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精选8篇)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篇1

为继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不断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将“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三穗县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穗小金库治理办[2011]9号)的要求,现制定《良上乡中心小学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如下:

一、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使我校开展“小金库” 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不敷衍了事,我校特成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长:万世聪

副组长:杨思明 万先永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办公室,主要负责传达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对自查自纠、组织检查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负责对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日常清查和协调工作。

二、“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内容

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均纳入治理范围。重点是2009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对“小金库”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应追溯到以前。

“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的“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的“小金库”; 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的“小金库”;

4.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的“小金库”;

5.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的“小金库”; 6.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的“小金库”; 7.将各项收入全部或部分截留在法定账目外,在账外核算、使用;

8.将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以定期存单的形式设立的“小金库”;

9.篡改会计科目,将资金转出法定账目设立的“小金库”;

10.将代收的财政收入私自截留设立的“小金库”; 11.单位和单位、单位和个人相互勾结,套取现金设立的“小金库”;

12.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私自借出,超过一年以上不还的;

三、“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法

“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实施办法。按照校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在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实施办法。

(二)自查自纠“回头看”。

把“小金库”治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全面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回头看”,重点抓好“五查五看”:一查宣传工作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看宣传发动是否到位;二查自查自纠覆盖和落实情况,看自查自纠是否到位;三查重点检查覆盖和检查深入情况,看重点检查是否到位;四查严格执法执纪和责任人员处理情况,看责任追究是否到位;五查有关问题整改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看整改落实是否到位。

(三)审核清理银行账户开设情况。对所有银行账户开设情况统一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账户,经核准后纳入自治区清理“小金库”长效机制管理系统;对不符合规定应撤销的账户,限期办理销户手续。

(四)全面开展财务基础规范“达标”工作,制定财务基础工作上报标准,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财务基础规范达标,通过达标促进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落实。

(五)整改落实。针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在整改过程中要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

(六)总结上报。我校将按照三穗县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穗小金库治理办[2011]9号),将“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形成专题报告,按时上报县“小金库”治理办公室。

四、“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

(一)各相关学校要围绕“小金库” 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组织工作。

(二)各相关学校分管领导要全程参与,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情况报告、信息沟通,重大案件要及时汇总上报。

(三)各相关学校是这次清理检查工作的责任主体。各责任学校要切实履职尽责,抽调精干人员参与治理工作,明确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取得实效。

(四)我校设立举报电话为:0855-4770127。

良上乡中心小学 2011年3月18

良上乡中心小学“小金库”治理

工 作 总 结

为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我校根据按照《三穗县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穗小金库治理办[2011]9号)的要求,遵循“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深入探究小金库产生的深层次根源,从银行账户开设、票据管理规定、国有资产处置、严格财务核算和加大监督管理方面,提出治理小金库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规范,将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规定中,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防治机制。现将我校的工作开展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育严把教育培训关,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小金库”的产生。加强教育学习,使领导干部不想设“小金库”,强化现有制度执行措施,认真制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整体宣传方案,围绕不同治理阶段的宣传要求,深入开展宣传,扩大影响,一方面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对治理“小金库”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自我约束和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搞“小金库”不仅违纪,而且违法,也违反国家规章制度。首先,学校领导不仅自己不搞,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下属也不搞。其次,用典型案例,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第三,增强廉政教育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干部通过学习、反思和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小金库”。

二、完善制度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小金库”治理工作,把此项工作上升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并安排部署我校的“小金库”治理工作,为我校扎实有效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二是机构组建到位。根据今年“小金库”治理工作要求,成立了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了机构队伍健全、治理力度不减,为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现有制度,使领导干部不能设“小金库”。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明确学校校长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小金库”,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必须对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三、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创新账户管理模式,使“小金库”无处藏身。治理“小金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管理账户,我校完善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账户开立、使用、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对账户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解决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使“小金库”无处藏身。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学校财务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

四、强化监督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行校务公开,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发挥公众监督举报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让“小金库”置于学校教职工的监督下。

良上乡中心小学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篇2

“小金库”是个别单位和部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集体有关规定, 侵占、截留、转移、隐匿国家和单位的收入, 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和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收费、罚款、摊牌、资产处置、出租收入等不开票或开具不合规票据;利用单位管理的项目、资金等收取回扣等。“小金库”的实质是“化大公为小公, 化公为私”, 采取非法的手段, 把公款转化为为了少数人服务的工具。“小金库”资金的主要用途包括:送礼、旅游、吃喝、发放奖金、发放福利、购买固定资产、改善单位人员的办公和居住条件等。“小金库”的产生有客观条件, 但是管理上也是有问题的。“小金库”危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损害国家资金财产和税收收入, 造成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混乱, 污染社会风气, 为腐败和不廉行为提供了滋长的温床。对于“小金库”的防治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能更好的防治“小金库”, 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小金库”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2 “小金库”的特点

2.1 收入的非法性

在中纪委2009年7月24日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的文件中指出:“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 (含有价证券) 及其形成的资产。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出, “小金库”存放的资金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公款收入, 这部分资金是非法所得, 非法性的收入是“小金库”存在的前提条件。

2.2 支付的随意性

“小金库”形成的目的是为单位少数人或者单位的“小团体”服务的。为了私利, 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公款收入, 这些支出与私存“小金库”资金的原有性质不匹配, 在支出的时候也不受财经纪律的约束, 随意支配。因此, “小金库”资金支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3 具有共伙性

在“小金库”的专项整治活动中, 我们发现利用“小金库”进行违法违规活动, 已经由原来的只是少数主要领导参与发展到现在是所有领导都参与, 由于原来的只有少数人参与到现在的涉案人员越来越多, 一些单位以给本单位职工干部发放奖金和代金券等名义私分“小金库”的资金, 使风险和利益共同分担。

2.4 隐蔽性

随着反腐斗争、开展“经营管理行为自查自纠”和“清理‘小金库’专项整治”活动的不断深入, 私设“小金库”的形式也更加隐蔽。有的做账外账, 致使出现“两本帐”、“多本帐”甚至是假帐;有的甚至干脆不做帐, 只有一纸白条。“小金库”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或储蓄所, “私存私放”, 俗称“小金库”和小账本。一般只有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知道, 并不被广大群众知晓, 形形色色的“小金库”普遍带有隐蔽性。

3 “小金库”产生的原因

(1) 腐败现象的蔓延是“小金库”产生的社会基础。

在国内外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不断变化的今天, 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一些腐败现象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有些部门沉渣泛起, 一些领导者利用职务和影响, 徇私舞弊, 搞权钱交易。在这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不断地蔓延, 企业要争取项目, 采取特殊的手段也是不可避免的;而采取这种措施需要的资金不符合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的要求, 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不得不通过设置“小金库”来解决。由此可见, “小金库”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和不正之风的盛行提供了土壤, “小金库”现象是是社会腐败现象的反映。

(2) 法制不健全, 不正当竞争的存在为“小金库”的产生提供了市场条件。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法规建设不是很完善, 市场经济运行不是很规范, 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中, 既有合法渠道也有不合法渠道。市场主体为了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 在竞争中一些不良经营者就会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获取利益, 这就会使市场运行出现扭曲, 不能正常的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下,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些苦难企业的领导者, 为了应对不正当竞争, 采取打擦边球, 采取违法的措施, 设置“小金库”。

(3) 法制意识不强, 对“小金库”的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的领导人认为“小金库”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必然产物, 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 取消“小金库”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这是管理者法制意识不强, 对“小金库”认识不足的表现。“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止, 思想根源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一些领导人认为“小金库”是合理的, 对于设立“小金库”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一些领导认为“小金库”的设立是为了单位的利益, 不是违法犯罪;有些领导认为, 设立“小金库”是为了职工谋福利, 不属于不正之风的范畴;有些领导人认为设立“小金库”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利益, 而是为了大家的, 由于责任的分散, 产生的后果应该由大家承担, 领导人自己的压力和风险有限, 因此即使是违法的, 由于承担的责任很小, 一些领导人仍然愿意犯法的。“小金库”的存在, 与一些领导人的法制意识不强, 思想认识不清楚有着密切的关系。

4 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对于“小金库”问题, 国家虽然屡次采取措施, 但是“小金库”这颗毒瘤仍然存在为了彻底清除“小金库”, 我们采取加强宣传教育, 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增强约束机制, 加强财务控制力度, 把相关业务纳入财会部门进行规范核算等,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1)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从观念上杜绝“小金库”的产生。

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荣辱观, 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名誉和利益, 明辨是非,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同时, 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让其了解政策、相关的财经法规。搞好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做到“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 充分认识到“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

(2) 进一步完善单位的制度, 设立资产管理机构, 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预防和遏制“小金库”现象, 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加大财政部门对于单位资产的管理, 并使制度切实的执行, 不能使“小金库”防治成为一句空话。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 有专门的人员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 进一步履行单位的资产管理策略,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需要明确划分房屋、土地等资产的权属, 使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国有资产时, 做到职权清晰, 权属明确。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经营性资产要加强监督。对于处置资产要规范资产的处置方式, 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及其处置收入, 还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纳入预算管理体制中。

(3) 对财务关要严格把握。

对于国家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财经法规, 我们要严格执行, 对于财务管理制度, 我们要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增强法制观念, 强化财会和预算管理。对于收入要严格管理好,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政务等, 最好能做到公开,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4) 完善资产管理的制度, 使“小金库”没有资金来源。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我们要切实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 在掌握的基础上, 建立从资产形成、配置、使用、产权变更到处置的全过程的监督, 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督。集中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办公用房、闲置土地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和实物费用消费标准, 使其成为财政部分预算、配置资产的依据, 尽量避免超标配置和重复配置等, 并使其与财政预算改革、财政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 以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5) 要加大社会监督体系的力度, 充分发挥监督的力量。

一方面要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督力量和审查权限。纪检机关要加强对“小金库”情况的检查力度, 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建立联系、协作, 从而能够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检查, 可以专门设置举报电话, 聘任专门的监察员, 对“小金库”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整治活动, 对于发现的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都要对“小金库”资金的来源和走向, 进行彻底的清查。

5 展望

“小金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 建立长效机制是防治“小金库”的有效措施。在日常工作中, 要尽力完善各种制度, 加强监督, 切实做好防治“小金库“的工作。单位领导人的态度对于“小金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单位人员的广泛参与对于防治“小金库”小金库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在对于“小金库”的治理工作, 需要全员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昌鸿燕.浅析“小金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 2009, (3) .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篇3

关键词:“小金库” 治理 机制建立

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2009-2011年,国有企业按照“边清理、边整改、边处理、边规范、边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着眼于巩固治理成效,按照标本兼治、堵梳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全方位、多角度积极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总体上,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使其不必设立“小金库”;通过健全内控制度,使其不能设立“小金库”;通过责任追究和高压严惩,使其不敢设立“小金库”,从而斩断“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制度根源和资金来源。

1 要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小金库”涉及体制性问题、小团体利益,更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叠加,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特点。广大干部职工对“小金库”的存在意见非常大。所以,要加强防治“小金库”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从思想上认清“小金库”的危害,不想设立“小金库”,调动大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具体可以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宣传展板,编发工作简报等形式,以及运用内部网站、办公系统、报刊杂志等载体登载相关文件,深入宣传“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增强干部职工对“小金库”危害性的认识。同时,可以征集成效机制建设的“金点子”,发挥员工群众在长效机制建设上的主观能动性。

2 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是防治“小金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对财务制度与财经法规的认识,用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政府法规来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约束财务行为,规范财经秩序。要充分利用媒体等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强化宣传,使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容易诱发犯罪的观念深入人心,切实增强自觉抵制设立“小金库”的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从培养财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入手,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使之做到懂法、守法,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账务核算,依法办事、依法理财。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为建立正规的经济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其不想为。

3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防范机制

“小金库”产生的根源,除了思想上的原因之外,还同企业的业务管理有很大关系。就此,国务院国资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2年1月12日制订出台了《加强中央企业有关业务管理,防治“小金库”若干规定》》(国资发评价[2012]5号),《若干规定》共十条,要求中央企业坚持综合治理、纠建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同时,明确了绩效薪酬分配、工程项目“赶工费”收入、代扣代缴税收手续费收入、改制上市剥离资产管理、会议费开支、辅助经营实体及其收益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现金和备用金管理等八类业务的管理要求和财务处理方式。

同时,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特殊资金(资产)管理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号),《通知》共七条,要求企业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制订各类特殊资金(资产)的专项管理办法;要求企业严格收支管理,加强资金监控,严格特殊资金收支范围、标准和程序;规范投资运作,确保资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审计监督,依法追究损失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要求企业建立特殊资金(资产)管理报告制度,增强透明度,自觉接受有关监管部门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定》和《通知》,为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机制,理顺内部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在制度上作了规范。各级企业都要按照“堵后门,开前门”的原则,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行为,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使其不能设立“小金库”;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一些合理的、必要的开支要求预算给予安排,通过“开前门”使其不必设立“小金库”;针对二次奖金发放问题,在严格追究责任的同时,改革考核激励办法,做到奖惩一次到位;针对资产处置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小金库”,建立资产报废和使用的审批制度,规范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通过银行网银系统加强各成员单位大额资金往来的管控,进一步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有效解决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

4 协同作战,多线出击,多渠道推进协同监督工作

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审计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综合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法律监督、财务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等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各单位财务、审计、人事、监察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强沟通,结合日常管理工作,把“小金库”问题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加强考核和监管,对企业私设“小金库”行为,真查、真管、真处理。

当前,“小金库”的隐蔽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过程监督检查这个关键点,加强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特别要注重对“一把手”的监督,加大对财务、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落地原油回收等容易滋生“小金库”问题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完善职工群众监督体系,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在各个层面构筑监督网,让“小金库”置于广大职工的监督之下。

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单位、各科室“一把手”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有私设“小金库”的行为,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必须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情节特别严重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从根本上消除设立“小金库”问题的侥幸心理,杜绝“小金库”的发生。

总之,“小金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進一步深化认识,扎实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下决心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问题,努力在“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总结报告 篇4

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是“小金库”治理的根本任务,是今年“小金库”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丰顺县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x财治理办字[2011]1号)精神,我院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县 “小金库”治理工作精神,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做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现总结如下:

“小金库”存在的客观原因及分析

首先,无视法纪。一些单位领导为便于“搞活”和提高福利待遇,片面认为不是独落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还有一些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截留收入,抱有幻想和侥幸心理,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更有一些人将“小金库”化公为私、侵占私分、中饱私囊。

其次,制度缺失成为“小金库”存在的最直接原因。长期以来,“小金库”一直挑战现行制度、机制和体制,利用制度、机制和体制中存在的缺失或漏洞,借助信息不对称以及自身对财务经济信息和权力的优势,实现谋取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的目的。

三是道德操守。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设“小金库”反而不正常;有些人认为单位设立“小金库”是不得以的行为,要解决“迎来送往”、要相互交流学习的开支,这些开支没有来源只有 采取非正常手段来设立“小金库”解决;还有些人认为“小金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遗留下来的无法根除的病症,只要不是装到自己腰包里去,也不要太过分是可以容忍和理解的。

四是社会非公平性。因分配机制的不公平而导致收入差距的巨大偏离,不仅仅体现在地区、行业、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同国家机关在履行国家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因权力属性的差异而导致办公环境、收入和福利的巨大差异,各种因素导致的“攀比心理”都会使各自领域内的管理者做出利己的选择,有些部门超出了其它部门的福利待遇时,就会起到示范作用而使得其它部门不择手段的效仿;差异会导致管理层压力去谋求解决途径,从而使得各行各业使出“八仙过海”的本事去实现团体福利尽可能的福利最大化等最终诱发“小金库”不断产生。

五是缺乏监管。由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就不能揭人家短”,所以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坚决抵制,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制造假账,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逃避调查,设臵取证障碍。

六是处罚不力。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小金库”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是不能重罚,大凡私设“小金库”,都是为了“小团体”利益,因此查出来后,要想处罚到某一个人的头上,就让执法执纪机关倍感为难。加之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或为了不给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脸上 2 “抹黑”,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的“好人主义”思想,在较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顶风违纪”的不良风气,“小金库”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治理“小金库”的对策

一是加强教育。坚持教育在先,防范在前,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和督导抽查中发现和暴露出的问题,以及被通报、被查处的典型案例,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制定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教育防范机制,提高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将防治“小金库”的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格局。对本单位负责人、会计等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强化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理财、规范理财的意识,增强财经纪律自律性,做到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各部门、各科室干部通过学习、反思和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小金库”。

二是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有效预防和治理“小金库”的根本之策。认真总结“小金库”治理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产生“小金库”的原因,查找容易滋生“小金库”的重点环节,对现有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清理和规范。修订财务管理制度或办法,建立健全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相关制度的预防性、约束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源头治理,构建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监督。

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行政务公开,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同时注重发挥公众监督举报作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让“小金库”臵于广大职工的监督下。同时,对发现有“小金库”的科室严肃处理,对查出问题的科室或个人予以曝光,以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为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制定治理“小金库”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行政监察紧密结合,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

四、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创新账户管理模式,使“小金库”无处藏身。治理“小金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管理账户,要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账户开立、使用、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同时要加强对账户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解决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使“小金库”无处藏身。充分发挥业务主管单位的作用,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开展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团体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关系,健全社会团体的 4 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以“小金库”专项治理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和惩防体系建设,杜绝和减少各类资金使用的违规行为;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齐抓共管、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防治“小金库”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单位部门不愿意去设“小金库。

为坚决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我单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严格遵守银行账户管理规定。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账户,不违规开设银行账户。除涉密者外,所有账户向监督机关公开。

二、所有资金纳入法定账目核算。一切经营收入纳入单位财务部门法定账目核算,一切财政安排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纳入单位财务部门法定账目核算,决不隐瞒、转移。

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一切应缴的财政资金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决不截留、挤占、挪用、坐支。

四、严格执行统一的津补贴政策。不违反规定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给职工发放津贴、补贴、奖金、福利。

五、积极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教育防范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提高制度执行力。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篇5

为巩固我市“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三亚市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三治办[2011]11号)文件精神,现就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任务目标

根据《意见》的要求,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全面总结“小金库”治理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产生“小金库”问题的原因,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强化监督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出台制度、采取措施、推进改革,逐步建立从源头上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铲除“小金库”赖以生存的土壤,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这个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教育。坚持教育在先,防范在前,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结合“小金库”治理工作中查处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教育防范机制,提高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1、将防治“小金库”的教育纳入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格局,把财务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2、研究制定防治“小金库”教育工作指导性意见,明确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将防治“小金库”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机结合,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廉洁从政意识;建立完善警示教育制度,丰富警示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制度。要针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

1、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收支监督管理制度。

(1)、制定银行和现金管理制度。制度建设要遵循财务和会计管理要求,强化银行和现金的管理,逐渐全面推行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减少现金消费,加强现金管理。

(2)、完善培训费用管理制度。制定会议费、培训费等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3)、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加强对入账票据真实合法性的审核,杜绝虚列、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

(4)、制定和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重点制定公务接待、公务车使用、因公出国出境量化指标控制制度,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从源头上解决使用“小金库”资金用于“三公消费”的问题。

(5)、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6)、完善资产处理制度。完善对资产处置的规定,严格国有资产处理规定,规范国有资产处理审批程序。

(7)、完善资金资产使用及财务核算制度。

(三)深化改革。主要从深化各项管理机制改革入手,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从根源上铲除“小金库”赖以生存的土壤。

1、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预算约束。

2、深化行政经费管理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和“公务卡”改革,规范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减少财政资金使用上的“跑冒滴漏”。

3、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合理界定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范围,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

4、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非税收入特别是国有资产收益监管机制。

5、深化津贴补贴管理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办法,努力杜绝利用“小金库”资金乱发津贴问题。

6、深化单位账户管理,着力杜绝利用不合规账户设立和使用“小金库”。

7、深化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将干部考核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四)强化监督。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行政监察紧密结合,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强化社会中介机构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监督。建立健全财政预决算和单位财务公开机制,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强化阳光操作和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完善“小金库”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法规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案件移送制度,严肃对违法违规责任人的处理。

三、方法步骤

我中心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总体时间拟定为1个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梳理分析,查明原因(截止至8月15日)。

对2009年以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梳理。一是列出存在“小金库”或可能诱发“小金库”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二是列出现有的相关制度办法和管理措施;三是对照现有制度办法,列出制度缺失、制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制定执行力和教育、监督、改革等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

第二阶段:组织开展,落实责任(8月16日至8月31日)。组织开展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将制度建设任务进行细化,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将制度建设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责任人。

第三阶段: 评价验收,总结完善(9月1日至9月25日)。

根据自身的工作任务,制定防范“小金库”长效机制管理制度初稿,并报市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根据审议意见,按要求进一步对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于9月25日前向市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制定好的监督管理制度。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是“小金库”治理的根本任务,是今年“小金库”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把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积极推进、贯彻始终,认真落实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任务,确保完成中央和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二)狠抓落实。今年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完善一批具体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9月底之前,要在完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等方面要有明显效果。各项

管理制度建设要按照整章建制与治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将长效机制建设始终贯穿于“小金库”治理工作之中。

(三)指定专人负责。要指定专人负责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并于8月10日前向市治理办上报指定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以便市治理办和指定人员随时保持联系和沟通,了解我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四)细化长效机制方案。按照制定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填写《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任务落实表》,并于8月20日前上报市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办公室。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篇6

填表说明

(一)此表统计自2009年至今建立或完善的与防治“小金库”有关的规章制度,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性质填在相应的竖列中。

(二)此表由四项组成。

第一项加强教育,主要指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促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强化法纪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预防“小金库”问题发生的各类规章制度。

第二项完善制度,主要指针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如内控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管理制度等。

第三项深化改革,主要指从深化各项改革入手,进一步深化资产经营管理等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源上铲除“小金库”生存土壤的管理制度改革举措或办法。

第四项强化监督,主要指从加强监管和惩治违法行为入手,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的各类规章制度。

各项里面所说的“强化现有制度执行的措施”,是指在强化制度执行力方面所补充的制度规定或下发文件等措施的件数。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篇7

关键词:“小金库”,治理,机制建立

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 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 2009-2011年, 国有企业按照“边清理、边整改、边处理、边规范、边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 组织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着眼于巩固治理成效, 按照标本兼治、堵梳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方位、多角度积极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总体上, 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完善体制机制, 使其不必设立“小金库”;通过健全内控制度, 使其不能设立“小金库”;通过责任追究和高压严惩, 使其不敢设立“小金库”, 从而斩断“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制度根源和资金来源。

1 要加强宣传教育, 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小金库”涉及体制性问题、小团体利益, 更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叠加, 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特点。广大干部职工对“小金库”的存在意见非常大。所以, 要加强防治“小金库”政策的宣传教育, 使广大员工从思想上认清“小金库”的危害, 不想设立“小金库”, 调动大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具体可以通过印发宣传手册, 制作宣传展板, 编发工作简报等形式, 以及运用内部网站、办公系统、报刊杂志等载体登载相关文件, 深入宣传“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 增强干部职工对“小金库”危害性的认识。同时, 可以征集成效机制建设的“金点子”, 发挥员工群众在长效机制建设上的主观能动性。

2 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提高干部职工的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是防治“小金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 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对财务制度与财经法规的认识, 用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政府法规来强化财务管理和监督, 约束财务行为, 规范财经秩序。要充分利用媒体等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强化宣传, 使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容易诱发犯罪的观念深入人心, 切实增强自觉抵制设立“小金库”的意识, 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从培养财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入手, 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使之做到懂法、守法, 严格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账务核算, 依法办事、依法理财。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为建立正规的经济管理秩序, 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使其不想为。

3 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建立防范机制

“小金库”产生的根源, 除了思想上的原因之外, 还同企业的业务管理有很大关系。就此, 国务院国资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于2012年1月12日制订出台了《加强中央企业有关业务管理, 防治“小金库”若干规定》》 (国资发评价[2012]5号) , 《若干规定》共十条, 要求中央企业坚持综合治理、纠建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 强化审计监督, 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同时, 明确了绩效薪酬分配、工程项目“赶工费”收入、代扣代缴税收手续费收入、改制上市剥离资产管理、会议费开支、辅助经营实体及其收益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现金和备用金管理等八类业务的管理要求和财务处理方式。

同时, 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特殊资金 (资产) 管理的通知》 (国资发评价[2012]6号) , 《通知》共七条, 要求企业明确管理机构, 落实管理责任, 完善内控制度, 规范业务流程, 制订各类特殊资金 (资产) 的专项管理办法;要求企业严格收支管理, 加强资金监控, 严格特殊资金收支范围、标准和程序;规范投资运作, 确保资金安全, 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审计监督, 依法追究损失责任,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因此, 要求企业建立特殊资金 (资产) 管理报告制度, 增强透明度, 自觉接受有关监管部门和职工群众的监督。

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定》和《通知》, 为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机制, 理顺内部业务流程, 强化内部管理, 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在制度上作了规范。各级企业都要按照“堵后门, 开前门”的原则, 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行为, 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 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 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使其不能设立“小金库”;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 一些合理的、必要的开支要求预算给予安排, 通过“开前门”使其不必设立“小金库”;针对二次奖金发放问题, 在严格追究责任的同时, 改革考核激励办法, 做到奖惩一次到位;针对资产处置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小金库”, 建立资产报废和使用的审批制度, 规范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通过银行网银系统加强各成员单位大额资金往来的管控, 进一步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统一管理, 有效解决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

4 协同作战, 多线出击, 多渠道推进协同监督工作

加大监督查处力度, 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审计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 综合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法律监督、财务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等作用, 形成监督合力。各单位财务、审计、人事、监察等部门协作配合, 加强沟通, 结合日常管理工作, 把“小金库”问题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 加强考核和监管, 对企业私设“小金库”行为, 真查、真管、真处理。

当前, “小金库”的隐蔽性越来越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过程监督检查这个关键点, 加强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 特别要注重对“一把手”的监督, 加大对财务、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落地原油回收等容易滋生“小金库”问题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 大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 完善职工群众监督体系, 设立有奖举报电话, 在各个层面构筑监督网, 让“小金库”置于广大职工的监督之下。

同时,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各单位、各科室“一把手”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一旦发现有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 还必须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对情节特别严重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从根本上消除设立“小金库”问题的侥幸心理, 杜绝“小金库”的发生。

小金库整治长效机制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

一、概况

袁桥镇地处如皋市西北部,是植根于高沙土地区的一个城郊镇,镇内交通便捷,水系发达,农村通达工程纵横密布,具有独特的“大城郊、大沿河、大通道”区位交通优势。袁桥镇总面积65.8km2,建成区面积1.1km2,辖行政村8个、居委会6个,村民组341个,总人口4.7万人。镇区有:一、二、三级河道共19条,全长62.5km;村级四级河、居住河及家沟家塘668条,全长260.11km;通达工程等骨干道路32条,长125.5km;沿路绿化长265.2km,约11万多株;垃圾日产近20t。多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了农村环境严重恶化,造成了农村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下降。

二、农村环境恶化的原因

1.历史原因的堆积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镇域经济突起,流通人口剧增,污水、垃圾直排入河,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力、煤气的普及,导致垃圾、秸秆的乱抛,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忽略环境保护,不仅随意填河筑坝,破坏了原有的农村水系,而且缺乏保护措施,使得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少三、四级河道的水质均劣于Ⅳ类水甚至劣于V类水。

2.环境意识淡薄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用水土资源和传统的种植习惯,忽略水土保持的作用;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的随处排放,造成了河水的富营养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人们环境意识不相协调,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3.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农村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农村河道清淤、道路建设和村庄绿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河道管护、道路保洁、绿化管养及垃圾处置等长效管理经费投入严重匮乏,极大地降低了工程效益和资金利用效率。

4.管护机制缺失

农村环境最大的弊病就是“重建轻管”,只满足于河道土方数字、道路建设长度、绿化栽植株树等,但对于后期管理一直缺失,缺少一套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改善农村环境的措施

1.建立组织领导

镇“四位一体”长效管理体制施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整合农村环境管护队伍,统一交由水利站扎口管理,建立袁桥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各村建立由书记为任组长、分工农业农村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四位一体”管理领导小组。

2.健全规章制度

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切实履行职能,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意见》、《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制定镇长效办工作制度、镇长效办工作职责、村(社区)管护制度、村(社区)工作职责、保洁员工作职责等。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台帐,确保相关文件、制度、职责落实到位。

3.招聘管护队员

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制定农村“四位一体”管护人员招聘简章,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招录,签订管护协议,管护协议内容包括双方权利和义务、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要求、管护报酬、违约責任、管护迄止时间等,其中管护报酬应当与考核等次挂钩,实行绩效工作制。

4.明确管护范围

管护队伍组建到位后,建立划片分组包干管护责任机制,将管护人员全部分配到村,划片分段到人。推行责任公示制度,在村公示栏公示管护人员分工网络图;在责任区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制定管护标准

1.河道管护标准

水面保持清洁,无漂浮物,无恶性水生植物,无网簖及拦鱼竹障。栽树种草、绿化到位,无暴露垃圾,无垦坡种植、无挖坡取土,等。渠涵引排水保持顺畅,平时无倾倒垃圾、堆放杂物现象,损坏及时整修。

2.道路养护标准

路面桥面干净整洁,无堆积杂物和抛撒物。道路两侧无杂草、无违规种植物等。路道口以及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无占道打谷晒场和损毁绿化的现象。

3.绿化管护标准

凡管护范围内的绿化应栽尽栽,做到包看管、包成活、包扶正、包整枝修剪、包施肥、包治虫,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5%以上。

4.垃圾处置标准

建立“户集中、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机制。做到农户宅前屋后无暴露垃圾,垃圾房内垃圾日产日清,无沉积垃圾。

五、落实管护经费

1.“四位一体”工作经费根据分级负担原则,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镇级财政投入、受益群众“一事一议”适当负担、社会捐资等相结合的原则多元化筹集。设立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财政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2.农村环境日常管护经费及突击性费用,通过正常审批程序审批后,由长效办组织实施。

六、强化考核管理

1.对相关部门和各村实行捆绑式考核。根据日常考核和年终考评情况,年底对各村实行综合评比,实行加分制。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2.对“四位一体”管护人员考核由“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采取平时检查与突击检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大督查和考核频度,推动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高效运行。

3.对破坏整治成果的村民,村按照村规民约和相关法律严肃处理,确保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顺利开展。

七、结束语

上一篇: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下一篇:小学期中考试复习计划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