19、海南省:自主命题(政、史、地、理、化、生)+新课标全国卷(语、数、英)
一、缺少元素化合价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某含铬[]废水用含硫亚铁铵[(NH4) 2SO4·Fe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 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 mol
(B)处理废水中的物质的量为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分析:本题溯源于2009年安徽理综化学卷第27题: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其对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流程(其他省略).该流程图示明确暗示+6铬的还原产物为+3价,不会给考生带来障碍.而今年全国卷第13题没有给出任何有关重铬酸根离子还原产物价态信息,第三册《化学》彩封图中介绍“重铬酸钾(K2Cr2O7)晶体”呈橙红色,教材在常见的氧化剂中只介绍了高锰酸钾等常见氧化剂,没有介绍“重铬酸钾”,导致大部分考生无从下手,甚至部分教师也不熟悉,仅在有关重铬酸钾的训练题中出现铬的价态变化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本题缺少必要信息“还原产物中铬显+3价”.如果高考有意识将“题海”信息迁移到试卷中,对中学化学教学有负面影响,鼓励中学教与学脱离教材,游于“海题”.
二、物质转化有悖教材
例2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图2示(其他略)如下.
分析:教育部考试图2中心提供答案:A为氧气,B为铁,G为氧化铁,并且第(3)小题按G为氧化铁进行计算.由于教材只介绍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与铝也能发生铝热反应,这样会导致第(3)小题书写离子方程式和计算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看,Fe3O4可以继续被氧化成氧化铁(Fe2O3),但是,教材只介绍“……,是一种黑色粉末,FeO它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3O4”,查阅资料知,铁的氧化物的分解温度及铁的燃点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知,铁在氧气中燃烧不会生成氧化铁.教材并没有介绍,四氧化三铁进一步被氧化成氧化铁.对教材研究较细的考生,可能紧扣教材,将G判断为四氧化三铁,导致第(3)小题错误!铁在湿空气作用下,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生成氧化铁(铁锈),显然不符合题目“铁(B)与氧气(A)反应”要求.从铝热反应定义看,铝热反应指熔点较高的金属氧化物与铝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金属和氧化铝的反应,如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等与铝反应等.四氧化三铁与铝发生的铝热反应仍然可以用于焊接铁轨.
综上所述,本题G为四氧化三铁更符合中学教材和教学实际.
三、描述现象错误
例3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略)
分析:第27题第(5)小题:描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现象,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碳”.该答案存在3点值得商榷:(1)现象与产生现象原因混淆.生成的碳是观察反应器内壁附着黑色粉末的原因,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名称或物质的化学式”,因为实验现象是化学反应的外观表征,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试题要求描述实验现象,在本实验中,只能观察到黑色粉末,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不是碳,还需要用化学方法检验,不能根据物理性质(颜色)确定物质组成.查阅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72页对教材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的结论是,“实验表明,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的碳附着”.教材这段文字是对该实验现象描述和产生现象原因进行解释,在教学中要求区别现象与原因.(2)碳元素与碳单质混淆.中学教学要求区别“碳”与“炭”.“碳”指碳元素,如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炭”指碳的单质,如活性炭、炭黑、炭粉等.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101页“……,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说明教材在此处已严格区别“碳”和“炭”.(3)实验现象忽视“真实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实验现象要真实反映化学反应过程,本小题答案没有很好地表征化学反应过程.本实验过程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浓白烟”,触摸瓶壁明显感觉到“烫”,冷却后才能观察到白色粉末.为了导向中学教学,尊重教材,尊重实验事实,本小题答案应为“镁条剧烈燃烧,产生浓白烟,反应器内壁有白色粉末、还附着黑色粉末”.
四、答案不符合原理
例4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30题)(略)
分析:第30题第(5)小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
笔者认为第④种有机物不符合题意.其理由一:查阅资料,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烃有如下规律:(1)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2)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分两种情况:①碳碳双键上含碳氢键,氧化产物是羧基,例如:
②碳碳双键上不含碳氢键,氧化产物为酮.例如:
(3)芳香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不含α-H的芳香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含—CH3、—CH2R、—CHR2、—CH=CHR等都能被氧化成羧基.理由二: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理综卷第27题给出信息:理由三:查阅《高考复习讲义》[化学课标专用,杜志建主编,天星教育出版(2011年3月修订版)]第215页“烯烃和炔烃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如果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过量,烯烃、炔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会完全断裂,生成羧酸、二氧化碳或酮,…,
综上所述,第④种A的同分异构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过程为
不能得到对苯二甲酸().所以,本题(5)的答案应为4种,其中,第⑤种A的同分异构体含有环丙烷基,中学不作要求.
五、物理量与单位错位
例5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13)选项(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给出答案中认为(C)项正确.显然,(C)项混淆了“电子数”与“电子的物质的量”,电子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关,单位是“个”,而“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毫摩尔(m mol),二者不能混淆.笔者认为(C)选项应修订为“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nx mol”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6.02×1023”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一、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地理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来源,图像语言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语言,这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特点。几乎所有试题都需要从图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分析有关问题,即使没有图象资料的第6—7题也是“无图考图”,需要进行区域定位。而且所呈现的地理图像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多,主要有等值线图、区域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全卷图文并茂,地理图像的设计都非常新颖,考查问题的切入点也很独特,学科特色鲜明。
试题中的地图大多以“中观”或“微观”的小区域地图或局部地区地图的形式呈现,如四川盆地人口分布图、塔里木盆地等,而且图中的信息更加明确和突出,因而大大降低了地图的判读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难度,这也是今年地理试卷的亮点之一。
二、综合考查地理能力:地理试题都很好地贯彻了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思想,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主旨体现得非常鲜明,尤其是以下几种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
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信息大多以文字、图象、表格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考生要善于从试题资料中准确获取有用信息,因此信息获取成为顺利解答试题的第一能力。信息获取一要“快速”,即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信息的获取;二要“最大限度”获取,即要最大化地获取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三要获取“有效信息”,即从试题所包含的信息中获取对作答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信息。
准确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准确的区域空间定位是分析区域特征的基础和前提,要依据经纬网、图中注记、图例等信息进行定位。如图3,要根据图中“长江”及其支流以及人口分布进行定位;还如图5,依据图中经纬网、水系、地形、沙漠、国界线等就能判断该区域为我国南疆地区。
基本的地理计算能力。地理计算也是地理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也有体现,如第10、11题关于比例尺的计算与运用。
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在今年的文综试卷的综合题中也有充分体现,第36、39题的设问都很开放,综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第36题的4个小题都属简答题或分析题,试题赋分多,答案开放性强,需要考生用所学知识和原理综合分析,用全面、规范的学科语言准确表达。
三、主干知识不回避:试卷并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求章节的高覆盖度(率)。但主干知识并未回避,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图知识、天气系统、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人口与城市化、资源与能源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这些主干知识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如第1—2题,考查的是能源方面的问题;第6—7题考查的是地球运动意义;第8—9题则是人口与城市的相关知识;第36题考查了新疆棉花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主干知识的考查既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也有鲜明的时代性。
通过对今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简要分析,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两者都不能偏废,但是“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所以笔者以为“知识诚可贵,能力价更高”。要把体现地理学基本面貌和主体结构的主干知识:自然地理五大基本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五大基本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始终做为教学和备考的重点和难点逐一进行突破。二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关系,笔者以为平时教学要据教学大纲培养地理基本素养,复习备考要依考试大纲强化地理综合能力。三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不能成为教学和备考的唯一依据,所以,教学也好,备考也好,都必须依据考纲,千万不能抱着课本打滚。四是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之间的关系。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要善于把初中地理的区域作为背景和案例,用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
一、命题风格和考查题型与往年相似
今年的试卷能很明显看到往年全国II卷试题的影子,在命题风格和考查的题型上与往年十分接近,主观题部分的题型变化不大。
例如试卷中提到工业生产过程中氯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及制备,与全国II卷理综第26题以立德粉的生产工艺考查常见无机物性质及应用命题风格类似;苯甲酸的制备实验与20x卷第28题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题型相似,考查内容均以分离提纯为主。
二、立足基础知识,关注学生能力
试卷在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在信息设置时除了文字表述之外,侧重于对数据、图表、图示等非文字信息的处理,考查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试卷中给出电致变色器件的示意图,让学生由此分析器件相关电化学原理;在提供的表格中,给出甲苯和苯甲酸的相关性质,由此让学生解决实验室利用甲苯制备苯甲酸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重视情境载体的融入
试卷中融入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或科学研究的复杂情境中,能在正确的思维观念指导下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处理并解决复杂任务的综合品质。
例如试卷中融入了北宋著作《梦溪笔谈》中对于胆矾制铜的描述;以二氧化碳排放对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为背景;利用常见功能材料钙钛矿型化合物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内容。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至此,“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新的命题指南和教学指导。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传统小说和早期小说有两个差异,一个是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即口耳相传和小说家们创作再加工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区别并不明显的本质上的差异,B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选项偷换对象。原文中说的是小说家们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并没有提人们如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属于无中生有。回文定位到最后一段,‚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原文并没有提及现代传媒对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答案】 C 【解析】 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根据句子中意思,连词‚且‛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B项中,‚承宪妻每扬言‛一句缺少宾语,不可独立成句;故答案为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答案】D 【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属无中生有,错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答案】(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岂、弗胜、龃龉各1分,句子大意2分)(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啖、囊示、即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①‚一洗‛句的意思是曹霸画的马,能够超越所有凡人俗匠画的毫无灵气的马。②先帝的马本身气宇非凡,迎风站立在巍峨的宫殿前,更显飒爽之姿。曹霸听命展开绢素作画,认真观察琢磨,用心思考作画,一会儿的功夫,如‚九重真龙‛一样的马就跃然画卷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画匠们的匠气之马。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先是叙写之前画先帝马的车载斗量的画工们,没有一人能形神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先帝玉花驄的样貌,扬首卓立,神气轩昂。最后写曹霸认真观察思考,拿起画笔,须臾间完成画作,且形神毕肖,仿佛真龙天马下凡,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画作。②诗人运用了烘托渲染和衬托对比的手法,把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形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术的高超和审美格调的脱俗。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和概括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本题的题干部分对答案做了很好的提示,如果有人被‚突出‛,肯定有人在衬托,在跟他做对比,所以本题的手法很容易找出来。题干的后半部分问有哪些铺垫,可根据律诗的套路来答,前三联多是为最后一联做铺垫的,最后一联多用来卒章显志,所以,回看前三联分别做了哪些铺垫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 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答案】D项3分,C项2分,B 项1分,AE不给分。
【解析】A选项递进有问题,原文中看不出来这句话是更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C选项,作者并没有得知事情的真相,而是在即将得知真相的时候挂断了电话。E选项,文章中并没有描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也没有表现出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孝顺,爱家人,怕母亲睡不着觉孤单,每晚都会与母亲聊天;夸赞自己的儿子如朝霞一样美丽。②机智大方,热情幽默,有魅力。女主人公特别会把握聊天的度和内容,使作者与之交谈觉得舒适轻松,又有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③喜爱读书,待人礼貌。爱与作者谈论书籍。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但文章中直接描写其性格特点的部分较少,多是通过男主人公的叙述来描写的,如直接夸赞女主人公机智大方热情幽默等,因此多留意男主人公对女主人中的叙述和评价部分即可。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有条不紊地发展。两人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到分离。
2.交代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俩人因为战争不能经常见面,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感情。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写了人性的美好。
4.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的发展因为电话的联络而得以层层推进。
5.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帮助。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次次通话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小说情节的作用。小说情节的作用分为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内容上包括交代环境、深化主题等,结构上包括制造悬念、首尾呼应、线索作用等。(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答案】合适。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俩人都是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才拿起的电话,从而有了后面的层层推进,看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发展。
2.‚战争‛这个题目是一个画龙点睛之笔,文章中看似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其实处处在说战争,两人是因为战争相识、相恋到最后的永别。
3.在艺术手法上,题目‚战争‛是一个饱含象征寓意的词汇,战争代表着残酷和毁灭,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在它面前都会毁于一旦,这也预示着两人不得善终的结局。
4.在情感表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因为‚战争‛,才使得俩人的性格表现充满矛盾,既防备又坦诚,既克制又浓烈,也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立体和丰满。
5.在思想内容上,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控诉了战争的残酷,讴歌了人性的美好。6.在艺术结构上,做到了跟前后文的呼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尤其是最后作者突然挂断的电话,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对两人恋情的无限惋惜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题目的赏析。此类题应该扣住文学作品本身的各种要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情感、艺术手法和艺术结构等角度进行考虑。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1940 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纵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 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任何与评价。
【答案】E项3分,B项2分,A项1分,CD不给分。
(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遇到两个良师,一个发现他具有数学潜力,一个指点他摆脱专业的困惑。②敏锐滴看出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汲取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③开展研究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④他独立思考,独辟蹊径,不承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奥数应建立在兴趣之上,属于研究性、高层次学习;②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和功利化,不利于系统学习数学;③数学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答案】①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让专业研究充满活力和生机;②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有广泛兴趣,有利于打通文理隔膜和思维障碍而开阔专业研究的视野;③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他的数学研究;④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他读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⑤兴趣广泛,有利于洞察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专业研究趋势,汲取滋养专业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给满分)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答案】C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答案】D
【答案】5月4日,拟在报告厅举办‚中国梦演讲比赛‛,以海报、组稿、网站和校报等媒介广泛宣传,选拔20人参赛,评选6个奖项。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解析】 整体观之,今年的作文题在形式上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趋势,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语境下的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标志着语文试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内容上,与2015年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归语文课堂,探讨传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径。这类作文能让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蕴的考生获取高分,但也会使作文思想贫乏、形式僵化的同学面临严峻挑战。
(1)审题:任务驱动,重视实践能力。本次作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种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要求阐述考生的看法和理由。题目重点在于 ‚比较‛二字,考生必须在文章中分别阐述对这三种途径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论证力求一针见血,富有思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800字的篇幅内驰骋文笔,写出优秀的文章。
(2)立意:文化精神,重视立意高远。今年的考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
(3)结构:探究思辨,重视思想深刻。
拿到今年这篇作文,考生首先必须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继而才能从所给材料中纵深切入:课堂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及社会生活实践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利与弊。
课堂教学方面,可以谈教师在文化传承、思想启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生动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堂的时空有限性会束缚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和广度。
课外阅读方面,可以探究优秀厚重的文化经典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全方位渗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自由性、选择性、有效性及可延续性,但也要注意到课外阅读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
生活实践方面,可以谈生活实践对语言能力的塑造,生活体验对思想人格的砥砺作用,也要注意其转化成为语文素养的间接性和复杂性。考生必须要对关键话题做清晰准确的价值判断,才能把文章的道理阐释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东方艺考全日制最后两周的作文‚保分计划‛中,文化类话题类型与今年的作文题目契合。在讲‚文化专题‛时,提到了立意角度一: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并从个人、社会和国家民族三个层次分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本题可以参考这种层层深入的分析路径。
1.假设某国M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10元。2011年,甲企业生产500万件,乙企业生产400万件。2012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A.5元9000万元B.10元9000万元 C.5元18000万元D.10元18000万元
2.人们在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信用工具进行结算。下列情景中,一般采用汇票结算的是()A.某人支付网络购物货款800元B.某企业支付外地供应商货款200000元 C.某人支付本地酒店服务费10000元D.某培训机构支付本地专家劳务费5000元
3.近年来,受市场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某著名蔗糖企业的利润率一直在3%左右的低位徘徊。为提高利润率,该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蔗糖产品产量②优化管理流程,降低蔗糖生产成本 ③提高蔗糖价格,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④发行企业债券,扩大蔗糖生产规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建立,可以()
A.提高非上市公司经营业绩B.优化非上市公司组织机构 C.降低非上市公司管理费用D.拓宽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5.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回答26-27题。7.漫画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③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④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8.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至此,澳大利亚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双边贸易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止2012低,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3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正回购(央行向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430亿元,这是央行今年第九次开展正回购市场操作。央行正回购的连续实施,其意在于()A.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B.引导利率下行,激发企业投资需求 C.宽松货币供应,预防经济增速下滑D.稳定利率水平,保障居民储蓄收益
11.上世纪70年代末,面对“福利国家”财政扩张以及货币政策的失控,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宣布要实践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此,撒切尔夫人不会采取的政策是()A.推行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 B.增加福利开支,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刺激消费需求 C.出售国有企业及基础实施,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D.降低税率,让企业主获得更多利润继而扩大投资
13.假设甲国化妆品市场高档品牌被进口品牌垄断,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甲国对进口化妆品提高关税,致其价格飙升;受此影响,消费者转向国产中低档品牌,使进口高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1)和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2)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低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2)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D】价价 格格
A
B
价 价格格
C
D 14.截止2012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0元。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政治保障B.物质保障C.法律保障D.制度保障
15.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坐上了政协委员这个位置,就不是个普通人,就得对宪法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并建议委员们对宪法宣誓。这说明()
A.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B.政协委员有权依法制定宪法和法律 C.政协委员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履行职责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公布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声明将根据中国法律和国际法的有关规定,稳定推进对钓鱼岛的管理。这表明中国()
①坚决捍卫对钓鱼岛固有的主权②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态度和决心 ③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④致力于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网络反腐的成效被形象地称为“小鼠标绊倒大贪官”。近日,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回应网民对反腐倡廉领域热点问题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络同步推出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举报监督专区”的设立()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②推动了反腐与网络功能的良性互动 ③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④确保了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进程中,政府机构改革的声音与步伐始终伴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路径日渐清晰。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
①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④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这表明()
A.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B.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
20.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这表明()
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 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 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1.面对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亚太经合组织部长会议发表共同声明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系,非盟大力推
动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欧盟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表明国际组织()
A.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B.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 C.成为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D.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2.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行政许可法为核心的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2008—2012年,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总数达到2497项,占原有审批项目的69.3%。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的建立()
①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社会发展 ②使国家权力机关的运行获得了法律依据 ③加强了行政监督力度,丰富了行政监督形式
④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部门权力的运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与十一届全国人大相比,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来自基层的 工人、农民代表401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分别提高了5.18%、1.2%,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降低了6.93%,其中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减少了三分之一。这一变化有利于()
①加强人大与基层群众的联系②推进人大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 ③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效率④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转变执政方式的体现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2013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批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检定所为,世卫组织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这是全球第七个,也是发展中国家首个世卫组织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世卫组织的这一决定()
①增加了中国在世卫组织的代表权和发言权 ②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 ③表明中国在国际生物制品领域的竞争力提高
④体现了世卫组织对国际生物制品检定工作拥有管辖主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三
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
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⑸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加强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意义。(10分)
2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1)图
6、图7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8分)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29.(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由于种种原因,成效大为不同。
材料一由于气候变迁,甲县的耕地沙化严重.为防止土地退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利用泡桐树适应性强、扎根较深、生长迅速等特性,探索出农作物与泡桐树间作的耕种模式,既防风固沙绿化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农田小气候,又促进了农作物增产.经过多年的努力,甲县已经将46万亩(1公顷=1 5亩)沙化土改造为良田,森林覆盖率也由上世纪80年代的8%提高到现在的20.16%,主产作物小麦亩产增收15%至2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激发了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材料二乙县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粮,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该县为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计划五年内植树50万亩(约占该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201 3年一年要完成植树10万多亩。为此,县政府制定了《实现“森林增长”的实施意见》.由于适宜造林的土地并不多,为了完成任务,一些乡镇以每亩一年600元左右的价格将已种植小麦和油菜的耕地流转出来植树。有的是农作物与树苗间种,有的是直接将地里的油菜、小麦全部刨掉栽上树苗。这种做法既改变了土地用途,影响了粮食生产,也损害了农民利益,受到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民的质疑。
一、试题相对平稳, 考点分布合理
今年高考英语试题在命题上依纲靠本, 在知识点的分布、试卷的词汇量以及篇幅上与往年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且在一致中有发展。
二、贴近生活, 稳中有变, 凸显了人文教育功能
(一) 听力
听力部分话题贴近生活, 语速平稳, 语音清晰, 篇幅遵循由短到长逐步过渡的特点。
(二) 单项选择
该部分继续保持了考查重点基础知识的原则, 但也有变化。如, 去年动词相关考点有7道题, 而今年有8道, 复合句方面, 去年考查了1道名词性从句和1道状语从句, 而今年考查了1道名词性从句和1道定语从句。此外, 今年的试题加大了对习惯用语的考查。
(三) 完形填空
该部分凸显了其人文教育功能, 讲述了作者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一段特殊经历。作者和同学们参加了一个名叫“Sensitivity Sunday”的活动。大家都假装自己的某个身体部位有残疾, 旨在体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帮助残疾人。本文的选材新颖, 凸显新课标所倡导的语言的人文性特点。通过阅读本文, 考生能够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更加富有同情心。
(四) 阅读理解
该部分贴近时代和生活。阅读理解A篇讲述了作者和家人一起度假的经历;B篇介绍研究者针对刚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的一系列实验;C篇介绍世界读书日的一个调查报告, 揭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三分之二的人撒谎说他们读过某本书, 他们读书的主要原因是想留给别人深刻的印象;D篇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参观指南, 介绍了美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所在位置、开放时间及
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7选5是一篇说明文, 介绍了商业和商业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五)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贴近生活, 讲述了作者记忆中爷爷和奶奶的陈年往事, 再次令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六) 书面表达
该部分仍然沿用近几年的应用文体, 以书信为载体, 选题贴近考生生活。
对复习备考的提示:听力复习备考时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听力材料, 语速适中, 句子易于理解, 坚持每天练习20分钟, 可以将听力练习时间调到下午, 跟高考英语听力时间相匹配。加强短对话部分的练习 (该题型出错率相对较高) , 听前利用题干预测, 听中带着问题捕捉信息, 听后将思维马上转向下一题, 通过练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能够拿满分。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书面表达复习备考时所选题目、内容应尽量贴近生活。
三、注重基础, 突出了具体语境中交际与应用能力
(一) 单项选择
1. 总评
突出考查了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能力, 将“重语境、重理解、重应用”的理念贯彻始终。考题总体难度适中, 但出现了2道难题:23题和25题, 考查习惯用语。23题中“not more than one can help”意为“能少尽量少”, 25题中“still less”意为“何况, 更不用说”。
2. 考查知识点分布
(1) 词类考查 (表一)
可见, 常考词类为:冠词、代词、形容词、连词、动词、情态动词, 动词仍为重中之重。
(2) 动词与非谓语动词考查 (表二)
常考点:动词或短语辨析。值得注意的是:V-ing和V-ed。
(3) 时态与语态考查 (表三)
常考的时态: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值得关注的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4) 从句与交际英语的考查 (表四)
可见, 在三大从句的考查中, 对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考查的最多, 交际英语也是必考项目。
对复习备考的提示:从以上分析看出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的知识仍是新课标全国卷II和历年全国卷II高考频繁出现的考点, 单项选择复习备考时应该选择难度适中、含有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的试题, 但也应兼顾几个
有难度的试题, 增加学生对难题的适应能力和知识储备。
(二) 完形填空
1. 总评
完形填空试题为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形式, 文章介绍了作者参加的一个名叫“Sensitivity Sunday”的活动。在活动中, 通过体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及挑战, 作者更好地理解了残疾人。其难度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因为学生没有轮椅生活体验, 另一方面在选项中出现较长词汇, 如: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entertainment等, 不常用词汇, 如: analyze, awkward, fl exible等。考生易失分的试题为: 44, 48, 49, 55题。
2. 选项中的词类分布 (表五)
可见, 考查的主要词类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V-ing / V-ed形式, 重点是名词、动词。
对复习备考的提示:完形填空复习备考选材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该各占一定的比例, 并且试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让学生把握住各种体裁的文章结构、解题思路, 解题时对症下药, 提高得分率。
(三) 阅读理解
1. 总评
阅读理解难度不大与往年保持一致, 生词量控制得当, 选材具有语言地道、知识性和趣味性强、信息量大、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设题梯度合理, 将细节理解、推理判断和主旨态度融会贯通。对考生来说具有挑战性, 需要深入思考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试题有:59题 (主旨大意题) , 62题 (推理判断题) , 66题 (推理判断题) 。
2. 分类比较分析
(1) 阅读理解词汇量 (表六)
可见, 新课标卷因少了一篇补全对话, 故阅读理解的词汇量减少了。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理解词汇量比新课标全国卷II略有减少。
(2) 阅读理解能力测试项目 (表七)
可见, 细节理解题所占比例较大, 侧重考查考生整体把握信息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3) 阅读理解文体与题材 (表八)
可见, 说明文考查相对较多。
对复习备考的提示:阅读理解复习备考选材时各种体裁均应涉及, 注意加大说明文体裁的训练, 材料应难度适中, 语言地道, 生词量控制得当, 做题时让学生控制好做题速度, 不要太快, 注意细节理解, 力争第一遍全做对。七选五阅读填空, 做题时注意让学生把握关键词。
(四) 短文改错
1. 总评
今年的短文改错属记叙文体, 全文时态为一般过去时, 文章简单易懂, 考点分布均匀, 依旧侧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但因为大部分考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对文中的错误判断不敏感, 所以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和往年相比同学们失分率仍然较高。
2. 设题特点
(1) 选材与设题特点 (表九)
可见, 文体多为记叙文, 错一词的情况最多, 新课标卷短文改错没有正确的句子, 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2) 错误项考查点分布情况 (表十)
可见, 考查知识点主要还是实义动词 (包括动词时态、语态及主谓一致) 、名词的数和格、介词、冠词、代词、形容词及副词。
对复习备考的提示:短文改错复习备考选材时各种体裁均应涉及但应以记叙文为主, 平时训练应注意动词时态、语态, 主谓一致, 名词的数, 形、副转换, 非谓语动词准确使用, 固定搭配, 句子结构的完整, 内容逻辑错误, 同时加大练习量, 可以让学生互改习作, 并注意让学生及时总结反思错误类型, 提高对错误识别的敏感度。
(五) 书面表达
今年的书面表达体裁仍为应用文 ( 一封回信 ) , 是半开放性作文, 避免了“直译”现象的出现, 也是备考过程中经常练习的话题, 因此只要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 语言流畅, 恰当使用高级词汇与句型, 要点齐全, 得五档分应该不难。
对复习备考的提示:书面表达复习备考选题时各种体裁和话题均应涉及, 以半开放性作文为主, 话题贴近学生生活, 平时练习时, 要让学生限时在23分钟左右完成, 并且打草稿, 养成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的习惯, 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 敢于使用高级词汇与句型, 语言要地道流畅, 内容完整。
(编者注: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真题及参考答案见本期赠卷,听力音频见本期提供的免费MP3下载)
听力
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部分的题型大体可归纳如下表:
(说明:第7小题看似是考数字,但实际要靠推断才能得出答案,所以归入了推断题中)
从左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高考英语听力还是以细节信息题为主,数字题比例继续下降,但推理题的比例却大幅度上升。由此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听力的趋势是增加推理题的数量,这要求大家在备考时除了要重点培养捕捉细节的能力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推理能力训练——这些能力实际上也是对阅读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练习听力时,大家一定要着重培养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听录音前一定要先阅读题目,这样,把握细节题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对细节掌握后,再进行拓展,搞定推理题。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一直是考查语法项目的代表题型之一,那高考英语的单项选择题一般都考哪些语法项目呢?大家不妨一起看看下面这个近三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所考查语法项目的列表。
从这个列表我们可以看出,单项选择基本上涵盖了高中阶段所学的所有语法点,而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景交际等语法项目几乎每年必考,是热点所在。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把语法基础打扎实,还要特别重视对一些重点语法项目的掌握。比如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第29题:
29. The wet weather will continue tomorrow when a cold front ______ to arrive.
A. is expectedB. is expecting
C. expectsD. will be expected
【解析】A。考查时态及语态。从句的主语“a cold front”与“expect”之间存在着动宾关系,故应该用被动语态,排除B、C两项。再者,when引导的从句中需用现在时态表将来,而不是用将来时态表将来,所以A项正确。
【方向解读】时态和语态都是现在高考的重点语法考点,每年的难题也大都会出在时态和语态上,所以,把这类题型学会、弄懂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今年的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部分还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即词汇题的考查力度有所增强。全国有部分省市专门在单项选择中设置了多达5个的词汇题。这就意味着,大家备考时,还应对词汇,特别是同义、近义词的辨析特别注意。比如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第34题:
34. After studying in a medical college for five years, Jane ______ her job as a doctor in the countryside.
A. set outB. took over
C. took up D. set up
【解析】C。考查动词短语辨析。先来辨析四个选项:set out表“出门,出发;着手……”之意,为不及物动词短语;take over表“接收,接管”之意;set up表“建立,创建”之意;take up表“从事;占据空间”之意。再结合题干给定的语境:简在医学院学习5年后,开始在乡村当医生。四个选项中只有“take up”可以表示从事某个职业。所以选C。
【方向解读】这类题型是近年中考、高考英语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中的热点问题。对大家来说,应对这类题型,应该从归纳总结形近、义近的词着手,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对比记忆,以达到最好的辨析效果,从容应对辨析题。
完形填空
全国卷I的完形填空文章一直采用的是记叙文,今年也不例外。作者讲述了自己在一家餐馆做服务生的经历,由其间经历的一件事情,吸取教训:要时刻小心仔细,不应该太相信自己。文章整体比较容易读懂。在题目设置上面,大部分题目均为细节理解题,即完全可以通过一句话或者空格周围的两三句话找到答案,顺利解题。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法、词汇知识以及理解文章的能力。语法,主要考查对固定搭配的掌握;词汇,则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而理解文章,则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文章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选取今年全国卷I完形填空中的一部分,做一下分析。
Before I knew it, the41was full of people. I moved slowly, 42every step. I remember how43 I was when I saw the tray stand near the tables, it looked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 was44 on. It had nice handles (手柄), which made it45 to move around. I was pleased with everything and began to46I was a natural at this job.
41.A. kitchenB. street
C. restaurantD. table
42.A. mindingB. changing
C. takingD. saving
43.A. angryB. calm
C. sadD. happy
44.A. fixedB. trained
C. loadedD. waited
45.A. slowerB. lighter
C. quieterD. easier
46.A. believeB. agree
C. regretD. pretend
【解析】
41. C。由第一段叙述可知,“我”在餐馆工作,当然应该是来了很多客人,餐馆很快挤满了人,其他答案均不符合逻辑。
42. A。该处描述“我”在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样子:慢慢地走,小心自己的每一步,唯恐出错。Change表变化;take表挪动;save表节约;只有A项与后面的step搭配“mind one's step”才能表示留意自己的脚步,与该语境符合。
43. D。由这一段叙述及“I was pleased with everything and....”以及上文提及的“I still felt a little hard to carry the heavy trays”可知,“我”很高兴看到桌旁边有托盘架,因为这可以让自己的服务更轻松。
44. B。由第一段叙述可知,“我”在正式上岗之前,经过了几天的培训,这里提及的托盘架较以前的托盘架不一样,显然该托盘架是以前培训和练习时用的托盘架。其他答案均不符合。
45. D。由该句话的叙述可知,该托盘架有手柄,这理应让“我”在服务的时候来回走动更容易,故用easier。
46. A。由后文的“I was a natural at this job”以及文章结尾最后一句“不要太相信自己”可知,此时“我”非常自信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
阅读理解
今年全国卷I的阅读理解与往年相比,在词汇量、选材、题型设置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题目设置仍是以细节题、推理题、主旨题等常规题型为主。不过,整体上来说,今年推理题的比例有所增加。文章选材还是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同时也出现了应用文等其他文体。可以说,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阅读理解题没有特别的变化,一切保持稳定。
A篇: 一篇记叙文,作者讲述自己多年以后再见到自己的父亲的情形。文章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现在作者发现父亲较以前相比,变化非常大。多年以后,作者终于看到了父亲容易相处的一面,自己现在跟父亲的关系更像朋友了。56、57、58是细节题,59是词汇题。
56. Why did the author feel bitter about her father as a young adult?
A. He was silent most of the time.
B. He was too proud of himself.
C. He did not love his children.
D. He expected too much of her.
【解析】D。细节理解题。依据文章第二段“As a child I loved him; as a school girl and young adult (成年人) I feared him and felt bitter about him”及后文的“He seemed unhappy with me unless I got straight A's and unhappy with my boyfriends if their fathers were not as 'successful' as he was”可知,作者的父亲对自己期望太高,D项正确。这类题型在高考中是出现最多的一种题型,而做题的关键在于忠实原文。
B篇: 本文讲述了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果——菠萝。讲述了其经过Del Monte Gold公司的改良,产生了新的品种,口感很好,而且还有保健功能,一上市就十分畅销的过程。又讲了其他公司看到该品种的菠萝市场广阔,纷纷开发类似的菠萝,Del Monte Gold公司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将其他公司告上了法庭,但没有胜诉的经历。四个小题均为推理题。
60. 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is __________.
A. green outside and sweet inside
B. good-looking outside and soft inside
C. yellowy-gold outside and hard inside
D. a little soft outside and sweet inside
【解析】D。推理判断题。依据文章第二段中的“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looked more yellowy-gold than green. It was slightly softer on the outside and had a lot of juice inside.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this new type of pineapple was that it was twice as sweet as the hit-and-miss pineapples we had known.”可知,该品种的菠萝与原来的菠萝相比,外面略软,里面更甜。故D项正确。
C篇: 这篇文章的题目主要为细节理解题。语篇大意为:抓到了或钓到了鱼,如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或不想带回去吃掉,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放掉。但为了保证放掉的鱼能够存活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东西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D篇: 这是一篇应用文,介绍了几种好的度假方式,并阐述了各自的好处及特色,题目大都要求进行信息查找。
E篇: 这篇是对一本书的内容及作者的介绍。Edward Wilson写了一本关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书,书中介绍了Edward Wilson对于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的看法,并号召我们人类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
短文改错
今年全国卷I的短文改错还是传统的类似学生习作的文章,考点还是那些经典的考点:固定搭配、代词、时态、单复数、连词、介词、冠词等。不过今年考查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有部分题目还需要理解全文的意思后才能做出解答。
书面表达
今年全国卷I的书面表达延续去年的风格,还是一篇提供要点式的作文,难度可以说和去年持平。不同的是,今年的书面表达虽然是提供要点式的,但要点的内容并没有给出,而是需要考生自己发挥的。因而,今年的书面表达也可以说是一篇半开放形式的作文。下面,我们就结合一篇范文,看看如何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取得高分。
分析题意,我们可以归纳出文章必须包含的几个要点:
1.自我介绍2.信息来源 3.祝贺生日 4.感谢照顾 5.索取照片 6.合适的结尾
下面来看参考范文:
Dear Sir/ Madam,
Greetings from China!
1I'm Li Hua, a student in Sichuan. I've been a panda lover since I was a child. 2About three years ago, I was delighted to learn that Baiyun gave birth to her daughter Sulin. And I've been watching her grow on your website. Now she's going to be three years old. 3I'd like to wish her a happy birthday and 4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for your hard work, because of which Sulin and her parents are living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in the US.
5By the way, could I have a photo of Sulin taken on her third birthday? 6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truly,
很明显,首先范文中六个要点一个不少(见范文中的数字标示),做到了要点齐备——这保证了写作得分的档次不会太低。在这个基础上,这篇参考范文还具有以下优点:
1. 文章结构层次分明,使用了过渡连接词,如:and、now、by the way;
2. 句型多样化,没有出现句式相同的短句,过多的简单句或者简单句的并列;
3. 使用了较为高级的词语和语态,如“was delighted to”、“have been watching”;
4. 使用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型:比如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没有语法错误和单词拼写错误、要点齐备且具备以上这些优点,这篇范文的得分能低吗?
大家在备考书面表达时,如果已经做到以上几点,还希望分数有所提高,不妨试着适当使用一些倒装、强调、感叹等强势句式,为文章增添一些亮点。
【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推荐阅读:
全国卷高考化学09-17
全国一卷化学高考大纲07-02
全国高考真题全国卷2文综试题02-25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库12-11
高考全国Ⅱ卷数学试题综合解析06-03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试题写作辅导01-31
全国二卷高考真题试卷试题与答案解析09-14
高考化学新课标全国01-20
2018年高考全国卷适应性文综政治试题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