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之星实施方案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提升之星实施方案(精选8篇)

质量提升之星实施方案 篇1

为全面提升我市人口计生统计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发挥统计和信息化工作对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巩固全员人口系统成果,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正确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客观把握趋势,加强科学管理和决策,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高社会功效。根据省州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口计生统计质量信得过单位和阳光统计之星”创建活动。为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双创”活动,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和《统计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规范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流程为基础,以推进人口计生统计改革为动力,以加强人口计生统计队伍能力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口计生统计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不断提升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水平,促进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均衡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双创”活动,切实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积极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制度改革,改进相关统计指标和方法,实现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部门信息共联共享机制。积极开展人口计生“阳光统计”行动,推动夯实基层统计工作,提高人口计生统计公信力。剖析统计工作的难度,积极开展统计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对基层人口计生统计数据进行抽检,做到统计数据准确率达100%,全员人口数据库主要信息准确率99%以上。

三、争创条件

(一)人口计生统计质量信得过单位

1、制度落实好:坚持依法统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统 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并模范执行人口计生统计报表制度、数据监测制度、有奖举报制度、实名登记制度、部门信息交换制度、基层例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制度。

2、队伍建设好:按实际需要和有关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具备相应统计业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的统计人员,并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统计人员求真务实、履职尽责、相对稳定,能够按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并开展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3、信息应用好:按国家和省统一要求,注重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提升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水平,人口计生信息化硬

件建设达标,网络畅通,软件应用情况良好,各项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和平台运行正常、工作规范,数据库质量好,系统内部及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高。

4、奖惩机制好:开展经常性的统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并落实统计质量责任人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进行考核、评比。对于在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完成统计调查任务、开展统计科学研究,以及在统计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于在统计工作中有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的,视情 节轻重,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并整改到位。

5、统计质量好:人口计生统计资料的收集、上报、分析与监测工作管理流程科学规范,人口计生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运转有序。统计数据真实,无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情况。

(二)人口计生阳光统计之星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养。

2、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创新奉献,开拓进取,没有违法、违规统计的不良记录。

3、具备较好的人口计生统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基层统

计工作经验,在“十一五”以来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的重大统计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在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取得明显成绩,当地统计数据质量较高。

4、优先考虑从事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的干部,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年限要求。对长期从事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基层统计干部给予适当照顾。

5、具有明显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工作表现广受好评。

四、争创措施

1、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统计报表制度、数据监测制度、有奖举报制度、实名登记制度、部门信息交换制度、基层例会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制度,并上墙。

2、加强培训。7-8月组织各乡镇处区规统员进行为期10天的统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培训,考试合格的,由市人口计生局颁发规统员上岗合格证。

3、达标升级。按照《湖北省人口计生系统计算机房建设标准》对市局中心机房进行达标升级。乡镇处区计生办规统业务要保证一台专用计算机、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UPS不间断电源、4M以上宽带或光纤上网。

1、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人口计生统计队伍素质 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和新目标,对基层计生队伍的结构能力和素质提出

了更多的要求,为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稳定,不得随意更换,尤其是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人员。

全县及各乡镇要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县人口计生局将组织乡镇计生办主任、统计员集中培训2次;乡镇组织村级专干培训不少于3次,培训要以人口计生政策、统计口径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确保村级专干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手册》的填写、完成基础信息月变更、上报等工作。

2、强化领导,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

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加大对村级的考核指导,把村级计生专干的工资发放与工作考核挂起钩来,大力提倡“讲实话、报实数、摸实情”,挤干统计水份,努力降低统计误差率,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调动和发挥村级组织作用,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

各乡镇要对村组织一次地毯式的入户核查人口信息,同时每月要对信息变动人员进行重点随访。通过入户形式对证件(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生育服务证》、《出生医学证明》)的信息进行采集,进一步完善人口基础信息。

3、落实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人口数据库

要依托全员人口系统,建立计生、公安、民政、卫生、教育、统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制度。通过调取新增、迁出、死亡人员名单、婚姻状况名单、学生名单、儿童接种疫苗、参与计划生育技

术服务人员名单和及时准确反馈湖北省共享平台信息等,与基础信息采集卡和全员人口系统进行分析对比,查漏补缺,对错误信息要及时修正。

4、切实抓好数据比对,确保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的质量 各乡镇要采取拉网式入户,与录入信息比对,逐一核实身份证号码信息,重点对流出人口,错漏报人口仔细询问登记,对独生子女、双女户、奖励扶助户、特别扶助户等人口信息进行完善,确保基础数据录入准确率,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使全员人口信息的覆盖率、准确率、完整率分别达到98%以上,坚持动态跟踪,切实做到各类帐、卡、表、册和全员人口系统数据一致性,使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各乡镇计生办要认真审核村级《工作手册》和各类统计数据,每月要将汇总数据与上月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人员增减原因,分析要透彻、结合实际,说理要有依据,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5、切实贯彻执行统计工作例会制度

县人口计生局每季度通过例会提出前阶段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统计工作要注意的事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效率。并对各乡镇统计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平时工作成绩,为评选人口计生“阳光统计之星”提供重要依据。

6、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统计报表质量

各乡镇计生工作人员、村(居)计生专干要经常深入村、组调查研究,搜集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把数据采集、录入、上报质量关,强化责任,及时、准确的上报,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县人口计生局要加强督查指导,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漏报、错报一经查实,决不姑息,将严肃处理,采取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等措施,确保人口计生统计报表质量,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

7、发动群众监督,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质量提升之星实施方案 篇2

一、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堂听课评课制度建立并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检查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每学期的各项评教评学工作全面开展;通过督导例会、简报、网站、公开课和师生座谈会等形式达到相互交流;再通过年终检查考核建立了激励机制;使得督导工作更加客观、公正;对于学院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组织体系建设得到完善。

我院构建了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监控。院质控办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中的主要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到指挥和领导功能,承担制订全院的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和制度,根据学院安排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调研,监控教学的组织安排及教学运行中的质量调控,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并指导各系部对教研室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等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系统开展,起到宏观指导督促检查作用。

系督导组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中的主要实施单位,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到主体作用,由本系部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主要任务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所属专业从培养方案、到各教学环节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对各教研室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控。

2. 方法体系建设得到规范。

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 (1) 教学目标监控。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规划与调整各系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指导各系正确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并监督实施情况。 (2) 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牵扯着从培养方案到教学结果的全过程,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监控方式;及时对监控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监控、指导、处理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3) 专项评估监控。通过校内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实验、实训基地评估、试卷评估等,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4) 教学结果监控。通过对学生学业的考核、技能培训的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结果,对人才培养的实施结果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以便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时调整。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必须全面地评估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必然途径

我国高校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而ISO9000标准的建立,有益于促进国际间交往与合作。在我国高等教育推行此标准是学校在质量管理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途径,并可消除国际交往中由于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壁垒,是高等教育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有效载体。

1. 高校推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常化程度有待提高,教育产业化还有待商榷。高校的管理往往沿用传统的目标式管理模式。该模式操作简单、易行可实现最终目的等特点,但对于高成本、不可逆转的教育过程的管理往往显现出其不尽合理和难以监控的弊病。将ISO9000标准引入到学校教育管理,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促进高校的教学管理。 (1) 理论层面分析。ISO 9000标准主要关注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学校所提供的产品属于广义的产品概念范畴,即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最终对象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因此,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就看是否与学生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相吻合,这就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顾客的满意度是服务质量重要标尺”完全吻合。学校要对服务提供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这就涉及依据什么进行监控,应该监控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程序进行监控,监控结果如何处理,这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程序是一一对应的。 (2) 实践层面分析。在国外教育领域,到目前为止,北美、欧洲、亚洲有1000多所教育机构先后引进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英国的伍尔弗汉普顿大学1987年开始引用了此标准,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应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第一家。在国内教育领域,国家海事局率先对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进行引用;对示范性技工学校提出了强制要求;目前通过认证的单位和机构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中,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航、天津商学院、南通航运职业学院等越来越多的高校均引用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从以上国内外教育领域应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数量和层面来看,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教育管理的结合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摸索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供认证单位和院校学习和借鉴。因此,可以说,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教育管理领域经过了实践检验,是切实可行的。

2. 在高校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政府明确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兴国、科教兴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多渠道办教育的力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迈进,要求高校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所以实施统一的标准非常有必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高校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商榷的想法。

高校面向现代化进行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议过程,我国教育领域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面向国际发展的格局还不全面,高校应拿出什么样的举措?这些都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

当前,测评一个高校是否有名和高质量,往往看重的是知名教授有多少;重大课题和项目有多少;科研经费有多少;被SCI、EI检索的论文有多少;培养知名人物有多少等等,而从这些质量指标的判定,往往与ISO9000标准的要求有较大冲突,不利于教学质量管理标准的落实。

另外,高校的领导至今对ISO 9000标准缺乏全面的知晓。高校不像企业对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那么的重视,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缺少组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普及教育工作。事实上,在新的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有部分的术语已经开始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了接轨,近期教育部提出在高校本科要制定100个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在高职院校同样要制定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被广泛的用于各类企业和服务业,而企业的对象是各类产品,其产品是被动的,本身没有思维性;服务业的对象是顾客,顾客是具有主动性;而学校作为一级组织,其对象是学生,学生本身是一个具有思维能力的人,而又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时高校比其他行业尤为错综复杂。

ISO 9000标准中关注的重中之重是顾客满意度,他是质量管理中永恒的真理。高校如何达到顾客满意度要求,这里要考虑到的顾客有三大群体,分别为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他们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值都不相同,可以产生不同结果。一是学生不像产品,一用就知道好坏,毕业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才能现出其在学校学习的质量;二是产品一般不具备流动性,谁买了,谁使用,直到报废为止。而毕业的学生如果换了一家单位工作,新的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值自然就会改变,毕业生可以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和单位,但对其的期望值不会改变,同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三是学生家长对其子女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各种因素的产生都可影响顾客满意度。

4. 高校中推广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前景广泛。

质量提升之星实施方案 篇3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划方案:提升策划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学生、用人组织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调查和设置、明确培养目标、识别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其顺序关系、确定过程控制方法和准则以及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主要分为人才需求调研过程、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设计和资源规划过程三个步骤:(1)人才需求调研。人才需求调研过程主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有关内容的调研,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期准备和依据性工作,包括人才素质需求调研和国内外相关培养模式调研两个环节。人才需求调研遵循人才市场调查准备、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需求分析与预测、风险评估、学校服务对象确立这一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的载体,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模式确立调研遵循培养模式调研准备、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模式分析与比较、条件评估、自身培养模式确立这一过程。(2)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设计。教学质量控制方案是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满足培养目标的依据,这一步骤包括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设计和教学质量控制规范设计两个环节。(3)资源规划。资源规划过程主要提供保障教学过程进行的各种物质配置,包括师资规划、实验条件规划和教学条件和经费规划三个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需求,确定出师资队伍规划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师资建设近期、中长远培养、引进、管理计划,并依据计划制定师资培养、引进、管理的具体措施、步骤、方法;针对学科总体需求,确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数量,保障实验室利用率,完善硬件实验条件;结合实习基地条件与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实验教材进行合理规划;对基本设施和设备进行规划,保证学校具有功能齐全的校舍、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运动场、体育设施等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校环境规划,对教学经费的使用也要进行规划和设计。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主要是严格按照策划阶段的具体规划结果实施的过程,它对应于资源配置和教学培养两个过程:(1)资源配置过程。资源配置的主要目是按照策划的结果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支持教学服务过程的运行和对过程的监控,具体包括师资开发与培训、实验条件优化配置、教学条件优化配置三个方面;(2)教学培养过程。教育和教学服务提供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管理规则、程序和方法,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过程正常有序,高质量和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招生及生源评估和控制、基础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专业基础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专业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教学实践环节实施和教师评估和控制几个主要方面。

普通高等院校研究教学质量提升检查方案:教学质量提升检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策划的结果,对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视、测量和控制,并报告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它对应能力素质评定一个步骤,该步骤的主要内容是监视、测量和控制教学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学校评定、用人单位评定、社会评定和不合格品控制四个环节。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处置方案:教学质量提升处置方案主要研究依据监视和测量的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过程,它对应于培养方案改进过程和持续完善过程两个步骤。(1)方案改进过程。方案改进工程主要是根据不合格评价结果而采取的相应的处置措施,以实现过程策划的结果,包括评定信息分析和纠正与预防措施两个环节:学校建立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尤其进行教学质量改进遗留问题的反馈;针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和数据分析结果,依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措施,以消除在教育和教学服务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原因。(2)持续完善过程,持续完善工程主要是教学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包括预防措施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两个环节。针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根据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应将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反馈到策划阶段中去,在保证人才素质要求的前提下,对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资源规划方案等进行修订,并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系统诸因素以及外界环境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就必须建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工程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篇4

一、总体思路

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争创中国质量奖”目标要求,以水利工程参建各方履行质量管理责任为主线,聚焦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建立水利建设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平。

二、主要任务

针对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主要参建单位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重点排查整治。

(一)项目法人

重点排查整治项目法人履职能力不足,施工图审查、设计变更管理、质量检测、质量验收评定等不规范问题。

(二)勘察、设计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初步设计审查意见不落实,未参与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等问题。

(三)施工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长期不在工地现场,质量验收评定规定规范执行不严格,工程资料不及时、不真实等问题。

(四)监理单位

重点排查整治总监理工程师长期不在工地现场,未按规定审核专项施工方案,未按照规范开展平行检验等问题。

(五)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

重点排查整治使用不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的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存在的质量问题等。根据工作计划,委托质量检测单位对钢筋母材及接头、止水母材及接头、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回填土压实度等主要原材料和工程关键部位进行飞检。

各市、县水利(水务)局及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在建中小型水利工程所使用原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飞检。

三、组织形式和排查范围

(一)组织形式

省水利厅负责全省专项行动的统一组织,由水利工程建设处(以下简称建设处)牵头,农村水利水电处(以下简称农水处)、监督处、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基建局)分工协作,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以下简称质监站)承担具体工作。

(二)排查范围

省水利厅结合质量工作考核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见附件1)开展排查整治全覆盖,并视情对各市、县水利(水务)局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5-6月份、10-11月份由质监站牵头组织对全省主要支流、易涝区排涝泵站、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新建小水库等重点工程开展排查整治,原则上每个市不少于2个工程,质量飞检工作同步进行。

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建设管理的在建水利工程开展全面排查整治。

各市水利(水务)局负责对本地区在建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排查整治,排查整治项目不少于在建项目的50%;各县水利(水务)局负责对本地区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排查整治全覆盖。

四、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20xx年3月)

省水利厅印发实施方案,各市水利(水务)局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全面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组织实施(20xx年4月-11月)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在建项目开展排查整治工作,按照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排查整治问题清单(见附件3)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账。要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做到问题发现一个、入账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实现闭环管理。

(三)总结提升(20xx年12月)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对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进行系统总结,分析问题原因和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研究提出防范问题发生的工作对策,制定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于20xx年12月10日前向省水利厅报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报告(见附件4)。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水利(水务)局、厅直和省直有关单位要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做好工作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专项行动结束后,省水利厅将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并将专项行动工作成效纳入20xx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评分体系。

(二)聚焦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要强化问题整改落实,并举一反三,深入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激励约束措施。

(三)加强防护,科学安排实施

在组织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工作中,科学实施,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并做好个人防护。

各市水利(水务)局和有关单位配合做好省级组织的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和质量飞检相关工作,分别于20xx年3月25日将配合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工作的联系部门及联系人、12月10日前将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报告报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电子版和纸质扫描件)。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强化全市教育系统各校领导教学为本的意识,认真分析各校教学质量现状,理清工作思路,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策略,探索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我市中小学办学水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和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工作内容

(一)完善制度,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为重点,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管理水平。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以规范管理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方式,完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形成“管、办、评”分离的新型现代管理机制。转变学校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思想,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改变我市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不平衡的状况,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逐步完善校长队伍管理机制,建立校长队伍“人才库”,加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评选奖励优秀校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加强常规检查,督促各中小学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强化教育局业务科室的视导作用,经常深入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全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指导,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狠抓教风的转变,学校领导和教研人员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深入课堂,加强常态管理与监控,经常性地对教师教学常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促进教风的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二)把握关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各校要强化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意识,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引导广大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主动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落实中学以学科组为单位、小学以中心校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分会要牵头开展分片、分校、分类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周每学科学校集体备课不得少于1次,特别要针对当前薄弱学科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搞好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创建“有效课堂”,要使绝大多数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对个别听不懂、没学会的学生,要通过课后辅导及时帮助解决。各中小学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教研分会、学校为单位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努力探讨各种课型的最佳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要创造一切机会,积极开展全员听课、说课、评课和上观摩课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为载体,引导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并将具有先进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推广,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效益的最大化。每学期每校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不得少于教师人数的一半,每位任课教师全年必须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为确保公开课质量,每位教师的公开课必须提前安排,并确定不同课型人员和比例,要有公开课教案、听评课记录,要真正把公开课作为深化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同时将公开课的最新成果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力戒走过场、搞形式、完任务,对弄虚作假的学校、教师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教育局教研人员将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农村中小学,下移到课堂、教师和学生中,采取随堂听课、评课、当场反馈的方式,密切关注教师的课堂活动,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以此引导教师全力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具有先进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课堂教学示范,以期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效益最大化,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立足根本,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采用专、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办法,充实教研力量,提高教研水平,切实发挥教研对教学工作的导向、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举办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人员骨干培训班,加大农村中小学短缺学科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城镇支援农村教育长效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城区中小学教师轮流到村级小学或教学点任教、城区学校派教师到农村学校蹲点指导、农村学校派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等工作。健全教师评优制度,定期评选优秀教师,树立先进教师典型,开展优秀教师巡回报告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四)优化手段,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各校要强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进一步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城镇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全面覆盖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和教学资源库,加强系统设备维护、提高设备使用率、定期更新补充设备。抓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应用,确保先进的教学手段得以充分利用,避免闲置和浪费。优化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组织指导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重视加大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和提高,使城镇学校90%以上的任课教师、农村60%以上的任课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传输系统搜集、查找和获取优质教育信息和资源,能够独立或相互帮助制作开发课程软件和教学软件,进行电子备课和教学设计。

(五)着眼大局,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

树立“小学质量幼教找,初中质量小学找,高中质量初中找”的理念,统筹好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关系,提高幼教覆盖面,夯实小学教育基础,抓实初中教学质量,突破高中制约“瓶颈”。统筹好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学生之间的关系,各学校要根据本校现状,制定补差、推中、提优策略,寻找教学工作着力点,落实分层推进措施。要切实完善和落实控辍保学工作,重点是各初中阶段学校,要全力抓好因厌学而导致辍学的控辍工作。

(六)注重引导,建立完善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制度。

我局将建立由行政管理科室牵头、教研室密切配合的工作组织,针对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有利于推动教法学法改革、学生能力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等关键环节,制定形成科学的、易于操作的学校教学质量和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水平考核办法,按学期、进行检测与评估,由市教育局组织每学期对全市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诊断、指导,建立全市中小学段成绩监测数据库。改革小学毕业考试组织办法,由招生的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全市统一阅卷,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初中段每学期由教育局组织对初

一、初二部分学科进行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进行跟踪诊断、干预指导、适时监测。初三年级按毕业会考成绩建立全市各初中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监测数据库。高中阶段每年由教育局组织对高中高

监理质量提升方案 篇6

工 程 质 量 安 全 提 升 行 动 方 案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巩固工程质量治理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重点,坚持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并重、企业责任与个人责任并重、质量安全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并重,着力构建质量安全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并通过人、机、料、法、环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提升行动如期完成,达到质量提升效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

设,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质量提升行动实施

1、成立质量安全督查小组

2、阶段性工作开展

(1)自查自纠工作(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20日)(2)巡视检查工作(2018年3月21日至2018年3月31日)

(3)工作总结(2018年4月)

3、落实主体责任

(1)质量提升从一线作业人员开始,加强质量提升的宣传工作,强化质量

意识,质量工作落实到实处。

(2)落实主体质量责任,项目总监、安全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关键岗位工作到岗履职,1)管理人员责任:视质量问题大小,根据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规定进行处罚,处罚有罚款、扣考核分、取消年终绩效、对于不作为或严重失职引起的重大质量事故的,将进行开除处理。

2)履行职贵、严控工序质量、工作质量:每个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技能及管理经验,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每个管理人员认真责履行好各自职责;严格按图工,施工之前做好质量、技术交底,从工序开始,严把质量关。

3)加强质量检查及质量跟踪:对存在质量稳患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及质量标准的,及时进行整改、返工;全程跟踪

5、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学习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完善工程质量管控体系,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和评价体系,执行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6、提升技术创新能力。(1)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

(2)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造工程建设专有技术和工法,以技术进步支撑工程建设技术发展。

7、工作要求

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监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在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公司领导的监

督、指导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针对本工程部的现状,力求实效,本着实事求是;并通过人、机、料、法、环等一系列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提升行动如期完成,达到质量提升效果。

四、安全提升行动实施

1、工作目标

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项目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工作内容(一)目标管理标准化

根据项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安全生产目标。(二)机构建设标准化(1)组织机构 组长、副组长、成员(2)职责

1)组长负责项目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行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2)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组织研究制定“安全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3)组员具体负责督促各部门方案实施情况的检查,负责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落实,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的检查,协助组长、副组长开展“安全标准化提升行动”活动工作。

(三)安全投入标准化

督促施工项目部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做到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四)管理制度标准化 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项目监理部人员应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项目监理人员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贯彻到工作中。

2)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出有利于公司、项目部、监理人员提升发展的建议;

3)文件和档案管理

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文件要真实、有效,分类整理;

(五)教育培训

公司将分批、分次对项目监理人员进行监理业务水平培训,同时积极参加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讲座,从多源头提升监理队伍业务水平。

(六)作业安全标准化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控制爆破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项目部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2)作业行为管理

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3)警示标志

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JGJ59—2011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七)隐患排查和治理标准化 1)隐患排查

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组织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排查范围与方法

根据顶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3)隐患治理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敦促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对过程进行跟踪,整改结果进行检查验收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标准化 1)辨识与评估

依据有关标准对本项目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2)登记建档与备案

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3)监控与管理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动态管理。

(十)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化 1)职业健康管理

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项目部与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

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五、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安全生产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是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顶目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强化落实“安全标准化提升行动”活动工作,形成完善的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认真研究制定标准化工作方案,认真谋划,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层层负责,认真实施,积极推进,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注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入安全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

(三)精心组织,完善措施

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规相结合,与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相结合,与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相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各顶规章制度,各个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将安全生产行为纳入法律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要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作为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使安全 生产工作真正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轨道,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四)巩固提高,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长期工作,顶目要建立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五)加强督查,确保实效

检查小组根据各自职责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建设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和实施方案执行,确保达标的企业安全标准真实有效。

(六)加强交流,取长补短

通过会议、培训教育等形式进行活动的总结交流平台,对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处罚的同时加强规程的学习。对遵守规章制度的给予一定的表扬或奖励,加强活动的经验交流,相互借鉴经验。

质量提升之星实施方案 篇7

一、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随着企业员工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鉴定工作要科学合理规范地开展进行, 鉴定站相继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规定和措施, 包括鉴定机构建设、考务组织管理、试题管理和题库建设、鉴定考评督导、鉴定信息统计等各项业务, 基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适合实际工作情况的鉴定工作规则, 为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加强考务管理工作, 提高鉴定效率

首先, 在考生信息采集、鉴定申报、资格审核、考务安排、考评员委派、鉴定实施、成绩公布、证书发放等各鉴定工作环节中实现了网络化操作模式, 可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查看鉴定申报个人的当前状态, 查询鉴定考核成绩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信息。

其次, 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按鉴定流程划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 通过工作链衔接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和权限, 并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管理, 防止人为因素、杜绝体外操作, 有效地增强了鉴定管理的规范性。

再次, 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鉴定制度。由于石油行业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油田生产企业地理分布比较分散, 鉴定场所依据区域位置对鉴定人员进行分批次的理论知识考试。在全部理论考试结束之后, 按区域和职业工种的类别划分由不同的鉴定场所对考生进行考试。

第四, 建立鉴定结果评价反馈机制。即在每次鉴定考核结束后按照考试人数的一定比例随机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让考工能够详细地了解自己的技能水平, 及时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同时鉴定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在试题抽选上是否存在偏颇, 考核内容是否能够反映考工的真实技能水平, 鉴定方式是否存在不足并如何完善等;通过信息反馈, 培训机构能够清晰今后的培训方向和重点培训内容。

三、强化评价创新, 提高鉴定考核的科学性、时效性

为了不断完善鉴定内容、创新鉴定方式、提升鉴定水平, 我们在鉴定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 既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求, 又切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 最终真正反映职工的技能水平。

在理论知识考核上,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计算机网络考试, 实行机考和笔试相结合, 提高鉴定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在技能操作考核上, 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设备发展的要求, 组织技能专家等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教材、题库的研究、开发、修订等相关工作, 根据生产实际开发一批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试题作为国家试题库的重要补充, 同时对技能鉴定考评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推动技能鉴定技术创新。

四、加强鉴定过程实时监控, 健全规范运行机制

为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真实, 鉴定站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

首先是根据鉴定要求明确考场管理人员、考评员、督导员等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掌握、责任清晰、快速解决。同时在鉴定现场公布举报电话, 随时接受鉴定人员的监督, 保证鉴定过程的公平、公正。

其次是加强对鉴定现场进行封闭式管理和实时监控。对鉴定场所进行封闭式管理, 对考评员所携带的通讯工具实行集中管理;安装屏蔽仪和监控设备, 加强对鉴定相关各类人员的行为监督, 杜绝鉴定考核现场的不规范行为, 提高鉴定考核现场管理的严密性, 利用科技手段对鉴定考评信息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有效地制约鉴定中的违规现象。

五、加强考评员管理, 提高鉴定水平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关键要素, 是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可靠保证, 考评人员队伍素质的高低与管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首先是提高考评员的执考能力。从职业道德规范和执考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提高考评员的执考能力。考评员要热爱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廉洁奉公, 办事公道, 作风正派。同时, 我们多次组织加强考评员之间执考经验的交流座谈会;举办以提升考评员综合素质及能力为目标的专项培训班, 加强考评员对《评分记录表》的深化理解, 缩小鉴定过程中评分的差异性, 全面增强考评员的执考水平。

其次是建立考评员的奖惩考核制度。鉴定站建立考评人员使用档案, 记录参与考核的考评人员日常考评活动、业务培训情况以及使用评价意见等。每次技能鉴定考核结束后, 鉴定站 (考核基地) 负责对考评员在鉴定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和考评, 提出评价意见, 并填写《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工作评价表》, 作为考评人员年度考核的依据, 多方位地对考评人员的考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最后是调整优化考评员队伍结构。鉴定站每年依据考评人员受聘期间参与鉴定工作次数与质量、日常管理档案和年度评议结果, 对考评员进行续聘和解聘等调整。对符合考评员任职资格的优秀人才进行聘任使用, 对在鉴定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 徇私舞弊, 严重违纪, 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或无故长期不参加鉴定考评工作的考评人员解除聘约。

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工作, 带动其他相关工作更好地开展。今后加强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 通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观摩、班组对抗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多渠道地提供一个交流技艺、展示才能的平台, 积极拓展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同时, 建立技师工作室, 发挥高端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技术交流、传授技艺、技能攻关和实现绝招绝技代际传承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搭建高端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 发掘他们的最大智慧和潜能, 激发他们的创新创效活力。

质量提升之星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快乐体育;趣味性;游戏;评价;激励

体育课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最大的原因就是体育课能带给学生快乐,有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迅速调动情绪,主动参与进课堂中。面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力、判断力,以及自主控制意识都正在飞速完善中。如果体育课过于形式化、简单化,不能真正带给学生快乐、凸显出趣味,那么可能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让体育课富于变化,有一定的挑战性,让体育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肢体,还锻炼了学生灵活的运动思维。

一、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快乐体育的意义

快乐体育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体育课注重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方面人性化的科学指导思想,有利于挖掘师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动作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技术,增强体质,锻炼身心。把教学内容与游戏、音乐、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练习积极性。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快乐体育是培养身心兼备的实践活动,以情感教学为基础,是联系师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动、活泼、和谐、友善的氛围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它要求教师亲自参与到学生的练习活动中,直接用身体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它从情感入手,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法与发现式的学法,在发展体力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调动教学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增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性,而且达到培养身心兼备的人才的教学目的,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应注意的问题

1.违背教学大纲。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而快乐体育强调学生愉快、轻松的运动。二者在目标和要求上有明显的冲突,因此,在实践中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有各自的独特偏好,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不加以鉴别地实施快乐体育,就有可能违背正常教学大纲,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2.整潔、新颖、美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练习注意力,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视觉错觉的心理过程,对场地器材做适当的布置,可以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增强练习的信心。快乐体育对教学班的人数及场地、器材条件也要求较高。相反,教学环境不佳,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会产生严重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遭到破坏。

3.“放羊式”教学的出现。由于快乐体育强调学生学习行为的自主性、自为性,包括自定目标、自定步骤等,这就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师组织管理的难度。由于班级规模大,人数多,场地、器材经费不足,很难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的学习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和保证练习条件。因此,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出现“放羊式”教学,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从而降低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

1.体育游戏法。快乐体育施教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快乐的活动过程,即在体育练习活动过程中,将动作练习、掌握方法、锻炼身体融为一体,将体育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各种欢快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发展技能,增强体质。但是也要注意,体育游戏过于注重娱乐性,反而和教学内容产生了脱节,更淡化了体育技能的掌握目标,这对学生来说,虽然情绪是放松了,快乐也体验了,却在玩乐后不知道学了什么。这种情况即是本末倒置,体育游戏的实施要以教学基础为牵引,体育技能的融入要在游戏动作上找准平衡点,让游戏规则与运动技能重合于某点,让学生在游戏进行中熟悉技能,在技能掌握中投入游戏。此外,教师还要做好启示性引导,清晰有序地将学生带入到运动重点中。

2.实施课堂评价法。课堂评价是新时期教学理念中颇受重视的内容,教学评价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能够让师生双方从不同的角度完整体验课堂,全面了解自己的表现,便于自我发掘,自我反省。而体育课堂中的评价也是课堂评价的一部分,教师要有建立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听取意见,懂得参与总结,能够发扬长处,改进不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真实性与鼓励性,做到实事求是、公平细致,多发现学生的表现优点,赏识信任,传递运动正能量。例如,在学习篮球移动运球时,我组织学生们开展了“运球接力赛”的游戏,结束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从短短的游戏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不甘示弱的勇气,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当然还有熟能生巧的运球能力,尤其是女同学,巾帼不让须眉啊,老师非常欣慰,但是能生巧的却还不多,让球溜走的也不少,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练习,争取下次再进步。”中肯的评价,有力的鼓励,让学生们信心大增。体育教学的初衷就是调节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学需要轻松的氛围,需要开放的观念。体育教师要有机融合体育的趣味性与学科的知识性,由内渗透,人性化地牵引学生,创建多彩体育课堂。

3.多目标教学法。多目标教学法是指在学习新教材时,以所学教材为基本教学目标,设置若干练习,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积极认真地去实现基本目标,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4.角色体验法。在这种方法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当教师或组长的角色,在小组和集体教学法的组织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通过角色的体验,培养责任感、自律感。由于每位学生可以变换角色,因此,极易活跃教学气氛,并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5.心理激励法。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学习中经常赞扬学生,学生某个动作完成成功的时候,教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并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一些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可简单粗暴,大加指责,而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学校体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 于素梅,朱红香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电影第一书记_观后感下一篇:六一班班主任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