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篇1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晰自己的活动支配。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育自主合作的参加意识。

3、通过活动,培育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改变,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课前预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阅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日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喜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小组沟通争论

明确小组争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争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依据争论状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加部分小组的沟通,赐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加了部分小组的争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细心的预备,而且在争论的过程中特别热闹,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盼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现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现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现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化的沟通。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看法,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熬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力量,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信任“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肯定能够获得胜利。

其次、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爱好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日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改变。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同学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沟通,老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依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赏评。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晰自己的活动支配。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育自主合作的参加意识。

3、通过活动,培育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改变,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课前预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阅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黧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日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喜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小组沟通争论

1、明确小组争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争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依据争论状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加部分小组的沟通,赐予指导。

3、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参加了部分小组的争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细心的预备,而且在争论的过程中特别热闹,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盼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现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现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现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化的沟通。

3、师生共同评议:

综合大家的看法,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熬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力量,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信任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肯定能够获得胜利。

其次、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爱好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日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改变。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同学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沟通,老师适时点拨。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六、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依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七、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课后反思】

1、老师要擅长激发同学习作的爱好:

想象家乡改变绝非易事,对学校生来说,世事改变,岁月沧桑并不简单体会,所以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显得肤浅和稚嫩,情感可能就显得浮华,不能打动人,这就需要老师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改变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比如,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阅历,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状况,让同学感受家乡的改变,或请同学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再比如,老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同学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改变。(《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诗人刚回到家乡时,儿童谁也不熟悉他。当他在家乡住下来后,发觉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好像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以此来促使同学仔细想象,激发同学表达的爱好,开启同学的思路。

2、同学有了表达欲望之后,要引导同学详细想象,从哪个方面来写:

教材中只是一个提示,要让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充分沟通,以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在同学沟通中,老师要结合一两个同学的发言,相机点拨,关心同学理清思路,找到重点,起到示范举例的作用。在同学写之前,提示同学要留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同学写完之后,要引导同学进行沟通,相互观赏:

重点评价同学的想象角度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在沟通评价之后,要鼓舞同学进行修改,并把修改过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育口语交际的力量。

2.通过相互沟通,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妙,激发??陨?畹娜劝??br>

3.培育同学留心观看生活,专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同学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预备。

教学预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妙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美好和快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记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沟通。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相互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晰,条理清楚,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同学充分参加沟通。老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同学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同学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老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同学充分参加沟通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同学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绽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肯定的评点,以培育同学良好的听说看法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求讲得生动好玩。

同学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好玩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看法等。

4.自由组合,深化练说。

让同学三三两两,自由组合,相互说说自己好玩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长,生活中说。

让同学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好玩的事。

其次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晰,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妙,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详细,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预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预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妙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日,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布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索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预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呢?(可以同桌相互沟通)

3.老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觉,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绽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引路,争论写法

1.老师念.《童年趣事》。(同学人手一份)。

.略

2.老师出示争论题目(先分组争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好玩吗?

(2).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好玩的事吗?假如有请立刻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老师巡察

1.老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同学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老师的巡察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好玩”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同学自改,二次作文

1.同学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同学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老师巡察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晰,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同学其次次作文。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展现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增加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2、搭建平台,熬炼同学的组织、表演等力量,培育合作意识。也为习作──写演讲稿供应演练的机会。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口语交际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2、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仔细,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日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说一说,和老师,同学一起共享。

二、确定形式,小组沟通

1、争论汇报形式,明确要求。

(演讲、讲故事、朗诵诗歌、朗诵散文。)

进行演讲时,要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以增加表达的效果;朗诵诗歌、散文要留意情感充足,表达出文章蕴含的情感;讲故事要留意详细、生动,能用语言打动他人。另外,对于听众也要提出一些留意事项,比如,有礼貌,留意力要集中,对别人的发言要有所反应。

2、分小组争论汇报:

在分组合作前,师生可通过争论提出几个留意点,如,组内的资料可共享;要选择适合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排练时,不管是独立汇报还是以小组的形式汇报,都要相互关心,共同提高等等。另外,还可选出一位小主持,让他在分组时了解各组编排的节目,进行串连。

3、小组排练:

小组成员事先预备好有关材料,在小组里先试着讲一讲。依据同学的看法,想想怎样才能讲得更好。排练时,老师不必作过多的指导,而应鼓舞同学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4、汇报展现,互动沟通:

要努力调动汇报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可以让汇报者自谈感受,也可引导观众谈谈听后的感受,重在抒发爱国情怀。另外,还可以让观众依据汇报节目多角度地进行评价或提出改进建议。

习作指导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日的作文写什么。

(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详细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晰,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学习例文,体会特点:

爱我中华情

于玉完

同学们: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祥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暖和的双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蔽着多少绚烂的血泪史。曾经,你傲慢过,骄傲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生气过。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意礼仪。他们含蓄而恳切,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到处布满了绚丽的颜色──金黄、翠绿、朱红、靛蓝。他们憧憬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意。李白躺在床上,观察窗外的月完,因而想起自己的家乡,“床前明月完,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聚成一种潇洒而漂亮的诗情。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奇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颜色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多么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吗?南国情柔,北国情壮,万里长空下,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吹草浪,几只巨鹰旋空而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实,月儿本无情,群山之所以予人娴静,草原之所以予人壮美之感,都是由于多情的人给予它们生命,使它们鲜活,使它们富丽。

“母亲”的孩子啊!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优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亲”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忱,让正义之血喷涌吧!让自由之泪洒落吧!让真理之情坚决。

写作前,可以先为同学读一篇典型的演讲稿,使同学从感性上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针对性:

演讲是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悦耳众,必需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可讲性: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需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鼓动性:

演讲要做到这一点,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依据习作提示,明确写演讲稿的要求及写作思路:先依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留意结合详细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晰;最终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3、围绕主题,运用资料:

重点引导同学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依据综合性学习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处理。同时,引导同学结合详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4、对比要求,沟通评改:

由于是初次接触演讲稿,而且学校生平常的练习较少,因此,评价对于语言的要求不必太高,可以以习作提示中的基本要求为评价标准,引导同学进行互批与自改。

5、创设情境,真实演练:

可结合口语交际,让同学在“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上当众演讲。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也应主动创设写演讲稿的机会,让同学能够学以致用。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可以写读后感,留意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沟通

1、同桌沟通,相互评价。

2、自己修改。

五、佳作观赏

同学读优秀习作,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

连续完成习作。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沟通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沟通时做到内容改善,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预备

1.同学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爱好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老师预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支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爱好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进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现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沟通

(1)沟通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受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沟通。(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沟通要求:仔细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爱好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烦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协商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擅长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好玩,条理清楚等。)

2.各组推选代表,预备参与全班沟通。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与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挨次。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晰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爱好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比最佳发言人:共同争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楚,看法大方,解答耐烦细致;条理清晰,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宽阔,民风民俗特色鲜亮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到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扫瞄“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会更多的民族风情。

其次课时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爱好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颖,有的让我们感到好玩,还有的让我们赞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写肯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同学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实行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同学习作

同学作文,老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仔细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举或同学自荐沟通观赏优秀习作。

2.老师引导同学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晰详细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依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伴侣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同学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协商起个醒目的题目。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

韩中凌)

B案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绚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行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伴同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会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沟通

1.出示沟通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依据同学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沟通。

沟通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晰,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仔细倾听组员的讲解并描述,把不清晰的地方登记来准时询问。

2.依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殊是留意把没讲清晰的地方讲清晰。

三、全班沟通

1.依据沟通主题,每组推举2—3名同学在全班沟通。

2.听的同学仔细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详细改善;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其次课时

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同学依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准备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详细介绍?

④依据其特点,你准备拟订什么题目?

2.同学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依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同学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晰和不够详细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依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依据同学习作状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排列出来,供同学自由点播。

2.由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仔细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依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依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依据全班的习作题目,争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挨次。

3.争论作品集的题目。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训练局教研室

李智)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围着一个话题来争论,商议出一个结果。

2、提高口语表达力量和写作力量。

3、激发同学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作文。

2、突破方法:

放开让同学自由思索,尽情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教学预备】

1、生回家充分预习,思索自己预备策划一个什么样的活动。

2、了解家乡,与家长争论将来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为习作做好预备。

【教学程序】

口语交际

一、导入

孩子们,我们学习了几篇表达思乡情感的课文,又要课外搜集了一些诗词和歌曲,现在谁情愿用最有.的声音,最有感染力的话语来表达一下你学习完这个单元课文后的感受呢?生自由表达,师: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饮水思源”“告老还乡”见游子奔回家乡心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感慨。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家乡的依恋和喜爱。

二、提示主题

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浓浓的乡情”造成的,今日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次活动吧!

三、活动设计

1、活动:

生分组争论:

可以采纳哪些方式?师提示,思路应当开阔起来,不仅可以实行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方式,还可以有同学自己的制造,比如“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等符合同学实际和当地实际的活动。依据同学争论的初步结果,分“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等。

小组分工,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活动出力。

四、活动预备

生分小组预备活动。

五、活动实施

用一次班会课,完成这次活动策划的活动。

习作练习

1、导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首诗吗?生回答,师揭示《回乡偶书》。师再诵:“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孩子们能说说这诗的意思吗?

(诗人刚回到家乡时,儿童谁也不熟悉他。当他在家乡住下来后,发觉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好像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

2、师引:同学们,你们长大后,也可能会离开我们的家乡,当你再回来的时候,你能想想,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3、生自由争论。

4、同学进行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5、评议:

师读例文。

小小组评析:

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事情表达详细,有没有抒发你的真实感情。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依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育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力量,提高支配、组织写作素材的力量。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沟通共享,养成乐于、敢于、擅长与人沟通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宏大,进一步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预备

1、老师预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同学。

2、本单元学习开头就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查找爱国人士的痕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拟达目标

激趣导入

1、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2、比较不同,激发爱好。

以文入境,引入课堂

体会特点

1、观赏2个片段,比较不同,体会演讲稿的特点:三段式:开头:依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详细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晰,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布置任务,小组沟通。

2、汇报,共享。

3、老师小结。

通过材料让同学明白演讲稿的特点,三段式如何支配内容,把握期特点。

下笔练习

1、主题:我的幻想

2、同桌沟通、汇报

通过写自己的幻想,学会如如何写演讲稿。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培育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沟通、互动。

2.通过沟通,感受童年的美妙、纯真,使同学珍惜童年,喜爱生活。

3.指导同学详细有序地写出童年好玩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晰,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好玩,仔细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讲解并描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沟通,拓展同学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解并描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沟通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妙、纯真,激发同学珍惜童年,喜爱生活的情怀。

难点:

把故事讲解并描述详细,清晰,并能留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爱好。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力量。

【教学预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觉》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好玩、天真、可爱……)

【对同学进行口语交际力量的培育,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许多好玩、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悄悄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晰、说详细。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老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同学参加的热忱,引发同学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通过自主回忆,再小组沟通,让同学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沟通,共享童年

1.评比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沟通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举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同学参加的爱好。同时,让其他同学在参加评议中进一步学会交际语言,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晰更详细。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看法、表情达意等角度评比“最佳”童年故事。

【以同学宠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同学兴味盎然地参加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

人为本,给同学以自主空间,又满意同学沟通的愿望。】

五、课外延长,生活中说。

让同学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好玩的事。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本设计敬重同学的主体地位,使同学张扬个性,激发习作的爱好和动机,让同学拥有放松的心态,乐于表达。引导同学欢乐地回忆童年的好玩活动,把童年中难以忘记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共享童年的欢乐。

【教学目标】

1.通过说趣事使同学表达童年的美妙,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2、引导同学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指导同学学会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晰,说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生活导入

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好玩?你愿不情愿把你的好玩故事介绍给大家?今日咱们要开个小小的座谈会,主题就是《说说我难忘的童年趣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好玩的事情?(同学自由发言)

二、老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1、老师讲解并描述一个童年好玩的故事。

2、同学评议好玩在哪里。

三、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1、老师提示:把自己的好玩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肯定会很欢乐的。你情愿让大家欢乐一次吗?

2、提示方法:要留意把故事说完整,把好玩的生活详情说出来。让大家听了非常快乐。假如能说出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3、同学默想自己的童年趣事。

4、小组同学充分沟通,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5、小组评比谁说的最棒。

四、集体沟通、评比最佳

1、老师引导激励:下面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全班沟通。其他同学都是评委。沟通完之后,我们要评比一次故事大王。看看是今日的故事大王,好吗?最终,老师要依据大家的评议,选出最佳评委若干人。

2、老师提示方法:①要留意把故事说完整,把好玩的生活详情说出来。②要留意说的表情和姿态,可以带上动作。

3、代表沟通。

4、同学评议。说说谁讲的好,好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5、评比故事大王。

6、评比最佳评委。

[设计意图]本设计从生活入手,引导同学大胆述说,老师示范引路,以激发同学说的爱好;评比故事大王和最佳评委,激励大家敢说会说。有效地引导同学欢乐地回忆童年的好玩生活,把童年中难以忘记的事情说出来。

这回又该我藏了,我东看西望,突然眼前一亮,咦?那是什么,我奇怪地走近一看,咦?月亮怎么跑到脸盆里去了,我肯定要做一次好事,把月亮捉住让大伙看看我的本事多大。说干就干,于是我当心地把另一个脸盆猛得盖在那个盆上,兴奋地叫:“小香,快来,我捉到月亮了,快来呀!”小香连忙跑来,“月亮,在哪里呀!”我把脸盆搬进房里,渐渐地打开脸盆。咦,月亮呢?月亮怎么没了,我没有打开过脸盆呀!我哭着闹着要月亮,奶奶答应,明天晚上再给我捉一个……

瞧!这就是我的好玩的童年生活,是多么快乐稚嫩呀!

2、出示争论题目(先分组争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好玩吗?

(2).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老师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的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引路,为同学的习作供应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同学从.中获得写作的才智,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

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1、老师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晰。事情的经过要具体写,特殊是好玩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指导同学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胜利.,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同学体会别人胜利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详细描述生活详情的方法。

3、关心同学整理思路

①、发生在你的童年的许很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好玩又有意义?

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与?经过怎样?

③、这件事是怎么好玩的?有什么意义?

4、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同学依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例:《难忘的──》《,您好吗》、《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

③沟通自拟的题目,观赏及评点[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

④总结点拨写法: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纳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受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文章,在叙述往事时肯定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现,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再如写《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文章,一般适用第一人称来写。人和物的关系,应当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来又有什么改变,最终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等等。“故事”要写清晰。“物”的外形、来历、特点、作用也应写详细,能给人一个鲜亮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留意“物”的特别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渐渐地从物体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设计意图]既给同学松绑,引导自由作文,又把有效的指导融入在教学之中,使同学在情感表达上,渐渐地从生活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10

【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改变,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怀念之情。

2、用详细的人、事、景、物按肯定的挨次把家乡的巨大改变写详细。

3、导同学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同学学习本组课文用详细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日,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四周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改变?我又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改变,建构文源

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同学想象,比如侧重改变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改变,可以写家乡伙伴的改变;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伴侣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2、提示思路,让同学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家乡二十年后的改变: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改变(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改变──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改变──诉说家乡的改变、离别情。

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沟通(外貌、言行、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三、师生合作,探究表达方法

1、沟通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详细的人、事、景、物按肯定的挨次把家乡的巨大改变写详细。)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同学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同学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老师巡察,提示用用详细的人、事、景、物按肯定的挨次把家乡的巨大改变写详细。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改变)──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赏评。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是第五组课文的延伸。第五组课文通过对蔺相如、诸葛亮、武松、孙悟空的描写, 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人物个性品质的写作方法。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学习第七组课文, 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并学习在习作中运用。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是个教学的例子。学习这个例子是手段, 目的是要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语文水平, 获取语文能力, 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这些理念如何在教学中综合体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习作来反映。所以新教材把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一块编排。当教师明白了这一编排意图后, 习作教学就会以课文提供的信息为“蓝本”,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来梳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思路, 完成该项训练。

二、回顾已学课文

第七组共编入三篇课文。第一篇是一组人物描写, 是精读课文。编者选取了三部作品的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出自小说《小兵张嘎》。张嘎是个儿童英雄, 很受孩子们喜爱, 选入这一片段, 能使学生受到感染, 调动儿童生活经验, 深入内化, 爱上课文。另外两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分别选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相对前一个片段来说, 后两个片段的内容离现实生活远了些。三个片段在人物描写上各有侧重。《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侧重于动作描写。第二自然段里有“跳起来”、“退后两步”、“一闪身”、“叉着腰”等动作描写。第三自然段里的“眼疾手快”、“一叉一搂”、“虎势儿一站”、“蹦来蹦去”、“塌着腰”、“鼓鼓着眼珠子”、“走马灯似转了三四圈”、“三抓两挠”、“揪在一起”……更是生动细腻地把摔跤写活了, 把场景写热闹了, 让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若是把这些词语抽掉, 这个片段就平淡得没了看头。《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严监生至死也不忘减少灯盏里的两茎灯草, 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吝啬鬼”的面孔。《“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最突出的是外貌描写。对“凤辣子”这个人物, 作者从穿的写到戴的;从眼睛写到身体;从“粉面含春威不露”写到“丹唇未启笑先闻”……本组第二篇和第三篇均为略读课文, 其中《刷子李》在选材上和《临死前的严监生》很相似, 仍然是以细节描写取胜, 《金钱的魅力》在刻画人物时, 以语言描写见长。第一篇 (3个片段) 似是这组课文的“总述”, 后两篇则是对总述的诠释。

“鸿爪回头细细看”, 回顾是为了运用, 是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这个例子提供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因此, 相关知识点教师不必一一告诉学生, 可让学生重读课文, 调动印象积累, 思考学习收获, 也可以通过提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申补充, 还可以请学生翻看听课笔记, 熟悉课文中涉及的描写方法, 为习作做好“临战”前的准备。

三、习作指导

1. 明确要求。

当上一步骤完成后,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习作要求”了, “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本次习作要注意把人物写得特点鲜明;二是要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到习作中来;三是习作写成后, 同学之间要互评互改。教师可举出具体例子来引导。如, 写老师, 你要突出老师的哪一方面, 在这方面有哪些典型事例。假设是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学习有困难, 老师耐心辅导,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怕学生课间奔跑撞上书桌的棱角, 老师用废旧报纸做成角套将桌子棱角给套上;老师把自己阅读过的、适合同学们阅读的书籍、报纸捐赠给班上, 供同学们阅读;带上糖果去慰问生病的学生……在这些材料中进行比较取舍, 选择印象最深的, 最能感动自己的来写。这只是一个例子, 不要求都写老师。

2. 先说后写。

通过示范引导, 把学生思想激活,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酝酿构思。构思好后, 请学生练习说, 即口头习作, 进入口语交际, 老师同学做听众, 边听边参与进去, 既接受, 也分享。如某同学写得好, 语言描写方面值得自己借鉴, 另一同学材料选取典型, 人物特点鲜明, 值得自己学习, 又一名同学善于外貌描写, 还有的同学加入人物对话, 可以仿照……让学生充分地说说, 这样能在习作涉及的方方面面让学生通过交流, 受到启发, 易于动笔。

口头习作完成后, 动笔习作紧跟上来。要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还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 需要多种语文能力的运用。口头表达在逻辑上存在松散欠严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习作中出现就不允许了。所以在谋篇、布局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严密组织, 准确表达, 把一些学过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运用进去, 随时提示检查。

3. 自改互改。

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完美结合 篇3

【关键词】循循善诱 梯次引导 趁热打铁 水乳交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我看到了…… 》的教学要求是这样的:“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有三幅图画,让我们来比比眼力,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

对于第一幅图,如果经常上网,可能85%的人都见过。就拿我来说吧,第一次看到这幅图时,还把爱人和孩子叫到电脑跟前,让他们猜猜“图上共有几个人头?”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进行这节课的公开教学时,我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做到言之有序呢?怎样做才能使口语交际与习作(说与写)完美结合而一箭双雕呢?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便完成了一节高效的口语交际教学:

一、循循善诱,节节深入——打好第一仗

课堂上,我先出示第一幅图,问孩子们:粗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脱口而出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

“一棵参天大树下站着一对相亲相爱的老夫妻。”

“在一棵参天大树底下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

我接着问:“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说悄悄话。”

“他们在窃窃私语。”

“他们谈笑风生。”

“他们在谈论什么高兴的事情。”

“他们共同回忆着几十年的幸福生活。”

……

我进行追问:“他们仿佛在说些什么?”

“老爷爷好像在说:‘看哪,这棵树是我们两个小时候种下的,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这里见面,一起嬉戏、玩耍。’老奶奶说:“是啊,没想到今天又能在这里见面,这棵树已经不是从前的小树苗,而是一棵参天大树了,真是不可思议!’”

“老爷爷对老奶奶说:‘我们真幸福啊!童年在这棵树上爬上爬下,青年时在这树下散步,现在,儿女们都有出息啦,我们又坐在这棵树下说话’,多好啊!”

“老奶奶好像在说:‘老头子,我们的女儿生了,龙凤胎呢!你说我们在哪儿请客呢?’”

“老爷爷面带笑容地说:‘咱们的孙子出生了!咱们要不要去看一看?’老奶奶高兴地说:‘要!孙子出世了,还能不看?’”

……

我继续问:“请仔细看树梢部分,你看到了什么?”

大部分孩子好像见过这幅图似的,异口同声地说:“八个人头。”

“能不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说?”我又追问道。

这时,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他们有的戴着眼镜,有的戴着奇形怪状的帽子,有的非常开心,好像家里有什么喜事似的,还有的在向对方示怒,好像要和对方争执什么。真是千姿百态!”

“真好,你用了‘先分后总’的结构。”我评价说。

“他们的发型各式各样,有的是秃顶,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有的头发像梯田,一级比一级少;有的头发和胡子连在一起,像威风凛凛的张飞;还有的头发杂乱无章,上面像长出了无数的枯草……”

我赶紧接话:“你用的是‘先总后分’的结构。”

“有的昂首东望,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家乡;有的愁眉苦脸,好像遇到了麻烦事;有的把头仰起,好像在望着无边无际的天空;还有的冥思苦想,好像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似的,真是栩栩如生啊!”

“有的紧皱眉头,仿佛为别人坐享其成而火冒三丈;有的低头沉思,好像在想年轻的时候每门功课都学得不精,现在要好好读书学习,枯木再生;有的咧着嘴,眉开眼笑;还有的脸上只有一丝笑容,淡定极了,好像别人问他为什么做那些,干这些,他都只是淡淡一笑。”

……

二、重点突出,有效区别——第二仗连战连捷

该第二幅图了,我指导他们先看中间的白色部分,再看两边阴暗部分。他们说:“白色部分是一个发出微弱光亮的银杯,黑色部分是一对情侣手拉手深情地凝视着对方。”

“先看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闪闪发亮的青花瓷杯,上面有银白色的花纹。再看两边阴暗部分,有一对情侣在甜蜜地交谈,好像说:‘我们去看电影吧。’”

“先看中间白色的部分,好像是一个奇形怪状的茶杯,还像一个高脚花瓶。再看黑色的部分,像一对夫妻在争吵着什么,似乎还互不相让呢!”

……

三、情到深处,水到渠成——战役奏凯是自然

第三幅图,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把观察与想象相结合起来,说:“最后一幅画面,好像是一位夫人在等待她的丈夫来接她,又像一个小姑娘一边牧羊,一边唱着优美的歌曲!”

“第三幅图是一位漂亮的夫人眺望着远方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仿佛看见离宫殿咫尺千里的地方有一位英俊而又帅气的小伙子,爱屋及乌。”

“最后一幅图,有一位美丽的蒙古牧羊姑娘站在自己可爱温顺的羊儿面前,昂首东望,久久地凝视着远方自己美丽的家。”

就这样,一堂口语交际课,孩子们不仅做到了言之有序,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作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如此“我心记我事,我事出我手,我手抒我情,我情口中来”,这不就是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完美结合吗?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篇4

实验小学龙琼华 王剑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一册《口语交际.习作二》之习作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体会演讲稿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

2、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自主探究。

课型:习作

教学准备:

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

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

1、板书: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或读后感。

2、齐读课题“祖国在我心中”。

二、确定主题,明确要求。

1、读本次习作的要求,明确是写一篇演讲稿或者读后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请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指导学生写演讲稿:

学习例文,体会特点。

写作前,先让学生读一篇演讲稿,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演讲稿的特点:a针对性,演讲是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B可讲性,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c鼓动性,演讲要做到,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写演讲稿的格式:

a、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b、写演讲的主要内容;

c、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4、根据写演讲稿的格式,学习写演讲稿:

(1)、教师范读例文。

(2)、全班鉴赏例文。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指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演讲稿的特点

a、针对性,b、可讲性,c、鼓动性。

在例文中找到写演讲稿的要求及写作思路。

(1)、让学生知道本篇演讲稿是跟哪些听讲人写的,称呼是谁?

(2)、演讲稿的内容,作者是如何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3)、作者是怎样点明主题的?

三、学生开始写演讲稿,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习作。

2、教师巡视指导。

3、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4、根据学生的习作,给最优秀的习作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写演讲稿,并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板书设计:

祖国在我心中

初级审核:唐宗学黄苇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与同学就活动主题进行商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能大胆发挥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学难点:

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倾听与合作中活动,表演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交际与习作的效率。教学准备:

⒈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⒊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⒈.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是一个不管在什么时候,一想起就会让人感到亲切的名字。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歌曲? ⒉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畅所欲言,讨论策划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⒊小组交流讨论

⑴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⑵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可以提示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编小报等形式进行活动。

⑶根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学习,彩排活动内容。

⑷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三、展示交流,体验乡情

⒈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⒉分组列出节目表,把节目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⒊以组为单位,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齐心协力来比拼,准备时间10分钟。⒋分组表演,评优激励。

⑴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组认真观看,认真评选。⑵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

四、总结收获,引向课外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继续去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我们的家乡的明天出一份力量。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诵读古诗,引发期待

⒈诵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⒉谈谈诵读古诗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变化。

⒊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愿意为家乡出份力?家乡,有了你们的参与而日新月异,变化多多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题

二、大胆想象,拓展思维

⒈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⒉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⒊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的场面人,会有怎样的感慨。⒋想象回家的历程。⒌想象家乡的某处景观……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⒈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⒉小组互说,打开思路。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三、交流积累,活化语言

⒈交流课内外积累的关于与家乡的好词好句佳段。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引导学生适当地加以运用。

⒉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范文赏析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⒈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⒉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⒊自行初改。

六、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⒈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讲评中注意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表达自己感情角度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⒉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⒊分两种类型展示: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附范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

文章出自二十世纪

时间过的可真快,一眨眼,二十年过去了,我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社会工作者,趁着假期,我又回到了我的故乡仁怀。

一下飞机,我便发现了仁怀的变化: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路面干干净净,草坪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小鸟在枝头歌唱,一阵微风带着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我首先坐车来到了我的母校-----仁怀坛厂实验小学。这儿今非昔比了,教学楼高大明亮,气势雄伟,里边的设施也更先进更科学了,学生们正在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我放轻了脚步向操场走去,哇!操场可真漂亮,彩色的跑道,绿色的足球场,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分布在操场周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种种体育锻炼,这一切使我想起了儿时的学习生活。

我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母校,有人劝我最好再到猪龙河去看看。“就是那条又脏又臭的小河?”,我皱了皱眉头。“不是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到了我记忆中的猪龙河的位置,昔日的臭水河再也找不到了,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河岸边的石头整整齐齐,绿树成排,鲜花齐放,老人们在树下悠闲地下着棋,聊着天,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河边有许多孩子在玩耍、捉小鱼、小虾、小螃蟹。难道这就是以前那条臭水河吗?现在已变得这么漂亮干净,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放眼向城市的远方望去,成群的鸟儿飞过参天大树,太阳下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比比皆是,我不知道故乡还有哪些惊人的变化,但是我知道家乡的人们还正在努力的工作,把仁怀建设成更美丽,更有活力的城市!

口语交际二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详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一是加深对课文寓意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那些节目,有那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急急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篇6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口语交际.习作二》组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些通过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2、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

(有趣、天真、可爱„„)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通过自主回忆,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让其他学生在参与评议中进一步学会交际语言,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 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

童年趣事

(情境激趣,引发期待,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可以分两种方案进行:

方案A: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图画内容。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

方案B: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以前的有趣的事情。

(内容不限,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趣事。)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

“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改完,可以在课后继续修改完,让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也能分享到你们的童年趣事。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导入课题,组织典型作文的讲评

1、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2、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4、师生共同评议:

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组内评改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再指出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佳作欣赏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3、朗读作品,佳作上墙。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析,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在交流、评析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做好点拨、引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同步提升的目的。)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篇7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聊聊热门话题”, 凡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都可以聊, 聊的范围不受限制, 内容具有广泛性。习作, 也是一次不限定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 学生可以舒展心灵, 各显神通。从表面上来看, 学生对此次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 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受信息来源的制约, 农村学生所聊话题可能面不广, 或偏向于家事, 或正面话题说得多, 反面话题说得少。自由习作可能出现“炒冷饭”, 随便应付的情况, 学生未能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之中, 达不到习作的目的。因此, 笔者提出两方面的教学建议:一是要拓宽话题的广度, 培养学生关注问题的习惯;二是要提升表达的效度, 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一、关于口语交际“聊聊热门话题”的教学建议

教科书上提示有助于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教学时, 要把充分预设与灵动生成有机结合起来。

1. 明确话题要求, 做好课前准备。

此次口语交际训练对话题范围不作严格限制, 学生选择的话题可能形形色色、杂乱无章, 也可能指向单一, 涉及面小。又由于农村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少, 对国事、天下事关注不够, 话题可能大部分集中在家里或校园内, 所以, 在口语交际之前, 应该让学生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课前设计表格, 让学生分类 (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或国内、国际) 填写各自最感兴趣的、最想说的话题, 也可以把相同话题的人组合成一个小组, 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尽可能多地搜集与此话题有关的材料, 保证交流时充分有序、翔实可靠。话题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来收集, 可以是历史话题, 也可以是现实问题, 还可以是自己亲历的未解问题。除做好话题分类准备外, 还应要求学生做好话题的甄别与取舍, 杜绝谈论不健康、不科学、不实际的话题。

2. 营造聊天氛围, 平等参与交流。

既然是“聊聊”, 教师就要创设聊天的氛围, 座位形式可做一些变化, 或是“餐桌形”, 或是“马蹄形”, 或是“风车形”, 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内适宜的环境中上课。教师走下讲台, 走进学生中, 当好“聊聊热门话题”的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有争议的看法与观点,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 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同时, 教师还应该全面关注学生, 克服小组中出现的“一言堂”现象, 当好“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动态生成的参与者和调控者。如果课堂上要聊多个话题, 应先在组内说, 再推荐在全班交流。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事情的内容说具体, 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说清楚。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抓住要点, 听后表述自己的看法。

3. 适度拓展话题, 充实学生见闻。

学生选择的话题大多数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关, 对国际上的争端问题和世界面临的严峻形势, 以及身边潜在的危机很少去关注。教师应适当拓展话题, 增加话题“热度”。诸如世界之间的和平问题, 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出现的腐败现象, “打工热”与就业难形成的“读书无用论”等。还可围绕当前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校车安全”问题展开讨论, 就“如何安全上学”制订行动计划, 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预见性。教师在拓展学生话题时, 一定要把握好度, 有些虽然是国际国内的大问题, 但远离学生生活, 他们不感兴趣, 讲多了适得其反。教师应尽量就学生熟悉的话题作补充, 保证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4. 养成良好习惯, 关注身边问题。

虽然说是聊热门话题, 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大, 但仍然有学生找不到话题, 无话可谈。教师平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不断丰富自己的见闻。如在每节课前, 可留给学生2~3分钟时间, 轮流汇报自己在家庭里、学校中发现的新鲜事。根据交流情况每周或每月评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天性, 推荐一些栏目, 让他们平时多关注。比如“新闻综合”频道里的“新闻30分”、“新闻联播”;“少儿频道”里的“新闻袋袋库”、“芝麻开门”;“科教频道”里的“走进科学”、“探索与发现”、“经典人文地理”等, 既可以满足学生娱乐需要, 又丰富了他们的见闻。

二、关于“自由习作”的教学建议

到了中高年级, 教科书几乎每册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 看似雷同, 其实变化很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年级的升高, 他们在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各方面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教师要从每次自由作文中的相同之处看到不同点, 要根据学段要求对每一次自由作文提出明确的要求。

1. 自由习作要有重点, 避免简单重复。

虽说是自由习作, 但教师需做重点引导, 让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结合本单元中各具特色的异域风情来介绍自己熟悉的地方, 也可以就“口语交际”中的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是自由习作, 内容和范围都不限, 有些学生可能照抄写过的作文, 这便失去了本次习作的意义。所以在写之前, 教师一定要拓宽学生的思路, 选择合适的素材, 力求做到与自己过去的习作不一样, 鼓励学生在文章的立意、内容的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和语言的使用上有新的突破, 不走老路, 能与他人有所不同, 有点新意。

2. 表达方法要有选择, 力求学以致用。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许多表达方法, 有了一定的习作技能, 但在运用方面并非得心应手, 教师应当做适当指导。

写景:自然风光和风云雨雪, 可以按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或方位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 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还要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写事: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再写清楚事情发展的经过。如果事情比较复杂、人物比较多, 要注意把时间、地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主要人物的活动要详写, 次要人物的活动可根据文章的需要来略写, 最后写事情的结果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写人: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写, 并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状物:应通过对事物特点的描写, 表达自己对“物”的喜爱之情。

写感受: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内心世界, 分为两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简写引起自己丰富感情变化或联想的原因, 第二部分详写自己内心世界, 情感变化, 各种感受。

编故事:既要有趣, 又要合乎情理, 注意把故事中蕴涵的意义表现出来。

3. 修改能力需有提高, 达到文通句顺。

自由习作既是学生放飞心灵、流露童真的舞台, 也是学生接受检验、自我反思的机会。一些学生可能离开题目漫无边际地发挥, 内容与主题脱节, 因此认真修改成为此次习作能否出彩的关键。从拟题立意到谋篇布局, 从表达方法到语言的运用都需要学生反复斟酌, 方能达到“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语句要通顺”的要求。修改可分为自己修改, 同桌修改, 组员修改几个层次, 在不同层次的修改中, 学生的习作会得到不同的滋润。当然, 教师也应当参与到学生习作修改之中, 解决学生互改中可能因片面造成的修改错误。

4. 习作评价标准要多元化,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切忌千篇一律。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篇8

课前准备目标明确

教材编排是口语交际在习作之前,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准备口语交际的时候,就要把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目标整合起来。首先是明确主题,我们交际什么(习作主题);其次是我们交流的内容是什么(习作选材);最重的是要明确交际的内容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习作的思想、内容要求)。

来自生活的话题占小学口语交际大部分比例,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从生活中选材,到生活中仔细观察、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目标要着眼于孩子对生活的观察、体现、感悟,既要遵循口语交际和习作都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也要关注学生体验生活的方法和对生活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有部分社会话题,如六年级“科技发展利弊之争的辩论”,这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全面掌握信息,处理信息,学生有话可说,写起来就有物、有情、有意。

引导详说训练详写

“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这是很多教育家引导小学生写作常用的方法,鼓励勇敢地说,详细地说,精彩地说。把话说“好”,看起来是一项简单的要求,其实对小学生来说,这项能力是需要长期引导和训练的。能把话说详细,自然能把习作写具体,能把话说“好”,当然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1)》安排了一次以“难忘的第一次”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的训练。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更丰富呢?我采用了以下步骤:

课前准备:自己回顾,或访谈父母、亲戚,或寻找有关“第一次”的实物等,回忆自己的“第一次”,选择最有意义的事件。对准备的成果加以整理,把事情细化得具体详细,有丰富的细节和情感体现,做好交流准备。

交流:这是最关键的环节,只有说得丰富,学生才会写得精彩。经过小组交流、改进,在全班交流时,孩子说得相当好,不仅内容具体,而且中心突出,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口语交际后,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书写成文,并且一定要吸取别人的意见。

评价指导说好写好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首先应该善于运用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把话说准确,也就是说得清楚明白,说得有条理,并有遣词造句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应以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博采众长,对交际内容进行加工,润饰成真实、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性的书面片段。

让孩子真情流露的最好方法就是真情的评价:直接抒发——孩子,你的故事打动了我,我知道也打动了你,但你能把此刻的感动说出来吗?身份替代——我如果是你,不仅仅心存感激,会有更丰富的心理活动,相信你能说出来。

让修改成为另一种口语交际

在习作教学中不妨也渗透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自己原来是怎样写的,是怎样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其他同学听后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然后互相评析习作,在评析中交流想法,在评析中学会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交流,修改习作的好方法可以共享,好思路可以互相启发,也能为今后怎样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提供更实用的反馈。所以,习作的修改过程既是成就好文章的过程,也是对口语交际的一个反思过程,二者相辅相成。

总之,巧妙地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进行整合,既能丰富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内容,又能强化各部分的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素养。

上一篇:高中教师政治思想表现个人总结下一篇:描写保护环境的作文600字