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高考全国卷英语(精选8篇)
一、2009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训练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项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训练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泳,你们四条腿会不能游?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大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活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2010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 024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八、2012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 024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九、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十、2011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十一、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十二、2014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十三、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十四、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二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十五、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十六、2016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题: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经,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十七、2016年全国卷Ⅲ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十八、2017全国I卷高考作文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十九、2017全国卷二作文
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十、2017全国三卷作文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60分)二
十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十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二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十三、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三作文题
一、高考STSE考点解析
高考化学STSE命题考查范围广泛,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场景,其题目一般主要涉及日常生活、化工生产、能源开发以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结合近十年高考全国Ⅱ卷试题STSE考点分析如下。
1.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的内容有:食品(如调味品、添加剂、干燥剂、食用色素、防腐剂、食用油等)与人体健康;烟草成分与人体健康;日常护肤品成分与化学知识;家居材料中的化学知识;药品、毒品相关知识等。例如,2014年选择第7题: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物质性质与用途,意在考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环境保护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一系列破坏,因此高考常以此为题,要求考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考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考点考生应重点关注工业上的“三废”、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土壤、水体的污染问题,以及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问题。例如,2015年选择题第12题: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该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中实际问题,考生应多关注环保题。
3. 化学与能源
能源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的发展,能源短缺,已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寻找能够节约资源的产品已成为各个国家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例如新能源、燃料电池、高铁电池等成为命题热点。例如,2010年选择题第12题:
生活中有一种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生活中太阳能电池,意在考查化学与新能源之间关系。
4. 化学与技术
高考化学试题与化学工业技术相联系是历年命题的趋势之一,建议考生多关注化学与技术方面的素材。例如,2013年第12题如下: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氯气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汞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筛选用氢氧化钠作为沉淀剂
D.富集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硫将其还原吸收
[本题意图]本题考查海水开发利用中的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
二、2007—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中STSE内容统计分析
1. STSE考点统计分析
对2007到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中STSE考点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注:2007到2010年总分100分,2011到2016加入选做题总分为130分,下同。
表1表明,从2007—2016年化学高考试题中STSE考点主要分布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技术四个方面,其中化学与技术的分值比较大,十年中出现7次,且每年均是15分的分值,2016年高达29分;其次化学与生活考查较多,十年中考查了6次,但近年呈现回落趋势;化学与环境保护考查相对较少,考查了3次,因此考生在平时应多关注生活与科学技术方面的素材。从整体上看,化学与环境内容分值有上升的趋势,化学与技术近几年均保持平稳,其中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能源分值有下降的趋势,但从总体分析看,在将来的高考试题中有关STSE命题仍会占有很大的比重。
2. STSE题型统计分析
对2007—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中STSE题型统计分析如表2。
表2表明,STSE题型在选择题、推断题、实验题均有涉及,其中选择题的考查整体上比较平稳,2007—2016十年中考查7次,且每年均是1个选择题,2015年考查两道;推断题考查比较平稳,2011年到2016年连续6年每年1道;实验题近4年均有考查,并且推断题和实验题分值比重较大。由此看出高考试题对考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提高,因此考生平时应多关注情景推断以及实验复习题。
3. STSE试题分值及频次统计分析
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分值比例及STSE出现的频次如表3所示,由表3分析可知,从2007年STSE分值占15%到2015年占32%,由2007年1次到2015年4次,从整体上看化学出题的方向越来越与STSE理念相结合,注重化学的学习与科学、社会、技术、环境等的联系,所占的分值比例也越来越大,应引起教师和考生的极大关注。考生在平时应该多关注生活,做到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素材,培养自己的STSE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通过研究2007—2016年近十年高考全国Ⅱ卷关于STSE命题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对STSE命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技术四个方面。考查题型主要分布在选择题、推断题、实验题三个类型中,在选择题中分值比较稳定,在实验和推断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新课改后高考试题中STSE试题比例逐年增长,已引起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并且STSE在习题中的比例也在增长。国家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已成为化学高考命题的一个突出趋势。试题的编制往往以生活实际和发展的需要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社会、环境、能源、科技等的联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高考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新课程高考命题在情境的选择上注意了选用素材的广泛性,如日常生活、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工农业生产、高新技术、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化学史料等,以这些素材为创设情境的背景材料,同时在试题的设计中加强了思维的开放性,体现为试题的开放、解题过程的开放、解题方法的开放、答案的开放、表达方式的开放,加强对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考查。
高考试题还具有探究性的特点。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究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考试题把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些试题的考查,能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相互联系,学会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 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研究以及分析不难发现,近十年高考化学试题对STSE考点的关注度逐年加大,这不仅是对化学科学教育重视的体现,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引下的主观价值追求。表面上是通过高考用化学试题全面考核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方面的水平,实际上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反映高考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中真正发挥着导向功能。这是教师和考生都想看到的结果,也是我们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选择。结合前面的研究,对化学教育教学和高考复习中获得一些深刻的启示与建议。[5]
(1)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启示与建议。一是站在科学教育视角审视化学教学。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很多新科学、新技术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教学用语,不能把待定论的知识充当结论教给学生,要在科学教育视角审视化学教育,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灵活地展开STSE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的神奇所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因此实行STSE教育思想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更要关注社会科学的技术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STSE教育思想本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二是追求绿色化学理念,实现科学教育价值。环保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民生热点话题,倡导绿色化学,突出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建立绿色化学意识形态,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实现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三是努力提高情意领域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及对近十年高考题中STSE的统计分析,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努力挖掘情意领域教育目标。一般来说“情感与价值观”是没法教的,它是一种主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的过程经历中,通过后天逐渐习得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的健康情感、积极生活态度、正确人生观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并创造机会让学习者融入情感,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个人的情感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超越教师的局限性,关注科学发展、新闻报刊、生活情感等方面,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认识化学、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对化学高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一是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务实学科知识能力基础。结合近十年高考题中STSE统计分析,考查范围逐年增大,涉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材料、化学与技术等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全面学习,将化学的基础知识理解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对照历年考点,认真梳理并把握教材内外的STSE教育素材。结合近十年高考题中STSE统计分析,要求考生善于挖掘教材内外STSE的内容,包括“化学史实”“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内容,在化学能源、医疗、卫生、科技方面查找相关的化学知识并加以运用,在教材内外搜集素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合历年考点,化被动为主动,增强自己的应试能力。三是关注科技社会发展,努力提升运用学科知识解释和解决与社会相关问题的能力。结合近十年高考题中STSE统计分析可知,化学与科技相联系的比重逐渐增大,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与STSE的密切联系,学会从关心社会、关心科技发展的视角去思考社会问题,努力学好学科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能用自己的理论基础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义文.STSE教育历年及其对于化学科学教育课程和教育改革的意义[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7):110-113.
[2]朱小玲,郭承有.基于STSE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4(75):141-145.
[3]王羽锋.试论STSE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5(15):127-132.
[4]郭玉英,姚建欣,彭征.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8):118-127.
今年河南省仍然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仔细研究后我们会发现:它仍然坚持“稳中有变”的指导思想。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数育部制定的《考试大纲》要求:英语考试要紧扣大纲,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本次考试试题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三维教育目标。5:3:2的难、中、易比例合理,试卷长度适中,中等程度的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卷面上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难题,大部分试题都是针对考生必备的英语能力设置的。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字面意义,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相互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试题的测试点清晰,选拔功能较强。命题具有时代性。甚至在单选题里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素材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有利于引导师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知识覆盖面广,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更强调语言运用。
现就各类题型分别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听力。今年的英语听力测试仍然是两种形式:一为长短对话理解;二为短文理解。仍然不计人总分。难易程度与往年相当。对话理解是考查一定语境或情境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及推理判断能力;短文理解则是在这基础上考查对一个结构比较完整,意义相对连贯的语段的理解能力,是一种高层次、高难度的听力测试形式。
二、单项填空。单项填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考查基础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侧重从句法上的考查,体现了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测试原则,更加突出语言的交际化,更加强调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整体看来这一项比较简单。如第21题、第28题和第32题涉及到对英语时态和语态的考查;第24题考查定语从句;第25题和30题考查连词的运用;第27题和第34题是对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其它的如theother、情态动词以及交际用语的用法,都是基础语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囊中之物。语言知识测试点及其分布基本合理。在15道单选题中,有7道考查内容与动词有关,4道与连接词有关。
三、完形填空。完形填空要求考生需要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全文角度去分析、归纳和猜测。该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该短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试题的完成情况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此次完形填空题的设空,与往年一样,仍以实词(即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为主。
四、阅读理解。阅读文章融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为一体。信息量大。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今年的阅读理解题仍然重在考查深层理解能力。有主旨大意题如59、63、67题,判断推理题如65题,词义猜测题如73题、和总结归纳题如75题。
五、短文改错与往年要求一样,符合1126原则,即一个对,一个添加,两个减词,六个改词。取材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能做到关注语法的前后一致、文章前后部分的联系、提高分析理解语境的能力。
六、书面表达。今年的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语言技能以书面语的形式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文字提示信息,写一封信,邀请某大学的外籍教师来做评委。书信内容详细,要求明确,考生不易离题,写作内容的语言点有提示,表达难度不大,但真正要把要求的内容写好而得高分却不太容易。
对今后教学的启迪:
认真研究新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并把握高考英语命题改革的方向,提倡以校本教研活动引领高中英语教学,推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考改革与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内在关系,切实抓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词汇是基础。
词汇复习应做到从不间断、反复巩固,要学会充分利用零散时问加强词汇的记忆,做到积少成多。除了记忆和理解之外,尤其要注意常用词汇的使用和辨析,以及一词多义的掌握。写作中可能会用到的词汇要能准确拼写和运用。如何有效发展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内在关系。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形成。我们英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语感人手,有机结合语法教学和语言教学,同步把握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通过体验语境、把握语篇的语言实践,逐步将已掌握的语法规则、语言知识内化为成一种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
高考英语改革虽然从强调知识考查向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但是还应认识到能力要有扎实的基础作为依托。语法复习并非仅仅死记硬背一些无意义的语法条文。要理清基本概念,着重复习主干知识,但是不要在钻研语法的难点上花过多时间,而是要训练自己弄清句型、句子结构,抓住信息词(组),捕获隐含信息。注意排除思维定式以及母语的干扰,注意习惯表达。可以充分利用以前积累的错题集帮助自己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阅读主要是靠自己平时的积累的词汇量,如果词汇量不够那很难得将题目答好。如果词汇量足。可以按照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去答题,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进去。
二、篇章练习必须加强。
所谓篇章练习主要就是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因此平时要多读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阅读材料,培养语感。扩大词汇量,增加背景知识,加强理解能力,加快做题速度。基于许多学生做题慢的现状,要多加一些限时训练。无论是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都要养成“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的习惯。即在选出全部答案后,应将答案带人问题中重读全文,看前后意思是否贯通,有无矛盾。若前后不一致或意思矛盾,则要考虑重选答案。
加强学生在语境中对语篇和语义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及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加强阅读策略的培养。
多练完形填空,因为完形填空既考查各类词汇的准确理解,同时又是语句结构、上下句子结构以及篇章结构的阅读理解。多练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同时也练练叙议结合、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富有哲理的议论文,体会文章的深层次含义,抓住上下文、前后句的提示词,体会作者的意图,切记不要加入自己的观点。
完形填空主要难在词义辨析。但如果了解通篇大意,放到全文语境中,就更容易选择。所以拿到题目,先要通读一遍,了解文章大意和前后的逻辑关系,在第二遍阅读时再答题,这样做并不会浪费时间。
今年高考全国卷英语考题阅读篇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题材多样,很有时代感,信息量大,因此我们在考前要多读各类材料的文章。定时、定速做,准确抓住细节,掌握文章的篇章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抓住文章的中心排除干扰项。
最重要的是学会控制时间。总体来看,每篇文章的平均答题时间在7分钟左右比较合理,依据文章难度适当有所调整。日常练习时,最好按照高考时的题量,每天选择一组5篇文章来练习。答题前判断类型。阅读的题目主要涉及细节题、推断题、主旨大意题、词义辨析题等四类,考生答题时先要判断该题是什么类型,避免把简
单问题复杂化。比如,细节题其实只需要看文章的几句话就可判断,而不用前后推断。
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重点。
听力练习要掌握技巧,比如:掌握常用词汇,平时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从语气、语调、语音等方面进行判断。学会记录重要信息,尤其是数字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猜测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出意义。练听力要坚持,坚持每天听听力。考生备练听力时要练高考真题,跟读,体会语速,弄清句意,每天听力量最好有20分钟。
背单词重动词,背单词时重点记熟动词的各种用法。2010年高考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是3300个词。其中动词是我们的主要攻破点,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动词的考查尤为重要。动词的考查形式多样,覆盖面广,考查短语、时态、语态、各类语法(定语从旬、名词性从句、状语从旬、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等)都与动词有关。
语境只是一层雾,考生面对题目,首先要拨开迷雾找到考点是什么,然后再分析句子结构,基本就能判断了。在考前做题时,不仅要知道该题为何选A,还要学会分析为何不选B、C、D,这些选项的迷惑性在哪里,多练习如何找考点。单选的练习不仅仅是量的要求,而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抓核心,找规律,举一反三。
改错题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句子的整体结构分析。但是不管怎么变化,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答题规范,改变答题习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短文中旬与旬之间的联系。
The Person Who Has Influenced Me The Most
Many people will have an idol in their inner heart. There is one in my mind. Maybe I cannot say that she is my idol, but she is truly the person has influenced me the most. She is my mother. When I was very small, she always telling me that I need to study hard to get more chances to be educated, though I was a girl. It was her that I earned the chance to go to school. She liked reading, and sometimes she would give some books for me to read. Now, reading is one of my hobbies. She always respected my grandma, and took care of her carefully once she was sick. From her, I know the virtue of respecting the old. My mother influences my whole life. I love her.
很多人在他们的内心里面都住着一个偶像。我也有一个这样的人。与其说她是我的偶像,还不如说她是影响我最多的那个人。她就是我的妈妈。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她总是告诉我就算我是女孩子,我也要好好努力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就是因为她我才能够去上学。她喜欢看书,有时候她会给一些书我看。现在,阅读是我的爱好之一。她也很尊重我奶奶,而且有一次她生病的时候,妈妈也很细心的照料她。从她身上,我知道了尊老这一美德。我的妈妈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爱她。
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北京的“排队日”有助于人们享受更轻松、更和谐的生活,其它城市可借鉴;
2. 一些人在购物或等车时不排队,定一个“排队日”是对他们的提醒,这样,人们会逐渐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 希望每天都成为“排队日”,这样,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注意:1. 不必逐条翻译,可适当发挥;
2. 词数:100左右;
3. 参考词汇: 排队日Lining-up Day; 和谐的harmonious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A Lining-up Day has been set in Beijing and it helps people enjoy an easier and more harmonious life. This ha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other cities. Nowadays, some people are unwilling to line up when they are doing their shopping or waiting for the bus, so I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Lining-up Day to remind them. In this way, people will form the good habit of lining up voluntarily. I do hope that we will stick to this practice and popularize it until each day becomes a Lining-up Day. I’m sure it will make a big difference and our society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pleasant.
Yours,
1.目前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2.骑自行车的益处,如能环保有利健康等。
【参考范文】
Good morning, everyone,
I’m Li Hua from Xingguang Middle School. 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 “Let’s Ride Bicycles”.
As is known to all,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ars have become a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 bring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However, they have also caused some problems such as air pollution and traffic jams.
How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en? As far as I’m concerned, riding bicycles is a good solution. For one thing, bicycles don’t need any petrol and they are energy-saving. For another, bicycles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cause they won’t give off waste gas. What’s more, riding bicycles is a good way for us to exercise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our health.
Therefore, let’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build up a low-carbon city by riding bicycles. Come on and join us!
一、高考文言虚词考点分析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是高考一个比较固定的考点, 浙江卷出现率为100%。其考查形式一般为三种:一是四项中同一虚词比较用法的异同;二是不同虚词比较用法的异同;三是四组八句, 每组内两两比较, 辨析其用法的异同。浙江卷以第三种形式为主。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准确率不高, 做错的原因复杂。因此, 有必要对这种题型进行研究, 以便了解、掌握其考查的要点, 找出其中规律, 提高应对能力。
文言虚词是指用来表示语法意义, 表达各种关系和语气的词。文言虚词在使用的过程中, 词汇的词性要发生变化。有些词汇的用法是固定的, 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特别在上下语句中, 往往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
高考大纲所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高考文言虚词解析
(一) 浙江省 2004 年—2013 年高考试题所考文言虚词解析。
2004年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 高考文言虚词试题具有怎样特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情况, 见表格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浙江卷2004到2013年10年的试题中, 共考查了考纲规定的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13个 :以 (6次) , 而 (5次) , 其 (5次) , 于 (4次) , 且 (3次) , 乃 (2次) , 焉 (2次) , 之 (3次) , 则 (2次) , 也 (1次) , 为 (1次) , 与 (1次) , 乎 (1次) 。也就是说, 考得最多频率最高的是“以、而、其、于、之、且”这些文言虚词。
从浙江卷这几年的文言虚词考查来看, 均未超纲。试题均为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 设计提问均为“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这样的模式。从所给的句子来看, 多数是采用给出4组8个例句, 每组内部两两比较, 考查异同。命题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 没有大的变化。
(二) 2013 年高考试题所考 文言虚词解析
2013年高考文言虚词题又具有什么特点呢?见表格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2013年高考中, 18套试卷中共有9套试卷直接对文言虚词进行了设题考查, 上海卷考的是与、为、而、者, 另有主观题的“之”, 重庆卷与实词混合出题只考了“则”。而在这9套试卷中, 共考查了考纲规定的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15个:而 (6次) , 以 (5次) , 之 (5次) , 为 (3次) , 乃 (3次) , 者 (3次) , 其 (1次) , 且 (2次) , 因 (2次) , 所 (2次) , 与 (1次) , 于 (1次) , 也 (1次) , “乎”、“若”“焉”三个未考, 出现频率高的是“而”、“以”、“之”、“为”、“乃”等, 这是与考生的能力基础相吻合的。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设题一般给出四组8个句子, 每组内部两两比较, 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高度关注课内知识, 并与高考题目相结合, 但语境具体, 多涉及课内文言典范语句, 难度较低。解答此类试题, 既要运用所学知识, 联系课本篇目中常见虚词的用法进行推断, 又要联系上下文加以判断, 通过比较辨析, 筛选出正确答案。
三、高考文言虚词的应对策 略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 在进行文言虚词的复习备考时, 如果我们能把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悉数掌握, 就完全可以从容应对。尽管文言虚词的意义比较多、且虚化, 但因为数量少, 所以, 只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肯下功夫, 完全可以学好文言虚词。
(一) 梳理教材, 牢抓根本。高考文言虚词的试题, 虽然文言阅读材料是课外的, 但所考的知识点大多数都在课内。所以, 梳理好课本文言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基本前提。本人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梳理, 归纳出可供集中复习文言虚词的重点课文:《劝学》《师说》《赤壁赋》《六国论》《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鸿门宴》《五人墓碑记》《项脊轩志》《廉 颇蔺相如列传》《报任安书》等。
(二) 识记用法, 准确判断。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 一般命题方式是比较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判断其异同。对考纲列出的18个虚词的用法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 最好结合课文实例, 分“词、词类、意义、例句”几项进行整理, 形成系统, 加深记忆, 不要照搬复习资料上的归纳。对文言虚词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本, 所以要注意整理课文里比较重要的含文言虚词的句子, 要做好文言虚词常见意义和用法的归纳和整理, 系统掌握。
(三) 强化训练, 重视技巧。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应遵循以下解题步骤:首先分析虚词所在的句子结构。也就是分析虚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 分析它在句中作什么语法成分;句子结构相同或相近, 用法才有可能相同。再次分析句式, 它们所在的句式相同, 用法一般相同;如果所在的句式不同, 用法一般不会相同。最后注意结合语境, 充分利用加点虚词在课文中的用法。在有几项句子结构、句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 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看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将选自课文中的那一句的虚词用法代入另一句, 看它与选文的上下文是否相符。
(四) 培养兴趣, 借力助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我们可以针对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的考查要求, 培养学习兴趣, 接力助推文言文特别是虚词的学习。
1.通过对一系列“新编文言 文小故事”学习与品味, 激发学生 学习文言文特别是虚词的兴趣。
如第18则:“之”之故事:
一僧欲之 (1) 南海, 询于唐僧, 久之 (2) , 唐僧不之 (3) 应。其独往, 其待也与?均之 (4) 二策, 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 夸之 (5) 于唐僧:“此何难之 (6) 有?”唐僧曰: “汝之 (7) 百折不挠, 实可钦佩。然汝之 (8) 言亦过矣, 君将骄而笑之 (9) 乎?”
(1) 动词, 可译为“到”、“往”。 (2) 助词, 调节音节, 用在时间词后, 不译。 (3) 代词, 可译为“他”。 (4) 指示代词, 表近指, 可译为“这”。 (5) 代词, 可译为“这件事”。 (6) 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 不译。 (7) 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8) 结构助词, 可译为“的”。 (9) 人称代词, 表第一人称, 可译为“我”。
2.借力名家名著
现在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文言文的学习, 而且有专著问世, 实用性极强, 在笔者学校教师们就建议学生自愿买一两本借力助读, 巩固强化。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常用文言虚词词典》;杨振中先生的《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等等。特别是后者, 精选281则短小浅近、生动有趣的文言文, 分志向学问、人才品性、治国为政等部分, 通过每周一读一练, 循序渐进,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虚词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借力于成语, 使虚词不 “虚”
成语通常被人们称之为“活着用的文言”。成语中许多词还保留着文言文中词的用法, 用学生已掌握的词语去解释新出现的词语,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加深对某个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也可用数个相关成语来集中解释某一个字或词, 这样还便于掌握一连串的成语。
如, “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在学习“无乃尔是过与”、“宋何罪之有”、“何厌之有”这样的句式时, 我们不妨通过“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才是举、马首是瞻”等成语来理解, 从而明确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前置宾语 + 是 (之) + 谓语 (动词) ”, 其中“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又如要能全面而实在地理解“于”的多种意义, 不妨用一组相关的成语来解释:供过于求 (比) 、喜形于色 (在) 、无济于事 (对) 。
借力于成语,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成语知识来分析虚词的复杂而抽象的意思, 就尽可能使虚词不“虚”了。
(编者注: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真题及参考答案见本期赠卷,听力音频见本期提供的免费MP3下载)
听力
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部分的题型大体可归纳如下表:
(说明:第7小题看似是考数字,但实际要靠推断才能得出答案,所以归入了推断题中)
从左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高考英语听力还是以细节信息题为主,数字题比例继续下降,但推理题的比例却大幅度上升。由此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听力的趋势是增加推理题的数量,这要求大家在备考时除了要重点培养捕捉细节的能力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推理能力训练——这些能力实际上也是对阅读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练习听力时,大家一定要着重培养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听录音前一定要先阅读题目,这样,把握细节题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对细节掌握后,再进行拓展,搞定推理题。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一直是考查语法项目的代表题型之一,那高考英语的单项选择题一般都考哪些语法项目呢?大家不妨一起看看下面这个近三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所考查语法项目的列表。
从这个列表我们可以看出,单项选择基本上涵盖了高中阶段所学的所有语法点,而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景交际等语法项目几乎每年必考,是热点所在。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把语法基础打扎实,还要特别重视对一些重点语法项目的掌握。比如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第29题:
29. The wet weather will continue tomorrow when a cold front ______ to arrive.
A. is expectedB. is expecting
C. expectsD. will be expected
【解析】A。考查时态及语态。从句的主语“a cold front”与“expect”之间存在着动宾关系,故应该用被动语态,排除B、C两项。再者,when引导的从句中需用现在时态表将来,而不是用将来时态表将来,所以A项正确。
【方向解读】时态和语态都是现在高考的重点语法考点,每年的难题也大都会出在时态和语态上,所以,把这类题型学会、弄懂是相当重要的。
另外,今年的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部分还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即词汇题的考查力度有所增强。全国有部分省市专门在单项选择中设置了多达5个的词汇题。这就意味着,大家备考时,还应对词汇,特别是同义、近义词的辨析特别注意。比如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第34题:
34. After studying in a medical college for five years, Jane ______ her job as a doctor in the countryside.
A. set outB. took over
C. took up D. set up
【解析】C。考查动词短语辨析。先来辨析四个选项:set out表“出门,出发;着手……”之意,为不及物动词短语;take over表“接收,接管”之意;set up表“建立,创建”之意;take up表“从事;占据空间”之意。再结合题干给定的语境:简在医学院学习5年后,开始在乡村当医生。四个选项中只有“take up”可以表示从事某个职业。所以选C。
【方向解读】这类题型是近年中考、高考英语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中的热点问题。对大家来说,应对这类题型,应该从归纳总结形近、义近的词着手,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对比记忆,以达到最好的辨析效果,从容应对辨析题。
完形填空
全国卷I的完形填空文章一直采用的是记叙文,今年也不例外。作者讲述了自己在一家餐馆做服务生的经历,由其间经历的一件事情,吸取教训:要时刻小心仔细,不应该太相信自己。文章整体比较容易读懂。在题目设置上面,大部分题目均为细节理解题,即完全可以通过一句话或者空格周围的两三句话找到答案,顺利解题。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法、词汇知识以及理解文章的能力。语法,主要考查对固定搭配的掌握;词汇,则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而理解文章,则主要考查结合语境对文章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选取今年全国卷I完形填空中的一部分,做一下分析。
Before I knew it, the41was full of people. I moved slowly, 42every step. I remember how43 I was when I saw the tray stand near the tables, it looked different from the one I was44 on. It had nice handles (手柄), which made it45 to move around. I was pleased with everything and began to46I was a natural at this job.
41.A. kitchenB. street
C. restaurantD. table
42.A. mindingB. changing
C. takingD. saving
43.A. angryB. calm
C. sadD. happy
44.A. fixedB. trained
C. loadedD. waited
45.A. slowerB. lighter
C. quieterD. easier
46.A. believeB. agree
C. regretD. pretend
【解析】
41. C。由第一段叙述可知,“我”在餐馆工作,当然应该是来了很多客人,餐馆很快挤满了人,其他答案均不符合逻辑。
42. A。该处描述“我”在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样子:慢慢地走,小心自己的每一步,唯恐出错。Change表变化;take表挪动;save表节约;只有A项与后面的step搭配“mind one's step”才能表示留意自己的脚步,与该语境符合。
43. D。由这一段叙述及“I was pleased with everything and....”以及上文提及的“I still felt a little hard to carry the heavy trays”可知,“我”很高兴看到桌旁边有托盘架,因为这可以让自己的服务更轻松。
44. B。由第一段叙述可知,“我”在正式上岗之前,经过了几天的培训,这里提及的托盘架较以前的托盘架不一样,显然该托盘架是以前培训和练习时用的托盘架。其他答案均不符合。
45. D。由该句话的叙述可知,该托盘架有手柄,这理应让“我”在服务的时候来回走动更容易,故用easier。
46. A。由后文的“I was a natural at this job”以及文章结尾最后一句“不要太相信自己”可知,此时“我”非常自信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
阅读理解
今年全国卷I的阅读理解与往年相比,在词汇量、选材、题型设置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题目设置仍是以细节题、推理题、主旨题等常规题型为主。不过,整体上来说,今年推理题的比例有所增加。文章选材还是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同时也出现了应用文等其他文体。可以说,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阅读理解题没有特别的变化,一切保持稳定。
A篇: 一篇记叙文,作者讲述自己多年以后再见到自己的父亲的情形。文章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现在作者发现父亲较以前相比,变化非常大。多年以后,作者终于看到了父亲容易相处的一面,自己现在跟父亲的关系更像朋友了。56、57、58是细节题,59是词汇题。
56. Why did the author feel bitter about her father as a young adult?
A. He was silent most of the time.
B. He was too proud of himself.
C. He did not love his children.
D. He expected too much of her.
【解析】D。细节理解题。依据文章第二段“As a child I loved him; as a school girl and young adult (成年人) I feared him and felt bitter about him”及后文的“He seemed unhappy with me unless I got straight A's and unhappy with my boyfriends if their fathers were not as 'successful' as he was”可知,作者的父亲对自己期望太高,D项正确。这类题型在高考中是出现最多的一种题型,而做题的关键在于忠实原文。
B篇: 本文讲述了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水果——菠萝。讲述了其经过Del Monte Gold公司的改良,产生了新的品种,口感很好,而且还有保健功能,一上市就十分畅销的过程。又讲了其他公司看到该品种的菠萝市场广阔,纷纷开发类似的菠萝,Del Monte Gold公司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将其他公司告上了法庭,但没有胜诉的经历。四个小题均为推理题。
60. We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is __________.
A. green outside and sweet inside
B. good-looking outside and soft inside
C. yellowy-gold outside and hard inside
D. a little soft outside and sweet inside
【解析】D。推理判断题。依据文章第二段中的“The new type of pineapple looked more yellowy-gold than green. It was slightly softer on the outside and had a lot of juice inside.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this new type of pineapple was that it was twice as sweet as the hit-and-miss pineapples we had known.”可知,该品种的菠萝与原来的菠萝相比,外面略软,里面更甜。故D项正确。
C篇: 这篇文章的题目主要为细节理解题。语篇大意为:抓到了或钓到了鱼,如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或不想带回去吃掉,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放掉。但为了保证放掉的鱼能够存活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东西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D篇: 这是一篇应用文,介绍了几种好的度假方式,并阐述了各自的好处及特色,题目大都要求进行信息查找。
E篇: 这篇是对一本书的内容及作者的介绍。Edward Wilson写了一本关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书,书中介绍了Edward Wilson对于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的看法,并号召我们人类保护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
短文改错
今年全国卷I的短文改错还是传统的类似学生习作的文章,考点还是那些经典的考点:固定搭配、代词、时态、单复数、连词、介词、冠词等。不过今年考查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有部分题目还需要理解全文的意思后才能做出解答。
书面表达
今年全国卷I的书面表达延续去年的风格,还是一篇提供要点式的作文,难度可以说和去年持平。不同的是,今年的书面表达虽然是提供要点式的,但要点的内容并没有给出,而是需要考生自己发挥的。因而,今年的书面表达也可以说是一篇半开放形式的作文。下面,我们就结合一篇范文,看看如何在高考英语写作中取得高分。
分析题意,我们可以归纳出文章必须包含的几个要点:
1.自我介绍2.信息来源 3.祝贺生日 4.感谢照顾 5.索取照片 6.合适的结尾
下面来看参考范文:
Dear Sir/ Madam,
Greetings from China!
1I'm Li Hua, a student in Sichuan. I've been a panda lover since I was a child. 2About three years ago, I was delighted to learn that Baiyun gave birth to her daughter Sulin. And I've been watching her grow on your website. Now she's going to be three years old. 3I'd like to wish her a happy birthday and 4to express my thanks to you for your hard work, because of which Sulin and her parents are living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in the US.
5By the way, could I have a photo of Sulin taken on her third birthday? 6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truly,
很明显,首先范文中六个要点一个不少(见范文中的数字标示),做到了要点齐备——这保证了写作得分的档次不会太低。在这个基础上,这篇参考范文还具有以下优点:
1. 文章结构层次分明,使用了过渡连接词,如:and、now、by the way;
2. 句型多样化,没有出现句式相同的短句,过多的简单句或者简单句的并列;
3. 使用了较为高级的词语和语态,如“was delighted to”、“have been watching”;
4. 使用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型:比如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等。
没有语法错误和单词拼写错误、要点齐备且具备以上这些优点,这篇范文的得分能低吗?
大家在备考书面表达时,如果已经做到以上几点,还希望分数有所提高,不妨试着适当使用一些倒装、强调、感叹等强势句式,为文章增添一些亮点。
【近十年高考全国卷英语】推荐阅读:
全国二卷英语作文高考题05-30
2024年高考英语听力(全国卷)11-30
全国卷三高考英语听力12-15
2024年到2012年全国卷英语高考作文12-17
2002-2009年高考英语作文_全国卷01-10
全国卷高考化学09-17
全国卷历史高考10-14
近十年高考满分作文10-31
高考全国卷语法填空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