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精选8篇)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1

研究工作报告是课题从开题到结题,课题研究报告的客观记录,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汇总,它是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研究报告除简单介绍课题名称,隶属和周期外,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研究方法

这部分内容基本同方案有关内容。但必须简明了解方案的主要内容。

(2)课题的研究进程

这部分是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按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和实施步骤,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在准备阶段作了那些基础工作,包括调查摸底、落实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证等。在研究阶段,紧紧围绕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把“怎样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观摩、活动、研讨等如实反映出来,困难、问题、进展和成果等也要回顾进去。总结阶段,重点进行测查、收集材料、撰写报告等,根据研究情况确定题形式等。

(3)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是实施的重要保证。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费的开支和筹集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2

关键词: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促进,工作绩效

人们生活的两大主题——工作与家庭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 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人们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另一方面, 工资水平的提高, 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此产生的工作与家庭的关系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对于个人, 如何去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对于组织, 如何在保持员工心情愉快的同时提高工作绩效, 这些问题都使得关于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工作家庭关系的相关理论自提出以来, 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但仍有所侧重, 主要集中在工作家庭关系的消极方面也就是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 对工作家庭促进涉及较少。近几年,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工作家庭促进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才兴起, 但不够成熟。Parasuraman, Grenehuas和Carlson等学者对工作家庭关系的理论探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而在中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的成果有限, 主要集中在工作家庭冲突方面。

鉴于员工工作绩效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是在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对工作家庭关系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关系进行研究, 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制订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措施时, 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性建议。

1 理论基础

工作与家庭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两部分, 在本研究中, 工作家庭关系是从工作家庭冲突 (消极方面) 和工作家庭促进 (积极方面) 两个角度来研究的。

大部分学者认为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促进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 工作家庭冲突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工作家庭促进就低。例如Grzywacz (2000) 认为, 人们可能会将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感 (例如工作时间长产生的疲劳感、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心理问题等) 带到家庭生活中, 同时工作会得到丰厚的薪酬及个人发展机会等积极方面影响, 这些又会使人们成为一个好的家庭成员。但有的学者, 例如Tiedje (1990) 则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促进之间有-1.5和-2.0的相关性。

最早对工作家庭冲突进行界定的是Kahn。但Kahn的观点强调的是客观存在于工作和家庭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不相容的情形, 并未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1985年, Greenhaus和Beutell认为工作家庭冲突是指当人们将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工作角色或家庭角色之后, 就无法满足家庭角色或工作角色的需要, 从而造成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冲突, 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同时, Greenhaus和Beutell通过总结文献, 首次将工作家庭冲突细分为三种形式:时间的冲突、压力的冲突和行为的冲突。Gutek et al. (1991) 在此基础上将工作家庭冲突的三种形式划分六个维度, 包括, 工作对家庭的冲突的三个维度, 即时间、压力和行为三个方面;家庭对工作的冲突的三个维度, 即时间、压力和行为三个方面。

工作家庭促进作为工作家庭关系中的积极方面,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越来越多受到学者的关注。其中Voyadanoff (2004, 2005) 认为工作和家庭之间是一种和谐、相容的关系, 工作家庭促进指的是参与家庭 (工作) 角色能够使得工作 (家庭) 角色的行使变得更加容易。Greenhaus和Powell (2006) 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 把工作家庭促进定义为从一个工作领域 (或家庭领域) 中所获得的经历及资源可以用来提升家庭领域 (或工作领域) 的质量。Carlson (2006) 提出了工作对家庭的促进的三个维度, 即发展、情感和心理资本三个方面;家庭对工作的促进的三个维度, 即发展、情感和效率三个方面, 并开发了信效度很高的测量量表。

关于工作家庭关系和工作绩效之间的直接研究并不多, 从理论上说, 当员工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较多时, 他们的工作绩效就可能会降低;而面临的工作家庭促进较多时, 则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 还能提升组织士气, 最终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然而关于工作家庭关系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多, 还主要集中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方面, 结果存在分歧。Frone (1997) 等人发现工作对家庭的冲突与工作绩效有显著关系, 但测量的工作绩效是单维结构, 仅是角色内绩效。Osman M.Karatepe, Alptekin Sokmen (2006) 研究不仅发现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一线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同时还发现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对一线员工的显著负相关。而Netemeyer et al. (2004) 、Osman M.Karatepe和Hasan Kilic (2007) 的研究则认为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 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 而工作家庭促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2 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议

工作家庭在影响工作绩效上分为两个方向, 其中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绩效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工作家庭促进对工作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 管理人员在制订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措施时, 应从工作家庭关系的不同的角度考虑。

第一, 企业要建立更为人性化的组织文化氛围。在企业中宣扬尊重家庭生活的价值观, 倡导家庭和工作同等重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员工的职位说明书重新设计, 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作为上级管理人员, 要督促员工提高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效率, 减少加班时间, 从而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 给员工一个好心情和更多处理家庭事务的时间。同时管理人员在关心员工工作需求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员工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当员工工作与家庭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 管理人员可以作为倾听者, 在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之后为员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对于员工而言, 工作家庭冲突得到缓解, 提高了工作对家庭的促进。当员工的家庭压力和工作压力降低时, 疲劳感也会降低, 工作绩效水平会有所提高。

第二, 实施弹性工作制, 可以给员工一个灵活的选择, 从而有效的缓解工作家庭冲突, 增进工作家庭促进, 这对女性员工而言尤为重要。企业可提供弹性的工作时间、弹性的工作地点或兼职等形式供员工选择。其中弹性的工作时间指的是企业只规定时间段或工作时间数, 员工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上班时间或下班时间。这样对于员工来说, 私人时间得到合理安排的同时工作也不会耽误, 自我管理提高的同时企业的责任感也增强。弹性的工作地点指的是可以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远程办公, 对于一些女性员工来说, 在家办公可以使女性员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或老人。兼职即类似于钟点工, 对于处于特殊生理期 (例如怀孕、生育或哺乳期) 的女性员工来说, 适当从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工作, 在保持对业务熟悉感的同时, 还能关注企业的发展动态。兼职工作可以使女性员工在专心照顾家里的同时不必担心以后不适应工作或丢掉工作, 对企业的感激和忠诚度都会提高。员工在选择各种不同的弹性工作制的过程中, 降低了工作带给家庭的冲突, 提高了工作对家庭的促进, 继而工作绩效有所提高。

第三, 企业可以提供一些家庭友好项目, 为员工提供足够的生活支持。为家中有孩子或老人需要照顾的员工, 提供支持性照顾可以减少员工感觉到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例如企业可以与一些家政公司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为员工的儿女的照看提供帮助, 从而使这部分员工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企业与一些老年人口照看机构或医院、养老院建立合作, 为有需要照顾老人的员工提供相应的资讯或老年人照顾补贴, 以消除这部分员工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唐汉瑛, 马红宇, 王斌.工作——家庭界面研究的新视角:工作家庭促进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 (5) :852-858.

[2]钟亦鸣.销售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8 (2) :310-311.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3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研究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其任务是自主地发现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搜集整理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分析、探讨、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得出结论。老师是引领者,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为指导,通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改善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基于问题的有效学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发现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及时反馈信息,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提问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鉴赏、表达的能力。教师提问还需关注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提问角度。

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作出具体安排。课堂上问题的提出,需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自生发展的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的变化,是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提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问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可以使我们的提问更加有效呢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提问的作用发挥的不如人意。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好。

二、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由于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所接触的事物都极其有限,所以他们的思维只能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转化,但他们在思维方面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以形象性、具体性为主。无论是内容和方法,都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抽象的东西切忌过早让学生接触。

2.研究教材,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知识本身蕴含着思维方法,我们在研究数学知识时,绝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通过例题看到知识的本身,揭示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以一定的思维方法为指导,构建知识是鲜活的,有力量的。

知识结构本身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教给学生,也不可能在一例题的范围内进行练习。这就势必要我们教师打破传统的模式,在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抓住点与点的关系来钻研教材,研究每一知识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研究已有知识怎样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从中悟出科学的方法。

3.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意识

“问题”从何而来?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有效的提出问题?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解决此问题达到预定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己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我们在教学中透过知识看背后的真正数学,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有所思考、有所探究、有所发现。

4.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首先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客观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学生们追求寻找高质量问题、高质量答案的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学生质疑问题的意识和质疑问题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三、研究的成果与实效

1.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许多学生碰到数学问题时,他们对信息的搜集无所适从,只知道急匆匆地去找答案,这时候他们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我在指导学生搜集任务时,结合数学问题,提出搜集的具体内容,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需要搜集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同学们搜集到信息后,又让他们讲一讲:你是从哪里发现的,找信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在找信息时有了方法和目标后,逐步减少了搜集信息的盲目性。

新课程很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我们搜集和处理信息提供方便,可以以课堂内学习内容为切入口,搜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内外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带课外搜集信息,使数学内容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生获得了超大的信息量,这样,例题就“只是一个例题”。长期这样搜集、处理问题既丰富了数学内容,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研究后作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解答的能力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问。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幼稚可笑的,漫无边际,离题万里,但也不可一言否之,应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人际氛围中,才能大胆主动的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后,我们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动脑筋,然后再让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之前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问题的答案;使自己的答案更完整、更充分;也让更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并使害羞和回答慢的同学能有更多的参与;也使学生的回答更富有想象力;学生更容易交流,更有信心。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学生思考问题时间的尺度,如果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给出新颖、具有独特性的答案,思考问题的时间应较长,让学生有充分的考虑时间,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讨论探索的过程,是知识量扩大的过程,是各种思维不断扩充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对信息进行大胆分析、猜测、质疑,并不断变换角度重新修正、反复思考,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聆听不同的声音,能这样扎实、全面地学习新知识,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性,不断深化、发展,超越自己。

3.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提高思考的深度,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互相质疑、辩驳,从而取得共识的一种学习形式。以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的课堂常常有思维碰撞后的火花闪现,这样的课堂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养成爱质疑、自觉研究、努力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种种思维方法产生碰撞的过程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关注。学生在不断的创造性学习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个性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充分得到张扬发展,实现个性化思维的超越。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想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他们必须用内心的创造激情,在学习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我超越,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强的前提下勇于自我展示,乐于在课内外探究发现并能创新的解决问题,并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师就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因素,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放思维,允许“标新立异”,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情景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创造性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4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校承担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校成立了由王衍杰校长为课题组长,以分管校长、中层干部、教研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中既有具备丰富教育管理经验的学校负责人,也有20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还有青年教师,成员比例结构合理。一年来,我们遵循“学习培训,提升素养——修订教材,形成体系——编印读本,滋养心灵”的工作思路,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课程的培训与学习,加强课程管理,构建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框架,拓展了学校全新的育人环境。现作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措施

(一)调查学习,形成课题

为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开展了学生问卷、教师讨论、家长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充分了解师生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必要性的认识。我们还学习了山东省教育厅200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其中明确指出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 精神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通过交流我们认识到,小学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坚定了开展此项研究的信心和决心,课题组成员便开始群策群力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二)申报课题,课题开题

完成《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的过程也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合理分工、通力合作、科学确立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准确设计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过程。2015年4月初,《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申报评审书上报省教科所后,我们于5月接到《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立项书。课题组成员立即召开课题开题会议,进一步明 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理顺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培训,提高技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更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全体教师置身校园,潜心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首先要深入到教师群体心中。所以,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对文化建设理论的学习是顺利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根本保障。课题研究期间,学校加大关注和投入,积极创设有利于教师学习感受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和条件。成立了“文化建设研讨会”,定期为教师发放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相关书籍。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文化建设方面的专业进修,自觉加强学习和实践。组织全体或相关教师外出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课题组成员率先垂范,充分利用市、县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流动现场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专题培训等活动,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初步了解了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指导性意见。

同时借助网络、书籍和杂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校实际文化建设相结合方面的学习,使课题组成员能够用相对较快的时间掌握实效性的操作手段。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师生在校活动一脉相承,学校要求全校所有教师尤其是各班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家长都要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积极开展各项各项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传统文化浸润于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中,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成员、全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校园文化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2016年3月,课题组主持人王衍杰被评为县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我校作为泗河街道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典型,办学经验在《泗水教育网》上专题播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全县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四)制定完善制度,有效保证课题研究。

我校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绿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家长学校建设制度》、《班级文化布置评比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五)大力投入资金,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学校通过积极争取资金,近年来累计投入50多万元,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其中新栽植绿化苗木工程投入12万元,墙体文化8万元,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类活动,打造节日文化,到外参观学习等三年累计投入20多万,其他文化建设项目10万余元,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苦心经营,着力打造公园式的校园,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真正把学校建成了绿色校园、育人乐园、温馨家园。

(六)大力开展创建,力求研究取得实效。在课题主持人王衍杰的规划、带领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校教师全部参与其中,大力共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各种制度逐步完善,活动丰富多彩,建立起来读书节、艺术节等自己的特色节日,大力开展“三生教育”和“闲暇教育”,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了各种社团,社团开始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力实施“生本教育”,家长学校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

(七)努力构建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利用校园小广播、橱窗、板报、展板等多重阵地,大力开展各种主展览,宣传典型人物、优秀事迹等。建立文化走廊、班级文化墙。教学楼每一层都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布置,命名主题,通过张贴有关安全、礼仪、名人典故、文化遗产、家乡文化、科普知识等标语、挂图,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以激励其健康、文明、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生活情趣。每个班的外墙上专门腾出一块园地,为各班学生创设张扬个性才情的平台,通过张贴学生自己的书画摄影、手工作品等,形成班班有文化特色的大好局面。同时通过书写墙体标语,建立校园文化墙,楼顶做字,制作校徽、校训、校歌等,实现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让校园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

(八)创造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1、校级活动 ①开展好安全法制教育,构建“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家长“护卫队”,建立平安卡,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平安绿洲。

②坚持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每天增加一节活动类课程,用于安排读书活动、班级活动和张北历史文化、安全教育等校本活动。启动“国学经典进课堂”,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③精心开辟第二课堂,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通过社团活动,充分为每一个师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爱好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坚强毅力,锻铸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人生。

④充分利用小学生艺术节、“快乐大课间”、“读书伴我成长”、“校园集体舞”、“个人才艺展示”、“争当环保小卫士”、“彩色周末”等活动,大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视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逐步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节日文化,使校园“三声”(歌声、读书声、呐喊声)不断,让学校充满了勃勃生机。

2、班级活动

开展好班会和班级活动课,结合课文、节日等,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加大班级活动力度,班级内开展各种竞赛,利用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合作。

(九)建立起多样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让学校活起来、动起来,彰显学生个性,我们大胆创新校本课程,每天增加一节活动类课程,用于安排读书活动、班级活动和张北历史文化、安全教育等校本活动。每个年级开设一门校本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分别为:竖笛、扇子舞、威风锣鼓、拉丁舞、葫芦丝、二胡。低中高各年级开设一门体育校本课程和美术课程。

同时我们大力开展“节日主题教育”,结合每一个节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各种实践。每个假期,我们都要布置各种实践活动,部分实践活动开学后还要进行比赛,例如:我帮父母忙秋收等。创新学生寒暑假作业布置,实行“情景作业单”,增强学生寒暑假动手实践能力和各种教育。通过闲暇教育,不仅让学生亲近了自然,了解了家乡、祖国,实践了校园外的生活,更丰富了学生阅历,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增强了忧国为民思想,为祖国和家乡培育出了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紧密的结合,促进各门学科教学功能释放。

1、加大对教师现代化技能的掌握,争取人人都会做课件,人人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都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教育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2、加强教学改革,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品质,使课堂变得精彩而高效。

3、建立课件库、试卷库,教案循环修改再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解放教师繁重的备课任务,挤出时间大搞教研活动,加强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4、结合我县历史文化和学校实际,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系列,形成特色。

(十一)阶段小结,推进工作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深厚,我们的课题研究只能是整体文化建设的冰山一角。虽然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担任主要学科及班主任工作,时间、精力相对不足,自觉学习、家校配合等工作还不能一时做到位。为此,我们适时召开课题推进会,对前段工作进行分析和反思,两次形成阶段性小结,重点部署下步工作,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二)课题总结,锤炼提升

2016年5月,课题研究周期结束。面对各项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细致梳理,组成写作小组,认真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书》,锤炼提升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经验和做法,力争上升到理论层面,使课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工作成果

一年来,我校秉承“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以创建“人文、生态、活力”的现代化小学为主要目标,着眼于“生态立校”——创建一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学校,让校园有了一张生动的“脸”; 着眼于“活力兴校”——营造一所“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学校,让学校有了一颗年轻的“心”。

(一)校园环境大为改善

环境是外显的生态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们依据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从学生发展环境和学生综合素质入手,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着眼点,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教学楼采用新型装饰材料精心布置,全体教师自己动手布置,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理念体现和布置质量;楼道内各班门口都设置了一块班级文化墙,由各班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布置,定期更换内容,彰显班级个性,体现班级特色。利用宣传栏和西院墙设计了“三生教育”文化墙,着力打造有利于师生成长与发展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特色学校。院内装点各种雕塑,书写励志标语,打造精品节点,通过精心点缀,使整个校园变成了公园,实现了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散发出了迷人的教育魅力,迸发出了强大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把学校建成了绿色校园、育人乐园、温馨家园。

(二)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安全工作能充分体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内涵,我校在打造平安校园上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拥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主要做法是:(1)强调一个“严”字。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要与中层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门卫、家长签订安全责任 书,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并建立了《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门卫制度》、《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师范路小学生一日常规》等一系列全管理制度和职责,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门卫坚持24小时在岗制,严格来客登记制度。

(二)注重一个“实”字。成立了安保科,安保科长为学校中层领导,参与班级、班主任管理评比,专门负责学校日常和各项活动安全工作。每一层楼梯都喷有“小脚丫”,张贴着安全温馨提示。实行了校园内、楼内“一条线”行走制度。每学期的第一至三周为“安全教育强化周”,把法制教育课纳入班级课程表,由安保人员专职上,每周一节,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作业四落实。建立了“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了错时放学、师生分门上下学、放学临时限行,建立平安卡等措施,大力加强“小餐桌”和接送车辆监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出了平安绿洲。

(三)师生发展呈现人文特色

打破“分数唯上”的应试教育,把“欣赏人、关心人、教育人、成就人”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向师生倾注人文关怀,通过让教师体验工作的快乐,体验教师职业的价值与幸福,从而实现快乐相传、幸福互递。建立教师学习休闲中心,结合三八妇女节举行教职工才艺展,教师节进行慰问、六一开展教职工运动会、冬季开展集体跳绳、智勇大冲关等活动,让全体教师开心工作每一天、健康生活一辈子。同时对学生大力实施“三生教育”,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展览,对学生进行抗挫教育和死亡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各班级都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通过年级五星级、班级七星级、学生十星级管理,实行了星星、月亮、太阳积分升级制,大力强化了过程管理,为全体师生构建起了绿色教育、生态教育。

(四)教研助推学校不断腾飞

我校借“十二五”课题立项之年的东风,全校所有教师都参与了不同的课题研究。为了把课题研究做实、做强、做出成效,我校在课题立项、研究中全部依据办学目标而立,归结起来只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建设,二是有效教学,三是校本课程,四是家长学校,这四个方面也是我校尽全力打造的方面,有力助推了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发展。我校一直坚持每学期每人外出学习一次,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先根据外地经验和自身感悟做一节展示课,再进行学习汇报,促使教师深刻反思,有目的地查找差距,补短板,自觉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校内实行了“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和中层领导承包责任制,每周都安排8—10人作课,每学期,每人至少作两节示范课,同时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力度,3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作三节,并且要送教下乡,高强度的教研交流,常态化的教研机制,大力促进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迅速提升,保证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五)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校园文化的大力建设和深入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活力得到极大激发,教育功能得到充分释放,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大幅攀升。近年来,我校教学质量在泗河街道各小学中连续攀升,而且打造出了自己的教育品牌,成为了学校服务区内每一个适龄儿童向往的成才摇篮。

只有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未来的路,我们将继续遵 循“家长的满意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这一办学原则,积极建构自己的课程,定义自己的文化,不断总结经验,提炼优秀成果,努力使整个校园充溢着陶冶师生成长的文化、每个角落弥漫着浓厚凝重人文关怀,让教师们在这里得到专业发展,让孩子们在这里得到快乐成长。

三、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距离打造出全县亮点学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校园环境文化,尤其是功能教室墙体文化个别地方还不够精细。

3、师生人文素养塑造方面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设想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

2、大力种植花草树木,规划“园地”,例如:玫瑰园、丁香园等,做石雕、凉亭、喷泉等,打造精品节点。

3、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步打造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5

A、中后期研究工作内容

一、对前期工作的总结:

1、数据与事实信息的汇总:注意求全(不够就要再收集)和求真(剔除无效信息和伪信息)

2、反省得失(拣菜的过程):权衡数据的得失,哪些已获得资料,那些还需补充。

二、对后期工作的重新思考与设计:

1、调整研究计划:文本的计划与实际操作的不一致,应让自己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2、修补缺失

3、着手研究报告的撰写 B、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研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三、研究所获得的结果怎样;

四、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结论如何。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一、课题名称、作者及其单位。

课题名称起着点的的作用,因此,题目要明确、鲜明、简练、醒目。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是让读者尽快了解报告的内容和结果。它要求准确、精练地概括全文内容,200字左右即可。关键词一般4-7个,其作用在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的效应。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相关信息(文献综述)与研究基础(自己以前的研究成果)和学校(单位)的硬、软件条件等。着重点:文献综述应按照自己课题的需要进行整合,而不是资料的罗列。关于本研究别人做过哪些直接或间接探讨,形成哪些结论;别人的工作为本研究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内容,涉及观点与方法。文献综述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3、指出研究的目的与价值或意义;阐明研究的假设,等等。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要说明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整个研究过程与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以教育研究中常用的行动研究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改变行动的最初设想。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研究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数据(在量化研究中)和事实材料(在质化研究中)。对这些收集来的数据和事实材料首先要鉴别真伪,进而用编码的方式使之条理化。一些数据可以用统计图表来呈现,并作必要的分析说明,使人一目了然地理解研究结果。在对结果进行阐述时,要注意一般与典型相结合,不仅有反映一般状况的数据如平均数、标准差等等,还可以介绍一些典型事例,使报告呈立体感,能够多维度、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六、讨论。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求研究者对研究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讨论、论证,要由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对结果的获得作出理论上的解释说明,论证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结果;分析本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建议与启示。这是研究报告主体的最后部分,也是精髓部分。结论可以概括地谈,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任意扩大结论的适用性。其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

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还可以提出改进现状的教育建议。教育建议切忌与本主题无关的话语。启示可以包括:学术启示与个人启示(如,怎么研究)。

八、附录。所有在本研究中运用过的研究工具,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活动设计等。

九、参考文献。(可以按采用先后或按文献作者的姓名顺序罗列参考过的全部文献):作者与译者姓名、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撰写研究报告注意的两个问题:

1、时间安排:及早撰写、分阶段进行,不要等到结题时再来写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6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4xy015

工 作 报 告

垫五中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2016年12月10日 1 / 13

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垫五中“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题研究组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于2014年9月23日被垫江教委确定为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xy015。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各级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县教育规划办的科学管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和课题组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下,于2016年十一月结束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以及课题研究的管理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1.充分了解我县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现状,增强必要性。让课题组成员走进学困生、和学困生交谈、研究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一些生活、学习现状,增强开展课题研究的紧迫感。

2.深刻认识本课题的意义,增强重要性。

课题组认识到,“物理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物理学困生”的培养转化是教育人的责任。只有开展好这一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开展好此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并带动其他工作。3.广泛调动参研人员激情,增强积极性。

一是针对农村高中学校的物理学困生展开研究,狠抓“物理学 2 / 13

困生” 学困成因这一薄弱环节。二是在常态下开展研究,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并在不断改进中实施转化策略。三是强化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参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健全机构,确保实施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领导。

组 长:谭克川(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成 员: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

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夏于权任领导小组常务理事,负责协调,确保研究工作落实。2.成立指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理论指导。组 长:杨正军(重庆市垫江县课题规划办专家)

成 员:邹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学校教学副校长)

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通过指导组远程或面对面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方向正,目标明,方法好,效果优。每学期至少一次指导学习。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成 员: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陶安波(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 13 尹茂生(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熊书祥(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初级教师)唐中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三)落实管理,注重实效

1、搞好调查,确立研究目标。课题组深入教室、寝室、社区、家庭科研单位,了解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重点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

2、组织培训,提高参研素质。一是邀请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专家来县培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操作技巧。二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三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会4次,就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做反复讨论。

3、确定研究对象,落实研究任务。为了确定研究观察点,课题组确定了研究对象,做到逐个落实任务,观测有的放矢。

4、积极开展活动,推动课题研究

①开展了“互帮互学”活动。让班上研究的对象(物理学困生)和物理成绩或物理兴趣特浓的学生结对,互帮互学。从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②开展了“生活中物理的追寻”的活动。让他们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体验物理。学习物理。老师们从活动中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 13 ③开展了“物理学困生形成缘由大讨论”,这个活动不仅让老师参加,还让学生也参加。通过讨论,老师们在争论中明确了许许多多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也凸显出许许多多改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策略;学生也明白了许多学习物理的方法和策略。

5、激励评价,促进研究深入。一是县学校以文件形式规定县级课题在学校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和办法,教师个人职称聘任等方面有考核分值,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都高。二是课题组制定了考核奖励机制,在评职、晋级、考核、职称聘任等方面有优先。三是鼓励课题组成员大胆创新,特别鼓励出成果,课题组有专项经费奖励。四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优先考虑课题组成员。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了参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效果。

6、总结经验,及时推广交流。在各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亮点,并及时宣传推广这些活动,促进了课题组的成果形成。

(四)形成实验成果

课题组在全面调查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认真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收集了大量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基础上,在应用与验证实践和创新中总结出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经实验跟踪考核方法和策略都很适用,对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效果突出,经验、方法、策略在本校很快推广,并逐渐向校外延伸。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5 / 13

1.召开开题会。2014年10月 日,在垫江五中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开题会。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教委部分领导、课题研究专家、学校校长等领导、课题组躯体成员等同志参加会议。出席了会议。

开题会上,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田应海宣读立项文件;卢卫平、杨正军等专家作了课题论证。开题会隆重热烈,分别在垫江日报、垫江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2、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初步对策。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开题后,课题组马上召开了课题组会议,研究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特别是安排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步研究内容——现状调查。调研分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并在全校200名高中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20%作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困难现状、形成缘由、以前教师和学生用了什么方式方法来改变学困生的现状等共计35条。

②教师问卷调查。对全校高中物理教师印制发放了13张调查问卷,问卷中对13个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

③召开座谈会。

对各类学生,按物理成绩、爱好、男女分别选了具有一定代表的学生和教师,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了研究的问题和畅谈了研究的意图和目的。

最后,课题组形成了六仟多字的调研报告,课题组共研究决策。根据调研报告的分析,2014年12月2日,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讨 6 / 13

论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初步对策。

3、分解研究任务。

根据课题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对研究工作做了适当的分工。具体任务见《实施方案》。

4、细化研究内容,保证研究实效。

(1)调查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交谈的方式)通过调查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真实、具体情况。

首先,由课题组研制一个开放式的教师问卷,对物理教师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写出一个他认为最典型的多个学困生,写出推荐的理由5~10条,分析他产生学困的原因。

然后,课题组编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况调查表”,并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课题组经过分析归类后,再编制学生问卷,发给所调查“学困生”填写,主要内容是学困生自我总结学习物理困难的成因。再次范围扩大化,让班级中自我感觉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问卷,课题组确定哪些是我校学生所共同具有的。

然后,课题组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作为进一步实施学困生的转化的依据。同时还通过现有的资料对学困生进行研究;收集学生的成绩、班主任评语和德育处的档案进行分析。

最后,课题组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班级,和典型困难的学生名单,并建立成长档案,跟踪调查、分析、转化获得成果。

/ 13(2)根据调查情况研究提出转化途径,针对各个途径的有效性程度进行评估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掌握典型的学困生的材料。建立学困生的档案。对学生的学习历史、成长历史、家庭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物理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该生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事件是什么。都要一一记于心中,为科学转化学困生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3)结合本校新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①结构性预习评价单子中要体现基础性、方法指导性、层次分明性。课题组配合物理任课教师通过对评价单制作的研究,去寻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注重层次的平衡点。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制作出有效可行的评价单。

②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课题组为典型困难学生建立个人学科成长档案,结合小组评价结合自我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以肯定性评价结合意见性评价实施转化。找到一条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方案。

③优化课堂结构。设立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学习要求,探究式教学。分层设计、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和同桌互助等等。对学困生,应提出层次感清晰的不同的分层目标、分层评价,以在分层施教中,达到分层提高,让学困生学有所得。课题组探讨出具备可行性的结构体系。

④加强学法指导,开展物理学法介绍和名人学法故事讲座;采取 8 / 13 个别辅导和集体帮教相结合的措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物理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制订学生的基本学习常规,通过严格的训练,认真的检查落实,达到优化学习方法的目的,课题组定期组织总结转化效果。

(4)跟踪学困生成长经历,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①注重数据。课题研究中注重数据的手机,第一手材料的收集。研究过程中就尽量事实说话。不能用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作为依据。课题组要认真准备、精心安每次的分析调查,不能草草做一下,走过场,②注意分层次推进中的过程总结。体现到在过程总的收获、效果、规律问题、存在的必要性、遇到的困难等因素。

③注重对比性的探讨,横向的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注重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手段和措施。

5、召开各阶段工作会,落实研究工作。2014年12月5日,课题组召开第一阶段工作会,标志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此次会议,一是布置了调研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课题的实验方案,三是安排了调研活动,四是通过了第一阶段工作计划。2015年4月,课题组在学校教科处的统一安排与指导下进行了课题中期总结会,会上课题组总结了前半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中所做的研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了后期研究工作的具体事宜等。在2016年5月,召开了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会,指出后期该研究工作的重点以及结题相应准备工作。

6、设立物理学困生服务站。目的及时是解决学困生面临的问题。

/ 13

7、召开中期成果报告会,及时调整思路。

在课题研究进入到2015年4月时(课题实施中期研究阶段)课题在学校教科处的组织下,发出了召开中期报告会的通知,课题组认真准备。于2015年4月,中期报告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学校其他课题研究人员、学校领导等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部分课题资料,课题组宣读了中期报告,教科处主任余小华、校长谭克川对本次中期报告会的成功举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大家的建议,课题组庚即召开工作会,及时梳理了前阶段的工作成绩,调整了后续研究的新措施。

8、召开结题工作布置会。

2016年11月14日,学校问天楼五楼召开了结题工作布置会。会上,由课题组负责人刘青海总结了前几个阶段的工作,组织学习了垫江县教育科学规划的结题具体要求。提出了课题组的工作目标。使结题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研究成果

(一)最终成果

1、摸清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学习物理有关的相关学科基础较差、学习物理的方法不当、学习物理的动机缺乏、意志薄弱、被动偏科或有意偏科等等诸多因数。《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2、研究总结除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是研究成果 10 / 13

的重要和主要部分,他分八个不同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各种情况下,物理学困生如何学习,应掌握的方法。这些策略以论文《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的形式表现出来,详细叙述了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和较为具体的策略。

(二)阶段成果: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1、《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井边教研》

课题组

2、《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

《井边教研》

课题组

4、《新课程背景下一道错解题的教学思考》 夏于权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 2016.04.15

5、《综合解决课设计的实践探索》

夏于权

垫江教育委员会网站

6、《教师是一只青蛙》

夏于权

《今日教育》2012.04 ISSN 1009-9867 CN 50-1131/G4

7、《巧解抛沙袋问题》

唐中华

《学习方法报〃〃理化周刊》2008.3.10

8、《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困惑与实现途径》

唐中华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三等奖。

9、《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要点及考点》

唐中华

2009.7.28 《考试报》51-119 刊号:cn46-0008

10、《浅谈物理电学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刘青海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11、《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凝聚力》 陶安波 《创新教育导刊》 2010.09

12、《谈课改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的高度参与》 尹茂生 《井边教研》2015.04

13、《从物理高考试题中看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物理思想》 张敏 2015年04月十一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四、研究的体会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各级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县教育规划办的科学管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和课题组研 11 / 13 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下,于2016年十一月结束了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找到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找到了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的对策;在不断的追踪调查和验证中对策略的优化和改进,使得对策有了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性。这对与我们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中得到教学依据,使他们有法可依,有距可用。当然,成因和对策可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约有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用这些对策时,不要死板硬套,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灵活应用。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成因分析和对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是不能因结题而停止的。

五、研究变更情况

1、课题负责人:无更改

2、课题主研人:原 石勇 现 熊书祥

3、研究内容:无更改

4、成果形式:无更改

5、管理单位:无更改

6、完成时间:原结题时间2017、06 现 预计结题时间2017、03 六.经费决算 为了保证课题的研究的顺利进行,县教委对该课题进行了投入,学校也制定并投入了形影的政策和经费,为课题的正常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后勤保障,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本课题的高度重视。

经费开支项目如下:

/ 13

1、咨询论证费:4000元

2、考查学习费:4200元

3、文印资料费:4200元

4、会议开支费:3600元

5、资料费:3600元

6、管理费:3500元

7、其他2700元。

整个课题研究的费用合计:25800元。

垫五中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2016.11.10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7

一、政府会计与预算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 政府会计工作是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政府会计是会计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府各部门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准备条件, 主要工作是政府部门对其所进行的有关财务内容的工作事项进行监督、审核, 最后形成具体的财政收支记录, 为政府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等。政府会计工作通过其自身的监督职能, 反映预算的制定、执行情况, 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理性的判断, 并通过预算执行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对未来预算管理作出预测, 有助于各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正确的预算管理决策。政府进行有效的会计管理工作有利于监督政府职能的运行, 规范政府的日常收支行为,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保证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政府健全的会计管理为前提。政府的会计管理是否具有健全的系统, 是否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实际财政情况、会计信息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等直接影响政府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政府的会计运行以预算管理作为基础。这种会计管理依赖于预算管理的模式, 会计系统的工作范围受到限制, 会计工作只能单纯记录对预算有影响的交易活动。另一种是政府会计与预算管理相互独立, 政府会计工作可以对预算管理产生影响, 这种模式下会计工作不以预算作为单纯的监督目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国家是由第一种模式逐渐转变为第二种模式,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美国自1921年开始的7次预算管理改革。

(二) 预算管理对政府的会计目标与工作基础产生影响

根据对早期预算管理的调查发现, 早期政府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并以现金作为进行核算工作的基础。20世纪末, 当时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进行了公共管理运动改革, 在改革结束后, 许多国家的政府工作目标由进行内部控制转变为进行公共治理, 由此, 公共预算的管理模式也转变为绩效预算。在绩效预算的管理模式下政府不但要加强对各部门财政工作的内部控制, 而且还要加强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

预算管理模式的改变要求政府会计工作的目标也进行相应的变化。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对政府的会计信息量、信息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方向还需要准确掌握资金的剩余量以及政府资金负债量等资金信息。传统的政府会计工作无法进行详细准确的资料收集、整理, 所以改革会计制度、引进权责制是政府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

二、当下政府的会计工作制度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制约

近几年, 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革, 由此我国的预算管理工作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对政府的会计工作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当下的会计工作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预算管理的标准, 成为预算管理提升的绊脚石。

(一) 政府会计工作的指导理念落后, 妨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会计工作理念以投入作为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不重视绩效评价的进行。而新型的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以投入产出结果以及绩效评价两者相结合作为工作基础, 这就要求改变政府的会计工作指导理念。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公共管理运动的指导下, 将原有的投入型预算模式转变为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绩效化可以使政府资金更多的应用于实际目标的完成上, 加强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 政府的会计目标定位不符合现阶段的预算管理要求

要改变会计工作理念首先要对政府会计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在现代会计工作理论中曾指出确立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目标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但是,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会计目标形成详细的、专业的管理细则。当前的预算管理目标是提高我国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水平, 提高政府的社会责任感。所以,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目标转变应以预算管理为基础, 由政府决策执行向社会监督执行进行转变, 巩固预算管理的改革效果, 提高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受托责任意识。

(三) 政府的会计工作制度尚未完善

我国的预算会计管理已经存在了将近半个世纪, 形成了系统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习惯, 当下要进行会计工作的改革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造成我国传统的预算会计与新型的政府会计工作制度之间存在界限模糊等问题。具体来说, 可以分为三类问题:一是政府会计的概念界定范围不清晰;二是尚未完善具体、详细的政府会计工作准则;三是, 政府会计体系涉及范围规定不合理。

除此之外, 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制采用收付实现制, 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较窄, 政府会计的信息体系不完善, 不能及时准确提供会计活动情况, 这些政府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政府会计改革的新方向

(一) 根据政府会计具体情况制定预算会计范围

界定预算准则使用范围需要采取国际相关经验, 制定适当的界定标准和法则, 例如根据政府财政资源的使用、管理以及对运营管理结果是否具有直接责任等指标判断预算会计准则的使用范围。当界定目标同时符合上述标准时, 则受到预算准则的约束管理。

(二) 转变会计核算基础, 实现权责发生制

实行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政府会计收支情况, 有利于完善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来说, 就是在进行资产占有量、负债评估以及收支比较时运用权责发生制。其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管理水平, 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 降低政府的财政风险, 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发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应该逐步进行权责制的转变, 阶段性的进行改革。

此外, 还应该建立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指导政府会计工作的详细准则, 建立由社会公众监督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最终通过政府会计改革达到预算管理的要求, 提高政府的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政府会计工作与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政府会计工作是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 预算管理也对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但是现阶段, 政府会计工作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政府会计工作与预算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联系, 并对政府会计工作的改革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旨在提高我国政府的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光忠.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8 (01) [1]刘光忠.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8 (01)

[2]林燕.中国政府会计监管初探[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2009 (05) [2]林燕.中国政府会计监管初探[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2009 (05)

研究课题的工作报告 篇8

一、 结题的意义与方式

结题是指教育研究即将结束时,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研讨、理论阐释及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1.结题意义

(1)课题研究的需要。当前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课题研究,其过程受到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共同约束。以正式结题方式呈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

(2)课题管理的需要。经同行专家指导或推广,发现好的或潜在的研究成果;从结题中了解到研究者的能力及研究方向;课题管理部门通过听取研究者、结题鉴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改进工作。

(3)研究者的需要。结题为研究者提供了听取同行评议、反思自己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的机会,有利于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更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

2.课题文档

包括申报书、主体报告、工作总结、附件以及结题申请表等,是按一定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所生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有目的地整合而成。它反映了课题研究所有过程及结果,包括文字、图表、音像等。

(1)主体报告。指能集中、概括地反映整个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成果,包括课题提出、课题实施、研究成效和研究后反思。

(2)工作总结。是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计划执行情况和研究过程简略的事务性总结,包括课题组的协作、课题的调整与变化、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3)附件。是指正文中无法纳入,但又对文章观点、结论可作必要补充的材料汇集。

(4)申报书。指申报立项时的研究方案或立项后的开题论证,作为结题鉴定时的对照标准。

一般地,需要提交的结题材料是将主体报告与工作总结合二为一的课题研究报告以及附件。根据课题研究报告可以对研究水平、价值、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也要凭借课题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结题方式

本质是同行专家评议。

(1)成果认定。通过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的审定和认可,在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获政府奖励等来表示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从而认定结题。这种方式,需要研究者提交评价机构的证明,提交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性的说明,由课题管理部门进行判断和认定。

(2)会议鉴定。以召开同行专家会议的方式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进行鉴定,以确定课题是否按立项的目标、计划开展,是否完成预期研究成果。会议鉴定成本高,投入大,但收益也最大。会议鉴定使研究者面对面与专家交流,能充分得到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评价,有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3)通讯鉴定。以通讯方式把评议材料寄送给专家,由专家个人审评完成鉴定。通讯鉴定相对会议鉴定而言,鉴定成本较低。但研究者与专家及专家之间缺少交流,专家对课题研究了解不一定全面充分,所做的鉴定可能存在偏差,不利于进一步总结和提升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的评定要从学术性、科学性角度来判断。为提高结题质量,我们采用二轮评审制与结题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二轮评审制是组织教科专家对老师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一次初审,反馈相应的意见或面对面交流,让老师做二次修改,然后再统一对修改后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二次审定。结题现场会是先由老师汇报研究情况,展示其研究成果(课件),然后是听讲老师提问--报告人解释--专家点评,研究者对照自己的研究报告做二次修改后,再统一进行结题评审。

二、 研究报告及其结构

1.研究报告的类型及撰写要求

研究报告要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并要对其获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和说明。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形成的研究报告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哲理型论文、实证型报告(调查或实验报告)、经验型报告、个案型报告等。研究报告因课题研究的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各异,其结构和表述形式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其总体要求是一致的:⑴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⑵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2.研究报告的正文结构

研究报告可分为前置(含标题、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三部分。其中正文是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引论:包括研究问题概述、研究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根据原有方案和情报资料,实事求是介绍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用“问题的提出”等提法。要求交待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即课题研究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意义;要研究什么,即课题研究的假设、研究目标及关键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即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情况,包括前人研究成果与观点的综述、研究现状的诠释性概要(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总之,选用恰当的措词,开门见山地把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交待清楚,使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

(2)主论:要求充分反映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①交待研究方法:主要指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与材料、测量方法与程序等。要求交待清楚研究的操作定义;研究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和方法手段;研究对象的确定(总体、样本、抽样方法等);调查的方法与项目;实验因素的操作、无关因素的控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等。研究方法交待要具体,条理要清楚。有些材料可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

②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指概述研究发现与结果,对假设、问题、目标的结果描述,统计检验的结果等。要求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数量统计,做出定量分析;对非数量化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开展逻辑推理,用文字进行定性分析。数据可用直方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研究结果最好用一般与典型、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来表示表述。

③讨论相关问题:主要指对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未来的启示等。要讨论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包括提出质问;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和分析。还要讨论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以便为同行进行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还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3)结论:包括对结果的概括和推论,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等。要求简明归纳研究成果的基本要点,即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同时要根据研究情况得出下一步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要求客观真实,简洁明确,鲜明集中,让人们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三、 研究报告的生成路径

1.明确主题

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要表现出研究报告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位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之间的相互对应的统一整体关系。通常只阐明一个主题(中心论点)。提炼方法有:⑴头脑风暴法。反复阅读所得的材料,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直觉进行梳理,使用不同的概念将材料内容串成一个整体,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图画出来,设想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⑵逐级归纳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明确研究的类型,借助于相应的文本框架把所得的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从事实资料出发逐级归纳出基本论点,甚至中心论点,完成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过程。

2.草拟提纲

围绕梳理所得的逻辑顺序,构建研究报告大致框架结构(即拟定大小标题),显示论证层次以及论证方法。先是搭起研究报告的大框架,再考虑每部分层次结构,然后列出每个层次的段落要点和事例,最后将一些相关材料及索引分配在各标题下以备用。形式上是使通篇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是对各部分材料的概括。提纲有句子式、标题式、图表式和段落式。拟制提纲的程序同逐级归纳法正好相反,即从中心论点出发到基本论点再到下位论点最后到资料。

3.形成初稿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拟定完整提纲基础上,大胆地、尽情地把自己最初的感受、意念及有价值的东西先写下来。初稿写法有:⑴循序渐进法(按自然顺序)。⑵分题单写法(化整为零法)。将全文截开来写,各部分写完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协调。⑶先易后难法。根据思维的活动展开写,思考成熟什么,就先写什么。

若一时觉得写不下去,可通过“忘、回、跳”策略走出困境。⑴忘:即暂时封存相关材料,暂时忘掉这些材料的种种观点和思想,腾出“空间”独立思考,避免自己的头脑成为人家的“跑马场”。⑵回:即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实中去,再去做观察调查工作,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自己原有的思维方法进行“元研究”。⑶跳:即改变思维角度、分析策略,从其他学科或领域用其他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换位思考。

4.修改定稿

从斟酌观点、增删材料、梳理结构、润色语言和核实附注等方面,用趁热打铁法(边写边改一气呵成)、诵读修改法、冷处理法(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或以文会友法(同行交流-专家点评-自我修改)等方法,对形成的初稿要进行精雕细刻。写作中的最新灵感又促使我们不断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研究意图和写作焦点,可重新考虑并改变既定的写法,直至修改写作提纲,扩大与容纳一些新的观念和认识。一篇合格的研究报告至少应满足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的要求,而真正能打动、启迪读者的,是作者对问题深邃的独到的见解和缜密精辟的分析。全文自圆其说,结构严谨,意思贯通,脉络分明,浑然一体。

四、 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报告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照着写

作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验证和总结的研究报告,在以下方面要与实施方案对照着写。⑴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若是策略,研究报告中就要总结形成了哪些策略;研究内容若是教学模式,就要总结形成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若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那就要总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⑵研究方法。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问卷调查,那对应的研究报告是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形成了什么结论;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行动研究法,则研究报告中就要陈述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问题解决中做了哪些工作,对原研究设计做了哪些修改,结果怎样,产生了什么新问题。如设计了文献研究法,就要明确文献的名称,主要观点,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等。⑶研究成果。课题实施方案中预设的成果要与研究报告中的成果分析保持对应。

2.依据研究材料来提炼研究成果

要全面掌握和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撰写时要重新熟悉课题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情况,他人研究的理论观点、成果、动态和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后的问题和建议等,均可作参考。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但不可受其束缚,被其左右,照搬他人研究的观点,人云亦云。对照课题实施方案,尽量搜集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并注意对材料的检验和筛选,对具体材料作中肯的理论分析。要结合课题研究实际,为我所用。

提炼就是要把感性材料进行反复分析,进行筛选和改造制作,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局部看整体,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在提炼中经常会遭遇资料庞杂、茫无头绪的困扰,我们可以像旅行者收拾自己的箱子那样,采取如下办法加以解决:⑴重新安排其中的物品;⑵找一个更大的箱子;⑶把不必要的东西挑出来。第一和第二个办法促使我们考虑自己的归类标准,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包装”方式或更合适的容器。第三个办法揭示我们:研究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而聚焦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要提炼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在原有基础上有何发展,有没有新的发现,研究过程中质疑和完善的地方有哪些。要阐述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怎样操作,效果怎样。成果要概括、精要、利于推广。有的教师在研究报告中只交代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方法程序和结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对结论的陈述,缺乏操作性的概括和提炼,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如只罗列材料,对研究过程做镜子式的实录;只简述论点,把大量的材料放在附件里等。

3.紧扣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现过程性

一般课题研究都以研究问题为切入点,在课题实施方案中围绕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内容和子课题。因此在研究报告中首先要明确研究内容落实了没有,与子课题相对应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如《xx策略研究》,首先要陈述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形成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怎样界定,如何操作,有没有理论支撑,运用这些策略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环境,需要提供哪些保障,运用的效果如何。陈述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抓住问题,阐述观点。事例是实,议论是虚,唯有因实生虚,虚实相应,文章才能生辉。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因此研究报告要以实践为基础,体现过程性。缺少引文及附件,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等现象,都会使研究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进行定量分析是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数据本身具有很强的确定性,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比语言描述更客观、准确,有说服力。在科学研究目的中,描述、解释是基础,预测和控制才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用数理统计等量化分析,甚至可以结合计算机量化模型,建立事物发展的数学模型。量化是教育科研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量的分析,只有质的描述,这样的研究是不完善的。要收集数据资料,并作初步处理,用作分析、推理和判断,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因此撰写研究报告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报告的实证性。有些课题明为实验研究,且设计了对照班,但在成果分析中,多运用模糊语言,进行定性分析,没能根据事实材料和数据提出结论,印证成果,严重削弱了课题研究的可信度。

5.结论分析要实事求是

在文章结尾时,可以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做一个比较中肯的总结,同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尚未澄清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面和初步的打算。课题研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研究报告中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切忌一味地唱赞歌。按照预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发现了新问题也是成果。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重在体验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的隐性成果比显性成果更多更有价值。因此,在结论分析上要尊重事实;对于效果不明显的,不妨讨论一下原因,明确下一步研究的问题。结论是正文内容的归纳和深化,如对正文的主要内容仅作简单重复,或谈几点体会、喊几句口号就草率收兵,会使结论空泛笼统,使成果缺乏说服力。不要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尚无研究”;也不可闭门造车,忽视前提和条件,任意夸大成绩缩小问题,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以免影响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6.附件是报告的补充材料

附件包括:⑴对概括性成果的具体展示,如专著、系列论文等;⑵表明所依靠的方法与工具,如研究工具(问卷等)、原始数据与统计、观察记录等;⑶研究效果证明,如实验学校教师总结、典型案例等。凡撰写者认为必须向读者提供的一些原始记录、工作表格、可供借鉴的资料等,都可作附件内容,并按推出的内容分成若干条目陈述。千万别把附件当成垃圾箱或档案袋。

参考文献

[1] 李政.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及实际操作.教育科学研究,2001⑸.

[2] 吴建深.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⑸.

[3] 冯永熙.如何做好课题研究及撰写结题报告.基础教育,2003⑺.

[4] 王少元.中小学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问题和对策.宁夏教育科研,2006⑵.

[5] 张建.研究报告撰写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池方浩,池哲萍.教育研究文稿的写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公物损坏处理办法下一篇:委托持股协议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